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理学

1、简单扩散:脂溶性药物溶于脂质膜的跨膜转运,又称脂溶扩散。

2二重感染: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使敏感细菌被杀灭,而耐药葡萄球菌和真菌大量繁殖造成感染。

3种属差异:人与动物之间和动物与动物之间的差异称为种属差异。

4效能:又称最大效应。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药物剂量或浓度,效应强度随之增加。但当效应增强到最大时,继续增加剂量或浓度,效应不再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或效能。

5受体:是细胞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识别和结合能力,并具有介导细胞信号转导功能的蛋白质。多数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少数存在于细胞内。

6首过消除:某些药物在通过肠粘膜和肝脏时,部分可被代谢灭活而使进入全身循环的药量减少,又称首过效应。

7、吸收:药物由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8、半衰期: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9协同作用: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有两种,使原有的效应增强称为协同作用。

10半数致死量:在质反应中引起50%实验对象死亡时的药量。

11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

12毒性反应:由于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

13反跳现象:病人长期应用某种药物,突然停药后发生病情恶化的现象。

14特异质反应:少数病人由于遗传因素对某些药物的反应发生改变。

15滤过:粒径小于膜孔的药物借助于膜两侧的流体静压或渗透压差通过亲水膜孔的转运。

16、生物转化:药物作为外源性物质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称为转化或生物转化。

17主动转运:药物不依赖于膜两侧浓度差的跨膜转运,可以由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转运,又称逆梯度转运或上山转运。

18量效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同一药物的剂量(或浓度)增加或减少时,药物的效应随之增强或减弱,药物的这种剂量(或浓度)与效应之间的关系称为

量效关系。

19排泄:指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机体的排泄器官或分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20内在拟交感活性:有些β受体阻断药在与β受体结合时,会产生激动效应,即内在拟交感活性。

2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引起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22易化扩散:药物借助于细胞膜上的转运载体—通透酶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不需要能量。

23后遗效应: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24效价:指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效应)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25抗菌谱(Antibacterial Spectrum)系泛指一种或一类抗生素(或抗菌药物)所能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类、属、种范围

26MIC :最低抑菌浓度,药物能够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27:杀菌药

28细菌耐药性:是细菌产生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现象,产生原因是细菌在自身生存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包括固有耐药和获得性耐药。

29治疗指数:简写符号TI,常以药物的LD50/ED50的比值来表示,用它来估计药物的安全性,数值越大越安全。

30激动药或称兴奋药,指既有较强的亲和力,又有较强的内在活性的药物,与受体结合能产生该受体的兴奋的效应。

31肝肠循环:有的药物在肝细胞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分泌到胆汁中,随后排泄到小肠中被水解,游离药物可经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经肝门静脉重新进入体循环,这种在小肠、肝、胆汁间的循环称为肝肠循环,使药物作用时间延长。

32变态反应:是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其临床表现包括免疫反应的各种类型。

33生物利用度:指血管外给药后能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分数或百分数。

34:曲线下面积

35表观分布容积:是理论上或计算所得的表示药物应占有体液容积,以L或

L/kg表示,而并非药物在体内真正占有的体液容积,故称“表观”分布容积。36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简称药代动学或药动学,主要是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规律,并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阐述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规律的一门学科

37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药物在一定的剂量首先对某一组织或器官产生作用,而对其他组织或器官无作用。

38药物相互作用: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不论给药途径是否相同,同时或先后应用所出现的原有药物效应增强或减弱的现象。

39安慰剂:不含药理活性成分而仅含赋形剂,在外观和口味上与有药理活性成分药物完全一样的制剂。

40依赖性:一般是指在长期应用某种药物后,机体对这种药物产生了生理性或精神性的依赖和需求,分生理依赖和精神依赖两种。

二、基本原理等内容提示(简答题)

1、简述应用肾上腺素抢救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的机制。

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由于组胺和白三烯等过敏物质的释放,使大量小血管床扩张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引起全身循环血量降低、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减弱,血压降低以及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黏膜渗出引起的呼吸困难等症状。肾上腺素激动α受体,能明显收缩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前血管,使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激动β受体改善心脏功能,心排出量增高,血压升高;激动β受体可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减少过敏物质的释放。因此,肾上腺素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可迅速有效地缓解过敏性休克的症状,挽救病人生命。

2、受体的类型有哪些?相应的配体分别是什么?

(1)离子通道受体

(2)G蛋白偶联受体

(3)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

(4)调节基因表达的受体

3、竞争性拮抗药和非竞争性拮抗药的区别?

竞争性拮抗药:与激动药竞争相同受体,结合是可逆的。降低激动药亲和力,而不改变其内在活性,增加激动药剂量后量效曲线平行右移。

非竞争性拮抗药:拮抗药与受体结合是相对不可逆的,或能引起受体构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