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部分章节)汇总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⒋掌握眶及骨性鼻腔的形态特征及其交通,熟练掌握骨性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及开口部位。
了解颞下窝、翼腭窝的位置及其交通。
⒌了解新生儿颅的特征及其出生后变化。
⒍掌握颅骨常用的骨性标志(颧弓、下颌角、乳突、枕外隆凸、舌骨体、眶缘等)。
第三节 附肢骨骼
上肢骨
1、教学内容
1.实验观察:上肢各骨(游离标本)的主要形态结构,能区分其左右(不含手骨)。
⒉熟练掌握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的主要形态结构,区分左右。
⒊熟练掌握足骨的组成、跗骨的排列关系,掌握跟骨、距骨、足舟骨的主要结构及跖、趾骨
的特点。
⒋掌握下肢骨常用的骨性标志(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髂结节、坐骨结节、耻骨结节、
股骨大转子股骨内侧髁、外侧髁、胫骨内侧髁、外侧髁、腓骨头、胫骨粗隆、内踝、外踝、
⒊熟练掌握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其运动方式。
⒋了解足部各关节(跗骨间关节、跗跖关节、跖趾关节、趾骨间关节)的组成及运动,掌握
距跟关节和距跟舟关节的组成、位置及运动(内翻、外翻)。
⒌掌握足弓(内侧纵弓、外侧纵弓和横弓)的形成及其功能意义。
第三章 肌学(10 学时)
第一节 总论
3.在自己身上作上肢各关节的运动,注意拇指腕掌关节的运动方式。
2、教学要求
⒈了解上肢带骨的连结(胸锁关节、肩锁关节、喙锁韧带和喙肩韧带)。
⒉熟练掌握肩关节、肘关节和桡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其运动方式。
⒊掌握前臂骨间膜,熟练掌握桡尺近侧关节、桡尺远侧关节的构造及其联动机能(旋前、旋
⒉人体解剖学的分科。
⒊人体的分部与器官、系统。
⒋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和人体的轴与面。
《系统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系统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Systematic anatomy 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1110013 课程总学时:96(理论学时66/实践学时30) 周学时:8(理论学时5/实践学时3)学分:5 课程性质:必修适用专业:临床、眼、麻、影、口、法医等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章次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一绪论 2 2 0 二运动系统 21 6 15 三内脏学 19 16 3 四脉管系统 16 14 2 五感觉器 5 4 1 六神经系统 33 24 9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系统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名词多、描述多是其特点。
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医学生理解和掌握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知识,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通过课堂讲授和自学,要求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
(二)通过实习课,对基本内容进行实地解剖标本观察,并密切结合活体,掌握各部的形态结构,学会画出必要的简图,能进行分析比较,写出实习小结。
达到理解基础理论,加深巩固基本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目的。
培养辨证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独立自学能力。
要求: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要求分为两级。
1(一)凡属“掌握内容”,一般应在课堂上把基础理论讲深讲透;对基本知识必须通过实地解剖标本观察,使学生深入全面地掌握,做到能说得出、认得准、用得上,达到牢固掌握。
(二)凡属“了解内容”,可以概括讲授,扼要介绍有关知识的进展与规律,使学生有一般认识,知其要点,学到有关知识,做到一般理解。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系统解剖学》柏树令、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理论考试70%、实验考核20%和平时成绩10%。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实验目录内容学时数实验一躯干骨、四肢骨、颅骨 3 实验二全身关节 3 实验三全身肌 3 实验四内脏 3 实验五心脏\动脉感觉3 实验六中枢 3 实验七周围神经系统3 合计 21 二、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绪论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和人体的轴和面。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绪论
一、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定义任务和分科
二、掌握人体的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术语
三、了解人体的体型、器官的变异和异常
第一篇运动系统
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连结、骨骼肌)和功能(运动、支持、保护)
第一章骨学
第一节骨学总论
掌握骨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了解骨的化学成份和物理性质。
第二节中轴骨骼
一、颅
(一)掌握颅的组成和功能
1、掌握各脑颅诸骨的位置和各面颅诸骨的位置。
2、掌握新生儿颅的特征及生后变化。
(二)掌握颅底内、外面观、前面观、侧面观的重要形态结构。
(三)掌握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开口,了解眶腔、鼻腔构成。
二、躯干骨
(一)掌握躯干骨的组成(椎骨、肋骨、胸骨)。
