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寿昌有机化学第二版第四章
有机化学 第二版 徐寿昌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全)

徐寿昌编《有机化学》第二版习题参考谜底之蔡仲巾千创作第二章烷烃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1)2,3,3,4-四甲基戊烷(2)3-甲基-4-异丙基庚烷(3)3,3,-二甲基戊烷(4)2,6-二甲基-3,6-二乙基辛烷(5)2,5-二甲基庚烷(6)2-甲基-3-乙基己烷(7)2,2,4-三甲基戊烷(8)2-甲基-3-乙基庚烷2、试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1) (CH3)3CC(CH2)2CH2CH3(2) (CH3)2CHCH(CH3)CH2CH2CH2CH3 (3) (CH3)3CCH2CH(CH3)2(4) (CH3)2CHCH2C(CH3)(C2H5)CH2CH2CH3(5)(CH3)2CHCH(C2H5)CH2CH2CH3(6)CH3CH2CH(C2H5)2(7) (CH3)2CHCH(CH3)CH2CH3(8)CH3CH(CH3)CH2CH(C2H5)C(CH3)33、略4、下列各化合物的系统命名对吗?如有错,指犯错在哪里?试正确命名之.均有错,正确命名如下:(1)3-甲基戊烷(2)2,4-二甲基己烷(3)3-甲基十一烷(4)4-异丙基辛烷(5)4,4-二甲基辛烷(6)2,2,4-三甲基己烷5、(3)>(2)>(5)>(1) >(4)6、略7、用纽曼投影式写出1,2-二溴乙烷最稳定及最不稳定的构象,并写出该构象的名称.8、构象异构(1),(3)构造异构(4),(5)同等)2),(6)9、分子量为72的烷烃是戊烷及其异构体(1) C(CH3)4 (2) CH3CH2CH2CH2CH3 (3) CH3CH(CH3)CH2CH3 (4) 同(1)10、分子量为86的烷烃是己烷及其异构体(1)(CH3)2CHCH(CH3)CH3 (2) CH3CH2CH2CH2CH2CH3 , (CH3)3CCH2CH3(3)CH3CH2CH(CH3)CH2CH3 (4)CH3CH2CH2CH(CH3)214、 (4)>(2)>(3)>(1)第三章烯烃1、略2、(1)CH2=CH—(2)CH3CH=CH—(3)CH2=CHCH2—3、(1)2-乙基-1-戊烯 (2) 反-3,4-二甲基-3-庚烯 (或(E)-3,4-二甲基-3-庚烯(3) (E)-2,4-二甲基-3-氯-3-己烯 (4) (Z)-1-氟-2-氯-2-溴-1-碘乙烯(5) 反-5-甲基-2-庚烯或 (E)-5-甲基-2-庚烯 (6) 反-3,4-二甲基-5-乙基-3-庚烯(7) (E) -3-甲基-4-异丙基-3-庚烯 (8) 反-3,4-二甲基-3-辛烯4、略5、略6、7、活性中间体分别为:CH3CH2+ CH3CH+CH3 (CH3)3C+稳定性: CH3CH2+> CH3CH+CH3> (CH3)3C+反应速度: 异丁烯>丙烯>乙烯8、略9、(1)CH3CH2CH=CH2 (2)CH3CH2C(CH3)=CHCH3 (有顺、反两种)(3)CH3CH=CHCH2CH=C(CH3)2 (有、反两种)用KMnO4氧化的产物: (1) CH3CH2COOH+CO2+H2O(2)CH3CH2COCH3+CH3COOH(3) CH3COOH+HOOCCH2COOH+CH3COCH310、(1)HBr,无过氧化物(2)HBr,有过氧化物(3)①H2SO4 ,②H2O(4)B2H6/NaOH-H2O2 (5)① Cl2,500℃② Cl2,AlCl3(6)① NH3,O2② 聚合,引发剂(7)① Cl2,500℃,② Cl2,H2O③ NaOH11、烯烃的结构式为:(CH3)2C=CHCH3 .各步反应式略12、该烯烃可能的结构是为:13、该化合物可能的结构式为:14、(CH3)2C=CHCH2CH2C(CH3)=CHCH3 及CH3CH=CHCH2CH2C(CH3)C=C(CH3)2以及它们的顺反异构体.15、① Cl2,500℃② Br2,第四章炔烃二烯烃1、略2、(1)2,2-二甲基-3-己炔 (或乙基叔丁基乙炔) (2) 3-溴丙炔 (3) 1-丁烯-3-炔 (或乙烯基乙炔)(4) 1-己烯-5-炔 (5) 2-氯-3-己炔 (6 ) 4-乙烯基-4-庚烯-2-炔 (7) (3E)-1,3,5-己三烯3、(7) (CH3)3C—C≡CCH2CH34、(1) CH3CH2COOH+CO2 (2) CH3CH2CH2CH3 (3) CH3CH2CBr2CHBr2(4) CH3CH2C≡CAg (5) CH3CH2C≡CCu (6)CH3CH2COCH35、(1)CH3COOH (2)CH2CH=CHCH3 , CH3CHBrCHBrCH3 , CH3C≡CCH3(3) [CH3CH=C(OH)CH3] , CH3CH2COCH3 (4) 不反应6、(1) H2O+H2SO4+Hg2+ (2) ① H2,林德拉催化剂② HB r(3) 2HBr(4) ① H2,林德拉催化剂② B2H6/NaOH,H2O2 (5) ① 制取1-溴丙烷(H2,林德拉催化剂;HBr,ROOH ) ② 制取丙炔钠(加NaNH2) ③ CH3CH2CH2Br+CH3C≡Can7、8、(1) CH2=CHCH=CH2+ CH≡CH (2) CH2=CHCH=CH2 + CH2=CHCH=CH2(3) CH2CH=C(CH3)=CH2 + CH2=CHCN(2) 可用(1)中制取的1-丁炔 + 2HCl(3) 可用1-丁炔 + H2,林德拉催化剂,再加HBr + ROOH10、11、(1) ① Br2/CCl4②银氨溶液 (2) 银氨溶液12、(1) 通入硝酸银的氨溶液中,乙炔迅速生成乙炔银沉淀而除去.(2) 用林德拉催化剂使乙炔氢化为乙烯.13、(1) 1,2-加成快,因为1,2-加成活化能低于1,4-加成活化能.(2) 1,4-加成产物比1,2-加成产物的能量低,更稳定.14、可利用”动力学控制”和”热力学控制”理论解释.15、此烃为: CH2=CHCH=CHCH=CH2 (有顺反异构体)第五章脂环烃1、(1)1-甲基-3-异丙基环己烯(2)1-甲基-4-乙烯基-1,3-环己二烯(3)1,2-二甲基-4-乙基环戊烷(4)3,7,7-三甲基双环[4.1.0]庚烷(5)1,3,5-环庚三烯(6)5-甲基双环[2.2.2]-2-辛烯(7)螺[2.5]-4-辛烯3、略4、(1)、)2)、(3)无(4)顺、反两种(5)环上顺反两种,双键处顺反两种,共四种(6)全顺、反-1、反-2、反-4 共四种5、6、7、该二聚体的结构为:(反应式略) 8、9、第六章单环芳烃1、略2、3、(1)叔丁苯(2)对氯甲烷(3)对硝基乙苯(4)苄醇(5)苯磺酰氯(6)2,4-二硝基苯甲酸(7)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8)1-对甲基苯-1-丙烯4、(1)① Br2/CCl4② 加浓硫酸(或HNO3+H2SO4)(2)① Ag(NH3)2NO3②Br2/CCl46、(1)AlCl3 ClSO3H7、(1)A错,应得异丙苯;B错,应为氯取代α-H .(2)A错,硝基苯部发生烷基化反应;B错,氧化应得间硝基苯甲酸.(3)A错,-COCH3为间位定位基;B错,应取代环上的氢.8、(1)间二甲苯>对二甲苯>甲苯>苯(2)甲苯>苯>溴苯>硝基苯(3)对二甲苯>甲苯>对甲苯甲酸>对苯二甲酸(4)氯苯>对氯硝基苯> 2,4-二硝基氯苯9、只给出提示(反应式略):(1)4-硝基-2-溴苯甲酸:① 硝化② 溴代(环上)③ 氧化3-硝基-4-溴苯甲酸:① 溴代(环上)② 氧化③ 硝化(2)① 溴代(环上)② 氧化(3)① 氧化② 硝化(4)① 硝化② 溴代(环上)(5)① 硝化② 氧化(6) ① 烷基化② 氧化③ 氯代10、只给出提示(反应式略):(1)以甲苯为原料:① Cl2/Fe ② Cl2,光(2)以苯为原料:① CH2=CH2,AlC3② Cl2 ,光③苯,AlCl3(3)以甲苯为原料:① Cl2 ,光② CH3Cl ,AlCl3 ③甲苯,AlCl3(4)以苯为原料:① CH3CH2COCl ,AlC3 ② Zn-Hg+ HCl11、(1)乙苯(2)间二甲苯(3)对二甲苯(4)异丙苯或正丙苯(5)间甲乙苯(6)均三甲苯12、两种:连三溴苯;三种:偏三溴苯;一种一元硝基化合物:均三溴苯.13、14、15、略第七章立体化学1、(1)3 (2)4 (3)2 (4)8 (5)0 (6)4 (7)0 (8)2 (9)32、略3、(1)(4)(5)为手性分子4、对映体(1)(5)相同(2)(6)非对映体(3)(4)5、7、(4)为内消旋体8、(1)(2);(5)(6);(7)(8)为对映体(5)(7);(5)(8);(6)(7);(6)(8)为非对映体9、(A)CH3CH2CH(OH)CH=CH2(B)CH3CH2CH(OH)CH2CH310、(A)CH2=CHCH2CH(CH3)CH2CH3(B)CH3CH=CHCH(CH3)CH2CH3 10、(A)CH2=CHCH2CH(CH3)CH2CH3(B)CH3CH=CHCH(CH3)CH2CH3(C)CH3CHCH2CH(CH3)CH2CH311、第九章卤代烃1、(1)1,4-二氯丁烷(2)2-甲基-3-氯-6-溴-1,4-己二烯(3)(E)-2-氯-3-己烯(4)2-甲基-3-乙基-4-溴戊烷(5)对氯溴苯(6)3-氯环己烯(7)四氟乙烯(8)4-甲基-1-溴-1-环己烯2、(1) CH2=CHCH2Cl (3)CH3C≡CCH(CH3)CH2Cl(6)Cl2C=CH2 (7)CF2Cl2 (8)CHCl33、(1)CH3CHBrCH3 CH3CH(CN)CH3(2)CH3CH2CH2Br CH3CH2CH2OH(3)ClCH2CH=CH2 ClCH2CH(OH)CH2Cl(6)CH3CH(CH3)CHClCH3 CH3CH(CH3)CH(NH2)CH3(7)(CH3)2C=CH2(8)PBr3 CH3CH(ONO2)CH3+AgBr↓(9)CH3CH2CH2CH2C≡CMgBr + C2H5 (10)ClCH=CHCH2OCOCH3(11)Cl2CHCHCl2 Cl2C=CHCl4、(只给出主要产物,反应式略)(1)CH3CH2CH2CH2OH (2)CH3CH2CH=CH2(3)A:CH3CH2CH2CH2MgBr B:CH3CH2CH2CH3+ HC≡CMgBr (4)CH3CH2CH2CH2I + NaBr (5)CH3CH2CH2CH2NH2 (6)CH3CH2CH2CH2CN(7)CH3CH2CH2CH2ONO2 + AgBr↓ (8)CH3C≡CCH2CH2CH2CH3(9)CH3(CH2)6CH3 (10)CH3CH2CH2CH2N(CH3)25、(1)加AgNO3(醇),有白色沉淀析出,反应速度:CH2=CHCH2Cl > CH3CH2CH2Cl > CH3CH=CHCl (几乎不反应)(2)加AgNO3(醇),有白色沉淀析出,反应速度:苄氯>氯代环己烷>氯苯(不反应)(3)加AgNO3(醇),分别有白色、蛋黄色、黄色沉淀生成(4)试剂、现象同(2),反应速度:苄氯> 1-苯基-2-氯乙烷>氯苯(不反应)6、(1)a:(CH3)3CBr > CH2CH2CHBrCH3> CH3CH2CH2CH2Br (2)a:CH3CH2CH2Br>(CH3)2CHCH2Br>(CH3)3CCH2Brb:CH3CH2CH2CH2Br > CH3CH2CHBrCH3>(CH3)3CBr7、(1)(CH3)2CBrCH2CH3>(CH3)2CHCHBrCH3 >(CH3)2CHCH2CH2Br8、(1)CH3CH2CH2CH2Br反应较快.因为甲基支链的空间阻碍降低了SN2反应速度.(2)(CH3)3CBr反应较快,为SN1反应.(CH3)2CHBr 首先进行SN2 反应,但谁为弱的亲核试剂,故反应较慢.(3)-SH 反应快于-OH ,因为S的亲核性年夜于O.(4)(CH3)2CHCH2Br快,因为Br比Cl 易离去.9、(1)SN2 (2)SN1 (3)SN2 (4) SN1 (5) SN1 (6)SN2 (7)SN210、(1)(A)错,溴应加在第一个碳原子上.(B)错,-OH中活泼H 会与格氏试剂反应.(2)(A)错,HCl无过氧化物效应.(B)错,叔卤烷遇-CN易消除.(3)(B)错,与苯环相连的溴不活泼,不容易水解.(4)错,应消除与苯环相邻碳上的氢.11、只给出提示(反应式略):(1)① KOH(醇)② HBr 过氧化物(2)① KOH(醇)② Cl2 ,500℃③ [H](3)① KOH(醇)② Cl2 ③ 2KOH(醇)④2HCl(4)① KOH(醇)② Cl2 ,500℃③ Cl2(5)① Cl2 ,500℃② HOCl ③ Ca(OH)2,100℃(6)① Cl2 ,500℃② Cl2 ③ KOH(醇)④ KOH,H2O⑤KOH(醇)(7)① KOH(醇)② HCl (8)① KOH(醇)②Br2(9)① Cl2② H2/Ni③NaCN(10)1,1-二氯乙烯:① HCl ② Cl2 ③ KOH(醇)三氯乙烯:① 2Cl2② KOH(醇)(11)① KOH(醇)② Cl2 ,500℃③KOH,H2O(12)① HCHO/ZnCl2+HCl ②KOH,H2O(13)① KOH(醇)②Br2③ 2KOH(醇)④ Na,液氨⑤ CH3CH2CH2Br12、略13、(反应式略)14、(反应式略)A: CH2=CHCH(CH3)CH2CH3 B;CH3CH2CH(CH3)CH2CH3 (无旋光性)15、(反应式略)A:CH3CH(Br)CH=CH 2 B: CH3CHBrCHBrCH2Br C:CH3CH(OH)CH=CH2D: CH3CH=CHCH2OH E: CH3CH(OH)CH2CH3 F:CH3CH2CH2CH2OHwsy024第十章醇和醚1、(1)2-戊醇2° (2)2-甲基-2-丙醇3° (3)3,5-二甲基-3-己醇3°(4)4-甲基-2-己醇2° (5)1-丁醇1° (6)1,3-丙二醇1°(7)2-丙醇2° (8)1-苯基-1-乙醇2° (9)(E)-2-壬烯-5-醇2°(10)2-环己烯醇2° (11)3-氯-1-丙醇1°2、(2)>(3)>(1)3、按形成氢键几多和可否形成氢键排列:(4)>(2)>(1)>(3)>(5)4、(1)① Br2②AgNO3 (醇)(2)用卢卡试剂(ZnCl+HCl),反应速度:3°>2°>1°(3)用卢卡试剂(ZnCl+HCl),α-苯乙醇反应快.5、分别生成:3-苯基-2-丁醇和 2-甲基戊醇6、只给出主要产物(1)CH3CH=C(CH3)2 (2) (CH3)2C=CHCH2OH (3)C6H5-CH=CHCH3(4)C6H5-CH=CHCH(CH3)2 (5)CH3CH=C(CH3)C(CH3)=CHCH37、(1)对甲基苄醇>苄醇>对硝基苄醇(2)α-苯基乙醇>苄醇>β-苯基乙醇8、提示:在反应过程中,形成烯丙基正离子,因而生成两种产物.9、略10、(反应式略)(1)CH3CH2CH2MgBr + CH3CHO 或 CH3MgBr + CH3CH2CH2CHO (2)CH3MgBr + CH 3COCH2CH3 或 CH3CH2MgBr + CH3COCH3(3)CH3CH2MgBr + C6H5-CHO 或 C6H5-MgBr + CH3CH2CHO (4)CH3MgBr +C6H5-COCH3 或 C6H5-MgBr + CH3COCH3(5)① Cl2 ,500℃②H2O,NaOH ③HOCl ④ H2O,NaOH ⑤ 3HNO3 12、只给出提示(反应式略):(1)① –H2O ② HCl (2)① -H2O ② 直接或间接水合(3)① –H2O ② HBr ③ KOH/醇13、只给出提示(反应式略):(1)① PBr3② Mg/干醚③ 环氧乙烷④H2O(2)① CH3CH2CH2Mg,干醚②H3O+③–H2O/H+,△④ 硼氢化氧化(3)① C2H5Cl/AlCl3② NaOH ③ CH3I ④ CH3CH2CH2COCl/AlCl3⑤ LiAlH4(4)选1,3-丁二烯和 3-丁烯-2-酮① 双烯合成② CH3Mg③ H3O+④ H2/Ni14、该醇的结构式为:(CH3)2CHCH(OH)CH315、原化合物的结构式为: CH3CH(OH)CH2CH3 或CH3CH2CH2CH2OH (反应式略)16、A:(CH3)2CHCHBrCH3B: (CH3)2CHCH(OH)CH3C:(CH3)2C=CHCH3(反应式略)18、A:CH3CH2CHBrCH(CH3)2 B:CH3CH2CH=C (CH3)2C:CH3CH=CHCH(CH3)2D:CH3CH2CHO E:CH3COCH3(各步反应式略)19、(1)CH3OCH2CH2CH3 甲丙醚(甲氧基丙烷) C2H5OC2H5 乙醚(乙氧基乙烷)CH3OCH(CH3)2 甲异丙醚(2-甲氧基丙烷)(2)CH3OCH2CH2CH2CH3 甲丁醚(甲氧基丁烷)CH3OCH(CH3)CH2CH3 甲仲丁醚(2-甲氧基丁烷)CH3OCH2CH(CH3)2 甲异丁醚(1-甲氧基-2-甲基丙烷)CH3OC(CH3)3 甲叔丁醚(2-甲氧基-2-甲基丙烷)CH3CH2OCH2CH2CH3 乙丙醚(乙氧基丙烷) CH3CH2OCH(CH3)2 乙异丙醚(2-乙氧基丙烷)20、(1)加金属钠,乙醇钠在乙醚中是固体,可分离.