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语文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35345ca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a9.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教案第【1】篇〗《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三年级组董世荣一、课文内容分析:《父亲、树林和鸟》是第七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以“我与自然”为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
本文通过童年时代父亲和“我”的对话,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课文的题目富有画面感,引人遐思。
“父亲”“树林”“鸟”3个词并列,既描绘了父亲和“我”在树林边看鸟的情景,又表现了父亲对树林、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课文的语言充满诗意,耐人寻味。
与上一课相比,多处使用了学生平时很少会遇到的生动语句,尤其是多个修饰语连用的形式,表达了更为丰富的感受。
比如,“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等语句,生动贴切地描写了树林的环境。
课文插图以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为主体,父亲和“我”正注视着大树,画面上并未出现鸟儿。
父亲在这样的环境中也能发现鸟儿,体现了他对鸟儿的熟悉和喜爱。
父亲戴着宽边礼帽身穿长衫,直观地表现了事情发生的年代及父亲的形象。
插图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经过了两年的识字方法、兴趣、能力的培养,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识字能力。
语文学习中语言积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三年级积累的关键仍然是词语,而且是大量的词语积累。
课内积累为学生课外积累做好方法指导,激发学生兴趣的课外阅读。
学生背诵能力强,而且乐于背诵,有利于促进积累。
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很难对一篇文章进行准确、深入的理解。
需要从抓中心、中心句词、关键词句、体会句子的含义等方面进行指导,形成深层理解文本的能力。
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开始转向对文本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一)认识“黎、凝”等5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3个字,会写“父亲、童年”等19个词语。
(二)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能结合课文内容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
三年级语文上册《父亲、树林和鸟》教案部编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父亲、树林和鸟》教案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375359b5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fb.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不安”“准确”等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敬爱之情。
(2)学会借助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课文描述的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鸟类的意识,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不安”“准确”等词语造句。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父亲的形象,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敬爱之情。
2. 学会借助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课文描述的意境。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粉笔。
2. 生字卡片。
3.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对树林和鸟的看法。
2. 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教师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并对难读句子进行指导。
3. 精讲细读:(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父亲的敬爱之情。
(2)学生讨论课文中所用的描写手法,如“不安”“准确”等词语的使用。
4. 朗读感悟:(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教师选取优秀朗读进行展示,并给予表扬。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保护鸟类、热爱大自然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6.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2)以“我和父亲共同保护树林和鸟”为主题,写一篇小练笔。
7.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行课后阅读,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关的书籍,如《鸟儿的家》、《森林里的故事》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 组织一次户外实践活动,如参观树林、观察鸟类,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好,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精品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a928610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0e.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第1篇】父亲、树林和鸟教学目标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生字,学习用硬笔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用“一瞬间”、“舒畅”造句。
3.一边诵读,一边想象,感受自然的美好,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根据体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引情1.蓝天是白云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草丛是蟋蟀的家,朝阳小学是孩子们的家,那孩子们,小鸟的家在哪里呢?(课件展示:小河、蓝天、草丛、校园等图片)2.你喜欢鸟儿吗?为什么?请你用“我喜欢鸟儿,因为——”说话。
(板书课题)3.和你们一样,我们今天也将在课文中接触两个人,他们和你们一样,十分喜爱鸟儿。
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看看能读懂什么。
2.检查自读情况:①大家看,课文里有好多生字娃娃,你们认识它们吗?能和它们做好朋友吗?出示生字卡片,抽生读生字,注意正音。
重点指导:黎、喃、腾、喙、翎、瞬。
齐读;开火车读。
②看来大家已经和汉字娃娃交上朋友了,不知道把它们放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抽生指明分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老师相机进行字音指导,然后齐读课文。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
看看还有哪些不懂的,作上记号。
自由朗读、勾画、标注。
读通顺、正确。
4.交流朗读,评议。
5.结合同学老师的发言,纠正读音。
齐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讨论,交流记字的记忆方法。
2.教师指导学生对本课要求会写字的识记。
小结:大家真能干,虽然咱们汉字中有不少的同音字、形近字,但只要你根据部首想字义,自然能把这些调皮的汉字娃娃分清楚了。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反思-《父亲树林和鸟》部编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反思-《父亲树林和鸟》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5be2e189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49.png)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较好,但仍有个别学生对环保意识的理解不够深刻。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我计划在课后布置一些与环保相关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体会环保的重要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观察实验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环保”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父亲树林和鸟》这一课时,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感悟:
首先,通过提问导入新课的方式,我发现学生们对身边的自然环境关注度较高,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在引导讨论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对学生的引导还不够到位,有时他们的思考方向会偏离主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思考,提高课堂讨论的效率。
-句子分析:课文中的长句和复杂句,如“父亲说,树林是鸟儿的家,我们要爱护它们。”,需要学生掌握句子结构,理解句子深层含义。
-课文朗读: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语气、节奏,表达课文所蕴含的情感。
-环保意识:通过课文学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父亲树林和鸟【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父亲树林和鸟【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6ddc53bd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2c.png)
父亲树林和鸟(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父亲的形象和性格特点;
2.通过本文了解树林和鸟的互动关系;
3.体验父亲在树林中对鸟的善待,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教学重点
1.父亲树林中善待鸟的情景;
2.学生对故事中的生态保护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学生如何理解“生态保护”的概念,并想办法保护树林中的生态环境。
教学过程
1. 导入
1.教师出示一张有树林和鸟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生活在哪里?我们在生活中吃什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什么?