(二)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三)掌握胸骨的基本形态结构,胸骨角的特征和意义。
(四)了解肋骨一般形态、结构,掌握躯干骨重要的骨性标志(第7颈椎棘突,颈动脉结节、骶角、颈静脉切迹、胸骨角、剑突等)。
第三节附肢骨骼
一、上肢骨
(一)掌握上肢骨的组成与排列。
(二)了解各肩带骨的形态、位置、掌握其主要结构。
掌握肱骨、桡骨、尺骨的形态、位置及主要结构。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心理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使用)Ⅰ前言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
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各学科联系密切,是医学院校学生最先接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它是学习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课程,妇产科学、外科学等临床课程的基础。
医学生只有正确认识正常人体形态结构,才能充分理解其生理过程和病理现象,才能进一步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掌握对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方法,逐渐成长为医德高尚、技术精湛、救死扶伤的医师。
故本课程在医学课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口腔医学、预防医学、心理医学、眼耳鼻喉科学、医事法律、法医学等本科专业。
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组成,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和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教学总学时为130学时,理论课65学时,实验课65学时。
Ⅱ正文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各器官的配布、形态结构和重要毗邻关系的知识和标本、模型的观察、辨认等解剖学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的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一)掌握人体解剖学姿势。
(二)熟悉轴、面及方位术语。
(三)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地位、分科、发展简史和学习方法。
(四)了解人体的分部和器官系统。
运动系统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第二章骨学1总论(一)掌握骨的构造。
(二)熟悉骨的分类。
(三)了解骨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四)了解骨的发生、发育和可塑性。
第二节中轴骨(一)躯干骨1 掌握椎骨一般形态与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2 掌握胸骨的形态结构与分部。
3 掌握第7颈椎、骶岬、骶角、颈静脉切迹、胸骨角、剑突和肋弓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4 熟悉躯干骨的组成。
5 熟悉椎骨的数目。
6 了解肋的组成、肋骨一般形态,肋软骨及第1、11、 12肋的形态特征。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供医学检验专业用,试行).doc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供医学检验专业用,试行)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解剖学姿势;方位、轴和切面术语。
第一章运动系统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骨的形态、构造;躯干骨的名称、数目、位置;上肢骨的名称、数目、位置;下肢骨的名称、数目、位置;颅骨的名称、数目;关节的主要结构、关节的运动形式;脊柱的组成和功能、椎间盘的位置和结构、脊柱的生理弯曲;胸廓的组成;肩关节、肘关节、髓关节、膝关节、颖下颌关节的组成和运动;骨盆的组成和分部;肌的形态和构造;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大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臀大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的位置及作用;膈的位置、孔裂和作用;腹前外侧群肌的名称、层次。
熟悉骨的理化性质;躯干骨的以下主要形态结构(椎体、椎弓、椎孔、椎管、椎间孔、棘突、横突、关节突、舐管、紙管裂孔、胸骨角);上肢骨的以下主要形态结构(肩胛冈、肩峰、关节盂和喙突;肱骨头、外科颈、三角肌粗隆、橈神经沟、肱骨滑车、肱骨小头、尺神经沟、鹰嘴窝;橈骨头、橈骨颈、橈骨茎突、尺切迹;鹰嘴、滑车切迹、挠切迹、尺骨头); 下肢骨的以下主要形态结构(髓臼、闭孔、骼悄、骼前上悄、骼结节、骼窝、坐骨结节、坐骨棘、耻骨结节;股骨头、股骨颈、臀肌粗隆、粗线、股骨内/外侧髀;胫骨内/外侧髀、胫骨粗隆、内踝;腓骨头、外踝);颅骨的以下主要形态结构(枕骨大孔、翼点、乳突、下颌窝、下颌头、下颌角、上鼻甲、中鼻甲、下鼻甲、上、中、下鼻道、内耳门、外耳门、垂体窝);关节的辅助结构;胸廓的形态、功能;肌的辅助装置;肌的起止和作用;肋间肌的位置和作用;腹股沟管的位置及通过的结构。
第二章消化系统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咽峡的构成;咽的形态、位置、分部及各部的交通;食管的位置及生理性狭窄的部位;胃的形态、分部、位置和胃壁的构造;小肠的分部(包括十二指肠的分部)及主要形态结构;大肠的特征性结构、分部(包括结肠的分部)和位置;阑尾的位置及其根部的体表投影;直肠的位置、毗邻、弯曲;肛管的结构;肝的形态、位置及主要功能;胆囊的形态、位置、分部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输胆管道的组成及开口部位。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运动系统骨学第一节总论一、掌握骨的分类、形态、构造和功能。
二、了解骨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发生和发育。
第二节中枢骨骼一、躯干骨(一)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二)掌握肋的形态结构。
