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融合发展趋势及云计算超融合 架构可信评估情况通报

合集下载

超融合+云桌面底层融合架构的建设与研究

超融合+云桌面底层融合架构的建设与研究

超融合+云桌面底层融合架构的建设与研究作者:薛燕娜杨文军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24年第11期摘要:为应对各场景应用中大量终端、服务器的使用需求,解决各场景中硬件的重复建设,造成计算、人力、投入等资源的浪费和硬件资源的“孤岛”问题,提出了基于结合超融合技术+云桌面方案进行融合底层的架构方式,组成超大集群,将云桌面、超融合软硬资产全部池化,从而实现资产复用和共享。

该架构具有统一管理控制、卓越的并发I/O处理和资源协调能力,同时简化IT运维管理、降低运维成本、提高数据安全性和访问的灵活性。

关键词:超融合;云桌面; 终端; 集群;池化中图分类号:TP308;TP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4)11-0072-030 引言高校中根据教学、实训、移动办公等应用需求分别创建了超融合、云桌面两大独立平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量、存储和多种教学场景等数据量会逐渐增多,占用的硬件资源、存储资源和I/O处理会明显提高,需要对超融合、云桌面两平台分别进行软硬件资源的持续扩容,因两大平台相互独立,无法实现软硬资源的相互共享,这样就造成场景的重复建设,提高建设成本、降低运维效率。

所以本文结合两大平台使用情况及问题,提出了将超融合、云桌面进行底层融合的技术架构,两平台用同一底座,组成超大集群,软硬资源全部池化、相互共享、资产复用和统一集中管理等,实现计算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硬件资源利用率及管理效率。

1 超融合+云桌面相关技术1.1 超融合架构超融合架构[1]是集成计算资源和存储设备的信息基础架构。

在这样的架构环境中,同一套单元设备中不但具备了计算、网络、存储和服务器虚拟化等资源和技术,而且多套单元设备可以通过网络聚合起来,实现模块化的无缝横向扩展,形成统一的资源池。

和传统的三层架构相比,超融合架构可以为数据中心带来高可靠、高可用、灵活扩展、管理维护简单、绿色环保等优势。

超融合技术架构[2]主要组件有三大部分:计算虚拟化+网络虚拟化+存储虚拟化,如图1所示。

超融合模块可行性研究报告

超融合模块可行性研究报告

超融合模块可行性研究报告1. 引言超融合是一种集成计算、存储和网络功能的新一代数据中心架构。

超融合模块作为超融合架构的核心组成部分,具有高度集成、易扩展性和运维简便等特点,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超融合模块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并提供相应的研究报告。

2. 超融合模块概述超融合模块是超融合架构中的核心组件,它集成了计算、存储和网络的功能,并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进行管理和控制。

超融合模块可以通过集中式的管理界面进行配置和监控,实现对数据中心资源的统一管理。

超融合模块的主要特点包括:•高度集成:超融合模块将计算、存储和网络功能集成在一起,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和统一管理。

•易扩展性:超融合模块支持横向扩展和纵向扩展,即可以通过增加物理节点或者增加硬件资源的方式进行扩展。

•运维简便:超融合模块通过集中式的管理界面进行配置和监控,提供了简化的运维接口和工具。

3. 超融合模块的优势超融合模块相比传统的数据中心架构具有以下优势:•简化架构:超融合模块将计算、存储和网络集成在一起,减少了不同组件之间的互联和配置,简化了架构设计和部署过程。

•提高资源利用率:超融合模块通过资源的共享和管理,有效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提升灵活性:超融合模块支持横向扩展和纵向扩展,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进行弹性调整,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伸缩性。

•降低成本:超融合模块通过高度集成和资源共享,可以降低采购和运维成本,并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价比。

4. 超融合模块的挑战虽然超融合模块具有诸多优势,但是也面临一些挑战:•性能限制:超融合模块的性能受限于底层硬件资源的能力,如果硬件资源不足或者性能较低,可能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表现。

•管理复杂性:超融合模块集成了多个功能模块,管理和配置相对复杂,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运维和管理。

•安全性:超融合模块的安全性风险较高,一旦某个模块受到攻击或者故障,可能导致整个系统不可用或者数据泄露。

5. 可行性研究方法为了评估超融合模块的可行性,我们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研究:1.需求分析:对数据中心的业务需求进行分析,确定超融合模块是否能够满足需求。

超融合趋势

超融合趋势

超融合趋势超融合是目前IT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于数据中心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超融合技术的出现可以满足企业对于高效、灵活、可扩展的数据中心的需求,成为了企业部署私有云和混合云的首选方案。

超融合是将计算、存储和网络等多种功能融合在一个硬件设备中,并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进行管理和配置。

相比传统的分布式存储架构,超融合具有更高的性能、更低的成本和更灵活的扩展性。

它能够极大地简化部署和管理的复杂度,减少维护和运营的成本。

通过超融合技术,企业可以更快速地部署新的应用和服务,提高业务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

