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处理器管理

合集下载

106250-操作系统(第5版)-3-《操作系统教程》(5版)教学计划说明全

106250-操作系统(第5版)-3-《操作系统教程》(5版)教学计划说明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操作系统教程>>(第5版)教学计划说明各学校和学院在教学计划、教学要求、课程设置、学时安排、教学大纲,乃至学生程度等方面存在种种差异,采用本教材授课时,应酌情对内容进行取舍。

课时充分时,可考虑讲授全部内容,否则,突出基本内容,简化实例,重点讲述原理。

(1)共安排54学时(每周3学时×(18)周)讲课,期中和期末测验另行安排时间。

(2)许多院校每学期讲课时间少于18周或有更多学时,则有些章节可以适当减少或增加学时,有些内容可精简不讲或略讲。

同时可以安排课堂讨论,采用分组研讨,课堂汇报,集体评论的形式。

“讨论题”可在电子资料中找到。

(3)采用ppt配合讲课,每次讲授的信息量较大,讲课速度可以提高,ppt讲稿可供学生下载,便于课后复习。

(4)第8章可略去部分或全部,以压缩课时,或者作为一次学术讲座。

(5)操作系统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如果仅仅学习理论知识是很难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必须配合上机实验,既可以单独开课,也可作为课程的一部份。

南京大学在原理教学部分--设计了“模拟类实验”配合原理教学同步进行,可参考本书网站。

实验教学部分—包含了“内核类和应用类实验”,请参考由高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配套教材<<Linux操作系统实验教程>>。

(6)考试范围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方面,实例及涉及具体操作系统细节的内容可以不作为考试范围和要求的重点。

(7)学生成绩考核采取综合评定方式,由以下部分组成:作业10-15%、上机实习20%、课程测验10-15%、期终考试60-50%。

各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比例(实验课也可单独开设,另计学分)。

(8)由于习题较多,思考题由学生自行选做,作业仅布置应用题,每学期拟做50题左右。

注意“应用题参考答案”及“考研真题和参考答案”仅供给选择本教材院校的老师参考,不直接提供给学生使用,每学期均有多所院校学生来函索求答案,我们都会婉言拒绝。

windows XP操作系统

windows XP操作系统
7
2.1.4 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从资源管理的观点来看,操作系统 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功能:
1.处理机管理
2.存储管理
3.设备管理 4.文件管理 5.网络与通信管理 6.用户接口
8
1.处理器管理 处理器的分配调度 处理器管理 处理中断事件
批处理方式 分时处理方式配、存储共享、存储 保护和存储扩充。
(1)没有组策略功能; (2)只支持1个CPU和1个显示器(专业版支持2个CPU和9 个显示器); (3)没有远程桌面功能; (4)没有EFS文件加密功能; (5)没有IIS服务; (6)不能归为域; (7)没有连接Netware服务器的功能。
16
2.2.2文件系统
• 什么是文件系统? • 文件系统是对文件存储器空间进行组织和 分配,负责文件的存储并对存入的文件进 行保护和检索的系统。具体地说,它负责 为用户建立文件,存入、读出、修改、转 储文件。
29
2.3 Windows XP的桌面
4.快捷方式
1. 图标
回目录
扩展名为.lnk 的文件
2.开始按钮
3.快捷按钮
30
2.3.2 Windows XP桌面的基本设置
1. 个性化你的桌面 2. 设置显示属性 3. 设置任务栏和“开始”菜单
31
个性化你的桌面
•用鼠标拖动桌面 上的图标调整位置。 •按规律排列桌面 上的图标。 •桌面的任意空白 处右击,出现一个 快捷菜单。
2. FAT32
1)文件名可长达255个字符。 2)FAT32可以支持等大的磁盘分区。 3)于采用了更小的簇,FAT32文件系统可以更有效 率地保存信息。
20
3. NTFS NTFS文件系统是专用于Windows NT/2000/XP 的高级文件系统,特点是: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教程(软考中级)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教程(软考中级)

第一章计算机硬件基础1.1 计算机基本组成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部分组成。

2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

内存储器和中央处理器合称为主机。

3控制器包括: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控制。

1.1.1 中央处理器1运算器通常由算术运算部件(ALU)和一些寄存器组成。

2累加器除了存放参加运算的操作数外,在连续运算中,还用于存放中间结果和最终结果。

3为了使计算机能够正确执行指令,CPU必须能够按正确的时序产生操作控制信号,这是控制器的主要任务。

4控制器组成:①程序计数器(PC);②指令寄存器(IR);③指令译码器;④脉冲源及启停控制线路;⑤时序信号产生部件;⑥操作控制信号形成部件;⑦中断机构;⑧总线控制逻辑。

1.1.2 存储器1按存储器在计算机中的功能分类: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由双极型半导体;主存储器,由MOS半导体存储器构成;辅助存储器,又称为外存储器。

