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场竞争下的大学发展战略
我国高校市场分析和市场营销策略
![我国高校市场分析和市场营销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e01fc9f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1a.png)
我国高校市场分析和市场营销策略引言概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为了应对市场竞争,高校需要进行市场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
本文将从市场分析和市场营销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帮助高校更好地应对市场挑战。
一、市场分析1.1 需求分析高校需要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包括学生的专业需求、就业需求和个性化需求。
通过调研和分析,可以确定目标市场的需求特点,为高校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1.2 竞争分析高校市场竞争激烈,需要进行竞争分析。
这包括对同类高校的定位、办学特色、师资力量、学科优势等方面进行比较。
通过分析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弱势,高校可以找到自身的竞争优势,并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
1.3 环境分析高校市场受到政策、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环境分析。
政策因素包括教育政策和招生政策等;经济因素包括家庭收入水平和就业形势等;社会因素包括人口结构和社会需求等。
通过环境分析,高校可以了解市场的变化和趋势,从而调整自身的发展策略。
二、市场营销策略2.1 定位策略高校需要确定自身的定位,明确目标市场和目标群体。
定位策略可以依据学科特长、地理位置、办学理念等因素进行选择。
通过明确定位,高校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
2.2 品牌策略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品牌形象来提升市场认知度和美誉度。
品牌策略包括标志设计、口碑营销、校友关系等方面。
高校可以通过培养优秀的毕业生和校友网络,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2.3 营销推广策略高校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市场推广,包括线上推广和线下推广。
线上推广可以通过建立官方网站、社交媒体运营等方式进行;线下推广可以通过参加教育展会、举办招生活动等方式进行。
通过有效的推广策略,高校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关注和报考。
三、市场分析与市场营销策略的关系市场分析和市场营销策略是相辅相成的。
市场分析为市场营销策略提供了依据和支持,而市场营销策略则是市场分析的落地和实施。
我国高校市场分析和市场营销策略
![我国高校市场分析和市场营销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66418eb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ae.png)
我国高校市场分析和市场营销策略引言概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为了应对市场竞争,高校需要进行市场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分别是高校市场的现状、竞争对手分析、目标市场分析以及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
一、高校市场的现状1.1 高校数量和规模:我国高等教育机构数量庞大,涵盖了本科院校、研究生院校、职业院校等多个层次。
高校规模也不断扩大,学生数量呈现增长趋势。
1.2 学科专业设置: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涵盖了各个领域,如理工科、人文社科、医学等。
不同高校在学科专业上的特色和优势也不同。
1.3 师资力量:高校的师资力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一流的教师队伍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和研究人员。
二、竞争对手分析2.1 同类高校:同类高校是高校市场中最直接的竞争对手。
它们在学科专业、办学理念、教学质量等方面与自己存在竞争关系。
2.2 跨界竞争者:随着教育市场的开放和多元化,一些企业、机构也进入高校市场,提供与高等教育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服务。
2.3 海外高校:随着国际化办学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海外高校进入我国市场,提供与国内高校类似的教育服务。
三、目标市场分析3.1 学生需求分析:学生是高校市场的主要消费者,了解学生的需求对于制定市场营销策略至关重要。
学生的需求包括专业需求、就业需求、学术需求等。
3.2 地域市场分析: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存在差异,了解地域市场的特点和需求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市场营销策略。
3.3 产业需求分析:高校的专业设置应与产业需求相匹配,通过与产业对接,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四、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4.1 品牌建设:高校应通过提升教学质量、加强科研创新、树立良好的师资形象等方式,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4.2 宣传推广:高校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如校园招生宣传、线上线下广告、媒体报道等,提高知名度和吸引力。
4.3 服务体验:高校应注重提供优质的教学和服务体验,包括教学设施的改善、教师的培训与发展、学生的就业指导等,提升学生满意度和口碑效应。
高等教育之竞争策略
![高等教育之竞争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dca6ca42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f4.png)
高等教育之竞争策略汇报人:日期:•引言•高等教育市场竞争现状•高等教育竞争策略分析目录•高等教育竞争策略实施路径•高等教育竞争策略评估与调整•结论与展望01引言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制定有效的竞争策略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议题。
高等教育竞争有效的竞争策略有助于高校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提高教育质量,吸引优秀生源,提升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竞争策略的意义主题概述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高校需要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竞争策略,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
适应市场需求通过制定有效的竞争策略,高校可以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提升教育质量合理的竞争策略有助于高校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提高学校的整体竞争力。
增强竞争力有效的竞争策略有助于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学校的整体实力和社会影响力。
促进学校发展竞争策略的重要性02高等教育市场竞争现状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注重教育投入,国内高等教育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同时,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为市场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国内高等教育市场全球范围内,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市场已经相对成熟,而发展中国家则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为国内外高等教育市场的融合提供了契机。
国外高等教育市场国内外高等教育市场概述市场竞争格局与特点竞争格局国内外高等教育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差异化的竞争格局。
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高校在办学理念、教学模式、学科设置等方面各具特色,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教育生态。
同时,随着在线教育的兴起,传统高等教育与在线教育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竞争特点高等教育市场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品牌竞争,知名高校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政策支持;二是教学质量竞争,优质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成果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三是人才竞争,优秀师资和科研团队是高校发展的重要保障;四是国际化竞争,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趋势。
