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马说教案说课微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二)朗读课文第二段并思考问 题
1.作为千里马与普通马有什么不同?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马者能注意这一点并区别对待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
O
(三)朗读课文第三段并思考问题
1.本段中那些语句刻画了食马者的无知? O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 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 马!” O 2.食马者的无知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 呢? O 食马者的愚妄和浅薄。 O 3.作者对食马者是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态 度呢?对千里马又是怀着什么样的感情呢? O 对千里马是同情,对食马者是强烈的谴 责与辛辣的嘲讽
教法与学法
O
O
O
教法:读议讲练法。 学法:自主、探究学习。
O
教学过程
O 一、课程导入
O 二、简介作者
三、检查自习情况 四、反复理解 O 五、重难点讲解
六、总结归纳 七、布置作业 八、板书 九、后记
作者简介
韩愈 ,字退之,是唐代著名散文家、诗 人,位“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 黎先生文集》。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 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 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未被采纳。后来又依 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加上当 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才能之士不受重视, 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感叹。
O 辨析古今异义词:
是:古义: 这样的.。例: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今义:判断词。 安:古义:怎么.。例:安求其能千里也? 今义:安全;安定;安装。 等:古义:同样。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今义:等候;表示复数或列举。 或:古义:有时,有的人。例:一食或尽粟一石 今义:或者。 然后:古义:副词。例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今义:连词。 食:古义:通“饲”喂养。例:食之不能尽其材。 今义:吃。 策:古义:马鞭。例:策之不以其道。 今义:策划,策略。 虽: 古义:即使。例:虽有千里之能。 今义:虽然。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 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 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 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 也。
策: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指鞭 策,驾驭。道:正确的方法。材: 通“ 才 ”才能。通:通晓。临: 面对。其(1):难道,表反问语气, 难道 。邪:通“ 耶 ”,表示疑问 的语气词。 其(2):恐怕,表肯 定语气,确实。 O 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大概是他们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马说》
韩愈
学情
《马说》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 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O 教材编排这篇文章,意在让学 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 文的能力,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用文 字来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 懑情感,同时引发学生对当代“伯 乐”与“千里马”关系的思考。
O
教学目标
O 1.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O 写作手法:
托物寓意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说理。
O 韩愈就是一匹千里马,他有“日行千里之能”,
但在封建社会,他怀才不遇,屡遭贬斥。他对在 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有强烈的 愤慨与不满,可又不能直接表示出来,所以,他 就托物寓意,借写千里马的遭遇,来写封建社会 人才的遭遇。对封建社会中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 和人才埋没的现象,则分别用“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和“抵辱 干奴隶人之手,骄死于槽权之间”作了形象的概 括,寄寓了作者很深的感慨。文字生动活泼,富 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O O
研读课文
(一)朗读课文第一段并思考问题 1.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 “千里马” 之间的关系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 常有。 2.“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句话阐明 了伯乐与千里马有什么关系呢? 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作用。 3、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如何?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 也。
O
O 思考:本文通篇写千里马,难道韩愈仅仅为马的 O O O O O
不幸而鸣不平吗?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 现状作了揭露。 结合写作背景,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 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慨心情。 本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了 什么样的人? 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比喻人 才;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O 六、拓展延伸
Leabharlann Baidu
O 思考: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
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
O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体裁,其主要特点是
一事一议,要求作者写出对社会生活中某 个问题、某种现象的深刻见解。
O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 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 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 也。
乐(l è ),祇(z h ǐ),骈 (p i á n),槽枥(c á o,l ì) O 伯乐 :本名孙阳。春秋时人,擅 长相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故:所以;虽:即使。祇:通“祗” 只是。奴隶人:古代指仆役,这里 指喂马的人。骈,两马并驾,引申 为一起。槽枥:喂牲口用的槽。 O 译文:只在马夫的手下受屈辱,和 (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 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 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 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 里也?
O 一食:吃一顿。粟:本指小米,这里
泛指粮食。 石:十斗为一石。食: 通“饲”,喂。 “而食” “食之” 的“食”都念喂养。 见:通“现”, 表现;显现。 且:犹,尚且。等: 同等待遇。 O 喂马的人不知道按千里马的食量来饲 养它。 O 想要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都不能 办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背 诵全文。 O 2.理解作者情感,明确文章托物寓意 的写作手法,理解“伯乐”和“千里 马”的寓意。 O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保持良好 的心态,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 信念。
教学重难点
O
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及 作者抒发的情感,是本课教 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