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物理 10.1 认识分子 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课件
知识讲解
屋檐滴水时间长了,为什么能 “水滴石穿”?
为什么铜像的头被摸多了, 会变光亮?
知识讲解
上述现象的共同特点: 物质一点一点地散失
我们可以猜想:物质是怎样组成的?
物质
很小的粒子
猜想是经验素材和科学理论之间的一座桥梁,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 法。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知识讲解
一、什么是分子?
固体分子也在运动
知识讲解
2.扩散现象
(1)定义: 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会发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物理学上把它叫做扩散。
无论气体、液体或固体,都会发生扩散,它是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一 个有力的证据。
扩散是现象,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是本质。
知识讲解
(2)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物质中分子的运动情况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物理学中,将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分子动理论
知识讲解
三、认识分子动理论 1.体会分子的运动
(1)将香水瓶的盖子打开,很快就能在较远处闻到香味。 (2)在一杯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不一会儿,整杯水就变成了红色。
气体和液体分子在运动
知识讲解
(3)磨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 它们互相渗入约1 mm 深。
1.德谟克里特的猜想: 他认为,石块、铁铲、铜像的手、 花粉……它们是很微小的一点一 点散失的,因此,他猜想,大块物体是由极小的物质 粒子组成的。
他把这种物质微粒叫做“原子”,这个词的意思是 “不可再分割的颗粒”。
(古希腊哲学家,前460—前370)
知识讲解
2.“五行说”和“四元素说” 早在公元前11世纪,中国古代就有一种五行说,认为
八年级物理10.2丨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2.春天到了,整个校园都能闻到花香,这是一种扩散现象,这种现象 表明:__分_子__在__不__停_息__地__做_无__规__则_运__动____;在装有半瓶纯水的瓶子中加满酒 精,拧紧瓶盖后剧烈摇晃一段时间,停下来发现瓶中的液体“少了”, 这一现象说明了分子间存在___空__隙___。
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类型二 分子间的作用力
例2 2017·淮安 如图10-2-2所示,将两个表面平整、干净
的铅柱紧压后,它们就会粘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
的物体也不会被拉开,这个实验表明( A )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D.分子间有间隙
图10-2-2
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解析] 将两个表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接触面间 分子的距离略大于10-10 m,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使两个铅 柱结合在一起,即使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易错警示] 我们通常所说的分子间存在引力或者斥力,实质 上是说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或者斥力,因为分子间的引力和斥 力是同时存在的。只是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10 m时,引力大 于斥力,对外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小于10-10 m时,斥 力大于引力,对外表现为斥力。在具体的现象中,要明确到 底是引力作用的结果还是斥力作用的结果。要特别注意区分 分子间的作用力与物体间的作用力,如:磁体与磁体间的作 用力就不属于分子间的作用力。
归纳总结:物理学中,把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会发生彼此进 入对方的现象叫做__扩__散__现象。它是说明___分__子_无__规__则_运__动___的一 个有力证据。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设计理念: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引导学生从大量的物理现象出发,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习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有关知识。
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同时使学生意识到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扩散现象和分子热运动;(2)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3)能利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4)知道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模型。
过程与方法:5、通过经历一系列的实验活动(活动1~活动4),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领会从可以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不可直接感知的事物这种间接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6、体验简单的现象里可能包含深刻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养成通过分析、理解来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做好四个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这些可见的现象推测、想象分子的运动和作用力情况,从而总结出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点,并抽象出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的模型。
教学难点:从现象推测分子运动和作用力并进一步建立分子的模型。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复习分子的相关知识点,并引出本节课要深入的学习分子的相关特性。
以香水喷洒让学生轻嗅感知以及滴一滴红墨水让学生观察在水中散开的情形,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分子在---运动。
二、新课教学(一)、分子的运动自主探究提出问题:组成物体的分子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猜想和假说:①分子不会运动.②分子是运动的.进行实验:①打开香水瓶,一会儿就会满屋生香.②红墨水在水中散开.③长时间堆放煤的墙角,墙皮内部会变黑.④铅块、金块长时间接触会彼此融在一起。
