2021高考一轮复习讲义 专题一 文化与生活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9.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课件(共77张PPT)
唯物辩证法的本质——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综合探究)
本单元的核心问题:
世界是怎么样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发 展、矛盾的。
[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实质与核心)
准确理解把握矛盾的含义:“事物内部” 既指事物内部, 也指事物之间
“事物内部”是针对不同的范畴来说的。
列举生活中蕴涵矛盾的例子:
足球比赛中的 学习过程中的 自身存在的 社会生活中的
自然界中的
攻与守 苦与乐、成功与失败 缺点与优点
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福 与祸、正气与歪风、自由和纪 律、先进与落后、战争与和平
1.矛盾着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是( ) A.有条件的 B.无条件的 C.多数情况下是有条件的 D.多数情况下是无条件的
2.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矛盾同一性的是( ) A量体裁衣 B因材施教 c积劳成疾 D居安思危
3.“我们嘲笑别人的缺陷,却不知道这些缺陷也在我们内心 嘲笑着我们自己”。这其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
()
A.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B.积劳成疾
C. 量体裁衣
D.因材施教
《孙子兵法》“投之亡地而后存,置之死地而 后生”。这一观点表明( )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D.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如:不想当裁缝的厨子不是好司机;自相矛盾的由来
从外延说,哲学矛盾无处不在,逻辑矛盾可以避免。
考点1、矛盾概述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已进入关键阶段,针对“生活与哲学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教学,我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设计了一份符合教学实际的优秀教学案例。本案例结合学科特点和课本内容,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知识深度,为高考政治复习提供有力支撑。
(二)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究的有效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提出了与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如“创新意识是什么?”,“创新意识如何推动社会进步?”等。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思考并探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以及创新意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创新意识的内涵,认识创新意识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为确保学生充分理解和创新意识的内涵,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具、图片和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同时,在讲授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创新意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给出讨论题目:“结合我国科技创新案例,探讨创新意识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和合作。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分析科技创新案例,培养学生运用创新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创新意识的观点分析和评价社会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体方法如下:
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命题点 考向扫描 真题举例
命题方向
可依托具体的文化活动、文化现象、文学作品 考 向 文 化 2019·课标全 等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表现和文化塑造 对人的影响 国卷Ⅰ·20 人生,也常与其他单元知识结合考查
文化对 智慧备考:备战2021年高考要立足于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一主线,重点关注 人的影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特点及优秀文化的作用,综合把握文化对人的作用
分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 持久的影响。深远持久是难以抹去、难以改变,但不是不能改变、永久不变。
【易错5】积极参加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分析: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 人格的重要途径。 【易错6】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 展 分析:文化有优秀与落后、健康与腐朽之分,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 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创新不足的主导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 造”,尤其需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创设创新环境。这是因为文化对人的思 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工匠精神”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①③符合 题意;文化对提升国家的创造力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不能是决定性作用,②错误; “工匠精神”是解决创新不足的精神动力而不是主导力量,④错误。故选B。
提醒:把握影响和塑造的区别:(1)文化对人的影响,包括有利影响和不利影 响。(2)文化塑造人生,强调的是积极向上的,先进的、优秀的文化的积极塑造作 用。性质相反的文化也会影响人的成长。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3部分 第2单元 第5课 文化创新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22
[解题指导] 本题以春晚《华阴老腔一声喊》为切入点,考查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和意义, 启示我们备考复习要关注重大文化活动。解答本题用排除法比较合适。文化创新的根本 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这是非常熟悉的知识点,③错误,据此可排除 C、D 两项;在 A、B 两项中①一定正确,只需要分析②④即可。用排除法既可提高正确率,又可节约时 间。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25
文化创新的途径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26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①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 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②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 新的重要追求。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13
2.正确认识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辩证关系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推动社 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 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都离不开人 民群众。只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 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 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念深受价值观念的影响
备战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课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好题过关)(解析版)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一、单选题1.(2023·四川绵阳·三模)2023年2月,在雅典大学成立的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将围绕联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中外人文交流开展各项工作,以学生和学者的双向流动促进中希两国民心相通,推动两国人民将走得更近、更亲。
这表明()①开放包容、多元互鉴是两国文明的共同品质②中心的成立拓宽中希文化交流传播的手段③推动人员交往是融洽民族关系的重要方式④文化交流需要不断学习和认同其他民族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③:中外文化的交流体现了开放包容、多元互鉴是两国文明的共同品质,有利于构建良好的两国关系,①③正确。
