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结构
高中阶段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阶段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引言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所培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和科学应用等方面。
本文旨在探讨高中阶段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培养策略。
一、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1.1 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指运用科学方法和原则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思维主要包括逻辑推理、归纳总结、分类比较和模型建立等。
1.2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指通过观察、实验、调查和分析等方法获取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能力。
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探究主要包括问题提出、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论得出等。
1.3 科学态度科学态度是指对科学学习和研究持有的积极态度和价值观。
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态度主要包括质疑精神、求知欲望、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等。
1.4 科学应用科学应用是指将物理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应用主要包括问题解决、技术应用和科学解释等。
二、高中阶段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2.1 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2 重视实验教学实验是物理学科的重要特征,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2.3 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例如逻辑推理、归纳总结、分类比较和模型建立等。
2.4 鼓励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他们的问题提出、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论得出等能力。
2.5 培养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求知欲望、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等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2.6 提高学生的科学应用能力通过问题解决、技术应用和科学解释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应用能力。
三、结语高中阶段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目标,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物理学科素养及核心解读【精选文档】

物理学科素养物理教育是科学教育的一部分,国际上对物理教育的研究,都是在科学教育统一的框架下进行的。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物理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构成.一、物理观念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有知识不一定就有能力,但没有知识就一定没有能力。
在科学教育领域,国际上关于科学知识的表述有核心概念、关键概念、大概念、科学原理、科学知识等方式。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我国特别重视知识和原理的教学,很多学校强调死记硬背的知识和原理学习,而素养强调知识和原理的深度理解和灵活应用。
最新的国际科学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强调核心概念、大概念、跨学科概念。
而在中国的文化中,概念是指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与本质特征,是抽象的,这与国际上关于概念的内涵并不一致。
因此,在建构物理核心素养时,没有使用物理知识,也没有使用物理概念,而使用了物理观念。
一方面,观念是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另方面,中国文化中的观念与国际上概念的内涵基本致.我们将物理观念(特别强调应用)作为物理核心素养,其依据主要有如下方面第一,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学生发展非常重要的核心素养。
第一,世界各国的课程标准都将核心概念,或大概念,或关键概念,或知识理解与应用、工程实践等作为重要的科学素养。
如英国科学课程示准认为在科学研究领域,有一些关键概念支撑着科学研究工作顺利进行学生需要理解这些概念,以帮助他们更加深人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技巧和科学观念。
南非科学教育标准中提出自然科学领域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三个方面,其中之一是提高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美国NGSS提出强调科学与工程实践、学料核心概念、跨学科概念。
第三,科学教育研究一直重视概念学习,从21世纪之前重视概念发展、概念转变,到最近重视核心概念和概念进险,都把科学概念学习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pdf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一、修订背景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源于2014年教育部的文件《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对正在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把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2.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
——2010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刚要中提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本次修订也贯彻了该刚要的精神。
3.课改实验十余年的成果和经验积累。
04开始,宁夏等四省区率先开始新课程改革,之后全国其他省市相继进入课改,到17年经历了十余年的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已深入人心,这一轮的课改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了新的、科学的认识,对新课标的修订给出依据。
4.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发展(学习进阶、核心概念、STEM教育……)1997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率先提出核心素养,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美国等进行了研究,我国也是同样,这次修订可以说是与世界同步。
本次修订物理课标内容和变化有哪些?→▲▲二、物理课标的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一)关于课程方案1.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
2.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
(1)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2)进一步明确了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
(二)关于学科课程标准1.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
围绕着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了课程内容,明确内容要求,指导教学设计,提出考试评价和教材编写建议。
2.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明确了学生完成本学科学习任务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各水平的关键表现构成评价学业质量的标准。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高考五种能力要求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高考五种能力要求一、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教育部2014年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确立了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改革方向。
核心素养从学习结果界定了未来人才形象,“意见”明确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通过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逐步内化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具有物理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充分表达了物理教学育人价值,指向物理教学的根本目标,指导物理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它科学地答复了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性的问题。
