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络常见39个易堵塞穴位汇总(专业研究)
人体36大死穴的位置
人体36大逝世穴的地位因为经络中气血运行转注的动力是“经气”,气行血亦行,气滞血亦滞.是以,有些拳家将点穴法称为点气法,或截气法. 还有所谓按时点穴法,是以“子午流注”学说为理论根据.此学说以为经络气血的运行是随干支时光的不合而消失周期性的盛衰开阖.阖闭时穴,气血正值衰绝,如此时击之,能乱人真气.一.人体36大逝世穴的地位包含十四经脉(十二正经和任.督二脉),人体上共有409个穴位,包含14条经络上361个穴位和48个经外奇穴.这个中,有108个穴位遭遇外力击打或者点击后会有显著的症状.而这108个穴位中,有36个大穴被历代武家称为“逝世穴”,意思是在遭遇点击或击打后假如不实时救治,会有生命之忧之处.假如按照头面门.躯体部位.脊背门.腿足门四部排列出,它们分离是:一.头面门:百会.印堂.睛明(阁下双穴).太阳(阁下双穴).人中.耳门(阁下双穴).哑门.神庭(阁下双穴).人迎;二.躯体部位:膻中.乳根.期门(阁下双穴).神阙.中极.关元.气海.章门.太渊(阁下双穴).膺窗(阁下双穴).乳中(阁下双穴).鸠尾.巨阙.曲骨;三.脊背门:肩井.大椎.命门.长强.肺俞(阁下双穴).厥阴俞(阁下双穴).肾俞(阁下双穴).气海俞(阁下双穴).志室(阁下双穴).海底;四.腿足门:足三里(阁下双穴).三阴交(阁下双穴).涌泉(阁下双穴)1.眉心穴(别名印堂):位于两眉之间.2.头额前穴:位于眉心上一寸正中.3.太阳穴:眉外一寸陷中,即眉梢与眼外眦之间后的一寸陷凹中.4.枕骨穴(别名脑户):位于枕骨粗隆上方.5.厥阴穴(别名头窍阴):位于脑后双方,乳突后当浮白与完骨之间.6.华盖穴:胸骨柄与胸骨体结合的中点,即天突穴下二寸.7.黑虎掏心穴(别名建里):位于脐上三寸正中.8.巨阙穴:脐上六寸,即鸠尾穴下一寸.9.气海穴(别名丹田穴):脐下一寸五分.10.关元穴:脐下三寸.11.水分穴:位于脐上一寸.12.中极穴:脐下四寸.13.左膺窗穴:左乳上一寸六分.14.右膺窗穴:右乳上一寸六分.15.左乳根穴:左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16.右乳根穴:右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17.左期门穴:左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18.右期门穴:右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19.左幽门穴:巨阙穴左开五分.20.右幽门穴:巨阙穴右开五分.21.左商曲穴(别名左肓俞):脐中左旁五分.22.右商曲穴(别名右肓俞):脐中右旁五分.23.左章门穴:左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24.右章门穴:右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25.左腹结穴(别名左七劳):脐左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26.右腹结穴(别名右七劳):脐右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27.左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左侧一寸五分.28.右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右侧一寸五分29.命门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正中.30.左志室穴(别名志堂穴):位于命门穴左旁三寸.31.气海俞穴: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32.鹤口穴(别名尾宫穴):位于尾骨宫下两腿骨尽处.33.海底穴(别名会阴穴):前阴与肛门之间.34.涌泉穴:位于第二.三趾跖关节后方,蜷足时所现的凹陷处.35.右志室穴:位于命门穴右旁三寸.36.藏血穴:位于脑后右玉枕穴下五分.人体36大逝世穴的地位~~2包含十四经脉(十二正经和任.督二脉),人体上共有409个穴位,包含14条经络上361个穴位和48个经外奇穴.这个中,有108个穴位遭遇外力击打或者点击后会有显著的症状.而这108个穴位中,有36个大穴被历代武家称为“逝世穴”,意思是在遭遇点击或击打后假如不实时救治,会有生命之忧之处.假如按照头面门.躯体部位.脊背门.腿足门四部排列出,它们分离是:一.头面门:百会.印堂.睛明(阁下双穴).太阳(阁下双穴).人中.耳门(阁下双穴).哑门.神庭(阁下双穴).人迎;二.躯体部位:膻中.乳根.期门(阁下双穴).神阙.中极.关元.气海.章门.太渊(阁下双穴).膺窗(阁下双穴).乳中(阁下双穴).鸠尾.巨阙.曲骨;三.脊背门:肩井.大椎.命门.长强.肺俞(阁下双穴).厥阴俞(阁下双穴).肾俞(阁下双穴).气海俞(阁下双穴).志室(阁下双穴).海底;四.腿足门:足三里(阁下双穴).三阴交(阁下双穴).涌泉(阁下双穴).。
十二经络最容易堵塞的点!若不疏通,怎么补都无用!
