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密特触发器工作原理
施密特触发器电路及工作原理详解
![施密特触发器电路及工作原理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a4fcbb44852458fb770b5637.png)
施密特触发器电路及工作原理详解什么叫触发器施密特触发电路(简称)是一种波形整形电路,当任何波形的信号进入电路时,输出在正、负饱和之间跳动,产生方波或脉波输出。
不同于比较器,施密特触发电路有两个临界电压且形成一个滞后区,可以防止在滞后范围内之噪声干扰电路的正常工作。
如遥控接收线路,传感器输入电路都会用到它整形。
施密特触发器一般比较器只有一个作比较的临界电压,若输入端有噪声来回多次穿越临界电压时,输出端即受到干扰,其正负状态产生不正常转换,如图1所示。
图1 (a)反相比较器 (b)输入输出波形施密特触发器如图2 所示,其输出电压经由R1、R2分压后送回到运算放大器的非反相输入端形成正反馈。
因为正反馈会产生滞后(Hysteresis)现象,所以只要噪声的大小在两个临界电压(上临界电压及下临界电压)形成的滞后电压范围内,即可避免噪声误触发电路,如表1 所示图2 (a)反相斯密特触发器 (b)输入输出波形反相施密特触发器电路如图2 所示,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在正、负饱和之间转换:νO= ±Vsat。
输出电压经由R1 、R2分压后反馈到非反相输入端:ν+= βνO,其中反馈因数=当νO为正饱和状态(+Vsat)时,由正反馈得上临界电压当νO为负饱和状态(- Vsat)时,由正反馈得下临界电压V TH与V TL之间的电压差为滞后电压:2R1图3 (a)输入、输出波形 (b)转换特性曲线输入、输出波形及转换特性曲线如图3(b)所示。
当输入信号上升到大于上临界电压V TH时,输出信号由正状态转变为负状态即:νI >V TH→νo = - Vsat当输入信号下降到小于下临界电压V TL时,输出信号由负状态转变为正状态即:νI <V TL→νo = + Vsat输出信号在正、负两状态之间转变,输出波形为方波。
非反相施密特电路图4 非反相史密特触发器非反相施密特电路的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均接至非反相输入端,如图4所示。
施密特触发器电路及工作原理详解
![施密特触发器电路及工作原理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13717559804d2b160b4ec065.png)
施密特触发器电路及工作原理详解什么叫触发器施密特触发电路(简称)是一种波形整形电路,当任何波形的信号进入电路时,输出在正、负饱和之间跳动,产生方波或脉波输出。
不同于比较器,施密特触发电路有两个临界电压且形成一个滞后区,可以防止在滞后范围内之噪声干扰电路的正常工作。
如遥控接收线路,传感器输入电路都会用到它整形。
施密特触发器一般比较器只有一个作比较的临界电压,若输入端有噪声来回多次穿越临界电压时,输出端即受到干扰,其正负状态产生不正常转换,如图1所示。
图 1 (a)反相比较器 (b)输入输出波形施密特触发器如图2 所示,其输出电压经由R1、R2分压后送回到运算放大器的非反相输入端形成正反馈。
因为正反馈会产生滞后(Hysteresis)现象,所以只要噪声的大小在两个临界电压(上临界电压及下临界电压)形成的滞后电压范围内,即可避免噪声误触发电路,如表1 所示图2 (a)反相斯密特触发器(b)输入输出波形上临界电压V TH下临界电压V TL滞后宽度(电压)V H V TL<噪声<V TH输入端信号νI上升到比V TH大时,触发电路使νO 转态输入端信号νI 下降到比V TL小时,触发电路使νO转态上、下临界电压差V H=V TH -V TL噪声在容许的滞后宽度范围内,νO维持稳定状态反相施密特触发器电路如图2 所示,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在正、负饱和之间转换:νO= ±Vsat。
输出电压经由R1 、R2分压后反馈到非反相输入端:ν+= βνO,其中反馈因数=当νO为正饱和状态(+Vsat)时,由正反馈得上临界电压当νO为负饱和状态(- Vsat)时,由正反馈得下临界电压V TH与V TL之间的电压差为滞后电压:2R1图3 (a)输入、输出波形(b)转换特性曲线输入、输出波形及转换特性曲线如图3(b)所示。
当输入信号上升到大于上临界电压V TH时,输出信号由正状态转变为负状态即:νI >V TH→νo = - Vsat当输入信号下降到小于下临界电压V TL时,输出信号由负状态转变为正状态即:νI <V TL→νo = + Vsat输出信号在正、负两状态之间转变,输出波形为方波。
施密特触发电路特点、施密特触发电路工作原理
![施密特触发电路特点、施密特触发电路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9762fc1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17.png)
施密特触发电路是一种具有迟滞功能的比较器电路,其主要特点和工作原理如下:
特点:
1. 滞后现象(Hysteresis):施密特触发器有两个不同的阈值电压,即上限阈值电压(VIH或VTH+)和下限阈值电压(VIL 或VTH-)。
当输入信号从低电平上升时,一旦超过上阈值电压,输出状态就会改变;而当输出已经处于高电平后,只有当输入信号下降到低于下阈值电压时,输出才会再次翻转。
两个阈值之间的差值称为滞后电压或回差电压。
2. 噪声抑制能力:由于存在滞后特性,施密特触发器对输入信号中的噪声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只有噪声足够大以使输入信号跨越阈值范围时,输出才会发生变化,这样可以避免小幅度的噪声引起输出的不必要切换。
3. 波形整形:对于非理想的方波、正弦波或其他不规则波形的输入信号,施密特触发器能够将其转换为边沿陡峭、干净的数字信号,常用于波形整形应用中。
工作原理:
在施密特触发电路内部,正反馈机制被用来实现上述的滞后
行为。
电路通常包含一个比较器和一些额外的电阻和电容元件来提供正反馈。
当输入电压VIN逐渐增大:
- 当VIN小于下限阈值电压VIL时,输出保持在某一稳定状态(比如低电平)。
- 随着VIN继续增加并达到上限阈值电压VIH时,输出立即跳变到另一稳定状态(比如高电平)。
- 输出跳变的同时,正反馈通过电路设计使得即使输入电压略有下降,只要不降到下限阈值以下,输出仍会保持不变。
