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实务》课后习题答案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实务》课后习题答案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实务》课后习题答案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实务》课后习题答案

单元一

一、填空题

1、广义的采购包括购买、(租赁)、(借贷)、(交换)。

2、采购的原则是(适当的价格)、(合适的品质)、(恰当的时机)、(合适的数量)、(恰当的地点)。

3、采购管理的目标是(适时适量))、(保证质量)、(费用最省)。

4、在采购的分类中,对于采购一项技术属于(无形采购)。

5、采购管理的趋势是(中心化)、(专业化)、(职能化)。

6、采购组织的设计一般需遵循(应与企业的性质、产品、规模相适应)、(须与企

业采购目标及职权范围相适应)、(应与企业的管理水平相适应)、(统一指挥的原则)、(环境适应性原则)等五个原则。

二、简答题

1、广义采购与狭义采购的区别?

狭义的采购是指以购买的方式,由买方支付对等的代价,向卖方换取物品的行为过程。即所谓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或“银货两讫”。在此概念中,货币成为交易的中介,买方若没有货币则采购行为将难以实现,这种以货币换取商品的方式是最普遍的采购途径。

广义的采购是指以各种不同的途径,包括购买、租赁、借贷、交换等方式,取得物品或劳务的使用权或所有权,以满足使用的需求。对于企业而言,采购是从组织外部获取资源的活动过程。所谓组织外部就是指涉及市场、供应商及其他企业、组织等主体,所获取的资源是有偿的,包括物料、产品、工程和服务等。

2、阐述采购管理的内容与过程?

(1)采购管理组织

采购管理组织是采购管理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为了搞好企业复杂繁多的采购管理

工作,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管理机制和一个精悍的管理组织机构,要有一些能干的管理人

员和操作人员。

(2)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就是要弄清企业需要采购一些什么品种、需要采购多少,什么时候需要什

么品种、需要多少等问题。作为全企业的物资采购供应部门应当掌握企业的物资需求情

况,制定物料需求计划,从而为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采购订货计划做准备。

(3)资源市场分析

资源市场分析就是根据我们企业所需求的物资品种,分析资源市场的情况,包括对

资源分布情况、供应商情况、品种质量、价格情况、交通运输情况等。资源市场分析的

重点是供应商分析和品种分析,分析的目的是为我们制定采购订货计划做准备。

(4)制定采购计划

制定采购订货计划是根据需求品种情况和供应商的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采购

订货计划,包括选择供应商、供应品种、具体的订货策略、运输进货策略以及具体的实

施进度计划等,具体的解决什么时候订货?订购什么?订购多少?向谁订?怎样订?

怎样进货?怎样支付等这样一些具体的计划问题。

(5)采购计划实施

采购计划实施就是把上面制定的采购订货计划分配落实到人,根据既定的进度进

行实施。具体包括去联系指定的供应商、进行贸易谈判、签订订货合同、运输进货、到

货验收入库、支付货款以及善后处理等。通过这样的具体活动完成一次完整的采购活动。

(6)采购评价

采购评价就是在一次采购完成以后对这次采购的评估,或月末、季末、年末对一定时期内的采购活动的总结评估。主要在于评估采购活动的效果、总结经验教训、找出问题、提出改进方法等,通过总结评估,可以肯定成绩、发现问题、制定措施、改进工作,是我们不断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保证。

(7)采购监控

采购监控示对采购活动进行的监控活动,包括对采购的有关人员、采购资金、采购事物活动的监控。

(8)采购基础工作

采购基础工作是为建立科学、有效的采购系统,需要建立的一些基础建设工作,包括管理基础工作、软件基础工作和硬件基础工作。

3、企业采购的方式有哪几种?

(1)商品采购按其用途不同可分为企业采购和消费采购

企业采购通常是指企业为了经营或生产所需产品和服务而按一定代价同外部进行的交易活动;消费采购则是个人行为。

(2)有形采购和无形采购

有形采购是指采购输出的结果是有形的物品,如一支钢笔、一台电脑等。无形采购是指采购输出的结果是不具有实物形态的技术和服务等,例如,购买一项服务、一个软件、一项技术、保险及工程发包等。

4、商品采购部门的组织结构形式有哪些?

所谓采购部门的建立即将采购部门应负的各项功能整合起来,并以分工方式建立不同的部门来加以执行。通过合理的组建采购部门,可使采购人员对其经办的项目非常专精,这对于物品种类繁多的企业尤为适合。按照采购组织机构设计的原则,在充分考虑影响因素的前提下,不同的企业的采购组织会有不同组建方式,

通常在规模较大的采购组织中是按照其职能来建立部门的。采购科是执行购买的功能,并与供应商议价;稽催科负责使供应商如期交货并确保品质;管理科负责采购文件和报告的准备工作以及电脑系统的作业;研究科则负责收集、分类及分析采购决策的资料。

采购部经理

采购科科长稽催科科长管理科科长研究科科长

5、商品采购部门的建立方式有哪些?

(1)按物品类别划分

(2)按业务过程划分

(3)按采购地区划分

(4)按采购物品的价值划分

(5)混合式组织形式

其中,组织结构的设置模式参考图1-9、1-10、1-11、1-12、1-13

6、一名合格的采购人员应具备哪些素质? (1)思想品德素质 (2)知识素质 (3)能力素质

7、某电器公司的采购部门分为计划、询价、议价、提货验收、货款结算等小组,判断组织机构的类型并画出结构图,分析优缺点。

是分段作业的组织形式。 (1)优点

①每位采购人员只负责采购过程中的一部分,分工更细,便于熟能生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失误。

②一项采购任务由几个人共同完成,起互相监督、互相牵制的作用,使采购工作更合理,使采购的价格、质量等有保证。

③采购过程每一阶段均由专业人员负责,可以大大提升采购作业的品质。 (2)缺点

①采购过程由不同人员分段处理,收发转接手续较多,延误时效;

②分工太细,对内部人员的配合度要求更高,同时还会造成人员之间相互扯皮,影响采购工作。

③各自为政,无人负责,而且采购与使用之间接手人员太多,会大量增加联系上的困难;

8、判断下图所示的商业企业采购部的组织结构属于哪一种类型,并分析优缺点。 连贯作业的组织形式。 (1)优点

①一位采购人员可以综合管理全部采购过程,权责明确,以防出现扯皮现象。 ②符合规模经济的原则。

③采购人员应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便于今后开展工作。

④由于对供应商有取舍的权利,因此可以增强及时交货及改善品质的管理效能。 (2)缺点

①采购人员负责采购全过程的各项作业,工作复杂,无法做到非常专业,影响工作效率。

②全部采购过程由一人承担,若没有良好的监督系统,会使采购人员权力过大,在

采购部门 采采购计划组 询价招标组 议价签约组 提货验收组 货款结算组

与供应商的合作中,相互选用,损害企业的利益,如一些素质不高的采购人员会为私利收取供应商的贿赂,从供应商那里拿取回扣,采购一些质量差、价格高的物品或过多采购物品,加大库存,给企业带来损失。

三、实训

实训一、本月个人采购计划一览表

▲情景设置

在同学们的生活中,其实我们每一位都是消费者,每一天都在从事着“采购”,从一日三餐、学习用品、服装,再到通讯费、交通费等等。其实这些日常购买活动也是可以通过制定采购计划,运用采购的方法与策略,使购买更加经济合理,使我们的支出费用达到最低。

▲操作要求

1、设计一张个人月采购计划表

2、详细列出(1)本月收支总额

(2)计划采购项目

(3)计划每项支出金额

(4)采购方法与策略

3、通过实地调查或网络查询,采购价格真实。

作业示例如下:

本月个人采购计划表

实训二:略

实训三:略

单元二

一、填空题

1.采购环境分析的内容包括(企业内部环境分析)、(供应商及行业环境)、(企业宏

观供应环境)三方面的分析。

2、(供应商成本的高低)是影响价格最根本、最直接的因素。

3、企业对产品营销价格的确定方法主要有(成本)导向定价法、(需求)导向定价法和(竞争)导向定价法。

4、降低采购成本的方法有(集中采购)、(整合采购数量)、(利用价值分析)。

5、在企业内部,依据采购权限的不同可以将采购分为(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

6、依据采购主体完成采购任务的途径来划分,采购策略可以分为(直接)采购与(间接)采购。

7、(招标书)是整个招标投标活动的核心文件,是招标方全部活动的依据,也是招标方的智慧与知识的载体。

8、一个完整的招标文件应当由(招标邀请书)、(招标目标任务说明)、(投标须知)、(购销合同)以及(投标文件格式)五个基本部分构成。

二、简答题

1.采购环境分析的内容?

