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水浒传》
水浒传第二章阅读心得
水浒传第二章阅读心得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描写了宋朝末年的社会动荡和一群英雄豪杰的故事。
以下是关于《水浒传》第二章的阅读心得:
第二章标题为《拦路抢官马亲眷解衙宴》,这一章主要描述了梁山泊一众英雄豪杰如何抢劫官府的马匹,展示了他们的胆识和对不公正行为的反抗。
在这一章中,作者以生动的笔法描写了一场引人入胜的劫持事件。
这一章中的主要情节包括晁盖和他的伙伴们抢劫了官府的马匹,不仅展示了他们的勇气和智慧,还暴露了官府的贪污腐化和不公正行为。
这一章呈现了一种正义感,使读者对梁山泊一众人物产生共鸣。
在这一章中,我注意到作者对每个梁山泊的成员都有着生动的刻画,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和技能。
这使得故事更加生动丰富,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每个角色的特点和动机。
总的来说,第二章是《水浒传》中一个扣人心弦的部分,通过抢劫官马的故事,展示了梁山泊一众英雄豪杰的勇气和正义感,同时也点出了社会腐化和不公的问题。
这一章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让我更加期待接下来的情节和人物发展。
水浒传第二章概括
水浒传第二章概括
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高俅与端王(后来的徽宗)结识。
被提拔为殿帅府太尉,对曾打翻他的王升的儿子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施行报复。
王进出走延安府,在史家村给史进教枪棒。
史进因擒少华山陈达而和朱武、杨春相识往来。
华阴县中秋夜来史家村捉拿赏月喝酒吃肉的史进并少华山三好汉。
扩展资料
全书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通过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作者站在被压迫者一边,歌颂了农民起义领袖们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正义行为,肯定了他们敢于造反、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宋江原是一位周急扶困的义士,当他被逼上梁山之后,壮大了起义军的声威,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但由于他性格的二重性和思想的局限性,在起义事业登上巅峰之时选择了妥协、招安,最终葬送了起义事业。
小说通过宋江起义的失败客观上总结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
水浒传第二章节内容概括
水浒传第二章节内容概括
第二章节主要讲述了梁山泊起义的前因、过程和结果。
章节以梁山泊女土匪史婆婆为线索,揭示了梁山泊起义的起因。
史婆婆原本是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妇女,在丈夫被官府逼死后,不得不过起了土匪的生活。
史婆婆通过与丈夫的官司接触到了劫富济贫的理念,从而加入了梁山泊。
同时,章节还介绍了其他一些角色的身世和加入梁山泊的经过。
比如,晁盖是因为误杀人而被追杀,最终加入梁山泊;武松是因为杀嫂报仇而被通缉,最终也加入了梁山泊。
这些人在面对官府的压迫和不公正待遇时,选择了拿起刀剑,与官府进行斗争。
在实施起义的过程中,梁山泊逐渐发展壮大,与官府的军队展开了一系列的对抗。
他们在捉拿土匪史大郎,直至获得兵坛宝贝以及劫掠跑官司的农民的资助下越战越勇,屡战屡胜。
起义军的成员也逐渐增加,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反抗势力。
最后,梁山泊以晁盖为首的首领选择了向冯唐进言,主动归顺朝廷。
武松也通过官府将被通缉的放浪老虎拿下。
这样,梁山泊成员获得官府的宽恕,并得以加入抗金的军队。
整个梁山泊起义以成功的方式告一段落。
第二章--水浒传
如何理解《水浒传》中的招安问题
宋江在历史上和民间传说中都是受了招 安的,《水浒传》的作者不必一定要改变 这种已经形成了的故事轮廓,再来一个什 么别的失败道路。 从文本看,招安是必然的。作者把民众 的反抗斗争纳入了忠奸斗争的轨道,结合 起来写。
关于施耐庵生平的可靠资料极少。传 说 他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也有 说是江苏兴化人的。大约生活在元明 之际,可能比罗贯中稍早。有人说他 曾参加过元末张士诚领导的农民起义, 但没有确凿可靠的证据。
三、《水浒传》版本
(明)高儒《百川书志》中记载:“《忠义 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 编次。” 一般认为是《水浒传》最早的本子。
经济上财富均分,大口吃肉,大碗饮酒;
组织上异姓同居,不分亲疏,人尽其才;
