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炎症
炎症的病理学分类
炎症的病理学分类炎症是机体对各种损伤和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其主要表现为局部的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流动速度减慢、白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
根据不同的病理变化和病因,炎症可以被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
本文将对炎症的病理学分类进行详细介绍。
急性炎症:急性炎症是炎症的最常见类型,其特征为短暂、明显、局限的炎症反应。
急性炎症的主要特点是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液积聚和白细胞浸润。
在病理学上,急性炎症可分为两种类型:浆液性炎症和化脓性炎症。
浆液性炎症:浆液性炎症是一种以渗出液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炎症类型。
渗出液主要由血浆中的液体和溶解物质组成,其特点是呈黄色或透明、黏稠度较低。
浆液性炎症常见于轻度刺激或短暂的病变,如轻微创伤、过敏反应等。
化脓性炎症:化脓性炎症是一种以白细胞浸润和脓液形成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炎症类型。
脓液主要由白细胞、细菌和坏死组织碎片组成,其特点是呈黄绿色或黄褐色、黏稠度较高。
化脓性炎症常见于严重感染、脓肿形成等病变。
慢性炎症:慢性炎症是一种反应时间较长、反复发作的炎症类型。
慢性炎症的主要特点是病变区域的纤维化和组织修复,同时伴有持续的细胞浸润和炎症介质释放。
慢性炎症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和特异性慢性炎症。
非特异性慢性炎症: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是一种以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炎症类型。
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感染等病变。
特异性慢性炎症:特异性慢性炎症是一种以特定病原体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类型。
特异性慢性炎症的病理改变与病原体的特性和宿主的免疫反应密切相关,常见于结核病、梅毒等疾病。
间质性炎症:间质性炎症是一种以细胞浸润和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炎症类型。
间质性炎症主要发生在器官的间质组织中,如肝脏、肺脏等。
间质性炎症常见于慢性肝炎、肺间质纤维化等病变。
弥漫性炎症:弥漫性炎症是一种炎症广泛分布于全身多个器官和组织的炎症类型。
弥漫性炎症常见于全身性感染和炎症性疾病,如败血症、类风湿关节炎等。
护理学《病理学》第四章 炎 症
学习目标
❖ 1.掌握炎症、脓肿、蜂窝织炎、化脓性炎、肉 芽肿性炎的概念;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炎症 的病理分类和病变特征。
❖ 2.熟悉炎症的临床分类及其结局。 ❖ 3.了解炎症的局部表现、全身反应及其炎症介
质的主要作用。
学习目标
❖ 炎症(inflammation)是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 各种致炎因子的损害所发生的以防御为主的局部组织反 应。其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变质、渗出和增生,临床上,局 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并伴有发热、白 细胞增多、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等全身反应。
(三)增生性炎症
1. 一般增生性炎 2.肉芽肿性炎 (1)感染性肉芽肿 (2)异物肉芽肿 3.炎性息肉 4.炎性假瘤
Company Logo
第五节 炎症的结局
炎症结局
一、痊愈
二、迁延不愈
大多数炎症性疾病,在机体抵抗 力较强、及时治疗、消除病原的 情况下,炎性渗出物和组织崩解 产物及时被溶解吸收,或经过自
❖ 炎症对于人类的生存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人类如果没 有炎症的保护性反应,就不能长期生存下去。但是,以 防御为主的炎症过程中却不可避免地给机体造成一定的 损害和痛苦,因此炎症是损伤、抗损伤和修复同时存在 的过程。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炎症的原因
原因
(一)生物性因素
(四)超敏反应
(二)物理性因素 (三)化学性因素
炎症反应
一、炎症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部表现
1.红 2.肿 3.热 4.痛 5.功能障碍
二、炎症的全身反应
(一)发热 (二)白细胞改变 (三)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 (四)实质器官的病变
Company Logo
炎症的病理学类型总结
炎症的病理学类型总结炎症是一种常见的病理学类型,它是机体对于损伤或感染的一种非特异性的反应。
根据病理学的特点和不同的病因,炎症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急性炎症:急性炎症是炎症反应的一种早期表现,它通常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发生。
急性炎症的特点是局部疼痛、红肿和组织功能障碍。
