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控制测量分解
控制测量方法与技巧
控制测量方法与技巧测量是一种常见的实践活动,用于获取对某一物理量或特征的准确描述。
在日常生活和各个行业中,测量被广泛地应用,以实现对各种变量的控制。
控制测量是一种需要准确和可重复性的过程,因此,掌握一些测量方法和技巧非常重要。
一、仪器与设备的选择在进行控制测量之前,正确选择适当的仪器和设备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了解被测量的物理量或特征的性质,以确定所需的精度和灵敏度。
然后,根据测量的范围和定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如电子秤、温度计、压力计等。
此外,还应根据需要考虑仪器的可靠性、维护成本和实施成本。
二、测量不确定度的估计在控制测量中,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估计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可以采用各种方法,例如测量重复性验证、标准参考物质的使用以及基于统计学原理的误差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得出对测量结果的信心区间,并提供合理的数据可靠性评估。
三、环境条件的控制环境条件对于控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在进行控制测量之前,需要确保环境条件相对稳定并符合要求。
例如,在进行温度测量时,应确保测量场所的温度稳定;进行液体测量时,应排除外部振动的干扰。
此外,还应考虑其他因素,如湿度、大气压力等,以消除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四、技巧与实践经验控制测量的准确性也与操作者的技巧和实践经验密切相关。
首先,操作者应准确理解测量方法,并熟练掌握操作步骤。
其次,在进行控制测量时,应遵循测量设备的使用说明,确保操作正确并避免人为误差。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测量,操作者还需要具备相应的技巧和应对策略。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在控制测量结束后,需要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首先,应对数据进行筛查和清理,排除异常值和无效数据。
然后,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例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偏差和相关系数等,从而得出有关样本或总体特征的结论。
此外,还可以利用相关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图表绘制,以便更直观地展示和解读测量结果。
第1章-井下平面控制测量分解
15/51
2024年7月16日星期二
矿山测量学
§1-2 井下导线的角度测量
(5) 松开复测钮, 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瞄准目标B点, 读取最终读数b;
(6)计算水平角
ba
2
以上为一个复测测回测量水平角。
当用n个复测时,与一个复测的观测步骤相同,只是在取得检验 读数b1之后,不倒转望远镜,重复(2)、(3)两步(n-1)次,但不读数;然 后倒转望远镜重复(4)、(5)两步n次,只在最后取得一次最终读数b。
边时的钢尺温度; t0为钢尺检定时的标准温度 ,一般取
t0=20℃ ;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学院 王庆林 制作
23/51
2024年7月16日星期二
矿山测量学
§1-3 井下经纬仪导线的边长测量
3.拉力改正
设量边时施加的拉力为P, 则拉力改正数为:
LP
L(P P0 ) EF
式中:E 为钢尺的弹性系数,一般取E=1.96×107 N/cm2 ;F 为钢
1.等级 1) 基本控制导线 2) 采区控制导线
是井下的加密控制,精度较低。一般由主要巷道中的基本控制导 线点开始,沿采区上下山、中间巷道及其它次要巷道布设,有两种形 式。导线的布设要求见下表所示。
采区控制导线的主要技术指标
采区一翼长度 测角中误差
(km)
(〃)
≥1
±15
<1
±30
一般边长 (m)
30~90
基本控制导线应每300~500米延长一次,采区导线每30~100米 延长一次。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学院 王庆林 制作
6/51
2024年7月16日星期二
矿山测量学 §1-1 井下平面控制导线的布设与等级
《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章 离散控制系统
式中, ( z ) 称为离散信号e* (t ) 的z变换,记为 E( z) Z[e* (t )] E
7.3.2 z变换的方法
常用的求取离散函数的z变换方法有级数求和法、部分分式法和留数计算法。
1.级数求和法
根据z变换的定义,将连续信号 e(t ) 按周期 T 进行采样,级数展开可得
教学难点
离散时间函数的数学表达式及采样定理, 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与脉冲传递函数,采 样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采样控制系统的 频域分析。