竞争激烈的高校市场中如何获得优势
![竞争激烈的高校市场中如何获得优势](https://img.taocdn.com/s3/m/2fe00577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10.png)
竞争激烈的高校市场中如何获得优势在竞争激烈的高校市场中,学校如何能够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优势?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这个问题,为读者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1. 提升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一流的教师队伍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学校应该积极引进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师,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和发展空间。
同时,学校还应该注重培养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创新能力,通过教师培训和学术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2. 加强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体现学校学术实力的重要指标。
学校应该积极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资金支持。
同时,学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并提供相关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加强科学研究,学校可以提高自身的学术声誉和竞争力。
3.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学校发展的基石。
学校应该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师生座谈会、设立专门的学生代表团以及建立在线交流平台等方式,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同时,学校还应该鼓励教师关注学生的发展和需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4. 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
学校应该积极投入资金和人力,开展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和项目。
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设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并与企业、社会机构等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和科研等机会。
通过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学校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自己。
5. 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活力。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和社团组织,提供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同时,学校还应该注重传承和发展学校的传统文化,树立良好的校园精神和价值观,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
在竞争激烈的高校市场中,要想获得优势,学校需要从教学质量、科学研究、师生关系、教育资源和校园文化等多个方面入手。
我国高校市场分析和市场营销策略
![我国高校市场分析和市场营销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d5b09e05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24.png)
我国高校市场分析和市场营销策略市场分析和市场营销策略是高校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对我国高校市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以促进高校的发展。
一、市场分析1. 高校市场规模根据统计数据,我国高校市场规模庞大。
截至目前,我国共有大约3000所高校,拥有数百万在校学生。
这一庞大的市场规模为高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 高校市场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学生和家长对高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关注学校的学术实力和师资力量,还注重学校的就业率、校园环境和教学设施等方面的综合实力。
3. 高校市场竞争由于高校市场的巨大潜力,各个高校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除了传统的本科高校,还有越来越多的职业技术学院、独立学院和在线教育机构涌入市场,增加了市场竞争的压力。
4. 高校市场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市场也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例如,线上教育和远程教育的兴起,以及对跨学科和国际化教育的需求增加等。
高校需要及时抓住市场趋势,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
二、市场营销策略1. 品牌建设高校应该重视品牌建设,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培养优秀的人才,树立起学校的品牌价值。
同时,高校还可以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文化活动等方式,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 专业特色每所高校都应该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高校可以通过优化专业设置,培养特色专业,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
同时,高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3. 优质教学资源高校应该注重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
包括拥有优秀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设施和实验室,以及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学术交流合作等。
这些优质的教学资源将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该校,提高市场竞争力。
4. 精准营销高校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了解目标学生的需求和偏好,从而制定精准的营销策略。
例如,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和线上广告等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定向宣传和推广,提高招生效果。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如何应对市场竞争和变化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如何应对市场竞争和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4f91e276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8c.png)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如何应对市场竞争和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来说变得尤为重要。
在这个变化多端的时代,大学生应当如何应对市场竞争和变化呢?本文将从积累实践经验、提升专业技能以及拓展人脉关系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积累实践经验积累实践经验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要一环。
大学期间,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实习、兼职或者志愿者活动来获得实践经验。
通过实践,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
其次,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类比赛和社团活动来提升实践能力。
比如,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参加学生会或社团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这些经验不仅可以在简历上得到展示,也能够锻炼自己在职场上的竞争力。
二、提升专业技能面对市场竞争和变化,大学生应注重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在大学期间,学生可以选择参加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培训或课程,以提高专业素养。