核心是平等和平均的原则。
3、具体地描写了起义失败的原因和过 程。
妥协、接受招安---平辽,征田虎王庆,打 方腊
失败的原因:
内部原因:领袖的作用。义军中鱼龙混杂, 泥沙俱 下 。
外部原因:朝廷的怀柔政策。
4、忠义之士的悲剧命运与作者思想的 复杂矛盾
第一阶段缺乏反抗性。 第二阶段想走招安,好
受赦生还。 第三阶段是走上彻底反
抗之路 。
天机星智多星吴用
吴用,平生机巧聪明, 曾读万卷经书。使两 条铜链。一生屡出奇 谋,屡建战功。受招 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 使。宋江、李逵被害 后,吴用与花荣一同 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 与宋江葬在一 起。
★ 元代出现了相当数量的水浒戏:
在这些戏里,“水浒”原来的人物故事得 到了进一步发展。起义的根据地从太行山改为 山东的梁山泊;水浒英雄已由三十六人演化成 “三十六大伙,七十二小伙”的一百零八将; 已有三打祝家庄,晁盖中箭身亡,宋江继为头 领等故事;《宣和遗事》中“杀人放火”的草 寇,已演化为“替天行道救生民”的仁义之师。 这说明“水浒”的长篇故事已基本形成。
水浒传第二章读后感
水浒传第二章读后感《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描写宋江等108位梁山好汉为主线,反映了北宋末年农民起义斗争的长篇小说。
《水浒传》第二章主要讲述了宋江落草梁山泊的故事,通过对宋江的描写,展现了他的豪气和义气,塑造了一个忠义仁勇的英雄形象。
这一章节不仅是对主人公的人物性格的塑造,更是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以及人民对不公正待遇的反抗。
在第二章中,作者通过对宋江的描写,展现了他的豪气和义气。
宋江是一个有着高尚品德和勇敢精神的人物,他在被迫落草梁山泊后,立志要为民除害,为国效命。
在他与朱贵等人发生冲突时,他毫不畏惧,大义凛然,表现出了他的豪气和义气。
这种崇高的品质,使得宋江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也为后来的故事奠定了基础。
此外,第二章还通过对宋江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在宋江落草梁山泊之前,他曾是一个忠良的官员,但是由于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被迫落草。
这种不公正的对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官员们贪污腐化,百姓们受尽压迫和欺凌,社会风气败坏。
宋江的落草,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对当时社会的揭露,为后来的故事奠定了基调。
最后,第二章还展现了人民对不公正待遇的反抗。
宋江落草梁山泊后,成为了梁山好汉的首领,带领着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为民除害,为国效命。
他们身负民族大义,义无反顾,与腐败的官员们展开了斗争。
这种反抗精神,体现了人民对不公正待遇的不屈不挠的抵抗,也为后来的故事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水浒传》第二章的阅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作者对宋江的塑造,以及对当时社会的描写。
宋江的豪气和义气,以及对社会黑暗和腐败的揭露,以及人民对不公正待遇的反抗,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英雄史诗,更是对当时社会的揭露和反思,对人性的探讨。
我相信,通过对这部作品的深入阅读,一定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以及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水浒传第二回主要内容。
水浒传第二回主要内容。
水浒传第2回主要内容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高俅与端王(后来的徽宗)结识。
被提拔为殿帅府太尉,对曾打翻他的王升的儿子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施行报复。
王进出走延安府,途中巧逢史进,结为师徒,后来依然前往延安投奔老种经略府。
史进因擒少华山陈达而和朱武、杨春相识往来。
华阴县中秋夜来史家村捉拿赏月喝酒吃肉的史进并少华山三好汉。
第二回是“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此章回,话峰迅速的从宋仁宗到英宗、神宗、哲宗,由哲宗引出全书最要紧的人物,哲宗的弟弟九天王,端王。
这个端王就是哲宗死后当了皇帝的徽宗。
说端王,先说高俅。
高俅是端王的拐杖,端王是高俅的梯子。
说一百零八个妖魔,也是先说高俅。