1.1.3 常用I/O设备1按信息的传输方向来分可分为:输入、输出与输入输出设备。

2输入设备:键盘、鼠标、光标、触摸屏、跟踪球、控制杆、数字化仪、语言输入、手写汉字识别、光学字符阅读机(OCK)。

分为两类:媒体输入设备和交互式输入设备。

媒体输入设备:纸带输入机、卡片输入机、光学字符阅读机;交互式输入设备:键盘、鼠标、触屏、光屏、跟踪球。

3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语音输出设备、卡片穿孔机、纸带穿孔机、数模转换设备。

4输入输出设备:磁盘机、磁带、可读写光盘、CRT显示器、通信设备。

5输入输出设备按功能分为三类:用于人机接口、用于存储信息、机—机联系。

6键盘:按键开关可分为两类:触点式、非触点式。

7键盘控制器的构成方式不同,可分为编码键盘和非编码键盘两类。

8根据鼠标器锁采用的传感技术的不同,鼠标器可分为两类:机械式与光电式。

9鼠标与主机相连有两种方式:总线接口和通信接口。

10目前大部分计算机把鼠标接在串行通信口:COM1和COM2上。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操作系统基础知识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操作系统基础知识
第二章 操作系统基础知识
2.1 操作系统概述
2.1 操作系统概述
• 2.1.1 什么是操作系统 • 2.1.2 操作系统的功能 • 2.1.3 操作系统的分类 • 2.1.4 微机常用的操作系统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2.1.1 什么是操作系统
•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是管理和 控制计算机系统软、硬件资源的大型程序, 是最基本的系统软件,它不仅管理和控制 系统软件,也为各种软件提供良好的开发 和运行环境,是用户和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设计操作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系统资源 的利用率、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
返回目录
2.1.3 操作系统的分类
• 实时操作系统
– 实时操作系统能及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 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对事件的处理,并控制 所有实时设备协调一致地进行工作。实时系 统通常应用于对及时性要求很高的工业生产 自动控制、军事方面的自动控制等实时过程 控制系统或银行的数据处理、预订票务管理 等实时信息系统处理系统。
返回目录
2.1.3 操作系统的分类
• 网络操作系统
– 网络操作系统提供用户和计算机网络之间的 接口。网络操作系统不仅具有通常操作系统 的功能,还具有管理计算机网络,进行网络 通信、网络资源共享的功能。
返回目录
2.1.3 操作系统的分类
• 分布式操作系统
– 分布式操作系统将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组成 计算机网络,均衡各台计算机的负荷并可以 互相协作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在分布式系 统中,各台计算机无主次之分,共享资源。 因此,分布式操作系统下的多台计算机,对 用户来说就象是一台计算机。
返回目录
2.2.1 DOS操作系统的发展
• MS-DOS的前身是Seattle Computer Products公司于1980年推出的PC-DOS。 微软公司在1981年买下了PC-DOS的专利, 经修改、扩充后更名为MS-DOS,即MSDOS V1.0版。随着微机硬件和软件的不断 发展,微软公司也在不断地更新DOS版本。 从1981年推出的DOS V1.0到今天,已经过 了十多次修改,目前最新的版本为MSDOS V6.22。

远程教育计算机管理等制度

远程教育计算机管理等制度

远程教育计算机管理等制度1. 引言远程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手段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远距离交互,旨在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便捷的学习方式。

为了保证远程教育的顺利开展和高效管理,远程教育计算机管理等制度应运而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远程教育计算机管理等制度,包括远程教育计算机硬件配置、软件安装及维护、网络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2. 远程教育计算机硬件配置为了保障远程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对计算机硬件配置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具体要求如下:• 2.1 远程教育计算机硬件配置要求– 2.1.1 操作系统:计算机应安装稳定可靠的操作系统,推荐使用Windows 10、macOS Mojave或其他经过充分测试的操作系统版本。

– 2.1.2 处理器:计算机处理器需具备充足的计算能力,建议使用至少四核处理器。

– 2.1.3 内存:计算机内存大小应不低于8GB,以保证在运行大型教育软件时的流畅性。

– 2.1.4 存储空间:计算机硬盘容量应足够,建议不低于256GB,以容纳学习材料和教育软件。

– 2.1.5 显示屏:计算机显示屏宽度不低于14英寸,分辨率不低于1920×1080,以提供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体验。

3. 软件安装及维护为了保证远程教育软件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对软件的安装和维护进行规定。

具体规定如下:• 3.1 软件安装– 3.1.1 远程教育平台客户端:学生应按照教育机构提供的指引,合法安装远程教育平台客户端软件。

– 3.1.2 阅读器和编辑器:学生应安装常用的文档阅读器和编辑器,以便进行教材阅读和作业编辑。

– 3.1.3 安全软件:建议安装可靠的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软件,确保计算机系统的安全。

• 3.2 软件维护– 3.2.1 及时更新:学生应定期检查并更新远程教育软件、操作系统和安全软件,以获取最新的功能和修复程序。

– 3.2.2 系统清理:学生应定期清理计算机系统,删除垃圾文件和临时文件,以提升计算机性能。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二教案-2.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新教材】教科版(2019)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二教案-2.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新教材】教科版(2019)

