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中央办公厅)
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00bd98767fd5360cba1adb26.png)
3、规范酝酿和讨论决定程序。完善干部选拔任用酝酿制度。地方党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干部任用前,要经书记与副书记及分管组织、纪检等工作的常委共同酝酿,并征求同级分管领导的意见。实行讨论决定干部向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预告制度。完善人选介绍内容,改进介绍方法。规范讨论决定干部的程序和方法。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纲要》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对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出了全面规划,是新形势下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各级党委(党组)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积极探索创新,稳妥有序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紧密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意见,抓好《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对已经出台的相关改革措施和制度规定,要认真贯彻执行,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要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干部人事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努力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七)建立健全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
完善干部职级晋升制度,探索依据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晋升职级的相关政策。实行干部职级与待遇挂钩,强化职级在确定干部工资、福利等方面的作用。2012年前制定和试行干部职级晋升和管理办法。
(八)健全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制度
合理界定干部不适宜担任现职的情形,规范调整的原则、程序,及时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拓宽干部调整后的安排渠道,完善相关保障性配套措施。2012年前制定实施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办法,并进行试点,逐步做到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释义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释义](https://img.taocdn.com/s3/m/6ea8a5d7b4daa58da1114a81.png)
导论2014年4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第652号国务院令,公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作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第一部行政法规,《条例》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主要环节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范.其中,既包括对聘用制、公开招聘、岗位设置、纪律处分等既有改革成果的承认,也包括考核、奖励、申诉、监督等管理问题的创新性、原则性的规定。
《条例》的出台,填补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法律法规空白,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进入了法制化的轨道.一、《条例》的立法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也不断创新推进。
20世纪80年代,中央提出了实行干部分类管理的目标,打破按照党政干部管理方式来管理事业单位干部的传统模式成为重要的改革导向.1986年《民法通则》将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四大单位法人之一。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管理体制的改革开始启动,事业单位行政首长负责制全面实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的自主权逐步扩大.国务院先后印发了《事业单位奖金税暂行规定》和《关于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规定》等规范性政策文件,对事业单位收入分配、职称评审等重点管理环节进行了初步规范.其中,《关于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规定》提出,专业技术职务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的有明确职责、任职条件和任期,并需要具备专门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水平才能担负的工作岗位,不同于一次获得而终身拥有的学位、学衔等各种学术、技术称号,建立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应当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专业技术工作岗位,规定明确的职责和合理和任职条件;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确定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合理结构比例;由行政领导在经过评审委员会评定的、符合相应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中聘任;有一定的任期,在任职期间领取专业技术职务工资。
这些规定对规范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以后实施的事业单位聘用制度进行了先期准备.20世纪90年代,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同时提出,要逐步建立健全符合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不同特点的科学的分类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中央办公厅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中央办公厅](https://img.taocdn.com/s3/m/6033f2447e21af45b307a8a4.png)
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中央各部委,国家机关各部委党组(党委),解放军各总部、各大单位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已经中央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纲要》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对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出了全面规划,是新形势下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各级党委(党组)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积极探索创新,稳妥有序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要紧密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意见,抓好《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
对已经出台的相关改革措施和制度规定,要认真贯彻执行,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
要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干部人事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努力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中共中央办公厅2009年12月3日附件: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200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颁布实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但也要看到,干部人事工作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出现。
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键在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的有关部署和要求,制定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
