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聚乙烯橡胶改性聚丙烯的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合集下载

聚丙烯及其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聚丙烯及其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摘 要 利 用差 示扫描 量 热 法( D S C) 研 究 了聚 丙烯 ( P P ) 及 其 复 合 材料 的 非等 温结 晶 动 力 学行 为, 并采 用 J e z i o r n y法 、 O z a wa法和 Mo法对 数 据 进 行 动 力 学分 析 , 通 过 Ki s s i n g e r法和 Ta k —
l a t e d b y Ki s s i n g e r a n d Ta k h o r me t h o d . T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J e z i o r n y a n d Mo me t h o d c a n d e —
聚 丙烯 及 其 复合 材料 的 非 等 温 结 晶动 力 学研 究
《 上 海 塑 料 》2 0 1 7年 第 1 期( 总第1 7 7期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研 究 与 应 用
聚 丙 烯 及 其 复合 材 料 的 非等 温 结 晶动 力 学研 究
段 攀 峰 , 刘先 龙 。 , 白琪 俊 。 , 伍 玉娇 。
Co m po u nd M a t e r i a l
D N P a n g ,L U Xi a n — l o n g 。 ,B AI Qi - j u n ,w【 , Y u - j i a o ・ 。
( 1 .C o l l e g e o f Ma t e r i a l s a n d Me t a l l u r g y , Gu i z h o u Un i v e r s i t y , Gu i y a n g 5 5 0 0 2 5 。
( 1 .贵 州 大 学 材 料 与 冶 金 学 院 , 贵州 贵 阳 5 5 0 0 2 5 ;

氯化聚乙烯材料研究进展

氯化聚乙烯材料研究进展

氯化聚乙烯材料研究进展
王丽;罗时忠;茆庆文
【期刊名称】《河南化工》
【年(卷),期】2013(30)18
【摘要】氯化聚烯烃材料是聚烯烃经过氯化反应而制得的—类改性聚烯烃材料的
总称,氯化聚乙烯(CPE)就是其中一类较好且应用较广的材料.本文介绍了CPE的制
备及改性工艺,CPE防水卷材、CPE橡胶的制备和研究;综述了CPE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总页数】5页(P17-21)
【作者】王丽;罗时忠;茆庆文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安徽芜湖241000;安徽师范大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安徽芜湖241000;芜湖融汇化工有限公司,安徽芜湖241022【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25.12
【相关文献】
1.改性高氯化聚乙烯材料的合成与应用 [J], 孙礼申
2.聚乙烯材料的全缺口蠕变试验研究进展 [J], 左晓锋;杨波;李茂东;王志刚;何建军;
何嘉平
3.聚乙烯材料耐慢速裂纹扩展性能与微观结构相关性研究进展 [J], 杨波; 左晓锋;
王志刚; 何建军; 黄国家; 何嘉平
4.基于聚乙烯材料的体育器材应用研究进展分析 [J], 李娜
5.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的研究进展 [J], 王新威;张玉梅;孙勇飞;巩明方;王原;茆汉军;王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聚乙烯改性研究进展