2.1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教学目标】知道计算机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够描述基本工作原理。

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认识其主要的性能指标。

了解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分类,能区分各类软件的主要功能。

【教学重点】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与分类。

【教学难点】事务处理系统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计算机系统有哪些?一台计算机由许多零部件组成的。

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二、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硬件系统由输入设备、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和输出设备组成;软件系统由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组成。

用图示概括为:任务一:探索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活动一:匹配数据数型与输入输出设备活动二:比较内部存储器和外部存储器活动三:调查中央处理器(CPU)的性能指标学生分组在3个活动中挑选一个完成下表。

表一:(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对照表) 表二:(比较内部存储器和外部存储器)分析:内存与外存的特点对比?表三:主流CPU的性能指标性能指标含义参数值举例(调查中央处理器(CPU)的性能指标)总结:1、输入设备:输入设备是向计算机输入数据的设备,是人或外部与计算机进行交互的一种装置,用于把原始数据和处理这些数据的程序输入到计算机中。

计算机能够接收各种各样的数据,既可以是数值型的数据,也可以是各种非数值型的数据,如图形、图像、声音等。

常见的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扫描仪、触摸屏、麦克风等。

(常见的输入设备)2、输出设备输出设备可将计算机的运算结果或者中间结果打印或显示出来。

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和传真机等。

(常见的输出设备)3、存储设备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的记忆装置,它的主要功能是存放程序和数据。

存储器分为内部存储器和外部存储器。

内部存储器又分为随机存储器( Random Access Memory,RAM)和只读存储器( Read Only Memory,ROM)。

处理机管理

处理机管理

➢处理器状态
• 中央处理器怎么知道当前是操作系统还 是一般用户程序在运行呢?
• 处理器状态标志和设置处理器成不同状 态: 管理状态(特权状态、系统模式、 特态或管态)和用户状态(目标状态、 用户模式、常态或目态)
➢程序状态字寄存器
• 通常操作系统都引入程序状态字PSW(Program Status Word)来区别不同的处理器工作状态
平均作业周转时间 T = (Σti) / n
作业带权周转时间和平均作业带权周转时间
• 如果作业i的周转时间为ti,所需运行 时间为tk,则称wi=ti /tk为该作业的带 权周转时间。
• ti是等待时间与运行时间之和,故带权 周转时间总大于1。
平均作业带权周转时间W = (Σwi) / n
2.4 批处理作业的管理与调度
低级调度基本功能: (1)记住进程的状态。 (2)决定某个进程什么时候获得处理器, 以及占用多长时间。 (3)把处理器分配给进程。 (4)收回处理器。 低级调度基本方式:非抢占式、抢占式、 折衷方式
➢ 低级调度算法
1﹑先来先服务算法 2﹑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可防止那些很少使用外围设备的进程过长的占用处理器 而使得要使用外围设备的那些进程没有机会去启动外围设备。
先进入系统的作业优先被挑选。 算法容易实现,效率不高,只顾及作业等候
时间,没考虑作业要求服务时间的长短。不利于 短作业而优待了长作业 。
2 ﹑最短作业优先算法(SJF)
SJF算法以进入系统的作业所要求的CPU时间为标准, 总选取估计计算时间最短的作业投入运行。
算法易于实现,效率不高,主要弱点是忽视了作业 等待时间,会出现饥饿现象。SJF的平均作业周转 时间比FCFS要小,故它的调度性能比FCFS好。

ch2-2.1处理器

ch2-2.1处理器

处理器模式转换
• 导致处理器从用户态向核心态转换,一是程序 请求操作系统服务,执行系统调用;二是程序 运行时,产生中断或异常事件,运行程序被中 断,转向中断处理或异常处理程序工作。 • 两类情况都通过中断机制发生,中断和异常是 用户态到内核态转换仅有的途径。 • 从内核模式转向用户模式,计算机提供一条特 权指令称作加载程序状态字(IBM370为load PSW指令,Intel x86为iret指令),用来实现从 核心态返回到用户态,控制权交给应用进程。
L2高速缓冲
FSB
“超线程”(Hyperthreading Technology)技术就是通过采 用特殊的硬件指令,可以把两 个逻辑内核模拟成两个物理超 线程芯片,在单处理器中实现 线程级的并行计算,同时在相 应的软硬 超线程技术效果件的 支持下大幅度的提高运行效能, 从而实现在单处理器上模拟双 处理器的效能。
多处理器和多核处理器(5) (1)多处理器结构
线程执行环境 线程执行部件 线程执行环境 线程执行部件
L1指令缓 冲
L2高速缓冲
L1数据缓 冲
L1指令缓 冲
L2高速缓冲
L1数据缓 冲
FSB 北桥
内存 PCI总线
多处理器和多核处理器(6) 超线程结构
线程执行环境 线程执行环境
线程执行部件 L1指令缓冲 L1数据缓冲
2.1中央处理器
2.1.1处理器 2.1.2程序状态字寄存器
2.1.1 处理器
1单处理器和多处理器系统
处理器的任务是按照程序计数器的指向从主 存读取指令,对指令进行译码,取出操作数,然 后执行指令。
共享存储(紧密耦合)多处理机系统 分布存储(松散耦合)多处理机系统。
共享存储(紧密耦合)多处理机系统

