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本科论文 攻击型人格的罪犯心理及其矫治对策
浅谈罪犯矫治中的心理治疗方法
浅谈罪犯矫治中的心理治疗论文摘要:心理治疗是帮助求助者学会正确地想、正确地做,学会用理性的思维及正确的行为来代替非理性的思维及病态行为,留下心理健康的部分,祛除心里垃圾。
心理治疗在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本文介绍了罪犯心理治疗的概念,重点分析和论述了罪犯的治疗方法,针对患有不同心理障碍的罪犯,采取怎样的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为提高罪犯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恢复健康心理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心理矫治治疗对象治疗方法(引言)罪犯心理治疗是罪犯矫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难度最大、专业性极强的一项专门技术。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轨时期,社会制度的变革对人们心理上的冲击与影响相当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们心理上出现偏差,加剧了罪犯形势的恶化,而罪犯心理矫治在打击、预防和矫治犯罪方面所起的作用逐渐被大家所认识,研究罪犯心理矫治的治疗方法意义重大。
一、罪犯矫治中的心理治疗概述(一)罪犯心理治疗的概念心理治疗是针对心理疾患或心理障碍的一种矫治方法,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在建立良好治疗关系的基础上,对来访者或患者提供帮助,以消除或缓解现有的症状,促使心理和行为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变化。
罪犯心理治疗是在罪犯矫正过程中,由专业人员运用医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对心理障碍较为严重的罪犯所进行的治疗活动。
心理治疗是与躯体治疗相对应的一种治疗方法。
既然罪犯是心理障碍与其他各种精神疾患的高发人群,其犯罪心理的形成又往往与心理疾患有关,因此在其服刑改造过程中,心理治疗是绝对必要的。
如同生理疾病的诊治须由医院的医生来实施,对于由心理疾病的罪犯实施治疗,也应由是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员来进行。
在监狱,这项工作应由专职的专业人员来承担,也可以聘请社会专业人员来承担。
对于监狱基层的矫正工作者来说,应当了解和掌握心理障碍和心理治疗的常识。
能够初步辨认罪犯心理障碍的一般症状,能够运用心理教育、心理辅导等手段配合做好心理治疗工作,或在心理治疗中承担一定得工作。
违法犯罪大学生的犯罪心理分析及矫治
违法犯罪大学生的犯罪心理分析及矫治【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心理分析及矫治展开讨论。
在分析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探讨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的普遍性。
接着在探讨大学生犯罪心理的成因,分析大学生犯罪行为的特点,提出预防措施并介绍犯罪的矫治方法。
最后在结论部分强调大学生犯罪问题需要全社会关注,呼吁加强预防和矫治工作。
通过本文的分析与讨论,旨在引起社会对大学生犯罪问题的重视,促进大学生们的健康成长,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关键词】大学生犯罪、犯罪心理、矫治、预防措施、社会危害、成因分析、特点分析、全社会关注、预防工作、矫治方法。
1. 引言1.1 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不仅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和安宁,还导致了许多不良后果。
犯罪行为会对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的破坏,影响正常的社会运行。
一旦犯罪活动在社会中泛滥,将会导致人们的安全感大大降低,社会恐慌情绪加剧,人们的生活质量将受到严重影响。
犯罪行为对个人和家庭也会造成极大的伤害。
受害者会遭受身体和精神上的创伤,家庭关系可能会因此破裂,导致家庭成员的不幸和痛苦。
犯罪行为还会给社会带来经济损失,包括犯罪调查和司法程序的费用、受害者的赔偿费用等,给社会财政带来沉重负担。
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是巨大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遏制。
1.2 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的普遍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在面对诸多诱惑时,往往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容易对法律产生轻视甚至忽视的态度,从而导致他们更容易产生违法犯罪行为。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获取信息的机会更多,但同时也容易受到网络暴力、网络游戏等不良影响,导致他们的心理扭曲和行为偏差,从而更容易陷入违法犯罪的泥淖。
大学生作为青少年群体中的一部分,受到社会环境影响更为深刻,面临的社会压力、就业压力等方面的困扰较为突出,这也是导致他们产生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
犯罪心理学本科论文 攻击型人格的罪犯心理及其矫治对策
攻击型人格的罪犯心理及其矫治对策一、攻击型人格的罪犯心理特征 (2)(一)冷酷残暴的品德 (3)(二)偏激狭窄的认知方式 (3)1、狭隘的报复心理 (4)2、对现实强烈的逆反心理 (4)(三)自动化(或习惯性)的攻击反应 (5)1、冲动的情绪 (5)2、薄弱的自控能力 (5)3、对负性刺激的习惯性攻击行为 (6)(四)两级性的矛盾心理定势 (6)1、需要的压抑性与爆发性并存 (6)2、实有的自卑和扭曲的自强并存 (7)3、恶性与良性心理并存 (7)二、对攻击型人格的罪犯心理矫治的对策 (7)(一)加强与社会的交往 (8)(二)矫治偏激的认知 (8)(三)调节消极的情感 (9)(四)培养正确的意志 (9)(五)矫治习惯性攻击行为 (9)(六)引导积极补偿自卑 (10)参考文献 (10)文献综述 (11)攻击型人格的罪犯心理及其矫治对策内容提要:攻击性人格的罪犯在罪犯群体中占据很大的一部分比列。
近年来攻击型人格的罪犯呈不断上升趋势,攻击性人格已成为一个主要的罪犯心理特征。
本文试从攻击型人格的罪犯的冷酷残暴的品德、偏激狭窄的认知方式自动化的攻击反应和两级性的矛盾心理定势四个心理特征分析入手,阐述攻击型人格的罪犯心理矫治的对策。
关键词:攻击型人格罪犯心理特征矫治攻击型人格是一种常见的人格障碍。
主要特征是行为和情绪具有明显冲动性,又称为暴发型或冲动型人格障碍。
情绪急躁易怒,存在无法自控的冲动和驱动力。
具体变现为性格上常表现出向外攻击、鲁莽和盲动性,冲动的动机形成可以是有意识的,亦可以是无意识的。
行动反复无常,可以是有计划的,亦可以是无计划的。
行动之前有强烈的紧张感,行动之后体验到愉快、满足或放松感,无真正的悔恨、自夷或罪恶感。
攻击性人格的罪犯则具有冷酷残暴的品德、偏激狭窄的认知方式自动化的攻击反应和两级性的矛盾心理定势四个主要心理特征。
对服刑人员心理特征的研究,剖析他们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为矫治罪犯的人格障碍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于犯罪心理学的相关论文
关于犯罪心理学的相关论文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作为犯罪实施者的犯罪人的犯罪心理是个体犯罪行为的内在因素,是在行为人犯罪心理活动的支配影响下进行的。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犯罪心理学的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犯罪心理学的相关论文篇一《犯罪人及其犯罪心理分析》摘要: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作为犯罪实施者的犯罪人的犯罪心理是个体犯罪行为的内在因素,是在行为人犯罪心理活动的支配影响下进行的。
不同的犯罪人具有不同的犯罪心理,女性犯罪人除具有一般犯罪人所具有的犯罪心理和犯罪因素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因此,本文主要以不同环境、不同特质以及不同因素作用下的女性犯罪人为视角阐述其特殊的犯罪心理。
关键词:犯罪人犯罪心理女性犯罪女性犯罪心理作者简介:李攀,华东政法大学2012级刑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犯罪学。
一、犯罪心理概述(一)犯罪尽管不同国家、同学者对犯罪概念的界定有一些不同之处,但笔者认为,无论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犯罪的概念都应该是由这个国家的法律所决定并且由刑法加以明确的。
我国《刑法》第13条从犯罪的阶级实质和法律特征的有机结合上,科学地界定了犯罪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以及应受刑法惩罚性的实质性内涵,是关于犯罪的一种科学定义。
“犯罪”亦是犯罪心理学中的一种核心概念。
缘于犯罪心理学关于犯罪人及其犯罪心理、犯罪行为等概念都必须以犯罪概念为理论基础,对犯罪概念的正确把握决定了学科的严谨性以及学科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在犯罪心理学研究中我们所说的犯罪的外延大于刑法学概念中犯罪的外延。