金圣叹对此评曰:“乃开书未写一百人八,而先写高俅者,盖不写高俅,便写一百八人,则是乱自下生也;不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则是乱自上作也。
”评得好,上梁不正下梁歪,只是罪过都加在了高俅的身上。
高俅成了乱自上作的代表人物。
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因高俅陷害,被逼逃往延安府,途中成了九纹龙史进的师傅,到此,水浒传就言归正传,一场大戏就此拉了大幕,各色人等,都渐渐登场亮相。
表面上看,这一章回的题目提到的人物是王进和史进两人,实际上全文写了两大场景,一是官场二是民间。
看官场是如何玩法,民间又是一番怎样景象。
王进被官方所逼,远走他乡,就将这二个场景联系了起来。
官场景象是由端王,也就是后来的皇帝徽宗,端王的姐夫,驸马王晋卿和高俅为主角。
以高俅的发迹史而说明官场的腐败,以蹴鞠,和一对羊脂玉的镇纸狮子,笔架等来表现皇家的奢华。
高俅能为皇家所用,正是官场堕落的写照。
民间的景象是民匪不分,史进在不知不觉中同少华山的强盗成了一家人,法已不服众,官府的管控能力下降到极点,史家村和少华山强盗合做一处了。
这二个场景,正预示着天下大乱。
是谁乱了大宋的江山呢?故事慢慢道来。
故事从此开始,一百零八个妖魔先后出场。
水浒传第二章好词好句
水浒传第二章好词好句介绍《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第二章是《水浒传》中的重要篇章,其中包含了许多好词好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深入探讨《水浒传》第二章中的好词好句,展示其文学魅力和独特之处。
第二章概述第二章是《水浒传》中讲述宋江起义的一部分,从宋江密谋起义到招兵买马的过程中,展现了宋江的聪明才智和卓越领导力。
该章节以讲述宋江巧用计策吸引了好汉们投奔水泊梁山为主线,通过战略性布局和组织能力的展示,展现了宋江的英雄气概和领导魅力。
第二章好词好句分析1. “圣人一而已,君子百也”这句话出现在第二章中,是宋江在面对梁山好汉的质疑时的回答。
这句话用简练的语言道出了宋江的聪明才智和卓越智慧,更展示了他作为一个领导者的胸怀和智慧。
宋江的回答,让众人对他充满了敬佩和信任。
2. “没有匹敌,敌不过我之理”这是宋江在答应杨志加入梁山后的一句话。
这句话充分展现了宋江的自信和决心。
他不仅仅依靠武力和军事手段来吸引好汉,更加强调自己的智慧和理念,通过理性的论述和说服力,赢得了杨志的支持。
3. “自家兄弟,各自安身立命”这句话出现在招兵买马过程中,宋江告诉梁山好汉,他们可以选择加入或离开梁山。
这句话表达了宋江对士兵自由选择的尊重和赋予士兵权利的智慧。
宋江没有强迫任何人留下,而是给予好汉们选择的自由,让他们自主决定自己的命运。
4. “损友如寄,临难不费”这句话出现在宋江和杨志的对话中,形容杨志这位朋友让宋江非常感激。
这句话使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描述了杨志对宋江的帮助和支持,并展示了宋江对杨志的深厚的友谊和信任。
5. “众志成城,力量无敌”这句话出现在宋江号召梁山好汉共同努力的时刻,表达了众人团结一致的力量和信心。
这句话简洁明了,使人们对水泊梁山的众多英雄之间的默契和力量感到钦佩。
第二章结论第二章中的好词好句充分展示了《水浒传》的文学魅力和独特之处。
通过宋江的言行举止,我们看到了他作为一个领导者的智慧和魅力。
水浒传第二章读书笔记
水浒传第二章读书笔记
《水浒传》的第二章主要讲述了武松的故事。
武松是一个勇猛善战的人,他因为杀死了一只老虎而闻名于世。
在这一章中,武松被派去押运货物,途中遇到了一群恶霸。
这些恶霸想要抢夺武松的货物,但是武松并没有屈服于他们的威胁。
相反,他勇敢地与恶霸们进行了搏斗,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一章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武松的勇气和智慧。
他不仅拥有强大的武力,而且还有着非凡的智慧。
在面对危险时,他总是能够冷静地分析形势,并采取最合适的行动。
这种勇气和智慧让我深受启发。
此外,这一章还让我看到了社会的黑暗面。
那些恶霸们无恶不作,欺压百姓。
他们利用自己的权势和武力来谋取私利,完全不顾道德和法律。
这让我深感愤慨。
《水浒传》第二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勇敢、智慧、正义的英雄形象,并且让我对社会的黑暗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这本书会对我的人生观产生积极的影响。
水浒传第二章主要内容
水浒传第二章主要内容
哇塞,《水浒传》第二章那可真是精彩啊!这一章主要讲的是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那王进可不简单呐,他可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嘿,你想想,能当八十万禁军教头的人,那得多厉害呀!就好比是现实里带千军万马的大将军。
王进他爹当年得罪了高俅,现在高俅得势了,岂会放过他。
你说王进能不着急吗?就跟那热锅上的蚂蚁似的。
这高俅就像个恶霸,仗着权势想要整王进呢,这多气人呐!
