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干线协调控制方法及仿真

合集下载

干道信号协调控制优化方法

干道信号协调控制优化方法

结 构性 知识表 达能力 与神 经 网络 的 自学 习能 力 的 新技 术 。一 般来 讲 , 糊 神 经 网络 主 要是 指 利 用 模
观 交通仿 真软件 Vis 进行 了仿真 。 si m
神经 网络结 构来 实 现模 糊 逻 辑 推理 , 而使 传 统 从
神经 网络没 有 明确 物理 含义 的权值 被赋 予 了模 糊 逻辑 中推理参 数 的物理 含义 。而基 于某些 控制规 则的模糊 控 制 , 具有 较强 的实 时性 、 棒性 和独立 鲁
控制 方法很 难取 得满 意 的控 制效果 。然 而智能 控 制 的出现 为解决 这类控 制难题 提供 了一些 新 的思 路 , 是 1种 具 有学 习、 样 、 它 抽 推理 、 策 等功 能 , 决 并 能根据 环境 的 变化 做 出适 当反 应 的 控制 技 术 ,
其 中 模 糊 神 经 网 络 是 1 结 合 了 模 糊 逻 辑 推 理 的 种
际运行效果 与仿真 分析结果间有着一定 的差距 。
本 文采 用智能 控制算 法 中的模糊 控制方 法和 B P神 经 网络 对 城 市 干 道 交 通 信 号 进 行 协 调 控 制 _ ] 系统 的实 时性 和控 制精 度 都 得 到 了保 证 , 2 , 。 给出具体 的交 通信 号 优 化 控制 方 案 , 后使 用 微 最
性 , 计 简单 实 用 , 于结 合人 的思维 与 经验 , 设 便 为 城 市 交 叉 口干 道 信 号 协 调 控 制 提 供 了 1条 切 实 可
l 问 题 描 述
设 一 干 道 协 调 控 制 系 统 由 4个 交 叉 口组 成 , 其 中各 个 交 叉 口 的 相 位 设 置 如 图 1所 示 , 西 向 东
中 S g n 模 糊 推 理 所 具 有 的复 杂 系 统 动 态性 能表 达 能 力 和 神 经 网络 控 制 方 法 所具 有 的 学 习 能 力 , ueo 结

城市交通干线局部拥堵红绿波带协调控制方法

城市交通干线局部拥堵红绿波带协调控制方法

城市交通干线局部拥堵红绿波带协调控制方法任慧【摘要】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车辆数量的直线上升,也使我国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之间的差异与矛盾越来越显著,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干线局部拥堵的现象,因此,设计了一种城市交通干线局部拥堵红绿波带协调控制方法,首先对城市交通干线局部拥堵红绿波带协调控制方法的整体方案进行设计,然后选取协调控制范围,对下游绿波带与上游红波带进行设计实现了该方法,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期刊名称】《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20)001【总页数】4页(P94-97)【关键词】城市交通干线;局部拥堵;红绿波带协调控制【作者】任慧【作者单位】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 ,福州 3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540 引言在当前我国的发展现状中,限制并困扰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交通拥堵问题,我国由于交通拥堵问题而导致的环境损失与经济损失正在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

城市交通干线是我国城市交通道路的动脉,具备通行能力大、运行速度快以及等级高等特点,能够有效地疏导与集散交通。

减缓与避免城市交通干线的局部拥堵问题,保障城市交通干线的畅通运行是确保城市交通高效运转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城市交通流量较大的时段,特别是上下班的早高峰与晚高峰,城市交通干线会有巨大的车流量,很容易在交通干线的瓶颈交叉口或者关键交叉口由于车辆的不断累积而造成局部拥堵的现象,情况比较严峻时甚至可能出现上溯溢出的现象,延缓甚至阻断相交方向与本方向的正常交通通行,严重影响城市交通网络的行车效率。

当城市交通干线产生局部拥堵的现象时,原本的交通干线信号的配时无法对拥堵现象产生任何缓解作用,只会使局部拥堵的范围变的越来越大,此时就需要根据城市交通干线的实际交通状况,对更效的局部拥堵控制方法与策略进行开发,防止交通干线局部拥堵的范围不断蔓延,降低上溯溢出现象产生的可能性。

在城市交通干线的瓶颈交叉口或者关键交叉口容易产生局部拥堵现象的原因就是车辆的离开流率要远远小于其到达流率,导致在整个绿灯时间内无法将积累在瓶颈交叉口或者关键交叉口的车辆全部放空而产生滞留车辆,而滞留车辆在每个绿灯时间都会产生,因此,滞留车辆的数量会不断增加,从而产生拥堵甚至上溯溢出的现象,对相交方向与本方向的正常交通通行带来巨大影响,造成交通拥堵现象的加剧。

交通干线协调控制方法及仿真

交通干线协调控制方法及仿真

道路交通干线信号协调控制方法及仿真【摘要】交通拥堵与过饱和已成为制约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在城市交通中,相邻的交叉口联系最为密切,以相邻路口作为系统管理是必要的。

交通干线信号协调控制是充分利用交通规律来实现优化控制,以便达到交通系统运行效率最大。

本文介绍了交通干线信号协调控制的产生和发展,总结和评述了干线定时协调控制、干线感应自动协调控制、干线自适应协调控制等主要的交通干道信号协调控制方法,并对常用的几种干线协调控制方法进行了仿真对比,最后对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交通干线信号;协调控制方法;智能算法;仿真自1868年在英国伦敦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煤气照明交通信号灯100多年以来,为了科学组织和控制交通流,人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本文根据当前交通干线协调控制的发展现状,分别综述了干线协调控制常用的方法,并对其中主要的控制方法进行了仿真比较。

