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元上都
元上都遗址作文
元上都遗址作文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境内,是中国历史上蒙古大汗国的都城遗址,也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蒙古帝国都城遗址之一。
元上都遗址的发现和保护,为我们了解蒙古帝国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元上都遗址占地广阔,城址南北长约8公里,东西宽约6公里,总面积达48平方公里。
遗址内保存着大量的古代建筑遗迹,包括宫殿、城墙、寺庙等,这些建筑遗迹的保存完整程度令人惊叹。
在遗址内,还发现了大量的文物,如青铜器、陶器、铁器等,这些文物为研究蒙古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元上都遗址的发现和保护,对于我们了解蒙古帝国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蒙古帝国是世界历史上重要的帝国之一,其建立和兴盛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上都作为蒙古帝国的都城,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对遗址的研究和保护,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蒙古帝国的政治制度、社会风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情况。
同时,元上都遗址的发现和保护,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作为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元上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这对于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的繁荣具有积极的意义。
总的来说,元上都遗址作为中国蒙古帝国都城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对于我们了解蒙古帝国的历史和文化,以及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加强对元上都遗址的保护和研究,让这一重要的历史遗址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利用。
追寻先人的故事--元上都
追寻先人的故事11—元上都遗址元上都遗址锡林郭勒草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北方各族人民繁衍生息的地方,从甲骨文记载的土方开始,传承到蒙古民族,中间经历了三千年,为缔造中华文明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但大多数草原民族在历史上逐渐消失了。
只有蒙古民族不仅有辉煌的过去,其后裔还一直生活在草原上,传承着草原文明。
蒙古民族创立过世界上最大的国家——蒙古帝国,统治疆域达3000多万平方公里,有力地推动了东西方文明交流。
而锡林郭勒大草原就是蒙古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锡林郭勒草原13世纪初,中国北部的蒙古民族兴起,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各部过程中在锡林郭勒大草原上进行了一系列战役,随后的西征建立了横跨欧亚草原的蒙古帝国。
13世纪中叶的125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蒙哥即帝位后,派其弟忽必烈受任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从漠北和林南下驻帐金莲川,征天下名士,建立了著名的金莲川慕府。
金莲川幕府的建立,对忽必烈治理汉地乃至统一全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
1256年,忽必烈命汉族僧人刘秉忠在金莲川草原选址建城,初名开平府。
1259年城郭建成。
1260年3月,忽必烈在此继承汗位,既为元朝开国皇帝元世祖,将开平府作为首都。
1264年5月,元世祖诏开平府上升为上都,以取代漠北和林,改燕京(今北京)为中都,后又称大都,并确立了两都巡幸制度,上都为夏都,与元大都共同构成了元朝的两大首都。
今北京与上都两都之间有三路交通线路。
每年4月,元朝皇帝便来上都,9月秋凉返回大都,皇帝在上都的时间长达半年之久。
皇帝在上都期间,政府诸司都分司相从,以处理重要政务。
除此之外,皇帝要狩猎行乐,还要举行蒙古诸王贵族的朝会和传统的祭祀活动。
据记载,元上都曾拥有11万人口,城垣周长8公里多。
城内有官署约60所,各种寺庙堂观160余处,驿道四通八达,为漠北与中原的交通枢纽。
全城由宫城、皇城、外城三重城墙组成。
宫城在皇城的中部偏北。
宫城是全城的核心,有东华、西华、御天三门,城墙用砖包镶,其中南边的御天门最为重要,它与皇城南门明德门在一条中轴线上,是出入的主道.皇帝所下达的诏旨,都要在御天门上发布,再送住大都,然后转发全国各行省。
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元上都遗址
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元上都遗址展开全文元上都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金莲川草原上,始建于1256年;元大都位于北京城内,始建于1267年;元中都位于河北省张北县城西,始建于1307年。
而最为出名的就是元上都,这里是忽必烈建立帝国后作为元夏都办公和起居使用!假如忽必烈今天还活着,历史也许就会重写了!秋风瑟瑟吹过元上都,不用带走几分忧愁,更不用太多的幻想,在金色的秋天,尤其是这个十月开启一次不一样的人文旅行。
走近美丽的金莲川草原,寻找隐藏在元上都遗址王朝的史诗,感受成吉思汗的戎马一生,梦回千年的大蒙元时空。