②:文化传播的途径有教育、人口迁徙、商贸、政治经济文化,朋友聚会等,手段是大众传媒,②排除。
④:尊重其他民族文化,认同本民族文化,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2.(2023·四川达州·二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指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引导广大法学院校师生和法学理论工作者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坚决反对和抵制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等观点。
这是因为()①一定阶级的文化是为一定阶级的经济、政治服务的②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精神标识③发展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海纳百川、熔铸百家④法治观点具有意识形态性,关乎国家的法治道路与安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④:材料中指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坚定中华优秀法治思想,引导广大法学院校师生和法学理论工作者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这是因为一定阶级的文化是为一定阶级的经济、政治服务的,且法治观点具有意识形态性,关乎国家的法治道路与安全,所以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故①④正确。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3部分 第3单元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4
【构建体系】
重要标志 重要见证
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
区域特征
民族特性 求同存异
与其他民族文化 自身文化
中华文化 其他民族文化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5
把握 1 个重要原因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 深的原因 牢记 2 个基本特征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掌握 3 个特性 独特性、区域性一页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6
1.中华文化走在世界的前列。
【易错辨析】
[矫正] 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 2.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的特性。
[矫正] 自然环境影响文化的特性,但不能决定文化的特性。 3.史书典籍印证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矫正]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但不能印证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必修3 文化生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政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
01
课前自查夯基固本
02
课堂互动命题探究
03
时政链接热点研练
04
课后检测知能提升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2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3
[重点内容] 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 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3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易混易错知识辨析
2021届高三政治文化生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易混易错知识辨析判断并改错!改错!!改错!!!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高考热度★★★)1.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3.各民族文化无论优劣,一律平等。
4.文化传承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5.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6.举行大型庆祝活动可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7.开展文化申遗能够拓展民族文化的基本内涵。
8.中法两国的红色文化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
9.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中确定的。
10.《超级中国》在韩国热播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
11.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12.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13.新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14.文化交流是文化多样性的前提。
15.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6.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7.大众传媒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强大功能。
18.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19.文化交流消融了文化多样性。
20.保护文化遗产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21.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22.文化交流的目的,就在于文化传播。
23.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24.保护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
25.中法开展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合作旨在赋予中法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高考热度★★★)26.文化遗产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文化遗产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27.文化多样性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28.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要求我们对传统文化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9.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30.传统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3部分 第2单元 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9
7.保护文化遗产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矫正]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8.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矫正] 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10
文化的多样性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民族节日 ①地位: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 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意义: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 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4
【构建体系】 历史文化
本民族文化
本民族 其他民族
一律平等
商业贸易
人口迁徙
大众传媒
重要标志 世界文化
上一页
优秀文明成果 中华文化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5
明确 1 个关系 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树立 1 个态度 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 理解 2 种表现 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必修3 文化生活)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1
01
课前自查夯基固本
02
课堂互动命题探究
03
时政链接热点研练
04
课后检测知能提升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2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课标版)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2课时多变的价格讲义提能作业(含解析)
