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导学案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四单元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四单元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是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四单元的第14课,主要讲述了台湾历史与大陆的密切关系,以及海峡两岸交往的历史过程。
本课内容涉及台湾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旨在让学生了解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以及我国政府对台政策的演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对台湾地区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台湾历史与大陆的联系,以及海峡两岸交往的细节仍需进一步拓展。
此外,学生对政治问题敏感度较高,需要引导他们理性看待海峡两岸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与大陆的历史联系,掌握海峡两岸交往的主要过程,认识我国政府对台政策的发展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台湾历史与大陆的联系,海峡两岸交往的过程,我国政府对台政策的发展变化。
2.难点:引导学生理性看待海峡两岸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查阅资料、提问等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事例,让学生分析、总结,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感教育:通过讲述历史故事、观看纪录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四单元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2.课件:制作课件,包含图片、文字、视频等素材,以便于教学展示。
3.资料:收集相关的历史事件、新闻报道等资料,用于案例分析和拓展环节。
4.视频:准备与课题相关的纪录片或视频资料,用于情感教育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台湾历史与大陆的联系,引出本课主题。
《海峡两岸的交往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
《海峡两岸的交往》导学案一、导入1. 引入话题:大家是否了解海峡两岸的交往是指什么?这个话题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干系呢?2. 激发进修兴趣:今天我们将进修《海峡两岸的交往》,通过进修这一话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台湾与大陆之间的干系,以及两岸交流的重要性。
二、预习1. 请同砚们预习《海峡两岸的交往》相关知识,包括两岸干系的历史背景、目前的交流情况以及两岸干系的未来发展方向。
2. 针对预习内容,提出问题:两岸交往的历史渊源是什么?目前两岸的交流主要体此刻哪些方面?未来两岸干系会如何发展?三、进修1. 介绍《海峡两岸的交往》的背景知识,包括两岸干系的历史渊源、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2. 进修两岸交流的重要性,包括增进两岸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的意义。
3. 分析两岸干系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政治因素、历史遗留问题等。
4. 探讨如何增进海峡两岸的交往,包括加强经济合作、加大文化交流、增进民间友好交流等方面。
四、讨论1. 小组讨论:请同砚们结合进修内容,就如何增进海峡两岸的交往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2. 展示讨论效果:请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效果,分享各自的见解和建议。
五、总结1. 总结进修内容:通过今天的进修,我们了解了海峡两岸的交往背景和现状,认识到两岸交流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也探讨了如何增进两岸的交往。
2. 思考提问:你认为如何增进海峡两岸的交往是最有效的?你愿意为增进两岸交流做出什么贡献?六、作业1. 请同砚们撰写一篇关于海峡两岸交往的小论文,表达自己对两岸交流的看法和建议。
2. 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海峡两岸的交往的信息,为未来的进修和讨论做好准备。
七、拓展1. 鼓励同砚们积极参与海峡两岸交流活动,增进对两岸干系的了解和体验。
2. 推荐相关书籍和电影,深入了解海峡两岸的交往历史和现状,拓展视野,丰富知识。
通过本次进修,希望同砚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海峡两岸的交往,认识到两岸交流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增进两岸交流的活动,为增进两岸人民的友谊和增进和平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部编八下历史第四单元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四单元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八下历史第四单元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材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了1949年国共内战结束以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变化。
本节课主要内容有:台湾光复、解放战争和国共两党的历史恩怨、两岸关系的演变、两岸交流与合作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海峡两岸的历史背景和现状,认识两岸关系的复杂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对于我国近现代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海峡两岸交往的具体史实和现状,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了解和认识海峡两岸的交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光复、解放战争和国共两党的历史恩怨,掌握海峡两岸关系的演变过程,认识两岸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两岸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台湾光复、解放战争和国共两党的历史恩怨,以及这些历史事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挥集体智慧,共同解决问题。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八下历史》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课件3.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4.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台湾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台湾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海峡两岸的交往导学案
海峡两岸的交往导学案一、两岸关系概述海峡两岸指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地理位置,由于历史原因和政治分歧,长期以来两岸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共存、不统不独、和平发展”的时期。
然而,此后长期停滞,直至1987年两岸开展人员往来合作。
二、两岸文化交流两岸文化交流是增进了解,促进友谊的重要途径。
自2008年两岸文化交流协议签署以来,两岸文化、教育、宗教、体育等领域频繁交流,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1. 文化两岸文化交流在文学、艺术、影视等方面取得了突破,互相借鉴,共同发展,为两岸民众提供了更多了解对方的机会。
2. 教育两岸教育交流促进了两岸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学生交流等形式多样,对两岸的未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 宗教两岸宗教交流促进了宗教信仰交流、神职人员交流、宗教文物保护等方面的合作,使得两岸之间的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和传承。
4. 体育两岸体育交流在奥运会、亚运会等赛事上展开合作,助力两岸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加深了两岸之间的友好情谊。
三、两岸经济合作两岸经济合作是增进互利共赢,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
1992年,两岸商务人士共同签署《海峡两岸关系协议》,拉开了两岸经济合作的序幕。