它是以犯罪发生前的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的,它应该是指所有严重危害社会的应受制裁的行为。
(二)犯罪人对犯罪人的认识是从对犯罪概念的理解中得来的,两者具有实质上的相关性。
具体来说,“犯罪人”就是指实施了具有违法性、社会危害性,依照刑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并被法院定罪判刑的人。
犯罪人作为犯罪行为的实施者,是犯罪现象结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基础。
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分析及解决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分析及解决对策在大学生犯罪日趋增多的今天,应当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
透过大学生犯罪的现象,找出大学生犯罪不仅仅体现为社会各方面的压力,更重要的还体现于心理问题,从而找出问题的根本所在。
本文正是希望通过对优秀大学生个案犯罪的心理分析及解决对策的探索研究,找出问题的实质,从中得出点滴经验,为教育者对大学生的正确引导和教育提供一些可借鉴观点和思路。
“学员张峰因强奸幼女,被判处了5年有期徒刑。
”刚一开学,我就听到了这样一个法律用语不太专业却让谁都不会相信、不想相信、也不愿相信的震惊消息。
不轻言语、见人就会脸红的大学生张峰,如何一下子就成了阶下之囚呢?张峰犯罪的消息像一声惊雷带着翅膀,即刻传遍了整个校园,人们在痛恨之余也不免会发出了阵阵的惋惜和叹惜声的同时,又不禁会自问:“张峰,怎么就会犯罪了呢?!”张峰,男,19岁,某重点军事院校的学员,性格内向,学习成绩好,不善与人交往,出生在一个边远山区的农民家庭,凭着聪明的先天天资和自己后天不断的刻苦努力,通过高考,顺利考入某重点军事院校。
在这个张峰居住的偏僻山村,从来都没有人考上过大学,更不用说是重点大学,而且还是令人羡慕的军事院校……一时间被当地传为佳话,是家家户户教育子女的榜样,更是家长和长辈的骄傲。
他的班主任在评语中这样写道:“张峰将来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才!”足见老师对他的肯定和期望。
这么优秀的大学生为什么会成为阶下囚?!原来在假期的一天,张峰遇见很久未见的邻家姑娘刘媚。
刘媚虽然还是未满14周岁的小姑娘,却已出落得漂亮、动人且亭亭玉立。
女性的第二特征也已显现,张峰见四周无人,一时冲动,冲上前去……后来,我了解到,张峰在上高中时,曾经和同班的一个女同学谈恋爱,在恋爱的过程中,有过性接触,但由于紧张、害怕加上缺乏性知识而导致性行为失败。
从此,这件事成为张峰的一块心病,自己是不是一个正常的男人,能不能成为一个正常的男人是他一直的忧虑。
据张峰自己说,强暴刘媚一是因为第一次的不成功而产生好奇,二是为了证明自己是男子汉,证明自己的能力。
对在押犯中的暴力型罪犯心理矫治
对在押犯中的暴力型罪犯心理矫治对策探折[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罪犯心理矫治成为适应断形势的一个重要改造手段我国幕力犯罪的数量不断增多, 在给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的同时, 也给矫治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监内在钾犯中暴力型罪犯所占的比例日趋加大, 已成为监狱改造中的突出问题对基力型罪犯进行心理矫治, 应结合其在服刑期间的心理特点采取适宜的心理娇治模式在监狱改造工作人员的帮助下, 充分发挥暴力犯的主观能动性, 进行积极主动的改造并且将心理娇治与犯罪习性娇治进行有机结合, 用正确的方式教育、引导, 消除其主观恶性, 促使罪犯重新社会化[关键词]:暴力型罪犯心理特点矫治对策随着社会上暴力犯罪的增多, 监狱内在押犯中暴力型罪犯所占的比例也日趋加大。
暴力型罪犯在改造中所具有的攻击性, 正日益成为影响监管安全的主要隐患。
对暴力型罪犯教育改造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监管改造工作能否顺利进行, 也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在暴力犯的改造中, 心理矫治处于主导地位和决定性作用。
所以, 更有效的对暴力犯进行改造, 应首先对其心理加以矫治。
加强对暴力型罪犯的心理改造, 对确保监狱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的稳定, 增强教育改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提高改造质量,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暴力型罪犯在改造中的心理特点1.1、固执、偏激、抵触心理强由于暴力犯长期受不健康心理的支配, 对现实社会尤其是社会制度不满, 在思想上表现为顽固不化、固执己见, 在行为上表现为反抗、怀疑、消极等, 因此在改造期间认罪悔罪意识差。
由于认知水平低下, 对事物的全部和实质不能正确把握和认识, 辨别是非的能力差。
对待和看待事物, 往往只看一点, 不计其余。
大多数暴力犯在其错误偏激思想的支配下, 对消极的社会现象持认同和肯定的态度他们触犯刑律受到惩罚后, 不但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犯罪行为对社会、家庭和他人造成的危害反而错误的认为社会对自己不公平。
犯罪心理学主题论文.doc
犯罪心理学主题论文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应的学科。
下面就随我一起去阅读犯罪心理学主题论文,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犯罪心理学主题论文【1】【摘要】: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犯罪率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要低很多,但自上世纪年代开始,犯罪率出现持续增长的趋势,犯罪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忧虑文章分析了我国犯罪现象呈现的特征及产生的原因,并从家庭教育社会管理体制和立法方面提出了减少和抑制犯罪对策【关键词】:犯罪现象特征原因对策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犯罪现象的存在与资本主义社会有着本质的区别,犯罪率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要低得多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们大力推行依法治国,制定了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两部刑事法律,并不断修正完善,增强打击力度,但犯罪现象仍有增无减,这与我国进步的社会制度是相悖的,本文探究的就是这种相悖的原因与对策一我国犯罪现象呈现的特征一、犯罪现象所呈现的几种特点(一)犯罪数量呈上升态势我国犯罪数量,总的来讲,犯罪率和大案要案发生率上升较快,重大案件越来越多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定时期内,犯罪现象总的趋势是犯罪率呈现逐步上升的态势(二)犯罪主体以男性为主,女性犯罪率上升与世界众多国家一样,我国犯罪主体或者成员在性别构成上,以男性为绝对多数但有资料显示,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违法犯罪的男女比例为100:1,但现在已接近10:1,女性犯罪多数集中在盗窃卖淫贩毒诈骗和因家庭婚姻问题引起的杀人案中(三)侵财型犯罪为多,暴力型犯罪日趋严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转变的过程中,个人利益得到社会和个体重视,加之贫富差距扩大和收入分配不合理,物质财富给一些人带来的优越感,另一些人则形成忌妒和贪欲,为犯罪形成了内在驱动力,导致财产犯罪直线上升暴力犯罪有继续加快发展的趋势,其主要集中在青少年犯罪和因婚姻感情出轨或者家庭暴力引发的故意伤害杀人案罪中妇女未成年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往往是暴力行为的受害者,暴力既使他们身心饱受痛苦,也可能使其心理扭曲,由受害者角色变成暴力犯罪的实施者(四)犯罪方式趋于组织化集团化智能化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中,犯罪成员往往是三五成群,出于哥们义气,相互壮胆,不计后果,盗窃抢劫寻衅滋事,形成团伙组织,共同作案在成年人犯罪中,犯罪形式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特点,尤以集团化犯罪比较突出如制毒贩毒犯罪等蔓延,参加人数较多,形成小集团组织共同犯罪;与此同时,我国犯罪现象向高阶层以利益为纽带的小集团化发展趋势不容忽视,其中国家公务员的腐败问题值得特别关注自上世纪80年代来,这类犯罪案件急剧上升,大案明显增多,某些官员形成小集团共同侵吞国家和人民巨额财产,危害极大,社会影响极坏当前国际形势复杂,由于境外和国外有组织犯罪开始渗透到中国大陆境内,导致我国有组织化犯罪态势进一步恶化与此相应,越来越多的犯罪分子运用现代化通讯工具与交通工具来实施犯罪,在犯罪过程中运用事先经过周密组织策划的策略与技术手段,这给我国犯罪学的研究和对犯罪分子的打击提出了更高挑战二、我国犯罪现象产生的原因在我国先进的社会制度里,,为什么会出现犯罪现象有增无减这种现象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如下(一)家庭因素家庭是最小的社会单位,也是个人成长和发展基础如果家庭关系处理不当,就可能引发矛盾,进而发展到违法,甚至犯罪第一,从小管制过严,时刻担心孩子学坏,这样的情况下可能使有逆反心理的孩子瞒着家长干一些意想不到的事,很容易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