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六三制教案青岛版4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六三制教案青岛版4篇四年级上册数学六三制教案青岛版篇1一、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引入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结合实际问题(男女生套圈比赛)哪个队会获胜?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思考。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深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在学生的活动讨论中,在认知冲突下,认识在人数不同的情况下,比总数显然也不公平;而平均数能代表他们的整体情况,因此产生了“平均数”,感受平均数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也产生了学习“平均数”的需求。
教学只有组织了这个过程,学生对平均数的统计意义以及作用才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也才能在面临相类似问题时,能自主地想到用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去进行比较和分析。
二、创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学会平均数的算法我采用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探索出求平均数的方法。
一种是先合再分,一种是移多补少。
然后引导学生感受到这两种方法的本质都是让原来不相同的数变的相同,从而引出平均数的概念。
并在讲解方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渗透:平均数处于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能反映整体水平,但不能代表每个个体的情况。
这样一来,学生对平均数这一概念的认识显得更为深刻和全面。
三、渗透估算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中我结合平均数的特点,先让学生猜一猜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再实际计算,不但找到平均数的范围,也找到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培养了学生运用估算的方法进行检验的能力。
四、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在教学中,我还结合教材内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把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融进课堂,引导学生领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掘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利用身边有效的数学资源学习数学知识。
在我所选取的四个练习,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所选的内容都与学生生活贴近的题材,如:第一题是对平均数的理解;第二题是对平均数的应用,第三题是对平均数的深化认识。
这三道巩固练习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之中有数学,生活之中处处用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主动地去学数学,用数学。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备课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更好的完成本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本册的具体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该班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数学课学习兴趣较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
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学生上进心强,班级学生之间竞争意识浓;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较好,好奇心,好强心都很强,具体形象思维活跃。
由于年纪较小,学生的个性显得不稳定,对事物的认识和个人的情感不能客观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强,对人对事热情度高,但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失败面前易灰心。
同时也有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思想开小差,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对实施课堂教学有一定难度。
从心理特征看,多数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喜欢表扬夸奖,班上竞争意识浓;学困生上课比较被动,不闻不问,积极性不高,作业完成较难,但也喜欢激励。
纵观全班,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差别很大,如计算速度、参与小组讨论的能力,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能力等。
课堂中教师虽尽力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班中学生数多,个别学生的知识断层点,无法弥补,优等生的潜能也没能充分挖掘出来,无法面面俱到,这也是本学期需要解决的教学难点之一。
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线和角,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与相交,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条形统计图,综合应用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案2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5.2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教学内容教材63、64页,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商有余数的除法、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
⏹教学提示本知识点的教学任务是:(1)知道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试商,前两位不够除,就看前三位;(2)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试商方法;(3)进一步明确笔算除法的竖式格式;(4)巩固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时要注意提炼方法。
一看:除数是两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就看前三位。
本知识点的教学内容是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的方法,这是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任务是:(1)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成整十数的试商方法;(2)明确四舍商易大,五入商易小的道理;(3)明确试商、调商的方法,对是否需要调商作出正确的判断。
教学时按照试商的难易,先教学用“四舍”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这里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试商,由小精灵直接告诉学生“把21看作20试商”的方法,并把试商的思考过程放在虚线方框里,同时呈现完整的除法竖式,这样有助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再教学用“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教材用虚框的形式呈现完整的除法竖式,同时也详细说明试商、调商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教材给出关于座位的实际问题,引出除法算式140÷26。
教材在这里呈现出不同的试商方法:一种是一般的试商,就是看作整十数来试商,但这里也有它的巧妙之处,就是当把26看作30试商4小的时候,不是改为商5再试,而是直接根据余数36里还有1个26直接确定商5,所以它既是一般的方法,又有灵活处理。
另一种是,把26看作25,一次就试出商。
这里也为学生留有余地,学生可以有自己不同的方法,比如把商看成20试商。
这里是否需要调商,需要调一次还是两次,需要视具体数据而定。
学生通过交流不同的试商方法,来体会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试商的方法。
