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美育的思考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五育并举”教学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五育并举”教学研究摘要:在全新的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学科教学已经不再仅仅追求向学生传递基础知识。
特别是在生物学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们必须将立德树人作为主导思想,并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注重“五育”理念贯穿其中,从多维度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和实践能力。
就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而言,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应当采取并行不悖的策略,促进“五育”理念与学科要求相互融合,共同培养出具备丰富核心素养的优秀生物学子。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五育并举“五育并举”是指在教育领域中,综合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智力、体质、美术和劳动技能的一个重要理念。
这一概念强调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并通过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机会和活动来实现这一目标。
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全面培养学生的五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对生物学科的核心理解为目标。
通过这种融合,能够打破传统教育中知识与能力分离的局限,使学习变得更加综合和有意义[1]。
一、生物教学与德育的融合首先,通过融入德育元素到生物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在讲解细胞分裂、遗传变异等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讨论伦理问题,并借此引发对伦理道德的思考。
例如,在探究基因编辑技术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其潜在伦理影响,并就相关伦理问题进行讨论。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责任感,还能使他们明确科技应用与伦理规范之间的关系。
其次,在融合策略中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
德育与生物教学的融合可以借助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例如,通过组织生态保护志愿者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并体验到其积极影响,从而激发他们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一来,德育与生物教学相结合不仅能够提高学术成就,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技巧和团队协作精神。
高中生物美育教育视角下提升学生 核心素养策略分析
高中生物美育教育视角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分析高中生物美育教育是指通过生物学科知识和美育思想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育素养,全面提升其内在修养和外在形象。
核心素养是指一系列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和素质,例如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合作精神等等。
本文将从高中生物美育教育视角出发,探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加强生物学科知识的美育渗透从生物学科知识的角度出发,将美育思想渗透到教学当中,通过教学的手段和策略,提升学生的美育素养。
例如,在生物学科老师讲解生物多样性的过程中,可以加入与生物学科知识相关的美学知识,如色彩搭配、构图设计等,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还能启发学生的艺术审美,提升其美育素养。
二、突出实践手段的美育功能实践手段是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切身体验和感知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在高中生物美育教育中,实践手段也可以起到美育功能。
例如,在高中生物学科实验中,对于实验颜色、图案的设计、仪器的外观和配色等都可以注重美育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审美能力和美育素养。
三、联动其他学科强化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生物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与许多学科都存在关联,如数学、化学、美术等学科。
因此,在高中生物美育教育中,可以通过联动其他学科来强化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例如,在化学学科中讲解化学反应时,可以注重化学反应的美学特点及其与生物学科的联系;在美术学科中,可以注重生物学素材的运用,让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素材产生艺术共鸣,从而提升美育素养。
四、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在美育教育中,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养。
例如,在生物学科教育中,让学生了解各种生物的特点、生存环境、进化过程等,通过这样的教育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的奥妙和大自然的力量,从而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
总之,高中生物美育教育是整体性的教育模式,其中包括多种手段和策略,通过这些手段和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生物教学融合“五育”教育的有效路径探索
-077-2021年第12期︵总第264期︶德育研究DEYU YANJIU引 言《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这给全国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方向。
育人质量提升的方法和路径有很多,其中,“五育融合”无疑是基础教育改革中非常重要的路径之一。
那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特别是生物学科教学中融合“五育教育”呢?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探索了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融合“五育”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融合德育教育生物教学是学校德育实施的一个重要场所,生物教师应在课堂实践中,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积极因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帮助学生立成栋梁之材之志,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辩证方法。
例如,在“植物体内物质运输”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引导学生完成植物茎的结构与功能的学习任务后,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时爬雪山、过草地、挖草根、吃树皮并取得胜利的画面,之后布置学习任务:红军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下,为什么靠吃树皮也能生存下来?树皮由几部分构成?树皮中可能含有哪些成分能满足人们对有机物的需求?能不能吃树干中的木质部分得以生存?学生通过讨论完成上述学习任务。
