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化学课程标准
中职化学教学大纲
![中职化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2247489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cb.png)
中职化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中职化学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基础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并为他们未来进入相关职业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目标如下: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建立起对化学学科体系的整体认识;2. 掌握常见元素和化合物的命名规则,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性质;3. 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学会解析化学方程式;4.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实验室安全知识,并能正确操作常见实验仪器;5. 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的观察和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培养科学研究和实验设计的思维方式;6.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中职化学教学大纲涵盖以下内容:1. 化学基础知识1.1 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1.2 化学方程式和化学符号1.3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1.4 化学键和化学键类型1.5 酸碱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2. 化学实验与技术2.1 常见实验室仪器和玻璃器皿的使用及维护 2.2 常见实验操作技巧和常见实验方法2.3 实验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2.4 实验安全和危险化学品的正确使用方法3.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3.1 化学反应速率和影响因素3.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3.3 燃烧反应和热化学方程式3.4 化学反应平衡和化学平衡常数4. 无机化学4.1 酸碱反应和酸碱中和滴定4.2 阴离子的鉴定和分析方法4.3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反应4.4 锂电池和燃料电池的原理和应用5. 有机化学5.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5.2 有机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5.3 功能性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应用5.4 聚合物和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应用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下:1. 讲授与示范:通过板书、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方式,向学生系统地介绍化学知识和原理,提供示范操作等。
2. 实验实践:设置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进行化学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观察数据分析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标准2024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标准2024](https://img.taocdn.com/s3/m/f574ba39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d3.png)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标准2024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标准2024一、引言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标准是指中等职业学校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结合培养目标,制定的用于规范和指导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
本标准将为中等职业学校提供新的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指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基本原则1.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为核心。
2.以课程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确保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就业。
3.以课程资源适应教学需求,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4.以课程评价为导向,传统的分数评定方式,注重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估。
三、课程设置1.通识教育类课程: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等,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
2.职业素养类课程:包括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职业安全与环境保护、职业技能与实训、职业生涯规划等,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3.专业技术类课程: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需求,设置与就业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专业课程,如机械制造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酒店管理、护理技术等。
4.实践教学类课程:包括实验实训课程和实习实训课程,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技能为目标。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1.通识教育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强化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2.职业素养类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学生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并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3.专业技术类课程:根据专业需求设置相应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4.实践教学类课程:提供实验实训和实习实训机会,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评价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验、实训、案例分析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评价方式:取消传统的分数评定方式,采用多元评价方法,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评价,包括考试成绩、实践表现、综合能力考核等。
中职化学的教学大纲(完整版)
![中职化学的教学大纲(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8357428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34.png)
中职化学的教学大纲(完整版)中职化学的教学大纲很抱歉,我无法为您提供一份完整的关于中职化学的教学大纲,但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份中职化学教学大纲的部分内容。
1.课程性质与特点:中职化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文化课。
它对于学生学习相关职业的工艺原理和操作技能,形成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提高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2.课程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1)使学生获得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化合物的制备、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有关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
(3)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逐步树立和强化“绿色化学”的观念,促进学生关心环境,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以及热爱科学、艰苦奋斗、立志报国的教育。