超融合技术的另一个重要优势是节能和环保。

由于超融合设备集成了多种功能,可以减少数据中心中的硬件设备数量和能耗。

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进行资源调度和管理,可以实现智能化、动态化的能耗管理,从而减少能源的浪费,降低碳排放量,实现绿色环保的目标。

超融合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虚拟化技术和软件定义的支持。

虚拟化技术可以将硬件资源抽象化,以软件定义的方式进行管理和配置,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和灵活的分配。

软件定义则可以使得各种功能可以通过软件进行管理和配置,从而实现更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超融合技术与虚拟化技术和软件定义相结合,可以实现更高效的资源利用和更灵活的资源配置。

超融合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除了可以部署企业的私有云和混合云,超融合技术还可以应用于虚拟桌面、虚拟网络和边缘计算等领域。

虚拟桌面可以实现员工的移动办公和BYOD (Bring Your Own Device)政策,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满意度;虚拟网络可以实现网络资源的弹性调度和灵活配置,提高网络性能和可用性;边缘计算可以将计算和数据处理推到离终端设备更近的地方,减少数据传输的延迟,提高响应速度和用户体验。

总的来说,超融合技术是IT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它可以满足企业对于高效、灵活、可扩展的数据中心的需求,提高业务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可以实现节能环保,降低能耗和碳排放量;可以应用于虚拟桌面、虚拟网络和边缘计算等领域,提高工作效率和用户体验。

超融合行业分析报告

超融合行业分析报告

超融合行业分析报告超融合是一种新兴的云计算技术,具有前所未有的优势。

本文将对超融合行业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其定义、分类特点、产业链、发展历程、行业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环境、发展驱动因素、行业现状、行业痛点、行业发展建议、行业发展趋势前景、竞争格局、代表企业、产业链描述、SWOT分析、行业集中度进行介绍。

1. 定义超融合,又叫超融合架构,是指将计算、存储、网络、虚拟化技术融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新型数据中心架构。

超融合技术的本质就是将虚拟化技术用于物理资源池化,将存储和计算卸载到虚拟化的平台上,从而实现数据和应用无缝集成。

2. 分类特点超融合技术分为软件定义超融合、硬件定义超融合、混合超融合。

软件定义超融合:以软件为核心,将虚拟化技术应用于存储、网络、计算、管理方面。

软件定义超融合的主要优势在于提供更灵活的配置和大数据处理能力。

硬件定义超融合:以硬件为核心,通过集成CPU、内存、存储设备等硬件设备,实现多功能数据中心支持。

硬件定义超融合主要是为了解决存储、网络、计算设备之间的性能隔离问题。

混合超融合:将软件定义超融合和硬件定义超融合两种技术融合在一起,旨在提供更好的性能和更高的灵活性。

混合超融合的主要优势在于提供更丰富的应用场景,适用于更多的企业业务。

3. 产业链超融合行业的产业链包括硬件供应商、软件供应商、系统集成商,以及服务提供商。

硬件供应商是超融合产品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备份等硬件设备;软件供应商为超融合产品的核心软件基础,主要提供超融合软件、虚拟化软件、操作系统软件等基础软件工具;系统集成商则是将硬件、软件组装起来形成超融合系统的关键角色;服务提供商是对超融合产品的维护和支持服务,包括咨询服务、实施服务、专业支持等方向。

4. 发展历程超融合技术的发展起源于2012年左右,主要替代企业从传统的IT架构向基于云计算的IT架构转型过程中的瓶颈和阻碍。

因此,超融合技术是一项革新性的技术创新。

云计算市场增长与安全性评估报告及用户需求调查及用户满意度评估

云计算市场增长与安全性评估报告及用户需求调查及用户满意度评估

云计算市场增长与安全性评估报告及用户需求调查及用户满意度评估云计算,即使用互联网作为主要的数据存储和处理平台,为用户提供灵活、高效、经济的计算资源和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推广,云计算市场迅速增长,为各行业带来了诸多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结合云计算市场发展趋势、安全性评估报告以及用户需求调查和用户满意度评估,对云计算市场进行综合分析。

一、云计算市场增长趋势近年来,云计算市场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数千亿美元。

这主要得益于云计算具有低成本、高可扩展性、强大的计算能力等特点,吸引了各行业的广泛应用。

首先,云计算市场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传统企业面临着数据中心建设成本高、运维难度大等问题,因此借助云计算的优势,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弹性扩展以及部署灵活等特点,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压力。

同时,云计算还能够提供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

其次,云计算市场在政府和教育行业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政府机关和教育机构通常需要存储和处理大量的数据,传统的数据中心难以满足需求,而云计算能够提供高效的数据存储和处理服务,支持各种应用场景。

因此,政府和教育行业对云计算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最后,云计算在个人用户中的普及度也在提升。

个人用户可以通过云存储服务将自己的个人文件和数据上传到云端进行备份和共享,随时随地访问自己的数据。

同时,云计算还为个人用户提供了各种在线应用和服务,如音乐、视频、游戏等,丰富了个人娱乐和工作的方式。

二、云计算安全性评估报告云计算的安全性一直是用户关注的焦点。

在云计算市场发展过程中,安全性评估报告能够提供客观的数据和分析,为用户选择合适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参考。