1. 贸易投资两岸贸易额持续增长,两岸企业在市场开拓、产品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为两岸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2. 产业合作两岸在电子、通讯、零售、制造等领域展开合作,共同打造了一系列合作项目,有力促进了两岸产业的协同发展。
四、两岸政治对话两岸政治对话是解决分歧,促进和平的基础。
2008年,两岸在南京举行了历史性的会谈,双方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互谅互让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1. 和平协商两岸在和平共存、相互尊重、寻求共同发展的原则下,积极开展和平协商,寻求政治解决两岸分歧的途径。
2. 民心交流两岸在民间交流、民众互动等方面取得进展,促进了两岸社会的融合,加深了两岸人民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14 海峡两岸的交往学案
学案:14 海峡两岸的交往班级:姓名:环节一:课前预习,搜集资料:搜集能证明下列结论的史实,并将搜集到的图片或文字材料整理打印在一张A4纸上带来准备交流用。
(1)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即古代大陆与台湾交往及管辖的史实)。
(2)大陆和台湾交流日益密切。
(人员往来、政治会谈、经济合作、文化交流至少各一例)。
环节二:自主学习,归纳概括:环节三:合作探究,史料分析:材料一:早在50年代,中国政府就曾设想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但由于二战后美苏争霸,美国对社会主义阵营的新中国采取了孤立、遏制的政策,并且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武装干涉纯属中国内政的海峡两岸关系。
材料二:自70年代末开始,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第26界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驱逐台湾当局“代表”;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与此同时,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港澳同胞以及海外侨胞、华人,都殷切期望两岸携手合作,共同振兴中华……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政府出于对整个国家民族利益与前途的考虑,1983年邓小平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未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但一家独霸世界力不从心: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成为牵制美国独霸世界的重要力量,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符合两岸民意,将有利于海峡两岸的和平、稳定与持续繁荣和发展。
分析三则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依据材料回答,50年代,中国政府和平解放台湾的设想为什么没有实现?请以具体史实说明。
(2)(3)依据材料回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方针的提出说明了什么?(3)依据材料回答,当今世界格局有何特点?当今世界两大主题是什么?我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方针的提出有何意义?(4)综合以上探究,从新中国成立初的“武力解放”,到50年代中期的“和平解放”,再到改革开放后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我国对台湾问题态度的转变说明了什么?环节四:自我检测,巩固提升:1.20世纪90年代初期,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②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③推进和平统一祖国大业④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2.我国《反分裂国家法》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不动用武力C坚持反对外来干涉的原则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Word]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导学案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导学案年级:六学科:史执笔人:肖乐平审核人:肖华超时间:2015.4.16【学习目标】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
【学习流程】【自主梳理】(5分钟)请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1、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确立了用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改革开放后,中央政府确立了的大政方针,不久,在邓小平提出的“”基础上,形成了的对台基本方针。
2、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3、1990台湾成立了,1991年大陆成立了,1992年,两会就达成共识。
1993年两会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写入协议,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4、1995年,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的新情况,提出了,其中包括:坚持的原则,但不承诺,推进了新时期和平统一的进程。
5、二十多年来,两岸人员往来及经济、文化等交流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的局面出形成。
【合作探究】(20分钟)学生探究一:从历史角度探究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
提示:三国隋元清时期大陆与台湾的关系。
教师介绍宋明朝时期交往的情况。
学生探究二:问题1:近代史上台湾曾遭受到哪些侵略?问题2:现在所说的台湾问题是怎么形成的?问题3: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学生合作学习,完成写列表格:学生探究三:问题1:根据表格结合教材说明50年代中期后,我党对台方针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问题2: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什么?问题3:在中央政策的感召下,在两岸民众的强烈要求下,台湾方面政策有何调整?问题4:为么海协会海基会的成立使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重要一步?学生讨论:资料一:20世纪80年代至今,台湾当局利用国际反华势力蓄意制造分裂,鼓吹“一中一台”,企图分裂国家,使得两岸统一的进程困难重重。
2004年台湾“大选”,台湾民进党领导人陈水扁疯狂叫嚣“台湾独立”。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学案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新授课学案班级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 制作人:房立德2009.04.6一、[教学目标]1分钟1、知识目标: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两岸交往概况;“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
2、能力目标:从课本中归纳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中共从客观实际出发,与时俱进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是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
二、[重点和难点] 1分钟1、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2、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三、[教法、学法]学法指导(1)认真阅读课本,做好读书标记,掌握基本知识点。
(2)小组讨论时,要求人人发言,其他同学给予纠正或补充。
四、[学习过程] (30分钟)开始课前自主学习了,先试试你的身手吧!认真阅读课文,作出标记,识记标记知识。
预习导学:(10分钟)1、中国政府对台政策的变化(1)、新中国成立以后,明确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世纪50年代中期,有确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
(3)、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政方针。
不久,在邓小平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4)、1995年,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等新情况,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这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______。