3.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及其变化、常见的无机物、常见的有机物、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化学实验等。
具体来说,学生需要了解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等基本概念,掌握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掌握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配平方法,掌握电解质溶液的有关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糖类、蛋白质等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掌握甲烷、乙烯、苯、乙醇等有机物的结构、制备原理和用途等知识。
4.教学内容的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模块: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其中,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模块包括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等基本概念和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元素化合物知识模块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配平方法、电解质溶液的有关概念和计算方法、常见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结构、制备原理和用途等知识;化学实验基础知识模块包括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法等知识。
2024中职化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2024中职化学教学大纲(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c92a1938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23.png)
目录•课程性质与目标•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师队伍建设与专业素养提升课程性质与目标中职化学课程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通过实验、实训等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职化学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为相关专业课程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中职化学课程定位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理解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了解常见无机物、有机物及其性质,掌握重要化学反应的机理和条件。
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化学实验。
了解化学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具备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对化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活动,提高合作与交流能力。
指导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获取和处理化学信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服务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要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掌握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影响因素,理解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及性质,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电解质溶液了解电解质溶液的基本概念,掌握酸碱质子理论和酸碱平衡的移动。
基础知识与技能教学内容有机化学基础高分子化合物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掌握塑料、橡胶、纤维等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了解绿色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环境保护中的化学知识。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五专)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五专)](https://img.taocdn.com/s3/m/be603d6a9b6648d7c1c746bb.png)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无机化学》课是高职高专院校应用化工技术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必修课。
教学内容起点与高中化学教材相衔接,是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化学、物理、化学等必备知识后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使学生具备应用化工技术类专业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职业技能及继续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本课程是化工类化学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掌握普通化学的基本原理,及对化学人才的有关的无机化合物的性质、组成和结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在中学化学学习的基础上较系统地掌握无机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重要化合物1的性质、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以期为学生今后的工作、科研和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遵照教高[2006]14号、教高[2006]16号、教高厅函[2007]47号等文件精神,依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本课程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全面提升高职高专教学理念,明确高职教育的特色内涵、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明确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切实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体应遵循以下原则:在课程设计上,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角色转换为倡导者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我提高的思想贯彻于课程教学过程中,而教师更多的是发挥教练与导演的引导、启发和沟通的作用。
在课程内容上,根据高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新要求编写而成,体现“必需”、“够用”的原则。
全书分为理论和实验两部分。
理论部分包括:绪论,化学基本量和化学计算,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卤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分子结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硼族元素和碳族元素,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基础,氮和磷,氧和硫,配位化合物,过渡元素。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高职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高职](https://img.taocdn.com/s3/m/3b585e6b4afe04a1b071de99.png)
高职《有机化学》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有机化学是化学制剂、药学技术等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是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合成反应等后继课程和今后工作学习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有机化学和药学的关系极为密切,在目前已经广泛应用的药物中,极大多数为有机化合物;而且在大量涌现的新药中,也几乎是有机化合物。