十二经络最容易堵塞的点!若不疏通,怎么补都无用!中医养生法讲究冬季要进补,敛收阳气,养精蓄锐,待到来年春天气机生发。
所以很多人都喜欢在冬季大补、可是补了却丝毫不见效果。
是进补没用了吗?当然不是,那是因为你的经络堵塞了。
中医认为,经络决定人体健康,一旦经络出现堵塞,人体就会出现诸多疾病。
《灵枢·经脉》载:“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因此,想要养生,保持经络畅通是非常必要的。
所以冬季,进补,如果经络堵塞,补什么都没有用!人体有十二正经,409个穴位。
经脉上会出现很多的瘀堵点,因人而异,但是最主要的易堵塞穴位有42个,它们是疏通经络的关键。
一、肺经:孔最、鱼际孔最穴是肺经的郄穴,主治咳血和“热病汗不出”。
跟“孔”相关部位的问题,它也管,咽喉肿痛、鼻孔干痒、痔疮.....鱼际穴是肺经的荥穴,主治身热,心里有火,夜间咳嗽、睡不好觉,容易在半夜醒,按揉鱼际穴很管用!二、大肠经:合谷、手三里、曲池、手五里大肠火重,这里会出现瘀堵,也会有牙痛、便秘、痔疮、甚至耳鸣、还可能有皮肤过敏;因此,如果你出现了上述症状,就可以大肠经的这一段按揉,如果有疼痛点,就要疏通它!三、胃经:髀关、梁丘、丰隆敲打髀关穴,可以起到健脾除湿强腰腿的作用。
梁丘穴是胃经的郄穴,“急病找郄穴!”如果有急性膝关节扭伤,因急性胃炎、肠炎引起的肚子痛,都可以敲打、艾灸梁丘穴。
“痰”多的时候,当然找丰隆穴解决。
四、脾经:地机、三阴交、太白、公孙这一段对人体很关键也容易瘀堵,,如果身体有糖尿病、胰腺炎,在这一段都可以找到疼痛点。
三阴交、太白穴、公孙穴都可以健脾胃;三阴交是滋阴的大穴,公孙穴是人体第一温阳大穴。
五、心经:神门、阴郄、通里、灵道、少海、极泉心脏功能弱,肝火大,腋窝就会痛,特别是爱生气的女性,这里会有一个大包,即副乳。
因此,多敲打这里,疏肝理气很好;手腕部这4个容易瘀堵的地方,平时多按揉。
路新宇老师的十二经络易堵塞穴位的探查和疏通
路新宇老师的十二经络易堵塞穴位的探查和疏通经络就是一个通道,就像城市中的马路、河道、下水道一样,可以运行气血、排出废物、传递信息。
只要你能找到是哪条经络出了问题,再找到这条经络上容易堵塞的那几个穴位,根据子午流注,敲一敲,揉一揉,可能就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十二大经络易堵点39穴已按经络走行顺序排列好,具体定位和图片,可自行查找,以便定位运用。
1、肺经易堵点:孔最穴、鱼际穴2、大肠经易堵点:手五里、手三里、合谷穴3、胃经易堵点:髀(bi)关穴、梁丘穴、丰隆穴4、脾经易堵点:地机穴、三阴交、公孙穴、太白穴5、心经易堵点:少海穴、神门穴6、小肠经易堵点:天宗穴、后溪穴、肩贞穴7、膀胱经易堵点:昆仑穴、承山穴、合阳、委中穴8、肾经易堵点: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9、心包经易堵点:天泉穴、郄门、内关10、三焦经易堵点:四渎(du)穴、消泺(luo)穴、翳风穴、角孙穴11、胆经易堵点:肩井穴,风市穴,悬钟穴,临泣穴12、肝经易堵点:阴包穴、太冲穴、期门穴中医小白们会说:经络住哪里呀?穴位住哪里?怎么敲啊?什么时候敲啊?敲了有什么用啊?01. 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手太阴肺经作用:肺为橐蘥,主宣发、肃降;肺主皮毛;“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
堵塞可能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发烧、咳喘、皮肤瘙痒等。
易堵塞穴•孔最穴:前臂掌面拇指一线,肘横纹下2寸(3指宽)。
•鱼际穴:第一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
探查、疏理•部位:肺经前臂与掌骨部分。
•方法:敲揉“孔最穴”、点揉“鱼际穴”探查,如有疼痛在痛点处敲揉5分钟/处。
•最佳体检时间:巳时(9—11点钟)。
案例---《经络养护》课程学员段先生,过去总是凌晨半夜三点半莫名醒来,这个症状持续了将近快五年了,为此到访医院无数,抽血化验也早已经麻木了。
偶然间,收听正安聚友会,路新宇主讲微课知识,自我动手探查肺经易堵塞穴,孔最穴与鱼际穴,痛感非常强烈,可以说是一种刺痛,痛到每一次的敲揉都会喊叫出来。
十四经络易堵点及梳理打通方法
弱,有尿频、尿急、脚凉。3)照海穴—八脉交会穴,只 +小腹+腰骶+腹股沟+大腿内侧+用拉筋凳拉筋。能帮肾补充肾
要咽喉有问题。
气的只有肾经,打针和吃药都会伤到肾的元气,是药三分毒,
第三条
心包经(手 厥阴)
天泉穴。心包经对女性的乳腺有非常好的保护作用,它 1)探查、按摩或艾灸易堵点。2)按揉心包经可以缓解心累。
1)探查、按摩或艾灸易堵点。2)肘窝拍打,也是排毒方式。 3)拍打通用部位+肺经+前胸+后背+头面部+用拉筋凳拉筋。
1)肘关节上四指宽的“手五里穴。2)手三里。3)合谷 1)探查、按摩或艾灸易堵点。2)指压合谷穴可治疗头痛失
穴。手三里—有肠道隐患的人此处有强烈痛感,
眠。3)拍打通用部位+大肠经+肺经+肚子+用拉筋凳拉筋。
1)探查、按摩或艾灸易堵点。2)我们用泄的手法来泄除体内 的风寒,湿,燥火等毒素,当泄完膀胱经您会发现小便的气味 和颜色都有变化,证明您身体的毒素在往外代谢。3)拍打通 用部位+膀胱经+小腹+腰骶+腹股沟+大腿内侧+用拉筋凳拉筋
肾经(足 少阴)
1)大钟穴—有腰酸、咽痛等症状。2)水泉穴—肾气 1)探查、按摩或艾灸易堵点。2)拍打通用部位+膀胱经+肾经
不仅能够解决胸闷 心慌或者憋痛的感觉,尤其对预防乳 3)拍打通用部位+心经、心包经(整个手臂内侧)+用拉筋凳
腺增生效果特别好。
拉筋,
三焦经(手 少阳)
1)四渎穴。2)消泺穴。保持三焦经的畅通,其实是在 1)探查、按摩或艾灸易堵点。2)轻叩风池穴可缓解紧张。
经络淤堵的危害调理方法及经络穴位养生
经络淤堵的危害调理方法及经络养生《内经》云:“经络能决死生,治百病。
”“骨正筋柔,气血自流”—只要打通经络,即可百病不生。
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秘,如是则骨气以精。
谨道如法,长有天命!导致经络不通各有各的的原因,主要是五劳七伤和寒湿。
外伤。
包含五淫(慵懒成性、积劳成疾、过度饮食、起居无常、居处不安)、六邪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
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