聚乙烯改性研究进展

聚乙烯改性研究进展刘生鹏;张苗;胡昊泽;林婷;危淼【摘要】聚乙烯以优良的力学性能、加工性能、耐化学性等成为最主要的聚烯烃塑料品种,大量用于生产薄膜、包装和管材等.但聚乙烯的非极性和低刚性限制了其在某些领域的应用.综述了聚乙烯的化学改性、物理改性和改性新技术的新进展.化学改性包括接枝改性、共聚改性、交联改性、氯化及氯磺化改性和等离子体改性;物理改性包括增强改性、共混改性、填充改性;并介绍了各种改性对聚乙烯性能的影响.【期刊名称】《武汉工程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32)003【总页数】6页(P31-36)【关键词】聚乙烯;化学改性;物理改性;进展【作者】刘生鹏;张苗;胡昊泽;林婷;危淼【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绿色化工过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武汉工程大学绿色化工过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武汉工程大学绿色化工过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武汉工程大学绿色化工过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3240 引言聚乙烯(PE)质优、价廉、易得,且用途十分广泛,主要用来制造薄膜、容器、管道、单丝、电线电缆、日用品等,并可作为电视、雷达等的高频绝缘材料.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聚乙烯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产量约占塑料总产量的1/4.但聚乙烯属非极性聚合物,与无机物、极性高分子相容性弱,因此其功能性较差.采用改性可提高PE的耐热老化性、高速加工性、冲击强度、粘结性、生物相容性等性质.1 化学改性化学改性的方法主要有接枝改性、共聚改性、交联改性、氯化及氯磺化改性和等离子体改性处理等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在PE分子链上引入其它链节和功能基团,由此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耐侯性能、抗老化性能和粘结性能等.1.1 接枝改性接枝改性是指将具有各种功能的极性单体接枝到 PE主链上的一种改性方法.接枝改性后的PE不但保持了其原有特性,同时又增加了其新的功能.常用的接枝单体有丙烯酸(AA)、马来酸酐(MA)、马来酸盐、烯基双酚A醚和活性硅油等[1].接枝改性的方法主要有溶液法[2]、固相法[3]、熔融法[4]、辐射接枝法[5]、光接枝法[6]等.程为庄等[2]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二甲苯为溶剂,进行了丙烯酸与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溶液接枝聚合.聚乙烯接枝了丙烯酸后与铝的粘结强度显著增大,当接枝率为7.2%时,剥离强度由未接枝时的193 N/m提高到984 N/m.唐进伟等[3]利用固相法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上接枝MA,得到了接枝率为1%~2.4%,凝胶含量小于4%的 LLDPE-g-MA.于逢源等[4]采用多组分单体熔融接枝法,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苯乙烯作为接枝单体,对LDPE进行熔融接枝改性,获得了接枝率为3%的改性低密度聚乙烯.鲁建民等[5]研究了粉末态高密度聚乙烯的辐射效应、与多种单体的固态辐射接枝行为及其表征,并将其应用于聚乙烯粉末涂料,其附着力和柔韧性得到显著改善. Elkholdi等[6]采用光接枝的方法将AA接枝到聚乙烯上,改性后的PE薄膜具有良好的粘结性.1.2 共聚改性共聚改性是指通过共聚反应将其它大分子链或官能团引入到PE分子链中,从而改变PE的基本性能.通过共聚反应,可以改变大分子链的柔顺性或使原来的基团带有反应性官能团,可以起到反应性增容剂的作用[7].Ghosh等[8]采用接枝共聚的方法将少量的丙烯酸单体共聚物接枝到PE上,与原始的PE相比,改性后的PE具有较高的熔体粘度和较低的熔体流动指数.1.3 交联改性交联改性是指在聚合物大分子链间形成了化学共价键以取代原来的范德华力.由此极大地改善了诸如热变形、耐磨性、粘性形变、耐化学药品性及耐环境应力开裂性等一系列物理化学性能[9].聚乙烯的交联改性方法包括过氧化物交联(化学交联)、高能辐射交联[10]、硅烷接枝交联、紫外光交联[11].1.3.1 过氧化物交联过氧化物交联适用性强、交联制品的性能好,在工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12].刘新民等[13]研究了过氧化物交联PE的工艺与力学性能.过氧化物交联PE的力学性能有一定的提高,随着过氧化二异丙苯含量的增加,交联PE的凝胶含量提高;交联PE的拉伸强度随PE的凝胶含量增加而提高,断裂伸长率下降.同时,炭黑对复合材料有一定的补强作用,氧化锌的加入有助于交联反应和拉伸强度的提高.1.3.2 辐射交联应用辐射新技术,将聚合物置于辐射场中,在高能射线(γ射线、电子束以及中子束等)的作用下,可以在固态聚合物中形成多种活性粒子,引发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在聚合物内部形成交联的三维网络结构,使聚合物的诸多性能得到改善[14].王亚珍等[15]采用辐射交联制备的LDPE/EVA混合体系泡沫片材具有表观光滑、柔软、手感好、表观密度较小的特点,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较高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撕裂强度.1.3.3 硅烷接枝交联硅烷接枝交联聚乙烯主要包括接枝和交联两个过程.在接枝过程中,乙烯基硅烷接枝于聚乙烯大分子链上生成接枝聚合物,在交联过程中,接枝聚合物先水解成硅醇,—OH与邻近的Si—O—H基团缩合形成Si—O—H键,从而使聚乙烯的大分子之间产生交联.张建耀等[16]研究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LLDPE及其共混物的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OS)接枝交联产物的分子结构、熔融行为.研究发现VTEOS接枝交联PE 能力为:LLDPE>HDPE/LLDPE共混物>HDPE;接枝交联使HDPE、LLDPE及其共混物的结晶度和熔点降低,晶粒变得不均匀.1.3.4 紫外光交联紫外光交联是近年来才开始实现工业应用的新交联方法,通过加入聚乙烯基料中的光引发剂和光交联剂吸收紫外光后发生一系列的光物理和光化学反应而产生的大分子自由基进行迅速复合生成三维网状的交联结构.Wu等[17]用紫外光辐射的方法将C—O、C—OH和C=O等含氧基团引入LLDPE的分子链上.结果表明:辐射后LLDPE的分子量变小,和LLDPE相比,其熔体流动指数、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有所降低,但仍保持良好的韧性,且亲水性增强.1.4 氯化及氯磺化改性氯化聚乙烯是聚乙烯分子中的仲碳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后生成的一种高分子氯化物,具有较好的耐候性、耐臭氧性、耐化学药品性、耐寒性、阻燃性和优良的电绝缘性. 氯磺化聚乙烯是聚乙烯经过氯化和氯磺化反应而制得的具有高饱和结构的特种弹性材料,属于高性能橡胶品种.其结构饱和,无发色基团存在,涂膜的抗氧性、耐候性和保色性能优异,且耐酸碱和化学药品的腐蚀,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等行业[18].1.5 等离子体改性处理等离子体是由部分电离的导电气体组成,其中包括电子、正离子、负离子,基态的原子或分子、激发态的原子或分子、游离基等类型的活性粒子[19].在聚乙烯等高分子材料表面改性中主要利用低温等离子体中的活性粒子轰击材料表面,使材料表面分子的化学键被打开,并与等离子体中的氧、氮等活性自由基结合,在高分子材料表面形成含有氧、氮等极性基团,由于表面增加了大量的极性基团从而能明显地提高材料表面的粘接性、印刷性、染色性等[20-21].Ataeefard等[22]用Ar、O2、N2、CO2气态等离子体处理LDPE表面,结果表明在低气压时O2、Ar、N2、CO2气态等离子体可改善LDPE薄膜的润湿性,其接触角的减小主要与放电量和曝光时间有关;LDPE的表面形貌与等离子体放电量、曝光时间和采用不同类型的气体有关,用Ar、N2气态等离子体处理LDPE效果更佳.2 物理改性物理改性是在PE基体中加入另一组分(无机组分、有机组分或聚合物等)的一种改性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增强改性、共混改性、填充改性.2.1 增强改性增强改性是指填充后对聚合物有增强效果的改性.加入的增强剂有玻璃纤维、碳纤维、石棉纤维、合成纤维、棉麻纤维、晶须等.自增强改性也属于增强改性的一种.2.1.1 自增强改性所谓自增强就是使用特殊的加工成型方法,使得材料内部组织形成伸直链晶体,材料内部大分子晶体沿应力方向有序排列,材料的宏观强度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分子链有序排列将使结晶度提高,从而使材料的强度进一步提高,由于所形成的增强相与基体相的分子结构相同,因而不存在外增强材料中普遍存在的界面问题[23].张慧萍等[24]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PE)纤维分别增强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LDPE基体,研究发现UHMPE纤维与LDPE基体在加热加压成型的条件下,可以形成良好的界面,最大限度发挥基体和纤维的强度,而以HDPE为基材时力学性能相对较差.2.1.2 纤维增强改性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由于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高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而界面问题是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张宁等[25]采用经 KH-550偶联剂处理的长玻璃纤维(LGF)与PE复合制备了PE/LGF复合材料.研究发现LGF的为30%(质量)、长度约为35 mm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为52.5 MPa和52 kJ/m;LGF在PE基体中呈现三维交叉结构,这种结构和 KH-550的加入改善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2.1.3 晶须改性经典的载荷传递机理认为,聚合物/晶须复合材料受到外力时,应力可以通过界面层由基体传递给晶须,晶须承受部分应力,使基体所受应力得以分散.晶须增韧聚合物来源于两方面的贡献,其一是晶须导致基体局部应力状态改变,其二是晶须对基体结晶行为产生影响[26].潘宝风等[27]的研究表明硅钙镁晶须的加入能够大幅度提高HDPE材料的拉伸力学性能,包括短期力学性能及耐长期蠕变性能.晶须对HDPE材料的增强作用主要归因于它们之间的良好界面粘结,同时刚性的晶须则能够承担较大的外界应力使复合材料的模量得到提高.2.1.4 纳米粒子增强改性少量无机刚性粒子填充PE可同时起到增韧与增强的作用.郜华萍等[28] 将表面处理过的纳米SiO2粒子填充m-LLDPE/LDPE发现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达到最佳值的纳米粒子填充量为2%,与纯m-LLDPE/LDPE相比,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分别提升了l3.7 MPa和174.9%.力学性能的显著提高归因于SiO2纳米粒子均匀分散于基材中,与基材形成牢固的界面结合.Qian等[29]研究了HDPE/纳米SiO2的非等温结晶行为,发现复合材料的结晶速率高于纯HDPE,结晶活化能由纯HDPE的166.3 kJ/mol,提高到206.2、251.1和266.0 kJ/mol(填充质量分数分别为1%、3%和5%).2.2 共混改性共混改性主要目的是改善PE的韧性、冲击强度、粘结性、高速加工性等各种缺陷,使其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共混改性主要是向PE基体中加入另一种聚合物,如塑料类、弹性体类等聚合物,以及不同种类的PE之间进行共混.2.2.1 PE系列的共混改性单一组分的PE往往很难满足加工要求,而通过共混改性技术可以获得性能优良的PE材料.林群球等[30]通过LDPE与LLDPE共混,解决了LDPE因大量添加阻燃剂和抗静电剂等主助剂造成力学性能急剧降低的问题.汤亚明[31]对LLDPE与HDPE的共混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混后可以提高产品的抗冲击强度和综合性能.2.2.2 PE与弹性体的共混改性弹性体具有低的表面张力、较强的极性、突出的增韧作用,因此与PE共混后,既能保持PE的原有性能,同时也可以制备出具有综合优良性能的PE.王新鹏等[32]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LDPE/聚烯烃弹性体(POE)共混物,研究发现POE的含量显著影响着LDPE的结晶行为.随着POE用量的增加,LDPE的结晶度稍有减小,结晶的完善性和均一性变差,晶粒变小,LDPE在结晶过程中出现了二次结晶;随着LDPE含量的增加,POE的结晶度逐渐减小.当POE含量为30%时,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为21.5 MPa.2.2.3 PE与塑料的共混改性聚乙烯具有良好的韧性,但制品的强度和模量较低,与工程塑料等共混可提高复合体系的综合力学性能.但PE和这类高聚物的界面问题也是影响其共混物性能的主要原因,因此通常需要加入界面相容剂以提高共混物的力学性能[33].周松等[34]研究了PP对HDPE性能的影响,随着PP用量增加,复合体系的熔体流动速率提高,冲击强度下降.三元乙丙共聚物可作为相容剂,改善HDPE-PP间的相容性,研究发现HDPE/PP/EPDM(77/23/8)共混体系的综合性能最优,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都得到提高.杜强国等[35]研究发现少量LLDPE的加入对PBT有一定程度的增韧作用,此时分散相的粒径很小,随着LLDPE量的增加,分散相粒径的尺寸显著增大,缺口冲击强度急剧下降.LLDPE-g-MA能明显改善了LLDPE与PBT的界面粘结,共混物冲击强度随着LLDPE接枝率的提高而提高.杜芹等[36]利用微层共挤方法制备了具有层状交替结构的HDPE/PA6共混物,共混物中引入少量HDPE-g-MA时,化学反应在界面进行,与海岛结构的共混物界面面积相比,层状共混物的界面接触面积小,界面化学反应相对较弱,但层状共混物的屈服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有大幅度提高,层状结构对HDPE和PA6的结晶行为影响很小.王娜等[37]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出HDPE/聚苯乙烯(PS)/有机蒙脱土(OMMT)复合材料.随着OMMT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增加;当HDPE/PS为20∶80(质量比)、OMMT为3%(质量分数) 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比未加OMMT时提高了80%,弹性模量提高了20%.2.3 填充改性填充改性是在PE基质中加入无机填料或有机填料,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达到增重的目的,另一方面可提高PE的功能性,如电性能、阻燃性能等.但同时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无论是无机填料还是有机填料,填料与PE基体的相容性和界面粘结强度是PE填充改性必须面临的问题,而PE 是非极性化合物,与填料相容性差,因此,必须对填料进行表面处理.填料的表面处理一般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处理,在填料表面包覆一层类似于表面活性剂的过渡层,起“分子桥”的作用,使填料与基体树脂间形成一个良好的粘结界面[38].常用的填料表面处理技术有:表面活性剂或偶联剂处理[39]、低温等离子体技术[40]、聚合填充法 [41]和原位乳液聚合[42]等PE中填充木粉、淀粉、废纸粉、滑石粉、碳酸钙等一类填料,不仅可以改善PE的性能,同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健康环保意义[43-46];而PE的功能性填充改性是指在改善PE性能的同时赋予其光、电、阻燃等方面的效果[47].3 PE改性技术的新进展3.1 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开发的PE均聚物埃克森化学公司与道化学公司采用单活性催化剂制备的PE均聚物已进入工业化阶段.这些新型PE具有优异的透明度、强度、柔软性和低温热封性等,分子量及组成分布很窄.