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VIP专享]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改变
![[VIP专享]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改变](https://img.taocdn.com/s3/m/7af935da6bec0975f565e20e.png)
1.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表现是1944年确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关贸总协定)2.两极格局形成但苏联在经济上还是无法与美国抗衡3.20世纪70年代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引发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4.西欧和日本相继崛起20世纪7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与美国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5.二十世纪后半期亚洲国家相继崛起6.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加强、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
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
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取决于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经济实力的彼此消长。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的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80年代末以来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
总之,在战后短短的50多年中,世界经济格局经历了从一极到多极的演变过程。
(一)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1.原因:经过二战,战败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的经济完全被破坏;英、法等战胜国经济实力大大被削弱;苏联在战争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唯独美国经济在战争中不仅未受到破坏,反而大大地膨胀起来。
2.美国经济在战后初期具有绝对优势的表现(1)1948年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占56.6%,出口贸易占32.5%,黄金储备占74.6%,是世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纽约成为世界唯一的金融中心。
(2)美国拥有最大的经济规模和市场,领先的科学技术,大大高于其他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美国正是凭借自己的巨大经济实力和优势,夺取了世界经济霸权。
△3.美国夺得世界经济霸权的基本步骤(1)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1944年7月,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了有44个国家参加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议定书》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两个附件,即《布雷顿森林协议》,确立了美元在战后国际金融领域的中心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1、下列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有①布雷 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②关贸总协定的成立 ③世贸组织的成立 ④跨国公司的纷 纷组建( )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 A ④ • 2、2005年在对欧洲联盟宪法的公决中,法 国、荷兰公民先后说了“不”,这表明( ) C • A. 欧洲一体化进程由此停止 • B. 欧洲只能实现经济一体化 • C. 欧洲一体化进程复杂曲折 • D. 欧洲缺乏应有的协调机制
• (3)两种殖民扩张对本国资本主义发 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 掠夺的财富用于享乐,没有在国内转 化为资本,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 为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提供了廉价原料 产地和销售市场,掠夺的财富大多转 化为资本。 • (4)摆脱殖民统治的国家到20世纪 90年代大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概括 经济全球化对它们的影响。 • 一方面提供了机遇,有利于发展中国 家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提出了挑战, 给他们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制 约。
• 对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的认识认识 •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推动世界市场形 成的根本动力,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 扩张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 ②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西方资本主 义的发展,同时把资本主义的生产方 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瓦解着东方 各国旧的经济结构,促进了东方各国 的近代化。 • ③也给东方各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造成了东方的长期贫穷和落后,使东 方从属于西方。
1944.7 1947.10 1947.3 1947.6 1949
杜鲁门主义 冷战政策 马歇尔计划 北约组织
挑战高考
(08年广东,24)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的背景,表述正确的是 A· 贸易保护主义的弊端已被革除 B· 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繁荣局面 C· 美国的经济实力受到严重削弱 D· 英美苏中等大国间的合作仍在维持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演变

二战后,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地位,原有 的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德、意、日等战 败国国内经济百废待兴,美国在国际贸易和金融 方面确立了统治地位,且掌握着世界上最丰富的 外汇黄金储备。在这种背景下1944年夏召开了联 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这 一体系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 (1)积极作用: ①此体系的建立,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统一 的标准和基础,暂时结束了金融领域的混乱局 面,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②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扩大了世界贸易。
持 了连日以来的下跌势头,次日,欧洲、亚太地区 的股市都反映强烈,股指纷纷下挫,中国上证 (上海证券)指数也比前日下跌了104.43点。 假如你是国家领导人,请拟订一下我国应对这一 挑战的措施。
答案 面对经济全球化,中国应该因势利导,趋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
(2)坚持对外开放,本着“引进来,走出去”的 原则,引进外国资金、技术和企业,学习先进技 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增强企业国
化迅速发展,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丰富了 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对 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存在着 发展的机遇。
一、二战后资本主义国际经济体系的重建 1.