通常有机药物的结构和性能都较复杂,要正确了解和掌握药物的组成、结构、性质、配制和药效,以及对新药的创研、药物构效关系的研究、合成药物生产中的工艺改进、药品质量检验、剂型加工以及药品使用保管、中草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精制等,都需要有比较坚实的有机化学知识作基础, 因此学生必须具备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同时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以从事化学制药生产中的一线岗位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基本职业技能、专业知识、职业素质为主线,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以强化应用为重点,在选择内容上,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结构和基本理论,注重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紧扣化学制药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门课程总计144学时包含:理论课程(100学时)、实验课程(44学时)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动手能力培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这些知识、技能、方法在生活和化学制药生产中的应用,关注化学制药技术领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具备初步的专业实践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的实际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和培养一定的合作共事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安全意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意识、劳动纪律意识、严谨的工作态度。
重新建立及保持一定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高职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高职](https://img.taocdn.com/s3/m/1ed6160331b765ce04081444.png)
高职《有机化学》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有机化学是化学制剂、药学技术等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是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合成反应等后继课程和今后工作学习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有机化学和药学的关系极为密切,在目前已经广泛应用的药物中,极大多数为有机化合物;而且在大量涌现的新药中,也几乎是有机化合物。
通常有机药物的结构和性能都较复杂,要正确了解和掌握药物的组成、结构、性质、配制和药效,以及对新药的创研、药物构效关系的研究、合成药物生产中的工艺改进、药品质量检验、剂型加工以及药品使用保管、中草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精制等,都需要有比较坚实的有机化学知识作基础, 因此学生必须具备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同时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以从事化学制药生产中的一线岗位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基本职业技能、专业知识、职业素质为主线,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以强化应用为重点,在选择内容上,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结构和基本理论,注重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紧扣化学制药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门课程总计144学时包含:理论课程(100学时)、实验课程(44学时)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动手能力培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这些知识、技能、方法在生活和化学制药生产中的应用,关注化学制药技术领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具备初步的专业实践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的实际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和培养一定的合作共事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安全意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意识、劳动纪律意识、严谨的工作态度。
重新建立及保持一定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中职化学课程标准
![中职化学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d3d8337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60.png)
中职化学课程标准
中职化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目标
1.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3.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养。
二、课程内容
1.化学基础知识
(1)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2)化学反应及化学反应类型;
(3)化学键的概念和类型;
(4)化学平衡及化学平衡常数。
2.化学实验技能
(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2)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3)化学常用仪器的使用。
3.化学应用
(1)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意义;
(3)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4.实践活动
(1)化学实验设计和实验报告撰写;
(2)实地调查,发现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科技创新与发明设计。
三、教学方法
1.理论课程采用讲授和互动方式相结合;
2.实验教学以课堂实验和实践操练相结合;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四、评价方式
1.考试成绩占总评分的50%;
2.平时学习表现和实验操作技能占总评分的40%;
3.科技创新与发明设计占总评分的10%。
五、教材
依据国家中职教育教学大纲和选用国家公认优秀教材编写。
《化学基础》课程标准精选全文
![《化学基础》课程标准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cab8124b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b2.png)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化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化学工艺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根据中职化学工艺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使学生形成基本的化学概念,理解基本化学原理,具备元素化合物基础知识和有机化合物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一般化学问题的能力;保障学生具备从事化工生产、经营和管理一线工作所需要的化学知识和能力。
本课程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职业岗位和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体验化工岗位工作过程,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热爱化工行业的职业情感。
本课程与化工制图、化学实验技术同时开设,并应为后续化工分析、化学产品分析与检测等课程打好基础。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是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化学工艺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来设置的,本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注重实践教学,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思路,积极探索科学的综合评定考核成绩的方法,采用期末考试与过程考核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验考核相结合等多种考核形式,不仅考察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注重考核综合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化学基础是专业基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其他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方向课的基础。
本课程根据企业需求、学生认知规律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立足实际能力培养,力争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教学活动突出能力训练,力求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获得真正地职业能力,结合职业资格标准对知识、能力、态度的要求,充分运用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思想进行项目设计,按照提出任务、制定方案、解决任务、总结与反馈、教学评价等步骤组织项目教学,每个项目在教学中根据企业工作实际情况,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不仅能够分析出物质的组成,并能够处理化工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加以解决,通过理实一体的方式,实现理论与技能的同步发展。
