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与利用文本中的习作资源

合集下载

如何发掘学生的习作资源

如何发掘学生的习作资源

如何发掘学生的习作资源作者:杜志民林锦灿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09年第01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这一要求为习作教学指明了方向,只要老师们就地取材,善于挖掘教材、校园生活、社区活动等资源,就能为学生习作挖掘一泓清泉,开辟一条通向快乐习作的道路,变“天堑”为“通途”。

为此,我们进行如下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挖掘教材资源,捕捉习作灵感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本资源根据教材单元训练重点及各课中不同的写作特点,及时引导学生进行仿写,使学生把自己融入作品中,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对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如在学习了《小镇的早晨》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仿照课文再写一篇小作文——《校园的早晨》。

学生仿照课文的形式、内容写出了校园早晨的静谧、安详的景象。

2、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资源教材中,许多文章都配有生动的插图。

这些插图除了具有趣味性、直观性、教育性,还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素材。

教学时,教师可抓住插图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把静止的画面变成鲜活灵动的形象。

比如在《小音乐家扬科》一文中,文章写到扬科对音乐的痴迷,对小提琴的酷爱,使他忘记了恐惧走进地主的食具间,望着心爱的小提琴……课文就此打住,我们可以延续这个思路让学生观察插图,展开想像和联想,续写当时的环境、扬科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当时扬科为了看一看、摸一摸小提琴内心无所畏惧和即将实现愿望的狂喜的心情。

我们还可根据插图的种类,采取不同的方法,或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状景,或神形兼备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受。

这样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学生习作的素材。

3、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一些空白点课文中有些地方,作者为了节省笔墨,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往往只用简短的语句带过,或者只是概括交代,具体内容必须由读者去领会。

浅谈语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语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5X X Y W X年期总期五、强化写字教学的内容。

在试用修订本内,生字的笔顺未作安排,只是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将重点的字作了指导。

修改后的课本中从第一课开始,就安排了生字的笔顺,按笔画多少排列,学过的部件整体出现。

如“好”,“女字旁”没学过,就一笔一笔出现,“子”,在第一课学过,已经一笔一笔地练过,这里就整体出现。

写字教学的内容,除了每课的写字训练以外,在“复习”中还按先撇后捺、先横后竖、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外后内、先里头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七种笔顺规则,分别练写各种类型的字。

通过“课后”和“复习”这两个途径,训练学生从小按笔顺规则和间架结构书写汉字,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坚持严格训练,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使学生终身受益。

六、调整了课后练习和复习的内容。

随着课文的撤换,课次的前后调动,每课的生字变化很大。

所以练习题必须修改。

有的增加了内容,有的删减了内容,有的调整了出现顺序。

七、随着课本的修改,教师教学用书、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挂图、投影片、录音磁带也相应地作了修改。

这册教材是根据各方面的意见修改的,希望老师们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作进一步的改进。

(责编张瑛)把“资源”引入语文学习,并非标新立异。

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感觉到在语文教学中,对课堂以外的且有益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语文素材、资源的利用率极低。

主要表现在语文教与学的观念狭隘,不大注意语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

什么是语文学习资源?我们可以从主观与客观、课内与课外等方面进行归纳。

概括起来讲,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态度、能力,教师的教学观念、个人修养、施教手段,语文课本、新闻媒体及耳闻目睹的一些社会现实、自然环境等,我们都可以称之为语文学习的资源。

广泛地利用好这些资源,对语文学习资源进行开发和优化,其实质就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生活处处皆语文。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囚于校园,困于教材,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低下。

开发习作资源,提高习作能力

开发习作资源,提高习作能力
三、 开 发 现代 信 息技 术 的 习作 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课 文都 是 教 育专 家 千 挑 万 选 的精 品 , 是 学 习 书 面 语 言 的范 本 , 是 写作 规 律 和模 式 的具 体 化 , 是学生习作的最好例子 . 是 最 重 要 的 习作 资 源 。我 们 要 根 据 教 材 特 点 , 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 , 给 学 生 提供 有 效 借 鉴 的 文 本 和创 作 的依 据 .及 时 有效 地进 行 仿 写 和创 造 性 练 笔 。 首 先是 仿 写 。指 导 学 生充 分 阅读 , 积累优美词句 。 领 悟 写 作 方法 和技 巧 , 分析 、 理解 、 模 仿 一 句 话 或 一 段 话 的表 达 , 学 习 文章的选材技 巧 、 叙 述顺序 、 语 言特点 , 在 仿 中求 变 、 创新 , 引 导 其走 向独 立 自主写 作 。其 次是 想 象 。“ 激 发 学 生 展 开 想 象 和 幻想 , 鼓励 写想 象 中的事物” 是《 课标 》 赋 予 习 作 教 学 的 新 理 念 。启 发 和 指 导 学 生 根据 教材 展 开 合 理 的想 象 .进行 习作 训 练, 如填补文本空 白、 续写 、 扩写 、 缩写 、 写读后感等 . 能有 效 地 训 练 写 作 能力 。 2 . 其 他 学科 的 习作 资源 每 个 学 科 都 蕴 藏 着 丰 富新 奇 、 生 动 有 趣 的 习作 素 材 , 开 发 其 中 的 习作 资源 , 既 加 强 了学 科 间 的 渗 透 与 整 合 . 又 实 现 了 习 作 的 自由倾 吐 、 灵动表达 , 有 效 提 高 了学 生 的 习作 水 平 。 例如 : 体 育课 上 的 拔 河 、 赛跑 ; 艺术课上 的《 我爱 我家》 等, 无 不 从 不 同 角度 引发 学 生 独 特 的体 验 与 感 受 ,都 是 学 生 习 作 的 良好 资 源。 倘若 引导 学生 把 这 些 课 堂 上 接 触 到 的 内 容组 织 修 饰 成 文 . 那 么一 定 会 是 有 血 有 肉 、 有 内容 有 个 性 的 文 章 。

