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说课稿
初中生物八年级说课稿(5篇)
![初中生物八年级说课稿(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c354cd6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61.png)
初中生物八年级说课稿(5篇)初中生物八年级说课稿(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知几种鸟形态结构上的区别;2、探究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3、归纳鸟的主要特征;4、了解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通过合作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观察和思考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励学生对生物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树立爱护鸟类、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2、重点难点二、教学重点1、鸟类的主要特征;2、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认同鸟的身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鸟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探究,认识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3教学过程3。
1第一学时评论(0)教学准备准备相关图片、视频、PPT和实验材料(活体家鸽,剖开的带内脏的家鸽,新鲜鸡腿骨,制作纸飞机的纸),课前将学生分组,抽签探究内容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人类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能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
有些鸟能在南、北半球之间迁飞往返,有些鸟竟能飞越珠穆朗玛峰!它们为什么具有这么强的飞行能力呢?鸟类又是如何飞翔的?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指出本节的学习内容,进入新课的学习。
教学活动一:多种多样的鸟自主阅读教材第30—31页“观察与思考”,请学生观察图中涉及的五种鸟类(1)比较不同的鸟类在形态结构上的异同,初步认识鸟的多样性;(2)分析并尝试推测鸟喙的特征与鸟的食性之间的关系,鸟足的特征与鸟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认同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3)提出问题:上述这些鸟除了有各自适应的环境不同这一特点外,还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发学生思考鸟类的主要特征,进入第二个问题的学习。
教学活动二:鸟的主要特征思考:(演示)两张同样大小的纸,一张折成飞机形状,一张揉成一个团儿,用同样的力掷出去,哪个飞行时间更长?说明飞行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两个同样大小的纸飞机,一个用力掷出去,一个让它自由落体,哪个飞行时间更长?说明飞行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呢?两个大小一样的飞机,一个用纸折成,一个用木头做成,用同样大小的力掷出去,哪个飞行的时间更长?这又说明飞行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通过上面的三个实验,我们发现飞行可能与形状、动力、重量等诸多因素有关,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鸟类到底有哪些特点使它有利于飞行。
初二生物说课稿五篇
![初二生物说课稿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22f58366d0d233d4b04e694a.png)
初二生物说课稿五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送大家阅读.初二生物说课稿1教学设计〝植物的无性生殖〞是第一章第七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植物的营养繁殖与植物的组织培养.本节课所讲授的主要局部是〝植物的营养繁殖〞,主要讲解的内容有:让学生理解营养繁殖〔嫁接.扦插.压条〕,该局部,最主要地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亲自实验操作学习嫁接技术.除此之外,让学生了解组织培养,即无性生殖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和植物的有性生殖有了深入的了解,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知识根底.生活中,学生虽听说过〝无心插柳柳成荫〞,也见过一些利用嫁接培育的植物,但大多数学生对此没有实践经历.所以本节课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创造时机,让学生尝试实验操作,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又能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组织培养对于学生来说比拟陌生,但现在许多高校都有组织培养实验室,网络上也有实验视频.可以让学生通过视频形象地感知组织培养技术,同时亦可开展生物兴趣小组,让学生参观组织培养实验室.从而让学生在学会相关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知识目标:1.列举植物的无性生殖.区别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2.理解嫁接.扦插.压条实验技术.3.认识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保底教学目标】其中1.2为保底教学目标,因其是本节的重点内容,考试所占比重较高,因此将其确定为保底教学目标.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亲自实验操作嫁接.扦插与压条技术的能力.【保底能力目标】此处既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营养繁殖,同时亦能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重点:1.列举植物的无性生殖.区别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2.理解嫁接.扦插.压条实验技术.3.认识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亲自实验操作嫁接.扦插与压条技术的能力.〔1〕准备蔷薇枝条.刀片.嫁接薄膜.〔2〕准备天竺葵.〔3〕提前录制芽接与枝接的实验视频.[导入]:1.复习式导入法:【保底教学】因此处内容已讲过,因此提问时,着重提问班里的后进生,拟采用两大组PK形式进行提问.〔1〕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按照功能分为两大类: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生殖器官.〔2〕种子的主要结构是胚,它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因此用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保底教学】:〝卵〞易错字,找后进生到讲台上书写.[师]同学们,我想大家都听过〝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话,那同学们想想这就话所描述的柳树是由种子生长发育而来的呢,还是由柳树枝条发育而来的呢? [生]柳树枝条发育而来的.[师]没错,植物的生长发育不是必须依靠种子生长发育这种有性生殖方式才可以,无性生殖同样能长成岑天大树.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植物的无性生殖〞.[新授]:〔一〕植物的营养繁殖一营养繁殖[师]学生自学课本P39〝植物的营养繁殖〞内容,约1min.利用多媒体形象展示甘薯.马铃薯.草莓.落地生根的繁殖.同学们,这些植物是如何进行繁殖的呢?[生]甘薯根;马铃薯.草莓茎;落地生根叶.[师]很好,那么根.茎.叶又是植物的什么器官呢?[生]营养器官.[师]没错,像这种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注】落实学生笔记.二嫁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P40-41页中的〝嫁接〞,约2min.利用多媒体,展示〝嫁接〞图片,让学生形象感知嫁接的概念,并且理解为什么要嫁接.[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幅图片有什么特点?[生]整棵树由两局部构成.[师]同学们观察很细致,这就是〝嫁接〞的结果.接上去的枝条或芽叫做接穗.承接接穗的植物体叫做砧木.〔详细介绍课本P41页所展示的图片中,接穗与砧木的特点.〕接穗〔柿树〕:产量高.营养价值丰富,但耐寒.耐寒性不强.砧木〔君迁子〕:耐寒.耐寒,但果实小.产量低.[师]同学们,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要嫁接呢?[生]获得更好的遗传性状,生长速度快.2.学生分组实验:【能力教学】【注】强调实验平安,小心用刀.学生四人一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蔷薇的嫁接.目的要求:尝试进行蔷薇的嫁接.材料器具:蔷薇枝条,刀片,嫁接薄膜和枝剪.实验过程:①学生观看老师提前录制的相关实验视频.②学生实验,四人一小组,左右两大组进行PK.【注】: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奖励班级储值金卡.3.教师提问:①嫁接成活的关键是?接穗的形成层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保底教学】落实学生笔记.②新生出的枝条开花结果后是水蜜桃还是毛桃呢?三扦插1.教师演示:教师演示扦插天竺葵的实验.2.教师提问:①扦插在剪取茎段时,为什么上端的切口是水平的?而下端的切口是斜向的? 水平:减少伤口水分过多蒸发.斜向: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②扦插的概念.【保底教学】落实学生笔记.四压条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压条的概念与过程.[师]为什么要剥去半圈树皮?[生]在剥去树皮的部位积蓄有机养料,促进生根.五及时稳固:1.以图区分嫁接.扦插与压条.2.营养繁殖与种子繁殖〔有性繁殖〕有什么本质区别?营养繁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能力教学】此处为重点内容,注意启发学生,并落实学生笔记.3.营养繁殖的优势?①保持了母体的遗传性状;②比种子繁殖快.六练一练1.营养生殖与有性生殖的本质区别〔D〕2.一枝原来开红花的碧桃树嫁接到开白花的碧桃树上,新嫁接的枝条开花的颜色是〔A〕A红色B白色C粉红色D红色和白色3.繁殖优良品种的果树.花卉时,为了保持这些品种的优良性状,在以下繁殖方式中,不要采用〔A〕A种子繁殖;B扦插繁殖;C压条繁殖;D嫁接繁殖.〔二〕植物的组织培养知识延伸——利用实验视频进行讲解.〔一〕.根底达标1.把马铃薯切成小块种在土壤里,这种繁殖方式叫做〔〕A.压条B.嫁接C.扦插D.营养繁殖2.水蜜桃味甜,毛桃味酸,现将水蜜桃〔接穗〕接到毛桃〔砧木〕上,成熟后接穗接出的果实味道是〔〕3.以下各项不属于营养繁殖的是〔〕C.利用叶繁殖D.用种子繁殖4.营养繁殖在生产中的益处有〔〕①繁殖速度快②后代性状一致③短期内可以获得大量性状一致的植株④引起品种的退化A①③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④〔二〕学考体验1.