王进没办法,只能带着老娘逃走。
在路上遇到了史家庄,哇,这一相遇可就引出了后面的好多事儿。
史进那小伙子可是个热血青年,对王进的本事那是佩服得五体投地,非要拜他为师。
这史进就好比是一块璞玉,等着王进这个大师来雕琢呢。
你说这第二章是不是特别有意思?能不勾起你继续往下读的欲望吗?。
水浒传第二章主要人物形象
水浒传第二章主要人物形象1. 引言《水浒传》这本书可是个宝,里面的人物各有千秋,个个都能让你印象深刻。
特别是第二章,这里介绍了几个主要角色,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那些个性鲜明的人物,简直可以说是色彩斑斓啊!2. 主要人物2.1 宋江说到宋江,这小子可真是个“及时雨”。
他性格温和,心地善良,对朋友那是慷慨大方,简直是个“侠义之士”。
不过啊,他也有点儿愁苦,常常为了江湖的事操心,想把大家都聚在一起,真是个好人。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有难同当,有福同享”,他就是这么一个人。
可别看他平时文文静静的,遇到事儿的时候也是个狠角色。
哎,江湖路远,真是难为他了。
2.2 吴用再说吴用,这家伙真是个“智多星”,脑子灵活得像转了风车。
他的谋略和智慧可不是盖的,简直是“诸葛亮”转世。
每次遇到难题,吴用总能想出办法来,真让人佩服。
他不仅会打打杀杀,还擅长用计,尤其是在那种紧要关头,能让人眼前一亮,感觉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看他那张嘴,能把人说得心服口服,真是个“口才王”。
3. 鲁智深3.1 鲁智深再来聊聊鲁智深,哎呀,这位可是个“佛祖”。
一身力气大得吓人,还喜欢行侠仗义,是个不折不扣的汉子。
他那种豪放不羁的性格,真让人觉得痛快。
别看他外表粗犷,其实内心却是个热情的家伙,喜欢帮助弱者。
你想啊,谁敢把“吃了人”的豹子打得半死,那就是鲁智深啊。
他的“拳头”可是出了名的,听说一拳能打翻几个人,简直是武林高手。
鲁智深的故事可多了,喝酒打架、救人于危难之中,都是他的一手好戏。
3.2 李逵然后再说李逵,这小子真是个“黑旋风”,一出场就给人一种不讲道理的感觉。
他力气大得让人害怕,跟他较劲的人可得小心了。
李逵的性格直来直去,心里想着什么就说什么,干脆利落。
他那种豪气干云,像一阵风一样,走到哪里都让人感觉有点儿威风八面。
虽然他有时候脾气火爆,但他的真诚和忠义也是无人能及的。
可以说,李逵就是那种“仗义疏财”的好兄弟,谁敢惹他,分分钟让你后悔。
《水浒传》第二章的读后感
《水浒传》第二章的读后感读了第二章,我就像被卷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古代江湖大戏,那感觉真是妙不可言!第二章里,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这一段故事,就像一幅徐徐展开的生动画卷,把我拽进了那个充满豪情与义气的世界。
王进这个角色,给我留下了挺深的印象。
他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却因为高俅那厮的刁难,不得不背井离乡。
这王进也真是倒霉,高俅那小人得志,一上任就想着公报私仇,可怜王进这一身本事,只能带着老母亲跑路。
我就在想啊,这世道咋就这么不公呢!王进多好一人,兢兢业业教禁军习武,没招谁没惹谁,就因为高俅那混蛋以前被他爹打过,就要被整得这么惨。
这高俅,简直就是个心胸狭隘的恶霸!再说史进,一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
身上纹了九条龙,那叫一个威风!他一心想要练就绝世武功,到处找师傅学武。
他对武术的那股子痴迷劲儿,真让我佩服。
我仿佛能看到他在院子里,汗流浃背地挥舞着棍棒,嘴里还喊着口号,那股子认真劲儿,真是让人忍不住给他点赞。
史进家那可是相当富裕,大院子,大房子,不愁吃不愁穿。
可这小子,就不爱读书,就爱练武。
他爹为他这事儿,没少操心。
我能理解他爹的心情,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走正道,读书考取功名呢?可史进这孩子,一根筋,就认定了练武才有出息。
不过话说回来,他对练武的执着,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就是史进跟那些师傅学武的时候。
那些个所谓的师傅,一个个吹嘘自己多厉害,结果一跟史进过招,几下就被打趴下了。
史进那时候心里肯定特郁闷,想着:“我咋就碰不到个真有本事的师傅呢?”直到王进的出现,才让他看到了希望。
王进那几下子,把史进看得是目瞪口呆,立马就知道这是个高人,赶紧拜师学艺。
这一章里,人物之间的交流也特别有意思。
史进他爹跟史进说话,那是又气又无奈,满满的都是父爱。
王进跟史进交流武功,那是严肃中带着耐心。
还有那些村民们,说起话来也是充满了乡土气息,让人感觉特别亲切。
读着读着,我就好像置身于史家村,看着他们的一举一动,感受着他们的喜怒哀乐。
水浒传第二章读书笔记摘抄
水浒传第二章读书笔记摘抄第二章主要讲了高俅发迹的故事。
这一章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北宋末年社会的黑暗和混乱,也让我对高俅这个人物有了初步的认识。