当需要将输出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时,VIN必须降低至低于下限阈值VIL,此时输出才会发生反向跳变。
因此,施密特触发电路以其独特的双阈值工作方式,在电子系统中广泛应用在信号检测、逻辑门电路、波形变换等领域。
正反相施密特触发器电路的工作原理详解
![正反相施密特触发器电路的工作原理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7d0b87d2ad51f01dc281f17c.png)
正反相施密特触发器电路的工作原理详解什么叫触发器施密特触发电路(简称)是一种波形整形电路,当任何波形的信号进入电路时,输出在正、负饱和之间跳动,产生方波或脉波输出。
不同于比较器,施密特触发电路有两个临界电压且形成一个滞后区,可以防止在滞后范围内之噪声干扰电路的正常工作。
如遥控接收线路,传感器输入电路都会用到它整形。
施密特触发器一般比较器只有一个作比较的临界电压,若输入端有噪声来回多次穿越临界电压时,输出端即受到干扰,其正负状态产生不正常转换,如图1所示。
图1 (a)反相比较器(b)输入输出波形施密特触发器如图2 所示,其输出电压经由R1、R2分压后送回到运算放大器的非反相输入端形成正反馈。
因为正反馈会产生滞后(Hysteresis)现象,所以只要噪声的大小在两个临界电压(上临界电压及下临界电压)形成的滞后电压范围内,即可避免噪声误触发电路,如表1 所示图2 (a)反相斯密特触发器(b)输入输出波形表1反相施密特触发器电路如图2 所示,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在正、负饱和之间转换:νO= ±Vsat。
输出电压经由R1 、R2分压后反馈到非反相输入端:ν+= βνO,其中反馈因数=当νO为正饱和状态(+Vsat)时,由正反馈得上临界电压当νO为负饱和状态(- Vsat)时,由正反馈得下临界电压V TH与V TL之间的电压差为滞后电压:2R1图3 (a)输入、输出波形(b)转换特性曲线输入、输出波形及转换特性曲线如图3(b)所示。
当输入信号上升到大于上临界电压V TH时,输出信号由正状态转变为负状态即:νI >V TH→νo = - Vsat当输入信号下降到小于下临界电压V TL时,输出信号由负状态转变为正状态即:νI <V TL→νo = + Vsat输出信号在正、负两状态之间转变,输出波形为方波。
非反相施密特电路图4 非反相史密特触发器非反相施密特电路的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均接至非反相输入端,如图4所示。
02-31.2 施密特触发器电路结构及原理分析-课件
![02-31.2 施密特触发器电路结构及原理分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3e7a1eceff9aef8951e06bf.png)
※ 施密特触发器电路结构及原理分析 ※
Schmitt Trigger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第三十一讲 施密特触发器
■ 用门电路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
◆ 将两级反相器串接起来,同时通过分压电阻把输出端 的 电压反馈到输入端,就构成了施密特触发器电路。
CMOS门,阈值电压
VTH
1 2
第三十一讲 施密特触发器
小结——
1、无论T2由导通变截止还是由截止变导通,均 伴有正反馈过程,使输出端电压VO变得很陡峭;
2、由于R2>R3,所以使T1饱和导通时的VE必然 低于T2饱和导通时的VE值,因此,T1由截止变为导 通的输入电压VT+高于T1由导通变为截止时的输入电 压VT-,这样就得到了施密特触发特性。
vO
vO'
于是电路状态迅速转换为VO=VOH≈VDD,此时对应的输 入电平R1 R
2
VT
VT
R1
R2 R2
VTH
(1
R1 R2
)VTH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第三十一讲 施密特触发器
(2)当VI从高电平VDD逐渐下降并达到VA=VTH时,VA 的下降又将引发另一个正反馈:
3、经计算可得此电路:
VT+ ≈ 1.7V VT- ≈ 0.8V △VT≈ 0.9V
课后练习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第三十一讲 施密特触发器
■ 施密特触发电路的特点
施密特触发器(电路)是一种特殊的双稳态时序电 路,与一般双稳态电路比较,它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1、施密特触发器是一种优良的波形整形电路,因为 只要输入信号电平达到触发电平,输出信号就会从一个 稳态转变到另一个稳态,且通过电路内部的正反馈过程 可使输出电压的波形变得很陡。
施密特触发器工作原理
![施密特触发器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a230497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2c.png)
施密特触发器工作原理
施密特触发器是一种电子元件,可用于控制电路的开关,它可以实现电路的自动控制。
它是一种半导体器件,由三个极组成,分别为输入电极、输出电极和控制电极。
施密特触发器的工作原理是,当输入电极接通时,控制电极的电压会升高,从而使输出电极的电压也升高,使输出电极的电流通过,从而使输出电路发生变化。
当输入电极断开时,控制电极的电压会降低,从而使输出电极的电压也会降低,使输出电路不发生变化。
施密特触发器的优点是,它可以自动控制电路的开关,不需要人工操作,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和节省能源,使电路的操作更加简单高效。
此外,它的反应速度很快,可以在微秒级别内完成电路的开关。
施密特触发器在电子元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可以用来控制电路的开关,从而实现自动控制,提高电路的运行效率。
它的结构简单,反应速度快,且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电路的开关,在电子元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施密特触发器电路工作原理
![施密特触发器电路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5fbe60d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1b.png)