第二章(操作系统)

第二章(操作系统)

8
返回本节
2.1.3 Windows XP简介
Windows XP的三个版本
Windows XP Home Edition 适用于大多数的家庭和普通用户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适用于商业用户和有一定专业水平的家庭用户 Windows XP 64位Edition 专满足技术性工作站用户的强烈要求而设计 怎样安装xp
第二章 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
本章重点
操作系统的功能 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回收站的使用 程序管理
计算机管理
1
2.1 操作系统的功能与用户界面
操作系统在资源使用者和资源之间充当中间人的角 色,它负责管理、调度、指挥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使 其协调工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标三个部分,所有的操作都是从桌面开始。
开始菜单
任务栏
桌面图标
返回
12
2.1.4 Windows XP的桌面环境
任务栏
快速启动工具栏 窗口管理区 语言栏
开始按钮
系统提示区
任务一: 任务栏的设置
演示
13
2.1.4 Windows XP的桌面环境
开始菜单
用户帐户 系统工具和文 件管理工具列 表
常用程序列表
磁盘 用户
操作系统
内存
CPU
网络
程序
打印机
返回
2
2.1.1 操作系统的功能
处理器管理
处理器管理主要是对中央处理器(CPU)进行动态管理。 在多个程序运行时,所有的程序都是在处理器中运行得到结果 的,而现在大多的计算机都只有一块CPU,因此处理器管理实 际上是对处理器执行的“时间”管理,即如何将CPU真正合理 分配给每个任务。

2.操作系统

2.操作系统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计算机系
24
24
“虚拟内存设置”对话框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计算机系
25
25
2.存储空间的分配和回收
操作系统中的存储管理能根据记录每个存储区( 分配单元)的状态做为主存分配的依据。当用户 提出申请时,实施存储空间的分配管理,并能及 时回收系统或用户释放的存储区,以供其它用户 使用。 通过主存分配记录表来管理主存的分配和回收。 保存每个存储区域的状态的数据结构称为主存分 配记录表。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计算机系
37
37
缓冲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计算机系
38
38
2.2.4 文件管理
文件管理就是把存储、检索、共享和保护文件的 手段,提供给操作系统本身和用户,以达到方便 用户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文件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按名存取,实现对文 件的共享、保护和保密,保证文件的安全性,并 提供给用户一套方便操作文件的命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计算机系
40
40
1.文件的基本概念
文件名:在计算机中,任何一个文件都有文件名。 文件名是存取文件的依据,即按名存取。一般情况 下,文件名分为文件主名和扩展名两个部分。如 p1.txt。 文件类型。在绝大多数的操作系统中,文件的扩展 名表示文件的类型。Windows中常见的文件扩展名 及其表示的意义见表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计算机系
32
32
即插即用
所谓即插即用(Plug and Play,PnP),就是指把 设备连接到计算机上后无需手动配置可以立即使 用。即插即用技术不仅需要设备支持,而且操作 系统也必须支持。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计算机系
33
33

2.1什么是微处理器它包含哪几部分【精品推荐-doc】

2.1什么是微处理器它包含哪几部分【精品推荐-doc】

习题22.1 什么是微处理器?它包含哪几部分?【解】:微处理器(CPU)的任务是执行存放在存储器里的指令序列。

为此,除要完成算术逻辑操作外,还需要担负CPU和存储器以及I/O之间的数据传送任务。

早期的CPU芯片只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两大部分。

从80386开始,为使存储器速度能更好地与运算器的速度相匹配,已在芯片中引入高速缓冲存储器。

它们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算术逻辑部件算术逻辑部件(Arithmetic Logic Unit,ALU)用来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及其相应操作。

(2)控制逻辑部件控制逻辑部件负责对全机的控制工作,包括从存储器取出指令,对指令进行译码分析,从存储器取得操作数,发出执行指令的所有命令,把结果存入存储器以及对总线及I/O的传送控制等。

(3)工作寄存器工作寄存器在计算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一个寄存器相当于运算器中的一个存储单元,但它的存取速度比存储器要快得多。

它用来存放计算过程中所需要的或所得到的各种信息,包括操作数地址、操作数及运算的中间结果等。

2.2 8086微处理器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解】:按功能可分为两部分:总线接口单元BIU(Bus Interface Unit)和执行单元EU(Execution Unit)。

总线接口单元BIU是8086 CPU在存储器和I/O设备之间的接口部件,负责对全部引脚的操作,即8086对存储器和I/O设备的所有操作都是由BIU完成的。

所有对外部总线的操作都必须有正确的地址和适当的控制信号,BIU中的各部件主要是围绕这个目标设计的。

它提供了16位双向数据总线、20位地址总线和若干条控制总线。

其具体任务是:负责从内存单元中预取指令,并将它们送到指令队列缓冲器暂存。

CPU 执行指令时,总线接口单元要配合执行单元,从指定的内存单元或I/O端口中取出数据传送给执行单元,或者把执行单元的处理结果传送到指定的内存单元或I/O端口中。