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________ ”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______措施。
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一课,主要介绍了台湾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海峡两岸的关系。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现实,旨在让学生了解台湾的历史背景,明确我国对台湾的政策立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于我国的历史和政策有一定的了解。
但海峡两岸的关系问题较为复杂,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这一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关注台湾的历史沿革,理解我国对台湾的政策立场,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的历史背景,明确我国对台湾的政策立场,掌握海峡两岸的关系发展历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台湾的历史背景,我国对台湾的政策立场,海峡两岸的关系发展历程。
2.难点:理解我国对台湾的政策立场,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台湾的历史背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我国对台湾的政策立场,以及海峡两岸的关系发展历程。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事件,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
4.情感教育: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情感态度的引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
2.资料:台湾历史背景、我国对台湾的政策立场、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相关资料。
3.课件: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4.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台湾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关注台湾问题。
提问:“你们对台湾有什么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部编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导学案)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政策。
2.理解“一国两制,了和平统一”方针的含义、原因以及重大意义。
3.运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对祖国统一充满信心,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的使命感。
【学习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学习难点】“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对台基本方针【学习过程】◆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从诗中你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情怀?诗中反映了海峡两岸“现在”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况?◆自主学习,梳理知识知识点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1.对台方针政策: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__________________↓20世纪50年代,确立了争取__________________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后,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1995年,江泽民提出________________,这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2000年,中国共产党重申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2.两岸关系的发展:(1)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________________,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2)1990年,台湾成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基会);1991年大陆成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协会)。
(3)___________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________________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
(4)1993年,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举行会谈(右图),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2024部编版)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导学案(无答案)
课型新授课课题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年级八年级主备人备课时间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识记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九二共识”的内容、“汪辜会谈”、江泽民提出八项主见、海峡两岸交往日益亲密等基本史实;2、归纳台湾问题的由来;思索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的不同;3、新中国成立后的对台政策、方针,并分析政策、方针变更的缘由。
(重点、难点)4、归纳概括从1979年——至今,海峡两岸关系有哪些变更,分析海峡两岸关系变更的缘由。
(重点、难点)5、了解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亲密的史实,相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定趋势。
【课堂教学流程】【学案自学梳理学问】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九二共识”的内容、“汪辜会谈”、江泽民提出八项主见、海峡两岸交往日益亲密等基本史实。
(一)推动祖国统一大业1.大陆对台政策:(1)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_______。
(2)20世纪50年头中期,确立了争取用_______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3)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_______祖国的大政方针。
(4)不久,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从_______年起先,解放军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
(2)中心政府倡议海峡两岸干脆实行通邮、通航、_______。
(3)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_______”政策。
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_______状态最终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更。
(4)1990年台湾成立_______,次年中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5)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_______原则”的“_______”。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6)2024年1月,江泽民提动身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_______。
(7)2024年,中国国民党主席_______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
海峡两岸的交往导学案
《海峡两岸的交往》导学案
一、以诗读史
从诗中你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诗中最后一句“一湾浅浅的海峡”指的是什么呢?
