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族的抗战》
《抗日战争》ppt课件全面版
• (2)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①组织会战:日军 占领天津华北以后,华中继续向______、三__个____发动 攻击,妄图______月内灭淞亡沪 中国。国太民原 政府
徐在_州_正__面__战会场战组、织武_汉_会___战_会等多战、次_重_大__战__役会,战广、
大军民英勇抵抗日军侵略。②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 京。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在姚上子海青 地区进行了
三个月的激战。坚守宝山县城的中国官兵在 营谢长晋元________的率领下,激战两昼夜,全部
壮烈牺牲。坚守苏州河四行仓库的战役中,
•11月,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③结果: 在抗战前期,中国台军儿队庄虽然取得了平型关、 ________等战役的胜利,但无力阻止敌人进 攻,失去华北、华中和相华持南的大片领土。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抗日战争进 入______阶段。
• 反思:我们应当吸取历史的教训,防止法西 斯分子死灰复燃。
抗战的胜利
• 1.百团大战
• (1)概况:1940年下半年彭,德_怀_______指挥一百
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拔掉
敌人据点近三千个。
主动出击
• (2)地位: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 ________日军的一敌次后大抗日规根模据战地 役。
• (2)残害生命:如制造过旅顺大屠杀、潘家峪 惨案、南京大屠杀。
• (3)经济掠夺:全面侵华时在沦陷区掠夺各种 资源,以战养战。
• (4)奴化教育:推行奴化教育,向青少年灌输 奴化思想,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反抗 意识。
• (5)细菌战,违反人类文明进步:组建七三一 部队,制造细菌,进行细菌战。
•第16课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着手枪的手,影射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 着手枪的手,影射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本
练习4 解放战争时期, 练习4 解放战争时期,报刊上的文章有人用了下列标 题或副标题,其中哪一项是描述1947年下半年战局状 题或副标题,其中哪一项是描述1947年下半年战局状 1947 况的 A.“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A.“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宜将剩勇追穷寇 B.“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 B.“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 战无不胜刘伯承 C.“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正忙” C.“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正忙” 收拾金瓯一片 D.“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 D.“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 煮豆燃豆萁 解析 B项与刘邓大军挺进中原有关。 项与刘邓大军挺进中原有关。 ( B )
战略反攻的方向为何选择中原地区? 理解升华 战略反攻的方向为何选择中原地区? (1)由于国民党兵力主要集结在陕北和山东搞重点进 攻,中原地区国民党兵力相对空虚。(2)中原地区战略 中原地区国民党兵力相对空虚。(2 。( 地位十分重要,可以威胁国民党中心城市南京和武汉。 地位十分重要,可以威胁国民党中心城市南京和武汉。 (3)中原地区便于战略反攻的开展和对周边的辐射。 中原地区便于战略反攻的开展和对周边的辐射。 ①辽沈战役:解放 东北 全境。 全境。 辽沈战役: (4) ②淮海战役:以徐州 为中心展开,先后歼灭黄百韬 淮海战役: 为中心展开, 战 和杜聿明集团军。 和杜聿明集团军。 略 平津战役: 决 ③平津战役: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一起发动 战 和平解放。 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 北平 和平解放。 ④意义: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 主力 。 意义:
(3)抗战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抗战胜利:1945年 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第四章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期
3、粉碎国民党顽固派的第二次反共高潮
三、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和政策
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2)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1940年1月,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对中国应该建立一个怎样的国 家,这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应该是怎样的,这个国家的前 途是什么等问题,作了系统的回答,明确地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观点,提出了 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和政策。
(3)平型关战役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9月2日,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 关伏击了敌板垣师团一部,歼敌 1000余人。平型关战斗,是华北 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敌人取 得的第一次大胜利。
在抗战中,正面战场和敌后 战场在地域上基本上是相互 隔绝的,在战略上又是相互 依存,相互配合的,共同为 抗战的坚持和胜利作出贡献。
1、党的整风运动
(1)开展整风运动的原因和经过 (2)整风运动的内容和方针 (3)整风运动的意义
2、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
大生产运动,克服 了解放区的严重困 难,奠定了争取抗 战胜利的物质基础。
三、敌后军民艰苦的反“扫荡”、 反“清乡”、反“蚕食”斗争
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 军民进行了反“扫荡”、 反“清乡”、反“蚕食” 斗争,使解放区得到了 巩固和扩大,为抗战 转入局部反攻准备了 条件。