第二,从小过于溺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凡事满足长大后无法独立面对社会,稍有不顺或者达不成自己的理想就自暴自弃,容易走上犯罪道路第三,单亲家庭或者部分农村家庭,父母忙于生计,无力顾及孩子的心理成长,长期缺少父爱或母爱关心的孩子,容易滋生消极情绪进而产生犯罪心理第四,家庭暴力婚姻危机家庭暴力是女性犯罪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它一般伴随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摧残,当这种摧残超出了一定的承受能力时,有些人就被迫走上犯罪道路婚外情非法同居等导致婚姻危机,部分受害者性格偏激,容易形成愤怒和复仇心理,使用极端方式,从受害者变成了害人者(二)教育因素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而目前教育尚有欠缺第一,近年来片面强调应试教育,追求升学率,唯文化课考试成绩是瞻,对道德和法制教育抓得不够,造成学生不懂法不畏法的现象有的甚至直接从课堂走向牢房,犯罪后还不知道自己已经犯了罪第二,受教育条件差,读书无用思想作怪我国已经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对教育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尤其是地处偏僻的农村,有的一所小学只有一个教师,有的几个村庄才有一所,学生学习成绩大多不理想而部分家长还认为即使努读个大学,但没有关系也找不到工作,不如干脆辍学提前闯荡社会赚点钱这些未成年的孩子还未形成稳定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容易流浪社会从而染上不良习气,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三)自身因素犯罪行为发生的自身因素通常包括两类: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是指与个人心理变化及其结果有关的犯因性因素,主要包括一些遗传而来几乎不用学习就产生内在行为倾向的本能因素个人在适用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行为和心理反应的人格因素,还有感情智力认知精神疾病等因素;生理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外表遗传等因素,它们都可能不同程度地影响或者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四)社会因素我国正处于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半封闭的传统型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型社会转变时期,在转型过程中很多方面因素尚未固定下来,社会结构处于暂时的失衡状况,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差距有所扩大,一些人对社会地位和财富的渴望非常强烈,容易产生刑犯罪而一些国家工作人员虽然社会地位显赫,但其经济状况与某些富人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容易滋生利用地位职务资源换取金钱和财富的举动而一些承包商等虽然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但对其社会地位并不满意,他们容易倾向于在社会生活中推崇金钱的力量,导致钱权交易,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此外,最突出的社会因素还有:就业困难和人员流动频繁,不安定因素大;劳动收入分配不合理,差距较大,社会公平受到挑战;快节奏的生活与激烈的竞争环境,造就的紧张心理和沉重负担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导致犯罪;影视网络中的各种色情画面暴力行为和污秽的语言容易让一些无所事事好逸恶劳的人效仿,走上犯罪的道路三、减少我国犯罪现象的对策在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建设进程中,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犯罪现象发生呢?(一)改善家庭教育方式,加强和谐家庭建设家庭是人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是预防犯罪的第一道防线家长要坚持用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正确引导孩子,严格要求,耐心教育,培养孩子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家长要注重言传身教,以良好的品德修养为孩子做出表率,创造健康的家庭教育氛围要创造和建立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正确处理家庭成员间以及家庭与外界关系(二)调整教育重心,注重素质教育开展素质教育,修正评定优秀学生标准,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开展普法教育,加大基础性廉政教育,加强公民道德教育,让学生能够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敢于弘扬社会正气,同一切丑恶现象作斗争(三)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努力促进就业,合理调节收入分配许多犯罪现象与我国社会管理机制尚不健全相关我们要用民主和法治理念,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建立和完善各种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制度早在199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在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中指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是解决中国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出路我们要紧紧围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具体落实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六个方面要求,合理调整党政司法权力分工和责任体系,将各级各部门及其领导的责权利挂钩,建立谁主管,谁负责的综合治理责任制,建立相关奖励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从犯罪意义上说,失业与犯罪从来都是孪生姐妹,一个丧失工作机会及生活来源的人,犯罪很可能成为他的选项从近三年的司法统计来看,盗窃抢劫诈骗等三类财产犯罪占公安机关立案的刑事案件近八成而这些财产犯罪又与社会弱势群体的失业缺乏有效社会保障贫困等有密切关系为此,我们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地位,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方针,激励社会力量设立创业基金,鼓励人们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充分发挥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落实积极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不断扩大社会就业贫富差距过大也是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犯罪的重要原因对此,我们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收入分配力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及其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四)加强立法,惩治刑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打击犯罪的刑事法律需要及时修订和完善我国在一定时期内对一些发生频繁且影响极坏的犯罪开展严打活动,虽然这一主张遭到部分理论界人士的质疑,但实践却证明,严打过后的一定时期内,犯罪率明显降低,社会治安明显好转所以,在特定的时间开展严打仍然是十分必要的,严厉打击刑事犯犯罪这根弦应该长年绷紧,让犯罪分子不敢露头。
罪犯心理矫治的理论与方法.doc
罪犯心理矫治的理论与方法罪犯心理矫治的理论与方法【摘要】犯罪心理既是心理学的问题也是犯罪学的问题。
如何对罪犯进行心理矫正,是世界各个国家都在研究的问题,本文结合相关理论知识提出了一些依据和方法【关键词】罪犯心理;矫治;理论;方法对罪犯进行心理矫治最初起源于西方国家的行刑实践中。
为了有效地预防重新犯罪,在监禁行刑过程中,除必要的监管手段外,还须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治疗拘禁期间的特殊心理问题。
通常罪犯被投入监狱后,大多会产生焦虑、烦躁、抑郁等拘禁心理现象,如果不对这些心理缺陷和其他不良心理现象进行矫治,不仅影响到对罪犯的正常改造,而且不能有效防止罪犯重新犯罪。
这样,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对罪犯进行心理矫治被引入到罪犯的改造中,并逐渐成为监狱行刑的重要手段。
一、心理矫治的理论依据罪犯在改造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犯罪心理和监禁心理,这些心理不仅不利于罪犯的顺利改造,也严重影响着他们回归社会。
