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步诵读法”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运用
浅论新课标下的初中文言文“六步”教学模式
浅论新课标下的文言文以学为主“六步”教学模式内容提要:本文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分析了新课标下文言文以学为主“六步”教学模式产生的背景,即:当前文言文教学中存有的突出问题,二是介绍了文言文以学为主“六步”教学模式的含义、实施的意义与作用、各基本环节的任务目标和具体要求。
文言文(特别是博大精深的孔孟儒家文化)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入选教材的文言文都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名篇,绝绝大部分短小精悍、思想内涵博大精深,在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既是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知识的重要载体、又是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水平的重要渠道之一。
新课标实施以来,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教学思想、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等方面均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三维目标”得到了较好的落实,指导学生实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当前文言文教学的主旋律,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但是,通过听课发现,当前在文言文教学中存有的问题也非常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很少被引入课堂,使初中语文教学没有很好地发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二是受传统教学理念、教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影响,教学中“照本宣科”、“为教而教”、“为学而学”、“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现象还很普遍,忽视了文言文教学传承儒家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
三是以“教为主导”的教学观点、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依然严重存有,违背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例如教师指导朗读欠缺,在学生朗读停顿不当、不熟悉课文内容的情况下,教师即进入疏通文义阶段的教学;疏通文意仍不同水准地采用逐字逐句讲解的方法,在客观上体现出的仍然是把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的容器。
四是教学设计不合理、不务实,违背了“以学定教”的原则。
如在疏通文义环节,有的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与合作学习水平,由原来的逐字逐句全面讲解改为全部开放,在既没有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和问题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结合文下的注解和手中的参考资料来学习,结果很多学生既不看原文、也不看文下的注释,只顾读记译文,文中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的意思、特殊用法、特殊句式学生根本弄不清;况且自学效果如何,也不出示一些问题来实行检测,而转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文言文六步自主阅读教学法初探
文言文六步自主阅读教学法初探【摘要】文言文教学中,教与学总处于矛盾、脆弱的状态。
对此,我根据多年的教学体会,总结出了“抄读——研读——解读——译读——评读——引读”六步自主阅读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学习氛围,既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又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自觉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文言文六步自主阅读教学法一、抄读所谓“抄读”就是先把教材上的文字按照一定格式转抄到一个专用“文言文抄读笔记本”上。
取一本比较厚的横行抄写本,先把文章的标题和作者抄好,然后下面空行的第一行留空,待以后学习时补充注解用,接下来第二行就用来抄写原文,注意要把课文下面的注解抄在相应的字词后面,并用括号括起来,第三行留着待以后写译文用……如此依次往下进行。
这样所有的行就被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三行。
这里还要注意的是,抄写原文最好用蓝色笔,文下和后来补充的注解用红色笔,译文用黑色笔。
这样,抄写的各部分色彩鲜明,易于识记。
另外还要说明的是,最好在每页的右边留下一定的空白,用来写学习心得和笔记。
二、研读这个环节初中阶段应该在课堂上进行。
在研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读懂课文大意。
具体的做法是让学生边看自己的抄读笔记边结合各种参考书、工具书在小组内学习交流,可以指定四位同学成立备课小组,在认真预习、摘抄出疑难点的基础上,通过找资料,翻阅工具书、互相讨论等形式充分交流。
其他同学把预习中碰到的自己一时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按一定顺序(如字词、思想内容、篇章结构、写作特色等)依次向备课小组提问、质疑,由备课小组逐一回答。
备课小组不能解答的问题,作好标记以待下一步解决。
三、解读在这一环节,让学生稍做准备后,由各备课小组派代表上讲台把自己小组的疑难问题让课代表逐一在黑板上板书以进行交流。