埃克森拟将其用于医疗等方面,而道化学公司则以树脂改性用途等为重点进行应用开发,但加工性是其目前的难点[48].3.2 双峰PE具有双峰分子质量分布的聚乙烯被称为双峰聚乙烯,它的优点是既含有很短的聚合物分子链,起到分子间的润滑作用,能够改善加工性能,又含有很长的聚合物分子链,保证材料的机械作用,因此双峰聚乙烯产品具有优良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49].从世界聚乙烯工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双峰聚乙烯产品将向传统聚乙烯产品提出挑战,国外各大石化公司已在此方面有了较快发展,而国内仅是对此技术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开发新型金属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以及催化剂配体,是今后双峰聚乙烯研究开发的重点[50].3.3 茂金属聚乙烯茂金属聚乙烯(mPE)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类新型高分子树脂,其分子量分布窄,分子链结构和组成分布均一,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包装、电气绝缘制品等[51-52].González等[53]研究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m-LLDPE)对沥青/LLDPE共混物稳定性和流变性能的影响.m-LLDPE替代LLDPE改性沥青可以有效避免高温放置时的象乳液一般发生相分离,同时显著改善沥青的粘弹性.Qin等[54]研究了PP/m-LLDPE共混物的熔融/结晶行为和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PP与m-LLDPE是部分相容的,两者的相互作用主要存在于m-LLDPE链与PP分子中的PE链段,m-LLDPE的引入降低了PP的结晶温度,但有助于PP形成良好的球晶.4 结语21世纪新材料发展非常迅速,优胜劣汰的竞争将更为激烈.PE以其价格低廉、品质优良、适于改性的特点,成为人们的首选.各种改性技术的引入,使通用PE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使低档塑料高性能化应用成为现实.尽管在各种改性PE中可能还存在不完善和缺陷,但是,可以预料经济而有效的PE改性开发研究仍将得到大力发展.参考文献:[1]殷锦捷, 王亚鹏. 聚乙烯改性的研究进展[J]. 上海塑料, 2006(3): 13-16.[2]程为庄, 彭蓉, 杜强国. 聚乙烯与丙烯酸的溶液接枝聚合[J]. 功能高分子学报, 1997, 10(1): 67-71.[3]唐进伟, 童身毅.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固相接枝马来酸酐研究[J]. 化工科技, 2007, 15(3): 5-8.[4]于逢源, 肖汉文, 徐冰, 等. 低密度聚乙烯的接枝改性[J]. 应用化学, 2005, 22(7): 796-799.[5]鲁建民, 张湛, 刘亚康, 等. 粉末态高密聚乙烯的辐射接枝[J]. 化工学报, 2006, 53(6): 640-643.[6]Costamagna V, Strumia M, Lopez-Gonzalez M, et al. Gas transport in surface-modified low-density polyethylene films with acrylic acid as a grafting agent [J].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B: Polymer Physics, 2006, 44(19): 2828-2840.[7]李孝三, 王德禧. 聚烯烃的化学结构改性[J]. 中国塑料, 1990, 4(4): 17-25.[8]Ghosh P, Chattopadhyay B, Sen A K. Modification of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LDPE) by graft copolymerization with some acrylic monomers [J]. Polymer, 1998, 39(1): 193-201[9]钱军民, 李旭祥. 国内聚乙烯接枝和交联改性的研究进展[J]. 合成材脂及塑料, 2001, 18(3): 41-44.[10]Zhang Wei, Zhang Yi He, Ji Jun Hui, et al.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of copper plasma-modified polyethylene [J]. Polymer, 2006, 47(21): 7441-7445.[11]胡发亭, 郭奕崇. 聚乙烯交联改性研究进展[J].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2002, 14(2): 61-64.[12]史伟, 王伟明. 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管材的生产工艺[J]. 工程塑料应用, 2004, 32(7): 26-28.[13]刘新民, 许春霞, 葛涛, 等. 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的力学性能研究[J].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2003, 15(6): 14-16.[14]李星, 刘东辉, 杨明, 等. 辐射交联聚乙烯薄膜的研究[J].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2002, 14(2): 5-8.[15]王亚珍, 张辉, 李曙光, 等. 辐射交联 LDPE/EVA 混合体系泡沫片材性能的研究[J]. 塑料, 2004, 33 (1): 20-32.[16]张建耀, 刘少成. 硅烷接枝交联HDPE、LLDPE及其共混物的结构研究[J].弹性体, 2007, 17(4): 39-43.[17]Wu Shi Shan, Chen Zheng Nian, Ma Qing Qing, et al. Studies on linear low-density polyethylene functionalized by ultraviolet irradiation and its compatibilization [J]. Polymer Bulletin, 2006, 57(4): 595-602.[18]孙聚华, 邹向阳, 金永峰, 等. 氯磺化聚乙烯的合成[J]. 弹性体, 2008, 18(2): 34-37.[19]Zhang Wei, Chu PK, Ji Jun Hui, et al.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of plasma-modified and triclosan or bronopol coated polyethylene [J]. Polymer, 2006, 47(3): 931-936.[20]Deshmukh R R, Shetty A R. Surface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ethylene films modified by gaseous plasma [J].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7, 104(1): 449-457.[21]Guddeti R R, Knight R, Grossmann E D. Plasma depolymerization of polyethylene using induction-coupled plasma technology [J]. Plasma Chemistry and Plasma Processing, 2000, 20(1): 37-64.[22]Ataeefard M, Moradian S, Mirabedini M, et al. Surface properties of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upon low temperature plasma treatment with various gases [J]. Plasma Chem Plasma Process, 2008, 28(3): 377-390.[23]张斌, 朱武, 周科朝, 等. 工艺参数对自增强HDPE棒材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J]. 功能材料, 2008, 39(1): 173-176.[24]张慧萍, 庄兴民, 晏雄, 等. 聚乙烯自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4, 20(1): 121-124.[25]张宁, 李忠恒, 陶字, 等. 长纤维增强聚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J]. 工程塑料应用, 2007, 35(1): 21-25.[26]陈尔凡, 陈东. 晶须增强增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机理研究进展[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6, 22(2): 20-24.[27]潘宝风, 刘军, 宋斌, 等. SMC晶须增强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8, 24(4): 101-104.[28]郜华萍, 谭惠民. SiO2纳米粒子增强改性聚乙烯力学性能的研究[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2005, 30(3): 35-37.[29]Qian Jia Sheng, He Ping Sheng. Non-isothermal crystallization of HDPE/nano-SiO2 composite [J].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2003, 38(11): 2299-2304.[30]林群球, 刘浩, 卢红. LDPE/LLDPE共混改性矿用管的研制[J]. 塑料科技, 2001, 4: 20-21.[31]汤亚明. LLDPE与HDPE共混改性的研究[J]. 塑料包装, 1999, 9(3): 5-8.[32]王新鹏, 张军. LDPE/POE共混物的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J]. 合成树脂及塑料, 2009, 26(1): 10-14.[33]Sinthavathavorn W, Nithitanakul M, Grady B P, et al. Melt rheology of low-density polyethylene/polyamide6 using ionomer as a compatibilizer [J]. Polymer Bulletin, 2008, 61(3): 331-340.[34]周松, 艾刚建, 张再昌, 等. HDPE/PP/EPDM共混物的性能研究[J]. 塑料助剂, 2008, 2: 39-42.[35]杜强国, 王荣海, 李跃龙, 等. PBT/LLDPE共混改性的初步研究[J]. 合成树脂及塑料, 1991, 2: 37-40.[36]杜芹, 郭少云, 李姜, 等. 高密度聚乙烯/尼龙6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对其性能的影响[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8, 24(6): 88-91.[37]高娜,白杉,邵亚薇,等. 蒙脱土增容HDPE/PS共混体系[J]. 合成树脂及塑料,2008, 25(6): 17-20.[38]伍学诚, 解孝林. 高耐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改性研究进展[J]. 塑胶工业, 2004, 1: 47-49.[39]蔡长庚. 填料的表面处理及其应用[J]. 铜箔与基材, 2000, 5: 18-20.[40]王跃华, 陈敏, 李长敏, 等.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无机粉体表面改性中的研究进展[J]. 材料导报, 2008, 22(4): 34-37.[41]任照玉, 于元章, 周淑平. 聚合填充法制备聚乙烯原位复合材料[J]. 齐鲁石油化工, 2000, 28(4): 265-267.[42]Liu Sheng Peng, Ying Ji Ru, Zhou Xing Ping, et al. Core-shell magnesium hydroxide/polystyrene hybrid nanoparticles prepared by ultrasonic wave-assisted in-situ copolymerization [J]. Materials Letters, 2009, 63(11): 911-913.[43]Zheng Xiu Ting, Wu Da Ming, Meng Qing Yun, et 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low-density polyethylene/nano-magnesium hydroxide composites prepared by an in situ bubble stretching method [J]. Journal of Polymer Research, 2008, 15(1): 59-65.[44]Dang Z, Fan L, Shen Y, et al. Study of thermal and dielectric behavior of low-density polyethylene composites reinforced with zinc oxide whisker [J]. Journal of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 2003, 71(2): 635-641. [45]Han G, Lei Y, Wu Q, et al. Bamboo-fiber filled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composites: effect of coupling treatment and nanoclay [J]. Journal of Polymers and the Environment, 2008, 16(2): 123-130.[46]Wang Shu Jun, Yu Jiu Gao, Yu Jing Lin.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ompatible and degradable thermoplasticstarch/polyethylene film [J]. Journal of Polymers and the Environment, 2006, 14(1): 65-70.[47]Costache M C, Heidecker M J, Manias E, et al. The influence of carbon nanotubes, organically modified montmorillonites and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on the thermal degradation and fire retardancy of polyethylene, 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 and polystyrene [J]. Polymer, 2007,48(22): 6532-6545.[48]王霞, 陈少卿, 成霞, 等. 纳米ZnO对聚乙烯抗紫外光老化的影响[J]. 电工技术学报, 2008, 23(10): 6-10.[49]崔月, 李勇智. 双峰聚乙烯技术研究进展[J]. 广东化工, 2007,34(8): 42-44.[50]李玉芳. 双峰聚乙烯的生产技术及市场前景[J]. 塑料制造, 2006, 12: 59-65.[51]杨军忠, 崔跃飞, 景振华, 等. 茂金属聚乙烯交联反应挤出流动模型分析[J]. 化工进展, 2008, 27(8): 1222-1226.[52]袁波,李兰军, 何波兵, 等. 茂金属聚乙烯交联研究进展及应用[J]. 塑料工业, 2007(35): 74-76.[53]González O, Muoz M E, Santamaría A. Bitumen/polyethylene blends: using m-LLDPEs to improve stability and viscoelastic propertie s[J]. Rheologica Acta, 2006, 45(5): 603-610.[54]Qin Jiang Lei, Guo Shao Qiang, Li Zhi Ting. Melting behavior and isothermal 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of PP/m-LLDPE blends [J]. Journal of Polymer Research, 2008, 15: 413-420.。