概述:
近年来,随着脉冲技术、数字式元器件、数字计算机,特别是微处理器
的迅速发展,数字控制器在许多场合取代了模拟控制器,比如微型数字 计算机在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离散系统理论的发展是非常迅 速的。 因此,深入研究离散系统理论,掌握分析与综合数字控制系统的基 础理论与基本方法,从控制工程特别是从计算机控制工程角度来看,是 迫切需要的。
图7-3 信号复现过程
7.1.2 数字控制系统
数字控制系统是一种以数字计算机为控制器去控制具有连续工作状态的 被控对象的闭环控制系统。 其原理方框图如图7-4所示。
图7-4 数字控制系统方框图
过程分析:A/D转换器将连续信号转换成数字序列,经数字控制器处理后生 成离散控制信号,再通过D/A转换器转换成连续控制信号作用于 被控对象。
第7章 离散控制系统
教学重点
了解线性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把握 线性连续系统与线性离散系统的区别与联系; 熟练掌握Z变换的方法、Z变换的性质和Z反变换; 了解差分方程的定义,掌握差分方程的解法; 了解脉冲传递函数的定义,熟练掌握开环与闭环 系统脉冲传递函数的计算方法; 与线性连续系统相对应,掌握线性离散系统的时 域和频域分析方法和原则。
第七章 控制职能
第七章控制职能控制职能概述一、名词解释1、控制在广义上,控制与计划相对应,控制是指除计划以外的所有保证计划实现的管理行为,包括组织、领导、监督、测量和调节等一系列环节;在狭义上,控制是指继计划、组织、领导职能之后,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完成情况和纠正偏差,以确保计划目标实现的一系列活动。
二、填空1、控制的最根本作用在于(能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2、控制系统划分为(控制对象)和(控制主体)两个子系统3、控制主体由(偏差测量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三部分组成4、在管理控制中,通常根据控制活动的重点把控制分成(预先控制)、(同步控制)和(反馈控制)三种类型5、(同步控制)是指管理人员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指导、监督下属完成计划任务的行动6、(反馈控制)是把对行为最终结果的考核分析作为控制将来行为的依据的一种控制方式三、简答1、试述管理控制的三种基本类型及其中心问题预先控制,是指为增加将来的实际结果达到计划结果的可能性,而是事先所进行的管理活动;中心问题是防止组织所使用的资源在质和量上产生偏差同步控制,是指管理人员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指导、监督下属完成计划要求的行动;中心问题是防止与纠正执行计划行动与计划标准的偏差反馈控制,是把对行为最终结果的考核分析作为控制将来行为的依据的一种控制方式;中心问题是分析评价计划执行的最终结果与计划目标的偏差2、试比较预先控制、同步控制、反馈控制预先控制,是建立在能测量资源的属性与特征的信息的基础上的,其纠正行动的核心是调整与配置即将投入的资源,以求影响未来的行动;同步控制,其信息来源于执行计划的过程,其纠正的对象也正是执行计划的过程;反馈控制,是建立在表明计划执行最终结果的信息的基础上的,其所要纠正的不是测定出的各种结果,而是执行计划的下一个过程的资源配置与活动安排。
单元二绩效考核与评价能力一、名词解释1、绩效绩效是指社会组织及其部门与人员的工作成绩、成果与效率、效益。
《控制测量》课件
随着制造技术的提高,控制测量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建议我们在不断学习新知识的同 时,注重与实际相结合。
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是现代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有效控制和调 节制造过程、改进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制造率和经济效益等方面提供了强有 力的支持和保证。
控制测量概述
什么是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是指通过检测和分析某一对象或过程 的参数或特性,以目标参数为标准,通过调节 措施的引入来达到控制目的的过程。
数据采集和处理
1
数据采集方法和设备
将被测信息转化为计算机可接收的信号,一般采用数据采集板卡或传感器等工具。
2
数据处理流程和方法
数据处理流程包括预处理、特征选择、分类算法等步骤。方法包括模型构建、数 据处理技术等。
3
数据存储和管理
数据存储和管理是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网格技术,可以达到自动化、集 中化、标准化管理数据。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原理
传感器是一种将被测量量转换成 电信号的智能检测设备,可以将 温度、湿度、压力等物理量转换 成一个可读的电压信号。
传感器种类和特点
传感器种类有热电偶、电阻式、 光电子及半导体等多种类型。传 感器的特点包括高精度、响应速 度快、触点部件简洁等。
传感器的选择和安装
