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白醋和小苏打的变化》教学案例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3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3](https://img.taocdn.com/s3/m/ca0d026fb307e87101f69652.png)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一定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信息分析和交流结果做出判断,基本推测出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不仅需要实验证据,还需要一些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利用已知条件设计实验判断未知气体。
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竹签、烧杯教学过程:一、观察小苏打与白醋导入1、出示一瓶装白醋的瓶子,问这是什么?复习观察的方法。
说说白醋的特点,出示小苏打,学生观察后说出其方法。
板书:白醋:无色透明、有酸味的液体。
2、小苏打:白色颗粒状物体、无气味。
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1、如果将这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以大家的生活经验,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呢?2、学生从实际经验,猜测可能出现的现象。
到底会怎样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板书课题:小苏打与白醋的变化3、实验:(1)那么,我们该怎样来研究呢?(学生说出在醋中倒入小苏打,可以启发学生还有其他的方法吗?)(2)你准备怎样去观察实验现象?(强调观察时候运用手、眼、耳、鼻等多种感官一起参与。
根据老师的经验,如果在刚刚混合前后用手去摸一下玻璃瓶外壁,会有意外的发现,但是只有细心的人才能发现这个意外。
在观察时,把现象记录下来。
)4、实验交流:实验中你们是怎么做的?观察到什么现象?(重点引导气泡的产生、来源和性质)可能的现象:(1)冒气泡(2)有嘶嘶声音(3)瓶底有沉淀物(4)瓶子里还有液体(5)摸玻璃瓶外壁有点凉。
副板书:气泡、声音、沉淀物、液体、凉5、联系今天的学习内容,这些现象可以说明什么?变化前是小苏打和白醋这两种物质,那变化后你观察到的又是哪些物质呢?(冒气泡、有嘶嘶声音说明有气体产生,沉在瓶底的物质是白色粉末,瓶子里还留有液体。
公开课教案(小苏打和白醋)
![公开课教案(小苏打和白醋)](https://img.taocdn.com/s3/m/12521973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1c.png)
教学
目标
科学知识
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物质。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足够证据,培养证据意识。
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教学
重点
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那么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可乐喷出来属于什么变化(物理、化学)。”
物理变化
那么,还有那些变化,特别是化学变化,会产生气体。本节课我们继续来探索这些变化。
3、进入正题
教师提供小苏打、白醋,学生先观察小苏打、白醋的特点,并填写P32表格。提出问题“当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以后会发生什么情况,产生什么变化”。
二、自主探究交流反思
提出用实验的方法证明烧杯中的气体是否与空气不同。
使用燃烧的细木条伸入烧杯,观察火焰的变化(火焰熄灭)。提问,从刚才的现象中,获得了什么信息?根据这个信息,你们可以做出怎么样的判断?
向倒水一样,将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燃烧的蜡烛火焰上,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现象都是:火焰熄灭了。证明产生的气体与空气不一样。
根据资料,知道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火焰熄灭。
教学
难点
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录。
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探究
器材
烧杯、玻璃片、小苏打、白醋、火柴、细木条、蜡烛
师生活动过程
教学旁批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种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索这两种变化的不同之处。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4adb0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fa.png)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通用2篇)《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篇1教材分析:《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一课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科学《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两篇)
![科学《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两篇)](https://img.taocdn.com/s3/m/ff6117b9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47.png)
科学《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两篇)第一篇:小苏打和白醋的化学反应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苏打和白醋的性质。
2. 让学生掌握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化学反应的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小苏打和白醋的性质。
2. 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化学反应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1. 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化学反应的原理。
2. 如何设计实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化学反应。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量筒等。
2. 实验材料:小苏打、白醋、酚酞指示剂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小苏打和白醋的性质及可能发生的反应。
2. 讲解:讲解小苏打和白醋的性质,阐述它们发生化学反应的原理。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化学反应,记录实验现象。
4. 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小苏打和白醋反应的原理。
5. 总结:概括小苏打和白醋的化学反应特点,强调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第二篇:小苏打和白醋的物理变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苏打和白醋的物理性质。
2. 让学生掌握小苏打和白醋发生物理变化的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小苏打和白醋的物理性质。
2. 小苏打和白醋发生物理变化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1. 小苏打和白醋发生物理变化的原理。