(1
(2)建立: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 会议,通过了 《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议定书》 (3
特权福利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演变
【专题概述】 在国际经济方面,二战使人们 认识到建立有效管理机制,稳定世界经济的重要性, 在美国倡导下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为支撑战后世界经贸关系的三 大支柱,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体系。这反映了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 展。区域经济一体化使生产要素实现了合理流动,各 种资源在更大空间的生产领域优化配置,实现了优势 互补、相互促进。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经济全球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3.第三次科技革命——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最早产生于美国, 能源:核能】:(1)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2)主要领域: 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3)标志:电子 计算机和原子能的发明和应用;(4)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 用;(5)计算机产生最前途的发展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6) 信息时代到来的标志:国际互联网的开通;(7)生物工程的核心: 基因工程(克隆技术);(8)出现的新经济形态:知识经济; (9)影响: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 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 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使人类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
(2)欧洲共同体——欧盟的前身:①20世纪60年代(1967年)法 国和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成立欧洲共同体;②成立的必要性(原 因、目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壮大,欧洲一些资本主义 国家感到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抗衡美苏,促进经济的 发展,有必要加强相互间的合作。③作用: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 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④对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的影响: 政治上,有力冲击着美国的霸主地位和美苏的两极格局,美国的 霸主地位衰落;经济上,资本主义世界由美国独霸变为欧共体、 日本、美国三足鼎立的局面。
3.日本的崛起
(1)5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①特点:20世纪70年代,日本成为美国之后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②原因:二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美国扶持:朝鲜战争时期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繁荣;日本政 府制定适当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科技成果,发展教育和科技。
(5)中国如何发展与欧盟的关系?抛开意识形态的分歧,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实现双方的全面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知识点解读一、政治格局的变化: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1、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1)原因:①根本:国家实力的变化(美苏实力大增,欧日实力下降)②主要:矛盾的变化③其他:外交政策的变化(2)过程:①冷战:②局部热战:(3)冷战的影响:①②③④冷战状态下,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的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整体的发展。
面对两极对峙局势,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2、多极化趋势出现:(1)欧共体:(原因、组成、发展、影响)(2)日本:(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崛起的原因、发展状况、影响)(3)不结盟运动:(原因、标志、意义)(4)中国:3、两极格局的瓦解:(1)标志:(直接原因、根本原因)(2)影响:①世界局势:②社会主义力量受重创4、多极化趋势加强:(1)根本原因: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2)影响:①三个有利于②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5、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规律性的认识: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中心舞台转移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变化。
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直接动因是主角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以及其对外政策的调整。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都和主要国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和改变相联系。
二、经济发展趋势:1、全球化趋势的加强:2、区域集团化趋势:(1)欧盟:(背景、过程:1951——1967——1993——1999、影响)(2)北美自由贸易区:(原因、过程:1992——1994、影响)(3)亚太经合组织:(背景、过程:1989——1991、影响)(4)东盟:(背景、过程:影响)单元检测1、“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
此观点说明了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施的重要政策是:A、进行反苏反共的舆论宣传B、实施军事援助C、实施马歇尔计划D、建立北约2、1947年,苏联在参加马歇尔计划的讨论时,指责该计划使“欧洲各国必将落入被监督国家的地位”,因而拒绝接受。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

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但是在经济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国家
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误区1】 世界银行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 不平衡 诊断: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是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的宗旨;世界银行是向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以促 进该国经济恢复和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均衡增长。 【误区2】 在通向欧洲一体化的道路上,欧洲共同体开创了主 权成员国统一的先例 诊断: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签订;1967年,欧洲煤钢 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 同体。所以说,欧洲煤钢共同体开创了主权成员国统一的先例。 【误区3】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标志着北美自由贸 易区的正式成立 诊断:1992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签订《北美自由贸 易协定》,建立起北美自由贸易区组织。1994年开始生效,北 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主要趋势之一;关贸总协定仅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难以适应贸 易自由化的深入发展。 前身: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建立:1994年4月决定成立,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
意义:标志着规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加快了经济全球
