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情绪和生存质量分析

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情绪和生存质量分析

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情绪和生存质量分析唐兢;杨祺;李潇;吴雯雯;钮登;丁朋礼;刘志文;徐文蓉;徐柳慧【摘要】目的:分析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情绪和生存质量.方法:选取2017年入选\"上海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社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筛查项目\"的上海长桥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967例,男性410例(42.4%),女性557例(57.6%);年龄60~75周岁,平均年龄(67.97±5.52)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A-DQOL)评价患者的情绪和生存质量.结果:轻度抑郁和焦虑的比例分别为11.0%(106/967)和31.2%(302/967);中度抑郁和焦虑的比例分别为5.8%(56/967)和12.0%(116/967);重度抑郁和焦虑的比例分别为2.6%(25/967)和5.7%(55/967).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态、医疗付费、经济来源、糖尿病病程、治疗方案和体重指数间的SAS、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婚姻、病程、治疗状况、经济来源可影响A-DQOL的满意度评分;年龄、文化、职业、婚姻、病程、经济来源可影响A-DQOL的影响程度评分;病程、治疗状况、BMI、经济来源可影响A-DQOL的忧虑程度1评分;年龄、文化、职业影响A-DQOL的忧虑程度2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态、医疗付费、经济来源、治疗方案、体重指数、糖尿病病程和年龄是老年 T2DM 的抑郁焦虑和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期刊名称】《上海医药》【年(卷),期】2019(040)002【总页数】5页(P40-44)【关键词】2型糖尿病;老年;情绪;生存质量【作者】唐兢;杨祺;李潇;吴雯雯;钮登;丁朋礼;刘志文;徐文蓉;徐柳慧【作者单位】上海市徐汇区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上海 200231;上海市徐汇区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上海 200231;上海市徐汇区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上海 200231;上海市徐汇区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上海 200231;上海市徐汇区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上海 200231;上海市徐汇区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上海 200231;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上海 200031;上海市徐汇区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上海200231;上海市徐汇区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上海 2002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

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个性、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个性、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个性、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杨昆;周为;叶海燕
【期刊名称】《四川精神卫生》
【年(卷),期】2008(21)3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个性、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艾森克个性问卷修订版(EPQ)和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中女性焦虑量表分、神经质量表分和屈服量表分高于男性;焦虑情绪与内外倾、面对的应对方式呈负相关,与神经质呈正相关;抑郁情绪与神经质、屈服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内外倾及面对的应对方式呈负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个性及应对疾病的方式有相关性.
【总页数】2页(P156-157)
【作者】杨昆;周为;叶海燕
【作者单位】621000,四川省绵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绵阳市中医院;621000,四川省绵阳市精神卫生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
【相关文献】
1.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一致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J], 徐欢;靳晓萍
2.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J], 孟繁琴;张丽;李欣
3.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与疾病认知、应对方式相关性研究 [J], 王萍;辛梅;苗娜;祝筠
4.彝族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研究 [J], 杨成会;于周;邱丽蓉;谢小华
5.藏族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痛苦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J], 何金凤;杨丽君;拉珍;张海玉;旺久多吉;拉旺多吉;别明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李梦凡、厉雪艳2,梁冰1
1. 蛘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安 徽 蚌 埠 233004; 2.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神经内科,安 徽 巢 湖 238001
摘要:目的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评 估 T2DM患者伴发焦 虑抑郁状态的患病率,分 析 2 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方 法 对 2019年 1 1 月一2020年 1 月蚌埠市 社区医院及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87例 T2DM患者进行医学病历资料回顾和结构化问卷调 查 ,收集患者社会人口学和健康数据。采 用 HADS量表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共有效 完 成 HADS量 表 2 0 1 例 , 其中焦虑抑郁组9 3 例 ,非焦虑抑郁组1 0 8 例 ,分析焦虑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如性别、年龄、病程、受教育程度、婚 姻 、糖化血红蛋白(HbAlc) 、并发症等]。 结 果 2 0 1 例 T2DM患者中,焦虑抑郁发生率为4 6 . 3 % ,病 程 、^ ^ 八1〇、 并发症和合并症的个数与焦虑抑郁的发生相关(均P <〇.〇5)。多 元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病程、HbAlc和糖 尿病肾病等是焦虑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 论 2 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发生率高,心理状态较差,受病 程 、糖尿病并发症个数、合并症个数及HbAlc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2型糖尿病;焦虑;抑郁;影响因素;糖化血红蛋白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临 床 资 料 选 取 2 0 1 9 年 1 1 月一2 0 2 0 年 1 月蚌 埠市社区医院及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 院 的 2 8 7 例 T2 D M 患 者 并 进 行 HADS量1 份 量 表 ,包括焦虑抑郁患者量表9 3 份和

2024老年糖尿病与焦虑抑郁的相关研究进展

2024老年糖尿病与焦虑抑郁的相关研究进展

2024老年糖尿病与焦虑抑郁的相关研究进展焦虑和抑郁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两种心理疾病,焦虑通常表现为持续的担忧和不安,而抑郁主要表现为持续的悲伤感和幸福感的丧失。