首先,安全性评估报告应包括对云计算平台的基础设施安全性评估。

这包括对云计算数据中心的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和硬件设备安全性等方面的评估。

用户可以根据报告中的评估结果,了解供应商对基础设施安全的保障程度,进而做出选择。

超融合:架构演变和技术发展

超融合:架构演变和技术发展

超融合:架构演变和技术发展1、超融合:软件定义一切趋势下的诱人组合超融合是以虚拟化为核心,将计算、存储、网络等虚拟资源融合到一台标准x86服务器中形成基本架构单元,通过一整套虚拟化软件,实现存储、计算、网络等基础功能的虚拟化,从而使购买者到手不需要进行任何硬件的配置就可以直接使用。

“超”特指虚拟化,对应虚拟化计算架构。

这一概念最早源自Nutanix等存储初创厂商将Google/Facebook等互联网厂商采用的计算存储融合架构用于虚拟化环境,为企业客户提供一种基于X86硬件平台的计算存储融合产品或解决方案。

超融合架构中最根本的变化是存储,由原先的集中共享式存储(SAN、NAS)转向软件定义存储,特别是分布式存储(如Object、Block、File存储)。

“融合”是指计算和存储部署在同一个节点上,相当于多个组件部署在一个系统中,同时提供计算和存储能力。

物理融合系统中,计算和存储仍然可以是两个独立的组件,没有直接的相互依赖关系。

超融合则重点以虚拟化计算为中心,计算和存储紧密相关,存储由虚拟机而非物理机CVM(ControllerVM)来控制并将分散的存储资源形成统一的存储池,而后再提供给Hypervisor用于创建应用虚拟机。

超融合已从1.0阶段发展至3.0阶段,服务云平台化趋势明显,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超融合1.0,特点是简单的硬件堆砌,将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打包进一个“盒子”中;超融合2.0,其特点则是软件堆砌,一般是机架式服务器+分布式文件系统+第三方虚拟化+第三方云平台,具有更多的软件功能。

在1.0和2.0阶段,超融合和云之间仍旧有着“一步之遥”,并不能称之为“开箱即用”的云就绪系统,超融合步入3.0阶段,呈现以下两个特点:服务的云平台化。

它所交付的不仅是软硬一体的超融合方案,更是一套完整的云平台服务:用户只需要一次性投入,就能够得到完整的云服务。

假设用户是第一次上云,只需满足最基本的IaaS服务即可;随着云化的深入,用户开始在云上部署业务,在需要开发测试,需要数据库、大数据等应用的时候,不需要增加任何节点,便可在已有的超融合部署环境里获得丰富的PaaS服务,如数据库、缓存、大数据、数据仓库、容器平台、人工智能、物联网等。

超融合调研报告

超融合调研报告

超融合调研报告超融合调研报告1. 简介超融合是一种集计算、存储和网络功能于一体的技术,旨在提供更高效、更弹性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本报告旨在对超融合技术进行调研和分析,了解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2. 超融合技术概述超融合技术是通过将计算、存储和网络功能集成在一体的硬件设备中,实现资源的共享和统一管理。

其核心理念是以软件定义为基础,实现虚拟化和自动化管理,提供更高效的资源利用。

超融合的特点•集成性:计算、存储和网络功能在同一硬件设备中实现集成,减少了设备的数量和复杂度。

•软件定义:通过软件定义管理和控制硬件资源,实现灵活、可扩展的架构。

•虚拟化技术:支持虚拟机和容器的部署和管理,提供弹性和高可用性。

•统一管理:通过统一的管理平台,对整个超融合环境进行集中管理和监控。

超融合的应用领域超融合技术在以下领域有较广泛的应用: - 数据中心:超融合技术可以帮助数据中心实现资源的更高效利用和管理。

- 云计算:超融合技术可以提供更灵活、可扩展的云计算解决方案。

- 边缘计算:超融合技术能够满足边缘计算环境对资源集中管理和低延迟的需求。

- 虚拟化环境:超融合技术可以简化虚拟化环境的部署和管理,提升资源利用率和性能。

3. 超融合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超融合技术市场正快速发展,呈现以下趋势:市场规模超融合技术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预计在未来几年将达到数十亿美元。

企业采用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超融合技术来构建灵活、高效的数据中心和云计算环境。

技术创新超融合技术在软件定义、容器化、边缘计算等方面进行了不断的创新,推动了其发展。

4. 超融合技术的优势和挑战超融合技术具有以下优势和挑战:优势•高度集成的硬件架构,简化了部署和管理过程。

•基于软件定义的架构,提供灵活、可扩展的解决方案。

•支持虚拟化和容器化技术,提供弹性和高可用性。

挑战•部署和管理复杂度较高,对技术人员要求较高。

•部分老旧设备不适合超融合技术的集成。

5. 结论超融合技术作为一种集成计算、存储和网络功能的解决方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超融合科技成果研究报告