人民武装自卫队
第四节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一、解放区的恢复、发展和局部反攻
1、解放区的恢复、发展和局部反攻 2、制止国民党第三次反共高潮
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日益腐朽和国统区爱国民主 运动的高涨
政治
军事
1、国民党统 治的深刻危机
经济
2、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
第五章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二,敌后战场。共产党开始开辟敌后战场。 第三,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2) 相持阶段
这一阶段,由于3-6个月占领中国的任务没 能实现,日本进行了政策(手段、方式) 调整,由“速战速决”、“武力征服”调 整为“以战养战”、“以华制华”。由此 引发了中国国内的连锁反应。 第一、汪精卫的投敌。38.12 , “艳电” 第二、蒋介石政策的变化。由“积极抗战” 转向“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五届五中、 六中全会,两手对付共产党。
第三、共产党的应对措施。主要从三个方 面去应对。对日本的、对国民党的以及加 强内部建设。 内部建设体现在十大政策(延安整风运 动、大生产运动)
3)反攻阶段
这一阶段的军事活动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很多,教材主要 讲述了中共七大(1945.4—6)
第五章 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这一章主要讲述了八年抗战的过程,时间 为1937.7---1945.8。 按照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中的论述,把 这场战争分成三大阶段: 1)防御阶段:1937.7—1938.10 2)相持阶段:1938.10—1942.12 3)反攻阶段;1943—1945.8
1) 防御阶段
【doc】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郑方云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社会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国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的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本文对国共两党的共赴国难,合作抗日和各民主党派等各界人士的爱国活动等就不一一论述了,仅就农民,少数民族和爱国华侨等在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作用作一简要分析.一,各种抗日团体和群众组织的建立,为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支援和参加抗战奠定牢固的思想和组织基础.1,农民: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灾难,其中受害最大最深的是占中国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广大农民群众.抗日战争一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实行了一条与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完全相反的全面抗战路线,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把发动农民抗战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鼓舞和调动各族农民的积极性.在政治上,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初始的十大救国纲领中就提出实行全国人民的总动员.之后,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在经济上,中国共产党实行了减租减息的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使农民生活得到初步改善.正是这些符合群众利益和要求的政策措施,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参加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全国各地的农民群众,"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都参加到这场伟大神圣的战争中来了,抗日战争以星火燎原之势熊熊燃烧起来.农民群众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纷纷成立各种组织,号召千千万万的农民群众掀起抗日热潮.在山西,当八路军开赴这里作战以后,广大乡村普遍建立了农民救国会,"到一九三九年,山西全省已有一百一十个县建立了农民救国会,入会农民近一百二十万人".在河北和山东,也普遍建立了农会,自卫队,儿童团,广大妇女成立了"妇联"和"妇救会".之后,全国各地农村都纷纷建立了类似的组织.这些抗日团体和组织,有的带有一定程度的政权性质,有的是武装或半武装的团体.它们在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支援和参加抗日武装斗争,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方面,起了积极的重要作用.2,少数民族:随着敌人的入侵和抗日战争的深入,中国共产党领导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组织各种群众抗日团体.如"反日会" 遍及东北的朝鲜族和满族聚居的农村,延边朝鲜族还组织了"反帝同盟","农民协会"等组织;蒙汉人民除在绥远建立反帝大同盟外,在热河和察哈尔成立了"抗日同盟会"和"牧民抗日会", 1933年冬成立"察绥战地动员委员会",延安成立了"蒙古文化促进会";在回族居住地区,先后建立起各种抗日救国会,冀中建立了"回民抗日救国会",晋察冀边区建立了边区各界回民抗日4救国联合会,延安建立了回教救国协会等等;在新疆,成立了"各族人民反帝联合会"等等.上述少数民族抗日救亡团体在向本民族人民进行抗日宣传鼓动工作,激发人民抗日意志,组织抗日救亡活动,培养各族干部,组织民族抗日武装和解决本民族人民生产,生活等问题上,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成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发动少数民族一致抗日的坚强有力的群众性团体.'3,爱国华侨: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华侨大多数是因生活所逼,被迫到南洋以至欧美各国谋生而流落异邦的.他们在"其居住地政府统治下,久已深切体验到被压迫民族所受之待遇与痛苦.所以,更加能够了解祖国之兴衰存亡,关系与侨胞之福利甚大,具有国家观念,勇于抗战救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侨居海外的华侨有一千一百多万,他们纷纷组织起来,奔走呼号,……建立了二千七百九十四个抗日团体".