同时,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学,例如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完成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课程。
此外,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参与学术研究或者科研项目来提升专业技能。
学术研究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在同行中建立起自己的学术声誉。
科研项目则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竞争力。
三、拓展人脉关系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拓展人脉关系同样至关重要。
大学生应该主动参加各类社交活动,与同学、老师、校友以及各种行业人士建立联系。
通过这种方式,大学生可以了解不同行业的动态和机会,获取职业建议和指导。
此外,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也是拓展人脉关系的有效方式。
大学生可以通过LinkedIn等职业社交平台与专业领域的人士互动,了解行业动态,拓展自己的人脉资源。
在建立人脉关系的过程中,大学生要注重真诚交往,建立并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也要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支持。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如何应对市场竞争和变化,需要积累实践经验、提升专业技能以及拓展人脉关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的市场竞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的市场竞争](https://img.taocdn.com/s3/m/ea02d05d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c9.png)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的市场竞争职业发展一直是大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职业市场的不断演变,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方面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市场竞争。
对于大学生而言,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迎接激烈的职场竞争成为关键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的市场竞争。
一、了解市场需求,找准方向要想在职场中有所作为,首先需要了解市场的需求和趋势,并找准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个人规划与就业指导的相关培训,提升自己的就业素质和竞争力。
同时,多进行就业市场调查和职业测评,全面了解自身的优势和短板,匹配个人能力和市场需求,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坚实基础。
二、积极参加实习,锤炼工作技能为了在职场中有更多的竞争力,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实习,锤炼自己的工作技能。
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大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职业生活,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同时,实习经验也是求职过程中的一大亮点,能够吸引用人单位的关注和青睐。
因此,大学生应该趁着在校期间,尽早找到适合自己专业的实习机会,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自我品牌建设,提升个人形象在职业发展中,个人形象和自我品牌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可以通过优化自己的简历和个人形象,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树立起自己的专业形象和社会声誉。
此外,加强人际关系的建设,提升人脉资源,也是大学生面对职业竞争时的重要策略。
良好的人脉关系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助力职业发展。
四、终身学习,持续提升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中,终身学习是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
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更好地适应职场中的变化与挑战。
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进修课程,持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只有不断学习和更新,大学生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自身职业发展的目标。
五、积极面对挑战,保持乐观心态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中,大学生难免会面临困难与挑战。
如何积极应对这些挑战,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至关重要。
大学发展战略
![大学发展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83c5d478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40.png)
大学发展战略一、高校发展战略的内涵、特点及构成1、内涵及特点战略是指重大的带全局性的方略。
高校发展战略普通是指,在科学分析高校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对关系学校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所作出的总体谋划。
高校发展战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方向性。
发展战略是高校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定向功能的发展方略,是对高校未来发展趋势的科学预见和创新思量。
(2)全局性。
发展战略针对的是学校事业全局,通过它来规范和整合学校各方面的关系,谋求学校整体利益的最佳化。
(3)长远性。
发展战略立足于学校长远利益,以谋划学校的中长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避免和减少短期行为、盲目行为。
(4)稳定性。
发展战略关系到高校的长远发展和事业全局,一经学校法定程序制定,就成为纲领性文件,不得轻易改变。
2、主要构成(1)战略思想。
它是发展战略的灵魂,系统概括了高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思路。
(2)战略目标。
它是发展战略的核心,它集中概括了高校在一个时期内所追求的事业发展的奋斗目标,体现办学活动主体在对办学规律把握基础上的价值追求。
(3)战略定位。
它是战略目标的具体化,包括办学方向定位、发展规模定位、学校类型定位、办学层次与形式定位、人材培养目标定位、服务对象定位等诸多方面。
(4)战略任务。
它是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所在,具体包括学科建设战略、队伍建设战略、人材培养战略、科研发展战略、校园建设战略、特色建设战略等诸方面。
(5)战略保障。
它是实施战略规划的重要保障和有效抓手,它系统地提出了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必须采取的政策和策略。
二、高校发展战略的类型和模式(一)类型1、从战略制定和实施主体的角度来看,高校发展战略可分为学校层战略、院系层战略及职能部门层战略等。
2、从战略实施的时间长短来看,可分为短期战略(时间跨度在一年以内的战略,也可以称为战略计划)、中期战略(时间跨度在一年以上,五年以内的战略)、长期战略(时间跨度在五年以上)。
3、从学校发展战略功能的角度来看,可以划分为增长型战略、稳定型战略、收缩(谨防)型战略等三种。
我国高校市场分析和市场营销策略
![我国高校市场分析和市场营销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407c8363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10.png)
我国高校市场分析和市场营销策略在当今社会,我国高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制定有效的市场分析和市场营销策略成为高校管理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市场分析和市场营销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匡助高校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市场情况,制定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
一、市场分析1.1 市场需求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
高校管理者需要了解市场对于不同专业、学位、学制等方面的需求情况,以便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1.2 竞争对手分析高校市场竞争激烈,管理者需要对竞争对手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对其办学特色、优势和劣势的了解,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市场营销策略。
1.3 潜在市场分析除了当前市场,高校管理者还需要关注潜在市场,了解潜在市场的规模、特点和需求,以便拓展新的市场空间。
二、市场营销策略2.1 品牌建设高校作为教育机构,品牌建设至关重要。
