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民俗文化意义浅析_扈庆学
《一带一路与葫芦文化》阅读答案及解析
《一带一路与葫芦文化》阅读答案及解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葫芦谐音“福禄”,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
季羡林提到,“我国民族确属兄弟民族,具有共同的原始葫芦文化传统”。
葫芦外形柔和圆润、线条流畅,上下球体浑然天成,符合“尚和合”“求大同”的理念。
“左瓢右瓢,可盛千百福禄;大肚小肚,能容天下万物”,葫芦蕴含着多层次的吉祥文化,幸福、平安、和谐、多子等。
可以说,葫芦身上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其实,不仅我国人民喜爱葫芦,“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都对葫芦与葫芦文化有共同的情感基础。
一般认为葫芦的原产地是非洲,我国人民与非洲人民均有源远流长的葫芦种植历史。
同时,历史文献表明,印度人民对葫芦“多子多孙”的文化寓意与中国人民有共识,这一点可以由季羡林先生所翻译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所记载的“须摩底呢,虎般的人!生出来了一个长葫芦,人们把葫芦一打破,六万个儿子从里面跳出”,给予证实。
蒙古族的民间故事《金鹰》同样表明,葫芦在蒙古民间具有繁衍生息的含义。
葫芦作为日用品和吉祥工艺品,受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广泛喜爱。
中亚的阿富汗人惯用葫芦做喜庆场合用的化妆品容器和鼻烟壶。
在以色列、土耳其和一些阿拉伯国家,常见葫芦用作烟具和装饰工艺品。
甚至在美国、日本、南美洲诸国,均可见到葫芦文化的踪迹。
由此可见,葫芦文化可以成为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纽带之一。
众所周知,尽管“一带一路”的倡议是开放包容的,但沿线涉及许多个国家,且其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各国在政治体制、宗教制度、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尚存在较大差异,亟需共同的文化载体作为交流与合作的桥梁。
中国与其他各国在葫芦实体、葫芦工艺造型的爱好,以及葫芦文化内涵的审美习惯等各方面均存在共识,这种依附在葫芦载体上的文化“共通性”非常宝贵。
以葫芦等传统文化作为切入点,加强民间交流,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建立互信、开展合作奠定基础。
拉祜族葫芦文化的重要意义
拉祜族葫芦文化的重要意义拉祜族的葫芦文化是指拉祜族人民利用葫芦生产工具、器具、饰品等物品,并将其赋予了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的一系列传统文化现象。
葫芦在拉祜族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是日常生活用具,还被用于宗教仪式、民间传说、祈福等方面。
葫芦文化不仅体现了拉祜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更承载着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世界的观念,在传统文化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葫芦是拉祜族人民喜爱的植物,在拉祜族的传统神话和传说中,葫芦被赋予了神秘的象征意义。
拉祜族人认为,葫芦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具有神秘的灵性和超自然的力量。
因此,拉祜族人民将葫芦视为祥瑞之物,常常将葫芦挂在自己家中,以求得祥瑞和平安。
在传统的拉祜族婚礼仪式中,新人必须向彼此赠送葫芦,以象征着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
由此可见,葫芦在拉祜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象征意义。
除此之外,拉祜族的葫芦文化还体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劳动中。
拉祜族人善于利用葫芦制作工具、器具和饰品,如葫芦榨油、葫芦勺、葫芦水杯、葫芦吹箫等。
这些葫芦制品不仅实用,而且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反映了拉祜族人民对自然界资源的利用和对工艺技术的独特见解。
在拉祜族的传统手工艺中,葫芦工艺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技艺,代代相传,深受人民喜爱。
此外,拉祜族的葫芦文化还在宗教信仰和仪式中得到了体现。
拉祜族信奉天主教、佛教、道教等多元宗教,而葫芦在不同宗教信仰中都有特殊的含义和用途。
在拉祜族的宗教祭祀仪式中,葫芦常常被用作祭祀品,代表着对神灵的尊敬和祈福之意。
此外,在拉祜族的传统仪式和节日中,人们还会用葫芦来装饰场所,观看民间文艺表演等活动,以增添节日气氛和祭祀仪式的庄重气氛。
总的来说,拉祜族的葫芦文化是拉祜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和研究拉祜族的文化传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葫芦文化不仅体现了拉祜族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更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审美情趣。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拉祜族的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
重阳节的传统民间葫芦艺术
重阳节的传统民间葫芦艺术重阳节,又称为老人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人们都会特别关注老人,表达对长辈的尊重和祝福。
在这个节日里,有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受到了广泛的倾倒,那就是葫芦艺术。
葫芦艺术作为一种民间传统艺术,不仅美观独特,而且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重阳节的传统民间葫芦艺术。
一、葫芦的起源和意义葫芦是一种中空的植物果实,外观呈椭圆形,上窄下宽。
它不仅可以用来装载酒水、食物等物品,还被用来制作各种艺术品和乐器。
葫芦早在远古时期就被人们广泛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葫芦寓意着团圆、吉祥和平安。
由于葫芦的中空结构,人们认为它象征空虚、灵性和神秘。
而容纳着酒水或食物的葫芦,被视为富贵和丰年的象征。
二、葫芦艺术的特点1. 多样化的形式葫芦艺术以其多样的形式而闻名。
在葫芦的制作过程中,人们可以将其刻、镂、雕、画等,使其形象多变。
常见的葫芦形式包括喜鹊、猴子、人物、花卉等,每一件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意义。
2. 精湛的工艺制作葫芦艺术需要耐心和技巧。
首先,人们选择适宜的葫芦作为基础材料,然后在表面进行细致的雕刻或彩绘,最后用清漆进行抛光和保护。
整个过程需要熟练的手艺和绝佳的审美眼光。
3. 独具特色的装饰葫芦艺术常常会配以丝绸、彩绳等装饰物,使其更具视觉冲击力。
一些葫芦艺术品还会添加铭文、图片或其他寓意符号,以增加其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三、葫芦艺术在重阳节的应用在重阳节这一特殊的节日里,葫芦艺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人们常常将葫芦作为礼物赠送给长辈,以表达对长寿和幸福的祝愿。
葫芦艺术品还常常被用于节日装饰和庆典活动,以增加庆祝氛围和喜庆色彩。