教学时还要向学生介绍几种灵活的试商方法,例:折半估商,同头无除商9、8,同商比较、倍数估商等。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5篇范例)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5篇范例)第一篇: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信息窗2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认识中括号,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归纳、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和数学符号的普遍性,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带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创设情境、呈现信息谈话:同学们,四(1)中队不仅关心福利院儿童的学习,还很关心他们的生活。
这不,周六他们相约来到了超市(课件出示情境图)。
2.梳理信息谈话: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3.提出数学问题提问: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出问题:问题1: 200元钱买1箱牛奶和20包饼干,还剩多少钱?问题2: 80元钱可以买几包巧克力?【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志愿者为福利院儿童购买食品的情境,一方面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初步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借助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一)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问题导入谈话: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200元钱买1箱牛奶和20包饼干,还剩多少钱?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把信息和问题结合起来读一下吗?预设生:牛奶58元/箱,饼干4元/包,200元钱买1箱牛奶和20包饼干,还剩多少钱?2.独立试做谈话:你会解答吗?试试看。
生独立试做,师巡视。
3.全班交流,探索方法提问:谁来交流一下你是怎样想的,思路是什么?预设生:求剩下多少钱,需要用总钱数减去花掉的钱数,总钱数已经知道了,要先求出花掉的钱数。
青岛版(6年制)数学四年级上册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一、说教材“植树问题”是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智慧广场”的内容。
这个单元主要是为了向学生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并理解掌握间隔数与植树棵数的规律,会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2.过程目标:使学生经历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两端都种的问题。
教学难点:建构数模,探寻规律。
四、说教法、学法教法: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讲解法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五、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同时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植树问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两个手指一个隔(教师示范用手指展示出来,让学生也跟着做),三个手指两个隔,会说吗?请继续……学生说到五个手指四个隔时,引出“间隔,间隔数”的概念。
(在数学上,我们把空格叫做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间隔数为4。
)随机请一行同学站起来,不断增减学生,让学生边观察边说,几个同学几个隔,老师发问,哪个间隔长,引出“间隔长”的概念。
初步感知什么是间隔数,间隔长度。
为下面的发现规律打下基础。
揭示课题: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像同学们排队这样的问题,数学家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和解决一些简单的植树问题。
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2.1 认识线段、射线和角◆教学内容教材22、23页,认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
◆教学提示学生在第一学段已初步认识了角,了解了它的一些基本特征,本节课是进一步学习角的定义。
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宜采用直观感受法,利用几何直观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图形的联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
培养学生关于射线、直线、线段和角的空间观念。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表象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学。
◆重点、难点重点角的意义。
难点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活动角。
学生准备:直尺、铅笔。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多媒体出示:师:你认识这些地方吗?感觉哪里最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些彩灯的光线从哪里来?可以照多远?你能把这些光线画出来吗?学生交流。
教师描述:像这样射出的光线都可以看作射线。
板书:射线。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支持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和生活经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并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同时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选择喜欢的物体说说形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课题。
利用教材主题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车灯射出的光线有什么特点?顺势提示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熟悉的场景创设情境,学生参与探究的欲望。
学生交流自主学习情况:汇报交流自主学习结果。
1.我记得以前学过关于线段的知识:线段有 _________个端点。
2.我能画出一条线段:3.仔细观察课本第22页情境图。
(1)我发现图上有很多________ 、________ 、还有车灯射出的光线。
我想提一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 。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青岛版)2012年9月全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的内容有:万以上数的认识,计算器,三位数乘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平行和相交,统计的有关知识。
教材分析:1、数与代数包括两位数除法、认数、使用计算器。
本册的除法教学是在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商两位数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商两位数的口算、笔算除法,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提高计算能力。
会用综合算式解答简单的两步应用题。
让学生灵活掌握并能进行简单运算。
认识亿以内数的大小,知道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几何知识包平行与相交。
继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两条直线间的关系平行和相交,并通过联系与对比,使学生弄清图形间的关系和区别,发展了空间观念并学会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物体,使学生体会到几何图形的位置变化和转化是有规律的。
3、统计知识:能根据现成的记录单绘制成简单的统计表,并从统计表中发现问题;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4、解决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解答应用题,而是根据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选择有用的已知条件解决问题,其中要求学生认真分析,已知条件与问题间的关系,先列表分析,在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整百整十数,两位数除三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并会判断商的位数。