超融合科技成果研究报告

超融合科技成果研究报告
摘要:
超融合科技是一种将计算、存储和网络功能集成在一起的新兴技术,它融合了虚拟化、软件定义存储和网络等多种技术,通过共享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实现高效的数据处理和管理。

本研究报告对超融合科技的发展现状和应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一、超融合科技的定义和特点
超融合科技是一种将计算、存储和网络功能集成在一起的技术,它具有以下特点:高效的资源共享、灵活的扩展性、简化的管理和操作以及高度集成的软件定义功能。

二、超融合科技的发展现状
超融合科技自问世以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目前,超融合科技已得到广泛应用于各行业,包括金融、制造业、医疗等。

同时,超融合科技也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突破,如软件定义存储技术和虚拟化技术的进步。

三、超融合科技的应用情况
超融合科技在各行业中的应用情况丰富多样。

在金融领域,超融合科技被用于构建高效的核心交易系统;在制造业中,超融合科技被用于物联网设备数据的处理和管理;在医疗领域,超融合科技被用于患者数据的集中管理。

四、超融合科技的前景展望
超融合科技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
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存储和计算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超融合科技将扮演重要角色。

未来,超融合科技有望进一步提升性能和效率,并在更多领域展开应用。

综上所述,超融合科技是一种以高效的资源共享、灵活的扩展性和简化的管理为特点的技术,目前已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并在各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超融合科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并有望提升性能和效率,为各行业带来更多实际应用的机会。

超融合发展趋势及云计算超融合 架构可信评估情况通报

超融合发展趋势及云计算超融合 架构可信评估情况通报

指标情况
• 企业信息真实性披露,即参评企业基本信息和业务 基本信息是否可信;
– 企业基本信息:执照,规模,资金 – 业务基本信息:架构,版本号,上市时间,功能等10项
• 测试超融合指标的真实性,即承诺或告知的指标的 真实能力(34项)
– – – – – 综合类指标6项,测试3项,考察3项;可选1项 计算类指标7项,测试5项,考察2项;可选0项 存储类指标9项,测试9项,考察0项;可选3项 网络类指标3项,测试3项,考察0项;可选1项 管理运维类指标9项,测试5项,考察4项;可选2项
虚拟机最大内存 最大读IOPS 能力 (4KB随机) 支持虚拟机配置 最大写IOPS 在线增加 (4KB随机) 支持虚拟机热迁 单虚拟磁盘最大 移能力 数据存储容量能力 虚拟机高可用能 全SSD配置能力 力 动态资源扩展能 数据保护能力 力 动态资源调度能 支持的数据副本 力 数 自动均衡负载 集群外iscsi支持 能力
目录
1 2 3 4
超融合产业发展趋势 云计算超融合架构可信评估方法 第一批云计算超融合架构可信评估情况 未来展望和后续工作
云计算超融合产业存在的问题 • 1.产业界对超融合产品定位,对解决企业的 核心问题宣传不足 • 2.超融合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产品功能、 性能、形态、交付模式等千差万别。 • 3.客户面临各种超融合产品,不敢轻易决定, 不知如何选购。 • 4.部分企业招摇撞骗
开展云计算超融合可信评估意义
l产业界:培养国内云计算超融合市场,树立产品水平标杆,让更多潜在需求客户 选择 l厂商:提升产品能力,对标产业优秀产品 l用户:了解产品形态,选择合适产品,增强用户信心
l 2016年10月数据中心联盟立项,成立H3C,深信服,浪潮,中兴,烽火,华为, 华云网际,江苏云制等公司的标准制定组 l 2016年12月至今年4月,工作组讨论该标准4次 l 标准受到Vmware、联想、思科等的关注 l 已经形成《云计算超融合架构可信评估方法(报批稿)》

服务器超融合

服务器超融合

服务器超融合服务器超融合是一种集计算、存储、网络等功能于一体的高度集成化技术,通过将传统的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和管理的简化。

这一技术的出现,使得数据中心的建设更加高效、灵活和可扩展,成为当前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

本文将重点探讨服务器超融合技术的背景、优势、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背景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数据中心的需求不断增加。

传统的数据中心架构存在着资源利用率低、管理复杂等问题,无法满足当下快速增长的业务需求。

而服务器超融合技术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它将计算、存储、网络等功能集成在一台服务器中,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实现资源的虚拟化、隔离和管理,提高了数据中心的整体利用率和运维效率。

二、优势1. 简化架构:传统的数据中心架构需要购买和部署多种不同的硬件设备,包括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设备等,管理起来非常复杂。