2. 如何设计实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物理变化。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量筒等。
2. 实验材料:小苏打、白醋、显微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小苏打和白醋的物理性质及可能发生的物理变化。
2. 讲解:讲解小苏打和白醋的物理性质,阐述它们发生物理变化的原理。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物理变化,记录实验现象。
4. 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小苏打和白醋物理变化的原理。
5. 总结:概括小苏打和白醋的物理变化特点,强调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科学《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两篇)
![科学《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两篇)](https://img.taocdn.com/s3/m/55ed1d9b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ef.png)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一)【教学内容】《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选自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物质变化”的范畴。
本课内容主要分为“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产生了什么气体”三部分,主要通过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反应过程来认识化学变化,明确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产生新的物质,并在进一步验证的基础上,寻找证据判断新物质。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带塞的锥形瓶、木条、药匙、小量杯。
(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实验的过程,观察实验现象,以及进一步验证产生气体的性质和留下的液体不再是白醋,即有新的物质产生这一特征来判断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从而在探究过程中解决难点。
)【教学过程】一、引入学习1、同学们看过刘谦的魔术么?什么感觉?今天,老师要教大家一个小小的魔术。
信吗?2、要表演这个魔术,你特别想说的想问的是……(指名回答)(想知道这个魔术要什么材料……)看看这是什么?(手拿小苏打和白醋)3、就是它们——厨房里常见的物质,它们有什么不同?(板书各自特点:白色粉末状颗粒、无色透明液体……)。
《课件出示》4、刚刚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比较出了这两种物质的特点,要是在不知道这种物质是什么的情况下,可以随便尝、摸吗?因为……让我们一起记住吧:(课件:在不知道这种材料是否安全的情况下,我们不能轻易尝、摸、闻。
)二、猜测两种材料混合后的现象1、如果让白醋和小苏打相遇在一起,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补充课题: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板书课题)混合在一起可能醋也变白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0f6d94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1b.png)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2.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把小苏打和自在玻璃杯中进行混合,会发生什么变化?1、实验材料白醋、小苏打、汤勺、玻璃杯、玻璃盖片2、实验步骤①取一只玻璃杯,倒入三匙醋,然后小心地倒入一匙小苏打。
注意:小苏打和白醋比例为1:3②马上盖上一块玻璃片,观察变化。
注意:观察时可以用看、听、摸等多种方法,并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③用手触摸集气瓶外壁,感知混合前后瓶身温度的变化。
3、实验现象①产生气泡,有“嘶嘶”声。
②集气瓶外壁有点凉。
③集气瓶底部有白色沉淀。
④瓶子里还有无色透明的液体。
三、产生了什么气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大量气体,这是什么气体呢?1、实验材料小苏打和白醋产生的气体、火柴、蜡烛2、实验与观察①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玻璃杯中,观察到什么现象?这和把燃烧的细木条伸进一个空玻璃杯里的情况一样吗?注意:不要伸到液体中现象:火柴上的火熄灭了准备实验材料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准备实验材料实验观察通过实验,知道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知道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结论: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②像倒水一样,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会有什么现象呢?注意:不要把玻璃杯中的液体倒出来现象:蜡烛熄灭了3、讨论(1)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讨论:这种气体比空气重还是轻?明确:重(2)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能知道这种气体的什么特点?明确:①无色透明、无味、无毒。
②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
③这种气体比空气要重。
(3)从上面的现象中,我们能知道这是什么气体吗?明确:虽然我们的实验证据还不足以判明产生的是什么气体,但是,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己经确定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
【资料】4、小结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部分。
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①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
②我们喝的一些饮料中,就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当打开汽水瓶盖时,冒出的气泡就是二氧化碳。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cdee67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ef.png)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一、教学对象本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针对四个教学班共236人。
六年级的学生,虽然经过3年半的科学学习,其科学探究的意识还不成熟。
在前面几课的学习过程中,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的概念基本掌握,两者物质混合会产生变化的观点也已经涉及,具备一定的迁移能力。
这是其认知上的储备,为今天的探究成功奠定了知识上的基础。
学生对醋的认识多一点,对小苏打的认识可能不多,对这两种物质混合后产生什么现象,知道得更少。
因此,对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学生是没有经验的。
通过让学生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剧烈反应过程,阐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发生的变化,分析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变化后产生的物质,经历观察现象、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体会化学变化的奇妙和有趣。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科学概念:1、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对实验的合理分析和论证。