以它为指导,各个学科教育的核心素养也相继公布,高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分四个维度: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基于高中物理学科特点及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参考已有研究成果,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界定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这一界定既表达了物理学科本身属性所特有的物理观念、科学精神的追求,又呈现了物理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品质的具体要求。
四个维度分别如下:1.物理观念是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内化的从物理学角度出发对客观世界的概括性认识。
2.科学思维是以物理学视角认识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内在联系的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的抽象概括,具体运用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过程;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
3.科学探究是学生在类似于科学家探索自然规律的探究行为过程中形成的综合性能力,因而其表现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中,并在活动中的到发展。
4.科学态度与责任包含两层含义。
一层是指能认识科学是基于证据的解释,随着证据的不断更新迭代,科学随之动态发展,树立正确的科学本质观,形成应有的科学态度;另一层,科学态度与责任是在理解物理与技术、社会、环境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结构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结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物理学时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它包括物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解能力、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展开阐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结构。
首先,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之一是基本知识和理解能力。
学生应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公式,了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同时,学生还应具备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能够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推导过程,建立起对物理现象的概括性认识。
其次,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之二是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物理学的实验是理论的检验和验证,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对于他们理解物理学的基础概念和理论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应具备设计物理实验的能力,能够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制定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测量和数据处理。
同时,学生还应具备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准确地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合理的解释。
再次,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之三是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物理学是解决现实问题的一门科学,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他们应对各种实际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学生应具备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物理学知识和方法,对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和解答。
同时,学生还应具备创新能力,能够运用物理学知识和思维方式,提出新的观点和假设,开展问题探究和实验研究,为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总体来说,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内涵包括基本知识和理解能力、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这些能力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形成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
学生应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渐形成这些能力的整合,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物理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物理实验、让学生参与科学研究项目、鼓励学生进行物理问题的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理解能力、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物理学科的四个核心素养

物理学科的四个核心素养
物理学科的四个核心素养:实验探究、理论建构、数学描述和科学思维,是物理学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四个核心素养进行详细阐述,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科。
一、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是物理学科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探究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以及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实验设计的合理性,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二、理论建构
理论建构是物理学科中的核心素养之一。
理论是对物理现象的解释和预测,是对实验结果的归纳和总结。
物理学家们通过实验数据和观察,逐步发现物理现象的规律,进而推导出相应的理论。
理论的建立需要经过反复实验验证和修正,以确保其正确性。
三、数学描述
数学描述是物理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学家们通过数学语言来描述物理现象和规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预测。
数学描述涉及到数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需要掌握高等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等数学知识。
四、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物理学科中的另一个核心素养。
科学思维包括观察、提问、假设、实验、推理等过程,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物理学家需要具备开放、批判和创新的思维方式,勇于挑战现有理论和观点,发现新的物理现象和规律。
实验探究、理论建构、数学描述和科学思维是物理学科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素养。
这四个素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物理学科的丰富内涵。
我们应该不断提高这四个素养的水平,以更好地探究物理世界的奥秘。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物理学科在日常生活和科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因此,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其在实践中的表现形式,旨在强调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等方面。
物理观念是指对物质、能量、力和运动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科学方法是指观察、实验、推理和验证等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科学精神是指追求真理、严谨认真、勇于创新的精神;科学态度则是指尊重科学、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综合性: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不仅涉及物理概念和现象的理解,还涉及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培养。