当机体受到损伤或感染时,炎症介质(如组胺、前列腺素等)的释放会导致血管扩张和血管通透性增加,使得炎症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迅速进入炎症部位。
急性炎症通常在数天内自行消退,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能转变为慢性炎症。
2. 慢性炎症:慢性炎症是炎症反应的一种迟发性表现,它通常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
慢性炎症的主要特点是病程较长,组织纤维化和瘢痕形成。
慢性炎症可以由持续的低度刺激引起,如持续的感染、自身免疫反应等。
在慢性炎症过程中,炎症细胞和炎症介质会不断释放,导致组织的破坏和修复失衡,最终导致组织纤维化和功能受损。
3. 渗出性炎症:渗出性炎症是炎症反应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它的特点是炎症部位的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成分(如水分、蛋白质等)渗出到组织间隙。
这种炎症类型常见于急性炎症过程中,特别是在感染性炎症中。
渗出性炎症的主要表现包括红肿、渗出液的形成和局部温度升高。
4. 流行性炎症:流行性炎症是一种炎症反应的特殊类型,它通常在人群中迅速传播,引起大规模的炎症反应。
流行性炎症通常由感染引起,如流感、麻疹等。
流行性炎症的特点是高度传染性和明显的病程,它可以导致全身性症状和多器官损伤。
炎症是机体对于损伤或感染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根据病理学特点和不同的病因,炎症可以分为急性炎症、慢性炎症、渗出性炎症和流行性炎症等类型。
每种类型的炎症都有其特有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了解这些不同类型的炎症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炎症的病理学类型
炎症的病理学类型
炎症的病理学类型如下:
1. 急性炎症:由刺激物引发的炎症反应,表现为局部组织充血、水肿、渗出以及白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
2. 慢性炎症:反复或持续存在的炎症反应,表现为局部组织纤维化、
血管增生、单核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
3. 无菌性炎症:与细菌、真菌或寄生虫感染无关的炎症反应,可能由
免疫异常、病毒感染、组织损伤等引发。
4. 特异性炎症:由特定病原体引发的炎症反应,如结核病的结核病变、梅毒的硬性症状等。
5. 干酪样坏死性炎症:以干酪样坏死为特征的炎症反应,常见于结核
病等疾病。
6. 纤维素性炎症:由纤维素或其代谢产物引发的炎症反应,如纤维素
性肋间脑膜炎。
7. 脓肿性炎症:在组织内形成脓肿的炎症反应,常见于化脓性感染等
疾病。
8. 溃疡性炎症:特征为糜烂和溃疡形成的炎症反应,常见于消化道溃疡、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
9. 坏死性炎症:伴有组织坏死的炎症反应,如坏死性肌炎、坏死性淋
巴结炎等。
10.化脓性炎症:由化脓菌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表现为脓液积聚和脓
肿形成等病理改变。
病理学炎症
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局部反应: 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全身反应: 发热、血沉加快 血白细胞增高 中性粒细胞↑-细菌感染 嗜酸性粒细胞↑-寄生虫、过敏 淋巴细胞↑-病毒感染
炎症类型
按病程长短、起病缓急 急性炎症--渗出为主;中性粒细胞 <一个月 慢性炎症--增生为主;淋巴、单核 数月至数年
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红细胞
急性炎症的结局
一)痊愈 1、完全痊愈—溶解吸收 2、不完全痊愈—机化包裹 二)迁延不愈,转为慢性
急性炎症的结局
三)蔓延扩散 局部蔓延 淋巴道蔓延 血道蔓延 菌血症(bacteremia), 毒血症( toxemia) 败血症(septicemia), 脓毒败血症(pyemia) 栓塞性脓肿(embolic abscess)
直接损伤内皮细胞 白细胞介导的内皮损伤 新生毛细血管壁的高通透性
渗出液作用:
有利-防御 稀释毒素,减轻损伤 带来氧和葡萄糖,带走代谢物 消灭病原体 限制病原菌扩散,有利吞噬 作为修复支架 刺激免疫反应
渗出液作用:
不利:局部血循环障碍加剧 压迫周围组织,影响器官功能 机化、粘连组织
白细胞的渗出和吞噬作用
3)脓肿
病变: 局部组织发生坏死, 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充满脓液的腔, 脓肿膜
疖(furuncle):毛囊、皮脂腺极其周围组织的脓肿 痈(carbuncle):多个疖的融合
3)脓肿
结局: *脓液吸收,肉芽组织填补; *慢性脓肿; *并发症:溃疡、窦道、瘘管
四)出血性炎 hemorrhagic inflammation
二、渗出性炎症
一)浆液性炎serous inflammation
发生部位: 浆膜-积液 粘膜-浆液性卡他 疏松结缔组织-炎性水肿 渗出物: 血清、多量白蛋白、少量纤维素和白细胞及脱落的上皮细胞。 结局: 消退;过多—严重
炎症名词解释病理学
炎症名词解释病理学
炎症名词解释病理学
炎症(Inflammation):
炎症是指一类与免疫反应有关的一类反应,其特征表现在组织上表现为细胞肿胀,脓液和白血细胞的浸润,包括溃烂等。
它可以视为机体的一个自我保护机制,有广泛的应用于医学病理学。
炎症反应(Inflammatory Response):
炎症反应是一种与免疫反应有关的反应,它实际上是一种有机体自我保护的机制。
