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历代名家评《史记》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4.11《廉颇蔺相如列传》《史记》十大名篇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4.11《廉颇蔺相如列传》《史记》十大名篇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

《史记》十大名篇
梁启超指定的史记十大名篇
大江东去楚王流芳——《项羽本纪》
礼贤下士威服九州——《信陵君列传》
文武双雄英风伟概——《廉颇蔺相茹列传》
功成不居不屈权贵——《鲁仲连邹阳列传》
旷世奇才悲凉收场——《淮阴侯列传》
官场显形栩栩如生——《魏其武安侯列传》
戎马一生终难封侯——《李将军列传》
汉匈和亲文化交融——《匈奴列传》
商道货殖安邦定国——《货殖列传》
史公记史千古传颂——《太史公自序》
史记共130篇
鲁迅称赞: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将史记与屈原的《离骚》相提并论,反映司马迁之伟大。

1。

高中语文 论司马迁《史记》的崇高美素材 苏教版选修

高中语文 论司马迁《史记》的崇高美素材 苏教版选修

论司马迁《史记》的崇高美小序旧式的《史记》研究,总是侧重于史实考订、地理沿革、文字校勘、音韵训诂、版本源流,以及疏解、读法、评注等方面,建国以后,以郭沫假设、陈直、候外庐、程金造、翦伯赞等老一辈史学家为代表,开《史记》研究的新先河。

时至今日,中青年学者又相继成长,研究气氛之活跃,实非一般史记研究可以比拟。

他们对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表现出来的历史观、政治观、经济观、社会伦理观、学术观、历史编纂、历史文学、艺术手法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成绩显著。

《史记》研究正在发展成为一门体系完整的新学科:“史记学〞。

但是,问题还是存在的,主要的表现,正象张大可同志所说的:“大多是传统的伦题,缺乏新的开拓。

⑴也就是说,对《史记》的研究,在面上还是狭窄的。

《史记》涉及了哲学、政治、经济、文学、美学、天文、地理、人才、伦理道德甚至医学等方面,几乎囊括了当时人类思想、活动的全部内容,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

所以,开拓新的领域,提出新的伦题,从新的角度去进行研究,是当前《史记》研究中面临着的重大课题。

司马迁的美学思想是汉代三大学美学派别〔以《淮南鸿烈》为代表的美学;以董仲舒、扬雄为代表的美学〕中最能表达西汉时代特色的美学。

但是,他并没有提出一整套系统的美学理论,他的美学观点全都表达在《史记》里面〔《汉书·司马迁传》中的《报王安书》以及《艺文类聚》卷三十的《悲士不遇赋》当然也有所表达〕所以,对司马迁美学思想的研究,就成为史记学中的重大课题之一了。

有意识、有深入地研究司马迁《史记》的美学,最早的应推我国著名学者、文学批评家李长之先生,见之于一才四六年出版的专著《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

把他的文章称之为〞奇而韵“。

接下来的是李泽厚,在他主编的《中国美学史》中说:“司马迁继承和发扬了屈原的美学思想,突破了儒家‘一怨而不怒’的传统,表同了一种强烈的反抗性、批判性和来自人民〔主要是西汉时期发展起来的城市中较下层的自由民〕的古代浪漫主义的英雄气慨。

高中语文 4.13《张衡传》南朝史学家——范晔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中必修4语文素材

高中语文 4.13《张衡传》南朝史学家——范晔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中必修4语文素材

南朝史学家——X晔X晔〔公元398—445年〕,字蔚宗,祖籍顺阳〔今某某省某某市淅川县〕,X家自西晋永嘉之乱后移居山阴〔今某某某某市〕,X晔是南朝X宋时期的杰出史学家,史学名著《后汉书》的作者。