我要穿越,穿越到700多年前的元上都...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东部的金莲川草原上,到今天都还屹立着这一座雄伟的古城遗址,这就是沉寂了七百余年的草原国际大都会——元上都遗址。
我将要到你走进一个曾经繁华的元上都,探寻和告知你一个不知道的秘密:早在700多年前这里曾是世界的大都会和中心!“安乐的宫殿有倒影,宛在水波的中央漂动;这儿能听见和谐的音韵,来自那地泉和岩洞。
”这是英国诗人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1797年读到《马可·波罗游记》之后,在“悠然神往”中所写的著名诗篇《忽必烈汗》里的诗句。
元上都遗址,我国第30处“世界文化遗产”。
这里对于许多人来说也许既熟悉而又陌生,甚至还会带有几分神秘色彩。
在元上都,我真实的体会,如果历史可以轮回我愿意回到元朝,与忽必烈东征西讨,周游列国;而现在我们只有坐在电脑、电视面前观赏所谓大腕导演虚假的构思和那些穿帮的镜头。
位于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草原的元上都遗址,曾是世界历史上最大帝国元王朝的首都,始建于公元1256年;它是中国大元王朝及蒙元文化的发祥地,忽必烈在此登基建立了元朝。
元上都南临上都河,北依龙岗山,周围是广阔的金莲川草原。
2012年6月29日,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正式宣布,将中国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元上都
元上都元上都或称上都,即开平,位于今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多伦县西北闪电河畔。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以前,于1256年三月,命刘秉忠建王府于此。
1260年5月5日,忽必烈在开平即位。
1263年6月16日,忽必烈下诏升开平为上都。
1267年,忽必烈迁都中都(1272年改称大都),改上都为陪都,作避暑行宫,夏天在这里处理政务。
1359年1月8日,红巾军攻入上都,焚毁宫阙,留七日后离去。
1369年7月20日,明军攻克上都,此后,明朝改上都路为开平府。
元上都遗址作为中国元代都城系列中创建最早、历史最久、格局独特、保存最完整的都城遗址,以其位处中原农区与亚洲北方牧区交接地带的地理特性,在13到14世纪游牧民族从军事征战转向王朝治理的过程中,见证了游牧与农耕两种文明在冲突与融合过程中的独特产物——二元文化。
作为农耕文明与游牧文化的精髓结合于一座城市的杰出范例,其游牧与农耕文化兼容并蓄的城市模式,在世界文明史和城市规划设计史上拥有独特的地位。
根据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内蒙古测绘局试掘与测绘结果,元上都分为外城、皇城和宫城三重城垣。
外城元上都的外城平面呈正方形,东墙稍长,为2225米,其余三面城墙皆长2220米。
外城北部是皇家的园林,元代诗人称为北苑、御苑;南部街道纵横交错,街道两侧是整齐的院落遗址,有的可以看出是房屋临街、院落在后的建制,据推测是专门为皇家服务的规模庞大的手工业作坊区和商业区。
皇城元上都的皇城位于外城东南部,平面近方形,四墙长度略有差异,东墙长1410米,南墙长1400米,西墙长1415米,北墙长1395米。
皇城内有“四横三纵”共7条主要街道。
目前保留下来的建筑遗迹分布疏散,如东北角和西北角分别为大龙光华严寺和大乾元寺两座佛教寺院,东南部有孔庙,东南隅有道观,此外,翰林院等官署也分布在皇城内。
宫城元上都的宫城位于皇城正中偏北处,平面略呈长方形,东墙长605米,南墙长542.5米,西墙长605.5米,北墙长542米。
元上都遗址简介300字
元上都遗址简介300字
元上都遗址是元朝的上都,位于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草原。
它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草原政治中心之一,也是元帝国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的见证。
元上都遗址占地面积广阔,由多个建筑群组成。
最著名的是元大都宫殿,它是元上都最重要的建筑之一,也是元朝宫廷的代表。
元上都宫殿建筑精美,布局严谨,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
此外,元上都还有元上都皇帝陵墓、元上都龙王庙、元上都东宫、西宫、公主坟等著名景点。
元上都遗址是中国古代草原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它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和探索。
近年来,元上都遗址还被列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了中国旅游业的重要景点之一。
元上都遗址景点介绍
元上都遗址景点介绍
元上都遗址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境内,是元朝建都大都的遗址。
这个遗址距离呼和浩特市区大约有60公里的距离,是一处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的景点。
元上都遗址位于土默特左旗的赛罕镇,占地面积达到了17.15平方公里,是中国境内现存最大的古代都城遗址之一。
遗址内保存着大量的文化遗物和古迹,包括城墙、宫殿、寺庙、城门等等。
这些遗物的保存完整性非常高,是研究元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在元朝时期,大都是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的城市之一,人口超过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元上都作为大都的前身,也是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重要的城市之一。
元上都遗址的建筑风格和规模,对当时的建筑史和城市规划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在,游客可以在元上都遗址内游览,欣赏当时的建筑遗迹、了解元朝的历史文化。