化的发展,促进了成员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抑制 了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
系。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建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
币金融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通过马歇尔计划,一方面帮助 西欧国家恢复发展,遏制共产主义和苏联,另世纪70年代前期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世界经济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 展。走向联合的欧洲和崛起为经济大国的日本,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上形成三足鼎立局面。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
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
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取决于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经济实力的彼此消长。
在二战至今不到六十年的时间里,世界经济格局却发生了三次重大演变: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的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80年代末以来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
总之,在战后短短的50多年中,世界经济格局经历了从一极到多极的演变过程。
每一次演变都给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第一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战后初期至70年代)1原因: 战使西欧各国遭到严重削弱,美国远离战场,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在战争中通过贷款、出卖武器、后勤物资等,获取了大量财富。
战后,美国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发展。
美国资产阶级还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扩大海外市场,赚取高额利润。
2表现: 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到50年代中期,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商品是美国生产的。
黄金储备也最丰富。
在战后传统的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持的情况下,美国将美元appearance of the weld appearance quality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project must not have a molten metal stream does not melt the base metal to weld, weld seam and heat-affected zone surface must not have cracks, pores, defects such as crater and ash, surface smoothing, weld and base metal should be evenlysmooth transition. Width 2-3 mm from the edge of weld Groove. Surface reinforcement should be less than or equal to 1 + 0.2 times the slope edge width, and should not be greater than 4 mm. Depth of undercut should be less than or equal to 0.5 mm, total length of the welds on both sides undercut not exceed 10% of the weld length, and long continuous should not be greater than 100 mm. Wrong side should be less than or at 0.2T, and should not be greater than 2 mm (wall thickness mm t) incomplete or not allow 7.5 7.5.1 installation quality process standards of the electrical enclosure Cabinet surface is clean, neat, no significant phenomenon of convex, close to nature, close the door. 7.5.2 Cabinet Cabinet face paints no paint, returned to rusted, consistent color. 7.5.3 uniform indirect gap from top to bottom, slot width <1.5mm 7.5.4 adjacent Cabinet surface roughness is 0. 7.5.5 the cabinets firmly fixed, crafts beautiful. 7.5.6 Cabinet surface gauge, switch cabinet mark clear, neat, firm paste. 7.5.7 Terminal row of neat, is reliable, the appearance is clean and not damaged. 7.5.8 cables neat and clean, solid binding, binding process in appearance. 7.5.9 the first cable production firm, crafts beautiful, clear signage does not fade. 7.5.10 fireproof plugging tight, no cracks and pores. 7.6 7.6.1 of the standard electrical wiring quality technology cable a, the multi-core wire bunch arrangement should be parallel to each other, horizontal wire harness or wire should be perpendicular to the longitudinal multi-core wire bunch.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wire harness and wire harness symmetry, and asclose as possible. B-core wiring harness into round, multi-core wire bunch used g wire binding, fastening与黄金挂钩,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
二战以来国际政治与经济关系的历史演变

二战以来国际政治与经济关系的历史演变自二战结束以来,世界政治和经济的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战之后,世界经济的主导地位由欧洲转移到了美国和亚洲,与此同时,许多新兴经济体也开始崛起,并乘势争夺国际市场。
在本文中,我们将回顾二战以来国际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历史演变,探讨这些变革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一、二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在二战的影响下,美国最终成为世界的超级大国。
与此同时,美国也在发动战争期间取得了技术和工业优势,为其赢得了更广泛的国际经济领导地位。
美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而且在二战后成为了联合国的主要力量。
与此同时,其他国家,尤其是欧洲和亚洲,正在努力重建经济,以满足其重建和发展的需要。
随着二战结束,一个以美国为核心的冷战时代诞生了出来。
这次冷战的核心问题是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意识形态冲突。
在这个时代,世界各地都发生了政治混乱和冲突。
在西欧和北美,美国主导下的民主国家联盟(西方阵营)与共产主义国家联盟(东方阵营)之间的对峙越来越尖锐。
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自二战以来,国际经济格局经历了多次变化。
在战争期间,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缓慢。
当战争结束后,只有少数国家能够快速恢复并实现高速增长。
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对世界经济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欧洲经济相对萎靡,需要进行大规模重建。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经济体和市场,如日本和中国,开始崛起,并逐渐成为全球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自197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逐渐进入了一个全球化的时代。