执行单元EU中包含1个16位的运算器ALU、8个16位的寄存器、1个16位标志寄存器FR、1个运算暂存器和执行单元的控制电路。

处理器管理

处理器管理
处理器如何知道当前运行的是操作系统还是一应用 软件?执行时有不同的权限。有赖于处理器状态。
8
四、处理器的状态
根据运行程序对资源和机器指令的使用权限将处理器设 置为不同状态,处理器状态又称为处理器模式。
多数系统将处理器工作状态划分为核心态和用户态。
1.核心态(Kernel Mode)
CPU执行操作系统程序时所处的状态。较高的特权级别,又 称为特权态(特态)、系统态 、管态。
26
2.中断屏蔽
在CPU上运行的程序,有时由于种种原因, 不希望其在执行过程中被别的事件所中断, 称为中断屏蔽。
在PSW中设置中断屏蔽位以屏蔽某些指定的中 断类型 各设备接口中也有中断禁止位,以禁止该设 备的中断
27
3.多个中断的处理
若中断处理过程中又发生中断,引起多中断处理问题。
两种策略方法:
一、进程的概念
计算机出现以来,“程序”是使用广泛的一个概念, 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出现之前,程序是顺序执行的。
1.程序的顺序执行
例:在系统中有n个作业,每个作业都有三个处理步骤: 首先输入用户的程序和数据(Ii),然后进行计算(Ci), 最后将结果打印出来(Pi )。
在计算机系统中只有一个程序在运行,这个程序独占 系统中所有资源,其执行不受外界影响。一道程序执行完 后另一道才能开始。
5
三、特权指令和非特权指令 1.处理器执行指令过程
处理器依据在程序计数器中的指令地址从存 储器中取一条指令 取到的指令放在指令寄存器(IR)中 处理器解释并执行指令 自动将程序计数器的值变成下条指令的地址
6
2.五类指令
(1)数据处理类指令; (2)转移类指令; (3)数据传送类指令; (4)移位与字符串类指令; (5)I/O类指令。

os2操作系统运行环境

os2操作系统运行环境
微程序设计
所谓微程序设计就是指把计算机控制器的操作用微 指令编成程序来实现,这样的程序称为微程序或微 代码。
微指令
计算机控制线路的操作是由一系列基本的动作组成 的,这些基本动作称为微操作或微指令。
第二章 操作系统运行环境
2.4 固件——微程序设计概念
微程序设计的优点
机器控制线路的设计可以标准化,即方便又节省时 间 便于修改、维护和检查 一组指令系统可以通过微程序适合多种型号的计算 机 一台计算机通过微程序可以包含若干组指令系统
第二章 操作系统运行环境
第2章 操作系统运行环境
2.1 硬件环境 2.2 操作系统于其它软件的关系 2.3 操作系统与人的接口 2.4 固件——微程序设计概念
第二章 操作系统运行环境
2.1 硬件环境
2.1.1 中央处理器 2.1.2 主存储器 2.1.3 缓冲技术 2.1.4 中断技术 2.1.5 时钟、时钟队列
第二章 操作系统运行环境
2.1.4 中断技术
























第二章 操作系统运行环境
2.1.4 中断技术
中断优先级
优先级越高的中断优先被处理 具有同样优先级的中断:
固定优先数 轮转法
中断响应
CPU什么时候响应中断 如何知道发出中断的中断源是哪一个
第二章 操作系统运行环境
PSW是一个特殊的寄存器,用于指示处理 器的状态 不同的处理器,他们的PSW的位数不同, 格式也不同。
一个PSW的例子:见教材page 20

大学计算机基础(慕课版)-PPT课件

大学计算机基础(慕课版)-PPT课件
大学计算机基础(慕课版)
第一章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
2.2.2 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1.处理器管理
处理器管理又称进程管理,通过操作系统处理器管理模块来确定对处理器的分配策略, 实施对进程或线程的调度和管理。进程与程序的区别如下。
01 程序是“静止”的,进程是动态的。
大学计算机基础(慕课版)
目录
CONTENTS
2.1 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 2.2 计算机操作系统
大学计算机基础(慕课版)
第一章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
2.2.1 操作系统的含义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是 一种系统软件,它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与软 件资源,控制程序的运行,改善人机操作界面, 为其他应用软件提供支持等,从而使计算机系 统所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应用,并为用 户提供了方便、有效、友善的服务界面。操作 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管理控制程序,它直接运行 在计算机硬件上,是最基本的系统软件,也是 计算机系统软件的核心,同时还是靠近计算机 硬件的第一层软件。
目录22计算机操作系统contents21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大学计算机基础慕课版大学计算机基础慕课版第一章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221操作系统的含义操作系统operatingsystemos是一种系统软件它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与软件资源控制程序的运行改善人机操作界面为其他应用软件提供支持等从而使计算机系统所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应用并为用户提供了方便有效友善的服务界面
大学计算机基础(慕课版)
第一章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
2.1.6 键盘和鼠标
虽然现在输入的方式有多种,如语音输入、手写输入、自动扫描识别等输入方式, 但键盘和鼠标仍然是目前最常用的输入设备之一。
大学计算机基础(慕课版)