(三)掌握胸骨的形态结构。
(四)掌握躯干骨的重要骨性标志:第七颈椎棘突、胸椎棘突、腰椎棘突、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骨角、肋弓、剑突、骶管裂孔、骶角。
作业练习:绘制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和肋骨简图。
二、颅骨(一)掌握颅骨的组成,脑颅与面颅诸骨的名称和位置。
(二)握蝶骨、颞骨、筛骨、下颌骨和上颌骨的形态结构。
(三)掌握颅的前面观、侧面观和颅底外面观的形态结构。
(四)了解颅底顶面观、内面观和后面观的形态结构。
(五)掌握眶腔、骨性鼻梁及骨性口腔的位置及形态结构。
(六)掌握鼻旁窦的位置、开口及临床意义。
(七)掌握新生儿颅的特征及生后变化。
(八)掌握颅骨的骨性标志:眉弓、眶上缘、颧弓、枕外隆突、乳突、下颌角、顶结节、舌骨。
作业练习:绘制颅骨前面观、侧面观及游离下颌骨简图。
第三节附肢骨骼一、上肢骨(一)掌握上肢骨的组成、排列和分布。
(二)掌握肩带骨的位置及形态结构。
(三)掌握肱骨、前臂骨(桡骨、尺骨)的位置及形态结构。
(四)掌握手骨的分部和各骨的形态结构,掌握腕骨的排列顺序。
(五)活体触摸上肢骨的骨性标志:锁骨、肩峰、肩胛骨下角、肱骨内上髁、肱骨外上髁、尺骨鹰嘴、桡骨茎突、尺骨茎突、豌豆骨、掌骨头。
作业练习:(一)绘制游离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和尺骨简图。
(二)绘制整体手骨简图。
二、下肢骨(一)掌握下肢骨的组成、排列和分部。
(二)掌握髋骨的位置及形态结构。
(三)掌握股骨、小腿骨(胫骨、腓骨)的位置及形态结构。
(四)了解足骨的分部和各骨的位置及形态结构,掌握跗骨的排列位置。
(五)掌握下肢骨的骨性标志:髂嵴、髂结节、髂前上棘、髂后上棘、坐骨结节、耻骨结节、大转子、腓骨头胫骨粗隆、胫骨前缘、内踝、外踝、跟骨结节、第五跖骨粗隆。
系统解剖学重要知识点+大纲总结
第一章骨学Osteology第一节总论一、骨的分类根据外形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类。
1.长骨long bone 中部细长称为体或骨干, 体内的腔称骨髓腔, 容纳骨髓。
骨的两端膨大称为骺, 骺表面有光滑的关节面。
骨干与骺邻接的部分称干骺端。
长骨多见于四肢,如股骨和肱骨。
2.短骨short bone呈立方形,如手的腕骨和足的跗骨。
3. 扁骨flat bone呈板状,如颅盖骨、胸骨、髓骨等。
4. 不规则骨irregular bone ,如椎骨和某些颅骨。
二、骨的构造骨是由骨质、骨膜和骨髓构成,并有血管和神经分布。
1. 骨质bone substans分骨密质compact bone和骨松质spongy bone。
颅盖骨的骨松质称为板障。
2. 骨膜periosteum是被覆于骨内、外面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的膜。
分布于除关节面以外整个骨外面,对骨的营养、生长或再生具有重要作用。
3. 骨髓bone marrow充满于长骨的髓腔和骨松质的腔隙内,分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red bone marrow有造血功能,含有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其他幼稚型的血细胞。
黄骨髓yellow bone marrow 见于5岁以后的长骨骨干中,含大量的脂肪组织,失去造血活力。
成人红骨髓主要分布于长骨的两端、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的松质内,如肋骨、胸骨和椎骨等处。
这些地方的红骨髓可终生保持。
临床上常在髂结节、髂后上棘和胸骨等处穿刺取样,检查骨髓。
三、骨的化学成分及物理特性骨的化学成分包括有机质和无机质。
有机质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无机质使骨具有硬度。
年龄愈大,无机物的比例愈高。
因此,年幼者骨易变形,年长者易发生骨折。
第二节中轴骨骼一、躯干骨躯干骨包括26块脊柱骨(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12对肋和胸骨。
(一)椎骨vertebrae1. 椎骨的一般形态典型椎骨由位于前方的椎体和后方的椎弓构成。
椎体和椎弓共同围成椎孔, 各部椎孔相连成椎管。
(完整)《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部分章节)汇总,推荐文档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部分章节)一、课程编号:11033适用专业: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护理学、麻醉医学、口腔医学、影像医学、预防医学、生物学、药学等专业。
课程类别:主干课程总学时数:126学时(其中含实验90 学时)学分数:7二、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系统解剖学(systematic anatomy)是按人体器官功能系统研究人体正常器官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是人体解剖学的主要分科之一。
系统解剖学的基本要求:1、理论讲授: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基本形态结构特点及机能意义,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特征。
2、实验:系统解剖学是以实验为主,分组在实验室结合活体、标本、模型、挂图、多媒体、录像等反复实践,加深“三基”内容的训练。
系统解剖学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系统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和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能正确认识人体各器官的正常形态、位置与结构,能正确运用解剖学术语描述人体各器官的形态、位置和结构、动脉和神经分布及静脉和淋巴汇流。
为适用五年制本科教学的需要,我们制定了本大纲,对系统解剖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分级,各系统中的掌握内容为面授内容,了解内容为自学内容。
三、教学内容、要点绪论[目的要求]一、了解人体解剖学的任务和分科。
二、了解学习人体解剖学的观点。
三、了解人体解剖学发展史。
四、了解人体器官、系统的概念。
五、掌握人体的轴、面和方位术语。
运动系统(locomotor system)[目的要求]一、掌握骨(bone)的形态,构造和功能,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骨的生长方式及骺软骨的骨化。