此外,一些重阳节的民间活动也对葫芦艺术有所影响。
例如,人们会在葫芦上系上红绳,挂在门前,以驱邪和祈福。
还有一种有趣的传统习俗是,在重阳节登高时,人们会将葫芦挂在身上,以期望自己能够像葫芦一样健康长寿。
四、葫芦艺术的现代传承尽管现代科技的发展给了人们更多的追求和选择,但葫芦艺术仍然在传承和发展中。
“葫芦”意象的文化寓意分析
葫芦是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经常研究的意象,葫芦在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发展演变也是反映文化发展变迁的重要依据。
以往学者对葫芦这一意象的研究,多用人类学或民俗学的观点,阐述葫芦在民俗中的意义,而对于原型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
闻一多所作的《伏羲考》从字源学的角度考据出伏羲和女娲均为葫芦,从而得出葫芦象征人类的始祖,进一步得出传说中的洪水神话就是以葫芦为中心的造人神话。
1996年,围绕着对葫芦文化的探讨召开了“民俗文化国际研讨会”,把对葫芦文化的研究推向了高潮,商务印书馆随即出版了此次会议的成果《葫芦与象征》。
宋兆麟则从考古的方面切入,探究了葫芦所具有的功用以及栽培技艺;在著作《论中华葫芦文化》中,刘尧汉从民族学的角度出发,指出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葫芦崇拜的传统,并联系神话传说、考古资料、文献记载,阐明了葫芦文化的内涵和意义,指出我国存在着广泛的葫芦崇拜传统;以民族学作为出发点,普珍阐述了中华葫芦文化中的“三壶”观念蕴涵于彝族整个人生发展的历程中。
原始时期的农业,有“瓠种”的传统。
我国比较原始的播种方法有火耕和“牛踏田”等,再进一步则使用“点葫芦”作为播种农具耕种,大概有“圆形瓠种”和“长柄形瓠种”等形制。
《齐民要术》中有一种“瓠种”,它是以葫芦作为播种的农具,陕北农村曾使用瓠种,当地人称“点葫芦”,山东地区称“葫芦头”。
《山东省志·民俗志》称:“葫芦头,又称轱轮子,即古代遗传下来的‘瓠种器’,用葫芦掏空,上置把手,下置管,葫芦中装进种子,播种的人一只手提葫芦头,另一只手持木棍,沿着土沟边走边敲,种子即成直线种入土中。
”笔者用原型批评的方法,探究葫芦这一意象中的原型,主要从婚礼仪式中的葫芦、神话中的葫芦、葫芦意象在后世的延伸和丰富等角度来解读葫芦意象,认为葫芦意象在中国文化中的出现受到天地神婚神话原型、祖先崇拜观念、创世神话原型的深远影响,这也正是本论文的新意所在。
一、婚礼仪式中的葫芦葫芦作为婚礼仪式中最常见的礼仪用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中国古代婚礼仪式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考察葫芦文化感受
考察葫芦文化感受葫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我看来,葫芦文化给我带来了很多感受和思考。
葫芦文化让我感受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葫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了许多象征意义,如寓意着吉祥、丰收和健康等。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葫芦文化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象征,而是通过创新和时尚的设计,融入到各种现代生活用品中。
比如,葫芦造型的茶壶、手机壳等,不仅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也体现了时尚和个性化的需求。
这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让我感受到了文化的活力与创造力。
葫芦文化给我带来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
葫芦是一种自然材料,它的形状和结构都是自然形成的,没有经过人为的改变。
在葫芦的外表上,能够看到自然界的奇妙和多样性。
而在葫芦内部,却能装载着水、茶、酒等液体,给人以生命的启示。
葫芦的形象让我想到了生命的起源和多样性,让我对自然界的美好和生命的宝贵有了更深的思考。
葫芦文化也让我体验到了艺术的魅力。
葫芦在中国传统工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用来雕刻、绘画和制作乐器等。
葫芦的形状和纹理都是独特的,每一个葫芦制品都是艺术家的精心创作。
我曾经参观过一个葫芦雕刻展览,展览上的葫芦作品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葫芦文化让我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让我对传统工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赏。
葫芦文化也让我感受到了乡土情怀和文化认同。
葫芦在中国农村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用来装水或者盛酒。
这种农村生活中的葫芦文化,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在乡村过暑假的日子,每天都喝着从葫芦里倒出来的凉水。
葫芦成为了我对乡土生活的向往和怀念,也成为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和认同。
总的来说,葫芦文化给我带来了丰富的感受和思考。
它让我看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自然和生命的奇妙,艺术的魅力,以及乡土情怀和文化认同。
葫芦文化不仅是我们的传统文化遗产,也是我们对生活和世界的一种理解和表达。
通过对葫芦文化的感受和思考,我更加珍惜和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更加自信地面对现代社会的挑战和变化。
传统艺术领域中葫芦的多元化艺术表现研究
传统艺术领域中葫芦的多元化艺术表现研究
葫芦是一种东方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符号,在传统艺术领域中有着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葫芦被视为神秘的象征,具有辟邪、招财、纳福等寓意,因此在传统
艺术中被广泛运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葫芦的多元化艺术表现。
一、文化意蕴方面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葫芦一直被人们视为神秘的象征。
在传统艺术中,葫芦的形象往
往被用来代表吉祥、美好的意义。
比如在古代绘画中,常常出现葫芦花园的场景,这反映
了喜庆、吉祥的主题。
此外,在古典小说《水浒传》中,葫芦娃的形象被塑造成为一位勇敢、机智、有担当的英雄形象,充分表现了中国文化中英雄主义的精神。
二、艺术形式方面
在传统艺术中,葫芦的形象以各种艺术形式出现。
具体包括绘画、雕刻、书法、中国画、漆画等。
在书法中,葫芦的形象常用来书写“福”字,意味着吉祥如意;在漆画中,
葫芦的形象常以五行色彩出现,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于五行学说的重视;在绘画中,葫芦被用来代表“百福临门”,表现吉庆如意的主题。
在传统艺术中,葫芦的形象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在民间艺术中,葫芦的形象更多
地表现出生动、夸张的特点,如泰顺葫芦、厦门葫芦等;而在艺术精品中,葫芦的形象则
更多地表达出优雅、典雅的风格,如清代士人所创的南派葫芦。
综上所述,葫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符号,在传统艺术中具有广泛的表现。
在
不同的艺术形式中,葫芦的形象展示了多种不同的意蕴和艺术风格,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和艺术价值。
“葫芦虽小藏天地”,为何葫芦文化,被誉为我国文化的一种载体?