操作系统程序状态字和程序状态字寄存器

操作系统程序状态字和程序状态字寄存器

可编辑计算机处理速度,首先发 展起来的是联想存储器系统和 流水线系统,
•前者提出了数据驱动的思想, 后者解决了指令并行执行问题, 都是计算机并行化发展的例子。
可编辑ppt
5
计算机系统结构分类(1)
单指令流单数据流(SISD) 单指令流多数据流(SIMD) 多指令流单数据流(MISD) 多指令流多数据流(MIMD)
EFLAGS的低16位称FLAGS,标 志可划分为三组:状态标志、 控制标志、系统标志。
可编辑ppt
20
程序状态字寄存器(4)
状态标志:使得一条指令的执行结 果影响后面的指令。
算术运算指令使用溢出标志,符号 标志,结果为零标志,辅助进位标 志,进位标志,奇偶校验标志;
串扫描、串比较、循环指令使用ZF 通知其操作结束。
可编辑ppt
6
计算机系统结构分类(2)
单指令流单数据流:一个处理器在一个 存储器中的数据上执行单条指令流。
单指令流多数据流:单条指令流控制多 个处理单元同时执行,每个处理单元包 括处理器和相关的数据存储,一条指令 控制了不同的处理器对不同的数据进行 操作。向量机和阵列机是这类计算机系 统的代表 。
8
2.1.2寄存器(1)
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器包括一组寄 存器,其个数根据机型的不同而 不同,它们构成了一级存储,比 主存容量小 ,但访问速度快。这 组寄存器所存储的信息与程序的 执行有很大关系,构成了处理器 现场。
可编辑ppt
9
寄存器(2)
通用寄存器:
数据寄存器:
基地址寄存器:
I/O地址寄存器:
可编辑ppt
14
处理器状态(2)
处理器处于管理状态时,程序可以 执行全部指令,使用所有资源,具 有改变处理器状态的能力;处理器 处于用户状态时,程序只能执行非 特权指令。

大学计算机基础(Windows+WPSOffice)计算机系统的构成

大学计算机基础(Windows+WPSOffice)计算机系统的构成

第2章 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大学计算机基础(Windows +WPS Office )C O M P U T ER目录CONTENTS2.1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2.2 计算机操作系统2.1.1 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是由一片或少数几片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中央处理器,简称CPU,这些电路执行控制部件和算术逻辑部件的功能。

微处理器中不仅有运算器、控制器,还有寄存器与高速缓冲存储器,其结构是,一个CPU可包含几个甚至几十个内部寄存器,包括数据寄存库、地址寄存器和状态寄存器等。

进行算术逻辑运算的运算器是以加法器为核心,能根据二进制法则进行补码的加法运算,可传送、移位和比较数据。

控制器由程序计数器、指令译码器、指令寄存器与定时控制逻辑电路组成,可进行分析和执行指令、统一指挥微机各部分按时序进行协调操作。

2.1.2 内存储器计算机中的存储器包括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种,其中,内部存储器也叫主存储器,简称内存。

内存是计算机中用来临时存放数据的地方,也是CPU处理数据的中转站,内存的容量和存取速度直接影响CPU处理数据的速度。

2.1.3 主板主板(MainBorad)也称为“Mother Board(母板)”或“System Board(系统板)”,是机箱中最重要的电路板,布满了各种电子元器件、插座、插槽和各种外部接口,为计算机的所有部件提供插槽和接口,并通过其中的线路统一协调所有部件工作。

2.1.4 硬盘硬盘是计算机中最大的存储设备,通常用于存放永久性的数据和程序。

硬盘的内部结构比较复杂,主要由主轴电机、盘片、磁头和传动臂等部件组成。

硬盘容量是选购硬盘的主要性能指标之一,包括总容量、单碟容量和盘片数3个参数,其中,总容量是表示硬盘能够存储多少数据的一项重要指标,通常以GB为单位,目前主流的硬盘容量从40GB到4TB不等。