情志失调(情绪起伏无常、爱计较、心理不平衡、消极情绪造成神经系统失常,内分泌紊乱)。
千万不要生气,气往上走冲脸部(痘)气往下行攻你的女子包,千万注意。
“七伤”是忧愁思虑伤心、大怒气逆伤肝、寒冷伤肺、大饱伤脾、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恐惧不节伤志、风雨寒暑伤形。
总的说来,这些均为诸虚百损之症。
3,气血不足(气血不足,营卫不固),外邪趁虚而入。
一般堵塞表现:淤堵在四肢百骸、筋骨肉皮即感觉酸麻胀痛,疲倦无力;若淤堵于血管、脏器即引起各种急慢性病,如炎症、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器官衰竭等。
任脉堵塞,督脉跟着遭殃,背部膀胱经就会少气,膀胱经有络脉连署脏腑,气不足五脏六腑就缺气,脏腑功能就遭殃了。
腹部、胸部的脾经、任脉的络脉也会缺气而硬化、堵塞,孩子后天就会出大问题了。
肚脐周围都有环形火山淤积,任脉两边有屏障山淤积。
都是从孩童时代累积下来的小病成就的大病、重病、疑难病。
盗汗、手脚心发热、脏腑燥火连天废掉了正常气机流转,身体慢慢越变越差,男孩发育不良,女孩月经很差,血块、暗色、量少、痛经甚至闭经。
先天肾气不沿膀胱经走了,从冲脉、带脉先天经络散失,本来给脏腑做事用的先天正气都成了燥火,正气不去运转脏腑就变成燥火了,严重的就产生高烧、长期低烧。
脏腑功能不行就是疾病;结构损伤更是疾病。
所以经络决生死不可不通也。
结构怎么损伤?燥火烧的寒邪固化的风邪糜烂的。
功能怎么废掉的?也是六邪给废掉的特别是燥火,燥火加上寒气包裹就是囊肿、肿瘤异化的组织了,所谓的病灶了,其症状可以千变万化。
十二经络规律起始时间走向主要穴位及不通症状
⼗⼆经络规律起始时间⾛向主要⽳位及不通症状⼗⼆经络规律起始时间⾛向主要⽳位及不通症状 ⼈体如果经络僵硬劳损堵塞,严重影响了⽓⾎的运⾏和营养的输布。
《黄帝内经》⾥⾯有这么⼀句话:“百病源于经络堵”!民间也有两句:“经络不通,⾛路中风”,“经络不通,浑⾝不舒象⿁上⾝” 。
⼗⼆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躯⼲和四肢,纵贯全⾝。
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和胸腹,六阳经分布于是四肢外侧和头⾯、躯⼲。
⼗⼆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三阴经上肢分别三阴经上肢分别为⼿太阴肺经在前、⼿厥阴⼼包经在中、⼗⼆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少阴⼼经在后,下肢分别为⾜太阴脾经在前、⾜厥阴肝经在中、⾜少阴肾经在后,其中⾜三阴经在⾜内踝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内踝8⼨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三阳经上肢分别为⼿阳明⼤肠经在前、⼿少阳三焦经在中、⼿太阳⼩肠经在后,下肢分别为⾜阳明胃经在前、⾜少阳胆经在中、⾜太阳膀胱经在后。
⼗⼆经脉在体表的分布是有⼀定规律的。
具体从以下三⽅⾯叙述。
头⾯部:⼿三阳经⽌于头⾯,⾜三阳经起于头⾯,⼿三阳经与⾜三阳经在头⾯部交接,所以头⾯部说:“头为诸阳之会”。
⼗⼆经脉在头⾯部分布的特点是⼗⼆经脉在头⾯部分布的特点是:⼿⾜阳明经分布于⾯额部;⼿太阳经分布于⾯颊部;⼿⾜少阳经分布于⽿颞部;⾜太阳经分布于头顶、枕项部。
另外,⾜厥阴经也循⾏⾄顶部。
⼗⼆经脉在头⾯部的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经脉在头⾯部的分布规律是:⾜少阴肾经在胸中线旁开2⼨,腹中线旁开0.5⼨处;⾜太⼗⼆经脉在躯⼲部的的分布是,⾜少阴肾经⼗⼆经脉在躯⼲部的的分布是阴脾经⾏于胸中线旁开6⼨,腹中线旁开4⼨处;⾜厥阴经循⾏规律性不强。
⾜阳明胃经分布于胸中线旁开4⼨,腹中线旁开2⼨;⾜太阳经⾏于背部,分别于背正中线旁开1.5⼨和3⼨;⾜少胆经分布于⾝之侧⾯。
⼗⼆经脉根据各经所联系的脏腑的阴阳属性以及在肢体循⾏部位的不同;具体分为⼿三阴⼗⼆经脉根据各经所联系的脏腑的阴阳属性以及在肢体循⾏部位的不同经;⼿三阳经、⾜三阴经、⾜三阳经四组。
路新宇:十二经络常见的 个易堵塞穴位
路新宇:十二经络常见的39个易堵塞穴位中医讲究取象比类,生活中很多现象可以给我们提示:道路拥堵,人流、物流不畅;河道拥堵,河水不能灌溉良田;网络拥堵,信息不能传递;生产线拥堵,资源浪费、产能下降;下水道拥堵,城市内涝;如果体内的经络拥堵,势必造成气血运行阻碍,养分不能运送过来,垃圾无法及时排除,信息传递不畅,相应脏腑功能受到影响,久之疾病形成。
《灵枢?经脉》:“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对于非专业人士,如何知晓经络是否通畅,如何疏通经络呢?经过长期实践,我发现十二条正经上也存在类似于城市道路的固定堵点。
每条经络有2—3个容易堵塞的穴位,多分布在肘膝腕踝附近,人们可以自己动手在特定线路上循经敲揉导引3—5遍,这个点就以疼痛的形式表露出来。
这些痛点的存在说明经络堵塞了,这就是证据,证明身体目前没有处在最佳状态。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在探查到的痛点处敲揉、点按,3—5天后多数人的痛感可消失,意味着经络畅通。
这种经络疏通的方法,简单、易学,好操作,按照动作要领,坚持实践,人人可自我疏通经络,随时保养身体。
自我疏理经络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疾病的诊治上,而是为人们预防疾病提供了有效手段!平时通过探查经络,发现身体异常,随时可以防患于未然。
1、肺经孔最穴:前臂掌面拇指一线,肘横纹下2寸(3指宽)鱼际穴:第一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2、大肠经手三里穴:肘关节横纹下2寸(3指宽)合谷穴: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在拇指尖下手五里:穴屈肘,在曲池穴与肩髃穴的连线上,曲池穴上3寸(四指宽)处。