[总结]:上述实验中的现象都是扩散现象.扩散指的是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了: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二)、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自主探究教师提出问题:扩散的快慢跟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猜测:扩散的快慢可能跟组成物体的分子运动的快慢有关.教师提出问题:分子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猜测:分子运动的快慢可能与温度有关。
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吗?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既然 分子在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 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 持一定的体积呢? 实验:(1)会收缩的液膜。 (2)塑料板刚好和水面接触,在慢慢提起弹簧 测力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大。
(3)花瓣上的水珠有一定的形状且没有散开。
视频:(4)取两块表面磨平、干净的铅柱,使 它们紧密接触后,居然可以在下面吊起重物。
结论:这四种现象,使我们认识到分子间存在 引力。 试试:(4)用手将铅笔壳压缩,容易吗? 回忆:(5)你试过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胎打气 吗? 结论:这两个实验,使我们认识到分子间存在 斥力。
总结3:
物体的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 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何 时是引力起主要作用,何时是斥力起 主要作用,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
动画分析:何时是引力起主要作用,何 时是斥力起主要作用,与分子间的距离 有关。可以用“一根弹簧连着两个小球” 来理解。
大总结: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分子间是有间隙的, 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这就是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4、固、液、气三态中的分子
阅读后填表
物质的状态 分子间距离 分子运动情况 形状和体积
实验:用两个相同的量筒分别装上等量的 酒精和水,然后将它们倒入同一个长细口 锥形瓶中。观察它们的总体积与混合前的 体积的和的大小。 现象:把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倒入一个量筒中 他们混合后的总体积总是比混合前两个体积的 和小一些,说明分子之问不是紧密地挤在一起 的,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结论2:分子间有间隙。
固体
液体
气体
物质的状态
分子间距离
分子运动情况 形状和体积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八年级班姓名月日- 日编号 0307研究主题:自评·生评·师评八年级班姓名学科长:课题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课型设置【自研·互动45分钟+展示45分钟】一【学习目标】1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体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是有空隙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了解扩散现象和分子的热运动,知道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3.了解气体、液体和固体分子的模型。
4.会利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有关简单现象。
三、当堂反馈(7min)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春天:春江水暖鸭先知B.夏天:满架蔷薇一院香C.秋天:数树深红出浅黄D.冬天:纷纷暮雪下辕门2.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来解释的是()A.春天,柳絮飞扬B.夏天,荷花飘香C.秋天,落叶飘零D.冬天,雪花飘飘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B.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弹簧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5. 如图1所示,上瓶内装有空气,下瓶内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将上下两瓶间的玻璃板抽掉后,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这个现象主要说明()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C.分子间有作用力 D.分子有一定的质量6.在栀子花开的时候,校园里到处都闻得到栀子花的清香,这是一种扩散现象。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煤油的奇异特性凡是用多煤油灯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经验:你把煤油灯装满煤油,然后把它的外壁擦得干干净净,但是过了一小时,你发现它的外壁又有煤油。
这个现象说明煤油的一种特性。
原来你没有把煤油灯加油口瓶的盖子旋紧,因此,沿着玻璃表面流出去的煤油,就爬到了容器的外壁上。
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2.分子间有空隙 实验证明: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会减小,这说明分子间存在 空隙 . 3.分子间的作用力 作用力: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 引力 和 斥力 ,分子间的引 力使分子紧密结合在一起,分子间的斥力可使分子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
4.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内 容:物质是由大量 分子 组成的,分子在 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运 动,分子间是有 间隙 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如图 1 实验是水和酒精混合前后的实验现象,主要说明了分子间有间隙 .
(2)如图 2 实验中,图 a 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地系着一根棉线,图 b 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圈,图 c 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 d 表示 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分子间有引力.
(3)如图 3 实验中,先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再在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如
13.(2019·临沂)十九大报告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几年我 市也响应号召,积极行动,极大改善了山区环境.在丰富多彩的赏花节中, 游客徜徉在花海中闻到阵阵花香,这是分子 无规则运动 的结果;汗流 满面的游客不时摇动手中的扇子,加快汗液 蒸发 (填物态变化名称), 实现降温解热.
