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步诵读法”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六步诵读法”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文言文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不容易理解,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难点。作为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理解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如果能按照“六步诵读法”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一定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文言文六步诵读法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文言文篇目增多,占到全册书的三分之一,根据新大纲要求,初中文言文学习的目的是“诵读古诗词和浅译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篇目。”也就是说,教学过程应突出人文性,加强诵读,那么如何在短时期内,使学生既能系统领会文章大意、掌握重点知识,又能达到诵读的目的,笔者以初中语文第一册为例,就“六步诵读法”的运用谈几点体会。

第一步,规范性范读,文言文的读法和现代文有所不同,初学时,学生很难掌握它的语调、停顿和语速。常会把一篇语言优美,节奏明快的文章读得毫无韵味,缺乏一种美的感受,所以教师规范的范读通常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朗读要领。逐步掌握文言文的朗读方法。同时规范性的范读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教授《论语十则》时,教师模拟孔子的语态,放慢语速来范读一两遍课文,使学生在脑海中产生一幅孔子训诫弟子的画面,就可以把学生从看似枯燥的对话中解脱

出来,从而让他们慢慢感悟出民族语言的魅力所在。当然学生有一定的诵读基础后,也可不范读,先让学生进行认识性默读,同时结合注释、粗知大意,然后再进一步导读。

第二步感知性朗读。朗读的目的一是在老师的范读之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掌握,大胆的去试读,去理解;二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掌握教材内容,理解相关的知识,如文章的层次、脉络、作者的思路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指点朗读的方法,提出朗读的要求,亦可根据课文的重点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

第三步,质疑性朗读,这是朗诵最关键的一步,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提出不能理解的内容,要求老师去解决,教学时可以采取学生读一段,然后质疑,教师解决;再读一段、质疑释疑的方式,不断重复朗读、质疑、释疑,学生就可以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这一步难点在于,学生如果质疑过多,势必影响上课的进度,课文太长,则需要大量时间,该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呢?关键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认真结合注释,加强理解课文,提出自己真正不懂得问题;对于过长的课文,可以增加课时有计划地导读,如在上《为学》时,我们宜将其分为三个课时,用两个课时来诵读,完全能达到教学目的。

第四步,巩固性复读,这一步是在解决了课文疑难的基础上来读的,所以在思想上宜从整体上来把握课文的内容,可以采用复述和朗读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复述一段、朗读一段。很显然,复述的目的是为了加快理解,复述和朗诵结合起来,可以更好、更快地提

高朗诵效果。为了使二者结合更紧密,效果更好,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可分组自由朗读,也可以让一名学生复述,其他学生跟读,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提高了诵读速度。

第五步,比赛性竞读。可以让学生自由来读课文,看谁读得流利、准确,也可以分组来竞赛,也可以根据文章的特点分角色来读,看谁扮演的更逼真、更形象,如《扁鹊见蔡桓公》一文可以让三个学生分角色来读,其中一个人扮演扁鹊,一人扮演蔡桓公,一人旁白,由于各人的角色不同,读的语气、语态要求都不同,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逐步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高诵读效果。

第六步,体验性背读。前面用了大量的时间进行了朗读,读的效果如何呢?就是要通过背诵来解决。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背诵方法,如《扁鹊见蔡桓公》一文,宜采用语言标注法,即只要抓住时间(“居五日”、“居十日”),病所在位置(“在肌肤”、“在肘里”、“在肠胃”、“在骨髓”),那么背起来就简单多了。再如《为学》一文,说理性比较强,宜采用分层背诵法,抓住“资之昏,才之庸”、“资之聪,才之敏”两个方面,即可减轻背诵难度。总之,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求学生要理解课文,理清文路,抓住文章表达的突出特征,通过自我体验,最终达到诵读的目的。

总之,六步诵读法,既能更快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掌握文言文知识,又可活跃学生背诵文章问题,对于每一课文中出现的重点的

字词、语言现象,则需要教师集中点拨解决或设疑巩固,如在第一册中两个古文单元中的“之”、“而”两虚词的用法,《为学》一文中对比方法的运用等。对每一课学完后的知识延伸与扩展,则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需要,或集中练习巩固,或渗透于“六步法”之中,这些都需要教师灵活地加以处理。另外,“六步诵读法”运用,应因篇目不同,适当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