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坚持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方向,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着力解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干部人事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树立坚定信念、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正确用人导向,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148758aadd3383c4bb4cd2ef.png)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二、给定资料1.据《学习时报》报道,1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就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答该报记者的提问。
记者: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之一。
请问应该怎样理解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李源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四中全会《决定》专门进行阐述和部署,充分说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成党的执政使命极端重要、极为紧迫。
第一,只有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才能更好地为科学发展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
第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迫切需要。
第三,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不仅要应对激烈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文化竞争,而且要应对激烈的思想竞争、制度竞争、政治竞争。
干部制度竞争力是国家政治制度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我们要在激烈的国际政治竞争中赢得主动,就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培养造就高素质领导人才提供制度保证。
第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但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
解决干部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关键在改革,希望在改革,根本出路在改革。
记者: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应该把握什么样的指导原则?李源潮: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首先,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用人权是最重要的执政权之一。
在改革中,放弃党管干部原则就等于放弃党的领导、放弃党的执政地位。
其次,要坚持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建设方向。
科学化,就是遵循党的事业发展需要和干部成长规律,改进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实现干部工作理论、制度、方法和工作机制的科学化。
公务员制度教程(第六版)第十一章——公务员职务与职级任免
![公务员制度教程(第六版)第十一章——公务员职务与职级任免](https://img.taocdn.com/s3/m/8bdd6cff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82.png)
公务员制度教程(第六版)
本章重点问题 • 我国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任免制度的意义 • 公务员任用方式的种类 • 公务员任职手续的办理 • 公务员免职手续的办理
公务员制度教程(第六版)
11.1公务员职务任免
公务员制度教程(第六版)
11.1.1公务员职务任免的含义
公务员制度教程(第六版)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务员制度教程(第六版)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2014年,经中央批准,在全国4个省选择了4个县进行了县以下机关公务 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15年1月,中办、 国办印发了《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的通 知,其核心内容是在《公务员法》的框架下,在保持原有领导职务晋升通道 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职级晋升的通道,解决基层公务员“晋升难、待遇低” 的矛盾。该制度设置了科员级、副科级、正科级、副处级和正处级5个职级, 建立了职级与级别之间的对应关系,构建了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级晋升序列, 明确职级与职务是并行关系,二者共同构成公务员职业发展通道。县以下机 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实施以来,对在基层工作时间较长、职务长期 得不到晋升的公务员产生了较好的激励作用。但是,仍然存在实施范围较窄、 职级晋升条件严格、制度实施偏离初衷、配套制度不尽完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考任制
考任制即通过考试来选拔任用对象的方式。考试一般采取笔试、面试或 其他方法,根据考试成绩择优确定任用人选。考任制的原型科举制是我国古 代官吏任用的一种主要方式,曾经为封建统治阶级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只是 其随着封建集权的逐步加强而逐步僵化。
考任制的最大意义是反对特权,实现公民在公职中的平等竞争,吸纳优 秀的公共管理人才。考任制的最大弊端就是容易产生徇私舞弊,特别是在面 试环节难以把关控制,结果违背了考任制的初衷;考任制的范围为主任科员 以下及其他相当层次的非领导职务,这就可能使得考任制公务员激励性不足; 由于各方面原因,考任制可能会选拔一些不适合公务员队伍而有可能在其他 工作领域做出贡献的人才,从而不利于人才的最优配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53696d45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6c.png)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2010.04.01•【文号】中发[2010]6号•【施行日期】2010.04.01•【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才工作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2010年4月1日中发[2010]6号)现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人才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人才规划纲要》是我国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国人才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制定实施《人才规划纲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战略选择,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人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摆在突出位置,加强对《人才规划纲要》实施的组织领导。
要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人才规划纲要》,深刻理解《人才规划纲要》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深刻理解“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发展指导方针,深刻理解建设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深刻理解人才发展的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要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人才规划纲要》实施的良好舆论氛围。
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采取有力措施,把《人才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要抓紧编制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系统以及重点领域人才发展规划,形成全国人才发展规划体系。