同时,还可以在遗址内参观元上都博物馆,欣赏元朝时期的文物、器物等等,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
总之,元上都遗址是一处值得游客前来参观的历史文化景点,也是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 1 -。
元上都遗址详细介绍
元上都遗址详细介绍一、元上都遗址是啥元上都遗址啊,那可是超酷的地方呢。
它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草原上。
这地儿可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就像是一部古老而神秘的史书,静静地躺在草原上,等着我们去翻阅。
二、元上都遗址的历史这元上都可是元朝的首都之一哦。
元朝那时候可厉害了,疆域辽阔得不得了。
元上都见证了元朝的兴盛和繁荣。
好多重要的政治决策啊、文化交流啥的都在这儿发生过。
那时候的元上都,肯定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都汇聚于此,那场面,想象一下就觉得超震撼。
三、元上都遗址的建筑它的建筑风格那叫一个独特。
有宏伟的宫殿,那些宫殿的建筑结构可复杂了,每一处都像是工匠们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还有高大的城墙,这城墙就像一个忠诚的卫士,守护着元上都的安全。
这些建筑融合了蒙古传统建筑特色和中原建筑的一些元素,简直就是建筑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四、元上都遗址的文化意义在文化方面,元上都遗址的意义可太大了。
它是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一个典范。
在这里,蒙古文化、中原文化、西域文化等等相互碰撞、相互吸收。
各种宗教、艺术、风俗在这里交织,形成了独特的元上都文化。
而且呢,这也为我们研究元朝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提供了超级宝贵的资料。
五、元上都遗址的现状现在啊,元上都遗址被保护得挺好的。
毕竟这么珍贵的地方,可不能被破坏了。
有很多专业人员在负责遗址的保护和研究工作。
同时呢,也有不少游客会去那里参观,去感受那古老的气息。
不过在旅游开发的同时,也很注意对遗址的保护,这样才能让元上都遗址一直留存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的魅力。
《元上都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范文
《元上都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篇一一、引言元上都,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地理位置而著称。
元上都地区承载了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如何将元上都的旅游资源有效开发,进一步推进当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是本文研究的主要议题。
二、元上都概述元上都位于中国北部地区,历史悠久,曾经是元朝的夏都。
这里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辽阔的草原、雄伟的古城遗址、丰富的历史文物等。
这些独特的资源为元上都的旅游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元上都旅游开发的现状与问题(一)现状目前,元上都的旅游开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当地政府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加大了对旅游资源的投入和保护力度,使得元上都的旅游形象逐渐提升。
同时,元上都的旅游资源也得到了有效的整合和开发,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产品。
(二)问题然而,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旅游资源开发不够充分,缺乏深度和特色;旅游设施建设滞后,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元上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元上都旅游开发的策略与建议(一)强化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旅游产品针对元上都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应进一步挖掘其潜在的文化资源,将其融入旅游产品中,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
如可以举办以元朝历史为主题的文化节庆活动,展示元朝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可以开发以古城遗址为主题的考古旅游项目,让游客亲身体验历史的魅力等。
(二)完善旅游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在旅游设施建设方面,应加大对交通、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旅游区的接待能力。
同时,还应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服务水平和职业素养。
这包括对导游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讲解能力;对餐饮、住宿等从业人员进行规范化管理,提升其服务质量等。
(三)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
元上都考古报告
元上都考古报告1. 引言元上都(现在的北京)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古都之一,吸引了众多考古学家的关注。