管理者需要通过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材等方式,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学生和社会资源。
2.2 差异化定位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高校需要通过差异化定位来突出自身特色,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差异化定位策略,实现市场细分和精准营销。
2.3 营销渠道优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校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渠道进行市场推广和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管理者需要不断优化营销渠道,与时俱进,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三、市场营销策略的实施3.1 制定详细的市场营销计划高校管理者需要根据市场分析结果,制定详细的市场营销计划,包括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实施步骤和时间节点等,确保营销活动的有效实施。
3.2 加强团队建设市场营销需要一个专业的团队来支持和推动,高校管理者需要加强团队建设,提升团队的专业素质和执行力,确保市场营销策略的顺利实施。
3.3 不断优化和调整市场环境变化快速,高校管理者需要不断优化和调整市场营销策略,根据市场反馈和实际效果,及时调整策略,确保市场营销活动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基于SWOT理论的行业职业院校发展策略分析
![基于SWOT理论的行业职业院校发展策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5f19da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ef.png)
基于SWOT理论的行业职业院校发展策略分析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和教育的普及,职业院校在培养技术人才、提升社会就业率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职业院校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将通过SWOT理论对行业职业院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一、行业职业院校的优势(Strengths)1.提供实用性教学:相较于传统本科院校,职业院校更注重职业技能的培训和实用性教学,更加贴近市场需求。
这使得学生毕业后更容易拥有就业技能,提高社会就业率。
2. 对口用人单位:职业院校通常与一些企业和用人单位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学生毕业后更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从而更容易就业。
3. 专业特色鲜明:在一些特定领域,职业院校能够提供更加专业的教学课程和实践机会,使得学生在特定领域能够得到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1. 学历认可度:相较于传统本科院校,职业院校的学历认可度相对较低,导致一些用人单位更倾向于本科毕业生。
2. 教学设施不足:部分职业院校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导致教学能力和质量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3. 管理体系不健全:相较于传统院校,部分职业院校的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导致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存在一定问题。
1. 智能制造时代的需求:随着中国进入智能制造时代,对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职业院校将有更多的机会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2. 产业升级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伴随着中国产业升级,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将逐渐增加,职业院校将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3. 教育政策的倾斜:政府在教育政策上对职业院校有一定倾斜,将会为职业院校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1. 就业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职业院校面临更加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
2. 教育资源的失衡:一些职业院校在教育资源方面失衡,导致教学质量和学生竞争力下降。
3. 教育改革影响:教育改革的不确定性对职业院校的发展也会带来一定的威胁。
基于上述SWOT分析,我们提出了以下发展战略:一、完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加大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和职业素质培养,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论市场竞争下的大学发展战略
![论市场竞争下的大学发展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529b992cb4daa58da0114ab9.png)
论市场竞争下的大学发展战略【原文出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原刊期号】200402【原刊页号】30~35【分类号】G4【分类名】高等教育【复印期号】200405【英文标题】Developmental Strategies of Universities under the Competition in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MAO Ya-qing(College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BNU,Beijing 100875,China)【标题注释】[基金项目]本研究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课题“基于核心竞争力构建的我国大学发展研究”(课题批准号为BIA030029)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度博士点基金研究项目“基于核心能力的大学合并与整合管理模式研究”(项目批准号为03JB880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毛亚庆【作者简介】毛亚庆(1966-),男,四川省南充市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管理学院,北京 100875【内容提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高等教育领域里的竞争在近年愈演愈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学如何发展也就成为了当前高等教育研究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如何深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就应使高等学校的发展从集中控制管理的行政约束模式中解放出来,使高等学校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以“教育规律+利益法则”作为其运行的基础进行自主性的办学,在基于市场竞争法则的基础上,克服大学发展过程中已有的制度性的路径依赖,形成大学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确定“有选择性卓越”的发展战略。
【摘要题】改革与发展【英文摘要】With the deeper reform in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how to develop university becomes a key ques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In this article,author think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must free themselves from the model of government-control to model of self-determination based'educational laws and benefit rules',overcome the path dependence in the university institution,build the core competition and make use of the strategy of'selective excellence'in the university development.【关键词】大学发展战略/自主办学/大学的核心竞争力strategy of university developmemnt/self-determination of university/core competition of university【参考文献】[1]蔡克勇.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及其综合效益分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2]卢乃桂,操太圣.中国改革情景中的全球化: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现象透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3]毛亚庆.