在交流释疑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要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也要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用“六步法”实现文言文有效教学
用“六步法”实现文言文有效教学作者:刘小书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7年第07期文言文是中学生“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之一,也是中学教师最感“高耗低效”的教学模块之一。
中学文言文教学容易产生两种倾向——重“言”轻“文”、轻“言”重“文”。
重“言”轻“文”,几近肢解文章,学生兴趣寡然,积累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用法记不牢,更无法迁移运用。
轻“言”重“文”,学生还未读通文意,教师就开始品味思想大肆拓展,学生对老师的问题一知半解,没有个人的理解和感悟,学和不学课文没有区别。
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应“文”“言”并重,立足于“言”,在“言”的教学过程中,去融合“文”的内涵。
具体来讲,在“言”的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主动性,通过分组学习、探究问题、文白对译、朗读感悟等方法有效引导学生读懂文言文。
“文”的教学中,注重挖掘思想内涵,调动学生情感体验,寻找古今契合点,让学生很好的传承文化美德,并从中借鉴良好的习作方法,做到减少隔阂,古为今用。
本人在以上观念的指导下,带领学生学习选修课《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探索出文言文教学的“六步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具体做法总结如下:第一步:分组合作中理解文言知识文言文翻译无外乎“留换删补调并”等几种方法,其中单音节词换为双音节词的方法使用最频繁。
学文言文前先告诉学生基本方法,接下来就是拿每一篇课文练兵了。
教师不能剥夺学生自主思考的权力,加上课下注解很详尽,学生的导学案资料上有全文的翻译,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疏通文意,教师只做答疑和总结的工作。
每一篇文言文,在带领学生把文章音读准句读顺后,指导学生画出该积累的重要词句,把全文分成几部分,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组负责一部分内容的理解,每一组的组员轮流担任小组长,小组长把任务分配到每一个组员,并在组员自主合作学习后扮演老师,组织本组汇报学习成果。
汇报过程一般如下:本组齐读;介绍大意;解释重点字词;解决翻译问题;带领全班齐读;解答他组疑问;检查学习效果。
初中文言文“六步诵读法”探索
感 熏 能 学 会 文 章 的 写 法 。 诵 读 确 实 是 行 之 有 效 的 学 累 、 悟 、 陶 和 对 语 感 的 培 养 。
维普资讯
一 学 研 究 . 教 旧 L 一
~
Teachi ng St udy
塾皇墅塞l
径 。介 绍 了 既 有 益 于 培 养 学 生 语 文 素 养 , 有 益 于 培 养 学 生 道 德 、 美 情 操 的 “ 步 又 审 六
诵 读 法 ” 。
1 1诵读是 我围传 统的读 书方 法 .
些 精 美 的 名 段 、 句 , 以 丰 富 词 汇 , 累 审 美 名 可 积
经验 , 人 一生 的治学修 身 是大有裨 益 的。初 中 对
诵 南 宋 教 育 家 朱 熹 说 : 凡 读 书 ,需 要 读 得 字 生 正 处 于 记 忆 力 旺 盛 时 期 ,是 诵 读 的 好 时 机 , “
关键词
St dy on u
“ 步诵读 法 ” 朗读 ; 六 ; 背诵 ; 积累
“ x St s’Re t ng”o as i Si ep ci i f Cl s calSt e ofW rt n n Mi yl ii g i ddl choo f Xi Xio e S l e a — l
生 感 受 古 代 汉 语 的 魅代 文 学 作 品 的 精 华 , 文 质 兼 美 , 炙 人 从 是 脍
阅读能 力。
“诵读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心情。
【答案要点】作者由繁茂的春花想到累累的秋实,“闭了眼”“仿佛”告诉读者,这是想象,生动形象的表达出作者已深深陶醉在这花香中。
三、对比衬托【手法特征】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有密切关联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叫衬托。
用相似的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
【解题技巧】在描述主要人、事、物时,写到其他人、事、物,一般可以从对比、衬托的角度思考、分析。
分析时,先要指出对比、衬托的对象(是衬托的,要分清主次),弄清对比点,最后,还要指出对比、衬托的目的,即对比、衬托的表达效果。
【示例】文中描写海鸥、海鸭、企鹅的表现对文章中心有何作用?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高尔基《海燕》【技巧运用】从他们与海燕在暴风雨来临前截然不同的表现可以知道,主角是海燕,其它都是反衬。
【答案要点】以海鸥、海鸭及企鹅的懦弱衬托出海燕的英勇无畏,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比喻拟人【手法特征】比喻,描写事物(或人)阐述事理时,用与之相似的事物来打比方。
拟人,根据想象,把事物当作人物来写,赋予事物人的言行、思想、情感等。
【解题技巧】比喻句的分析,要紧紧把握喻体与本体之间的相似点,借此概括事物的特性、阐述事物的道理,还要指出比喻之法在使事物生动化、事理形象化方面所起的作用。
拟人句的分析,要抓住人格化过程中的动词,把握事物特性、作者情感以及拟人手法在使事物生动化、事理形象化方面所起的作用。
【示例】简要分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①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
②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技巧运用】①雪后的矮松头顶的白雪,被比作白花,顶着一髻白花的矮松也和看护妇相似,静止的雪、树似乎一下子有了生命,而且能给人以温暖。