教师以此为契机,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思想教育,能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此外,教师还布置了课外学习任务:本土资源中,有哪些植物的树皮可被人食用?带着布置的课外学习任务,学生走出教室,查阅资料,询访本土资源,在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 黎平县,通过对当地老人的访谈得知,当年红军战士经过黎平时,由于缺少粮草,他们只能以野菜、草根、树皮为食,并把那些能吃的野菜、草根、树皮介绍给当地的侗族人民,而侗族人民也把这一习俗延续至今。
在黎平县侗族老人的带领下,学生找到当年红军吃过树皮的一种本土木本植物―― 亮叶桦。
学生也尝试着吃了一下这种树皮,纷纷感慨:依靠吃草根、树皮来维持生命活动,需要多大的勇气与毅力啊!他们更感受到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应彰显学科美论文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应彰显学科美摘要:美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科教学中应体现美育教学理念及设计。
本文结合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实践,就发挥生物学科独特的资源优势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一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科美学;审美情感;培养“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事实上,有“爱美之心”并不等于有美学修养,因为认识美、鉴赏美要有相应的人文底蕴、美的体验和感受。
真正能发现美、感悟美的人才能去创造美,人的审美能力是人的全面素质的凝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适者生存,美者优存”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人类生产、生活中无不充满着美学因素,所以,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一部分。
1.姿态万千、妖娆多变的自然美自然美是自然事物的感性形式,形态多样,美不胜收。
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山川湖海充满着对称美和统一美。
大自然绚丽多彩的美貌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人们在感叹自然界奇妙多彩的同时,无不惊叹自然的巧夺天工。
自然物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个体在感受自然美时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这取决于人与自然接触的广度与深度和个体的心境及其人生的感悟。
只有当自然美的潜在形态和人的审美情感重合时,自然的美感才会在人的心中油然而生,所以,结合生物教学我们应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审美情感和技巧。
2.内敛理性、逻辑思辨的科技美科学技术美从不主动“显山露水”,而是蕴藏在科学现象中,需要通过科学探究去挖掘、体会和发现。
科学的理性是对自然本质和规律的抽象概括,其美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其“内在”“理智”“逻辑”在与人心理上的相互渗透、融合而带来的愉悦,这是一种深层次的美学追求和感悟。
科学研究本质是将繁杂化为简单,自然现象向来好似杂乱无章、万象丛生,但在众现象中终能梳理出有序、简洁、统一的“主线”。
科学研究都首先从现象引发深入思考,进而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充满缜密的思维、推理过程,最后归纳总结,形成具有影响力的科学论断。
高中生物学科整合育人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生物学科整合育人的实践与思考摘要:教育是“教”与“育”的结合,为教书育人之意,把生物学教学和其他课堂开展有效整合,可以让学生感知生命之美,增强科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感悟真知在实践的规律,用理性思维、用科学观,进而将立德树人终极目标实现。
本文展开以下几方面的思考与实践,以此为高中生物学科整合育人提供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科整合;育人当前,素质教育正不断深入,高中生物教学提出核心素养培养,教育意义被拓展、被延伸,要树立教书育人思想,以此推进教育。
如何在高中生物学科整合其他学科展开新式育人,是高中生物教师深思的热点、难点。
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应在教学课堂中“注意学科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跨学科能力。
基于此,要坚持新课标基本理念,突出生物学核心素养,综合各学科,在教学课堂中的小、微入手,不断探索各学科之间的关联,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符合生物学科和其他学科整合育人要求。
本文研究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高中生物学科整合育人的实践与思考研究思路一、生物学科整合美术学科不管为外在的生态系统,还为生命世界,每一处均能够观察到壮丽的生命画卷。
秋天里一片片红叶林、春天存在田野和山间的野花,还有松竹梅兰菊和牡丹等植物作为国画常用素材。
在生物课堂中结合美育,让学生提升对生命的情感。
在具体之中,深挖生物课本中的“美卷”,更多地关注实验中的“美卷”,传播现代科技的“美卷”,细心布置任务中的“美卷”等,为生物学科教学勾画出一卷卷展现“生命之美的画卷”。
例如,在“细胞的基本结构”相关内容教学中,先应向学生播放多种生物的彩色图片,如细胞、细菌、病毒,让学生感知到生命彩色多样;实验教学课堂不仅要让学生通过显微镜看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还需要加一项对植物细胞原生质的流动的观察,以及叶片下表皮气孔和酵母菌的观察等。
完成本堂课教学,和美术学科任教者进行联合,精心制作细胞三维结构模型,把生物科学和视觉艺术一同由细胞三维结构模型展现,不只是为学生带来美的艺术感知,增强了审美感受,且还使得学生对生命更热爱。
生 物 教 学 中 的 求 真 与 求 美
生物教学中的求真与求美摘要生物学是一门探索生命奥秘的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而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真谛在于求美。
教学中的求“真”是目的,求“美”是过程和方法。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生物科学中所蕴含的美育资源,运用多种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形象生动、寓教于乐的审美、创美教育。
使学生轻松愉快、“自然而然”地获取新知识,培养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科素养,达到以“美”激“情”,以“美”求“真”。
关键词生物教学求真求美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中要积极贯彻“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教育思想,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改变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接受式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体验式学习。
教师也就要相应地对教材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进行创新,“为学习设计教学”,注重过程与方法,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认知工具。
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生物科学的教学和学习,学生既要准确掌握生物学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还要养成实事求是、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及形成规范严谨的思维品质和学科素养;也即是达到教学中的求“真”。