在元朝时期,元上都是元朝的首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元上都进行了广泛的考古研究,以揭示其历史和文化遗产。
本文将对元上都的考古发现进行综述和总结。
2. 基本情况元上都是1256年至1368年间元朝的首都,位于今天的北京市,西临宛平,东至昌平,南至延庆,北至怀来。
元上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都市之一,占地约2300平方公里。
元上都拥有庞大的城墙、宫殿、府邸、寺庙和居民区,以及便捷的交通网络和繁荣的经济活动。
3. 考古发现3.1 城墙和城门元上都的城墙是其最醒目的特征之一。
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大片保存完好的城墙遗迹,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勘探和研究。
城墙由砖石构成,高度达到数十米,宽度达到数米。
城墙上可以看到明显的防御工事,如箭楼、城门等。
城门是进入城市的主要通道,也是防御的要塞。
考古发现了几座城门的遗址,包括永定门、和平门、东直门等。
3.2 宫殿和府邸元上都的宫殿和府邸是元朝皇帝和官员居住的地方,也是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的中心。
考古学家们在元上都的核心区域发现了大量的宫殿和府邸遗址。
这些遗址包括皇城、行宫、御花园等。
通过对遗址的勘探和挖掘,可以还原出当时宫殿和府邸的规模和布局。
3.3 寺庙和道观元上都是一个宗教多元的城市,拥有众多的寺庙和道观。
考古学家们在元上都的各个角落发现了寺庙和道观的遗址。
这些遗址包括大型的寺庙,如灵光寺、广仁寺等,以及小型的道观,如王府道观、李府道观等。
寺庙和道观的遗址为研究元朝的宗教和信仰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3.4 居民区除了宫殿和府邸,元上都还有庞大的居民区。
考古学家们在元上都的不同地区发现了大量的居民区遗址。
这些遗址包括住宅、商业街区、集市等。
从居民区的遗址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居民生活、建筑风格和社会组成等信息。
4. 考古意义元上都的考古发现对于研究元朝的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元上都遗址的故事
元上都遗址的故事
元上都遗址位于今天的北京市房山区,是中国元代建都历程中的一个重要地点。
元朝皇帝忽必烈在此规划建设他的新皇城,并在1271年正式宣布把首都迁至元上都,时至1276年元上都正式成为中国的首都,直至至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并将首都迁回北京。
元上都的建设规模宏大,城墙周长达46公里,内有“大都城”,“新城”,“内城”和“外城”等四大区域。
城内还有宫殿、城门、庙宇等建筑物,是当时世界上最宏伟的都市之一。
虽然元上都的建筑规模和取材水平十分惊人,但由于历经战乱和时间的洗礼,并没有留下太多完整的建筑遗址。
元上都的兴起和繁荣延续了不到一百年,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其建设规模和风格对北京城的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让北京成为宏伟的古都。
同时,元上都也承载着中国的历史记忆,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和习俗的重要支撑之一。
今天,元上都遗址已经成为国家级文化遗产,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学者前来探访。
在元上都遗址中,游客们可以看到许多建筑遗址和重要文物,了解到元代社会、宗教和文化的发展状况。
同时,元上都遗址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认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机会。
总之,元上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和地点,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
通过学习和了解元上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演变过程,从中汲取启示和经验,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思考。
中国自然文化遗产
奇松
• 奇松即形态奇特的松树。最著名的黄山松 有:迎客松 望客松 送客松 探海松 蒲团
松· 黑虎松 卧龙松 麒麟松 连理松──这就
是黄山的十大名松。过去还曾有人编了 《名松谱》,收录了许多黄山松,可以数
出名字的松树成百上千,每棵都独具美丽、
优雅的风格。迎客松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 也是安徽省的象征之一。
平坦岩石上,为自然风化生成。两大岩石之 间的接触面很小,上一石似从天外飞来,故 名"飞来石"。
云海
• 自古黄山云成海,是云雾之乡,其瑰丽壮观的 “云海”以美、胜、奇、幻享誉古今,一年四 季皆可观、尤以冬季景最佳。依云海分布方位, 全山有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和天海。 • 黄山一年之中有云雾的天气达200多天,水气升 腾或雨后雾气未消,就会形成云海。红树铺云, 成片的红叶浮在云海之上,这是黄山深秋罕见 的奇景。北海双剪峰,当云海经过两侧的山峰 约束,从两峰之间流出,向下倾泻,是黄山的 又一奇景。
怪石
• 黄山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其形态各异。
黄山怪石从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气观看,
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黄山几乎每座山峰上都有怪石,其形成期约 在100多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期。著名景点有 “喜鹊登梅”(仙人指路)、老僧采药、苏 武牧羊、飞来石、猴子观海等。