糖尿病伴有焦虑抑郁常与不良结局有关。

焦虑和抑郁在疾病遗传学、神经生理基础、情绪特征、治疗方法等方面有许多共性,常同时存在,需以整体的视角应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

为此,将焦虑和抑郁在老年糖尿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为进一步促进老年糖尿病患者身心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一、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患病情况一项横断面研究对325例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其中13%的参与者患抑郁,这些患者的糖尿病病程更长、低血糖事件更频繁,血糖控制达标的比例更低。

调查结果显示,34%的老年T2DM患者存在抑郁,与吸烟、心理疾病史、缺乏休闲活动、糖尿病病程等因素有关。

印度一项对327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79.4%的患者存在抑郁症状,这些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千7.0%。

彭森等对医院就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评估,43.3%老年糖尿病患者患焦虑,48.2%老年糖尿病患者患抑郁。

另外一项研究调查了3751例我国社区老年T2DM患者,5.1%的患者存在焦虑。

由千各项研究中使用的焦虑抑郁量表不同参与人员文化水平不同及场所差异等原因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的患病率差异较大。

二、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病机制1.大脑功能结构的异常:持续高血糖和间歇阳立重低血糖均可导致大脑的结构改变和功能障碍,涉及认知、焦虑和抑郁等区域出现损伤。

糖尿病患者灰质体积与焦虑和抑郁评分呈负相关,而灰质改变则在多个区域出现,包括前额皮质、海马、海马旁、杏仁核、岛叶、扣带回、尾状核、丘脑和小脑。

一项包含8个临床试验的圣萃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可导致微小的白质结构异常,而这种异常改变可能与认知功能和犀者症状的变化有关。

杏仁核渭绪加工回路是大脑中的一个神经回路,包括杏仁核、下丘脑和前额叶皮层等区域,主要参与清绪的处理、调节和表达。

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干预

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干预

应加强心理疏导 , 改善患者抑郁症状 , 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 : 糖尿病 ; 抑郁症 ; 床观察与护理 l 临
中图分类号 : 4 35 R 7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23 ( 0 1 0 0 6 17 6 9 2 1 )4— 0 9—0 2
随着我国人 口老龄化 、 民生活水 平 的提高 , 人 以及 诊断 技术的进步 , 糖尿病的发病率正逐年 迅速增加 。糖尿病作为
究所证实… 。抑郁症是一组以情感 持续性低 落为基本特征 , 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精神疾病。我科对 9 6例糖尿病合 并抑郁症患者进行 调查分析 , 给予相 应 的护理对策 , 并 收到
良好的临床效果 。
l 临床资 料
21 0 0 0— 1~2 1 0 0 1— 2在 我院 内分 泌科住 院的 2型糖尿
表 1 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相关因素例数及 比例
2 2型糖尿 病合 并抑郁 症 的相关 因素分 析
通过上述病例的观察 与统 计 , 发现糖尿病合并 抑郁症的
就医 , 病情控制差而精神负担加重有关。抑郁 状态时 由于神
经内分泌紊乱 , 可引起 内脏脂肪堆积 , 中心型肥胖形成 , J促
度抑郁 , 5 分为重度抑郁 。结果 d2 >0 ) 型糖尿病 患者 中抑郁症 的患病率 为 1.8 ; 54 % ②在 D 患者 中, M 合并抑郁 症者与女性、 年龄
大、 病程长 、 经济状况较差 、 体重指数 > 5k/ 糖化血红蛋 白>8 , 2 gm 、 % 慢性并 发症 增加密切相关 。焙论 针对 以上特征 , 理人 员 护
信心, 治疗依从性下降, 从而最终导致抑郁症形成。此外, 负
性生 活事件导致患病率 升高 , 可能是应激状 态下可使 肾上腺 糖皮质激 素、 胰高血糖素 、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 它们具有拮抗 胰岛素的作用 , 可能激发或加重糖尿 病。发病 率还与人格 特 征 , 导致功 能丧失 , 疾病 并发症 的数 量、 程度 等有关 , 其性 质

心理因素对糖尿病患者管理的影响研究

心理因素对糖尿病患者管理的影响研究

心理因素对糖尿病患者管理的影响研究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糖尿病的管理过程中,除了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等生理方面的干预,心理因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压力等会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产生显著的影响。

因此,深入探讨心理因素对糖尿病患者管理的影响,对于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一)焦虑焦虑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由于对疾病的担忧、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以及可能面临的并发症等,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长期的焦虑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导致身体的应激反应,进而影响血糖的控制。

(二)抑郁抑郁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也较高。

糖尿病患者可能因为疾病带来的生活不便、社交障碍、经济负担等原因而感到沮丧和绝望。

抑郁情绪会降低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影响饮食和运动的管理,从而加重糖尿病的病情。