同时,生物科学中处处体现着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科学之美以及科学家的人格美。
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生物科学中所蕴含的丰富美育资源,积极挖掘教材中潜在的美育因素,运用多种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形象生动、寓教于乐的审美、创美教育。
让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进入美的境界,达到以“美”激“情”,以“美”求“真”。
一、利用生物科学中的自然美进行形象化教学,实现生物教学中的知识目标生物界物种繁多,形态各异,色彩斑斓,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展现生命的自然美,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美育”艺术论文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美育”艺术生物课堂不是静止的知识传授,生物科学是真的,知识,智慧,创造,发明,福祉;生物课堂是美的,自然美,语言美,人性美,灵魂美,生命美。
生物课堂教学就是以自己的方式传达美育的意义,提升生命的价值。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物,而生物又是自然界中美的主体,生物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活动与美育有着密切而潜在的联系,这在传授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能潜移默化地塑造美的灵魂,揭示美的本质,丰富美的内涵,实现美的超越。
一、以语文等文科的方式开始——塑造美的灵魂柏拉图说:“当美的灵魂与美的外表和谐地融为一体,人们就会看到,这是世上最完善的美。
”教育的意义很多,但是真正的教育首要的就是塑造学生美的灵魂。
在生物课堂上,我们要有意识的用语文的方式,以美好的食物滋养孩子向善的心愿。
例如:华佗不愿出任做官,却乐意在民间行医;李时珍27年如一日点滴收集药材直至《本草纲目》的问世;“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创造的高产杂交稻,从此解决了我国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达尔文从一个虔诚的神学院学生转变成推翻“特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的进化论的伟大创始人,在科学上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这些都体现出科学家“不患位之不尊,只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的高尚美德,同时启示学生只有具备崇高的情操和优秀的品德,才能获得成功。
二、以诗词的方式引导——创造美的意境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传导美、创造美的过程,它将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美与大自然绚丽多彩之美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获得知识,更能欣赏自然美,更加热爱自然、珍爱生命。
在讲“生物的呼吸作用”时,先以“盈盈荷辨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为谜面,请学生猜猜这两句诗描写的是何种水果被扔掉时的情景,学生回答“荔枝”之后,师生共同说出白居易描写荔枝的词句:“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接着将话峰一转,说荔枝不耐贮藏“一日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实践与思考武进礼嘉中学章吉摘要:本文探讨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的实践和思考,它不仅是生物新课改的要求,更是时代和社会的呼唤。
在文中重点阐述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 人文教育生物教学哲学美育科学精神创新教育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教育本来是人的教育,但是现在我们却看到它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育“人”的责任,而知识的教育、专业的教育被强化了。
如果教育一旦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灵魂或人的精神,严格说来就不成其为教育。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人文教育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发展学生的人文精神,课程要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这里的价值观,不仅强调对个人价值的判断,更强调对人文价值的判断。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作为文理交叉学科的生物教学,是当前社会开展素质教育的必不可少的一分子。
因为生物教学关系到人类的发展方向和每一个人的生存状态。
所以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全方位的人文教育,有着非常大的优势,。
只要我们处处留心,把握每一个关键时机,就能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人文教育,把生物学习提高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更加接近生物学习的本来面目——认识和发现世界,欣赏和保护世界,创造和开发世界,从而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辩证的思考——生物教学中的哲学教育在哲学中,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矛盾统一体而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有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两个方面。
能够使生物体内生命物质运动及其变化发展的内部矛盾,就是新陈代谢过程中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同化作用是物质合成和能量储存的过程,异化作用是物质分解和能量释放的过程,二者是相互对立的,但又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
发挥生物学科优势,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
受 到了微观世界 的结构美。 又如 , 我在讲解 “ 神经调节” 这一 内容 时 , 通过一个非 常 有趣的 F l a s h动画 , 来引 出了该堂课的教学 内容。使学 生的 学 习兴 趣从 上课 开始就被 调到起来 ,并很快被带入 了知识 探 究的氛围 中,这种生动的引入方式为接下来 的课堂教学 做 了一 个很好的铺 垫 。我首先 给学生提 出了思想 问题 : “ 神 经是怎样进行调节 的?兴奋又是如何进行传导 的?” 然后让 学生带 着这样疑问去阅读 课本 中的相关知识 ,然后我在利 用F l a s h ,将书本上 的表述形象化的演示 出来 。通过这样 的 讲 解方式 , 学生容易接受且 印象深刻 , 有利于学生对生物概 念 的理解 , 也有 助于教师针对 重难点进行点 拨 , 化难为 易 , 化 繁为简。因此 , 在教学过程 中, 教 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多媒 体 这一 辅助 教学工具 , 充分展现生物科学 的独有魅力 , 给予 学 生美 的启迪 , 同时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 的理解与记 忆。
W EN LI DA0 HANG
发挥生物学科优势 , 源自文/ 高 【 摘 要】 美育是新一轮课程 改革给 高 中生物教师提 出 的新要 求 ,教 师要根 据学生的心理特 点结合 生物的 学科特 色, 发挥其在 美育中的优势 , 从教 学的不同环节进行 美育渗 透, 使 学 生体会 到大 自然的美 , 从 而培 养学生感 受美 、 鉴 赏 美 以及创造美的 能力。本文笔者结合 自己的教 学实践 , 谈了 几点 美育在 高中生物教 学 中的渗透 策略 。
四、 总 结
二、 图 文 并茂 , 体 现 生物 教 学特 色
.