而服务器超融合技术通过集成和虚拟化,将这些功能整合在一台服务器中,大大简化了整个架构,减少了设备数量和管理成本。

2. 节约空间:传统的数据中心需要占用大量的机房空间来放置不同的硬件设备,占地面积大,同时也需要额外的冷却、供电等设备来维持正常运行。

而服务器超融合技术通过集成和紧凑设计,将计算、存储和网络设备集中在一台服务器内,大大节约了机房空间。

3. 提高性能:相比传统的数据中心架构,服务器超融合技术可以通过优化硬件和软件的配合,提高数据传输和计算的效率。

同时,由于资源的共享和虚拟化,可以更加灵活地配置和调整计算和存储资源,提高了整体性能和响应速度。

4. 弹性扩展:服务器超融合技术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管理和控制资源,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进行弹性扩展。

当业务负载增加时,可以通过添加额外的服务器进行扩容,而不需要对整个数据中心进行改造。

这种灵活的扩展能力,可以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

三、应用领域服务器超融合技术在各个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2024年超融合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超融合市场发展现状

超融合市场发展现状引言超融合是一种集成了计算、存储和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技术,可以通过一个统一的管理界面进行操作和管理,从而实现快速部署和灵活扩展。

近年来,超融合市场发展迅速,成为IT基础设施建设的热门领域。

本文将围绕超融合市场的发展现状展开讨论。

超融合市场的背景超融合市场起源于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的发展。

云计算的兴起促使企业对IT基础设施的需求发生变化,从传统的物理机架构向虚拟化的基础架构转变。

而超融合技术的出现,则使得企业能够更加便捷地实施虚拟化,降低管理和维护成本。

超融合市场的发展趋势1.快速增长:超融合市场在过去几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超融合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0%以上。

2.垂直领域的应用广泛:超融合技术在各个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金融、制造业和医疗等垂直领域。

超融合技术可以提供高可用性和可靠性,满足各个行业对环境安全和数据保护的需求。

3.大规模部署的支持:超融合技术可以支持大规模的部署,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数百个节点的集中管理和控制。

这为企业提供了灵活、高效的IT基础设施管理方式。

4.人工智能的融合: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超融合市场也在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融合。

超融合架构可以提供高性能和高并发的计算能力,满足人工智能应用对计算资源的需求。

超融合市场的挑战和机遇1.竞争激烈:随着市场的发展,超融合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各大厂商纷纷推出自己的超融合产品,这对于初创企业而言是一种挑战,但对于市场来说也是一种机遇,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2.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需求:超融合技术作为核心的IT基础设施,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市场需要提供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企业对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的要求。

3.技术更新迭代快:IT技术的更新迭代速度非常快,超融合市场也不例外。

市场需要不断跟进和引入最新的技术,以提供更强大、更高效的超融合解决方案。

企业数据中心超融合架构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

企业数据中心超融合架构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

企业数据中心超融合架构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作者:冷迪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年第35期摘要:近年来,企业数据中心计算与存储融合的超融合架构相对于传统计算网络存储分离架构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

文章通过分析传统企业数据中心基础架构面临的弊端,提出了传统构架向超融合架构的演进趋势。

并对超融合架构的概念、组成和主要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和介绍,从产品和市场角度分析了超融合架构的发展和应用趋势。

最后,作者对超融合架构在电力行业云数据中心的应用给出了展望。

关键词:云数据中心;超融合架构;分布式存储;Server SAN1 企业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架构演进趋势1.1 云计算趋势下,企业数据中心建设面临的挑战数据中心在不断进行演进过程中,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的需求日益高涨,基于此需求的近实时或实时数据分析(OLAP、OLTP)等商业智能分析应用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用户的关注。

不论是私有云、公有云或是混合云,都面临企业云数据中心建设的关键问题,即如何提高数据中心的资源利用率、如何降低整体成本、优化管理、如何应对业务的快速变化、如何伸缩自如等,这些都是数据中心建设者们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

目前企业云数据中心的建设通常对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平台及应用软件等部件独立采购,而后再集成的方式。

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数据中心的初始购置成本。

然而,随着云数据中心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构架会使企业将在后续运维运营上消耗过多的人力物力,进而导致IT效率低下,终将阻碍业务发展。

企业需要不断寻求改善IT环境的解决方法,来保证业务能够稳定、敏捷地运行。

可以预见,未来企业IT希望购买到的是一个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整体方案,通过更多聚焦于IT技术对业务的响应,为公司业务提供增值辅助,从而将传统的成本中心转为“利润“中心。

1.2 超融合架构是企业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架构的大势所趋为应对当下云计算、虚拟化和大数据发展的趋势,2014年第三方权威调查机构Wikibon 提出Server SAN名词,自被提出就获得很多关注和热烈讨论。

超融合行业分析报告

超融合行业分析报告

超融合行业分析报告超融合行业分析报告一、定义超融合(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HCI)是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的IT基础架构,将存储、计算、网络、虚拟化和管理等功能整合到一台服务器上,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实现了高度的集成和自动化,减少了对传统IT基础设施的依赖。

二、分类特点超融合可分为硬件型超融合和软件型超融合。

硬件型超融合是指将整个超融合系统打包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硬件产品;软件型超融合是指将超融合功能通过软件实现,可部署于现有的硬件设备上。

超融合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集成:将存储、计算、网络、虚拟化和管理等功能整合到一台服务器上,实现高度集成。