14.(2018·贺州)如图所示,将一块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下称
11.下列示意图形象地反映出物质气、液、固三态分子在排列上的特 点,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C )
A.甲是气态 B.乙是气态 C.丙是气态 D.甲是固态
12.(2019·桂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物质中分子的运动状态跟温度无关 B.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C.温度越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D.水很难被压缩说明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10、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 它力量 大,而 是由于 昼夜不 舍的滴 坠。只 有勤奋 不懈的 努力才 能够获 得那些 技巧, 因此, 我们可 以确切 地说: 说:不 积跬步 ,无以 致千里 。——贝多芬 11、一定要做最适合自己的事情,不要 迎合别 人的口 味而去 做一件 不属于 自我的 “难事 ”。一 旦“发 现自我 ”,就 要尽力 而为, 但要全 面了解 自己和 周围的 环境, 知道适 可而止 。 12、要有自信,然后全力以赴--假如具有 这种观 念,任 何事情 十之八 九都能 成功。 ——威 尔逊 13、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14、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 人掠夺 ,勇气 却不会 被人剥 夺的。 ——雨 果 15、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 个机会 ,而消 极的人 则在每 个机会 都看到 某种忧 患。 16、不是境况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况 。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同步课时练习: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有答案 )
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知识点1分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1.量筒中装一半清水,将硫酸铜溶液注入水的下方,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如图所示)。
静置几天后,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
这种现象叫做,说明。
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 1 mm深,表明固体之间也能发生现象。
2.某小组研究气体扩散的实验(如图所示),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
你认为图[选填“(a)”或“(b)”]最合理;抽掉玻璃板后,通过观察推断气体分子是否做无规则运动。
3.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水杯,盛有质量相等、温度不同的纯净水,其中一杯是80 ℃的热水,另一杯是 5 ℃的冷水,它们都静止在水平桌面上。
同时向两个水杯中滴入一滴碳素墨水,过几分钟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1)甲、乙两个水杯中,盛有热水的是。
(2)该实验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有关。
4.图展示了两个物理实验,写出它们所反映的物理原理或规律。
图甲:。
图乙:。
5.小雪同学在探究分子间的作用力时,在注射器内先吸入适量的水,推动活塞将筒内空气排尽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口,再用力推活塞,如图所示,结果她发现筒内水的体积几乎未改变。
这一实验表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选填“引力”或“斥力”)。
知识点2物质的三态6.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幅图形象地描述了固体分子、液体分子和气体分子的排列情况,请问:甲表示体分子的排列方式,它像体育课操场上活动的学生;乙表示体分子的排列方式,它像上课时教室里听讲的学生;丙表示体分子的排列方式,它像课间教室里的学生。
7.(2020仙桃)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B.温度越低,分子的热运动越缓慢,当温度低到一定程度,分子的热运动会停止C.通常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的小,比固体的大D.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8.通常把青菜腌成咸菜至少需要几天的时间,而把青菜炒熟使它具有同样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A.炒菜时盐多一些,盐分子容易进入青菜中B.炒菜时青菜分子间有空隙,盐分子容易进入青菜中C.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扩散加快D.以上说法都不对9.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下测力计的读数。
息县四中八年级物理下册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课件新版粤教沪版 (2)
16.如图所示,图甲是一个铁丝圈,中间松松地系着一根棉线,图乙 是浸过肥皂水并附着肥皂液薄膜的铁丝圈,图丙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 的左侧。
(1)你先猜想一下图丙会出现什么现象:_细__线__被__挂__向__右__侧___; (2)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你观察到的现象:__分__子__间__存__在__引__力__。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V/ 格
重力G / N 弹簧测力计示数F/ N
浮力F浮/ N 结论 : 在同一液体中 ,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的体积越大 , 浮 力越大。
3.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记录表格
液体种类 重力G / N 弹簧测力计示数F / N 浮力F浮/ N
结论 : 物体排开液体体积一定时 , 液体密度越大 , 浮力越 大。
(1)从扩散现象可以看出,固体分子间距离较__小__作用力较_大___,大多 数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振动,不能移动,分子不容易脱离其他分子的束 缚而进入另一种物质。
(2)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距离较_大___,作用力较_小___,分子除 了碰撞之外自由移动。
(3)根据你的推理和想象,液体分子运动情况是怎样的? _分__子__既__在__一__定__位__置__振__动___, _又__可__在__一__定__限__度__内__移__动___。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同步考点手册 P45
1.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 C )
A.春天,柳枝吐芽
B.夏天,山涧瀑布
C.秋天,菊香满园
D.冬天,雪花飘飘
