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物扩散

合集下载

空气污染物扩散机理分析

空气污染物扩散机理分析

空气污染物扩散机理分析
空气污染物扩散机理分析
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环境的质量。

了解空气污染物的扩散机理对于制定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首先,空气污染物的扩散是由气象条件和污染物本身的特性共同决定的。

气象条件包括风速、风向、湍流强度和大气稳定度等。

风速和风向是最重要的因素,它们决定了污染物从源头传输到其他地区的路径。

湍流强度决定了空气中的混合程度,较高的湍流强度有助于将污染物快速稀释和分散。

大气稳定度是指空气的垂直运动性质,不稳定的大气条件会导致污染物上升到大气中层,而稳定的大气条件则会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

其次,污染物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也会影响其扩散。

物理特性包括污染物的粒径、密度和挥发性等。

较小的粒径会使污染物更容易悬浮在空气中,并且具有较长的传输距离。

挥发性污染物会以气态形式存在于大气中,因此更容易扩散。

化学特性包括污染物的反应活性和稳定性。

反应活性较高的污染物会与大气中的其他组分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影响其扩散行为。

最后,地形和建筑物也会对空气污染物的扩散产生影响。

地形的高低起伏会影响地面风速的分布,从而改变污染物的传输路径。

建筑物会阻挡风的传播,并产生垂直和水平的湍流,使污染物在其周围积聚。

综上所述,了解空气污染物的扩散机理对于制定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风速、风向、湍流强度和大气稳定度等气象条件,污染物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以及地形和建筑物等因素都会影响空气污染物的扩散行为。

只有全面了解这些因素,才能更好地预测和控制空气污染物的扩散过程,从而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质量。

污染物扩散模型

污染物扩散模型

错误!未指定书签。

该模块采用突发性水污染扩散模型,利用一维水质模型,通过对河段长度与扩散时间进行微分,后利用四点隐式差分格式进行模型的数值求解。

详解如下:1.模型推导:污染物在全断面混和后,其迁移转化过程可用一维模型来描述,基本控制方程为:S S hA KAC x c E D A x x AUC t AC r x x ++-∂∂+∂∂=∂∂+∂∂])([)()( 其中:C 为污染物质的断面平均浓度,U 为断面平均流速,A 为断面面积,h 为断面平均水深,x D 为湍流扩散系数,K 为污染物降解系数。

x E 为纵向扩散系数r S 为河床底泥释放污染物的速率,S 为单位时间内,单位河长上的污染物排放量。

实践证明,水的纵向流速是引起污染物浓度变化的主要参数,因此河流各断面的污染物浓度变化主要由这一项引起。

因此该模型可以简化。

不考虑湍流扩散,河床底泥释放污染物以及沿河其他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水污染模型的基本方程为:AKC xC AE x AUC t AC -∂∂=∂∂+∂∂22)()( 2.模型求解:采用有限差分法中的四点隐式差分格式对上式进行数值求解:)(2121121111111j i j i j i j i j i j i j i j i j i C C K xC C C E x C C U t C C -++-++--++-∆+-=∆-+∆- 整理可得: 其中2x E a i ∆-=;2212K x E t i +∆+∆=β;2xE i ∆-=γ;)2()1(1K x U C x U t C j i j i i -∆+∆-∆=-δ将上游边界条件带入上式得:将下游边界条件带入,得:从而组成方程组,利用追赶法求解出j i C ;3:具体实现:本模块通过的含酚污染物污染扩散情况作为实验典型代表来粗略模拟实现扩散过程。

系统默认提供河流参数等数据。

设置K 为2/d ,U 为流速为10m/s 。

x E 为1d km /2。

大气污染扩散及浓度估算模式概述

大气污染扩散及浓度估算模式概述

大气污染扩散及浓度估算模式概述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某些物质或能量的浓度超过了一定的标准,对人类健康、生态系统和环境产生一定危害的现象。

而大气污染扩散及浓度估算模式则是一种基于数学、物理学原理的模拟工具,用来描述和预测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传播过程及其浓度分布情况。

扩散模式的基本原理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传播是受到气象条件、地形地貌、大气污染物排放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扩散模式一般包括了以下几个基本原理:1.对流扩散:大气中的对流运动是造成大气污染物扩散的主要因素之一。

通过对流运动,大气中的污染物会随着空气的流动在近地层逐渐扩散。

2.湍流扩散:湍流是大气中涡动和乱流的运动形式,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湍流扩散模式一般基于大气边界层内的湍流动力学理论建立。

3.稳定度影响:大气的稳定度会影响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情况。

在稳定的大气层中,扩散较小,而不稳定的大气层则容易形成污染物下沉和较大范围的扩散。

4.地形地貌影响:地形地貌会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产生重要的影响,如山脉、山谷等地形特征会对污染物传播产生局部影响。

浓度估算模式的发展随着大气环境科学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大气污染扩散及浓度估算模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常用的大气污染扩散及浓度估算模式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种:1.高斯模型:高斯模型是最简单的扩散模型之一,假设大气污染物的传播呈现高斯分布。

其适用于平坦地形、均匀排放源的情况。

2.拉格朗日模型:拉格朗日模型是一种基于粒子运动轨迹的扩散模式,可以更准确地描述污染物的扩散传播路径。

3.欧拉模型:欧拉模型是一种基于流体动力学方程的扩散模型,适用于描述大气边界层内的湍流扩散过程。

4.数值模拟模型:数值模拟模型是最常用的大气污染扩散及浓度估算模式之一,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复杂的大气扩散传播过程进行模拟。