二、掌握躯干骨的组成和功能、椎骨(vertebrae)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肋骨的一般形态,结构、胸骨的基本形态结构,胸骨角(sternal angle)的特征和意义、躯干骨的骨性标志。
三、掌握颅(skull)的组成和功能、脑颅(cerebral cranium)诸骨的位置和分部。
0904049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系统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904049课程中文名称:系统解剖学课程英文名称:System Anatomy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程考核方式:考试开课专业:生物医学工程开课学期:4总学时:48 (其中理论40学时,其它8学时)总学分:3二、课程目的系统解剖学是提高素质教育,培养生物医学工程方面医学和工程学通材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将重点阐述人体各器官、系统形态结构基本理论知识;简明阐述生物力学、器官移植、周围神经再生、组织工程学、神经生物学以及其它学科的新进展。
使学生了解人体构造和功能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基本要求(含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1.对人体器官功能系统(如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对人体正常器官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2.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特征、位置毗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功能意义。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人解定义、分科、器官组织、系统划分、方位、术语第二章运动系统(6学时)骨的基本概念,骨学,骨连结,肌学。
第三章消化系统(2学时)上下消化道概念、咽峡构成、舌乳头名称、功能、牙的形态构造、牙式、口内三大腺、胃的位置形态、各部肠管形态特点。
肝的位置形态、胆的位置体表投影、胆汁排出途径。
脾位置形态和胰管的开口位置。
腹膜与脏器关系、小网膜位置和分布、直肠子宫陷凹位置。
第四章呼吸系统(2学时)上下呼吸道概念、鼻旁窦的名称及开口部位、喉软骨名称、喉粘膜形态特点、左右支气管区别。
肺的形态、位置、肺下界体表投影。
胸膜腔概念、壁胸膜的分部。
第五章泌尿、生殖系统(4学时)肾形态和位置、肾的被膜、肾冠状切面的结构。
输尿管的分部和狭窄。
膀胱位置分部、膀三角的位置。
男女生殖器组成及生殖腺位置分部、功能。
男性尿道分部、弯曲、狭窄。
第六章感觉器(4学时)眼球壁的层次、各层分部及形态结构、内容物名称和作用、房水循环途径、眼外肌名称和作用。
系统解剖学大纲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第三篇脉管学第一章心血管系第一节总论一、掌握脉管系的组成、机能意义以及与其他器官系统的相互关系。
二、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及途径。
三、了解吻合管、侧付支和侧付循环、动静脉吻合、微循环的概念。
第二节心一、掌握心的位置、外形。
心的各腔(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的主要形态结构。
房间隔与室间隔的形态结构。
了解心间隔缺损的临床意义。
掌握心纤维支架的概念、组成与功能。
二、了解心壁构造。
三、掌握心脏传导系统的构成和机能。
四、掌握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径,重要分支及其分布。
心大、中、小静脉的行径、冠状窦的位置与开口。
五、掌握心包、心包腔的概念及特点。
第三节动脉一、了解动脉在整个人体中的分布规律。
器官内血管的配布规律,动脉的血管滋养管和神经。
二、掌握肺动脉、左右肺动脉的行程,动脉韧带的位置,了解其未闭锁的临床意义。
三、掌握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及分部。
四、掌握升主动脉的分支(左右冠状动脉)。
五、掌握主动脉弓的分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六、掌握左右颈总动脉的起始,位置和行程,颈内动脉窦、颈动脉球位置与功能概念。
七、掌握颈外动脉的行程及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颞浅动脉、上颌动脉、脑膜中动脉的行程、分布。
了解枕动脉、耳后动脉、咽升动脉的分布。
八、掌握颈内动脉在颈部的行程。
九、掌握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的起止、行程,主要分支分布。
掌浅弓、掌深弓的组成分支及掌浅弓体表投影。
十、掌握胸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及分支、肋间后动脉行程、分支及分布。
了解支气管动脉、食管动脉的分布。
十一、掌握腹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及分支。
十二、了解膈下动脉、腰动脉。
十三、掌握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分支的行程和分布。
十四、掌握肾上腺中动脉、肾动脉、睾丸动脉或卵巢动脉。
十五、掌握髂总动脉的起止和行程。
十六、掌握髂内动脉的主要分支、子宫动脉与输尿管走行关系的临床意义。
十七、掌握髂外动脉、股动脉、月国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起止、行程和分布。
《系统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系统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Systematic anatomy课程代码:220601001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总学时: 72(讲课:72,实验0,实践0,网络0)总学分:4考核方式:期末统考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运动康复、康复治疗技术一、课程简介系统解剖学是按功能系统研究正常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生长发育规律的科学,是学习其它医学学科的基石和支柱。