〔_福州〕〝无心插柳柳成荫〞所描述的植物繁殖方式是〔〕2.〔_济南〕以下哪一种繁殖方式不能保持果树原有的优良性状?A扦插B嫁接C压条D用种子繁殖3.〔_东营〕素有〝水果〞称谓的草莓果肉多汁.酸甜可口.草莓生长良好时,会生出一种藤蔓,在藤蔓的端头又会生出新的小植株.草莓的这种繁殖方式是() A种子繁殖B有性生殖C植物嫁接D营养繁殖第七节植物的无性生殖营养繁殖植物的无性生殖组织培养初二生物说课稿2本课题在实验前介绍了消化系统的组成,学生对消化系统已经有了感性认识,紧接着设计一个探究实验.让学生在亲历探究实验的过程中,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来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教材的设计遵循了从结构到功能.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本实验是一个典型的探究案例,它隐含着生物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有利的一面:学生通过生活体验对牙齿与舌的功能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唾液腺分泌唾液.通过以前的学习,局部学生已领悟了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生命的奥秘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利的一面:1.实验操作技能欠缺.2.探究能力欠缺,表达在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还有一定的难度.知识目标:〔1〕了解消化.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的含义.〔2〕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根本方法,让学生针对实际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和验证,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决策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2〕通过学生如实记录.分析实验结论,培养他们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及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难点: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引导整个探究过程,并抓住时机训练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观念.教法1.通过学生咀嚼馒头的情境引入,从而提出探究问题.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作出假设.2.从分别设计牙.舌以及唾液对馒头的消化的单一变量对照到合并探究多个变量的对照.3.采用自我反思,交互式评价方式分析实验失败原因,使学生深刻领悟探究方法的内涵.学法1.学生根据体验馒头味道的变化,自主提问,作出假设.自主设计实验,通过实验现象观察得出相应结论.2.自我反思,交互式评价方式分析实验失败原因,深刻领悟探究方法的内涵.从而使启发诱导式的教法与探究式的学法和谐共振.课前准备鉴于学生动手操作时机少.能力弱.挑选局部学生实验前简短培训,了解实验原理,操作要领.在实验中让这局部学生去带动其余学生,让实验落到实处.情境引入品尝馒头,要求进行较长时间咀嚼,感受馒头味道的变化,从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探究实验⑴提出问题:馒头是怎样变甜的呢?⑵作出假设:馒头在口腔中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唾液的作用有关.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在感性经验根底上引导分析在口腔中使馒头变甜的相关因素,然后做出合理的假设,不仅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活泼气氛,更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了科学做出假设的方法---即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中做出合理假设.⑶制定方案:a.提示:①设计一组实验,有的只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的只探究唾液的作用.每个组选择一个因素进行探究.设计意图:把难点进行分解.本探究涉及到两个探究因素,让学生同时对两个探究因素设计对照试验,有一定难度,让每个组选择一个因素探究,降低了难度,学生跳一跳是能摘到桃子的.②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淀粉是没有甜味的,淀粉分解后形成的麦芽糖是有甜味的.③淀粉遇碘变蓝,但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④口腔的温度大概是37℃.b.思考:①怎样模拟舌的搅拌.牙的咀嚼,唾液的参与以及口腔的温度?②你选择的是什么因素对淀粉的消化?实验的变量是什么?怎样确保只有变量不同,其它条件都相同?③怎样检验淀粉是否被消化?〔学生说出方法后,教师建议:滴加4滴稀碘液后置于温水中水浴加热,观察颜色的变化情况.〕设计意图:这3个思考题是突破难点的关键,弄清了问题①③,不需要教师做任何强调,学生就能明白该实验有的组要把馒头切碎,要搅拌,以及整个实验要保持在37℃下进行,滴加碘液等具体操作的原因;问题②是引导学生控制变量,顺利设计对照实验的核心问题,学生只要清楚了这个问题,设计出合理的方案是完全没有问题的.c.分组讨论设计〔要求图示说明,图示板演〕一大组:牙齿和舌头作用实验方案;另一大组:唾液的作用实验方案;d.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整合为了让学生突破难点顺利掌握从探究一个因素上升到同时探究两个因素的方法,我采用先易后难,先分解后整合的策略.具体过程为:教师根据学生板演图,把两组对照实验中相同实验组合为一体,适时点拨:为了提高效率我们可以把两个因素放到一起同时进行探究,只要先把实验组设计出来,各对照组只要变量与其不同,其它条件相同即可.由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到达了事半功倍的效果.⑷实施方案⑸得出结论⑹表达交流小组汇报实验完成情况,反思实验失败的原因,交互式评价.为进一步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影响做下铺垫.进一步探究:为什么强调在37℃条件下进行实验?你能设计实验来说明温度对淀粉消化的影响吗?兴趣小组展示课前做好的处于60℃条件下的实验现象,从而使学生知道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存在影响.课堂小结1.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设计的根本原那么单一变量原那么3.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舌搅拌与牙齿咀嚼对淀粉的消化有促进作用.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课后反思1.未雨绸缪,有的放矢.实验的准备工作很重要,教师实际操作对实验能到达的效果了然于心.2.鉴于淀粉的分解过程无法直观感受.将原实验设计中后滴加稀碘液改成先滴,通过颜色由蓝变浅蓝.再变成黄色来感受淀粉分解的过程.3.由考虑单一变量提升到同时考虑多个变量的探究.4.增加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拓展学生的思维.但是,由于学生知识储藏的原因,在实验操作上有些方面不标准.初二生物说课稿3教学目标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2.通过将细菌的细胞结构和动植物细胞比拟,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锻炼收集信息.分析推测的科学能力;3.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的历史性突破,分析巴斯德实验的操作步骤,启发学生思考,锻炼分析能力,认识到科学开展离不开实验技术的进步,更要依靠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4.描述细菌的繁殖方式,认识到细菌繁殖速度很快,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301.重点:细菌的主要特征.细菌的繁殖方式.2.难点:细菌的主要特征,巴斯德实验的历史性突破.课前准备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细菌的发现讲故事,了解列文虎克和巴斯德对微生物学的奉献,体会科学家严谨求实的作风以及技术进步对科学开展的推动作用提供资料,帮助学生分析巴斯德实验的历史突破,细菌到底长什么样?观察细菌的放大图片,认识细菌的大小形态提供资料,引导学生产生兴趣细菌的细胞结构特征和营养方式比拟细菌细胞和动植物细胞结构上的区别,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细菌的繁殖方式看录像,了解细菌的繁殖方式和速度提供录像资料,引发学生兴趣芽孢看录像,理解芽孢对细菌的意义,了解生活中消毒和灭菌的区别提供录像资料,给以适当的讲解教学过程设计导入:细菌发现和研究的三个故事学生:第一个看到细菌的人不是什么科学家,而是荷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的管理员,他的名字叫列文虎克.他从小就迷上了自己制作放大镜,他磨制的镜片可以将物体放大_到4_倍.用这些镜片,列文虎克观察了很多东西,他将观察到的景象绘制成图画寄给英国皇家学会.从这些图画中人们第一次认识了各种形态的细菌,英国皇家学会还选举他做会员,相当于我们的科学院院士.学生:很长时间人们一直不知道细菌是从那里来的.人们观察到腐烂的牛肉汤里有很多细菌,就认为细菌是从肉汤里自然而然产生的.意大利的斯巴兰扎尼做了一个实验,他准备了几个玻璃烧瓶,把它们刷洗干净,灌进肉汤.把瓶颈放在火上烧,玻璃融化在一起,将瓶口死死封住.这样一来,不管多么小的细菌也休想钻进玻璃瓶了.瓶口封好后在沸水里煮了一个多小时,杀死了肉汤中的全部细菌.几天之后,肉汤没有变质,证明了细菌是从空气中进入肉汤里的.可是有的生物学家质疑说:自然生殖有可能需要借助空气中某些化学物质完成,斯巴兰扎尼隔绝了空气,就破坏了生物〝自然发生〞的条件,因此没有微生物生出来.这样的疑问听上去也是有道理的.〔学生纷纷点头同意〕学生:_60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终于设计出了一个新的实验,一个非常着名的实验.他把肉汤灌进两个烧瓶里,第一个烧瓶就是普通的烧瓶,瓶口竖直向上;而将第二个烧瓶在火焰上熔化瓶颈,不是将它融合,而是把它拉长,弯曲成鹅颈一样的曲颈瓶.然后把肉汤煮沸.冷却.两个烧瓶都敞开着,外界的空气可以畅通无阻地与肉汤外表接触.过了三天,第一个烧瓶里就出现了微生物,第二个烧瓶里却没有.直至四年后,第二个曲颈瓶里的肉汤仍然清澈透明,没有变质.巴斯德解释说,因为第一个烧瓶是顶端开口,悬浮于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可以落人瓶颈直达液体,微生物在肉汤里得到充足的营养而生长发育,于是引起了肉汤的变质.第二个烧瓶虽然也与空气相通,但瓶颈拉长弯曲,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仅仅落在弯曲的瓶颈上,而不会落人肉汤中生长繁殖引起_变质.巴斯德以令人信服的实验赢得了_的一致支持,后来,他在研究微生物方面获得了很多成就,被尊称为〝微生物学之父〞.主要教学过程:31教师:巴斯德用显微镜观察到了肉汤里的细菌.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菌的装片,我们也可以看到同样的情景〔由于课程时间限制,没有安排学生进行显微镜的实际操作,可展示图片或显微投影实物〕同学们看得清楚吗?学生:看见一点一点的.教师:细菌的个子实在太小了,我们需要更先进的显微镜,放大更大的倍数才能观察到.这是电子显微镜下,一根针头和针头上沾的细菌.你能描述一下这种细菌的的形态吗?学生:像火腿肠.两头圆中间直.像面包……教师:这种形态的细菌叫杆菌.还有别的样子的细菌吗?〔出示其他图片〕教师:请大家根据细菌的形态将他们分成三种:杆菌.