当前 人教版 的高中 的生 物教材 中有着 大量 的插 图 , 这 种 图文并茂是生物教材 的一 大特色 ,它 的直观性 强且 知识 容量大 , 这是教师进行美育的重要 教学 资源 。插 图可 以带给 学生直观 的视觉体验 ,它 可以弥补文字 内容抽象 乏味的不 足, 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与拓 展想象 。 作为一线 的高中生物教师应善 于利 用插 图——这 一特 殊 的语 言艺术 , 以此 为依托 , 来进行 思维发散式教学 。通过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摘要:高中生物教学要围绕“德、智、体、美、劳”的教育方针,积极融入美育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关键词:高中生物;方针;美育教育;素养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9)11-174-01美育对智育有促进作用。
把美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能引起学生美的感受,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科,是内容丰富而新奇的学科,如果教学中将教学与美育有机结合,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生物学科除了知识教学,还有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在这方面,美育作用不可少。
1 为了培养学生对生物圈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讲授知识时,就要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要联系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实例例一:某老师从前辈人那里收集到一则信息,即在1958年“大战钢铁”的时候,由于当时人们(从中央到地方,从领导到群众)对人与生物的关系认识不足,没有树立起长远的环保意识,砍树炼钢炼铁,以致成片树林变为荒山,气候失常,生态系统失衡,旱涝频发水土流失,给人民生活带来严重损失。
为了使学生对这段有典型教育意义的事件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他布置学生利用星期天,节假日,沿着这条钱索进行深入调查,并与语文老师联系,以此为题材写一次作文。
经过一段时间,一篇篇作文出来了。
其中校级文学创作组的一篇文章影响最大。
摘录如下:生物圈的灾难——黑色的1958,刻骨铭心的记忆。
一了解才知道,大跃进中的“全民炼钢运动”,轰然上马,炼铁土高炉到处都是,没有煤碳燃料,就大肆砍代树林,将青杠树烧焦用水浸灭作为杠碳,作燃料炼钢。
这样大片的树林便衰败了。
事情还远没有结束,接下来的几年,时儿大旱,时儿水涝。
大旱时,水田也裂开了指头般大的缝,旱时地里的象热气蒸腾的火窑,玉米苗了都干枯成了一绺绺绳子,水涝时,暴雨倾盆,水流从山上冲刷而下,混浊泥水铺天盖地,漫过田野,漫过小河,山坡裸露出撕破了皮肤的红土,象一片血。
高中生物必修三美育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美育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生物对美的重要性和影响;
2. 培养学生对生物美的欣赏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生物美的探索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生物与美的关系;
2. 生物美的种类和表现形式;
3. 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感受生物美。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实验器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生物美的表现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解(15分钟)
1. 生物与美的关系:生物不仅可以是美的载体,还可以是美的创造者;
2. 生物美的种类和表现形式:如花草树木的美、动物的美、微生物的美等;
3. 生物美的意义和价值:美丽的生物能够增强人们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三、实践(20分钟)
1. 让学生在校园或周边环境中观察并记录美丽的生物;
2. 搭配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美,如观察昆虫的生长过程、观测植物的美育效果等。
四、总结(10分钟)
让学生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总结生物美的各种表现形式和意义。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继续在校园或周边环境中寻找、观察和记录生物美的实例,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生物美的理解和感受得到了增强,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
浅谈高中生物素质教育课堂教学
一
识。 、Βιβλιοθήκη 习。在高 中生物 的教学 中 ,教师 可以提 出问题来提 高学生 的学 习
兴趣 。如 :生命是 怎样诞 生的?生命 向哪些方 面发展 ?我 国在基 因工 程方 面有那些 主要 的贡献?生男 生女是 由谁决定 的? 为什么 美 国的生物 圈二号 没有成 功?人类 能在月球 上能生 活 么等 等。通 过一 些现实 生活和 科技发 展的问题 , 来 激起学 生的学 习兴趣 ,激 起学探究 问题的热情。 二 、在教 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 自然观 世 界是物质 的 ,物质 是运 动 的,这是 唯物 主义 的根本 观点。 在新 的课改 下 ,高 中生物 教材主要从 非生物 界到生物 界这 个顺序 揭示 了这个 根本观 点 。无 机元素组成 有机元 素 ,有机 元素 有机结 合 在 一起 组成 细胞 。以 细胞 为基 本单 位 的奇 妙 而多 彩 的生 物世 界 ,其组成 的元素 和化合 物 ,即与非 生命世界 有普遍 的联 系 ,又
高中生物教案美育渗透
高中生物教案美育渗透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培养学生对生物世界中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教学重点:1. 生物的多样性和美2. 生物适应环境的美3. 生物进化中的美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从生物学知识中发现美的存在2. 如何引导学生探讨生物世界中的美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图片资料2. 实验器材和材料3. 教学视频或音频资料4. 美术工具和素材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老师通过展示美丽的生物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讨论生物世界中的美存在的现象和特点。
二、知识学习(30分钟)1. 讲解生物的多样性和美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的形态和特征之间的美感。
2.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或观察生物样本,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的美。
3. 观察作业:布置观察作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并记录身边的生物之美。
三、美育渗透(20分钟)1. 美术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或绘画,以生物为主题展现美的表现形式。
2.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通过写诗的方式表达对生物之美的感悟和体会。