诗中反映了海峡两岸“现在”处于一种怎么样的状况呢?
二、回眸历史,追根溯源(思考填写下面内容)
1、同根同源:
三国时期,吴国派______到达________;
隋朝派一万多人到台湾开发;
元朝时设____________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1662年_________收复台湾;
1684年清朝设置________,隶属福建省台,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以上那个史实说明了什么?
2、台湾问题:
(1)目前,台湾与大陆的分离局面怎样形成的?
(2)请列举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侵略中国的史实?
(3)历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三次分离两次回归,各指哪些历史事件?
三、立足现实,推进统一:
达标检测:
1、针对台湾问题发表“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的是()A.邓小平B.毛泽东
C.周恩来D.朱德
2、台湾问题是我国内战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我国对台基本方针是()A.“一国两制”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和平统一”D.“三十六计,和为上”
3、无论过去的二十世纪,还是现在的二十一世纪,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其中最根本的前提是()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坚持国共两党的平等谈判
4、右图中两人分别代表海协会和海基会在九十年代初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①坚持一个中国的重要原则②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③推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大业④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优秀教案(安徽省市级优课)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②培养并锻炼学生以下能力:归纳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获取历史信息、处理历史信息、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诗歌选读导入新课。
②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所掌握的地理知识,结合教师的介绍,了解宝岛台湾的历史沿革,理解台湾的重要性及台湾问题的由来,激发学生对这方宝地的热爱与珍重。
③通过史料分析归纳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政策。
④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政治学科知识及自身熟悉的时政新闻,介绍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⑤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自学、探究、实践的学习方式,利用问题的层层铺垫、推进,把历史和现实更好地结合,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信息交流,使学生对祖国统一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增强对历史的感悟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明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任何人都不能割断这种血肉相连的关系。
②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针的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爱国爱党的思想。
③祖国统一的趋势不可逆转,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任何想把台湾独立出去的想法和举动必将被抛到历史的垃圾堆里,从而也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教学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以诗读史:多媒体打出《乡愁》,通过对诗歌的理解导入本课内容。
三、传授新知自学提纲:1、介绍一下台湾的地理位置。
2、为什么说台湾是祖国的宝岛?3、台湾问题是怎样形成的?4、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党和政府对台湾的重大政策。
5、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导学案导学案一、导入1. 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引出本课主题:海峡两岸的交往。
2.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海峡两岸最早的交往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有哪些方式呢?与学生共同探讨。
二、学习目标1. 了解海峡两岸交往的起源和历史沿革。
2. 了解海峡两岸交往的方式和内容。
3. 分析海峡两岸交往对两岸经济文化的影响。
三、学习过程1. 导入课前预习内容,复习已学知识。
2. 听取学生对本课的总体了解,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3. 配发学生教材,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理清脉络。
4. 分组讨论,分享课文中的重要观点及学习体会。
5. 教师与学生共同整理出本课的学习重点。
四、学习展开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重点内容进行深入研读,做好笔记。
2. 定时展示小组研究成果,分享各小组研究内容,教师进行点评。
3. 教师辅助学生总结归纳,整理出海峡两岸交往的方式和内容。
五、拓展延伸1. 提出问题:海峡两岸交往对两岸经济文化的影响有哪些?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整理出交流和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等几个方面的影响。
六、辅助提醒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使用一些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如图片、视频等。
七、巩固备考1. 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2. 布置作文任务:请你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海峡两岸交往的看法。
要求结合课堂学习,内容要具体、完整,并有自己的观点。
字数不少于800字。
八、课堂小结1. 导师进行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海峡两岸的交往。
你们对本课的内容有什么疑惑和收获呢?2. 与学生共同概括当堂所学内容。
九、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完成作文。
3. 准备下节课的学习材料。
参考答案:作文:海峡两岸的交往海峡两岸的交往可以追溯到最早的商代时期。
自那时以来,两岸交往的方式与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两岸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峡两岸的交往》导学案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目标:1、了解党和政府与时俱进的对台方针,其中包括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江泽民的八项主张等;了解海峡两岸的关系发展史,认清历史发展的趋势,包括“九二共识”、“汪辜会谈”等。
2、尝试将文学艺术与历史逻辑相结合,层层递进,不仅领略两岸古今的历史渊源和进程,也揭示了海峡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知道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是国家、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认清少数“台独”分子欲把台湾从祖国分离出去的图谋是不得人心的,最终会失败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余光中《乡愁》,从诗中你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情怀?诗中反映了海峡两岸“现在”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况?二、自主探究1、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海峡两岸的分离?3、结合所学知识思考:结合课本第一子目P70——71内容,完成以下表格。