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沟通课堂内外,挖掘多种课程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给予他们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

那么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不仅是教材编写者面临的问题,更是我们一线教师应该关注的重要课题。

本文就此谈一点笔者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抓住教材、教参资源,有效地开发与利用。

教材文本本身就是很好的资源,优美的语言文字、构思精巧的篇章、终身受益的良好品质,都是很好的学习资源。

新教材有较强的整体性,内容注意整合。

另一特点就是富有弹性,拓宽了教师的创造空间。

课堂上,教师要抓住这些资源,合理地利用。

2、抓住挂图、磁带、多媒体等远程教育资源,巧妙地开发与利用。

教学挂图、朗读磁带、课堂实录光盘等远程教育教学资源资源,如能巧妙地利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情境和意境相结合,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抓住生活、身边的资源合理地开发与利用。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

”孩子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爬山、挖野菜、钓鱼、捉蝴蝶、做家务……都是习作的好素材。

因此作为教师要让学生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事,说一说,写一写,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除此之外,作为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参加社区举办的各种读书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绘画比赛、书法比赛……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中、各种语文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它们在与社会接触中会获取到各种信息,并会对各种信息做出反馈,从而也锻炼了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更进一步使学生从小了解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的确,课堂并非孤立于现实之外的学习空间,教师应该将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

2、抓住自然资源合理地开发与利用。

我们在开发自然资源时,既可以利用物产丰富和山川秀美来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又可以利用对林木的乱砍滥伐和对动物的乱捕滥杀以及废水废气废渣对环境的污染等不良现象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环保教育。

浅谈习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习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 谈 习 作 资 源 的 开 发 与 利 用
江 苏 徐 州市 青 年 路 小学 李 燕
《 文课 程标 准 》指 出 : “ 文教 师 应 高 度 重 视 语 语
课程 资 源 的开 发 和利 用 ,创 造 性 地 开展 各 类 活动 ,为
曲 中 诵 读 ,并 让 学 生 看 从 V D 碟 片 中 转 录 的 《 C 懂 你》 ,那 真 挚 感 人 的 画 面 ,凄婉 动 人 的 音 乐 ,强 烈 地 冲 击 着学 生 的感 观 ,学 生 完全 进 入 了 角色 ,纷纷 拿 起 笔 一 吐 为快 .将 心 中 对 妈 妈 的 爱 淋 漓 尽 致 地 写 了 出
在欣 赏这 首 歌 曲 的时候 红 了眼 睛 ,我 想他 们 不 仅 在 为 这 位 因保 护 丹 顶 鹤 而 失 去 年 轻 生 命 的 女 大 学 生 而 哭
泣 ,而 更 被这 撕 裂 的歌 声所 感 动 。这种 创 设 了情 景 的
音乐 不 仅 能 给学 生带 来 视 觉 的 冲击 ,更 能 在 学 生 的心 灵深 处 播 下热 爱 音乐 、热 爱 生活 的 种 子 。 3 音 乐 与语 文整 合 想象 资 源 .
音乐 与语 文 中 的描 写有 着 密 切 的关 系 ,通过 两 者
秀娟 的 画 面 。还 有 学 生 感 兴 趣 的 配 有 沼 泽 地 、芦 苇
管 弦乐 曲时 ,就要 学 生 充分 地 展 开 想象 。 因为 它像 是

从 、天 鹅 的 F A H 动 画 ,再 配 以 朗诵 ,音 乐 在 这 样 LS 的情 景下 ,不能 不 让学 生 的心 灵为 之 震 动 。有 的 学 生


立足 课 堂 。开 发 和优 化 教 材 资源

开发文本中的习作资源

开发文本中的习作资源

开发文本中的习作资源摘要:为了让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激励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要善于开发与利用文本中的习作资源,让学生进行丰富、活泼的有效性练笔,从而促进学生的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课程资源;习作资源;开发利用;创新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老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

”关于写作又再次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

”两者相结合,重视习作资源的开发,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

本文就如何开发与利用文本中的习作资源,让学生进行丰富、活泼的有效性练笔,从而促进学生的读写结合,做相关的探讨。

一、口语与习作相结合作文本身就是写话。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每组练习中均安排了“口语交际”这一训练内容,而此类训练中的大多内容如果学生没有充分的课外资料的积累和事先的构想,学生往往在课堂上哑口无言或者信口开河。