(2)① 加Ag(NH3)2NO3 ,1-戊炔有白色沉淀生成,分离,再加稀硝酸可还原为炔.② 加金属钠,1-甲氧基-3-戊醇可生成醇钠(固体),分离,再加水可还原为原化合物.21、(只给出主要产物,反应式略)(1)CH3OCH2CH2CH3 + NaI (2)CH3CH2OCH(CH3)CH2CH3 + NaBr (3)CH3CH2C(CH3)2OCH2CH2CH3 + NaCl (4)(CH3)2C=CH2+ CH3CH2CH2OH +NaCl22、只给出提示(反应式略):(1)制取乙二醇二甲醚:① 乙烯O2/Ag,△② 2CH3OH制取三甘醇二甲醚:① 乙烯O2/Ag,△② H2O,H+③ 环氧乙烷④环氧乙烷⑤2CH3OH/H2SO4,△(2)① O2/Ag,△② NH3③ 环氧乙烷(3)① O2/ Cu, 加压、△ 制得甲醇②–H2O(4)① 直接或间接水合制异丙醇②–H2O(5)从苯动身:① Cl2/Fe ② HNO3+H2SO4③ Na2CO3④ CH3Br 其中CH3OH + HBr→ CH3Br + H2O(6)① 由CH2=CH2→ CH3CH2MgBr② 由CH2=CH2→ 环氧乙烷③ 由①和②→ CH3CH2CH2CH2OH ④–H2O23、因分子中含有羟基越多则形成份子间氢键越多,沸点越高.乙二醇二甲醚不能形成份子间的氢键,因而沸点是三者中最低的.24、(1)CH3I ,CH3CH2CH2CH2I (2)CH 3I ,CH3CH(I)CH2CH2CH3(3)CH3I ,CH3CH2CH(CH3)CH2I25、该化合物的结构式为:CH3CH2CH2OCH2CH2CH3 (有关反应式略)26、此化合物为:CH3(CH2)4-O-CH2CH327、m molAgI = m mol CH3I 化合物C20H21O4N 相对分子质量为339,所以11.62mg/235mg(1mol AgI)=11.62/235(1molCH3I)第十一章酚和醌1、(1)间甲苯酚(2)4-乙基-1,3-苯二酚(3)2,3-二甲基苯酚(4)2,4,6-三硝基苯酚(5)邻甲氧基苯酚(6)对羟基苯磺酸(7)1-甲基-2-萘酚(8)9-蒽酚(9)1,2,3-苯三酚(10)5-甲基-2-异丙基苯酚(11)5-硝基-1-萘酚(12)β-氯蒽醌4、① FeCl3② Na5、(1)用氢氧化钠水溶液,苯酚成酚钠溶于水,然后用分液漏斗分离,再酸化.(2)、(3)、(4)同样可用氢氧化钠水溶液将相应得酚分离出来. 6、在苯酚分子中引入吸电子基可使酸性增强,其中邻、对位的酸性年夜于间位,所以酸性由年夜到小的顺序为:2,4-二硝基苯酚>对硝基苯酚>间硝基苯酚>苯酚7、水杨醇不溶于碳酸氢钠溶液而容于氢氧化钠溶液,酸化后又可析出,且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显蓝紫色,故可证明分子中含有酚羟基.当用氢溴酸处置,分子中羟基被溴原子取代,有分层现象呈现,证明分子中有醇羟基.8、(2)、(4)能形成份子内氢键 ,(1)、(3)能形成份子间氢键.9、(1)以苯为原料:① 浓硫酸(磺化)生成间苯三磺酸②NaOH,△(碱熔)③H+(2)以苯为原料:① C2H5Cl,AlCl3②浓硫酸(磺化)生成4-乙基-1,3-苯二磺酸③NaOH,△(碱熔)④H+(3)苯:①磺化, ②NaOH,△(碱熔)③H+④HNO2(4)由上制得苯酚钠,再加C2H5I即可.(5)① 由上得苯酚② Cl2,△③ Cl2,△ 制得2,4-二氯苯酚④ NaOH ⑤ CH2ClCOOH(6)① 由上制得苯酚钠② CH3I③硝化(9)① 制取苯酚② 磺化→ 对羟基苯磺酸③ Cl2④ H1O ,H+ ,△(10)① 制取苯酚② C2H5Cl ,AlCl3③ Br2,FeCl310、11、(1)① 磺化,碱熔→ 间苯二酚钠② CH3I(3)①磺化,NaOH,△(碱熔),H+→对甲苯酚② CH3COCl , AlCl3 12、该化合物结构式为:第十二章醛、酮1、(1)3-甲基戊醛(2)2-甲基-3-戊酮(3)甲基环戊基甲酮(4)间甲氧基苯甲醚(5)3,7-二甲基-6-辛烯醛(6)α-溴代苯乙酮(7)乙基乙烯基甲酮(8)丙醛缩二乙醇 (9)环己酮肟 (10)2,4-戊二酮 (11)丙酮-2,4-二硝基苯腙3、略4、(1)CH3CH2CH2OH (2)CH3CH2CH (OH )C6H5(3)CH3CH2CH2OH(4)CH3CH2CH (OH )SO3Na (5)CH3CH2CH (OH )CN(6)CH3CH2CH (OH )CH (CH3)CHO (7)CH3CH2CH=C (CH3)CHO7、(1)(3)(6)(7)能发生碘仿反应 ;(1)(2)(4)能与NaHSO3发生加成反应,8、(1)CF3CHO > CH3CHO > CH3COCH3 > CH3COCH=CH2(2)ClCH2CHO > BrCH2CHO > CH3CH2CHO > CH2=CHCHO9、(1)加2,4-二硝基苯肼 (2)加托伦试剂 (3)碘仿反应(4)饱和NaHSO3水溶液 (5)2,4-二硝基苯肼 (6)碘仿反应10、只给出主要产物,反应式略:也可通过格氏试剂增碳、水解、氧化获得.A :CH CH 2CH 3O13、 红外光谱1690 cm-1 为羰基吸收峰.核磁共振普δ1.2(3H )三重峰是—CH3;δ3.0(2H )四重峰是—CH2—;δ7.7(5H )多重峰为一取代苯环. B :CH 2C CH 3O红外光谱1705 cm-1 为羰基吸收峰.核磁共振普δ2.0(3H )单峰是—CH3;δ3.5(2H )单峰是—CH2—;δ7.1(5H )多重峰为一取代苯环.14、该化合物结构式为:(CH3)2COCH2CH3 (反应式略)15、A :CH3COCH2CH2CH=C(CH3)2 或 (CH3)2C=C(CH3)CH2CH2CHO B :CH3COCH2CH2CHOC H 3C CH 2CH(OCH 3)2O16、 红外光谱1710 cm-1 为羰基吸收峰.核磁共振普δ2.1(3H )单峰是—CH3;δ3.2(2H )多重峰是—CH2—;δ4.7(1H )三重峰是甲氧基中的—CH3.(反应式略)19、红外光谱1712 cm-1 为羰基吸收峰,1383、1376为C —C 的吸收峰.核磁共振普δ1.00 、δ1.13是—CH3;δ2.13—CH2—;δ3.52 是 CH.A :(CH3)2CHCOCH2CH3B :(CH3)2CHCH(OH)CH2CH3C :(CH3)2C=CHCH2CH3D : CH3COCH3E :CH3CH2CHO(反应式略)第十三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1、(1) 己酸 (2) 2,2,3-三甲基丁酸 (3) 2-氯丙酸 (4) β-萘甲酸 (5) 3-丁烯酸(6) 环己烷羧酸 (7) 对甲基苯甲酸甲酯 (8) 对苯二甲酸 (9) α-萘乙酸(10) 乙酸酐 (11) 甲基丁烯二酸酐 (12) N,N-二甲基甲酰胺 (13) 3,5-二硝基苯甲酰氯(14) 邻苯二甲酰亚胺 (15) 2-甲基-3-羟基丁酸 (16) 1-羟基环戊烷羧酸2、3、略4、(1)草酸>丙二酸>甲酸>乙酸>苯酚(2)F3CCOOH > ClCH2COOH > CH3COOH > C6H5OH > C2H5OH (3)对硝基苯甲酸>间硝基苯甲酸>苯甲酸>苯酚>环己醇5、(1)① Ag(NH3)2OH ② I2 + NaOH (或NaHCO3)(2)① Ag(NH3)2OH ②△ (3)① Br2② KMnO4(4)① FeCl3/H2O ② NaHCO3 (5)① AgNO3 (乙酰氯有AgCl 生成)②AgNO3/C2H5OH6、(1) CH3CBr(CH3)COOH (2) (CH3)2CHCH2OH (3) (CH3)2CHCOCl(4) (CH3CH(CH3)CO)2O (5) (CH3)2CHCOBr(6) (CH3)2CHCOOC2H5 (7) (CH3)2CHCONH27、9、(1)A: H3O+ B:PCl3、PCl5(或SOCl2) C:NH3 D:P2O5,△E:NH3,△ F:NaOBr + NaOH G:H2/Pd-BaSO4(3)2NH3,H2NCONHCONH210、12、(1) HCOOCH3 > CH3COOCH3> CH3COOC2H5> CH3COOCH(CH3)2>CH3COOC(CH3)314、从氯到两个羧基的距离分歧,诱导效应也分歧来解释.15、(1)CH3CO2—负离子的负电荷平均分配在两个碳原子上,而CH3CH2O—负离子的负电荷定域在一个氧原子上,所以较不稳定,与质子作用的倾向较年夜.(2)CH3CH2CH2CO2—> ClCH2CH2CO2—(由于Cl的诱导作用而较稳定)(3)ClCH2CH2CO2—> CH3CH(Cl)CO2—(Cl 靠近—CO2—中心而较稳定)(4)FCH2CO2—> F2CHCO2—(含有两个氟原子)(5)CH3CH2CH2CO2—>HC≡CCH 2CO2—(HC≡C—吸电子诱导效应)16、10×1000×(183.5/1000)=1835克,需KOH 1.835千克17、反应式略(A)的结构式为:HOOCCH2CH(C2H5)CH2COOH(B)的结构式为:HOOCCH2CH(C2H5) COOH18、(A)的结构式为:CH3COOCH=CH2(B)的结构式为:CH2=CHCOOCH3 20、(1)HCOOCH2CH2CH3 (2)CH3CH2COOCH3 (3)CH3COOCH2CH3第十四章β—二羰基化合物1、(1)2,2 -二甲基丙二酸 (2)2-乙基-3-丁酮酸乙酯 (3)2-氧代环己烷甲酸甲酯(4)甲酰氯基乙酸 (5)3-丁酮酸(乙酰乙酸)2、(1)环戊酮 (2)CH3COCH2CH2CH2COOH (3)CH3CH2CH2COOH3、(1)加FeCl3/H2O CH3COCH(CH3)COOC2H5 有颜色反应.(2)加FeCl3/H2O CH3COCH2COOH 有颜色反应.4、(1)互变异构 (2)共振异构 (3)互变异构5、(2)C2H5ONa , CH3CH(Br)COOC2H5 , CH3COCH2CH(CH3)COOC2H5 (3) HOCH2CH2OH / 干HCl , CH3COCH2C(OH)(C6H5)2C 6H 5CH 2COCH 2C 6H 5C 6H 5CHCOCH 2C 6H 5CH 2CH 2CH C CH C CH 3C 6H 5O C 6H 5CH 2CH 2CH C CHOH CH 3C 6H 5C 6H 5O CH 2CH 2CH C CH C 6H 53C 6H 5O CH 2CH 2CH C C CH 2CH 3C 6H 5O C 6H 5OCH 2CH 2CH C C CH C 6H 5O -CH 3C 6H 5O CH 2=CHCOCH 333CH OH 2--7、8、丙二酸酯合成:1,2-二溴乙烷合成酮 (3).(5) 1,2-二溴乙烷合成同 (4).9、乙酰乙酸乙酯合成:10、该化合物为:CH3COCH2CH2COOH 反应式略.11、A: CH3CH2COOC2H5 B: CH3CH2COCH(CH3)COOC2H5C: C2H5COC(C2H5)(CH3)COOC2H5D: CH3CH2COCH(CH3)CH2CH3反应式略.第十五章硝基化合物和胺1、(1)2-甲基-3-硝基戊烷(2)丙胺(3)甲异丙胺(4)N-乙基间甲苯胺(5)对氨基二苯胺(6)氢氧化三甲基异丙铵(7)N-甲基苯磺酰胺(8)氯化三甲基对溴苯铵(9)对亚硝基-N,N-二甲基苯胺(10)丙烯腈2、3、(1) ① Ag(NH3)2OH ②CHCl3/KOH (异腈反应) ③NaHCO3溶液(3) CHCl3/KOH (异腈反应)(4) Br2/H2O (或用漂白粉溶液,苯胺显紫色)4、5、(1)甲胺>氨>苯胺>乙酰胺(2)苄胺>对甲苯胺>对硝基苯胺> 2,4-二硝基苯胺(3)甲胺> N-甲基苯胺>苯胺>三苯胺6、(1)CH3CH2COOH , CH3CH2COCl , CH3CH2CON(CH2CH2CH3)2 , (CH3CH2CH2)3N7、8、9、(3)的合成路线最合理.10、略11、A :CH2=CHCH2NH2 B :CH3CH2CH2CH2NH2 C :[CH2=CHCH2CH2N(CH3)3]+ I –D :CH2=CH —CH=CH2COOH COOH E:12、该化合物为:CH 2N CH 2CH 3第十六章 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1、(1) 重氮苯硫酸盐 (2) 对乙酰基重氮苯盐酸盐 (3) 4-甲基-4’-羟基偶氮苯(4) 4-(N,N-二甲胺基)-4’-甲基偶氮苯 (5) 2,2’-二甲基氢化偶氮苯 (6) 二氯碳烯2、增强.因为苯基重氮盐是一种弱的亲电试剂,故当重氮基邻位或对位上连有强吸电子基硝基时,增强了重氮盐的亲电性,使偶合反应活性提高.3、重氮盐与苯胺偶合在弱酸中有利,重氮盐与酚偶合在弱碱中有利.10、该化合物是:N N CH 3N(CH 3)2 合成方法略. 11、该化合物是:N N CH 3CH 3NH 2 合成方法略.第十七章 杂环化合物4、从杂原子对芳杂环上电子云密度影响去解释.7、苄胺>氨>吡啶>苯胺>吡咯8、具有芳香性的化合物有:9、六元环上的两个N为吡啶型N,五元环上的两个N为吡咯型.11、原来的C5H4O2 的结构是;O CHO第十八章碳水化合物1、D-核糖,D木糖,D-阿洛糖和D-半乳糖2、D-核糖,2R,3R,4R D-阿拉伯糖,2S,3R,4R, D-木糖,2S,3S,4R D-米苏糖,2S,3S,4R3、(1)不是对映体,是差向异构体.(2)不是对映体,是差向异构体,异头物.4、(1)前者有还原性,可发生银镜反应,后者无还原性.(2)前者无还原性,后者有还原性.(3)前者有还原性,后者无还原性或者前者无酸性,后者又酸性.(4)前者有还原性,后者无还原性(5)前者中性,后者酸性.5、它们与过量的苯肼能生成相同结构的脎,由此可见它们的C-3,C-4,C-5具有相同的构型.第十九章氨基酸、卵白质和核酸(3) (b)有明显酸性;(d)又明显碱性;余下(a)和(c)其中(c)可与HNO3作用有N2↑.第二十章元素有机化合物1、略.2、(1)对甲基苯基锂(2)二乙基膦(3)碘化四乙基鏻(4)二苯基二氯甲硅烷(5)三正丙基铝。
有机化学第四章 高等教育出版社有机化学(第二版)徐寿昌主编 广西工学院生化系