应用及展望大气污染扩散及浓度估算模式在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应急响应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通过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传播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可以帮助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合理的环境政策和控制措施。

气象条件对环境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气象条件对环境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气象条件对环境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环境污染物的扩散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而气象条件无疑是其中极为关键的一个方面。

气象条件就如同一只无形的大手,时刻影响着污染物在大气中的传播和分布,进而对我们的生活和生态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风是影响污染物扩散的重要因素之一。

风能够推动污染物在水平方向上移动,风速越大,污染物扩散的速度也就越快,范围也就越广。

想象一下,在一个微风轻拂的日子里,工厂排放的废气可能会在局部地区聚集,导致附近的空气质量下降。

而当大风刮起时,这些污染物会被迅速吹散,从而降低局部的污染浓度。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风向朝着人口密集区或者生态敏感区吹,那么即使风速较大,也可能会给这些地区带来污染威胁。

温度也在污染物扩散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大气中,温度通常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形成所谓的“温度递减率”。

当温度递减率较大时,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利于污染物的垂直扩散。

这就好像是给污染物打开了一条向上的通道,使它们能够更快地向高空扩散,减少在近地面的积聚。

相反,如果温度递减率较小,大气比较稳定,污染物就难以向上扩散,容易在近地面形成高浓度的污染层。

大气的湿度同样会对污染物的扩散产生影响。

较高的湿度有助于一些污染物的凝结和沉降,比如颗粒物。

当空气中的水汽充足时,颗粒物会吸附水汽,变得更重,从而更容易落回地面,减少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间。

但对于一些气态污染物,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高湿度可能会促进它们的化学反应,生成新的污染物,从而加重污染程度。

另外,天气形势也会对污染物的扩散产生宏观影响。

比如在高压控制的天气系统下,大气通常比较稳定,风速较小,容易导致污染物在局部地区积聚。

而在低压系统或者锋面过境时,往往会带来较强的风和不稳定的大气条件,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

让我们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来更直观地感受气象条件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比如在冬季,由于采暖需求增加,能源消耗加大,污染物排放增多。

大气环境污染物的迁移与扩散

大气环境污染物的迁移与扩散

大气环境污染物的迁移与扩散大气环境污染物是指在大气中存在的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的物质,包括但不限于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和重金属等。

这些污染物的迁移与扩散过程对于评估和治理大气污染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大气环境污染物的迁移与扩散机制、影响因素及相关治理措施。

一、迁移与扩散机制1.湍流扩散湍流扩散是大气污染物迁移与扩散的主要机制之一。

大气中存在着各种气流运动,如对流和湍流。

污染物的扩散过程会受到这些气流运动的影响,形成不同尺度上的湍流涡旋,使得污染物在大气中的传输产生随机性。

2.稳定层限制稳定层限制是另一个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重要因素。

稳定层限制时,大气中的温度垂直分布呈现逆温趋势,导致污染物在较低的空间高度上聚集,难以扩散到更高空间层次。

3.地理地形地理地形对大气污染物的迁移与扩散也有显著影响。

山脉、山谷和海洋等地形特征会改变风向和风速,影响大气污染物的传输路径和速度。

二、影响因素1.气象条件气象条件是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与扩散的关键因素之一。

风向、风速、温度和湿度等气象要素都会对污染物的传输路径和速度产生重要影响。

2.排放源强度和位置污染物的排放强度和位置直接决定了污染物释放到大气中的数量和速率。

高排放源和密集排放源会导致周围地区的浓度升高,使得污染物在迁移和扩散过程中产生更大的影响。

3.化学性质不同污染物的化学性质有所不同,这会影响它们的迁移与扩散行为。

一些污染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的物种,进而影响它们的迁移和扩散特性。

三、治理措施1.源头治理源头治理是最为有效的大气污染物治理措施之一。

通过控制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和机动车污染等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从根本上降低污染物的迁移与扩散程度。

2.空气净化技术空气净化技术可以有效去除大气中的污染物,改善空气质量。

常见的空气净化技术包括静电吸附、活性炭吸附和光催化等方法。

3.政策与法规完善的政策与法规对于大气污染物的治理至关重要。

污染物扩散迁移推荐模型

污染物扩散迁移推荐模型

公式(F.9)中 Kd 的参数含义见公式(F.8)。
F1.6 室外空气中气态污染物扩散因子,采用公式(F.11)计算:
DFoa

U air
W A
air
公式(F.11)中:
DFoa
-室外空气中气态污染物扩散因子,(g·cm-2·s-1)/(g·cm-3);
Uair
-混合区大气流速风速,cm·s-1;
θwcarck -地基裂隙中水体积比,无量纲;推荐值见附录 G 表 G.1。
公式(F.5)中,Da、Dw、θ 和 H´的参数含义见公式(F.1)。
F1.3 毛细管层中气态污染物的有效扩散系数,采用公式(F.6)计算:
……(F.5)
42
Dceaffp Da
3.33 acap
A
-污染源区面积,cm2;
W
-污染源区宽度,cm2;
……(F.11)
43
δair
-混合区高度,cm。
F1.7 室内空气中气态污染物扩散因子采用公式(F.12)计算:
DFia