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掌握乘、除法的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2.线段、直线、射线的联系与区别。
3.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两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能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
4.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5.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
6.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初步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学设计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学设计与意图【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窗80~81页。
【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计算和对速度、时间、路程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用车数量日益增多,大部分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车辆行驶速度、行驶时间和所行路程的生活经验。
教材在此基础上建构“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的数学模型,应用这个模型引入解决行程问题。
通过设计多样的活动,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掌握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学会应用这种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速度、时间、路程”概念和建构三者关系模型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模型思想,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3.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问题解决意识,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实际应用中培养应用意识。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国家的高速发展和祖国的日益强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理清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构建行程问题模型。
【教学难点】理解速度的概念以及速度、时间、路程三者的数量关系模型背后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谈话:同学们,现在我们能够足不出户买到心仪的商品,这是因为我们拥有强大的物流。
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我国的物流行业。
正如视频中所介绍的物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物流中的数学知识!谈话:仔细观察情境图,哪位同学能又快又准的找全数学信息?追问:根据交通工具的不同,我们将数学信息分为两组。
根据第一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第二组呢?预设1: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预设2:西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设计意图】本环节以谈话的方式,借助物流中心运输货物的情境,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场景,引导学生从熟悉的场景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并通过追问让学生对信息进行分类梳理。
青岛版(6年制)数学四年级上册《4.1 认识平行线》教案
4.1 认识平行线⏹教学内容教材第48、49页,认识平行线,会画平行线。
⏹教学提示平行与相交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以及直线、射线、线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直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这一特点是学习相交与平行的基础。
看到“直线”马上就想到“无限延长”,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判断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究竟是相交还是平行,避免了停在表面只看现状而发生错误判断的现象。
⏹教学目标让学生结合生活情景,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学会用合适的方法画出一组平行线,能借助工具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培养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平行的概念,建立平行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理解同一平面。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课前小研究,学习用品⏹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认识平行与相交1. 游戏激趣,引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大家手里都有两根小棒,如果我们把这两根小棒看成是两条直线,那么,请你摆一摆,看看这两条直线会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呢?请同桌两人合作摆一摆,并把它们的位置关系画下来。
学生同桌合作,边摆边画。
教师把学生所画的位置关系画到黑板上。
预设如下几种情况:∥∕﹨∣_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因此,让学生用小棒代替两条直线,摆一摆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使抽象的认识具体化了。
教师把学生的摆法全部罗列出来,为后面的分类感知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2. 分类感知,初步认识平行与相交。
谈话:我们摆出了这么多种位置关系,同学们能把它们分分类吗?请你说出理由。
学生可能出现的分法有:根据两根小棒是否靠在一起分类,把(1)、(3)、(5)、(6)、(7)分为一类;(2)和(4)分为一类。
根据两根小棒所摆成的图形来分类,把(1)、(5)分为一类,两根小棒组成了几个角;(2)、(4)分为一类,两根小棒不靠在一起;(3)、(6)、(7)分为一类,两根小棒都形成了一个角。
最新青岛版数学六三制小学四年级上册《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
平行与相交【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第48—49页,第1、2个红点问题及相关练习。
【教材简析】平行线是在学生认识直线以后学习的直线与直线间的一种位置关系,是学生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特征的重要基础。
教材从斑马线、停车位和路灯等现实场景中抽象出平面上不重合的两条直线,通过观察、对比引导学生认识直线相交和路灯等现实场景中抽象出平面上不重合的两条直线,通过观察、对比引导学生认识直线相交与不相交的位置关系,并依据两条直线不相交,建立起直线互相平行的概念;在建立平行的概念后,组织学生画平行线,进一步体验平行的特点,探究平行线的画法。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平行与相交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
2.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学会用合适的方法画平行线。
3.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真实存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画法【教具】多媒体课件、直尺、长方体盒子、两根不同颜色的小棒。
【学具】白纸、彩笔、三角板、直尺。
【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上下学的方式是什么?(生回答)不管我们乘坐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上下学,我们都要经过一条条繁华的大街,为了保证行人的安全,交通的畅通,马路上修建了许多的交通设施。