低等规聚丙烯的等温结晶动力学

低等规聚丙烯的等温结晶动力学

F ig. 1 D SC therm ogram s of isotherma l of L IPP a t
d ifferen t tem pera ture 1: 90 ℃; 2: 100 ℃; 3: 110 ℃; 4: 120 ℃; 5: 130 ℃.
多, 所以结晶度就越大。 从 F ig. 1 中可以看出, 随着结晶温度降低, 结晶放热峰的形状不再是 单峰, 90 ℃ 时的结晶甚至出现了明显分开的 两个放热峰, 而在 120 ℃和 130 ℃结晶时, 结晶
关键词: 低等规度聚丙烯; 等温结晶动力学; 差示扫描量热法 中图分类号: O 631. 1+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7555 (2002) 0620106205
低等规聚丙烯 (L IPP ) 是一种由新型的非 茂金属催化剂催化合成的聚丙烯, 其分子链中 既有等规链段, 又包含有无规链段, 它的结构和 性能既不同于高等规度聚丙烯, 又与传统的聚 丙烯副产品无规聚丙烯有很大的差异。 根据核 磁 共 振 谱 以 及 红 外 光 谱 的 表 征, L IPP 中 mmmm 序列的几率为 42%~ 68% , 同时, 通过 对 L IPP 中三单元和五单元序列分布的研究, 可以知道 L IPP 实际上是由不同长度、不同分 布的等规和少量间规链段以及无规链段的嵌段 均聚物[1]。L IPP 中的等规链段可以结晶形成结 晶相, 而无规链段则形成无定形相, 所以 L IPP 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半结晶材料, 其物理性能对 结晶有很大的依赖性。在用D SC 测量L IPP 的 熔点时发现, L IPP 具有很宽的熔程, 熔融曲线 较一般的聚丙烯复杂得多, 这是由于 L IPP 具 有较为复杂和独特的结构所致。本文用D SC 分 析方法, 研究了 L IPP 的等温结晶动力学, 求出 了L IPP 的等温结晶动力学参数。