在南洋,抗战爆发后,陈嘉庚等爱国侨领联络各界人士,在马来亚各地组织救国救乡的华侨联合组织,1938年10月10日"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在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召开了成立大会;在美国纽约,"七七事变"的当天,就成立了"纽约华侨救济总委员会";在欧洲,早在1936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五周年的时候,旅欧侨胞为了推进全欧侨胞统一救国工作而召开了成立"全欧华侨抗日联合会"的大会等等.这些救亡团体,担负着筹赈,宣传和抵制日货及组织华侨青年回国参军参战等重要任务,团结了数百万海外侨胞,组织了一支浩浩荡荡的抗日救亡大军,成为推动祖国坚持长期抗战的一个强大力量.二,各阶层青壮年民众的积极参军参战,为抗日战争发挥了主力军作用.1,农民:毛泽东曾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农民——这是中国军队的来源.士兵就是穿起军装的农民,他们是日本侵略者的死敌."在抗战初期,全国各地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加八路军等抗日武装,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父母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兄弟争相参军或同时参军的动人景象,从而给抗日武装部队以源源不断的新兵补充.同时,各地人民武装自卫队,游击队或游击小组, 也都普遍的建立起来,直接参加对日作战;在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解放区战场成为主要战场,根据中共中央,毛泽东同志制定的"广泛的群众性的游击战"和"敌进我退"战略方针,各解放区都把发展地方游击队和民兵提到重要地位,把民兵,地方游击队和正规军作为三位一体的军事组织.各解放区的民兵,游击队和其他抗日武装的基础力量,绝大多数成员是青壮年农民.农民群众全力支援自己的武装力量的抗战.他们一方面配合正规军作战,另一方面更多的是独立作战,创造了游击战,运动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适合本地情况和特点《理论学习}2005年第9期的斗争形式和组织形式,开展了反"扫荡",反"蚕食",反"清乡"的英勇斗争,充分发挥了人民战争的威力,帮助八路军,新四军度过了艰苦的相持阶段.在反攻阶段,各解放区农村的民兵队伍进一步壮大,战斗力不断增强,不满足于以民兵,自卫队形式参战,为了更直接地打击敌人,争取抗日战争早日胜利,广大民兵, 自卫队青年农民提出"当反攻兵去"!纷纷参加八路军,新四军, 人民军队得到进一步补充和壮大.同时,广大农村妇女也纷纷组织了女民兵,女自卫队,或直接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据1941年统计,"仅陕甘宁,晋察冀,晋冀鲁豫部分武装部队,妇女同志就有203万多人",她们和广大男子一起, 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成为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重要的力量.2,少数民族: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高举团结国内各民族共同抗战的旗帜,逐步提出了适应抗日的正确的民族政策. 1937年8月12日,中共中央在《关于抗战中地方工作的原则指示》中,明确指出:"在民族自决,民族独立,共同抗日的口号之下,组织与武装全体韩民,蒙民,回民参加抗战."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团结一致,投入了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在内蒙古地区,内蒙古人民组织了蒙汉抗日游击队,在河北,山东等地,回民建立了回民支队和大队,其中最着名的是马本斋领导的冀中回民支队,东北的朝鲜族人民,除了以朝鲜族人民为主建立的各种义勇军,游击队之外,还有大批朝鲜族群众参加了东北抗联各军,此外,海南岛的黎,苗族,西南地区的苗,瑶,水族等,新疆地区的维吾尔,哈萨克等少数民族人民,都以各种形式开展了英勇顽强的抗日战争,发挥了大后方人民的作用,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3,爱国华侨: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激发了广大爱国华侨抗日救国,同仇敌忾的决心,中国共产党也积极发动华侨支援祖国的抗战.广大侨胞特别是华侨青年,回到祖国,奔赴战火纷飞的战场,参加神圣的抗战."据广东侨务委员会统计,在抗战期间,归国参战的粤籍华侨约四万多人,其中南洋华侨约四万人, 美洲和澳洲等地华侨约一千人,从七?七事变至1938年2月,仅从广卅I口岸回国参加抗战的其他省籍华侨就有三十批,其中三十四个团体共约二千人."回国参战的华侨,有的驾着战鹰在祖国上空英勇杀敌,屡立战功,在驱逐机飞行员中华侨几乎占了四分之三,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华侨英雄;有的战斗在抢救和护理伤员的前沿阵地和难民救护机关,最着名的有荷属华侨救护队, 缅甸华侨救护队等;有的战斗在国际援华交通线——祖国西南四千公尺的滇缅公路运输线上;有的奔向革命圣地延安和各个抗日根据地,仅参加我党领导的东江人民抗日武装的侨胞,就多达1000人.这些爱国侨胞,在抗日战争中,有不少人成为共产党员,有些人成了八路军,新四军的指战员,有些则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回国参军参战的几万名爱国华侨,是构成全民族抗战并取得最后胜利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他们也以自己为民族存亡而奋斗而献身的壮举,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增强了祖国人民抗战必胜的意志和信心.三,各方面物力,财力和人力对抗战的支援,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1,农民:农民群众积极支援前线,建立巩固的大后方.他们不分男女老幼一致行动起来,纷纷成立了担架队,运输队,宣传<理论学习]}2005年第9期队,冒着枪林弹雨参加战地救护,运输和慰问工作;他们积极缴纳和运送军粮军草,为前线抗日将士送饭送水,有的地方还为支援抗战开展了献金运动;他们参加站岗放哨,传递情报和为抗日军队带路,抢救照顾伤病员,村里的姑娘,媳妇还亲手为官兵缝制衣服,鞋袜和棉被,军队开到自己村时,村民们都把最好的房子让给他们住;他们始终积极进行农业生产,努力多打粮食,尤其是在减租减息政策和开展大生产运动以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更是高涨,农业指标都有大幅度增长,满足了抗日军队的最基本的物资需要.2,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人民也从各方面支援抗战.在新疆,中国共产党和新疆政府通过"反帝会",发动新疆各族人民开展声势浩大的献金活动,到1938年,全疆各族共献新疆币二十四亿一千多万两,合银元六十余万元,到1940年5月,全疆共募金折合大洋二百二十多万元,此款用于购买十架"新疆号"战斗机,送往抗日前线,并募捐八万件皮衣,一万架马鞍和一批药材,运往延安,支援抗日战争.东北地区的各族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经常冒着生命危险,为抗联当向导,送情报,运物质,掩护伤病员.西南各少数民族帮助抗日军队筑碉堡,送军粮,并积极修筑滇缅公路,为运送国际援华物资作出贡献等等.3,爱国华侨:在各地救亡团体组织下,海外华侨"对祖国战区难民筹赈工作,风起云涌,海啸山呼,热烈情形,得未曾有".