四.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特征基团频率
1. 烷烃
C-H 2900~2850cm-1
2. 烯烃
C-H 1465~1340cm-1
CH3 1380cm-1
C=C 1680~1600cm-1
=CH 3100~3010cm-1 =CH 1000~800cm-1
C=C 吸收峰的强度受分子对称性影响
HC C Na
2 n-C3H7Br
-
+
n-C4H9Br
CH3(CH2)3C CH
HC CH
CH3CH2CH2C CCH2CH2CH3
Ⅱ 共轭双烯(conjugated diene )
聚集双烯 双烯烃 共轭双烯 隔离双烯 CH2=C=CH2 CH2=CH-CH=CH2 CH2=CH-CH2-CH=CH2
“定位峰”
(芳环碳碳骨架伸缩振动)
5. 醇、酚类化合物 V-OH 3650~3600cm-1 (游离) 尖峰 V-OH 3550~3200cm-1 (缔合) 宽峰 VC-O 1260~100cm-1
6. 羰基化合物
1)酮 脂肪酮 VC=O ~1715cm-1 芳香酮 VC=O ~1695cm-1 不饱和酮 VC=O ~1675cm-1 2)醛
VC=O ~1725cm-1
3)酯 VC=O ~1740cm-1 4)羧酸
VC-H 2720cm-1 (鉴别-CHO)
VC-O-C 1300~1150
VC=O 1770~1750cm-1(单体) , 1710cm-1 (二聚体)
VO-H 3000~2500 (二聚体)
O-H
~1400 , ~920cm-1
产物比例取决于反应速率,反应速率受控于活化能大小, 活化能小反应速率快。
有机化学_第二版_徐寿昌_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全)