(1)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采购过程所处的企业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企业领导对采购工作的重视程度

②企业各部门对采购工作的支持力度

③信息技术在采购工作中的应用程度

(2)供应商及所处行业环境分析

供应商及所处行业环境分析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供应商因素,括供应商的组织结构、财务状况、产品开发能力、生产能力、工艺水平、质量体系、交货周期及准时率、成本结构与价格等。

另一方面是供应商所处行业环境因素,包括该行业的供求状况、行业效率、行业增长率、行业生产与库存量、市场供应结构、供应商的数量与分布等。

(3)宏观供应环境分析

相关宏观供应环境包括:产业范围、产业生命周期、经济增长率、产业政策及发展方向、工资水平及增长速度、税收政策与税率、关税政策与进出口限制、政府体制结构与政治环境等。

2.采购价格的影响因素?

(1)供应商成本的高低

(2)规格与品质

(3)所购物品的供需关系

(4)生产季节与采购时机

(5)采购数量

(6)交货条件

(7)付款条件

3.控制和降低采购成本的主要途径?

(1)付款条件的选择

(2)把握价格变动的时机,掌握市场行情

(3)严格计划管理,加强物资采购的计划性

(4)强化采购业务内部控制

4、招标采购有哪些实施程序?

招标采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一个完整的招标采购过程,基本上可以分为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策划 第二阶段:招标 第三阶段:投标 第四阶段:开标 第五阶段:评标 第六阶段:定标 第七阶段:签订合同

5. 招标书一般包括那些基本内容? (1)招标邀请书

(2)招标目标任务说明 (3)投标须知 (4)购销合同 (5)投标文件格式 三、实训

略 单元三

一、计算题

1、某商品每月订购量2000件,单价40元,年储存费率为12%,每次订购费为256元,求该种商品的经济订购批量。

提示:时间单位统一到月,则该单位商品平均月库存保管费为40 ×(12%÷12)

EOQ=

K CD 2=PF

CD

2 经济定购数量:EOQ= √2×2000×256/(40×12%)=1600公斤

2、某企业某种均衡销售的商品预测全年需要21600件,该种商品一个月向供应商订购一次,保险储备天数5天,备运时间8天,提出订购时盘存量为640件,原订购在下月到货的远期合同有1000件,求下个月的订购量 提示:适合使用定期订购批量计算法;每月按30天、每年按360天计算,先求出平均每日需要量。

(21600/365)×(30+5+8) -640-1000= 905件

二、简答题

1、采购质量管理的含义

关于商品质量的定义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狭义的商品质量定义是特定使用目的所要求的商品各种特性的总和,即商品的自然属性的综合。

广义的商品质量是商品能适合一定用途要求,满足社会一定需要的各种属性的综合,即商品的符合性和社会适用性相结合。

广义的商品质量概念特点如下:

①质量的基础是商品具有能够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的各种质量特性。

②质量是动态的。

③商品质量是客观的。

④商品质量的评价具有主观性。

2、提高采购质量管理的途径

(1)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2)正确评审供应商资格

(3)制定并执行联合质量计划

(4)做好服务工作,提高服务质量

(5)选择最佳质量成本

三、论述题

1、试述选择最佳质量成本应注意的问题

20世纪60年代前后,欧美一些国家的企业相继提出了质量成本的概念。由于复

杂产品数量增加,对精度、可靠性的要求更高,增加了质量成本;耐用品大幅度增

加,结果使现场故障增多、维修量上升、零部件配备件需求增多,造成成本上升。而

采购部业绩往往会陷入这样的误区:即以采购价格为主的定位,最终可能导致去买价

格最低而不考虑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的实际情况。因此不能以牺牲采购商品的质量来

降低采购成本。我们知道:成本=价格+返修+保修内维护+行政管理

经过以上最佳质量成本分析,不难做出正确的采购选择了降低采购成本可起到提

高利润的重要作用。但是如果只注重采购价格,不考虑采购以后的返修、保养、行政

管理成本,反而会整体上降低采购质量。提供精确的成本信息才能取得竞争性的价格

优势,实现高质量的采购工作。

2、试分析小额应急采购流程适用条件和范围

根据图3-4的小额应急采购流程,并以熟悉的某企业为例,通过小组讨论,例举大家可以想到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四、实训

(一)略

(二)参考:

(三)略

单元四

一、填空题

1、供应商考评的指标分为(供应商质量)考评指标、(供应商供应)考评指标、(供应商经济)考评指标以及(供应商配合度)指标。

2、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型、(渗透型)、联盟型和(纵向集成型)。

3、供应商的供应指标是评价供应商的交货表现及其管理水平的指标,其中最主要的是(准时交货率)、(交货周期)、(订单变化接受率)。

4、配合度指标考核的内容主要有反应与沟通、(合作态度)、参与本公司的改进与开发项目、(售后服务)等等。

5、选择供应商的策略主要有(稳定策略)、(动态选择策略)和对应策略。

二、简答题

1、简述供应商管理的意义?

(1)提升企业核心能力

(2)利于新产品的开发

(3)降低商品采购成本

(4)提高产品质量

(5)降低库存水平

(6)缩短交货期

(7)集成制造资源

2、选择供应商需考虑哪些因素?

(1)价格因素

(2)质量因素

(3)交货提前期因素

(4)交货准时性因素

(5)地理位置

(6)生产供应能力

(7)品种柔性因素

(8)设计能力因素

(9)特殊工艺能力因素

(10)供应商的信誉

3、审核供应商有哪些方法?

(1)调查表法

(2)现场打分评比法

(3)供应商绩效考评法

(4)供应商综合审核

(5)总体成本法

4、企业应如何选择供应商管理的模式?

目前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正常交易模式,另一种是伙伴模式。

供应商管理的正常交易模式是比较传统的、它主张要把对供应商的依赖降低到最低水平,而把企业与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最大化地提高。这种竞争关系是价格驱动的,其采购策略表现为:(1)买方同时向多处供应商购货,通过供应商之间的价格竞争获得价格好处。(2)买方通过在供应商之间分配采购数量对供应商加以控制。(3买方与供应商保持的是一种短期合同关系。

正常交易模式一度被美国企业看成最有效的供应商管理模式,但后来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叱咤风云的日本企业并没有采用这一模式,但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就使得企业界对正常交易模式开始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

日本企业的成功运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归功于建立了亲密的供应商关系,即供应商管理的伙伴模式。这是一种与正常交易模式截然相反的模式,它强调与供应商合作,最终实现双赢。这种关系模式的采购策略表现为:(1)制造商协助供应商降低成本、改进质量、加快产品开发进度。(2)双方较多的信息交流,以提高效率,降低交易、管理成本。(3)长期的信任合作关系取代短期的合同。