• 飞来石位于安徽省黄山风景区平天矼的一块
形成原因
• 黄山经历了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 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峰林结构。黄山 有七十二峰,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 峰”之称,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8米, 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 大峰之一。
• 黄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垂直节
理发育,侵蚀切割强烈,断裂和裂隙交错, 长期受水溶蚀,形成花岗岩洞穴与孔道。全
《元上都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范文
《元上都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篇一一、引言元上都,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遗址,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发展,元上都的旅游开发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旨在研究元上都世界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探讨其开发的意义、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二、元上都世界文化遗产概述元上都,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是元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这里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宫殿、庙宇、陵墓等建筑遗迹,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
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三、元上都旅游开发的现状目前,元上都的旅游开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当地政府和旅游部门积极推广元上都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然而,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旅游资源开发不够充分,旅游设施不完善,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
四、元上都旅游开发的意义元上都的旅游开发对于当地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旅游开发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就业和产业升级。
其次,旅游开发可以传承和弘扬元朝文化的优秀传统,增强文化自信。
最后,旅游开发可以促进当地社会的和谐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五、元上都旅游开发的策略与建议针对元上都旅游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策略与建议:1. 深入挖掘元上都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打造独特的旅游品牌。
2. 加强旅游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3. 推进旅游资源整合,形成旅游产业链,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加强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实现旅游业的绿色发展。
5. 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区域旅游的发展。
六、结论元上都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发展,元上都的旅游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
通过深入挖掘元上都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和旅游资源整合,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我们可以实现元上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当地经济、文化和社会的繁荣做出贡献。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元上都简介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元上都简介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东部的金莲川草原上,至今屹立着一座雄伟的古城遗址,这就是沉寂了六百余年的草原国际大都会——元上都。
元上都遗址,位于正蓝旗上都镇以东17公里处,地处滦河上游闪电河北岸水草丰美的金莲川草原上。
其地北依龙岗,南临滦河,史籍赞其城“龙岗蟠其阴,滦水迳其阳,四山拱卫,佳气葱郁。
”(王恽《中堂事记》,《秋涧集》卷八十)每当夏秋季节,闪电河水蜿蜒曲折,金莲花遍野盛开,自然景色十分优美。
元代诗人就有“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萨都剌《上京即事五首》,《雁门集》卷六)的生动描写。