(课件呈现情境图)其实在这些交通设施中还隐藏着许多的数学知识(课件演示每幅图中的两条线)。
活动二:认识平行与相交。
1. 画图感知,认识表象。
师:把你想到的两条直线的位置情况用彩笔画在纸上。
(生独立思考并画图,师巡视并搜集作品)师:仔细观察这六组直线,你能按一定的标准给它们分分类吗? 学生尝试分类,小组讨论交流。
2. 分类——认识相交① ② ③ ④ ⑤ ⑥组织交流。
师:像这样,两条直线交叉在一起,在数学上我们叫相交(板书),相交的点,我们称为交点。
青岛(六三)版数学四上 3.1三位数乘两位数口算 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1。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口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今后学习小数乘法的基础。
本信息窗呈现的是同学们为了保护人类的好朋友——大天鹅,发放宣传资料的情境。
借助解决“一组一共发放了多少份宣传资料”、“二组一共发放了多少份宣传资料”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的学习。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借助直观图示,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口算的方法和算理,体验口算方法的多样化,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培养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推的能力,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让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三位数乘两位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发展学生应用意识;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究。
【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算法的探究和算理的理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大天鹅图片)。
课前同学们交流的有关大天鹅的资料丰富多彩,老师选择了几幅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课件随着音乐教师简单介绍)谈话:保护大天鹅,人人有责!快看同学们都积极投入到保护大天鹅的行动中。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2组数学信息)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谈话: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学生可能提出:1一组一共发放了多少份宣传资料?2 二组一共发放了多少份宣传资料?……课件出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在欣赏大天鹅的情境下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的情感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
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案4商不变的性质
5.4商不变的性质⏹教学内容教材第72页,商不变的性质⏹教学提示“商不变性质”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它是进行除法简便运算的依据,也是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分数、比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基础。
教材通过具体的情境图,通过分析、比较,使学生掌握商不变时被除数、除数的变化规律,从而抽象概括出商不变的性质。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性质,初步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商不变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学习理解掌握商不变的性质。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知识,总结学习成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课前小研究,学习用品⏹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四个信息窗,不但学会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而且知道了农民伯伯要经过耕作——播种——施肥,才能收获到粮食,看来我们平时吃的粮食来之不易,里面浸透着农民伯伯辛勤的汗水,所以我们要珍惜粮食。
我们还知道农田里不仅能生产农作物,还蕴藏着许多的数学知识。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农田里的数学。
出示课件:大型联合收割机说明:随着科技的发展,农民伯伯收割小麦的方式也先进,原来主要用镰刀人工收割,现在主要采用联合收割机这种现代化的收割方式,不但农民伯伯的劳动量减轻了,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你会发现什么?这是一个规律吗?我们可以怎样去验证?(二)探究新知,通过填表我发现,( )和( )都有变化,但是( )却没有变化,从左往右看,第三列和第二列比较被除数扩大( ),除数也( ),商( );200÷=2 20 40 16 160 320 ÷8=- 9 - 第四列和第二列比较被除数扩大( ),除数也( ),商( );第五列和第二列比较被除数扩大( ),除数也( ),商( )。
最新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范文
最新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范文教学过程也称教学步骤,即用于指导和规范教师课堂活动的步骤。
只有安排好教学过程,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圆满地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
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最新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范文1教材分析:“近似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中的第五课。
这部分内容既丰富了对大数的认识,又是对后续学习除法“试商”的基础。
另外,近似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很难得到或不需要得到精确数,或是用大数描述事物时,人们经常会选择近似数。
因此,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知识的衔接上近似数都显得至关重要。
学生收到前面计算教学中估算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的经验积累,很多学生在课前已经可以凭借数感找出万以内数的近似数,也有一部分学生了解甚至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来求大数的近似数。
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四舍五入”法只是一个模糊的认识,对于“四舍五入”法具体是什么,它的道理是什么,什么情况下运用“四舍五入”法都不是十分清楚。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了小学中年级段,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与分析,了解近似数和精确数的意义,感受近似数和精确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借助数线,较直观地感知“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分析归纳法教学策略:小组合作情境创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分类感受精确数和近似数。
1.观看一段国庆60周年阅兵视频,说一说有什么感受?师:这么大的场面中一定蕴涵着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些数学问题。
2. 课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让学生默读其中的数字两遍,初步感知数据。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案 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及估算除法
5.1 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及估算除法⏹教学内容教材第59、60页,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及估算除法⏹教学提示本节的教学任务是理解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学习,能比较熟练的估算、口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在探索除法算理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1)要明确口算的理与法,做到理、法并举,理、法交错。