2. 自动化:超融合系统通过自动化的方式管理IT基础设施,提高工作效率。

3. 灵活性:超融合系统支持容易扩展和伸缩,可按需使用和增减。

4. 易用性:超融合系统提供一体化的管理工具,方便运维管理。

三、产业链超融合产业链主要包括硬件、软件、服务和应用四个层次。

其中,硬件层包括超融合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软件层包括超融合软件、管理软件等;服务层包括安装、配置、优化等;应用层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等。

四、发展历程超融合产业起源于2012年,由Nutanix公司创始人Dattus Gani和Mohit Aron创立。

2014年,Vmware公司也加入了超融合领域。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公司涉足超融合市场,如Dell、HPE、EMC等。

五、行业政策文件目前,中国政府还没有出台专门的超融合行业政策文件。

但随着超融合市场的快速发展,政府将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产业的支持。

六、经济环境超融合产业的发展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

我国的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企业在IT投资方面更加注重效率和节能减排。

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超融合系统,以实现IT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

七、社会环境在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国加强了信息安全管理。

云数据中心超融合架构技术及测试评估方法研究

云数据中心超融合架构技术及测试评估方法研究

RESEARCH DEVELOPMENT云数据中心超融合架构技术及测试评估方法研究赖培源1 吴家隐2(1.广东省华南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2.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0)【摘要】随着云计算服务规模化应用,云端的处理能力和灵活性有了革命性的提升,而5G网络的应用推广也大幅提升了“最后一公里”的整体性能,如何进一步发挥新ICT基础设施带来的效应,以“云边协同”为代表的云、管、端融合技术受到了行业的热切关注。

超融合架构(HCI,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将计算、存储、网络及软件服务融合为一体,在边缘计算节点、私有云、弹性部署的云数据中心等领域成为新的研究和应用热点,本文从超融合架构的技术特征出发,构建了超融合产品性能评估方案,通过实际测试数据分析,为超融合架构在核心应用场景的选型实施和技术研究,提供了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评估模型,从而为IT系统设计及优化提供技术选型参考。

【关键词】 超融合架构;新基建;边缘计算;性能评估;【作者简介】赖培源:硕士,现任职于广东省华南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研究方向:测控技术、云计算、SDN/NFV、服务器、车联网、成果转化;吴家隐:工程师,硕士,现任职于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云计算、物联网及光电技术。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华南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第二期)项目”(2018B040401001);2018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项目编号:2018GkQNCX140);2020年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938)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348(2020)014-040-04 Research on Hyper-converged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and Test Evaluation Method of Cloud Data CenterLai Peiyuan1 Wu Jiayin2(1.Guangdong South China Technology Transfer Center Co., Ltd., puter College of Guangdong Postand Telecommunication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Guangzhou 510630, Guangdong) Abstract: With the large-scale application of cloud computing services, the processing capacity and flexibility of the cloud have been revolutionized, and the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of 5G network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last mile". How to further exert the effect brought by the new ICT infrastructure, the cloud, management and end convergence technology represented by "cloud edge collaboration" has attracted the industry's keen attention. 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 (HCI) integrates computing, storage, network and software services, and has become a new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hotspot in the fields of edge computing nodes, private clouds, flexibly deployed cloud data centers, etc. Based on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yper-converged architecture,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hyper-converged productRESEARCH DEVELOPMENT算、存储、网络、安全等资源,从“需要什么补什么”的运营设想,到实际应用中的“补东墙缺西墙”的现象,引发了业界对“基础资源单元”的建设和技术研究。

可信行业云评估结果出炉 云计算标准体系建设更进一步

可信行业云评估结果出炉 云计算标准体系建设更进一步

可信行业云评估结果出炉云计算标准体系建设更进一步7月27日-28日,2021可信云大会在京举行。

本届大会以“数字裂变可信发展”为主题。

会上发布了《云计算白皮书(2021年)》、《云原生发展白皮书》等多个重磅行业白皮书。

与会业界专家和企业代表围绕新形势下云计算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相关话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刻的讨论。

在28日的主论坛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公布了可信行业云最新评估结果、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IOMM 和数字化可信服务评估结果、数字政府建设与发展白皮书、数字政府十佳案例、2021可信云技术/服务/用户最佳实践结果等多项成果。

分论坛嘉宾围绕数字政府、云管理与云优化、金融和通信运营商数字化转型、云网与SASE、软件安全等细分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主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信息服务业处二级调研员李琰处长为大会发表了致辞。

李琰表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进入了创新活跃、应用普及、生态繁荣的新阶段。

一方面,云计算已经形成了覆盖产业链上下游的产业生态。

另一方面,云计算作为数字化基础平台,成为产业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部分。

展望未来,云计算将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的全新时代,与AI、5G、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融合也将不断深入,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信发司也将在“十四五”期间通过几点工作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1、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优化完善产业生态体系;2、推动云计算与新基建的融合互促,不断培育新业态、新模式;3、促进企业深度上云用云,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4、强化安全保障能力,切实保障云环境下的网络和用户数据安全。