所以,在教学前让学生做好相关内容的准备,把要陈述的内容用习作的形式做好说话准备,使口语与习作相结合,两者才能相得益彰。

二、开发文本的实践活动资源进行习作教材中有大量描写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的文本,这些都可以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二度开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的作文能力进行合理地指导与开发。

如:在学习《秦兵马俑》后,可以让学生再去了解家乡的一些名胜古迹,甚至可以进行实地考察参观,丰富学生的活动体验,在活动体验中促使学生获得身体、认知、社会交往、情绪情感方面的发展与收获,让学生与自己、自然、科学、社会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地对话,从而获得成果性体验并将之外化于文字,形成习作。

三、利用文本与生活的相似点进行习作教材中还有许多课文描写了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和场景,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和体验上的共鸣,学生也可将文本中的阐述回归到自己的真实生活中来,尝试写作。

如:学习《明天,我们毕业》中的第三自然段时,此段作者为我们深情地描述了他五彩斑斓的六年小学生活,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试着写一写自己六年的小学生活,同时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例谈文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例谈文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度 上 去 把 握 情 智 因 素 。 语 文 教 师
只要 深钻 、 掘 、 握 语 文教 材 , 发 把
生 1 骆 驼 妈 妈 是 一 位 好 妈 :
妈 。 因为 她 很 理解 小骆 驼 的心 情 , 对小骆驼也很疼爱。 师 :请 你 把 骆 驼 妈 妈 的 话 再
学 生不 仅加 深 了对 课文 的理 解 , 而 且 还 享 受 到 了 放 飞 想 象 的 乐 趣 , 足 了精 神 需 求 。 满 例 二 : 中 学 写 , 受 文 本 中 读 享 的 习作 资 源 。 文 本 不 仅 是 阅 读 教 学 的 主 要 凭借 , 是 习作训练 的宝贵资源 。 也
叶老 曾教导我们说 :语 文教材无 “
非 是 个 例 子 ,凭 这 个 例 子 要 使 学 生 能 够 举 一 反 i ,练 习 阅 读 与 写 作 的 技 巧 。” 丁有 宽 老 师 也 曾 身 有
体 会地告 诫我 们 :读 写结 合 , “ 相 得 益 彰 , 写 分 离 , 败 俱 伤 。” 读 两 在 阅 读 教 学 中 ,以 范 文 引 路 实 行 读 写 结 合 , 导 学 生 读 中 学 写 , 疑 指 无
据, 引导 学 生 展开 丰富 的想 象 和联 想 , 行 阅 读 的 再创 造 , 这 些 进 将
“ 白” 空 给予 填 补 。 “ 创作 的油 画 在 巴黎 展 出后 , 动 了整 个 画 如 他 轰
界。”苏教版第七册《 ( 徐悲鸿励 志学 画》 , )教学时 , 可凭借这一概
括性 的句 子 , 导 学 生 想 象 当 时 的法 国乃 至全 球 画界 会 是 怎 样 的 指
的 嘲 笑 觉 得 挺 委 屈 ,就 把 小 红 马 的 话 告 诉 了妈 妈 。骆 驼 妈 妈 看 了小 骆 驼 的心 事 , 爱 地 对 他 说 : 疼 “ 子 , 天 你 跟 我 到 沙 漠 里 走 一 孩 明

小学体验式情境作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分析

小学体验式情境作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分析

小学体验式情境作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分析摘要: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之一。

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其年龄较小,缺乏对社会的深刻认知和对生活的深刻体会,在进行作文写作时经常会遇到写作素材不足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式情境作文教学的应用,可以通过情境促使学生加深体验,并且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来形成感悟,进而提升作文的情感注入,使学生的作文更具真情实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写作;体验式情境;开发与利用一、课堂情境的体验作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作文资源的开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创设情境,带给学生更加丰富的体验。

例如在进行状物作文的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的方式来创设情境,通过实物展示,可以带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的感官体验。

学生可以通过看、听、摸等方面来加深对实物的了解,进而深入掌握描写对象的特点,使学生的作文更加全面和具体。

在实物观察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角进行观察,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体验与感悟。

另外还要强调观察的角度,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会产生不同的感悟与体验,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加完整和准确的认知。

再比如,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来创设情境。

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融入角色,进而获取更加真切的课堂体验。

通常情况下,在进行想象类作文练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能够起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例如,针对《东郭先生与狼》这篇寓言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自己便是东郭先生,或者将自己想象成那只狼。

在学生进入角色的情况下,学生便会认真揣摩角色,加深体验。

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语言来将这则寓言故事将出来,比一比谁讲得最精彩。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自己便是东郭先生,应该采用怎样的方式才能逃脱狼的魔掌呢?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可以扮演狼的角色,让学生扮演东郭先生进行现场表演,进一步加深学生的体验。

用文本催绽习作花蕾——浅谈如何挖掘文本中的习作资源

用文本催绽习作花蕾——浅谈如何挖掘文本中的习作资源

用文本催绽习作花蕾——浅谈如何挖掘文本中的习作资源【摘要】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资源不可谓不丰富多彩。