《化工单元过程及操作》课程标准
![《化工单元过程及操作》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4971653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a7.png)
《化工单元过程及操作》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化学工艺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具体体现和实现职业院校化学工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工单元过程及操作的相关知识,具备生产一线工艺设备使用、管理、维护保养的初步技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
本课程应与化工设备与机械、化工生产工艺同时开设,并为后续专业方向课程打好基础。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依据"化学工艺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化学工艺专业工作领域设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化工生产实际问题方面的能力,在化学工艺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地位。
本课程采用了综合化、模块化的设计方法,每个模块均采用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思路,力求体现"学练一体、校训融合"的教学理念;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降低理论重心,突出实际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本课程的内容组织形式上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每个模块实施时,先提出学习目标,再进行任务分析,使学生在开始就知道学习的任务和要求,引起学生的注意,利于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自主学习、自我实践。
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化工单元过程及操作这一工作任务对知识和技能的需要,对该课程的内容选择作了模块化的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建设该课程。
以液体流动与输送、沉降与过滤、传热、蒸发、蒸馏、吸收、干燥、冷冻、萃取、结晶、膜分离的化工生产的操作单元为载体来设计教学情境,且每一载体均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作过程。
每一模块以化工过程单元操作为主线,结合化工生产常用设备的相关知识,包含每个化工单元操作的简介、技术应用、操作依据、设备构造、操作方法、常见故障分析处理等内容,从而培养学生单元操作的岗位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中突出能力训练,力求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获得真正地职业能力,结合四级职业资格标准对知识、能力、态度的要求,充分运用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思想进行项目设计,按照提出任务、制定方案、解决任务、总结与反馈、教学评价等步骤组织项目教学,每个项目在教学中根据企业工作实际情况,要求学生不仅能能正确操作典型化工单元操作设备还能掌握常见化工单元操作的操作要领,并能能处理化工单元操作过程中常见的故障。
中职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中职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76485764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16.png)
中职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中职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一、简介在中职教育体系中,化学是一门重要的科目,通过学习化学,学生能够了解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培养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热爱,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就业做好准备。
本文将全面评估中职化学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并为读者提供一份深度解读。
二、深入了解化学教学内容1. 基本概念与原理从化学的基本概念入手,学生需要了解原子、元素、化合物等基本概念的定义和相互关系。
学生需要理解原子结构、化学键和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现象和反应过程。
2. 元素与化合物学生需要学习化学元素的周期表、元素符号和相应的周期规律,同时还需要了解各种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和应用。
学生还需要学习化合物的成分、命名规则和化学式的表示方法。
3. 反应与平衡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学生还需要了解反应速率、平衡常数等有关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4. 酸碱与溶液通过学习酸碱与溶液的知识,学生可以了解酸碱的定义、性质和反应特点,以及酸碱溶液的中和反应、酸碱滴定和酸碱指示剂的应用。
5. 能量与化学学生需要了解化学能量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和能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要求及个人观点1. 知识要求中职化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础能力。
学生不仅需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方法。
这样,学生才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实践要求中职化学教学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验操作和实地考察,学生将能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规范操作和安全注意事项。
学生还能够了解实际应用中的化学问题,并能够通过实践解决这些问题。
3. 综合能力培养中职化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实验实践和综合性实训等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008c203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1d.png)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二、课程性质与任务1. 课程在专业人才培育方案中的定位本课程是化工类化学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根底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把握一般化学的根本原理,及对化学人才的有关的无机化合物的性质、组成和构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在中学化学学习的根底上较系统地把握无机化学根底理论、根本学问、重要化合物的性质、试验技能和独立工作的力量,以期为学生今后的工作、科研和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根底。
2. 课程设计本课程遵照教高[2023]14 号、教高[2023]16 号、教高厅函[2023]47 号等文件精神,依据本专业的人才培育方案,确定本课程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全面提上升职高专教学理念,明确高职教育的特色内涵、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明确人才培育模式的根本特征;进一步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切实加强试验实训基地建设,树立全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体应遵循以下原则:在课程设计上,坚持以力量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角色转换为提倡者;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肯定要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我提高的思想贯彻于课程教学过程中,而教师更多的是发挥教练与导演的引导、启发和沟通的作用。
在课程内容上,依据高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编写而成,表达“必需”、“够用” 的原则。
全书分为理论和试验两局部。
理论局部包括:绪论,化学根本量和化学计算,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卤素,原子构造和元素周期律,分子构造,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硼族元素和碳族元素,氧化复原反响和电化学根底,氮和磷,氧和硫,配位化合物, 过渡元素。
试验局部包括:无机化学试验须知,无机化学试验及其根本操作。
个别章节还附有阅读材料,以拓宽学生的学问面。