施密特触发器电路工作原理施密特触发器电路是一种常用的数字电路元件,主要用于产生稳定的输出信号。
它是由两个晶体管和几个电阻、电容组成的。
施密特触发器电路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正反馈的特性,通过对输入信号的比较和反馈控制,实现了信号的稳定输出。
施密特触发器电路的基本结构包括两个晶体管、两个电阻和一个电容。
其中,一个晶体管被称为比较晶体管,另一个被称为反馈晶体管。
电阻和电容的作用是控制电路的时间常数,以实现滞后反馈和稳定输出。
当输入信号施加到比较晶体管的基极时,它将根据输入信号的大小决定其导通或截止。
当输入信号超过比较晶体管的阈值电压时,比较晶体管将导通,输出信号为高电平。
相反,当输入信号低于阈值电压时,比较晶体管将截止,输出信号为低电平。
当比较晶体管导通时,反馈晶体管也会导通,此时电路处于稳定状态。
反馈晶体管的导通会使电路的输出电压降低,从而降低比较晶体管的基极电压,使其截止。
当输入信号经过一个时间常数后降至比较晶体管的阈值以下时,比较晶体管截止,输出信号为低电平。
反馈晶体管也会截止,使得输出电压回升,从而再次将比较晶体管导通。
这样,电路将在输入信号超过阈值时输出高电平,在输入信号低于阈值时输出低电平,形成了稳定的输出信号。
施密特触发器电路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当输入信号超过阈值时,输出信号翻转;当输入信号低于阈值时,输出信号保持不变。
这种工作方式使得施密特触发器电路广泛应用于数字电路中,例如作为触发器、计数器、时序电路等。
施密特触发器电路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它具有较高的噪声免疫能力,能够有效抵抗输入信号中的噪声干扰,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次,它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和较低的功耗,适用于高速数字电路设计。
此外,施密特触发器电路还具有较好的电平转换特性,可以将不同电平的信号转换为标准的高低电平信号。
施密特触发器电路通过利用正反馈的原理,实现了对输入信号的比较和反馈控制,从而产生稳定的输出信号。
它具有高噪声免疫能力、快速响应、低功耗等特点,在数字电路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
ne555施密特触发器 (3)
![ne555施密特触发器 (3)](https://img.taocdn.com/s3/m/0a471590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2d.png)
NE555施密特触发器1. 引言NE555是一种常用的集成电路,用于实现多种定时和脉冲生成功能。
其中的施密特触发器是一种常见的应用,它能够根据输入信号的电压水平快速切换输出信号的状态。
本文将详细介绍NE555施密特触发器的原理、工作方式和应用场景。
2. NE555概述NE555是一种双稳态脉冲宽度调制(PWM)可控的定时器芯片,由Signetics公司(后被飞利浦公司收购)于1971年研发。
它由电压比较器、RS触发器、RS锁存器和输出驱动器等功能模块组成,可实现多种定时、延时和脉冲生成功能。
NE555工作稳定可靠,应用广泛,在电子设计和制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3. 施密特触发器原理施密特触发器是一种基于正反馈原理的触发器。
它通过电压比较器和RS触发器实现。
施密特触发器中的比较器使用了两个参考电压,分别称为上限电压V VV和下限电压V VV。
当输入信号上升到V VV时,输出从低电平切换到高电平。
当输入信号下降到V VV时,输出从高电平切换到低电平。
这样的比较器能够消除输入信号的噪声和抖动,并实现快速切换的输出信号。
4. NE555施密特触发器电路图和工作方式下面是NE555施密特触发器的电路图:+---+---++---|1 8|---+| | | |---+---|2 7|---|---| | NE555 |---+---|3 6|---|---| | | |+---|4 5|---++---+---+NE555的引脚功能说明如下: - 引脚1(GND):接地引脚 - 引脚2(TRIG):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入引脚,通过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出状态来改变 - 引脚3(OUT):输出引脚,输出施密特触发器的状态 - 引脚4(RESET):复位引脚 - 引脚5(CTRL):电压控制引脚,通过改变引脚电压可以改变施密特触发器的状态 - 引脚6(THR):上限电压参考引脚 - 引脚7(DIS):输出禁用引脚 - 引脚8(VCC):电源引脚NE555施密特触发器的工作方式如下: 1. 初始状态下,引脚2(TRIG)为低电平,引脚3(OUT)由电源引脚提供高电平输出,引脚6(THR)接地。
施密特触发器 工作原理
![施密特触发器 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0aa9775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96.png)
施密特触发器工作原理
施密特触发器是一种电子开关,用于在输入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之间触发输出。
它具有两个稳定状态,分别称为"低"和"高"。
施密特触发器使用正反馈来增强输入信号的噪声饥饿,
以确保在输入信号存在噪声或干扰的情况下,输出能够稳定触发。
施密特触发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1. 当输入信号从低电平跃升至高电平时,触发器处于"低"状态。
此时,由于正反馈的作用,输出保持在低电平。
2. 当输入信号上升到一个称为上升阈值电压的临界值时,触发器切换到"高"状态。
此时,输出电压快速跃升到高电平。
3. 当输入信号下降到一个称为下降阈值电压的临界值时,触发器切换回"低"状态。
此时,输出电压快速跃降到低电平。
4. 如果输入信号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存在噪声或干扰,触发器的阈值可以提供一个安全的边缘,以确保信号的稳定触发。
总之,施密特触发器通过利用正反馈的增强作用,使得输入信号的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的噪声对触发器的稳定触发不会产生干扰。