因为只有在充分认识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过程,否则就无法判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区别生理与病理状态,更不能对疾病进行正确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学习解剖学的目的,就是从医学专业的实际需要出发,掌握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知识,为学习康复专业其他基础和临床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按照人体的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九大系统,主讲老师结合真实器官讲授相关解剖学知识,主要包括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功能意义及相关临床联系。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理论课,学时为72学时。
二、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三、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骨学教学内容:第一节总论1.骨的形态、分类和构造。
2.颈椎、胸椎、腰椎和骶骨的结构特点。
3.骨性胸廓、肋弓的组成。
4.胸骨、肋骨的形态构造及胸骨角、肋沟的意义。
5.颅的组成,各颅骨的位置及名称。
6.颅底内面的主要孔、裂结构。
7.翼点的围成及意义。
8.骨性口腔、鼻腔、眶的围成及交通。
9.肩胛骨、锁骨、肱骨、尺骨、桡骨、髋骨、股骨和胫骨的位置及主要形态结构。
10.新生儿颅的特点。
11.全身重要的骨性标志。
12.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13.骨的发生、发育和可塑性。
14..脊柱的生理性弯曲。
15.手骨、足骨的形态及排列。
第二节中轴骨1 骨性胸廓、肋弓的组成。
2. 胸骨、肋骨的形态构造及胸骨角、肋沟的意义。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绪论一、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发展概况与分科。
二、了解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方法。
三、掌握常用的解剖学术语。
四、了解体型、变异与畸形的概念。
运动系统第一章骨学第一节骨学总论一、掌握骨的形态分类、构造,了解其功能。
二、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第二节中轴骨骼一、躯干骨1.掌握躯干骨的组成。
2.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了解各部椎骨的特征。
3.掌握胸骨的形态、分部及胸骨角的临床意义。
4.掌握肋的一般形态和分类。
了解第1肋、第11~12肋的形态特征。
5.掌握躯干骨的体表标志:胸骨角、颈静脉切迹、剑突、肋弓、第七颈椎棘突。
二、颅骨1.掌握颅的组成、分部。
2.掌握脑颅的组成。
3.掌握面颅的组成。
掌握下颌骨的形态结构。
4.了解颅顶面观、后面观、颅盖内面观。
5.掌握颅底内面三个颅窝的重要结构。
了解颅底外面观。
6.了解颅的侧面观。
掌握翼点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了解颞窝、颞下窝、翼腭窝的位置。
7.了解眶的构成、形态及孔裂。
了解眶上切迹、眶下孔的位置。
8.掌握骨性鼻腔的构成、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部位。
9.了解新生儿颅的特征及生后变化。
10.掌握颅的重要体表标志:下颌角、乳突、下颌头、颧弓第三节附肢骨骼一、上肢骨1.掌握上肢骨的组成、分部及排列2.掌握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和桡骨的形态结构。
3.掌握手骨的组成和腕骨的排列顺序。
1.4.掌握上肢骨的体表标志:肩峰、肩胛冈、肩胛下角、鹰嘴、肱骨内、外上髁、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
二、下肢骨1.掌握下肢骨的组成、分部及排列。
2.掌握髋骨、股骨、胫骨和腓骨的形态结构。
3.掌握足骨的组成及跗骨的排列顺序。
2.4.掌握下肢骨的体表标志:髂嵴、髂前上棘、大转子、髌骨、胫骨粗隆、内踝和外踝。
第二章关节学第一节总论一、了解关节的分类。
了解纤维连结、软骨连结和骨性结合的基本结构。
二、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了解关节的运动和分类。
第二节中轴骨连结一、躯干骨的连结1.掌握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前纵韧带、后纵韧带的位置和功能。
系统解剖学重要知识点+大纲总结
系统解剖学重要知识点+大纲总结.doc系统解剖学是研究人体不同系统的结构和组织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系统解剖学的重要知识点:1. 骨骼系统:了解骨骼系统的组成以及不同骨骼的名称和位置。
还需了解骨骼系统的功能,例如提供身体结构、支持和保护内脏等。
2. 肌肉系统:了解不同肌肉的名称和位置。
此外,还需了解肌肉系统的功能,例如支持运动、维持姿势等。
3. 神经系统: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
要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包括传递信号和控制身体的各种行为和功能。
4. 循环系统:了解心脏和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要了解心脏的构造、血液的循环过程,以及供氧和营养物质的运输。
5. 消化系统: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
6. 呼吸系统: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这包括鼻腔、气管、支气管和肺等。
7. 泌尿系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泌尿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包括肾脏、膀胱和尿道等。
8. 生殖系统:了解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生殖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包括生殖腺、生殖道和生殖细胞等。