在致辞最后,李琰表示大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希望与会者可以借此深入交流,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为网络强国、制造强国的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其后,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兼副理事长代晓慧登台为大会发表致辞。

云计算平台的性能与可靠性评估

云计算平台的性能与可靠性评估

云计算平台的性能与可靠性评估云计算平台的性能与可靠性评估对于企业和个人用户选择合适的云服务提供商至关重要。

在云计算时代,人们越来越依赖云平台来进行数据存储、计算和应用部署等任务。

因此,评估云计算平台的性能与可靠性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步骤。

本文将就云计算平台的性能与可靠性进行探讨,并介绍一些常用的评估方法和指标。

一、性能评估1. 响应时间:响应时间是衡量云计算平台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是指用户请求提交后,系统返回结果所需要的时间。

更短的响应时间意味着更高的性能。

2. 吞吐量:吞吐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处理的请求数量。

高吞吐量表示系统能够高效地处理大量的请求,同时提供稳定的性能。

3. 可扩展性:可扩展性是指云计算平台在面对不断增长的用户量时,能否保持稳定的性能水平。

评估可扩展性需要考虑平台的硬件架构、负载均衡、自动扩展等因素。

4. 资源利用率:资源利用率是指云计算平台在处理任务时,有效利用硬件资源的能力。

高资源利用率表明平台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硬件设备的性能。

二、可靠性评估1. 可用性:可用性是指云计算平台持续正常运行的概率。

衡量可用性需要考虑平台的故障恢复机制、备份与容灾策略等。

2. 容错性:容错性是指云计算平台在发生故障或错误时,能否继续提供服务。

评估容错性需要考虑平台的冗余设计、错误检测与处理等方面。

3. 数据安全性:数据安全性是指云计算平台对用户数据的保护程度。

评估数据安全性需要考虑平台的身份认证、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措施。

4. 故障处理时间:故障处理时间是指平台在发生故障后恢复正常运行所需要的时间。

较短的故障处理时间意味着平台具备较高的可靠性。

三、评估方法和工具在评估云计算平台的性能和可靠性时,可以使用以下方法和工具:1. 压力测试:通过模拟大量用户同时访问云平台来测试其性能。

压力测试可以检查平台在高负载情况下的吞吐量和响应时间。

2. 故障注入:通过有意地引入故障,测试平台的容错能力和恢复速度。

故障注入可以模拟平台在真实环境中的故障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 2 3 4
超融合产业发展趋势 云计算超融合架构可信评估方法 第一批云计算超融合架构可信评估情况 未来展望和后续工作
云计算超融合产业存在的问题 • 1.产业界对超融合产品定位,对解决企业的 核心问题宣传不足 • 2.超融合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产品功能、 性能、形态、交付模式等千差万别。 • 3.客户面临各种超融合产品,不敢轻易决定, 不知如何选购。 • 4.部分企业招摇撞骗
虚拟机最大内存 最大读IOPS 能力 (4KB随机) 支持虚拟机配置 最大写IOPS 在线增加 (4KB随机) 支持虚拟机热迁 单虚拟磁盘最大 移能力 数据存储容量能力 虚拟机高可用能 全SSD配置能力 力 动态资源扩展能 数据保护能力 力 动态资源调度能 支持的数据副本 力 数 自动均衡负载 集群外iscsi支持 能力
对产业界:培育国内 云计算超融合市场, 树立产品水平标杆, 让更多潜在需求客户 深入了解超融合 厂商:对标产业企业 优秀产品,提升各自 产品能力,提供公正 可靠的第三方评估测 试 用户:帮助企业用户 了解产品形态和功能, 选择更适合的产品, 增强用户采购和使用 信心
感谢聆听
指标情况
综合类指标
单集群最大节点 规模 单节点融合计算 和存储能力 自动化快速部署 能力 交付方式 虚拟化平台支撑 能力 迁移能力 (P2V/V2V)
计算类指标
虚拟机最大 vCPU能力
存储类指标
最大读写带宽
网络类指标
虚拟路由器能力 虚拟交换机能力 VxLAN能力
管理运维及安 全类指标
虚拟防火墙 分布式防火墙功 能 负载均衡能力 自带管理平台 统一图形化管理 界面 统一性能监控 应用监控 资源锁定策略 管理界面语言支 持(中文) 虚拟机的快照能 力
测试结果
十大亮点
l单集群最大节点数达到64台; l自动化部署能力,新加物理节点到实际应用不超过30分钟, 且有平衡资源能力; l基于开源平台,做了大量的二次开发; l中文的图形化管理平台和界面,基础资源的图形界面运维; l丰富的物理主机、虚拟主机、应用状态监控能力和展示; l统一上层管理软件平台,跨硬件平台管理; l异构虚拟化平台管理; l易用的P2V,V2V迁移工具; l丰富的网络虚拟化功能:虚拟防火墙、虚拟路由器、虚拟交 换机等; l丰富的行业实践案例