它在电子开关和数字电路中广泛应用。
六管施密特触发器工作原理
![六管施密特触发器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d8ba117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64.png)
六管施密特触发器工作原理六管施密特触发器是一种常用的数字电路元件,常用于时序电路和计数器等电路中。
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施密特触发器的特性,可以实现较高的噪声抗干扰能力和稳定的输出信号。
施密特触发器是一种具有滞后特性的触发器,其输入信号的阈值电平有两个不同的临界值,分别是上升沿的触发电平(Vth+)和下降沿的复位电平(Vth-)。
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入信号在超过Vth+时,输出信号翻转为高电平;当输入信号下降到低于Vth-时,输出信号翻转为低电平。
这种滞后特性使得施密特触发器可以抵抗输入信号的噪声和干扰。
六管施密特触发器由两个互补的施密特触发器组成,其中一个触发器的输出作为另一个触发器的输入。
这种结构可以实现一个正向施密特触发器和一个反向施密特触发器的级联。
正向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出通过一个反相器连接到反向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入,反向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出又通过一个反相器连接到正向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入。
这样,两个触发器之间形成了一个正反馈回路,使得输入信号的变化可以得到放大和反馈,从而实现了触发器的稳定工作。
具体来说,当输入信号的电平超过正向施密特触发器的上升沿触发电平时,正向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出翻转为高电平。
这个高电平经过反相器后,输入到反向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入端,使其输出翻转为低电平。
这个低电平经过反相器后,又输入到正向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入端,使其输出翻转为低电平。
这样,两个触发器的输出相互作用,最终形成稳定的输出信号。
同样地,当输入信号的电平低于反向施密特触发器的下降沿复位电平时,反向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出翻转为低电平。
这个低电平经过反相器后,输入到正向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入端,使其输出翻转为高电平。
这个高电平经过反相器后,又输入到反向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入端,使其输出翻转为高电平。
同样地,两个触发器的输出相互作用,最终形成稳定的输出信号。
六管施密特触发器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总结为:当输入信号的电平超过上升沿触发电平时,输出为高电平;当输入信号的电平低于下降沿复位电平时,输出为低电平。
施密特触发器原理
![施密特触发器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4805cb1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da.png)
施密特触发器原理施密特触发器(Schmitt Trigger)是一种非线性电路,广泛应用于信号调节和数字电路中。
本文将介绍施密特触发器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1. 施密特触发器的概述施密特触发器是一种具有双阈值的比较器电路,能够将输入信号从模拟域转换为数字域的电路。
它通过正反馈实现了滞回特性,可以抑制输入信号中的噪声和抖动,从而提供了可靠的输出信号。
2. 施密特触发器的工作原理施密特触发器由一个比较器和一个正反馈网络组成。
正反馈网络使得比较器的阈值有两个水平:一个是正向阈值(高电平阈值),另一个是负向阈值(低电平阈值)。
当输入信号超过正向阈值时,输出变为高电平;当输入信号低于负向阈值时,输出变为低电平。
施密特触发器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上升沿和下降沿。
•上升沿:当输入信号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时,触发器的输出保持低电平,直到输入信号超过正向阈值才将输出切换为高电平。
•下降沿:当输入信号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时,触发器的输出保持高电平,直到输入信号低于负向阈值才将输出切换为低电平。
在施密特触发器中,正反馈网络起到了关键作用。
当输出为低电平时,在正反馈网络中的电压分压导致比较器的阈值提高,使得输入信号必须超过一个值才能使输出切换为高电平。
同样地,当输出为高电平时,正反馈网络使比较器的阈值降低,输入信号必须低于另一个值才能使输出切换为低电平。
3. 施密特触发器的应用施密特触发器在数字电路和信号调节中有广泛的应用。
•输入信号消抖:施密特触发器能够抑制输入信号上的噪声和抖动,使输出信号更加稳定,可用于消抖电路的设计。
•信号波形整形:施密特触发器能够将输入信号波形整形为方波信号,便于后续的数字处理。
•触发器设计:施密特触发器本身可以作为一个触发器,用于时序电路的设计。
4. 施密特触发器的优缺点施密特触发器的主要优点在于它能够通过滞回特性抑制输入信号中的噪声和抖动,提供可靠的输出信号。
然而,施密特触发器也有一些缺点:•边沿速度较慢:由于滞回特性的存在,施密特触发器的边沿速度相对较慢,对于高频信号可能会出现失真。
施密特触发器工作原理
![施密特触发器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957c73c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8e.png)
VTH
VDD 2
R1< R2
I为三角波
v I1
R2 R1 R2