LB

ER
1 86400
……(F.12)
公式(F.12)中:
DFia
-室内空气中气态污染物扩散因子,(g·cm-2·s-1)/(g·cm-3) ;
Kd Koc foc
……F.9)
foc

fom 1.7 1000
……(F.10)
公式(F.9)和公式(F.10)中:
Koc
-土壤有机碳/土壤孔隙水分配系数,L·kg-1;推荐值见附录 B 表 B.2;
foc
-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无量纲,根据公式(F.10)计算;
fom

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式

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式
*
扩散参数的确定-P-G曲线法
P-G曲线的应用 根据常规资料确定稳定度级别
*
扩散参数的确定-P-G曲线法
P-G曲线的应用 利用扩散曲线确定 和
*
扩散参数的确定-P-G曲线法
P-G曲线的应用 地面最大浓度估算
*
扩散参数的确定-中国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
我国在修订P-T法基础上产生了国家标准法(GB/T 13201-91)。
*
(3)我国“制订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 (GB/T13201-91)中的公式——在没有特别要求时,应优先使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
*
例:某市远郊区电厂烟囱高160m,烟囱排出口内径5m,排烟速度12m/s。烟气温度135℃,周围大气温度15 ℃。大气稳定度C级,源高处风速6 12m/s。 试分别用霍兰德、布里格斯、国家标准公式计算烟气抬升高度(假设下风向距离x=2km)
*
例:某冶炼厂烟囱高150m,烟气抬升高度75m,SO2排放量1000g/s 。估算风速3m/s,大气稳定度C级时地面最大浓度是多少?发生在什么位置? (分别用P-G法和国家标准方法计算)
第二步:确定出现地面最大浓度的下风向距离。
第一步:确定出现地面最大浓度的Z向扩散参数。
第三步:确定出现地面最大浓度的y向扩散参数。
*
*
公式中与气象有关的参数取值方法: ū的取值:①取多年平均值;②取某一保证率的值:如已知ū>3m/s的频率为80%,取3m/s可保证有80%不超标,而地面平均最大浓度可能比规定标准更低。
烟囱出口直径的计算:
*
例:地处丘陵的某炼油厂进行扩建,拟新建一烟囱排放污染物。烟囱排放条件为:出口内径3m,出口速度15m/s,烟温140 ℃ ,大气温度17 ℃ , H2S排放量7.2kg/h。离该厂2500m处有一城镇,大气中H2S现状浓度是0.5μg/m3,为使该城镇H2S的浓度低于10 μg/m3 ,问要建多高的烟囱才能满足要求?设计风速取3m/s。

污染物扩散计算模式汇总

污染物扩散计算模式汇总

大气稳定度分级常用的大气稳定度分类方法有帕斯奎尔(Pasquill)法和国标原子能机构IAEA推荐的方法。

这里介绍的是中国现有法规中推荐的修订帕斯奎尔分类法(简记P·S),分为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较稳定和稳定六级。

它们分别表示为A、B、C、D、E、F。

确定等级时首先计算出太阳高度角按表B1查出太阳辐射等级数,再由太阳辐射等级数与地面风速按表B2查找稳定等级。

注:云量(全天空十分制)观测规则与现国家气象局编定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相同。

注:地面风速(m/s)系指距地面10m高度处10min平均风速,如使用气象台(站)资料,其观测规则与国家气象局编定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相同。

太阳高度角h o 使用下式计算:()[]30015cos cos cos sin sin arcsin -++=λσψσψt h o .....................(B1)式中: h o ----太阳高度角,deg ; ψ----当地纬度,deg.; λ----当地经度;deg ; t----进行观测时的北京时间;σ----太阳倾角,deg ,可按下式计算:πθθθθθθσ/180]3sin 001480.03cos 002697.02sin 000907.02cos 006758.0sin 070257.0cos 39912.0006918.0[o o o oo o +-+-+-=式中: θo ----360d n /365,deg ;d n ---- 一年中日期序数,0、1、2、······364。

1.1.1.1 地形对烟羽的影响此前的扩散模式都假设地面是完全平整的(烟囱底部是一个无限大的水平面,其高程为0),因此在扩散过程中烟羽的中心线可保持水平不变。

但如果在预测点(x,y,z )处,地面有一定的高程h T (0<h T >z),则在对(x,y,z )式应用以上模式时,应对有效烟羽高度进行一些修正。

空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分析

空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分析

空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分析空气污染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需要进行空气污染物扩散条件的分析。

本文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进行讨论和分析。

首先,气象条件是影响空气污染物扩散的重要因素之一。

风速和风向对于空气污染物的传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风速越大,空气污染物的扩散能力就越强,因为风能将其带走。

而风向则决定了污染物传播的方向。

例如,如果污染物扩散方向与人口密集区相同,将对居民的健康造成直接威胁。

此外,气温和大气稳定度也是影响空气污染物扩散的因素。

较高的气温和强烈的大气对流会促使空气混合,使污染物更容易被稀释和扩散。

而较低的气温和较弱的大气对流则会导致污染物积聚,造成污染严重的情况。

地形条件也对空气污染物的扩散起着重要作用。

山脉、山谷和河流等地形特征都会影响风的流动和空气的稀释。

例如,山脉会阻碍风的流动,从而使空气污染物积聚在山谷中。

而河流则可以促使污染物快速扩散,因为河流可以将污染物迅速输送到更远的地方。

此外,排放源的位置和性质也会对空气污染物扩散条件产生影响。

如果排放源位于人口密集区附近,将对当地居民的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而排放源的性质,如排放浓度和排放方式,也会对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形式产生重要影响。