士族家世早年经历X晔出生在一个著名的士族家庭。

高祖X晷为西晋雍州刺史,加左将军。

曾祖X汪入仕东晋,官至晋安北将军、徐兖二州刺史,进爵武兴县侯。

祖父X宁先后出任临淮太守、豫章太守。

父X泰仕晋为中书侍郎,桓玄执政时被废黜,徙居丹徒。

X裕于京口起兵灭桓玄,控制东晋政府实权后。

X泰重新被启用,出任国子博士、南郡太守、御史中丞等职。

他为东阳太守时,因开仓供粮和发兵千人,助X裕打败卢循有功,被加官为振武将军。

从此,X泰受到X裕的信任,屡被升迁,先后担任侍中、尚书常侍兼司空等职。

宋代晋后,拜为金紫光录大夫散骑常侍,少帝时加位特进。

X晔的家庭有着正宗的家学传统。

X汪“博学多通,善谈名理〞,撰有《尚书大事》二十卷,《X氏家传》一卷,《祭典》三卷以及属于医学棋艺的著作《X东阳方》一百零五卷,《棋九品序录》一卷等。

X宁尝作《古文尚书舜典》一卷,《尚书注》十卷,《礼杂问》十卷,《文集》十六卷,尤以《春秋榖梁传集解》十二卷“其义精审,为世所重〞。

X泰也有《古今善言》二十四卷及文集等多种著述。

受到家庭的影响,X晔从小好学,再加上天资聪慧,因此尚未成年,便以博涉经史,善写文章而负盛名。

东晋安帝义熙十年〔公元414年〕,X晔十七岁,州刺史征辟他为主簿。

当时,X晔同其父X泰一样,在政治上是支持X裕的,故不肯应辟就职。

六年后即公元420年,X裕代晋称帝,改国号为宋。

这一年,二十三岁的X晔应召到X裕之子彭城王X义恭的府下为冠军参军,后又随府转为右军参军。

此后十余年,他先后担任过尚书外兵郎、荆州别驾从事史、秘书监、新蔡太守,司徒从事中郎、尚书吏部郎多种职务。

宋文帝元嘉九年〔公元432年〕冬,某某刺史彭城王X义康母亲王太妃去世。

X义康把故僚们召集到府内帮助料理丧事,X晔也到场了。

高中语文 4.12《苏武传》司马迁与班固的史学观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4.12《苏武传》司马迁与班固的史学观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司马迁与班固的史学观司马迁与班固同为我国史学领域上的泰山北斗,他们的史学成就光辉万丈,然而二者史学思想上却存在着不少的差异,可以说是大相径庭。

本文旨在讨论二人史学观上的不同及其原因所在。

要研究中国史学史则不得不论及大汉皇朝的两大史家——司马迁和班固。

司马迁著《史记》,开通史之先河;班固著《汉书》,成断代之通例。

近2000年来,学术界一直是马、班齐名,《史》、《汉》并称,成为文史哲研究的热门话题。

从古至今,对马、班及《史》、《汉》的评价纷纭,这显示了他们及其著作影响之深广,也显示了马班比较研究历史之悠久。

不才也在这里略说一二浅陋之见解,以逐大江之流。

经过研读《史记》和《汉书》不难发现司马迁与班固的史学观有着本质的不同。

司马迁和班固同为汉朝史官,《史记》、《汉书》都以尊汉为主旨,宣扬汉家一统的威德,他们都是封建历史家,这是他们毋容置疑的相同点。

但是面对相同的历史事实时,他们不同的价值观却使他们有了不同的理解。

《史记》者“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而《汉书》者则“主天人感应,调上下洽通,尽圣人之道”。

一、“天人关系”是西汉初年思想界最根本的哲学问题。

司马迁也一定程度上受到这点的影响,如《史记?天官书》记“汉之兴,五星聚于东井。

”“诸吕作乱,日蚀、昼晦。

”同时他曾经做过董仲舒的学生,在《太史公自序》中有“余闻董生曰”引用董仲舒的笔记。

但是,其主要思想是倾向于天人相分的,自然想现象与人事的变化没有必然的联系。

如《史记?楚元王世家》记“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君子用而小人退。

国之将亡,贤人隐,乱臣贵。

使楚王戊毋刑申公,遵其言,赵任防与先生,岂有篡杀之谋,为天下僇哉?贤人乎,贤人乎!非质有其内,恶能用之哉?甚矣,「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诚哉是言也!”明确指出了国家的兴亡在人而不是在天,在天人之间,划出了清晰的界线。

此外《史记?伯夷列传》中,引用大量事实批判了“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观点。

但是班固则比较恪守天命观,全盘接受“天人感应”学说。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4.11《廉颇蔺相如列传》论《史记》故事情节的五大范型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doc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4.11《廉颇蔺相如列传》论《史记》故事情节的五大范型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doc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4.11《廉颇蔺相如列传》论《史记》故事情节的五大范型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一部《史记》,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历史人物的故事集。

几乎每一篇人物传记都包含着一个或多个,或大或小,给人以深刻印象的精彩故事。

这些大大小小的故事大致可以分作五类:斗争型故事、复仇型故事、智力型故事、奇趣型故事、悲剧型故事。

前面三种类型是就故事题材本身的特点而言的,后面的两种则是就故事情节所呈现的美学风貌而言的。

这种交叉式的分类,基本上含括了《史记》一书中情节结构型故事的全部。

以下是对这五种范型所作的具体分析:一、斗争型故事情节斗争型故事情节是《史记》中最基本的一种范型。

它通常有着宏大的叙事场面,人物众多,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矛盾冲突尖锐、集中,情节扣人心弦,富于动作性、情感性和戏剧性。

通常表现为对立双方的关系由紧张、剧烈逐步趋向缓和、和谐,直至矛盾冲突的最终转化和消解。

斗争型故事情节往往能传神地塑造出个性化的人物形象,这是它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典型的斗争型故事有鸿门宴,这是为众人所熟知的。

鸿门宴叙写的是霸王项羽和枭雄刘邦的第一次正面对话。

在这里,作者描写了刘邦在张良等人协助下,收买项伯,争取项羽,挫败范增,从而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斗争中化险为夷的全过程。