四、讨论分享(20分钟)1. 学生分享观察作业的成果,展示自己对生物世界美的理解。
2. 学生展示美术作品或诗歌,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思考。
五、总结反思(10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展示学生对美的认知和感悟。
2. 学生进行个人反思,思考如何将生物美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课堂延伸:1. 邀请生物学家或美术家来进行讲座或工作坊,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物和美的关系。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感受生物之美。
评价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活动参与度2. 评价学生观察作业、美术作品和诗歌的表现水平教学反思:1. 如何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物之美的内涵和价值2. 如何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欣赏生物之美的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新思考
奠定 基 础 。
三 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造能力
、
培 养 学 生 学 习生 物 的 兴 趣
学 生 良好 的 学 习兴 趣 是 学 好 生 物 的 驱 动 力 , 我 们 要 让 学 生 成 为 教 学 的 中心 环 节 。传 统 的 教 学 模 式 往往是 老师在 “ 神圣 ” 的讲 台上一个人 唱“ 独 角戏 ” 、 跳“ 独角舞” ,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 地位 。 而新 的教学改 革要求教师要让学生 自己动手 、 自主探究 、 变被动接 受为主动吸收 。 那么 , 对 于学生来说就应该改变传统 的学 习方式 , 从被填的“ 鸭子 ” 变成学 习的主人 。 对于 教师来说 ,要想让学生积极 、主动地参与到学 习中 来, 最 首 要 的 就应 该 是 调 动 学 生 的学 习欲 望 , 即 让 学
课堂艺术
0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 物教 学新 思考
一 曹 丽颖
在大力实施生 物新课程教学 的今 天 ,我们 生物 教 师要在教学 实践 中有所变化 、 有所探索 与创新 。 从 古至今 ,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 “ 金榜题名” 是大家共 同 的愿望 。 如今 , 这种 思想 在人们 中的影 响仍 然根 深蒂 固 。在 家 长 的心 目中 , 孩子考上大学是能者 ; 谁 家 的 孩子 , 考试 成绩好 , 高考成绩 好 , 谁 家 的孩 子就是优 秀 的。 国家推行新课程改革 , 人们 的“ 金榜题名 ” 的思 想, 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学改革带来很大的阻力。 在新 课程教学背景下 ,国家进行新课程教学 的主要 目的 是 为 了每 一 个 的发 展 , 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四 实施 教 学 互 动 调 动 学 生 的 积 极性
有些生物学内容理解起来不是那么容易 ,有时 比较抽象 ,用我们生活 中的现象及实践掌握起来相 对容易。所以高中阶段 , 随着 知 识 深 度 增 加 , 知 识 面 拓宽 , 学 习有一定 的难度 , 教师应该适当采用游戏实 验将学生置于一种 自然愉快的学习环境中 ,可 以有 助于学生掌握难点知识。 例如 , 基因的 自由组合规律 是一难点内容。为了让学生更 直观地体会 等位基因 的分离 , 非 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 因的 自由组合 , 我 利用人类 1 0 对单基 因控 制的性状: 有耳垂 和无耳垂 ; 卷舌和不能卷舌 ; 发际有美人尖和无美人尖 ; 拇指可 向背面弯曲和不能向背面弯曲 ;食指 比无名指长与 比无名指短 ;左右手嵌合时右手拇 指在上与左手拇 指在上 ; 双 眼皮与单眼皮 ; 有酒窝 与无酒窝 ; 正 常足 与扁平足 ; 色觉正常与色盲 ; 白化病与皮肤正常等进 行 游戏 实验 。 在课堂上采用不 同性状 的组合方式 , 请 具 有相应性状 的学生站立 , 否则坐下 。 如有耳垂者站 立, 无 耳垂者坐下 ; 其 中能卷舌者继续 站立 , 不能 卷 舌 者坐下 ; ……依此类推 。 最后 , 在5 0 人 的班级 中, 往 往实验到第 七 、 八对相对性状时 , 站 立的只剩下 1 人, 说 明这位学生在全班 中的唯一性 。而采用另 一种不 同的性 状组合 , 最后剩下 的又是另外一个人 , 也说 明 他在全班学生中的唯一性 。 在整个实验过程 中 , 学生 认 识了人类 的一些单基 因性状 ,兴致盎 然地参 与在 整个实验 中, 气氛异常热烈 。然后 , 我适 时地 和他们 起计算这 1 0 对单基 因性状 的 自由组合方式有 多少 种 ?得 出2 1 0 = 1 0 2 4 种( 假设不连锁 ) 。学 生 恍 然 大 悟 : 为什么采用不 同性状组合后 剩下 的总是不 同的人 。 从而, 认 识 了生 物 多 样 性 和 特 异 性 , 进 一 步 理 解 了 基 因重组 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 ,为知识 的灵 活应 用
初探美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
M
初 撩美 往 肆 鍪橛毅 学 睁实赫
福永 茎 一 霎 林梅 建 春 中 …一 县 学 春 第
【 摘 要 】美育是新课标 的要 求。根 据 生物学 的特 点和 学生的 审美心理 特点 ,在教 学的各 个环 节 中渗透 美- t ̄. g, -
不仅 可 以使 学生在 快乐 中学到知 识 ,也可 以陶冶他 们 美的情 操 ,培养其 热爱科 学的 良好品质 。
活 性 在 不 同 的 温 度 、P 下 呈 正 态 分 布 。在 最 适 宜 的 温 度 H
美育 是提 高学 生人文 素养 的有效 途径 .也 是新 课 标 的要
求 。生 物 学 作 为 一 门 自然 科 学 ,其 中蕴 涵 着 丰 富 的科 学 美 的 内容 和 丰 富 的 社 会 生 活 美 的 内容 。 在 教 学 中 ,教 师应 根 据 生 物 学 的 特 点 和 学 生 的 审美 心 理 特 点 ,在 各 个 环 节 中 进 行学科美育教育 。
指 这 一 过 程 中 遗 传 物 质 和性 状 的 变 化 。 遗 传 有 利 于 有 利 变
异 的积 累 ,而 变 异 则 有 利 于 生 物 适 应 不 断 变 化 的 环 境 。没
有 遗 传 就 不 可 能 形 成 稳 定 的 物 种 。没 有 变 异 就 不 会 出 现 物 种 的 分 化 。 改 变 是 绝 对 的 ,不 变 是 相 对 的 。 从 量 上 来 说 , 不 变 的 基 因 是 大 量 的 ,改 变 的 基 因 是 少 量 的 ;少 量 的 变 异 逐 渐 积 累 ,量 变 引 起 质 变 ,形 成 新 的 物 种 。 因 此 ,可 以说 变 与 不 变 在 物 种 形 成 的 过 程 中 得 到 统 一 ,在 对 环 境 的适 应 中 得 到 统 一 。