徐寿昌编《有机化学》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第二章烷烃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1)2,3,3,4-四甲基戊烷(2)3-甲基-4-异丙基庚烷(3)3,3,-二甲基戊烷(4)2,6-二甲基-3,6-二乙基辛烷(5)2,5-二甲基庚烷(6)2-甲基-3-乙基己烷(7)2,2,4-三甲基戊烷(8)2-甲基-3-乙基庚烷2、试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1) (CH3)3CC(CH2)2CH2CH3(2) (CH3)2CHCH(CH3)CH2CH2CH2CH3(3) (CH3)3CCH2CH(CH3)2(4) (CH3)2CHCH2C(CH3)(C2H5)CH2CH2CH3(5)(CH3)2CHCH(C2H5)CH2CH2CH3(6)CH3CH2CH(C2H5)2(7) (CH3)2CHCH(CH3)CH2CH3(8)CH3CH(CH3)CH2CH(C2H5)C(CH3)33、略4、下列各化合物的系统命名对吗?如有错,指出错在哪里?试正确命名之。
均有错,正确命名如下:(1)3-甲基戊烷(2)2,4-二甲基己烷(3)3-甲基十一烷(4)4-异丙基辛烷(5)4,4-二甲基辛烷(6)2,2,4-三甲基己烷5、(3)>(2)>(5)>(1) >(4)6、略7、用纽曼投影式写出1,2-二溴乙烷最稳定及最不稳定的构象,并写出该构象的名称。
H交叉式最稳定重叠式最不稳定8、构象异构(1),(3)构造异构(4),(5)等同)2),(6)9、分子量为72的烷烃是戊烷及其异构体(1) C(CH3)4(2) CH3CH2CH2CH2CH3 (3) CH3CH(CH3)CH2CH3(4) 同(1)10、分子量为86的烷烃是己烷及其异构体(1)(CH3)2CHCH(CH3)CH3(2) CH3CH2CH2CH2CH2CH3 , (CH3)3CCH2CH3 (3)CH3CH2CH(CH3)CH2CH3(4)CH3CH2CH2CH(CH3)214、(4)>(2)>(3)>(1)第三章 烯烃1、略2、(1)CH 2=CH — (2)CH 3CH=CH — (3)CH 2=CHCH 2— CH 2CH CH 3M eH H i-P rE t M en-P rM e M e E t i-P rn-P r (4)(5)(6)(7)3、(1)2-乙基-1-戊烯 (2) 反-3,4-二甲基-3-庚烯 (或(E)-3,4-二甲基-3-庚烯 (3) (E)-2,4-二甲基-3-氯-3-己烯 (4) (Z)-1-氟-2-氯-2-溴-1-碘乙烯(5) 反-5-甲基-2-庚烯 或 (E)-5-甲基-2-庚烯 (6) 反-3,4-二甲基-5-乙基-3-庚烯 (7) (E) -3-甲基-4-异丙基-3-庚烯 (8) 反-3,4-二甲基-3-辛烯 4、略 5、略 6、CH 3CH 2CHC H 2CH 3CH 3CH 2CCHC H 3CH 3OH BrCH 3CH 2CCHC H3CH 3Cl ClCH 3CH 2C CHC H3CH 3OH OHCH 3CH 2CHCHC H 3CH 3OHCH 3CH 2COCH3CH 3CHOCH 3CH 2CHCHC H 3CH 3Br(1)(2)(3)(4)(5)(6)(7)7、活性中间体分别为:CH 3CH 2+ CH 3CH +CH 3 (CH 3)3C + 稳定性: CH 3CH 2+ > CH 3CH +CH 3 > (CH 3)3C + 反应速度: 异丁烯 > 丙烯 > 乙烯8、略9、(1)CH 3CH 2CH=CH 2 (2)CH 3CH 2C(CH 3)=CHCH 3 (有顺、反两种) (3)CH 3CH=CHCH 2CH=C(CH 3)2 (有、反两种)用KMnO 4氧化的产物: (1) CH 3CH 2COOH+CO 2+H 2O (2)CH 3CH 2COCH 3+CH 3COOH (3) CH 3COOH+HOOCCH 2COOH+CH 3COCH 310、(1)HBr ,无过氧化物 (2)HBr ,有过氧化物 (3)①H 2SO 4 ,②H 2O (4)B 2H 6/NaOH-H 2O 2 (5)① Cl 2,500℃ ② Cl 2,AlCl 3(6)① NH 3,O 2 ② 聚合,引发剂 (7)① Cl 2,500℃,② Cl 2,H 2O ③ NaOH 11、烯烃的结构式为:(CH 3)2C=CHCH 3 。
有机化学第二版PPT徐寿昌C4 炔烃+二烯烃

结构特点
A.键长平均化 :
一般 C=C 133pm C-C 154pm
1,3-丁二烯 C=C 134pm C-C 148pm
B、结构特点 双键、单键、双键交替。
22
23
共轭体系表示方法
24
π66
π44
π33
25
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超共轭效应
电子的离域现象称为共轭。由σ 轨道参与的共轭称为超共轭。
4
Eg.
5
4.3 炔烃的化学性质
6
4.3.1 末端炔的特殊性质
7
8
9
10
炔烃的烷基化 (增长碳链) 伯卤代烷与炔烃的取代反应,形成新的碳碳键
Eg.
HC CH + NaNH2
HC C Na
-
+
n-C4H9Br
CH3(CH2)3C CH
HC CH
2NaNH2
2 n-C3H7Br
CH3CH2CH2C CCH2CH2CH3
33 26
参与超共轭的σ键越多,正电荷越分散,相应的碳正离 子就越稳定。故叔正碳离子(3o) >仲碳正离子(2o) >伯
碳正离子(1o) >甲基正碳离子( CH3+)。
34 27
2. 命名
A、选含C=C在内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B、标出C=C的几何构型(E/Z) C、编号以C=C位号最小,写出名称
28
§4 炔烃与二烯烃
1
4.1 炔烃的结构
2
1. 06Å
836kJ/mol-1
乙烯的结构 1.20Å
乙炔的结构
乙烷的结构
3
4.2 炔烃的命名
系统命名法
与烯烃相似,将烯字改成炔字 同时含有双键和三键时,则成为烯炔,先命名烯再命名炔 编号以让双键和三键位次之和最小为原则 同时有叁键和双键,并可以选择时,使双键的编号最小
有机化学_第二版_徐寿昌_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全)