(三)压力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如工作压力、家庭关系紧张等,也会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产生不利影响。

压力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使血糖升高,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应对疾病的能力。

二、心理因素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一)情绪波动与血糖当患者处于焦虑、抑郁或愤怒等不良情绪时,体内会分泌大量的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皮质醇等。

这些激素会促使肝脏释放更多的葡萄糖,同时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导致血糖升高。

相反,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助于维持血糖的稳定。

(二)心理压力与血糖长期的心理压力会使身体处于持续的应激状态,导致血糖代谢紊乱。

研究发现,高压力状态下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比例明显高于压力较小的患者。

(三)心理应对方式与血糖积极的心理应对方式,如乐观、自信、寻求社会支持等,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如逃避、自责、否认等,则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影响血糖控制。

2型糖尿病共病抑郁的神经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共病抑郁的神经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摘要2型糖尿病共病抑郁(type 2 diabetes comorbid depression, T2DD)使患者自我管理和依从性变差,增加社会负担。

然而,T2DD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免疫炎症系统、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以及T2DD的神经影像学改变方面。

因此,本文就当前T2DD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以了解其最新研究进展。

近年来,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数据显示,2019年全世界有4.63亿糖尿病患者,其中2型糖尿病占所有糖尿病的90%[1]。

与此同时,抑郁症患病率亦不断上升,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有3.22亿人患有抑郁症,患病率高达4.4%,并且预测至2030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疾病负担位居第一的疾病[2]。

这两种疾病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位列全球总伤残调整生命年疾病负担的前15位[3]。

多项研究显示糖尿病和抑郁之间存在双向联系[3, 4],糖尿病患抑郁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2~3倍,反之,抑郁也会使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增加60%。

2型糖尿病人群中罹患抑郁的患病率高达28%[5],2型糖尿病和抑郁症共病将导致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下降,治疗依存性变差,可诱发或加重糖尿病并发症,进一步引起或加重抑郁发作,致使医疗费用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然而,目前2型糖尿病共病抑郁(type 2 diabetes comorbid depression, T2DD)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

近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T2DD的研究,目前大部分研究集中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免疫炎症系统、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以及T2DD 的神经影像学改变方面。

因此,我们就目前T2DD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了解其最新研究进展。

一、HPA轴、免疫炎症系统及胰岛素抵抗在T2DD中的作用1.HPA轴和免疫炎症系统:长期慢性心理应激可导致2型糖尿病和抑郁发病风险增加,主要与HPA轴及炎症系统激活有关,两者激活后导致的皮质醇和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增加均参与2型糖尿病和抑郁的发生。

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27 病 程 : 程 长 的糖 尿 病 患 者 更 易 患 抑 郁 , 能 与 长 病 程 导 . 病 可 致 更 多 的 医 疗 费 用 、 发 症 数 目相对 增 多 等 因素 有 关 。 并
糖尿病是 由于体 内胰岛素缺乏或者胰 岛素在靶细胞不能发 挥正常生理作用 而引起的糖 、 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 的一种 综 蛋
1 2型 糖 尿病 合并 抑 郁 症 的流 行 病 学 资 料
2 8 治疗方式 : . 绝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对使用 胰岛素 比较抵触 , 使用胰岛素治疗 的患者抑郁 的患病率较高 , 这与患者对治疗 方式的误解 有关 , 患者 常常认 为注射胰 岛素是病 情非 常严 重 ,
糖 尿 病 晚 期 才 必 须 的 , 且 常 误 认 为 胰 岛 素 是 一 种 成 瘾 性 药 而
目前 , 有关 2型糖尿 病合 并抑 郁症 的危 险 因素 的研 究 表 明, 高血 糖 、 会 经 济 低 下 、 化 水 平 低 、 女 、 格 异 常 、 社 文 妇 人 年龄 <6 、 5岁 肥胖 、 吸烟 、 孀居 、 血糖控制不 良、 合并其他躯体疾 病及对治疗 的依从性差等 是 2型糖尿病 患者合 并抑郁症 的危 险因素 。 2 1 年龄 : . 年龄与糖尿病并发抑郁症之间 的关系报道不一。有
发 生 率 比较 差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明 2型 糖 尿 病 患 者 伴 发 抑 郁 说
物, 当给予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 时 , 患者 和家属都难以接受 , 易产生悲观情绪进而形成抑郁 。
3 2型 糖 尿 病 合 并 抑郁 症 的发 病 机 制
的可能性 比较 大 , 2型糖 尿病 易发 抑郁 。P t a k o rl a和 Ka c y s rw . zk3 y l 也指 出: 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 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群患抑 郁症的 3倍 , 尿病先 于抑郁 症 出现 , 与 C sr e 报 道 的 糖 这 oqo v “ 抑郁症是 2型糖 尿病 的后续发 展” 是一致 的 。C sr e同时 oqo v 指 出“ 抑郁症或抑郁症状的存在 可增加患 2型糖尿病 的风险” 。 A t 等 也证实 , se l 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可 导致体重增 加 , 这可 以 促使人患 2型糖尿病 。