公元1251年,蒙哥汗在漠北即位,命其弟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元史》卷四《世祖记》一)。
忽必烈南下驻帐于滦河上游的金莲川地区,广征天下名士,建立了著名的金莲川幕府。
1256年,命刘秉忠选择桓州东、滦水北建城郭,三年建成,初名开平府。
1260年,忽必烈在此登基,继蒙古汗位,这里遂成为临时都城。
一个在中国北方草原勃然兴起的蒙古大帝国,没有一个固定的都城,这对于习惯于定居生活和王朝统治的中原人士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公元1260年冬季,在哈剌和林过冬的忽必烈,已经清醒的认识到,通过几千里的草原、戈壁把中原地区的粮食和各种物资运到漠北,以保证庞大的中央机构、军队及迅速增长的都市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实在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同时他也意识到,大蒙古国的统治基础,已经在中原地区奠定,他要做的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正统王朝的皇帝。
于是,代表大多数人意见的汉人谋士郝经实行两都制的建议,便得到了忽必烈的赏识。
中统四年(1263年)大都(今北京)建成,遂将开平府改名为上都,亦称上京、滦京,这里便成为和元大都并列的草原都城。
以大都为正都,是加强蒙古政权在中原的统治,确立正统中原王朝地位并进而统一全国的政治需要;以上都为夏都,则可以北控大漠,南屏燕蓟,通过定期的巡守以联系漠北的蒙古宗王和贵族,稳定内部,保持蒙古旧俗,对蒙古民族的发展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元上都遗址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县)旗上都镇东北约20公里的元上都遗址,距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
元上都由外城、皇城和宫城三重相套。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镇东北约20公里处,已有700多年历史,是保存最为完整的草原都城遗址。
据记载,元上都是元世祖忽必烈于1256年修建,是仅次于元大都的第二个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
1358年,元上都被农民起义军焚毁,地上建筑荡然无存,现今只残留其基础部分。
经过两年的发掘清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上都遗址”宫城内的重点建筑基址目前已基本完成清理工作,并已邀请国内设计研究部门专家做遗址保护和展示方案。
预计2011年8月,在有关部门完成对元上都已发掘、暴露出来遗址的科学保护工作后,将向游客全面开放。
这是经过挖掘清理后暴露出来的元上都穆清阁地基遗迹(摄于11月7日)。
穆清阁位于元上都宫城北端中部,是皇帝宴乐、议事与居住的大内宫殿。
挖掘人员对元上都宫城中的重要殿阁穆清阁的基墙进行清理(摄于11月7日)。
挖掘人员对元上都宫城中的重要殿阁穆清阁的基墙进行清理(摄于11月7日)。
这是“元上都遗址”中保留下来的御天门遗迹(摄于11月7日)。
御天门是元上都宫城南门,史书记载是皇帝发布诏书的地点。
工作人员在对“元上都遗址”进行三维数字扫描,以绘制数字元上都(摄于11月7日)。
这是“元上都遗址”中的大安阁遗迹(摄于11月7日)。
大安阁为元上都的正殿。
史料记载,大安阁为拆迁宋代原熙春阁仿建,雄伟壮观,金碧辉煌。
元上都,拥抱着巨大文明的废墟据考古发现,元上都分为宫城、皇城和外城三重城垣,其中宫城位于皇城正中偏北处,与皇城呈“回”字形。
宫城为长方形,墙两侧均用青砖包砌,四角建有角楼。
皇城位于外城的东南部,呈方形,墙体两侧用石块包砌,四角建有高大的角楼和蹬城的踏道。
外城则是在皇城的西、北两面,由皇城的东、南两墙延伸修筑而成,平面呈方形,全都用黄土夯筑。
元上都遗址简介
元上都遗址简介
元上都遗址位于上都镇东北约20公里。
遗址北部有连绵起伏的山岗,南边有滦河流过,东西两边及滦河之南是广阔的草原。
1264年,忽必烈就任蒙古大汗后不久,将开平府(建于1256年)升为上都,实行两都制。
上都城是由忽必烈的汉族谋士刘秉忠设计建造的,主要体现了汉族传统的城市布局,并兼顾蒙古游牧生活的习俗,是一座富有特色的草原城市。
上都城由宫城、皇城、外城组成,全城呈方形,外城周长约9公里,城墙全部用石块和土砌成。
皇城在东南角,是当时随皇帝前来避暑的官员们的临时驻地,宫城在皇城中部偏北,是皇帝及其嫔妃驻地。
《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终抵一城,名曰上都,今在位大汗之师建也。
内有大理石宫殿,甚美。
其房屋皆涂金,绘种种鸟兽花木,工巧之极,技术之佳,见之足以娱人心目”,由此可想象当年上都之繁华。
元上都在元末农民起义战争中被摧毁,现在古城墙依然耸立地表,古城内外建筑台基众多,当年
房舍错落有致的布局,依稀可辨。
元上都遗址作为元王朝的龙兴之地,保存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见证着蒙古民族的历史进程,维系着蒙古文化的传统。
元上都的影响力不仅仅在于遗址的城墙内外,充满生命力和民族特色的文化景观更是在人们心中占有神圣的地位,每年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目前,元上都遗址正在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作文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作文
中国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元上都遗址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第一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地方之一。
以下是我对元上都遗址的一些认识和感受的作文。
元上都遗址,曾是元代汉中心与统治之地,也是蒙古帝国的首都之一。
这个遗址位于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土右旗包头市,面积广大,由许多城垣、宫殿、城门、街巷和水道等遗迹组成,展示了元代都城的壮丽场景。