徐寿吕编〈〈有机化学》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第二章烷炷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1) 2, 3, 3, 4-四甲基戊烷(2) 3-甲基-4-异丙基庚烷(3) 3, 3,-二甲基戊烷(4) 2, 6-二甲基-3 , 6-二乙基辛烷(5) 2, 5-二甲基庚烷(6) 2-甲基-3-乙基己烷(7) 2, 2, 4-三甲基戊烷(8) 2-甲基-3-乙基庚烷2、试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1) (CH 3)3CC(CH 2)2CH2CH3 (2) (CH3)2CHCH(CH 3Q H2CH2CH2CH3(3) (CH3)3CCH2CH(CH 3)2 (4) (CH 3)2CHCH 2C(CH 3)(C2H5)CH 2CH2CH 3( 5 ) (CH3)2CHCH(C 2H5Q H2CH2CH3(6) CH3CH2CH(C2H5)2(7) (CH3)2CHCH(CH 3)CH2CH3(8) CH 3CH(CH 3)CH 2CH(C2H5)C(CH 3)33、略4、下列各化合物的系统命名对吗?如有错,指出错在哪里?试正确命名之。
均有错,正确命名如下:(1) 3-甲基戊烷(2) 2, 4-二甲基己烷(3) 3-甲基H^一烷(4) 4-异丙基辛烷(5) 4, 4-二甲基辛烷(6) 2, 2, 4-三甲基己烷5、(3) > (2) > (5) >(1) >(4)6、略7、用纽曼投影式写出1, 2-二漠乙烷最稳定及最不稳定的构象,并写出该构象的名称。
BrH HH HBr 交叉式最稳定8、构象异构(1), (3) 构造异构(4), (5) 等同)2), (6) 9、分子量为72的烷炷是戊烷及其异构体(1) C(CH 3)4 (2) CH3CH2CH2CH2CH3 (3) CH3CH(CH3)CH2CH3 (4)同(1) 10、分子量为86的烷炷是己烷及其异构体(1) (CH3)2CHCH(CH 3)CH3 (2) CH3CH2CH2CH2CH2CH3 , (CH3)3CCH2CH3(3) CH 3CH2CH(CH 3)CH2CH3(4) CH 3CH 2CH 2CH(CH 3)2 14、 (4) > (2) > (3) >(1)第三章烯炷1、略(5)反-5-甲基-2-庚烯 或(E)-5-甲基-2-庚烯(6)反-3,4-二甲基-5-乙基-3-庚烯(7) (E) -3-甲基-4-异丙基-3-庚烯(8)反-3,4-二甲基-3-辛烯4、 略5、 略6、2、( 1 ) CH 2=CH 一 CH 2=CHCH 2一H H H 2C = CH —CH 3 (5)>=< Mei-Rr(4)(2) CH 3CH=CH (3)MeEtn-p r⑹(7) n n-PrMe() i-Pr3、(1) 2-乙基-1-戊烯 (E)-3,4-二甲基-3-庚烯(3) (E)-2,4-二甲基-3-氯-3-己烯氯-2-漠-1-碘乙烯 Me Et⑵ 反-3,4-二甲基-3-庚烯(或(4) (Z)-1-氟-2-(CH 3)3C +稳定性:CH 3CH 2+ > CH 3CH +CH 3 > (CH 3)3C +反应速度:异丁烯 > 丙烯〉乙烯8、略9、 (1) CH 3CH 2CH=CH 2(2)CH 3CH 2C(CH 3)=CHCH 3(有顺、反两种)(3) CH 3CH=CHCH 2CH=C(CH 3)2 (有、反两种)用 KMnO 4 氧化的产物:(1) CH 3CH 2COOH+CO 2+H 2O(2) CH 3CH 2COCH 3+CH 3COOH(3)CH 3COOH + HOOCCH 2COOH+CH 3COCH 3 10、 (1) HBr,无过氧化物 (2) HBr,有过氧化物(3) ①H 2SO 4 ,②H 2O(4)B 2H 6/NaOH-H 2O 2 (5)① Cl 2,500 C ② Cl 2, AlCl 3CH 3I(1) CH 3CH 2CHCH 2CH 3(2) CH 3CH 2C —CHCH 3OH BrCH 3(3) CH 3CH 2C —CHCH 3ClCl CH 3CH 3CH 2C ——CHCH 3(5CH 3OH OH CH 3CH 2CH —CHCH 3IOHCH 3CH 2COCH 3CH 3CHOCH 3 I (7) CH 3CH 2CH —CHCH 3Br活性中间体分别为:CH 3CH 2 +CH 3CH +CH 3(6) & NH3,。
有机化学-徐寿昌(第二版)第04章-习题答案

第四章炔烃二烯烃红外光谱一、解释下列名词:共轭效应:共轭效应 (conjugated effect) ,又称离域效应,是指由于共轭π键的形成而引起分子性质的改变的效应。
互变异构:指一类特殊的同分异构现象。
其特点是含有杂原子(如氮、氧或硫原子)的两个同分异构体,其结构差异仅在于质子和相应的双键的迁移,且这两个异构体共存于一个平衡体系中,以相当高的速率互相变换着。
酮-烯醇互变异构是较普遍的现象,它可以被酸或碱所催化。
1,4-加成:共轭二烯烃的加成反应中一分子试剂加在共轭双键的端碳原子上(即C-1和C-2上)。
亲核加成:由亲核试剂(路易斯碱——能给予电子对)进攻而引起的加成反应。
反应发生在碳氧双键、碳氮叁键、碳碳叁键等不饱和的化学键上。
最有代表性的反应是醛或酮的羰基与格氏试剂加成的反应。
例如:RC=O + R'MgCl → RR'C-OMgCl乙烯基化反应:如乙炔和氢卤酸、甲醇、氢氰酸以及乙酸等试剂反应,结果都是试剂的一个氢原子加在三键的一个碳原子上,试剂的其余部分加在另一个碳原子上。
反应的结果也可以看作是这些试剂的氢原子被乙烯基(CH2=CH—)所取代,因此这些反应叫做乙烯基化反应。
氢化热:每一摩尔烯烃催化加氢放出的能量。
离域能(共轭能):CH2=CH—CH=CH—CH3(氢化热为-226kJ/mol)和CH2=CH—CH2—CH=CH3(氢化热为-254kJ/mol)都氢化为戊烷,但具有共轭双键结构的CH2=CH—CH=CH—CH3氢化热比不具有共轭双键结构的CH2=CH—CH2—CH=CH3的氢化热底254-226=28 kJ/mol。
这里的差值是共轭体系分子中键的离域而导致分子更稳定的能量,称为离域能,也叫做共轭能或共振能。
超共轭效应:又称σ-π共轭。
它是由一个烷基的C-H键的σ键电子与相邻的π键电子互相重叠而产生的一种共轭现象。
双烯合成:也称为“狄尔斯(Diels)—阿德尔(Alder)反应” ,共轭二烯烃和某些具有碳碳双键、三键的不饱和化合物进行1,4-加成,生成环状化合物的反应称为双烯合成反应。
徐寿昌编《有机化学》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

徐寿昌编《有机化学》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徐寿昌编《有机化学》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第二章烷烃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1)2,3,3,4-四甲基戊烷(2)3-甲基-4-异丙基庚烷(3)3,3,-二甲基戊烷(4)2,6-二甲基-3,6-二乙基辛烷(5)2,5-二甲基庚烷(6)2-甲基-3-乙基己烷(7)2,2,4-三甲基戊烷(8)2-甲基-3-乙基庚烷2、试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1) (CH3)3CC(CH2)2CH2CH3 (2) (CH3)2CHCH(CH3)CH2CH2CH2CH3(3) (CH3)3CCH2CH(CH3)2 (4) (CH3)2CHCH2C(CH3)(C2H5)CH2CH2CH3 (5)(CH3)2CHCH(C2H5)CH2CH2CH3 (6)CH3CH2CH(C2H5)2(7) (CH3)2CHCH(CH3)CH2CH3 (8)CH3CH(CH3)CH2CH(C2H5)C(CH3)33、略4、下列各化合物的系统命名对吗?如有错,指出错在哪里?试正确命名之。
均有错,正确命名如下:(1)3-甲基戊烷(2)2,4-二甲基己烷(3)3-甲基十一烷(4)4-异丙基辛烷(5)4,4-二甲基辛烷(6)2,2,4-三甲基己烷5、(3)>(2)>(5)>(1) >(4)6、略7、用纽曼投影式写出1,2-二溴乙烷最稳定及最不稳定的构象,并写出该构象的名称。
8、构象异构(1),(3)构造异构(4),(5)等同)2),(6)9、分子量为72的烷烃是戊烷及其异构体(1) C(CH3)4 (2) CH3CH2CH2CH2CH3 (3) CH3CH(CH3)CH2CH3 (4) 同(1)10、分子量为86的烷烃是己烷及其异构体(1) (CH3)2CHCH(CH3)CH3 (2) CH3CH2CH2CH2CH2CH3 , (CH3)3CCH2CH3 (3)CH3CH2CH(CH3)CH2CH3 (4)CH3CH2CH2CH(CH3)214、(4)>(2)>(3)>(1)第三章烯烃1、略2、(1)CH2=CH—(2)CH3CH=CH—(3)CH2=CHCH2—3、(1)2-乙基-1-戊烯(2) 反-3,4-二甲基-3-庚烯(或(E)-3,4-二甲基-3-庚烯(3) (E)-2,4-二甲基-3-氯-3-己烯(4) (Z)-1-氟-2-氯-2-溴-1-碘乙烯(5) 反-5-甲基-2-庚烯或(E)-5-甲基-2-庚烯(6) 反-3,4-二甲基-5-乙基-3-庚烯(7) (E) -3-甲基-4-异丙基-3-庚烯(8) 反-3,4-二甲基-3-辛烯4、略5、略6、7、活性中间体分别为:CH3CH2+ CH3CH+CH3 (CH3)3C+稳定性: CH3CH2+ >CH3CH+CH3 >(CH3)3C+反应速度: 异丁烯>丙烯>乙烯8、略9、(1)CH3CH2CH=CH2 (2)CH3CH2C(CH3)=CHCH3 (有顺、反两种)(3)CH3CH=CHCH2CH=C(CH3)2 (有、反两种)用KMnO4氧化的产物: (1) CH3CH2COOH+CO2+H2O (2)CH3CH2COCH3+CH3COOH(3) CH3COOH+HOOCCH2COOH+CH3COCH310、(1)HBr,无过氧化物(2)HBr,有过氧化物(3)①H2SO4 ,②H2O (4)B2H6/NaOH-H2O2 (5)①Cl2,500℃②Cl2,AlCl3(6)①NH3,O2 ②聚合,引发剂(7)①Cl2,500℃,②Cl2,H2O ③NaOH11、烯烃的结构式为:(CH3)2C=CHCH3 。
有机化学_第二版_徐寿昌_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全)