目录序言一、指导方针、战略目标和总体部署(一)指导方针(二)战略目标(三)总体部署二、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一)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二)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三)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三、体制机制创新(一)改进完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四、重大政策(一)实施促进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税金融政策(二)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政策(三)实施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政策(四)实施人才创业扶持政策(五)实施有利于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和创新政策(六)实施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流动政策(七)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八)实施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发展政策(九)实施促进人才发展的公共服务政策(十)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五、重大人才工程(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二)青年英才开发计划(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四)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五)文化名家工程(六)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七)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八)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九)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十)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十一)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十二)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六、组织实施(一)加强对《人才规划纲要》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二)建立健全人才发展规划体系(三)营造实施《人才规划纲要》的良好社会环境(四)加强人才工作基础性建设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要求,着眼于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人才保证,制定《人才规划纲要》。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eda6e51284ac850ac024208.png)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四项干部监督制度四项干部监督制度是指中央办公厅在2010年4月份颁布实施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责任追究办法》)以及中央组织部同步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试行)》四项干部监督制度颁布主要背景、过程和目的2002年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党的十七大把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明确要求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
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和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匡正选人用人风气。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要认真执行和不断完善各项监督制度,积极探索加强监督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加大监督制度创新力度。
"从两年来开展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的结果看,干部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但对选人用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反映仍然比较突出。
为此,中央组织部组织力量开展了深入调查研究,从2007年起正式会同中央纪委研究起草《责任追究办法》,经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先后报经中央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同意,于2010年3月7日由中央办公厅印发。
中央组织部同步研究起草了其他三个办法,报经中央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同意,于2010年3月9日由中央组织部印发.颁布实施这四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制度,就是要贯彻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回应干部群众的关切和期待,以更加严格的制度监督选人用人行为、约束选人用人权力,坚决同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进行战斗,为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提供制度保障。
论干部任期制法规的修改与完善
![论干部任期制法规的修改与完善](https://img.taocdn.com/s3/m/c0456b3dc281e53a5802ff30.png)
论干部任期制法规的修改与完善作者:韩强来源:《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6年第03期[摘要]干部任期制是通过严格界定党政领导干部的任职期限、连任次数和最高任职年限对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进行严格考核以保证其积极履行领导职责的制度。
这一制度实施多年来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问题也愈加突出,修改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日益迫切,这项工作已列入《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
为此,我们要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制度框架下,通过修改制定《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规定》,构建一个完备的干部任期制度体系,这一体系要围绕干部任期制协调好干部交流、回避等工作环节,处理好与干部选拔、任用、培训、考核、监督等制度的关系,力争使干部管理围绕严格的任期制来运行,通过任期制开辟干部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干部任期制;党内法规;干部制度改革[中图分类号]D630.3;D2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599(2016)03-0102-08干部任期制是通过严格界定党政领导干部的任职期限、连任次数和最高任职年限,对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进行严格考核以保证其积极履行领导职责的制度。
改革开放之初,通过对“文化大革命”深刻教训的反思,我们确立了实施干部任期制以打破终身制弊端的基本方向,并陆续在浙江、山东等地进行了试点。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5年4月2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明确规定,“领导成员职务按照国家规定实行任期制”,由此赋予了任期制以明确法律地位。
中共中央办公厅2006年8月6日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三个法规文件,使干部任期制得以制度化并全面实施。
这一制度试点30多年、全面实施10年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如干部任期内调动过于频繁,变相的终身制仍然存在,干部任期意识偏弱,任期考核不完善等等,这些都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任期制的实施。
推进公务员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完善
![推进公务员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完善](https://img.taocdn.com/s3/m/181a5d11f18583d049645928.png)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的要求,中央制定印发了《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规划纲要》深入总结30年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经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未来十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出了全面规划。