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

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

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宋红卫【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方法检测患者HbA1c水平,根据HbA1c是否超过7%,将128例患者分成A、B两组,A 组HbA1c<7%,B组患者HbA1c≥7%.对患者进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D)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评分,观察患者HAMD和HRSD评分,分析HbA1c与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的关系.结果 A组HAMD评分[(12.7±2.4)分]低于B组[(19.2±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焦虑患者12例(21.05%),低于B组的33例(46.48%),HRSD评分[(16.7±4.2)分]低于B组[(25.1±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抑郁患者15例(25.00%),低于B组的32例(4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A1c水平高低与患者HAMD和HRSD评分存在密切关系,控制患者HbA1c水平对于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8(027)011【总页数】2页(P2028-2029)【关键词】糖尿病;抑郁;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作者】宋红卫【作者单位】伊川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河南洛阳 471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代谢功能障碍引起的一种综合性代谢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为典型的“三多一轻”,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除遗传因素外,过度肥胖也是导致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随着近些年经济的快速发展,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1]。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现在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需要终身服药,由于长期服药,控制饮食和注射胰岛素,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糖尿病和抑郁焦虑情绪

糖尿病和抑郁焦虑情绪
的 发 生 有 关 , 在 所 有 危 险 因 素 中 对 可 能 发 生 并 发 症 的 顾 虑 以 及 由 肥胖 约 占8 %。 0 年 龄 、性 别 和 遗 传 因 素 于饮 食 种 类 和 进 食 量 的控 制 对 生 青 活 所 造 成 的 影 响 等 ,均 可 作 为 负
会 对 糖 尿 病 产 生 不利 影 响 ,建议 加 而增 加 。 请 心理 科 医生 协 助 治 疗 。请 问是 这 样 吗 ,糖 尿 病 和 抑 郁 焦 虑 情 绪
是 什 么关 系? 四 Ji 韩 × × l
血糖控制情况
血 糖 控 制 不 不 安 、 焦虑 或 抑 郁 等 负性 情 绪 。具 有 焦 虑 或 强 迫 人 格 倾 向者 ,面 对
可 反 映 近 一 段 时期 血 糖 控 制 的情
等 负 性 情 绪 体 验 。有 对 照研 究 发
现 , 行 为类 型 ( 要 特 征 有 : A型 主 个
焦 虑 情 绪 , 在 糖 尿 病 患 者 中 的 发 况 ) 高 在 1 %以 上是 抑 郁 发 生 的 升 5
生率 明 显 高 于 普 通 人 群 。临 床 研 危 险 因 素 。
性 患 者 更 易 发 生 抑 郁 。双 生 子 研 性 情 绪 。 除 此 之 外 ,糖 尿 病 的 病 理 改
是 临 床 内分 泌 科 和 精 神 心 理科 医 究 发 现 ,单 卵 双 生 的 糖 尿 病 患 者
5 6
治咳 I 贝批把 滴丸 O 中 药 天津第 药 国 费 询 话 8 8 8 f 新 业 六中 厂全 免 咨 电 :0 8 - 2 0 132
糖 尿 病 患 者 中符 合 诊 断标 准 的 重 于 3 为 肥 胖 。 肥 胖 也 与 抑 郁 情 绪 科 疾 病 所 形 成 的 心 理 负 担 、患 者 0 性 抑 郁 症 发 生 率 为 85 2 .% , .%~ 73 平 均 1 %;用抑 郁 症 状 量 表 评定 , 4 糖尿 病 患 者 中具 有 临 床 意 义 的抑 郁 症 状 发 生 率 高 达 2 .%~ 0 , 1 8 6%

2型糖尿病患者情绪障碍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多因素分析

2型糖尿病患者情绪障碍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多因素分析

碍得分显著 高于男性 ( £ = 3 . 1 1 0 , P = 0 . 0 0 2 ) 。多因素 L o g i s t i c 回归分析发现 , 与抑郁情 绪有 关的主要 因素有人格特征 中的抑郁 ( D ) 、 精神 衰弱( n) 、 性 别、 生活事件 、 病 程 以及 心血 管 系统并 发症等 ; 与 焦虑情 绪有 关的主要 因素 有人格 特征 中的癔病 ( H y ) 、 精神衰弱( P t ) 、 收入水平、 受教育程度以及 心血管 系统并发症 等; 影响患者 H b A l c 含量 的主要 因素有抑郁情绪、 病程 、
响患者情绪障碍及 H b A l c的主要 因素 , 为 2型糖尿病患者 的临 床治疗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
1 对 象 和 方 法
程、 糖尿病并 发症 、 治疗依从性 、 生活事件 、 受 教育程度 、 收入水
平等人 口统计学特征资料。 ( 2 ) 抑郁 自评量表 ( S D s ) 西 。S D S共包含 2 0 个项 目, 按症状 出现频 度评定 , 分 4个等级 : 没有或很少 时间 , 少部分 时间 , 相
治疗依从性、 年龄 , 心血管系统和神 经 系统及视 网膜并发症等。结论 2型糖尿病 患者的抑郁、 焦虑情 绪较普遍 , 在 临床治疗
中应加强心理干预和健康指导。 关键词 : 2型糖尿病 ; 情绪障碍 ; 糖化血红蛋 白; 多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 : R 5 8 7 . 1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1 — 1 2 4 6 ( 2 0 1 3) 0 9 - o 1 3 4 - 0 3
VD l - 31 2 01 3 No . 9
2 型糖尿病患者情绪障碍 及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血红蛋 白的多因素分析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相关因素的调查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相关因素的调查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相关因素的调查高华;谭卡莉;周杨;段梦君;周超【期刊名称】《护理学杂志:综合版》【年(卷),期】2009(024)006【摘要】目的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实施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对15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60例(38.5%)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抑郁。