此外,通常对硬盘的分类是按照其接口的类型进行分类,主要有ATA和SATA两种。

2.1.5 光驱和光盘光盘驱动器简称光驱,光驱用来存储数据的介质称为光盘,光盘是以光信息作为存储的载体并用来存储数据,其特点是容量大、成本低和保存时间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一、单处理器系统和多处理器系统(2)
4.计算机系统结构分类
目前计算机系统可以分作以下四类:
•单指令流单数据流(SISD):一个处理器在一个存储器中的 数据上执行单条指令流。
•单指令流多数据流(SIMD):单条指令流控制多个处理单元 同时执行,每个处理单元包括处理器和相关的数据存储,一 条指令控制了不同的处理器对不同的数据进行操作。向量机 和阵列机是这类计算机系统的代表 。
11
三、特权指令与非特权指令 (3)
如,置程序状态字指令属于特权指令;启动外围设备 进行输入/输出的指令也属于特权指令,只能在操作系 统程序中执行,否则会出现多个用户程序竞争使用外 围设备而导致I/O混乱。
如果用户程序试图执行特权指令,将会产生保护性中 断,转交给操作系统的“用户非法执行特权指令”的 特殊处理程序处理。
22
五、程序状态字寄存器 (5)
•控制标志:串指令操作方向标志。虚拟86方式标志 (为1时,从保护模式进入虚拟8086模式)。步进标志 (为1时,使处理器执行单步操作)。陷阱标志(为1时, 允许响应中断,否则关中断)。
•系统标志:与进程管理有关:I/O特权级标志、嵌套 任务标志和恢复标志,被用于保护模式。指令指针寄 存器低16位(保护模式使用32位)。
16
四、处理器状态(4)
4.处理器状态之间的转换 (1)用户状态向管理状态的转换 下面两种情况会导致从用户状态向管理状态的转换, 一是程序请求操作系统服务,执行一条系统调用;二 是程序运行时,产生了一个中断事件,运行程序被中 断,让中断处理程序工作。这两种情况都是通过中断 机构发生的。中断是目态到管态转换的唯一途径。当 系统响应中断交换程序状态字时,处理中断事件的处 理程序的程序状态字的处理器状态位一定为“管态”。 (2)管理状态向用户状态的转换 每台计算机通常会提供一条特权指令称作加载程序状 态字LPSW(Load PSW),用来实现操作系统向用户程 17 序的转换。
三、特权指令与非特权指令 (2)
(4) 移位与字符串指令:算术、逻辑、循环移位;字符串的传送、 比较、查询、转换。 (5)I/O类指令:用于启动外围设备,让主存和外围设备之间交换 数据。
10
三、特权指令与非特权指令 (3)
3.指令使用权限分类 引入操作系统后,从资源管理和控制程序执行的角度 出发,必须把指令系统中的指令分作两部分:特权指 令和非特权指令。 特权指令是指只能提供给操作系统的核心程序使用的 指令,如启动I/O设备、设置时钟、控制中断屏蔽位、 清内存、建立存储键,加载PSW(程序状态字)等。 只有操作系统才能执行指令系统中的全部指令(特权 指令和非特权指令),用户程序只能执行指令系统中 的非特权指令。
第2章 处理器管理
2.1 中央处理器
2.2 中断技术
2.3 进程及其实现
2.4 线程及其实现
2.5 处理器调度
2.6 批处理作业的管理与调度
2.7 低级调度
习题作业:
1
2.1 中央处理器
主要内容: 一、单处理器系统和多处理器系统 二、寄存器 三、特权指令与非特权指令
四、处理器状态
五、程序状态字寄存器
23
16位中断码字段 24位指令地址 19 4位保护键 指令长和条件码
五、程序状态字寄存器 (3)
2.PSW寄存器包括的内容
每个正在执行的程序都有一个与其执行相关的PSW,而 每个处理器都设置一个程序状态字寄存器。
程序状态字寄存器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程序基本状态: (1)程序计数器:指明下一条执行的指令地址;
•2级为共享库过程级。它可以被很多正在运行的程序共享,用户 程序可以调用这些过程,读取它们的数据,但是不能修改它们。
•3级为用户程序级。受到的保护最少。
15
四、处理器状态(3)
各个操作系统在实现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策略有选择地 使用硬件提供的保护级别,如运行在Pentium上的 Windows操作系统只使用了0级和3级。
集群(Cluster)系统是一组互连的计算机系统,属于 分布式系统的一种。集群操作系统也是分布式操作系统的一 种。集群系统运行时构成统一的计算资源,给人以一台机器 的感觉。集群系统中的每一台计算机离开集群后自己可以独 6 立工作。
二、寄存器 (1)
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器包括一组寄存器,其个数根据机型的不 同而不同,它们构成了一级存储,比主存容量小,但访问速 度快。这组寄存器所存储的信息与程序的执行有很大关系, 构成了处理器现场。 这些寄存器可分成以下几类:
•通用寄存器:可由程序设计者指定许多功能,如存放操作数 或用作寻址寄存器。
•数据寄存器:存放操作数,作为内存数据的高速缓存。 •地址寄存器:指明内存地址,如索引寄存器、段寄存器、堆 栈指针寄存器等。 •I/O地址寄存器:指定I/O设备。 •I/O缓冲寄存器:用于处理器和I/O设备交换数据。
7
二、寄存器 (2)
六、Linux进程控制
进程可以被调度在一个处理器上交替执行,或在多个处理器 上同时执行。交替执行和同时执行都是并发的类型。