vI
R1 R1 R2
vO
当vI1=0,v O= 0V
υo vO/V
VOH ≈VDD 10
υI1
(1) I上升 只要 I1 <VTH,则保持 O =0V
8 B
6
4
(2)当υI 1 =VTH,电路发生正反馈 :
vI↑ vI1↑ vO1↓
(3) υI1 VTH电路,维持 υ O=VOH 不变
(4)当υI下降, υI1也下降 ,只要υI1 > VTH, 则保持 υo =VOH
当 υI1 =VTH,电路产生如下正反馈 :
R2
G1
G2
vI↓
vI1↓ vO1↑
vO↓ vI
R1
1
1
vO
vO= VOL
vI1
vO1
↓
I1
R2 R1 R2
I
R1 R1 R2
8.2 施密特触发器
8.2.1 用门电路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 8.2.2 集成施密特触发器 8.2.3 施密特触发器的应用
8.2 施密特触发器
1、施密特触发器电压传输特性及工作特点:
① 施密特触发器属于电平触发器件,当输入信号达到某一定电压 值时,输出电压会发生突变。
② 电路有两个阈值电压。 输入信号增加和减少时,电路的阈值电
vO↑ vO=VOH
2
0
2 4 6 8 10
VTH
vI/V
↓
R2
正向阈值电压 (VT+): I 值在增加
过程中,使输出电压产生跳变时
所对应I 的值。
555施密特触发器原理
![555施密特触发器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6866638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85.png)
555施密特触发器原理555施密特触发器什么是555施密特触发器?•555施密特触发器是一种非常常用的集成电路,用于产生稳定的方波信号。
该触发器得名于其由英国电子工程师汉奥·施密特(Hans R. Camenzind)设计。
原理•555施密特触发器由一个双稳态触发器和若干个外部元件组成。
•当触发器处于低电平时,触发器输入高于阈值电压,输出会翻转并产生正脉冲;反之,当触发器处于高电平时,触发器输入低于阈值电压,输出也会翻转并产生负脉冲。
•施密特触发器具有双稳态性质,即在特定的输入电压范围内,可以保持在两个不同的输出状态之一。
施密特触发器的主要配置•555施密特触发器有不同的工作模式,包括单稳态、多稳态和振荡器。
•在单稳态模式下,触发器将在输入触发脉冲到达时产生一个稳定时间长度的方波输出。
•多稳态模式允许输入触发器翻转,从而产生不同长度的方波输出。
•振荡器模式是最常用的模式,可以在输出引脚上产生稳定的方波。
使用555施密特触发器的应用•555施密特触发器在电子电路设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作时钟发生器、脉冲发生器、频率发生器和定时器等。
•由于其简单易用且功能强大,555施密特触发器成为了诸多电子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555施密特触发器是一种常用的集成电路,可用于产生稳定的方波信号。
•它具有双稳态性质,能够在特定的输入电压范围内保持在两个不同的输出状态之一。
•555施密特触发器的主要工作模式包括单稳态、多稳态和振荡器。
•在电子电路设计中,555施密特触发器被广泛应用于时钟发生器、脉冲发生器、频率发生器和定时器等领域。
参考资料: - Camenzind, H. R. (1971). “A New IC Multivibrator”. IEEE Journal of Solid-State Circuits. 6 (2): 117–124.555施密特触发器的工作原理什么是施密特触发器?•施密特触发器是一种电子电路,由两个互补的门极电路(也称为振荡器)组成。
施密特触发器原理图解
![施密特触发器原理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b856d07e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03.png)
施密特触发器原理图解重要特性:施密特触发器具有如下特性:输⼊电压有两个阀值VL、VH,VL施密特触发器通常⽤作缓冲器消除输⼊端的⼲扰。
施密特波形图 施密特触发器也有两个稳定状态,但与⼀般触发器不同的是,施密特触发器采⽤电位触发⽅式,其状态由输⼊信号电位维持;对于负向递减和正向递增两种不同变化⽅向的输⼊信号,施密特触发器有不同的阀值电压。
门电路有⼀个阈值电压,当输⼊电压从低电平上升到阈值电压或从⾼电平下降到阈值电压时电路的状态将发⽣变化。
施密特触发器是⼀种特殊的门电路,与普通的门电路不同,施密特触发器有两个阈值电压,分别称为正向阈值电压和负向阈值电压。
在输⼊信号从低电平上升到⾼电平的过程中使电路状态发⽣变化的输⼊电压称为正向阈值电压,在输⼊信号从⾼电平下降到低电平的过程中使电路状态发⽣变化的输⼊电压称为负向阈值电压。
正向阈值电压与负向阈值电压之差称为回差电压。
它是⼀种阈值开关电路,具有突变输⼊——输出特性的门电路。
这种电路被设计成阻⽌输⼊电压出现微⼩变化(低于某⼀阈值)⽽引起的输出电压的改变。
利⽤施密特触发器状态转换过程中的正反馈作⽤,可以把边沿变化缓慢的周期性信号变换为边沿很陡的矩形脉冲信号。
输⼊的信号只要幅度⼤于vt+,即可在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出端得到同等频率的矩形脉冲信号。
当输⼊电压由低向⾼增加,到达V+时,输出电压发⽣突变,⽽输⼊电压Vi由⾼变低,到达V-,输出电压发⽣突变,因⽽出现输出电压变化滞后的现象,可以看出对于要求⼀定延迟启动的电路,它是特别适⽤的. 从传感器得到的矩形脉冲经传输后往往发⽣波形畸变。
当传输线上的电容较⼤时,波形的上升沿将明显变坏;当传输线较长,⽽且接受端的阻抗与传输线的阻抗不匹配时,在波形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将产⽣振荡现象;当其他脉冲信号通过导线间的分布电容或公共电源线叠加到矩形脉冲信号时,信号上将出现附加的噪声。
⽆论出现上述的那⼀种情况,都可以通过⽤施密特反相触发器整形⽽得到⽐较理想的矩形脉冲波形。
串口通信电路中单路施密特触发缓冲器
![串口通信电路中单路施密特触发缓冲器](https://img.taocdn.com/s3/m/a07bffc2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b6.png)
串口通信电路中单路施密特触发缓冲器单路施密特触发缓冲器是串口通信电路中常用的一种电路元件。