“葫芦虽小藏天地”,为何葫芦文化,被誉为我国文化的一种载体?葫芦是一种十分普遍常见的植物,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今在亚洲、非洲、南美洲等地仍然有大量种植,对于葫芦的原产地考古界说法不一,但据史料分析,在亚洲中国、泰国以及南美洲的墨西哥和非洲的埃及都出现了石器时代的葫芦遗迹,说明葫芦是一种世界性的植物。
一、葫芦文化的发展1、远古时期葫芦文化在中国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这其中有着丰富的内涵。
相传在远古时期发生了大洪水,人类全部毁灭,只有两兄妹存活下来,女娲将以小孩子放入葫芦中,葫芦文化的记忆由此产生,闻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中认为伏羲就是葫芦,至今在甘肃的天水一带仍然流传着伏羲是葫芦娃的传说。
除此之外,在我国的壮族、布依族、侗族、彝族等许多少数民族中都流传着关于葫芦文化的神话记忆,这也为后来葫芦文化在我国的发展奠定基础。
葫芦在我国的历史十分久远,考古发现早在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时期就已经有葫芦的种子和果实,古代文献中对葫芦的记载较多,其中的“瓢”、“瓠”、“甘瓠”、“壶卢”等都是指葫芦,《诗经》中“七月食瓜,八月断壶。
”的“壶”指的就是葫芦。
2、汉朝时期葫芦在我国的称呼较多,最早可出现在甲骨文上。
西汉时期有一位名叫汜胜之的人写过一些农业生产的文章,因为历史久远保留不完整,在《齐民要术》中有关于汜胜之的文章收录,其中包括一节“种瓠法”,专门介绍了葫芦的种植方法,说明在汉朝葫芦的种植已经家喻户晓,百姓已经掌握了成熟的种植方法,并且掌握了嫁接等技术,人工种植的葫芦比野生的葫芦大上几倍。
幼嫩的葫芦可食用,最初的葫芦多用于食用,后来经过人为的雕琢,葫芦进军到艺术品的行列。
汉朝时期出现范制葫芦,范制葫芦的模具最初是木模、瓦模等,后来发展为现代的石膏模,后来把玩葫芦逐渐流行起来,特别是一些高官贵族,收藏把玩葫芦成为热潮,有史料记载的把玩葫芦是出土的明清时期的文物。
3、明清时期葫芦从最开始的食用逐渐发展成用于观赏的艺术品,经过人工处理以后,各式的葫芦被人们喜爱,葫芦有“福禄”的谐音,所以由吉祥的意思,民家的屋顶下常悬挂葫芦,寓意保平安,有些百姓用红绳绑上五个葫芦,称为“五福临门”。
葫芦民俗文化意义浅析_扈庆学
DOI:10.13370/ki.fs.2008.04.006葫芦民俗文化意义浅析扈庆学葫芦作为绘画题材,在中国近代绘画史中受到艺术家的青睐,不仅因为葫芦题材的绘画具有花鸟画的一般艺术特征,易于表现,还源于葫芦题材花鸟画不同于一般题材的花鸟画,它还具有丰富的民俗意义,是一种特有的文化载体。
中国的葫芦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已经是中华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备受学术界的重视,研究者们从民俗学、神话学、人类学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揭示了许多民间风俗、神话、传说中的文化现象。
本文则试图从葫芦题材花鸟画解读葫芦的文化内涵。
一、“葫芦”释名及其价值根据谭宏娇、张立成先生的研究,关于葫芦的得名,前人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菜三·壶卢》[释名]中云,“壶,酒器也;卢,饭器也。
此物各象其形,又可谓酒饭之器,因以名之,俗做葫芦者,非矣,葫乃蒜名,芦乃苇属也。
”是以葫芦的功能为命名缘由。
二是农业学家与植物学家夏纬英先生在《植物名释札记》中的释名:“原作壶卢,或单名曰壶……,壶既葫卢,以形似壶状。
‘卢’,亦因形似而言,或曰案:此所谓‘矛戟柄’之应,即矛戟柄之末段膨大而作圆锥体而亦具楞的部分,葫芦之型亦语之相似,故而都有‘卢’名。
”1是以葫芦的形似为命名缘由。
葫芦在古代文献中除了写作“葫卢”外,亦写作“觚卢、觚芦、胍瓠、扈鲁、瓠卢”,古人往往不知道它们是字型无定,声音通转的连绵词,故常常产生不解或误解。
葫芦有食用价值,可以直接食用,或煲汤、扁炒、做馅儿,或与肉类一起煮、炖,是上等的美味佳肴。
葫芦也有承载之功能,可以做酒器、水器等,农村常用的舀水工具依然是由葫芦做成的“瓢”。
在辽宁的农村,葫芦是农民常用的播种工具。
葫芦可以用来储藏粮食和食品,还可作为浮水之工具,其浮水如泡、如漂也。
葫芦的经济195民俗研究2008.4价值也很可观,我国的一些地区以葫芦为商品的产业经济已经初具规模,既可直接销售产品,同时也带动了特色旅游业的发展。
工艺葫芦的民俗文化意义
工艺葫芦的民俗文化意义葫芦是由圆构成的,标志着调和圆满。
不但在古代公民的物质生活中占有主要位置,并且与文学、艺术、宗教、风俗、神话传说甚至政治等关系也非常密切,环绕工艺葫芦形成的各种意识形态,无疑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葫芦文化是中华风俗文化中具有必定含义的组成部分。
中国的好些民族都有起源于葫芦的神话,葫芦被当作先人的来历看待。
从文献上看,中国古代民间就有以葫芦等为多子标志的崇奉。
后来道教鼓起,葫芦被归入其宗教系统,增加了非常丰厚的文化内在。
释教的传入和流布,也给葫芦增添了新的花叶。
如今民间传承的故事中,葫芦变成一种“灵物”。
例如广泛撒播的“宝葫芦”故事就说故事的主人翁具有了宝葫芦,想要啥就可以有啥。
这体现了过去贫穷公民对美好生活的神往,那使他们愿望得到满足的手法便是得到宝葫芦。
所以说,工艺葫芦是中华文化中有丰厚内在的果实,它是一种人文瓜果,而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瓜果!因为“葫芦”与“福禄”音同,它又是富贵的标志,代表长命吉利,民间以工艺葫芦作佩饰,便是根据这种观念。
另外因葫芦藤蔓连绵,结子茂盛,它又被视为请求子孙万代的吉利物,古代吉利图案中有不少对于葫芦的体裁,如“子孙万代” 、“万代盘长” 等。
有些民家在屋梁下,悬挂着工艺葫芦,其称之为“顶梁”,据说有此办法后,居家对比安全顺利;较考究的民众,则用红绳线串绑五个葫芦,称为“五福临门”。
在台湾的乡下,撒播一句谚语:“厝内一粒瓠,家风才会富”,意思是说,在家里摆放一个工艺葫芦,才会发财、赋有。
工艺葫芦谐音“福禄”。
因它是草本植物,其枝茎称为“蔓”。
“蔓”与“万”谐音,“蔓带”与“万代”谐音。
“福禄”“万代”便是“福禄寿”完全,故它是吉利的标志。
工艺文玩葫芦与它的茎叶一同被称为“子孙万代”表意宗族人丁兴旺、世世荣昌。
葫芦文化教案:了解葫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