本文从文本挖掘的三个角度谈起,以期能帮助广大教师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习作资源,促进习作教学,从而使学生会写作文、爱写作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习作资源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尤其是中年级起步作文,由于学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好东拼西凑,挤牙膏似的敷衍成篇。

为了能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老师们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却常常舍近求远。

诚然,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离不开多读、多写、多积累,但无指导性的盲目的阅读和无指导性的练写往往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其实语文课本名篇佳作荟萃,都是作者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秀范例,可称得上是一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叶圣陶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

”如果我们通过借鉴、迁移,逐步将思想、情感、语言、表达形式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文素养,“取其法”,“用其材”,借“米”下锅,何乐而不为呢?一、借用文本,为习作点亮一盏灯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模仿就是人的一种自然倾向,从小孩时就显出。

人之所以不同于其它动物,就在于人在有生命的东西之中是最善于模仿的。

人一开始学习,就通过模仿。

”可见,模仿是人类的一种天性,学习就是从模仿开始的。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文质兼美的名篇,不仅蕴含丰富的思想感情,而且有着生动恰当的表达方式,在读写过程中我们若能紧紧抓住儿童的这一心理特征,让学生从模仿课文的连词造句、串句成段、构段成篇的表达形式入手,从而轻松学作文。

纵观语文教材,课本中有许多段、篇,都为学生提供了模仿的范本。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第2自然段以“西洋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引出下文。

再从海水的形状与颜色两方面具体描写了海水如何瑰丽无比……这种“总一分”结构,通过引领学生读书品句,让他们无痕地掌握写作方法的同时又深感写作之易,再着手训练学生仿照来写校园秋景,其结果颇令人欣喜。

充分利用文本资源为学生写作服务

充分利用文本资源为学生写作服务
我 设 计 了 这 样 一 个 拓 展 口语 交 际 片 段 : 万 里 长 征 路 漫 漫 , 迢 迢 , 发 生 的 故 事 水 所
尽 管 仿 写 练 习是 对 课 文 文 本 语 言 的
“ 制 ” 但 正 是 这 样 无 数 的文 本 语 言 “ 复 。 复 制 ”可 以 在 一 个 个 刚 刚 抓 起 笔 杆 头 写 作 , 的孩 子 心 目 中形 成 “ 作 就 是 那 么 简 单 写 的 ” 念 头 , 作 的兴 趣 自然 被 激 发 。兴 的 写 趣 是 最 好 的 老 师 , 了 兴 趣 , 着 孩 子 阅 有 随
话 有 相 通之 处 , 是 把 心 里 想 说 的 、 说 都 要 的 、 说不 可的话 “ 表 ” 非 发 出来 , 是 “ 只 发
表 ” 方 式 不 同而 已 , 一 个 用 嘴 , 个 的 即 一
过 程 , 生命 感 动生 命 的过 程 。 语 文 阅 是 在
读 教 学 中 , 生 与 文 本 对 话 , 者 不 能 隔 学 读 岸 观 火 , 定 是 把 自己 也 燃 烧 进 去 , 自 必 把 己 的心 交 出来 , 主人 公 共 命 运 同 呼 吸 , 与 共 同承 担 着 生 命 的 轻 与 重 ,与 作 者 同哭 同笑 同焦 虑 同 挣 扎 ,读 者 在 不 知 不 觉 的 言语 体验 中丰 富着 自己的情 感世 界 , 陶
历 的加 深 , 言 的 丰 富 , 子 定 会 扔 开 文 语 孩
本 语 言 “ 制 ” 拐杖 , 会 创 新 写 作 。而 复 的 学
且 与 文 本 语 言 的 对话 ,包 含 着 对语 言 文
“ 读 教 学 是 学 生 、 师 、 本 之 间 对 话 阅 教 文 的 过 程 。 ” 此 , 大 的 语 文 教 师 在 语 文 因 广 阅 读 教 学 中 应 注 重 回归 文 本 .利 用 文 本

农村习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农村习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创作一番 , 会别有一 番风趣 。 学生的 习作 热情 和习作欲望 ,
为之 高涨 。
2 .寻访 农 家历 史 , 珍惜 幸福生 活。昔 日“ 面朝 黄土背 朝天 ” 的农 民 , 活充 满艰 难 , “ 灼炎 天 光 , 生 而 背 足蒸 土暑