球菌和螺旋菌.学生:根据图片分类.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有的细菌一对对地靠在一起〔双球菌〕有的细菌聚成一团〔葡萄球菌等〕或连成一大串〔链球菌等〕但是每个细菌仍然是独立生活的.没一个细菌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单位.那么细菌的生命结构是什么样呢?〔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图片,和书中的示意图比拟.教师:〔出示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你感觉细菌细胞结构更像植物还是像动物?为什么?学生:我觉得更像植物,因为有细胞壁,看上去很坚硬的样子.学生:我觉得更像动物,因为有鞭毛,能运动.〔教师适时说明并不是所有细菌都有鞭毛〕学生:我觉得更像动物,因为不是绿色的.教师:总结:从营养方式上,大多数细菌和动物一样必须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但它们和动物又不一样的地方是:它们会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所以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教师:细菌的结构中有没有和动物.植物细胞都不一样的地方?学生:没有细胞核〔还会答有荚膜.鞭毛等,教师应适时解释〕.教师: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DNA会聚集到细胞中一个特定的区域,我们把这个区域叫核区.教师:细菌也是生命,它是如何繁殖的呢?〔展示录像〕学生:观看录像,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计算一下:你手上现在有1个细菌,每二十分钟繁殖一代.四个小时后,你手上细菌的数目有多少?学生:计算;2_=4_6个!教师:如果继续计算下去:48小时后呢?学生:抢着按计算器:2.23_7451_1_3个!教师:我虽然不能告诉你一个细菌有多重,但是我可以保证:2.23_7451_1_3个的细菌的重量大约和4_0个地球差不多,有就是说:理论上讲,如果你手上有1个细菌,两天后它能变成4_0个地球那么多.学生:笑,不可能!教师:为什么不可能?学生:我们会洗手.教师:对.洗手的肥皂和洗涤剂都可以杀死细菌,甚至只是用流水冲洗也可以减少很多细菌.但是洗完手以后,手上的细菌是不是都杀死了呢?我们来看看细菌对付恶劣环境的方法〔展示录像〕.学生:观看.教师:同学们能不能根据看到的录像内容答复几个问题?1.芽孢和孢子一样吗?2.细菌能不能依靠芽孢繁殖?3.芽孢是细菌细胞里的结构吗?32学生:不一样,孢子数目很多,是繁殖结构;一个细菌只产生一个芽孢,数目没有增长,不是繁殖;芽孢只在休眠时才出现,芽孢出现是,细胞就解体了,所以芽孢不是细菌的细胞结构.教师:芽孢的抵抗恶劣环境的本领可能高得出乎我们的想象.有一个真实的事情:在人类登上月球之前,_67年,美国宇航局向月球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并且在月球外表进行了软着陆,卫星上携带了一台电视摄像机,为科学家拍摄了很多影像.两年半后,美国的阿波罗_号飞船到达了月球,宇航员把这台摄像机带了回来.科学家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把摄像机的一小块塑料隔离板放在营养液中,几小时后用显微镜观察,在培养液中发现了一串串链球菌.链球菌25分钟繁殖一代,据此科学家们可以推算出,至少有一个链球菌生活在这个摄像机上.在人类登上月球以前,这个链球菌竟然在月球那么严酷的物理环境下不吃不喝生活了两年半!我们不得不佩服细菌的生活能力呀!教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细菌,细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呢?请同学们回家思考一下,在我们家里生活着哪些好细菌?哪些坏细菌?教学反思比拟新课标和旧教学大纲,很多老师都注意到:有不少旧的教学内容都删减了.因此很多人感到新教材内容太少,一节课的内容大概就只够讲_分钟.对此,我的感受是:>和依据这个标准所编制的教材只是国家为适龄学生提供的根底标准,是一个相对较低的标准.作为教育比拟兴旺的城市和学校,从为学生开展的原那么出发,完全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补充.但是补充哪些新内容呢?有些老师就将删减的内容又补充上去,造成了〝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这是非常遗憾的一件事.我的看法是:一.不能盲目提高难度和深度.对于繁.难.脱离生活的内容,坚决不补充.不要为〝学科系统性〞而加大学生负担.二.对于能帮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教材内容的材料,应该补充.这些资料应该具有趣味性.形象化和科学性并重的特点.例如:〝细菌繁殖得比地球重〞〝月球上的细菌〞这样的资料,能给学生很清晰的感受.三.对于能帮助学生建立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思想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内容,大胆补充.例如巴斯德实验,很多老师认为这些是〝软性〞内容,没有考核的任务,就轻描淡写甚至轻易放弃,这是非常遗憾的.讲述科学家的故事和科学发现的故事,不仅可以让学生为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严谨求实的科研。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生物说课稿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生物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036524a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6.png)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生物说课稿《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生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三章的内容。
生物多样性是当今社会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生物多样性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从而为后续学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数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并探讨其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在生物学的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对生物的特征、分类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探究活动。
然而,对于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内涵,学生可能理解得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引导来帮助他们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列举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阐明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3)说出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能力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教学难点(1)基因的多样性。
(2)理解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层次有初步的了解。
(2)资料分析法:提供丰富的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八年级生物说课稿5篇
![八年级生物说课稿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0d13dc3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42.png)
八年级生物说课稿5篇说课稿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介绍和展示的书面材料,通过详细描述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帮助他人了解和评估教学内容和方法。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生物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学习。
八年级生物说课稿(精选篇1)一、说教材(一)说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本节的内容为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6单元《生命的延续》中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第4节《性别和性别决定》。
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在学生中总是存在着一种神秘感,自然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本节内容可以满足学生对于性别决定和性别遗传知识的需求。
另外,社会上一些人仍存在着重男轻女思想,母亲生出女孩而遭到家庭成员冷落和责备的现象并不少见。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地对待生男生女问题,同时,生男生女的原理的分析又是对上一节《性状的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中遗传图解的巩固,因此,本节内容对确定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说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根据《生物课程标准》要求: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并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以XY型为例理解性别决定的知识,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解释生男生女及机会均等;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人口教育。
并能用科学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同时树立"生男生女一样好"、"男女平等"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1、重点: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和生男生女的原理。
《性别和性别决定》属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范畴,我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是: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符合课改理念。
在前面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知道了遗传的物质基础,本节课重在从人类性染色体的水平分析人类性别遗传的规律,另外基于社会上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倾向,把生男生女的责任推于女性,导致了许多悲剧的产生。
初中生物说课稿模板6篇