葫芦文化教案:了解葫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葫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让学生了解葫芦在我国民间信仰、医学、艺术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
教学内容:1、葫芦的历史渊源2、葫芦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3、葫芦的医疗作用4、葫芦的艺术表现形式教学重点:1、了解葫芦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2、掌握葫芦的医疗作用和艺术表现形式教学难点:学生的文化背景差异和学习兴趣差异。
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2、视觉辅助材料展示3、学生参与互动教学评价:1、小组讨论2、课后作业二、教学内容葫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物品。
它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据史书记载,最早使用葫芦的是商朝时期的人们。
在古代,葫芦被用作容器、器皿等,也被用于酿酒、存粮等。
随着时代的演变,葫芦的用途不断增加,它也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葫芦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十分重要。
葫芦被视为一种吉祥物。
在我国的民间信仰中,葫芦被认为是能够招财进宝、避邪驱鬼的宝物。
葫芦在医学上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医中,葫芦被称为“百草之果”,它有着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等多种功效。
葫芦还被广泛应用于中国民间艺术中。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葫芦被广泛运用,被画家们描绘成不同的形态,如宝瓶、福禄寿、龙凤葫芦等。
同时,葫芦也是中国传统乐器的代表之一。
在民间音乐和戏曲表演中,葫芦被用作乐器,让观众在赏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葫芦的美。
葫芦在医学上的作用也不容小视。
根据中医理论,葫芦有着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等功效,是一种很好的中草药材料。
葫芦在现代医学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同时,由于葫芦的药性温和,使用起来也十分方便,被广泛用于中医临床、家庭医疗等多个方面。
葫芦在中国民间艺术中的地位同样不容忽视。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葫芦被描绘成各种不同的形态,如宝瓶、福禄寿、龙凤葫芦等。
同时,在中国传统乐器中,葫芦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乐器。
D-辽宁省辽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辽宁省辽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这卷共l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颁版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葫芦谐音“福禄”,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
季美林曾提到,“我国民族确属兄弟民族,具有共同的原始葫芦文化传统”。
葫芦外形柔和圆润、线条流畅,上下球体浑然天成,符合“南和合”“求大同”的理念,“左瓢右瓢,可盛千百福禄;大肚小肚,能容天下万物”,葫芦蕴含着多层次的吉祥文化,幸福、平安、和谐、多子等,可以说,葫芦身上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其实,不仅我国人民喜爱葫芦,“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都对葫芦与葫芦文化有共同的情感基础,一般认为葫芦的原产地是非洲,我国人民与非洲人民均有源远流长的葫芦种植历史。
同时,历史文献表明,印度人民对葫芦“多子多孙”的文化富意与中国人民有共识,这一点可以由季美林先生所翻译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所记载的“须摩底呢,虎般的人!生出来了一个长葫芦,人们把葫芦一打破,六万个儿子从里面跳出”给予证实。
蒙古族的民间故事《金鹰》同样表明,葫芦在蒙古民间具有繁衍生息的富意。
葫芦作为日用品和吉祥工艺品,受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的广泛喜爱。
中亚地区的阿富汗人惯用葫芦做喜庆场合用的化妆品容器和鼻烟壶。
在以色列、土耳其和一些阿拉伯国家,常见葫芦用作烟具和装饰工艺品。
甚至在美国、日本、南美洲等国家,均可见到葫芦文化的踪迹。
由此可见,葫芦文化可以成为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纽带之一。
众所周知,尽管“一带一路”的倡议是开放包容的,但沿线涉及许多个国家,且其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各国在政治体制、宗教制度、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尚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共同的文化载体作为交流与合作的桥梁。
中国与其他各国在葫芦实体、葫芦工艺造型的爱好,以及葫芦文化内涵的审美习惯等各方面均存在共识,这种依附在萌芦载体上的文化“共通性”非常宝贵。
葫芦与中国文化的联系
葫芦与中国文化的深厚联系
葫芦,作为一种植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它的形象和生活用途深入到中国文化的各个角落,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