抑郁发生率因性别、糖化血红蛋白、病程、并发症数目、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而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0.01)。

病程长、并发症多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缺陷是其抑郁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均P〈0.01,OR分别为5.183、2.216、3.042)。

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发生率高,在常规药物、饮食、运动、血糖监测治疗同时,对病程长、并发症多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缺陷者重视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将有利于控制病情,改善其生活质量。

【总页数】0页(P64-66)【作者】高华;谭卡莉;周杨;段梦君;周超【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护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13;岳阳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系;岳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相关文献】1.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及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J], 张运涛;宋丽梅2.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水平及相关因素 [J], 林田;刘雪莲;蓝宇涛;秦秀群3.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J], 祝艳芳4.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及其认知现状调查 [J], 马晓云5.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相关因素的调查 [J], 高华; 谭卡莉; 周杨; 段梦君; 周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Ⅱ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调查分析

Ⅱ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调查分析

Ⅱ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调查分析
陈全花;娄百玉;李维国;张国立
【期刊名称】《职业与健康》
【年(卷),期】2005(21)5
【摘要】目的了解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方法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制的调查表对6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并与60名健康自愿者进行配比对照分析。

结果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中有肯定的焦虑占3 1. 67% ,有肯定的抑郁占2 6. 67%。

结论部分Ⅱ型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情绪障碍。

【总页数】2页(P720-721)
【关键词】糖尿病;焦虑;抑郁
【作者】陈全花;娄百玉;李维国;张国立
【作者单位】河南省精神病医院;鹤壁市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81.3
【相关文献】
1.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调查分析 [J], 向阳花;刘世敏;向琴
2.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多因素分析 [J], 戴俊平;赵振环;陈志兴;黄金满
3.2型糖尿病患者201例抑郁焦虑情绪调查分析 [J], 彭娟;高琳;王雪梅;贺龙
4.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J], 祝艳芳
5.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调查及分析 [J], 勾建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疏肝解郁法对2型糖尿病伴抑郁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

疏肝解郁法对2型糖尿病伴抑郁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

疏肝解郁法对2型糖尿病伴抑郁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疏肝解郁法对2型糖尿病伴抑郁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胰岛素的作用受损,导致血糖升高。

同时,抑郁症也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它会对个体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疏肝解郁法可能对2型糖尿病伴抑郁者的胰岛素抵抗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疏肝解郁法对这一患者群体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选取了一组3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这些患者同时伴有抑郁症状。

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接受疏肝解郁法治疗,另一组接受常规治疗措施作为对照组。

疏肝解郁法的主要手段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和心理疏导。

治疗周期为3个月。

在治疗前后,我们对两组患者的血糖、胰岛素水平进行测量,并通过抑郁评分量表(HAMD)评估这些患者的抑郁程度。

结果显示,在治疗结束时,接受疏肝解郁法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

而胰岛素敏感性指标(HOMA-IR)明显改善于疏肝解郁组(P < 0.05)。

此外,接受疏肝解郁法治疗的患者的抑郁程度也明显减轻,HAMD评分显著降低于对照组(P < 0.05)。

进一步的分析显示,疏肝解郁法对2型糖尿病伴抑郁者产生改善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

首先,中药治疗中的一些有效成分能够调节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减轻压力和焦虑,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其次,针灸疗法可以刺激特定穴位,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病理生理状态。

最重要的是,心理疏导可以让患者舒缓心情,减轻对疾病的恐惧和负担,有助于康复进程。

综上所述,疏肝解郁法对2型糖尿病伴抑郁者的胰岛素抵抗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疏肝解郁法不仅可以调节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还可以减轻抑郁症状,提升患者的心理状态。

然而,本研究存在一些限制,如样本量较小,治疗周期较短等。

因此,为了更好地验证其疗效,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大样本、长周期的临床研究综合以上研究结果,疏肝解郁法在治疗2型糖尿病伴抑郁者中显示出显著的改善作用。