论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创新乏力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8,(2).[4]〔英〕马克斯·H·布瓦索.信息空间:认识组织、制度和文化的一种框架[M].王寅通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5]项国鹏,汪良军.知识视角的企业核心竞争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3).[6]〔美〕伯顿·R·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7]赖德胜,武向荣.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J].教育研究,2002,(7).[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209(2004)02-0030-06当今大学在发展上获得一定自主权的同时,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随着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日趋市场化,每一个大学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每一个大学的管理者都在思考如何发展、怎样发展和发展什么等学校的发展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从而使自己的大学在这一竞争中成为领跑者,获得发展的优势地位,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国高校市场分析和市场营销策略
![我国高校市场分析和市场营销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95da8bec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37.png)
我国高校市场分析和市场营销策略一、市场分析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经济的发展,高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因此,进行市场分析是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的前提。
1. 目标市场首先,需要确定高校的目标市场。
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地理位置:确定高校所在地的潜在学生群体规模和特点;- 学科专业:了解各学科专业的需求和市场竞争情况;- 学历层次:确定目标市场的学历层次,例如本科、硕士或博士等。
2. 竞争对手分析了解竞争对手对高校市场的影响是市场分析的重要一环。
可以进行以下分析:- 竞争对手数量:了解目标市场中存在的其他高校数量;- 竞争对手优势:分析竞争对手的学科专业设置、教学质量、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优势;- 竞争对手劣势:分析竞争对手的不足之处,找到自身的竞争优势。
3. 学生需求分析了解学生的需求是市场分析的核心。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需求分析:- 调查问卷:设计问卷调查学生对高校的期望和需求;- 定性访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 数据分析: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就业需求等。
二、市场营销策略基于市场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以提升高校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1. 品牌建设高校需要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以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宣传推广:通过校园宣传、社交媒体、校园活动等方式提升高校的知名度;- 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独特的校园文化,吸引学生和家长的关注;- 校友网络:发展校友网络,通过校友的口碑宣传提升高校的声誉。
2. 学科专业优化根据市场分析的结果,对学科专业进行优化,以满足学生需求和市场竞争。
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新专业设置:根据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设置新的学科专业;- 专业特色:打造学科专业的特色,提供独特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 师资力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吸引优秀的教师和研究人员。
3. 招生营销策略招生是高校市场营销的重要环节,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提升招生效果:- 宣传材料:制作精美的宣传材料,包括学校介绍、专业特色等;- 校园开放日:定期举办校园开放日,让学生和家长亲身体验高校的教学环境;- 合作招生:与中学、培训机构等合作,共同开展招生宣传活动。
我国高校市场分析和市场营销策略
![我国高校市场分析和市场营销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dfdb0b7e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ae.png)
我国高校市场分析和市场营销策略一、市场分析1. 教育市场概况我国教育市场庞大,高校作为教育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超过4000万人,高校数量超过2700所,市场规模巨大。
2. 目标市场高校的目标市场主要包括高中毕业生、职业学校毕业生、成人学习者、留学生等。
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需要制定不同的市场营销策略。
3. 竞争对手分析高校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其他高校、职业学校、培训机构等。
分析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有助于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4. 市场需求分析通过调研和分析,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和偏好,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差异化定位和产品开发,提高市场竞争力。
5. SWOT分析通过对高校市场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SWOT分析,有助于确定市场定位和市场营销策略,同时也能够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挑战。
二、市场营销策略1. 品牌建设高校需要注重品牌建设,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声誉。
可以通过宣传推广、校园文化建设、校友资源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2. 差异化定位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分析,确定差异化定位策略,突出高校的特色和优势,吸引目标市场的注意力。
3. 多元化招生渠道高校应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招生宣传,包括线上媒体、线下活动、校园宣讲会等。
同时,可以与中学合作,开展招生推广活动,扩大招生范围。
4. 营销推广活动高校可以组织各类营销推广活动,如开放日、招生咨询会、校园游览等,吸引潜在学生和家长了解学校的优势和特色。
5. 网络营销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进行网络营销,包括建设官方网站、开设微信公众号、发布招生信息等,提高高校的曝光度和影响力。
6. 专业化招生团队建立专业化的招生团队,包括招生顾问、宣传人员、市场营销人员等,提供个性化的招生咨询和服务,增强学生和家长的信任感。
7. 国际化招生积极开展国际化招生工作,吸引留学生来华就读。
可以与国外高校合作,开展联合招生项目,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
我国高校市场分析和市场营销策略
![我国高校市场分析和市场营销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bdca29b9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15.png)
我国高校市场分析和市场营销策略市场分析: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因此,进行市场分析是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的关键。
下面是对我国高校市场的分析:1. 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根据教育部的数据,我国高等教育的覆盖率逐年提高,高校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根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已有超过2000所高校,学生人数超过3000万。
估计未来几年,高校市场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2. 目标市场:高校的目标市场主要是高中毕业生和职业人士。
高中毕业生是高校的主要招生对象,而职业人士则是高校继续教育项目的主要受众。
3. 竞争对手分析:我国高校市场竞争激烈,存在着众多的竞争对手。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其他高校、培训机构以及在线教育平台。
这些竞争对手在教学质量、专业设置、师资力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