在实际情况中,经常会出现多种污染物同时排放的情况。

这些污染物的相互作用也会对空气污染物的扩散产生重要影响。

有些污染物具有协同作用,互相加强其毒性和危害程度。

因此,不仅需要考虑单一污染物的扩散条件,还需要综合考虑多污染物排放的影响。

综上所述,空气污染物扩散条件的分析涉及多个因素,包括气象条件、地形条件、排放源的位置和性质以及多种污染物的相互作用等。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空气污染问题,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污染扩散基本理论

第三章污染扩散基本理论

梯度输送理论借鉴分子扩散,然而对于湍流运动, 通量与梯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只是一种假定
K不是流体的物理属性而是运动属性,随着运动 性质的变化而变化,K的确定存在一定困难
当前,中小尺度数值模式大多采用高阶闭合, 大尺度区域的扩散输送问题仍然采用K闭合。
§3.3 湍流统计理论的 基本处理
湍流统计理论-拉格朗日途径
欧拉方法和拉格朗日方法比较
欧拉方法-污染物平流扩散方程
qi t
x j
u jqi
Di
2qi x j x j
Ri (q1, q2........qN ,T ) Si (x,t)







源 项






将 u j u j u' j代入方程,并求雷诺平均(参考stull,第三章)
从研究个别微团(粒子)的运 动途径入手,通过研究湍流脉动场的 统计性质(如相关,湍强,湍谱)来 描述流场中扩散物质的散布规律。
个别粒子的随机运动无法描述,大量 粒子的集合趋向一个稳定的统计分布。
首要问题: 初始t=0时刻,从源发出的大量粒子经过 T时间后散布如何? 不能回答某一个粒子的位移距离,但可 以给出T时刻粒子在每个位置出现的概 率,即能否求出随机函数y(t)的概率分布。
4 kr
上式可见浓度 q与Q正比,而与时间无关,与距
离r成反比,与扩散系数成反比。
3 有风瞬时点源
采用移动坐标和原坐标解决有风与 无风差别(平均风速沿x轴)
可得:
q(x,
y,
z,t)
(2
Q
)3/ 2 x
y z
exp{[
(

主要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与迁移

主要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与迁移

主要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与迁移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汽车尾气、工厂排放等各种污染源不断释放出来的废气大量排入空气中,成为人们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主要污染物在大气中不断扩散与迁移,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环境质量和健康安全。

因此,了解主要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与迁移,对于我们控制空气污染、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主要污染物的种类大气污染物是指在大气中出现的,对环境和公共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化学物质和颗粒物。

据统计,目前大气中主要的污染物种类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

二、扩散与迁移的方式污染物在空气中的扩散和迁移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大气稳定度在相同的气流速度和大气的水平运动下,大气稳定度的高低对其传播影响较大。

稳定大气容易形成温度逆压力,温度逆压力会阻碍爆散体向上扩散,使得To垂直高度大约在500m左右;不稳定大气比较会出现垂直波动,更有利于污染物向上扩散。

2、气象条件气象条件主要包括风速、风向以及气团的边界条件等。

共定性地说,风速越大,扩散就越广,污染物要达到同样的浓度阻力或距离的时间也越短。

气象条件的变化,决定了污染物在大气中运动的轨迹。

3、地形条件地形条件对大气运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平流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如平地与山地,山谷与山间盆地,山地与山地之间的相互影响等。

山区的气流是垂直于地面的,在山草地之间的山谷流线受到制约更强,所以容易出现污染物浓度最大的区域。

山地之间的空气动力学过程比较复杂,需要做详细的大气模型来进行相应的分析。

三、主要污染物的扩散与迁移1、二氧化硫的扩散与迁移二氧化硫是一种颜色无味的气体,臭味难闻,极易接触到鼻黏膜和气管,引起咳嗽、喘息等不适症状。

二氧化硫主要来自于煤炭的燃烧,工业污染等。

二氧化硫的扩散和迁移主要受到地形和大气条件的影响。

处于山区的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地形起伏的影响,山顶易形成对流污染层,增加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而在平原地区,则以扩散为主,吸附在颗粒物上进行迁移运输。

污染物传输与扩散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

污染物传输与扩散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

污染物传输与扩散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污染物传输与扩散是环境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应用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传输和扩散规律。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用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技术。

一、一维扩散模型一维扩散模型是最简单的污染物传输模型之一,适用于河流、湖泊等线性水体中的污染物扩散问题。

该模型基于扩散方程,假设水流速度和污染物浓度均为恒定不变,可用来描述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

计算方法包括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等,通过离散化求解扩散方程的数值解。

二、二维扩散模型二维扩散模型相比一维模型更加复杂,适用于湖泊、海洋等二维水体中的污染物传输问题。

该模型基于二维扩散方程,同时考虑了水流的速度分布和不同方向上的污染物传输。

求解二维扩散模型可以使用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贝叶斯方法等数值计算方法。

三、大气传输模型大气传输模型用于描述污染物在大气中的传输和扩散过程。

该模型基于湍流扩散理论,考虑了风速、功率谱、发射高度等因素对污染物传输的影响。

常用的大气传输模型包括高尔顿模型、高斯模型等,可通过输入源排放量和环境条件等数据,计算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浓度分布。