![初中生物说课稿模板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295c27d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84.png)
初中生物说课稿模板6篇初中生物说课稿模板(精选篇1)一、说教材《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生物的生殖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生殖方式既体现了生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又展现了不同生物类群在连续性方面所表现的发展和进化。
本节讲述的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也是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一类动物,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并重点突出了与人类的关系,进一步体现了教材中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思路。
二、说学情从知识角度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之前生物学的学习,已经掌握了比较丰富的生物知识,他们对宏观生物学更感兴趣。
本节课主要以生活中常见的蝶、蛾、蝗虫为例介绍了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学生对此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不系统、不准确。
从经验认知角度分析,本年龄段的学生生活经验比较丰富,接触过不同种类的昆虫,对此也很好奇,这就为本课内容的讲授创造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举例说出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的异同点;关注昆虫在自然界及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观察活动,培养比较、分析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认识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树立爱护动物、保护生物的意识;通过家蚕、蝴蝶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渗透德育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课程标准对知识目标的要求,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本章的教学重点是描述家蚕、蝗虫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昆虫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对其特点要分类准确地描述,比较困难。
所以昆虫变态发育的特点是本课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我将采用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引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授课。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去主动探索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设疑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提问学生“春天花丛中飞舞的蝴蝶是从什么变化而来的”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说课稿:8.1.2免疫与计划免疫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说课稿:8.1.2免疫与计划免疫](https://img.taocdn.com/s3/m/450a4ac2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27.png)
3.实验教学法:设计相关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免疫过程,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直观感受。
4.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
选择这些教学方法的依据是:问题驱动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小组讨论法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思维碰撞,提高他们的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实验教学法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直观感受,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互动式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利用生动有趣的实例,如生活中的免疫现象、免疫疾病的案例等,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2.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分享自己的想法,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的积极性。
3.设计一些互动性的实验或活动,如模拟免疫反应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免疫过程,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媒体资源
为了辅助教学,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
1. PPT演示:利用PPT演示文稿,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免疫的基本概念、类型、作用以及计划免疫的原理和意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2.视频资源:播放一些与免疫相关的视频,如免疫反应的动画、疫苗的制作和应用等,让学生通过视频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免疫过程。
3.实验器材: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和材料,如显微镜、细胞模型等,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和观察免疫过程,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这些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在教学中的作用是:PPT演示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知识;视频资源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免疫过程;实验器材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直观感受。
八年级生物说课稿优秀模板五篇2021
![八年级生物说课稿优秀模板五篇2021](https://img.taocdn.com/s3/m/86c2c97c83d049649a6658c9.png)
⑴、如果陆生动物(包括人类)到水中生活会遇到哪些弊病问题?
⑵、鱼类等水生动物是如何解决这些的?
⑶、都说鱼儿离不开水,那么返回水会怎样?水到底给了鱼什么呢?
⑷、鱼的种类多吗?四大家鱼是哪些?中华鲟有哪些特性?
隐含知识:
1.海洋鱼类:表明鱼的种类很多(多样性)
⑴较大一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是不是就一定正确?
⑵与实验法相比,模拟实验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课后作业]:让学生课下完成模拟实验的制作。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播放投影,检查所学知识。
1.小河、池塘等野生品种的螃蟹,身体的背面和腹面颜色喉部是否一致?这有什么作用?
2.鱼的身体两侧有并排鳞片上有小孔,这些小孔连起来构成一条侧线,它有什么作用?
㈡教学目标
1、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集体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2、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活动,阐明跳蚤和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概述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就特征。
3、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的观点,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㈢教学重点
改进一
捆绑鱼鳍时,教材提示用细线捆绑鱼鳍,事实上宜用粗线、纱布条会更好些,不宜用细线,否则易造成对鱼的伤害。而且用细线分开的,很少有绑成功的。另外捆绑时,为了尽量减小对鱼的伤害,要特别注意用很湿润的纱布很包住鱼头,并不时要将鱼头浸入水中,以保证其正常换气。
改进二
根据教材提示,只要用线分别捆绑鱼的胸鳍、腹鳍、背鳍和臀鳍,就能探究出各种鳍的巨大作用。事实上,学生很难在数分钟内数天观察出鱼的平衡性、稳定性所备受的影响(见图1)。为此我对这组电学作了点儿一点改进:用手指从侧面顶一下己捆绑好了的任意一种鱼鳍(见图2),可以见到鱼很容易倒下,失去其平衡性或稳定度(见图3)。中学生经过这样的操作,就等待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探究出这几种鱼鳍的作用。
八年级生物说课稿
![八年级生物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760331a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4a.png)
八年级生物说课稿八年级生物说课稿5篇八年级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同时表现欲望也很强烈,但是学生的各种能力正在形成之中,需要教师的指导。
下面给大家分享八年级生物说课稿,欢迎阅读!八年级生物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六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动物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本节将继续探究鸟是如何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主要是通过对鸟的形态结构、生理、行为等的观察与探究,概括出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
通过了解鸟与人类的关系,增进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情感。
二、说学情鸟类在日常的生活中经常容易看到。
学生对鸟的相关经验比较丰富,但归纳总结还不够。
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探究的能力,但能力尚且不足,不能独立完成,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因此,对于本节的两个活动,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到观察、探究来。