高俅原本是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整天只知道帮闲,风花雪月,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却没有什么正经的本事。
他先是被父亲告了一状,被赶出了东京,后来辗转多地,靠着踢得一脚好球,得到了小王都太尉的赏识。
在这一章里,作者对高俅的描写细致入微。
比如说他的外貌,“那高俅是个帮闲浮浪的人,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业,只好刺枪使棒,最是踢得好脚气毬。
”简简单单几句话,就把高俅不务正业的形象勾勒了出来。
还有他的性格,从他善于迎合讨好他人,就可以看出他的圆滑世故。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高俅被推荐到端王那里的情节。
那天,端王正在和一群人踢球,球正好滚到了高俅面前。
高俅见机会难得,便大胆展示了自己的球技。
只见他“使个鸳鸯拐,踢还端王”,那动作潇洒利落,一下子就吸引了端王的注意。
端王见他球技高超,便把他留在了身边。
这一段描写得特别精彩,仿佛让我看到了当时的场景,高俅那副急于表现自己、想要攀附权贵的嘴脸活灵活现。
再说说端王,作者虽然着墨不多,但通过他对高俅的态度,也能看出他是个贪图玩乐、不务正业的人。
一个小小的踢球场景,就反映出了当时皇室的腐朽和堕落。
从这一章中,我还看到了北宋末年官场的黑暗。
高俅这样一个品行不端的人,仅仅因为会踢球,会讨好主子,就能平步青云,这让那些真正有才华、有品德的人如何出头?这也预示着后面梁山好汉们的起义,是对这种黑暗社会的一种反抗。
读这一章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如果当时的社会能够公平一些,能够给普通人更多的机会,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英雄被逼上梁山了。
可历史没有如果,正是这种不公平和黑暗,才造就了这部伟大的作品。
回过头来再看这第二章,它就像是一幅北宋末年社会的缩略图,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片段,却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种种弊病。
高俅的发迹,只是冰山一角,后面还有更多的不公和黑暗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水浒传第二章主要内容
水浒传第二章主要内容
第二章中,宋江被官府逼迫,不得已投身梁山泊,成为了梁山好汉的一员。
在这一章中,我们见识了宋江的豪气和义气,也对梁山泊的一众好汉有了初步的了解。
宋江本是一个有志向的人,但由于被人陷害,不得已投奔梁山泊。
在这里,他结识了林冲、鲁智深、武松等一众豪杰好汉,也领悟到了“宁做玉碎,不做瓦全”的豪情壮志。
在第二章中,我们看到了宋江在梁山泊的初次表现,他不愿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而是选择了勇敢地面对,并且在面对逆境时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品质。
与此同时,第二章也展现了梁山泊的一众好汉的豪气与义气。
他们中有的因冤屈受尽折磨,有的因忠义被迫流亡,但他们都选择了投身梁山泊,共同抗击腐败官府,捍卫正义。
这些好汉有的性情豪放,有的忠心耿耿,他们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人为之动容。
在第二章中,我们也见识到了梁山泊的首领,晁盖的威风。
他的一生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但他始终不改初衷,义薄云天,忠义之心可嘉。
他的形象给予了我们很多启示,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真正
的豪杰。
总的来说,水浒传第二章主要围绕着宋江投奔梁山泊,结识一
众好汉的故事展开。
这一章描绘了宋江的坚毅和梁山泊好汉的豪气,展现了他们共同抗争的决心和信念。
这些形象栩栩如生,让人印象
深刻,也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第二章的主要内容不仅仅
是一段故事,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正义的呐喊,激励着我们
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水浒传第二回内容讲解
水浒传第二回内容讲解
《水浒传》第二回的题目是《林冲大闹山神庙》。
这一回主要讲述了梁山泊的好汉林冲在山神庙中的冒险经历,以及他与其他好汉的关系。
以下是第二回的主要内容概要:
林冲的故事:第二回开始讲述了林冲的故事。
林冲是梁山泊的一员好汉,他决定前往山神庙祈求保佑。
然而,在山神庙中,他遭遇了一群恶徒,被困在山神庙中。
林冲的勇猛:林冲在山神庙中与恶徒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表现出了勇猛的一面。
他成功击败了恶徒,获得了胜利,并在山神庙内找到了宝物。
林冲与其他好汉的关系:林冲的冒险经历加深了他与其他梁山泊好汉的友情和信任。
他在困境中表现出色,也为团队带回了宝物。
梁山泊好汉的成长:第二回中也反映了梁山泊好汉们在团队中的成长和巩固。