最后的结局是,二十六岁血气方刚的项羽,惜败在五十岁老奸巨滑的刘邦手下。

这是项羽一生事业乃至整个命运的转折点,从而有力地揭示了项羽的悲剧英雄命运,让后人扼腕叹息。

另外一个典型的斗争型故事是《魏其武安侯列传》中窦婴、灌夫与田吩之间的殊死较量。

其中田吩饮魏其府、灌夫使酒骂座、廷辩等场面尤其写得跳脱,腾挪变化,不拘章法,充满了戏剧性和火药味。

除此之外,为大家所熟悉的斗争型故事还有破陈余,平诸吕,渑池会,毛遂自荐等等,或写战争,或写盟会,无一件不写得剑拔驽张,惊心动魄。

这些故事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是非常成功的。

以鸿门宴出场的系列人物而论,项羽的优柔寡断与妇人之仁、刘邦的随机应变、张良的工于谋划、范增的忠诚耿直以及樊哙的英武直率等,无不鲜明如画,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4课件: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用课件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4课件: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用课件
廉 颇 蔺 相 如 列 传
司马迁
字子长,西汉著 名的史学家、文 学家。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 体通史。共130篇记述传说 中的黄帝至汉武帝时期近三 千年的历史。
鲁迅: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12本纪
按年代记叙帝王言行和 政绩。
30世家
记叙诸侯国的兴衰和杰 出人物的事迹。


70列传
记叙各类名人的生平和 事迹。
正字正音
缪贤
( mi ào 姓氏 )
遗赵王书 (Wèi送 给)
肉袒
( tǎn脱去上衣,露出肩膀)
可予不 (fǒu同“否” )
列观 甚倨 睨柱
(guàn建筑物的一种) (jù傲慢) (nì斜看)
缪公 汤镬 盆缶 渑池 皆靡 不怿 颈血
孰计
(mù 同“穆” 即秦穆公)
(huò古代煮食物的大 锅)
( fǒu瓦制的打击乐器) (miǎn地名) (mǐ退却)
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前进,上前进献
⑺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扬言,到处说
⑻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去,离开;亲戚,近亲及姻亲.
二.文言句式
1.判断句 :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 也. ③我为赵将。 2.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完,使……完整 破,使……破碎 负.使……承担
③乃使从者衣褐 衣,穿
④毕礼而归之 归,使……回去
④相如前进缶 前,走向前 ⑷意动用法(以“宾语”为……)
⑵名词作状语 ①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间,从小路 ②相如廷斥之
①且庸人尚羞之 羞,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历代名家评《史记》

历代名家评《史记》

历代名家评《史记》司马迁是世界文化名人。

司马迁的人格名扬千古。

司马迁的文章为旷代雄文,备受推崇。

历人名人对司马迁多有赞语,介绍如下。

一、汉代汉代是《史记》的传播时期。

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将《史记》向社会一公布,立即引起巨大反响,研究者蜂起。

汉代研究《史记》的名家当推杨雄和班固,他们都肯定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

杨雄(前58~公元18),西汉文学家、哲学家。

他在《法言》一书中写道:“太史迁,曰实录”。

“子长多爱,爱奇也。

”杨雄是赞扬司马迁实录精神的第一人。

他提出的实录与爱奇,为历人者所赞同,直到现在。

班固(32~92),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汉书》的作者。

班固是汉代系统评论司马迁的第一人。

《汉书》中有《司马迁传》。

班固在赞语中说:“自刘向、杨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状况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说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可谓一语中的,世称其当,后人皆服。

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已成为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

二、唐代唐代《史记》研究的重要贡献在注释。

最主要的著作是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加上南朝刘宋年间裴的《史记集解》,被后人称为“史记三家注”,成为史记注释的经典之作。

唐代研究《史记》成就最大者当推散文大家韩愈、柳宗元。

韩、柳肯定了《史记》一书的文学价值,奠定了司马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韩愈(768~824),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十分推崇司马迁的文学才华。

他说:“汉朝人莫不能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杨雄之为最。

”他认为司马迁作品的风格是“雄深雅健”。

《史记》成为韩愈作文的样本。

柳宗元(773~819),散文学家。

柳宗元认为《史记》文章写得朴素凝炼、简洁利落,无枝蔓之疾;浑然天成、滴水不漏,增一字不容;遣词造句,煞费苦心,减一字不能。

三、宋、元宋代是《史记》大量刊刻印行,广为流传的时期,官私刻本达数十种之多。

现存《史记》最早最好的刻本为南宋黄善夫刻本。

高中语文 4.11《廉颇蔺相如列传》倾毕生于《史记》的司马迁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4.11《廉颇蔺相如列传》倾毕生于《史记》的司马迁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倾毕生于《史记》的司马迁司马迁,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公元前145年出生于西汉一个世代史官家庭。

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十岁时就能诵读古文了。

由于祖辈历来为官清廉,所以家庭并不富裕,小司马迁不时得去放牧牛羊和到田间帮做农活,以接济家里的生活,这也使司马迁从小就养成了热爱劳动和勤奋求学的好习惯。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各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从20岁起,他就开始了在全国各地的旅行。