徐寿昌编《有机化学》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第二章烷烃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1)2,3,3,4-四甲基戊烷(2)3-甲基-4-异丙基庚烷(3)3,3,-二甲基戊烷(4)2,6-二甲基-3,6-二乙基辛烷(5)2,5-二甲基庚烷(6)2-甲基-3-乙基己烷(7)2,2,4-三甲基戊烷(8)2-甲基-3-乙基庚烷2、试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1) (CH3)3CC(CH2)2CH2CH3(2) (CH3)2CHCH(CH3)CH2CH2CH2CH3(3) (CH3)3CCH2CH(CH3)2(4) (CH3)2CHCH2C(CH3)(C2H5)CH2CH2CH3(5)(CH3)2CHCH(C2H5)CH2CH2CH3(6)CH3CH2CH(C2H5)2(7) (CH3)2CHCH(CH3)CH2CH3(8)CH3CH(CH3)CH2CH(C2H5)C(CH3)33、略4、下列各化合物的系统命名对吗?如有错,指出错在哪里?试正确命名之。
均有错,正确命名如下:(1)3-甲基戊烷(2)2,4-二甲基己烷(3)3-甲基十一烷(4)4-异丙基辛烷(5)4,4-二甲基辛烷(6)2,2,4-三甲基己烷5、(3)>(2)>(5)>(1) >(4)6、略7、用纽曼投影式写出1,2-二溴乙烷最稳定及最不稳定的构象,并写出该构象的名称。
H交叉式最稳定重叠式最不稳定8、构象异构(1),(3)构造异构(4),(5)等同)2),(6)9、分子量为72的烷烃是戊烷及其异构体(1) C(CH3)4(2) CH3CH2CH2CH2CH3 (3) CH3CH(CH3)CH2CH3(4) 同(1)10、分子量为86的烷烃是己烷及其异构体(1)(CH3)2CHCH(CH3)CH3(2) CH3CH2CH2CH2CH2CH3 , (CH3)3CCH2CH3 (3)CH3CH2CH(CH3)CH2CH3(4)CH3CH2CH2CH(CH3)214、(4)>(2)>(3)>(1)第三章 烯烃1、略2、(1)CH 2=CH — (2)CH 3CH=CH — (3)CH 2=CHCH 2— CH 2CH CH 3M eH H i-P rE t M en-P rM e M e E t i-P rn-P r (4)(5)(6)(7)3、(1)2-乙基-1-戊烯 (2) 反-3,4-二甲基-3-庚烯 (或(E)-3,4-二甲基-3-庚烯 (3) (E)-2,4-二甲基-3-氯-3-己烯 (4) (Z)-1-氟-2-氯-2-溴-1-碘乙烯(5) 反-5-甲基-2-庚烯 或 (E)-5-甲基-2-庚烯 (6) 反-3,4-二甲基-5-乙基-3-庚烯 (7) (E) -3-甲基-4-异丙基-3-庚烯 (8) 反-3,4-二甲基-3-辛烯 4、略 5、略 6、CH 3CH 2CHC H 2CH 3CH 3CH 2CCHC H 3CH 3OH BrCH 3CH 2CCHC H3CH 3Cl ClCH 3CH 2C CHC H3CH 3OH OHCH 3CH 2CHCHC H 3CH 3OHCH 3CH 2COCH3CH 3CHOCH 3CH 2CHCHC H 3CH 3Br(1)(2)(3)(4)(5)(6)(7)7、活性中间体分别为:CH 3CH 2+ CH 3CH +CH 3 (CH 3)3C + 稳定性: CH 3CH 2+ > CH 3CH +CH 3 > (CH 3)3C + 反应速度: 异丁烯 > 丙烯 > 乙烯8、略9、(1)CH 3CH 2CH=CH 2 (2)CH 3CH 2C(CH 3)=CHCH 3 (有顺、反两种) (3)CH 3CH=CHCH 2CH=C(CH 3)2 (有、反两种)用KMnO 4氧化的产物: (1) CH 3CH 2COOH+CO 2+H 2O (2)CH 3CH 2COCH 3+CH 3COOH (3) CH 3COOH+HOOCCH 2COOH+CH 3COCH 310、(1)HBr ,无过氧化物 (2)HBr ,有过氧化物 (3)①H 2SO 4 ,②H 2O (4)B 2H 6/NaOH-H 2O 2 (5)① Cl 2,500℃ ② Cl 2,AlCl 3(6)① NH 3,O 2 ② 聚合,引发剂 (7)① Cl 2,500℃,② Cl 2,H 2O ③ NaOH 11、烯烃的结构式为:(CH 3)2C=CHCH 3 。
有机化学(第二版)答案 徐寿昌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OH (6)
(7)
OCH3
(8)
CH3
OCH3
OH
OH
OH
(9)
Br
(10)
CH3 (11)
(12)
6、(1)AlCl3 ClSO3H
(2) CH3CH=CH2
COOH
CH3
(3) Cl2,光
CH2
COOH NO2
OH CH3
C2H5 (4)
7、(1)A 错,应得异丙苯;B 错,应为氯取代α-H 。
(3)CH3CH2CH(CH3)CH2CH3 14、 (4)>(2)>(3)>(1)
(4)CH3CH2CH2CH(CH3)2
第三章 烯烃
1、略
2、(1)CH2=CH— (2)CH3CH=CH— (3)CH2=CHCH2—
H
(4)
H2C CH CH3
(5) Me
H
Me
(6)
i-Pr
n-Pr
Et
n-Pr
(2)CH3CH2C(CH3)=CHCH3 (有顺、反两种)
(3)CH3CH=CHCH2CH=C(CH3)2 (有、反两种)
用 KMnO4 氧化的产物: (1) CH3CH2COOH+CO2+H2O (2)CH3CH2COCH3+CH3COOH
(3) CH3COOH+HOOCCH2COOH+CH3COCH3
(4)4-异丙基辛烷 (5)4,4-二甲基辛烷 (6)2,2,4-三甲基己烷
5、(3)>(2)>(5)>(1) >(4)
6、略
7、用纽曼投影式写出 1,2-二溴乙烷最稳定及最不稳定的构象,并写出该构象的名称。
Br
H
有机化学 徐寿昌 第二版

由于Ni、Pt、Pd等催化活性很高,生成的烯烃 极易继续加成生成烷烃。
选用活性较低的林德拉(Lindlar)催化剂,控
制反应条件,可使炔烃的加氢停留在烯烃阶段。
Lindlar催化加氢
常用的Lindlar催化剂:
Pd-CaCO3/Pb(Ac)2 或 Pd-BaSO4/喹啉
CH3 C C CH3
2.邻二卤代烷或偕二卤代烷脱卤化氢:
同。
C-C
C-H
叁键 0.1203nm 0.1061nm
双键 0.1340nm 0.1076nm
由于sp杂化碳的电负性比sp2、sp3碳电负性大,因此CHσ键中的共用电子对与烯烃、烷烃相比,更靠近C原子。 C-H键易断裂,使乙炔中的炔H有微弱的酸性。
§4—3 炔烃的物理性质
C2—C4是气态,C5—C15为液态,C16以上为 固态。
原因解释
sp杂化中s成份较多, 炔烃C-H 极性较大, 使炔氢较易离解,显一定酸性。 事实证明:
乙烷
乙烯
乙炔
水
PKa
50
44
25
15.7
注意:炔氢的酸性是相对烷、烯烃而言,从Pka值 来看,其酸性比水还要弱得多。
二、加成反应
1、催化 加氢:
常用催化剂为Ni、Pt、Pd、等。加成产物—烷烃。
碳架 官能团
构型异构 直线型 无顺反异构
二、 炔烃的命名
1、衍生物命名法。 以“乙炔”为母体,其它作为取代基。如:
CH3CH2C≡CH CH3-C≡C-CH3 CH2=CH-C≡CH
乙基乙炔 二甲基乙炔 乙烯基乙炔
2.系统命名法:
有机化学_第二版_徐寿昌_课后习题答案(全)

徐寿昌编《有机化学》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第二章 烷烃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1)2,3,3,4-四甲基戊烷 (2)3-甲基-4-异丙基庚烷 (3)3,3,-二甲基戊烷 (4)2,6-二甲基-3,6-二乙基辛烷 (5)2,5-二甲基庚烷 (6)2-甲基-3-乙基己烷 (7)2,2,4-三甲基戊烷 (8)2-甲基-3-乙基庚烷 2、试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1) (CH 3)3CC(CH 2)2CH 2CH 3 (2) (CH 3)2CHCH(CH 3)CH 2CH 2CH 2CH 3 (3) (CH 3)3CCH 2CH(CH 3)2 (4) (CH 3)2CHCH 2C(CH 3)(C 2H 5)CH 2CH 2CH 3 (5)(CH 3)2CHCH(C 2H 5)CH 2CH 2CH 3 (6)CH 3CH 2CH(C 2H 5)2(7) (CH 3)2CHCH(CH 3)CH 2CH 3 (8)CH 3CH(CH 3)CH 2CH(C 2H 5)C(CH 3)3 3、略4、下列各化合物的系统命名对吗?如有错,指出错在哪里?试正确命名之。
均有错,正确命名如下:(1)3-甲基戊烷 (2)2,4-二甲基己烷 (3)3-甲基十一烷(4)4-异丙基辛烷 (5)4,4-二甲基辛烷 (6)2,2,4-三甲基己烷5、(3)>(2)>(5)>(1) >(4)6、略7、用纽曼投影式写出1,2-二溴乙烷最稳定及最不稳定的构象,并写出该构象的名称。
H H HHHHH H Br BrBr Br交叉式 最稳定重叠式 最不稳定8、构象异构(1),(3) 构造异构(4),(5) 等同)2),(6)9、分子量为72的烷烃是戊烷及其异构体(1) C(CH 3)4 (2) CH 3CH 2CH 2CH 2CH 3 (3) CH 3CH(CH 3)CH 2CH 3 (4) 同(1)10、 分子量为86的烷烃是己烷及其异构体(1) (CH 3)2CHCH(CH 3)CH 3 (2) CH 3CH 2CH 2CH 2CH 2CH 3 , (CH 3)3CCH 2CH 3 (3)CH 3CH 2CH(CH 3)CH 2CH 3 (4)CH 3CH 2CH 2CH(CH 3)2 14、 (4)>(2)>(3)>(1)第三章 烯烃1、略2、(1)CH 2=CH — (2)CH 3CH=CH — (3)CH 2=CHCH 2— CH 2CH CH 3MeH H i-PrEt Men-PrMe Me Et i-Prn-Pr (4)(5)(6)(7)3、(1)2-乙基-1-戊烯 (2) 反-3,4-二甲基-3-庚烯 (或(E)-3,4-二甲基-3-庚烯 (3) (E)-2,4-二甲基-3-氯-3-己烯 (4) (Z)-1-氟-2-氯-2-溴-1-碘乙烯(5) 反-5-甲基-2-庚烯 或 (E)-5-甲基-2-庚烯 (6) 反-3,4-二甲基-5-乙基-3-庚烯 (7) (E) -3-甲基-4-异丙基-3-庚烯 (8) 反-3,4-二甲基-3-辛烯 4、略 5、略 6、CH 3CH 2CHCH 2CH 3CH 3CH 2CCHCH 3CH 3OH BrCH 3CH 2CCHCH 3CH 3Cl ClCH 3CH 2C CHCH 3CH 3OH OHCH 3CH 2CH CHCH 3CH 3OHCH 3CH 2COCH 3CH 3CHOCH 3CH 2CH CHCH 3CH 3Br(1)(2)(3)(4)(5)(6)(7)7、活性中间体分别为:CH 3CH 2+ CH 3CH +CH 3 (CH 3)3C + 稳定性: CH 3CH 2+ > CH 3CH +CH 3 > (CH 3)3C + 反应速度: 异丁烯 > 丙烯 > 乙烯8、略9、(1)CH 3CH 2CH=CH 2 (2)CH 3CH 2C(CH 3)=CHCH 3 (有顺、反两种) (3)CH 3CH=CHCH 2CH=C(CH 3)2 (有、反两种)用KMnO 4氧化的产物: (1) CH 3CH 2COOH+CO 2+H 2O (2)CH 3CH 2COCH 3+CH 3COOH (3) CH 3COOH+HOOCCH 2COOH+CH 3COCH 310、(1)HBr ,无过氧化物 (2)HBr ,有过氧化物 (3)①H 2SO 4 ,②H 2O (4)B 2H 6/NaOH-H 2O 2 (5)① Cl 2,500℃ ② Cl 2,AlCl 3(6)① NH 3,O 2 ② 聚合,引发剂 (7)① Cl 2,500℃,② Cl 2,H 2O ③ NaOH 11、烯烃的结构式为:(CH 3)2C=CHCH 3 。
有机化学_第二版_徐寿昌_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全)