80÷20,以“十”为单位,即转化为8÷2,8个十除以2个十。
(2)教材传递两种口算的思维方法。
一种是根据乘除法的关系,用乘法算除法;一种是转化成以“十”为计数单位的两个数相除的表内除法,用口算求商。
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情境,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探究口算方法、阐述思考过程。
同时要采用新颖、有趣的练习形式进行口算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整十数数的口算方法,并能熟练地经行口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说”算法、“说”算理,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与分析能力,感知转化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感知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发现、探究的意识,养成乐于思考、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能够熟练的进行口算和估算。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的算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课前小研究,学习用品⏹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自主学习,复习旧知1、直接写得数。
18÷6=100÷5=123÷3=35÷7=50÷5=2、想一想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如:48÷4=可以这样想:4个( )÷4=1个( )=( ) 8个( )÷4=2个( )=( ) ( )+( )=(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案2 购买越冬食物——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3.2 购买越冬食物——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内容教材36、37页,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提示本节课内容是在上节课学生学过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的基础上学习的。
教学中首先出示信息窗2情境图,让学生找出已知的数学信息,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尝试用学过的方法进行解决。
学生有上节课学习口算的基础,能自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发展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探索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殊性,培养迁移类推及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小组内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探索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磁性学具学生准备:学具盒,学习用品⏹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直接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板书生活课题)2、观察情境图,找出信息为帮助大天鹅顺利过冬,大家准备为大天鹅准备充足的饲料。
教师和学生交流信息窗的信息:有谷子、玉米、大米三种饲料,谷子每袋23元,玉米每袋21元,大米每袋29元如果各买3袋,能计算出各需要多少钱吗?生口头列式并口算如果各买15袋呢?你准备怎样计算?用口算还可以吗?自己选择一种,试一试。
交流时询问:你是怎样计算的?预设:先用第一个因数个位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字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师再指两名学生说一说,重点说清楚顺序、乘得的积和哪一位对齐。
同学们到底为大天鹅准备了多少饲料呢?课件出示教材例题:买114袋谷子需要多少钱?指名列式:114×23 和我们以前的题目哪里不同?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说课稿
《解决问题》本节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一节解决问题课,是在学生已学习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计算,对速度和时间,路程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要给学生建构“速度x 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的数学模型。
本信息窗呈现的是物流中心车辆运输货物的情境。
借助问题“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引入对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关系的学习。
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独立思考,能分组交流,合作学习,具备本课的学习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认知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1、借助生活实例,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以及数量关系。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以及数量关系。
四、说教法学法本课是解决问题课的教学,如果课堂中只注重单一的列式、解决问题,学生会深感课堂枯燥、无趣,因此我在教法学法上着重突出以下几点:1、情景教学促感悟《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本课创设真实的现实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感悟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索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新课程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指出“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空间。
”因此本节课我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以及数量关系。
五、说教学过程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认知等情况的分析,我根据解决问题的教学流程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首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引出学生对速度、时间和路程的认识。
新版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
新版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教师撰写教案的目的是用于课堂教学,因此教案一定要具有实用性。
教师在撰写教案时,要克服情势主义,要根据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撰写出具有个性化的教案。
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版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最新版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1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2.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进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重点:运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讨论如何节省包装纸。
教学难点:引导视察、比较、交换、反思,得出节省包装纸的策略。