生 物 的遗 传 和 变 异 与 环 境 的变 化 是 相 互 作 用 的 :生 物 所 产 生 的 可 变 异 对 环 境 的 适 合 度 来 决 定 的 ;生 物 不 是 单 纯 地 适 应 环 境 , 它 们 产 生 的 变 异 , 可能 会 影 响 环 境 的 变 化 , 导 致 生 物 与环 境 的 共 同 进 化 ,这 就 是 遗 传 变 异 与 环 境 的 共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探索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探索作者:李素青范媛媛卢梦雨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21年第12期[摘要]德智體美劳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其中美育在学生审美能力及创造力培养方面起重要作用,并对其他四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文章结合生物学学科特点、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需求分析了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必要性,挖掘了新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模块中的美育内容,并通过教材、教师、课堂、课外活动以及多媒体和生活化教学渗透美育并发挥其优势,从而揭示审美因素在生物学学科课程中的育人功能,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关键词]美育;高中生物学教学;渗透;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35-0088-04美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各种美的事物,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表现和创造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美育是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当今中学的模式化教育、强制性教育阻碍了美育的发展,使美育常常处于边缘化位置。
因此,在教育现代化的今天,美育应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贯穿到教育教学中。
一、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必要性1.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美育优势明显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生物结构与功能、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学科,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科学美、人格美等内容,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具有明显的优势。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到,生物教材自身的语言逻辑和文学美感,也是提高其可读性和人文气息的重要体现[1]。
生物学是最具人文价值的理科课程,在生物学教学中以核心素养为抓手渗透美育有利于体现美育的普适性,同时也能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2]。
2.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新课程倡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离不开美育。
将美育融入生物学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学生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高中生物美育实验教案
高中生物美育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美丽的认识,激发对自然界美好的感受和保护之情。
实验材料:
1. 小花盆
2. 泥土
3. 植物种子(如向日葵、豌豆等)
4. 水壶
5. 单面镜
实验步骤:
1. 将泥土填满小花盆,将植物种子埋入泥土中,并浇适量的水。
2. 在一个适宜的光照环境下放置植物种子,确保每天都有足够的阳光。
3. 每天观察植物种子的生长过程,并记录每个阶段的变化。
4. 使用单面镜观察植物的根系生长情况,了解植物生长的全貌。
5. 将观察结果进行总结,讨论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美丽之处。
实验注意事项:
1. 注意保持植物种子的光照和水分,确保植物能够正常生长。
2. 小心操作实验材料,避免造成伤害。
3. 每天都要进行观察和记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4. 实验结束后,记得将植物继续护理,不要因为实验而损害植物的生长。
拓展实验:
1. 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比较它们的生长速度和外貌特征。
2. 种植一些可以观察到花蕾和花朵的植物,观察花朵的开放过程,并记录不同时间点的外观。
3. 探讨人类对植物的依赖性和植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到植物的美丽和价值,培养出一种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美育让生物课堂灵动起来
美育让生物课堂灵动起来2015年,我们申报了生物学科美育课程指引研究课题,并承担板块五——活动习得美项目。
我校领导对该课堂非常重视,杨彬校长与王秀娟主任多次询问,并组织我校生物组的全体教师参与该课堂研究。
本学期开始,生物组的老师们一边研修美育理论,一边进行教学实践,一边反思总结,并将教学实践编写成课程指引。
目前已经完成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所有课题(21节)的课程指引编写。
并将部分典型课题录制成“美育示范课”供老师们观摩学习。
创造性地将美育理念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将诗歌朗诵、模型制作、谜语竞猜及角色扮演融入生物课堂。
如袁美玲老师录制的美育课例《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与合作》一课中(该课题获淄川区优课一等奖),通过谜语竞猜,启发学生领悟其蕴藏的生物学原理,寓教于乐,把枯燥的生物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有趣。
而自编自演的模拟活动却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科学知识生活化,枯燥知识趣味化。
通过朗诵自编生物诗歌营造高雅意境给学生艺术熏陶,寓教于乐,把枯燥的生物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有趣,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了诗歌般的生物学美,并产生优美体验。
实质上,谜语编写、诗歌朗诵与角色扮演构建的过程本身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要经过不断的分析、创新、修正才能得到比较完善的作品,这个过程是师生对课本知识共同思考、深度加工的过程,也融合了师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
发挥传统板书的美育功能。
如袁美玲录制的美育课例《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一课中充分挖掘传统板书的美育功能(本课例获2016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板书设计”高中组一等奖)。
如用“比较”“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数一数”等图文点明教学内容的线索和精华,构成课堂教学的“眼睛”,体现以简驭繁的简洁美。
板书中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将文字、符号、图形合理搭配,使其相得益彰,彰显出板书的魅力和生命力,给人以美的视觉冲击。
此外,高寒老师录制的《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美育课例,从生物实验的角度展示了生物学的实验美。
课例中的实验课题来源于生活,一方面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与实践的热情,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学习,参与活动,参与设计,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主动学习探究的成果;一方面也让学生领悟了实践美的内涵,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积极情感。