然而这些不同的心理都有其产生、发展和消除的规律,是能够依据一定的方法进行矫治的。
其理论依据是:1、社会学依据。
社会学认为,一些人员在社会化过程中接受消极社会信息,就会出现不完全的社会化或错误的社会化,以致形成不健全的、不成熟的个性,甚至形成心理障碍,最后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鉴于此种情况,如果向有心理障碍的人输入新的、积极的社会信息,势必会引起他们心理状态的改变,并逐渐消除心理障碍。
因此,罪犯被判刑入狱后,导致其形成反社会心理和人格障碍的不良社会信息源基本被切断,这便会对消除罪犯的心理障碍带来正面的影响,促其发生改变。
2、心理学依据。
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罪犯的反社会心理和其他心理障碍的神经生理机制是罪犯在头脑中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即条件反射。
其中,罪犯作为社会的人,其在后天的个体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条件反射,在罪犯的反社会心理和心理障碍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要的决定的作用。
这种条件反射是一种暂时的神经联系,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外界条件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试论暴力型罪犯的心理特点、改造难点和改造对策
试论暴力型罪犯的心理特点、改造难点和改造对策作者:刘瑞清发布时间:2007-09-26 16:14:16 点击数: 2一提起暴力型罪犯,人们通常会自然地联想到杀人放火、抢劫、爆炸等充满血腥的场面,对那些实施此类暴力犯罪的罪犯的态度不能只是愤恨、仇视,更应本着“改造人、造就人”的原则运用劳动、教育、心理咨询等多种手段对暴力型罪犯进行改造。
北京市第二监狱本着“恨其罪过救其人,拭灰拂尘净灵魂”的科学态度,对所管的暴力型罪犯进行心理分析,探索提高暴力犯改造质量的新途径。
一、暴力型罪犯心理特点暴力型罪犯是一个不安份的犯群,他们大多情绪不稳定,自律能力差,常受紧张困扰,心神不定;敢为性和敏感性强,遇事易激动,情感反应强烈,易受情绪和情感左右,敢于冒险;对环境抱有敌意和攻击性,争强好胜;遇到不顺心的情况,容易采取公开对抗的方法;处理事情不计后果,事后又非常后悔;好面子,哥们义气思想严重,对小团伙、小帮派有很强的依赖性。
二、暴力型罪犯改造难点由于暴力型罪犯存在上述心理特点,改造暴力犯也就具有一定的难度、笔者在此试从罪犯个体因素和个体之外的环境因素两方面加以分析。
(一)个体因素1、攻击性心理影响攻击性又称侵犯性,是一种根深蒂固和持续不变的行为类型。
其特征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受微小刺激就会爆发非常强烈的愤怒和冲动,且难以自制,可出现争吵或暴烈的攻击行为。
“性如烈火,一触即发”,就如《水浒传》中所描写的鲁智深。
这种突然出现的情绪和行为变化与平时不一样,他们在间歇期却是正常的,对发作时所作所为,事后感到懊悔,但不能防止再发生,往往认识与行为脱节,不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例如有一次某分监区正在工地上组织罪犯挖电缆沟、其中两名罪犯因为争抢一把铁锹发生争执,一名罪犯竟然用铁锹把另一名罪犯的脑袋打了一个大口子。
事后打人者受到禁闭、集训处理,想想非常后悔,连自己也认为因为这么点小事不值得。
2、挫折影响挫折是指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或干扰,以致其动机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情绪状态。
刑法论文暴力犯罪心理成因及防治研究
刑法论文暴力犯罪心理成因及防治研究暴力犯罪是社会中一个严重的问题,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不安全感。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暴力犯罪,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其心理成因,并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心理成因1.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是暴力犯罪心理成因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不公平、贫富差距、失业率高等问题都会导致一部分人产生不满和愤怒情绪,进而引发暴力行为。
2. 家庭因素:家庭教育对个体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暴力、家庭纠纷等不良家庭环境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增加暴力犯罪的风险。
3. 个体因素:个体的心理特征也是暴力犯罪心理成因的重要方面。
例如,心理障碍、人格缺陷、攻击性倾向等因素都可能使个体更容易产生暴力行为。
二、防治措施1. 加强社会治理: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预防暴力犯罪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加大对社会问题的解决力度,减少社会不公平现象,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2.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情绪管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
3. 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面对挫折和压力的能力,从而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
4.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完善刑法体系,加大对暴力犯罪的打击力度,同时加强对罪犯的心理矫治,帮助他们改变暴力行为的心理模式。
三、心理干预的重要性1. 心理矫治:对于已经犯罪的人员,仅仅依靠刑罚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心理矫治。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手段,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重建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2. 心理辅导:对于有暴力倾向的人群,进行心理辅导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专业人员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内心的冲突和问题,避免将暴力行为转化为现实行动。
3. 心理支持:对于受害者来说,暴力犯罪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
提供心理支持和援助,帮助他们重新建立信心和勇气,恢复正常的生活。
大学生犯罪的心理调适与疏导
大学生犯罪的心理调适与疏导大学生犯罪问题的存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心理调适与疏导作为预防和解决大学生犯罪问题的重要手段,日益被重视。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以及如何通过心理调适与疏导来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一、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个体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首先,个体因素是造成大学生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学生处于一个自我认同与角色转换的关键时期,他们通常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冲动欲望,容易受到外界诱惑和引导。
另外,对于一部分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面临着生活自理、学业压力以及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挑战,对这些心理压力难以适应,从而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其次,社会环境因素也是导致大学生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社会环境对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大学生犯罪行为也不例外。
当下,社会竞争压力颇大,部分大学生面临就业困境,求职压力很大,一些人在为保持社交地位或满足个人欲望时,可能会选择通过非法手段获得经济利益,从而产生犯罪行为。