第2课时多变的价格知识结构考纲呈现核心素养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1)价值与价格;(2)价值决定价格;(3)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4)供给与需求;(5)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1)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3)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科学精神:通过对价值规律的学习,学生能懂得价格与供求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科学精神考点一价格的决定与变动1.供求影响价格(1)供不应求,①价格上涨,会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
(2)供过于求,②价格下跌,会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
思考:不同的商品,价格各不相同;同一商品的价格也有时高,有时低。
对此应该怎样正确认识?提示:不同的商品的价格不同是由价值量不同造成的。
同一商品的价格有时高、有时低,这是由供求关系变化引起的。
判断: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一定变化。
提示:✕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不一定变化,因为价格还受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2.价值决定价格(1)商品价格最终是由其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①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③反比。
思考:2018年5月,中煤集团率先降价销售煤炭,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
为了稳定动力煤市场,中煤集团供应华能集团的煤炭都以570元/吨的现货价格成交,主动配合政策下调价格。
有人据此建议下调电力价格。
支持其建议的理由是电力与煤炭是互补品,二者价格变化方向应当一致。
你认为其理由正确吗?提示:错误。
在这里,电力与煤炭不是互补品,因为互补商品是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两种商品,而在这里煤炭是电力的原材料,构不成互补关系。
由于煤炭是电力的原材料,煤炭价格下降,因此电力的成本下降,即电力的价值减小,这才是恰当的理由。
判断:小明爸爸的公司采用“机器换人”后,生产效率提高,但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学一站通关教学学案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新人教版必修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考点一文化及其社会作用1.文化的内涵、特点【例题1】文化现象相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①2021年6月28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演出《伟大征程》盛大举行②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公开亮相③2020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通过④2020年10月20日,L市第二期商贸餐饮消费券开始预约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①②正确,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021年6月28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演出《伟大征程》在国家体育场盛大举行”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公开亮相”,均属于文化现象;③错误,“2020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通过”,属于政治现象;④错误,“2020年10月20日,L市第二期商贸餐饮消费券开始预约”,属于经济现象。
故选B。
【例题2】从标记深圳开拓进取的“拓荒牛”雕塑、表达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兰州“黄河母亲塑像”,到国家体育场“鸟巢”勾勒钢铁天际线……城市“文化地标”或深植于历史文化,或投射时代风貌,有鲜明独特的符号形象。
这表明()①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展现人们的精神追求②文化的精神内涵取决于所处历史地理环境③精神产品往往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引领社会发展方向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①③符合题意,材料中强调城市“文化地标”或深植于历史文化,或投射时代风貌,有鲜明独特的符号形象,表明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展现人们的精神追求,也说明精神产品往往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②说法错误,文化的精神内涵取决于社会实践;④说法错误,能引领社会发展方向的是优秀文化。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易混易错知识辨析
2021届高三政治文化生活一轮复习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易混易错知识辨析判断并改错!改错!!改错!!!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高考热度★★)1.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2.大众文化就是指先进文化,流行文化就是指经典文化。
3.文化企业在把经济企业放在首位的同时,必须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4.在文化艺术领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样重要。
5.扶持高雅文化艺术、适当限制通俗文化是当务之急。
6.市场化才能提高电影产品质量。
7.政府应提供更多健康的文化产品。
8.经典文化才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
9.英雄家书根源于多元的大众文化,反映了人们的文化需求。
10.传统习俗就是指落后文化。
11.公益广告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12.我们要坚持文化产品多样化以促进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13.新农村建设要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抵制农村通俗文化。
14.新农村文化建设要承袭传统习俗,提高农民道德修养。
15.文化建设应当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
16.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17.建设先进文化有赖于传媒发展。
第九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高考热度★★)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19.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0.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1.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22.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3.我们要树立共产主义共同理想和社会主义远大理想。
24.文化创新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
25.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6.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把精神文明放在首位,物质文明放在次要位置。
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资料: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考点要求:(1)孔子与老子的思想;(2)百家争鸣;(3)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背景: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1)经济: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
(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
(3)阶级:“士”阶层崛起。
(4)文化:出现私人讲学,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
2、派别及代表人物(1)道家:春秋老子(创始人,著《道德经》);战国庄子。
(2)儒家:春秋孔子(创始人、至圣);战国孟子(亚圣)、荀子。
(3)墨家:战国墨子(4)法家:战国商鞅、韩非子(法家思想集大成者)3、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
4、影响(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性质)(2)逐渐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3)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百家争鸣的诸子思想1、儒家的主要观点(1)孔子(春秋,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古代思想、教育、政治家)①核心思想:“仁”、“礼”a.含义:爱人,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意义: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②政治思想:德治。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体现民本思想。