他到过会稽,访问夏禹的遗迹;到过淮阴,访问韩信的故居;到过丰沛,访问萧何、曹参、樊哙的故宅;到过邹鲁,访问孔子、孟子的故乡……他北去过涿鹿,登长城,南游沅湘,西至崆峒。

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单这一点,也堪称一个壮举。

司马迁的旅行,使他加深了对祖国自然环境、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历史遗迹的了解,这为他后来写《史记》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公元前110年,司马迁继承父业,做了太史令。

他一方面阅读国家的藏书,整理历史资料;另一方面继续利用出巡的机会搜集传说和民间资料。

经过5年艰辛的准备,于公元前104年正式开始了《史记》的写作。

谁知5年后,由于司马迁抱着对汉武帝的“拳拳之心”,发表了自己对“李陵事件”的看法,而被定为“为陵游说”的“诬罔”罪名,被下诏处以死刑。

按当时法律,死罪也可用钱赎免,但是由于“家贫,财产不足以自赎”而被改处“腐刑”。

受刑后,司马迁在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甚至一时不知所措。

但这也使他从“拳拳于君”的迷梦中惊醒,开始对封建法治和汉武帝本人有了新的看法。

后来司马迁在《史记》中敢于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和褒贬一些帝王思想,同他的个人遭遇有很大关系。

受腐刑后的司马迁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下去。

他想到:周伯(周文王)拘而演《周易》;孔子困厄而作《春秋》;屈原遭放逐,遂作《离骚》;左丘双目失明,竟著《国语》;孙子遭膑刑,仍著《兵法》……他痛定思痛,以这些人物的精神鼓励自己,仍发愤著述《史记》。

终于在汉武帝征和二年即公元前91年,几乎用毕生的精力,完成了《史记》这部空前的历史巨著。

高中语文4.11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报任安书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4.11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报任安书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

司马迁《报任安书》(张京华据《汉书》中华书局标点本排录)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用,而流俗人之言。

仆非敢如是也。

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遗风矣。

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抑郁而无谁语。

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何则?士为知己用,女为悦己容。

若仆大质已亏缺,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

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上雍,恐卒然不可讳。

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请略陈固陋。

阙然不报,幸勿过。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

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

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

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

昔卫灵公与雍渠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爰丝变色:自古而耻之。

夫中材之人,事关于宦竖,莫不伤气,况忼慨之士乎!如今朝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豪隽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

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外之,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累日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

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

乡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

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闒茸之中,乃欲昂首信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且事本末未易明也。

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奉薄伎,出入周卫之中。

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务壹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

高中语文4.11廉颇蔺相如列传史记蚜之夏本纪补注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4.11廉颇蔺相如列传史记蚜之夏本纪补注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

《史记选读》之《夏本纪》补注1.禹之家谱黄帝→昌意(黄帝之子)→颛顼(昌意之子)→鲧(颛顼之子)→禹(鲧之子,名为:姬文命)→启(禹之子)2.四岳乃尧之四大诸侯,分别主管东南西北四方,史书称为四岳。

东岳名叫羲仲;南岳名叫羲叔;西岳名叫和仲;北岳名叫和叔。

四岳各自分管四方,又是尧的最重要的臣僚。

凡是有重大决策,尧都要与四岳一起商量。

其一、举舜尧的年事已高,由谁来继承皇位,多年来一直是他的一个心病。

尧本来有儿子,名叫丹朱,可是不成才。

为了天下苍生,尧决计不将皇位传给他。

于是,尧征求四岳的意见,请他们举荐一个合适的人选。

四岳在一起,都不约而同地提到舜。

于是,他们共同向尧举荐舜作皇位继承人。

其二、荐鲧治水3.羽山羽山是传说中阎王居住过的地方。

尧却认定羽山是卑贱灵魂聚集在一起的地方,所以他不让鲧人头落地,而却把他流放到那里,与羽山那些卑贱的灵魂永远在一起。

在东海温泉北部7公里苏鲁交界处,有一座拔地而起巍然屹立的山峰——羽山。

她海拔269.5米,是东海县的最高峰。

羽山东西长约3公里,南北宽1.5公里,她背倚齐鲁、襟怀吴楚,是一座名垂青史的千古名山。

在我国的许多古文献著作中都有殛鲧的记载,如《虞书•舜典》、《史记•夏本纪》、《山海经》、《左传》、《东周列国志》等古文献及著作中也指出羽山在今天连云港市境内的东海,如《舜典》注:“羽山在东海祝其县西南。

”《元和郡县志》、《通典》:均载:“羽山在朐山县。

”《辞海》:“羽山在山东郯城县东北。

”羽山为什么称其为“羽山”?一种说法是古时候羽山的地方野雉(就是野鸡)比较多,现在羽山也还有野鸡。

《禹贡》载:“海岱及淮惟徐州……蒙羽起艺……羽畎(音劝,山谷通水的地方)夏狄。

”“羽畎,羽山之谷也。

夏狄,狄雉之羽,可为旌旄者也,羽山之谷出焉。

”这段文字说明,上古时候,王者要羽山人民进贡五色土和美丽的野鸡翎。

另一种说法就是羽山是羽民生活的地区。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何光岳著《东夷源流史》载:“羽山以羽民所居而得名。