它在串口通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够将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和转换,使得信号能够在不同电平之间进行切换,从而实现信号的稳定传输和有效接收。
本文将从施密特触发器的原理、工作方式和应用场景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我们来了解一下施密特触发器的原理。
施密特触发器是一种具有正反馈的触发器,它由两个晶体管和几个电阻、电容等元件组成。
在单路串口通信电路中,施密特触发器主要起到了信号的放大和整形的作用。
当输入信号经过施密特触发器时,触发器会根据输入信号的电平状态自动切换输出电平状态,从而实现信号的稳定传输。
我们来了解一下施密特触发器的工作方式。
当输入信号的电平高于上阈值电平时,触发器的输出电平会切换为高电平;当输入信号的电平低于下阈值电平时,触发器的输出电平会切换为低电平。
这种切换的过程是自动进行的,不需要外部干预。
施密特触发器的这种工作方式使得它能够有效地解决输入信号的抖动和噪声问题,从而确保信号的稳定传输和可靠接收。
在串口通信电路中,单路施密特触发缓冲器通常被用于将微弱的串口信号进行放大和整形。
由于串口信号往往受到干扰和衰减的影响,所以需要通过施密特触发器来对信号进行处理和放大,使得信号能够在不同电平之间进行切换,并且能够保持稳定的传输状态。
施密特触发器可以将输入信号的波形进行整形,使得信号的峰值和周期得到有效控制,从而提高了信号的传输质量和接收效果。
除了在串口通信电路中的应用,单路施密特触发缓冲器还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
例如,在数字电路中,施密特触发器可以用于数字信号的整形和放大;在模拟电路中,施密特触发器可以用于滤波和信号恢复等方面。
由于施密特触发器具有自动切换的特性,所以在这些应用领域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结起来,单路施密特触发缓冲器是串口通信电路中常用的一种电路元件,它能够将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和转换,使得信号能够在不同电平之间进行切换,从而实现信号的稳定传输和有效接收。
施密特触发器工作原理
![施密特触发器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1c3d9e2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f1.png)
施密特触发器工作原理
施密特触发器是用来控制计算机中的多重任务进程的一种设备。
它可以用来精确地控制复杂的硬件任务,也可以用来自动化一些时间密切相关的任务。
施密特触发器的工作原理是一种基于时间的触发机制,它通过一种叫做“脉冲触发”的技术,每隔固定的时间发出一个脉冲,以指导多个任务的执行。
施密特触发器的工作方式是这样的:当施密特触发器检测到一个脉冲时,它会开始计时,直到下一个脉冲出现为止。
施密特触发器会记录下这一段时间的起始和结束时间,并将这些时间信息传递给计算机,以便计算机能够按照施密特触发器设定的时间进行任务调度。
施密特触发器可以用来建立各种复杂的时序表,以便让计算机能够按照设定的时间进行任务调度。
它可以用来控制多个任务的执行顺序,以及在不同的硬件和软件之间进行复杂的时间调度。
施密特触发器还可以用来控制多个任务之间的时间间隔,从而让计算机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复杂的任务。
总之,施密特触发器是一种很有用的设备,可以用来控制多个任务的调度和时间间隔,从而让计算机能够完成复杂的任务。
它是一种基于时间的触发机制,可以每隔固定的时间发出一个脉冲,以指导多个任务的执行。
施密特触发器工作原理
![施密特触发器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3af6b7ca26925c52cc5bf17.png)
使用CMOS集成电路需注意的几个问题集成电路按晶体管的性质分为TTL和CMOS两大类,TTL以速度见长,CMOS以功耗低而著称,其中CMOS电路以其优良的特性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集成电路。
在电子制作中使用CMOS集成电路时,除了认真阅读产品说明或有关资料,了解其引脚分布及极限参数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电源问题(1)CMOS集成电路的工作电压一般在3-18V,但当应用电路中有门电路的模拟应用(如脉冲振荡、线性放大)时,最低电压则不应低于4.5V。
由于CMOS集成电路工作电压宽,故使用不稳压的电源电路CMOS集成电路也可以正常工作,但是工作在不同电源电压的器件,其输出阻抗、工作速度和功耗是不相同的,在使用中一定要注意。
(2)CMOS集成电路的电源电压必须在规定范围内,不能超压,也不能反接。
因为在制造过程中,自然形成许多寄生二极管,如图1所示为反相器电路,在正常电压下,这些二极管皆处于反偏,对逻辑功能无影响,但是由于这些寄生二极管的存在,一旦电源电压过高或电压极性接反,就会使电路产生损坏。
2、驱动能力问题CMOS电路的驱动能力的提高,除选用驱动能力较强的缓冲器来完成之外,还可将同一个芯片几个同类电路并联起来提高,这时驱动能力提高到N倍(N为并联门的数量)。
如图2所示。
3、输入端的问题(1)多余输入端的处理。
CMOS电路的输入端不允许悬空,因为悬空会使电位不定,破坏正常的逻辑关系。
另外,悬空时输入阻抗高,易受外界噪声干扰,使电路产生误动作,而且也极易造成栅极感应静电而击穿。
所以“与”门,“与非”门的多余输入端要接高电平,“或”门和“或非”门的多余输入端要接低电平。
若电路的工作速度不高,功耗也不需特别考虑时,则可以将多余输入端与使用端并联。
(2)输入端接长导线时的保护。
在应用中有时输入端需要接长的导线,而长输入线必然有较大的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易形成LC振荡,特别当输入端一旦发生负电压,极易破坏CMOS中的保护二极管。
施密特触发器在multisim中的符号
![施密特触发器在multisim中的符号](https://img.taocdn.com/s3/m/2a67b3bb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d5.png)
施密特触发器在multisim中的符号施密特触发器在Multisim中的符号引言:施密特触发器是数字电路中常见且重要的元件之一。
它的作用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通过设置阈值来实现信号的稳定触发。