由于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可以更容易地与世界各地的人进行联系,商品、资本和服务也可以更容易地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全球化使得生产变得更加国际化,以前不可能的全球贸易和投资关系增加了,由此带来的经济结果是,企业不再受本国市场的限制,而是可以全球范围内生产和销售商品。
三、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尽管全球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有些人认为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在某些地方,全球化可能导致更高的失业率和工资下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特点和变化,以下是其中的几个主要特点:1.经济全球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范围内出现了更加密切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贸易壁垒的降低、通信和交通技术的进步以及国际组织的建立,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
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国际金融等活动迅速发展,各国经济相互关联,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复杂的供应链网络。
2.工业化和城市化:战后的经济发展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工业化加速了生产力的提升和经济结构的转变,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改变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格局和社会结构。
同时,城市化现象迅速发展,人们从农村迁往城市,城市成为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中心。
3.科技革命:二战后,科技的发展和创新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如计算机、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普及,催生了数字化经济的崛起。
科技的推动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创新和产业结构的变革。
4.跨国公司的兴起:二战后,跨国公司成为全球经济中的重要角色。
跨国公司利用市场开放和全球资源配置,跨越国界进行生产、销售和投资,形成了跨国经济网络。
跨国公司的兴起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技术转移,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发展。
5.经济不平等与发展差距:尽管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迅速,但也存在着不平等和发展差距的问题。
部分发达国家经济强劲增长,而一些发展中国家以及贫困地区面临着经济困境和发展挑战。
这导致了全球经济不平等的加剧和发展差距的扩大。
总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经历了全球化的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科技革命的影响、跨国公司的兴起,以及经济不平等与发展差距的存在。
这些特点深刻地塑造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新格局,并对全球经济的繁荣和不平等问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形成: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
打破体系: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发动第二次 世界大战
2、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
形成:美苏争霸 打破体系:1991年底,苏联解体。
3、冷战后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形成:世界经济多极化,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 实力增强。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确立原因:(1)英国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2)英国在18世纪 60年代,最早进行了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二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地位,日本、西欧受 控于美国。
原因(1)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更多的采用新技术,起点高,工业总产 值跃居世界第一位。(2)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3)其它帝国 主义国家力量在战争中被削落。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出现了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日本、 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原因:日本、西欧经济崛起,开始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美国经济实力 则相对削弱。
4、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向全球化来自势发展(多极化)原因:(1)两极格局的结束。(2)日本、西欧经济崛起冲击美国经济霸 主地位。(3)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加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从全球化角度审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从全球化角度审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1)概况:美国居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具有雄厚的工业实力和丰富的黄金储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
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过来。
(2)原因: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国家普遍衰落,美国大发横财。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后期)(1)概况:日本和欧洲共同体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激烈竞争。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2)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并超过美国。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1)概况: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追求数量和速度的经济增长方式将让位于追求质量和效益的增长方式,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作用明显。
(2)原因: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发展,新科技革命的巨大影响,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二、近现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西社会发展的对比(一)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作用的争论(1)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总结了布雷顿森林系对稳定战后经济发挥的重要作用。
吴晓灵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通过“双挂钩”为世界经济提供了稳定的货币锚,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成功构建,也为当时各国通过合作协商的形式解决争议问题提供了典范。
(2)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也充分肯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发挥的重要作用和至今仍延续的重要影响。
朱光耀指出,布雷顿森体系在1973年结束,此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被牙买加体系取代,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个重要机构,继续发挥着全球性的影响。