他们通过一系列的冒险和战斗,逐渐壮大了自己的势力,展现出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总的来说,第二回《水浒传》突出了林冲的勇猛和决心,同时也
强调了梁山泊好汉之间的友情和信任。
这一回为故事增加了一些战斗和战略元素,同时也反映了好汉们在抗争中的智慧和胜利。
这个故事也突出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强调了好汉们的团结和忠诚。
水浒传第二章
版 本 繁本中现存较完整的早期百回本,有 中现存较完整的早期百回本, 序作于万历己丑即1589 天都外臣序本(序作于万历己丑即1589
),沈德符 万历野获编》 沈德符《 年),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说它是郭勋 家所传, 家所传,以前的研究者颇有因此而认为它 是郭本的翻刻本的,其实不确, 是郭本的翻刻本的,其实不确,它的底本 可能是郭勋家所藏的未经修改的早期本子。 可能是郭勋家所藏的未经修改的早期本子。
来 源
水浒故事来源有四: 水浒故事来源有四: 第一是史册上的宋江资料; 第一是史册上的宋江资料; 第二是宋代文人笔记下的宋江及北宋后 期人物的资料; 期人物的资料; 第三是民间编造的关于宋江一伙的传说, 第三是民间编造的关于宋江一伙的传说, 包括宋元说话人的故事; 包括宋元说话人的故事; 第四是元杂剧故事。 第四是元杂剧故事。
作 者
4.罗贯中撰 天都外臣(汪道昆) 天都外臣(汪道昆)于万历己丑为 忠义水浒传》撰序云: 《忠义水浒传》撰序云: 故老传闻:洪武初,越人罗氏, 故老传闻:洪武初,越人罗氏,诙诡 多智,为此书共一百回。 多智,为此书共一百回。 张惠仁的考证最用力, 施耐庵 张惠仁的考证最用力,其说法 水浒与施耐庵研究》 见《水浒与施耐庵研究》(延边大学出 版社,1988)江苏社科院文研所曾为此 版社,1988) 辑录了一本专书,书名叫《施耐庵研究》 辑录了一本专书,书名叫《施耐庵研究》
源 流
王明清《挥廛后录》 王明清《挥廛后录》卷七就有这样的 记载:
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史,笔札颇工。 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史,笔札颇工。 东坡自翰苑出帅中山,留以予会文肃, 东坡自翰苑出帅中山,留以予会文肃,文 肃以使令已多辞之,东坡以属王晋卿。 肃以使令已多辞之,东坡以属王晋卿。元 符末,晋卿为枢密都承旨。 符末,晋卿为枢密都承旨。时佑祜陆为端 在潜邸日,已自好文,故与晋卿善。 王,在潜邸日,已自好文,故与晋卿善。 在殿庐待班解后,王云: 在殿庐待班解后,王云:“今日偶忘带篦 刀子来,欲假以掠鬓,可乎? 刀子来,欲假以掠鬓,可乎?”晋卿从腰 间取之。王云: 此样甚新可爱。 间取之。王云:“此样甚新可爱。”晋卿 近创造二副,一犹未用, 言:“近创造二副,一犹未用,少刻当以 驰内。 驰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文本看,招安是必然的。作者把民众的 反抗斗争纳入了忠奸斗争的轨道,结合起 来写。
《水浒传》中关于招安的描写,也和宋元 以来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背景有关。 怎样写受招安?作者一方面肯定接受招安 为梁山义军唯一正当的归宿,另一方面又 描写了反招安的斗争,并把招安处理为悲 剧结局,在一定程度上对招安的道路有所 批判。这说明作者在处理宋江受招安的问 题上存在着矛盾。
二、《水浒传》的作者
《水浒传》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主要有: 1. 罗贯中著 3. 施作罗编 2. 施耐庵著 4. 施作罗续
据现存《水浒传》最早刊本的暑名和明代 高儒《百川书志》所载“施耐庵的本,罗贯中 编次”(“的本”是宋元明时期关于书籍版本 的常用语,意为“真本”),施耐庵是《水浒 传》的作者,罗贯中是编者或整理、加工者。
四、肯定金钱的力量,赞美自由自在的生活理想
《水浒传》还肯定了金钱的力量,赞美 一种以充分的物质享受为基础的自由自在的 生活理想,表现出浓厚的市井意识。小说中 晁盖、宋江、卢俊义、柴进这一类具有凝聚 力、号召力的人物,其主要的凭借就是有钱 而又能“仗义疏财”。在“义”的背后,作 者有意无意地写出了物质所具有的力量。许 多好汉上梁山的动机,也和物质享乐有关。 而“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盘分金银”,几 乎是梁山好汉的口头禅。
第二节
忠奸斗争、民众斗争与宋江形象
关于主题思想的主要观点: 农民起义说 忠奸斗争说
宣扬投降说
官(奸)逼民反说
为市民写心说
多元融合说
尽管《水浒传》的内容繁富复杂,其主题思想 众说纷纭,但从基本内容看,实际反映的是一种更 广泛的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的民众斗争,而且把民众 的反抗斗争纳入了忠奸斗争的轨道,把梁山好汉作 为一种除暴安良、反奸臣的正义力量来写。同时, “乱自上作”、“官逼民反”是作者结构故事、塑 人物的指导思想,它艺术而真实地反映了一个较 长时间的民众斗争的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 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歌颂了人民群众 的反抗精神,揭示了民众斗争失败的内在原因。