从农 村的 自然景 色中发掘 习作 资源
等多项惠农政策, 农村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 : 日的土 灯 ; 昔 端午 节吃粽 子 、 采艾蒿 、 挂葫芦 ; 夕夜 里黄 瓜架 下听 七
坯 房如今 变成 了砖瓦 房 , 日杂草丛 生 的荒 野 , 成 了一 声 ……充满趣 味的家乡 风俗和乡情 , 昔 变 为孩子 们的 习作 资源 片 片森林 ; 日泥 泞的小 路 , 昔 如今 变成 了宽阔平 坦 的水泥 提供 了广 阔的空间 。 路 ……这一切 , 以让学 生感慨 和 自豪 。 足 这一切 , 也是学生 3 .从 收集农谚农诗 中优化 习作语 言 。“ 田长稻 , 肥 瘦
波荡漾 , 各家屋顶 上早 已升起 了炊烟 , 和煦 的微 风 中, 一缕
缕饭香扑 鼻而来 。 时喊孩子 和唤鸡鸭的 叫声 、 哞哞 、 这 牛羊
咩咩的 叫声 , 长一声 短一声 、 高一声低 一声 , 响彻村庄 的上 空 ……教 师要 积极引导学 生就地取 材 , 去仔 细观察平平 常 常 的 自然景 物 , 从平 常熟视无 睹 的事物 中 , 激发 学生 热爱
厚 的地理文化 和历史文化 , 去关 心耕 耘于这块 土地上 的父 老乡亲 。 把这些 乡土资 源 , 为语 文课 程资源 , 作 合理开发 和 利用并 融进孩 子们的生活 中 ,丰富他们 的习作题材 资源 , 提 高他们的 习作 能力。

动人 的故事 。家乡历史传 闻实际上是 一种 民间 口头文 学 。 把传 闻故 事插入 习作 , 为之增色 , 习作 或根据 传阔梗概 , 再

从语文教材中开发和利用作文资源

从语文教材中开发和利用作文资源

从 语 文 教 材 中 开 发 和 利 用 作 文 资 源 。
深 圳 市 福 田区 新 洲 小 学 蓝 春 玲
l简单又易 于操 作的开发和利用 教材 中作文教学资源的途径 :注重指 导学生在课内以课 文内容为素材随机进行小练笔 。现 对笔者精心设计和安排的几次课内小练笔总结如下 。 填 补空白 文章 的作者常常运 用“ 空白” 的艺术 , 把一些 内容 留给读者 自己想像补充 。教学 时 , 学生充分发挥想 让 像填补这些 空 白,对全面完整地把握 和理 解内容 , 披 文入情, 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中, 我用小练笔作为填补 空 白的有效手段 。如教 学《 人 的张家界 》 2自然 迷 第 段, 我紧扣辐射全文的文眼“ 迷人”抓住文中的省略 , 号, 让学生想像作 者未尽例举的张家界诸 多山峰神奇 的形状 , 并用文 中的句式 “ 的像 …… , 的像 …… , 有 有 有的像……” ,把想像 中的种种形状 写 出来 。通过 写 作, 张家界的千姿百态得以充分展现 , 学生对它神奇 迷人 的理解 和认识也得 到了进一步 的提 高和升华 。 二、 领悟 中心 文章的中心思想往往在语言文字'若隐若现 , - b 在 理解 的基础 上 , 通过 写时 的整理和 加工 , 以使 中心 可 思想变得明晰而完整。如教学《 白杨》 我设计了这 时, 样的一个练笔 :现在, “ 我们就以课文中这位叔叔的事 儿写一段话 , 我们就称他为杨叔叔吧。 的时候 , 写 请用 上刚刚学到的 ‘IL  ̄J ……哪儿……’‘ ;不管……不管 总是……’ 这几个词语。 于是在写作中, ” 学生不 仅热情地赞扬了自杨, 而且歌颂了这位叔叔不怕恶劣 环境、 扎根边疆 、 建设边疆的崇高品质。 -4练笔训 这- , 练, 不但使学生对在文 中对表 达中心起关键作用 的两 组关联 词及时进行迁移运用 , 而且在 树与人之 间搭起 座桥梁 , 的同时, 写 课文 的中心思想 已跃然纸上 。 三、 深化情感 “ 动” “ 情 是 辞发 ” 的先决条件 。其实 在写 的过程 中, 二者 常常是相伴 相随 的 , 或是 百为 因果 的。教学 中, 我有时借助以课文内容为素材的练笔 , 让文章内 蕴的情感涌出纸外。如《 难忘的一课》 第三部分写道 : “ 看见教室墙壁上挂着的孑子 、 我” L 郑成功、 孙中山、 诸

开发文本资源 探究习作方法

开发文本资源  探究习作方法

开发文本资源探究习作方法作者:余金来源:《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3年第10期习作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语文技能,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对学生习作方法的探究,应根植于语文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开发文本资源,引导学生借鉴、移植教材中蕴含的说与写、读与写的元素,内化为自己习作的素养和技能。

一、词串韵文,说一说词串识字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的一个亮点,那一串串词组具有鲜活的生命,它以特定的事物为中心,选定相关词语把要学的生字组成词串,读起来琅琅上口,能让学生在识字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如一年级下册“识字一”围绕“春天”这个中心把词语“串”起来,12个词分四行组成韵文,词语意思浅显易懂,组成一幅极为生动的春天风景画,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训练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中,可有意识地把词串连成句子,引导学生有顺序地将每行词串连成一段话,启发学生想一想,你们是怎么想的,是怎么说的。

学生们通过讨论和交流,尝试着先把词语放在句子中,又在词语的前面再加了一些词语,如在“春天”前面加上“暖洋洋的”或加上“美丽的”等词语来说明大家对春天的喜爱;又如在“各种花儿”的前面加上“鲜艳的”或“五颜六色的”等词语让这些花儿灵动地浮现在眼前,如同身临其境呢!接着,启发同学们用连接语或过渡语把几句话连在一起说一说,写一写,如:“在这暖洋洋的春天里。