三、说教学目标1、概述鸟的主要特征。
2、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确立鸟的身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鸟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关注鸟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形成爱鸟护鸟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课标要求能够概述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在《鸟》的这一节中,此处就是在完成此要求。
同样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重要概念。
通过掌握鸟的特征,可以为生物进行正确分类。
所以设置为教学重点,了解鸟的多样性本身不是难点,难点在于学生要从“观察与思考”活动中得出鸟的身体构造是与其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建立认识的过程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此处为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者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因此,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启发式”的教学,并运用多种媒体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同时我还采取活动探究法、讨论法,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六、说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创设情境导入:通过“想一想,议一议”引入,思考与讨论为什么鸟儿可以自由飞翔?为什么人类安装人工翅膀还不能飞翔?除了翅膀以外,鸟还有什么特征是适于飞行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课题。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生物全册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生物全册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0421e95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c7.png)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生物全册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教材为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生物全册,共包含多个单元和多个章节。
教材主要内容涵盖了生物的基本知识、生物的分类、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动物的结构和生活性等方面内容。
教材通过生动活泼的插图、简明易懂的语言,旨在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有:1.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使学生能够正确分类植物和动物,并认识它们的共同特征和区别;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4.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1. 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理解;2. 能够正确分类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并了解它们的共同特征和区别。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1. 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原理;2.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次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通过直接讲解,向学生传达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示范法:通过举例和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和分类植物和动物;3. 实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4. 讨论和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互动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合作研究。
五、教学过程本次教学按照如下步骤进行:1. 介绍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对生物有一个整体概念;2. 分类植物:通过展示图例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分类不同种类的植物;3. 分类动物:通过图例和实例,帮助学生了解动物的分类方法和特点,进而归纳总结;4. 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生物的分类规律和原理;6. 总结和归纳:让学生总结本次研究的要点和内容。
六、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教学,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和实验的积极性、对生物的理解程度等;2. 收集学生完成的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估他们的观察、比较和归纳能力;3. 针对课堂讨论和总结,通过提问等方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八年级生物说课稿通用
![八年级生物说课稿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88d78858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da.png)
八年级生物说课稿八年级生物说课稿通用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生物说课稿通用,欢迎大家分享。
八年级生物说课稿通用1一,教材简介:本微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生物》的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的第四节《鱼》的内容,此微课选取的是在学生学习“鱼的外形与运动”之后进行的环节。
微课着重呈现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鱼的呼吸”,学生如何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
二,设计理念:我在设计这一堂课时,主要从八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新事物容易产生兴趣的特点出发,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鱼的呼吸”重点问题,通过学生观察鱼的呼吸图片、视频、动画,让学生理解鱼的呼吸过程,完善构建的知识框架。
设计特色是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同时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特点,启发引导学生在多思考、多观察、多参与的过程中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体验过程、感悟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同时表现欲望也很强烈,但是学生的各种能力正在形成之中,需要教师的指导。
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导学的方法,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收获多种能力。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鱼的'呼吸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认识鱼的呼吸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及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鱼的呼吸特点教学难点:鱼的呼吸特点。
六,教学用具投影仪幻灯片有关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资料。
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一,鱼的呼吸1,鱼的呼吸过程?2,鳃是鱼的呼吸器官提出问题:水流入鱼口后,从什么地方流出?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溶解的气体成分有哪些变化?鱼鳃的哪些特点对它在水中呼吸至关重要?鱼离开水后,很快死亡,原因是什么?通过投影显示以上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说课稿8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说课稿8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cba86b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ed.png)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说课稿8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说课稿8篇说课稿是教师为了向观摩者或评审者展示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计划而编写的一份详细说明材料。
编写目的是帮助观摩者了解课堂教学的背景、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信息。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说课稿,希望你喜欢。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介绍的是关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
“生物入侵者”标题生动形象,引起读者注意,文章开头引出说明对象,然后具体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再分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然后写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世界各国对此采取的相应的措施。
这是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思路清楚,层次分明。
二、说教学依据:学生对外入侵比较熟悉,而没有“生物入侵者”的概念。
可以从熟悉的外敌入侵的方式,再转入对不熟悉的“生物入侵者”的思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
其次阅读科技类文章的目的之一,是筛选信息。