就这个意义而言,布雷顿森林体系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政治经济金融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今天仍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专题十二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专题十二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由美国“一枝独秀”到美国、欧盟、日本“三足鼎立”1.战后美国经济的繁荣、90年代新经济的出现(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繁荣表现: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尤其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原因: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重要原因);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原因);政府调整经济政策,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根本原因)(2)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的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原因:改革社会经济;加大发展教育科技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2.西欧经济的发展:欧盟:欧盟的前身是欧洲共同体。
①欧盟成立时间:1993年;使用单一货币:欧元;②欧盟内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见知识点第24页;②作用: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③对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的影响:政治上,有力冲击着美国的霸主地位和美苏的两极格局,美国的霸主地位衰落;经济上,资本主义世界由美国独霸变为欧盟、日本、美国三足鼎立的局面。
★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3.日本的崛起(1)5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①特点:20世纪70年代,日本成为美国之后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②原因:二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美国的扶持:朝鲜战争时期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繁荣;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科技成果,发展教育和科技。
(2)80年代,日本实施“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
【知识拓展】★西欧和日本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点:都有美国的扶持;都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都采取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抢抓机遇,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科技,大胆创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高考历史说题

以下是一份关于高考历史说题的示例,供您参考:
题目: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一、说教材
本题属于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模块,主要考察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这一知识点是世界现代史的重要内容,也是了解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基础。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线索和特点,理解不同经济体制的优劣,分析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原因和趋势。
二、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历程,理解不同经济体制的特点和优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形成开放、包容、合作的世界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历程。
2. 教学难点:不同经济体制的优劣和特点。
四、说教法与学法
1. 教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2. 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2. 新课讲授:讲解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历程,分析不同经济体制的优劣和特点。
3. 巩固练习:提供相关材料和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第⼆次世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时空坐标】【主⼲知识】⼀、第⼆次世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必修⼆第六单元、第⼋单元)(⼀)第⼆次世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向发展。
2.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及评价(1)新变化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次世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国家⼲预的经济政策,实⾏经济宏观调控,20世纪50—60年代进⼊经济⾼速发展的“黄⾦时代”,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各国采取政府⼲预与市场结合的“混合经济”政策。
②西⽅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缓解了社会⽭盾,扩⼤了社会消费,但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③第三产业得到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产⼒的发展推动了第三产业兴起,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改善了资源配置。
④美国“新经济”的出现: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极⼤地推动了美国及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2)评价:其实质是对⽣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对⽣产⼒仍有很⼤的容纳度,还处于上升发展时期。
3.苏联的社会主义改⾰(必修⼆第七单元)(1)背景:斯⼤林模式的弊端⽇益暴露。
⼆、第⼆次世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必修⼆第⼋单元)(⼀).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布雷顿森林体系(1)背景:第⼆次世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企图建⽴以⾃⼰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2)内容:国际货币基⾦组织主要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世界银⾏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3)特征:美元与黄⾦挂钩,国际货币基⾦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4)影响①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史料运用]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 上的美元本位制”的原因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
提示:原因: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会员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 作用: 促进了贸易自由, 有利于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解析:1951—1968 年美国黄金持有量虽有下降,但仍占有较大 比重,美国金融霸主地位没有发生根本动摇,故 A 项错误;布 雷顿森林体系开始瓦解是在 1973 年,故 B 项错误;外国银行 持有的未偿付的对美国的美元债权居多,可知美国外债增多, 会影响各国对美元的信心,故 C 项正确;从材料时间和图表可 知当时美元仍是世界最主要货币,故 D 项错误。
