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读孟尝君传刍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安石〈讀孟嘗君傳〉芻議
-論司馬遷對「養士」及「士」的看法
吳慧貞
摘要
王安石〈讀孟嘗君傳〉一般常將它視為翻案文章。據《古文觀止》的定義:對於歷史上已有定論的史事,提出質疑,進行批判的文章,稱為「翻案文章」。據此,一般人認為「孟嘗君能得士」,王安石則翻案,以為「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筆者認為王安石此文並非翻案文章,司馬遷本身並不認為「孟嘗君能得士」,王安石「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的觀點事實上即是司馬遷的觀點,所以王安石只能算是一位善讀《史記》者。
本論文由〈讀孟嘗君傳〉一文切入,進而探討司馬遷對「養士」及「士」的看法。在「養士」方面,以〈孟嘗君列傳〉與〈魏公子列傳〉分析司馬遷的「養士」觀。通過「坐以待客與主動訪士的不同」、「真誠禮賢下士與否」、「養士的動機不同」,我們可以清楚司馬遷對「養士」的看法。至於司馬遷對「士」的看法,則認為真正的「士」是為知己者用,且應該堅守原則、理想,如此才是真「士」。
結語言王安石因為與孟嘗君所處的歷史時代、身份處境相似,所以對孟嘗君特別的關注,〈讀孟嘗君傳〉實為其政治理想之寄託。最後再次重申此文並非翻案文章,王安石只能算是一位善讀《史記》者。
關鍵字:孟嘗君、魏公子、司馬遷、養士、士
壹、前言
王安石〈讀孟嘗君傳〉:「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1這個立論的觀點並不是司馬遷的看法。司馬遷在〈孟嘗君列傳〉贊曰:
吾嘗過薛,其俗閭里率多暴桀子弟,與鄒、魯殊。問其故,曰:「孟嘗君招致天下任俠人,姦人入薛中蓋六萬餘家矣。」世之傳孟嘗君好客自喜,名不虛矣。2
在太史公看來,薛地多暴桀子弟,始作俑者尌是孟嘗君,是他好客-「孟嘗君在薛,招致諸侯賓客及亡人有罪者,皆歸孟嘗君」3帶來的不當後果。宋司馬光對他養士更提出尖銳的批評:
孟嘗君之養士也,不恤智愚,不擇臧否,盜其君之祿,以立私黨,張虛譽,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烏足尚哉!《書》曰:「受(紂王)為天下逋逃主,萃淵藪。」此之謂也。4
司馬光認為他是「夺人之雄」,把他和商紂王相比,可見否定之甚。兩位史家均不認為孟嘗君善養士,所以王安石:「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的觀點純屬王安石的說詞,並不是《史記》的見解。王安石又曰:「嗟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5筆者以為此番話是司馬遷的心聲,司馬遷對於「養士」是以魏公子為典範,其餘三君子司馬遷在贊中都有或多或少的貶責──〈平原君虞卿列傳〉贊曰:
平原君,翩翩濁世佳公子也。然未睹大體。鄙語曰「利令智昏」,平原君
1《新譯古文觀止》下王安石〈讀孟嘗君傳〉(台北:三民書局,2005年5月),頁925。
2《史記會注考證‧孟嘗君列傳》卷75(台北:洪氏出版社,民70年10月),頁954。
3《史記會注考證‧孟嘗君列傳》卷75(台北:洪氏出版社,民70年10月),頁949。
4《資治通鑑》卷二
5
貪馮亭邪說,使趙陷長平兵四十餘萬眾,邯鄲幾亡。6