传感器的选择应该根据测量参数 和精度来决定。传感器的安装应 该合理,尽可能的减小误差,选 择合适的安装形式优化测量效果。
仪器仪表及系统
仪器仪表类型和功能
各种不同类别的仪器仪表,包括电子表、机电一体化仪表、数字仪表、传感器等。这些仪器 仪表均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可以用于不同测量场合。
仪器仪表的选择和配置
选择仪器仪表时应根据实际应用,综合考虑准确性、稳定性、灵敏度、可靠性、重要性等因 素。合理地配置仪器仪表具有优化测量方案和完善测量过程等作用。
《控制测量》课件
总结和展望
1 控制测量的未来发展
展望控制测量领域的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以及可能的创新和突破。
3
故障诊断和修复
当控制测量系统发生故障时,如何及时诊断问题并进行修复,确保系统的正常运 行。
实例和案例分析
工业应用案例
通过介绍一些成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工业应用案例,展示控制测量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实验室研究案例
分享一些基于控制测量的实验室研究案例,探索新的控制测量技术和应用领域。
成功的项目
介绍一些成功的控制测量项目,分享项目实施的经验和教训。
基本概念和原理
1 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
了解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2 测量方法和技术
学习各种控制测量方法和技术,包括传感器选择、信号处理、校准等。
控制测量的应用领域
工业控制
自动化系统
实时监测
将控制测量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制 造过程中,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控制测量》PPT课件
控制测量是一门关于控制系统和测量技术的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您将了 解控制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其在工业控制、自动化系统和实时监测等 领域的应用。
课程介绍
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您将掌握控制测量的核心概念 和技术,以及在实际应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什么学习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是现代工业和自动化领域的重要基础, 掌握其原理和应用可以提升工作能力和竞争力。
在自动化系统中使用控制测量技 术,实现自动化操作和精确控制。
利用控制测量技术对设备和系统 进行实时监测,以及数据分析和 故障诊断。
控制测量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1
高精度测量
《控制测量教程》课件
实践案例
通过工业自动化系统设计、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和生物医疗传感器应用等实践案例,我们将展示控制测量 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创新。
总结
通过学习本课件,您将掌握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并能够实践控制测量技术应用。让我们共 同推动控制测量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基础知识
本节将介绍传感器的作用原理、信号调理和放大、数字信号处理以及传感器选择和安装等控制测量的基 础知识。
控制系统设计
如何选择控制器?什么是反馈和控制算法?模型和仿真又是什么?在本节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控制系统 设计的要点。
测量系统设计
选择合适的测量器、掌握接口技术以及分析和校准等是测量系统设计的关键。本节内容将帮助您了解测 量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技术。
《控制测量教程》PPT课 件
控制测量教程PPT课件是为了让大家了解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应 用领域。本课程将详细介绍控制测量的基础知识、控制系统设计、测量系统 设计、高级应用以及实践案例。
简介
控制测量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控制测量?控制测量的应用领域有哪些?在 本节中,我们将一一解答这些问题。
第七章控制测量ppt课件全
Rb Rc
R R
c a
Ra
Rb
二、后方交会
通常观测四个已知点,组成两组后方交会,分别计算P点的两 组坐标值,求其较差。若较差在限差之内,即可取两组坐标的平均 值作为P点的最后坐标。
过三个已知点构成的圆称为危险圆。
待定点P 不能位于危险圆的圆周上,否 则P点将不能惟一确定。
若接近危险圆(待定点P至危险圆圆周 的距离小于危险圆半径的五分之一),确 定P点的可靠性将很低,
导线全长闭合差
fD fx2fy2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1 k