三、论述题

1、传统的供应商关系管理与供应链环境下的供应商关系管理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传统的采购商和供应商之间是一种纯粹的竞争关系。在最近几十年,“双赢”的观念开始在企业中处于上风,而供应伙伴关系的观念也随之出现。从供应商关系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到,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在供应商管理方面有了很大的创新。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合作联盟、组织网络和供应链管理作为企业取得竟争优势的手段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传统的工业企业将其销售收入的一半以上都用在原材料采购和库存、物流成本上了,并且这个比例还将随着产品个性化定制、规模小型化和外源供应趋向的发展而逐渐提高。因此,供应链管理和采购业务绩效就越来越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砝码。如何管理供应商和提高绩效呢?目前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正常交易模式,另一种是伙伴模式。供应商管理的正常交易模式是比较传统的、它主张要把对供应商的依赖降低到最低水平,而把企业与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最大化地提高。这种竞争关系是价格驱动的,其采购策略表现为:买方同时向多处供应商购货,通过供应商之间的价格竞争获得价格好处;买方通过在供应商之间分配采购数量对供应商加以控制;买方与供应商保持的是一种短期合同关系;正常交易模式一度被美国企业看成最有效的供应商管理模式,但后来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叱咤风云的日本企业并没有采用这一模式,但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就使得企业界对正常交易模式开始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

日本企业的成功运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归功于建立了亲密的供应商关系,即供应商管理的伙伴模式。这是一种与正常交易模式截然相反的模式,它强调与供应商合作,最终实现双赢。这种关系模式的采购策略表现为:制造商协助供应商降低成本、改进质量、加快产品开发进度;双方较多的信息交流,以提高效率,降低交易、管理成本;长期的信任合作关系取代短期的合同。

现实中,客户与供应商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各方面的研究表明:与松散、临时的正常交易模式相比,和供应商建立长期、密切的伙伴关系更能获得最佳的绩效。例如:伙伴关系在采购中能使供需双方达到双赢的效果。其作用具体体现在:通过利益共享,增加双方对整个供应链业务活动的共同责任感;通过信息共享,长期的合同关系,增加对未来需求的可预见性和可控能力;成功的客户有助于提高供应商的竞争力;高质量的产品增加了供应商的竞争力;通过长期的、有信任保证的订货合同,增加对采购业务的控制能力;减少和消除了不必要的对购进产品的检查活动,加快了进货速度。

可见,通过互惠互利的伙伴关系保证了双方的承诺、信任和持久性。信守诺言,是商业活动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基础。持久性是保持合作关系的保证,没有长期的合作,双方就没有诚意做出更多改进和付出。机会主义和短期行为对供需合作关系将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

2、分析与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积极意义和负面影响。

(1)建立与供应商战略伙伴关系的积极意义

1)有利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从理论角度出发,一个成功的企业与供应商的战略伙伴关系,对企业产生的影响,与企业间的纵向整合类似。也就是说,通过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或合并使企业在生产、销售、采购、控制和各个领域里,都获得经济效益,或节约成本。显然,两个具有战略供应关系的企业间的合作,使得不同技术的生产作业联合起来,有利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2)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战略伙伴关系通过把完全的市场交易行为,转变为两个企业组成的统一体系的内部交易,有助于双方通过内部控制和内部协调,提高企业运营的经济效益。

从企业出发,所需的产品在供货的及时性和质量方面具有了一定的保证;从供应商出发,其产品销售也具备了相当的稳定性;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3)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

通过联盟,双方可以分摊收集、分析信息的成本,能够减少双方在销售、定价、谈判以及市场交易等方面的部分成本。此外,稳定的关系,使得双方可以集中精力发展各自的核心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促使企业获得更高的效益。

4)有利于实现准时化采购。

供应商与制造商的伙伴关系对于准时化采购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建立良好的供需合作关系,准时化采购策略才能得以彻底贯彻落实,并取得预期的效果。对制造商来说通过实施准时化采购,有助于加强对制造过程与产品质量地控制并有效地降低库存量(甚至实现零库存)。

从供应商的角度来说,实施准时化采购,把制造商的JIT思想扩展到供应商,有助与供应商提高管理水平,准确把握客户需求,提高了供应商对市场的响应能力

(2)建立与供应商战略伙伴关系的负面影响

尽管战略伙伴关系有着如上所述的积极作用,但是也有可能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1)关系交易容易产生机会主义行为

关系双方必须通过关系的专用性投资,才可能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一般而言,专用性投资都有同样的后果:契约各方现在知道他们将从相互交易中有所得,供方和买方事先都在竞争性的许多备选企业中选择对方,形成事后的双边垄断,使得它们有积极性彼此交易,而不是与其他方交易。

由于战略伙伴关系是个连续博奕的过程,企业进行专用性投资就会面临得不到由此产生的全部成本节约(或者说价值的增值);而另一方则在事后用不交易进行威胁,以得到该企业的成本节约中的部分利润。

2)关系交易容易产生道德风险

长期的合作关系,使得企业还要面临被敲竹杠、套牢以及道德风险等问题。例如,长期的供应关系中,客户容易认为他们的供应商太无变化,或者是与他们自身的想法相一致,而不再使他们增值等。

企业作为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人,在面对是否采用战略伙伴关系的策略时,必然会考虑到合作前后企业效益的差异。显然,只有当双方合作产生的效益大于双方独立运作产生的效益时,两个企业才会有合作的意愿。因此,在考虑是否建立与供应商的战略伙伴关系时,企业必须慎重权衡自身的条件和环境。

3、如何改进企业和供应商的关系

企业要建立与供应商的关系,这也是关系营销的必然趋势。在与供应商的关系上,企业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在生产上帮助供应商

企业对供应商给予协助和指导,帮助供应商改进生产技术和工艺,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以达到企业的柔性标准。

(2)与供应商保持信息的沟通

在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经常进行有关成本、作业计划和质量控制信息的交流与沟通,保持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3)让供应商参与产品设计

在产品设计的初级阶段让供应商参与进来,这样供应商可以在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性能和功能方面提供有关的信息,把用户的价值需求及时转化为对供应商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与功能的要求。

(4)建立联合的任务小组解决共同关心的问题

在供应商和企业之间应建立一种基于团队的工作小组,双方的有关人员共同解决供应过程以及流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5)对供应商实施有效的激励措施

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就不可能维持良好的供应关系。常用的激励措施比如给予供应商价格折扣和赠送股权等,让供应商来分享企业的成功,并且对供应商的业绩进行评估,促使供应商不断改进供应。

在供应链环境下,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是一种战略性的合作关系,提倡“双赢”。合作与竞争并存是当今企业关系发展的一个趋势,它将有效的促进企业与供应商的共同发展。

四、实训

单元五

一、填空题

1.__采购谈判___________是一个买卖双方通过不断调整各自的需要和利益而相互接近,最终争取在某些方面达成共识的过程。

2._ 检验、__索赔__、___不可抗力______、和_仲裁条件___________,有利于买卖双方预防和解决争议,保证合同的顺利履行,维护交易双方的权利,是国际货物买卖谈判中必然要商议的交易条件。

3.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不同的谈判内容、谈判目标和谈判对手等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谈判__策略________和___技巧_______。

4.一份完整的采购合同通常是由_首部________、__正文_______与____尾部_____三部分组成。

5.按照《合同法》的规定,签订采购合同采用_要约_________、_承诺________方式。

二、选择题

1.在采购谈判中,谈判双方主要就商品的(ABCD )进行磋商。

A. 品质条件

B. 数量条件

C. 价格条件

D. 包装条件

2.谈判目标指参加谈判的目的。一般可以把谈判目标分为(ACD )。

A. 必须达到的目标

B. 最终目标

C. 中等目标

D. 最高目标

3.采购谈判的策略主要包括( ABCD )。

A. 货比三家策略

B. 投石问路策略

C. 声东击西策略

D. 避免争论策略

4.采购合同根据其主体不同,主要分为(ABC )。

A. 国有企业采购合同

B. 非国有企业采购合同

C. 政府采购合同

D. 分期付款采购合同

5.在卖方占优势的情况下,特别是单一来源或独家代理,买方寻求突破议价困难的技巧主要有(ABD )。

A. 迂回战术

B. 直捣黄龙

C. 预算不足

D. 釜底抽薪

三、请你判断下列对于谈判策略的选择有哪些是正确的

1.不久前的一次谈判中,我方与对方出现了分歧,当时,我采用了抛砖引玉策略。

(错)

2.对于这次的谈判对手,我不是很了解,所以我决定采用留有余地的策略。(对)

3.这次谈判,对方最关心的是价格问题,而我方最关心的是交货问题。这时,我选择了避实就虚的策略,将谈判的焦点放到运输方式上。(对)

4.今天,谈判对手处于主动地位,咄咄逼人,于是我方采用忍耐的策略,慢慢地消磨对方的棱角,挫其锐气,以柔克刚,反弱为强。(对)

四、简答题

1.简要回答在谈判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采购谈判最基本的思想就是谋求买卖双方的“皆大欢喜”。这个指导思想被一些

学者和企业家称之为“双赢”的原则。其含义是采购谈判应兼顾买卖双方的利益,将谈

判成功的希望放置于双方需要的基础上,并在此基础上追求对各方都有利的结果。贯彻“双赢”的指导思想,就要在谈判过程中努力去寻求满足共同利益的谈判选择方案。

2.采购谈判有哪些主要策略和技巧?