2.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该现象直接说明了( D ) A.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间有空隙
八年级物理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八年级物理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是有空隙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了解扩散现象和分子的热运动,知道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了解气体、液体和固体分子的模型。
4.会利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有关简单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一系列的实验活动,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领会从可以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不可直接感知的事物这种间接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简单的现象里可能包含深刻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养成通过分析、理解来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的观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玻璃缸(一侧上、下各打一孔,胶带纸封口),烧杯,红墨水,清水,香水,乒乓球,集气瓶,二氧化氮气体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情境:南宋诗人陆游在《村居书喜》中写道:“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桂花开了,在很远的地方就会有阵阵花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教师:这个现象跟分子有关。
今天我们来学习“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1.提出假说教师:为了了解分子的有关情况,咱们先做一个实验。
多媒体展示:“用三通管把红墨水同时滴入冷水和热水中”的Flash动画。
(动画中只有操作过程和方法,没有实验结果和现象。
)请学生利用桌面上的器材做一做这个实验,提醒学生观察两个水杯中发生的现象,通过对比,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解决学生的问题。
学生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交流、思考。
教师:发现了什么?学生积极举手发言。
教师:都是这样吗?大屏幕投出巨幅特写照片(如果方便可以用实物投影):冷水杯中红墨水丝丝缕缕,扩散不明显;而热水杯中鲜艳的墨水几乎染红了整杯热水,扩散效果很明显。
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拥有真理,合乎正义的就能得到更多人的 帮助;违背真理、非正义的就很少得到帮 助。
பைடு நூலகம்
D.水具有黏性,但分子间是否具有作用力与此无关
5.吸烟有害健康,国际卫生组织规定了“世界戒烟日”, 公共场所的无烟标志也处处可见。因为在公共场所一个人 抽烟,其他人也会“被动抽烟”,试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导 致这种结果的原因。 答: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它能到达它所能 到达的空间。
6.在建材市场上有一种用锯末压制成的板状或块状的材料,它
斥力
引力
引力
斥力
r0
(平衡位置)
当两个分子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时
斥力
引力
引力
斥力
r0
(平衡位置)
当两个分子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时
斥力
引力 引力
斥力
r0
(平衡位置)
当两个分子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时
斥力
引力
引力
斥力
r0
(平衡位置)
当两个分子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时
斥力
引力 引力
斥力
r0
(平衡位置)
当两个分子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时
1.一盆水放的时间长了,慢慢地会变少。
2.打开盛香水的瓶子,我们会闻到香味。 3.墙内开花墙外香。 猜想:物质的分子是在运动的。
活动1 将墨水滴入水中,观察到什
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结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
做扩散。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 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引力和斥力均趋于零.
r
>10 Ø
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十倍以上时,
引力和斥力均趋于零.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课件及答案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十章 10.2
知识点 4 固、液、气三态中的分子
固、液、气态物质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特点,是由于物 质分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固态物质中,分子间距离小,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 有规则,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附 近振动(图10-2-2甲).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十章 10.2
6.解析 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 动.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 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B.“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说 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C.“杨花柳絮随 风舞,雨生百谷夏将至”,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 子的运动,故C正确.D.“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 晴”,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错误. 答案:C.
1.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主要特点,2.了解扩散现象和分子的热运动,知
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道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
2.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 烈.
样的运动形式.知道物质在不 3.了解气体、液体和固体分子的模型.
停地运动.