他们以月捐,特别捐,娱乐捐,救国捐,义演义卖等形式踊跃为祖国捐款献物.据统计,为祖国抗战捐款的华侨有400多万人,约占当时全世界华侨人口的一半左右,遍及亚洲,南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非洲华侨的家家户户."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自"新加坡筹赈会"成立之日起,直至抗日结束每月捐国币二千元.副主席李清泉带头认购救国公债四十万元,并将其遗产中的十万美金捐作祖国难童之用.据统计,抗战头五年,海外华侨义捐和家汇达五十多亿元,以1939年为例,军费开支为十八亿元,而华侨义捐和家汇就达十一亿元之多.在整个抗战中,华侨筹集的捐款相当于整个抗战用款的三分之一左右.除捐款助战外,爱国华侨还捐献了飞机,汽车,药品和各种抗战所需物资.到1938年底, 仅菲律宾华侨捐献的飞机就有五十架,旧金山华侨捐飞机十架,美国纽约和缅甸华侨捐赠的救护车,运输车各达百辆以上.1938 年秋至1939年夏,华侨捐赠的寒衣,暑衣,军用蚊帐等,便有一千多套.广大华侨献出的巨额捐款和大量物资,是他们抗击侵略,热忱爱国的象征,它既是祖国人民坚持长期抗战的物质力量,又是号召祖国人民抗战的精神动力.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结果,是以工人,农民等为基础的人民群众和爱国华侨等先进分子一致抗日,英勇斗争的结果,同样,中国共产党要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三大历史任务,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各届爱国人士的重大作用, 必须真正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只有这样,中国共产党才能无往而不胜.(作者单位:聊城市委讲师团)5。
第五章 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六、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和国际援华活动
1、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2、国际援华活动
左图:白求恩大夫 右图:美国“飞虎队”
下图:史沫特莱
第一节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卢沟桥事变、佟麟阁 、赵登禹、淞沪会战、洛川会议 《抗战建国纲领》、国民参政会、平型关战斗、陶德曼调停 南京大屠杀 、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工厂内迁
上图:佟麟阁与赵登禹将军 下图;日军进入北平(前门)
5、八一三事变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左上:八一三事变(市民逃难)
左下:国共谈判代表在南京
二、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
1、洛川会议
2、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 大会 3、中间党派的抗战主张 4、国民参政会的召开 5、战区工厂、学校内迁
三、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积极作战
二、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在缅北的反攻
右上:开赴前线的远征军 右下:远征军进攻密支那
三、解放区战场的局部反攻
左上:局部反攻中的新四军 左下:张爱萍将指挥反攻 右图:新四军解放高邮战报
四、豫湘桂战役及结果
右上:日军进入衡阳
右下:保卫衡阳被残杀的军民遗骸
五、史迪威事件和美国对华政策的逆转
1、史迪威事件 2、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确立
下图:汪精卫与东条英机(1942)
二、正面战场的继续抗战
1、南岳军事会议 2、正面战场的继续抗战
左图:第一次长沙战役要图 右图:抗战名将张自忠将军
三、敌后战场的巩固与扩大
1、华北抗日根据地军民的反 “扫荡”斗争 2、华中、华南抗日根据地军 民的斗争
左图: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 中图:破坏敌人交通线
右图:百团大战中的八路军
1、雅尔塔会议和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订
全民族的抗战
为什么说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 族抗战的开始?
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 军民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抗日战争。日本的侵略 促成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以此为基础建立 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已从九一八事 变后的局部抗战转化为七七事变后的全民族抗 战。
三、南京大屠杀
1、时间: 1937年12月
情感升华―――注目现实、展望未来
近年,新加坡已经决定,把过去从初一开始 的历史教育,提前到小学四年级进行,重点讲授 “日本占领时期的历史”,并在新的教科书中增 加日本侵略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爱国心和国防 意识。 对我们来说,真正可怕的不是日本右翼分子 对历史的歪曲,而是我们自己对历史的遗忘。
血战台儿庄(国民党)
日本右翼势力在中学历史教科书篡改史实, 居心何在?
右翼势力妄想掩盖事实真相,歪曲历史事实, 向青少年灌输虚假的历史知识,从而美化 侵略战争,为军国主义翻案招魂,敌视社会 主义的中国,破坏中日人民友好关系.
靖国神社的前门照片
靖国神社是日本近代史上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精 神支柱。它建于1869年(明治维新第二年),最初叫 “东京招魂社”,到了1879年改称为“靖国神社”。 它把在明治维新以来历次战争、其中多为对外侵略战争中 死去的亡灵作为神来祭祀。靖国神社坐落在日本东京九段 北,占地10万多平方米,大门两侧各竖一座塔,塔身上 的浮雕是为日本侵华战争树碑立传的内容。陈列馆里有当 年侵华日军的武器、战利品、遗物、遗书和照片。神社里 供奉着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历次对外战争中246万多战死 者的牌位。1978年10月,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 犯和两千余名乙级、丙级战犯的牌位也被移进这个神社。
第16课
全民族的抗战
林静
一、七七事变
卢沟桥事变
9313全民族的抗战
2、敌后战场的抗战
所谓“敌后战场”: 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 地战场”,指日军正面推进线后方的战场。战略 相持阶段是主战场。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广 泛开展游击战争,牵制了大量日军,共产党敌后 战场,大小作战12万余次,军队伤亡是60万,歼 灭日军52.7万,此外还歼灭118万伪军。成为抗日 战争中的中流砥柱。
共产党:
国民党:
○ 中共抗日通电和蒋介石讲话是在什么形势下发出的?这能够 说明什么问题?
阅读课文第76页的资料,思考: ○ 中共抗日通电和蒋介石讲话是在什么形势下发出的?这能够说 明什么问题?