策略:投石问路、避免争论、情感沟通、货比三家、声东击西、最后通牒

技巧:入题技巧、阐述技巧、提问技巧、答复技巧、说服技巧

3.如何将谈判技巧应用到实际谈判中?

小组讨论

4.采购谈判有哪些主要内容?在实际谈判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在采购谈判中,谈判双方主要就以下几项交易条件进行磋商:

商品的品质条件;商品的价格条件;商品的数量条件;商品的包装条件;交货条件;货款的支付条件;货物保险条件;商品的检验与索赔条件;不可抗力条件;仲裁。

5.采购合同有哪些主要内容?

一份完整的采购合同通常是由首部、正文与尾部三部分组成。

(1)采购合同的首部主要包括:名称、编号、签约日期、签订地点、买卖双方的名称、合同序言等。

(2)正文:合同正文是购销双方议定的主要内容,是采购合同的必备条款,是购销双方履行合同的基本依据。合同的正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商品名称、品质规格、单价和总价、)数量、包装、装运、到货期限、到货地点、检验、付款方式、保险、仲裁条款、不可抗力(3)尾部:合同的尾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合同的份数、附件与合同的关系、合同的生效日期和终止日期、双方的签字盖章、合同的签订时间。

五、论述题

1.试述采购谈判的程序?

(1)开局阶段

一般先彼此熟悉一下双方,然后就会谈的目标、计划。进度和参加人员等问题进行讨论,尽量取得一致意见以及在此基础上就本次谈判的内容分别发表陈述。它是在双方已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种商谈,可为以后具体议题的商谈奠定基础。

在这一阶段,要注意营造良好的谈判气氛,并为正式谈判做好预备工作。双方应对本次谈判的议题、议程、进度和期限等进行交谈,以谋求谈判双方对谈判进程的意见一致。

一方主谈人员可以以协商的口气对对方主谈人员提出有关谈判进程方面的一些问题,例如:“XX先生,在正式谈判之前,我们想就时间安排问题征求您的意见。”或者“XX先生,我想先与您谈谈本次谈判的议程问题,您看如何?”

(2)摸底阶段

①征询对方意见,这是谈判之初最常见的一种启示对方发表观点的方法

②诱导对方发言,这是一种开渠引水,启示对方发言的方法

③使用激将的方法

在摸底阶段,不仅要注意观察对方发言的语义、声调、轻重缓急;还要注意对方行为语言,如眼神、手势、脸部表情,这些都是传递某种信息的符号。优秀的谈判者都会从谈判对手起始的一举一动中,体察对方的虚实。

(3)磋商阶段

双方各自提出自己的交易条件,并且尽量提出有说服性的理由,进行磋商,争取达到一致。当然,双方的意见可能会存在某些分歧和矛盾。因此,谈判可能要经过多轮。双方为了解决分歧和矛盾,就必须进行讨价还价,反复进行磋商。磋商的结果要么是己方放弃某些利益,要么就是对方放弃某些利益,也可以双方进行利益交换。

2.论述签订采购合同的具体流程?

(1)询盘

询盘是指采购方为购买某项商品而向供应商询问该商品交易的各种条件。采购方询盘的目的是寻找卖主(供应商),而不是同卖主正式洽谈交易条件;采购方询盘是对市场的初步试探,看看市场对自己的需求有何反应。

为了尽快地寻找卖主,询盘者(采购方)有时会将自己的交易条件稍加评述。询盘是正式进入谈判过程的先导。询盘可以是口头表达也可以是书面表达,没有固定的格式。

(2)发盘

发盘是指供应商因想出售某项商品而向采购方提出买卖该商品交易的各种条件,并表示愿意按照这些交易条件订立合同。

发盘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供应商(卖方)发出,表示愿意按一定的条件将商品卖给买方;也可由采购方(买方)发出,表示愿意按一定的条件购买供应商的商品。

(3)还盘

还盘指受盘人(采购方)在收到供应商发盘后,对发盘内容不同意,或不完全同意,反过来向发盘人提出需要更变内容或建议的表示。这时原发盘人就成了受盘人,同时原发盘也相应地随之失效。而原受盘人就成了新的发盘人。在原受盘人做出还盘时,实际上就是要求原发盘人答复是否同意买方提出的交易条件。

“再还盘”是指发盘人对受盘人发出的还盘提出新的意见,并再发给受盘人。在国际贸易中,一笔交易的达成,往往要经过多次的还盘和再还盘的过程(“拉锯”)。

(4)接受

接受是指交易的一方在接到另一方的发盘后,表示用意。一方的发盘或还盘一旦被对方接受,合同即告成立,交易双方随即履行合同。在发盘的有效期内,由合法的受盘人以声明等形式表示,并发送到发盘人。

(5)签约

签约即签订合同。买卖双方通过交易谈判,一方的还盘被另一方有效地接受后,交易即可达成。但是,在商品交易中,一般都要通过签订书面合同来正式的确认。

合同经双方签字后,就成为约束双方的法律性文件,双方都必须严格地遵守和执行合同规定的各项条款,任何一方未经对方同意,违背合同规定,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因此,合同的签定工作,是采购谈判非常重要的环节。

如果这一环节的工作发生失误或差错,就会给以后的合同履行留下引起各种纠纷的把柄,甚至给交易带来重大的损失。只有对签约这一环节的工作采取认真、严肃的态度,才能使整个采购谈判达到预期的理想目的。

所以,合同的内容必须与双方谈妥的事项及其要求完全一致,特别是主要的交易条件都必须订得十分明确和肯定。合同所涉及的概念不应存有歧义,前后的叙述不能自相矛盾或出现任何差错。

3.试述如何将采购谈判的策略与技巧应用于实际?

六、实训

单元六

一、简答题

1.供应链的分类?

根据供应链容量与用户的需求的关系可将供应链划分为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根据供应链的功能模式(物理功能和市场中介功能)可以把供应链划分为两种:有效性供应链和反应性供应链。根据供应链驱动力的来源可将供应链分为推动式(Push)和拉动式(Pull)。推动式的供应链以制造商。根据供应链的网络结构不同,可以将供应链划分为发散型供应链(V型供应链)、汇聚型供应链(A型供应链)和介于两者之间的T型供应链。经营主体一般包括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和各种形式的物流服务提供商,不同的供应链中,各种经营主体处于不同的地位。

2.如何选择外包业务?