2
一、单处理器系统和多处理器系统(1)
计算机系统的核心是中央处理器。
1.单处理器系统:一个计算机系统只包括一个运算处理器。
2.多处理器系统:一个计算机系统有多个运算处理器。 3.串行和并行 •早期计算机系统是基于单个处理器的顺序处理机器,程序员 编写串行执行的代码,让其在处理器上串行执行,每条指令 的执行也是串行的(取指令、取操作数、执行操作、存储结 果)。 •提高计算机处理速度,首先发展起来的是联想存储器系统和 流水线系统,前者提出了数据驱动的思想,后者解决了指令 并行执行问题,都是计算机并行化发展的例子。
21
五、程序状态字寄存器 (4)
3. Intel Pentium的程序状态字 在Intel Pentium中,PSW由标志寄存器EFLAGS和指令 指针寄存器EIP组成,均为32位。EFLAGS的低16位称 FLAGS,标志可划分为三组:状态标志、控制标志、 系统标志。 •状态标志:使得一条指令的执行结果影响后面的指 令。算术运算指令使用溢出标志、符号标志,结果为 零标志、辅助进位标志、进位标志、奇偶校验标志; 串扫描、串比较、循环指令使用ZF通知其操作结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条件码:表示指令执行的结果状态;
(3)处理器状态位:指明当前的处理器状态,如目态或 管态、运行或等待。
20
五、程序状态字寄存器 (4)
•中断码。保存程序执行时当前发生的中断事件。
•中断屏蔽位。指明程序执行中发生中断事件时,是 否响应出现的中断事件。
大多数计算机的处理器现场中可能找不到一个称为程 序状态字寄存器的具体寄存器,但总是有一组控制与 状态寄存器实际上起到了这一作用。
13
四、处理器状态(1)
2.处理器状态与资源和机器指令使用权限的关系 当处理器处于管理状态时,程序可以执行全部指令,访问 所有资源,并具有改变处理器状态的能力;当处理器处于 用户状态时,程序只能执行非特权指令。
14
四、处理器状态(2)
3. Intel Pentium的处理器状态 Intel Pentium的处理器状态有四种,支持4个保护级别,0级权 限最高,3级权限最低 。 一般典型的应用把4个特权级别依次设定为: •0级为操作系统内核级。处理I/O、存储管理和其他关键操作。 •1级为系统调用处理程序级。用户程序可以通过调用这里的过程 执行系统调用,但是只有一些特定的和受保护的过程可以被调用。
•控制寄存器:存放处理器的控制和状态信息,至少包括程序 计数器PC和指令寄存器IR,中断寄存器以及用于存储器和I/O 模块控制的寄存器。还有存放将被访问的存储单元地址的存 储器地址寄存器,以及存放从存储器读出或欲写入的数据的 存储器数据寄存器。
•其他寄存器
8
三、特权指令与非特权指令 (1)
1.程序执行的基本过程 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是执行程序,最终被执行的程序是存储在 内存中的机器指令程序。处理器根据程序计数器(PC)从内存 中取指令到指令寄存器并执行它,PC将自动增长或改变为转 移地址指明下条执行的指令。 2.指令功能分类 机器指令的集合称指令系统,反映了一台机器的功能和处理 能力。 指令分为以下五类: (1)数据处理类指令: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 (2)转移类指令:改变指令执行序列,如无条件转移、条件转 移等。 (3)数据传送类指令:用于在处理器的寄存器和寄存器、寄存 9 器和存储器单元、存储器单元和存储器之间交换数据。
•16位中断码字段:与中断事件对应,记录当前产生的中断源。
18
五、程序状态字寄存器 (2)
•指令长(32,33位):01/10/11分别表示半字长指令、整字 长指令、和一字半长指令。
•条件码(34,35位)
•4位程序屏蔽(36~39位):表示允许或禁止程序性中断。 •24位指令地址(40~63位) 8位系统屏蔽 4位CMWP字段 XX X X XXXX X 4位程序屏蔽 X XXXXXX
5
一、单处理器系统和多处理器系统(4)
在对称式多处理器系统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处理器, 操作系统内核可以运行在任意一个处理器上。每个处理器都 可以自我调度运行的进程和线程,单个进程的多个线程可在 不同处理器上同时运行。操作系统内核也被设计成多进程或 多线程,内核的各个部分可以并行执行。
在松散耦合MIMD系统中,每个处理单元都有一个独立 的内存储器,各个处理单元之间通过设定的线路或网络通信, 多计算机系统和集群(Cluster)系统都是松散耦合MIMD系统 的例子。
五、程序状态字寄存器 (1)
计算机如何知道当前处于何种工作状态?这时能否执行特权指令? 通常操作系统都引入程序状态字PSW(Program Status Word)来 区别不同的处理器工作状态。
1. IBM360/370系列计算机程序状态字的基本格式 •8位系统屏蔽(0~7位):表示允许或禁止某个中断事件发生。 •4位保护键(8~11位):设置存储器保护时,PSW中的这4位保护 键与欲访问的存储区的存储键相匹配,否则指令不能执行。 •4位CMWP字段(12~15位):PSW基本/扩充控制方式位、开/关中 断位、运行/等待位、目态/特态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