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到全面侵华战争的背景下,中国 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既表面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 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决心,又表达了要求实 现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的态度。蒋介石的讲话是 在全国人民一致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形势下 发表的,表明了国民党政府主张抗战、反对妥协退让的 基本立场,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两党的态度充分说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 急时刻,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团结抗战,挽救民族危 亡是大势所趋。
“九一八”事变 (1931)
华北事变 (1935)
“七七”事变 (1937)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 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义勇军进行曲》
第3课时
全民族的抗战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阅读课文内容,说说“七七”事变后共产党和国民党的 反应以及回应。
“我们希望和平,而 不求苟安;准备应战, 而决不求战。我们知 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 势,就只有牺牲到底, 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 是地无分南北,年无 分老幼,皆有守土抗 战之责任,皆应抱定 1937年7月8日, 1937的7月17日, 牺牲一切之决心。 1937年8月13日, 中国共产党发表 蒋介石在庐山发表 ——蒋介石 国民政府发表 抗日讲话。 《抗日通电》 《自卫宣言 》 阅读课文第76页的资料,思考:
全民族的抗战
抗日战争期间,在华侨抗日社团和爱国华侨的影响和带动 下,世界各地为捐资助战的华侨抗日筹赈运动如火如荼。在抗 日战争中,凡是有华侨居住的地方,就有捐资助战的事例。抗 战期间,华侨不仅在当地对祖国的抗战进行现金和物质方面的 捐助,更为国内的抗日战场送上了一批批优秀儿女。抗战爆发 后,海外华侨曾出现过两次大规模回国参战的热潮。
《延安颂》
夕阳照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 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 啊!延安! 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 啊!延安! 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热血在你胸中奔腾。 千万颗青年的心,埋藏着对敌人的仇恨, 在山野田间长长的行列,结成了坚固的阵线。 看群众已抬起了头,看群众已扬起了手, 无数的人和无数的心,发出了对敌人的怒吼, 士兵瞄准了枪口,准备和敌人搏斗。 啊!延安! 你这庄严雄伟的城墙,筑成坚固抗日的阵线, 你的名字将万古流芳,在历史上灿烂辉煌。
海外华侨捐献飞机217架、 坦克23辆、救护车100余辆 ,物资总数在3000批以上。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形成
初步形成: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937年,七七事变后 正式形成:,国共实现第二次合 作(1937---1946年)
1、正面战场 (国民党)
全 民 族 的 抗 战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平型关大捷) 徐州会战 (台儿庄战役) 武汉会战 长沙会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形成
初步形成: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937年,七七事变后 正式形成:,国共实现第二次合 作(1937---1946年)
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为总司令,彭德怀 为副总司令);将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 第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
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开始。
全族抗战 资料
第19课
全面抗战的兴起
七七事变 共赴国难 平型关大捷
课程标准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的 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自主先学
基础过关: 1、七七事变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影响。 2、七七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的背景、简单过程和 意义。 合作探究: 1、七七事变后和九一八事变后的时局有什么不同?
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某部的机枪阵地 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振奋了全国的民心士气,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 军的威望。
七 七 事 变 , 日 本 全 面 侵 华 开 始
小结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中 共 发 表 抗 日 通 电
蒋 介 石 庐 山 讲 话
红 军 进 行 改 编
合 作 宣 言 发 表
为什么说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 族抗战的开始?
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 军民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抗日战争。日本的侵略促 成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全国各界群众投入抗战。 因此,无论从战争的范围,还是从涉及的群众面 来说,抗日战争已从九一八事变后的局部抗战转 化为七七事变后的全民族抗战。
左:新四军军服 右:八路军军服
对比:中国工农红军军服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 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国共 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七七事变后和九一八事变后的时 局有什么不同?
1.日军:已由进攻东北发展为准备进攻华北乃 至整个中国。 2.中国:国共内战停止,共产党的军队改编为八 路军和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国民党军队:由“不抵抗”转为“坚决抵抗”。 4.结论: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是局部的,七七事 变后的抗战是全国性的。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争”中第二课,前承“难忘九一八”,后启“血肉筑长城”,主要有两大子目“血染卢沟桥”和“南京大屠杀”。
由于教材内容和篇幅局限,容易使学生对抗日战争产生碎片化的认识,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难以养成时序意识。
因此本人拟在原有教材基础上,对本课进行重构,即分为“狮醒”卢沟桥、国破人犹战、血浸南京城、抚今追往昔四大块,以1937年的时间轴为线索,提升了淞沪会战的历史地位,强调了对历史事件的追思,叩问与感悟,为此在教学中增添了部分教学内容,适当提升了教学难度,使教师进一步发挥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继而努力打造“灵动”的历史课堂。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教师通过对多角度多层次的史料选择,结合历史老照片、地图等,指导学生学会简述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基本史实,把握重要的时间线索,培养学生对历史重大概念的认知能力;同时通过对史料的分析与解读,层层深入,让学生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养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良好习惯;联系当前现实,尝试通过对历史纪念活动的畅想,培养学生的历史迁移能力,逐步了解阅读、思考、归纳、分析和判断等历史学习的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课堂中通过对各种文字史料、图片史料、音频史料的合作研读,让学生逐步感知七七事变的前因后果,既能充分联系已有知识分析出日本侵华的深层原因,又能尝试概括七七事变后国人的变化,从而理解全民族抗战的内涵;同时,注重问题的设置,用一个个不同角度的问题尝试激发学生的思考,利用层层深入的问题进行有意义的探究,调动学生的大脑,拓宽学生的视野,打开学生的思维,使之在课堂上与课堂后不断处于思考的状态,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使得历史课堂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更在于内心,更在于课后的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但不刻意宣传仇恨;引导学生认识战争的现实危险性,增强忧患意识;通过对在南京国际友人善举的宣讲,树立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从历史汇总汲取力量,培养学生宽容而理性的爱国心态;通过不同的事例,强调理性爱国,借助于当前社会的乱象进行深入解读,让学生学会辨析。