高中语文 4.11《廉颇蔺相如列传》解读司马迁《屈原列传》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4.11《廉颇蔺相如列传》解读司马迁《屈原列传》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解读司马迁《屈原列传》每读《史记·屈原列传》,我的脑海中就会交替映现出两幅遥远而清晰的画面:一幅是,被放逐于江湘之间的屈原,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一边踽踽独行,一边悲切吟唱。

这就是后人所谓的“屈子行吟图”,是屈原作为诗人的永恒雕像。

一幅是,屈原自沉一百六十多年之后,年方二十的司马迁“南游江淮”,来到屈原自沉的汩罗江畔,临流凭吊,嘘唏垂涕。

理解这两幅充满浓郁的悲剧气息的画面的关联,我们完全可以把他们看作是一位悲剧诗人和一位悲剧诗人式的史学家的灵魂穿越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在汩罗江畔,在司马迁幽禁的囚室中进行的一次对话;看作是司马迁对屈原的诗人之心的深刻解读。

正因为如此,这篇《屈原列传》便不仅是对屈原生平事迹的简要记载,而且是对屈原的诗人之心的“真实”记录。

司马迁以叙说的方式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了屈原的诗人心迹,表现了对诗人屈原的由衷敬慕:首先是“推其行”,即肯定屈原有着超越于世俗之辈的颖脱之才与卓异人品,而这种才能与人品是他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基点。

屈原在《离骚》中,或自叙身世,或抒写悲慨,却始终都把对自我才能与人品的肯定作为抒情言志的前提。

司马迁对之深信不疑,且由衷地推崇。

所以,他在《屈原列传》的开头就高度概括了屈原的颖脱之才:“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在以下的具体叙事中,更突出地以屈原的怀才不遇与楚国灭亡之间的关系,反证其才能决不为虚。

但是,仅有奇才,而无洁行,仍然不能成为被后世推戴的人物,亦不能成为真正的诗人。

司马迁深知才能与人品间的必然联系,所以,又多次称道屈原的卓异人品。

最突出的当然是屈原行吟泽畔时与渔父的对话。

这段对话,亦见于《楚辞》的《渔父》篇,文字略有差异。

其是否为屈原所作,后人亦多有怀疑。

但司马迁把它自然地融入传记的叙事之中,既增加了传记的文学色彩,又生动而深刻地体现了屈原在“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时,绝不“与世推移”,“随流扬波”,而要“怀瑾握瑜”,“宁赴常流”亦不改“皓皓之白”的人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导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导读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读一、作者与背景1、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

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

《史记》有很高史学价值,作为24史第一部,它开创了以后中国历代纪传体史书记载的传统。

班固称赞这部书说:“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汉书^司马迁传》)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

不仅如此,其中《陈涉世家》肯定了陈涉起义的作用;《河渠书》《平准书》《货殖列传》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记叙了少数民族的活动,这些都是本书的优点。

《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我们将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2、课题:列传除了一人专传,也有两人以上的合传,附传即在一人传记的后面,附载同一家族、或事迹相近的其他人物的传记(《李将军列传》中有其父李信、李广之弟、李陵之父和两个叔叔李椒、李敢整个家族的大体事略)。

还有一类是类传,如刺客列传、滑稽列传、酷吏列传、游侠列传等。

本文就是在和秦国抗衡斗争中决定赵国安危的两位重臣廉颇和蔺相如的合传。

3、司马迁的文学成就:司马迁(约前145 ̄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博学多闻,司马迁少年时代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20岁以后,司马迁遍游祖国南北,考察风土人情、文物古迹、搜集史料、研究社会。

《史记?太史公自序》有这样的记载:“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彭城,过梁、楚以归。

2015-2016高二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素材魂归何处——司马迁(新人教版必修4)

2015-2016高二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素材魂归何处——司马迁(新人教版必修4)

魂归何处——司马迁反复教读《史记》中的篇章,一遍遍给学生介绍司马迁,但关于司马迁的人生结局一直不敢触及,学生追问,只好用“不详”来搪塞。

翻翻史料,关于司马迁完成《史记》后的情况,很少记载,好象从人间突然蒸发了一般。

只好重新拾起司马迁的带有自传性质的《报任安书》,以求在字里行间发现些什么,于是有了下面的文字。

终于搁笔,几年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只为铸成这五十二万字,一百三十篇,“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

尽管须发脱落、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声音由雄而雌、昂藏的男子变成了半个女性,但面前这部厚厚的《史记》该可偿己前辱之债,慰父在天之灵吧。