在课程教学组织设计上,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乐观推广探究 教学做一体化、情境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实现工作过程系统化,学问技能体系系统化的目的。
新版中职化学课程标准
![新版中职化学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3908127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d5.png)
新版中职化学课程标准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新版中职化学课程标准,包括其背景、目标和主要内容。
新版中职化学课程标准是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求、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而制定的。
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创新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学科学的发展趋势,制定新版中职化学课程标准成为必要的举措。
目标新版中职化学课程标准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巧,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具备持续研究和职业发展的基础。
主要内容新版中职化学课程标准包含以下主要内容:1. 基础知识与理论:学生需要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了解化学领域的发展现状,为进一步研究和研究提供基础。
2. 实验技巧:学生需要熟悉并掌握基本的实验技巧和安全操作规范,能够进行化学实验并正确地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
3. 应用能力:学生需要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解决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4. 素质培养:课程标准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5. 职业发展:标准中还包括对学生职业发展的指导,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行业需求和职业选择的前景,帮助学生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通过新版中职化学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有信心培养出更多具备化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学生,为推动化学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结论新版中职化学课程标准的制定是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举措。
通过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我们有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化学人才,为推动化学科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中职化学课程教学标准
![中职化学课程教学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9ea56100c22590103029dbb.png)
附件7: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化学是人类探索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化学的基础知识、研究方法及分析测试技术,不仅为化学科学本身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而且在其他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化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医药卫生类、农林牧渔类、加工制造类等相关专业的限定选修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认识自然界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奇妙的化学反应,探索纷繁的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规律,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能够根据化学反应的规律控制和利用化学反应,更加深入地了解、认识生命过程,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人类社会发展。
二、课程教学目标1. 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反应原理,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规律,为相关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 指导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问题,感受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逐步树立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3. 指导学生用科学方法观察、认识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各种自然现象和物质的变化,并学会用化学语言进行记录和表述。
4. 指导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协作互助的工作作风。
5.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和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6. 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操,帮助其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教学内容结构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两个部分组成。
1. 基础模块是本课程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化学反应原理课程模块、有机化学基础模块、化学与生活以及基本技能,教学时数为48学时。
2.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主要涉及对化学基础要求较高的专业,分为医药卫生类、农林牧渔类、制造加工类三大类,教学时数为16~30学时。
中专化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中专化学教学大纲(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d3d8fd0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31.png)
中专化学教学大纲(完整版)中专化学教学大纲中专化学教学大纲是根据《中等专业学校教学计划》编写的,规定了中等专业学校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授课时数、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要求,以及教材、教辅和仪器设备等的配备要求。
以下是该大纲的部分内容:一、知识要求:1.掌握无机化合物的一般知识;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知识;3.掌握物质结构的基础知识;4.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5.掌握溶液的浓度及配制方法;6.掌握酸碱盐的水解原理;7.掌握烃的化学性质;8.掌握烃的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二、能力要求:1.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能正确配制比较复杂的溶液;3.能分析一些简单的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4.能解释一些常见的化学现象和化学原理;5.能分析和书写一些简单的有机和无机化学方程式。
三、实验要求:1.学会使用简单的化学实验仪器;2.能正确地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操作;3.能根据实验目的进行实验设计;4.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整理。
河北中考化学教学大纲河北中考化学教学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考试性质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是依据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全面、准确地呈现国家化学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结合我省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由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制订的、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水平的一种标准化的考试。
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我省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命题原则1.依据课程标准,重视学科素养的考查。