4. 市场需求和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
除了传统的学士学位课程外,人们对研究生课程、继续教育项目和职业培训的需求也在增加。
此外,人们对于高校的教学质量、就业率和实践机会也有更高的要求。
市场营销策略:基于对我国高校市场的分析,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市场营销策略的建议:1. 品牌建设:高校应该注重自身品牌的建设,树立良好的声誉和形象。
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校园文化建设,以及与企业合作的机会,来吸引更多的学生。
2. 多元化课程设置:根据市场需求和趋势,高校应该提供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包括学士学位课程、研究生课程、继续教育项目和职业培训。
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3. 优质师资力量:高校应该注重招聘和培养优质的师资力量。
优秀的教师团队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指导,吸引更多的学生。
4. 线上线下结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在线教育平台,提供线上课程和学习资源。
同时,也要注重传统的线下教学,提供实践机会和实验室设施。
5. 市场推广和宣传:高校应该积极开展市场推广和宣传活动,包括参加教育展览、举办招生宣讲会、与媒体合作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职业发展与市场竞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职业发展与市场竞争](https://img.taocdn.com/s3/m/cce1894e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08.png)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职业发展与市场竞争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每个大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如今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中。
本文将讨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职业发展与市场竞争问题,并提供一些建议和策略。
一、认识职业发展的重要性职业发展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内容。
在今天的快速变化的职场中,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变得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良好的职业发展规划,大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实现职业成功。
二、了解市场竞争的现状市场竞争是大学生职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时代,国内外就业市场变得更加激烈。
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大学生需要具备更高的专业技能和全球化思维,以有效地应对竞争压力。
三、职业发展策略1.设定明确的目标:制定短期和长期的职业目标,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目标的设定需要考虑个人兴趣和能力,并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2.提升专业技能:大学生应该继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这可以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实习或志愿者工作等方式来实现。
同时,关注行业趋势和新技术的发展也是必要的。
3.积极参与实践:通过实习、项目经验等实践机会,积累宝贵的职业经验。
这不仅能丰富个人简历,还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职业方向。
4.建立人脉关系:人脉关系在职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加行业活动、加入专业组织和社团等方式可以扩展社交圈子,结识行业内的专业人士,并获得有关职业发展的宝贵建议。
5.持续自我反思和学习:职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学生应该时刻反思自己的职业规划,并不断学习和调整。
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结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职业发展和市场竞争是十分重要的,需要认真对待。
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提升专业技能,积极参与实践,建立人脉关系和持续自我反思和学习,大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实现职业发展的成功。
市场经济环境与高等院校发展战略
![市场经济环境与高等院校发展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ffc01205f12d2af90242e64f.png)
市 场经济的逐步确立 ,对大学的教学 、科研 、社会服务 、 行政管理 、后勤保障等都产生着深刻 的影响 ,各高等院校之 间
客观上存在着竞 争 ,生源的竞争 、毕业生就业机会 的竞争 、科
对人才和科技 的需求 ,便于调整人充实教学、 科研的内容, 提高
开破的中国 ,其经济已经逐渐融人世界经济的大潮 中。所以, 要想成为西部开发中的企业家 .必须掌握一定 的经济管理 的理
[]樊 五 勇 .西 部 热 的 冷 思 考 《 济 理 论 与 实践 》 (】 3 经 J
2 州 O. Pl OO 8. 6— 1 8
17 0
维普资讯
[1( 约瑟夫 -熊彼特 著 《 1 美】 经井发展 理 论》 { 商务 书 M) l
馆 . 1 9 90
[]李苒荣 . 失并存的区域开发—— 美国西部开发的经验 与 2 得 教 训 《华 中 师 范 走 学 学报 》 f 文 社 套 科 学 版 } J 人 I)
2  ̄ l 5. 2 0 No. P1 5一 l 31
维普资讯
技 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 0 年第 1 02 期
T c n e o o c & Ma a e n sa c O 0 2 e h o e n mls n g me t Ree r h N 1 2 0
市场 经济环境 与 高等 院校 发展 战略
5 小 结
西部 开发 向广大有 志于投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当 代大学生提供 了很 好的发展机会,希望他们在西部开发中发挥 自己的聪 明才智 ,也希望他们 成为我 国新一代的具有 冒险精神
的企业 家 。
文明 所 ,我们不是去打工 ,而是去进行一项浩 大的社会系
统工 程
核心竞争力视角下的地方高校发展策略
![核心竞争力视角下的地方高校发展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74eb87902768e9951e7384b.png)
2O 年第 3 06 期 总第 13期 4
黑 龙 江 高赦 研 究
H inj n eerhso i e dctn e ogi gRsace nHg r uao l a h E i
N . 0 6 o 32 0
sr 1 o 1 3 ei .N . 4 a
确认并提升核心竞争力 , 从容应对竞争的挑战, 是地
但这两点对我 国地方高校而言 , 却还不够现实 ,
方本科院校发展中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
一
或者说是不科学 的, 因为地方高校所面临的界 面发
生了根本性 的改变。现实 中, 一般地方高校界面所 能触及的只是一定 区域 内的各种优势资源 , 很少涉 核 心 竞 争 力视 角下来自的地 方 高校 发 展 策 略
马 成林
( 孝感学 院 经济系 , 湖北 孝感 420) 300 摘要 : 国高等教 育正 处于一个由精 英教 育向 大众教 育的过渡 阶段 , 方本科 高校数 量发展 迅速 , 我 地 并在 大众教 育 中仍 占
主流地位. 但地方高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可持续发展, 必须从核心竞争力的视角出发去赢得稳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争原则、 效益原则 、 质量原则、 优胜劣汰原则等在高等
教育的发展过程 中被逐渐引入。各高校都在想方设 法争创一流, 高校在生源及师资人才等方面的竞争 日
趋激烈, 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 用人单位也
越来越挑剔。高校能否健康发展取决于 自身是否具 有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的竞争力 , 即核心竞争力 。因 此, 引入核心竞争力是中国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
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分析
从我国高校发展的实践来看,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
高校市场及其营销策略的选择
![高校市场及其营销策略的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e6925293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d6.png)
高校市场及其营销策略的选择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和竞争的加剧,高校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因此,高校需要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来吸引更多的学生以及提高自身的品牌知名度。
下面将介绍高校市场的特点以及可选的营销策略。