在Multisim中,我们可以方便地使用它来设计和模拟各种数字电路。
本文将对施密特触发器在Multisim中的符号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深度和广度。
一、施密特触发器的基本原理1.1 什么是施密特触发器施密特触发器是一种具有两个稳定状态的电路元件。
它的输入电压超过设定的上阈值时,输出变为高电平;当输入电压低于设定的下阈值时,输出变为低电平。
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入电压必须超过上阈值才能切换到高电平,并且必须低于下阈值才能切换到低电平。
1.2 施密特触发器的工作原理施密特触发器的工作原理基于正反馈。
当输入电压超过上阈值时,输出变为高电平,导致正反馈环路被激活,使输出保持在高电平状态。
当输入电压低于下阈值时,输出变为低电平,导致正反馈环路失活,输出保持在低电平状态。
施密特触发器的这种工作原理使其具有较高的噪声抗干扰性和稳定性。
二、在Multisim中使用施密特触发器2.1 寻找施密特触发器符号在Multisim中,我们可以从元件库中找到施密特触发器的符号。
在库的搜索栏中输入"施密特触发器",即可找到相应的符号。
2.2 插入施密特触发器在Multisim的电路设计界面中,我们可以通过拖拽或双击符号来插入施密特触发器。
插入后,我们可以调整其属性和连接其他元件,以构建复杂的数字电路。
2.3 施密特触发器的参数设置在Multisim中,我们可以通过施密特触发器的属性设置来调整阈值电压、传输延迟等参数。
通过调整这些参数,我们可以模拟出不同的触发条件和电路响应。
三、施密特触发器的应用场景3.1 时钟信号生成施密特触发器常用于产生稳定的时钟信号。
通过设置适当的阈值电压和传输延迟,我们可以设计出高精度的时钟信号发生器,用于数字系统中的同步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CMOS集成电路需注意的几个问题集成电路按晶体管的性质分为TTL和CMOS两大类,TTL以速度见长,CMOS以功耗低而着称,其中CMOS电路以其优良的特性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集成电路。
在电子制作中使用CMOS集成电路时,除了认真阅读产品说明或有关资料,了解其引脚分布及极限参数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电源问题(1)CMOS集成电路的工作电压一般在3-18V,但当应用电路中有门电路的模拟应用(如脉冲振荡、线性放大)时,最低电压则不应低于4.5V。
由于CMOS集成电路工作电压宽,故使用不稳压的电源电路CMOS集成电路也可以正常工作,但是工作在不同电源电压的器件,其输出阻抗、工作速度和功耗是不相同的,在使用中一定要注意。
(2)CMOS集成电路的电源电压必须在规定范围内,不能超压,也不能反接。
因为在制造过程中,自然形成许多寄生二极管,如图1所示为反相器电路,在正常电压下,这些二极管皆处于反偏,对逻辑功能无影响,但是由于这些寄生二极管的存在,一旦电源电压过高或电压极性接反,就会使电路产生损坏。
2、驱动能力问题CMOS电路的驱动能力的提高,除选用驱动能力较强的缓冲器来完成之外,还可将同一个芯片几个同类电路并联起来提高,这时驱动能力提高到N倍(N为并联门的数量)。
如图2所示。
3、输入端的问题(1)多余输入端的处理。
CMOS电路的输入端不允许悬空,因为悬空会使电位不定,破坏正常的逻辑关系。
另外,悬空时输入阻抗高,易受外界噪声干扰,使电路产生误动作,而且也极易造成栅极感应静电而击穿。
所以“与”门,“与非”门的多余输入端要接高电平,“或”门和“或非”门的多余输入端要接低电平。
若电路的工作速度不高,功耗也不需特别考虑时,则可以将多余输入端与使用端并联。
(2)输入端接长导线时的保护。
在应用中有时输入端需要接长的导线,而长输入线必然有较大的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易形成LC振荡,特别当输入端一旦发生负电压,极易破坏CMOS中的保护二极管。
其保护办法为在输入端处接一个电阻,如图3所示,R=VDD/1mA。
(3)输入端的静电防护。
虽然各种CMOS输入端有抗静电的保护措施,但仍需小心对待,在存储和运输中最好用金属容器或者导电材料包装,不要放在易产生静电高压的化工材料或化纤织物中。
组装、调试时,工具、仪表、工作台等均应良好接地。
要防止操作人员的静电干扰造成的损坏,如不宜穿尼龙、化纤衣服,手或工具在接触集成块前最好先接一下地。
对器件引线矫直弯曲或人工焊接时,使用的设备必须良好接地。
(4)输入信号的上升和下降时间不易过长,否则一方面容易造成虚假触发而导致器件失去正常功能,另一方面还会造成大的损耗。
对于74HC系列限于0.5us以内。
若不满足此要求,需用施密特触发器件进行输入整形,整形电路如图4所示。
(5)CMOS电路具有很高的输入阻抗,致使器件易受外界干扰、冲击和静电击穿,所以为了保护CMOS管的氧化层不被击穿,一般在其内部输入端接有二极管保护电路,如图5所示。
其中R约为1.5-2.5KΩ。
输入保护网络的引入使器件的输入阻抗有一定下降,但仍在108Ω以上。
这样也给电路的应用带来了一些限制:(A)输入电路的过流保护。
CMOS电路输入端的保护二极管,其导通时电流容限一般为1mA在可能出现过大瞬态输入电流(超过10mA)时,应串接输入保护电阻。
例如,当输入端接的信号,其内阻很小、或引线很长、或输入电容较大时,在接通和关断电源时,就容易产生较大的瞬态输入电流,这时必须接输入保护电阻,若VDD=10V,则取限流电阻为10KΩ即可。
(B)输入信号必须在VDD到VSS之间,以防二极管因正向偏置电流过大而烧坏。
因此在工作或测试时,必须按照先接通电源后加入信号,先撤除信号后关电源的顺序进行操作。
在安装,改变连接,拔插时,必须切断电源,以防元件受到极大的感应或冲击而损坏。
(C)由于保护电路吸收的瞬间能量有限,太大的瞬间信号和过高的静电电压将使保护电路失去作用。
所以焊接时电烙铁必须可靠接地,以防漏电击穿器件输入端,一般使用时,可断电后利用电烙铁的余热进行焊接,并先焊其接地管脚。
(D)要防止用大电阻串入VDD或VSS端,以免在电路开关期间由于电阻上的压降引起保护二极管瞬时导通而损坏器件。
4、CMOS的接口电路问题(1)CMOS电路与运放连接。
当和运放连接时,若运放采用双电源,CMOS采用的是独立的另一组电源,即采用如图6所示电路,电路中,VD1、VD2为钳位保护二极管,使CMOS输入电压处在10V与地之间。
15KΩ的电阻既作为CMOS的限流电阻,又对二极管进行限流保护。
若运放使用单电源,且与CMOS使用的电源一样,则可直接相连。
(2)CMOS与TTL等其它电路的连接。