”学生兴趣高涨,马上动笔写了起来,有效地把说与写结合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文插图,写一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资源,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文插图,合理地利用插图,与插图展开有效对话,在对话中摆正观图与学文的关系,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图与文之间的联系,根据课文的主题、思路对插图中人物、事物进行合理的想象,说一说、写一写插图,让静止的画面活起来,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略谈乡土习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略谈乡土习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这 三水 梨 打 入 了J海 滩 ,水 粉 皮 尝 遍 了北 京 城 , 白杨 树畅 销 - 海 内外 , 白I羊跳 过 了太平 洋 , 经 过睢 宁 的 外地 客 商 尚且 知 【 I
出一两 个 传 闻故 事 。 个 平 淡 无奇 的村庄 、一 座老 态 龙 钟 的 古 庙 、一 方 干疮 百 孔 的残 壁 都深 藏 着 一个 个 神 奇 的故 事 ,这 一 让 学生 们 无 比欣 喜 ,在 他 们 心 中 ,普 通 的家 乡 背后 竟 蕴 藏着
偏 要把 广 东学 生 的 ‘ 描写 荔 枝 的 范文 “ 篇 移植 ”过 来 ,为 什 } 了广 泛 的 资源 积 累 。后 来 ,学 生 作 品 中相 继 出现 了 《 } } 圯桥
么 不走 进 田 去 看’一 使 人垂 涎 的三 水 梨 呢 ?要 求他 写一 个 看 小动 物 ,他 偏 要 土刻 意 地描 绘 只 在 电视 巾见 到却 并 没亲 眼 目 睹 的 大 老 虎 , 却 把 随 处 可 她 的 、 可 爱 的 小 L羊 撇 存 了 一 L l 边 …… 如此 熟 视无 睹于 自己家 乡 的特 有 J 物 ,这 恐 怕 并非 是 x l
( )问家 乡 之 传 闻 二 乡 间 的历 史 传 闻 实际 上 是 一种 零 散 的 K间 口头 文 学 。睢
圯 桥 》 《 _ 的 山》 《 静 的徐 洪 河 》等 爿 作 ,完 全 可 以 宁 虽 不是 楚 汉相 争 的 古 战场 ,但 它 东临 项 羽 出生 之 地宿 辽 , 秋人 静
道 要见 识 卜 宁 的 “ 睢
” ,可 在这 里 的 土生 土 长 的学 生 丰 厚 的文 化底 蕴 。于 是 ,学 生们 利 用 双休 日到 乡 间广 泛 地采
风 ,搜 集 、 整理 了大 量 的 民间 故事 、 民间传 说 , 为写 作 又作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浅语利用文本资源,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浅语利用文本资源,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浅语利用文本资源,提高学生习作能力江苏省盐城市第二小学 王 霞近几年一直执教五年级语文,与历届相比,这届学生阅读热情高涨,阅读面很广,与此相悖的是作文依然是学生心头之痛。

其实,作文何尝不是每位语文老师心头长久的结。

每次的习作练习,不讲,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略讲,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泛,言之无物;若精讲,学生的作文则会千篇一律,毫无新意。

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善学之既久,自然纯熟。

”因为模仿能在理解与表达、积累与运用之间架起一道桥梁,仿写又何尝不是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教材中编选的课文大多是文辞意境俱佳的经典之作,这些文章或句式整饴,或结构精巧,或布局典范,或手法独特。

近年来,笔者尝试依托文本资源,抓住契机,适时进行句段篇章、立意等方面的迁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写作方法。

一、借米下锅,活学活用1.首先是仿句段,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教学现代诗歌《风》时,引导学生发现这首小诗表达方式的精妙之处后,让学生们借助插图,对照文中句式仿写。

风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你看,风车跳起了华尔兹,风儿已从那儿走过。

风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你看,船帆鼓起来大肚皮,风儿已从那儿走过。

这首小诗,作者借助想象,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对风车、船帆具象化的描写,让抽象的风变得可观、可感、可触,意趣盎然。

风是这样,其他事物又是怎样的呢?笔者继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再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

夏天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你看,小朋友口里含着雪糕,夏天已从他们舌尖滑过。

夏天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你听,知了在树头欢唱,夏天已从树阴穿过。

舌尖滑过雪糕的清凉,那是夏天的滋味;树阴穿越蝉的欢鸣,那是夏天的声音。

看不见,摸不着的夏天立刻在我们眼前生动起来。

2.仿构段,体会构思的精巧片段训练是习作练习的基础,它既是“连句成段”的重点,又是“连段成篇”的起点。

对于教材中出现的精彩语段,除了引领学生反复含英咀华外,还可以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练点”进行仿写。