二、心理调适与疏导的重要性心理调适与疏导是针对大学生犯罪问题的解决方案之一,它可以帮助大学生排解心理因素带来的困扰,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首先,在个体层面上,通过心理调适与疏导,可以帮助大学生认清自己的心理状况,了解自身问题的所在和原因,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大学生在接受心理调适与疏导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应对压力、焦虑和负面情绪,培养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其次,在社会层面上,通过心理调适与疏导,可以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使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心理咨询师、辅导员等专业人员的介入,可以通过个别或群体性的心理辅导,为大学生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和引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从而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三、心理调适与疏导的实施策略在进行心理调适与疏导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实施策略,以提高心理调适与疏导的效果。
浅析大学生犯罪心理及防范措施(2)
浙江警察学院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文题目 浅析大学生犯罪心理及防范措施浅析大学生犯罪心理及防范措施选题代码选题代码 361 姓 名 周丹昱周丹昱准考证号准考证号 ************ 专 业 公共安全管理公共安全管理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卢秋玲卢秋玲论文字数论文字数 5112 联系电话(公安虚拟号或手机长号)联系电话(公安虚拟号或手机长号) 182******** 浅析大学生犯罪心理及防范措施周丹昱摘要 心理的不成熟加之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下,心理的不成熟加之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下,心理的不成熟加之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下,如今大学生犯罪事件越来越多,如今大学生犯罪事件越来越多,如今大学生犯罪事件越来越多,渐渐渐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是什么原因使得大学生走上犯罪呢?又有什么办法能预防大学生犯罪呢?这是社会,学校,家庭共同的问题。
关键词 大学生 犯罪心理 预防云南大学马加爵残忍地杀害4位昔日同窗;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撞伤行人又刺八刀致其死亡;复旦大学黄洋因小事怀恨在心引发的投毒案……一系列的大学生犯罪,作为国家高文化素质的特殊群体,作为国家高文化素质的特殊群体,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传播国家现代文明的使传播国家现代文明的使命。
但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大学生本身受到的高文化教育,新型的犯罪也越来越多。
以前只是通过简单的作案工具到现今通过越来越方便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当今层出不穷的大学生犯罪事件值得社会的关注。
一、大学生犯罪心理的特点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群之一,同社会上的犯罪的主题而言,性质本质上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群之一,同社会上的犯罪的主题而言,性质本质上没什么区别,但是某些方面又有其特殊性。
总结大学生犯罪心理有以下特点:(一)贪图享乐欲望强烈进入大学后,进入大学后,对于大学生来说一切都是新的,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刺激着大学生,把大学生带入了物欲横流的世界。
浅谈罪犯心理矫治论文
浅谈罪犯心理矫治论文罪犯心理矫治作为我国监狱工作改革创新时期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教育改造罪犯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我国罪犯教育改造工作逐步实现现代化、文明化和科学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罪犯心理矫治论文,供大家参考。
罪犯心理矫治论文范文一:论罪犯教育改造中的心理矫治摘要:罪犯心理矫治是罪犯教育改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罪犯心理矫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崇州监狱围绕“服务监管安全和提高改造质量两条主线”的工作思路,摸索出了一套较为科学的教育模式,初步建立了罪犯心理矫治的体系,该模式值得借鉴与推广。
关键词: 罪犯;心理矫治;崇州模式罪犯心理矫治问题是罪犯教育改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罪犯心理研究表明,许多人犯罪虽然同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相联系,但直接导致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犯罪的却是其心理因素。
而到监狱服刑的罪犯,其心理结构又会出现新的变化,在封闭高压的特定监管环境中容易形成“监狱人格”。
因此,在监狱行刑中实施罪犯心理矫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罪犯心理矫治的内涵罪犯心理矫治是指监狱专业人员利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调整罪犯心理和行为并促使其发生积极变化的活动。
所谓“积极的变化”,就是指通过罪犯心理矫治活动能够产生符合社会正常需要和法律、监规要求、有利于罪犯个人身心健康的变化。
这类变化,实际上构成了一般所说的“罪犯改造”的重要内容。
在理解这一点时,应该注意目前的罪犯管理需要与罪犯回归社会的长远需要之间的冲突问题。
在许多情况下,在监狱中对罪犯进行管理的当前需要,并不完全与罪犯回归社会的长远需要相吻合;根据这两类需要确立的矫治目标,往往会发生矛盾和冲突。
因此,在罪犯心理矫治中,要解决好这两类需要或者目标之间的关系问题。
二、研究罪犯心理矫治的重要意义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是执行监禁刑的最重要的机构。
保障被监管罪犯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防止罪犯发生逃跑、破坏、自杀等行为,是监禁机关最重要的任务。
对于监狱来说,安全地监管罪犯,不仅是其最重要的任务,也是对它们最基本的要求。
大学生犯罪的心理辅导与干预
大学生犯罪的心理辅导与干预犯罪是社会中的一种严重问题,影响到个人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然而,大学生犯罪的心理辅导与干预是社会关注和解决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分析心理辅导与干预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和建议。
一、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复杂多样,许多因素会导致大学生陷入犯罪行为。
首先,社会压力是大学生犯罪的一个重要心理原因。
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等多重压力,而这些压力常常会造成他们心理的失衡。
当大学生无法很好地应对这些压力时,他们可能会选择一些不良途径来解决问题,甚至滑向犯罪。
其次,人际关系问题也是导致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之一。
大学是一个全新的社交环境,大学生需要适应新的人际关系,面对各种各样的友谊、爱情和竞争等问题。
当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中遭遇挫折或受到伤害时,一些人可能会采取犯罪行为来寻求报复或释放自己的情绪。
二、心理辅导与干预的重要性心理辅导与干预对大学生犯罪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
首先,心理辅导与干预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通过与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对话和指导,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深处的需求和问题,并学会有效地应对压力、情绪等负面因素。
其次,心理辅导与干预可以提供社会支持,帮助大学生克服孤独感和挫折感。
很多大学生在遭遇挫折或失落时,往往感到无助和孤独。
通过心理辅导与干预,他们可以得到专业人士的关怀和支持,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单,从而更有勇气和力量去面对困难。
最后,心理辅导与干预可以防止和减少大学生犯罪行为的发生。
通过早期的干预,及时识别并解决心理问题,可以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机会,降低社会治安风险。
三、心理辅导与干预的措施和建议针对大学生犯罪问题,采取心理辅导与干预的措施和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组织各类心理健康讲座、工作坊等活动,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浅谈对罪犯的心理矫治及心理对策