糖病患者中心理干预对血糖控制的影响

糖病患者中心理干预对血糖控制的影响

糖病患者中心理干预对血糖控制的影响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高血糖水平。

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被诊断为糖尿病,使得预防和治疗该疾病成为一项重要挑战。

除了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心理干预方式在糖尿病管理中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糖病患者中心理干预对血糖控制的影响。

一、糖尿病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糖尿病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仅是生理变化,还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异常症状,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造成负面影响,也可加重糖尿病的症状。

而心理因素的干预可以减轻这些问题,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二、心理干预的方式心理干预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常见的包括心理教育、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和支持等。

这些干预手段旨在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适应疾病,提高血糖控制水平。

1. 心理教育心理教育是帮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提供科学准确的信息,患者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疾病,从而采取适当的措施管理自己的病情。

2. 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旨在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心理行为习惯,以促进积极的生活方式。

通过培养良好的自我管理技能,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减少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

3. 心理咨询和支持心理咨询和支持旨在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指导。

通过直接的交流和倾诉,患者可以减轻心理压力,并获得专业的心理支持,提高血糖控制的自信心。

三、中心理干预的效果许多研究表明,糖病患者进行中心理干预后,其血糖控制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通过心理干预,患者更加积极主动地管理自己的疾病,合理控制饮食、运动和用药等,从而稳定血糖水平,并降低并发症风险。

1. 减轻焦虑和抑郁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中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这些问题。

减轻焦虑和抑郁状态有助于提高血糖控制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管理疾病。

2. 改善自我管理能力中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培养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定期监测血糖和按时用药等。

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衰弱作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对其生活质量、健康状况和预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概述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的概念、特点及其临床表现。

衰弱是一种多系统、多器官的生理储备能力下降的状态,表现为对内外环境应激的适应能力降低。

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衰弱可能导致血糖控制不佳、并发症增多、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

本文将重点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年龄、性别、病程、血糖控制情况、合并症、营养状况、心理状态、社会支持以及生活方式等。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衰弱的发病机制,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和护理方案提供依据。

本文将总结当前研究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领域的成果与不足,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衰弱进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二、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现状分析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也在逐年增长。

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现象日益凸显,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卫生问题。

衰弱是指机体在生理储备和功能状态方面出现下降,对内外环境的应激能力减弱,表现为易疲劳、肌肉力量下降、平衡感减退等症状。

这一现象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衰弱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体力活动能力下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受限。

由于长期的高血糖状态,患者的肌肉力量和耐力逐渐减弱,导致行走、爬楼等日常活动变得困难。

平衡感减退,跌倒风险增加。

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系统受损,影响了平衡感的维持,使得老年患者容易跌倒,进而引发骨折等严重并发症。

老年患者还常常伴有视力、听力等感官功能的减退,进一步加剧了衰弱程度。

九味镇心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的临床研究

九味镇心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的临床研究

九味镇心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的临床研究王国彧【摘要】目的:探讨九味镇心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口服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口服九味镇心颗粒治疗,共6周.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评估,并运用抗抑郁药副反应量表(SE RS)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下降低于对照组(P<0.05),SDS评分下降无差异;抗抑郁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数低于对照组(P<0.05),SERS 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FPG、2hPG、HbA1c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九味镇心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疗效确切,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较好.【期刊名称】《中医药信息》【年(卷),期】2013(030)002【总页数】4页(P28-31)【关键词】九味镇心颗粒;帕罗西汀;2型糖尿病;焦虑;抑郁【作者】王国彧【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6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是当今影响人们生活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仅低于心脑血管病与癌症。

糖尿病很难治愈,甚至较难控制,原因之一是糖尿病患者往往并发焦虑、抑郁情绪。

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中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而焦虑、抑郁情绪又进一步影响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与转归[1]。

长期的负性情绪会使疾病恶化,二者之间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患者久治不愈。

因此,治疗糖尿病焦虑、抑郁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亦有使用抗抑郁药治疗糖尿病焦虑、抑郁,取得了一定效果[2]。

但西药起效慢、副作用较大。

中药制剂九味镇心颗粒在治疗焦虑、抑郁症获得了显著的疗效,且安全、起效快、副作用小。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在当今社会,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影响着众多人的生活质量。

然而,除了关注糖尿病患者的生理健康,如血糖控制、并发症预防等方面,其心理健康同样不容忽视。

糖尿病患者往往面临着诸多心理压力和挑战,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他们的情绪状态,还可能对疾病的治疗和管理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1、焦虑和抑郁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需要面对疾病的管理、治疗的负担以及对未来健康的担忧,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

焦虑可能表现为过度担心血糖波动、对并发症的恐惧等;抑郁则可能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睡眠障碍等。

2、压力与应对困难疾病带来的生活方式改变、饮食限制、定期监测血糖等要求,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一些患者可能在应对这些压力时感到困难,出现逃避治疗、自我管理不良等情况。

3、自我形象和自尊问题尤其是对于需要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可能会因身体上的针孔、携带胰岛素注射器等而感到自我形象受损,从而影响自尊和自信心。