四、水质模型水质模型是用于描述水体中污染物传输和转化过程的模型,适用于湖泊、河流、水库等水域环境。

水质模型主要考虑水流的输运、溶解、沉积和生物吸附等过程,并结合水体的水质参数进行模拟和预测。

常见的水质模型包括EUTRO模型、CE-QUAL-W2模型等。

五、计算方法在求解污染物传输与扩散模型时,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随机漫步法等。

有限差分法是最常用的数值计算方法之一,通过将求解区域离散化,利用差分近似求解微分方程。

有限元法则将求解区域划分为多个小区域,通过离散化得到线性方程组,进而求解污染物浓度分布。

随机漫步法则模拟了污染物分子在水体中的随机传输过程,通过随机抽样计算污染物在空间中的浓度分布。

大气污染物传输与扩散规律研究

大气污染物传输与扩散规律研究

大气污染物传输与扩散规律研究一、引言大气污染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不仅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还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为了有效应对大气污染问题,研究大气污染物的传输与扩散规律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大气污染物的传输路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旨在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大气污染物的传输路径大气污染物的传输路径主要有两种:水平传输和垂直传输。

水平传输指污染物在地表大气中的横向扩散,通常由气流和风向决定。

气流的强弱以及风向的变化会对污染物的浓度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垂直传输则是指污染物在大气中的上下扩散,通常由气流的垂直运动、太阳辐射以及地表条件等因素共同作用。

三、大气污染物传输与气候因素的关系大气污染物的传输与扩散规律与气候因素密切相关。

气温、湿度、气压以及降水等因素对大气污染物的传输和化学反应产生直接影响。

例如,高温天气下,大气中的湿度较低,污染物的扩散能力会增强,浓度较低。

而在潮湿的环境中,大气污染物更容易附着在气溶胶颗粒上,形成雾霾等有害物质。

四、大气污染物传输与地理因素的关系地理因素也是影响大气污染物传输与扩散规律的重要因素之一。

城市化程度、地形地貌、地表覆盖等都会对大气污染物的传播和沉积产生影响。

例如,山脉等地形障碍会阻碍污染物的扩散,导致山区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加剧。

而城市中的高楼大厦等建筑物也会影响气流的流动,进一步加重污染物的积累。

五、大气污染物传输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人类活动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影响大气污染物传输与扩散的重要因素。

工业排放、交通尾气以及农业活动等都会释放大量的污染物,进而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近年来,伴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人类活动对大气污染的影响愈发显著。

六、大气污染物的环境影响大气污染物的传输与扩散规律对环境产生重要影响,不仅影响着空气质量,还会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大气污染物附着在植被表面会破坏叶片结构,干扰光合作用;沉积在土壤中则会影响土壤的肥力和生物多样性。

污染物传输与扩散模型构建与优化

污染物传输与扩散模型构建与优化

污染物传输与扩散模型构建与优化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了解污染物在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传输和扩散规律,对于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构建准确可靠的污染物传输与扩散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成为解决污染问题的关键之一。

一、污染物传输与扩散模型构建1. 收集数据和信息构建污染物传输与扩散模型的第一步是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这些数据包括污染源的位置和类型、环境条件(如风速、风向、降雨量等),以及污染物的物化性质等。

通过调查研究、实地监测和文献分析等方式获取数据和信息。

2. 确定传输与扩散机制根据不同的污染源类型和环境条件,确定污染物的传输和扩散机制。

例如,大气中的污染物传输受风场和大气稳定度的控制,水体中的污染物传输受水流速度和流向的影响。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用的传输与扩散方程。

3. 建立数学模型基于所确定的传输与扩散机制,建立数学模型描述污染物的传输与扩散过程。

数学模型可以是分析解或数值解。

常用的分析解模型有高斯模型、GILBERT模型等;数值解模型则可采用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等进行求解。