当机体受到外部有害刺激,如感染,外伤,或高温暴露等,它会诱导炎症反应,以缓解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炎症因子(Inflammatory Mediators):
炎症因子是一类具有活性的化学物质,它们能够促进炎症反应,有助于促进机体的自我保护反应,也有助于防止进一步损伤和疾病的产生。
抗炎症药(Anti-inflammatory Drugs):
抗炎症药是一类用于抑制炎症反应的药物,它们能够阻断炎症反应的活性物质,降低或抑制炎症反应,从而达到缓解疾病症状的目的。
- 1 -。
炎症的病理学类型
炎症的病理学类型炎症是机体对组织损伤或感染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根据炎症的病理学类型,可以将炎症分为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两种类型。
一、急性炎症急性炎症是一种短暂而明显的炎症反应,通常在感染、创伤或其他组织损伤后发生。
急性炎症的主要特点是局部血管扩张和血流增加,以及炎症细胞的浸润。
1. 血管扩张和血流增加急性炎症的早期,受损组织释放出一系列的化学介质,如组胺和前列腺素等,导致局部血管扩张和血流增加。
血管扩张使得血流速度减慢,从而有利于炎症细胞的浸润和趋化因子的扩散。
2. 炎症细胞的浸润急性炎症时,白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会迅速从血液中逃逸到受损组织。
这些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的间隙进入组织,参与炎症反应的调节和清除病原体。
炎症细胞的浸润是急性炎症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慢性炎症慢性炎症是一种持续存在的炎症反应,常见于炎症无法完全清除或持续刺激的情况下。
慢性炎症的主要特点是炎症细胞的持续浸润和组织纤维化。
1. 持续炎症细胞浸润慢性炎症时,炎症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持续浸润受损组织,释放出一系列的细胞因子和化学介质。
这些细胞因子和化学介质的作用会持续刺激炎症反应,并引起组织的破坏和修复。
2. 组织纤维化慢性炎症时,炎症反应持续存在,导致组织的持续损伤和修复。
在修复过程中,纤维母细胞会增生并分泌胶原蛋白,最终形成纤维组织。
这种组织纤维化是慢性炎症的一个重要特征,常见于一些慢性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和炎症性肠病等。
炎症的病理学类型主要包括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两种。
急性炎症主要表现为局部血管扩张和炎症细胞的浸润,而慢性炎症则表现为持续的炎症细胞浸润和组织纤维化。
对于不同类型的炎症,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以促进炎症的消退和组织的修复。
炎症的病理学类型
炎症的病理学类型炎症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生理反应,通常由感染、组织损伤或其他刺激引起,其主要特征是血管扩张、渗出和组织变性。
根据不同的病理学类型,炎症可以分为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两种。
一、急性炎症急性炎症是一种迅速发展、短暂的炎症反应。
它的主要特点是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渗出和炎细胞浸润。
急性炎症常常伴随着明显的症状,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1. 渗出性炎症渗出性炎症是急性炎症的一种常见类型。
它的主要特点是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成分和炎细胞浸润到组织间隙中。
这种类型的炎症常常伴随着局部水肿和渗出物的形成,如红肿和脓液。
2. 炎细胞浸润性炎症炎细胞浸润性炎症是急性炎症的另一种常见类型。
它的主要特点是炎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大量浸润。
这些炎细胞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受损组织,释放炎症介质,参与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
二、慢性炎症慢性炎症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反复发作的炎症反应。
它的主要特点是组织持续的炎症反应和炎症细胞的浸润。
慢性炎症常常伴随着组织纤维化和瘢痕形成,导致组织结构的损害和功能的丧失。
1. 慢性渗出性炎症慢性渗出性炎症是慢性炎症的一种常见类型。
它的主要特点是持续的血管通透性增加和渗出物的形成。
这种类型的炎症常常伴随着慢性水肿和渗出物的积聚,如纤维素和胶原蛋白。
2. 慢性炎细胞浸润性炎症慢性炎细胞浸润性炎症是慢性炎症的另一种常见类型。
它的主要特点是炎细胞(如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持续浸润。
这些炎细胞通过血液循环或组织间隙进入受损组织,释放炎症介质,参与慢性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
总结:炎症的病理学类型主要包括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两种。
急性炎症包括渗出性炎症和炎细胞浸润性炎症,其特点是迅速发展、短暂存在,常伴随明显的症状和炎细胞浸润。
慢性炎症包括慢性渗出性炎症和慢性炎细胞浸润性炎症,其特点是持续存在,常伴随组织结构的损害和功能的丧失。