三、质疑释难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它和香港澳门问题一样吗?四、巩固提升1、由海峡两岸同根同祖血脉相连、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以及港澳回归的成功范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B.大国干预是阻挠统一的外部因素C.武力解决是实现统一的唯一途径D.台独势力是祖国统一的内部阻力2、台湾舞剧《薪传》曾在大陆演出,引起轰动,它反映了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一脉相承的亲情关系。
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汪辜会谈”的举行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③江泽民“八项主张”的提出④台湾当局“三不”政策的调整A.©®®®B.®®®®C.②①③④D.④②①③3、右下图预示两岸关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根本的前提是()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坚持资本主义道路C.坚持国共两党平等对话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五、拓展迁移青少年在祖国统一大业中能做什么?。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导学案
新教育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行动就有收获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温故互查】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关于港澳台问题创造性的提出了“”的伟大构想,年7月1日,香港回归,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国人民洗雪了,标志着我国在完成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设问导读】(一)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71页第一段和和72页第三段,完成关于对台方针政策的(1)——(4)题。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怎样对待台湾问题?(2)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什么样的方式解放台湾?(3)改革开放以后,又形成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4)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又是什么?2、阅读课文第二和第三自然段内容,完成关于两岸关系的发展的(1)——(4)题(1)1987年,台湾当局的对大陆政策做出了什么样调整?(2)1990年和1991年台湾和祖国大陆各哪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3)两会达成的“九二共识”内容是什么?(4)简述一下“汪辜会谈”的内容和意义。
3. 阅读课文最后一段,完成关于日益密切的交往的下面这个问题:二十多年来,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初步形成了什么样的局面?(二)自学检测(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也可以以填空的形式出现,便于检测学生对重要的知识准确再认再现的情况。
)选择题:1.我国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是在()A、新中国成立后B、澳门回归后C、改革开放后D、香港回归后2.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A.一个中国 B.两种制度 C.和平谈判 D.互补互利3.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A.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B.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C.推进和平统一祖国大业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4.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的一步是在()A、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B、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C、“汪辜会谈”D、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八项主张5.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是()A.“三不”政策 B.海协会决议 C.海基会决议 D.江泽民的八项主张【合作探究】1、为什么我国要采用“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解决台湾问题?(思路点拨:从1949年国民党逃到台湾,台湾与祖国大陆进入对立状态,台湾经济继续发展,顾及台湾的历史与现状,党和政府与时俱进地制定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这一方针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两岸交往概况掌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能力训练过程方法归纳分析认识趋势从课本中归纳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资料史论结合结合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并且在国际上得到大多数国家的承认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党情感中共从客观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是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唯物史观归纳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实际,联系港澳回归后的发展,认识到中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反对台独体验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坚决反对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教学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教学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课前导学①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证明台湾是中国领土的史料和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②学生收集资料并制成电子演示文稿。
教学渗透点①通过对“台湾地理状况”的学习,对相关地理知识进行渗透。
②通过对史实的描述,提高学生语言概括、口头表达能力。
③根据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统一是历史大势所趋。
④通过上网搜集和查询资料和制作电子演示文稿,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
教学资源①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八年级下册)。
②自制多媒体。
③网站资料。
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用播放歌曲《爸爸的草鞋》,画面反映了XX年四五月份,连战、宋楚瑜大陆行。
提问:同学们在欣赏歌曲的同时看到了一幕幕熟悉的画面,谁能说出这首歌反映了什么事件?回答:连战、宋楚瑜大陆行。
伴随着台海坚冰的融化,我们步入了两岸关系的和解之春,今天让我们借着这缕暖风,也来探讨这一热门话题──海峡两岸的交往。
(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教师用出示自学题目,学生带问题阅读教材,整理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导学案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和平统一祖国的打整方针;基本方针、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提出的八项主张。
