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排病反应(精校版本)
艾灸常见的排病反应
艾灸常见的排病反应1、艾灸常见的排病反应一、皮肤瘙痒1、白细胞吞噬能力增添,皮部组织出现奇痒,病变部位气血流通了。
2、肾功能不好、气滞血淤的人,会反映皮肤奇痒无比,是皮肤无法应对大量毒素的排出。
3、皮肤出现小红肿、小红块、风疹块、呕吐,是胆囊炎、胆汁返流性疾病的一种表现,人体血液、体液内的废物在皮肤弱酸环境中的反映。
皮肤承受不了调整,产生各种新的瘀堵,这是临时的。
4、皮肤溃烂、流水、脱皮、局部肿大,是皮肤微循环瘀堵、流通不畅的一种表现,是原来瘀堵和病变的局部被打通了。
5、淋巴痛、咽喉红肿、口腔内痒、咳嗽,这是淋巴结、咽喉等有疾病,2、这种反应表示瘀堵、病毒结合物、废物体、淤血点、粘膜内废物开始松动或分解、疏通。
6、头皮痒、头屑多,这是典型的肾阳虚反映,原来瘀堵在头皮的毛囊内脂肪和废物被大量排出后产生的适应感觉。
7、艾灸后皮肤表现出现潮红或类似过敏的现象,如红疹,此时多以为是过敏了,其实,这都是真阳元气驱逐寒邪外出的表现,也是病邪在体表的反应。
假如此时停灸,病邪还会入里,侵蚀脏腑。
二、各种痛苦1、局部肌肉酸痛、胀痛、刺痛,这是肌肉微循环严重堵塞。
6n2、胯骨、颈椎、腰椎酸痛、刺痛、痛无定处。
这是关节炎、风湿性、类风湿性、股骨头炎的一种表现3、,越痛说明越严重。
3、意想不到的局部出现痛苦,说明这个部位有淤堵。
4、全身无力、全身酸痛或者发烧。
这是月风病、风湿类疾病、心脏病、痛风病的反映,巨噬细胞吞噬病毒的能力增添了,机体应变能力差,临时不能适合新的平衡。
5、头痛,这是脑血管萎缩、微循环瘀堵、脑肿瘤、脑神经功能不稳定的反映,微血管恢复弹性时,转变了四周组织的形态。
6、小腹痛苦、胀痛、极不舒适,这是有盆腔炎、子宫位置不正、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宫颈炎、阴道炎等的反映。
7、手足痛苦,这是末梢神经,微循环恢复的反映。
8、抽筋、腹部等部位酸痛加腹部痛苦,这是4、糖尿病或者胰腺炎等病的反映。
9、腰疼、腰胀、腰酸,这是肾不好、肾炎、肾结石、膀胱结石、输尿管结石、输卵管、子宫肌瘤等疾病的反应,是活血化瘀、结石松动、血管恢复弹性的一种表现。
(史上最完整版)艾灸排病反应及解决方案,请灸友收藏!(中)
(史上最完整版)艾灸排病反应及解决方案,请灸友收藏!(中)9上火现象说明1、灸后上火,就是指艾灸后,出现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状。
2、灸后上火其实是体寒引起的。
体内寒邪过盛,导致气血不畅、经络堵塞,一旦艾灸补充的阳气无法及时疏导和传输,就会表现出上火症状。
3、一般而言,3类人群最易灸后上火——上热下寒的人,下焦虚寒,阳气不足,上焦的“热”传输下不来,只能郁积在上焦,导致“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中气虚弱的人,中气不足,气路不通,火降不来了,就会“上热”,同时肾水得不到火的温煦,就会“下寒”;气血不足的人,阴血不足,阳气相对过剩,就会向外浮散,引起上火。
4、此外,灸量过大、配穴不当、手法不当等,也会导致上火。
解决方案1、阴虚之人,一则建议滋阴,比如吃些银耳、糯米、黑木耳等;二则建议引火下行,可以艾灸下焦及腿上的穴位(如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涌泉穴),也可以用艾叶煮水泡脚;三则可以刮痧、拔罐等方法直接将余热泄出。
注:阴虚之人应当先艾灸中下焦,然后艾灸上焦。
只有先灸通中下焦,补足中气,气路才能畅通,火才能下行,否则,火全堵在上面下不来,上火症状会更加严重。
2、阳虚之人,建议重灸关元穴(可同时艾灸中脘穴),使真元得以激发,有效祛除寒邪,等寒邪祛除后,真元就会恢复“藏而不泄”的功能,将散在外面的热量收回来,上火症状就会自行消失。