系统解剖学的大纲总结如下:1. 骨骼系统1.1 骨骼的组成和分类1.2 骨骼的功能1.3 骨骼系统的发育和变化2. 肌肉系统2.1 肌肉的分类和命名2.2 肌肉的结构和功能2.3 肌肉的组织和肌纤维的结构3. 神经系统3.1 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的概述3.2 周围神经系统的概述3.3 神经元和神经传递的基本原理4. 循环系统4.1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4.2 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4.3 血液的组成和循环5. 消化系统5.1 消化器官的概述5.2 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的结构和功能5.3 消化过程和吸收作用6. 呼吸系统6.1 呼吸器官的概述6.2 鼻腔、气管、支气管和肺的结构和功能6.3 气体交换和呼吸过程7. 泌尿系统7.1 泌尿器官的概述7.2 肾脏、膀胱和尿道的结构和功能7.3 尿液的形成和排泄过程8. 生殖系统8.1 男性和女性生殖器官的概述8.2 生殖腺、生殖道和生殖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8.3 生殖过程和生殖细胞的发育。
系统解剖学重要知识点以及大纲总结
系统解剖学重要知识点以及大纲总结综述系统解剖学是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它研究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组织和功能。
掌握系统解剖学的重要知识点对于理解人体的结构与功能以及进行临床诊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系统解剖学的重要知识点进行论述,并总结相关的大纲内容。
一、胚胎学基础1. 胚胎的发育过程胚胎发育可分为受精、卵裂、原肠胚形成、器官形成等阶段。
具体包括受精卵的分裂、胚胎囊的形成、胚胎细胞层的分化等过程。
2. 胚胎器官的发生胚胎期各个系统的器官形成,如消化系统的口腔、食管、胃等;呼吸系统的气管、肺等;循环系统的心脏、血管等;泌尿生殖系统的肾脏、生殖器官等。
二、骨骼系统1. 骨骼组织与分类骨骼组织包括骨质、软骨和骨髓,根据形态和结构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等。
了解骨骼组织与分类有助于理解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主要骨骼和骨骼关节介绍人体主要的骨骼,包括颅骨、脊柱、肋骨、胸骨、手骨、髋骨、腿骨等,以及骨骼之间的关节,如球突关节、鞍状关节、滑车关节等。
详细介绍各个骨骼的结构和功能。
三、肌肉系统1. 骨骼肌介绍骨骼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包括肌肉纤维、肌束、肌肉腱等。
重点阐述骨骼肌的收缩原理、肌肉的协同作用以及运动的参与。
2. 平滑肌和心肌简要介绍平滑肌和心肌,对比其与骨骼肌的不同之处,并重点探讨心肌的结构和功能。
四、循环系统1. 心脏解剖和心血管系统组成描述心脏的解剖结构,包括心房、心室、心脏瓣膜以及冠状动脉等;介绍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如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等。
2. 血液循环和心脏的功能详细阐述血液在体内循环的路径和过程,说明心脏作为泵的功能以及心脏收缩的调节机制。
五、呼吸系统1. 呼吸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介绍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重点描述肺的结构,如肺叶、肺泡以及气体交换的过程。
2. 呼吸肌和呼吸过程介绍膈肌和肋间肌等呼吸肌的作用原理,详细描述呼吸过程中胸腔容积的变化以及气体的进出过程。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供本科医学专业试用)教学内容与要求运动系统第一章骨学•绪论:o 了解人体系统解剖学的定义和学习系统解剖学的主要任务及意义;o 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分科和发展史;o 了解人体的分部与器官系统的组成及功能;o 掌握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和人体的轴与面相关的概念和名词;o 了解人体器官的变异与畸形。
•运动系统-骨学o 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骨器官的组成与形态;掌握骨的分类及其表面特定的形态,骨的构造;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骨的发生和发育,骨的可塑性与骨组织工程。
o 掌握躯干骨的组成,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胸骨和肋骨的形态特点。
o 掌握颅骨的组成,脑颅骨和面颅骨各骨的名称和位置,掌握筛骨、蝶骨、颞骨、下颌骨和上颌骨的分部及其形态特点;掌握颅的整体观形态特征,掌握颅内面观、颅底外侧面和颅侧面观的形态特点及鼻旁窦的骨腔组成;了解新生儿颅的特征及生后的变化。
o 掌握附肢骨骼的组成,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的组成及名称;掌握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和尺骨的表面形态特点;掌握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的组成及名称;掌握髋骨、股骨、胫骨和腓骨的表面形态特点;了解上、下肢骨常见的变异和畸形。
第二章关节学第一节总论•了解骨连结的定义和分类•了解直接连结的特点及其分类•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辅助装置及关节的运动•了解关节的分类及关节的血供和神经支配第二节中轴骨的连结•躯干骨连结o 了解椎骨的连结概况;o 掌握椎间盘的形态、结构特点、功能及其临床意义;o 掌握前、后纵韧带和黄韧带的位置和功能;o 了解脊柱整体观的形态特点及其运动;o 掌握脊柱的生理性弯曲及其意义;o 了解肋与胸椎、肋软骨与胸骨的连结概况;o 掌握胸廓的组成、形态和运动;o 了解胸廓的年龄和性别差异。
•颅骨的连结o 了解颅骨连结形式;o 掌握颞下颌关节的形态、结构特点和运动。