能力目标:培养并锻炼学生以下能力:归纳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两岸交往信息的交流学习,认识到两岸人民血脉相连,台独分子想使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企图永远不会得逞,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从而也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过程:预习检测: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一、阅读第一自然段,以时间为顺序学习总结党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中做出过那些决策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3.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又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政方针。
4.不久,在邓小平提出“_____________”的科学构想的基础上,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二、党和政府对台基本方针形成后在推进祖国大业的过程中取得显著成就是什么?带着问题阅读第二段内容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了“_______”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近_______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思考:两岸为什么说是38年的隔绝状态?三、随着海峡两岸的交流日益密切,还有那些重要的民间活动,阅读第三段课文内容,找出答案:1.______年台湾成立了______________会,______年祖国大陆成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会。
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2.1992年,两会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成共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学习目标】:
1.了解海峡两岸的关系发展史,掌握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江泽民的八项主张。
2.知道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了解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
3.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
学习重点:党和政府确立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学习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自主导航】: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党和政府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__
________。
⑵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争取用___________解放台湾的思想。
⑶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了的大政方针:
①在________提出“____________”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
的对台基本方针。
②1995年,_________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
__________。
③2000年3月,中国共产党重申____________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2.台湾对大陆政策的调整:
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_______”政策;两岸关系发生了的变化。
3.汪辜会谈
⑴背景:①1990年,台湾成立________;②1991年,大陆成立________。
③1992年,两会达成______共识,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汪辜会谈:______年,海协会会长_______和海基会董事长_______在_______举行会谈。
⑶内容:将“加强两岸、”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交流达成共识。
⑷意义: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⑴两岸交往的基本方针:__________ 、__________。
原因:都是_________
⑵表现:两岸以及、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
⑶影响:2008年,两岸实现“_______”,使两岸交往更加密切。
【合作探究】:
1.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现状是如何造成的?
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过哪些方针或政策?
3.改革开放以来,哪些事件密切了两岸交往,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
4.目前,阻挠统一的势力主要有哪些?如何看待祖国统一的前景?
【达标练习】:
1.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向美方解释中国政府对台湾的方针时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
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现实和现行的制度。
”这段话反映出的信息是( )
A.中美双方针对台湾问题达成一致B.解决台湾问题必须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C.中国政府对台政策有了重大变化D.国共第三次合作的条件已经成熟
2.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目前,我国解决“乡愁”的基本方针是()
A.不放弃使用武力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
D.由台湾人民“公投”
3.海峡两岸首次打破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开始于()
A.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B.台湾和大陆分别成立海基会和海协会
C.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D.汪辜会谈
4.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的最重要的“共识”是()
A.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加强两岸的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C.两岸和平谈判可以分步进行
D.两岸直接实现“三通”
5.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有本质上的不同,最主要的是( )
A.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B.属于政党政治问题
C.属于外交问题
D.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6.邓小平说:统一后,台湾仍然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仍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这一观点表明()
A.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B.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C.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D.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的一个中国的原则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摘自《台湾通志》(1)材料中的“贵国”指哪国?“余既来索”又是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二清末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
(2)“去年今日割台湾”指什么历史事件?台湾又是怎样回到祖国怀抱的?
材料三诗人余光中《乡愁》中写道:“……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
(3)“一弯浅浅的海峡”使“我”和大陆分离的现状是如何形成的?这一现状与材料一中“贵国所踞”和材料二中的“割台湾”在性质上有何不同?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各有哪些?(各写出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