(1)生产业务外包

在竞争日益激烈和多变的市场中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常常将生产业务外包到劳动力水平较低的国家。目前越来越多拥有名牌产品或商标的企业不再拥有自己的生产厂房和设备不再在生产过程中扮演过多的角色。

(2)物流业务外包

物流外包不仅仅降低了企业的整体运作成本,更重要的是使买卖过程摆脱了物流过程的束缚。企业摆脱了现存操作系统和操作能力的束缚,使供应链能够在一页之间提供前所未有的服务。现在许多公司开始将自己的货物或产品的存储和配送外包给专业性的货物配送公司来完成。

(3)研究与开发(R&D)外包

虽然研究与开发是企业的核心业务,但也成为外包的对象。许多企业在设有自己的研发部门和保持相当的研发力量的前提下,为了弥补自己开发能力的不足,有选择地和相关研究院所、大专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将重大技术项目“外包”给他们攻关。另外,企业也可以到科研机构购买先进的但尚未产业化的技术。

(4)信息服务外包

以前,各公司都是自己设计网络、购置硬件和软件,然后再由各供应商分别提供服务,将这些东西拼凑起来。由于这项业务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所以实施起来难度大,且很难达到

先进、合理的要求,成本也是比较高的。

(5)其他业务外包

例如,战略策划、咨询与诊断、物业管理、法律、会计、金融、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等。3.供应链战略匹配的步骤?

企业要赢得供应链与竞争战略之间的匹配,必须保证其供应链能力能够支持其满足目标客户群的需求。赢得这种战略匹配有三个基本步骤。

(1)理解客户和供应链的不确定性

(2)理解供应链能力

(3)赢得战略匹配

4.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包括什么?

供应链管理就是企业对供应链的流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优化整条供应链,目的是将客户需要的产品通过物流到达客户,整个过程要尽量降低供应链的成本。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供应链整体价值最大化。供应链管理所产生的价值是最终产品对顾客的价值与顾客需求满足所付出的供应链成本之间的差额。供应链管理使节点企业在分工基础上密切合作,通过外包非核心业务、资源共享和协调整个供应链,不仅可以降低成本,减少社会库存,使企业竞争力增强,而且通过信息网络、组织网络实现生产与销售的有效连接和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合理流动,使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供应链管理的整体目标是使整个供应链的资源得到最佳配置,为供应链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和提高收益率,为客户创造价值。供应链管理强调以客户为中心,即做到将适当的产品或服务(Right Product or Service)按照合适的状态与包装(Right Condition and Packaging),以准确的数量(Right Quan-tity)和合理的成本(Right Cost),在恰当的时间(Right Time)送到指定地方(Right Place)的确定客户(Right Customer)手中。

因此,最好的供应链管理不是将财务指标作为最重要的考核标准,而是密切注视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库存水平和市场份额这一类情况。以客户满意为目标的供应链管理必将带来供应链中各环节的改革和优化,因此,供应链管理的作用就是在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同时实现销售的增长(市场份额的增加)、成本的降低以及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更加有效的运用,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

5.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①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②以共同的价值观为战略基础

③以提升供应链竞争能力为主要竞争方式

④以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

⑤以物流的一体化管理为突破口

⑥以非核心业务外包为主要经营策略

二、论述题

1、论述供应链管理是如何发展而来的?

供应链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到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按涵盖的范围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1)内部供应链

企业内部功能集成阶段,它把原材料及库存控制集成一体,较为关注企业采购和内部物流管理,采用计划、采购、控制等物流管理职能,只谋求个别职能的集成带来的少数利润,却忽略了一体化效益。把供应链当做企业内部流程,采购、生产、分销等功能的协调都是为了使内部流程优化。

(2)供应管理

有些学者把供应链的概念与采购、供应管理相关联,用它来表示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这种观点得到了研究合作关系、准时生产、精细供应、供应商行为评估和用户满意度等问题的学者的重视。20世纪60~80年代由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发展起来的准时生产方式(just-in-time ,JIT)就是这种思想的典型代表。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 ERP)为这种思想提供了良好的支持。ERP系统能够基于Internet/Intranet实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集成,支持MRP与JIT生产方式的结合,把客户需求、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支持企业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与资源建成。

(3)链式结构供应链

其发展起来的供应链管理概念关注与其他企业的联系,注意供应链企业的外部环境,认为它应是一个“通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组装、分销、零售等过程将原材料转化成产品,再到最终用户的转化过程”,这是更大范围、更为系统的概念。例如,美国的史迪文斯(Stevens)认为:“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流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公益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另外,Internet技术和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EDI)技术也为供应链企业间的信息传递与共享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和手段。这些信息技术与系统促进供应链管理的快速发展。

(4)网状结构供应链

20世纪90年代后期,供应链的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如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与一切上游的关系,与客户、客户的客户及一切下游的关系。此时对供应链的认识已经超出了“链”的范围,形成了一个网链的概念,具体如图6-1所示。

2、试论述平衡式供应链和倾斜式供应链的区别?

根据供应链容量与用户的需求的关系可将供应链划分为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一个供应链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的设备容量和生产能力(所有节点企业能力的综合,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等),但用户需求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当供应链的生产能力能和用户需求平衡时,供应链处于平衡状态,这种供应链被称为平衡供应链。

平衡供应链可以实现各主要职能(低采购成本、规模效益、低运输成本、产品多样化和资金运转快)之间的平滑。当市场变化加剧,造成供应链成本增加、库存增加、浪费增加等现象时,企业不是在最优状态下运作,供应链则处于倾斜状态,称为倾斜供应链,如图6-5所示。平衡的供应链可以实现各主要职能(采购/低采购成本、生产/规模效益、分销/低运输成本、市场/产品多样化和财务/资金运转快)之间的均衡。

零售商加、库存增加、浪

费增加

3、请画出供应链的网状结构模型并分析?

20世纪90年代后期,供应链的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如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与一切上游的关系,与客户、客户的客户及一切下游的关系。此时对供应链的认识已经超出了“链”的范围,形成了一个网链的概念,具体如图所示。

三、实训题 略

单元七 一、简答题

1.供应链构建的原则?

从投资的角度考虑供应链的设计问题,美国的费舍尔(L.Fisher )教授提出了供应链的设计要以产品为中心的观点。供应链的设计首先要明白用户对企业产品的需求是什么,因为产品生命周期、需求预测、产品多样性、提前期和服务的市场标准等都是影响供应链设计的重要问题。供应链的构件必须与产品特性一致,这就是所谓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 不同的产品类型对设计供应链有不同的要求。可以将产品分为高边际利润、不稳定需求的创新型产品和边际利润低、需求稳定的功能型产品。其中功能型产品一般用于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变化很少,具有稳定的、可预测的需求和较长的生命周期,但它们的边际利润较低。为了获得比较高的边际利润,许多企业在产品式样或技术上革新以刺激消费者购买,从而使产品成为创新型的,这种创新型产品的需求一般不可预测,生命周期也较短。正因为这两种产品的不同,才需要有不同类型的供应链去满足不同的管理需求。

2.供应链设计的步骤?

第一步是分析市场竞争环境。 第二部是分析企业现状。

第三步是提出供应链设计项目。 第四步是建立供应链设计目标。

第五步是分析供应链的组成,提出供应链组成的基本框架。 第六步是分析和评价可能性。 第七步是设计和生产新的供应链 第八步是检验供应链。

3.集成动态建模的过程?

随着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供应链除了具有由人、组织简单组成的实体特征

商流

商流

商流

商流

原料采购

消费者

零售商

分销商

制造商

资金流

资金流

资金流

资金流

物流

物流

物流

物流

供应的信息流 需求的信息流

图6-1网状结构的供应链

外,也逐渐演变为以信息处理为核心、以计算机网络为工具的人--信息--组织集成的超智能体。

基于多代理集成的供应链模式,见图,是涵盖两个世界的三维集成模式,即实体世界的人--人、组织--组织集成和软件环境世界的信息集成(横向集成),以及实体与软件环境世界的人--机集成(纵向集成)

4.供应链构建的设计方法?

(1)网络图形法

(2)数学模型法

(3)计算机仿真分析法

(4)CIMS-OSA框架法

二、论述题

1、试阐述构建供应链的方法和步骤?