第三节四肢骨连结•上肢骨的连结o 了解上肢带骨连结的形式、结构特点和功能;o 掌握肩关节、肘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了o 解前臂骨的连结方式、特点和功能;o 掌握桡腕关节形态,结构特点和运动;o 了解腕骨间关节,腕掌关节、掌指关节和指骨间关节的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部分章节)一、课程编号:11033适用专业: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护理学、麻醉医学、口腔医学、影像医学、预防医学、生物学、药学等专业。
课程类别:主干课程总学时数:126学时(其中含实验90 学时)学分数:7二、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系统解剖学(systematic anatomy)是按人体器官功能系统研究人体正常器官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是人体解剖学的主要分科之一。
系统解剖学的基本要求:1、理论讲授: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基本形态结构特点及机能意义,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特征。
2、实验:系统解剖学是以实验为主,分组在实验室结合活体、标本、模型、挂图、多媒体、录像等反复实践,加深“三基”内容的训练。
系统解剖学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系统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和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能正确认识人体各器官的正常形态、位置与结构,能正确运用解剖学术语描述人体各器官的形态、位置和结构、动脉和神经分布及静脉和淋巴汇流。
为适用五年制本科教学的需要,我们制定了本大纲,对系统解剖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分级,各系统中的掌握内容为面授内容,了解内容为自学内容。
三、教学内容、要点绪论[目的要求]一、了解人体解剖学的任务和分科。
二、了解学习人体解剖学的观点。
三、了解人体解剖学发展史。
四、了解人体器官、系统的概念。
五、掌握人体的轴、面和方位术语。
运动系统(locomotor system)[目的要求]一、掌握骨(bone)的形态,构造和功能,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骨的生长方式及骺软骨的骨化。
二、掌握躯干骨的组成和功能、椎骨(vertebrae)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肋骨的一般形态,结构、胸骨的基本形态结构,胸骨角(sternal angle)的特征和意义、躯干骨的骨性标志。
三、掌握颅(skull)的组成和功能、脑颅(cerebral cranium)诸骨的位置和分部。
熟悉面颅诸骨的位置和分部。
掌握上、下颌骨的形态结构。
掌握颅的顶面观、侧面观的形态结构;眶、骨性鼻腔的位置和结构;颅底内面观的主要结构。
熟悉颅底外面观的形态结构。
了解新生儿颅的特征和生后变化。
掌握颅骨的骨性标志。
四、掌握上肢骨的组成、排列和分部,肩胛骨(scapula)的形态、位置和结构,肱骨(humerus)、前臂骨的形态、位置和主要结构。
了解手骨的分部和各骨的形态、结构。
掌握腕骨的排列顺序、上肢骨的骨性标志。
掌握下肢骨的组成、排列及分布,髋骨(hip bona)的位置、形态和各部的主要结构,股骨(femur)的位置、形成和结构,髌骨的位置,小腿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了解足骨的分部和各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掌握各跗骨的位置关系、下肢骨的骨性标志。
五、了解骨连结的意义和分类。
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辅助装置和关节的运动。
六、了解椎骨的连结概况。
掌握椎间盘(intervertebral)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临床意义,前、后纵韧带和黄韧带的位置和功能,脊柱(vertebral column)整体观的形态与机能的特点。
了解肋与胸椎、肋软骨与胸骨的连结。
掌握胸廓(thorax)的组成、形态和运动。
了解胸廓的年龄差和性差。
七、了解颅骨连结形式,掌握下颌关节的形态、结构和运动。
八、熟悉上肢骨的连结形式、结构、功能和特点。
掌握肩关节(shoulder joint)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肘关节(elbow joint)的组成、形态和结构,了解其结构特点与临床意义。
熟悉前臂骨间的连结、特点和功能。
掌握桡腕关节的形态、结构和运动,了解腕骨间关节、腕掌关节、掌指关节和指关节的形态结构。
九、掌握骶髂关节的形态结构,髋骨与骶骨之间的韧带连结及形成的孔。
了解耻骨联合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意义。
掌握骨盆(pelris)的构成、骨盆腔上下口的构成。
髋关节(hip joint)、膝关节(knee joint)、距小腿关节形态、结构和功能。
了解跗骨间关节、跗跖关节、跖趾关节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掌握足内翻、足外翻的形式。
了解其临床意义。
掌握足弓的形态、组成和功能意义。
了解足的韧带。
十、了解肌(muscle)的概念。
掌握骨骼肌的功能、形态和分布,肌群配布与关节轴的关系,肌腹与肌腱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了解三种杠杆的形式及意义,肌的命名,肌的辅助装置。
十一、了解躯干肌的分布和分层概况。
掌握背浅肌、背深肌的位置、形态和主要功能。
了解背部筋膜的位置和分布。
掌握胸上肢肌、胸固有肌的形态和功能。
掌握膈(diaphragm)的位置、形态、运动、膈的三个裂孔的位置,熟悉膈的生理性薄弱点的位置和临床意义。
掌握腹肌的层次、名称、形态和作用。
熟悉腹直肌鞘、腹股沟管的组成和特点。
十二、了解面肌的配布及功能。
掌握各咀嚼肌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掌握颈前肌的分层、分群及功能。
十三、根据上肢肌的功能特点,了解上肢肌的分部、分群、分层和排列概况。
掌握肩带肌的配布、名称及各肌群的主要作用。
掌握臂肌的分群、层次、名称及功能。
掌握前臂肌的分群、分层排列和作用。
熟悉手肌的分群、层次、位置及功能。
了解上肢筋膜的分布概况及其移行结构,滑液囊及肌腱鞘。
十四、根据下肢的功能特点,了解下肢肌的分部分群、分层和排列概况。
掌握髋肌的分群、分层名称及各肌群的功能。
掌握大腿前、后、内三肌群的排列层次、名称及各肌群的功能。
掌握小腿前、后、外三肌群的位置、层次、名称和功能。
了解足底肌的分群和层次。
[教学内容]1、全身骨架标本:分清长骨、扁骨及不规则骨,骨的分布。
2、剖面的长骨标本:表面的骨密质、深方的骨松质和骨小梁、骨髓腔。