在电路中常遇到TTL电路和CMOS电路混合使用的情况,由于这些电路相互之间的电源电压和输入、输出电平及负载能力等参数不同,因此他们之间的连接必须通过电平转换或电流转换电路,使前级器件的输出的逻辑电平满足后级器件对输入电平的要求,并不得对器件造成损坏。
逻辑器件的接口电路主要应注意电平匹配和输出能力两个问题,并与器件的电源电压结合起来考虑。
下面分两种情况来说明:(A)TTL到CMOS的连接。
用TTL电路去驱动CMOS电路时,由于CMOS电路是电压驱动器件,所需电流小,因此电流驱动能力不会有问题,主要是电压驱动能力问题,TTL电路输出高电平的最小值为2.4V,而CMOS电路的输入高电平一般高于3.5V,这就使二者的逻辑电平不能兼容。
为此可采用图7所示电路,在TTL的输出端与电源之间接一个电阻R(上拉电阻)可将TTL的电平提高到3.5V以上。
若采用的是OC门驱动,则可采用如图8所示电路。
其中R为其外接电阻。
R的取值一般在1-4.7KΩ。
(B)CMOS到TTL的连接。
CMOS电路输出逻辑电平与TTL电路的输入电平可以兼容,但CMOS电路的驱动电流较小,不能够直接驱动TTL电路。
为此可采用CMOS/TTL专用接口电路,如CMOS缓冲器CC4049等,经缓冲器之后的高电平输出电流能满足TTL电路的要求,低电平输出电流可达4mA。
实现CMOS电路与TTL电路的连接,如图9所示。
需说明的时,CMOS与TTL电路的接口电路形式多种多样,实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5、输出端的保护问题(1)MOS器件输出端既不允许和电源短接,也不允许和地短接,否则输出级的MOS管就会因过流而损坏。
(2)在CMOS电路中除了三端输出器件外,不允许两个器件输出端并接,因为不同的器件参数不一致,有可能导致NMOS和PMOS器件同时导通,形成大电流。
但为了增加电路的驱动能力,允许把同一芯片上的同类电路并联使用。
(3)当CMOS电路输出端有较大的容性负载时,流过输出管的冲击电流较大,易造成电路失效。
为此,必须在输出端与负载电容间串联一限流电阻,将瞬态冲击电流限制在10mA以下。
施密特触发器工作原理具有回差电压特性,能将边沿变化缓慢的电压波形整形为边沿陡峭的矩形脉冲。
用555定时器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1 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二:集成施密特触发器CD4013双D触发器制作的红外线四路遥控开关红外遥控是目前家用电器中用得较多的遥控方式,它具有稳定、可靠、成功率高、不干扰其它电器设备等优点。
我们知道,人的眼睛看到的可见光按波长从长到短排列,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
其中红外的波长范围是——微米,比红光波长还长的光叫红外线。
红外线遥控就是和用波长为——微米之间的红外线来传送控制信号的。
为青少年及无线电爱好者了解红外线的特性,建立编解码的基本概念,掌握双稳态电路的一般性能,红外线四路遥控开关的实验器材,同时是全国少年电子技师等级认定活动的指定器材,具有电路结构清晰、制作成功率高、使用性能好、工作稳定可靠等优点。
广泛实用于家庭、工厂、学校、医院、娱乐场所等。
本遥控开关由发射系统和接收系统两部分组成。
接收系统具有手动功能,既可以实现红外遥控接收又可以手控。
一、电路工作原理1、发射电路发射部分的主要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它实际上是一只特殊的发光二极管,由于其内部材料不同于普通发光二极管,因而其两端施加一定电压时,它便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
其外与普通5发光二极管相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一般有黑色、深蓝、透明三种颜色。
发射器由SM5021A编码集成块、驱动放大电路和红外线发射管组成。
SM5021A有8个数据输入脚,对应接收解码集成块SM5032B的2个锁存和6个非锁存输出端,在此采用了4个非锁存输出,即SM5021A的3、4、5、6脚,当按键K1、K2、K3、K4任一键按下时,脚12、13对应的内部电路与455KHZ的陶瓷滤波器及电容C2、C3组成的振荡器产生振荡,经IC1内部整形、分频后作为编码集成块内部时钟和38KHZ载频。
SM5021A的1、2脚为用户码输入脚,便于与使用同类遥控器时进行码区分。
本遥控器中该两脚全接地,也就是说用户码是“00”,当按键按下时,将对应串行码信号调制的38KHZ载频由15脚输出,再经三极管VT1、VT2放大后驱动红外线发射管工作,这样控制信号以红外线的形式发送出去。
2、接收电路接收电路的方框图:通过接收电路方框图可知红外线接收电路由红外接收头、红外解码电路、记忆触发器、驱动电路、执行电路和手控电路等部分组成。
其详细的原理电路图见图二。
图二接收电路原理图由于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一般都较小(100毫瓦),所以红外接收头H接收到的信号比较微弱,红外接收头H将接收到的红外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经内部放大、解调、输出相应的码信号。
再经VT1的放大、倒相后送至解码集成块IC1:SM5032B的2脚,这时SM5032B相应的非锁存输出端输出高电平,本接收电路中用到2只CD4013(双D触发器),共4个D触发器分别组成4个双稳态电路,SM5032B的3、4、5、6脚为4个非锁存输出端,VD5、VD6、VD7、VD8为隔离二极管,IC2和IC3的3脚和11脚为脉冲输入端,IC2和IC3的1脚和13脚为双稳态电路的输出端,即分别控制继电器驱动控制电路的工作状态。
当IC1;SM5032B的4个非锁存输出端中任何一个只要出现电平的上升沿,对应的双稳态电路的工作状态就翻转一次,即可控制与之相接的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如果原是饱和状态,则可变为截止状态;如果原是截止状态,则可变为饱和状态。
这就可控制继电器的吸合和释放,实现对受控电器的“开”、“关”控制。
手动控制时,按键K1、K2、K3、K4每按动一次,就向双稳态电路送入一个正脉冲,同样可使双稳态电路翻转,实现手控电器的开、关。
IC2、IC3(CD4013)的4脚和10脚为清“0”端,外接电阻R8、R9、电容C7、C9的作用是为了保证接收电路每次接通电源时双稳态电路处于清“0”状态,继电器不吸合,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