第二章《水浒传》:英雄传奇小说的 开山与典范之作
《水浒传》是与《三国演义》 大致同时出现的一部英雄传奇小 说。它的问世,标志着英雄传 奇这一小说类型的成熟。
第一节 《水浒传》的成书、作者和版本
《水浒传》描写的是以北宋末年宋江为 首的民众起义,它也是在历史记载、民间 传说、话本和杂剧的基础上,最后由作家 加工完成的作品。
小说以高俅发迹开端,用意在于表现 “乱自上作”, 强调“官逼民反”,接着各 个英雄的反抗如百川归海式形成大聚义高潮, 招安的结局是功成遇害。
整个结构把情节组织到反对奸臣害国、害
家、害民,赞美忠贞之士“替天行道”、行侠
仗义的主题上,因此这种结构适应表现深刻的
思想内容和重大主题的需要,这是长篇结构的
创新。
三、《水浒传》的语言特点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用通俗口语写成 的长篇小说,标志着古代通俗小说语言艺术的 成熟。它在语言上继承和发展了宋元话本,给 我国小说语言开创了以口头语言为基础,进行 加工提炼,使之个性化、形象化的文学语言, 比《三国演义》更具表现力。 特别是写人物对话,不同身份的人物有不 同的语言特色,达到了个性化的高度。
二、热情肯定和赞颂了民众的反抗精神和 复仇行为 小说把那些被统治阶级视为“盗贼草 寇”的起义英雄放在主要地位给以充分的 肯定,并对他们所表现的反抗精神和复仇 行为作了热情地肯定和歌颂。 武松;林冲;解珍、解宝……从英雄 的立场出发,表现了“乱自上作”、“造 反有理”的思想。
三、歌颂梁山好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
宋江性格的发展阶段
义释晁盖到逼上梁山
逼上梁山到晁盖中箭 晁盖中箭身亡到梁山招安投降
招安投降到功成遇害(悲剧阶段)
第三节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一、 传奇式英雄形象的塑造 《水浒传》最值得称道的是在人物 塑造方面的发展和提高。作者以其对 社会生活的广泛了解、深刻的人生体 验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对人物的描写 和刻画达到了个性化的程度,标志着 古代小说的人物塑造从类型化向典型 化的过渡。
《水浒传》有一个别名叫《英雄谱》。对 一般读者来说,小说中的英雄气概才是最能 够吸引他们的东西。日常生活中,在强大的 恶势力面前,受欺凌而忍让,见不平而回避, 是普通人的选择。但人们的内心却不甘于此。 而梁山好汉则是另一种人物,是传奇式的理 想化的英雄人物。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敢 作敢为,是他们共有的特点。
小说叙述和描写景物的语言也准确精炼、 生动传神,富有表现力。
如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对大风雪的描写,写林 冲至草料场: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 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 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 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 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 元代出现了相当数量的水浒戏
在这些戏里,“水浒”原来的人物故事得 到了进一步发展。起义的根据地从太行山改为 山东的梁山泊;水浒英雄已由三十六人演化成 “三十六大伙,七十二小伙”的一百零八将; 已有三打祝家庄,晁盖中箭身亡,宋江继为头 领等故事;《宣和遗事》中“杀人放火”的草 寇,已演化为“替天行道救生民”的仁义之师。 这说明“水浒”的长篇故事已基本形成。 ★ 元末明初出现了小说《水浒传》
五、不分贵贱、无问亲疏的平等意识
《水浒传》对梁山这一虚构的小社会的描写, 也流露出比较明显的平等意识。
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天地显罡煞之精,人境合 杰灵之美。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心死生可同。相貌 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 其人则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 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 且又有同胞手足,捉对夫妻,与叔侄郎舅,以及跟随 主仆,争斗冤仇,皆一样的酒筵欢乐,无问亲疏。或 精灵,或粗卤,或村朴,或风流,何尝相碍,果然认 性同居;或笔舌,或刀枪,或奔驰,或偷骗,各有偏 长,真是随才器使。
丰富的思想内涵