教学用具:课件、盒子。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收过礼物吗?能说说你都收到了什么礼物?生:玩具车,变形金刚……师:你们的礼物包装过吗?老师也收过一些礼物,而且是包装过的礼物,想看看吗?(课件演示,观赏包装好的各种礼物)师:刚刚大家观赏的礼物怎么样?师:生活中我们如果要送某种礼物给别人,通常会用漂亮的包装纸包起来更漂亮,要包装一个礼品,要推敲哪些数学问题呢?生1:如何进行包装(师:问的真好,等我们动手操作了,你就知道了) 生2:怎样知道需要用多少包装纸(师:你一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明白其中的道理的)生3:怎么包装最省纸呢?(师:聪明的你上课认真摸索相信你一定能想出的)师:哦,包装礼物中有这多的我们还不知道的学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包装的学问(板书:包装的学问)二、提出问题:合作探究1.师:老师收了这么多的礼物,老师怀有一棵感恩的心,我也想给我的亲人送上一些黄金搭档,(课件出示图片)第一我要送给我的第一个亲人。
猜猜他是谁呢?请听广告词——黄金搭当送小孩,个子长高不感冒,你说他是谁?师:老师准备送一盒黄金搭当送给我的弟弟,期望他健康成长.我也想用包装纸包装成精美的礼物。
师:可至少要用多大的包装纸呢?你能帮帮老师吗?生:求出表面积,量出长,宽,高(课件出示有关数据)生:求出的表面积就是包装纸的大小。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2篇)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2篇)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篇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2、经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数感。
3、对大数目进行合理的估计,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4、多渠道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搜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计数单位十万和亿。
教学难点: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
教学准备:计数器(每个小组的学生各一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为了使同学们读到更多的书,这两年我们学校增进了很多的图书。
在一些中学和大学校园里还建有规模更大的图书馆,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看看?生:想。
师:课件出示情境图: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图书馆约有图书十万册)(指一名学生)你的表情告诉大家,你有话想说。
生:书真多啊。
师:老师还带来一组咱们班同学从网上查找的资料,谁来读给大家听?(课件展示课本上所提供的一段资料)中山大学图书馆累计藏书约4086000册。
山东省图书馆累计藏书约5094600册。
中国国家图书馆累计藏书约21600900册。
美国国会图书馆累计藏书约119000000册。
指一名学生试读,生面露难色,眉头紧皱。
师:大家遇到困难了,生活中像这样的大数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和研究生活中这样的大数。
(板书课题:万以上数的认识)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感知十万的数。
(1)师:同学们说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图书馆的书有很多,十万是多少呢?谁来说说看。
学生自由说。
用课件出示:1小盒订书钉有1000个。
师:我们一起数数看一大盒装了几小盒呢?(课件动态演示,学生数)引导学生继续往下想:两大盒有多少个订书钉?3大盒呢?5大盒、8大盒、9大盒、10大盒呢?学生跟随老师的提示,进行想象。
课件动态演示十大盒订书钉叠在一起的情景。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描述一下十万是多少?师生共同小结:十个一万是十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数学(青岛版)上册教案全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的内容有:万以上数的认识,计算器,三位数乘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平行和相交,统计的有关知识。
教材分析:1、数与代数包括两位数除法、认数、使用计算器。
本册的除法教学是在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商两位数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商两位数的口算、笔算除法,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提高计算能力。
会用综合算式解答简单的两步应用题。
让学生灵活掌握并能进行简单运算。
认识亿以内数的大小,知道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几何知识包平行与相交。
继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两条直线间的关系平行和相交,并通过联系与对比,使学生弄清图形间的关系和区别,发展了空间观念并学会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物体,使学生体会到几何图形的位置变化和转化是有规律的。
3、统计知识:能根据现成的记录单绘制成简单的统计表,并从统计表中发现问题;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4、解决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解答应用题,而是根据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选择有用的已知条件解决问题,其中要求学生认真分析,已知条件与问题间的关系,先列表分析,在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整百整十数,两位数除三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并会判断商的位数。
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掌握乘、除法的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2、段、直线、射线的联系与区别。
3、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两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能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
4、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5、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
6、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初步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7、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国主义爱社会主义和唯物辩证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1、三位数乘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2、能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
教学难点:1、观察物体。
2、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具学具:口算、简便运算练习卡片,小黑板。
教学进度:1、万以上数的认识……………………………………10课时2、计算器………………………………………2课时3、三位数乘两位数………………………………16课时4、平行和相交……………………………4课时5、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21课时6、统计…………………………5课时7、整理与复习……………………………4课时第一单元大数知多少[单元教材分析]:学生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已经掌握了"个"、"十"、"百"、"千"这几个计数单位,并且会正确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本单元教材在上述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亿"。
因为在多位数中最常用的是亿以内的数,学生掌握了亿以内的读、写方法,以后遇到再大的数的读、写,就可以依此类推了。
教材先通过数数扩展计数单位到亿,再分别学习万级数的读法和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万级数的写法和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最后学习比较数的大小、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以及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亿以内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本单元以教学万级数的读、写法为重点,关键是把个级数的读、写推广到万级。
因为掌握了万级数的读、写法,含有两级的数的读、写法只要按级读、写就可以了。