小学习作教学中开发利用生本资源自评互改习作

小学习作教学中开发利用生本资源自评互改习作
评 互 改
每次习作完成后 , 教师要营造宽松 、 民主 、 和谐的教学气氛 ,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机 会 ,组 成三人或四人批改小组。根据常规要 求及该次作文训练 目标 中提 出的评改要点 , 在原文上采用修改符号批改。在互评栏 内适 当写眉批 , 文末一分为二地写出评语 , 并签名 。 互评互改 以正面鼓励为主 ,也可选择一个学 生的作文互相讨论 , 共 同修改 。 学生积极评议 , 同学之间互相影 响,就会促进修改习作能力 的提高。 四、运用各种批改手段 ,渗透 “自评互 改 ”知 识 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 “ 适当指点” 学生 自改 。 “ 教师示范改”是根据某次 习作 训练的重点要求 , 选择一、 两篇含有 “ 共性” 问题的“ 例文” , 引导全班学生共 同讨论 , 对“ 例 文 ”进行 “ 合作”式 的修改 ,让全体学生在 共 同修改 例文的实践中 ,获得修 改习作 的知 识 经验和方法技能。教学的本质是学 ,教要 转化为学。 教师的批语 , 是最好 的对学生 “ 改” 文的示范 ,教师的批语必须 明确 、具体、富 有启发性 , 适合学生心理。或 “ 精批细改”, 为学生进行书面上 的讲解示范 ,使其加深对 有关习作知识 的理解 ,明 白有关批改符号。 以 “ 师批生改” ,引导学生 自己思索 ,自己 动手修改 ,使其不 断积 累 “ 改 ”的经验 ,明

整体性改习作的本领。 使之明确 : 改习作时 , 定要认真 、 反复地读初稿 , 在读中运用 “ 反 思法”去检查 自己或他人 是否把习作的要求 在文章中得到了落实 :审题是否正确 ,中心 是否明确 ,选材是否合理 ,层次是否分 明, 详略是否得 当,表达是否准确。

3 . 用 “ 合 作 法 ” ,分 小 组认 真 落 实 好 互

结合作文教学开发文本资源——《我有一个梦想》教学反思

结合作文教学开发文本资源——《我有一个梦想》教学反思
阅Hale Waihona Puke ・ 写作 课程教育 研究
C o u r s e E d u c a t i 0 n R e s e a r c h
2 0 1 3 年 9 月 下旬 刊
老师, 于 是 班 里便 出 现 了 ” 多胞 胎 ” ; 还 有很 多 学 生 干脆 偷 偷 打 开一 本 优 秀作 文 选 . ” 克隆” 一篇 应 付 了事 … …试 问 : 这样 的作 文教 学 又有 何 存 在 的价 值 呢 ? 通 过小学语文作 文教学 , 我不断地探索 、 思考、 更新, 终 于探 索到 了一 套 行 之有 效 的方 法 ,不 但 自 己在 作 文 教 学 中轻 松 自如 , 学 生们 也 是 言 之 有 物 . 乐 于 写作 。 写 的 让人 满 意 ! 总结 起来 , 有 以 下几 点 : 注重平时积累 ,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 、 阅读 一 样 需 要积累 , 比如好 词 、 佳句 、 精 彩 片 段等 。 1 、 根据 课 文 内容 来 积 累 , ” 重视文本” 也 是 新课 标 的要 求 , 而 且 很 多 课 文 的思 考 练 习 中 都 出 现” 背 诵 自己喜 欢 的 自然 段 , 摘抄好词 、 佳句” 这 样 的 练 习 .让 学 生 在 背 诵 时感 受 语 言 文 字 的 优 美 ,摘 抄 中 积 累材 料。 如 果 学 生 能 掌握 一 些 好 词 佳 句就 为 写 作 做 好 了铺 垫 , 能够 让 他 们 有 词 可用 、 有话可说。 比如 : 在教 完 《 颐 和 园》 这课 后 , 就 让学 生 以后 写 熟 悉 的 景 物作 铺 垫 。 2 、 通 过 写 日记 来 积 累 , 坚 持 写 日记 是 积 累材 料 的是 最 好 方 式 , 也 是 练 笔 的 最 途 径, 由 于 日记 的 内容很 广 , 可写听到的、 可写看到的 、 也 可 写 想 到的。 总之 , 自己 的喜 怒 哀 乐都 可 无 拘 无 柬地 表 现 出来 。这 样 就 让学 生 有 一 个 自由表 达 的 空 间 .也 能够 写真 实 的事 情 。 比 如: 每组织学生 看完一场电影 , 搞完 一次大扫除 , 都 可 让 学 生 把 当时 的情 景 和感 受 用 日记 的形 式写 出来 。 二、 注重 学 以致 用 , 结 合 实 际及 时指 导 。 小 学 生 的知 识 有 一 定 的 局 限 性 , 教 师 结 合 课 文 和 生 活 实 际 及时 指 导 很 重要 。大 家 都 知 道 《 十里长街送总理》 是 一 篇 包 含 深情 的文 章 ,我 在 教 完这 篇 课 文 后 ,举 行 了一 次 ”我 思 念 的× × ” 为 主 题 班会 活动 。要 求 学生 把 自己最 思 念 的 亲 人 ( 不 管 是生离的 , 还是死别的 ) 用几句话描 述出来。 ( 同 学 们 踊 跃 发 言. 其 中有 一 位 女 同学 是 这 样 说 的” 每逢佳节倍思亲” 是啊 , 转 眼 间一 年 的 中秋 节 又 到 了 ,半 年 前 与 妈妈 分别 的情 景 又 浮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发与利用文本中的习作资源
习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我们学习语言文字的根本使命是运用,是将汉语这一凝聚了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语言能够传承和发扬下去。

