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概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金融创新概述

2.1金融创新的定义

对于金融创新的具体含义,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解释,其有关定义大多是根据美籍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A. Schumpeter,1883-1950)对“创新”一词的观点衍生而来的。

熊彼特于1912年在其成名作《经济发展理论》(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中对创新所下的定义是:创新是指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也就是企业家对企业要素实行新的组合,这包括以下几种情形:新产品的出现;新的生产方法或技术的应用;开辟新的市场;发现新的原料供应来源;推行新的管理方式或组织形式。[1]

从这一概念,我们可以将金融创新定义为:在金融领域内建立新的生产函数,它是各种金融要素新的结合,是为了追求利润机会而形成的市场改革,泛指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上出现的一系列新事物。

根据这一定义,可以将金融创新大致分为五大类:第一类是新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第二类是国际新市场的开拓,第三类是国内、国际金融市场上各种新工具、新方式、新服务的出现,第四类是银行业组织和管理方面的改进,第五类是金融机构方面的变革。

2.2金融创新的理论基础[2]

1、技术推进理论

其代表人物是韩农和麦道威,他们通过对自动提款机的研究,认为信息处理和通讯技术加快了资金调拨速度,缩短了交易时间和空间距离,降低了成本,促进了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使24小时连续性的全球金融交易成为了现实。

2、约束诱导理论

其代表人物是西尔伯(W.L. Silber)。他从寻求利润最大化的金融机构入手,认为创新是微观金融组织为寻求最大的利润、减轻内外部对其产生的金融约束而采取的自卫行动。金融机构不断创新金融工具的动力是减轻或摆脱诸多内外部制约。特别是外在环境的变化使金融机构无法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时,即内外制约导致成本大幅上升时,将迫使金融机构通过产品、服务和管理方法的创新来获得新的平衡。

但是该理论关于金融创新成因的探讨过于一般化,不能充分体现金融创新的特征和个性,同时过分强调“逆境创新”和金融企业的作用,使金融创新的内涵过窄。

3、财富增长理论

其代表人物是格林包姆(B. Green)和海沃德(J. Haywood)。他们在研究美国金融业发展史时发现,科技进步引起了财富的增长,随之而来的是人们要求规避风险的愿望增加,这就促使创新不断出现,金融资产日益增加,因而财富的增长是金融创新和金融资产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因。

这一从金融需求角度分析的理论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例如单纯从金融资产需求角度分析金融创新成因需要金融管制放松这一前提条件,否则会抑制因需求产生的创新动机;另外,它忽略了替代效应,即利率变动对金融创新的影响,无法解释20世纪70年代后出于为转嫁利率、汇率和通胀风险而出现的各种金融创新。

4、规避型金融创新理论

其代表人物是凯恩(E.J. Kane)。他认为金融创新主要是由于金融机构为了获取利润而规避政府的管制引发的,金融机构通过创新来规避政府管制。当金融创新可能危及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时金融当局又会加强管制,新管制会导致新的创新,两者不断交替,形成相互推动的过程。

该理论非常重视外部环境对金融创新的影响,但是似乎太绝对和抽象化地把规避和创新逻辑地联系在一起,而排除了其他一些如制度等因素的作用和影响。

5、制度改革理论

其代表人物是戴维斯(S. Davies)、塞拉(R. Sylla)、诺斯(North)和韦斯特。他们认为金融创新是一种与经济制度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制度改革,金融体系任何因制度改革而引起的变动都可以视为金融创新,金融创新的成因可能是降低成本以增加收入,也可能是稳定金融体系及防止收入不均的恶化。

对这一理论持不同意见的人认为,将带有金融管制色彩的规章制度也视为金融创新,难以令人接受。因为金融管制本身就是金融创新的阻力和障碍,作为金融管制象征的规章制度应是金融改革的对象。

6、交易成本理论

其代表人物是希克斯(J.R. Hicks)和尼汉斯(J. Niehans)。他们认为金融创新的支配因素是降低交易成本,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降低交易成本是金融创新的首要动机,交易成本的高低决定金融业务和金融工具是否具有实际意义;二是金融创新实质上是对科技进步导致的交易成本降低的反应。该理论认为,交易成本降低的趋势使货币向更高级的形式演变和发展,产生新的交换媒介和金融工具,不断降低交易成本会刺激金融创新,改善金融服务。

这一理论把金融创新的源泉单纯归因于金融微观经济结构的变化所引起的交易成本下降,未免过于简单。因为实际上,科技进步并非是交易成本下降的唯一决定因素,竞争也会降低交易成本,促使金融创新工具产生。

7、货币促成理论

其代表人物是米尔顿·弗里德曼。他认为,是货币方面的因素促成了金融创新的出现。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使政府极有可能实施通胀政策,反过来加剧了通胀及其在世界范围的传播,通胀和利率的频繁波动引起了经济的不稳定,促使金融创新不断出现并形成了要求放松金融市场管理的压力。

该理论虽然可以解释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出现的多种转嫁汇率、利率和通胀风险的创新工具和业务,但无法解释其他形式的金融创新。

8、金融深化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S·肖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对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肖提出了金融深化理论,要求放松金融管制,实行金融自由化。这与金融创新的要求相适应,因此成了推动金融创新的重要理论依据。

2.3国际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3]

1、金融工具和融资技术的创新

(1) 新金融工具与融资技术的出现和传统金融工具及融资技术的推陈出新

20世纪60年代,随着银行的国际化,其国际业务的重点已从传统的贸易融资转向直接进行大规模的境外贷款活动,从而创立了欧洲辛迪加贷款市。20世纪70年代,这个市场最主要的创新是把循环技术与辛迪加技术结合起来,使国际信贷飞速发展。该技术是在银行参加的贷款中,承诺在一个给定的阶段提供资金,可以延续10-12年,贷款利率每隔一个阶段都会进行调整,这使得银行在长期贷款时最大程度地降低了融资的利率风险。

20世纪80年代,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和汇率的激烈变动、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以及来自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促使欧洲信贷市场朝着加强流动性方面创新,其中主要的创新工具是贷款出售和可转让贷款,贷款出售创新于1983年,是80年代国际金融市场走向证券化时大银行为了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而进行的创新。到1984年,欧洲信贷市场上可销售贷款的概念已发展成为可转让贷款,包括基于转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转让贷款工具(TLIF)和基于新基础上的可转让贷款存单(TLC)。

传统的可转让性工具也在不断创新,其中欧洲可转换债券使股票与债券之间的差别不断减少。另外一种把股票与债券结合起来的创新工具就是认股证书,它是一种按照固定价格在未来某一时间购买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本来是附在债券上的,但由于它本身具有市场价值而分离开来进行单独交易。

20世纪80年代之后,信用风险普遍扩大,所以就产生了以避免或转移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的一些新金融工具和融资技术,如期货、期权、互换等。

(2)综合性金融工具的涌现

20世纪80年代之后,单纯的信贷、债券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少,新的综合性金融工具不断涌现。这些工具的主要特征是将现存的金融工具和融资技术综合起来,为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要而特别创造。综合性金融工具种类繁多,主要有:

a)与认股证书相联系的金融工具。其特点是把现有的金融工具与选择权认

股书联系起来,给予投资者在将来某一时间以某一固定价格购买另一种

资产的权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