长期性: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实践性:物理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和深化,才能真正掌握。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个人发展:通过培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个人全面发展。
提升科学素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公众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科学方法的掌握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科技进步:物理学科的发展和应用推动着科技的进步,而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则是科技进步的基础。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在实践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以下列举几个方面:实验操作: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让学生亲手操作实验器材,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定理证明:物理学中有很多著名的定理和定律,如牛顿第二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通过让学生学习这些定理的证明过程,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方法。
物理图景构建:让学生通过想象和推理构建物理图景,如物体运动轨迹、电磁场分布等,可以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科学思维。
下面列举几个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科学解释: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自然现象,如地震、气象变化等。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高考五种能力要求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高考五种能力要求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研究物理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在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各级各类学校应将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发布,科学回答了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性问题。
以此为指导,各个学科教育的核心素养相继公布。
高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分为四个维度: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界定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这一界定既体现了物理学科本身属性所特有的物理观念、科学精神的追求,又呈现了物理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与思维能力品质的具体要求。
物理观念是学生在研究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内化的从物理学角度出发对客观世界的概括性认识。
科学思维是以物理学视角认识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内在联系的方式。
它是基于经验事实的抽象概括,具体运用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过程,也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
科学探究是学生在类似于科学家探索自然规律的探究行为过程中形成的综合性能力,因而其表现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科学态度与责任包含两层含义。
一层是指能认识科学是基于证据的解释,随着证据的不断更新迭代,科学随之动态发展,树立正确的科学本质观,形成应有的科学态度。
另一层,科学态度与责任是在理解物理与技术、社会、环境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物理学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推动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人类的生活,但也随之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温室效应、能源危机等。
高考对物理能力的要求是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各项能力和品质。
学生需要具备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能够灵活运用物理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具有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还应该具备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研究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研究摘要:学生们总有一天都会长大,但是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物理是他们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知识,因为物理可以培养他们的学科素养,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可以培养他们的团体意识。
在教学中,老师不能只想着那些学习好的学生,要多多关心弱势学生,因为弱势学生的提升空间往往比学习好的学生的提升空间大,而且他们的爆发力是很强的,强到我们无法预计,所以老师要平等对待所有的学生,最后核心素养是一个学生应该具备的,是需要老师去耐心的培养学生的。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内涵及策略一、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内涵(一)物理学观念物理是一门独立的科目,它主要是让学生们学习宇宙间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物质的结构组成及转化规律,物理是我们对世界中现在所发现的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认识。
物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然、解释自然,同时我们在不断地用物理角度来看待世界时,也扩展了我们对物理理念的理解,我们完全可以说是物理改变了人类,因为是物理的不断发展,让人们不断的克服了我们的保守与偏见,让我们重新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
在不断的探索中,我们发现观察、实验与科学思维是物理的基本特征,物理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也起着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核心素养并不只是一种素养,它包括的有科学的思想创新、科学的探究与交流、科学的态度与责任、物质理念和它的应用等这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合在一起才组成了核心素养。
(二)探究能力高中的物理可以让学生发现我们自己的生活中有许多有关物理的问题知识,而以前我们有许多无法解释的现象,现在都可以用物理知识来解答,而且学习物理还可以开发学生们大脑的思考能力,因为在学习物理知识时,需要学生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在对自己所发现的问题进行猜设,然后学生们去收集各种资料,进行交流讨论,最后得出结果,这种知识的探究能力是一种物理中的实验能力,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物理课上老师要引导学生,要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他自己发现的问题,并要及时表扬。
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ppt课件

• (4)具有合作与交流的意愿和能力,能准确表达、评估和
反思实验探究过程与结果
pp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件
32
2.4 科学态度与责任
• “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包括科学本质、科学 态度、社会责任等要素。
ppt课件
33
2.4 科学态度与责任
• 描述 • (1)能正确认识科学的本质; • (2)具有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主动与他人合
ppt课件
31
2.3科学探究
• 描述 • (1 )具有科学探究的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猜测; • (2)具有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和获取证据的能力,能正确实
施实验探究方案,使用各种科技手段和方法收集信息;
• (3)具有分析论证的能力,会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分析、 处理信息,描述、解释实验探究结果和变化趋势;
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ppt课方件式。
42
学习效果调查
ppt课件
43
学习王婆卖瓜,多夸学生!