4、社交障碍担心在社交场合中出现低血糖症状、对饮食的特殊要求可能导致患者在社交活动中感到不自在,进而出现社交退缩的现象。

二、心理健康对糖尿病管理的影响1、影响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不佳的患者可能对治疗方案缺乏信心,不按时服药、注射胰岛素,不遵循饮食和运动建议,从而影响血糖控制效果。

2、血糖波动长期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血糖代谢,导致血糖波动,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3、生活质量下降心理问题会削弱患者的心理调适能力,降低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使整体生活质量下降。

三、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评估1、心理量表评估常用的量表包括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DQOL)等。

这些量表可以帮助初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2、临床访谈医生或心理健康专业人员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患者的情绪、认知、应对方式等方面的情况。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水平及相关因素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水平及相关因素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水平及相关因素
林田;刘雪莲;蓝宇涛;秦秀群
【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
【年(卷),期】2013(33)9
【摘要】目的描述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抑郁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广州某综合性三甲医院选取120例确诊为T2DM的老年患者,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T2DM患者抑郁水平为41.36±8.32,51.67%的患者存在抑郁.临床症状评分、文化程度、生活满意度、控制糖尿病信心、职业和家庭居住地是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老年T2DM患者抑郁发生率高,对于临床症状严重、文化程度低、生活满意度差、缺乏控制疾病信心、非在职、家庭居住地为农村的老年T2DM患者应重视心理干预.
【总页数】3页(P2115-2117)
【作者】林田;刘雪莲;蓝宇涛;秦秀群
【作者单位】广东药学院护理学院,广东广州51031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药学院护理学院,广东广州510310;广东药学院护理学院,广东广州5103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
【相关文献】
1.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及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J], 张运涛;宋丽梅
2.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 [J], 曾瑞翔;张
冰雨;舒晓亮;雷涛
3.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水平与自我管理水平的相关性 [J], 沈玉兰;夏世萍;邹树芳
4.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相关因素的调查 [J], 高华;谭卡莉;周杨;段梦君;周超
5.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相关因素的调查 [J], 高华; 谭卡莉; 周杨; 段梦君; 周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刘超刘幼硕杜万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老年病科,湖南长沙410003)〔关键词〕2型糖尿病;抑郁;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5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02(2012)08-1707-02;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2.08.080第一作者:刘超(1979-),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老年病的诊治工作。

糖尿病患者有较大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极易产生抑郁等负性情绪。

近年来糖尿病患者继发抑郁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

国外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抑郁发生约为非糖尿病人群3倍,将近20% 30%糖尿病患者共病抑郁〔1〕。

精神病学家Menninger 和Dunbar 称糖尿病是一种精神压力导致的心身疾病〔2〕,抑郁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的心理障碍〔3〕,对糖尿病患者代谢控制及病情转归造成消极影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4〕。

本文通过探讨糖尿病患者抑郁状态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对患者负性情绪的防治提供临床资料。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院内分泌科、老年病科门诊及住院的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10例。

入选标准:(1)按1999年WHO 对糖尿病的诊断和分型标准进行筛查;(2)无颅脑器质性疾病及精神病病史;(3)无其他严重的内分泌系统疾病;(4)病情允许,有自知力,能正确理解、回答问卷内容;(5)对健康调查无排斥心理,符合伦理学要求的志愿参加者。

对照组来自健康人群100例,均经75g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

1.2调查问卷部分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水平、体重指数、病程、有无并发症、治疗方案、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以及Zung 抑郁自评量表(SDS )、糖尿病生存质量特异性测定量表(DSQL )、社会支持量表(SSRS )调查。

由经过专业量表培训的医务人员按测查操作规范独立完成。

1.3评分标准①SDS 评分计分方法:20项目的各项分数相加,然后通过公式转换Y =in +(1.25X )即用粗分乘以1.25后取整数部分得到标准总分(Y ),Y ≥50分即为抑郁,轻度抑郁50 59分,中度抑郁60 69分,重度抑郁≥70分。

同时亦可以用抑郁严重指数表示(抑郁严重指数=粗分/80)(粗分系各项分数相加,80系最高总分),分为无抑郁<0.5,轻度抑郁0.5 0.59,中度抑郁0.6 0.69,重度抑郁≥0.7。

②DSQL :包括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关系维度和治疗维度四个方面。

每个条目采用线性评分方法,最高5分,最低1分,得分越高,生存质量越差。

③SSRS :对全部受试者进行评定其所得到的社会支持,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3个维度。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 ʃs 表示,组间资料比较t 检验和方差分析,患病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2.1一般资料统计结果参加调查的观察组中男性89例,女性121例,年龄55 90〔平均(58.31ʃ13.75)〕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52例,初中、高中及中专108例,大学及以上50例;空腹血糖〔(8.85ʃ2.97)mmol /L 〕,餐后2h 血糖〔(13.65ʃ5.13)mmol /L 〕,糖化血红蛋白〔(8.28ʃ1.20)mmol /L 〕,体重指数〔(25.85ʃ5.97)kg /m 2〕。