养成教育训练点:养成认真观察,及时记录的学习习惯。
教法学法:观察法、实验法、探究法、合作法、分析法等。
四、教学准备演示材料:瓶子、气球、小苏打、白醋分组材料: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玻璃片、勺子、集气瓶。
五、教学过程(一)课前:1、师:同学们喜欢魔术吗?想不想看看老师给大家玩个魔术。
(瓶子吹气球)2、师:其实刚才老师的魔术是运用了两种物质混合,生成了新物质,使气球鼓起来了。
这魔术神奇吧?你们想不想玩一个小魔术?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研究另外两种物质混合后的变化?也很神奇,准备好了吗?(二)导入和观察1、老师在课桌上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小苏打和白醋,你们猜一猜它们各是什么?2、你准备怎样观察?(看、闻、尝、摸)说出你的观察方法。
小学科学公开课《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公开课《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b5dc394b307e87100f6964b.png)
小学科学公开课《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关于小学科学公开课《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科学概念: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交流结果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打火机、蜡烛、小竹条、玻璃片【教学过程】导入:交待实验纪律:走进科学课堂,就像走进科学实验室,要像个科学家一样进行实验,操作小心细致,交流轻声细语。
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1、出示小苏打和白醋,问:观察一种物质可以有哪些方法?(看,闻,摸,听,感觉)强调观察的安全事项。
(投影:不吃不喝)2、请各小组长上台领材料及记录单,仔细观察,并将观察结果仔细记录。
(要注意发放材料的时机,先发给他们课堂会很难调控)3、反馈观察结果,及时修正不规范的记录用语。
同时注意听的指导,并引导不重复反馈,强调补充发言。
4、交流小苏打和白醋的用途。
二、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变化1、问:小苏打和白醋如果混合在一起,可能会产生什么现象?学生根据原有经验进行猜测,是对是错不予以评论,留待实验验证。
2、说明添加小苏打的分量以及添加的方法,并投影实验要求。
3、小组长上台领玻璃片及记录单。
4、开始实验,老师下组参与并进行指导。
5、反馈,有什么与猜测是相符的,有什么是不符的,再引导不重复反馈。
三、气体验证实验1、提出问题:反应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小气泡,并有股冲力推动玻璃片发出响声,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气体)2、进行假设:课件出示几种常见气体的特征,有可能是什么气体呢?3、实验设计:要证明里面是哪种气体,可以设计什么实验来验证呢?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设计进行肯定或是否定(不可取)。
科学《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两篇)
![科学《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两篇)](https://img.taocdn.com/s3/m/cc9ae81f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17.png)
科学《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两篇)第一篇:小苏打和白醋的化学反应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苏打和白醋的性质,知道它们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小苏打和白醋的性质2. 小苏打和白醋的化学反应现象3.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化学反应现象2. 难点: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小苏打、白醋、容器、搅拌棒、防护眼镜等。
2. 教学工具:PPT、实验操作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小苏打和白醋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它们能够发生什么变化。
2. 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化学反应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 交流: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总结小苏打和白醋的化学反应特点。
4. 讲解:教师讲解小苏打和白醋的化学反应原理,解释实验现象。
5. 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篇:小苏打和白醋的在生活中应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苏打和白醋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它们具有清洁、消毒等功能。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小苏打和白醋的生活应用2. 小苏打和白醋的环保意义3. 实践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生活应用2. 难点:实践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四、教学准备:1. 实践材料:小苏打、白醋、清洁工具等。
2. 教学工具:PPT、实践操作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小苏打和白醋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作用。
2.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运用小苏打和白醋进行清洁、消毒等操作,记录实践结果。
3. 交流:学生分享实践成果,总结小苏打和白醋在生活中的应用经验。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公开课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公开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2e2ca1d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b1.png)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响,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别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感情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推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推断。
(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教学打算)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玻璃片(教学过程)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导入:1、材料员领取教师事先打算好量的小苏打:观察特点,描述,记录特征,推断物品〔事先不告诉是什么物品,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联系生活〕板书:小苏打2、领取白醋,观察描述,记录特征,推断。