统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8张PPT)
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是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
唯一战场
小计 4年8个月零8天 3年10个月17天 3年8个月26天 13年11个月16天
25天
中国军队入缅作战,沉重打击侵缅日军,有力 支援了盟军对日作战及东南亚人民的抗日斗争
反法西斯侵略的重要力量之一
《历史地图册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地图出版社,2019年版,第58页
—蒋介石庐山《最后关头》演说
二、全民族的抗战
(一)方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建立原因: 必要性:日本侵华的不断加深,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标志:1935年华北事变)
(一)方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建立过程:
①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发表宣言,号召中国工农红军和人民“以民族革 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②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1935.12 中共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④1936.1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标志着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⑤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递交《国共合作宣言》 ⑥1937.8 “八一三事变”次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要抵抗暴力; ⑦1937.8 根据国共两党协议,改变中共军队
——王树增《抗日战争》第一卷
平型关大捷
台儿庄战役 太原会战 武汉会战
徐州会战
淞沪会战
②重大战役
A、淞沪会战(1937.8—1937.11) 评价:战败,但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为民族工业内 迁争取了时间,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
全民族的抗战
四、百团大战
原因: 为打破日、伪对抗日根 据地的分割和封锁,促 进全国的抗战。
1、七七事变
时间: 1937年7月7日
地点: 卢沟桥
卢沟桥距北京城十余公里,是北京西南的门 户。这是30年代的卢沟桥。
中国守军在卢沟桥英勇抗击日军
1937年7月北平守军用机关枪抗击日本侵略者
1、七七事变
时间: 1937年7月7日
广田弘毅在致日驻美国大使馆 电中承认日军在南京等地用血 腥手段使“不少于30万的中国 平民遭杀戮”。
屠 焚 杀 烧 场 地 地
侵华日军大屠杀示意图
图 片 资 料
堆积如山的头颅 日军集体枪杀中国军民 日本将青壮年押上汽车赴郊外屠杀
警钟长鸣
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后,你有何感想?
如今日本人不但没有承认自己当年的错误,而且教育他 们的后代这是他们的光荣。我们要记住中国人的耻辱,发奋 图强,挽回祖国的尊严,使我们的祖国更强大。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 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 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 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 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立刻 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全国 上下应该立刻放弃任何与日 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 ——中国共产党抗日通电
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的《自卫抗战声明书》
9月22日,国民党公布了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 发表了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正式形成。
①枣宜会战 (1940年夏) ②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年12月) (1942年)
③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百团大战简况表
发动时间 指挥 1940年秋 彭德怀 八路军投入105个团约20万人的兵力 华北的日伪军据点和交通线
规模
攻击目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同步课件抗日战争
一、全民族的抗战 1.背景 (1)局部侵华:从 1931 年 九一八事变 开始,东北沦陷,华 北地区日趋殖民化, 民族危机 加深。中国人民展开局部抗战,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全面侵华:1937 年日本发动 卢沟桥事变 ,北平、天津相 继失守。 2.实现: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
主题(一) 抗日战争的特点 [史料实证]
材料一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 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 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1937 年 4 月 5 日毛泽东《祭黄帝陵文》 [解读] 材料一说明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 全民族 的抗 战。
三、抗战的胜利 1.敌后战场 (1)百团大战:1940 年下半年,华北地区, 彭德怀 指挥; 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2)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抗击了半 数以上的侵华日军。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 的中流砥 柱。
[辩] (1)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主张依靠人民群众和全民族 的力量共同抗战。 (2)片面抗战路线:国民党主张依靠国民政府和国民党军队 抗战。 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是打一场国家和民族的战争,还是打 一场政府和军队的战争。
题组二 日军的滔天罪行
3.日军在侵华过程中对中国人犯下了累累罪行,其中日战争
期间制造的最大惨案是
()
A.南京大屠杀
B.旅顺大屠杀
C.潘家峪惨案
D.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
解析: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在中国制造的最大惨案是南京大 屠杀。 答案:A
4.据史料记载,“日军在江河边设一种电磨,将人捉到后,投
历史新导学人教:第16课抗日战争
材料一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
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 材料一说明中国的抗日战争
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 是一场__全__民__族____的抗战。
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1937 年 4 月 5 日毛泽东《祭黄帝陵文》
材料二 中国军民……牵制和打击了日本的大 材料二反映了中国战场是世
(2)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 (3)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
__相__持____阶段。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以后,对南京的和平居民进行
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南京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军人
超过三十万人。
2.潘家峪惨案:1941年初,河北省丰润县潘家峪全村的一千五百多人中有
场形势的改变。 伺机转攻势,击破敌人,争取最后胜利”。
——摘自《国共两党关系史》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红军任务
在于发挥进一步的独立自主原则,坚持华北游击 材料二中说明中国共产党
战争,同日寇力争山西省的大多数乡村,使之化 坚持___独__立__自__主___的敌后
为游击根据地,发动民众……实现全面抗战之新 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
新课标导学
历史
必修① ·人教版
课堂学案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十六课 抗日战争
1
学习目标诠解
2
课前自主学习
3
课堂探究研析
4
随堂达标训练
5
课时作业
学习目标诠解
时空坐标