3、如果上火症状严重,难以忍受,可以暂停几天或减少灸量。
10经期延后、经量变少、经血发黑或有褐色分泌物现象说明1、说明体内寒邪过重:尽管艾灸为身体培补了阳气,但寒邪仍然堵塞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就会表现出经期延后、经量变少的现象,“寒则凝”,因此排出的经血中经常有黑色血块、褐色分泌物。
2、说明处于调整期:一般艾灸的最初3个月为调整期,如果体内寒邪过重,在调整期内,寒邪尚未完全排除,就会出现正邪相争的现象,上述现象都属正常,要给身体自愈的时间。
3、说明艾灸方法有误:最常见的就是只灸腰腹不灸腿。
艾灸后的排病反应大全
艾灸后的排病反应大全艾灸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草或其他草药来热敷或热炙身体的特定部位,以达到调理身体、预防疾病、治疗疾病的目的。
艾灸后的排病反应是指在艾灸后出现的一系列身体反应,这些反应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能是身体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艾灸后可能出现的排病反应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艾灸疗法。
1. 发热,艾灸后可能会出现轻微的发热现象,这是因为艾灸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有助于排出体内的湿气和寒气。
因此,发热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不必过于担心。
2. 发汗,艾灸后还可能会引起身体出现大量汗水,这是因为艾灸可以打开毛孔,促进排汗,有助于排出体内的毒素和湿气。
因此,发汗也是正常的生理反应,有利于身体的排毒和调理。
3. 疲劳,在艾灸后,有些人可能会感到疲劳和乏力,这是因为艾灸对身体的刺激和调理可能消耗了一定的体力和能量。
这种疲劳感通常会在休息后逐渐缓解,不必过于担心。
4. 肤色变化,艾灸后,部分人可能会出现局部皮肤发红、发紫或发黑的情况,这是因为艾灸能够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的营养供应,有助于调理身体。
这种皮肤变化通常是暂时的,不必过于紧张。
5. 情绪波动,有些人在艾灸后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包括烦躁、焦虑、情绪低落等,这可能是因为艾灸对身体的调理刺激了神经系统,导致情绪波动。
这种情况通常会在一段时间后逐渐缓解,不必过于焦虑。
6. 周身不适,艾灸后,有些人可能会感到全身不适,包括头晕、头痛、恶心、腹泻等症状,这可能是因为艾灸对身体的调理产生了一定的排毒反应。
这种不适感通常会在一段时间后逐渐减轻,不必过于担心。
7. 其他反应,除了以上列举的排病反应外,艾灸后还可能出现其他一些反应,如口干、口苦、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下降等。
这些反应通常是暂时的,不必过于紧张,只要注意休息和调理,很快就会恢复正常。
总之,艾灸后可能出现的排病反应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大部分情况下不必过于担心。
(史上最完整版)艾灸排病反应及解决方案汇总,请灸友收藏!
(史上最完整版)艾灸排病反应及解决方案汇总,请灸友收
藏!
做过艾灸的人都知道,艾灸过后,身体常出现酸、麻、痛等现象,也就是俗称的“排病反应”。
排病反应几乎是所有艾灸之人都会碰到的问题,表现症状五花八门,从头到脚,从里到外,不一而足。