改性聚乙烯醇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改性聚乙烯醇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加, 改性体系内起增 塑作用 的小分子 由于其蒸发升华 的减缓 , 改性 P V A体系 的运动能力增 强 , 结 晶度 提高 ; 莫志深方法能够 较好地解 释改性 P V A的非等温结晶过程 , 即在单位 时间内达到较大结晶度需较大 的降温速
率, 且随着体系相对结晶度的增加 , 结 晶速率 降低 。
关键词 : 聚乙烯醇
改性
热分析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 : T Q 3 2 5 . 9
பைடு நூலகம்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 0 0 4 1 ( 2 0 1 3 ) 0 5 — 0 0 3 9 — 0 4
聚 乙烯 醇 ( P V A) 纤 维 是 合 成 纤 维 的重 要 品 种之一 , 但 由于其 多 羟 基 、 强 氢键 的特 征 , 使 得熔 融 温 度高 于其 分解 温度 , 即P V A在 熔 融前 即发生
降至 1 0 0℃ 。 2 结 果与讨 论 2 . 1 纯P VA与 改性 e VA 降温 结 晶
酰胺 ( C P L ) 水溶 液对 P V A进 行 增塑 , 在 能 够 有效 增加 P V A的熔 融 加 工 性 能 的 同时 对 其 进 行 非 等
温结 晶性 能 的分 析 , 以研 究 其熔 融 后 结 晶对 成纤 性能 的影 响 。
1 . 1 原 料
P V A1 7 9 9: 安 徽 皖 维 高 新 材 料 股 份 有 限公 司 产; C P L : 化学 纯 , 上海 三爱 思试剂 有 限公 司产 。
l - 2 改性 P V A 制备
作者简介 :王有 富( 1 9 8 2 一) , 男, 研究 生 , 研究方 向为高 性

纳米Al_2O_3改性聚丙烯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纳米Al_2O_3改性聚丙烯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1 3 测试表 征 .
P P及 其复 合 材 料 的非 等 温 结 晶行 为 采 用 美
国T A公 司的 D C Q o S 2 o型示差 扫描 量热 仪测 试 。
作者简介 : 周红军 ( 9 5 ) 男 , 17 一 , 博士 , 副教授 。主要从 事 高分子纳米 复合 材 料结 构 与性 能 的研 究。hnjnhu@ oguzo
P P的相类 似 。
聚合 物填 充 中也 有 广 泛研 究 , 多用 其 来 改善 材 料
的摩 擦性 能 和热性 能 _-1纳米 A : 改 性 P 56, 1 O P的
力 学性 能 和热 性 能 也 有研 究
。但 纳 米 A 。 1O
对P P结 晶性晶直 而
粒, 5 共 组试样 , 其纳米 A 1 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O
0, % , 1 2% , 3% , 5% 。
A 对 P 1 0 P有 成核 作用 , 能促 进 P P的结 晶 , 但 并 没有 随纳 米粒 子 含 量 的增 大 而 升 高 , 际 上 当 实
收 稿 日期 : 0 0 O —8 2 1一 11 ;修 改 稿 收 到 日期 :0 0 0 . 。 2 1 , 91 0
起 来 的聚合 物改 性 的一 种 有 效 方 法 , 到 国 内外 受
学 术 与工 程 界 的 重 视 。聚 丙 烯 ( P 作 为一 种 综 P)
降 至室 温 , 录结 晶曲线 。 记
2 结 果与讨 论
2 1 降温速 率 ( ) 结 晶的 影响 . 对
合 性 能优 异 的通 用 塑料 , 电子 、 车 、 品包装 在 汽 食
将P P与纳 米 A: , 匀 , 1O 混 用南 京金 吉机 械设 备 有 限公 司 制 造 的 S J0双 螺 杆 挤 出 机 挤 出造 H2

HDPE_LLDPE及EPDM对PP非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

HDPE_LLDPE及EPDM对PP非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

Vol.14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No.6 1998年11月POLYMER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ov.1998HDPE、LLDPE及EPDM对PP非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a张中平 申屠宝卿 蔡启振 王长法 潘祖仁(浙江大学高分子系,杭州,310027)摘要 采用等速变温DSC法研究了HDP E、LLDPE及EP DM对P P非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P E的加入使PP的结晶峰温度升高,熔点下降,且使结晶速率加快,球晶细化。

HDPE先于P P结晶,并促使PP/HDP E共混物中的P P异相成核。

LLDP E的存在会诱发PP生成亚稳态的B晶系,B晶的生成量与LLDP E的含量有关。

EPDM的存在也兼有异相成核作用,同时它还改善了晶区间的界面性能。

关键词 聚丙烯,聚乙烯,非等温结晶,结晶行为 聚丙烯(PP)是一种新型的大品种高分子材料,它的屈服强度、弹性模量、压缩强度等较为优异,并有突出的耐应力开裂性和耐磨性,连续使用温度可达120℃,且易于成型加工,可用注塑、挤出等方法成型。

由于PP分子链中存在甲基,使分子链柔性降低,且结晶度高,晶粒粗大,表现出成型收缩率大、脆性和低温抗冲击性能差等不足,因此在应用上受到很大限制[1]、张中平等[2]研究了HDPE、LLDPE及EPDM对PP韧性的影响,增韧的机理是PE能分割、细化PP球晶。

Ezio等人[3]曾研究PP/LLDPE 共混体中PP在熔融的LLDPE中的等温结晶行为,发现LLDPE能降低PP的结晶速率。

卞曙光等人[4]研究聚丙烯-增塑剂共混体系的结晶动力学时指出,具有增容性的增塑剂可使PP的平衡熔点下降。

Gupta[5]等研究过HDPE对PP、玻纤增强PP的结晶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张中平等人[6]研究了H DPE、LLDPE及EPDM对PP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

在实际过程中聚合物的结晶都是在非等温下进行的,因此研究非等温结晶行为更具有实际意义。

超支化聚合物对聚丙烯等温结晶动力学的影响

超支化聚合物对聚丙烯等温结晶动力学的影响
L U a g —ta I Gu n i n.L h — c IS u u
(ntueo n i n e t n hm s ye g er g a sa nvri , ee K yL brtr Istt f v o m na adC e i r ni ei ,Y nhnU i sy H b i e a oa y i E r l t n n e t o o p l dC e ir , e e Qn und o0 6 0 ,C ia f pi h m s y H b i i ag a 6 0 4 hn ) A e t h
z to ai n,t e c y t l z to a e o h ln shih rt a h s fi e r a l .An ic e s n te Av a x o e t h r sal ain r t ft e b e d wa g e h n t o e o PP r ma k b y i n r a e i h r mie p n n ma e ati u e o t e fa t l tu t r f h p r r n h d oy r Th oa ie c o r p s f t e HB PP b e d y b trb td t h r ca sr c u e o y e b a c e p lme . e p lrz d mir ga h o h P/ l n s o d t u e fef ci e n ce n r a e bvo sy a d t e s hee l e sz e u e a i l . h we he n mb r o fe t u l ii c e s d o i u l n h p r u i ie r d c d r p d y v t
A s a t T ei te l rs lzt nknt so uei te cplpo y n (P )a diPw t 5 A 3 y e- b t c : h ohr yt lai ie c f r s at o rpl e iP n P i % B pr r s ma c a i o i p o i y e h h bac e o m r HB )a ddw r ivsgt yd fr t l cn i a r e ( S ) u n o em l rs l— r hdpl e( P d e ee net a db iee i a nn c l i t D C .D r gi t r a c t l n y i e f nas g om r y i sh y a i

氯化丁基橡胶_聚丙烯共混改性的研究2

氯化丁基橡胶_聚丙烯共混改性的研究2

氯化丁基橡胶/聚丙烯共混改性的研究柳学义1,蔺玄晋1,周胜利2(11华北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山西太原 030051;21山西新华化工厂,山西太原 030008)摘 要:采用橡胶与塑料共混改性的方法,制备了具有较好加工工艺性能的氯化丁基橡胶/聚丙烯共混物。

研究了橡塑共混比、共混温度以及硫化时间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氯化丁基橡胶/聚丙烯共混配比为90/10,炭黑30份,氧化锌5份,氧化镁2份,促进剂DM 2份,促进剂T M T D 1份,硬脂酸1份时,可获得综合性能良好的共混胶料。

关键词:氯化丁基橡胶;聚丙烯;共混改性中图分类号:T Q 333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4030(2004)04-0021-02收稿日期:2003-10-25作者简介:柳学义(1966-),男,山东栖霞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氯化丁基橡胶与一般丁基橡胶相比,其硫化速度快,交联灵活性大,且与通用橡胶具有良好的相容性,粘合性能较好。