六步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六步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作者:王艳秋来源:《新教育时代》2014年第01期课堂教学中大胆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是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举措。
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倡导的理念。
课堂教学策略是提升教学质量,也是教师努力的方向和要求。
六步教学法效果显著,学生学习的兴趣显著提高,消除了厌学思想,自学能力不断增强,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大大提高,合作意识得到强化,学困生的成绩有所提高。
一、传统教学结构与六步的比较1.学生被动听课,被动学习,教师讲解为主,一节课学生都在被动地接受,处于压抑状态,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调动不起来,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那学生的实践能力从何谈起。
2.课堂上传授重点知识,学生听懂了,就完成任务了,而重要的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忽略了。
3.教师照本宣科,无针对性,达不到因材施教,学生也没有及时反馈,这样怎样提高教学质量。
、4.重复训练,当学生在课堂中不能吃透只能用课外作业弥补,造成学习负担过重。
5.部分学生陪读现象严重。
在课堂听不会,听不懂的,学不会的就请家长或家教来陪读。
而六步教学法要求和主要特点是:1.交流预习、练习巩固,教师用2分钟的时间通过不同方式交流课前预习收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下一步自学奠定基础。
例如我在教授《威尼斯小艇》时这一环节是学生汇报课前收集到的资料与信息。
学生知道作者是大作家马克。
吐温与写作背景及课文不知的相关常识,这不但体现了主动学生学习还拓展了知识,一举两得。
2.认准目标、指导自学,目标明确、具体、适当并有差异,要根据学生实际设立目标。
出示目标后教师要简单讲解,抽象的目标要配有相对的思考题。
进行自学前指导。
还以《威尼斯小艇》为例,针对:认识小艇在威尼斯水城的作用,了解威尼斯美丽独特的风光,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这一目标,设计自学指导题有三:(1)作者为什么选择小艇来写?(2)“小艇等于大街上的汽车?你说这大街上的汽车指的是什么?(3)认真读课文作者是怎样抓住小艇的特点来描绘的?把揭示教学目标与指导自学结合起来。
四度六步教学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以《醉翁亭记》为例
四度六步教学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广西省南宁市上林县中学 530500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民族,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中,就有着一朵熠熠生辉的玫瑰,那就是历久弥香的文言文。
《新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
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应该高度重视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的教学多数老师采用的是“文章作者介绍——朗读——疏通词句——课文内容及主题分析——练习”这一种教学模式。
导致大多数的同学对文言文的学习失去兴趣,表现出了畏惧甚至是厌恶的情绪。
那么,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够激发同学们学习文言文兴趣呢?“四度六步”教学法是戴启猛老师经过二十多年的积累和研究,凝练出的一种创新教学方法。
该方法的内涵在于教师要精准把握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主张创造有温度、有梯度、有深度、有宽度的教学课堂。
并通过温故、引新、探究、变式、尝试以及提升来设计教学计划。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体现了教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师生能够在课堂中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起创造丰富多彩的课堂。
下面就以《醉翁亭记》为例,谈谈四度六步教学法在文言文教学的应用,让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不再有畏难的情趣。
一、温故知新,让课堂更有温度。
温故知新,这是在教学活动采用最多的一种教学策略。
讲授新课前,通过对过去相关知识练习、复习,为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搭建一座知识的桥梁,轻松自然的导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我通过对已学知识点的复习、挖掘,为导入新课做好准备,从而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温度和梯度。
所以我把“温故”“引新”这两个环节整合起来。
学生通过精心设计“温故”的内容,对已学知识点的挖掘,为“引新”做很好的铺垫,从而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温度与梯度。
为了让课堂更有温度,根据学情,让温故引新的形式具有趣味性,更通谷易懂,更能引力学生的眼球。
总而言之,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巧设情境,妙引新知。
比如学习《醉翁亭记》的前一文的是《岳阳楼记》,我是这样“温故引新”的。
朗读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朗读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什么是朗读法?朗读法就是通过以朗读作为教学手段来刺激学生的外部感官和内部的大脑皮层,使之达到调动学习兴趣,增强记忆能力,唤起情感,扩展思维,促进其语文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的一种教学方法。