2. 学习
1.教师讲述父亲在树林中对鸟的善待情景,介绍故事背景;
2.学生阅读故事,并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遍;
3.辅导学生理解“菌丝”,“芽孢”,“虫蛹”等词语。
3. 分享
1.小组分工,让学生分组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点评学生分享,鼓励学生谈论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4. 总结
1.教师提问: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树林和鸟?
2.学生回答:我们应该减少砍伐树木,减少污染,减少捕杀野生动物等;
3.教师总结当天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
学生对故事有较好的理解和表达,但对生态保护的概念还存在一定的模糊。
在之后的学习中,需要更多的案例提示和图形化表达,增强学生对生态保护概念的理解。
此外,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养成保护生态环境并实际行动的好习惯。
三年级语文上册《父亲、树林和鸟》教案部编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父亲、树林和鸟》教案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7ecdcb46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7e.png)
三年级语文上册《父亲、树林和鸟》教案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父亲、树林和鸟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述,推测作者的情感态度。
(3)学会从课文中提炼出主要信息,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对亲情的感悟和珍视。
(3)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3.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理解课文中的细节描述,推测作者的情感态度。
3. 从课文中提炼出主要信息,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树林和鸟的了解。
(2)引出课文《父亲、树林和鸟》。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述,推测作者的情感态度。
5. 讨论与思考:(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2)学生进行拓展练习,如写一篇关于父亲、树林和鸟的小短文。
五、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
2. 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3. 完成拓展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等,给予相应的鼓励和指导。
2. 生字词掌握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对错误进行纠正和辅导。
3.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讲解。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父亲、树林和鸟》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父亲、树林和鸟》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9fda7f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31.png)
《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鸟的故事。
2.能力目标:解决生字词,能有感情的读懂课文。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会写13个生字,会认5个生字。
2.教学难点:文章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教育学生懂得爱鸟、护鸟。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齐读课题1.播放视频《聆听大自然声音》,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2.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23课《父亲、树林和鸟》,请大家带着你们的感受,对树林和小鸟的浓浓爱地读一读课题。
(词语也是有温度的,读出自己的感受,我们也就能赋子它生命。
把声音读轻一点,柔一点,就能读出对小鸟浓浓的爱,请再来试一试。
)二、初读课文,梳理字词1.过渡:读课文,也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昨天预习课文,读课文吗?(读正确了吗,读流利了吗?)2.老师这里出示几句话,看同学们能否读通顺:(1)童年时,一个春天的黎明,父亲带着我从滹沱河岸上的一片树林边走过。
讲解词语“黎明”,这句话交代了什么?(2)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讲解生字“朝”、“雾”、“蒙”、“鼻”和词语“幽深”。
你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3)“林子里有不少鸟。
”父亲喃喃着。
“喃喃”一词怎么理解?(怕惊动鸟,连续不断小声的说话)请你把这种感受送进句子里读一读。
(4)我茫然望着凝神静力的像树一样几立的父亲。
讲解词语“凝神静力”、“几立”。
从这句话中,你读到了什么?(5)“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讲解生字总。
(6)每一个张开的喙都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
讲解生字“吸”、词语“舒畅”。
(7)“黎明时,所有的鸟都抖动着羽毛,要抖净露水和湿气。
”讲解生字抖。
(8)过了一会儿,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是飞离树枝飞向的那一瞬间,但这时也最容易被容易被猎人打中。
”从父亲的语言中你读出了什么?(对鸟的生活习性非常熟悉,鸟儿容易受伤,父亲对此深深的担忧。
23《父亲、树林和鸟》(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23《父亲、树林和鸟》(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d359e145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79.png)
教案:《父亲、树林和鸟》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的爱鸟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表达、倾听和评价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爱鸟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题:《父亲、树林和鸟》2. 课型:新授课3. 课时:2课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的爱鸟情感,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父亲的爱鸟情感,以及如何激发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语文书、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思考父亲的爱鸟情感。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讨论父亲的爱鸟情感,以及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4. 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共同交流讨论,教师点评、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父亲、树林和鸟》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的爱鸟情感,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父亲的爱鸟情感,以及如何激发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短文。