因其具有好的气密性和耐老化性,应用范围逐步扩大。

浙江万马集团具有生产氯化丁基橡胶的能力,为扩大其应用范围,进行了CIIR/PP 的共混改性研究[1]。

笔者的研究课题主要是通过实验找到橡塑并用的最佳配比,以及通过改变各种助剂(如炭黑、促进剂DM,TM TD,氧化锌等)的用量,获得较好性能的混炼胶。

1 实验111 主要原材料氯化丁基橡胶CI IR 1068,日本EXXON 公司生产;聚丙烯PP K8303,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产品;促进剂DM,TMTD(T T),天津市塘沽邓中化工厂产品;硬脂酸SA,北京顺义县李遂化工厂产品;氧化镁、氧化锌、炭黑均为市售工业产品。

112 主要设备HL -200型密炼机,吉林大学科教仪器厂;SK -1600B 双辊开炼机,上海橡胶机械厂;XQLB -350@35025t 平板硫化机,上海第1橡胶机械厂;LJ -10000N 机械式拉力试验机,承德实验机厂;XH S -Ò型邵尔硬度计,营口市新兴实验机械厂。

三种有机成核剂成核聚丙烯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三种有机成核剂成核聚丙烯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第23卷第2期中国塑料Vol.23No.22009年2月CHINAPLASTICSFeb.2009三种有机成核剂成核聚丙烯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罗筑12宋帅12于杰2田瑶珠12秦军23何敏121.贵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冶金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032.国家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253.教育部喀斯特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3摘要:采用DSC研究了聚丙烯PP和三种有机成核剂成核的PP在不同的降温速率下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用Avrami 方程对DSC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三种有机透明成核剂能显著提高PP的结晶温度和结晶速率。

可以用修正Avrami方程的Jeziorny法来处理三种有机成核剂成核PP的非结晶等温结晶行为结果表明:三种有机透明成核剂成核PP的半结晶时间减少结晶动力学常数Zc增加结晶速率增加松香型成核剂能最快提高PP的结晶速率同一降温速率下三种有机成核透明剂成核PP的n值较纯PP减少结晶成核方式发生了改变。

关键词:聚丙烯松香成核剂山梨醇成核剂有机磷酸盐成核剂非等温结晶动力学中图分类号:TQ325.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2927820090220079205StudyonNon2isothermalCrystallizitionKineticsofPolypro pyleneFilledwithThreeTypesofOrganicNucleatingAgentsLUOZhu12SONGShuai12YUJi e2TIANYao2zhu12QINJun23HEMin121.SchoolofMaterialsScienceandMetallurgicalEng ineeringGuizhouUniversityGuiyang550003China2.NationalCompositeModifiedPloymer MaterialsEngineeringResearchCenterGuiyang550025China3.KeyLaboratoryofKarstDrain ageMinistryofEducationGuiyang550003ChinaAbstract:Non2isothermalcrystallizationbeh aviorofpolypropylenesneatandcontainingthreetypesnucleatingagentwasstudiedusingdiffer entialscanningcalorimetryDSCwiththedataanalyzedwithJeziornymethod.Itshowedthatallth ethreenucleatingagentsincreasedthecrystallizationtemperatureandrateofPPindicatedbydecr easedt1/2andincreasedZc.Therosintypenucleatingagentwasproventobethemosteffective.In additionatsamecoolingratesthepresenceofnucleatingagentdecreasedthenvalueofPP.Keywo rds:polypropylenerosintypenucleatingagentsorbitolnucleatingagentorganicphosphoricacid nucleatingagentnon2isothermalcrystallizitionkinetics等规PP是高结晶性聚合物通常是不透明的。

氯化聚丙烯溶液性质和超声降解动力学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氯化聚丙烯溶液性质和超声降解动力学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氯化聚丙烯溶液性质和超声降解动力学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研究背景
氯化聚丙烯(Polyvinyl Chloride, PVC)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塑料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电线电缆、医疗器械、汽车零部件等领域。

然而,PVC的不可降解性和难处理性成为了环保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对PVC材料的处理和降解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超声波技术由于具有其高效、无污染、无需添加剂等特点,因此成为了PVC降解的研究热点。

超声波作为射频辐射的一种,可以通过声波在介质中产生的稀薄区域能量释放出来,对PVC材料进行降解。

因此,对氯化聚丙烯溶液性质和超声降解动力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内容
本研究拟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1. 氯化聚丙烯溶液性质的研究
通过实验研究PVC溶液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包括分子量分布、分子间相互作用、流变学特性等。

2. 超声降解动力学的研究
研究超声波对PVC材料的降解效果和动力学特性。

通过对不同超声波功率、时间、溶液浓度等因素的研究,探究超声波降解PVC的机理。

同时,结合超声波射频辐射的特点,进一步优化超声波降解PVC的方法。

研究意义
本研究可以有效提高氯化聚丙烯的利用价值,降低处理难度,减少环境污染。

对于PVC材料的处理和降解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同时,研究PVC溶液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助于深入理解PVC材料性质及其应用属性。

通过对超声波降解PVC的研究,可以为超声波技术在其他材料的处理和降解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β成核剂改性均聚PP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β成核剂改性均聚PP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2 结 果 与 讨 论 21 DS 分 析 . C
从图 1 出, 看 随着 降 温速 率 ) 大 ,P 和 增 PH
p P H 的放 热 峰 位 置 向 低 温 移 动 .结 晶 温 度 ( ) —P
降低 , 半峰 宽f ) 渐变 大 。尺越大 , △ 逐 在较 高温度
下 形 成 晶 核 的 时 间 就 越 少 ,在 较 低 温 度 下 形 成 品 核 的 时 间 就 越 充 裕 , 即低 温 下 形 成 的 结 晶要 比高 温多, 因此 随 R 增 大 而 减 小 。 在 高 温 和 低 温 下 分 子 链 的 活 动 性 不 一 样 ,品 格 堆 砌 的 规 整 性 就 不

研究 领域 的热点 。 另外 , 聚合物加 工过程 一般都 是非 等温过 程 ,所 以对聚 合物非 等温 结 晶过 程进
行 研 究 比等 温 结 晶 过 程 更 有 实 用 价 值 。 因此 , 工 本
作对 均聚 P (P )I PP H * 添加 B成核 剂 的 P H [ P H 1 P (一 P 1 3
出机挤 出造粒 , 塑样 条 。 注
1 差 示 扫 描 量 热 法 ( C) 试 . 4 DS 测
作 者 简 介 : 覃 一 锋 ,9 3年 生 , 读 硕 士 研 究 生 ,0 6年 18 在 20 毕 业 于合 肥 工 业 大 学 高 分 子 材 料 科 学 与 丁程 专业 . 要 从 主
合成 树 脂 新 产 品开 发 与应 用 专 栏
合成树脂及塑料,0 ,75 I4 20 2(:7 1 PL ) CHI NA YNTHET C S I RES N I AND AS CS T
1 3成核剂 改性 均聚 P P非等温 结晶动力学研究

β晶型聚丙烯的结晶行为及结晶动力学的开题报告

β晶型聚丙烯的结晶行为及结晶动力学的开题报告

β晶型聚丙烯的结晶行为及结晶动力学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聚丙烯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稳定性,在塑料、纺织品、医疗器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其结晶行为及结晶动力学研究对于聚丙烯加工工艺及性能的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β晶型聚丙烯具有更高的熔点和机械性能,因此其研究具有更加实际的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β晶型聚丙烯的结晶行为及结晶动力学进行研究,探究其在聚丙烯材料中的应用及优化加工方法,从而提高聚丙烯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三、研究内容1.β晶型聚丙烯的制备及表征2.β晶型聚丙烯的结晶行为研究3.β晶型聚丙烯的动力学模拟与分析4.β晶型聚丙烯的加工方法优化四、研究方法1.聚合反应:采用Ziegler-Natta催化剂,控制反应条件,制备β晶型聚丙烯。

2.表征技术: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FTIR)等技术对聚丙烯的结晶行为进行表征。