文言文是古代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文言时代离现在太久远,学生学习文言文缺乏生动的语言环境,存在着许多语言障碍。
文章写作背景的遥远陌生,语音词义的发展衍化,语法句式的迥异多变等,使学生望文言文而却步,文言文甚至被学生认为是“第二外语”。
面对一篇新鲜陌生的文言文,如何寻找学习的切入点呢?我认为理想的切入点就是正确朗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
一、朗读可以校音正字,尤其有助于通假字的辨识记忆。
通假字是文言文学习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能否识别通假字直接影响到文本的解读,正如刘淇在《助字辨略》序中所说:“一字之失,一句为之蹉跎;一句之误,通篇为之梗塞。
”通假字是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
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同音替代。
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是“返”的通假字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鸿门宴》)——“蚤”是“早”的通假字第二类是音近替代。
包括双声通假和叠韵通假。
如:距关,毋内诸侯。
(《鸿门宴》)——“内”与“纳”声母为“n”,故为双声通假余笑谓迈曰:“汝识之乎?……”(《石钟山记》)——“识”与“志”韵母为“i”,故为叠韵通假第三类是形近替代。
如: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诗经·硕鼠》)——“女”是“汝”的通假字南至于句无。
(《勾践灭吴》)——“句”是“勾”的通假字音近替代和形近替代的通假字的读音,一般随读所通假的本字的读音,因此正确的朗读对于辨识记忆这一类的通假字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朗读可以正确句读,培养语感,从而晓畅文意。
比如这样一种语言现象:在古代汉语里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恰巧是由这两个字组成的一个复音词。
词义也发生变化的时候,要分开来读,不能错把它当作一个词合起来读。
初中文言文六步教学法
初中文言文六步教学法发布时间:2021-09-22T07:29:46.17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4期作者:郁清霞[导读]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中学生要了解、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就必须学习文言。
郁清霞兰州市永登县第八中学[内容摘要]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中学生要了解、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就必须学习文言。
学生怎样才能有效的学文言?教师怎样才能有效的教文言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用六步教学法来突破文言文教学。
这六步是: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用翻译夯实文言基础,靠分析学习文言精髓,凭讨论获得文言新得,以感悟增加文言兴趣,借反思提升文言学法。
[关键词] 初中文言课堂教学法文言文是中华儿女世代传承的瑰宝,也是中学语文学习的基础。
但也是令现今中学生最为头疼的学习内容之一。
因此,打破学生学习文言困难的现状,探索文言教学的新思路,是现阶段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研究的问题。
中学语文课程明确规定了文言教学要求:学生借助课下注释自主理解文言词句意思,通过培养学生能读懂浅易文言文,能解读文言的思想文化内涵,能有一定的中华文化积淀,能结合实际汲取精华,以达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目标。
因此,文言教学的重难点应是: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能力;感知和欣赏文言所涉及到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本文以《狼》一课的教学为例分析探讨文言课堂教学,并采用文言六步教学法尝试突破旧的教学模式,探索实践文言教学的新思路新策略,以打破当前文言教学的桎梏,提高文言教学的效率。
一、重诵读,培语感语感是语文教师对学生需要培养的基本目标,而帮助学生建立语感的基本方法是诵读。
诵读是学生由声入心,加强学生理解语言的过程,学生多读一遍,对语言的体会就会更深刻,对语言的感悟就会越加丰富,因此文言文教学首先要重视的就是诵读。
《狼》的教学中第一课时就对课文做了充分的朗读,采取了各种方式的读,教师范读、学生试读、个别选读、全班齐读等,并结合文言文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在停顿、语速、重音、语气等方面反复揣摩与练习。
文言文的六步阅读法
文言文的六步阅读法摘要:中学生应具有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能力,在日常学习中学会“预读”、“听读”、“抄读”、“解读”、“品读”和“诵读”,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培养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文言文教法探究六步阅读活力课堂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学习和教学实践的不断摸索,我越来越感觉到:中学文言文教学中蕴含着巨大的活力,只有把这种活力激发出来,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个性,培养他们自主创新的能力。
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向大家介绍一种比较切实可行的程序化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六步阅读法。