板书:白醋二、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实验1、过渡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两中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状况呢?为什么?说说理由。
2、学生商量答复猜测。
〔可能有同学了解〕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看究竟会怎样吧!3、实验:A我们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呢?B混合的比例大约多少呢?可以参阅课本。
C认真观察发生现象〔看、听、摸等〕4、实验交流:在实验中,怎么做的?有什么现象发生?〔重点引导气泡的产生、X和性质〕三、验证产生气体1、推测:究竟产生了什么气体?怎么验证你的设想?教师对于学生猜测和验证方法作出评价和调整。
〔重点是和空气的区别。
颜色、轻重、是否含有氧气能等〕2、引导实验一:燃烧的细木条放杯内,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3、引导实验二:将搜集气体倒在正在燃烧的蜡烛上面。
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4、依据实验所得信息,再次推断产生的气体,并说明为什么。
5、小结并延伸阅读:并不是仅仅因为以上我们验证的两个特点就可以断定就是二氧化碳的本质,但是经过科学家的大量研究证明就是二氧化碳,它还存在很多地方。
阅读33页,思考科学家是怎样确定气体成分的?四、小结:今天我们做了有趣的混合实验,通过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产生气体二氧化碳,相对于豆子和沙子的混合来讲,是一个有趣的化学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33b3ce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62.png)
举例说明:
-通过实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物理性质,让学生亲自体验并描述,强化记忆。
-通过讲解和实验,使学生理解小苏打(碳酸氢钠)与白醋(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的化学过程。
-引导学生根据化学反应原理,正确书写NaHCO3与CH3CO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HCO3 + CH3COOH → CO2↑ + H2O + CH3COONa。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生活化的例子引入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这一主题,希望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课堂反应来看,大部分同学对这一主题表现出较高的好奇心,这让我觉得导入新课的方式还是有效的。但在讲授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对于化学反应原理的讲解,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去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而不仅仅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虽然学生们积极参与,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同学对于实验步骤和操作要领掌握得不够熟练。这提示我在之后的实验教学中,需要加强实验操作的指导和练习。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同学们的表现总体良好,但我注意到个别小组在讨论过程中,部分成员参与度不高。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打算在下次课堂中尝试采取一些激励措施,鼓励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讨论中来。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科学探究: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对小苏打和白醋的性质及变化过程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2.化学思维: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通过小苏打与白醋的反应,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小学科学《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案例
![小学科学《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50cd1e47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54.png)
小学科学《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案例学校科学《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案例【教学背景及教材分析】《小苏打和白醋变化》是"物质的变化'单元中的第四课,物质的变化分为两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在前面同学已经接触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特征,并且能初步地推断物质的变化。
由于小苏打和白醋化学反应现象明显,有利于体会到化学变化的奇异和好玩,同学从猛烈的反应过程中,推断物质的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然后探寻各自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达到提升熟悉和思维的目的。
因此本节课的流程是:观看小苏打和白醋进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的试验验证产生了什么气体小结、延长拓展。
中间穿插猜度揣测混合后的变化及猜度揣测产生的是什么气体。
特殊是二氧化碳的确定,不是直接告知同学,而是通过试验观看比较,在老师的引导下,发觉该气体的一些特征,从而做出初步的推断,再结合老师的讲解,确定产生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这是一个严谨的分析、推理过程,使同学熟悉到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推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规律推理。
【教学目标】1、知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了解二氧化碳是具有特别性质的气体。
3、通过观看、试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的结论。
4、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推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规律推理。
【教学重点】1、观看和描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时的现象。
2、产生新气体的特征的推断。
【教学难点】1、新产生的气体特点的检验方法。
【教学预备】小苏打、白醋、广口瓶、毛玻璃片、蜡烛、火柴、细干木条、记录纸等。
【教学过程】一、观看:小苏打和白醋1、熟悉小苏打和白醋师:今日老师带来了小苏打和白醋两种物质,要探究把它们混合起来会不会发生变化?要观看它们混合后会不会发生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想一想首先我们要观看什么?(板书: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生:观看混合前小苏打和白醋是什么样的?师:对于这两种物质,你准备怎样来观看呢?(或者说用哪些方法来观看?)生:看、听、摸、闻、尝等师:尝不用尝了,究竟有点不洁净。
公开课《白醋和小苏打的变化》教学案例