学业水平考试要依据课程标准,防止偏题、怪题和死记硬背的题型,重视化学学科思想和学习方法的考查,重视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2.依据教学基本要求,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
学业水平考试要依据教学基本要求,防止随意命题和提高难度,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课程评价的科学精神。
3.创设实际情境,注重学以致用。
学业水平考试要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分析化学》课程标准(中专版)
![《分析化学》课程标准(中专版)](https://img.taocdn.com/s3/m/273dcb9c7f1922791688e869.png)
《分析化学》课程标准(课理论﹢实践)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检验授课单位:化学教研室学时:72 学分:编写执笔人:陆昆审定负责人:徐萍编写日期:2016年2月审定日期:2016年2月一、课程定位《分析化学》是我院中专药学、检验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课程内容借用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和专门的仪器去测量物质的理化性质,从而对待测物进行定性分析、定量测定和结构分析,主要运用的技术有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电化学分析技术、光学分析技术、色谱分析技术及各方法的联用等。
通过本课程学习和训练,能运用分析化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待测组分的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以及相关临床检验仪器的基本操作、维护保养和对检验结果作出初步判断,为有关课程学习及未来职业岗位奠定一定基础。
二、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基本技能训练为中心、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2)在课程结构及教学方法上,打破以前课程设置以理论为主,实践作为理论的验证,实训项目与工作过程脱节的学科化体系,代之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对知识体系进行重构、整合,实现教、学、做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3)在学习顺序上,摈弃先学习知识再进行能力的训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在岗位能力训练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4)在教学效果上,避免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真正实现学习的知识技能能直接与所在工作岗位零对接。
2、课程设计思路(1)对岗位能力进行分解,根据分析检验岗位工作任务,循序渐进地安排若干教学训练内容,在能力训练中归纳和总结知识;(2)课程的学习以典型案例(实际分析检验项目)为载体,进行单元项目活动的设计,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3)以形成性考核为主体,针对不同的工作任务,教师通过对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总结、动手操作、检测报告等情况的考核,完成对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估。
《基础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化学》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596052b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91.png)
《基础化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化工类专业必修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类平台课程,其任务是让化工类各专业学生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化学实验技术》《工业分析基础》《化学工业概论》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44学时,8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主动对接行业标准、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
1.依据化工专业类行业面向与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化工类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分析和解决涉及化学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依据课程目标,以及化工专业类技能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的化学基础知识,兼顾职业基础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按基础化学知识的类别,设置化学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合物等4个模块,将相关知识和技能有机融入。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单一到综合、从知识认知到知识应用,序化各教学单元的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确立良好的职业意识。
1.掌握常见元素的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与鉴别方法,重要有机物的官能团特性以及官能团间相互转化的规律。
2.能进行基本化学计算,能正确理解基础化学涉及到的有关概念、方法原理,以及实验现象的特征与形成原因。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4.能应用化学原理解释和解决一些日常生活、职业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5.养成勤奋、坚毅、合作、崇尚科学等优良品德,建立安全、质量、环保的职业意识。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六、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以立德树人为基本任务,坚持正确的育人理念,充分挖掘课程思政,聚焦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培养。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864f4e0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41.png)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学时学分:156(理论学时96、实训学时60)专业:精细化工、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先修课程:初中化学、基础化学(无机)后续课程:化工分析、实用药物化学一、前言(一)课程的性质有机化学是化学化工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理论和生产实际密切结合的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对人才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标准适合三年制中专化工类专业及相关专业基本素质模块中的职业素质板块课,是学生在具备必要的数学、物理、无机化学等基础知识之后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二)设计思路1.本课程的设计总体要求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单元(项目)课程为主题,以化工岗位从业资格为主要考核依据,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目标,尽可能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
2.本课程以“实现认同职业角色、夯实专业基础、履行岗位能力、把握初级化工岗位专业技术”等四个基本目标,彻底打破按学科和理论体系设计课程的模式,按照初学者的认知规律,以有机化学的各个模块设计学习单元,依据本专业毕业生的具体要求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3.本课程强调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用一定的学时让学生练习所学知识点,以加强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操作技能的提高。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建立完整的有机化学的知识体系,学习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化学反应;加强对化学反应现象的理解;培养学生树立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及从事化工技术工作打下比较巩固的基础。
(二)具体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和同分异构现象;掌握立体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理解各类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2)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制备,相互转化的条件和规律,注意典型反应,理解典型反应的机理;掌握有机反应的理论。
(3)能熟悉常见的化学试剂和仪器,并能根据实验的内容进行独立的实验,正确完成实验并能根据实验中得出的结论和存在的问题写出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