3、胃经髀关穴:腿根中点下2寸(3指宽),偏外侧梁丘穴:髌骨外上缘直上2寸(3指宽)丰隆穴:外踝尖与外膝眼连线中点,胫骨前脊外2横指4、脾经地机穴:胫骨内侧缘,膝关节内侧下3寸(4指宽)三阴交穴:胫骨内侧缘,内踝尖上3寸(4指宽)太白穴:足大趾后,内侧核骨下,赤白肉际陷中公孙穴:太白穴后一寸5、心经心经上臂部分的悬垂肌肉少海穴:屈肘,当肘横纹内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中点腕部四穴:腕横纹,小指侧腕屈肌腱桡侧凹陷依次向上1.5寸的距离分布神门、阴郄、通里、灵道6、小肠经天宗穴:肩胛骨岗下窝中央后溪穴:小指掌指关节后,当横纹头赤白肉际处肩贞穴:臂内收时肩关节后方,腋后皱襞上1寸处7、膀胱经昆仑穴:足外踝尖与跟腱连线中点偏下方骨头上缘承山穴: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委中穴:膝盖后方的腘窝中点合阳穴:委中穴下2寸(三指宽)8、肾经大钟穴:足内踝尖与跟腱连线中点偏下方,骨头上缘水泉穴:足内踝尖与足跟尖连线的中点照海穴:足内踝尖与足根尖连线上,内踝下缘凹陷中9、心包经天泉穴:腋前纹头下2寸(三指宽),肱二头肌长短头之间心包经:肘下2寸肘横纹下2寸(三指宽),两筋之间心包经:郄门穴腕横纹上5寸,两筋之间10、三焦经四渎穴:前臂背面正中线,肘横纹下2寸(3指宽)消泺穴:上臂外侧中点处翳风穴:耳垂后下方,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中角孙穴: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11、胆经肩井穴:肩部最高处,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风市穴:直立双手并拢在大腿外侧,中指尖下悬钟穴:外踝尖上3寸(4指宽),两骨头之间临泣穴:第四趾骨与第五趾骨交汇分叉处12、肝经阴包穴:屈膝,大腿内侧膝关节上4寸处太冲穴: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期门穴:第四肋间隙的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处提示:需注意,自我疏理经络时,不要整条经络疏理,那样会无谓消耗气血,容易疲劳。
疏通肝经、脾经的易堵塞穴位,恢复肝和脾的功能,调理睡觉多梦
疏通肝经、脾经的易堵塞穴位,恢复肝和脾的功能,调理睡觉多梦“为什么夜晚睡觉会梦多?都市人常有睡眠质量差的情况,白天做事,晚上做梦,整天疲惫。
睡觉本是身体调生养息的过程,但梦多却严重影响睡眠质量。
《黄帝内经》中说:“人卧则血归于肝。
”肝血充盈与否与睡眠质量关系密切。
华佗在《中藏经》中描述肝的状态是大而软、嫩而宽,像海绵一样,越柔软越能更好地储存肝血。
但当今都市人容易肝火亢盛,时常处于紧绷的状态,入睡后肝血不足,所以导致夜梦频多。
另外,现代人饮食不规律,喜食寒凉之物,穿着上也不注意,而且常处于空调环境中,容易受风寒侵袭,以致脾功能损伤,气血生成受到影响,也间接导致肝血不足。
所以,要缓解多梦问题,就要疏通肝经、脾经的易堵塞穴位,恢复肝和脾的功能。
一、如何疏通肝经的易堵塞穴位:阴包穴、太冲穴 1.阴包穴正坐后双脚着地,两腿微微分开,用对侧大拇指指间关节沿大腿内侧中线从腿根依次敲击到膝关节,多数人在膝盖上方五指宽处会有强烈痛感,这就是阴包穴。
肝经的易堵塞穴位:阴包穴2.太冲穴太冲穴在脚面最高点,大脚趾与二脚趾分叉处的凹陷中。
用食指在此处进行点揉,以最小的半径旋转打圈,逐渐增加力度,会有明显痛感。
肝经的易堵塞穴位:太冲穴▼操作方法疏理肝经时,敲揉双侧的阴包穴,点揉太冲穴探查,在痛处按揉、疏理。
每个位置2~3分钟,每天2~3次,3~5天痛感可消失。
二、如何疏通脾经的易堵塞穴位:地机穴、三阴交穴1.地机穴用同侧小指掌指关节从膝关节开始沿小腿内侧缘依次敲至内踝,在膝关节内侧下四指宽处会有痛感,这就是地机穴。
脾经的易堵塞穴位:地机穴2.三阴交穴三阴交穴在内踝尖上四指宽处,胫骨内侧缘后际,敲击会有酸痛的感觉。
脾经的易堵塞穴位:三阴交穴▼ 操作方法疏理脾经时,敲揉双侧的地机穴、三阴交穴探查,在痛处按揉、疏理。
每个位置2~3分钟,每天2~3次,3~5天痛感可消失。
十二经络易堵塞穴位
十二经络易堵塞穴位
1. 肝经易堵塞穴位|肝(足厥阴肝经)丑(1-3)
2. 肺经易堵塞穴位|肺(手太阴肺经)寅(3-5)
3. 脾经易堵塞穴位|脾(足太阴脾经)巳(9-11)
4. 心包经易堵塞穴位|心包(手厥阴心包经)戌(19-21)
5. 三焦经易堵塞穴位|三焦(手少阳三焦经)亥(21-23)
6. 肾经易堵塞穴位|肾(足少阴肾经)酉(17-19)
7. 胆经易堵塞穴位|胆(足少阳胆经)子(23-1)
8. 胃经易堵塞穴位|胃(足阳明胃经)辰(7-9)
9. 膀胱经易堵塞穴位|膀胱(足太阳膀胱经)申(15-17)
10 。
心经易堵塞穴位|心(手少阴心经)午(11-13)
心经
心经上臂部分的悬垂肌肉
少海穴:屈肘,当肘横纹内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中点
腕部四穴:腕横纹,小指侧腕屈肌腱桡侧凹陷依次向上1.5 寸的距
离分布神门、阴郄、通里、灵道
11. 小肠经易堵塞穴位|小肠(手太阳小肠经)未(13-15)
12. 大肠经易堵塞穴位|大肠(手阳明大肠经)卯(5-7)
13. 流注时间
温馨提醒:以上这些易堵塞穴位,如果找不准穴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均可使用不同力度的拍打来疏通,灵活运用!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有热心群友整理路新宇老师的课件,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
十二经络易堵塞穴位,不打通它们,誓不罢休
十二经络易堵塞穴位,不打通它们,誓不罢休“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这句话想必大家都知道,其中的道理也能说出一二。
我们身体的十二条经脉,是联络运行气血、脏腑肢节、沟通内外的重要通道。
体内的经络拥堵,势必造成气血运行受阻,养分不能运送过来,垃圾无法及时排出,相应的脏腑功能受到影响,久之疾病形成。
每条经络有2~3个容易堵塞的穴位,多分布在肘、膝、腕、踝附近。
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在特定的线路上循经敲揉、导引3~5遍,这个点就以疼痛的形式表露出来。
这些痛点的存在,说明经络堵塞了。
在探查到的痛点处敲揉、点按、艾灸,3~5天后多数人的痛感可消失,意味着经络畅通。
这种经络疏通的方法,简单、易学、好操作,人人都可以自我疏通经络,动手呵护健康。