首先,葫芦的形态独特,可以容纳大量的液体,因此常被视为富饶和生育的象征。
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葫芦是神仙的宝物,能够赋予人类生命和智慧。
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葫芦经常被用来作为解决难题的神奇工具。
其次,葫芦与中国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这一天,人们会用葫芦装满五谷杂粮,然后挂在门口,寓意着祈求丰收和平安。
这个习俗在中国的一些地方仍然保留着。
此外,葫芦还与中国的传统医学有关。
据《本草纲目》记载,葫芦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等功效。
在中国的一些地方,人们甚至会将葫芦的种子用于治疗一些疾病。
同时,葫芦也与中国古代的乐器文化有关。
例如,葫芦丝,一种流行的中国传统乐器,就是以葫芦为基础制作的。
葫芦丝的音乐优美动听,深受人们喜爱。
总的来说,葫芦以其独特的形态和功能,在中国文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它代表了富饶、生育、智慧、和平安,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医学和乐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葫芦与中国文化的联系源远流长,将会继续影响和塑造中国文化的未来。
葫芦的寓意和象征
葫芦的寓意和象征葫芦是一种吉祥的象征葫芦文化是中华民俗文化中具有一定意义的组成部分。
中国的好些民族都有起源于葫芦的神话,葫芦被当作祖先的来源看待。
从文献上看,我国古代民间就有以葫芦等为多子象征的信仰。
现在民间传承的故事中,葫芦成为一种“灵物”。
例如广泛流传的“宝葫芦”故事就说故事的主人翁拥有了宝葫芦,想要什么就可以有什么。
这表现了过去贫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使他们欲望得到满足的手段就是得到宝葫芦。
所以说,葫芦是中华文化中有丰富内涵的果实,它是一种人文瓜果,而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瓜果!更多的民俗学研究者认为,由于葫芦在我国古代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曾经出现过对葫芦的信仰和崇拜,这不但可以征之以古代典籍的记载,还可以从现存的众多民俗现象中考察出来一、吉礼、吉事中为吉器。
“合卺,夫妇之始也”。
将一只葫芦剖作一对瓢,以线相连用以饮酒合婚,古代称为“合卺”,象征新婚夫妻连为一体。
由自然物为吉器即吉祥物,正是早期居民的经验与创造,葫芦获得了“文化”属性,开始成为文化载体、文化事象。
二、五福与宝葫芦。
围绕葫芦的生长态势、性能与实用,古人不断将逐步发展的感知、希望、幻想加诸于它。
如?1适应性强、长势好、果实累累圆润饱满,令人联系家族兴旺,繁衍,美满。
2既为食,又为器;作器皿既能容纳、包藏,并且不拒固体、液体,又便于多种使用,携带,贮存;除因袭上古为吉器,象征天生品质以及被重视、重用,又寓意顺利,富裕,如意。
3由济水,共济,代表保平安、济世救人;以利水与易燃成灰等可入药,还可用以装药及作火器、兵器,进而代表医药,健康,长寿,甚至包括驱灾难、避凶险。
仅此,已足够“五福”,不论是《尚书·洪范》所列?“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命终”?抑或通常所指?福、禄、寿、喜、财。
不仅如此,经《葫芦枣》、《壶公》传说,善待道人可由葫芦带给致富财源或得登入“壶中仙境”,“壶中仙境”在道家臆想中即至高无上的福地?无忧无虑、长生不老。
葫芦寓意和象征意义 祝福语
葫芦寓意和象征意义祝福语葫芦寓意和象征意义:祝福语的探秘葫芦,作为一种古老的植物,自古以来在我国便拥有丰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它圆润饱满的形状、和谐的曲线,给人以美好、吉祥的视觉享受。
本文将为您揭示葫芦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并附上与之相关的祝福语。
一、葫芦的寓意1.吉祥如意:葫芦形状饱满、圆润,寓意着家庭和睦、幸福美满。
在我国民间,人们常用葫芦来寓意吉祥如意,祈求生活平安、美满。
2.招财进宝:葫芦谐音“福禄”,象征着财富和地位。
古人常用葫芦作为装饰品,寓意着招财进宝,事业有成。
3.子孙满堂:葫芦多籽,寓意着人丁兴旺、子孙满堂。
在我国传统婚礼中,新婚夫妇的婚床上常摆放着葫芦,以此祈求新婚夫妇早生贵子。
4.福寿安康:葫芦形状似“寿”字,寓意着长寿、安康。
老年人常佩戴葫芦饰品,以祈求福寿安康、延年益寿。
二、葫芦的象征意义1.坚韧不屈:葫芦生命力旺盛,即使在恶劣环境下也能茁壮成长。
因此,葫芦象征着坚韧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
2.知足常乐:葫芦内部空间较大,但外表简约、朴实。
这寓意着人们应学会知足常乐,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3.团结协作:葫芦多籽,象征着团结协作、共同发展。
在企业、团队中,葫芦寓意着成员之间要相互支持、共同进步。
三、与葫芦相关的祝福语1.福禄双全,吉祥如意。
2.葫芦送福,幸福安康。
3.葫芦多籽,子孙满堂。
4.福寿葫芦,延年益寿。
5.事业如葫芦,节节高升。
葫芦作为一种寓意丰富、象征意义深远的植物,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您对葫芦的寓意和象征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葫芦文化》阅读训练及答案解析
葫芦谐音“福禄”,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
季羡林提到,“我国民族确属兄弟民族,具有共同的原始葫芦文化传统”。
葫芦外形柔和圆润、线条流畅,上下球体浑然天成,符合“尚和合”“求大同”的理念。
“左瓢右瓢,可盛千百福禄;大肚小肚,能容天下万物”,葫芦蕴含着多层次的吉祥文化,幸福、平安、和谐、多子等。
可以说,葫芦身上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其实,不仅我国人民喜爱葫芦,“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都对葫芦与葫芦文化有共同的情感基础。