[单元教学要求]: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3、使学生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会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亿以内数的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
4、根据新课程改革,结合读数、写数用有教育意义的数据对写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时划分]:1、信息窗(一)万以上数的读法........2课时2、信息窗(二)万以上数的写法..........2课时3、信息窗(三)万以上数的大小比较和整万整亿数的改写..........2课时4、信息窗(四)求一个数的近似数………………2课时5、拓展平台数字编码..................2课时教学重点:万以上数的读写。
教学难点: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课题:认识万以上的数节次: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中的信息窗(一)和自主练习的第1--2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千万、亿,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2.体会十进制计数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经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能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对计数单位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计数单位意义的理解。
策略与方法:认识新的计数单位时,先从学生已知的计数单位个、十、百、千引入,指导学生用横梁上标有计数单位的算盘帮助数数,教师随着写出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说明这些都是计数单位。
然后引导学生回忆一下在算盘上数数时有什么规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具:计数器,活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教师指导学生活动关注要点一、复习万以内的数的读法和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
万以内数有哪些数位?他们的计数单位都是什么?如:我校师生共有856人。
学生思考,交流。
复习巩固新知,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展示情境图。
情境图展示的是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图书馆约有图书十万册。
从而提出问题:十万是多少?你能举例说说你对十万的理解吗?三、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和"十进制计数法"举例,一小盒订书订有1000个,一大盒有10盒这样的订书订就是10000个,这样的十大盒就是十万个订书订。
再比如,人民大会堂能容纳一万人,10个人民大会堂就能容纳十万人。
2. 用算盘帮助数数。
也可以这样用计数器数一数:1万、2万、3万……10个一万是十万。
谁还能接着数下去吗?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对百万、千万、亿的认识,并让学生看书。
提出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你对一亿是怎样理解的?能举例说一说吗?一般情况下,成年人的头发约有10万根,1000个正常成年人的头发大约有一亿根。
钟表上的秒针跳动一亿下需要三年多时间。
……3. 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教师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数位顺序表,然后重点介绍数级。
在认识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介绍十进制计数法。
想:像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什么?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怎样?这种计数方法叫做什么计数法?学生自由发言。
举例。
学生自己动手数一数,然后演示。
用计数器自己操作,同位之间互相说一说。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数位顺序表。
生观察发现,总结。
(关注学生提出的问题。
能否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能否借助计数器认识。
关注对个级、万级、亿级的理解。
理解十进制计数法。
)四、拓宽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数一数练习时让学生借助计数器独立去数,然后交流数的方法。
2.第2题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回忆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开幕式、足球决赛的场面。
学生借助计数器独立去数,然后交流数的方法。
(学生回忆感受大数并用大数进行描述,培养学生的数感。
能否灵活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回忆交流。
即关注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关注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后反思课题:万以上的数的读法节次: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中的和自主练习的第3--7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进一步了解万以上数的组成各个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掌握万以上数的读法。
2.提高学生的读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地读出万以上的数。
教学难点:熟练地读出万以上的数。
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教师指导学生活动关注要点一、复习万以内数的读法和数位顺序表让学生举例说明:记数单位;数位;数级;十进制记数法等。
学生回顾,交流,学会回顾整理知识的方法。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探讨整万数的读法。
(1)让学生在算盘上拨出二十八万;三十二万;一百二十万。
引导学生用读个级数的规则来读万级数,但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小结:万级数的读法和个级数的读法的联系和区别。
相同点:万级数先按个级数的读法来读;不同点:万级数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2.探讨含有多级数的读法。
(1)指导学生读出给出的数4086000 ;5094600 ;(2)引导学生总结亿以内数的读法提问:含有个级和万级的数,先读哪一级?怎样读万级的数?在什么位置的"0"不读?在什么位置的"0"应该读?读几个0?(3)看书并完成自主练习的第3题(4)学生到黑板上出数,进行读数训练。
学生边拨珠边读出。
讨论后交流。
试读,再说怎样读的。
学生试读,再说怎样读的。
学生讨论、交流。
独立完成。
(能否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每一级末尾的零不读,中间不管有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通过图片让学生在读数的同时感受大数的意义。
)三、拓宽应用。
1. 读数的对比练习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自己读数,并说一说每组中两个数的读法有什么不同,然后小组交流。
10200 5006500 1350010020 5065000 1350035002.自主练习第5题3.自主练习第6题让学生读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然后让学生说说在哪些地方还见过类似的计数器。
4.自主练习第8题让学生买一袋瓜子,倒出来,先估计有多少粒,再数一数。
学生自己读数,并说一说每组中两个数的读法有什么不同,然后小组交流。
(能否灵活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通过比较每组的读法的不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中间有零的数的读法。
课堂总结:指导学生说说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
学生先独立说,再交流。
)课后反思课题:万以上数的写法节次:3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8页中的信息窗(二)和自主练习的第1--3题。
教学目标:1.能正确的写万以上数的数,熟练的读万以上的数。
2.体会万以上的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经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能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教学难点: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