此文正好可以让学生抓中心句,整理归纳各部分内容,了解大概文意。
三、说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劫掠、栖息、藩篱、归咎”等词的读音及词义,理解“在劫难逃、五彩斑斓、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2、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四、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二)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如何看待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五、说教学方法:1、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阅读题目指导学生自读,帮助他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文章的说明技巧。
初中生物八年级优秀说课稿
![初中生物八年级优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df25f44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7d.png)
初中生物八年级优秀说课稿引言本节课是针对八年级生物学科的一堂课,主要内容为介绍生物的分类和进化。
本节课将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生物的分类原则和演化过程,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兴趣。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生物的分类原则,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生物的分类原则和分类方法。
2. 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生物分类和进化的相关图片、动画等。
2. 实物展示:准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生物标本或图片,如昆虫、动物骨骼等。
3. 教学辅助工具:白板、彩色粉笔、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图片或标本,让学生猜测它们的分类方式,引发学生对生物分类的思考。
步骤二:知识讲解与展示(15分钟)利用教学课件和实物展示,介绍生物的分类原则和分类方法。
重点讲解植物和动物的分类特征,并与实物展示相结合进行说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步骤三:积极参与与合作(15分钟)分组讨论和展示,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生物,给出它的科、属和种的分类,同时要给出相应的理由。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观察、比较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步骤四:概念检测与巩固(10分钟)利用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进行概念检测,检查学生对生物分类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纠正错误。
步骤五:拓展延伸(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物进化的实例,引出生物分类与进化的关系,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生物多样性的兴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实物展示和小组合作讨论等,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对生物的分类原则和进化过程有了深入的理解,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比较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但在概念检测环节,学生的理解情况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和巩固。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ed0ce4d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f9.png)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的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学教材中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题是“生物的多样性与分类”,这是一节旨在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对生物进行分类的基础课程。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描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并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生物分类单位,并学会使用双名法对生物进行命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的生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第一学时)2. 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第二学时)3. 生物分类单位和双名法的介绍与应用(第三学时)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2. 观察法:利用实物或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生物的特征来进行分类。
3.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生物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并讨论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和地球生态系统的意义。
2. 讲解生物多样性详细介绍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并通过实例说明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 生物分类的教学讲解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包括分类的依据和分类等级。
通过比较不同生物的特征,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4. 生物分类单位和双名法介绍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重点讲解双名法的命名规则,并让学生尝试对一些常见生物进行命名。
5. 小组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生物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分类,包括确定其分类单位和用双名法命名。
初中生物10分钟说课稿范文(精选10篇)
![初中生物10分钟说课稿范文(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5abe7365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1f.png)
初中生物10分钟说课稿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生物10分钟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生物10分钟说课稿篇1这节课是冀教版八年级上的第二章第一节根的生长。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环节来说课。
一、说教材这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根尖各部分的结构、作用,以及根主要生长的部位,根的生长方向。
首先通过肉眼观察分辨出根尖的四部分,然后利用显微镜观察出根尖四部分的细胞大小、形状以及细胞排列状况。
第三步通过实验得出根生长的部位。
第四步通过探究根的生长方向,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有关根生长向性的有关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质疑和探究精神。
本节是第三单元关键性的一节。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性目标:1、区别根尖四部分结构,举例说明四部分的作用。
2、分析根主要靠哪部分生长。
技能性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验操作、观察能力。
情感性目标:1、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乐趣。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下:教学重点:1、根尖四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2、根靠哪部分生长。
3、根的生长方向。
教学难点:根尖四部分细胞结构特点,以及每部分的功能。
确定难点的依据是,学生必须通过观察、分析、总结才能获得这点知识,而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能力较差。
二、说教法: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采取适宜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根据新教学理念,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根据生物学科实验性强的特点,采取的教学方法是观察法、实验法、分组科学探究法。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像、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八年级生物说课稿
![八年级生物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20a0385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27.png)
八年级生物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就八年级生物课程中的“细
胞的结构与功能”这一主题进行说课。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细胞的
基本结构和功能,认识到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首先,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细胞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细胞的形态。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观察细胞的各个部分,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并解释它们各自的功能。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结构,它控制着物质的进出,保护细胞内部环境
的稳定。
细胞质是细胞膜内充满的液体,其中含有许多细胞器,它们