有些人因为排病反应比较大,出于担心,往往没有继续艾灸下去;有些人因为偏执于排病反应和灸感,应对不当,结果越灸越错;甚至还有人把排病反应当成副作用而加以诋毁……
我们花了许多精力把艾灸可能出现的排病反应及解决方案都罗列出来,虽说网上也有类似的内容,但我们可以自信地说,这是最完整的一篇。
由于内容较多,分为上、中、下三篇,以连载形式推出。
艾灸排病反应大全——详解版
艾灸排病反应大全——详解版原标题:艾灸排病反应大全——详解版什么是排病反应艾灸让人体的正气激发了,但经络还未疏通,正邪相争加剧,反而,会出现疾病症状加重或其他各种反应,这都是排病反应。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就如同我们每个个体体质不尽相同一样,艾灸后的排病反应也不一样。
排病反应简单说来就是:正邪二气在身体内交战所导致的。
那么艾灸过程中究竟会出现哪些排病反应呢?排病反应类型排病反应好现象1、艾灸过程中会出现酥酥的感觉这是经络窜感,也叫得气,表明经络通畅。
2、灸后感觉热能够传导至会阴,说明艾灸在打通任脉,对泌尿系统产生了效果。
3、做灸的过程中,下腹中感觉形成一股热气,并能随着人的意识而形成气流,在体内经络中来回流动,上到头顶,下至足底,经过的地方有酸、麻、胀、痛的不同感觉,如练气功一般。
4、灸后面色变得红润有光泽,皮肤饱满滋润。
色斑快速变淡、痘痘消失;人的心情变得舒畅很多,心情很放松。
5、灸后肚子咕咕叫或排气,是艾灸促进肠蠕动,帮助身体排出浊气的好现象。
6、灸后有热感,即腹腔发热至后腰,往上至百会,往下至涌泉。
表明经络渐通,艾灸效果好。
与排风寒有关的反应1、灸后有寒感,即灸后感觉冒凉风。
寒性体质的人多会出现这种现象,应重灸。
2、灸的过程中,手心或足心出冷汗,而后才出热汗。
说明受灸者体内寒气重,出冷汗表示身体向外排寒气。
3、做完艾灸后全身无力感或酸痛感增加,表示受灸者体内有风湿,艾灸几次后即可消失。
4、做完艾灸后持续出汗,表示受灸者体内湿气重。
艾为纯阳之火,能助其排湿驱寒。
5、灸后乏力,有虚汗,说明受灸者为寒性体质,须重灸。
6、灸后全身酸痛,说明受灸者为酸性体质,体内垃圾过多,须重灸。
7、灸后脐下出水泡,表示有妇科问题;水泡下还有红点,表示有炎症。
脐周出水泡,表示肠道湿寒,严重的人会在脐周起一圈硬皮。
8、灸后关节痛,说明关节处有寒湿之气淤堵,须重灸。
与排郁气有关的反应疏肝解郁反应:灸后会出现郁气外排的现象,表现形式以烦躁易怒、看谁都不顺眼、悲伤或委屈易哭等情绪变化为主,还会出现呼吸急促或者呼吸不顺畅,情绪不稳定等头沉现象,很多时候还会伴有打嗝、肛门排气、肝胆区和反射区酸痛等反应。
艾灸排病反应(精选课件)
艾灸排病反应艾灸排病反应大全1、麻:表明气能过来,而血过不来。
2、木:麻得厉害了,就是木,是血和气都过不来了。
3、酸:表明经络是通的,但是气血不足.4、胀:表明气很足,此类人是爱生气的体质,若体内的气出不去就估胀。
5、痛:单纯性的痛则是因为有血淤6、痒:表明气和血正在过来,伤口愈合的时候都会发痒。
但这与全身发痒不同.7、感觉热能到会阴,这是好的现象,说明对泌尿系统效果显著,打通任脉。
8、做艾炙过程中,下腹中感觉有一股热气在形成,并能随着人的意识而形成气流,在人的经络内来回的流动,上到头顶,下到足底,经过的地方有酸、麻、胀、痛的不同感觉,就像是练气功一样.这是非常好的现象...9、做完艾炙后,面色变得红润有光泽,皮肤饱满滋润。
色斑快速变淡、痘痘消失。
10、做完艾灸后,人的心情变得舒畅很多,心情很放松。
非常好的感觉。
11、夏天要出大汗为佳。
但冬天灸以全身微微出汗为佳,特别是额头、手心、足心要出热汗,出大汗者一定是身体比较虚的人。
..12、寒感,灸后会觉得冒凉风,寒性体质的人多会出现这种现象,要多灸。
13、热感,腹腔发热到后腰往上走到百会,往下走到涌泉。
经络通,效果好。
14、沉感,是正常的,比较像压了一块大石头。
气血循环不畅经络不通。