参观元上都遗址的时候,我感到自己仿佛回到了那个早已逝去的时代。
烈日高照,我漫步在这座遗址中,在每一处遗迹中感受着汉元文化的血脉流淌。
这里是皇帝居住的地方,那里是文武百官议事的地方,还有手工艺人为皇室提供宝贵礼物的作坊,每个不同的地方都让我感受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
同时我也了解到,在元代时期,由于元朝的在位时间不长,因此元上都的大部分建筑都是既夯土砖木结构,没有完成石质结构的建造。
因此,建筑的风格和造型不如其他历史悠久的古都优美,但这对于我们了解元代的建筑学和城市设计意义重大。
总的来说,元上都遗址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它的壮丽景象上,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的历史文化的精华和价值,是人类文明历史的重要一部分,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我们应该为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而共同努力。
元上都
元上都我很庆幸,我出生在正蓝旗。
这里不仅有广阔的大草原,还有一处元朝的遗址——元上都。
今天我一定会向大家介绍它,介绍元上都!元上都遗址所处的地理位置元上都坐落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镇东20公里,闪电河北岸水草丰美的金莲川草原上。
元上都北依龙钢,南邻滦河,史记称赞其城“龙岗蟠其阴,滦水迳其阳,四山拱卫,佳气葱郁,······山有木,水有鱼盐,百货狼藉,畜牧蕃息”。
并且元上都还是13世纪中叶忽必烈在中国北方草原建立的第一座都城,是世界历史上最大帝国“元王朝”的首都。
遗址保护工作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元上都遗址的受到重视,并陆续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
1964年,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元上都遗址确定为第一批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9年锡林郭勒盟成立了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站,负责元上都遗址的保护与管理。
2005年被中国国家文物局列入“十一五”期间重点保护的100处大遗址之中。
元上都的布局元上都的总体格局在采用中国古代传统城市的布局的同时兼顾了蒙古民族游牧生活的穹庐毡帐,城市布局并不是十分规整,每一群建筑都各有围墙体现出一种离宫别馆式的建筑风格。
元上都遗址平面呈方形,由宫城、皇城、外城三重组成,城外由四关和护城河,而中轴线又与当地子午线平行。
宫城位于皇城中部偏北处略呈长方形与皇城,呈回字型结构。
东西宽570米南北有620米长。
墙中间以黄土筑造,外都以青砖包裹皇城位于外城之东南部围绕于宫廷四周。
皇城呈正方形,边长是1400米。
墙基宽12米,残高6米,顶宽约5米。
皇城有6门南北墙正中各开一门,为长方形瓮城,翁城门亦南北开,东西墙对称各开两门。
为马蹄形瓮城瓮城门分别折向南开。
明德门为皇城南门,门道为青砖券顶的拱形门洞。
门洞长24米宽5.7米,其上建有高大的门楼。
而且金莲花也可以在元上都遗址里看哦!别的就要靠大家去发觉了。
我也去过元上都,我也承认上面这些并不完全是我自己写的有一部分是我借鉴《我爱元上都.》这一本书里的。
蒙元文化考古旅游胜地—元上都遗址导游词
蒙元文化考古旅游胜地—元上都遗址导游词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晨好!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举世闻名的元上都遗址。
明媚绚丽的金莲川草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察哈尔文化,同时,伟大勤劳的蒙古人,也在这片金灿灿的草原上留下了不朽的遗迹!元上都就是其永恒炫赫的证明。
元上都遗址,位于正蓝旗政府所在地上都镇东约20公里的闪电河北岸。
元上都是元朝的夏都,与元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遥隔南北。
因其地处滦河北岸,又有滦阳、滦京之称。
元上都遗址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正在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从地理位置上看,元上都北依卧龙山,南临闪电河,东、西、南为辽阔的金莲川,河山相映,气势宏伟,景色秀美,确实是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如前已述,公元1251年,蒙古国第三任大汗蒙哥任命其弟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
后者则立足于金莲川,广招天下名士俊杰,建立了蒙元史上著名的“金莲川幕府”。
为了安置豪杰学士,在1256年,忽必烈命刘秉忠在桓州东、滦水北这块吉祥宝地选址建城,历时三年宫城建成,命名为“开平府”。
就在这座规模宏大的宫廷之城建成的同一年,即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在率大军讨伐南宋时中箭身亡于四川合州(今合川县)。
1260年1O月,忽必烈在开平府自行召开忽里台(蒙古语,意为会议),在部分蒙古贵族的支持下继位为蒙古大汗,是为元世祖。
即位伊始,他面临着治理中原和处理漠北阿里不哥不臣的两大问题。
首先他率兵北上,平定了在漠北哈喇和林自称大汗、与他唱对台戏的阿里不哥。
除掉阿里不哥后,忽必烈将哈喇和林的宫帐南迁,而以自己的大本营——开平府作为“大蒙古国”初期的首都;之后,忽必烈就开始了其统一中国的宏伟大业。
1263年,忽必烈将开平府升为上都;次年,又改燕京为中都。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改中都为大都 (即现在的北京)。
正式确立了两都制度 (大都为正都,上都为陪都)。
但在当时,忽必烈大部分时间住在上都。
《2024年元上都商业遗存研究》范文