2. 课后实践:观察身边的生态环境,思考如何保护生态环境,与家人分享自己的感悟。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父亲的爱鸟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dc2e2cb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f.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第1篇】《父亲、树林和鸟》教案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S版第五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这种爱也感染了我,使我有了爱鸟意识,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洽。
设计理念以读悟情,有感情地朗读是体会人物感情的主要方法;直奔主题,围绕课文题目,抓住重点文段和重点词句,朗读理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复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对树林和鸟的爱,激发学生爱鸟、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并用“舒畅”、“快活”造句。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的具体表现,体会父亲的爱鸟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我”的心情变化:为什么心里掠过一丝沉重,也由衷地感到高兴;教育学生懂得爱鸟、保护大自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质疑课题。
读了题目,爱动脑筋的孩子脑子里必定会闪过一些疑问。
(学生说)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
(见一见昨天认识的生字朋友)3、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会读书的同学能把课文读成一句话,你能在默读全文后,在文中找一个句子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学生汇报: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
(板书)指名读句子,体会“一生最喜欢”。
师:读了这句话,爱动脑筋的孩子此时又会产生疑问了,请提出你不懂的问题。
三、细读感悟。
到底这树林和唱歌的鸟凭什么魅力而成为父亲一生的最爱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树林里的鸟吧。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个段落描写了树林的鸟?(提示:默读时动眼、动脑、动手画。
)2、学生汇报,指导学习第十自然段。
师:谁能把这一段话读正确、通顺、流利?(指多名学生读)师:读了这段话,你了解到鸟的什么特点?(鸟有气味)师:哪句话最能让你了解到小鸟有气味?随机指导朗读句子“每一只鸟才张开……呼吸着”。
2024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23 父亲、树林和鸟 精华版教案
![2024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23 父亲、树林和鸟 精华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4612a7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ef.png)
23 父亲、树林和鸟【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本文通过童年时代父亲和“我”的对话,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语言运用:本课有不少优美的语言值得学习、积累并内化,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关注生动的语句,引导学生摘抄积累,为今后的语言运用奠定基础。
思维能力:辨析对父亲的判断,感受父亲形象。
审美创造:读好对话,才能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情感、形象,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解析】关注文本:本文采用对话的方式记叙,所以借助对话,读懂对话,寻找到课文记叙的线索,才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而且读好对话,才能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情感、形象,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关注结构:第1自然段既开门见山点题,概括了父亲、树林和鸟的关系,也表明了全文中心,奠定了情感基调。
接下来,作者没有直接写父亲怎样喜欢鸟,而是通过父子俩看似不经意的对话,逐渐突显父亲的形象:父亲看动静、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鸟,知道鸟何时爱唱歌,何时容易受到伤害。
关注描写: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是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在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对生动语言的感受。
本文的语言充满诗意,多处使用了学生平时很少会遇到的生动语句,尤其是多个修饰语的连用。
教学时既可以关注词语的表达形式,学习语言,在具体的语境中揣摩“幽深的”“雾蒙蒙的”“凝神静气”“树一般兀立的” “苦苦的”等这些词语的意思,还可以感受这些词语是如何表达情意的,进一步感受作品中父亲的形象。
【教学目标】1.会读“黎、凝”等5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2个字,会写“父亲、童年”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能结合课文内容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
(重点)3.能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丰富性,能简单说出对这些词语的感受并选择其中的句子摘抄。
(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读“黎、凝”等5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2个字,会写“父亲、童年”等15个词语。
《父亲树林和鸟》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父亲树林和鸟》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68132d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cc.png)
(三)实践活动(用时10讨论一个与大自然相关的问题,如:“你最喜欢哪种鸟类?为什么?”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观察活动。学生可以画出自己喜欢的鸟类,并描述它们的特点和习性。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教学效果较好。在讲授新课过程中,我特别强调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通过举例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练习情况来看,他们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较好,能在写作中尝试运用。
3.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出较强的合作意识和思考能力。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围绕保护鸟类和自然环境这一主题,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展开热烈的讨论。这表明,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父亲树林和鸟》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一、教学内容
《父亲树林和鸟》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本章节内容为第二单元第六课。主要内容包括:生字词的学习,如“父亲”、“树林”、“鸟”等;课文朗读与理解,把握文章主旨,了解父亲与树林、鸟之间的深厚感情;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讨论、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观察活动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生活中保护鸟类和自然环境”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父亲树林和鸟【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父亲树林和鸟【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e32a366f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12.png)