太史公曰:「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正如明人楊慎所云:「言在濁世為佳公子,清世則否矣。褒貶在言外。」7司馬遷在〈魏公子列傳〉中尌借信陵君之口說過:「平原君之游徒豪舉耳,不求士也。」8觀毛遂處平原君門下三年而平原君竟完全不識此人,必待赴楚定縱後才後悔「吾不敢復相士」。這與信陵君於監門、屠狗者中識侯生、朱亥為非常人實相去甚遠,貥輊判然。再看,趙都邯鄲有處士毛公、薛公,身懷偉略,混跡於博徒賣漿者流中,平原君長居於此,竟不識此二人;信陵君在邯鄲為客,結識二人而與之游,平原君還因此看不貣信陵君,稱信陵君為「夹人」。後來秦伐魏,二人力勸公子歸魏抗秦,成尌了信陵君的千秋美名。從這事例中不難看出:一個有目無珠,一個慧眼識英雄。至於失計於馮亭,以挑秦禍,幾喪趙國之半,與信陵君救國存魏,又相去大矣。續觀《史記》〈春申君列傳〉贊曰:
吾適楚,觀春申君故城,宮室盛矣哉!初,春申君之說秦昭王,及出身遣楚太子歸,何智之明!後制於李園,旄矣。語曰:「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春申君失朱英之謂邪?9
春申君與其他三位公子都號為「君」,出身並不全同。孟嘗君田文是齊威王之孫,平原君趙勝是趙惠文王弟,信陵君魏無忌是魏昭王少子、安釐王異母弟:這三位都是王親貴胄。春申君出身則不同。本傳說:「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姓黃氏。游學博文,事楚頃襄王。」他是在「止秦攻楚」、「歸太子完」兩件大事上立了大功,太子完繼立為考烈王後才受封為春申君的。雖累功為楚相二十五年,但畢竟是庶姓臣工,與其他三君以父祖之蔭受封者顯然不同。
從養士規模看,春申君完全可以與其他三君並列。本傳載:「趙平原君使人于春申君,春申君舍之於上舍。趙使欲夸楚,為瑇瑁簪,刀劍室以珠玉飾之,請命春申君客。春申君客三千餘人,其上客皆躡珠履以見趙使,趙使大慚。」10足見春申君乃以富貴驕人的庸俗之輩,真正的士自然不會投向他的門下。春申君最
6《史記會注考證‧平原君虞卿列傳》卷(台北:洪氏出版社,民70年10月),頁。
7《史記評林》‧〈平原君虞卿列傳〉卷76(台北:地球出版社,民81年3月),頁1961。
8《史記會注考證‧魏公子列傳》卷77(台北:洪氏出版社,民70年10月),頁。
9《史記會注考證‧春申君列傳》卷78(台北:洪氏出版社,民70年10月),頁971。
10
後為李園所殺,而門人之士無一人能報者。這與侯嬴為信陵君「北鄉自剄」實天壤之別。
陳仁錫比較四公子曰:「魏公子三代以上人也,平原亦忠臣也。孟嘗則齊之賊矣。春申出萬死而立國君,非不世奇功乎,而圖女一進,功名俱墮,何其愚也。」11魏公子禮賢下士、不恥下交,與賓客之間互相尊重、信任,是司馬遷心目中「養士」的楷模,「孟嘗君豈足以言得士?」筆者以為王安石此番話是司馬遷的心聲,他是一位善讀《史記》者,此文非翻案文章也。
貳、由〈孟嘗君列傳〉與〈魏公子列傳〉看司馬遷的「養士」觀
〈春申君列傳〉云:「是時齊有孟嘗君,趙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方爭下士,招致賓客,以相傾奪,輔國持權。」12司馬遷一一的為四公子作傳,雖然四公子門下食客皆有三千多人,然從〈孟嘗君列傳〉與〈魏公子列傳〉的比較,可以很清楚看出司馬遷的「養士」觀。
一、坐以待客與主動訪士的不同
孟嘗君與魏公子「養士」之別,在於坐以待客與主動訪士的不同。〈孟嘗君列傳〉云:
孟嘗君在薛,招致諸侯賓客及亡人有罪者,皆歸孟嘗君,孟嘗君舍業厚遇之。以故傾天下之士,食客數千人,無貴賤一與文等。孟嘗君待客坐語,而屏風後常有侍史,主記君所與客語,問親戚居處。客去,孟嘗君已使使存問,獻遺其親戚,‧‧‧士以此多歸孟嘗君。孟嘗君客無所擇,皆善遇之。
13
孟嘗君養士的方法是坐以待客,他對客無所擇,舍業厚遇食客,且及於食客的親戚,故人人各自以為孟嘗君親己,此正所謂「千金之下必有勇夫,香餌之下必有
11《史記評林‧孟嘗君列傳》卷75(台北:地球出版社,民81年3月),頁1947。
12《史記會注考證‧春申君列傳》卷78(台北:洪氏出版社,民70年10月),頁969。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