三、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1.两大体系: 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和以美国为 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2.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 3.影响: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体 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
主题一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与瓦解
[史料一] 从二战结束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的 30 多年中,这个
(2)世界银行(WBG) ①成立:1945 年 12 月 27 日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正式成立。1946 年 6 月 25 日开始营业,次年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该 银行通常被称为“世界银行”。目前世界银行共有成员 140 多 个,中国是其创始国之一。 ②宗旨:初期致力于战后欧洲的经济复兴,后转向世界性的发 展援助,即为成员国生产性投资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以 协助成员国复兴经济和开发资源。
[史料二]
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协定”,一个准国际组
织。 在解决国际贸易纠纷方面, 关贸总协定的主要手段是协商, 最后只是缔约方的联合行动,至今仍没有法律约束性的强制手 段。这也是许多重大国际贸易争端无法真正解决的重要原因。 美日贸易战旷日持久,美欧农产品之争相持不下,而总协定对 此却束手无策,无能为力,其局限性也可窥见一斑。 ——《关贸总协定知识读本》
战后世界二战后的全球与经济格局

战后世界二战后的全球与经济格局在二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个时代不仅带来了全球的重塑,也给全球经济格局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本文将探讨战后世界在二战结束后全球与经济格局的变化。
一、战后全球格局的重塑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经历了重大的变革。
首先,战后出现了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的崛起。
美国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成为了西方世界的领导者,而苏联则以其共产主义理念和东方集团的形成,成为了东方世界的中心。
这两个大国的形成不仅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架构,也对全球的经济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二战后出现了全球范围的福利国家制度。
许多国家在战后开始实施社会福利制度,通过国家干预来保障人民的福利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这种制度的出现不仅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最后,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开始明显增加。
战后成立的联合国成为国际事务的重要平台,各国通过这一机构进行合作与协商,以促进和维护全球秩序。
此外,国际间的贸易和投资也日益频繁,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二、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战后世界二战后的全球经济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变化:1. 重工业与消费品制造业的崛起二战后,许多国家的重工业和消费品制造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由于战争的破坏,很多国家需要重建基础设施和生产能力,从而催生了重工业的兴起。
同时,战争后的和平使得人们对消费品的需求急剧增长,这进一步推动了消费品制造业的发展。
2. 国际贸易的扩大与自由化战后世界,国际贸易得到了迅猛发展。
随着各国经济的复苏和发展,贸易需求不断增长。
同时,各国也逐渐放宽了贸易限制,逐步实现了自由贸易的目标。
多边贸易体系的建立,例如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为国际贸易创造了稳定的规则。
3. 跨国公司的崛起战后世界,跨国公司成为全球经济中的主角之一。
跨国公司通过跨国投资和跨国生产组织,将生产和销售链条扩展到全球范围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时空坐标】【主干知识】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必修二第六单元、第八单元)(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2.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及评价(1)新变化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经济宏观调控,20世纪50—60年代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各国采取政府干预与市场结合的“混合经济”政策。
②西方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但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③第三产业得到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第三产业兴起,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改善了资源配置。
④美国“新经济”的出现: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及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2)评价:其实质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对生产力仍有很大的容纳度,还处于上升发展时期。
3.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必修二第七单元)(1)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必修二第八单元)(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布雷顿森林体系(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2)内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世界银行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3)特征: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4)影响①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2.关贸总协定(1)背景:贸易保护主义妨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2)成立:1947年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旨在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3)作用: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3.作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三大经济支柱的出现,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1.欧洲联盟:1993年成立,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是合作程度最高的区域化组织;提高了欧洲的国际政治地位;有利于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2.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年成立,由两个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和发展中国家墨西哥组成,是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贸易集团,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实力。
3.亚太经合组织:1989年成立,中国1991年加入,是当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促进了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经济技术合作。
(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原因:科技发展(物质基础和推动力);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技术手段);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推动者);两极格局结束(消除障碍);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有利条件)。