一、预读其主要任务是:读准字音,准确停顿,把握节奏,要求学生用笔给生字注音,标出较难句子的停顿;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主要是结合课后注释1和练习册上“我的瞭望台”中的内容,要求学生用笔进行勾划后快记,并给一两分钟的背诵时间;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要求学生自我默读或轻读全文。
具体做法是:1.查阅工具书,结合注释给生字生词注音。
2.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和文言语感悟出句子停顿和节奏。
3.结合课文注释、练习册和语文资料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
4.通过解题和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文体特征。
二、听读其主要任务是:根据教师范读或课文录音,读准字音和停顿,改正“预读”中出现错误的地方并用笔重新进行标注;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用笔进行圈划;听出文中的情感,想象体会文章的意境。
下面我结合自己对《山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一文的教学,说说其做法:1.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用笔给生字注音并标出句子停顿,跟着录音轻读。
2.要求学生边听录音边用笔按顺序找出文中表示时间推移的词“忽”、“无何”、“未几”、“忽”、“既而”、“逾时”和“倏忽”,并据此引导学生把“山市”的变化分为“初生”、“发展”、“高潮”和“消失”四个阶段。
3.让学生坐起来,闭上眼睛听课文录音,并在头脑中想象“山市”的形成、发展变化和消失。
朗读方法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定 困难 。这 时 , 教 师 就 必 须积 极 引 导 学 生 通 过
认读来把握文中的通假字与生僻字 , 确保字词 音的读准、 读顺与读懂 。如学 习《 幼时记趣》 的 时候 , 笔 者考 虑到 学生初 次接 触文 言文 , 首先 就 对 文言 文 的相关 知 识 进 行 了介 绍 , 而后 再 引 导
在 文 言文教 学 中 , 教 师 需 具 体 结 合 文 言文
读 中将重 音放 在 “ 千 帆过 ” 与“ 万木春” 上面 , 以 读 出诗 的乐 观 向上 的 生 活 态度 。第 二 , 引 导 学
生 注意诵 读 “ 语调 ” 。所 谓 “ 语调” , 就 是 思想 感
某些 着 重强调 的词 或词组 要 比其他 词语读 得 重
四、 控制 语气 。 感 受情 感 之美
所谓 语气 , 就是 指声 音 的抑扬顿 挫 , 一般 包
些 。但是 , 对 重音 的确定 和处 理并 非易事 , 首 先 必 须 以正确理 解文 本 内容 为前 提 。诸如 欧 阳修 的《 醉翁 亭 记 》 中“ 人 知 从 太 守 游 而乐 , 而 不 知 太 守乐 其乐也 ”, 前 一个 “ 而” 字 应 轻读 , 后 一 个 “ 而” 字必 须重 读 , 以此 凸显太 守 “ 乐 其乐 ” 的情 怀 。其 次 , 为 了使 学 生 领 悟 重 音对 表 达 文 章 主 旨的作 用 , 我 们 还 可 以举 出不 同读 法 的不 同含 义, 让学 生 比较 。譬 如 , 杜甫的《 茅 屋 为秋 风 所 破 歌》 中“ 唇 焦 口燥 呼不 得 ” 一句有两种读法 : 其一 , 让学生不仅把“ 呼” 字读 重音 , 而 且 在 前 面稍作 停 顿 , 即“ 唇 焦 口燥 /呼 不 得 ” 。其 二 , “ 呼” 字 不读 重音 , 把“ 唇焦 口燥 呼” 连起 来 , “ 不
文言文六步朗诵教学法
文言文六步朗诵教学法广汉市宏华外国语学校唐安琼文言文是我国文学中的精粹,作为初中学生学习一些浅显易懂的文言文超级有必要。
可是因文言文所产生的时期离咱们太遥远,许多说话的适应与现代差之甚远,学生在学习的进程中感到艰涩难懂。
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欲知其义,必先朗诵其文,义在读中自然明朗。
何况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的学习有明确的规定:能顺畅地朗诵背诵一些文言文。
因此,学习文言文学习文言文当从朗诵入手。
文言文朗诵教学,鲁迅先生的教师寿镜吾老先生当属典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的有关私塾先生施教的文字:先生一声令下“念书”,于是大伙儿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先生自己也在下令只是陶醉于自己的朗诵当中。
诚然学生念的文句或许句读不通,但如此强制性的朗诵已经无形当中让他们“朗朗上口”了。
或许,读的进程就生疑,疑即是学习必需的进程。
举此例并非要为私塾先生正名,只是感觉朗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相当重要的环节。
遍观初中语文教材,八九年级都有大量篇幅的文言文,有的篇幅长且难以明白得,学生读通顺尚且不容易,背诵就更是难上加难。
如何找到一条让学生轻松学文言的捷径呢?积这么连年文言教学体会,笔者以为,有层次、有目的的朗诵与文言文教学息息相关。
归纳起来有这么六个步骤:一、自由散读弄清读音第一遍分散朗诵,目的是扫清文字障碍。
要求简单地结合课文下面注释及工具书弄清一些生字词的读音,教师那么注意倾听学生自由朗诵中暴露的问题,及时纠正,同时同意学生的质疑,板书一起性的难读词。
教学《曹刿论战》一文时,学生对以下几个词注音把握就可能不准确:又何间焉弗小惠未徧小信未孚辙。
其实略加留意,便会发觉注释里有这几个字的读音,教师一纠读,学生便明白了。
第一遍朗诵,结结巴巴,那是因为不睬解文意,不能专门好的断句。
因此必需要有粗知文意的进程。
二、朗诵注释,明白得文意注释是文言文的一个组成部份,它能够帮忙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文学常识、写作背景和大部份词语的注音及意义,学生能够依照自己的文言水平,各取所需地利用注释来明白得文句的意思。
浅议“六步诵读法”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议“六步诵读法”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作者:方玲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11期摘要:文言文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不容易理解,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难点。