D/ fD
(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和分配
当全长相对闭合差不大于容许值时,可将坐标增量闭合差反符 号按边长成正比例地改正它们的坐标增量,其改正数为:
v x ij
fx D
D
ij
v y ij
fy D
D
ij
改正后的坐标增量为
xij xij vxij
一、前方交会
三点前方交会
为了避免错误并提高待定点的精度,一般 测量中都要求布设有三个已知点的前方交会。
计算时,分两组利用余切公式计算P点坐 标。若两组坐标的较差在允许限差内,则取两 组坐标的平均值作为P 点的最后坐标。
由未知点至两相邻已知点方向间的夹角称 为交会角(γ)。
前方交会测量中,要求交会角一般应大于 30°并小于150°。
yij
yij
vyij
2.附合导线计算
(5)坐标计算 根据起始点坐标及改正后的坐标增量,依次计算各导线点的坐
标。 由推算而得的B 点的坐标应与已知值完全相符,以此作为计算
检核。
3.闭合导线的计算
闭合导线的计算步骤与附合导线完 全相同,仅在角度闭合差和坐标增量闭 合差的计算上有所不同。
C第六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分解
角度改正数计算: vi f n
• 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前 后 右左 180
•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fx x测 x理
fy
y测
y理
x理 0 y理 0
导线全长闭合差
fD fx2 fy2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K fD 1
D D
fD
分配原则:反符号、按边长成正比分配 •坐标增量闭合差改正数的计算
五、小三角测量的内业计算
❖ 三角锁的近似平差
B a1 D0 c1 a2
A
E b1 c2 a3
C b3 c4
D1
D2 b2 c3 a4
F
Dn b4
D
•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f i ai bi ci 180
vai
vbi
vci
fi 3
ai ai
fi 3
bi bi
fi 3
ci ci
(1)三角形应接近等边三角形,困难地区三角形内角也不应大于 120°或小于30°; (2)三角形的边长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3)三角点应选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便于测图和加密的地方 ,选在便于观测和保存点位的地方,三角点间应通视良好;
(4)基线应选在地势平坦而无障碍便于量距的地方,小三角网的 起始边最好能采用测距仪直接丈量。使用测距仪时还应避开发热体 和强电磁场的干扰。
测距 相对 中误差
测角
中误差 (″)
导线全长 相对中误差
测回数 DJ2 DJ6
1/30000 ±5 1/15000 2 4
角度闭合差 (″)
± 10 n
1/14000 ±8
1/10000
13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007第七章 测量研究法
二、效度
(1)效度的概念 效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的程度,亦即测量是否达
到了预期的目的。
第一,测量的效度始终是对一定的测量目的而言的。 第二,测量的效度也是对测量的结果而言的。 第三,一种测量的效度只是高或低的问题。 第四,在教育测量中,效度问题比在其他领域的测量更为重要。
第二节 量表的编制
一、测量目标的确定
测量目标是测量编制者所要达到的某种具体的目的,它明确规定测量所 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或标准。 (1)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
1.知识:指记忆知识,对学过的知识和有关材料的识别和 再现。 2.理解:主要是对知识的掌握,能抓住事物的实质,把握材 料的意义和中心思想。 3.应用:指把所学过的知识应用于新情境。 4.分析:指能将知识进行分解,找出组成的要素,并分析其 相互关系及组成原理。 5.综合:与分析相反,指把各个元素或部分组成新的整体。 6.评价: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给予价值的判断。 这六类目标,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排列,组成层次结构。
水平的适合程度的指标。试题的难度不但对题目的区分度有影响, 而且对试卷的信度和效度也有较大的影响。难度是由参与测量的被 试群体的整体水平决定的。 (2)难度的计算
1.客观题难度的计算公式:P=RN 其中,P表示难度指标,N表示 参加考试的总人数,R表示答对某道客观题的人数。
2.主观题难度的计算:主观题的难度等于这道题的平均得分除以 满分。 (3)难度对测量的影响
第三节 测量的质量指标
要衡量教育测量的质量,可以采用四个指标,那就是 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前两个指标主要是对整个测 量而言的,后两个指标主ຫໍສະໝຸດ 是对测量的项目而言的。一、信度
控制测量的方法和解释
在一定区域内,为大地测量、摄影测量、地形测量或工程测量建立控制网所进行的测量。