《规划纲要》是新形势下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深入学习领会和全面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对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动公务员管理制度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推行,改变了“大一统”的干部管理体制,在奠定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干部分类管理格局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面对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形势对公务员队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改革和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需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原则,按照党政干部制度改革的要求,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
一、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公务员法配套法规体系和分类管理制度初步形成。
2006年1月1日《公务员法》开始实施,标志着公务员管理进入了新的法制化阶段。
以公务员法为基本依据,公务员考核、录用、奖励、处分、调任、职务与级别、非领导职务设置、职务任免与升降、培训、申诉、新录用公务员任职定级、辞去公职、辞退、日常登记、录用考试违纪违规处理等15个配套政策法规及一批专项处分规章陆续颁布,初步形成了公务员管理制度体系框架,公务员管理的主要环节实现了有法可依。
分类管理和聘任制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在工商、税务、海关系统开展了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试点,在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开展了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试点,在深圳市开展了公务员分类管理试点。
按照中央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要求,组织实施公安机关执法勤务机构人民警察警员职务套改工作,在人民警察队伍中先行完成了分类管理的基本框架。
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规定干部提拔须达培训时间要求
![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规定干部提拔须达培训时间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35f29cd37c1cfad6195fa73a.png)
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规定干部提拔须达培训时间要求综合新华社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
《纲要》指出,深化市(地)、县(市)党校(行政学院)办学体制改革。
县级党校(行政学院)可作为市(地)级党校(行政学院)分校,由市(地)级党校(行政学院)统筹教学工作。
《纲要》指出,对干部进行任职考察,要把干部学习培训情况作为重要内容。
提拔担任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要达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规定的培训时间要求,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要求的,须在提任后1年内完成培训,仍未完成的要延长试用期。
结合干部年度考核,开展述学评学考学活动。
干部学习培训考核不合格的,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
将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作为各部门和干部所在单位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链接《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全文为进一步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水平,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根据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制定本纲要。
一、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党委(党组)高度重视,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充分发挥作用,广大干部积极参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七大作出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重大决策,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这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关心关爱干部心理健康的实践创新
![关心关爱干部心理健康的实践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ee4ddb272cc58bd63086bd02.png)
关心关爱干部心理健康的实践创新作者:戴晓曙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9年第1期【摘要】真情关爱干部,关注干部身心健康,提高干部心理素质,加强干部心理健康服务,是党的干部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干部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加强干部心理健康服务,建立符合新时代需要的中国特色干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创新。
【关键词】干部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实践创新【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期。
在这一阶段,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关键在于各级执政骨干队伍的状态如何,在于能否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面对新时代、新特点、新任务和新考验,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要求,建立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干部正向激励体系,真情关爱干部,关注干部身心健康,提高干部心理素质,加强干部心理健康服务,是党的干部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一、干部心理健康是新时代干部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心理健康,是一个人正常生活、完成工作、应对社会、成就事业和获得幸福的重要保证,也是人的整体健康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对人的健康定义是:“身体的、心理的(精神的)以及社会的良好状态。
”这说明,人的身心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身体的感觉是人的健康状态的测量器和晴雨表,是人体这个健康整体的综合反映,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于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研究,在原有对心理素质研究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心理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这个问题的研究上,国内与国外有明显不同的解析语言体系。
中国共产党从创建起,就一直重视加强对人的思想政治工作。
在中国共产党的语言体系中,“思想政治工作”实际就包括“谈心谈话”“思想交流”“心理疏导”“舒解情绪”“关心爱护”的含义。
国企干部人事管理
![国企干部人事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3eb4b0bf770bf78a652954d0.png)
第二部分 国企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现状
二、国企干部人事管理存在的问题 问题4:人才吸引力不足 难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人才流失比较严重 用人机制不活,不能按需引进,难以按需流动 调查数据显示,存在人力资源危机,影响了企业发展
第三部分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趋势
200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2010—2020年深 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
五、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制度
➢注重从具有基层领导工作经历的人员中选拔上级党 政机关领导干部。 ➢注重选拔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 政领导机关。对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机关年轻干部, 要有计划地安排到基层培养锻炼。
第三部分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趋势
六、健全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制度
合理界定干部不适宜担任现职的情形,规范调整的原 则、程序,及时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 拓宽干部调整后的安排渠道,完善相关保障性配套措 施。
第四部分 XX公司干部人事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六、干部工作监督检查情况