《元上都商业遗存研究》篇一一、引言元上都,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古代城市之一,其商业遗存对于了解当时社会经济、文化交流以及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元上都商业遗存的研究,探讨其历史价值、文化内涵以及现代意义,以期为保护和利用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提供参考。
二、元上都商业遗存的背景与概况元上都位于中国北方,是元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在元朝时期,元上都商业繁荣,贸易往来频繁,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文化。
随着元朝的灭亡,元上都逐渐衰落,但其所留下的商业遗存仍具有重要价值。
三、元上都商业遗存的类型与特点元上都商业遗存主要包括古代市场、商铺、仓库、交通设施等。
这些遗存体现了当时商业活动的繁荣程度和特点。
其中,市场和商铺的建筑风格、装饰艺术以及货物种类等,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和文化交流情况。
此外,元上都商业遗存还具有独特的地理分布特点,如沿河流、交通要道分布等。
四、元上都商业遗存的历史价值元上都商业遗存的历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为研究元朝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交流以及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其次,它反映了当时商业活动的繁荣程度和特点,有助于了解古代商业文化;最后,元上都商业遗存对于现代城市规划和文化建设也具有借鉴意义。
五、元上都商业遗存的保护与利用保护和利用元上都商业遗存是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举措。
首先,应加强遗址保护,防止人为破坏和自然侵蚀。
其次,可以通过博物馆、展览等方式展示元上都商业遗存的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提高公众的文化素质和历史意识。
此外,还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元上都商业文化的魅力。
同时,可以在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开发旅游产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六、结论元上都商业遗存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元上都商业遗存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商业文化、社会经济以及城市发展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古发掘墓葬群26座,其中19座没有墓茔, 均为土坑墓,平面以长梯形为主,各墓规 则悬殊,墓多为西北向,由于早期被盗, 葬式多不清楚。随葬品多寡不一,出土有 铜、铁、金、银和丝织品。
• 自然地理环境 • 特色草原景观 • 金莲川草原 • 上都河
一 、气候 无霜期年平均为100天。
二、地形地貌 平均海拔1300米, 总地貌为燕山北麓察哈尔低山 丘陵地带,由沙地、典型草原、森林草原 和湿地构成。
中国· 元上都
汇报:张晶 PPT制作:崔可嘉 张子婷 资料查询:李雪儿 李靓文 小论文:范诗敏
走进元上都
• 元上都城址 • 墓葬群 • 自然环境 • 人文环境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 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旗政府 所在地东北约20千米处、闪电 河北岸,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是中国元代都城的遗址。 上都城由外城、皇城、宫城和 外苑部分组成。城墙用黄土夯 筑,宫城、皇城城墙还用砖、 石包砌。外城方形,每面长 2200米,开4门,有瓮城。
三、典型草原
建群种有典型旱生植物组成,以丛生禾草 为主,落类型主要有:森林群 落、疏林群落以及灌丛群落。
• 金莲川地处正蓝旗所在地上都镇东 20公里处的闪电河沿岸的清水绿地。
金莲川上生长着 一种奇花——金莲花。清朝诗人胡 曾恩有咏金莲花诗,其诗把金莲花 比作天宫瑶池边的芙蓉之美。
一、沙地 流 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丘间低湿地 及淖尔交错存在,形成复杂多样的沙地独特景 观。 二、湿地 该湿地由闪电河、闪电 湖、草原湖等构成,是典型的湿地草原。 金莲川湿地共有野生植物50科140属210种,野生 植物以金莲花著名;野生动物有草兔、黄羊等, 该区域还分布着大量的水鸟,栖息着众多珍稀 濒危鸟类,如大鸨属于世界濒危物种。
• 滦河俗称上都河,即古濡水池也。 发源于河北省北部沽源县,向北流 经锡林郭勒正蓝旗、多伦县,河道 蜿蜒曲折。称为闪电河。水质清澈 甘甜,是滋养在上都草原与这广阔 地区生活的蒙古人和畜群的圣水河。
一、敖包 二、那达慕大会
• 敖包是蒙古语, 意即“ 堆子” 意为木、石、 土堆。就是由 人工堆成的 “石头堆”、 “土堆”或 “木块堆”。 原来是在辽阔 的草原上人们 用石头堆成的 道路和境界的 标志,后来逐 步演变成祭山 神、路神和祈 祷丰收、家人 幸福平安的象 征。
敖包是蒙古族 的重要祭祀载 体。祭敖包是 蒙古民族萨满 教隆重的祭祀 之一。关于祭 敖包的时间, 一般选择在农 历五月或七月。 每年农历五月, 绿草遍野,燕 子北归,本旗 蒙古族开始祭 敖包活动。
• “那达慕”大会,是居住在内蒙古自治 区等地的蒙古、鄂温克、达斡尔等少数 民族人民的盛大集会。“那达慕”是蒙 古语的音译,意思是“娱乐”或“游 戏”。每年夏、秋季节举行。 • 大会期间,各地农牧民骑着马,赶着车, 带着皮毛、药材等农牧产品。成群结队 的汇集于大会的广场。并在会场周围的 绿色草原上搭起白色蒙古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