浅谈对罪犯的心理矫治及心理对策徐玮当前押犯中存在的许多改造问题多是由于罪犯不良心理所引发,大力开展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善于适用心理学方法转化罪犯的犯罪心理系统是对监管工作民警的现实要求。
笔者就此问题谈一些粗浅认识。
一、对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应有正确、全面的认识罪犯心理矫治工作是基于监管改造罪犯的实际需要而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但要使这项工作在监管改造罪犯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必须使民警对罪犯心理矫治工作有一个基本的统一的思想认识。
1、对罪犯心理矫治的含义及作用、地位的基本理解罪犯心理矫治工作,是我国监狱应用心理学知识,改善传统思想改造方法,科学营造改造气氛,纠正罪犯不良心理倾向和心理状态,促进其人格健康发展的监管改造活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罪犯心理矫治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关注罪犯个体的心理,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对管教民警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可以说,三大基本改造手段具有群体性、客观性、一般性、思想性特点,而罪犯心理矫治则具有个体性、微观性、特殊性、心理性的特点,与传统的狱政管理、教育改造、劳动改造手段有很大的不同。
实践证明,罪犯心理矫治作为监管改造的手段,对于稳定监所秩序、预防狱内又犯罪,培养身心健康的守法公民都具有重要作用。
具体而言,一是预防功能。
在监管改造罪犯过程中,监狱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安全,防范各种事故的发生,各监狱无不给予高度重视。
但不可否认,实践中,多是凭直觉、经验做防范工作,事后应付多于超前预防,即使是个别教育、狱情分析也不能科学的预测罪犯违法犯罪心理。
尽管广大民警尽了很大努力,仍然是防不胜防,事故不断发生。
而心理矫治工作,不仅使我们的监管改造工作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及时掌握罪犯深层次的思想动向,防患于未然,而且,心理矫治工作还为罪犯合理宣泄不良情绪疏通了渠道,从而稳定罪犯心理,避免罪犯铤而走险。
二是激励和评价功能。
心理矫治重视矫治双方建立平等、信赖的关系,重视根据罪犯的个性特点、智力、技能等组织管理、教育和劳动,更能培养罪犯自尊心、自信心,有效调动罪犯改造积极性。
刍议暴力型罪犯的特征及矫治对策
新世纪以来,监狱内的押犯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某监狱来看,暴力型罪犯的相对比例和绝对人数都在逐年增加。
暴力型罪犯的增加,使押犯群中反改造、反控制、反侦察的对抗力更为明显,狱内斗争更为复杂和多变,尤其是暴力型罪犯所具有的攻击行为正日益成为监狱管理的重要安全隐患。
笔者认为要确保严峻形势下监管工作的安全与稳定,应对暴力型罪犯从深度、广度上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制定相应的措施,增强矫治罪犯恶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此,笔者对改造暴力型罪犯作了初步探讨。
一、暴力型罪犯的基本特征暴力型罪犯是指使用或威胁使用足以致伤的力量或武力,侵害他人人身、财产权利,依照国家刑法规定,应当依法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暴力型罪犯是当前犯罪中的主要形式之一,主要包括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抢劫罪;抢夺罪;爆炸罪;绑架罪;妨害公务罪;以及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犯罪等。
(一)暴力型罪犯的构成特征据笔者近期调查,某监狱某监区现有暴力型罪犯为475名,约占押犯总数的24%。
其构成特征与分类如下:1.文化和年龄结构。
暴力型罪犯的文化程度低的押犯占多数,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2%,小学文盲占49%。
85%以上的罪犯没有学过法律,有80%的罪犯不知道刑法,只是在犯罪后经过起诉、审判的全过程,才知道自己的行为触犯了刑法,要受到法律的惩处。
暴力型罪犯的年龄结构较小,其中30岁以下的占87.5%,30岁以上的仅占12.5%左右。
2.捕前职业和犯罪情况。
在押暴力型罪犯中,家在农村、贫困山区的居多数。
捕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占85%,无业人员占8.5%。
从犯罪情况统计,盗窃罪犯占45%,抢劫、抢夺罪犯占20%,杀人、伤害罪犯占23%,其他罪犯占12%。
3.暴力型罪犯在服刑期间的改造表现。
从监区每月的犯情分析数据和平时的统计资料来看,基本认罪,服从管理教育的占88%:不服管教,有逃避改造心理的占8.5%;认罪态度不好,有抗改行为的占3.5%。
(二)暴力型犯罪的特点暴力型犯罪具有与其它犯罪明显不同的特点。
青少年犯罪论文心理矫正论文:心理矫正介入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的理念与方法
青少年犯罪论文心理矫正论文:心理矫正介入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的理念与方法摘要:社区矫正是青少年犯罪行刑方式社会化的大趋势,心理矫正是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的主要任务之一。
积极的人性观是心理矫正的核心理念,是影响心理矫正效果的关键因素,无条件的尊重、积极关注、恰当共情与真诚是积极人性观在心理矫正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心理矫正的重要前提是客观、详细的心理评估——诊断,实践中有效的介入方法包括个体咨询与治疗、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和家庭治疗。
关键词:心理矫正;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理念;方法心理矫正介入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源于司法实践中相当数量的青少年犯罪与其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密切相关,而我国近年来对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的实践探索亦证实:专业化的心理矫正是一种具有较强现实意义的有效矫正手段。
2009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中更是将心理矫正作为社区矫正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但从目前我国社区矫正的主要方式和措施来看,主要采取暂缓起诉或暂缓判决,以社区服务令的方式要求青少年犯进行无偿公益劳动,缺乏针对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特点、行之有效的心理矫正方法。
心理矫正若真正发挥预防与阻断青少年犯再次犯罪、实现其由“监狱人”向正常社会人转变的作用,需要在科学化、人性化的心理矫正理念指导下,在青少年犯社区矫正的实践中,对心理矫正的具体内容和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剖析。
一、积极的人性观——心理矫正的核心理念心理矫正是指由专业的人员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技术,对特定对象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所进行的矫正和治疗。
社区矫正中的心理矫正是指犯罪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或治疗师运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和手段,对接受社区矫正的服刑人员存在的心理与行为障碍进行轿正和治疗。
[1]其目的在于通过矫正不良心理,重塑健康人格,提高服刑人员的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和减少再次犯罪的可能性。
这里所说的心理矫正,事实上涵盖了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两方面。
反人类罪犯行为的心理机制与矫治策略
反人类罪犯行为的心理机制与矫治策略人类社会向来是一个充满善良与温暖的环境,然而不幸的是,也有一些人背离了善良的道路,走向了犯罪之路。
人类罪犯无疑是社会的败类,他们思维扭曲,行为极端,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那么,反人类罪犯行为的心理机制和矫治策略是什么呢?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话题。
一、反人类罪犯行为的心理机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罪犯的行为与其心理机制密切相关。
在进行心理机制分析时,我们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扭曲心理扭曲是反人类罪犯行为的心理机制之一。
人类罪犯在犯罪前会经历一些与正常人不同的思维过程,例如滋生仇恨、失去控制等。
在这种情况下,罪犯的想法受到了扭曲,他们认为自己可以不择手段达到目的、可以剥夺他人的生命权利,这种扭曲使得罪犯无法正常地认识和判断事物。
2、自私冷漠另外,人类罪犯往往对于社交、情感不感兴趣,建立不起与人类的情感联系,表现出自私冷漠的态度。