4. 参数估计与模型验证通过利用实测数据进行参数估计与模型验证,提高模型的可信度和预测准确性。

可以使用统计方法、反问题求解等技术,对模型进行参数优化和修正,以使模型与实际情况更加吻合。

二、污染物传输与扩散模型优化1. 模型精度提升通过引入更复杂的物理机制、增加更多的参数、考虑更多的扩散因素等手段,提高模型的精度和预测能力。

同时,采用更多实测数据进行模型验证和调整,进一步提升模型的可信度。

2. 空间尺度优化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对传输与扩散模型进行空间尺度的优化。

例如,建立污染物在城市尺度下的传输与扩散模型,对城市大气和水体污染进行评估和管理;或者在区域尺度上构建模型,预测污染物的长距离传输和扩散情况。

3. 时间尺度优化考虑时间因素对污染物传输与扩散模型进行优化。

根据不同的时间尺度,选择合适的时间步长和模拟时间。

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与气象条件

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与气象条件
○ 风速随髙度变化的曲线称为风速廓线。风速廓线的数
学表达式称为风速廓线模式。建立起风速廓线模式,就可以利
○ 用已有的地面风资料,模拟计箅出不同高度的风速。近地面层常 ○ 用的两种风速廓线模式是对数律和指数律。
气象条件对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温度层结
A
温度是决定烟气抬升的一个 重要因索;
B
温廓线是表示温度随髙度增 加而发生的变化, 能够反映 温度随高度的变化影响热力 湍流扩散的能力。
量同。 任何情况下,低云量不得大于总云量。
表征大气状态的基本气象要素
5、能见度
能见度是指视力正常(对比感阈为0.05〉的人, 在当时天
表1气-5能见条度级数件与白曰下视程 ,能够从天空背景中为单位。能见度表
示 了大能气见清度级洁、
白日视程/m
三是气温随高度递增,即通常 所称的逆温现象或稳定层结, 一般 出现在少云、无风或小 风的傍晚到夜间直至早晨日出。
气象条件对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温度层结
逆温是对大气污染物扩散、稀释非常不利的气象条件之一。
逆温层是非常稳定的气层,阻碍烟流向上和向下扩散,只在水 平 方向有扩散,在空中形成一个扇形的污染带;而且,一旦逆 温层消退,在近地面会有短时间 的熏烟污染现象,可能会造成 相对较高浓度污染。
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与气象条件
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进入大气中的污染物, 受大气水平运动、湍流扩散运动以及大 气的各种不同尺度的扰动的影响,而被 输送、混合和稀释。
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与气象条件
❖ 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范围、 强度和程度的因素 (1)污染物的性质(物理的和化学的,颗粒污染物与气态污物〉; (2)污染源的参数(污染物的排放量、组成、排放方式、排放源的几何高度及形状、密集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

③.弥散: 由横断面流速不均引起,即由湍流时平均值与时均 值的空间平均值的系统差列所产生的分散现象。 c I”x=-Dx—, x c I”y=-Dy—, y c I”z=-Dz — z
I,,x , I,,y , I,,z:弥散作用导致的污染物质量通量; Dx, Dy, Dz :弥散系数;c:湍流时平均浓度的空间平均值。
进入水体污染物有两大类:保守物质和非保守物质
污染物衰减
衰减发生在非持久污染物的溶解氧化过程中 和放射性物质衰变过程中。持久性污染物不 发生衰减。 衰减过程基本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dc — =-kc dt
Kc为反映速度常数

综上所述可知:
①推移作用:总量不变,分布状态也不变;
②推移+分散:总量不变,分布状态发生变化; ③推移+分散+衰减:总量变化,分布状态变化。


三种扩散系数的量质范围(数量级):
分子扩散Em:10-5~10-4 m2/s


湍流扩散系Ex,Ey,Ez:10-2~100 m2/s
弥散系数Dx,Dy,Dz:101~104 m2/s

3.衰减和转化
保守物质:随水流运动而不断变换所处的空间位置,不断向 周围扩散而降低其初始浓度,但不改变总量。重金属,高分 子有机化合物 非保守物质:不断扩散而降低浓度外,因污染物自身衰减而 加速浓度的下降。衰减:自身运动变化规律决定的,在水环 境里由于化学的或生物的反应不断衰减。有机物在水体微生 物作用下的氧化分解过程。
第二节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
一.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运动特征
污染物在水体的运动形式有三种:


①推移迁移;
②扩散; ③衰减。

污染物扩散模型研究

污染物扩散模型研究

污染物扩散模型研究污染是当代社会面对的严峻问题,尤其是大气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研究了大量的大气污染控制方法,其中,模型预测理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在大气污染控制中,模型预测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污染物的扩散和排放的影响范围,为环境保护、公共卫生等方面提供重要帮助。

一、模型预测方法和意义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是一个复杂的跨学科问题,需要结合现代化学、物理、数学等多学科知识。

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型是通过物理数学方法来描述和计算污染物在大气中的传输和扩散的模型。

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型的研究将污染物排放源和环境的影响联系起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现代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型通常是基于一定的物理模型,如对流扩散方程、化学反应方程、光化学方程等,结合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污染物的输运和扩散进行预测和分析。

此外,模型的建立还要考虑对流、湍流、地形等现象的影响。

模型预测的结果可以指导污染物排放源的设立和优化,对大气环境保护和人们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基本原理和方法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模型可以分为两类,即Lagrangian模型和Eulerian模型。

Lagrangian模型是以空气微团为研究对象,跟踪污染物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中的变化。

它适用于研究低空层的对流扩散和大气稳定条件下颗粒物的输送。

Eulerian模型则是以空气质点为研究对象,考虑空气的动量、质量和能量转移,适用于大气径流扩散模式的建立。

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型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输运、扩散、沉降和化学反应等过程,分析和计算污染物在大气中的传输规律和作用。

模型预测需要准确的源排放数据、污染物反应和降解数据、大气传输参数等,具体的操作方法包括模型选择、参数输入、模拟计算和模拟结果的分析等。

三、模型的应用与展望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型在现代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模型计算可以确定污染源的最佳位置和数量,还可以预测和评价控制污染物的效果。