15、肚子咕咕叫,或者排气,这是促进肠蠕动,帮助排除身体的浊气,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16、如果腹部或后腰出油,是血液粘稠,血脂高,血液毒素垃圾过多,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
17、做艾灸的前几次没有什么感觉,只有点热,说明经络不通,身体比较寒。
18、做艾灸时上半身热或只是下半身热,表明不怎么热的那半身的经络不是很通。
19、灸的过程中有出现手心或足心出冷汗,是排寒气的现象,然后才出的热汗,说明体内寒气重。
20、做完后口干燥,咽喉难受,说明上焦有虚火,要做到要配合做肩颈灸,疗效就会很好了.21、开始灸很热,过了一段时间后感觉不热了,那是正常的平台期,还有就是经络适应了,需要用猛火灸. 22、酸痛、疲劳、嗜睡(白天爱困):体质酸性,血液循环差,气血不足,在灸后血液循环加快,所以体质弱的人前二、三次会出现乏力、困倦现象...23、呼吸急促或不顺畅,情绪不稳定、头重:心脏功能弱,心肌供血不足、血偏稠。
艾灸的排病反应(艾灸必看)
艾灸的排病反应(艾灸必看)在艾灸疗过程中,即使没有外界环境的诱因,绝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种种不适反应。
如浑身发冷,出冷汗,冒臭气,吐痰涎,腹痛,腹泻等现象。
甚至于多年前有过的病症会重复多次出现,由于这些不适反应与患者的病情有关,所以我们把这些不适反应统称为排病反应。
排病反应是正邪斗争的结果。
因为疾病的形成和发展,是正邪斗争并最终由病邪战胜了正气,在发病过程中集体会出现许多不适反应,同样患者接受灸疗后,元阳向病邪发动进攻,脏腑经脉里的病邪被驱逐,病邪被逐的过程就是排病反应。
因此,治疗过程中的排病反应是治疗效果的前奏和标志。
一般排病反应越强烈,治疗效果会越显著。
由于每人的个体差异有所不同,有的艾灸后感觉很好,基本没有什么反应和副作用,而有的则反应明显,且不断有各种反应出现。
排病反应总结成以下几大类:一、艾灸后常常会有疾病加重的反应,这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那么病邪在体内寄居很久,他也不会轻而易举的乖乖就范。
所以这时候就免不了有反应,你用艾灸的方式激发正气想把邪气赶出,那么邪气就先顽强抵抗。
这时的正气不足,而邪气旺盛的时候,当然你会有各种不适反应出来。
当你逐渐艾灸,体内慢慢累计了很多正气的时候,这时的病邪就会逐渐地赶出体外了。
二、失眠:艾灸后常常会有失眠的症状,如果出现初次艾灸后失眠,也是一种反应,此时的失眠,多很疲乏无力,或嗜睡。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艾灸后,这时如果睡眠很少,但不会出现疲乏无力的现象,反而因为艾灸,而显得精力充沛。
此时,不要因为睡眠时间的不足而烦恼,也不要刻意用安眠药来凑够睡眠的时间,主要看你自己的精力是否充足,灸中脘还会很快改善脾的功能。
三、艾灸的走窜现象,有时候我们艾灸中脘,会有肝区不适,或会有胃脘部不适,这很有可能你的肝有隐患或你的胃有疾病,艾灸就会主动帮助你去调整,这就是艾灸的通窜功能。
所以说,我们的身体有一个自我调整的功能,只要你调动的好,这些都会起来工作。
假如你艾灸关元穴,也许会反应出你妇科方面的隐患或前列腺方面的问题或生殖系统的一些疾患。
艾灸常见排病反应表
艾灸阳池穴,小肠,足三里,涌泉 可继续艾灸,能帮助排湿去寒。 不要因为睡眠时间的不足而烦恼,也不要刻意用安眠药来 凑够睡眠的时间,主要看 你自己的精力是否充足 酸性体质,体内垃圾过多,加大灸 说明关节处有寒湿之气淤堵。 增加艾灸时间,灸后平衡15分钟再起身,灸三焦小肠 艾灸前增加经络疏通次数,灸后多喝水,清淡饮食 增加艾灸次数,灸后使用艾灰水擦拭,若不能接受加大灸可停灸一段时间