对于炎症的病理学类型的了解,有助于我们对炎症的发生和发展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人卫版第九版病理学炎症)课件PPT
量多:不能完全吸收→机化(如肺肉质(ròu zhì)变、浆膜腔粘连闭锁)
● 病理学(第9版)
第三十一页,共四十页。
(三)化脓性炎
➢ 特点:大量(dàliàng)中性粒细胞渗出为特征,伴不同程度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
➢ 多由化脓菌感染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
➢ 以血管反应为基础的渗出性改变是炎症的重要(zhòngyào)标志,在局部发挥着重要(zhòngyào) 的防御作用
➢ 炎症时渗出的富含蛋白质的液体称为渗出液,需要与漏出液鉴别
● 病理学(第9版)
第九页,共四十页。
● 病理学(第9版)
渗出液与漏出液形成(xíngchéng)的机制
第十页,共四十页。
● 病理学(第9版)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页。
● 病理学(第9版)
细胞因子IL-1、TNF的作用(zuòyòng)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页。
炎症介质种类
来源于血浆的炎症(yánzhèng)介质
主要来源
功能
补体系统(C5a, C3a) 血浆(由肝脏产生)
白细胞化学趋化作用和激活,直接靶向杀 伤作用(膜攻击复合物),血管扩张(肥 大细胞刺激)
➢ 红:血管扩张、充血所致
➢ 肿:炎性渗出物,特别是炎性水肿所致 ➢ 热:动脉性充血、血流加快以及代谢旺盛所致 ➢ 痛:炎症介质或渗出物刺激神经末梢所致
➢ 功能障碍:实质细胞变性和坏死(huài sǐ)、肿胀压迫、阻塞、疼痛等均可影响功能
● 病理学(第9版)
第十四页,共四十页。
(二)炎症(yánzhèng)的全身表现
细动脉短暂收缩 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 jiā sù)
炎症病理学名词解释
炎症病理学名词解释
《炎症病理学名词解释》
一、炎症
炎症是指细胞及其他组织细胞受到刺激、损伤和感染时所发生的一系列反应,可以视为对病原体的抗击。
二、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是指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有时也可以指对病毒侵袭时的反应。
炎症所涉及的反应有:血液循环中的炎症反应、细胞水平上的炎症反应。
三、炎性细胞
炎性细胞是指在炎症反应中出现的细胞,包括白细胞和细胞因子。
它们具有抗微生物的作用,可以刺激免疫反应,促进细胞间的交流,并最终清除炎症损伤细胞。
四、炎症媒介物
炎症媒介物是指在炎症反应中释放的化学物质,如细胞因子、细胞毒素和活性氧,它们可以诱导细胞内外改变,引起炎症反应。
五、炎症细胞
炎症细胞是指在炎症反应中发挥作用的细胞,炎症细胞可以分泌炎症媒介物,从而诱发炎症反应。
六、炎症病理学
炎症病理学是研究炎症反应的病理学,它可以探讨炎症细胞和炎症媒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细胞/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病理学炎症》课件
针对炎症的病因进行治疗,如 抗感染、抗过敏、抗肿瘤等。
对症治疗
缓解患者的症状,如解热、镇 痛、抗炎等。
支持治疗
保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补充营养,增强免疫力等。
预防并发症
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如感染、休克等。
抗炎药物的应用
非甾体抗炎药
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主要用于缓解轻中 度疼痛和发热。
如烟草、酒精、化学物质等有害物质,减 少接触可以降低非感染性炎症的风险。
合理使用药物
不滥用药物,避免药物性炎症的发生。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当的运 动,有助于降低非感染性炎症的风险。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避免诱发因素
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诱发因素,如某些食物、 药物、感染等,尽量避免接触。
《病理学炎症》ppt课件
• 炎症概述 • 炎症的病理变化 • 炎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炎症的诊断和治疗 • 炎症的预防和控制
01
炎症概述
炎症定义
炎症是机体对各种刺激所发生 的反应,目的是为了消除刺激 、恢复多种细胞和分子的相互作 用。
炎症可以表现为红、肿、热、 痛等局部症状,也可以引起发 热、心率加快等全身反应。
炎症反应具有保护作用,同时也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
炎症的病理生理学变化
炎症过程中,局部组织会释放多 种化学因子和细胞因子,引起血 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和白细胞渗
出等反应。
炎症反应会导致局部组织缺氧、 代谢紊乱和组织坏死等病理生理
学变化。
炎症反应还可能引起全身反应, 如发热、疼痛和免疫功能异常等
。
炎症的病理组织学变化
炎症的组织学特征包括血管扩张、充 血和渗出,以及炎细胞的浸润和渗出 。
病理学第四章炎症PPT课件
目录
• 炎症的定义和概述 • 炎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炎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 炎症的治疗和预防