一、肾经水泉穴、大钟穴、照海穴“水泉穴”是肾经的易堵点,如果肾气弱,有尿频、尿急、脚凉的人,点揉此处会酸、胀痛,初次点揉后可能有红肿甚至破溃,勿惊慌。
足内踝尖与跟腱连线中点,向下轻移,遇骨头则停住不动,这是肾经的大钟穴,为常见堵塞点。
轻点按1分钟后有刺痛的感觉,说明肾经堵塞,可能会有腰酸、咽痛等症状,持续点揉五分钟,疼痛可减轻。
“照海穴”在“水泉穴”的斜上方,踝骨的骨缝处,点揉时向斜上方微微发力。
“照海穴”是八脉交会穴,只要咽喉有问题,点揉“照海穴”会有刺痛或胀痛感。
实践中,疏理“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对慢性咽炎效果颇佳。
二、脾经地机穴、三阴交穴、太白穴、公孙穴脾经在脚内侧的穴位是“太白穴”或者“公孙穴”。
“太白穴”在大脚趾后的核骨后面,赤白肉际处,“公孙穴”在“太白穴”后一寸。
点揉时,经常是哪个穴位更疼就点揉疏通哪一个。
沿胫骨前缘,从膝关节由上至下轻点按至内踝,要紧贴骨头下缘(骨头与肉的结合部)别点按到骨头,在膝关节下方的“地机穴”有痛感。
部分女性朋友在内踝尖上四指宽的“三阴交穴”有酸痛感,痛点处每日点揉,3、5天痛减。
三、胃经髀关、梁丘、丰隆髀关、梁丘,这两个穴位在大腿中线偏外侧一线,找不准穴位没关系,可以用手握拳用指关节敲打这一线,找到疼痛点就可以按揉了。
十二经络39个易堵点
十二经络39个易堵点
十二经络39个易堵点——大肠经“合谷穴”“手三里
穴”“手五里穴”
2014-10-02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合谷穴”在第二掌骨中点,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在拇指尖下贴着第二掌骨就是,拇指按揉会有胀痛的感觉,如果有肠道问题但痛感不明显可先疏通“手三里穴”再按揉此穴,感觉亦会出现,连续按揉三天,痛感可消失。
十二经络39个易堵点——大肠经“手三里穴”如图,前臂立起,肘关节微屈,掌心向前胸方向,虎口向上,另一手握空拳,小指掌指关节轻敲肘关节下三指宽处的手三里穴,导引气血动起来,有肠道隐患的人此处有强烈痛感,敲揉此处3—5
分钟/侧,一周内痛减,经过疏理有人此处出痧,此属正常,莫惊慌。
十二经络39个易堵点——大肠经之“手五里穴”如图所示,在肘关节横纹外侧向上四指宽的“手五里穴”是大肠经的堵塞点,可以用大拇指的指间关节轻敲此穴,如有刺痛或麻胀感,用
掌根按揉疏理3—5分钟,每日两次,坚持三日疼痛可减轻。
【温馨提示】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投资,总裁,领袖,管理,销售,教育,健康方面的专业智慧吗?请添加微信公众号:zyys375 dftz275举。
新冠“后遗症”太难受?教你疏通经络来缓解
新冠“后遗症”太难受?教你疏通经络来缓解特别提醒:由于先天禀赋的个体差异,感染发病的原因多样,还有治疗过程的差异,身体损伤程度的不同,本文的病症调理方案只是一种思路和建议,如果实践后效果不显,需要请当地中医当面诊治,用药物来对症调理。
本文所述的经络易堵塞穴位可以点开12经络易堵塞穴位,及疏通要法查找,按图索骥,人人都可以通过按揉这些穴位来调理内在脏器,为身体康复助力。
网上流传一句话,感染奥密克戎毒株的人在退烧后还要准备接受七大酷刑的虐待:小刀割嗓子、水泥封鼻孔、无麻醉开颅、电钻眼珠子、闸刀剐腰子、喉咙吞宝剑、屁股坐榴莲。
这是说,退烧后还可能有:咽痛、鼻塞、头痛、眼痛、腰痛、喉咙痛等,据患者反映,这类疼痛是剧痛级别,难以忍受。
康复期诸证与「后遗症」说明身体尚未恢复感染新冠病毒之后,经过三天的治疗,多数病人体温会恢复正常,虽然烧退了,其实在康复期里除了咽痛、鼻塞、身痛之外,身体还可能出现其他异常症状,有人甚至过很久嗅觉、味觉依旧丧失、身体整日疲乏,这类问题被称为「新冠后遗症」。
之所以将「新冠后遗症」加上引号,因为从中医的角度看,这是疾病还未治愈的表现。
《黄帝内经·平人气象论》曰:「平人者,不病也。
」正常人的身体怎么会有这类病态反应呢?中医的治疗思路是治生病中的「人」,将身体调节回正常状态,异常的痛苦才会消失。
根据临床一线医生的观察和网友们的提问,我整理了感染新冠后的多种继发表现:失眠、呕吐、肢体酸痛、头痛、眼眶痛、胸闷、心慌、鼻塞、痰多、咳嗽、味觉失灵、嗅觉失灵、食欲下降、耳鸣(耳痛)、腰酸痛、多汗、喑哑、怕冷、皮疹、月经异常、烧心、牙龈出血、吸气胸痛、头晕、口苦、恶心、鼻出血、排尿困难等。
根据病程发展和治疗过程,我们可以推断出这类症状累及的脏器。
外邪首先侵袭肌表,中医认为膀胱经是机体第一道屏障,所以头痛、肢体疼痛、腰痛、臀部痛是膀胱经线路的问题,需要疏通膀胱经;肺主皮毛,外邪侵袭使肺脏受损,肺又开窍于鼻,所以皮肤问题(多汗、丘疹),咳喘、鼻塞、嗅觉失灵都与肺在受邪有关,而肺的功能下降,还有多汗、小便困难的问题,这个根据中医的脏腑功能很好理解。
路新宇十二经络常见的个易堵塞穴位
路新宇十二经络常见的个易堵塞穴位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中医讲究取象比类,生活中很多现象可以给我们提示:道路拥堵,人流、物流不畅;河道拥堵,河水不能灌溉良田;网络拥堵,信息不能传递;生产线拥堵,资源浪费、产能下降;下水道拥堵,城市内涝;如果体内的经络拥堵,势必造成气血运行阻碍,养分不能运送过来,垃圾无法及时排除,信息传递不畅,相应脏腑功能受到影响,久之疾病形成。
《灵枢?经脉》:“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对于非专业人士,如何知晓经络是否通畅,如何经络呢?经过长期实践,我发现十二条正经上也存在类似于城市道路的固定堵点。
每条经络有2—3个容易堵塞的,多分布在肘膝腕踝附近,人们可以自己动手在特定线路上敲揉导引3—5遍,这个点就以疼痛的形式表露出来。
这些痛点的存在说明经络堵塞了,这就是证据,证明身体目前没有处在最佳状态。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在探查到的痛点处敲揉、点按,3—5天后多数人的痛感可消失,意味着经络畅通。
这种经络的方法,简单、易学,好操作,按照动作要领,坚持实践,人人可自我经络,随时保养身体。
自我疏理经络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疾病的诊治上,而是为人们预防疾病提供了有效手段!平时通过探查经络,发现身体异常,随时可以防患于未然。
