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者认知风格的差异性与外语教学_李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年7月
第21卷 第3期
外语教学
Fo reign L anguage Educatio n
Jul.2000
V o l.21No.3
学习者认知风格的差异性与外语教学
李 哲
(聊城师范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摘 要】本文着重从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角度对三种不同的认知方式与语言学习成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作者认为,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采取的学习策略也不同。因此,外语教学中,教师应选用适合于学习者认知方式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关键词】认知风格;外语教学;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544(2000)03-0061-04
【Abstract】T he pr esent paper is an attempt t o study the relatio nship betw een SL pro ficiency and co gnitiv e styles fr om t he per spectives o f psy cholog y,psy cho linguistics a nd SL A.T he author has come to the follow ing conclusion:learner s with different cog nitiv e styles adopt quite diff er ent str ategies in lear ning a fo reign lang uage.T her efor e,fo reign la ng uage tea cher s sho uld keep a match betw een lear ner s'co gnitiv e sty les and teaching met ho do log ies to impr ov e teaching pr oficiency.
【Key words】cog nitiv e st yles;for eig n lang ua ge teaching
1.引言
认知风格(cog nitiv e style),亦称认知模式或者认知方式。笼统地说,是人在信息加工(包括接受、储存、转化、提取和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组织和认知功能方面持久一贯的风格,其中“既包括个体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又包括个体态度、动机等人格形成和认知功能与认知能力方面的差异”(朱智贤,1991:537)。认知风格具有理智性和稳定性,它与认知策略和个性(如情感、动机等)密切相关,因为人在信息加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往往是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式,而且个性不同的人思维方式也不相同;它不同于智力,因为智力是智力测验或者学业测验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只有一个维度,而认知风格则用两极来描述,但是因其具有稳定性,又与智力具有相似性(参见施良方,1996)。
[7]李岚清.改进外语教育方法,提高外语教学水平[N].中
国教育报,1996-09-05.
[8]杨惠中,C.W eir.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效度研究[R].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9]侯成源,陈慕胜.调整教学目标,适应客观需求[J].外语
界,1995(2).
[10]蔡昌卓.民族边远地区大学英语后续阶段教学途径刍
议[J].外语界,1998,(3).
[11]朱治中.论外语学习过程——I.C.I.[J].国外外语教
学,1988(3).
[12]郑树棠,卫乃兴.关于大学英语课堂培养语言能力等情
况的研究——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研究之一[J].外语
界,1996(4).
[13]郑树棠,卫乃兴.关于大学英语课堂培养语言能力等情
况的研究——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研究之四[J].外语
界,1997(3).
[14]应惠兰.大纲设计的理论依据和社会基础[J].外语界,
1996(2).
[15]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
[16]大学文理科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S].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6.
(收稿日期:2000-03-20)
【责任编校 魏耀章】
认知风格一直是普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领域。60年代以来,随着语言教学重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语言(尤其是外语)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研究重心也从教学方法和过程的研究向学生语言学习过程和语言学习者本身特点上转移,因而学生者个体差异,如个性、态度、动机、认知风格等,日益引起二语习得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因为在任何教学活动中,“教”仅仅是手段,“学”才是最终的目的,衡量教学效果的最终标准并非是教得怎样,而是学得怎样。因此,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机制的研究也就越来越重要了。然而,认知风格到目前为止尚没有非常明确的定义,不同研究者对认知风格的分类也不相同,例如M essick(1984)将认知风格分为19类,而Riding等人(1991)则分为30多类,反映了研究者不同的研究方式和侧重点。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往往具有不同的兴趣、个性、情感、动机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他们对待不同类型学习任务和材料的态度以及在课堂活动中的行为和与教师的关系。因此,外语教学研究中应重视学生认知风格的研究。
2.认知风格类型与语言学习的关系
如上所述,认知风格种类繁多,如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field dependence vs.independence)、冲动型思维与反省性思维(r eflectivit y v s.impulsiv ity)、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conver gent thinking v s.diver g ent thinking)、整体性策略与分析性策略(holistic st rateg y vs.analytic str ateg y)、内倾与外倾(intr o ver sion vs. ex tro ver sio n)、对认知领域选择的宽与窄(categ or y w idt h)等,但是到目前为止引起语言学家足够重视的只有前三者,而内倾和外倾则被放在了学习者个性中来进行研究。本文所探讨的重点是这三者与语言教学的关系。
2.1 场依存与场独立
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是研究的较多,非常具有代表意义的一类认知方式。所谓“场”就是周围的环境,它对人的知觉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有些人很少或者不受环境信息的影响,而有些人则受环境影响较大。前者为具有场独立性者,亦称内部定向者,后者则称场依存性者,亦称外部定向者。最早对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进行研究的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Witkin,但他的研究主要涉及知觉领域。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参见施良方,1996; Ellis,1995,1997;李寿欣,宋广文,1999;肖得法, 1997;王初明,1991),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广泛存在于记忆、思维和个性等方面。一般来说,具有场独立性的人具有下述心理特征:有主见、自主精神,善于独处,对抽象的理论感兴趣,擅长数学和自然科学;而具有场依存性的人则独立性不强,易于受外来影响,对周围的人依赖性较强,社交场合中更多地注意别人的反应,并努力使自己与社会环境协调,自己的观点与态度多受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对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更感兴趣。从性别来看,男性场独立性者多于女性,而女性场依存性者多于男性。另外,人对环境的依赖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年龄越小,对环境的依赖程度越大。那么,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与外语学习成绩或者交际能力有何关系呢?
语言教育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场独立性认知方式有利于外语学习。国外的研究表明,具有场独立性的学习者交际能力较强,而具有场依存性的学习者则语言熟练程度较高,两者的差异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加大。吴一安,刘润清(1993)对中国学生的调查研究表明,具有场独立性的学生的外语测试成绩显著高于具有场依存性的学生,他们由此得出结论:在语言学习初级阶段,场依存性强的学习者与场独立性强的学习者可能没有显著差异,但是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场独立性逐渐显示出其优势。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呢?一般来说,凡是学习与自己的认知风格相符合的学科,成绩总要好一些。但是,由于场依存性者易于受环境左右,易于接受别人的暗示,其学习的努力程度常常会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即使学习与其认知风格相符合的学科,最终学习成绩也不一定很高。相反,场独立性者由于内在动机的作用,学习效果往往会更好。任何一门语言都必须下苦功夫才能学好的,除非具有坚强的毅力是难以做到的。所以,场独立性者在语言学习高级阶段的优势就易于理解了。
2.2 冲动型思维与反省型思维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的人根据第一印象或者所想到的第一件事情迅速作出反应,而有些人则在行动前对问题进行仔细缜密的思考,直至得出结论。前者称为冲动型思维者,后者则是反省型思维者(雷伯,1996)。在学习中,冲动型思维的学生常常能够快速地形成自己的看法,回答问题时很快地做出反应;而反省型思维的学生则往往不急于做出回答,而是对各种可能的答案进行评估,然后选择较有把握的答案。反省型学生在完成需要对细节进行分析的学习任务时,学习成绩较好,而冲动型学生则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