一、广泛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小说广泛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展 现了各种邪恶势力横行的黑暗社会现实,从而揭示出人 民起义的社会根源。
小说中第一个正式登场的人物是高俅(王进,林冲,杨志) 这样的开端,寓示着“乱自上作”、 “官逼民反”的创作意图, 即上面的黑暗导致了民众的反抗。由于皇帝的昏庸,上有高俅、 蔡京、童贯、杨戬等祸国殃民的权奸,中有梁中书、高廉、贺太 守之流的赃官污吏,下有郑屠、西门庆、蒋门神、毛太公一类的 地方恶霸,他们依仗权势,无所不为,横行霸道,给人们带来深 重的灾难,造成“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 。
如第三十八回写戴宗引李逵与宋江见面的一段:
李逵看着宋江,问戴宗道:“哥哥,这黑汉子 是谁?”戴宗道:“……这位仁兄,便是闲常你 要去投奔他的义士哥哥。”李逵道:“莫不是山 东及时雨黑宋江?”戴宗喝道:“咄!你这厮敢 如此犯上,直言叫唤,全不识些高低!兀自不快 下拜,等几时?”李逵道:“若真个是宋公明, 我便下拜;若是闲人,我却拜甚鸟!节级哥哥, 不要赚我拜了,你却笑我。”宋江便道:“我正 是山东黑宋江。”李逵拍手叫道:“我那爷!你 何不早说些个,也教铁牛欢喜!”扑翻身躯便拜。
鲁迅:“《水浒》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 紧’……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 韵’却好得远了。”
再如“武松打虎
”
武松……酒力发作,……却待要睡,只见发 起一阵狂风来。……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 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 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 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 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 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 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 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
善于紧扣人物的身份、经历和遭遇,通过一 系列故事情节刻画人物独特的思想性格。 (林冲、杨志、鲁智深) 通过白描手法与具有传奇色彩的情节突出英 雄人物的英雄气概和性格特征。 (鲁智深拳打镇关西)
善于安排人物出场,通过不同的出场方式揭 示人物的思想性格。 (宋江、高俅、鲁智深) 在现实环境和矛盾冲突的发展变化中,写出 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 (宋江、林冲、武松)
●运用细节描写与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林冲、武松)
二、“百川汇海”式的艺术结构
《水浒传》的结构完整而独特。它由相对独 立、完整的各个故事连结而成一个整体。在 首尾两个志怪故事的中间表现的是一个具有 历史真实的事件的发展过程,完整的结构展 示了情节从开端到发展,再到高潮、结局的 全过程。小说的主线是人民起义的发生、发 展直至失败的过程,全书是有机的统一体, 而人物和情节的安排主要是单线发展,每组 情节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金圣叹:“别一部书,看过一 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 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 都写出来。”还说:“《水浒传》 写一百八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 (《读第五才子书法》)
塑造人物的方法
善于运用夸张、渲染和精彩的细节描写塑造人 物形象。 (武松打虎)
运用各种不同形式的对比手法表现不同人物性 格的差异。 在同一场合,以他人的行为衬托英雄人物(第 九回 林冲棒打洪教头); 不同人物从事相同或类似事情的对比(武松打 虎与李逵打虎;李逵劫法场与石秀劫法场;武 松杀嫂与石秀杀嫂;林冲和鲁智深对林冲妻子 被调戏的对比)
★ 宋末元初时出现了关于水浒故事的话本
《大宋宣和遗事》是现传讲说水浒故事的 最早话本。它主要描写杨志卖刀,晁盖智取生 辰纲、宋江杀阎婆惜和得天书等内容;方腊起 义,宋江受招安后去镇压方腊,也有粗略的叙
述。展现了《水浒传》的原始面貌,已经具备
了长篇小说的基础(雏形),表明“水浒”故
事从独立的短篇开始连缀成一体。
关于施耐庵生平的可靠资料极少。 传说 他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也有说是江苏兴化人的。大约生活在 元明之际,可能比罗贯中稍早。有人 说他曾参加过元末张士诚领导的农民 起义,但没有确凿可靠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