作为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理解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如果能按照“六步诵读法”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一定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文言文六步诵读法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文言文篇目增多,占到全册书的三分之一,根据新大纲要求,初中文言文学习的目的是“诵读古诗词和浅译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篇目。
”也就是说,教学过程应突出人文性,加强诵读,那么如何在短时期内,使学生既能系统领会文章大意、掌握重点知识,又能达到诵读的目的,笔者以初中语文第一册为例,就“六步诵读法”的运用谈几点体会。
第一步,规范性范读,文言文的读法和现代文有所不同,初学时,学生很难掌握它的语调、停顿和语速。
常会把一篇语言优美,节奏明快的文章读得毫无韵味,缺乏一种美的感受,所以教师规范的范读通常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朗读要领。
逐步掌握文言文的朗读方法。
同时规范性的范读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教授《论语十则》时,教师模拟孔子的语态,放慢语速来范读一两遍课文,使学生在脑海中产生一幅孔子训诫弟子的画面,就可以把学生从看似枯燥的对话中解脱出来,从而让他们慢慢感悟出民族语言的魅力所在。
当然学生有一定的诵读基础后,也可不范读,先让学生进行认识性默读,同时结合注释、粗知大意,然后再进一步导读。
第二步感知性朗读。
朗读的目的一是在老师的范读之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掌握,大胆的去试读,去理解;二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掌握教材内容,理解相关的知识,如文章的层次、脉络、作者的思路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指点朗读的方法,提出朗读的要求,亦可根据课文的重点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
第三步,质疑性朗读,这是朗诵最关键的一步,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提出不能理解的内容,要求老师去解决,教学时可以采取学生读一段,然后质疑,教师解决;再读一段、质疑释疑的方式,不断重复朗读、质疑、释疑,学生就可以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这一步难点在于,学生如果质疑过多,势必影响上课的进度,课文太长,则需要大量时间,该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呢?关键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认真结合注释,加强理解课文,提出自己真正不懂得问题;对于过长的课文,可以增加课时有计划地导读,如在上《为学》时,我们宜将其分为三个课时,用两个课时来诵读,完全能达到教学目的。
文言文教学“六步法”
文言文教学“六步法”如何使学生对文言文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认为可以采用“六步法”,即一看、二听、三找、四讲、五读、六总。
一看。
遇到一篇新文章,先组织学生自看。
篇幅短的可通读全文,篇幅长的那么要分段阅读,使学生先有感性认识。
这一步骤姑且称为“粗读”。
例如高一语文第一册中《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对高中生来讲这篇课文篇幅不长难度不大,我们安排10分钟给学生“粗读”。
二听。
让学生在“粗读”的根底上,认真聆听老师的范读或听录音。
这一过程要求学生特别留意生词的读音,并且对重点实词、虚词做到心中有数。
三找。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说,“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
”“找”的过程也就是“动脑筋”的过程。
“找”即学生“听”后找出需掌握的生词及重点并提出疑问。
这可称为“精读”。
让学生“找”,可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这比老师开门见山点出来效果更好。
仍以《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我们请一个学生上讲台,找出本文生字,他在黑板上写出“yì@①(yì)丽、朝(zhāo)服、窥(kuī)、孰(shú)、谏(jiàn)、谤(bàng)、期(jī)年”等词。
另一学生补充指出,“朝”在本文有两个读音,在“朝服”中念(zhāo),在“皆朝于齐”中念(cháo)。
然后,启发学生找出本文重点,让他们各抒己见,最后逐渐统一认识,列出“服、美、私”这几个词有活用现象。
又有同学指出本文“于”用法各异,有“对、向”义,有“比”义,还有“在”义。
我们又鼓励学生提问。
一学生提出“孰视之”中“孰”,不知作何解释。
在“找”这一过程可以引进竞争意识,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同学受到老师表扬后学习兴趣更浓,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四讲。
老师讲解同学在“找”中出现的疑点,并启发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穿。
有些书本下面注释有的,要提醒学生作记号;没有的那么要催促他们做笔记。
这一环节,可进展个别提问,也可集体提问,还可穿插进展,相辅相成。
“诵读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技巧
“诵读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技巧作者:魏孔旺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年第03期【摘要】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升学必考的内容之一。