父亲树林和鸟(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父亲树林和鸟》的意义和主题;2.把握课文的情节、人物、语言表达等要素;3.学习运用词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4.通过讨论、朗读、背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课文的主题和人物性格的刻画;2.词语的理解和运用;3.朗读和背诵的训练。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2.运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10分钟)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动物或其他有趣的事物,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二、导入课文(5分钟)将课文《父亲树林和鸟》的标题展示在黑板或屏幕上,引导学生预测课文的主题。
三、整体感知(10分钟)阅读全文,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了解人物性格,感知课文的情感和主题。
四、重点讲解(20分钟)1.分析语言——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下列词语:伸张、小心翼翼、心旷神怡、琐琐碎碎。
教师提示学生如何运用这些词语来描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分析人物——分析父亲、小男孩、小女孩、鸟等人物的性格和行为,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
3.分析主题——讨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以及如何保护环境。
五、课文朗读(15分钟)将课文分段,让学生朗读每一段,训练发音和语调。
六、背诵课文(15分钟)将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或段落分配给学生,让他们背诵并朗读出来,锻炼记忆和口语表达能力。
七、小结(5分钟)总结课堂内容,回顾学生的收获和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们基本掌握了课文的情节、人物、语言表达等要素,理解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并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增强了课堂互动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和主题。
同时,也发现部分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有些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相关训练。
2024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七单元23父亲、树林和鸟 教案
![2024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七单元23父亲、树林和鸟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57e019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27.png)
教学要求 1.认识“黎、凝”等5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2个字,会写“父亲、童年”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能结合课文内容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
(重点)3.能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丰富性,能简单说出对这些词语的感受并选择句子摘抄。
(难点)教学课时两课时。
1.认识“黎、凝”等5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2个字,会写“父亲、童年”等15个词语。
2.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小河是鱼儿的家,蓝天是白云的家,草丛是小昆虫的家,你们知道小鸟的家在哪里吗?(树林)(出示课件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哪些词语或诗句。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图片轻松愉快地感知画面形象,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你喜欢小鸟吗?为什么?(引导学生用“我喜欢小鸟,因为”造句)3.今天,我们将在课文中接触两个人,他们和你们一样,也十分喜爱鸟。
(板书题目:父亲、树林和鸟)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4.读了课文题目,你想说点儿什么?可以说说读了课文题目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是你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是你大胆的猜疑。
二诵读课文,初步探究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讨论、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重点交流容易混淆的字音和难写字的字形)(3)运用指名让学生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要读得正确、流利、通顺。
(4)师生归纳小结,知道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还有哪些需要探究的问题,明确下一步的目标。
2.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第一遍时,要读准字音,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看看能读懂什么。
读第二遍时,要用心感受,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自读后,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让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说说读文后的感受。
(2)指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三年级语文上册《父亲、树林和鸟》教案部编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父亲、树林和鸟》教案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5823244d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dd.png)
三年级语文上册《父亲、树林和鸟》教案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父亲、树林和鸟的形象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创新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父母,懂得珍惜家庭亲情。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难点:体会课文中所描绘的父亲、树林和鸟的形象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朗读课文(1)让学生跟随课件或老师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美妙。
(2)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注意停顿、重音等语音现象。
3. 学习生字词(1)老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
(2)学生分组进行生字词接龙游戏,巩固记忆。
4. 理解课文(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理解课文的大意。
(2)老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想象与创新(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父亲、树林和鸟。
(2)学生分享自己的画作,大家共同欣赏、交流。
6. 总结与拓展(1)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父亲、树林和鸟的小作文。