包括:①平面控制测量,是为测定控制点平面坐标而进行的;②高程控制测量,为测定控制点高程而进行的;③三维控制测量,为同时测定控制点平面坐标和高程或空间三维坐标而进行的。
[1]在测区内,按测量任务所要求的K,测定一系列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建立起测量控制网,作为各种测量的基础,这种测量工作称为控制测量。
在一定的区域内为地形测图或工程测量建立控制网(区域控制网)所进行的测量工作。
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网与高程控制网一般分别单独布设,也可以布设成三维控制网。
控制网具有控制全局,限制测量误差累积的作用,是各项测量工作的依据。
对于地形测图,等级控制是扩展图根控制的基础,以保证所测地形圉能互相拼接成为一个整体。
对于工程测量,常需布设专用控制网,作为施工放样和变形观测的依据。
编辑本段平面控制网常用三角测量、导线测量、三边测量和边角测量等方法建立。
三角测量三角测量是建立平面控制网的基本方法之一。
但三角网(锁)要求每点与较多的邻点相互通视,在隐蔽地区常需建造较高的觇标。
导线测量导线测量布设简单,每点仅需与前后两点通视,选点方便,特别是在隐蔽地区和建筑物多而通视困难的城市,应用起来方便灵活。
随着电磁波测距仪的发展,导线测量的应用日益广泛。
三边测量三边测量要求丈量网中所有的边长。
应用电磁波测距仪测定边长后即可进行解算。
此法检核条件少,推算方位角的精度较低。
编辑本段边角测量法边角测量法既观测控制网的角度,又测量边长。
测角有利于控制方向误差,测边有利于控制长度误差。
边角共测可充分发挥两者的优点,提高点位精度。
在工程测量中,不一定观测网中所有的角度和边长,可以在测角网的基础上加测部分边长,或在测边网的基础上加测部分角度,以达到所需要的精度。
小三角测量是在小测区建立平面控制网的一种方法,它多用于小测区的首级平面控制或三、四等三角网以下的加密,作为扩展直接用于地形测图的图根控制网(点)的基础。
第七章界址测量
界址点坐标对界址点起着法律上的保护作用,一旦界址点被 人为或自然移动或破坏,则可用界址点坐标恢复其原来位置。
界址点是指宗地权属界线的转折点,即拐点,它是 标定宗地权属界线的重要标志。一块土地周围的界 址点确定了,则其位置、形状、面积和权属界线也 就确定了。在进行宗地权属调查时,界址点应由宗 地相邻双方指界人在现场共同认定。确认界址点上 要设置界标,进行编号,并精确测定其位置,以防 止日后界标被破坏时,能用测量方法准确地在实地 恢复权属界址。
图5
5. 交点坐标计算法
图5
6. 直角坐标法
计算公式如下:
S = S AP =
S12
+
S
2 2
,
β
=
arctan
S1 S2
β
将上式计算出的 S、β
和相应的已知参数代入 极坐标法计算公式即可。
B
P
S1
β
S2
A
7. GPS 实时动态测量法
实时动态( Real Ttime Kinematic——RTK) 测量系统是GPS测量技术与数据传输技术相结 合而构成的组合系统。
应用RTK技术测量界址点的方法是,在测区内 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已知控制点上设置基 准点,安置一台双频GP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 GPS卫星进行连续地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 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各采样 点的GPS接收机。
测量人员将另一台(或几台)GPS接收机安置在一 个(或几个)待测界址点上,在接收GPS卫星信号 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 输的观测数据,然后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 时地计算并显示各界址点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控制网
❖ 国家平面控制网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是低等级平面控制测 量的基础,也为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提供资料。
❖ 城市平面控制网
主要是在城市建设地区建立的控制网,是国家控制 网的发展和延伸,直接为城市大比例尺、城市规划、 市政建设、工程测量等提供控制点。
❖ 小地区平面控制网
面积在15km2以内的控制网,一般与国家控制网相 连接,若测区内或附近无高级控制点,也可建立独 立的控制网。
第七章 控 制 测 量
7.1 控制测量概述 7.2 平面控制测量 7.3 高程控制测量 7.4 GPS控制网测量
§7.1 控制测量概述
测量的基本工作是确定地物和地貌特征点的位置, 即确定空间点的三维坐标。这样的工作若从一个起点开 始,逐步依据前一个点来测定后一点的位置,会将前一 个点的误差带到后一个点上。这种测量方法会导致误差
准测量分为一、二、三、四等,逐级布设。一、二 等水准测量是用高精度水准仪和精密水准测量方法 进行施测,其成果作为全国范围的高程控制之用。 三、四等水准测量除用于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加密外, 在小地区用作建立首级高程控制网。
为了城市建设的需要所建立的高程控制称为城市 水准测量,采用二、三、四等水准测量及直接为测 地形图用的图根水准测量,其技术要求列于表4。
逐步积累。为减少误差积累,测量工作必须遵循“从整
体到局部”、“先整体后碎部”的组织原则,即先在