因此,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一直是我们广大一线老师反复实践和思考的一个话题。
笔者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已十多年,本着立足于素质教育新课改以及学生未来发展的教学理念,就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也作了一些尝试性探索。
下面仅从诵读这个角度来谈谈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一点感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新课程改革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可以用一个“讲”字来概括其特点,一般都是先逐字逐词解释然后疏通大意分析一下主题及写法,最后要求学生背诵了事。
这种教法有点“死”,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更谈不上欣赏其中的“言”与“文”了,学生只能永远仰息于老师的“浇灌”,成为死记硬背的工具。
文言文音韵优美,行文简练,言文统一。
我以为,文言文教学中“言”的解读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注重这一点,那么其中蕴含的古典美人文美我们就很难领略到了。
因此我们应在理解“言”的基础上反复诵读,细细品味,如此方能体会音韵之美,步入作者的感情世界,与作者达成感情共鸣。
“熟读深思子自知”,说的就是读赏结合便可渐入佳境的意思。
所以,我们教学文言文应该从“读”入手,以顺利达到解读鉴赏文言文之目的。
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一线教师们在文言文教学领域进行了很多新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相比较现代文,文言文前进的脚步仍然迟缓,成效和付出还是很不成比例,文言文仍是广大老师头疼教而众多学子不愿学的“硬骨头”,症结何在?那便是对于诵读的漠视、遗忘。
我们教材中所选文言文都是经过时间淘洗文质兼美的传世名作,往往比现代文更具使用和欣赏价值,因此接触它们的时候先大可不必忙着去肢解,去条分缕析,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先读,多读,目视其字,耳闻其音,心悟其情,从字、词、句到段、篇,从表面到深层含义,进行全面的感知。
六步诵读法,文言教学新策略
阅读写作新教师教学就目前文言文教学的现状而言,很多教师都只注重讲解,忽视诵读。
文言课堂充斥了各种“讲、评、析”,缺了点朗朗书声。
朱光潜在《谈美》中曾说:“朗读既久,则古人之声就可以在我的喉舌筋肉上留下痕迹,‘拂拂然若我之喉舌相习’,词句会自然地从口中溢出,写来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强调了诵读的重要性。
诵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只有在诵读中,学生才会真正走进文本,走进文言世界,走进作者内心深处,从而能把文章内化,熟练地进行运用,形成独立阅读和鉴赏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第一步:读准字音读准是诵读的基本要求,文言文离我们生活较远,有很多的字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很少,教师应课前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查阅相关字典、词典,把音注好。
第一种是生僻字,古文源远流长,有些字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极少甚至不用了。
第二种是通假字,要把音读成原字的音,要不然在后面的翻译中就会遇到困难。
例如《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其中“说”同“悦”,读准了字音,意思就不难理解了。
第三种是古音异读,有些字音在古代的读音和现在的不一样,要还原古音,不失古文的音韵美。
如“青山郭外斜”中的“斜”应读成“xiá”,在原诗中平仄音韵等就非常完美了。
当把全文的字都能正确朗读以后,就要读出声音,反复朗读,把全文读通、读顺。
第二步:读清节奏文言文在入选课文之前是没有标点的,但是由于文言文的构词构句的规律和现代汉语还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在朗读文言文时,划清句子的节奏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那也是我们理解文言内容的基础。
文言文划分的停顿可以有两种,一种是句间停顿,也就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教科书上把这些句子之间加上了顿号、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等等,我们只要按照标点来读就可以了,比较简单。
第二种是句内停顿,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意思和相互间的关系来划分节奏。
比如:(1)文言文中的虚词处要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来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它们是句首关联词语气词或总结性的词,如《幼时记趣》:“盖/一癞蛤蟆也。
重视诵读 事半功倍——初中语文“六步诵读指导法”简介
重视诵读事半功倍——初中语文“六步诵读指导法”简介姚艳蓉
【期刊名称】《河南教育:基教版》
【年(卷),期】1997(000)005
【摘要】重视诵读事半功倍——初中语文“六步诵读指导法”简介●姚艳蓉语文教改开展十几年来,经无数教师孜孜不倦的探索,教学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各地的教改经验层出不穷。
然而,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考试成绩不尽如人意的现状,仍一直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
我认为,这与人们忽视“...