1、肺经孔最穴:前臂掌面拇指一线,肘横纹下2寸(3指宽)鱼际穴:第一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2、大肠经手三里穴:肘关节横纹下2寸(3指宽)合谷穴: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在拇指尖下手五里:穴屈肘,在曲池穴与肩髃穴的连线上,曲池穴上3寸(四指宽)处。
3、胃经髀关穴:腿根中点下2寸(3指宽),偏外侧梁丘穴:髌骨外上缘直上2寸(3指宽)丰隆穴:外踝尖与外膝眼连线中点,胫骨前脊外2横指4、脾经地机穴:胫骨内侧缘,膝关节内侧下3寸(4指宽)三阴交穴:胫骨内侧缘,内踝尖上3寸(4指宽)太白穴:足大趾后,内侧核骨下,赤白肉际陷中公孙穴:太白穴后一寸5、心经心经上臂部分的悬垂肌肉少海穴:屈肘,当肘横纹内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中点腕部四穴:腕横纹,小指侧腕屈肌腱桡侧凹陷依次向上1.5寸的距离分布神门、阴郄、通里、灵道6、小肠经天宗穴:肩胛骨岗下窝中央后溪穴:小指掌指关节后,当横纹头赤白肉际处肩贞穴:臂内收时肩关节后方,腋后皱襞上1寸处7、膀胱经昆仑穴:足外踝尖与跟腱连线中点偏下方骨头上缘承山穴: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委中穴:膝盖后方的腘窝中点合阳穴:委中穴下2寸(三指宽)8、肾经大钟穴:足内踝尖与跟腱连线中点偏下方,骨头上缘水泉穴:足内踝尖与足跟尖连线的中点照海穴:足内踝尖与足根尖连线上,内踝下缘凹陷中9、心包经天泉穴:腋前纹头下2寸(三指宽),肱二头肌长短头之间心包经:肘下2寸肘横纹下2寸(三指宽),两筋之间心包经:郄门穴腕横纹上5寸,两筋之间10、三焦经四渎穴:前臂背面正中线,肘横纹下2寸(3指宽)消泺穴:上臂外侧中点处翳风穴:耳垂后下方,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中角孙穴: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11、胆经肩井穴:肩部最高处,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风市穴:直立双手并拢在大腿外侧,中指尖下悬钟穴:外踝尖上3寸(4指宽),两骨头之间临泣穴:第四趾骨与第五趾骨交汇分叉处12、肝经阴包穴:屈膝,大腿内侧膝关节上4寸处太冲穴: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期门穴:第四肋间隙的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处提示:需注意,自我疏理经络时,不要整条经络疏理,那样会无谓消耗气血,容易疲劳。
中医必备基础知识!十二经脉88个常用腧穴汇总
中医必备基础知识!十二经脉88个常用腧穴汇总足太阳膀胱经膈俞(八会穴之血会)定位:在脊柱区,第7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主治:①呕吐、呃逆、气喘等上逆之证;②贫血、吐血、便血等血证;③瘾疹、皮肤瘙痒等皮肤病证;④潮热,盗汗。
肝俞(肝之背俞穴)定位:在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主治:①黄疸、胁痛等肝胆病证;②目赤、目视不明、目眩、夜盲、迎风流泪等目疾;③癫狂痫;④脊背痛。
脾俞(脾之背俞穴)定位:在脊柱区,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主治:①腹胀、纳呆、呕吐、腹泻、痢疾、便血、水肿等脾胃肠腑病证;②多食善饥,身体消瘦;③背痛。
肾俞(肾之背俞穴)定位: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主治:①头晕、耳鸣、耳聋等肾虚病证;②遗尿、遗精、阳痿、早泄、不育等泌尿生殖系疾患;③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妇科病证;④腰痛;⑤慢性腹泻。
大肠俞(大肠之背俞穴)定位:在脊柱区,第4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主治:①腰腿痛;②腹胀、腹泻、便秘等胃肠病证。
次髎定位:在骶区,正对第2骶后孔中。
主治:①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等妇科病证;②小便不利;③遗精、疝气等男科病证;④腰骶痛,下肢痿痹。
委中(合穴;膀胱之下合穴)定位:在膝后区,腘横纹中点。
主治:①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②腹痛、急性吐泻等急症;③小便不利,遗尿;④丹毒,皮肤瘙痒,疔疮。
承山定位:在小腿后区,腓肠肌两肌腹与肌腱交角处。
主治:①腰腿拘急、疼痛;②痔疾,便秘;③腹痛,疝气。
昆仑(经穴)定位:在踝区,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①后头痛,项强,腰骶疼痛,足踝肿痛;②癫痫;③滞产。
申脉(八脉交会穴→通阳跷脉)定位:在踝区,外踝尖直下,外踝下缘与跟骨之间凹陷中。
主治:①头痛,眩晕;②癫狂痫,失眠等神志病证;③腰腿酸痛。
至阴(井穴)定位:在足趾,小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
主治:①胎位不正,滞产;②头痛,目痛,鼻塞,鼻衄。
十二经络39个易堵点
十二经络39个易堵点1:膀胱经“委中穴。
正坐位,用同侧拇指放在膝盖后方中点处,手腕放松,轻轻按揉探查腘窝中点的“委中穴”。
“腰背委中求”,腰部疾患者,此处拇指点揉一会,不仅疼痛明显,严重者会出现突出皮肤表面的结节或肿物。
每日坚持探查、疏理“委中穴”可起到强腰健骨的作用。
膀胱经“承山穴探查“承山穴”时可在小腿后侧的腓肠肌中点处寻找。
很多人年龄大了走路时腿脚发沉或睡觉时易抽筋,通过调理此穴可以缓解,自我疏理时,正坐位,双腿自然下垂,用同侧的拇指或食指点揉此穴,如痛不可摸,要坚持疏通。
2:小肠经“天宗穴”“肩贞穴”“后溪穴”正坐位,上身坐直,术者用掌根按揉肩胛骨岗下窝中央的天宗穴。
小肠经堵塞或有肩颈疾患者,此处痛感强烈,并向四周放散。
坚持疏理数日,气脉畅通痛感会消失。
天宗穴拔罐如颜色黑紫说明小肠有寒,若排寒可拔两天歇一天。
小肠经“肩贞穴。
术者用对侧的手(左手置于右肩、右手置于左肩),四指置于肩关节用拇指点按在腋后皱襞上1寸的“肩贞穴”,多数人此处有结节,忍住疼痛,坚持按揉5分钟,3—5日后结节消散。