ppt课件
44
• 亚里士多德曾说:
告诉我的,我会忘记, 给我看的我会记住, 让我参与的我会理解。
ppt课件
45
1.让学生多展示(在展示中哈哈)
1.1 展示学习重点 1.2展示难点突破 1.2展示易错点 1.4展示规范解答
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
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
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
有生活品质的人;
ppt课件
15
•
社会参与
• 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 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 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 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 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 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 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 人。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浅谈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摘要:以“核心素养”统领下推出,即将于2016年12月颁布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以及2017年秋季高一新生开始使用的《高中物理教材》,再次拉开高中物理课程改革帷幕。
文章就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出背景、基本内涵作简要介绍,并就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改革谈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内涵;培养途径学校教育很重要的功能,就是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素养。
当今世界各国教育都在聚焦对于人的核心素养的培养[1]。
我国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呼应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及欧盟等国际组织所倡导的教育及课程改革的潮流,也是以“核心素养”统领高中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课程实施。
一、高中物理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社会”的时代,在知识社会里,基础教育最需要培育学生的“创造性”学力,而“创造性”学力的育成不仅仅是靠知识的习得与再现的“记忆型”学力,更要靠能动的“思考型”学力。
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发达国家的教育目标出现了变革,在学科的知识技能之上,强调了批判性思维、决策能力、问题解决、自我调整等高阶认知能力和沟通、协调等社会技能,以及反省性思维、自律性、协作性、责任感等人格特征与态度。
对“核心素养”的研究也就越来越受到各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2005年提出的“核心素养”结构模型,就是希望解决:基础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才能确保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才能在满足个人发展需求的同时去推动社会的进步。
教育部在2014年3月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概念,并将这一概念摆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
《意见》强调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包括:
1、认知素养:指学生具备物理学知识的认知能力,包括物理学知识的掌握、理解、运用和创新能力。
2、实践素养:指学生具备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分析和实验报告等。
3、分析素养:指学生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物理学问题的分析、推理、解决和创新能力。
4、综合素养:指学生具备综合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综合分析、综合推理、综合解决和综合创新能力。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主要体现在:
1、学习表现: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物理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熟练操作实验,能够熟练分析物理学问题,能够熟练综合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实践表现: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实验,能够熟练分析物理学问题,能够熟练综合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熟练运用实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3、创新表现:学生能够熟练分析物理学问题,能够熟练综合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熟练运用实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够熟练创新解决物理学问题。
初中物理: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物理: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初中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
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如何基于核心素养进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并对教学进行反思。
一、核心素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对于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须的关键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
这些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是初中物理教学中重要的教学设计之一。
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和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例如,在讲解“浮力”这一内容时,可以引入船只、气球等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和作用,进而引导他们探究浮力的原理和应用。
2、引导探究,培养能力探究式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讲解“电路”这一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电路的组装和连接,让他们通过实践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并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合作交流,提升素养合作交流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之一。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讨论,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例如,在讲解“光的折射和反射”这一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让他们在合作中了解光的折射和反射的原理和应用,并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反思1、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不可忽视的。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4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 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物理 观念
科学 思维
物理核 心素养
科学 探究
科学态 度与责 任
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出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集中体现了物理学科的 育人价值,是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提炼与升华。
5
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 • • • 物质观念 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 能量观念 ……
物理观念
科学思维
• • • • •
模型建构 科学推理 科学论证 质疑创新 ……
• • • • •
选择性必修1 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光及 (2学分) 其应用
必修3 静电场,电路及其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初步, (2学分)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必修2 必修课 程 (2学分)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定 律,牛顿力学的局限性与相对论初步
必修1 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2学分)
物理观念 科学思维 学态度,以及遵守道德规范,保护环境并推动可 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 与责任
• 科学本质 • 科学态度 • 社会责任 • ……
• • • • •
问题 证据 解释 交流 ……
10
三、课程目标:
“知识为本” “以人为本” 三维目标 学科核心素养
双基目标
1、形成物理基本观念 2、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3、形成良好科学思维 4、培养正确科学态度
8
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 • • • 物质观念 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 能量观念 …… 是指基于观察和实验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
基于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的探究