由于无法体会其他人的感受,因此他们也不会在犯罪行为中考虑他人的感受和利益,这种冷漠使得他们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和愿望。
3、行为极端最后,人类罪犯的行为极端,对于错误行为往往不会感到愧疚或内疚,反而会感到满足和成就。
这可能与他们的心理机制有关,罪犯对于犯罪行为的否定因子表现得更多,使得他们的行为更加极端和暴力。
二、矫治策略针对人类罪犯的行为和心理机制,我们也需要采用不同的矫治策略。
矫治应该以人的尊严和社会复原为首要目的,强制性的矫治常常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需要采用人性化的方法。
1、认知矫治在治疗人类罪犯的过程中,认知矫治是首要考虑的一点。
认知矫治是通过教育、训练和心理治疗等方式,帮助罪犯反思自己的行为,理解其犯罪心理机制。
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罪犯自我认识,了解自己的错误,并在理性的思考下,改善自身的行为和思维模式;另一方面,认知矫治还可以通过形成正向心理,建立健康的社交关系,促进罪犯自我成长,达到矫治目的。
2、社会参与除了认知矫治外,社会参与也是对于人类罪犯矫治的重要方法。
论暴力型罪犯的人格障碍与矫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罪犯的心理矫治也成为了目前我国监狱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工作方向之一。
随着我国暴力型罪犯的数量逐年地增加,给我国人们正常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对于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形成了一定的威胁,那么对于暴力型罪犯的人格矫治也成为了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监狱内部暴力型罪犯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通过研究也了解到暴力型罪犯的思想与普通罪犯的思想是不同的,这些情况放在一起,使我国国内的很多监狱纷纷开始重视暴力型罪犯的人格矫治。
暴力型罪犯的心理矫治需要结合其服刑期间的心理特点,从心里引导开始,渐渐地引导罪犯改善自己的暴力行为和暴力倾向,消除罪犯的主观恶性,促使罪犯重新顺利地走向社会。
本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是暴力型罪犯的人格障碍与矫治,论文中共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研究了有关暴力型罪犯人格障碍的概述,包括概念和矫治的意义。
第二部分主要研究了暴力型罪犯人格障碍特征的表现,主要包括心理特征和外在行为表现两个方面。
第三部分主要研究的是暴力型罪犯人格障碍的矫治方法。
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希望可以对于暴力型罪犯进行更好地矫治,使其成为正常的人,不再对于社会的安全产生一些危害。
关键词:暴力;罪犯;人格障碍;矫治目录摘要 (1)一、暴力型罪犯人格障碍概述 (2)(一)暴力型罪犯人格障碍概念 (2)(二)暴力型罪犯人格障碍矫治的意义 (3)1、暴力型罪犯人格障碍矫治有利于暴力型罪犯心理正常发育 (3)2、暴力型罪犯人格障碍矫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3)3、暴力型罪犯人格障碍矫治有利于降低再犯罪的数量 (3)4、暴力型罪犯人格障碍矫治有利于我国监狱管理的进步 (4)二、暴力型罪犯的人格障碍的特征表现 (4)(一)暴力型罪犯的心理特征 (4)1、固执、偏激、抵触心理强 (4)2、心理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危险性大 (5)3、悲观厌世心理表现突出 (5)4、改造心理单薄,功利思想突出 (5)(二)暴力型罪犯的外在表现 (6)1、认识能力低下,对事物理解片面 (6)2.、形成了一定的攻击习惯 (6)3、行为盲动,严重地虚荣 (6)4、缺乏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 (7)5、具有狡诈性和凶残性 (7)三、暴力型罪犯人格障碍的矫治 (8)(一)选择适宜的心理矫治模式 (8)1、改造模式 (8)2、发展模式 (8)3、医疗模式 (8)4、全员训导模式 (8)(二)主动矫治与被动矫治相结合 (9)1、主动矫治和被动矫治相结合 (9)2、以主动矫治为主 (9)(三)心理矫治与犯罪习性矫治相结合 (10)(四)家庭关怀与监狱矫治相结合 (10)(五)监狱训练与监狱矫治相结合 (10)结论 (11)一、暴力型罪犯人格障碍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国内出现了数量很多的暴力型罪犯,暴力型罪犯都存在着一定的人格障碍,下文就详细研究有关暴力型罪犯人格障碍的概念和对其进行矫治的意义。
有关罪犯心理矫治论文
有关罪犯心理矫治论文罪犯心理矫治在我国实施以来,已积累和丰富的经验,随着社区心理矫正的产生,原来关于罪犯心理矫治的适用对象需要界定,社区心理矫正应当作为罪犯心理矫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罪犯心理矫治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罪犯心理矫治论文范文一:罪犯心理矫治统计技术新进展摘要本文对国外罪犯心理矫治领域中的新进统计技术做了一个较深入的考察和介绍,并强调了新发展出来的统计技术——ROC曲线和logistic线性回归模型等对罪犯评估结论准确性的巨大借鉴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罪犯心理矫治 ROC曲线 logistic线性回归模型基金项目: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罪犯心理矫治案例课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郑红丽,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
中图分类号:D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5-236-02罪犯心理矫治课程是一门法学和心理学结合程度比较高的实操课程,也是一门学生走出校门以后可能需要直接应用的课程。
但是我国目前罪犯心理矫治课程中操作性内容缺乏,而且与国外新技术、新方法脱节严重。
笔者拟将国外近年来在罪犯矫治领域的新近统计技术引入课堂,以期提高学生未来实务工作的操作性和有效性。
一、罪犯心理矫治评估结论的特殊性一般来说,当今的罪犯心理矫治至少要达到以下目的:通过特定个体的早期行为先兆识别出犯罪可能性高的群体,获取预测性的信息并进而把这些信息应用在制定刑事司法的决策中,比如应用在判罪或释放的决策中。
而正如Andrews 和Bonta (2003)所言,这种识别或预功能就是要得出统计的或精确的预测指数,以客观的证据为指导预测犯罪并选择相应的对策。
所以,相关的统计分析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和一般的心理统计不一样是,罪犯心理矫治作出预测结论的过程更象医学上一个对“病人”作出“是否患病”的诊断过程。
此外,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和统计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意识到,对于罪犯再犯风险的预测“结论”不再只是简单地根据事先设定的“一个绝对的分界点(an arbitrary cut-off point)”做出判断的过程,而是通过“风险决策”程序最终做出一个“诊断(Diagnosis)”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攻击型人格的罪犯心理及其矫治对策一、攻击型人格的罪犯心理特征 (2)(一)冷酷残暴的品德 (3)(二)偏激狭窄的认知方式 (3)1、狭隘的报复心理 (4)2、对现实强烈的逆反心理 (4)(三)自动化(或习惯性)的攻击反应 (5)1、冲动的情绪 (5)2、薄弱的自控能力 (5)3、对负性刺激的习惯性攻击行为 (6)(四)两级性的矛盾心理定势 (6)1、需要的压抑性与爆发性并存 (6)2、实有的自卑和扭曲的自强并存 (7)3、恶性与良性心理并存 (7)二、对攻击型人格的罪犯心理矫治的对策 (7)(一)加强与社会的交往 (8)(二)矫治偏激的认知 (8)(三)调节消极的情感 (9)(四)培养正确的意志 (9)(五)矫治习惯性攻击行为 (9)(六)引导积极补偿自卑 (10)参考文献 (10)文献综述 (11)攻击型人格的罪犯心理及其矫治对策内容提要:攻击性人格的罪犯在罪犯群体中占据很大的一部分比列。
近年来攻击型人格的罪犯呈不断上升趋势,攻击性人格已成为一个主要的罪犯心理特征。
本文试从攻击型人格的罪犯的冷酷残暴的品德、偏激狭窄的认知方式自动化的攻击反应和两级性的矛盾心理定势四个心理特征分析入手,阐述攻击型人格的罪犯心理矫治的对策。
关键词:攻击型人格罪犯心理特征矫治攻击型人格是一种常见的人格障碍。
主要特征是行为和情绪具有明显冲动性,又称为暴发型或冲动型人格障碍。
情绪急躁易怒,存在无法自控的冲动和驱动力。
具体变现为性格上常表现出向外攻击、鲁莽和盲动性,冲动的动机形成可以是有意识的,亦可以是无意识的。
行动反复无常,可以是有计划的,亦可以是无计划的。
行动之前有强烈的紧张感,行动之后体验到愉快、满足或放松感,无真正的悔恨、自夷或罪恶感。
攻击性人格的罪犯则具有冷酷残暴的品德、偏激狭窄的认知方式自动化的攻击反应和两级性的矛盾心理定势四个主要心理特征。
对服刑人员心理特征的研究,剖析他们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为矫治罪犯的人格障碍提供了理论依据。
反过来,运用心理学原理矫治罪犯的人格障碍则会起到非常理想的效果。
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改造罪犯,是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以来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的重大举措,是历史性的突破。