核心素养 1.时空观念:以抗战时期三个阶段即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 攻为时间主线,勾勒抗日战争时期的相关史实。 2.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认识全民族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是抗日战争 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感悟抗日战争对增强民族凝聚力所起的积极作 用,增强民族责任意识。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一、教材分析本课位于高中历史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和人民解放战争的第24课,相较于第23课而言,此时抗日战争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于后一课而言,本课是人民解放战争获得胜利的基础。
本课共分为正面战场的抗战,敌后战场的抗战,东方主战场,抗日战争的胜利四个子目,时间跨度上从1938年8月一直到1945年10月。
从不同角度烘托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伟大以及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所作的重要贡献。
在整个高中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本课的知识点在中国近代史占据重要地位,是高考常考的知识点。
本课内容与初中内容存在相似性,主要包括在初中课本第六单元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的四节课内容,第十九课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之淞沪会战的内容,以及第二十课正面战场的抗战、第二十一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以及抗日战争的胜利。
与初中教材相比,高中教材新增了东方主战场,此内容仅在初中课本的知识拓展中进行介绍。
这就意味着学生在学习本课知识应该有一个提升,把中国抗日战争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国际背景下来认识,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凸显国际视野,更加突出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此外论持久战和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内容在初中仅是知识拓展,而高中属于正文内容。
在敌后战场和抗战部分高中教材新增了陕甘宁边区的内容,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介绍也更加的全面。
二、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本课大部分内容在初中时就已经进行学习,学生在初中对知识的把握相对比较好,故而在本课程教学中以时间轴、历史地图的方式既可以唤起学生的回忆,同时在学生原有基础上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以及他们初中时期没有深入了解的知识点进行重点学习。
从学生的需求以及学习行为出发,学生对历史问题有一定的知识归纳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所以教师在学生学习难度的设置上有一定的操作空间。
全民族的抗战及抗日战争的胜利
1894甲午中日战争 1895
八国联军侵华 1900战争 1901 1937抗日战争 1945
英法日美 德俄意奥
日本
失败
胜利
只有 中国共 产党才 能领导 中国人 民取得 反外来 侵略战 争的胜 利。
• 在今天的和平条件下,学习这段历史有什么现实意义?
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过去、 认识现在、把握未来。当前虽然是 和平时期,但影响世界和平的不稳定 因素还有很多,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 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学习这段历史,一是要时刻警惕 悲剧的重演;二是要了解国共两党合 则利、分则弊的历史教训,为第三次 国共合作创造条件。
如何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
第一,抗战初期,由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 场抗战比较努力,是防御阶段的主战场,广大官 兵也表现出勇敢顽强的精神; 第二,由于敌强我弱以及国民党实行片面抗 战路线,造成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国土沦陷; 第三,正面战场的抗战,迟滞了日军进攻, 消耗了日军部分有生力量,粉碎了日军“速战速 决”的战略企图。
全民族的抗争
(1)开始标志:卢沟桥事变 1937.7.7 标志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全国抗日战争 的开端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2)抗战史实: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国共两党再次 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 平津危急! 华北危急!中华民 族危急!只有全民 族实行抗战,才是 我们的出路!
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全面抗战路线
(1)制订:
时间:1937年
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 内容: 的人民战争路线 (2)实施: 八路军、新四军进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 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3)战果: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
课堂练习
1.日本早在1931年就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 一八”事件,而我 们通常把1937年“七· 七”事变作为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的主要依 据是 A.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全面进攻 B.事变加速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C.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D.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2.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能够实现合作抗日的最主要原因是 A.国际形势决定 B.国内形势决定 C.阶级利益趋于一致 D.社会主要矛盾决定 3.《八路军军歌》中唱道:“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 场。”其中“慷慨悲歌奔战场”指的是 A.发表宣言,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民族抗战 C.中国远征军赴缅甸同日军作战 D.开辟抗日根据地,把敌人后方变成抗日前线
前 期 抗 战
国民 党抗 战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活动: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国 民 党 正 面 战 场 的 抗 战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1937年8月13日——11月,上海失守
意义: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1937年9月13日——11月8日,日占太原
平型关大捷 —— 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 徐州会战
1937年12月——1938年5月,徐州失守
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武汉会战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节 节 败 退
失败的 主 要原因 : 国民党政 府坚持片 面的抗战 路线
4、结果:
中国军队虽然取得了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的 胜利,但无力阻止日军进攻,失去华北、华中和华 南的大片领土,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焚 烧 杀 害 的 潘 家 峪 村 民
潘家峪惨案
日 军 轰 炸 后 尸 体 遍 野 的 街 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民族的抗战》
“教师即教材”
--------《全民族的抗战》一课教学案例分析
新课程、新教材、新思路、新理念、新教法、新评价等词已经讲了够多了。
推进新课改已近两年,笔者真正涉及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的教学亦已近一年。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真正体会了“教师即教材”这个词的涵义。
下面就以第七单元第五课第二目《全民族抗战》一课为例,谈谈教学设计的思路和体会。
教材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五课“万众一心的抗日战争”中的第二目,全课打破了原来省编历史教材的编写体例,原来对抗日战争这一发生在中国近现代的大事,教学安排是先以《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革命战争的转变》(过渡),抗日战争过程是以毛泽东《论持久战》中论说的“防御,相持、反攻胜利”三阶段说来叙述的,同时把“国、共、日、伪、顽”几种政治势力交织、对抗、彼此消长的过程融合在教材中,教学用时最少5课时。
而新教材只用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和“全民族的抗战”两目串联起中国历史上这件大事,颇具特色。