正气不足,而邪气 旺盛的时候,当然你会有各种不适反应出来,继续坚持灸病邪就 会逐渐地赶出 体外
艾灸打破病理性平衡引起的,气冲病灶,实际是瘀堵不通 建议多喝水,可以3-5天做一次,中间穿插做刮痧,拔罐。 脐下出水泡,是有妇科问题,水泡下还有红点是有炎症。脐周出水泡是肠道湿寒,严 重的人会在脐周起一圈硬皮。 说明有妇科炎症或肠胃炎症。
调理反应 原因
பைடு நூலகம்
咳嗽伴随黄痰 肺部积热
咽喉干痛、声音 沙哑
虚火旺盛
气短乏力出虚汗 元气亏损
精神亢亩、失眠 头痛
阴阳失衡
全身肌肉酸疼 寒邪瘀滞
关节酸疼
湿寒瘀堵
头疼耳鸣、头晕 气血不足
口腔溃疡、痤疮 便秘
湿疹、红疹、瘙 痒
胃火积热 湿重阳虚
水泡
温重瘀堵运 化失调
呕吐、恶心、胃 痛
非经期排血或经 期延长
单纯性出汗
脾胃虚寒 宫内瘀血 皮肤排毒
皮肤起红疹 皮肤排毒
发烧
元阳增强
怕冷 咳吐痰多,流清
鼻涕 嗜睡乏力
体内阳虚 代谢痰湿 气血不足
疾病加重
正邪交战
以前不疼的地方 打破病理性
开始疼
平衡
口干,口渴 上实下虚
艾灸排病反应及症状
艾灸排病反应及症状灸感反应主要有:1、艾火循经:有透热、传热、扩热三种情况,这是艾火循经促使阳气循环运行的良性反应。
2、正邪相搏:有酸、麻、胀、痛、痒等感觉,是施灸时体内正气与邪气作斗争的正常反应。
3、外排邪气:风、凉、寒、湿是施灸时邪气被排出体外。
象“艾火循经”的传热感,在身体瘀阻厉害的时候不明显,但随着身体的疏通,传热的感觉会越来越明显,路径也会越来越远。
比如:灸大椎会有热感传到小指,灸后腰整个小腹会热。
灸感也被视为艾灸有效果的象征。
“正邪相搏”的反应,不仅是在艾灸的时候出现,在用其它养生调理的方法,比如:拔罐、敲打、打坐等也会出现。
灸后上火,就是指艾灸后,出现咽喉干痛、口腔鼓包,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状。
2、灸后上火其实是体寒引起的。
体内寒邪过盛,导致气血不畅、经络堵塞,一旦艾灸补充的阳气无法及时疏导和传输,就会表现出上火症状。
3、上热下寒的人:下焦虚寒,阳气不足,上焦的“热”传输下不来,只能郁积在上焦,导致“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中气虚弱的人:中气不足,气路不通,火降不来了,就会“上热”,同时肾水得不到火的温煦,就会“下寒”;气血不足的人:阴血不足,阳气相对过剩,就会向外浮散,引起上火。
4、此外,灸量过大、配穴不当、手法不当等,也会导致上火。
解决方案1、阴虚之人,一则建议滋阴,比如吃些银耳、糯米、黑木耳等;二则建议引火下行,可以艾灸下焦及腿上的穴位(如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涌泉穴),也可以用艾叶煮水泡脚;三则可以刮痧、拔罐等方法直接将余热泄出。
注:阴虚之人应当先艾灸中下焦,然后艾灸上焦。
只有先灸通中下焦,补足中气,气路才能畅通,火才能下行,否则,火全堵在上面下不来,上火症状会更加严重。
2、阳虚之人,建议重灸关元穴(可同时艾灸中脘穴),使真元得以激发,有效祛除寒邪,等寒邪祛除后,真元就会恢复“藏而不泄”的功能,将散在外面的热量收回来,上火症状就会自行消失。
3、如果上火症状严重,难以忍受,可以暂停几天或减少灸量。
连载(史上最完整版)艾灸排病反应及解决方案大全!(下)
连载(史上最完整版)艾灸排病反应及解决⽅案⼤全!(下)21崩漏,常伴有⾎块现象说明1、崩漏指不在⾏经期间,阴道突然⼤量出⾎,或下⾎淋漓不断,前者为“崩中”,后者为“漏下”。
出⾎量多,来势汹涌者为崩;出⾎量少,淋漓⽇久者为漏。
2、灸后崩漏常伴有⾎块,说明患者体内有寒邪,寒则凝,凝则瘀,瘀⾎阻滞冲任,⾎不归经,引起崩漏。
3、瘀⾎属病理产物,也可转为致病因素。
艾灸之后,体内阳⽓增多,阳⽓具有温煦作⽤,将体内寒邪悉数化开,瘀⾎就会⼤量排出,以⾎液或⾎块形式出现。
解决⽅案1、对付灸后崩漏,切不可服⽤寒凉固涩的药物,⼀来招致寒邪⼊体,并可致瘀;⼆来艾灸前功尽弃。