(1)网络图形法

供应链设计问题有几种考虑方式:一是单纯从物流通道建设的角度设计供应链;二是从供应链定位(supply chain location)的角度选择在哪个地方寻找供应商、在哪个地方建设一个加工厂、在哪个地方设立一个分销地点等。设计所采用的工具主要是图形法(如用网络图表示),直观地反映供应链的结构特性。在具体的设计中可以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手段进行网络图的绘制。

(2)数学模型法

数学模型法是研究经济问题普遍采用的方法。把供应链作为一个经济系统问题来描述,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其经济数量特征。最常用的数学模型是系统动力学模型和经济控制论模型。特别是系统动力学模型更适合供应链问题的描述。

系统动力学最初的应用也是从工业企业管理问题开始的,它是基于系统理论、控制理论、组织理论、信息论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的系统分析与模拟方法。系统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反映供应链的经济特征。

(3)计算机仿真分析法

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将实际供应链构建问题根据不同的仿真软件要求,先进行模型化,在按照仿真软件的要求进行仿真运行,最后对结果进行分析。计算机仿真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这里就不多做介绍了。

(4)CIMS-OSA框架法

CIMS-OSA是由欧盟ESPRIT研制的CIM开放体系结构,它的建模框架基于一个继承模型的四个建模视图:功能视图、信息视图、资源试图和组织试图。

CIMS-OSA标准委员会建立了关于企业业务过程的框架,这个框架将企业的业务过程划分为三个方面:管理过程、生产过程和支持过程。可以利用这个框架建立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参考模型,特别是组织视图和信息视图,对供应链的设计和优化很有帮助。

2、供应链重构和优化的基本原则?

供应链优化有很多方法思路,这些方法思路结合具体行业企业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没有一些通用的基本的思路呢?供应链虽然复杂,也有一些基本的优化逻辑,遵从这些基本逻辑,就可以找到优化之路。目前我们先归纳两个基本优化思路,其一分类,其二是时间管理。

(1)分类管理

供应链是复杂的,为此需要分类以便管理。如把采购物料分为原材料、辅助材料和备品备件、把供应商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把产品分为不同的系列,把客户分为直销商和经销商,市场分为中心城市和农村市场等等。不同的类别有不同的特征,采取与不同类别特征相适应的策略可以实现对供应链的优化。

分类作为供应链优化的基本逻辑,他如何引导我们优化供应链呢?

首先:要分析分类的合理性;这需要对供应链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如需求、生产、采购、物流、计划等各个环节进行详细分析,从实际业务运作的需要审视分类的合理性,可以参考各种管理模型,可以参考各种业务最佳实践。比如,就快速消费品的渠道划分来说:粗的划分可以分为传统渠道和现代商超;详细的划分可以细致到路边小店;可口可乐就把路边的修车店作为一个单独的渠道。

其次:在明确分类的基础上,分析针对不同类别是否采取了合适的策略。显然分类越细致,采取的策略就更具有针对性,更为有效。比如把路边修车店作为一个渠道,这个渠道显然有独自的特征,针对这个渠道采取的策略肯定与商场超市的策略不一致。

第三:各个环节的最优不是供应链的最优,要实现供应链优化还必须确保各个环节分类策略的匹配性。比如新增了一个销售渠道类别,它有新的特征,我是否有相应的物流类别去支撑这个销售渠道。在快速消费品行业,针对经销商的物流服务可以全外包,针对市内超时这个渠道很多企业采取了自主做配送的方式。显然,针对不同的销售渠道有不同的物流业务类别。物流业务分类以及策略与渠道的分配是相适应的。

(2)时间管理

分类是供应链优化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对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业务要素进行分类,根据各个类别分别采取最合适的策略,从而实现供应链优化。采用该原则,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分类方法以及针对每一个类别制定合适的策略,同时,确保供应链上下游以及各个环节之间分类的匹配。现在我们来谈论供应链优化的另外一个基本原则:时间管理。

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就是时间管理,对于时尚类的产品时间管理非常重要:比如电脑类、服装类产品,DELL在PC行业最低的库存天数是其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对于一些非时尚类的产品:诸如大众消费品,时间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时间管理为什么重要?供应链管理有两个目标:提升客户服务水平,以及降低运作成本,这两个方面目标常常是互相矛盾的,即要提高服务水平,是以成本升高为代价;而降低成本,

近代史纲要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天津条约》的签订 C .《北京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2 .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 A .仿效欧美政体 B .发展资本主义 C .延续反动统治 D .缓和阶级矛盾 3.1903年6月,()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所谓“中国之可立宪,不可革命”的谬论 A.陈天华 B.邹容 C.章炳麟 D.梁启超 4.1903年邹容写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着作 A.《猛回头》 B.《警世钟》 C.《革命军》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5.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6. 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主张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7.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8.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 )

A.浙皖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试训政纲领》 10.南京临时政府中占领导和主体地位的派别是() A .资产阶级维新派 B .资产阶级保皇派 C .资产阶级立宪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11. 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 12.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的时间是()。 A、1911年10月10日 B、1912年1月1日 C、1912年2月12日 D、1912年4月1日 13.中国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指()。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14.1915年,()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 A.黄兴 B.段祺瑞 C.蔡锷 D.孙中山 15.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护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 ) A.袁世凯指使刺杀宋教仁 B.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C.袁世凯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16.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 A.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B.承认外蒙自治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答:⑴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由于战线延长,国民党大部分兵力用于守备,战略性的机动兵力大为减少,而且士气低落。为了彻底粉碎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迫使国民党处于被动地位。 ⑵土地制度改革的实施。中国最主要的人民群众——农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自身利益的坚决维护者,自觉地在党的周围团结起来,为国民政府的崩溃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⑶国民党政府由于他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已经严重丧失人心。 ⑷国民党政府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国民党政府对人民征收苛重捐税,无限制发行纸币,将全国各阶层人民置于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因而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和国民政府斗争。 ⑸学生运动的高涨,不可避免地促进了整个人民运动的高涨。 二、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答: 1. 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 ⑴中国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他们所联系和代表的不是单一阶级,而是这些阶级、阶层的人们在反帝爱国和争取民主的共同要求基础上的联合,是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在它们的成员和领导骨干中,还有一定数量的革命知识分子和少数共产党人。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⑵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比较活跃。尽管各自的纲领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这与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政纲基本上是一致的。在战后进行国共谈判和召开政协会议时,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是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的。它们为政协会议的成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还为维护政协协议进行过不懈的努力。它们还积极参加和支持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在第二条战线的斗争中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⑶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采取了积极的争取和团结的政策。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奋斗,并在实践中不断进步,是各民主党派在这个时期表现的主要方面。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对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的形成: ⑴1948年4月30号,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并得到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章伯钧等提出,政治协商会议即等于临时人民代表会议,即可产生临时中央政府。 ⑵1949年1月22号,民主党派领导人和著名无党派人士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明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自愿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心走人民革命的道路,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近代史课后题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综述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了入侵中国的大门,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战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关税、司法等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受到外国侵略者的干涉和控制,清王朝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的国家。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又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的社会。 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战后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落在中国人民肩上的双重历史任务。因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但必须认识到,两大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当列强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其他矛盾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而当列强改变侵华手段与方式,使用经济、政治而非军事的手段和以间接的“以华制华”而非直接的殖民统治的方式时,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突出。当国内的革命战争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存在形成根本威胁时,则两个主要矛盾重合为一,帝国主义与封建阶级为一方,人民大众为一方,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这两对基本矛盾互相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 鸦片战争前得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逐渐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使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半封建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原有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很大的解体作用,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的发展,但同时封建地租剥削与买办资本、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相结合,仍然在社会经济中占据显著的优势。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成了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是一个特殊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它的主要特征,教材已作了概括,其中第一条、第二条指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统治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并把其作为自己的统治基础,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政治特征;第三、四条指明封建经济已经解体但仍占统治地位;第五条、第六条说明中国社会发展不平衡、广大人民极端贫困和毫无政治权利,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特征。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这个历史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要改变民族压迫和人民受剥削的状况,必须首先进行民族和民主革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决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问题,才能为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前提与基础,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 历史表明,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这次起义历史14年,转战18省,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在太平天国影响下,各地各种人们反清斗争风起云涌,这些斗争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因此,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