对照组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56 88〔平均(51.16ʃ12.07)〕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6例,初中、高中及中专40例,大学及以上24例;空腹血糖〔(5.24ʃ0.70)mmol /L 〕,餐后2h 血糖〔(7.23ʃ1.13)mmol /L 〕,糖化血红蛋白〔(4.28ʃ0.99)mmol /L 〕,体重指数〔(20.09ʃ6.23)kg /m 2〕。

两组在年龄、性别、文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与对照组相比,空腹和餐后2h 血糖有显著差异(P <0.05)。

其中观察组中女性抑郁患者66例,男性抑郁患者31例,对照组女性抑郁患者8例,男性抑郁患者2例,因此女性抑郁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患病率,且观察组中抑郁与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相关。

2.2糖尿病患者DSQL 调查结果观察组中的抑郁得分与生存质量量表中的生理维度为0.314、心理维度为0.306、社会关系维度为0.209、治疗维度得分为0.316及总分为0.379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P <0.01)。

2.3SSRS 调查结果经过量表测试,客观支持评分、主观支持评分、文化支持评分、支持利用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

表1两组SSRS 调查结果比较(x ʃs )组别n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总分观察组21015.78ʃ1.8810.38ʃ2.13 6.77ʃ1.4431.41ʃ6.10对照组10017.13ʃ3.8811.37ʃ3.187.58ʃ1.2135.12ʃ5.74P 值0.010.030.030.022.4两组SDS 评分比较观察组SDS 评分(38.61ʃ10.5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0.90ʃ8.55)分〕(P <0.05)。

其中发生轻度抑郁49例(23.33%),中度抑郁28例(13.33%),重度抑郁20例(9.52%),总患病率46.19%。

对照组中轻度抑郁6例(6.00%),中度抑郁3例(3.00%),重度抑郁1例(1.00%),总患病率10.00%。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P <0.01)。

3讨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且可以影响到全身多个脏器的功能,其治疗需要严格的血糖控制、饮食控制及运动计划。

通过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抑郁患病率46.19%,高于一般人群,且女性患者焦虑比例明显高于男性患者。

通过抑郁得分与生存治疗各维度及总分的相关性分析可知抑郁的得分随着系统治疗得分增加而增加。

现代医学认为抑郁与糖尿病有一定的生物学相关性〔5〕,诸多研究亦表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失调,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异常,皮质醇分泌节律紊乱和胰岛素抵抗在这两种疾病中均可观察到。

抑郁的发生是脑内单胺类递质功能不足,与5-羟色胺(5-HT )去甲肾上腺素功能缺陷有关。

5-HT 可降低血糖,降低摄食行为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和总能量的摄入。

5-HT 再摄取剂(SSRIS )是一种选择性5-HT 再摄取机制剂,能高特异性地抑制脑内突触前神经末梢对5-HT 的再摄取,逆转应激所致的神经元再生下降,且上调海马神经元再生与药物起效的时程一致(2 4w )〔6,7〕。

另外SSRIS 如氟西汀还能降低血糖,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取,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尤其对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8〕。

但是长期以来在诊治糖尿病的过程中常常只强调血糖的控制,而忽略患者的系统治疗、心理状态的改善〔9〕。

因此,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除了用药物来控制病情外,要进一步加强心理治疗的力度,同时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属亦要在患者的治疗、生理和心理多维度综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其痛苦及负性情绪的发生。

4参考文献1Weigner K ,Lee J.Psychosocial and psychiatric challenges of diabetes mellitus 〔J 〕.New Clin North Am ,2006;41(4):667-80.2Mosaku K ,Kolawole B ,Mume C ,et al .Depression anxiety and quality of life among diabetic patients :a comparative study 〔J 〕.J Natl Med Assoc ,2008;100(1):73-8.3Engum A ,Mykletun A ,Midthieu K ,et al .Depression and diabetes :a large 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sociodemographic lifestyle and clinic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on in type 1and type 2diabetes 〔J 〕.Di-abetes Care ,2005;28(8):1904-9.4赵真,王淑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J 〕.实用老年医学,2006;20(5):322-4.5刘淑芳,贾树华.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临床研究〔J 〕.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7;28(5):32-3.6尤雪莲,任俊翠,袁秀银.住院病人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 〕.临床护理杂志,2004;3(2):7-8.7Ds AC ,Duman RS.Antidepressants and neuroplasticity 〔J 〕.Bipolar Dis-cord ,2002;4(3):183-94.8Duman RS ,Nakagaua S ,Malbery J.Regulation of adult neurogensis by antidepressant treatmant 〔J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2001;25(6):836-44.9姚军,吴文源,李春波.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患者生命质量研究〔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4):323-5.〔2011-01-07收稿2011-08-11修回〕(编辑袁左鸣/张慧)·8071·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年4月第32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