基于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的探究引言高中物理学科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
而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物理素养,包括基本的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实验技能与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如何在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究教学,成为物理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们需要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一、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实验技能与科学精神、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是基础,实验技能与科学精神是手段,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是目的。
1.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在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物理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需要掌握科学方法,包括观察、实验、思考、归纳、验证、提出假设等方法。
2.实验技能与科学精神在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包括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等技能。
学生需要培养科学精神,包括严谨的态度、探究的兴趣、勇于创新等精神。
3.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在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学中,学生需要培养科学思维,包括逻辑思维、数学思维、空间思维、横向思维等。
学生需要培养创新能力,包括问题解决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等。
在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中,探究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
它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基础,以探究为主线,以启发为手段,以合作为方式。
探究教学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问题导向探究教学的出发点是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究问题,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
2.实践基础探究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教师应该安排一定量的实验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
3.启发手段探究教学注重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物理学科素养

物理学科素养物理教育是科学教育的一部分,国际上对物理教育的研究,都是在科学教育统一的框架下进行的。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物理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构成。
一、物理观念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有知识不一定就有能力,但没有知识就一定没有能力。
在科学教育领域,国际上关于科学知识的表述有核心概念、关键概念、大概念、科学原理、科学知识等方式。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我国特别重视知识和原理的教学,很多学校强调死记硬背的知识和原理学习,而素养强调知识和原理的深度理解和灵活应用。
最新的国际科学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强调核心概念、大概念、跨学科概念。
而在中国的文化中,概念是指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与本质特征,是抽象的,这与国际上关于概念的内涵并不一致。
因此,在建构物理核心素养时,没有使用物理知识,也没有使用物理概念,而使用了物理观念。
一方面,观念是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中的观念与国际上概念的内涵基本一致。
我们将物理观念(特别强调应用)作为物理核心素养,其依据主要有如下方面:第一,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学生发展非常重要的核心素养。
第二,世界各国的课程标准都将核心概念,或大概念,或关键概念,或知识理解与应用、工程实践等作为重要的科学素养。
如英国科学课程标准认为:在科学研究领域,有一些关键概念支撑着科学研究工作顺利进行;学生需要理解这些概念,以帮助他们更加深人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技巧和科学观念。
南非科学教育标准中提出自然科学领域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三个方面,其中之一是提高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美国NGSS提出强调科学与工程实践、学科核心概念、跨学科概念。
第三,科学教育研究一直重视概念学习,从21世纪之前重视概念发展、概念转变,到最近重视核心概念和概念进阶,都把科学概念学习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聚焦物理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科学理性思维精品文档

聚焦物理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科学理性思维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其自身开展和社会开展所需要的品质和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根底的自然学科, 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科技的开展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通过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掌握理性思维能力才是物理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
一、物理核心素养的根本内涵在物理学科的教学中, 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批判、创造性的学习能力, 这种能力我们一般称之为“创造性〞学力, 但是“创造性〞学力并不是仅仅通过对物理根底知识的学习就能得到的。
在学习科学理论知识的根底上, 还强调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 良好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选择过程中的决策能力和自我协调决策能力等, 在满足自身开展的同时去推动社会的进步。
通俗来讲就是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 应该逐步培养起和适合自己的个人开展和社会开展的人格品质和综合能力。
初中物理的核心素养培养, 经历了从双基到三维目标的教学过程转变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开展。
二、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是连续性的, 也可以是分阶段的, 学习能力是天生具有的, 同时也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培养的。
核心素养就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训练而获得, 核心素养能力是具有根底性和生长性的, 就像修建金字塔一样, 金字塔的底部的根底决定了金字塔的高度, 在关键时期, 一旦错过了, 就很难在日后的成长中弥补。
在初中物理教学, 培养物理核心素养的过程中, 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具体在教学中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 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养成。
就像在进展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就应该养成独立的操作、独立的思考、自主记录实验数据、自主整理实验器材等习惯, 这些虽然看起来是微缺乏道的小事, 甚至于物理的学习的关联性不大, 但是这些良好的小习惯的养成, 可以使学生们形成独立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
涵与结构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浅谈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与结构的培养摘要:本文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
并基于教学实践,提出了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科学探究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最重要的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其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物理;科学素养;内涵与结构
多年来物理教学以传授系统的物理知识为最高目标,事实—概念—规律—应用是物理教学的主旋律,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科学素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把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作为总目标.学生拟对物理学科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功能、理念、及实现途径等问题作一些探讨。
但是根据笔者十余年的中学物理教学发现,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只是了解了一些物理概念,掌握了几个公式,解决了几道题目而已。
严重背离了物理教学的初衷。
究其原因,一方面,受应试教育毒害严重;另一方面,教学理念、模式、方法也存在严重的滞后。
笔者基于对新课标的认识和在教学实践中的感悟,谈谈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要提高学生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首先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建构良好学习动机和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改进实验,发展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物理实验大多是“葫芦画瓢”,而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其长期影响学生长与求同,缺乏独立思考、难有创造和发现。