4.会利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相关
的现象.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十章 10.2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十章 10.2
【例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的是( A ) A.刮风时灰尘在空中飞舞 B.打开酒精瓶盖可以嗅到酒精气味 C.夏日荷花飘香 D.在一杯热水中加糖,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甜了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十章 10.2
【例1】解析 刮风时灰尘在空中飞舞,是宏观物体的运 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符合题意;打开酒精瓶盖可以 嗅到酒精气味,是酒精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 不符合题意;夏日荷花飘香,是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 规则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在一杯热水中加糖,过一段 时间整杯水都变甜了,是糖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A.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2022-2023学年沪粤版八年级下册
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1.如图是在学习《看不见的运动》时某课堂中的四个实验,下面关于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A.图甲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集气瓶水平放置可排除地心引力对实验的干扰B.图乙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实验时将装置上下翻转几次,可加快酒精与水的混合C.图丙中两杯水温度不同,红墨水扩散的速度也不同,说明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D.图丁和图乙实验操作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都相同2.盛夏时节,百花绽放。
四溢的花香引来了长喙天蛾,它们悬浮在空中吸食花蜜。
长喙天蛾闻到花香是因为()A.分子间存在间隙B.分子间存在着引力C.分子是很小的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3.小华用高压锅帮妈妈煲鸡汤时观察到了许多物理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限压阀被不断顶起,说明分子间有斥力B.锅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水的沸点一定低于100℃C.鸡汤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不变D.鸡汤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4.以下关于物质微观世界描述不正确的是()A.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等构成的B.物质内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C.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D.固体分子紧密排列,分子间没有间隙5.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A.图甲把红墨水分别滴入装有热水和冷水的杯子里,热水会先变红B.图乙铅板和金板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互相渗透C.图丙两铅棒压紧后,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将其拉开D.图丁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6.做完广播体操后,来到餐厅,妈妈为你端上香喷喷的早餐。
关于人能闻到食物的香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一种扩散现象B.是由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产生的C.温度越高,香味越浓D.温度越高,香味越淡7.戴口罩是防止新冠病毒传播的有效措施之一,如图所示,医用外科口罩由口罩体、鼻夹、口罩带组成,口罩体采用三层工艺制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新冠病毒随飞沫传播是一种分子运动B.过滤效率高,是因为口罩材料分子之间没有空隙C.口罩体中带有静电的熔喷布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D.佩戴口罩时,轻压鼻夹能使其与鼻梁贴合,说明鼻夹材料具有很好的弹性8.挖开多年堆煤的地面,会看到地面下一定深度的土层带有黑色。
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学内容:P108-11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将存在相互作用力。
2、了解扩散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知道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了解气体、液体和固体的分子的模型。
4、会利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系列实验活动,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领会从可以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不可直接感知的事物的间接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简单的现象里包含深刻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养成通过分析、理解来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推测、想象分子的运动和作用力的情况,并抽象出分子的模型。
难点:从现象推测分子运动并进一步建立分子模型。
教法:实验探究、分析、归纳等。
教具:酒精,烧杯,清水,热水,墨水,玻璃管,系着棉线的细铁丝圈,肥皂水,一次性注射器,多媒体及其课件。
教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1、复习提问:什么是分子?分子有多大?2、教师引入:我们已经知道,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会运动吗?分子和分子间有作用力吗?这些是我们这一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
新课教学:认识分子动理论师:请同学们阅读活动1,体会分子的运动。
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物理,根据生活经验结合所学过的知识,对下列现象进行思考分析:(1)一盆水放的时间长了,慢慢地会变少。
(2)打开盛香水的瓶子,我们会闻到香味。
(3)墙里开花墙外香。
学生分析讨论后回答:组成物体的分子可能在运动。
师演示:(1)把酒精瓶子打开。
很快就能闻到酒精的气味。
(2)在一杯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不一会儿整杯水变成了红色。