司马迁站起身,舒展一下筋骨,揉揉干涩的双眼,踱到窗前。

私心终了,文采将表于后世,无悔矣!明天,哦,司马迁一颤,还有明天,完成《史记》,自己还有明天吗?窗外黑夜沉沉。

继续当皇帝的中书令?不!47岁被打入牢中,50岁赦免出狱,并非皇帝惜才,而是自己没有睾丸。

皇帝去泰山封禅,需要有长于文笔的人做自己的宣传工具,成了太监的人特别被皇帝看中,超拔起来,拜为“中书令”,是因为皇帝担心周围妃嫔,假如选用有文才而又有睾丸的人,那岂不是自寻烦恼?在皇帝的眼里,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太监,用着方便,使着顺手。

《史记》逼使自己活着。

《史记》完稿,还贪恋“闺阁之臣”的位置,岂非十足的强颜。

回到亲人的身边?罢了、罢了!选择宫刑,是对家族的背叛,使祖宗丢了脸,让先人蒙了羞。

生前不配祭祀先人,死了不得埋入祖坟,无颜享用后辈祭品。

从接受宫刑的那一刻起,自己就被抛弃在家族之外。

活着遭人唾弃,当人笑料;死了成孤魂野鬼,游荡于阴间。

虽有惦念自己的女儿,毕竟成了人家的媳妇。

当初遭受宫刑,夫家没有休掉她,已是万幸,怎可再令她难堪,在夫家抬不起头来。

可怜老妻,受自己牵累,早早离开人世,竟不知葬于何处。

走吧,远离是对女儿最大的成全。

托人将手稿捎给女儿,相信女儿会妥善收藏,将来有它见天日的时候。

【历史】高中语文赞扬司马迁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

【历史】高中语文赞扬司马迁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

【关键字】历史赞扬司马迁1、力求真实司马迁撰写史记,态度严谨认真,实录精神是其最大的特色。

他写的每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都经过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对史实反复作了核对。

司马迁早在二十岁时,便离开首都长安遍踏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到许多历史人物的遗闻铁事以及许多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开扩了眼界,扩大了胸襟。

汉朝的历史学家班固说,司马迁"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也就是说,他的文章公正,史实可靠,不空讲好话,不隐瞒坏事。

这便高度评价了司马迁的科学态度和史记的记事翔实。

司马迁要坚持"实录"精神,就必须面对现实、记录现实,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忌讳"的问题。

可是他在给人物作传记时,并不为传统历史记载的成规所拘束,而是按照自己对历史事实的思想感情记录。

从最高的皇帝到王侯贵族,到将相大臣,再到地方长官等等,司马迁当然不会抹杀他们神奇、光彩的一面,但突出的是揭露他们的腐朽、丑恶以及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尤其揭露了汉代统治阶级的罪恶。

他虽是汉武帝的臣子,但对于他的过失,司马迁丝毫没有加以隐瞒,他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当时盛行的封禅祭祖、祈求神仙活动的虚妄。

在《封禅书》中,他把汉武帝迷信神仙,千方百计祈求不死之药的荒谬无聊行为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

司马迁想为封建统治者提供历史的借鉴作用,反映的是真实的历史,这是非常可贵的。

本着实录的精神,司马迁在选取人物时,并不是根据其官职或社会地位,而是以其实际行为表现为标准。

比如,他写了许多诸如游侠、商人、医生、倡优等下层人物的传记。

在司马迁心目中,这些人都有可取之处。

司马迁首创了以人载事,始终叙述一个人生平事迹的写法。

着重写其"为人",并注意其"为人"的复杂性,是司马迁的笔法。

他在作传时,把自己的看法寓于客观的事实叙述之中,来表示自己对人物的爱憎态度。

形容史记的

形容史记的

形容史记的1、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刘向、扬雄说:“然自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3、西晋华峤:“迁文直而事核。

”4、张辅:“迁之著述,辞约而事举,叙三千年事唯五十万言。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出自史记的十句名言展开全部史记名句:1、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注释】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译文: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赏析:把以往的得失当作将来的借鉴,也就是追溯以往而策励将来。

有些追悔过去的过失,还有些人以炫耀以往的成功,但如果仅仅沉浸于追悔与炫耀之中,而不去觉悟将来过去的重演或成功不可能再来,那对将来事业的成功没有任何帮助。

因此必须吸取以往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防止将来错误再度发生。

不再去蹈以往的覆辙,那才是有益之举。

就这一点来说,前人已给我们总结出了极为宝贵的经验。

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注释: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意:意图。

译文:项庄舞剑的目的,在于刺杀刘邦。

赏析:《史记》中记载,刘邦到鸿门去拜见项羽,项羽留他饮宴,谋士范增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准备乘机杀死刘邦,刘邦的谋士张良对樊哙说:“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后即用以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实则想乘机害人。