浅谈高中生物的美育作用
浅谈高中生物的美育作用作者:何艳琼来源:《南北桥》2016年第04期【摘要】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时期,如果学生是一个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的人,那么这样的“人才”对社会也是没有用的。
加强对学生的美育建设,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也是培养当代人才所必需的措施。
【关键词】高中生物美育生命作用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99高中阶段是青少年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受到的教育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加强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但是能真正做到的却很少。
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时期,如果学生是一个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的人,那么这样的“人才”也是没有用的。
加强对学生的美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也是培养适合21世纪建设需要的人才所必需的措施。
当前很多人都认为高中生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把功课做好就是他们最大的成功,其他一切都不重要。
因此,高中生处于巨大的压力之中,来自父母的、老师的,又或者是身边同学的。
也正是因为他们在这段时期所受到的压力过于繁重,因此才更加凸显学生加强美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只有不断加强美育建设,让学生在过多的压力中得到缓解,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在身心健康中顺利成长。
高中生物课程被很多学生称之为“理科中的文科”,也就是认为其知识内容只要记记背背就可以搞定,无需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因此也就更谈不上从中接受到美的教育。
其实,高中生物课程的开设有其重要意义,不只是要强学生学会一些自然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从中认识到生命的意义。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课程的总目标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高中生物课程的美育意义重大,应该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
生物课后反思美术教案高中
生物课后反思美术教案高中
在本次生物课中,我设计了一堂与美术结合的教学活动,旨在通过绘画的方式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细胞结构与功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对教案进行了反思,希
望能够不断改进和提升教学效果。
首先,我注意到在设计教学活动时,绘画内容过于复杂,学生有些难以理解和掌握。
我应
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理解能力,选择更简单、清晰的绘画内容,以确保他们能够更好
地理解并完成任务。
其次,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缺乏绘画基础,无法准确表达细胞结构。
因此,我
应该在教学前对学生进行相关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练习,帮助他们提升绘画技巧,从而更好
地完成细胞结构的绘制。
最后,我还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引导他们通过绘画来深入理解
生物知识,提高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理解水平。
同时,我也应该及时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
评价和反馈,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学习。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的反思,我意识到在设计与美术结合的教学活动时,需要更加注重学生
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
我将继续完善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美育的思考
摘要: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美育有极其重要性。
美就在身边,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美育,实现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美学教育。
关键词:高中生物美育
一、生物教学实施美育的可能性
从生物学科与教学自身的特点,我们发现实际教学中生物的美来自:
第一、生命之美。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 生命性是生物科学的本质特征, 也是生物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最根本的特点。
这一特点就要求生物教学应具备“活”性,要求教师必须要把生命“活”的本质贯穿于生物教学的始终, 以免将生物讲成“死物”。
第二、实验之美。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在生物教学中通过实验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实验思维和自学能力。
第三、科技之美。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 生物科学突飞猛进,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而且, 每一项重大成果, 都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
生物教学应密切关注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动向, 不断更新陈旧的观念, 有选择地介绍一些最新的生物科学知识。
这不仅可以弥补生物教科书的滞后,让学生感受生物学中的科技之美,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还可以诱导学生献身于生物科学事业。
第四、自然之美。
生物学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门科学, 它所研究的对象就在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方方面面。
由于研究对象的普遍性,从而使生物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开放性,课堂不会拘于教室内, 可以延伸到室外, 延伸到大自然中。
这一特点使生物教学紧贴生活实际, 教学内容更容易为学生所掌握。
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和美的直观感受。
二、生物教学实施美育的必要性
高中生作为特殊发展阶段的人,他们具有自己年龄阶段的审美特点:如可塑性,高中生正处在身心高速发展的阶段。
对于许多新生事物都具有高度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接受欲望阶段,所以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可行的。
片面性,由于学生正处在具有辨别是非和认清自我和驾驭自我完善能力的阶段,对于外界的刺激所作出的反应往往据有片面的和随机性。