)③礼乐思想:“克己复礼”。
(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是保守思想)④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兴办私学。
(首创私学,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文化贡献: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言行被弟子们载于《论语》。
(2)孟子(战国,代表新兴地主阶级)①政治主张:a.“仁政”(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b.“民贵君轻”(民本思想)②伦理观:“性善论”。
(实行仁政来回复人的善性)(3)荀子(战国,代表新兴地主阶级)①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是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专题总结提升一、正确理解和把握文化的内涵、特点
内涵
从本质看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
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
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从范围上看
既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也包括
非意识形态的部分(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
从形式看
从静态角度看,包括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
文学、艺术等;从动态角度看,包括各种文化活动,即人们进行文化
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特点从文化与社
会的关系看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纯粹“自然”
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注意:
(1)快速掌握文化的特点
①三个“离不开”:文化离不开人类社会;文化离不开实践活动;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和物质活动。
②四个“不是…而是…”:文化不是人类的全部活动及其产品,而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文化现象的实质不是物质现象,而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不仅指意识形态范畴,而是包括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两部分。
(2)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非意识形态部分则没有阶级性。
(3)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文化仅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4)我们所讲的“文化生活”中的“文化”,其实质是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区分物质活动与物质载体
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实际上反映的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文化本质上属于现象,不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文化必须依附于具体的物质形态;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实际上反映的是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文化活动离不开实践活动。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的社会作用
不同的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不同: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政治文化化
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反对
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区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与相互交融
内涵侧重点标志词
相互影响
主要是指经济、政治对文化
具有决定作用,同时文化对
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强调的是彼此制约、相互作用
凡是看到“决定”“反
映”和“反作用”等词
可以判定为相互影响
相互交融
是文化与经济、政治在当今
时代的显著特点,主要是指
文化与经济、政治“你中有
我,我中有你”
强调的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
凡是看到“文化生产
力”“文化产业、文化
资源”“劳动者素质”
“知识经济”等词可以
判定为相互交融
正确理解文化的反作用
(1)文化是依存于社会又反作用于社会的精神力量,但它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文化所起作用的大小是与经济发展和政治状况相联系的,不能夸大文化的力量。
(2)文化虽然也能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始终是第二位的,它不可能与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等量齐观。
(3)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完全同步。
文化可能会超前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或者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三、文化与综合国力
注意: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但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仍是经济和科技实力。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一、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和特点
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归纳总结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可按照从微观到宏观、从具体到一般的思路来把握。
从微观上看,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即人们的言行举止;从宏观上看,文化影响人们对
整个世界的认识和改造。
3.区分文化对人影响的两大特点
注意:
“潜移默化”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深远持久”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前者强调影响的方式,后者强调影响的时间。
二、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
①正确理解文化塑造人生的作用。
a.任何一种文化都会影响人的成长、塑造人,但只有积极向上的、先进的、优秀的文化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不要过分夸大文化的作用,文化对人生的塑造并非是决定性的。
优秀文化仅仅是塑造人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也对健全人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②用标志词区分文化对人的作用。
a.能够体现“潜移默化”的词语或句子:“无形中”“熏陶”“耳濡目染”“润物细无声”“近朱者
赤,近墨者黑”等;能够体现“深远持久”的词语或句子:“难以改变”“保持”“乡音无改鬓毛衰”等。
b.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常用“欣赏到”“感受到”“享受到”“体验到”“领略到”“境界”等标志词;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常用“增强了”“鼓舞着”“激励着”“振奋了”等标志词。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可按照从微观到宏观、从具体到一般的思路来把握:
(1)宏观上理解文化塑造人生的作用。
文化塑造人生,是指优秀文化和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在塑造人生方面的作用。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微观上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
要注意传统文化、先进文化、腐朽文化、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等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对人的影响。
文化作用在文化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民族文化→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传统文化→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力量之源
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之魂
先进文化→引领社会风尚,满足人们多样需求
精神文明→保障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两个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