早在1944年,司法部就将罪犯心理矫治正是列为现代文明监狱的验收标准之一,确立了我国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制度。
目前我国罪犯心理矫治工作日益普及、深入,在构建和谐监狱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监狱服刑人员的心理特点有了很大的变化,表现出很多与过去不同的特点。
如攻击型和暴力型人格特点。
攻击型人格的罪犯的心理特征及其矫治方法的研究对于改造罪犯,矫治他们的障碍性心理,重塑健全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攻击型人格罪犯的心理矫治,可以运用价值观重塑,心理缺陷辅导的方法从调节消极的情感,培养亲社会的品德、培养正确的意志、矫治习惯性攻击行为等几个方面入手。
一、攻击型人格的罪犯心理特征著名的精神分析学说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认为,攻击是人的一种本能,是天生对于死亡和毁灭的强烈欲望。
他提出攻击是一种“内驱力”的观点。
他假定这种敌对的冲动是由人体内邮寄过程不断产生的,除非通过公开的攻击行为得到发泄,否则该冲击力不就会达到危险的程度。
1攻击型人格罪犯具有一系列不良心理特征,对人自身的攻击力的控制能力不足,在冲动、暴躁等情绪的影响下,极易作出不理智的攻击型举动。
如打架,伤人,自伤自残等。
对于监狱的管理工作极为不利。
攻击型人格罪犯的主要心理特征有以下几点:(一)冷酷残暴的品德许多攻击型人格的罪犯具有粗暴、冷酷无情、自私、贪婪、为所欲为的低劣品德。
缺乏对社会、集体,他人的责任感、义务感、同情心,他们好逸恶劳,冷漠无情,虚伪狡诈。
这些品德的形成与其自身素质和所处的成长环境、生活环境具有极大的关系。
2攻击型人格罪犯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个人素养低下。
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因家庭关系破裂,或因学生时期叛逆而过早退学等负面因素的影响,使他们的形成了畸形的价值观,道德观。
因此他们在处理问题解决问题时容易走极端路线,动用武力解决问题。
长此以往,养成了他们冷酷残暴的品德。
自私、贪婪、粗暴的特性成为其个人品格的标志特性。
大量案列说明,攻击型人格罪犯具有歪曲的、错误的道德观价值观。
他们具有“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原始的、同态复仇式的道德观念,具有亡命徒式的英雄观。
服刑期间,面对众多各式罪犯,个体性质的差别,切身利益的冲突会诱发他们的粗暴行为。
使用暴力手段解决争端和矛盾。
(二)偏激狭窄的认知方式攻击型人格罪犯的另一种心理特征是认知偏激、狭窄,头脑过于简单。
做事情全凭一时冲动,不考虑或者不顾后果。
思维偏激,易走极端,分辨是非善恶能力差。
不能对自己的行为和社会现象做出理性的评判。
由于思想的偏激,狭隘,1肖兴政,郝志伦.《犯罪心理学》.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4年1月版.第184页2肖兴政,郝志伦.《犯罪心理学》.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4年1月版.第49页还会导致他们的狭隘的报复心理,逆反心理等不良心理状况。
1、狭隘的报复心理报复心理是一种属于情感范畴的狭隘心理。
有这种心理的人会寻找各种机会对他人采取不正常的手段甚至利用暴力进行攻击。
世界上每一个人都会有报复心理,面对自己利益受损,人格受损的情况,报复成为一种本能的应对、反抗外部不利因素的自我防御保护机制。
但出于正常自控力下的社会人,不会不及后果,不顾得失地去实施报复行为,而是在一个理性的状态下寻求解决方法,不是鲁莽地报复别人。
攻击型人格罪犯的心理特征之一就是狭隘的报复心理。
没有把自己的报复情绪控制的合理范围内,而是让其不受约束地去影响自己的行为,导致攻击型事件的发生。
每个人都有可能产生过报复心理,但大多数的人能够通过冷静的分析,理智的思考而没有演变为报复行为。
而有的人在狭隘报复心理的驱使下,不能控制自己,以致出现了报复的攻击行为。
对于报复心理的产生,难以完全避免。
但对失去理智,不计后果的行为却是应当注意的。
2、对现实强烈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逆反心理常见于青春期的少年少女身上,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特征。
作为被监押的罪犯,他们处于一种特定的环境中,被限制了人生的自由,与他们的主观愿望相违背,产生与常态性质相反的逆向反应,这就是罪犯对于现实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一种单值、单向、单元、固执偏激的思维习惯,它使人无法客观地、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采取错误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服刑期间的罪犯囿于高墙大院之内,与外界的世界缺乏联系,但人社会性本质决定了对于社会的接触与融入是人的本能。
自身的愿望与在押的现实使他们形成巨大的心理冲突。
因此会产生逆反心理以示对现实的不满和抵抗。
如果逆反心理经常地、反复地呈现,就构成一种狭隘的心理定势,无论何时何地都与常理背道而驰。
这是一种极为危险的心理现象。
逆反心理发展下去,将会促使罪犯走极端道路,对社会法治建设造成极大的破坏。
(三)自动化(或习惯性)的攻击反应人在遇到威胁时,做出攻击性行为来进行自我防护是人的本能。
但人的攻击性自我防护不同于动物遇到危险时的自我防护。
动物的攻击性自我防护是以伤害威胁到自己的动/植物为手段,从而到达保护自己的目的。
而人的攻击反应只是在自我保护的基础上对敌人进行攻击,不以伤害对方为目的。
攻击型人格罪犯因自身心理原因,会有一些习惯性的攻击反应。
为保护自己,会自动化的产生攻击反应,对对方进行不理性攻击。
这也是一种病态的心理特征。
这种心理特征有以下三种表现:1、冲动的情绪人是感情的动物,会产生各种诸如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
正常的情绪变化是合理的,因为它处于一种可控的状态之下。
假如因为个人或环境的因素,没有控制好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使其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那就是冲动的情绪。
攻击型人格罪犯大多脾气暴躁,纪律观念不强,法制观念淡薄。
做事随心所欲,只凭自己的欲望行动。
容易产生冲动的情绪,做出不理智的事。
攻击型人格罪犯属于激情型犯罪罪人,这类罪犯容易在高强度的消极激情驱动下丧失理智,爆发无忌惮的冲动性行为。
2、薄弱的自控能力缺乏自制力的人,遇事容易冲动,虽然有时能够预见自己行为的不良后果,但是却难以控制自己的冲动和暴躁情绪。
他们在犯错之后一般能认识自己的错误,有改正错误的希望。
但下次遇到相似情况时可能再次表现出冲动的情绪和行为,这都是自制力薄弱的结果。
前文讲到,攻击型人格罪犯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道德水平,个人素质低下,具有盲目冲动、缺乏独立性、冒险的性格特征,容易感情用事,对自己消极的情绪很好地不能控制和调节,表现出极差的自控能力。
当他们在社会生活中产生激动情绪却不能很好地控制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些攻击性行为。
3、对负性刺激的习惯性攻击行为对负性刺激的习惯性攻击行为是自动化(或习惯性)攻击反应的最主要内容。
负性刺激包括各种社会经济政治条件的不利刺激,社会人的言语,行为的不友好刺激。
攻击型人格罪犯对于这种刺激极为敏感,佐之以冲动的情绪特点,薄弱的自控能力,他们很容易就能形成一种惯性的攻击性行为。
攻击对他们产生刺激的人或事。
(四)两级性的矛盾心理定势定势又称心向,是指主体对一定活动预选的特殊准备状态。
具体地说,人们当前的活动常受前面曾从事活动的影响,倾向于带有前面活动的特点。
心理定势有一定的稳定性,不同于容易变化的心理。
心理定势对我们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它有时能帮助我们迅速、敏捷地找准方向;可有时它又会把我们引入歧途。
因为,我们的行为方式和心理习惯经常受到心理定势的影响。
针对攻击型人格罪犯而言,他们普遍具有两极性的矛盾心理定势,如需要的压抑性和爆发性并存,实有的自卑和扭曲的自强并存,恶性与良性心理并存。
1、需要的压抑性与爆发性并存攻击型人格的罪犯由于触犯国家法律,被国家判处数量不等的徒刑。
被迫切断与外界的正常联系,在高墙大院里反思悔罪,改造自我。
单纯的监狱环境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忏悔机会,政治思想教育和劳动教养对帮助他们改过具有良好的作用。
但是,他们在封闭的监狱内接受改造的同时,也时刻压抑着膨胀的物质需求和扭曲的精神需求。
但这种压抑随时可能爆发,反抗压抑是人的本性。
哪怕是监狱内接受改造的服刑人员,对于改造制度、环境的压迫,也会产生抵触情绪。
攻击型人格罪犯的这种对于需要的爆发性会比一般的服刑人员表现地更为强烈。
一方面他们渴望监外自由多彩的生活世界,另一方面他们不得不忍受人身自由被限制,只能局限在单纯的监狱环境中的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煎熬。
对于需要的压抑性和爆发性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
这种矛盾的心理定势一旦失衡,就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改变。
2、实有的自卑和扭曲的自强并存攻击型人格罪犯行为人的自我意识极度膨胀,面子观念很强,如实现不了愿望,则不可遏制的原始性情绪就在其个性心理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外在激发性刺激作用下,便导致攻击性暴力行为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