![公开课《白醋和小苏打的变化》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0021d90de80d4d8d15a4fe1.png)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案例金佛坪中心小学——马银花【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教学难点】判断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是什么气体。
【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玻璃杯,火柴,长木条,蜡烛。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同学们一定很崇拜刘谦的魔术表演吧!老师也偷偷学了一手,我不倒水,也不用嘴巴吹,就能使点燃的蜡烛熄灭。
——2、要想知道谜底,这节课必须认真听,课后呢你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魔术师了。
(微笑)师:首先呢,大家玩个猜一猜(出示两杯液体)有这样两只杯子,杯里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其中,一杯白醋,一杯是盐水。
现在老师想请大家帮忙判断哪一杯白醋你们打算如何来判断呢(我们前边学过辨认物体的方法就是用感官。
)(鼻子、眼睛等)生:闻气味。
师:那你来闻。
生:(该生跑上来,一闻指着其中的一杯说)这杯是白醋。
师:有没有谁怀疑他的判断(学生纷纷举手)上来,上来,想闻的叫几名上来。
(闻后说说那杯是白醋……)师:真棒啊!看来刚才这几位同学们都拥有一双科学的眼睛和一个科学的鼻子。
非常了不起,我相信下边在做的同学同样都有着和刚才这位同学一样的眼睛和鼻子。
老师今天带来的物质除了白醋之外还有小苏打呢,大家想不想认识下(想)师:接下来,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组内由组长位记录员,从面前的实验盒中先取出一张观察记录单准备记录,其他四名同学都是观察员,从面前的实验盒中取出纸包中的小苏打和烧杯里的白醋进行观察,把观察到的汇报给组长,组长完成观察记录单。
(比一比看哪个组观察的最仔细、表现的最好、回答问题最积极,然后可以得分)(学生静静地进行小苏打和白醋的观察记录,教师悄悄地巡视,观察学生的活动。
)(2分钟)师:观察好的请举手。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优秀教案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05b987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d6.png)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
1.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现象。
2.了解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的气体的性质。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实验现象。
2.难点:判断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三、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小苏打和白醋,提问:它们混合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呢?
2.新课讲授
1.介绍小苏打和白醋的性质。
2.演示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实验。
3.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如产生气泡、发出声音等。
3.实验活动
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2.讨论产生的气体可能是什么。
4.探究气体性质
1.进行气体灭火实验、倾倒气体使蜡烛熄灭实验等。
2.分析气体的性质,判断是二氧化碳。
5.总结归纳
1.总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实验现象和产生的气体性质。
2.强调实验安全和注意事项。
3.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更多的化学变化。
6.布置作业
1.让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物质混合会产生气体,并查阅资料了解。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通用5篇)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1452957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cc.png)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篇1【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
【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教学准备】白醋、小苏打、药勺、注射器、记录表、烧杯、集气瓶、打火机、玻璃片、带橡皮管的反应瓶、湿抹布、蜡烛、小木棒、水火箭。
【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大家喜欢看火箭发射吗?老师今天就给大家发射个微型火箭。
(老师演示火箭发射)2、观察白醋、小苏打观察。
师:刚才老师发射的火箭里用了两种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小苏打和白醋。
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合适的观察方法对实验盘中的小苏打和白醋进行观察,你们打算怎样进行观察?并把它们的特点分别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中。
3、小组观察后汇报交流。
小苏打(白色、粉末状、香)白醋(无色、透明、液体、酸)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1、猜测混合后的变化。
(板书课题)师:如果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呢?猜测后PPT出示实验步骤并指导实验方法。
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3、交流实验现象。
师: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你们观察到哪些现象?(产生大量气泡、无色液体、玻璃杯变凉了、有扑哧声……)三、探究反应后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气体。
1、得出产生无色、透明的气体。
师:我们来看一下,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大量气体。
你看到这种气体了吗?说明它有什么样的特点啊?(无色、透明)2、实验验证气体性质。
师: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这种无色透明的气体到底是什么气体呢?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你们的猜测呢?①阻燃:燃烧的火焰伸入。
A、PPT出示方法B、学生实验C、汇报师:火柴熄灭了,能说明这种气体有什么样的性质啊?(阻燃)拓展:氧气的助燃(视频播放)②比空气重、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bbd082677232f60dccca149.png)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鼓楼小学刘雪红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教学准备:白醋、小苏打、两个矿泉水瓶、烧杯、一高一低两支蜡烛、培养皿、药匙(每组一套)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复习观察方法。
1、老师带来一些纸花(用PH试纸做的),准备奖励给今天最善于观察,最善于思考的同学。
这可不是一般的纸花,它会变色,我用右手一模它变一种颜色,我用左手一摸,它会变成另一种颜色,你们相信吗?(不相信)2、不信你看。
(老师用手摸纸花,第一次不变色,师把手分别伸进两只烧杯,再摸纸花,果然变色了。
)3、为什么第一次没变色,第二次变色了呢?(因为你手上沾了烧杯中的液体)4、杯中的液体是什么呢?其中一杯是白色小瓶中这种物质的溶液,我们把它称为物质1,另一杯是大瓶中的这种液体,我们把它称为物质2,今天咱们就仔细观察一下这两种物质,你打算怎样观察?(引导学生说出看、闻、摸、尝等方法)5、在不知道这种物质是什么的情况下,可以随便尝、摸吗?(在不知道这种物质是什么的情况下,我们不能轻易尝、摸,闻时也要注意方法,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材料都是安全的,但是我们使用的器皿并没有严格消毒,从卫生的角度考虑建议大家今天不要用尝的方法观察。