3、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注释】选择《史记魏世家》。

思:思慕,怀念。

乱:混乱,动乱。

【译文】家境贫寒就会思慕贤惠的妻子,国家动荡就会渴望有才能的宰相。

【赏析】:魏文候选相时有两个人选,一个魏成子,另一个是翟璜。

魏文候不知道该选谁为好,犹豫不决,于是去征求李克的意见。

李克说:“平时考察他亲近的人,富贵时考察他交往的人,做官时考虑他举荐的人,穷困时考察他不做的事,贫贱时考察他不要的东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代名家评《史记》司马迁是世界文化名人。

司马迁的人格名扬千古。

司马迁的文章为旷代雄文,备受推崇。

历人名人对司马迁多有赞语,介绍如下。

一、汉代汉代是《史记》的传播时期。

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将《史记》向社会一公布,立即引起巨大反响,研究者蜂起。

汉代研究《史记》的名家当推杨雄和班固,他们都肯定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

杨雄(前58~公元18),西汉文学家、哲学家。

他在《法言》一书中写道:“太史迁,曰实录”。

“子长多爱,爱奇也。

”杨雄是赞扬司马迁实录精神的第一人。

他提出的实录与爱奇,为历人者所赞同,直到现在。

班固(32~92),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汉书》的作者。

班固是汉代系统评论司马迁的第一人。

《汉书》中有《司马迁传》。

班固在赞语中说:“自刘向、杨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状况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说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可谓一语中的,世称其当,后人皆服。

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已成为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

二、唐代唐代《史记》研究的重要贡献在注释。

最主要的著作是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加上南朝刘宋年间裴的《史记集解》,被后人称为“史记三家注”,成为史记注释的经典之作。

唐代研究《史记》成就最大者当推散文大家韩愈、柳宗元。

韩、柳肯定了《史记》一书的文学价值,奠定了司韩愈(768~824),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十分推崇司马迁的文学才华。

他说:“汉朝人莫不能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杨雄之为最。

”他认为司马迁作品的风格是“雄深雅健”。

《史记》成为韩愈作文的样本。

柳宗元(773~819),散文学家。

柳宗元认为《史记》文章写得朴素凝炼、简洁利落,无枝蔓之疾;浑然天成、滴水不漏,增一字不容;遣词造句,煞费苦心,减一字不能。

三、宋、元宋代是《史记》大量刊刻印行,广为流传的时期,官私刻本达数十种之多。

现存《史记》最早最好的刻本为南宋黄善夫刻本。

代最重要的贡献是将《史记》中的大量故事改编为民间戏剧,其剧目之多,剧作者之众,令人叹为观止。

如:郑廷玉的《楚昭王》,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李寿卿的《伍员吹箫》,尚仲贤的《气英布》,狄君厚的《晋文公火烧介子推》,金仁杰的《萧何月夜追韩信》,高文秀的《渑池会》等名剧一直传播至今,计达180多种。

《史记》故事改编为戏剧,大大促进了《史记》在民间的传播。

宋人赞司马迁,其著名者为马存赞司马迁的壮游和郑樵赞司马迁的五体结构。

马存认为司马迁平生喜游,足迹不肯一日休。

司马迁壮游不是一般的旅游,而是尽天下大观以助吾气,然后吐而为书。

所以他的文章或为狂澜惊涛,奔放浩荡;或为洞庭之波,深沉含蓄;或春妆如浓,靡蔓绰约;或龙腾虎跃,千军万马。

司马迁世家龙门,念神禹立大功;西使巴蜀,跨剑阁之鸟道;彷徨齐鲁,睹天子之遗风。

所以,天地之间,万物之变,可惊可愕,可以娱心,使人忧,使人悲者,子长尽取为文章,因而子长的文章变化无穷。

郑樵(1103~1162),福建人,南宋史学家。

郑樵认为:诸子百家,空言著书,历代实迹,无所纪系。

而司马迁父子世司典籍,工于制作,上自黄帝,下迄秦汉,勒成一书,分为五体:本纪纪年,世家传代,表以正历,书以类事,传以蓍人。

使百代而下,史家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易其书。

六经之后,惟有此书。

可见郑樵对《史记》评价之高。

四、明、清时代对《史记》的研究开始兴盛,清代已趋繁荣。

明、清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成就卓著的学者,对司马迁的人格和《史记》成就作出了惊世骇俗的赞叹。