徐寿昌编《有机化学》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第二章烷烃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1)2,3,3,4-四甲基戊烷(2)3-甲基-4-异丙基庚烷(3)3,3,-二甲基戊烷(4)2,6-二甲基-3,6-二乙基辛烷(5)2,5-二甲基庚烷(6)2-甲基-3-乙基己烷(7)2,2,4-三甲基戊烷(8)2-甲基-3-乙基庚烷2、试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1) (CH3)3CC(CH2)2CH2CH3(2) (CH3)2CHCH(CH3)CH2CH2CH2CH3(3) (CH3)3CCH2CH(CH3)2(4) (CH3)2CHCH2C(CH3)(C2H5)CH2CH2CH3(5)(CH3)2CHCH(C2H5)CH2CH2CH3(6)CH3CH2CH(C2H5)2(7) (CH3)2CHCH(CH3)CH2CH3(8)CH3CH(CH3)CH2CH(C2H5)C(CH3)33、略4、下列各化合物的系统命名对吗?如有错,指出错在哪里?试正确命名之。
均有错,正确命名如下:(1)3-甲基戊烷(2)2,4-二甲基己烷(3)3-甲基十一烷(4)4-异丙基辛烷(5)4,4-二甲基辛烷(6)2,2,4-三甲基己烷5、(3)>(2)>(5)>(1) >(4)6、略7、用纽曼投影式写出1,2-二溴乙烷最稳定及最不稳定的构象,并写出该构象的名称。
H交叉式最稳定重叠式最不稳定8、构象异构(1),(3)构造异构(4),(5)等同)2),(6)9、分子量为72的烷烃是戊烷及其异构体(1) C(CH3)4(2) CH3CH2CH2CH2CH3 (3) CH3CH(CH3)CH2CH3(4) 同(1)10、分子量为86的烷烃是己烷及其异构体(1)(CH3)2CHCH(CH3)CH3(2) CH3CH2CH2CH2CH2CH3 , (CH3)3CCH2CH3 (3)CH3CH2CH(CH3)CH2CH3(4)CH3CH2CH2CH(CH3)214、(4)>(2)>(3)>(1)第三章 烯烃1、略2、(1)CH 2=CH — (2)CH 3CH=CH — (3)CH 2=CHCH 2— CH 2CH CH 3M eH H i-P rE t M en-P rM e M e E t i-P rn-P r (4)(5)(6)(7)3、(1)2-乙基-1-戊烯 (2) 反-3,4-二甲基-3-庚烯 (或(E)-3,4-二甲基-3-庚烯 (3) (E)-2,4-二甲基-3-氯-3-己烯 (4) (Z)-1-氟-2-氯-2-溴-1-碘乙烯(5) 反-5-甲基-2-庚烯 或 (E)-5-甲基-2-庚烯 (6) 反-3,4-二甲基-5-乙基-3-庚烯 (7) (E) -3-甲基-4-异丙基-3-庚烯 (8) 反-3,4-二甲基-3-辛烯 4、略 5、略 6、CH 3CH 2CHC H 2CH 3CH 3CH 2CCHC H 3CH 3OH BrCH 3CH 2CCHC H3CH 3Cl ClCH 3CH 2C CHC H3CH 3OH OHCH 3CH 2CHCHC H 3CH 3OHCH 3CH 2COCH3CH 3CHOCH 3CH 2CHCHC H 3CH 3Br(1)(2)(3)(4)(5)(6)(7)7、活性中间体分别为:CH 3CH 2+ CH 3CH +CH 3 (CH 3)3C + 稳定性: CH 3CH 2+ > CH 3CH +CH 3 > (CH 3)3C + 反应速度: 异丁烯 > 丙烯 > 乙烯8、略9、(1)CH 3CH 2CH=CH 2 (2)CH 3CH 2C(CH 3)=CHCH 3 (有顺、反两种) (3)CH 3CH=CHCH 2CH=C(CH 3)2 (有、反两种)用KMnO 4氧化的产物: (1) CH 3CH 2COOH+CO 2+H 2O (2)CH 3CH 2COCH 3+CH 3COOH (3) CH 3COOH+HOOCCH 2COOH+CH 3COCH 310、(1)HBr ,无过氧化物 (2)HBr ,有过氧化物 (3)①H 2SO 4 ,②H 2O (4)B 2H 6/NaOH-H 2O 2 (5)① Cl 2,500℃ ② Cl 2,AlCl 3(6)① NH 3,O 2 ② 聚合,引发剂 (7)① Cl 2,500℃,② Cl 2,H 2O ③ NaOH 11、烯烃的结构式为:(CH 3)2C=CHCH 3 。
有机化学徐寿昌4

**--碘与乙炔的加成--主要为一分子加成产物 HCCH + I2 ICH=CHI (1,2-二碘乙烯) 例2. 选择性加成:
在低温下,缓慢地加入溴,叁键不参加反应:
CH2=HC-CH2-CCH + Br2 CH2BrCHBrCH2CCH
**为什么炔烃的亲电加成不如烯烃活泼?
•烷基碳正离子(中间体)—正碳原子是sp2杂化状态,它的正电荷易 分散到烷基上. •烯基碳正离子(中间体)—sp杂化状态, 正电荷不易分散.所以能量 高,不稳定.形成时需要更高的活化能,不易生成. sp2杂化
(3) 乙炔的键 • C : 2s22p2 2s12px12py12pz1 • 乙炔的每个碳原子还各有两个相互 垂直的未参加杂化的p轨道, 不同碳 原子的p轨道又是相互平行的. • 一个碳原子的两个p轨道和另一个碳原子对应的两 个p轨道,在侧面交盖形成两个碳碳键.
(4) 乙炔分子的圆筒形 电子云 • 杂化轨道理论:两个成键轨道(1, 2),两个反键轨道 (1*, 2*) • 两个成键 轨道组合成了对称分布于碳碳 键键 轴周围的,类似圆筒形状的 电子云.
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第四章 炔烃 二烯烃 红外光谱
(一) 炔烃
定义:分子中含有碳碳叁键的烃叫做炔烃,它的通 式:CnH2n-2 官能团为: -CC-
4.1 炔烃的异构和命名 (1)异构体——从丁炔开始有异构体. •同烯烃一样,由于碳链不同和叁键位置不同所引起的.
由于在碳链分支的地方不可能有叁键的存在,所以炔
(2) 亲电加成 (A) 和卤素的加成 例1. 炔烃与氯,溴加成: HCCH + Cl2 ClCH=CHCl + Cl2 HCCl2-CHCl2 R-CC-R` + X2 RXC=CXR` + X2 R-CX2-CX2-R` ——炔烃与氯,溴加成,控制条件也可停止在一分子加成 产物上.
徐寿昌主编《有机化学》(第二版)-课后1-13章习题答案

H·+Cl2HCl +·Cl△H3
(1)计算各步△H值:
(2)为什么这个反应历程比2.7节所述历程可能性小?
解:
(1)△H1=+243Jk/mole
△H2=435-349=+86Jk/mole
△H3=243-431=-188Jk/mol
(2)因为这个反应历程△H2=435-349=+86Jk/mole而2.7节
(4)
1-己烯-5-炔
(5)
2-氯-3-己炔
(6)
4-乙烯基-4-庚烯-2-炔
(7)
1,3,5-己三烯
3.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
(1)
4-甲基-1-戊炔
(2)
3-甲基-3-戊烯-1-炔
(3)
二异丙基乙炔
(4)
1,5-己二炔
(5)
异戊二烯
(6)
丁苯橡胶
(7)
乙基叔丁基乙炔
4.写出1-丁炔与下列试剂作用的反应式。
1.2,2,3,3-四甲基戊烷2,2,3-二甲基庚烷
3、2,2,4-三甲基戊烷4、2,4-二甲基-4-乙基庚烷
5、2-甲基-3-乙基己烷6、三乙基甲烷
7、甲基乙基异丙基甲烷8、乙基异丁基叔丁基甲烷
3.用不同符号表示下列化合物中伯、仲、叔、季碳原子
4.下列各化合物的命名对吗?如有错误的话,指出错在那里?试正确命名之。
(2)计算链增长一步△H值。
解:链引发:Cl22 Cl·
链增长:CH3CH3+·Cl CH3CH2·+ HCl
CH3CH2·+ Cl2CH3CH2Cl + Cl·
徐寿昌主编《有机化学》(第二版)-课后1-13章习题答案之欧阳家百创编

第一章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欧阳家百(2021.03.07)无课后习题第二章 烷烃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2,3,3,4-四甲基戊烷 3-甲基-4-异丙基庚烷 3,3-二甲基戊烷 2,6-二甲基-3,6-二乙基辛烷 2,5-二甲基庚烷 2-甲基-3-乙基己烷 2,4,4-三甲基戊烷 2-甲基-3-乙基庚烷 2.写出下列各化合物的结构式:1.2,2,3,3-四甲基戊烷 2,2,3-二甲基庚烷3、 2,2,4-三甲基戊烷4、2,4-二甲基-4-乙基庚烷5、 2-甲基-3-乙基己烷6、三乙基甲烷7、甲基乙基异丙基甲烷 8、乙基异丁基叔丁基甲烷 3.用不同符号表示下列化合物中伯、仲、叔、季碳原子4.下列各化合物的命名对吗?如有错误的话,指出错在那里?试正确命名之。
2.3.4.5.6.1.5.不要查表试将下列烃类化合物按沸点降低的次序排列: (1) 2,3-二甲基戊烷 (2) 正庚烷 (3) 2-甲基庚烷 (4) 正戊烷 (5) 2-甲基己烷2-乙基丁烷 正确:3-甲基戊烷2,4-2甲基己烷正确:2,4-二甲基己烷3-甲基十二烷正确:3-甲基十一烷 4-丙基庚烷正确:4-异丙基辛烷4-二甲基辛烷正确:4,4-二甲基辛烷1,1,1-三甲基-3-甲基戊烷 正确:2,2,4-三甲基己烷解:2-甲基庚烷>正庚烷> 2-甲基己烷>2,3-二甲基戊烷> 正戊烷(注:随着烷烃相对分子量的增加,分子间的作用力亦增加,其沸点也相应增加;同数碳原子的构造异构体中,分子的支链愈多,则沸点愈低。
)6.作出下列各化合物位能对旋转角度的曲线,只考虑所列出的键的旋转,并且用纽曼投影式表示能峰、能谷的构象。
(1) CH 3-CH 3(CH 3CH 3CH 3CH 3CH 33(3)CH 3CH 2 -CH 3 7.用Newmann 投影式写出1,2-二溴乙烷最稳定及最不稳定的构象,并写出该构象的名称。
徐寿昌主编《有机化学》(第二版)_课后1_13章习题答案