颈椎病、高血压的病人此处多有结节,要下功夫把它揉开。
小肠经“后溪穴”握拳在第五手掌与手指间关节后,用另一手食指点揉。
如果有颈椎、肩胛疾患或小肠受寒严重者,按揉此穴1—3分钟有明显痛感。
当次按揉痛感就会减轻。
“后溪穴”与督脉相通,所以经常刺激此穴还可以保护阳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如不痛,先疏理天宗穴、肩贞穴。
肾经“水泉穴“水泉穴”是肾经的易堵点,用对侧手的拇指点揉足内踝尖与足跟尖连线的中点,如果肾气弱,有尿频、尿急、脚凉的人,此处会酸、胀痛,初次按揉后可能有红肿甚至破溃,勿惊慌。
点揉此穴治疗女性尿路感染效果不错!肾经“大钟穴用对侧手的拇指或食指置于足内踝尖与跟腱连线中点,向下轻推,遇骨头则停住不动,“太溪穴”下半寸,这是肾经的大钟穴,为常见堵塞点。
轻揉1分钟后有刺痛的感觉,说明肾经堵塞,可能会有腰酸、咽痛等症状,持续按揉五分钟,疼痛可减轻。
十二经络及原穴、络穴、输穴(图文总结)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走向:手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之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之三阴经从足走腹。
《灵枢·本输》:“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
”1、十二经络表里关系2、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属膀胱酉肾位戌时心包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3、十二经络原穴、络穴、输穴对应表(重中之重)4、十二经络及原穴、络穴、输穴位置手太阴肺经(寅时:3-5点):从胸走手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络于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
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下循上臂内侧,走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下向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向大鱼际部,沿边际(鱼际),出大指的末端(少商)。
支脉:从腕后(列缺)走向食指内(桡)侧,出其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
本经一侧11穴(左右两侧共22穴)其中9穴分布于上肢掌面桡侧,2穴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末穴少商。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 本经穴位: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 原穴:太渊(腕横纹桡侧端,挠动脉挠侧凹陷中)● 络穴:列缺(腕横纹上1.5寸,前臂挠侧缘)● 输穴:太渊(腕横纹桡侧端,挠动脉挠侧凹陷中)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7点):从手走头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侧前边(手五里、臂臑),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下入缺盆(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12经脉之井穴、荥穴、经穴、合穴、原穴、络穴、郄穴表
12经脉之井穴、荥穴、经穴、合穴、原穴、络穴、郄穴表天人合一它们都是人体12条正经上的精兵强将,是一穴胜十穴的特效穴位。
【井穴】是主管我们身体上12条正经所有支脉的穴位井穴, 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出为井。
」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
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故又称“十二井穴”,其名称是:肺 -- 少商大肠 -- 商阳心包 -- 中冲三焦 -- 关冲心 -- 少冲小肠 -- 少泽脾 -- 隐白胃 -- 厉兑肝 -- 大敦胆 --(足)窍阴肾 -- 涌泉膀胱 -- 至阴指手指揣的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仲、少泽等六穴(左、右共十二穴)说的,为治疗中风、突然昏倒的急救要穴。
井是水源头的意思。
《黄帝内经·灵枢》说:“病在藏者,取之井。
”《难经·六十八难》言:“井主心下满。
”所以,如果您身上出现发热、胸中烦闷等症状,那就要在井穴上贴同气相求的药物,使其性气通过井穴进入经脉,最终调治好这些疾病。
【荥穴】是主管人体发热问题的穴位经气流行的部位,象浅水流,荥迂未深,叫荥穴,五输穴之一。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溜为荥。
”意为脉气至此渐大,犹如泉之已成小流,故名。
荥穴多分布在指(趾)、掌(跖)关节附近,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变于色者,取之荥。
”《难经·六十八难》又曰:“荥主身热。
”说明荥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证。
所以,将药物贴在荥穴之上,其性气就能在它的引导下汩汩流入脏腑中,到达由火引起的各种疾病所在之处。
像口腔溃疡、淋巴结肿大的这样的问题,当然首先要找荥穴不可。
【经穴】是主管喘、咳、寒、热之证的穴位“经”是人体12条正经的主道,就像大江大河一样。
经穴一般在腕踝关节以上。
能治人体各个脏腑的病。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行为经。
”意为脉气至此,犹如通渠流水之迅速经过,故名。
一文读懂十四经络-各种不适一目了然!完整高清动图-所有穴位都在!