3. 观察身边的大自然,拍摄一张照片,并配上一段文字,描述你所看到的美好景色。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5d2b91e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6a.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2、认识“雾、蒙、翅、膀”等5个生字,联系上下文与实际理解“雾蒙蒙”“幽深”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雾、蒙、翅、膀”等5个生字,联系上下文与实际理解“雾蒙蒙”“幽深”等词语。
难点:掌握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联系实际、组词法等。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游戏导入:看到这个字——鸟,大家想起哪些成语或是诗句呢?小鸟依人鸟语花香百鸟朝凤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杜甫《望岳》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大家对鸟都有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和鸟有关的课文,请看到课题:父亲、树林和鸟,看到课文题目,你有什么好奇的吗?父亲、树林和鸟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二、初读感知,疏通字词(一)初读全文,标出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疏通长难句。
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1、指名学生朗读,检查初读效果;2、指导朗读:长句子要注意停顿,幽深的雾蒙蒙的这两个词语比较难度,大家可要都准确啦!可以重读望了又望,闻了又闻,来表示强调!3、学习一类字:雾、蒙,。
①我们先来看雾字,上下结构,一个雨字头,一个任务的务,请注意雨字头写扁,同学们看过雾吗?②再来看蒙字,这是个多音字,同学们知道吗?它有三个读音。
蒙字也是一个上下结构的字,要注意中间有两笔短横。
4、联系实际理解字词:雾蒙蒙是是什么意思呢?同学们可以通过联系实际的方法,你看过雾吗?有雾的时候是怎样的呢?这句话中还有比较难懂的词语——幽深,我们可以通过组词法来理解,是什么意思呢?幽静/深远的意思;那现在请大家想想这是怎样一个树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父亲树林和鸟》(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父亲树林和鸟》(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7c41e85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5f.png)
父亲树林和鸟简介《父亲树林和鸟》是2021年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高虹。
课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和他的父亲在树林中散步的经历,他们看到了不同种类的鸟,父亲还教给他如何欣赏和保护自然。
目标1.了解树林生态和鸟类的基本知识;2.学会欣赏自然美景和尊重自然环境;3.培养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让学生想想自己的周末或假期经历,看看有没有玩过户外活动,是否有过近距离观察自然的体验。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群体分享,营造轻松闲适的氛围。
阅读(10分钟)要求学生每人阅读课文一遍,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画画、写诗等等,记录印象深刻的内容。
学生完成后,教师从学生中选出几个学生展示。
讲解(2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读物,并结合课文内容,给学生讲解如下内容:•树林:树林是指大量的树木生长在一起的地方,树林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树林中有很多不同的生物,如鸟、昆虫和哺乳动物。
树林的空气质量比城市中的空气质量更好,因为树木通过呼吸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
•鸟类:鸟类是脊椎动物中最丰富多彩的一类,不同种类的鸟类在形状、颜色、大小和生活习性上都不一样。
鸟类能在空中飞行是生物学上的奇迹之一,人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达成。
•欣赏自然美景:教师介绍点缀在《父亲树林和鸟》中的儿童文学术语,如“白云”、“风”、“红枫叶”、“溪流”等等。
随着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感受美景带来的心情体验。
•保护自然:教师提出保护自然的理由和方法,如开展环境保护活动、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等等,让学生从小开始懂得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实践(25分钟)教师要求学生到校园内的植物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记录、拍照。
学生也可以配合考察内容,用自己的方式(写诗、作画、制作宣传单等)展示自己对所考察地区自然风光的感受。
现场教师提醒行走中注意安全,尽量不要扰动自然环境。
反馈(5分钟)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考察经历和心得体会,提高关注环境和自然生态的意识。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教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4febc0b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5a.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教案第【1】篇〗22父亲、树林和鸟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默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理解父亲爱树林、爱鸟,进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父亲爱树林、爱鸟,进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看到这三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汇报交流)2.教师继续引导:大家说的都很好。
父亲与树林、小鸟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父亲、树林和鸟》3.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词。
2.师范读课文,按要求扫除生字、词障碍并指导朗读。
3.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评价,做到读正确流利,就奖励红星给他。
5.开火车读课文。
6.默读课文,讨论思考:解读故事是围绕那句话展开的?分组讨论交流。
学生反馈: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7.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自己认为最能说明父亲很了解小鸟的语句。
三、观察生字,练习书写1.同学们,观察这些字在田子格中的位置,同桌之间相互提醒:雾、蒙、鼻、翅都是什么结构?书写时要注意什么?雾:上下机构,雨字头要写的偏一些;蒙:上下结构,不要丢掉中间的一横;鼻:上中下机构,最后两笔都不要出头;翅:半包围结构,第四笔的捺要写的长一些。
2.教师范写,重点指导。
3.学生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理解父亲爱树林、爱鸟,进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解读: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生字,学习用硬笔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用“一瞬间”、“舒畅”造句。
3.一边诵读,一边想象,感受自然的美好,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根据体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1.本课教学课件。
2.搜集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信息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情。
1.蓝天是白云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草丛是蟋蟀的家,朝阳小学是孩子们的家,那孩子们,小鸟的家在哪里呢?(课件展示:小河、蓝天、草丛、校园等图片)
2.你喜欢鸟儿吗?为什么?