一般认为葫芦的原产地是非洲,我国人民与非洲人民均有源远流长的葫芦种植历史。
同时,历史文献表明,印度人民对葫芦“多子多孙”的文化寓意与中国人民有共识,这一点可以由季羡林先生所翻译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所记载的“须摩底呢,虎般的人!生出来了一个长葫芦,人们把葫芦一打破,六万个儿子从里面跳出”,给予证实。
蒙古族的民间故事《金鹰》同样表明,葫芦在蒙古民间具有繁衍生息的含义。
葫芦作为日用品和吉祥工艺品,受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广泛喜爱。
中亚的阿富汗人惯用葫芦做喜庆场合用的化妆品容器和鼻烟壶。
在以色列、土耳其和一些阿拉伯国家,常见葫芦用作烟具和装饰工艺品。
甚至在美国、日本、南美洲诸国,均可见到葫芦文化的踪迹。
由此可见,葫芦文化可以成为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纽带之一。
众所周知,尽管“一带一路”的倡议是开放包容的,但沿线涉及许多个国家,且其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各国在政治体制、宗教制度、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尚存在较大差异,亟需共同的文化载体作为交流与合作的桥梁。
中国与其他各国在葫芦实体、葫芦工艺造型的爱好,以及葫芦文化内涵的审美习惯等各方面均存在共识,这种依附在葫芦载体上的文化“共通性”非常宝贵。
以葫芦等传统文化作为切入点,加强民间交流,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建立互信、开展合作奠定基础。
中国有着悠久而成熟的传统葫芦文化。
在中国,葫芦的种植历史和被作为图腾崇拜的历史十分悠久。
浅析葫芦吉祥文化的内涵
浅析葫芦吉祥文化的内涵
裴东英
【期刊名称】《科教文汇》
【年(卷),期】2013(000)004
【摘要】葫芦作为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代表,历史悠久,且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本文从葫芦吉祥文化的渊源开始,阐述了葫芦的实用性、象征性、文化内涵以及在民间应用延伸,反映了古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页数】2页(P74-75)
【作者】裴东英
【作者单位】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苏州 2151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12
【相关文献】
1.葫芦的宗教文化内涵浅析 [J], 张庆松
2.浅谈富贵吉祥“葫芦壶”的文化内涵 [J], 卢伟
3.君子万年,福禄宜之——浅析“福禄壶”的造型特征与吉祥文化内涵 [J], 张静珍
4.浅析中国传统吉祥纹案的民族文化内涵 [J], 张冰冰
5.浅析高校吉祥物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文化内涵 [J], 刘媛妹;熊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典诗歌中的葫芦意象与中国人文精神
The Image and Humanistic Spirit of Calabash in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作者: 扈庆学[1];李波[2]
作者机构: [1]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山东曲阜273165;[2]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出版物刊名: 山东社会科学
页码: 104-109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8期
主题词: 古典诗歌;葫芦;意象;人文精神
摘要:中国诗人将身世遭际寄托于诗歌之中,以葫芦为意象抒发内在情志,呈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显示个体的欲求与人格指向。
诗人绘制田园匏瓢图,借葫芦的历史义与象征义,写出了表层闲适背后深层的悲伤;以葫芦为象征勾勒隐逸图,表征逍遥游的自由追求;创造葫芦仙人图,在现实之外描绘新的社会秩序,以乌托邦世界及秩序为依托建构理想中完美的自我。
此等意趣催生了中国独具魅力的人文精神的生成,而葫芦的诗化、图像化,随着历史、空间的传播成为重要的文化象征。
葫芦的文化品格
葫芦的文化品格董旭玲葫芦作为中国花鸟绘画的题材,最早可以追溯到宋元时代,但是把葫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放置在整个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创作,我以为确实是从扈鲁开始的。
作为第一人的意义更多的在于他的视角、高度、情感和责任感。
扈鲁出生于沂蒙山葫芦崖下,从小看着这个硕大的“葫芦”长大。
对于家乡的依恋之情,都默默地寄托在了这个“葫芦”身上。
对于葫芦的研究,扈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走进了人们很多未知的领域,文化的、收藏的、民俗的、音乐的、美术的等等,葫芦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植物了,在扈鲁的心目中形成一种厚重的文化符号。
此时,葫芦一旦作为绘画题材进入他的艺术世界时,他的葫芦自然而然地就承载着一种文化观念。
在扈鲁的写意葫芦系列中,我们不难看出他这样的审美倾向。
在中国传统绘画的范畴里,葫芦是作为植物来表现的,因此,历代画家中都不乏画葫芦的高手。
但是,历代葫芦绘画也存在着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那就是葫芦的担当精神,画面之外葫芦还在延伸着什么样的意境?扈鲁笔下的葫芦是中国花鸟绘画史上的一个新形象,这是难能可贵的。
他的葫芦不是实际生活中关于造型的葫芦,而是在葫芦的形象上体现了他对于人生的认识。
在中国的生活习俗中,人们赋予了葫芦太多的理想化的因素。
这些因素在扈鲁的葫芦绘画中都有点点的痕迹,他的绘画画出了葫芦的幽默、平凡和智慧。