测区内测定少数控制点,建立统一的平面和高程系统。
因此,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两种。控制测量的主要工作内容是:①依据控制点的用 途和作用在测区内布设控制网;②进行外业测量;③内 业计算出待定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并对测量成果进行 精度评定。
等级
测角中误 差
(″)
三角形最 大闭 合差 (″)
二等 ±1.0
±3.5
三等 ±1.8
±7.0
四等 ±2.5
±9.0
一级
±5
±15
平均边长 (km)
9 5 2 1
起始边相 对中 误差
最弱边 相对中误
差
测回数 DJ1 DJ2 DJ3
1:30万
1:12万 12
首级1:20 万
1:8万
6
9
首级1:12 万
城市平面控制网一般可分为二、三、四等三角测量及一、 二级图根小三角网或一、二、三级图根导线网。布设方法有城 市三角测量、城市导线测量和GPS卫星定位技术等。按1985 年城市测量规范,其技术要求分别列于下列表格。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化测量仪器的出现,三角测 量这一传统定位技术大部分已经被卫星定位技术所替代。199 2 年国家制定的《GPS 控制测量规范》将GPS 控制网分成
§ 7.1.1 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是确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建立平面控制 网的常规方法有三角测量、导线测量和目前应用日渐广泛的 GPS测量。
1 三角测量 如右图,要观测所有三角
形的内角,并至少测量其中一 条边长作为起算边,通过计算 就可以获得它们之间的相对位 置。
三角形的顶点称为三角点,构成的网形称为三角网,进行 这种测量称为三角测量。
±4 L
±12 L
±20 L ±40 L
±4 n
±6 n
± 12 n
表中:L为水准路线长度,以千米为单位;n为测站个数。
为了统一全国高程系统,由青岛国家水准原点出发在全国范围 内建立高程控制点,精确测定其高程,作为各地区高程测量的依 据。这些已知高程的固定点称为水准点。
§ 7.1.3 小地区控制测量
表4 图根控制点密度要求
测图比例尺
每平方公里 点数
1:2000 15
1:1000 501:50 150§7.2 平面控制测量
§ 7.2.1 导线测量概述
依相邻次序地面上所选定的点连接成折线形式,测量各线段 的边长和转折角,再根据起始数据用坐标传递方法确定各点平面
位置的测量工作称导线测量。
2 导线测量
如右图所示,控制点1、2、 3……用折线连接起来,测量各边的
长度和各转折角,通过计算同样可 以获得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这种 控制点称为导线点,进行这种控制 测量称为导线测量。
3 GPS测量
如图所示,在A、B、C、D
控制点上,同时接收GPS 卫星
S1、S2、S3、S4……发射的无
线电信号,从而确定地面点位, 称为GPS 测量。
表4 城市水准测量及图根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每千 米
高差中误 差
(mm)
附合路线
长度 (km)
水准仪 型号
水准 尺
二等 ±2
DS1 因瓦
三等 ±6
50
DS3 双面
四等 ±10
16
DS3 双面
图根 ±20
5
DS10
观测次数 (附合成 环行)
往返较差或环线闭合差 (mm)
平地
山地
往返观测 单程测量
1:4.5万
4
6
1:4万
1:2万
26
二级 ±10 图根 ±20
±30 ±60
0.5
不大于测图最 大视距1.7 倍
1:2万 1:1万
1:1万
12 1
表2 城市导线及图根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测角中 误差 (″)
方位角闭 合差 (″)
附合导线长
度 (km)
平均边
长 (m)
测距中误
差 (mm)
全长相对中误 差
A~E 五级。其中A、B 相当于国家一、二等三角点,C、D 相
当于城市三、四等。我国已于1992 年在全国布设了覆盖全国
的A 级GPS 网点27个,1996 年完成了全国B级GPS 网点730
个,城市控制网也基本采用GPS定位技术。GPS控制网技术指 标见表3。
表1 城市三角网及图根三角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一级 ±5
10 n
3.6
300
±15
1:1.4万
二级 ±8
16 n
2.4
200
±15
1:1万
三级 ±12
24 n
1.5
120
±15
1:0.6万
四级 ±30
60 n
注:n 为测站数。
1:0.2万
表3 GPS 控制网主要技术要求
§ 7.1.2 高程控制测量 建立高程控制网的主要方法是水准测量。国家水
由于全国性控制点的密度比较小,远远不能满足大比例尺地 形测图和工程建设测量的需要,为此还必须进行小地区控制测 量(图根控制测量)。小地区控制测量(一般在15平方千米以内) 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加密精度低一级而有足够数量的控制点, 以直接供测图之用。小地区控制网,也有高程控制网和平面控 制网。高程控制采用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的方 法进行。平面控制采用经纬仪导线测量、经纬仪交会法和小三 角测量等方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