【总页数】2页(P15-16)
【作者】姚艳蓉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初中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诵读能力的培养 [J], 许雪红
2.把握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生活: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诵读·理解--小学古诗文教学之我见先声夺人渐入佳境--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运用联想探究圆锥曲线的切线方程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和结尾艺术重视英语语音教学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浅析《关睢》释义的不同云想衣裳花想容--谈唐诗中的女性时尚解读《哈姆雷特》中的女性失语症[J], 张文全
3.读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诵读 [J], 刘宗康
4.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应重视"诵读" [J], 邱宗超
5.初中语文教学要重视诵读 [J], 于四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六步诵读法”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文言文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不容易理解,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难点。
作为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理解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如果能按照“六步诵读法”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一定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文言文六步诵读法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文言文篇目增多,占到全册书的三分之一,根据新大纲要求,初中文言文学习的目的是“诵读古诗词和浅译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篇目。
”也就是说,教学过程应突出人文性,加强诵读,那么如何在短时期内,使学生既能系统领会文章大意、掌握重点知识,又能达到诵读的目的,笔者以初中语文第一册为例,就“六步诵读法”的运用谈几点体会。
第一步,规范性范读,文言文的读法和现代文有所不同,初学时,学生很难掌握它的语调、停顿和语速。
常会把一篇语言优美,节奏明快的文章读得毫无韵味,缺乏一种美的感受,所以教师规范的范读通常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朗读要领。
逐步掌握文言文的朗读方法。
同时规范性的范读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教授《论语十则》时,教师模拟孔子的语态,放慢语速来范读一两遍课文,使学生在脑海中产生一幅孔子训诫弟子的画面,就可以把学生从看似枯燥的对话中解脱
出来,从而让他们慢慢感悟出民族语言的魅力所在。
当然学生有一定的诵读基础后,也可不范读,先让学生进行认识性默读,同时结合注释、粗知大意,然后再进一步导读。
第二步感知性朗读。
朗读的目的一是在老师的范读之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掌握,大胆的去试读,去理解;二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掌握教材内容,理解相关的知识,如文章的层次、脉络、作者的思路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指点朗读的方法,提出朗读的要求,亦可根据课文的重点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
第三步,质疑性朗读,这是朗诵最关键的一步,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提出不能理解的内容,要求老师去解决,教学时可以采取学生读一段,然后质疑,教师解决;再读一段、质疑释疑的方式,不断重复朗读、质疑、释疑,学生就可以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这一步难点在于,学生如果质疑过多,势必影响上课的进度,课文太长,则需要大量时间,该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呢?关键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认真结合注释,加强理解课文,提出自己真正不懂得问题;对于过长的课文,可以增加课时有计划地导读,如在上《为学》时,我们宜将其分为三个课时,用两个课时来诵读,完全能达到教学目的。
第四步,巩固性复读,这一步是在解决了课文疑难的基础上来读的,所以在思想上宜从整体上来把握课文的内容,可以采用复述和朗读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复述一段、朗读一段。
很显然,复述的目的是为了加快理解,复述和朗诵结合起来,可以更好、更快地提
高朗诵效果。
为了使二者结合更紧密,效果更好,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可分组自由朗读,也可以让一名学生复述,其他学生跟读,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提高了诵读速度。
第五步,比赛性竞读。
可以让学生自由来读课文,看谁读得流利、准确,也可以分组来竞赛,也可以根据文章的特点分角色来读,看谁扮演的更逼真、更形象,如《扁鹊见蔡桓公》一文可以让三个学生分角色来读,其中一个人扮演扁鹊,一人扮演蔡桓公,一人旁白,由于各人的角色不同,读的语气、语态要求都不同,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逐步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高诵读效果。
第六步,体验性背读。
前面用了大量的时间进行了朗读,读的效果如何呢?就是要通过背诵来解决。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背诵方法,如《扁鹊见蔡桓公》一文,宜采用语言标注法,即只要抓住时间(“居五日”、“居十日”),病所在位置(“在肌肤”、“在肘里”、“在肠胃”、“在骨髓”),那么背起来就简单多了。
再如《为学》一文,说理性比较强,宜采用分层背诵法,抓住“资之昏,才之庸”、“资之聪,才之敏”两个方面,即可减轻背诵难度。
总之,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求学生要理解课文,理清文路,抓住文章表达的突出特征,通过自我体验,最终达到诵读的目的。
总之,六步诵读法,既能更快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掌握文言文知识,又可活跃学生背诵文章问题,对于每一课文中出现的重点的
字词、语言现象,则需要教师集中点拨解决或设疑巩固,如在第一册中两个古文单元中的“之”、“而”两虚词的用法,《为学》一文中对比方法的运用等。
对每一课学完后的知识延伸与扩展,则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需要,或集中练习巩固,或渗透于“六步法”之中,这些都需要教师灵活地加以处理。
另外,“六步诵读法”运用,应因篇目不同,适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