2、灸后崩漏与体质过寒有关,理当以化瘀为先,瘀⾎去则⾎⾃⽌,因此只要出⾎量在患者可承受范围内,建议坚持艾灸,促进⽓⾎运⾏,让体内瘀⾎尽快排出。
3、灸后崩漏还与冲任失调有关,因此若出⾎量实在过⼤,导致体虚,建议酌情艾灸以下⽳位:命门⽳,培元补肾、强健腰脊;关元⽳,调冲任、理⽓⾎;隐⽩⽳,健脾宁神、调经统⾎;⽓海⽳,益⽓助阳、调理冲任;⾎海⽳,调经统⾎、健脾化湿;三阴交⽳,健脾理⾎、益肾平肝。
22⽩带异常现象说明1、⽩带异常说明体内湿热过重。
灸后阳⽓增强,体内湿热邪逐步被祛除,在正邪相争的过程中,⼀旦湿热邪侵袭胞宫,就会引起⽩带异常。
2、⽩带异常说明任脉失固,带脉失约。
任脉属于奇经⼋脉,有“阴脉之海”之称;⽩带异常属于“带下病”,“带”指带脉,往往因为带脉不能约束所致。
解决⽅案1、⼀般⽽⾔,任脉失固、带脉失约是由于脾虚肾虚所致,因此针对任脉失固、带脉失约引起的⽩带异常,必须健脾补肾。
脾虚,可灸以下部位:带脉,益⽓固摄,调理任督⼆脉;脾俞⽳,振奋中阳,助升清降浊,运化⽔湿;⾜三⾥⽳,调理脾胃,利于⽓⾎化⽣;三阴交⽳,平肝、补肾、健脾、利湿;隐⽩⽳,补脾、益⽓、摄⾎。
肾虚,可灸以下部位:带脉,同上;次髎⽳,疏理下焦、清散郁热、补益虚损;肾俞⽳+关元⽳,强肾培元,固涩⽌带;三阴交⽳,同上。
艾灸的排病反应是什么
艾灸的排病反应是什么虽说艾灸的方法是无任何毒害的,是非常绿色的一种养生方法,但是在做完艾灸以后人们也是会觉得有些不好的反应的,这是由于自己的身体里面在排病,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排病反应,基本上人们的排病反应都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可能会觉得自己的头部有些轻微的疼痛,但是有的却会比较严重。
1头痛、头晕---下焦淤堵,带脉不通畅,原本颈部神经,血液流通不良或胆汁分泌不均以及膀胱的后不平衡,正在改善中2.皮肤痒,灸后皮肤花---体内有风邪、湿气重与肝有关加上原本皮肤干燥的体质会有背上热,痛痒。
肾不好的体质,经过调整也会有毒素外排而引起瘙痒的现象3.昏睡---代表心脏协调不佳的体质,肝细胞修补期间需要大量休息。
同时气血补足后,改善了脑部缺氧状态,进入正常睡眠。
4.烦躁、亢奋睡不着---体内有虚火,心脏协调体质会有的现象。
自律神经失序,重新恢复前的现象5.晕眩、恶心---原本中耳不平衡或长期贫血的体质,改善中会有的现象6.长痘---皮脂腺阻塞,停留在皮脂腺的脂肪或毒素被活化的细胞排除后逐渐改善7.腹泻、呕吐、打嗝、排气--肠胃功能不好,寒湿重,肠胃开始蠕动。
8.口干、痰多咳嗽--细胞活动力增加,有能力排除肺部的废物,请多喝水9.食量减少,体重下降--能量充足就不需要再吃太多东西了,同时巨噬细胞活化起来,便会吞噬多余的脂肪。
10.胃痛便血------胃部或十二指肠溃烂,上火或有痔疮或大肠瘤者改善现象,若超过七天请到医院检查。
上文就是向大家详细讲述了艾灸的排病反应是什么,这个是要根据自己艾灸的穴位来判断的,有些人的身体体质比较不好的话就会感觉到自己整个人都处在昏睡的状态,因为肝部的修复是需要大量的时间,这样才可以改善大脑缺氧的情况。
(史上最完整版)艾灸排病反应及解决方案,请收藏!(下)
(史上最完整版)艾灸排病反应及解决方案,请收藏!(下)21、崩漏,常伴有血块现象说明1、崩漏指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下血淋漓不断,前者为“崩中”,后者为“漏下”。
出血量多,来势汹涌者为崩;出血量少,淋漓日久者为漏。
2、灸后崩漏常伴有血块,说明患者体内有寒邪,寒则凝,凝则瘀,瘀血阻滞冲任,血不归经,引起崩漏。
3、瘀血属病理产物,也可转为致病因素。
艾灸之后,体内阳气增多,阳气具有温煦作用,将体内寒邪悉数化开,瘀血就会大量排出,以血液或血块形式出现。