高校市场的特点:1. 市场需求多样化:不同学生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各不相同,有的追求知识、有的追求实践经验,有的重视学术氛围、有的注重就业机会等等。
因此,高校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多样化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2. 品牌建设至关重要:高校的品牌形象对学生招生具有重要影响。
学校可以通过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内外部的声誉,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
3. 招生渠道多样化: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成为高校招生的重要渠道之一。
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平台,传达学校的优势和特色,吸引学生关注并申请。
高校营销策略的选择:1. 品牌推广: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高水平学术论坛、校园文化活动等,提升学校在学术领域的影响力。
此外,还可以邀请著名校友回校演讲、举办校友论坛等方式,增强学校的影响力和认可度。
2. 教育资源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通过优秀的教师团队、多样化的课程设置以及优秀的教育设施等,吸引学生投入到高校学习环境中。
3. 运用互联网传播:通过建立官方网站、开设学校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体验多样化的互联网平台,向学生宣传学校的特点,展示学校的优势,吸引潜在学生了解和关注。
4. 多样化的招生活动:组织开放日、招生宣讲会、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学生和家长亲身感受学校的氛围和教学环境,并向他们介绍学校的优势。
5. 合理的学费政策:制定合理的学费标准,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等优惠政策,吸引学生报考。
总的来说,高校市场的竞争中,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品牌建设、招生渠道等特点,选择合适的营销策略,以提高招生数量和质量,提高学校的品牌知名度。
高校市场及其营销策略的选择,是高校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等教育供给过剩的当下,如何利用市场营销手段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成为了高校营销策略的核心问题。
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升高校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升高校竞争力的战略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1a038d64bceb19e8b9f6babd.png)
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升高校竞争力的战略选择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不断深化,竞争机制、效益观念、企业化经营以及顾客导向的服务意识等市场因素开始渗入到高等教育领域,并将高等学校推向竞争的舞台。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为赢得竞争优势,以求生存和发展,中国高校普遍开始重视大学战略的规划和实施。
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探讨了高校面向竞争的战略选择问题。
标签:高校竞争战略选择中图分类:G647一、高校竞争的发展态势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管得过多、统得过死。
“在这种高度集中控制下,高等学校由于缺乏退出的自由和不接受效率低下的制度安排的权力,这就意味着高等学校缺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发展机制,意味着不存在不同效率水平的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和与这种竞争相联系的筛选机制。
”这样,高等学校处于外无压力、内无动力的环境中,丧失了自身寻求发展的权利和机会,从而也就谈不上制定基于自我发展的战略。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不断深化,高等教育体制也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由此带来的大学法人地位确立,办学自主权扩大,高等教育资源逐步市场化。
市场经济的原则开始广泛渗入高等教育领域。
竞争机制、效益观念企业化经营以及顾客导向的服务意识等市场因素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导致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里的竞争在近年来愈演愈烈。
1.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样化,社会力量举办各级各类学校逐步兴起。
据统计,2004年我国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机构)共有7.85万所,在校生达1769.36万人,比上年增加352.96万人,增长24.92%。
其中民办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228所,在校生139.75万人(含独立学院学生),而2003年民办普通高校在校生81万;民办其他高等教育机构1187所,比上年增加83所,增长6.70%;各类注册生105.33万人,比上年增加4.93万人,增长4.68%。
按照我国教育发展规划,到2010年左右,我国教育将逐步发展成为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市场竞争下的大学发展战略【原文出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原刊期号】200402【原刊页号】30~35【分类号】G4【分类名】高等教育【复印期号】200405【英文标题】Developmental Strategies of Universities under the Competition in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MAO Ya-qing(College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BNU,Beijing 100875,China)【标题注释】[基金项目]本研究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课题“基于核心竞争力构建的我国大学发展研究”(课题批准号为BIA030029)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度博士点基金研究项目“基于核心能力的大学合并与整合管理模式研究”(项目批准号为03JB880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毛亚庆【作者简介】毛亚庆(1966-),男,四川省南充市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管理学院,北京 100875【内容提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高等教育领域里的竞争在近年愈演愈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学如何发展也就成为了当前高等教育研究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如何深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就应使高等学校的发展从集中控制管理的行政约束模式中解放出来,使高等学校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以“教育规律+利益法则”作为其运行的基础进行自主性的办学,在基于市场竞争法则的基础上,克服大学发展过程中已有的制度性的路径依赖,形成大学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确定“有选择性卓越”的发展战略。
【摘要题】改革与发展【英文摘要】With the deeper reform in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how to develop university becomes a key ques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In this article,author think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must free themselves from the model of government-control to model of self-determination based'educational laws and benefit rules',overcome the path dependence in the university institution,build the core competition and make use of the strategy of'selective excellence'in the university development.【关键词】大学发展战略/自主办学/大学的核心竞争力strategy of university developmemnt/self-determination of university/core competition of university【参考文献】[1]蔡克勇.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及其综合效益分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2]卢乃桂,操太圣.