3.动力学模拟:采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建立β晶型聚丙烯的模型进行研究。

4.加工方法:结合研究结果,探究β晶型聚丙烯的优化加工方法。

五、预期成果研究β晶型聚丙烯的结晶行为及结晶动力学,探究其在聚丙烯材料中的应用及优化加工方法。

为聚丙烯的改良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六、研究难点1.β晶型聚丙烯的制备及表征2.动力学模拟建模3.优化加工方法选取和验证七、研究时间计划1.前期文献调研:1周2.β晶型聚丙烯的制备及表征:2个月3.β晶型聚丙烯的结晶行为研究:3个月4.β晶型聚丙烯的动力学模拟:3个月5.β晶型聚丙烯的加工方法优化:2个月6.撰写论文并进行答辩:1个月八、预期研究成果1.发表1篇SCI论文。

2.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并进行科学交流与合作。

低等规聚丙烯的等温结晶动力学

低等规聚丙烯的等温结晶动力学
维普资讯
第1卷第6 8 期
20 0 2年 1 1月
高 分 子 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P LYM ER A TERI LS S EN CE AN D O M A CI ENG I NEERI NG
v 18 6 1, 0 № .
低 等 规 聚 丙 烯 ( I P) 一 种由新 型 的 非 LP 是
茂 金 属 催 化 剂 催 化 合 成 的 聚 丙 烯 , 分 子 链 中 其

d ) fJ H ( Q H ( d / t f t ̄ d )f
() 1
既 有 等 规 链 段 , 包 含 有 无 规 链 段 , 的结 构 和 又 它

式 中 : ( —— 温 度 丁 时 的 结 晶 速 率 常 数 ; k 丁)
— —
Av a 指 数 , 成 核 机 理 和 晶 体 的 生 长 rmi 与
方 式 有 关 。式 ( ) 可 以表 示 为 : 2还
l[ l ( g 一 n 1一 ) ]一 ngt+ l ( l gk 丁) ( ) 3 将 l[ n 1 g 一l ( 一 ) 对 l ] gt作 图 , 得 直 线 的 斜 所
方 法 , 究 了 L P 的 等 温 结 晶 动 力 学 , 出 了 研 IP 求
LI P的 等 温 结 晶动 力 学 参 数 。 P I 等 温 结 晶 动 力学 方 程
Av a 方 程 从 宏 观 上 描 述 了 高 聚 物 的 等 r mi 温 结 晶行 为 , 于 高 聚 物 单 个 球 晶 的 生 长 , 以 对 可 根 据 Ho f n高 聚 物 结 晶理 论 , 用 式 ( ) f ma 利 5 描
一 一 l e p( - x 丁 ) ( ) 2

氯化聚烯烃大分子改性聚丙烯的研究

氯化聚烯烃大分子改性聚丙烯的研究
a s we l l a s i t s f l a me r e t a r d a n c e .Wh e n t h e c h l o r i n a t e d p o l y o l e in f a c c o un t e d f o r 2 0 wt % , CPP /CP E=1 / 9, t he t e n s i l e s t r e n g t h o f t he c o mp o s i t e s wa s i n c r e a s e d b y 4 0% t h a n t h a t o f pu r e PP. W h i l e CPP /CPE =9/1, t h e i mp a c t s t r e n g t h g o t 1 6 5 % mo r e t ha n t h e p ur e PP a n d t he o x y g e n i nd e x wa s b o o s t e d b y 4 1 % .t h e h o iz r o n t a l
塑 料 工 业

第4 2卷 第 3期
2 0 1 4年 3月
6 2・
CH I NA PLAS TI CS I N刘 秋 菊 ,高喜 平 ,陈国伟 ,张玉 清
( 河南科技大学化工与制药 学院 高分子科学与纳米技术 重点 实验 室 ,河南 洛 阳 4 7 1 0 0 3 ) 摘要 :利用 H a a k e 流变仪 ,以氯化 聚烯烃 ( 氯 化 聚 乙烯 C P E、氯 化 聚 丙烯 C P P)为 大分 子 改 性 剂 ,与 聚丙 烯 ( P P )进行熔融复合 ,并加入三 氧化 二锑 ( A O)作 为阻燃 协效剂 ,得到一 系列不 同组 成的聚合 物复合 材料 。测 试结 果表 明,C P P对 C P E具有 增容作用 ,两者的引入不但可 同时提高复合材料 的拉伸 强度与冲击强度 ,而且也显著提高 了 复合材料 的阻燃性能 。在 氯化 聚烯 烃含量 为 2 0 % 时 ,C P P / C P E质量 比为 1 / 9时 复合材 料 的拉伸 强度 比纯 P P增 加 了 4 0 % ,C P P / C P E质量 比为 9 / 1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 比纯 P P增 加了 1 6 5 % ,氧指数 比纯 P P增加 了 4 1 % ,水平燃烧 达

PP_PP_g_MMA_M复合材料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PP_PP_g_MMA_M复合材料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PP/PP g M M A/M 复合材料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林水东1, 丁马太1, 2(1. 龙岩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系, 福建龙岩364012; 2.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 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 考察了聚丙烯(PP 、聚丙烯/云母(PP/M 和聚丙烯/聚(丙烯 g 甲基丙烯酸甲酯 /云母复合材料(PP/PP g M MA/M 的非等温结晶过程。

用A vrami 方程和Ozaw a 方程对上述过程进行分析, n 、t 1/2、F (T 、T p 等参数表明, M 和PP g MM A, 特别是PP g M M A 的掺入改变了PP 的结晶成核和生长机理。

用Dobrev a 方法分析填料的成核活性, 数值表明, M 有较强的成核活性, PP g MM A 的掺入又进一步增强其成核活性, 从而使结晶温度明显提高。

Kissing er 方法的计算结果表明, 添加M 可使PP 的结晶活化能减小, 再添加PP g M MA 又使PP/M 复合体系的结晶活化能进一步减小。

关键词: 聚丙烯; 聚(丙烯 g 甲基丙烯酸甲酯 ; 云母; 复合材料;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中图分类号: O633. 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9731(2006 08 1303 041 引言具有片层结构的云母(M 作聚丙烯(PP 填料时, PP/M 复合材料的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如绝缘性好、刚度大、尺寸稳定、翘曲性低、两维增强作用明显、渗透性小等, 其应用前景广阔。

结晶性高聚物的结晶过程直接影响其物理性能和加工性能, 因而高聚物结晶行为的研究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高分子研究领域。

高聚物结晶动力学的研究可分为等温结晶动力学和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前者理论比较成熟, 已广泛用于高聚物结晶行为的研究。

非等温结晶过程则更接近于制品实际成型过程, 目前也有很多研究报道[1~6]。

PP 是一种典型的结晶高聚物, 研究PP/M 复合材料的结晶过程对确定其制备工艺具有指导意义。

HDPE、LLDPE及EPDM对PP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

HDPE、LLDPE及EPDM对PP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

HDPE、LLDPE及EPDM对PP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
张中平;申屠宝卿;蔡启振;王长法;潘祖仁
【期刊名称】《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年(卷),期】1997(13)1
【摘要】采用DSC法研究了HDPE、LLDPE及EPDM对PP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PE的存在可显著降低PP的结晶速度,且HDPE比LLDPE的影响要大,但加入EPDM后有所改善;PE的存在会诱发PP生成亚稳态的β晶系,β晶的生成量只与PE的含量有关,而与种类无关。

【总页数】6页(P43-48)
【关键词】聚丙烯;聚乙烯;等温结晶;结晶
【作者】张中平;申屠宝卿;蔡启振;王长法;潘祖仁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高分子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31.13
【相关文献】
1.iPP/m-LLDPE共混体系等温结晶行为研究 [J], 王蕊;黄亚江;杨其;李光宪
2.LLDPE和HDPE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J], 任伊锦;陈琳芝;张军
3.纳米SiO_2颗粒对HDPE和PP非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 [J], 钱家盛;杨海洋;何平笙
4.HDPE、LLDPE及EPDM对PP非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 [J], 张中平;申屠宝卿;蔡
启振;王长法;潘祖仁
5.iPP/HDPE/EPDM三元共混体系的组分分布、相容性和结晶行为 [J], 汪道明;张志平;应圣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等规聚丙烯水相悬浮氯化过程的动力学研究