)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1、观察物质1时,请同学们打开瓶盖,把瓶盖仰放在桌面上,然后用药匙小心地舀出一匙放在培养皿中进行观察;物质2就在瓶中观察,可以打开瓶盖。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记录下它们各自的特点,看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2、分组观察、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实验记录表 13、交流:(1)谁愿意把你们的发现给大家说说?物质1是白色、粉末状、闻起来没有气味、是小苏打。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案例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dd701d0bd64783e08122b6b.png)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案例一、本课教材教学目标的简介《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一课是修订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4课,是在学生了解了物质与物质混合后会产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基础上学的。
课文从三方面进行编排:第一方面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了解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为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是否产生新物质作准备;第二方面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让学生通过实验判断出产生了气体;第三方面是探究产生了什么气体。
通过这样三个活动,主要实现下列目标:在科学概念方面:一是知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二是知道二氧化碳气体的特点。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让学生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得出正确的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这课是一堂比较典型的科学探究课,经历观察——实验——分析判断——实验验证等过程,分析有据,逻辑严谨,环环相扣。
二、教学过程首先给各四人小组分发了一瓶白醋,要求学生分组仔细观察,并将这瓶液体的特点记录下来。
学生打开闻了一下,就知道是白醋,就在教师发下的报告单上记录白醋的特点。
过了3分钟后,教师组织全班讨论白醋特点。
师:“请大家说说这瓶液体的特点。
”生1:“酸酸的气味。
”生2:“是白醋。
”师:“还有吗?是固体还是液体?”生3:“透明的液体。
”随着学生回答,教师逐一用电脑打出来。
接着,教师又引导学生观察小苏打,教法同上。
一些小组的学生偷偷地将部分的白醋滴入小苏打中,看到冒泡现象。
学生观察完白醋和小苏打大约用时10分钟。
接下来教学进入第二环节: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变化。
师说:“我们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起来,怎么混合呢,请大家看书P32的有关文字:三匙醋与一匙小苏打混合,混合后盖上盖子。
”之后,教师让学生分组做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
学生在做实验时看到了冒气泡现象,有些组不住地打开盖子看看、闻闻,有些小组记录员边看边记录,有些小组没有人记录。
6.2.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教案.doc
![6.2.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4f8c6918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af.png)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4课时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一、学情分析学生对醋的认识多一点,对小苏打的认识可能不多,对这两种物质混合后会产生什么现象,知道得更少。
因此,对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大部分学生是没有经验的。
在本课中,当学生混合醋和小苏打时,它们将会看到明显的化学反应现象,例如看到气泡的产生和听到嗤嗤声。
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
对二者反应所生成的二氧化碳,不是采用直接告诉的方式,而是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发现该气体的一些性质,从而做出初步的判断,再结合相关资料,确定产生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这是一个严谨的分析、推理过程,它可以提醒学生,分析、推理的结论是否正确、必须经过实验验证。
二、教学目标1.知道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变化,产生二氧化碳;2.了解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实验。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四、教学过程一、聚焦新课1.师(教师为学生分发小苏打和白醋):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它们是一种怎样的物质?观察方法:①取一匙小苏打到纸条上进行观察;②可借助放大镜进一步观察;③向小杯中倒入30ml白醋进行观察;④可以闻一闻白醋的气味;⑤把观察到的特点记录在表格里。
注意:实验时使用的材料不能品尝。
学生进行观察。
2.师:小苏打有哪些特点?生:小苏打是白色、小颗粒状的晶体。
师:白醋有哪些特点?生:白醋是无色的液体,闻起来是酸的。
教师展示记录表:设计意图:本课要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因此首先要对这两种物质有所了解,这是观察两种物质反应的前提。
小苏打是白色的细小晶体,溶于水,水溶液呈弱碱性,在热空气中,它能缓慢分解,释放出一部分二氧化碳;加热至270℃时全部分解放出二氧化碳。
白醋是一种无色的液体,由于含有醋酸,闻上去有一股酸味。
对两种物质的观察,了解它们的特点,是为接下来的活动作好准备。
二、探索新知1.师:猜想一下,把小苏打和醋混合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自由回答)可能的猜想:小苏打和醋混合是否会产生新物质呢?会不会像向水里加白糖一样发生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就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产生就是化学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案例
金佛坪中心小学——马银花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
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
判断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是什么气体。
【教学准备】
小苏打,白醋,玻璃杯,火柴,长木条,蜡烛。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同学们一定很崇拜刘谦的魔术表演吧!老师也偷偷学了一手,我不倒水,也不用嘴巴吹,就能使点燃的蜡烛熄灭。
——
2、要想知道谜底,这节课必须认真听,课后呢你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魔术师了。
(微笑)师:首先呢,大家玩个猜一猜(出示两杯液体)有这样两只杯子,杯里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其中,一杯白醋,一杯是盐水。
现在老师想请大
家帮忙判断哪一杯白醋?你们打算如何来判断呢?