开展云计算超融合可信评估意义
l产业界:培养国内云计算超融合市场,树立产品水平标杆,让更多潜在需求客户 选择 l厂商:提升产品能力,对标产业优秀产品 l用户:了解产品形态,选择合适产品,增强用户信心
l 2016年10月数据中心联盟立项,成立H3C,深信服,浪潮,中兴,烽火,华为, 华云网际,江苏云制等公司的标准制定组 l 2016年12月至今年4月,工作组讨论该标准4次 l 标准受到Vmware、联想、思科等的关注 l 已经形成《云计算超融合架构可信评估方法(报批稿)》
l存储容量1EB,超过上一 年全球超融合设备交付的总 容量 l金额10亿==2016中国市 场总量
私有云的现状
企业私有云使用 最多的业务
企业部署私有云之 后,取得的效果
企业用户对私有云的关心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私有云发展调查报告2017年》
超融合定义
• IDC:超融合将核心存储、计算和存储网络功能整合到单一的软 件解决方案或设备中。 • Gartner: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简称“HCI”)是 一种以软件为中心的体系结构,将计算、存储、网络和虚拟化资 源(以及可能的其他技术)紧密集成在单一的供应商提供的一台 硬件设备中。 • Forrester:集成系统的新一波浪潮,即安装一个软件定义存储层, 在集成的硬件和系统软件栈上优化虚拟机感知操作。
----数据中心联盟标准《云计算超融合架构可信评估方法》
市场规模
5年内从0美元到50亿美元的飞跃
数据来源:Gartner
超融合产品形态
思科
云计算超融合的应用领域和场景 l从应用领域来看,从政务、教育等传统行 业,向金融、银行等行业渗透 l从业务场景来看,逐渐从边缘信息系统向 核心生产系统扩展
云计算超融合爆发的思考
目录
1 2 3 4
超融合产业发展趋势 云计算超融合架构可信评估方法 第一批云计算超融合架构可信评估情况 未来展望和后续工作
依据标准
首轮(试评估)情况
l2017年4月通知报名 l2017年6月截止报名 l2017年6月至7月,技术 测试 l2017年7月,专家评审 l深信服,H3C报名参加评估 l委托测试机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 综合定义:以虚拟化为核心,将计算、存储、网络等虚拟资源融合 • 综合定义:超融合架构是基于标准通用的硬件平台, 到一台标准X86服务器中形成基准架构单元,并且多套单元设备可以 通过网络聚合起来,实现模块化的无缝横向扩展(Scale-Out),形 通过软件定义实现计算、存储、网络融合,实现以虚 成统一的资源池。 拟化为中心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技术架构。
首轮(试评估)结果发布
目录
1 2 3 4
超融合产业发展趋势 云计算超融合架构可信评估方法 第一批云计算超融合架构可信评估情况 未来展望和工作
产业展望
l从普通企业向金融、医疗等领域扩展 l从云计算超融合,向大数据、人工智能超融合扩展 l面向细分行业、领域扩展
未来工作
1.继续开展云计算超融合架构可信评估第二轮 2.完善云计算超融合可信评估标准,组织开展云计算超 融合架构性能评测相关标准研究 3.组织撰写云计算超融合白皮书及最佳实践,政务、金 融、医疗、教育等
指标情况
• 企业信息真实性披露,即参评企业基本信息和业务 基本信息是否可信;
– 企业基本信息:执照,规模,资金 – 业务基本信息:架构,版本号,上市时间,功能等10项
• 测试超融合指标的真实性,即承诺或告知的指标的 真实能力(34项)
– – – – – 综合类指标6项,测试3项,考察3项;可选1项 计算类指标7项,测试5项,考察2项;可选0项 存储类指标9项,测试9项,考察0项;可选3项 网络类指标3项,测试3项,考察0项;可选1项 管理运维类指标9项,测试5项,考察4项;可选2项
超融合发展趋势及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算超融合 架构可信评估情况通报
曹峰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工程师 数据中心联盟政府采购与市场环境研究组组长
目录
1 2 3 4
超融合产业发展趋势 云计算超融合架构可信评估方法 第一批云计算超融合架构可信评估情况 未来展望和后续工作
超融合市场一颗重磅炸弹
书生云签下全球超融合 市场最大订单
评估方法
企业和设备信息的真实性披露 采用材料审查的方式,对参评企业 基本信息和业务基本信息的真实性 进行验证。 ü企业基本信息,企业执照、规模、 资金等; ü超融合架构基本信息包括架构名 称、版本号、基本描述、上市时间 等。 通过的准则是参评提交的基本信息 材料必须真实,所有必选项必须通 过。
超融合架构指标的真实性 对本标准中的每个指标和条款承诺的 真实性进行评估,包括5类指标: ü综合类,包括节点规模,自动化部 署能力等 ü计算类,vCPU等 ü存储类,读写SSD能力、读写带宽, 最大IOPS等 ü网络类,虚拟路由器能力等 ü管理运维及安全类,虚拟防火墙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