各司其职,共同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它
包含了遗传物质DNA,负责传递遗传信息和控制细胞的生长、分裂。
接下来,我会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观察细胞的分裂过程。
通过
显微镜,学生可以看到细胞核的分裂和染色体的变化,从而理解细胞
分裂对于生物体生长和繁殖的重要性。
此外,我还会引入一些现代生物科技的应用,如克隆技术、基因编辑等,让学生了解细胞研究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地位和应用前景。
在课堂的最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细胞结构
与功能的理解,并讨论细胞研究对人类社会可能带来的影响。
通过这
样的互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课后,我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和完成实验报告,
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理解。
总之,本节课通过直观的图片展示、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谢谢大家!。
八年级名师生物说课稿5篇
![八年级名师生物说课稿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5f371c4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63.png)
八年级名师生物说课稿5篇八年级名师生物说课稿【篇1】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学目的:1.知识方面(1)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低等多细胞动物。
(2)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识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重点难点:(1)水螅的形态结构和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涡虫和华枝睾吸虫形态结构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3)准备活体水螅是上好本课的关键和难点。
3.教具准备:活体水螅、水螅纵切切片、显微镜、放大镜、教学软件。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教学目标1.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了解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掌握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通过蛔虫对寄生生活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3.通过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继续进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育。
4.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在了解其它环节动物的基础上,理解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与讨论,对环节动物门特征的概括,继续培养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特点,培养“结构与功能”“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2.通过环节动物与其它动物的比较,进行生物进化的观点教育;通过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3.通过蛔虫的生活史和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
二、重点、难点分析本课的重点是“观察蚯蚓”的实验,并通过实验了解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三、方法的训练观察→发现问题→提出见解(假说)→实验验证(反复多次)→得出结论四、过程与方法以蛔虫的生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对蛔虫的观察了解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新版八年级生物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新版八年级生物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7b4f80c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85.png)
新版八年级生物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新版八年级生物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说课稿是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安排和组织,并明确学生学习任务的详实描述和分析。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新版八年级生物说课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新版八年级生物说课稿范文【篇1】一、教材分析⑴教材内容、地位《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中第1小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包括3个方面:1、微生物的特点;2、微生物的种类;3、微生物的生活。
在初中生物学阶段,本节内容是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第一课,在课程标准中虽没有独立的体现,却与今后授课的内容有着密切联系,特别对于十大主题中的《生物技术》,有一种奠基的作用。
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简述什么是微生物,列举常见微生物的类型;2.概述微生物的生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3.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和收集相关的资料,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课堂发言,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信息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这是【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学会辩证地分析事情、看待问题的⑶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微生物及其种类2.微生物的代谢类型、繁殖特点3.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难点】1.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2.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新版八年级生物说课稿范文【篇2】一、说教材㈠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在“水中生活的动物”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它主要是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角度入手,通过对典型动物的介绍,得出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主要形态、结构以及生理功能特点,重点关注运动和呼吸等方面。
本节强调通过比较、实验、观察与思考等学习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总结和概括的能力,并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㈡教学目标1、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2023八年级生物优秀说课稿5篇
![2023八年级生物优秀说课稿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d1cadef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83.png)
2023八年级生物优秀说课稿5篇2023八年级生物优秀说课稿5篇说课稿是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思考和探讨的重要材料。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3八年级生物优秀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学习。
2023八年级生物优秀说课稿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识菌落的外观形态,辨别被细菌、真菌感染的食品和生物;2、通过学生介绍,分析培养基的基本成分,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操作过程,尝试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3、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分析实验结果,归纳适宜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4、根据所学知识,对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并阐述自己的论据,培养相关的科学素养;5、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开拓创新、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的实验操作过程、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方案,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2、难点: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课前准备1、变质的水果等食物、发霉的食物、感染细菌和真菌的花卉2、生长有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平板培养基或斜面培养基实物3、空白培养基以及配置培养基所需要的药品;4、放大镜5、有条件的可配备实物投影仪6、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兴趣小组,进行配置培养基和培养菌落的实验教学设计本节教学分为两课时。