(我们前边学过辨认物体的方法就是用感官。
)(鼻子、眼睛等)
生:闻气味。
师:那你来闻。
生:(该生跑上来,一闻指着其中的一杯说)这杯是白醋。
师:有没有谁怀疑他的判断?(学生纷纷举手)上来,上来,想闻的叫几名上来。
(闻后说说那杯是白醋……)
师:真棒啊!看来刚才这几位同学们都拥有一双科学的眼睛和一个科学的鼻子。
非常了不起,我相信下边在做的同学同样都有着和刚才这位同学一样的眼睛和鼻子。
老师今天带来的物质除了白醋之外还有小苏打呢,大家想不想认识下?(想)
师:接下来,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组内由组长位记录员,从面前的实验盒中先取出一张观察记录单准备记录,其他四名同学都是观察员,从面前的实验盒中取出纸包中的小苏打和烧杯里的白醋进行观察,把观察到的汇报给组长,组长完成观察记录单。
(比一比看哪个组观察的最仔细、表现的最好、回答问题最积极,然后可以得分)
(学生静静地进行小苏打和白醋的观察记录,教师悄悄地巡视,观察学生的活动。
)(2分钟)
师:观察好的请举手。
(生举手)好,把实验器材放回纸盒,报告单放在桌子上。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和同学们交流你的观察记录。
(使用投影机展示学生观察记录单)
1、生:我们小组认为:小苏打颜色是白色的,形状是小颗粒状,气味是没有的,味道也是没有的。
白醋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有酸味。
我们小组回答完了,生纷纷回答后。
(听了同学们的汇报,发现同学们都观察的比较仔细。
现在给大家看看我的课前观察记录,大家可以做个参考。
)
2、师总结:(用幻灯片展示)
小苏打的特点白醋的特点
白色的细小晶体,粉末状无色透明的液体,有一股酸味
师:走回讲台,上节课我们做了豆子和沙子的混合实验。
结果发现豆子——还是豆子沙子还是沙子。
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师:那么现在,我们面前既有小苏打,又有白醋,面对这两种物质,你想不想做点什么?
生:(叫几名同学说)我想把小苏打和醋混合在一起看有什么变化?说后,(师:有没有不同意见?生答:没有。
你们的心很齐嘛。
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试试。
看看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有什么变化?这呢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
幻灯片出示课题《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师:把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会有什么变化呢?现在让大家都插上想象的翅膀,带我
们进入科学幻想的世界。
(生自由回答)要想验证这个结果是否正确,我们必须.要进行实验研究。
(在实验之前呢,老师有几点要求,大家先一起来看看。
教师出示:实验要求)
师:以小组为单位,(谁愿意当记录员?谁来当操作员?其他的都是观察员。
)小组内选一名代表进行混合实验、其他同学按照实验步骤要求去观察。
师巡回指导检查。
把观察结果记录在你们的便利贴上。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交流你们小组观察到的现象呢?(生举手后,师指名叫生谈发现。
)
生1:产生气泡,有“嘶嘶”声
生2:瓶子里还有无色透明的液体
生3:瓶底部有白色粉末
生4:瓶外壁有点凉。
师:同学们太可爱了,脑子太聪明了,看来大家在实验过程中的收获非常多、感触也非常深。
我们的大千世界真的是奥秘无穷啊。
刚才的汇报,我们可以发现实验后,最明显的现象是
产生气泡。
师:我们一起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泡泡里面是什么?