解决方案1、对付灸后崩漏,切不可服用寒凉固涩的药物,一来招致寒邪入体,并可致瘀;二来艾灸前功尽弃。
2、灸后崩漏与体质过寒有关,理当以化瘀为先,瘀血去则血自止,因此只要出血量在患者可承受范围内,建议坚持艾灸,促进气血运行,让体内瘀血尽快排出。
3、灸后崩漏还与冲任失调有关,因此若出血量实在过大,导致体虚,建议酌情艾灸以下穴位:命门穴,培元补肾、强健腰脊;关元穴,调冲任、理气血;隐白穴,健脾宁神、调经统血;气海穴,益气助阳、调理冲任;血海穴,调经统血、健脾化湿;三阴交穴,健脾理血、益肾平肝。
22、白带异常现象说明1、白带异常说明体内湿热过重。
灸后阳气增强,体内湿热邪逐步被祛除,在正邪相争的过程中,一旦湿热邪侵袭胞宫,就会引起白带异常。
2、白带异常说明任脉失固,带脉失约。
任脉属于奇经八脉,有“阴脉之海”之称;白带异常属于“带下病”,“带”指带脉,往往因为带脉不能约束所致。
解决方案1、一般而言,任脉失固、带脉失约是由于脾虚肾虚所致,因此针对任脉失固、带脉失约引起的白带异常,必须健脾补肾。
脾虚,可灸以下部位:带脉,益气固摄,调理任督二脉;脾俞穴,振奋中阳,助升清降浊,运化水湿;足三里穴,调理脾胃,利于气血化生;三阴交穴,平肝、补肾、健脾、利湿;隐白穴,补脾、益气、摄血。
肾虚,可灸以下部位:带脉,同上;次髎穴,疏理下焦、清散郁热、补益虚损;肾俞穴关元穴,强肾培元,固涩止带;三阴交穴,同上。
艾灸后的排病反应大全详解
艾灸后的排病反应大全详解近来有很多粉丝咨询艾灸后的排病反应,因为时间原因没有一一回复,十分抱歉,今天特意收集艾灸的排病反应。
那么什么是排病反应呢?可以这样说:“艾灸让人体的激发了正气,但经络还未疏通,正邪相争加剧,反而,会出现疾病症状加重或其他各种反应,这都是排病反应。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就如同我们每个个体体质不尽相同一样,艾灸后的排病反应也不一样。
排病反应简单说来就是:正邪二气在身体内交战所导致的。
那么艾灸过程中究竟会出现哪些排病反应呢?排病反应也分类型,首先先说下排病反应好现象1、艾灸过程中会出现酥酥的感觉这是经络窜感,也叫得气,表明经络通畅。
展开剩余89%2、灸后感觉热能够传导至会阴,说明艾灸在打通任脉,对泌尿系统产生了效果。
3、做灸的过程中,下腹中感觉形成一股热气,并能随着人的意识而形成气流,在体内经络中来回流动,上到头顶,下至足底,经过的地方有酸、麻、胀、痛的不同感觉,如练气功一般。
4、灸后面色变得红润有光泽,皮肤饱满滋润。
色斑快速变淡、痘痘消失;人的心情变得舒畅很多,心情很放松。
5、灸后肚子咕咕叫或排气,是艾灸促进肠蠕动,帮助身体排出浊气的好现象。
6、灸后有热感,即腹腔发热至后腰,往上至百会,往下至涌泉。
表明经络渐通,艾灸效果好。
与排风寒有关的反应1、灸后有寒感,即灸后感觉冒凉风。
寒性体质的人多会出现这种现象,应重灸。
2、灸的过程中,手心或足心出冷汗,而后才出热汗。
说明受灸者体内寒气重,出冷汗表示身体向外排寒气。
3、做完艾灸后全身无力感或酸痛感增加,表示受灸者体内有风湿,艾灸几次后即可消失。
4、做完艾灸后持续出汗,表示受灸者体内湿气重。
艾为纯阳之火,能助其排湿驱寒。
5、灸后乏力,有虚汗,说明受灸者为寒性体质,须重灸。
6、灸后全身酸痛,说明受灸者为酸性体质,体内垃圾过多,须重灸。
7、灸后脐下出水泡,表示有妇科问题;水泡下还有红点,表示有炎症。
脐周出水泡,表示肠道湿寒,严重的人会在脐周起一圈硬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灸排病反应大全
1、麻:表明气能过来,而血过不来。
2、木:麻得厉害了,就是木,是血和气都过不来了。
3、酸:表明经络是通的,但是气血不足。
4、胀:表明气很足,此类人是爱生气的体质,若体内的气出不去就估胀。
5、痛:单纯性的痛则是因为有血淤
6、痒:表明气和血正在过来,伤口愈合的时候都会发痒。
但这与全身发痒不同.