师讲解:科学家将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了5年,发现金中有铅铅中有金,相互渗透了约1mm。
师生共同分析总结:气体、液体、固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着。
1、扩散: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会彼此发生进入对方的现象。
九年级上册物理分子动理论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分子动理论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分子动理论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 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极小的微粒组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等。
2. 分子运动理论:物质的微粒(分子)不断运动,运动方式包括热运动、扩散等。
3. 温度与分子速度的关系: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成正比,温度越高,分子速度越大。
4. 热传导:物质内部的热量传递方式,通过分子间的碰撞传递。
5. 热膨胀:物质受热后会膨胀,分子振动增加,相互间的平均距离增加,导致体积增大。
6. 相变现象: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变,包括熔化、沸腾、凝固、升华等。
7. 压强:分子对容器壁的撞击产生压力,单位面积上的压力称为压强。
8. 气体状态方程:包括玻意耳-马略特定律(P-V定律)、查理定律(V-T定律)和盖吕萨克定律(P/T定律)。
9. 热力学第一定律:当物体发生变化时,其内能的变化等于吸收的热量与对外做功的和。
10. 光的反射与折射:光遇到不同介质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根据光的传播方向来描述。
这些知识点构成了九年级上册物理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势能面上的最低点表示分子的稳定状态,而势能面的高度则代表分子的能量。反 应动力学主要研究反应的速率和机理,从而预测反应的速率和产物。
分子光谱学与振动转动光谱
总结词
分子光谱学是研究分子吸收和发射光子的科学,振动转动光 谱是其中的一部分。
详细描述
振动转动光谱主要涉及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级,通过分析光 谱可以获得分子的结构信息,如分子的键长、键角等。这对 于研究化学反应的机理和物质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分子分布函数是描述分子在空间中分布的函数,它包含了分子的速 度和位置信息。
微观态与宏观态
分子分布函数可以表示为微观态和宏观态的组合,其中微观态描述 了分子的具体运动状态,而宏观态则描述了大量分子的平均行为。
分子分布函数的演化
分子分布函数随时间的演化受到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流项的影响 ,这些因素决定了分子的空间分布和运动状态。
碰撞项与流项
玻尔兹曼方程包含碰撞项和流项,其中碰撞项描述了分子 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流项则描述了分子在空间中的扩散行 为。
高温与低速条件下的近似
在高温和低速条件下,玻尔兹曼方程可以进一步简化为 Maxwell-Boltzmann方程,该方程能够更简单地预测气 体的热力学性质。
分子分布函数
描述分子空间分布的函数
结论
固体分子的速度分布与液体分子类似,但固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更强,因此其速度分布与液体分子有所不同。
解释
在固体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强烈,使得分子的运动受到很大 限制,因此固体分子的速度分布相对较为均匀。
应用
固体分子的速度分布可用于描述固体的物理性质,如热导率、比热 容等。
05
分子动理论在化学中的应 用
的内部状态,后者则会引起分子内部能量的变化。
物理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物理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学目标a.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在一般物体里含有的分子数非常多.b.能识别并会解释扩散现象,知道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知道分子间存在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有关,知道一些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实例.d.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建议“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材分析分析一:本节首先介绍了有关分子和分子运动的初步知识,并对分子大小进行了讨论,使学生对分子体积小、数量大留下深刻印象。
然后从观察实验,分析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去探索微观世界的思路,依次介绍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相互作用力。
分析二:分子运动论是从本质上认识各种热现象的理论。
按照分子运动论的观点,一切热现象都是由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引起的,温度就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
利用分子运动论,可以成功地解释大量的热现象。
分析三: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分子体积极小,直径只有10-10米左右,一滴水约含有×1021个水分子,分子之间有空隙,气体分子的间隙最大,液体次之,固体分子间隙最小;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与温度有关,一般温度高的物体内部分子运动剧烈,所以人们把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例证;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位置时,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位置时,斥力等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时,斥力小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由于分子间的引力,使固体能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体积,而由于分子间的斥力,使分子间保持一定的空隙,也使得固体和液体较难压缩。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法建议建议一:可以从机械能向内能的转化的实验引入课题,例如关掉动力的汽车慢慢停下来,掉到地面的乒乓球最终停在地面,它们的机械能到哪儿去了?从而将学生注意力从宏观分析转移到微观分析上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物理
根据生活经验结合所学过的知识,对下列 现象进行思考分析,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打开盛香水的瓶子, 我们会闻到什么?
墙内开花墙外香, 说明了什么?
闻到香味说明:气体分子在运动。
一杯水放的时间 长了,会怎么样?
一滴红墨水滴在 清水中会怎样?