生1:我觉得泡泡里面是气。
师:为什么这么猜?
生1:我在生活中发现只有气才会冒上来。
师:(拿起一包小苏打)问:小苏打是固体,它会不会冒上来?(生:不会。
)
师:(又拿起一小瓶醋)问:醋呢?
生:(七嘴八舌)醋是液体,它也不会冒上来。
师:看来,这个同学的猜测是有生活经验做基础的,猜的有道理。
(有没有不同看法的?)
师:看来,就是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泡泡里是一种气体。
那么,我们初步可以断定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气体。
你听说过哪些气体?(生自由回答后师出示课件)关于氢气、氧气、二氧化碳。
老师给大家来个小小的知识渗透。
想不想知道?
氢气,可以燃烧。
氧气帮助燃烧。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检验: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瓶中,
气体自己燃烧的是氢气;
使火焰燃烧更旺的气体为氧气;
使火焰熄灭的气体为二氧化碳。
师:光有分析、猜测是很不够的,我们还是要想方法用实验验证。
根据前边老师给大家渗透的知识,继续用实验探究这种气体究竟是什么气体?师拿出两个杯子,一个空杯子,一个杯子请一名女生上台来把小苏打倒进事先准备好的白醋里,马上盖上玻璃片,(师取出一盒火柴,先点燃一根蜡烛,再用蜡烛点燃火柴,边点边说)我们平时点燃过火柴吗?(点燃过)师:(从火柴盒里取出两根火柴点燃。
把燃烧着的火柴分左右手各拿一枚同时放入两只杯口。
只见火柴在空气中很顺利地燃烧着,而一靠近装有小苏打和醋的杯里,原来燃烧的火柴马上就熄灭了。
)
师:你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生1:我看到装有小苏打和醋的杯子,火柴一靠近,火苗就灭了,说明里面没有氧气。
生2:这种气体很可能是二氧化碳,因为刚才知识渗透时告诉了大家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好的,请坐,让我们再继续进一步的验证。
实验二:把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往燃着的蜡烛上倒,发现蜡烛很快熄灭。
这又能说明了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的可能更大,而且能倒出来,说明这种气体比空气重。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可以知道这种气体的什么特点?(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比空气重)(大家这下知道老师是怎么变魔术的了吗?你们是不是也可以成为魔术师了呢?)科学知识本来
就是深奥的,光靠这两个实验来验证是远远不够的,再后来,科学家们经过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这种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也就是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二氧化碳气体,我们前边已经知道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重要区别在于有没有新物质的产生?有新物质产生
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就是物理变化了。
那么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化学变化。
我们也可以表述为小苏打和白醋发生了化学反应。
关于二氧化碳气体你还知道多少呢?打开课本读第33页的第四自然段内容。
(3分钟)
师:同学们,恭喜大家,今天的研究很成功,同时呢,祝贺大家以后也可以变魔术灭蜡烛。
(八)延伸课外
师:一节课的时间是这么的匆忙,马上就要接近尾声了,我们的研究不能不告一个段落了。
在这节课上,大家的收获怎么样呢?(多)恩,老师的收获也是很多的。
在此之际,老师有一份小小的礼物要送给大家,事先声明,礼物虽小情谊深,大家别嫌弃,请收下!(出示幻灯片“科学探索不分时空,别让下课或放学丢掉探索。
”)科学知识呢,是无穷无尽的,今后还有待于大家用上你们科学的头脑、科学的眼睛、还有你们科学的双手不断的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
好的,我们一起来看作业。
(幻灯片出示自制柠檬汽水)
(一杯柠檬汽水和一段文字:调制柠檬汽水:准备一杯可饮用的水和一些白糖,加入适量的小苏打和柠檬酸,就可以做出一杯鲜美可口的柠檬汽水了。
学生边看,边谈,兴奋之情充溢在空气之中。
)
师:最后,老师最想说的就是:祝你们成功。
祝大家人人都做出味道鲜美的汽水。
老师原作你们的品尝者,你们愿意让我品尝吗?(愿意)那先谢谢大家了,老师只能带着这个美梦先下课了,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