一文读懂十四经络,各样不适了如指掌!完好高清动图,全部穴位都在!经脉者,因此决存亡,处百病,调虚实,不行不通者也!——《内经·灵枢·经脉》中医以为,人体经络是运行浑身气血、联系脏腑、交流上下内外的重要通道,可谓“药房”,上边的穴位好似“中药”。
只需把人体十二正经和任脉二脉弄懂,身体哪个部位不舒畅,只需调治跟这个部位有关的经络穴位,症状就会大有缓解,不单成效好,还可以随时随处使用,特别方便!在介绍经络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当按揉有关经络及穴位,出现以下感觉时,说明经络出现了问题。
1、酸经络通,但气血不足。
只需把气血引进来,就不会酸了。
2、酸痛缺血的同时,还堆积了一点瘀血。
3、胀气很足,说明体内的气出不去。
4、胀痛火力比较壮,气有余而血不足,说明血分派得不好。
5、痛经络不通,瘀血阻络,一定疏导经络。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看一看人体十二正经和任督二脉假如不通,分别对应哪些症状,上边又有哪些重要穴位。
1 子时( 23 点-1 点):胆经当令。
胆经裤线重叠行,分泌杂乱变神经;嗜睡液汗疲备态,腋窝肿胀后脑痛;淋巴发炎局部胖,眼花目黄有增生。
功能作用:疏泄肠道积滞,修复肠道疾病。
表现症状:口苦,口干,偏头痛,鹤发,脱发,怕冷,怕热,胆寒,易凉,皮肤萎黄,便秘。
主要穴位:肩井穴:乳房胀痛,头痛,肩膀痛,牙痛等。
环跳穴:坐骨神经痛,子宫肌瘤。
风市穴:治疗中风的要穴,对偏瘫、风湿惹起的下肢痹痛也有成效。
悬钟穴:半身不遂、腰腿痛苦、偏头痛、落枕等。
足临泣穴:头痛、腰痛、肌肉痉挛、眼疾、胆囊炎、中风、神经官能症。
2 丑时( 1 点 -3 点):肝经当令。
肝经对应胆经行,循环分泌掌控中;肤色发青腰痛苦,眼圈发黑有痛经;眼球发干眼屎多,怒火旺盛有罪状。
功能作用:主疏泄、主藏血、主宗筋,肝脏有解毒功能。
表现症状:口苦,口干,头部晕眩,头顶垂坠,眼睛干涩,情志抑郁,脂肪肝,月经不调,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前列腺炎,易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经络常见39个易堵塞穴位汇总
中医讲究取象比类,生活中很多现象可以给我们提示:道路拥堵,人流、物流不畅;河道拥堵,河水不能灌溉良田;网络拥堵,信息不能传递;生产线拥堵,资源浪费、产能下降;下水道拥堵,城市内涝;如果体内的经络拥堵,势必造成气血运行阻碍,养分不能运送过来,垃圾无法及时排除,信息传递不畅,相应脏腑功能受到影响,久之疾病形成。
《灵枢•经脉》:“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对于非专业人士,如何知晓经络是否通畅,如何疏通经络呢?经过长期实践,我发现十二条正经上也存在类似于城市道路的固定堵点。
每条经络有2—3个容易堵塞的穴位,多分布在肘膝腕踝附近,人们可以自己动手在特定线路上循经敲揉导引3—5遍,这个点就以疼痛的形式表露出来。
这些痛点的存在说明经络堵塞了,这就是证据,证明身体目前没有处在最佳状态。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在探查到的痛点处敲揉、点按,3—5天后多数人的痛感可消失,意味着经络畅通。
这种经络疏通的方法,简单、易学,好操作,按照动作要领,坚持实践,人人可自我疏通经络,随时保养身体。
自我疏理经络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疾病的诊治上,而是为人们预防疾病提供了有效手段!平时通过探查经络,发现身体异常,随时可以防患于未然。
十二经络常见堵塞穴位一览
经络穴位位置
1、肺经孔最穴前臂掌面拇指一线,肘横纹下2寸(3指宽)
肺经鱼际穴第一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
2、大肠经手三里穴肘关节横纹下2寸(3指宽)
大肠经合谷穴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
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在拇指尖下
大肠经手五里穴屈肘,在曲池穴与肩髃穴的连线上,
曲池穴上3寸(四指宽)处。
3、胃经髀关穴腿根中点下2寸(3指宽),偏外侧
胃经梁丘穴髌骨外上缘直上2寸(3指宽)
胃经丰隆穴外踝尖与外膝眼连线中点,胫骨前脊外2横指4、脾经地机穴胫骨内侧缘,膝关节内侧下3寸(4指宽)
脾经三阴交穴胫骨内侧缘,内踝尖上3寸(4指宽)
脾经太白穴足大趾后,内侧核骨下,赤白肉际陷中
脾经公孙穴太白穴后一寸
5、心经无心经上臂部分的悬垂肌肉
心经少海穴屈肘,当肘横纹内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中点
心经腕部四穴腕横纹,小指侧腕屈肌腱桡侧凹陷依次向上
1.5寸的距离分布神门、阴郄、通里、灵道
6、小肠经天宗穴肩胛骨岗下窝中央
小肠经后溪穴小指掌指关节后,当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小肠经肩贞穴臂内收时肩关节后方,腋后皱襞上1寸处7、膀胱经昆仑穴足外踝尖与跟腱连线中点偏下方骨头上缘
膀胱经承山穴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
膀胱经委中穴膝盖后方的腘窝中点
膀胱经合阳穴委中穴下2寸(三指宽)
8、肾经大钟穴足内踝尖与跟腱连线中点偏下方,骨头上缘
肾经水泉穴足内踝尖与足跟尖连线的中点
肾经照海穴足内踝尖与足根尖连线上,内踝下缘凹陷中
9、心包经天泉穴腋前纹头下2寸(三指宽),
肱二头肌长短头之间
心包经肘下2寸肘横纹下2寸(三指宽),两筋之间
心包经郄门穴腕横纹上5寸,两筋之间
10、三焦经四渎穴前臂背面正中线,肘横纹下2寸(3指宽)
三焦经消泺穴上臂外侧中点处
三焦经翳风穴耳垂后下方,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中
三焦经角孙穴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11、胆经肩井穴肩部最高处,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
胆经风市穴直立双手并拢在大腿外侧,中指尖下
胆经悬钟穴外踝尖上3寸(4指宽),两骨头之间
胆经临泣穴第四趾骨与第五趾骨交汇分叉处
12、肝经阴包穴屈膝,大腿内侧膝关节上4寸处
肝经太冲穴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肝经期门穴第四肋间隙的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处
提示:需注意,自我疏理经络时,不要整条经络疏理,那样会无谓消耗气血,容易疲劳。
好比一条道路有十个路口,只有一个路口堵车,交警只会去那里疏导,其它不拥堵的路口没必要派人去,以免无谓消耗人力、物力、财力。
所以在经络循行线路探查3—5遍,然后在找到的痛点处敲揉疏通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