01 炎症的定义和概述
炎症的定义
炎症是指机体对于刺激的一种防 御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
和功能障碍。
炎症反应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 制,旨在清除有害刺激物并促进
组织修复。
诊断方法
感染性炎症的诊断通常依赖于医 生的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如 血常规、尿常规、细菌培养和组 织活检等。
非感染性炎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
非感染性炎症的症状可能包括疼痛、 肿胀、发热和乏力等,通常没有明显 的感染病灶。
诊断方法
非感染性炎症的诊断需要排除感染和 其他病因,通过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 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症状可能包括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和皮疹等,严重时可累 及全身多个器官。
诊断方法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依赖于医生的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如自身抗体检测、 免疫功能检测和组织活检等。
04 炎症的治疗和预防
感染性炎症的治疗和预防
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对自身组织产生攻击和损伤。
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涉及 多个环节,包括自身抗体的产生、 免疫细胞的活化、炎症介质的释
放等。
总结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是一 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深入研究和 理解,以寻找有效的治疗策略。
03 炎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感染性炎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
感染性炎症通常表现为红、肿、 热、痛等症状,如皮肤发红、肿 胀、发热和疼痛等。
。
血管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蛋白类—E、P、L选择素 免疫球蛋白类—ICAM-1… 整合蛋白类—α、β亚单位组成的二聚体
湖北医药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3.白细胞游出和化学趋化作用
白细胞是以 阿米巴运动的方式 游出的,炎症不
同阶段游出的白细胞的种类有所不同。 ①中性粒细胞24-48h ②单核细胞48h后 ③不同阶段趋化因子不同,趋化白细胞的种类不同 趋化作用是指白细胞向化学刺激物作定向移动,这
间 质: 粘液样变性,纤维素样变性或坏死
湖北医药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2. 渗出(exudation)
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蛋白质和血细胞通 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粘膜表面和体表的过
程叫渗出,渗出的成分总称渗出物 或渗出液。
● 炎性积液 ● 炎性水肿 ● 炎细胞浸润
附:渗出液与漏出液的区别
湖北医药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6、渗出液过多有压迫和阻塞作用 7、纤维素如吸收不良可发生机化
湖北医药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三、白细胞渗出和吞噬作用
白细胞游出是炎症反应最 重要的指征,其过程是:
白细胞边集 白细胞粘着 白细胞游出
湖北医药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1.白细胞边集
湖北医药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2.白细胞粘附:
白细胞的粘着是靠细胞表面的 粘附分子相互识别、相互作用来完 成的。
湖北医药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炎 有利方面
症
1、液体的渗出可稀释毒素,带来营养物质
反
2、细胞的渗出可吞噬致病因子和坏死组织
应 有害方面
的
1、严重过敏反应可危及病人生命
意
2、心包腔内纤维素机化致缩窄性心包炎
义
3、脑实质或脑膜的炎症可引起颅内压升高
4、声带急性炎症水肿可导致窒息
湖北医药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三、 炎症的局部基本病理变化
第四章 炎 症(inflammation)
目的要求:
掌握炎症的概念,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及发生机 理。急性炎症的血管反应及其结果。液体渗出的机理和意 义,白细胞的渗出和吞噬作用。炎症的组织学类型及各型 炎症的病变特点。一般增生性炎的基本病理变化,肉芽肿 性炎症的概念。
重、难点:
炎症的定义,炎症局部的病理变化,炎症渗出的机理和 意义。各类型炎症的病变特点。
湖北医药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二、血管通透性增加 炎性渗出
血管内流体静压增高 组织内胶体渗透压升高
血管通透性升高
液 体、细 胞 渗 出 微循环血管通透性还取决于内皮细胞的完整性