第一章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无课后习题第二章 烷烃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1.(CH 3)2CHC(CH 3)2CHCH 3CH 32.CH 3CH 2CH CHCH 2CH 2CH 3CH 3CH(CH 3)22,3,3,4-四甲基戊烷 3-甲基-4-异丙基庚烷3.CH 3CH 2C(CH 3)2CH 2CH 34.CH 3CH 3CH 2CHCH 2CH 2CCH 2CH3CHCH 3CH 3CH 2CH 3123456783,3-二甲基戊烷 2,6-二甲基-3,6-二乙基辛烷5.12345676.2,5-二甲基庚烷 2-甲基-3-乙基己烷7.8.12345672,4,4-三甲基戊烷 2-甲基-3-乙基庚烷 2.写出下列各化合物的结构式:1.2,2,3,3-四甲基戊烷 2,2,3-二甲基庚烷CH 3CCCH 2CH 3CH 3CH 3CH 3CH 3CH 3CH 3CHCHCH 2CH 2CH 2CH 3CH 33、 2,2,4-三甲基戊烷4、2,4-二甲基-4-乙基庚烷CH 3C CHCH 3CH 3CH 3CH 3CH 3CHCH 2CCH 2CH 2CH 3CHCH 3CH 3CH 35、 2-甲基-3-乙基己烷6、三乙基甲烷CH 3CH 3CHCHCH 2CH 2CH 3CH 2CH 3CH 3CH 2CHCH 2CH 3CH 2CH 37、甲基乙基异丙基甲烷 8、乙基异丁基叔丁基甲烷CH 3CHCH(CH 3)2CH 2CH 3CH 3CH 2CH C(CH 3)3CH 2CHCH 3CH 33.用不同符号表示下列化合物中伯、仲、叔、季碳原子CH 3CHCH 2CCH 3CH 3CH 2CH 3CCH 3CH 31.13411111122CH 2CH 32402.2401331111CH 3CH(CH 3)CH 2C(CH 3)2CH(CH 3)CH 2CH 324.下列各化合物的命名对吗?如有错误的话,指出错在那里?试正确命名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氧化反应
•炔烃用高锰酸钾氧化,碳链在三键处断裂,生成羧酸。
反应后KMnO4的颜色褪去,因此可以用作炔烃的定性鉴 定。
RC CH
KMnO4 H+
RCOOH + CO2
§4.5
1
炔烃的制法
乙炔 乙炔是最简单的炔烃,为无色有芳香气味的易燃气体, 沸点-83.8℃,相对密度d为0.6208,固态、液态、或 气态的乙炔,在一定压力下,受热、震动等都会引发 爆炸。 工业上生成乙炔的方法,有碳化钙法和烃类裂解法。 乙炔是有机合成工业的重要原料,也是有特定用途的 高热值燃料。乙炔化学性质十分活泼,很多精细化工 产品是以乙炔为原料的,如γ-丁内酯、丙炔醇、甲基 丁炔醇、丁炔二醇、四氢呋喃、乙烯基醚等中间体, 进而加工制成多种医药、香料、表面活性剂、纺织助 剂、胶粘剂等。
成份多,使sp-spσ键较短,形成π键的p轨道重叠程度大,因 此,炔烃的亲电加成活性不如烯烃。B.由于sp杂化碳的电负 性较大,电负性:Csp > Csp2 > Csp3,使C-H键的极性增强, H表现为一定的酸性。
§4-2
炔烃的异构和命名
炔烃没有顺反异构。炔烃的系统命名法与烯烃相 似,即选择含三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将支链 作为取代基。
林得勒催化剂,是沉淀在BaSO4或CaCO3上的Pd,并用 醋酸铅或喹啉降低其活性。
烯炔部分被氢化时,三键首先被氢化。烯烃和炔烃分别
加氢时,炔加氢的速度比烯慢,其他加成反应也是如此, 但烯烃和炔烃的混合物加氢时,炔烃更易吸附在催化剂 表面,所以三键先被氢化。
3
亲电加成
①加卤素 炔烃与卤素起加成反应时,先生成二卤化物,继续作用生 成四卤化物。烯炔加卤素时,首先加在双键上。原因:炔 烃的亲电加成反应要比烯烃的难些,是由于三键的π电子 比双键的难以极化,较难给出电子和亲电试剂作用。
②加羧酸 醋酸和乙炔在汞盐的催化下,生成醋酸乙烯酯,醋酸 乙烯酯是制维纶的主要原料。其他炔烃在相似的条件 下也能和羧酸发生加成反应。
③加醇
•在汞盐或碱存在下,炔烃可以和醇起加成反应,生成乙
烯基醚。
CH CH + C2H5OH
C2H5ONa
CH2
CH
O C2H5
5
聚合反应
烃能起聚合反应,但它不聚合成高聚物。把乙炔通入酸性 的Cu2Cl2-NH4Cl水溶液中,发生二聚反应,生成乙烯基乙 炔。乙炔在高温下还可以环状三聚,生成苯。
H CH3
C
C H
H C C
H CH3
(2Z,4E) -2,4-己二烯
5
7
4 3 2
1
8
6
(2Z,4Z,6E) -2,4,6-辛三烯
3
二烯烃的结构
①累积二烯烃
丙二烯分子中二个C = C双键相邻,中间的碳原子为sp
杂化,三个碳原子在一条直线上,两个π键是相互垂直 的。
②共轭二烯烃 最简单的共轭二烯烃:1,3-丁二烯
(2) 共轭效应的类型
(3) 共轭效应的传递 要求:共轭体系中各个σ键在同一平面上。原因是这样参加 共轭的p轨道才能有效重叠,否则共轭效应减弱或消失。传 递的距离:共轭作用由于是通过共轭π键传递,可以传递得 很远,这与诱导效应是不同的,并出现极性交替现象。 (4) 方向和强度 在共轭体系中,若一个基团能使电子云共轭地向它转移, 则这个基团具有吸电子的共轭效应(―C),反之,为供 电子的共轭效应(+ C)。 p-π共轭体系C = C ―X,不管X电负性如何,p电子总是 向不饱和的π键转移,为 +C效应。π-π共轭体系,除对称 分子外(丁二烯),在共轭链上含有较强电负性的原子时, 共轭体系的电子云总是向该原子偏移,因此为―C效应。 超共轭体系,一般都显示 + C效应。
由于离域键的存在,使共轭分子的稳定性增大。单烯烃 的氢化热大约相等,每个双键为125.5kJ· mol-1,1,3-丁二 烯有二个双键,预计应为251kJ· mol-1,而实测值为 238kJ· mol-1,说明丁二烯具有较低的能量,相差的 13kJ· mol-1,称为丁二烯的离域能。
4 共轭效应 (1) 共轭效应的特点 • 分子中各原子间的相互影响通过共轭体系传递,其作 用是远程的。无论共轭体系有多大,这种影响可通过 大键传到另一端。 • 共轭体系中,各原子的电子云密度呈正负相间分布。 • 因负电荷由电子云密度高处流向低处,故在共轭体系 中,键的极化方向是:从具有孤对电子的原子向外流 动;从双键向原子或单键转移。
分子轨道理论解释:
1,3-丁二烯的分子轨道
由于离域键的存在使得丁二烯分子中的C = C和C-C不 同于一般的双键和单键,丁二烯分子中碳碳单键的键长 为0.148nm,比乙烷中的0.153nm短,这说明丁二烯分子 中碳碳单键具有某些双键的性质。
0.1337 nm 0.148 nm 0.1337nm
§4.3 炔烃的物理性质
炔烃的沸点比对应的烯烃约高10 ~ 20℃; 相对密度和折射率比对应的烯烃稍大。 碳链相同的炔烃,将三键由链的外侧向中间移动时,
沸点、相对密度、折射率都显著升高。
炔烃在水里的溶解度很小,但比对应的烷烃和烯烃大 一些,炔烃易溶于四氯化碳、乙醚、烷烃等极性小的 溶剂。
§4.4 1
③加水
将乙炔通入含HgSO4的稀H2SO4溶液中,可与一分子
水加成,生成乙醛。反应是先生成不稳定的乙烯醇, 再发生分子重排,生成乙醛的。这一反应称为库切洛 夫(Кучеров)反应。其他炔烃加水则生成酮。
Hg SO4 H2SO4
CH CH + H2O
[ CH2 CH ] OH
CH3CH O
RC CH + H2O
CH3CH2C CH (CH3)2CHC CH
1-丁炔
3-甲基-1-丁炔
烯炔命名时,选择含有双键和三键的最长碳链作主链, 主链碳原子编号时,应从离官能团最近的一端开始,在 同等的情况下,要使双键的位次最小。
CH3CH
CHC
CH
CH
C
C
C
C
CH 2
CH3
3-戊烯-1-炔 2-甲基-1-己烯-3,5-二炔
6 重要的共轭二烯烃 (1) 1,3-丁二烯 1,3-丁二烯是最简单的共轭二烯烃, 常压下为无色气体, 熔点-108.9℃,沸点-4.4℃,相对密度d为0.6211,折射 率n为1.4292,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1,3-丁二烯在工业上主要由石油裂化气合成,石油裂化气中 的丁烯和丁烷在催化剂存在下脱氢可得1,3-丁二烯。
位 能
E 1,2
δ+
E 1,4
δ+
CH2 CH CH CH2 H
CH2 CH CH CH2 Cl H
CH2 CH CH CH2 Cl H
1,2 - 加成
1,4 - 加成
(2) 狄尔斯-阿尔德反应 共轭二烯烃与含有烯键或炔键的化合物作用,生成环状 化合物,这一反应称为狄尔斯-阿尔德(Diels-Alder)反 应,又称双烯合成,是合成六碳环的重要方法。
Hg SO4
H2SO4
[ RC CH2 ] OH
R C O
CH 3
4
亲核加成
①加氢氰酸 乙炔和HCN进行加成,生成丙烯腈,这一反应中,与 乙烯和氢卤酸的加成不同,首先是CN-加到乙炔的一 个碳上,然后H+加到另一个碳上,因此是亲核加成反 应。其他炔烃也可与氢氰酸加成。
炔烃的亲核加成表面上看是符合马氏规则的,但应该清 楚,炔烃的亲核加成和亲电加成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 种类型的反应。
共轭二烯烃在结构和性质上都表现出一系列特性,最简单 的共轭二烯烃是1,3-丁二烯CH2 = CH-CH = CH2每个碳原 子都是sp2杂化,各sp2轨道相互重叠形成σ键,构成分子的 主链,每个碳原子剩下一个p轨道,分子中所有的原子都 在同一平面上,这些p轨道的对称轴互相平行,相邻的p轨 道可以在侧面互相重叠,形成π键。这种在多个原子之间 形成的π键称为离域键。
应是沿生成较稳定的碳正离子的方向进行,Cl-在反
应的第二步加到C2或C4上。
烯丙式碳正离子,由于存在p -π共轭而较稳定,这个 共轭体系中,正电荷不是平均分布在三个碳原子上, 而是分布在第一和第三个碳原子上,这在有机化合物 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称为极性交替现象。
速度控制和平衡控制 1,2-加成和1,4-加成是互相竞争的反应,1,2-加成的反应速 度快,但1,4-加成产物较稳定。在较低温度下,由于1,2-加 成速度快,产物中1,2-加成物的含量多,反应为速度控制。 若温度升高,较稳定的1,4-加成物占优势,反应为平衡控制。
Br2 Br2
RC
CR
RC CR Br Br
Br2
Br Br RC CR
Br Br
CH2 CH
CH2 C
CH
CH2 CH Br Br
CH2 C
CH
Hale Waihona Puke ②加氢卤酸 炔烃与卤化氢起加成反应时,可以加一分子或 两分子卤化氢,加成产物符合马氏规则 。
R C CH
HX
R C X
CH2
HX
X
R C X
CH3
炔烃与HCl加成时,需用HgCl2催化,与HBr加成时, 也有过氧化物效应,生成反马氏规则的产物,烯炔加 卤化氢时,加成反应也是先在双键上进行。
Br Br
NaNH 2
CH3C CH
偕二卤代烷可以从酮制取,实际上酮在有吡啶的苯溶 液中与PCl5加热,即可制得炔烃。
②炔化物烃化
•炔化物与卤代烷作用,可生成更高级的炔烃。
§4.6
1 二烯烃的分类
二烯烃的结构和命名
含有两个双键的烃叫做二烯烃,二烯烃的性质与两个双键
的位置有密切关系,根据两个双键的相对位置可以把二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