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五 绿化造林
绿色植物除有调节气候、吸尘、降噪的功效外,还可 吸取大气中的有害的污染物,起到净化大气污染的作 用。针对大气污染区的特点,结合多个绿色植物的特 性,筛选多个对大气污染物有较强的抵抗和吸取能力 的绿色植物,努力扩大绿化面积,既能美化居室环境, 又能大大减少大气污染的危害,是进一步改善大气环 境质量的重要方法。
1.地形和地物的影响 2.山沟风 3.海陆风 4.都市热岛环流
一、重要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 (一)烟尘 1.机械式除尘装置 2.袋式除尘装置 3.湿式除尘装置 4.电除尘装置
(二)SO2 1.燃料脱硫
2.燃烧脱硫
3.流化床燃烧脱硫
全方面规划、合理布局 选择有利污染物扩散的排放方式 区域集中供暖、供热 变化燃料构成 绿化造林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对气温垂直递减率与干绝热垂直递减率进行比较 能够判断大气与否稳定。
在对流层中,普通状况下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 减,每上升单位高度气温减少的度数称为气温直 减率,以r表达 。在对流层中,气温直减率平均是 0.65℃/100m,但有时在局部地区气温随高度的增 加而逐步升高,即出现逆温。也有时在局部地区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很快。
一、天然水在环境中的循环:
(一)地球上天然水资源的分布
(二)天然水在环境中的循环。
海洋:2500年,深层地下水:1400年,湖泊:17年, 土壤水:1年,河川水:16天,大气水:8天,生物 水:几小时。
二、天然水的水质:
(一)天然水水接触的物质的成分和溶解度;另首先取决于 这一作用进行的条件。
(一)气温垂直递减率 (二)大气稳定度 (三)逆温 (四)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气象因素
(一)气温垂直递减率
干空气块或未饱和的湿空气块在绝热条

污染物扩散模型

污染物扩散模型

污染物扩散模型概述污染物扩散模型是一种用于模拟和预测污染物在大气中的传播和扩散过程的数学模型。

它是环境科学和空气质量管理领域中重要的工具,被广泛用于评估污染物的来源、传输路径、浓度分布和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模型建立污染物扩散模型通常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包括高斯模型、拉格朗日模型和欧拉模型。

高斯模型高斯模型基于高斯分布理论,通过假设污染物的扩散呈现高斯分布,来预测污染物在空间中的传播和浓度分布。

该模型适用于平坦地表和相对简单的地形条件下的污染物扩散预测。

拉格朗日模型拉格朗日模型基于污染物的运动轨迹来模拟扩散过程。

它采用随机模拟方法,将污染物的源点和初始速度作为输入,通过模拟污染物粒子的运动路径,来预测污染物在空间中的分布。

拉格朗日模型适用于地形复杂、污染源多变或移动的情况。

欧拉模型欧拉模型是一种基于流体动力学原理的模型,它通过对大气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来预测污染物在空间中的传播。

欧拉模型适用于研究大气中较大尺度上的污染物扩散过程,能够考虑地形、气象因素和污染源的作用。

模型输入污染物扩散模型的输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污染源数据污染源数据是指污染物在空间中的来源和排放信息,包括源位点、污染物排放速率、时间和空间分布等。

这些数据通过监测和测量获得,在模型中用于确定污染物的初始条件。

大气条件数据大气条件数据是指影响污染物传播和扩散的气象因素,包括风速、风向、温度、湿度和气压等。

这些数据通常通过气象站观测或数值模拟获得,在模型中用于确定污染物的传播路径。

地形和建筑物数据地形和建筑物数据是指地表和建筑物对污染物传播和扩散的影响。

地形数据包括地表高度、坡度和植被覆盖等,建筑物数据包括建筑物高度、密度和分布等。

这些数据通常通过遥感技术或测量获得,在模型中用于确定污染物的传播路径和浓度分布。

模型输出污染物扩散模型的主要输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污染物浓度分布图污染物浓度分布图是模型预测的污染物浓度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式
1高斯扩散模式 2.污染物浓度的估算方法 3.特殊气象条件下的扩散模式 4.烟囱高度设计
掌握大气扩散的理论和扩散模式,学会估算污 染物浓度、烟气抬升高度,确定烟囱高度和厂 址
第一节 湍流扩散的基本理论
扩散的要素

风:平流输送为主,风大则湍流大 湍流:扩散比分子扩散快105~106倍
q 2 e u c (c 0 c b )
2)d C m a x
0 uc B
H
s



z y
烟囱高度的计算
3、按一定保证率的计算法

取上述两种情况之间一定保证率下的平均风速和扩散参数
4、P值法

国标GB/T 13201-91
Hs Q 10 P
6
H
烟囱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y2

y1
(
2 1
)
q
第三节 特殊气象条件下的扩散模式
主要指气象条件与高斯模式不一样(温度层结构均一,实际中难 以实现)
3.1 封闭型扩散模式

相当于两镜面之间无穷次全反射 实源和无穷多个虚源贡献之和 n为反射次数,在地面和逆面 实源在两个镜子里分别形成n个像
C
q
u y
当 Q H 21000kW 时 x 3x * x 3x * H = 0 .3 6 2 Q H H = 0 .3 3 2 Q H
3 /5 1 /3
H = 0 .3 6 2 Q H H = 1 .5 5 Q H
1 /3
x
2 /3
u u
1
1 /3
Hs
2 /3
1
x
1 /3
z
exp(
y 2
2 2 y
) exp[
(z H ) 2
2 y
2
]

像源的贡献
c( x, y, z, H ) q 2 u y
z
exp(
y 2
2 2 y
) exp[
(z H ) 2
2 z
2
]

实际浓度
c( x, y, z, H ) q 2 u y
一、烟囱高度的计算
要求: (1)达到稀释扩散的作用 (2)造价最低, 造价正比于H2 (3)地面浓度不超标
1、按地面最大浓度计算
C m ax