认真执行加强中层干部管理的2个意见 全面组织开展选人用人工作检查 14家所管单位选人用人民主评议的3项指标,满意和基本满 意率平均为97.98%,对新提拔的中层干部满意和基本满意 率平均为96.76%。整体上得到了职工群众的较好评价。
第二部分 国企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现状
二、国企干部人事管理存在的问题
问题2:人才选拔方式不够科学
传统干部选拔任用方式,难以突破身份、区域、部门等壁垒,容易受论资排 辈、隐性台阶、年龄学历等条条框框的束缚,选人的范围较小、视野较窄, 不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干部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科学配置。
没有采用理论考试、结构化面试、竞职演讲等测试方法,难以科学量化的评 价干部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
在严厉整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行贿受贿行为会议上的讲话
![在严厉整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行贿受贿行为会议上的讲话](https://img.taocdn.com/s3/m/af6725de6f1aff00bed51e7f.png)
净化选任环境打击行贿受贿同志们: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纪委、组织部、监察厅(局)有关文件精神以及省市整治工作会议精神,今天我们召开会议,就严厉整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行贿受贿行为进行专门部署,以整治以谋取晋升、调任、转任、留任或者提高职级待遇为目的,给予党和国家工作人员及其特定关系人财物或党和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职务晋升、调任、转任、留任或者提高职级待遇等而索取、非法收受或变相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等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行为。
下面,我就这次整治工作及贯彻落实《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的有关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整治工作的重大意义坚决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是党中央的一贯要求,2008年中央印发《关于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意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坚决整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问题”,今年中央又印发《关于严厉整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行贿受贿行为的通知》,中央这样连续发文专门部署整治用人不正之风,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彰显了中央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决心。
严厉整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行贿受贿行为,对于进一步端正用人导向、形成良好风气,振奋干部精神、提高干部操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其一,开展整治工作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不可否认,目前一些地方用人不正之风已经非常严重,有的或已形成能左右官场运作的潜规则。
民间流传的“要想富,动干部”、“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平级调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等顺口溜,虽然可能有失偏颇,但也或多或少地说明了买官卖官已经成为吏治腐败现象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我们至今还记得,号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卖官案”中,马德被检察机关指控在10年间共收受17人的贿赂603万余元。
据报道,共有265名官员涉案,除黑龙江省原政协主席韩桂芝等高官外,还包括绥化市下辖十个县市的半数处级以上干部,仅绥化市各部门的一把手就有50余人。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9f79af70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3d.png)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公布日期】2012.08.06•【文号】•【施行日期】2012.08.06•【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才工作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为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现就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1.党管人才是人才工作的重要原则。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央作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决策,确立了党管人才原则。
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包括规划人才发展战略,制定并落实人才发展重大政策,协调各方面力量形成共同参与和推动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实现价值提供良好服务等。
党管人才是党的组织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
2.新形势新任务要求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
随着我国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构成趋于多样、流动显著加快,对各类人才服务、支持和管理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近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党管人才原则,人才工作取得了新成绩,积累了新经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但一些领导干部对党管人才认识不到位、党管人才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党管人才方式方法不够适应、党管人才保障不够有力等问题,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还不同程度存在。
新形势新任务要求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把各类优秀人才团结凝聚在党的事业周围,促进人才强国战略的更好实施和建设人才强国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
李源潮同志谈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10项举措
![李源潮同志谈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10项举措](https://img.taocdn.com/s3/m/7926071e551810a6f4248619.png)
作者: 秋智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求知
页码: 4-5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6期
主题词: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李源潮 同志 中央政治局委员 《规划纲要》 党的十七大 党中央改革规划
摘要:党中央高度重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
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中组部研究制定了《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经中央批准,已经以中央办公厅文件印发。
近期,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发表署名文章.专门就党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进行了系统论述,其中着重强调了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10项办法和措施。
干部人事管理
![干部人事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29330ee8a98271fe910ef9bf.png)
第二部分 国企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现状
二、国企干部人事管理存在的问题 问题4:人才吸引力不足 难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人才流失比较严重 用人机制不活,不能按需引进,难以按需流动 调查数据显示,存在人力资源危机,影响了企业发展
第三部分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趋势
200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2010—2020年深 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