(完整版)微机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2、完成下列数制之间的转换。 (1)01011100B=92D (3)135D=10000111B (5)10110010B=262Q=B2H 3、组合型BCD码和非组合型BCD码有什么区别?写出十进制数254的组合型BCD数和非组合型数。 答:组合型BCD码用高四位和低四位分别对应十进制数的个位和十位,其表示范围是0~99;非组合型BCD码用一个字节的低四位表示十进制数,高四位则任意取值,表示范围为0~9。 组合型:254=(001001010100)BCD 非组合型:254=(00000010 00000101 00000100)BCD 7、计算机为什么采用补码形式存储数据?当计算机的字长n=16,补码的数据表示范围是多少? 答:在补码运算过程中,符号位参加运算,简化了加减法规则,且能使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可以简化机器的运算器电路。+32767~ -32768。 9、设计算机字长n=8,求下列各式的[X+Y]补和[X-Y]补,并验证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1)X=18,Y=89 [X+Y]补=00010010+01011001=01101011B=107D 正确 [X-Y]补=10111001B=00010010+10100111=(-71D)补正确 (2)X=-23,Y=-11 [X+Y]补=11101001+11110101=11011110B=(-34D)补正确[X-Y]补=11101001+00001011=11110100B=(-12D)补正确 (3)X=18,Y=-15 [X+Y]补=00010010+11110001=00000011B=(3D)补正确 [X-Y]补=00010010+00001111=00100001B=(33D)补正确 (4)X=-18,Y=120 [X+Y]补=11101110+01111000=01100110B=(102D)补正确[X-Y]补=11101110+10001000=01110110B=(123D)补由于X-Y=-138 超出了机器数范围,因此出错了。 13、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哪些? 答:CPU字长、存储器容量、运算速度、CPU内核和IO工作电压、制造工艺、扩展能力、软件配置。 第二章 2、8086标志寄存器包含哪些标志位?试说明各标志位的作用。 答:进位标志:CF;奇偶校验:PF;辅助进位:AF;零标志:ZF;符号标志:SF;溢出标志:OF。 5、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有什么区别?如何将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 答:物理地址是访问存储器的实际地址,一个存储单元对应唯一的一个物理地址。逻辑地址是对应逻辑段内的一种地址表示形式,它由段基址和段内偏移地址两部分组成,通常表示为段基址:偏移地址。 物理地址=段基址*10H+偏移地址。 6、写出下列逻辑地址的段基址、偏移地址和物理地址。 (1)2314H:0035H (2)1FD0H:000AH 答:(1)段基址:2314H;偏移地址:0035H;物理地址:23175H。 (2)段基址:1FD0H;偏移地址:000AH;物理地址:1FD0AH。 8、设(CS)=2025H,(IP)=0100H,则当前将要执行指令的物理地址是多少? 答:物理地址=(CS)*10H+(IP)=20350H 9、设一个16字的数据区,它的起始地址为70A0H:DDF6H(段基址:偏移地址),求这个数据区的首字单元和末字单元的物理地址。

近代史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全)详解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p11)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p16)、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p12)?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 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他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两大历史任务:(p17)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相互关系: 前任务为后任务的实现扫清障碍,并创造必要的前提 后任务是前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西方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p18-27) (1)积极作用: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仅仅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地工具”。 (2)消极作用: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 所以,封闭守旧必然落后,落后必然挨打。只有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中国才能富强。 2 、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的图谋。p29) 第二、振奋了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p34)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原因:(p31-32) 政治腐败 经济落后 教训: 中国人民必须进行反帝和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这给中国革命带来

微机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李伯成《微机原理》习题第一章 本章作业参考书目: ①薛钧义主编《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Intel 80X86系列》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版 ②陆一倩编《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其应用(十六位微型机)》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年8月第四版 ③王永山等编《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 1.1将下列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X=10010110B= 1*27+0*26+0*25+1*24+0*23+1*22+1*21 +0*21 =128D+0D+0D+16D+0D+0D+4D+2D=150D X=101101100B =1*28+0*27+1*26+1*25+0*24+1*23+1*22+0*21+0*20 =256D+0D+64D+32D+0D+16D+4D+0D=364D X=1101101B= 1*26+1*25+0*24+1*23+1*22+0*21 +1*20 =64D+32D+0D+8D+4D+0D+1D=109D 1.2 将下列二进制小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1)X=0.00111B= 0*2-1+0*2-2+1*2-3+1*2-4+1*2-5= 0D+0D+0.125D+0.0625D+0.03125D=0.21875D (2) X=0.11011B= 1*2-1+1*2-2+0*2-3+1*2-4+1*2-5= 0.5D+0.25D+0D+0.0625D+0.03125D=0.84375D (3) X=0.101101B= 1*2-1+0*2-2+1*2-3+1*2-4+0*2-5+1*2-6= 0.5D+0D+0.125D+0.0625D+0D+0.015625D=0.703125D 1.3 将下列十进制整数转换成二进制数: (1)X=254D=11111110B (2)X=1039D=10000001111B (3)X=141D=10001101B 1.4 将下列十进制小数转换成二进制数: (1)X=0.75D=0.11B (2) X=0.102 D=0.0001101B (3) X=0.6667D=0.101010101B 1.5 将下列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 (1) 100.25D= 0110 0100.01H (2) 680.75D= 0010 1010 1000.11B 1.6 将下列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1) X=1001101.1011B =77.6875D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

20XX年10月自考中国近代史第五章课后思考题及答案-自学考试

20XX年10月自考中国近代史第五章课后思考题及答 案-自学考试.doc 查看汇总:2021年10月自考中国近代史课 后思考题及答案汇总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是如何 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取得北伐节节胜利后,国民党占统治地位的右派势力开始“分共”,并通过继续北伐建立起对僵的统治。国民党所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体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依然。在严酷镇压共产党人的白色恐怖形势下,中国革命转入低 潮。 但是中国共产党人没有屈服,1927年8月7日召开的紧急会议,决定以武装革命反抗武装的反革命。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相继发动。在城市起义相继失败、农村起义却逐渐迈向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情况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渐探索出以农村工作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的路线,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新道路。 毛泽东不仅在秋收起义的实践中首先把革命战争戟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联系实际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支部的工作中心的思想。早在1928年10月11日,毛泽东就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明确地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同时,他还科学地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北朝鲜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工农武装割剧地

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1930年1月,毛泽东进一步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与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 最重要因素。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坚决的斗争,科学地概括了大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系统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红军的力量在壮大,根据地遍及大江南北。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战争的主要形式。农村革命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其中,毛泽东和朱德领导者的红军第一方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起了最重要的作用于。 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这一时期,党内连续出现“左”倾的错误,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决不是偶然的,有着深刻的政治根源和社会历史根源。 (1)社会原因。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共产党是在小资产阶级包围之中,并且,在党内,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也占着很大的比重。小资产阶级表现为观察问题是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党内出现只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因此,这些思想比较容易反映到党内来,影响党的思想和路线、政策。 (2)主观原因。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习题1 1.什么是汇编语言,汇编程序,和机器语言? 答:机器语言是用二进制代码表示的计算机能直接识别和执行的一种机器指令的集合。 汇编语言是面向及其的程序设计语言。在汇编语言中,用助记符代替操作码,用地址符号或标号代替地址码。这种用符号代替机器语言的二进制码,就把机器语言编程了汇编语言。 使用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机器不能直接识别,要由一种程序将汇编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这种起翻译作用的程序叫汇编程序。 2.微型计算机系统有哪些特点?具有这些特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微型计算机的特点:功能强,可靠性高,价格低廉,适应性强、系统设计灵活,周期短、见效快,体积小、重量轻、耗电省,维护方便。 这些特点是由于微型计算机广泛采用了集成度相当高的器件和部件,建立在微细加工工艺基础之上。 3.微型计算机系统由哪些功能部件组成?试说明“存储程序控制”的概念。答: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硬件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 “存储程序控制”的概念可简要地概括为以下几点: ①计算机(指硬件)应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和输入/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组成。 ②在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来表示程序和数据。 ③将编好的程序和原始数据事先存入存储器中,然后再启动计算机工作,使计算机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高速的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加以执行,这就是存储程序的基本含义。 ④五大部件以运算器为中心进行组织。 4.请说明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工作过程。 答: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过程是执行程序的过程,也就是CPU自动从程序存放