等规聚丙烯水相悬浮氯化过程的动力学研究

等规聚丙烯水相悬浮氯化过程的动力学研究张贺;黄志明;张照龙;陈坚;祝雪山【期刊名称】《高校化学工程学报》【年(卷),期】2005(019)004【摘要】研究了等规聚丙烯水相悬浮热氯化过程的控制步骤,认为随着氯化的进行,氯化过程从表面反应控制逐渐转向灰层扩散控制,并且灰层扩散控制对整个过程起主导作用.对于前期的表面反应控制,根据反应历程提出了聚丙烯水相悬浮热氯化反应机理,并建立了自由基链式反应动力学模型,模型方程为:.对后期的灰层扩散控制,运用非催化气-固反应模型对其作了分析,并得出了转化率方程:.本研究可供等规聚丙烯非均相氯化参考.【总页数】6页(P480-485)【作者】张贺;黄志明;张照龙;陈坚;祝雪山【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高分子工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7;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高分子工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7;杭州电化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53;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高分子工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7;杭州电化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32.21;TQ222.424;TQ203.9【相关文献】1.水相悬浮法合成氯化等规聚丙烯(CIPP)的研究 [J], 闻经邦;景渭2.水相氯化法等规聚丙烯的分子结构与热性能研究 [J], 宋秋生;马海红;汪瑾3.等规聚丙烯水相氯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J], 宋秋生;马海红;边侠玲;徐汝云;徐卫兵4.水相法合成氯化等规聚丙烯的研究 [J], 宋秋生;马海红5.无溶剂光氯化悬浮法制备低氯化度的氯化等规聚丙烯 [J], 叶庆国;杨秀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原材 料 .
C M-牌 号 6 3 ,潍坊 亚 星 集 团有 限 公 司 ; 25 P . 号 T0 , P牌 3 0 中国石 化上 海石 油 化工 有 限公 司 ; T H C C:上 海悠 伦化 工 有 限公 司 ;D P:青 岛信 诺 C
结 晶温度 T ( c 1 4C、1 8 cT 为 2  ̄ 2 0 3 ̄ 3 ̄ , C、1 2C、16C)

P P通 过和 弹性 体 …,如 乙丙胶 ,特 别 是三 元
13 实验 制备 -
乙 丙橡 胶共 混 【以改 善其 抗 冲 性 能 是 目前 广 泛采 2 】
用 的方法 。 我们 用 C 改 性 P M P同样 是弹性 体 改性 , 其 优 点在 于 C 具有 优 异 的抗臭 氧 和耐 候性 。本 M
低 温下 结 晶速 另一方 面 ,当结 晶温 度较 高 ,
湖㈣ ㈤
1 6

14

12 ’0


0. 8
坦 《 0 6
04
02 00 02

一. 啦 氍 .童
密炼 机 ( M./010橡 胶 实验 密炼机 )混 XS 11.2
炼:15 6 转/ , 7  ̄ 5 分 加入 P 待塑炼均匀后,加 C, P
Mg O,再 加 入 C 混炼 均匀 后加 入硫 化剂 。 M
1 . 表 征 4
试 验主 要 采用 C 与 P M P的动 态硫 化 的方 法来 改 善 P P结 晶 ,研 究其 结 晶形态 和 等温 结 晶动 力学 。

12 胶料 的基 本 配方 .
配 方 l : M 6 , P 4 , g 1 , C # C 0P 0M O 0 T HC 3 ;配 方 2 :C # M 6 , P 4 ,M g 1 ,D P 0 P 0 O 0 C 1 ,M gM A z 5 . 5 ( A) 。
2 1. . 0 NO 6 0
刘 莉 等 .氯 化 聚 乙 烯 橡 胶 改 性 聚 丙烯 的 等 温 结 晶 动 力 学 研 究
氯 化 聚 乙烯 橡 胶 改性 聚 丙 烯 的 寺皿 当 阴 J I 等温 结 晶 动 力 学研 究 日 子W 九
刘莉 ,曹沛 ,张保 岗 ’ ,杨 雷 ,张俊 。,诸永伟 。 ( . 岛科技 大 学高 性 能聚合 物 及成 型 技术 教育 部工 程研 究 中心 2 6 4 ; 1青 6 0 2
线 。从 图 中可 以看 出,样 品在 测 试 条件 下 ,有 明

《 塑资 源 利 用 》 橡
2 l . 66 4 2 00 NO. 似 "
显 的放热 现象 ,其 峰值 的大 小 随着 结 晶温度 的上 升而 下 降, 并且其 放热 时 间也在 延 长 。这是 由于
的 结 晶速 度 与 结 晶度 均 大 于 D P 交联 体 系的 样 品 。 相 同温 度 下前 者 的 A rmi 程 n值 与 K C va 方
值均 大于后者 。温度升 高至 15C时,两体 系的 n值 与 K值都趋 于一致 ,这说 明交联剂在 高 3 ̄
温 下对 结 晶影 响减 小 。 ’

¨



加 0
图 1 PC 共 混物 在 不 同温 度 下 的 等 温 结 晶 曲线 /M P
图 2是在 不 同的结 晶温度 下 1 与 2 的 D C 样 # S
2潍 坊 亚星 集 团有 限公 司 2 1 3 ;3张 家港 美特 高分子 材料 有 限公 司 2 5 0 ) . 60 . 1 16 0
摘要: 用示差扫描量 热仪 ( C)对氯化聚 乙烯橡胶 ( M )改性聚 丙烯 ( P)的等温结 DS C P 晶行 为进行 了研 究。结 果表 明 :交联体 系影响 结晶速度和结 晶度 ,其 中采用 T HC交联体 系 C
直至 结 晶过程 结 束 ,记录 整 个过程 的热焓 变化 。
化工有 限公 司; O、 ( Mg MgMAA 2 )等均 为市售 产品 。
2 结果 与讨 论
基 金 项 目 : 国家 科 技 支 撑 计 划 支 持 ,项 目编 号 :
2 oo8 BA E59 BO6
21 等 温结 晶 过程 行为 分析 .
链段 的热运 动过 于剧 烈 ,更 易从 晶格 中滑 落 ,导
∞ 致 了 结 晶速 度 变 慢 。另一 原 因是 ,结 晶是放 热
随着温 度 上升 ,其 结 晶速度 下 降 。温 度 升高 ,虽
然 有利 于 P P分子链 段 的活动 能力增 加 , 使其较 易
的 ,在较 低 的温度 下 有利 于放 热 ,这样 就 导致 了
关键词:聚 丙烯 ;氯化聚 乙烯 ;等温结 晶动 力学;结晶形态
聚 丙烯 ( P P )是 目前 世 界最 广 泛应 用 的几 大
塑料 品种之 一 ,但 由于 其低 温 抗冲 性 能 差和 室 温 缺 口敏 感性 大 而 限制 了其在 某 些方 面 的应 用 。提 高 P 的韧 性 是 目前对 其 进行 改 性 的重 要课 题 之 P
图 1的 ( )( )分别 是 1 与 2 a b # #样 品在 四
作 者 简 介 :刘 莉 ( 9 0 ) 17 一 ,女 ,青 岛科 技 大 学 副 教 授 。 要 从 事 高 分子 材 料 的 改 性 及 应 用 研 究 , 表 论 文 4 主 发 0 余篇 。
种 不 同的温 度 下进 行 等 温 结 晶所 得 出 的 DS 曲 C
取 样 品约 5 mg左右 ,在 差示 扫描 量热 仪 ( 梅
特 勒. 托利 多 DS .,0 ) C 1 O 上测试 P 7 P及 其共 混物 的
1 实验 部 分
等 温 结 晶行 为 。在氮 气 气 氛保 护 下 ,将样 品快速
升温 至 2 0C,熔 融 5 n以消 除热 历史 。 0 ̄ mi 对 于 等温 结 晶过 程 ,将 样 品快 速 降温 至 等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