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诗人和三个好女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大诗人与三好女人

作者:李刚

一个大诗人

名篇佳句广为流传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离思》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遣悲怀其二》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遣悲怀其二》

年年渐觉老人稀,欲别孙翁泪满衣元稹《别孙村老人》

以上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句皆出自一位伟大的诗人元稹。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他从事的职业是诗人、宰相。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名作有《》、《》、《》、《》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 卷,留世有《》。

出身书香家道中落

元稹的家庭世代读书为官。元稹长得清秀可人,父母都非常宠爱他。从三四岁起父亲就教他读书写字,背诵古诗。后来元稹八岁丧父,家中日子愈发艰难。

发奋苦读一战告捷

元稹为尽快摆脱贫困,获取功名,选择投考的为相对容易的明经科,一战告捷。

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二十四岁的元稹与大他八岁的白居易同登书判拔萃科,并入秘书省任。与白居易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世称“元白”。

官场起伏四次遭贬

铮铮铁骨一贬江陵

元和元年(806年)四月,元稹又在考试中获得第一名,授。元稹奉职勤恳,可是因为锋芒太露,触犯权贵,九月贬为河南县尉。

后来,奉命出使。初登官场,意气风发,一心为民,报效国家,遂大胆劾奏不法官吏,平反许多冤案,得到民众的广泛欢迎和崇高赞誉。这一举动触犯了朝中旧官僚利益,便又遭受到打压外遣。

元和五年(810年),因弹奏河南尹房式(开国重臣之后),被召回罚俸。又因与宦官据理力争,被打得的鲜血直流。后贬元稹为士曹参军。从此开始了他困顿州郡十余年的贬谪生活。

一身骑马二贬通州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正月,三十七岁的元稹一度奉诏回朝,以为起用有望。但是后来又被贬官通州。元和十年(815年)三月,元稹“一身骑马向”,出任通州司马。在通州患上疟疾,几乎死去。元稹以诗遣怀,完成了他最具影响力的乐府诗歌《》和与白居易酬唱之作180余首。

罢相出京三贬同州

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及位后,因宰相段文昌之荐,元真授祠部郎中、知制诰。唐穆宗为太子时已喜爱元稹诗歌,此时特别器重于他,经常召见。次年春,元稹、裴度先后为相。后来因为卷入党争,元、裴被同时罢相。元稹出为同州刺史。三年(823年),他被调任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宝力元年(825年),元稹命所属七州筑陂塘,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在浙东的六年,元稹颇有政绩,深得百姓拥戴。

再次入朝四贬武昌

大和三年九月(829年),元稹入朝为尚书省左丞。身居要职,有了兴利除弊的条件,他又恢复了为谏官时之锐气,决心整顿政府官员,肃清吏治,将郎官中颇遭公众舆论指责的七人贬谪出京。然而元稹又受到排挤。元稹被迫出为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御史大夫、武昌军节度使。

人生尽头客死他乡

大和五年(831年)七月二十二日暴病,一日后便在镇署去世,时年五十三,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为其撰写了墓志。

三个好女人

(一)母亲郑氏

元稹八岁父亲不幸去世。前母所生的几个哥哥,不愿供养后母和弟妹们。年轻的母亲郑氏只好带着子女去投靠娘家,日子十分艰难。坚强贤淑的母亲没让生活的重担压倒,她一方面料理子女的生活,一方面加强对子女的教育。

母亲郑氏贤能知书,善于持家,白居易曾大加称赞:“今夫人女美如此,妇德又如此,母仪又如此,三者具美,可谓冠古今矣”。元稹自己也在《同州刺史谢上表》中曰:“臣八岁丧父,家贫无业,母兄乞丐以供资养,衣不布体,食不充肠。幼学之年,不蒙师训,因感邻里儿稚,有父兄为开学校,涕咽发愤,愿知诗书。慈母哀臣,亲为教授。”可见元母不仅持家有道,还亲授元稹诗书,担任起教育子女的重任。元稹自小勤奋好学,不仅直接受教于母亲,还常常从邻人家里借书,然后徒步去姐夫家求教。表兄又教他诗歌格律和骑马射箭。九岁时,元稹作诗成熟,惊叹于长辈。

(二)妻子韦丛

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二十四岁的元稹入秘书省任。元稹出身中小地主,门第不高,只有入仕以后,才有结婚高门的资本,如今作了校书郎,这时,元稹正值风华正茂,才华横溢,不久便娶之女韦丛为妻。

这桩婚姻有很大的政治成分,当时二十四岁的元稹科举落榜,但是韦夏卿很欣赏元稹的才华,相信他有大好前程,于是将小女儿许配给他,而元稹则是借这桩婚姻得到向上爬的机会,不过两人在婚后却是恩爱百般,感情非常好。她不仅贤惠端庄、通晓诗文,更重要的是出身富贵,却不好富贵,不慕虚荣,从元稹留下来几首那时期的诗来看,当时正是他不得志的时候,过着清贫的生活“野蔬充膳甘长藿”,韦丛从大富人家来到这个清贫之家,却无怨无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关心和体贴丈夫,对于生活的贫瘠淡然处之。

婚后元稹忙着科试,家中的家务全是韦丛一人包办,而婚前她是大户人家的千金、父亲疼爱的小女儿,韦丛的贤惠淑良可想而知,所以元稹在数年以后,总还是会忍不住想起与他共度清贫岁月的结发妻子韦丛。

唐宪宗四年(809年),韦丛因病去世,年仅二十七岁。此时三十一岁的元稹已升任监察御史,幸福的生活就要开始,爱妻却驾鹤西去,诗人无比悲痛。写下了“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韦丛营葬之时,元稹因自己身萦监察御史分务东台的事务,无法亲自前往,便事先写了一篇情词痛切的祭文,托人在韦丛灵前代读。但即便如此,到了下葬那天,元稹仍情不能已,于是又写了三首悼亡诗,这就是最负盛名的《三遣悲怀》(即《》)。

元稹留下的“,”这千古传诵的佳句,就是悼念亡妻韦从而作的。

(三)情人莺莺

元稹娶韦氏之前曾与一女子相爱,此女便是莺莺。

唐十五年(799年),元稹到蒲州(今山西永济市)任小职,与一叫“双文”的女子(即后来小说《莺莺传》中的崔莺莺)恋爱。崔莺莺才貌双全,而且家中富有,但毕竟没有权势,这与元稹理想中的婚姻存在很大距离。求官心切的元稹考虑到崔莺莺虽然才貌双全,但对他的仕途进取没有多大帮助,所以权衡得失,最后还是弃莺莺而娶了韦丛。

受良心的谴责,也许是对初恋情人崔莺莺的难以忘怀,所以很多年以后,元稹以自己的初恋为原型,创作了传奇小说《莺莺传》,即后来《西厢记》的前身。

一位大诗人铮铮铁骨,为官作诗成就斐然。三个好女人辅之成长,与之幸福,伴之浪漫,成就了元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