2.实质: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3.评价①对世界: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了世界经济发展,也造成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②对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占主导地位,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③对发展中国家: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较差、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
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必须连结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
4.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①它拉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加剧了全球化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②发展中国家的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压力和挑战。
③加深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了经济危机。
(四)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建立1.含义:协调国际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
2.宗旨: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贸易的自由化。
3.原则:非歧视原则(含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
4.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全面接轨,必将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5.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规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历史素养考查研析】素养(一)注重时空观念,延展知识的长度(2019·全国卷Ⅱ)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表(单位:吨)上表可以说明当时苏联()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素养(二)强调历史解释,转换思维的角度(2019·全国卷Ⅲ)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
这反映出()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素养(三)突出史料实证,拓展教材的宽度(2017·全国卷Ⅲ)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
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
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
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素养(四)运用唯物史观,挖掘认知的深度(2017·全国卷Ⅱ)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
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素养(五)感悟家国情怀,提升知识的高度(2017·全国卷Ⅰ)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
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
从这一历程可看出()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限时训练】1.(2019·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1943年,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过程中,美国人怀特提出根据各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决定本国的投票权;英国人凯恩斯则要求按照每国一票的方式决定各国投票份额。
怀特与凯恩斯的主张()A.加剧了战后欧洲的紧张局势B.体现了英美两国的利益诉求C.削弱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D.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基础2.(2019·四川教考联盟三诊)法国在二战后的三十多年里,先后制定并实施了9个经济计划;英国在1962年制定了第一个经济五年计划,后又制定了经济发展国家计划;联邦德国在1968年制定了第一个全国经济计划;意大利则制定了1955-1964年的十年经济计划。
这反映出A.欧洲一体化程度的加深B.计划经济体制在西欧的确立C.美国加紧对西欧的控制D.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得到认同3.(2019·江西南昌三模)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的农业投资在国民经济基建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其中1961-1965年是9.8%,1966-1970年为23.4%,1971-1975年则是26.5%,这在当时世界各大国中居首位。
这说明当时苏联()A.农业经济呈不断发展态势B.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农业助力C.承受来自美国的巨大压力D.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4.(2019·河北衡水大联考)勃列日涅夫在1981年召开的苏共二十六大上强调说:“党一向把计划看成法律。
这不仅仅是因为计划是由最高苏维埃批准的。
计划之所以就是法律,是因为只有遵循计划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工作。
”该主张()A.利于苏联经济平稳发展B.确立了计划经济的法律地位C.不利于改革的深入开展D.使苏联经济由此失去了活力5.(2019·甘肃河西五市一联)1951年,法国社会党发表宣言称,把保障个人基本权利如医疗、休息、学习、住房权以及消灭男女不平等和城乡不平等看作“社会民主的基本价值”之一。
但是,到了70、80年代,法国工人失业人数一度高得惊人。
这一变化说明了()A.单纯的社会救助无法适应新形势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时常动荡不定C.国家与社会力量的关系亟待调整D.福利国家制度没有缓和劳资矛盾6.(2019·河北5月大联考)美国外交学会主席理查德·哈斯指出,美国单极时代的观点是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了一个地缘政治时代的结束上,而忽视了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主要大国之间的竞争和冲突不是一个颇有实力的对手,而是恐怖主义、核武器的扩散等全球性骚乱和衰退。
这表明() A.全球化发展推动单极世界的构建B.经济全球化助推政治多极化发展C.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地位下降D.全球化导致地区性冲突不断加剧7.(2019·江西新余二模)有学者研究发现,2008年10月以来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短短几个月,世界贸易减少了约20%。
但相对于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对于世界贸易的冲击,2008年到2009年的世界贸易衰退持续的时间要短得多,世界贸易的恢复也快得多。
出现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A.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B.全球范围贸易自由化的实现C.贸易保护退出历史舞台D.世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增强8.(2019·安徽六安一中模拟)下表是2015年度德国对外投资上表可以用来说明()A.欧洲一体化的新进展B.德国在欧洲的发展优势C.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D.世界各经济体间的联系9.(2019·山东潍坊一模)在当前的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着全球市场的震荡、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能源危机、粮食问题、传染病问题;在人类生产中也出现了生态问题、气候问题、环境问题和过度开发带来的各种问题等许多全球性问题。
这表明()A.人类需要全球治理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C.世界形势动荡不安D.经济全球化进程缓慢二、非选择题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历史是由人创造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有能力任意改变历史。
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惯性,在人没有创造出强于历史惯性的力量之前,历史将沿着既有的轨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