打开花鸟画册,我们不难发现很多画家笔下葫芦都是画面上的配角,在扈鲁这里就不同了,他的绘画通过淋漓的笔墨为葫芦造像,为葫芦讴歌,为葫芦树碑立传。
线条狂怪蜿蜒,笔墨挥洒无度,到底是黑与白的倾侧,还是葫芦在飞舞?我们无需去关注这些,只要我们能够在他这里体会到了他的激情和豪迈,也就够了。
因为葫芦的艺术形象已经和他的情思融为一体了。
这种写意性是他无意识的流露,也是他自我个性的外化。
扈鲁是一个有责任感的艺术家。
在绘画这个领域里,扈鲁把葫芦这种题材力争发挥到极致。
他不但研究葫芦的造型、葫芦的历史内涵,还在开发与葫芦相关的文化课题。
天水市烙绘、针画葫芦饰品调查与研究
天水市烙绘、针画葫芦饰品调查与研究摘要:葫芦饰品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造型,各个地区有所不同,天水地区的葫芦制作包括火烩葫芦、针画葫芦,饰品上的图案主要与伏羲文化有关。
了解葫芦饰品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从而了解当地文化,并为其他地区葫芦艺术造型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葫芦饰品文化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1-0087-02葫芦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史前时期就有与葫芦形状有关的造型。
中国传统葫芦形造型艺术研究所涉及的时间,上起史前社会(主要是新石器时代),下至清代,可见其历史悠久。
在今日,仍可以在不同地区看到葫芦饰品。
天水地区葫芦饰品的烙烩、针画手工工艺及图案艺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了解天水地区葫芦饰品,进而了解独具天水特色的民间艺术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并且在此基础上与当地旅游的发展相结合,使得这种葫芦制作的工艺可以在天水地区得到进一步。
而葫芦饰品所反映出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元素,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一、葫芦的制作工艺葫芦又称蒲芦、瓠瓜,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而且也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
就葫芦本身而言,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现在又将独具特色的天水伏羲文化与其相结合,这无疑是历史与现实的完美结合。
而天水地区的葫芦制作通常包括两种类型。
(1)火烩葫芦。
即用烫花技术对葫芦表面进行创作和加工。
火烩葫芦将中国传统的绘画技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葫芦表面的瑕疵在画工巧妙的手法下被掩盖。
技艺高超的巧匠甚至巧妙地利用瑕疵,作品别有一番风味。
但是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色泽浅淡的葫芦,色深的葫芦与烫焦的颜色对比不明显,葫芦雕刻容易产生浑浊的感觉,所以火绘葫芦更能考验画工的技巧。
(2)针画葫芦。
顾名思义,就是在刻之前,用圆规在葫芦上画圆,然后用油涂抹一下,使图纹清晰醒目。
刻的图案各地也不同,伏羲庙主要刻的是伏羲八卦,当然还有其他类型的图案,例如十二生肖、动物、植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13370/ki.fs.2008.04.006
葫芦民俗文化意义浅析
扈庆学
葫芦作为绘画题材,在中国近代绘画史中受到艺术家的青睐,不仅因为葫芦题材的绘画具有花鸟画的一般艺术特征,易于表现,还源于葫芦题材花鸟画不同于一般
题材的花鸟画,它还具有丰富的民俗意义,是一种特有的文化载体。
中国的葫芦文
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已经是中华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备受学术界的
重视,研究者们从民俗学、神话学、人类学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揭示了许多民间风俗、
神话、传说中的文化现象。
本文则试图从葫芦题材花鸟画解读葫芦的文化内涵。
一、“葫芦”释名及其价值
根据谭宏娇、张立成先生的研究,关于葫芦的得名,前人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菜三·壶卢》[释名]中云,“壶,酒器也;卢,饭器也。
此物各象其形,又可谓酒饭之器,因以名之,俗做葫芦者,非矣,葫乃蒜名,芦乃苇属
也。
”是以葫芦的功能为命名缘由。
二是农业学家与植物学家夏纬英先生在《植物名释
札记》中的释名:“原作壶卢,或单名曰壶……,壶既葫卢,以形似壶状。
‘卢’,亦因形似
而言,或曰案:此所谓‘矛戟柄’之应,即矛戟柄之末段膨大而作圆锥体而亦具楞的部
分,葫芦之型亦语之相似,故而都有‘卢’名。
”1是以葫芦的形似为命名缘由。
葫
芦在古代文献中除了写作“葫卢”外,亦写作“觚卢、觚芦、胍瓠、扈鲁、瓠卢”,
古人往往不知道它们是字型无定,声音通转的连绵词,故常常产生不解或误解。
葫芦有食用价值,可以直接食用,或煲汤、扁炒、做馅儿,或与肉类一起煮、炖,是上等的美味佳肴。
葫芦也有承载之功能,可以做酒器、水器等,农村常用的舀水
工具依然是由葫芦做成的“瓢”。
在辽宁的农村,葫芦是农民常用的播种工具。
葫芦
可以用来储藏粮食和食品,还可作为浮水之工具,其浮水如泡、如漂也。
葫芦的经济
195
民俗研究2008.4
价值也很可观,我国的一些地区以葫芦为商品的产业经济已经初具规模,既可直接销售产品,同时也带动了特色旅游业的发展。
葫芦的药用价值古今皆有所用,而其精神价值更为明显,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认为人生自于葫芦,这就使葫芦产生了精神价值。
由于“福禄”与葫芦谐音,人们便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倾注在葫芦上,这也是葫芦产生精神价值的原因之一。
葫芦的艺术价值尤其值得一提,人们可以在葫芦上作画,可以葫芦为基础原料进行雕刻。
在把葫芦当成吉祥使者的同时,又赋予其新的内涵,新的生命,新的精神价值,这就是葫芦的艺术价值。