2q
2 uH e
(

z y
)

z y
在0.5~1.0之间取
H
2q
z y
s
e u ( C 0 C b )
H
C
max
exp[
z

(H 2nD ) 2
2 z
2
]
3.1封闭型扩散模式
简化计算方法:
1)当


z
x x D (尚未到封闭阶段)
D H 2 .1 5
(烟流半宽度)
xD
1 D
查P-G曲线 ->
4-9式计算 地面轴线浓度
2)当 3)
x 2 x D ,z向浓度混合均匀,z分布函数为
c( x, y, z) q 2 u y
z
exp[ (
y 2
2 2 y

z 2
2 2 z
)]
2.4高架连续点源扩散模式
镜像全反射---->像源法 c( x, y, z, H z ) 实源: c( x, y, z, H z ) 像源:

实源的贡献
c( x, y, z, H ) q 2 u y
C0 Cb
C0 -标准浓度
C -本低浓度 b
一、烟囱高度的计算
2、按地面绝对最大浓度计算
C m ax (4-10)
u
H H (3 2 1) C m ax
1) H B u
出现极大值
(代入
H Hs B u

H s (危险风速) du B H H Hs 此时 代入下式可得 2 uc q q z C a b sm ( z) 2 2 e H s B y 2 e H s u c y
c ( x, y , 0, H )
vt dp pg
2
(1 a ) Q 2 u y
z
exp(
y 2
2 2 y
) exp[
( H vt x / u ) 2
2 z
2
]
18
地面反射系数
第四节 污染物浓度的估算
1.烟气抬升高度的计算
c( x, y, z, H ) q
湍流的基本概念

湍流——大气的无规则运动
风速的脉动 风向的摆动
起因与两种形式


热力:温度垂直分布不均(不稳定) 机械:垂直方向风速分布不均匀及地面粗糙度
第二节 高斯扩散模式
2.1 有关假定

(1)坐标系
右手坐标,y为横风向,z为垂直向

(2)四点假设
a.污染物浓度在y、z风向上分布为正态分布 b.全部高度风速均匀稳定 c.源强是连续均匀稳定的 d.扩散中污染物是守恒的(不考虑转化)
高架点源地面浓度估算式
u y
exp(
z
y 2
2 2 y
) exp(
H 2
2 2 z
)
有效源高
H H s H
H
Hs――烟囱几何高度
――抬升高度
烟气抬升 初始动量: 速度、内径 烟温度 ->浮力
4.1 烟气抬升高度的计算
抬升高度计算式
(1) Holland公式:适用于中性大气条件(稳定时减小, 不稳时增加10-20%)
2 (1 .5 v s D 0 .0 1Q H ) u 2 (1 .5 v s D 0 .0 1Q H ) u
(3)当 Q H 17000 kW 或 T 35 K 时 H =
(4)当 Q H 17000 kW 或 T 35 K 时 H = 5 .5 Q H
1/ 4
高斯扩散模式
2.2 高斯扩散模式的坐标系
2.3无界空间连续点源扩散模式
由正态分布假定,得下风向任一点的浓度分布
c ( x, y , z ) A ( x )e
ay
2
e
bz
2
由假定d->源强积分式
(单位时间物料守恒)
q




ucd yd z
积分,可以解出四个未知数:得到高斯模式
u
1
3 /5
Hs
2 /5
x *= 0 .3 3 Q H
Hs
3 /5
u
6 / 5
4.1烟气抬升高度的计算
(3)我国“制订地方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中 的公式 ( 1 ) 当 Q 2 1 0 0 0 k W 和 ( T s T ) 3 5 K 时
H a
z |x x

cm ax
H 2
地面源高斯模式(令H=0):
c( x, y, z, 0) q
u y
exp[ (
z
y 2
2 2 y

z
2 2 z
2
)]
相当于无限源的2倍(镜像垂直于地面,源强加倍)
2.5颗粒物扩散模式
粒径小于15um的颗粒物可按气体扩散计算 大于15um的颗粒物:倾斜烟流模式
速u10=3m/s设,,m=0.25,试按《环境空气质量标
准》的二级标准来设计烟囱的高度和出口直径。
Q 2 2 u h f
yf
ex p (
y 2
2 2 yf
)
逆温层消失到烟流上边缘,即
F ( x , y , 0, H )
Q 2 u h f
yf
h f H 2
z
ex p (
y 2
2 2 yf
)
逆温消失到
H 2 z ,熏烟过程不复存在
第五节 烟囱高度的设计


1 2
exp(
1 2
yf
P )dP exp(
o
2
y 2
2 2 yf
2 u h f
),
P (h f H ) /
z

yf

2 .1 5
y
H tg 1 5 2 .1 5

y

H 8
3.2熏烟型扩散模式
逆温层消失到烟囱的有效高度处
F ( x , y , 0, H )
H n0Q
n1 H
H
n2 s
u
1
Q H = 0 .3 5 Pa Q V
T Ts
T Ta Ts
( 2 ) 当1 7 0 0 0 k W Q H 2 1 0 0 0 k W 时 H = H 1 ( H H1=
2
H1)
QH 1700 400 0 .0 4 8 ( Q H 1 7 0 0 ) u
z
ex p (
y 2
2 2 y
) { ex p [
(z H ) 2
2 y
2
] ex p [
(z H ) 2
2 z
2
]}
2.4高架连续点源扩散模式
地面浓度模式:取z=0代入上式,得
c( x, y, z, H ) q exp(
z
y 2
2 2 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