正因为如此,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有必要的。
新课程倡导“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美育,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样离不开美育。
生活处处皆学问,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日常细节都是生物教学中的微型,要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也就是要引领学生对生活的重新解读与认知。
美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拥有美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创造美。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美育的思考
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课堂是系统地给学生授予有关知识的主要场所。
在教学过程中同时科学地渗透美育,既可提高学生审美力,又可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一)创设教学审美情景
用美好事物的生动形象来感染学生,熏陶学生。
教师可以通过清楚生动的语言、准备完美的板书、熟练有趣的讲解、外在的教学设备等,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美的享受、美的鉴赏的教育,以达到学生自主创造美的目的。
1.教师形象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形象在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这是是学生的第一审美印象,教师的形象美不仅包括教师的外在美,还包括教师饱满的情绪、讲解的水平、举止等等。
这些都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愉悦学生的情绪,直接感染学生,使学生达到美的享受。
2.教学语言美
对教师而言,灵活巧妙地运用语言技能。
不仅是教师组织整个教学过程的前提,更是优秀教师的能力素质的体现。
生物教师的语言表达至少应当做到:准确清晰、形象生动、逻辑严密、深入潜出、循循善诱。
教师将自身的语言魅力与生物学科学、严谨的语言完美的结合,形成恰当的生物学教学语言。
既增添了自身的魅力,又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板书是种特殊的语言,恰当的板书,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又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的精华及书法艺术的独特风格。
3.教学过程美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其他教学形式如:实际操作的演示、标本、挂图、模型、多媒体等手段密切配合。
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可以不断地给学生新鲜优美的刺激,使教学内容的美得到深化。
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体验。
4.教育机智美
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意外情况,如学生的无理取闹,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矛盾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干扰、影响教学过程的完整性。
这就要求教师要依靠教育机智来调整教学气氛,以维护教学过程的完整性。
教师在恰当处理这些麻烦的时候展示的是教师人格美、智慧美。
这不仅有助于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更有助于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总之,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和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过程中应当注意:1、关注差异,因材施教。
2、多元的评价体系。
3、创造性地发挥自身的教学组织和教学引导作用。
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式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有:情景化、生活化、自主化、合作化,进行美育的途径和实教过程并不会与新课改背道而驰,并不会否定高中生物新课程所倡导“以探究为特色,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发展”的新理念。
(二)发掘实验教学美
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通过实验能加强学生的感知,强化学生的认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几乎100%的学生都喜欢动手做实验,特别是当自主设计的探究性实验获得成功时,学生的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学生这种对实验本身的兴趣又会转移到相关的学科知识上来,激发他们探究求知的欲望。
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尽可能创造学生实验的条件,加强实验课的教学。
生物实验大部分以活的生命体作为实验材料。
每个生命个体,都是上帝的完美杰作。
在进行实验的时候,不忘对学生进行生命美的教育。
让学生学会关爱生命,尊重生命,尊重大自然。
在进行生物模型的制作时,教师利用自身的美学修养引导学生鉴赏美、创造美。
(四)发挥练习的美育功能
从国外的教材编辑研究中,发现国外的教材很注重习题这块阵地对学生的教育。
教师在选择习题、布置作业中,有意识地提供关系到美育的素材,让学生感受美,体验丑。
有意识地为学生达到感知美和鉴赏美的目的创造条件。
(五)发现课外实践美
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日常细节都是生物教学中的素材。
要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就要引领学生探知生活中的微小细节。
大自然有着丰富的美育资源,在生物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使学生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和美丽。
例如组织生物夏令营,聆听鸟语,观察各种花木的色彩层次,采集标本、制作叶脉书签等等。
成立生物兴趣小组或利用第二课堂等一些空闲时间,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系列活动。
定期举办有关讲座、生物知识竞赛、生物小论文评选、剪报展等活动,组织参观观看相关的电视录像和影片,开展种植花草、饲养小动物等活动。
这些活动对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和技能,接受大自然美的熏陶是十分有益的。
同时,这些活动也就是学生创造美的过程。
课外活动较之于课堂教学有很大的灵活性与自由度。
课外活动的内容一般应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在其基础上发展、拓宽和加深,重点放在知识的应用和实践,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曾瑜.新课程视野下生物教学的组织形式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8(3):71.
[2]姚兰赟.多元智力理论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启示[J].消费导刊.教育时空,2009(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