大多数葫芦都是比较均匀而对称的几何体,上小下大,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上虚下实、平衡和谐的审美理念。
爱国诗人陆游在《刘道士赠小葫芦》中写到:“葫芦虽小藏天地,伴我云山万里身。
收起鬼神窥不见,用时能与物为春……个中一物著不得,建立森然却有余。
尽底语君君岂信,试来跳入看何如。
”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葫芦在宗教中的超然地位。
二、葫芦的文化内涵
在几千年的葫芦栽培史中,葫芦已经超出作为植物学概念的葫芦,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载体。
因为原始人认识自然的能力很渺小,在长期和自然斗争的过程中,形成了“万物有灵”的原始崇拜心理。
因为葫芦和人们的生活联系紧密,人们逐渐把葫芦作为人类的始祖加以崇拜。
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许多成员的先民都曾崇拜过葫芦,如汉、彝、白、哈尼、纳西、苗、壮等族,都有关于人类起源于葫芦的传说。
这种母体崇拜,从心理上满足了原始时代人们对人类起源问题解释的需要,是原始信仰中祖先崇拜的一种变异。
人们把这种崇拜雕刻在石壁、陶器上,形成了最早的葫芦画。
葫芦文化的渊源是原始社会的生殖崇拜。
在原始人的思维中,葫芦是母体的象征,作为一种女性生殖的象征,受到顶礼膜拜,人们把繁衍子孙的希望寄托在它身上,这也是葫芦对中国民俗乃至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原因之一。
至今在民间还保留着很多葫芦生殖崇拜的习俗,都是和葫芦象征着多子的生殖崇拜有关。
为什么会形成葫芦生殖文化崇拜?因为葫芦形似女阴的子宫和多籽的特征,从而赋予了葫芦于人类繁衍极为重要又颇为神秘的生殖力,这是形成葫芦生殖文化内蕴之所在。
196
葫芦民俗文化意义浅析
葫芦文化中最精彩最神秘的是洪水神话中兄妹相配成婚所表现出来的生殖意象。
在中国许多民族中都流传着故事情节大同小异的洪水神话。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洪水暴发,伏羲和女娲兄妹俩受神示躲进他们自己种的大葫芦里逃生。
洪水过后世上仅剩兄妹俩人。
神或者灵物暗示只有兄妹俩人结婚才能繁衍人类。
兄妹俩人或因害羞或因不合风俗而拒绝,于是或采用占卜法,或用追逐法而成婚,或生人,或生怪胎。
生怪胎则将其剁碎撒在原野山谷而变成人,从而有了百家姓或各不同民族,于是人类再传,世代不息。
据闻一多先生考证,中国古神话中的伏羲、女娲就是葫芦崇拜的变体。
“伏羲、盘古、梁瓤是一人”2。
“伏羲”本义是葫芦。
“葫芦”还是“女娲”的代称。
《汉书·古今人物表八》说:“女蜗氏,师古曰:‘蜗蛙反,又音瓜’”。
取“伏羲”“伏”与女蜗的“蜗”,即“伏”,转音“葫瓜”指葫芦。
除了以“葫芦”为多子之象征外,我们认为,“葫芦”得名于“圆形”,人们对圆形葫芦的审美体验也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如果从审美的角度讲,圆形是最和谐、最具有美感的形状。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
哲学家奥古斯丁也把圆形看作是至善至美的图形。
而圆形的东西让人感到温和,感到亲切,容易产生认同感,能引发普遍的审美快感。
葫芦,图形对称,曲面圆滑,线条柔和、优美,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既有圆形之美,又有圆体之美,集庄重美与和谐于一身,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圆形的葫芦不仅具有曲线柔和之美,也同样具有形状简单之美。
三、民俗意义
中国的道教中将葫芦视为神物,在生活中称为“壶天”、“壶中日月”。
“壶”即瓠,就是葫芦。
道士随身携带葫芦,盛以“仙丹妙药”,是为“法器”。
传奇小说中的铁拐李、张果老、麻姑等仙人,皆携带葫芦,作为“法器”,称为“宝葫芦”。
中国民间文化中,葫芦也同样被斌予了神奇的力量。
在中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从道家文化,到文学艺术,以及与民俗、信仰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民间艺术,葫芦都是非常重要的题材。
在中国陕西和甘肃一带,葫芦与当地民俗和吉祥观念结
197
民俗研究2008.4
合,人们除了把葫芦当作盛水、盛油的器具之外,还赋予葫芦各种观念,并在艺术作品中加以表现。
在潘鲁生编著的《中国民俗剪纸图集》中,可以看到山东省蓬莱的《蝈蝈葫芦》、山东省滨洲的《葫芦蝴蝶》、陕西省的《葫芦多子》等作品3;在吕胜中编著的《中国民间剪纸》中又可看到内蒙古赤峰地方的《葫芦生子》、《剪子葫芦》、四川省川北地方的《葫芦福禄》等作品4。
民间刺绣作品中既有以葫芦为绣样的,也有将绣件(如荷包、兜肚等)裁为葫芦形状的。
民间年画,以葫芦为题材的单幅画比较少见,但也有以葫芦为边框的画幅。
民间建筑上的葫芦装饰有木雕、石雕、砖雕、彩绘等多种形式。
长期以来,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的风俗、习惯中把葫芦看成一种安全长命的吉祥物。
传说中葫芦为神圣之物,不可渎亵。
正月初七用葫芦祈祥求寿;七月七日戴“瓢面具”向七仙姑乞巧;端午节门前挂葫芦,消灾免难;年幼小娃娃背上、胸前戴小葫芦,以祈长命富贵。
山东省微山湖以船为家的渔民,用一个大大的亚葫芦拴在小孩的腰间,俗言可保小孩平安,但同时它还兼有装饰的功用,万一小孩落水,无疑又有实际的保护作用。
民间剪纸、面塑、年画、工艺品等都常见四个瓶子配四季花卉为一套的作品,其含义大家都明白是“四季平(瓶)安”。
值得注意的是,作品中的瓶子往往被画成(或做成)亚葫芦的形状,从而形成了“双料”的吉祥。
供室内陈设的花瓶,也常被造型为葫芦。
民间美术作品中,还有一种“盘长葫芦”,也是把吉祥图案“盘长”与葫芦结合在一起。
本文系山东省文化厅2007年度艺术科学重点课题(编号:2007188)成果之一
1谭宏妓,张立成“葫芦”命名及文化释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2闻一多.闻一多全集.第1卷北京:三联书店,1948。
3潘鲁生.中国民俗剪纸图集.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2年9月第1版。
4吕胜中.中国民间剪纸.湖南美术出版社1994年1月第1版。
(扈庆学:曲阜师范大学副校长、副教授)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