课时一: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用肉眼可以观察到细菌和真菌吗?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引导学生产生兴趣,提供实物细菌和真菌的培养过程兴趣小组同学介绍配置培养基和接种、培养细菌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培养基成分,总结归纳实验操作的要点我们的周围有细菌和真菌吗?如果有,它们喜欢呆在哪里?观察生活中的细菌和真菌,讨论设计探究活动方案,课后实施自己的探究方案提供实物,引导学生产生兴趣;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自己的探究方案课时二: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哪里细菌、真菌比较多?学生展示探究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适宜细菌和真菌生活的条件分析适宜细菌和真菌生活的条件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归纳和总结利用现有知识预测实验结果利用现有知识,预测实验结果,并阐述自己的理由提供实验方案和结果,组织学生辩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教师: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周围的环境里,存在很多细菌,可谁也没有真正看见过。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说课稿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0ee5755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72.png)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是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在学习了生物的特征、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知识后,学生已经对生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本节课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应用,也是为后续学习生物的进化、生态系统等内容奠定基础。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方法,通过对常见生物的分类,让学生初步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
同时,让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意义,激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和观察能力,对生物的多样性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是,他们对于生物分类的方法和依据还缺乏系统的了解,对于分类的意义和价值也认识不足。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来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方法。
(2)列举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3)尝试对常见的生物进行分类。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2)通过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物分类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物学的情感。
(2)让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意义,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方法。
(2)尝试对常见的生物进行分类。
2、教学难点(1)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方法。
(2)理解生物分类单位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方法,明确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生物分类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生物进行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体体内物质的运输是依靠人体循环系统来完成的。
人体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循环系统两部分。
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包括心脏、血管构成的管道系统和管道内流动的血液三部分。
其中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动力结构,所以血管和心脏一节的重点是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这节内容为学习“血液循环”奠定了基础。
2.教学目的和要求:
(1)基础知识:
了解:人体心脏的位置
理解:人体心脏的活动规律
掌握:人体心脏的结构特点,以及与其相连的血管
(2)能力培养:
识图能力:通过观察、识别人体心脏的外形图、解剖图、示意图和图示的方位,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观察能力: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观看多媒体大屏幕,使学生掌握观察心脏结构的方法和步骤。
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心脏瓣膜与心脏内血液流动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思想教育:
理想教育:通过有关内容的教学,激励学生将来从事医学研究、解决医学难题,造福人类。
卫生保健教育:说明体育锻炼对心脏有的有利影响,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脏潜力、增强体质。
3.教学重点:
人体心脏结构和与其相连的血管关系复杂,它们共同构成血液流动的管道。
心脏是促使血液在这个管道中流动的重要动力器官,掌握这部分知识为下一节“血液循环”奠定了基础。
因此,心脏的结构及其相连的血管是本节课的重点。
4.教学难点:
血液在心脏内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即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这是由于心脏内具瓣膜,心脏瓣膜只能朝一个方向开启,从而控制血液在心脏内按一定方向流动。
那么,心脏瓣膜的位置及其开启、关闭与心脏内血流方向的关系是比较抽象和复杂的,是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
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
配合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启发、观察、对比和综合的方法,采用展开式网络知识结构教学法进行教学。
利用电脑多媒体教学,把电、声、光结合起来,实现声、像、图、文相统一。
真实、形象、生动地展示生物体,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网络式知识结构层次清楚、科学、简洁,符合生物学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三、课堂设计:
Ⅰ、复习提问,引入新课(约2分钟)
Ⅱ、讲授新知识(约35分钟)
1.利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真实生动地展现心脏的位置,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思维、总结归纳出心脏的位置。
教师把人体胸透的X光照片在银幕上播放,由于学生是首次看到人体胸透的真实情况,因而学生注意力能立即被吸引住,并留下深刻的印象,获
得了生动的感性认识。
同时,配合放映人体心脏位置的绘画复合片,通过启发式教学,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最后用三句话归纳出心脏的确切位置(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
)(板书),紧接着,介绍个别心脏位置异常的现象(如:右位心),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
2.利用电脑多媒体课件以及人体心脏模型,观察心脏的形态。
教师将人体心脏外形的正面观、背面观放大在银幕上显示,指导学生观察、观看,识别人体心脏的各个方位,然后,教师打开人体半身解剖模型的胸腔,摘取心脏,让学生观察心脏的形态,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板书)。
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总结能力。
3.利用电脑多媒体课件及简易黑板图,讲授心脏的结构。
教师先将人体心脏解剖图放大显示到银幕上,指导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人体四种基本组织,让学生讲出心脏的组成(板书),然后,教师再播放人体心脏彩色解剖绘画复合片的课件,分部观察人体心脏的四个腔(板书)。
接着单片分部放映和心脏相连的几条大血管,并指导学生分层观察,最后,教师边讲边画出心脏结构简易黑板图。
示心房、心室及相连的血管,并用箭头标明血液流动的方向。
这样的教学,由分解到综合最后形成整体概念,重点突出,促进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清楚地掌握人体心脏的结构。
4.在学生掌握心脏的结构及其相连血管知识的基础上,讲授心脏的瓣膜的位置及其开启关闭与心脏内血流方向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难点,可利用电脑多媒体手段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首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32第二自然段,通过指导读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然后,播放人体心脏纵剖放大片于银幕上,让学生观察人体心脏瓣膜的位置与开关方向;紧接着播放人体心脏横剖面的瓣膜放大片于银幕上,指导学生观察人体心脏瓣膜的分布及组成,并介绍人类患风湿性心脏病造成心脏瓣膜异常的治疗手段,在此进行理想教育。
为增强直观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播放了猪心解剖录象,使学生看到活生生的心脏,增强真实感,在看录像的同时,要求学生判定心脏的各个方位;学会识别心脏的四个腔;认识心脏瓣膜位置、形态、结构和开启方向,进一步促进学生牢固地掌握人体心脏的知识。
同时又让学生学习到了人体器官的解剖方法和观察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心脏瓣膜控制血流方向的作用,把“血液在心脏内流动的多媒体动画课件”播放到银幕上,显示血液在心脏内和与其相连的血管间的流动与心脏瓣膜开闭关系的情况。
在学生观看时,教师可设问:“同学们在银幕上看到的血液如何流动?心脏的瓣膜有何作用?”让学生思考,从而归纳出瓣膜的开闭与血液流动的关系及瓣膜的作用。
这样,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反复观察和教学,难点被逐一突破。
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牢固地、长久地保留在记忆中。
5.通过以上的学习,教师接着可提问:“人体心脏的功能是什么?”从而归纳出人体心脏的功能(板书),然后又问:“体育锻炼和适宜体力劳动对心脏有何好处?”对学生进行卫生保健方面的教育。
Ⅲ、小结:(约3分钟)
播放心脏解剖放大图,请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心脏的结构。
Ⅳ、课堂反馈:(约5分钟)
把练习题显示到银幕上,让学生进行讨论、研究、选择出正确的答案,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能了解到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地得到反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