如何提高学习的习作能力?更多的教师是把目光凝聚在习作教学的创新研究上,可往往效果不佳,我认为这种缘木求鱼的方法,实在是令很多学生摸不到门道,走了不少弯路。

实际上,我们纵观语文教材,会发现编者所选文章篇篇精彩,更不乏名家大作,实在是习作的典范。

既如此,文本就不仅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更是习作指导与练习的直接资源。

如果我们能针对每篇广西中的习作资源,恰当的指导学生用其材,学其法,那么,以其每学期28
篇左右的教材为示范,我们的学生至少能学到二十几种的写作技巧,这不是很好的训练方式吗?多年的教学探索与尝试中,我和学生们尝到了甜头:教师没有了教的苦恼,学生没有了写的畏惧,使习作变为欲罢不能的兴趣与爱好。

现在,我的学生们只要完成了一篇文章的阅读,就会主动思考文本中有哪些可利用的素材,可学习的方法,可想象的空间,进行尝试。

孩子们在练笔时还不时会大胆的创新和综合利用各种文本资源,让我在感叹方法得当的同时也沉浸在喜悦之中。

下面,我愿将探索的方法略举茔茔大端,以求与同行们相互切磋,举一反三。

一、将插图转换为文字
所有的文本资源几乎都配有鲜明生动的插图,这些图对文章起着
画龙点睛之功效,而有些插图文中并没有做细致描述,只是一笔带过。

画面虽然表现的只是瞬间的场景,也为学生提供了素材。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把静止的景物变的鲜活起来。

文字的体验应是具有个性化的应融入到学生各自的生活积淀和情感体验。

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其中有一幅儿子从废墟中得救后与父亲紧紧拥抱的插图,在阅读感情的基础上,让学生写出图中的情节。

可以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使之这个场景丰满形象起来。

不难发现,在学生画变成话的同时,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这样的习作资源,小语教材十分丰富,老师只要善于把握课堂学习契机,加以引导、点拨,定会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仿写原文
仿写自古以来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方式之一,仿写中蕴涵着创造。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读了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而推陈出新的。

教育家克鲁斯卡娅说:“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儿童那样重要。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读了课文的句段,或多或少都会领悟到语言表达上的一些奥妙。

仿写就是把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作思路运用到自己习作片段中去,它是初学写作者的有效手段,是走向独立写作的桥梁。

仿写可以对全篇课文进行,也可根据内容进行片段练习。

包括对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等方面的仿
写。

如小语第十册《现想的风笔》开篇是极为抒情的景色描写,然后引出了人物,接着从刘老师对待生活和工作的态度,展现了一个残废人对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给人以奋发的力量和启迪。

文章的开头可以变换季节,如“又一个冬季到来了。

天空中又飘满盈盈雪花,如蝴蝶的精灵一般,给人间大地披上圣洁的白衣。

每当看到孩子们在雪地上追逐、打闹、堆雪人的情景,我就想起了我市的残疾按摩师郭权叔叔。

”然后写了郭曾与他家是邻居,他亲眼目睹了这位盲人身残志坚、自学成才、自食其力的奋斗历程,由衷的发出了慨叹:一个盲人尚且对生活如此的热爱,我们作为一个身体健全的小学生又如何对待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呢?文章写的是饱含真情,又充满诗意,不是亲眼所见,怎能相信出自小学生之笔呢?这可都是防写的功劳呀!
三、续写和扩写课文
课文是作者思想、情感和语言综合因素的智慧结晶。

但是作者在现实生活中亿经历、所观察到的事物远不止课文中所呈现的。

这就为学生续写、扩写课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揣摩课文表达方式后,根据自己生活的经验续写课文。

主要针对故事类的课文,比如为《穷人》《小音乐家扬科》《小抄写员》等课文续写,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扩写是以原文为任借,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的练习。

而文本中大量的古诗词语言凝练,意境深远,给学习提供了思维驰骋的广阔空间,尤其是扩写的好材料。

我们学习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一词,在充分理解了写作背
景后,将它扩写为思乡的散文,描绘出词人在夜深千账灯时,无法入睡,家乡的一切仿佛就在眼前,风雪交加中“聒碎乡心梦不成”的忧伤之情。

这样的练习使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有了更深的感受,也加强了表达的能力。

四、转换文章体裁
课文内容是有一定的表达方式的,这就是文章的体裁。

相同的内容可以用不同的文体来表达,这就是体裁转换。

当我们学会了一篇文章,领会了要旨后,可尝试用另一种体裁来表达。

常见的转换形式有把写景的课文改变成导游词或解说词;把历史故事改编成课本剧。

都是不错的习作素材。

文本中丰富的训练内容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鲜明的画面、生动的材料、可延伸的思维空间,多利用文本中的可用之材,大胆开展习作训练,会使学生的写作态度和水平发生质的变化,取得了真正的作文教学的突破。

(责任编校:白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