五、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制度
➢注重从具有基层领导工作经历的人员中选拔上级党 政机关领导干部。 ➢注重选拔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 政领导机关。对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机关年轻干部, 要有计划地安排到基层培养锻炼。
第三部分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趋势
六、健全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制度
合理界定干部不适宜担任现职的情形,规范调整的原 则、程序,及时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 拓宽干部调整后的安排渠道,完善相关保障性配套措 施。
第二部分 国企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现状
二、国企干部人事管理存在的问题
示例2:
意大利的国家企业分为“直接国有”企业和“间接国有”企业。 “直接国有”企业活动的领域一般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些 基础部门,由政府机构派遣产生董事会,成员基本上由政府官 员担认。同时实行独立董事会制度,董事会成员由社会多方面 人士组成,主要包括政府选派、专家董事、本企业负责人、职 工董事以及股东董事等组成,并吸收一定比例的职业经理人员 和专业人员进入董事会,这些人员中,特别是专家等外部董事, 往往是行业和市场的专家,可以起到监管国有企业的特有效果。
选拔范围、条件、程序等公开程度不够,干部群众参与和监督不足,容易出 现在少数人中选人、由少数人选人,不利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第二部分 国企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现状
健全和完善干部交流机制研究
![健全和完善干部交流机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df46f0f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64.png)
健全和完善干部交流机制研究内容摘要:健全和完善干部交流机制,必须认真落实干部交流有关政策规定,始终把握干部交流的正确导向,立足干部队伍现状,深入分析干部交流在规划制定、制度建设、体制障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决定原则、整体效能原则、竞争激励原则和保持工作连续性原则,建立健全统筹调控、教育激励和监督机制,促进干部资源实现优化配置。
关键词:干部交流机制研究Abstact: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mechanism for the exchange of cadres, cadres must earnestly implement the exchange of relevant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lways grasp the correct guidance exchange of cadres, cadres based status quo,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exchange of cadres in the planning of the development, institution building, institutional barrier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roblem, insist on personal organization decided to obey the principles, the principle of overall performance, competition and incentive to keep working principle and the principle of continuity,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regulatory, educational incentives and oversight mechanisms to promote cadres to achieve optim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Keywords:The cadre exchange Mechanism Research健全和完善干部交流机制,必须立足干部队伍现状,认真落实干部交流有关政策规定,进一步完善交流制度、完善配套措施,建立有利于干部交流的工作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中央各部委,国家机关各部委党组(党委),解放军各总部、各大单位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已经中央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纲要》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对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出了全面规划,是新形势下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各级党委(党组)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积极探索创新,稳妥有序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要紧密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意见,抓好《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
对已经出台的相关改革措施和制度规定,要认真贯彻执行,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
要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干部人事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努力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中共中央办公厅2009年12月3日附件: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200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颁布实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但也要看到,干部人事工作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出现。
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键在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的有关部署和要求,制定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
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坚持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方向,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着力解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干部人事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树立坚定信念、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正确用人导向,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基本目标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步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公平公正、充满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人事制度,培养造就一支适应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干部群众参与度。
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管理监督等环节充分发扬民主,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度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得到保障和落实。
——健全竞争择优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广开举贤荐能之路,选人用人渠道进一步拓宽,选拔任用方法进一步完善,竞争性选拔力度进一步加大,形成各类人才公平竞争和优秀人才不断涌现、健康成长的生动局面。
——完善干部管理制度,增强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干部考核科学规范,评价客观准确;流动渠道畅通,资源配置优化;管理约束严格,权力责任统一;激励措施完善,保障体系健全,形成有利于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鼓励干事创业的有效机制。