湖北医药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液体渗出的意义
1、可稀释毒素,减轻毒素对局部的损伤作用 2、为局部白细胞带来营养物质和带走代谢产物 3、所含补体和抗体有利于消灭病原体 4、形成纤维素网限制病原扩散并促进白细胞吞噬 5、病原和毒素随淋巴液流至淋巴结利于产生免疫
炎症一词含义: inflammation——怒火, 发火, 燃烧, 炎——火上加火,火上加油
湖北医药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二、炎症的原因
凡能造成组织和细胞损伤的因子都能引起炎 症,致炎因子种类繁多,可归为以下几类:
1、物理因子: 高、低温、机械和物理 2、化学因子: 强酸碱及代谢产物 3、生物因子: 细菌病毒、原虫、真菌 4、组织坏死: 释放的致炎因子 5、变态反应: 不适当的免疫反应
些化学刺激物称 趋化因子。 炎细胞游出
湖北医药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4.白细胞在局部的作用
(1)吞噬作用:完成此功能的细胞主要有:
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其吞噬过程基本相同 杀伤和降解
炎细胞吞噬
(2)免疫作用:单核、淋巴和浆细胞的作用
(3)组织损伤作用:溶酶体酶,活性氧自由基,
白细胞三烯等 组织的损伤
湖北医药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变质、渗出和增生。
变质
损伤过程
渗出
防御反应
增生
修复过程
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
湖北医药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1. 变质(alteration)
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称变质。可发 生于实质细胞,也可发生于间质细胞。
实质细胞: 变性 细胞水肿、脂肪变性
坏死 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
3、增生(hyperplasia)
包括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的增生。其中间质 成分的增生包括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 胞。增生与相应的生长因子的作用有关。炎症增 生具有限制炎症扩散和修复作用。
湖北医药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四、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1、局部表现
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2、全身反应
● 发热 (IL-1、IL-6、TNF为介导因子)
湖北医药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概述 ◆ 急性炎症
概念 原因 局部基本病理变化 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血流动力学改变 血管通透性增加 白细胞渗出和吞噬 炎症介质的作用 类型及病理变化 急性炎症结局
**变质性炎
◆ 慢性炎症
一般慢性炎的病理变化 慢性肉芽肿性炎症
湖北医药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第一节 概 述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 生的以防御为主的反应,称炎症(inflammation)。 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
● 白细胞增高 末梢血白细胞计数增多
● 全身单核巨噬细胞增生性反应
湖北医药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第二节 急性炎症
病程分; 急性
慢性
急性炎症过程;
血流动力学改变 血管通透性增加 白细胞渗出和吞噬 炎症介质的作用 类型和病理变化 血流动力学改变
血管反应
1. 细动脉短暂收缩 2. 血管扩张和血流加快 3. 血流速度减慢
四、 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
急性炎症的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和白细胞渗 出的发生机制,主要是炎性介质的作用实现的。
(一)细胞释放炎症介质 (二)体液中的炎性介质 附:主要炎症介质的作用
湖北医药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五、急性炎症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一)浆液性炎(serous inflammation)
以浆液渗出为其特征,浆液性渗出物以血浆成 分为主,同时混有少量嗜中性粒细胞和纤维素。
好发部位:粘膜、浆膜、和 疏松结缔组织
结 局:较轻,易于消退,但渗出物过多也不利
湖北医药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二) 纤维素性炎(fibrinous inflammation)
以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继而形成纤维素。
镜下特点:纤维素呈红染交织的网状、条状或颗粒
状,常混有嗜中性粒细胞和坏死细胞
好发部位:粘膜、 浆膜 和 肺组织 有关概念:假膜性炎、固膜性炎、浮膜性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