的第1个存储单元起,逐步取出指令、分析指令,并根据指令规定的操作类型和操作对象,执行指令规定的相关操作。如此重复,周而复始,直至执行完程序的所有指令,从而实现程序的基本功能。 5.试说明微处理器字长的意义。 答:微型机的字长是指由微处理器内部一次可以并行处理二进制代码的位数。它决定着计算机内部寄存器、ALU和数据总线的位数,反映了一台计算机的计算精度,直接影响着机器的硬件规模和造价。计算机的字长越大,其性能越优越。在完成同样精度的运算时,字长较长的微处理器比字长较短的微处理器运算速度快。 6.微机系统中采用的总线结构有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答:微机主板常用总线有系统总线、I/O总线、ISA总线、IPCI总线、AGP总线、IEEE1394总线、USB总线等类型。 7.将下列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 ①(4.75) 10=(0100.11) 2 =(4.6) 8 =(4.C) 16 ②(2.25) 10=(10.01) 2 =(2.2) 8 =(2.8) 16 ③(1.875) 10=(1.111) 2 =(1.7) 8 =(1.E) 16 8.将下列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①(1011.011) 2=(11.6) 10 ②(1101.01011) 2=(13.58) 10 ③(111.001) 2=(7.2) 10 9.将下列十进制数转换成8421BCD码。 ① 2006=(0010 0000 0000 0110) BCD ② 123.456=(0001 0010 0011.0100 0101 0110) BCD 10.求下列带符号十进制数的8位基2码补码。 ① [+127] 补 = 01111111

微机原理课后答案

1.2 课后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将二进制数1011011.1转换为十六进制数为__5B.8H_____。 2.将十进制数199转换为二进制数为____ 11000111____B。 3.BCD码表示的数,加减时逢__10____进一,ASCII码用来表示数值时,是一种非压缩的BCD 码。 4.十进制数36.875转换成二进制是___100100.111____________。 5.以_微型计算机____为主体,配上系统软件和外设之后,就构成了__微型计算机系统____。6.十进制数98.45转换成二进制为__1100010.0111_B、八进制__142.3463________Q、十六进制__62.7333________H。(精确到小数点后4位) 二、选择题 1.堆栈的工作方式是__B_________。 A)先进先出B)后进先出C)随机读写D)只能读出不能写入 2.八位定点补码整数的范围是____D_________。 A)-128-+128 B)-127-+127 C)-127-+128 D)-128-+127 3.字长为16位的数可表示有符号数的范围是___B___。 A)-32767-+32768 B)-32768-+32767 C)0-65535 D)-32768-+32768 三、简答题 1.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微型计算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输入输出设备 2.简述冯.诺依曼型计算机基本思想? ●将计算过程描述为由许多条指令按一定顺序组成的程序,并放入存储器保存 ●指令按其在存储器中存放的顺序执行; ●由控制器控制整个程序和数据的存取以及程序的执行; ●以运算器为核心,所有的执行都经过运算器。 3.什么是微型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由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和系统总线构成。 4.什么是溢出? 运算结果超出了计算机所能表示的范围。 2.2 一、填空题 1. 8086/8088的基本总线周期由___4____个时钟周期组成,若CPU主频为10MHz,则一个时钟周期的时间为___0.1μs_____。 2. 在8086CPU的时序中,为满足慢速外围芯片的需要,CPU采样___READY_________信号,若未准备好,插入___TW__________时钟周期。 3. 8086系统总线形成时,须要用_____ALE__________信号锁定地址信号。 4. 对于8086微处理器,可屏蔽中断请求输入信号加在_____INTR__________引脚。

近代史纲要 上篇综述 习题及答案

上篇综述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 A.手工业 B.农业经济 C.工业 D.小农经济 2.19世纪初,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 3.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望厦条约》B.《南京条约》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4.《南京条约》中割让的中国领土是:() A.香港岛 B.九龙 C.新界 D.台湾 5.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黄埔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瑷珲条约》 6.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演变为:() A. 封建主义性质的国家 B. 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C. 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D.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 8.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起点的事件是() A.英国的鸦片走私 B. 林则徐的虎门禁烟 C.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9.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清朝统治和汉族的矛盾 10.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A.商品经济B.封建经济C.半殖民地经济D.资本主义经济 11.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要争取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进行:() A.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B.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反对封建主义压迫的斗争 D. 反对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12.在近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条件是:() A.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B.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 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 D.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13.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C.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D.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14.近代中国产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是:()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5.中国的资产阶级出现于:()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C.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D.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单项答案1. D 2.B 3. B 4. A 5. C 6. A 7.D 8. C 9. B 10. B 11.B 12. B 13. A 14. B 15. C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复习题 第1章 1.简述名词的概念: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 答: (1)微处理器: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简称μP或MP,或CPU。CPU是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将算术逻辑部件ALU(Arithmetic Logic Unit)、控制部件CU (Control Unit)和寄存器组R(Registers)等三个基本部分以及部总线集成在一块半导体芯片上构成的电子器件。 (2)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Microcomputer)是指以微处理器为核心,配上由大规模集成电路制作的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及系统总线等所组成的计算机,简称微机。 (3)微型计算机系统:微型计算机系统由硬件与软件两大部分组成,分别称为硬件(Hardware)系统与软件(Software)系统。其中,硬件(Hardware)系统由CPU、存储器、各类I/O接口、相应的I/O设备以及连接各部件的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组成。 软件(Software)系统:计算机软件(Software)是指为运行、维护、管理、应用计算机所编制的程序及程序运行所需要的数据文档资料的总和。一般把软件划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其中系统软件为计算机使用提供最基本的功能,但是并不针对某一特定应用领域。而应用软件则恰好相反,不同的应用软件根据用户和所服务的领域提供不同的功能。 2.简述名词的概念:指令寄存器、地址寄存器、标志寄存器。 答: (1)指令寄存器:指令寄存器(Instruction Register,IR)用来保存计算机当前正在执行或即将执行的指令。当一条指令被执行时,首先,CPU从存取出指令的操作码,并存入IR中,以便指令译码器进行译码分析。 (2)地址寄存器:地址寄存器(Address Register,AR)被动地接受IP传送给它的地址值(二进制地址),AR的作用是保持IP送来的地址,并且以并行方式连接输出到CPU的地址引脚上,以便CPU访问指定的存单元。 (3)标志寄存器:标志寄存器(Flags,F)是CPU中不可缺少的程序状态寄存器,因此,也称程序状态字寄存器(PSW),所谓状态是指算术或逻辑运算后,结果的状态以二进制的0或1在标志寄存器中标识出来,例如,运算结果有进位,则进位标志位CF=1,否则为0。 3.何谓IA-32处理器? 答:

近代史课后题答案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4、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

中南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题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题答案(一到八章)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2)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2)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2)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2)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2) 2、近代中国所进行的反侵略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3)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3)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3) 1、《一》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3) 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3) 3、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是什么? (3)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3) 1、资产阶级革命派关于中国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的认识有哪些? (3)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变? (4) 3、辛亥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4) 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4)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国际环境对中国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4) 2、为什么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5)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能够成 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5)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5)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5) 2、为什么说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6)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6)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6)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6) 2、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6)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6)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6)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6)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6)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7) 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基本经验是什么? (7)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7)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7)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7)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7) 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 (7) 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