3、带骨膜标本:观察骨膜。
4、煅烧骨标本和去钙骨标本:有机物示无机物特性。
5、椎骨的一般特征。
6、颈椎、胸椎、腰椎的特征,骶骨的形态结构。
7、胸骨、肋骨的形态结构。
8、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手骨的形态结构。
9、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足骨的形态结构。
10、额骨、顶骨、枕骨、颞骨、蝶骨、上颌骨、下颌骨、颧骨、腭骨、筛骨、泪骨、鼻骨、下鼻甲、舌骨、犁骨的位置、分部、结构。
11、颅的顶面观、侧面观的形态结构,眶、骨性鼻腔的位置和结构,颅底内、外面观的主要结构。
12、椎骨间连结、脊柱、胸廓的构成。
13、胸锁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形态、结构。
14、骶髂关节、耻骨间盘、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骨盆、髋关节、膝关节、距小腿关节的形态、结构。
15、骨骼肌形态和分布、肌腹与肌腱的形态。
16、面肌、咀嚼肌(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
17、颈阔肌、胸锁乳突肌、舌骨上肌群(二腹肌、下颌舌骨肌、茎突舌骨肌、颏舌骨肌)、舌骨下肌群(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后斜角肌、斜角肌间隙。
18、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菱形肌、竖脊肌、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肋间内肌、肋间外肌、膈、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直肌、腰方肌、腰大肌。
19、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肩胛下肌、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伸肌、指浅屈肌、拇长屈肌、指深屈肌、旋前方肌、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尺侧腕伸肌、旋后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示指伸肌、手肌。
20、髂腰肌、阔筋膜张肌、臀大肌、臀中肌、梨状肌、闭孔内肌、股方肌、臀小肌、闭孔外肌、缝匠肌、股四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中间肌、股直肌)、股三角、耻骨肌、长收肌、股薄肌、短收肌、大收肌、大收肌腱裂孔、股二头肌、半膜肌、半腱肌、胫骨前肌、拇长伸肌、趾长伸肌、第三腓骨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浅层的小腿三头肌(腓肠肌、比目鱼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拇长屈肌、足肌。
内脏学总论、消化系统[目的要求]一、熟悉内脏的概念,内脏学的范围及各系统的主要机能、内脏的一般形态和构造。
二、掌握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三、熟悉消化系统(alimentary system)的组成及功能。
四、掌握口腔(O ral cavity)的分部极其界限。
熟悉唇、颊和腭的形态,掌握咽峡(isthmus of fauces)的构成。
掌握腭扁桃体的位置和机能。
掌握舌的形态和粘膜;了解舌肌的一般配布和机能(掌握颏舌肌的起止、位置和作用)。
掌握乳牙和恒牙的牙式,名称和出换牙时间,牙的形态和构造。
掌握口腔腺(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的位置、形态和腺管的开口部位。
五、掌握咽(pharynx)的形态、位置、分部和交通。
了解咽壁的构造。
六、掌握食管(esophagus)的形态、位置、食管的狭窄并了解其临床意义。
七、掌握胃(stomach)的形态、位置、分部。
熟悉胃壁的构造。
了解胃的X线像。
八、掌握小肠(small intestine)的分部、十二指肠的形态、位置及各部的构造。
了解空、回肠的结构特点,美克尔憩室的位置形成及其临床意义。
九、掌握大肠(large intestine)的分部及结构特点。
掌握盲肠和阑尾的位置、形态、结构及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掌握结肠的分部及各部的位置,直肠和肛管的形态、位置和构造,齿状线(dentate line)的构成及临床意义。
十、掌握肝(liver)的形态和位置、体表投影。
了解肝的主要机能。
十一、掌握胆囊(gall bladder)的形态、位置、机能及胆囊的体表投影,输胆管道的组成,胆总管及胰管的汇合和开口部位,胆囊三角(Calot三角)的构成及意义。
熟悉胆囊的机能,胆汁的排泄径路。
了解胆囊和输胆管的主要变异。
十二、掌握胰的形态和位置,并了解其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1、口腔前庭、固有口腔、腭、舌、牙、腮腺、舌下腺、下颌下腺形态及结构。
2、鼻咽、口咽、喉咽形态及结构。
3、食管分部、三个狭窄。
4、胃的形态、分部、位置、构造。
5、小肠的分部,十二指肠分部、形态结构,空肠、回肠特征。
6、大肠的分部、结构。
7、掌握肝的形态和位置。
8、胆囊的形态、位置,输胆管道的组成。
9、胰的形态和位置。
…………四、教学方法理论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实验课理论与看标本结合。
五、成绩考核方式理论考试在期末进行,均以闭卷形式进行,占总分的70%;实验报告和课堂提问占总分的20%;实验考核占总分的10%。
六、学时安排总学时:126学时。
理论课36学时,实验课90学时。
附:各系统讲课和实验学时安排内容讲课实验绪论、运动系统 10 29内脏学 6 15脉管系统 6 15感觉器官 2 3神经系统 12 22综合设计性实验 0 6合计 36 90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教材:柏树令主编,《系统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第7版主要参考书目:1、张朝佑主编、人体解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郭光文、王序主编、人体解剖彩色图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钟士镇主编、临床应用解剖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4、杨林主译、格氏解剖学、第3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