第一目体现了抗战不是偶然爆发的,日寇野蛮的侵略行径是令人发指的,说明了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的紧要关头。
第二目体现了中国人民在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中国人民绝不屈服,抗战最后胜利必然属于中国人民。
第二目具体内容可归纳为(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形成的?(即形成过程)(二)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卓绝,英勇无畏的反抗斗争最终战胜了日本法西斯(即斗争过程)。
教学目标透析:
1、使学生理解抗战是中国人民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反对日本
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和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全民族抗日的中流砥柱。
2、使学生懂得并会搜集抗战胜利是无数爱国英雄浴血奋战换来的(史实),由此激发爱国
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3、让学生知道,抗战的胜利是中国近百年来抵御外敌入侵斗争中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
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
4、培养学生热爱和平,追求和平的情感,学会以史为鉴,珍惜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教材提供的文字仅六七百字,十幅图片,远远不能支撑教学知识平台的构建,怎样才能把这两个贯穿抗战全过程的问题理清楚呢?教师必须站在教材和教参之上,俯看历史发展的脉络,理清史实的内容。
设计教学流程时,必须考虑史实的因果关系、逻辑顺序,以适应人的认知规律。
流程框架结构搭建必须是纲目提挈式的,以示条理清楚。
选择补充材料,图片必须精选典型,充分说明问题,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感悟。
设计思考和合作探究课题必须适应初二学生现有知识基础水平和社会经验。
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扎实的历史社会知识功底,又要有教学设计经验的结累,同时要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广度、深度以补
充教材提供的不足。
因此,把第一个问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用中国共产党对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态度三个阶段统领起来,即“抗日反蒋、逼蒋抗日、联蒋抗日”。
第二个问题是抗战艰苦斗争取得胜利的过程,用两个战场统领起来,即:“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和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突出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的抗战,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最后分析讨论抗战取胜的原因和意义,突出抗战是正义战争,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共领导人民浴血奋战,世界人民大力支援下取得的胜利。
着重分析回忆百年屈辱史,以深刻理解第一次彻底、完全胜利的意义,即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新振兴的转折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激发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感。
教学难点: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联蒋抗日”的必要性。
教学流程设计:(多媒体课件设计)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抗日反蒋”
[活动] 阅读思考: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推行什么政策?造成当时中国怎样的内外局势?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后教师归纳:(1)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即不抵抗政策,却大举进攻红军根据地,发动五次反革命围剿。
(2)造成红军根据地困难局面,却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局面。
“逼蒋抗日”
[活动] 说一说,蒋介石反动政策是怎样逐步转变的?(原因)
学生阅读教材图文后,回答蒋介石为什么逐渐转变了政策后教师归纳:
(1)在中共领导号召下,全国人民一致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东北抗日义勇军坚持抗战,激发了中华民族抗日爱国激情。
(3)“一二·九”运动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推动两党再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联蒋抗日”
[活动]辩一辩:在解决西安事变的决策上,你是否同意“杀蒋”,为什么?
(自由辩论。
最终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中共为了全民族根本利益,联合蒋介石国民政府抗日,和平解决是正确的结论)
[叙述]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展示] 图一组:《卢沟桥》、《蒋介石庐山谈话》、《改编军队后的八路军新四军》
[转承]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华民族全面抗战正式开始。
二、抗日战争的胜利
“正面战场”
[叙述] 战争的防御阶段,广大爱国官兵出于民族义愤,不惜流血牺牲,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展示] 图一组:1、《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战以来第一次胜利》; 2、《1938年4月台儿庄战役是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首次重大胜利》。
“敌后战场”
[叙述] 共产党领导敌后军民,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根据地,牵制了大量的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活动] 阅读教材图文和回忆你所了解的知识说一说:
1、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创造出有效打击日寇的方法有哪些?(如:破坏交通线、铁道游击战、地雷战、水上游击战、麻雀战等)
2、海外华侨和世界人民支持中国抗战的事迹有哪些?
(如:华侨领袖陈嘉庚发动抗日救国运动,捐献军用物资;白求恩、柯棣华大夫援华医疗队;苏联4.5亿美元贷款,派飞机千余架援华参战等)
3、你能说出几部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爱国主义影片的片名?(略)
“日本无条件投降”
[展示]
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
8月8日和9日苏对日皇战和对中国东北关东军发起进攻
8月9日毛泽东发出“对日寇的最后的一战》的声明,
朱德总司令发布全面大反攻命令;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向盟国签定投降书;
9月9日冈村宁次代表日本向中国政府呈交投降书;
10月25日台湾回到祖国怀胞
[展示] 上述过程图片一组(共8幅)
[活动] 讨论:
1、八年抗战为什么能取得最后胜利?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抗战胜利的原因:
①中共的坚强领导,②中国人民八年浴血奋战,
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④世界人民的大力支持,
⑤抗日战争的性质是正义的。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学生按教材提示回答后教师补充归纳:
(1)抗战是一百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抗战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新振兴的转折点;
(3)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提问] 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学生回答其理由后教师展示《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一览表,并得出启示: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
[结语] “了解过去,认识现在,把握未来”!
课后反思录
笔者通过教学实施,感受到这样的设计还是能贴近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的。
尤其是能够理解随着日本侵略的加紧、民族矛盾的逐渐上升,国共两党之间政治态度的逐渐转变,最后实现一致抗日是民族生存的希望,战胜敌人才能使民族振兴成为可能。
学生活动中,问题的设计还是要尽可能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通过启发、讨论,才能较顺利的完成。
教学过程中,适当插入一些乡土内容,如浙江富阳受降村(镇)的由来,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提供大量的珍贵的历史图片,给学生提供直观感受,以补充教材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