请你用“我喜欢鸟儿,因为--”说话。
(板书课题)
3.和你们一样,我们今天也将在课文中接触两个人,他们和你们一样,十分喜爱鸟儿。
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看看能读懂什么。
2.检查自读情况:
①大家看,课文里有好多生字娃娃,你们认识它们吗?能和它们做好朋友吗?出示生字卡片,抽生读生字,注意正音。
重点指导:黎、喃、腾、喙、翎、瞬。
齐读;开火车读。
②看来大家已经和汉字娃娃交上朋友了,不知道把它们放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抽生指明分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老师相机进行字音指导,然后齐读课文。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
看看还有哪些不懂的,作上记号。
自由朗读、勾画、标注。
读通顺、正确。
4.交流朗读,评议。
5.结合同学老师的发言,纠正读音。
齐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讨论,交流记字的记忆方法。
2.教师指导学生对本课要求会写字的识记。
小结:大家真能干,虽然咱们汉字中有不少的同音字、形近字,但只要你根据部首想字义,自然能把这些调皮的汉字娃娃分清楚了。
3.词语练习:师提供词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4.学生书写生字,师提示:注意根据字的间架结构合理安排书写。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课文生词。
2.孩子们,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吗?
这样的句子是总写,我们今天这节课,就要看看作者是怎样把总的内容分别告诉我们的。
二、品读欣赏。
(一)引导学生自己读。
1.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画自己认为最能够说明父亲喜欢林子和鸟的语句。
批注:为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点拨,相机指导朗读。
(1)“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父亲看到叶子就知道林子里有不少鸟。
这个可以说明什么?我们来读读这个句子吧。
(2)“还有鸟味”。
①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②出示图片:鸟儿群居睡觉的图片。
③请孩子们注意,我们上学期学习了引号的使用方法,知道引用别人的发言需要用引号,今天,你看这几个自然段,发现什么没有?
④听老师朗读父亲的话,看又能够体会到什么。
⑤我们自己也来读读吧。
(3)“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快活”这个词语,用换词语的方法,可以怎样换?为什么父亲能够说出这样的话?对之后的一句话的理解是怎样?
(4)“鸟最快活的时候--也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你怎样理解“一瞬间”,生活中什么事情发生在“一瞬间”,来练习说话。
你又读懂了什么?
(二)讨论升华。
你对课文最后一句:“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是怎样理解的。
我们一起来讨论吧!
提示:如果父亲是猎人,又可能怎样呢?把自己的理解批注在课后的第三题处。
三、拓展延伸。
1.课题为“父亲、树林和鸟”,我们还可以怎样定课题?在此之后补充几个字,就可以总结出我们这篇课文的思想感情了,你体会到的是什么?
2.你还搜集到哪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例子?
父亲对我的谈话不仅是在对我说,更是对树林和鸟的谈话,是人和大自然的真情告白,是父亲对大自然深深的爱。
四、作业。
1.写词语。
2.摘抄佳词佳句。
3.用给出的词语造句:一瞬间、舒畅
板书设计:
父亲、树林和鸟
看叶知鸟
闻鸟有味
知其快活
怕其受害父亲深爱大自然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
通过父子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不同寻常的了解,体会到“父亲”对鸟超乎常人的热爱。
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教学时,我采用了以读悟情,在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充分地读,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的心愿,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在读时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语气。
读的形式灵活多样:听读、自读、品读、分角色演读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热情,用声音触摸文本,用心灵揣摩文本。
在朗读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读出情,对小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读出神,悟出语言文字的言外之音。
如从“我知道这也是父亲最快活的时刻。
”“父亲喃喃地说”“他生怕惊动了鸟”等语句和父亲的语言中领悟“父亲”的爱鸟,从“我也由衷地感到高兴,因为父亲不是猎人。
”这一句中领会“我”的爱鸟、护鸟之情。
这样,以读代讲,学生感受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