——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有效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用人行为规范,工作责任明确,监督制约有力,形成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深化分级分类管理,健全干部人事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统一领导、科学分类、分级管理、调控有效的宏观管理体制,完善符合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各自特点的分类管理制度,形成内容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科学管用的干部人事制度体系,实现干部人事工作的依法管理和科学管理。
二、党政干部制度改革重点突破项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政干部制度改革要抓住以下重点难点问题,加大工作力度,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明确干部选拔任用提名主体,规范提名形式、提名程序,合理界定提名责任,扩大提名环节的民主和监督。
2010年制定和实施试行办法,逐步形成主体清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
(二)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认真实行并不断完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试行)。
2012年前在省、市、县全面实施。
到 2015年初步建立符合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点的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比较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不断提高考核评价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三)推行差额选拔干部制度推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完善地方党委全委会、常委会决定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度。
探索地方党委差额票决干部办法,2012年前在一些地方进行试点,认真总结经验。
(四)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
坚持标准条件,突出岗位特点,注重能力实绩,完善程序方法,改进考试测评工作,提高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质量。
到2015年,每年新提拔厅局级以下委任制党政领导干部中,通过竞争性选拔方式产生的,应不少于三分之一。
(五)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公推直选范围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
2012年前继续开展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公推直选试点工作,认真总结经验。
(六)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制度加大从农村、社区优秀基层干部中考录公务员力度。
畅通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渠道。
注重从优秀乡镇(街道)领导干部中选拔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县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要保持半数以上有3年以上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等领导工作经历的成员。
注重从县、乡党政机关选调优秀干部到市级以上党政机关工作。
到2012年,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均应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
到2015年,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工作部门领导班子成员中,具有基层领导工作经历的,应达到一半以上;中央机关司局级领导干部和省级机关处级领导干部中,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应达到三分之二以上。
对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机关年轻干部,要有计划地安排到基层培养锻炼。
(七)建立健全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完善干部职级晋升制度,探索依据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晋升职级的相关政策。
实行干部职级与待遇挂钩,强化职级在确定干部工资、福利等方面的作用。
2012年前制定和试行干部职级晋升和管理办法。
(八)健全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制度合理界定干部不适宜担任现职的情形,规范调整的原则、程序,及时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
拓宽干部调整后的安排渠道,完善相关保障性配套措施。
2012年前制定实施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办法,并进行试点,逐步做到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九)探索建立拟提拔干部廉政报告制度认真执行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
探索试行拟提拔干部向组织报告本人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规定情况、本人涉及当地干部群众反映突出问题的情况、公示中群众反映问题的有关情况及其他方面廉政情况的制度,2012年前进行试点,条件成熟后逐步推行。
(十)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坚决整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问题。
畅通电话举报、信访举报和网络举报渠道,加大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检查和巡视力度。
健全严重违规用人问题立项督查制度,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等用人问责制度,落实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责任制。
到2012年,用人上不正之风得到有效遏制,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防治用人上不正之风长效机制。
(十一)实行干部工作信息公开制度适应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要求,扩大干部工作信息公开范围。
实行干部任用提名情况和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结果在领导班子内部公开制度,探索干部考核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建立健全干部工作信息向社会公开制度,适时发布干部工作政策法规、领导班子职位空缺情况及其岗位职责要求、考察对象或拟任人选的基本情况、干部选拔任用结果、选人用人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情况等。
建立党委组织部门新闻发言人制度。
坚持和完善干部工作社会评价制度。
到2012年基本实现干部工作信息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
三、党政干部制度改革整体推进任务在党政干部制度改革重点突破项目的带动下,逐步健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管理监督和激励保障机制,整体推进党政干部制度改革。
(一)健全选拔任用机制1、完善民主推荐制度。
探索建立民主推荐职位预告制度。
健全不同类型、不同职位干部民主推荐的办法,按照代表性、知情度和相关性原则,合理确定参加民主推荐人员范围,改进民主推荐方式方法,增强民主推荐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正确分析和运用民主推荐结果,综合考虑岗位需求和干部近年考核评价情况、工作实绩、发展潜力等因素确定考察人选,既要尊重民意,又不简单以票数高低取人,注意保护真抓实干、坚持原则、敢于负责、锐意进取的干部。
2、改进任职考察工作。
完善干部德才考察标准,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的德。
完善考察预告制度、考察对象公示制度。
坚持差额考察,落实延伸考察,增强考察准确性,防止失真失实。
3、规范酝酿和讨论决定程序。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酝酿制度。
地方党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干部任用前,要经书记与副书记及分管组织、纪检等工作的常委共同酝酿,并征求同级分管领导的意见。
实行讨论决定干部向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预告制度。
完善人选介绍内容,改进介绍方法。
规范讨论决定干部的程序和方法。
4、完善任前公示和任职试用期制度。
完善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度,丰富公示内容,改进公示方式,推进媒体公示。
探索扩大公示对象范围。
加强对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间的管理,严格试用期考核工作。
5、规范干部破格提拔办法。
坚持不拘一格选拔优秀干部。
制定出台干部破格提拔办法,明确破格提拔条件,规范破格提拔程序。
6、推进党内选举制度改革。
适当扩大地方党的代表大会差额选举的比例和范围。
扩大党代表大会代表对提名推荐候选人的参与,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
完善选举办法,改进和规范选举程序和投票方式,改进候选人介绍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