中国改革情景中的全球化: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现象透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3]毛亚庆.论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创新乏力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8,(2).[4]〔英〕马克斯·H·布瓦索.信息空间:认识组织、制度和文化的一种框架[M].王寅通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5]项国鹏,汪良军.知识视角的企业核心竞争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3).[6]〔美〕伯顿·R·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7]赖德胜,武向荣.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J].教育研究,2002,(7).[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209(2004)02-0030-06当今大学在发展上获得一定自主权的同时,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随着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日趋市场化,每一个大学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每一个大学的管理者都在思考如何发展、怎样发展和发展什么等学校的发展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从而使自己的大学在这一竞争中成为领跑者,获得发展的优势地位,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这种背景下,大学如何发展,发展战略如何制定就成为了人们关注和探讨的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就大学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自主性与大学发展战略的提出我们讨论大学的发展战略原因很多,但根本的原因是当前我国大学的发展获得了一定的自主权。
回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程,人们逐步认识到我国高等教育在制度安排和管理体制上存在的弊端。
建国以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长期以来运行在一种以强调政府作用为基础的行政约束的制度环境中,这种制度环境有其独特的作用方式。
第一,资源使用集中控制,由教育主管部门以行政指令或计划指令的形式调动和配置资源,决定各个高等学校占有资源数量的多少;第二,由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对高等学校的运作方式和行为方式作出一系列的正式决定,并由此形成一套严格控制、管理和安排的行为规则;第三,在高等教育的管理中形成一个等级结构,由上级对下级进行垂直管理,上级规定下级的任务并对下级的实绩进行考核;第四,通过政治压力和行政强制等手段来保障下级对上级的必要服从,并通过这种服从模式来防止和制止下级及一般成员越轨行为的出现。
在这种制度安排中,高等学校办学的主体是国家及教育主管部门,高等学校隶属于政府,高等学校的建立、经费的来源、专业的设置、招生的计划、教学的过程、科学研究、毕业分配、基本建设、后勤服务等方方面面,都遵循国家或主管部门的指令计划办事,形成了一种以单一的行政配置机制为主要内容的运行机制,这种制度安排适应了当时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自身存在的缺陷也日趋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集权”。
在严格集中控制下,国家及教育主管部门集举办权、办学权、管理权于一身,自上而下作出决策并进行管理,学校没有自主办学的权利和独立作出决策的权力。
二是“封闭”。
表现在目标的制定上,高等学校只须服从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计划,无须了解现实的需要,从而严重削弱了高等学校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
表现在管理上,在这种集中控制模式中,集中控制规则通过上传下达,不断地扩展,导致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内建立起一整套复杂的规章制度,事无巨细地界定了高等学校的职能及其应当遵循的行为规则和行使权力的空间。
三是“划一”。
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无视地区、行业、学校发展的不平衡性,以统一计划、统一政策、统一模式来发展学校,极大地限制了学校之间的竞争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1985年,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弊端之一,就是“在教育事业管理权限的划分上,政府有关部门对学校主要是对高等学校统得过死,使学校缺乏应有的活力;而政府应该加以管理的事情,又没有很好地管起来。
”[1](P4),在这个决定里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的自主权”。
此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也进入到了新阶段,它的标志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发表。
《纲要》明确指出“在政府与学校的关系上,要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通过立法,明确高等学校的权利和义务,使高等学校真正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
……学校要善于行使自己的权力,承担应负的责任,建立起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
”[1](P135)《纲要》为高等教育的自主发展奠定了基础。
虽然“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各项改革议题中,‘扩大高校自主权’其实是最早关注的,但同时也是进展最缓慢的。
”[2]但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而建立的具有自我定向、自主运行、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高等教育发展的机制已经启动,这就要求高等学校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以“教育规律+利益法则”作为其运行的基础进行自主性的办学。
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的转换,使高等学校转而对其运作所依赖的环境变化以及自身运行的结果更为关心。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等学校如何制定基于自身资源基础上的应对外在环境变化的发展战略,从而使高等学校在市场化的过程中谋求自身发展的一席之地,也就成为高等学校的管理者以及高等教育的研究者应该关注的问题。
二、竞争与大学发展战略的选择大学的发展战略来自于竞争。
竞争曾经是远离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运行机制。
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我国的高等教育运行在以强调政府的作用为主的行政约束的制度环境中。
在这种制度安排中,由于高等学校运作的条件完全由上级主管部门所占有和支配,高等学校为获得其运作所必须的条件,就必须努力实现主管部门下达的计划和相关目标,而无须考虑外在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以集中控制和服从模式为特征的运行特点。
“在这种高度集中控制下,高等学校由于缺乏退出的自由和不接受效率低下的制度安排的权力,这就意味着高等学校缺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发展机制,意味着不存在不同效率水平的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和与这种竞争相联系的筛选机制。
”[3]在这种制度的安排中,高等学校处于外在压力的强制之下,丧失了自身寻求发展的权利和机会,从而也就谈不上制定基于自我发展的战略。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高等教育经历着市场化的洗礼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竞争机制的引入,导致中国高等教育领域里的竞争在近年来愈演愈烈。
竞争机制、效益观念、企业化经营以及顾客导向的服务意识等市场因素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高等学校在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情况下,如何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也就提上了大学发展的议事日程。
大学发展战略的实质是大学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开发自身的竞争优势,从而使大学基于在管理能力、学科发展、研究能力、组织文化以及市场营销等自身具有独特资源的基础上不断组合自身要素和调适自身的结构,以适应和引导外在环境变化对高等学校提出要求的持续能力和平衡能力。
因此寻求在管理能力、学科发展、研究能力、组织文化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也就成为了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如何进行战略定位的关键。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学发展战略就是对竞争力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是一种开发竞争优势的精密计划,是一种不断适应环境变化以保持与外在环境之间平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