减少与蔓延说明:液体分子在运动
放煤的地方,时 间长了会怎么样?
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就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
固态物质的分子排 列规则,就像坐在 座位上的学生。
液态物质的分子可 以移动,就像课间 教室中的学生。
气态物质的分子 几乎不受力的约 束,就像操场上 乱跑的学生。
课堂总结
1、扩散现象: 2、扩散的实质: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温度对扩散的影响: 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 运动越剧烈。 4、分子动理论:
变黑说明: 固体分子也在运动
活动1 1、打开盛香水的瓶子 2、将墨水滴入水中
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 么?
结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一、认识分子动理论
科学家将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 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过了五 年,发现铅片里有金,金片里有 铅,相互渗透了约1mm。
扩散: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发生彼此进入
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9m 时,几乎没有相互作用。
综上所述: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分子间是有间隙的, 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二、固、液、气 三态中的分子
自学教材112页上的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项 目 物 态
间距 作用力
分子运动情况
生活中的物理
1、 漂在水面上的两个油滴会自动合到 一块去,猜想:说明了什么? 2、打气筒在打气时,开始时比较好压缩, 这说明了什么?越往后来,情况发生了什 么变化?这又说明了什么?
猜想:分子之间可能有引力和斥力
活动4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力
A、观察棉线的变化
分子间的引力把湿棉线拉了过去。
B、能吊起钩码的铅柱
能吊起钩码的铅柱
会收缩的液膜
结论: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C、不 听 话 的 活 塞
间接说明了: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物体的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间的
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10-10m时,斥力起主要作用;
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10m时,引力起主要作用;
课堂作业
课本112页《自我评价与作业》 第 3、 4题
(1)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5、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固、液、气三种形态:
课堂反馈:
一:填空题 1、“墙内开花墙外香”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是 气体扩散 。
2、扩散现象既可以在 气体 间发生,也可以在 液体 生,还能够在 固体 中发生。
A.花香四溢 B.湿地变干 C.腌蛋变咸 D.大雾弥漫
课堂反馈:
4、棉线一拉就断,而铜丝却不容易拉断,这是因 为( D)
A.棉线的分子间没有引力,而铜丝的分子间有引力 B.棉线的分子间有斥力,而铜丝的分子间没有斥力
C.棉线的分子间斥力比引力大,而铜丝的分子间引力比斥 力大
D.棉线、铜丝分子间都有引力,只是铜丝分子间的引力比 棉线分子间的引力大
体积
形状
固态 液态 气态
固、液、气 三态中的分子
项 目
物 态
间距 作用力
小 很大
分子运动情况
只能在一定位 置附近振动 分子可在某个 位置附近振动 分子群可以相 互滑过
体积
有一定 的体积
形状
有一定 的形状
固态
积
没有固 定形状 没有固 定形状
气态
很大
很小
每个分子几乎 都能自由运动
对方的现象。
扩散的实质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猜一猜:
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 散,它们的扩散速度和什么因素有关 呢?
活动2 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墨水在温水中扩散得 更快些。 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 则运动越剧烈。 分子热运动:大量分 子的无规则运动
活动3 分子间 有空隙吗?
直观地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空隙。
B.炒菜时青菜分子间有空隙,盐分子容易进入其中
C.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扩散加快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课堂反馈:
2、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分子虽小,但可以用肉眼看见 B.扩散现象证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气体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作用力很大 D.分子作用力即分子引力
3、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 动的是( D)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是: 分子
分子直径的尺度数量级为: 1×10-10
分子 组成的,特点: 物体是由大量_____ 体积小、质量小
(1) 认识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2) 知道分子间有间隙并且存在相互作用的引 力和斥力 (3) 了解固、液、气态中分子的分布情况
(4) 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
中发
3、当红墨水分别滴入热水和冷水中时,可以发现热水变 色比冷水快,这说明温度越高,水中大量分子的热运动 越剧烈 。
课堂反馈:
二、选择题
1、通常把青菜腌成咸菜至少需要几天的时间,而把青 菜炒熟使它具有同样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 别的主要原因是( C ) A.炒菜时盐多一些,盐分子容易进入青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