金圣叹(1608~1661),明末清初杰出的点评家,一个思想敏锐而多才多艺的知识分子。

他把《史记》作为“六才子书”之一,评论《史记》序赞九十多篇。

他在评《水浒传》、《西厢记》中多次赞扬司马迁,发表了不少真知灼见。

他说:“隐忍以就功名,为史公一生之心。

”在评《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司马迁“借他二人生平,作我一片眼泪。

”金圣叹可谓司马迁的知音。

他对《史记》与小说关系的探讨独树一帜。

“《水浒传》方法即从《史记》出来”,“《水浒传》一个人出来,分明是一篇列传。

”清人张竹波更直言:“《金瓶梅》是一部《史记》。

”可见《史记》对后世小说写作技巧的广泛影响。

钱谦益(1582~1664),明末清初江苏常熟人。

曾任礼部尚书,诗文甚负盛名。

他在《物斋有学集》中说:“司马氏以命世之才、旷代之识、高视千载,创立《史记》。

”他认为司马迁创立的五体结构,成为历代史学家编史的样本,发凡起例之功“炳如日星矣”!章学诚(1738~1801),清代史学家、思想家。

是继唐代刘知几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史学评论家。

他在史学理论名著《文史通义》中说:“夫史迁绝学,《春秋》之后一人而已。

”他认为《史记》一书“范围千古、牢笼百家”,司马迁有卓见绝识之能,《史记》有发凡创例之功。

由于司马迁有卓绝千古的识力和笔力,《史记》是“经纬乎天人之际”的一家之言,章学诚俨然比于后无来者。

赵翼(1727~1814),江苏武进人,清代史学家、文学家。

长于史学,考据精赅。

他在《廿二史札记》中说:“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

本纪以序帝王,世家以记侯国,十表以系时事,八书以详制度,列传以专人物。

然后一代君臣政事贤否得失,总汇于一篇之中。

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

”司马迁的五体结构史学框架,一经创立,即为经典。

纵观廿四史,无一例外。

赵翼称为“史家之极则”,可谓精当之至。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改良主义者、学者。

梁启超认为:“史界太祖,端推司马迁”,“太史公诚史界之造物主也”。

梁启超对《史记》评价颇高,认为《史记》实为中国通史之创始者,是一部博谨严著作。

他认为:史记之列传,借人以明史;《史记》之行文,叙一人能将其面目活现;《史记》叙事,能剖析条理,缜密而清晰。

因此他主张对于《史记》,“凡属学人,必须一读”。

五、现代、当代建国前《史记》研究收获颇丰,名人迭出。

鲁迅、郭沫若等大家的评论惊世骇俗;建国后《史记》研究高潮迭起,人才济济,择其要者,介绍如下: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鲁迅一生酷爱《史记》,在《汉文学史纳要》一书中有专篇介绍司马迁。

鲁迅认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司马迁写文章“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因而《史记》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的评价成为《史记》评论中的不朽名言。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韶山冲人,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

他在《为人民服务》文中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毛泽东对司马迁很佩服,认为“司马迁览潇湘,泛西湖,历昆仑,周览名山大川,而其襟怀乃益广”。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

郭沫若特别赞赏司马迁的文学才华。

他说:“司马迁这位史学大师实在值得我们夸耀,他的一部《史记》不啻是我们中国的一部古代的史诗,或者说它是一部历史小说集也可以。

”1958年郭沫若在为司马祠题写的碑文中对司马迁有“文章旷代雄”、“功业追尼父”的赞语。

由此可见,郭沫若认为《史记》的文学成就是极高的。

翦伯赞(1898~1968),湖南桃园人,近代史学家。

他认为司马迁是中国历史学的开山祖师,《史记》是一部以社会为中心的历史。

他说:“中国的历史学之成为一种独立的学问,是从西汉起,这种学问之开山祖师是大史学家司马迁。

《史记》是中国历史学出发点上一座不朽的纪念碑。

”他还说:“《史记》虽系纪传体,却是一部以社会为中心的历史。

”司马迁“几乎注意到历史上社会之每一个阶层,每一个角落,每一方面的动态,而皆予以具体生动的描写。

所以我以为,《史记》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社会史”。

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文学史家,福建长乐人。

郑振锋认为:自司马迁以来,便视历史为时代的百科全书,所以司马迁取的材料,范围极广,自政治以至经济,自战争以至学术,无不包括在内,其所网络的范围是极其广大的。

所谓“文学史”也常常被网络在这个无所不包的“时代的百科全书”之中。

杜鹏程(1924~1991),陕西省韩城市苏村人。

当代著名作家,原陕西作家协会副主席。

他在《韩城市志》序中说:“韩城素称文史之乡,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司马迁的故里,一向文化较为发达。

……历朝各代,名人辈出,其中以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最为著名,其宏伟巨著《史记》闻名中外,影响深远。

”师哲(1905~1998),陕西省韩城市井溢村人。

著名翻译家,原任毛泽东俄文翻译、顾问,中央编译局局长。

他说:“1940年3月,我从苏联回到延安后的第二天,周恩来领我去见毛主席,他同我亲切握手之后,问我是哪里人,我回答韩城人。

司马迁是同乡。

”对此我十分惊诧,我想,毛主席说:“喔,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

你和司马迁是同乡。

”对此我惊诧,我想,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抗日,领导全国人民翻身闹革命,昼夜操劳,日理万机,还不忘读《史记》,而且还能准确记住它的作者的籍贯,真了不起。

”“司马迁刚直不阿,秉笔直书,所以封建统治阶级不喜欢他。

现在是人民的天下,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我们应该大张旗鼓地、理直气壮地宣传其人其书其精神,还历史以本来面目,给司马迁以应有的历史地位。

像他这样对人类历史文化有贡献的,举世公认的人,历史文化名人,全国有几人?我们应该好好地读其书,学其人,弘扬其精神。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