7、感觉热能到会阴,这是好的现象,说明对泌尿系统效果显著,打通任脉。
8、做艾炙过程中,下腹中感觉有一股热气在形成,并能随着人的意识而形成气流,在人的经络内来回的流动,上到头顶,下到足底,经过的地方有酸、麻、胀、痛的不同感觉,就像是练气功一样。
这是非常好的现象。
9、做完艾炙后,面色变得红润有光泽,皮肤饱满滋润。
色斑快速变淡、痘痘消失。
10、做完艾灸后,人的心情变得舒畅很多,心情很放松。
非常好的感觉。
11、夏天要出大汗为佳。
但冬天灸以全身微微出汗为佳,特别是额头、手心、足心要出热汗,出大汗者一定是身体比较虚的人。
12、寒感,灸后会觉得冒凉风,寒性体质的人多会出现这种现象,要多灸。
13、热感,腹腔发热到后腰往上走到百会,往下走到涌泉。
经络通,效果好。
14、沉感,是正常的,比较像压了一块大石头。
气血循环不畅经络不通。
15、肚子咕咕叫,或者排气,这是促进肠蠕动,帮助排除身体的浊气,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
16、如果腹部或后腰出油,是血液粘稠,血脂高,血液毒素垃圾过多,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
17、做艾灸的前几次没有什么感觉,只有点热,说明经络不通,身体比较寒。
18、做艾灸时上半身热或只是下半身热,表明不怎么热的那半身的经络不是很通。
19、灸的过程中有出现手心或足心出冷汗,是排寒气的现象,然后才出的热汗,说明体内寒气重。
20、做完后口干燥,咽喉难受,说明上焦有虚火,要做到要配合做肩颈灸,疗效就会很好了。
21、开始灸很热,过了一段时间后感觉不热了,那是正常的平台期,还有就是经络适应了,需要用猛火灸。
22、酸痛、疲劳、嗜睡(白天爱困):体质酸性,血液循环差,气血不足,在灸后血液循环加快,所以体质弱的人前二、三次会出现乏力、困倦现象。
23、呼吸急促或不顺畅,情绪不稳定、头重:心脏功能弱,心肌供血不足、血偏稠。
24、肾脏部位有酸痛感,(腰酸腰凉)尿量增加,尿色有变化:肾功能不佳,肾气不足,阳虚。
25、做完艾灸后,脐部有出黄水的现象:这说明有妇科炎症或肠胃炎症。
脐周出水泡是肠道湿寒,严重的人会在脐周起一圈硬皮。
26、做完艾灸后下部瘙痒、分泌物增加或有血块:妇科不好、月经不调,调整经期中,会出现短暂乱经。
27、做完艾灸后全身无力感或增加酸痛:痛风、月内风,体内有风湿,几次后即消失。
28、做完艾灸后持续出汗:体内湿气重,艾为纯阳之火,能帮助排湿去寒。
29、做完几次艾灸会感觉口渴?非常典型的上实下虚的症状,在做过几次后出现好转反应,感觉病情加重了,建议多喝水,可以3-5天做一次,中间穿插做刮痧,拔罐。
30、月经提前或推后:艾的作用最先走向的就是女性和男性的生殖系统,所以女性做艾灸月经3个月之内为调整期,月经可以提前或推后。
31、出水泡,出红疹是体内的湿毒,血毒过多,越是这种现象越要灸。
32、灸后出现咳嗽,有黄痰。
说明肺部有火,如无法接受继续施灸可以少灸或不灸。
33,乏力,有虚汗。
说明为寒性体质,加大灸。
34、精神亢奋,失眠,头痛,头晕。
热性体质,上焦有火,可在背部适当刮痧拔罐,必要时可在大椎穴上放血。
在家庭中可赶紧将病人安置在一个空气流畅的环境下,让患者平躺,再做推拿颈部疏通,多喝水。
35、灸后关节痛,说明关节处有寒湿之气淤堵。
36、口腔溃疡,长痘,便秘。
是胃火旺,可在胃经上刮痧泻火,吃凉润食品。
37、灸后出现湿疹,痒,起红疙瘩。
是脾胃湿气重的缘故,加大灸。
若不能接受加大灸可停灸一段时间。
38、腹泻,恶心,呕吐。
是脾胃虚寒的严重,加大灸即可,千万不要去医院打调水。
39、打嗝为肠胃气滞,无需处理会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