要真正培养学生创造质疑、勇于探索,即使对那些早已成为定论的事物也要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进行重新审视,以不断完善和发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鼓励学生对实验进行不断改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变苦学,厌学,死学,难学不会学为乐学,好学,活学,易学,会学,逐步培养其主动,探求知识。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对巩固知识,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改革物理教学模式,加强科学方法教育传统的中学物理通常以概念教学为课堂核心,从而忽略了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理想化等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功能。
要把物理课中丰富多彩的思想方法渗透于教学之中,必须要让教法为学法服务,打破单一的概念教学模式。
为促进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领悟和掌握,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科学方法运用于生产实践,可以选择情境教学、探究教学、研究性教学、实验教学和互动式课堂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科学思维训练。
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尝试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性教学不仅要求学生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习、巩固和掌握,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及时、主动、积极的把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运用发散思维、联想思维、逆向思维对教师提出的课题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根据现实条件制定不同的方案、验证方案、得出结论。
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等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
同时,学生通过探索尝到科学探索的乐趣,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而实验能够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它们独立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如何发挥好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呢?我认为,就是改演示实验为学生的设计实验,这样会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增加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深度,同时还可以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
例如在做“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关系”演示时,我先分析清楚实验目的及要测的物理量,然后让一名学生上讲台,从天平的调节、铁块的放置、砝码的增减、游砝的移动、读数及用量筒测铁块的体积,都让学生演示,我则在一边给予指导,及时纠正他们的不规范操作。
一些带有探索性的重要的演示实验,如平面镜成像,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等,我把它们改成探索性学生实验,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索活动中,既加深了对规律的理解,又增强了学生探究、发现规律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多方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科学品质教育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的兴趣。
”有了兴趣,就能全神贯注地积极思维,有了兴趣就能克服困难,探究科学的奥秘,有了兴趣学习就可以不成为负担。
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培养他们的兴可兴趣,使之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学习,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很多中学学生学习物理时,看着纷杂的教材内容和数量繁多的练习题目,就对这门课产生了很强的畏惧感,这既是学生最渴望得到教师帮助的时刻,也是建立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的最佳时机,更是培养学生优秀科学品质的契机。
(1)多寻找物理学中与学生生活体验联系密切的事例,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现象,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增加学生对物理学科的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2)建立物理实验兴趣小组,通过与生活相结合,辅导学生制作简单的小制作和物理模型。
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经历磨难,不断探索,逐步建立谦虚谨慎、团结协作、尊重事实、修正错误的科学品质。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把作品在学校范围内进行展示,树立榜样,产生良性效应。
五:巧用多种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实验是物理的基础,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同样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中学学校物理实验设备匮乏、实验条件简陋、实验开出率低等现象普遍存在。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自己制作或辅导学生制作教具来加强演示实验效果;有效利用多媒体仿真课件、挂图、模型、投影等多种教学资源,使教学形式多样化,创造更多的实验情境。
做到“教中有动、动中有教,教动有机结合”,变单纯的听、看、模仿为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和认真分析研究,真正使物理教学过程成为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创新的过程,培养学生敢于接受挑战,不断创新的良好品质。
多媒体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多媒体课程资源可以超越狭隘的教学内容,通过更加丰富的方式和手段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使原本平淡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让教学"活"起来,让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更加和谐,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缩短教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六:关注科学前沿与物理教学的结合
物理学是一门实践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学科,物理教学应当把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引入课堂,让学生掌握新知识,避免用陈旧的课本禁锢学生、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新知识的引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紧迫感和创新思维,以实现物理学的
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这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是现代科学技术和国际科学综合实力竞争的需要。
物理教学和科学前沿相结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要关注和追踪前沿物理知识,提高自身的学术修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强自身知识储备,把自己也当成新时代的学习者,不断提高自己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第二,教师要结合新知识、采用新方法对自己的知识进行重新组织和梳理,以便能够适应新时代的教学,随着物理科学的不断发展,现代物理学中的某些基本概念与传统物理学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反思自己日常教学中的做法,避免用太过绝对、太过确定的逻辑阻碍学生疑问精神的产生。
第三,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开放的教学态度,鼓励学生多创造、多思考、多疑问,同时教学过程也没有必要全部安排在课堂上,可以让教学深入家庭、工厂、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因为物理学本身就是实践科学,只有在不断的生活体验中才能培养出物理学思维,才能避免物理知识的“片段化”,使学生不仅了解物理学的过去、体验物理学的今天,更能预知物理学的未来。
七:打破传统,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老师应该是一个评价者而不是一个打分者。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
的提高。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自身要树立一种科学灵活的评价意识,努力挖掘学生在活动中所迸发出来的科学思想,保护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发展性原则,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评价”提出:“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导向性原则,教学评价实质上是对教学的调控性手段,起到引导教学方向的作用。
总之,在培养中学学生的科学素养时,要体现科学素养的内涵要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充分发挥物理教学的作用,以促进每位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与结构的建立。
物理课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作用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