一、交通信号控制的基本理论(一)交通信号控制发展历程城市交通信号控制技术至今己经发生多次重大变革,大体经历了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机械式交通信号控制技术。

主要依靠目视采集信息,并加以判断,手动控制红绿灯点亮时间长短。

第二阶段是固定配时交通信号控制技术。

主要靠经验和历史交通数据确定单台交通控制器的信号周期和绿信比,由计算机技术实现自动控制,主要分为定周期控制和多时段控制。

第三阶段是感应式交通信号控制技术。

主要根据车辆检测器测得的交通流数据来调节单台交通控制器信号显示时间的控制方式。

第四代是线控技术和区域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技术。

线控技术是把一条道路上多个相邻交叉路口的交通信号协调起来加以控制的控制方式。

区域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技术是把一个区域内所有交通信号联结起来进行区域协调控制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二)交通信号控制策略介绍交通信号控制策略有两种分类方式。

一种按控制范围来分类,主要包括单点控制、干线控制和面控制;另一种按控制原理进行分类,即按信号控制器对局部交通信息的响应方式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定时控制、感应控制以及自适应控制。

大数据应用下的交通信号控制济南实战案例(赵景春)

大数据应用下的交通信号控制济南实战案例(赵景春)

肆伍贰壹叁济南交警支队按照“立足实战”“科技创新”的原则,于2017年在济南打造了城市交通控制技术部,包括一个中心,五大平台模块,实现了信号配时优化闭环式管理。

0204010305第一步是实时发现配时存在的问题;第二步是针对配时存在的问题能够实时优化一个新的方案;第三步是将优化方案进行仿真验证;第四步是方案远程下发;第五步是方案检测评估。

1、实时问题发现通过传统数据监测和互联网数据实时监测数据的有效融合,将问题实时反馈给交通工程师。

传统数据+互联网数据融合 分析 反馈卡口数据地磁数据2、方案动态优化根据多方信息,利用宏观信号控制仿真平台对周边路网进行分析,针对分析结果给出最佳宏观控制策略。

由交通工程师对其进行精细化的配时优化。

3、方案仿真验证配时方案出来后由微观信号控制仿真平台对优化方案进行在线仿真评估。

微观信号控制仿真平台的使用,减少了工程上的重复建设成本,为交通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4、方案远程下发优化方案通过微观仿真评估后,直接由信号智能管控平台远程下发至前端信号机。

5、实时检测评估方案下发后可利用交通信号实时监测评估平台和信号智能管控平台对其效果进行检测评估,若发现方案存在问题,则由交通工程师根据问题对其方案进行修正,如此一步步迭代优化,直到配时方案满足交通需求为止。

1、优化目标通过大数据应用降低工程师工作强度目标一充分利用大数据提升信号的精细化程度和品质目标二大数据应用人工调查数据传统检测器数据互联网浮动车数据2、交通问题的优化程序3、大数据应用平台交通信号实时监测评估平台:交通信号实时监测评估平台基于滴滴出行的浮动车数据,提供通行时间、停车次数、平均延误、平均速度、拥堵延时指数等参数,可对路口、路段进行预警、优化、评估。

3、大数据应用平台ET城市大脑(高德)平台:高德基于独有的交通大数据及时、准确地感知交通态势变化,对风险进行预警。

城市交通评价颗粒度细化至路口级,满足多级分析视角。

交通运输系统建模与仿真

交通运输系统建模与仿真

交通运输系统建模与仿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针对交通运输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建立准确的交通运输系统模型,可以为交通规划、交通控制和交通安全等方面提供指导和支持。

一、交通运输系统的特点交通运输系统一般由交通网络、交通设施、交通工具和交通行为等多个部分组成。

其特点包括复杂性、动态性、非线性和异质性。

复杂性体现在交通运输系统由多个不同的部分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十分复杂,交通网络中的拓扑结构也十分复杂。

动态性体现在交通运输系统的状态不断变化,数据采集困难,预测不确定性大。

尤其是在高峰期的时候,道路交通运输系统会发生严重的拥堵,引发交通安全事故。

非线性体现在交通运输系统的状态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很复杂,非线性性质具有灵活和适应性,而在交通流控制和管理中,非线性关系很容易导致混沌、不稳定状态。

异质性体现在交通运输系统的多个部分之间差异较大,例如不同车型的车速和载量等。

因此,建模与仿真交通运输系统具有难度。

二、建模与仿真方法建立准确的交通运输系统模型,可以为交通规划、交通控制和交通安全等方面提供指导和支持。

目前,建模与仿真交通运输系统的方法可以分为三类:基于统计学方法、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和基于代理人方法。

1. 基于统计学方法基于统计学方法是通过数据收集与分析来建立交通运输系统的模型,包括传统的原理方法、概率方法和统计模型。

原理方法是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拓扑结构等的基本原理,建立交通运输系统模型。

例如,确定车流量、车速和拥堵情况等。

概率方法是根据车流量的统计规律来分析交通运输系统的状况。

例如,根据大规模数据收集和分析得出的车流量分布统计模型,进而预测交通运输系统的流量和拥堵情况等。

统计模型是为了从数据中提取出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律,并预测未来的流量和拥堵情况等。

例如,利用回归分析来预测交通事故发生率等。

2. 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是利用动态系统理论来建立交通运输系统的模型。

实验五 城市干道信号协调及公交优先仿真

实验五  城市干道信号协调及公交优先仿真

实验五城市干道信号协调及公交优先仿真一、实验目的:掌握路网、城市干道交通信号协调和公交站点线路的仿真方法。

二、实验原理:以城市干道上两个相邻路口为例,说明路口连接成路网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说明城市干道交通信号协调仿真方法和公交站点线路的仿真方法。

三、难点提示:(1)干道信号协调时相位差的设置方法。

(2)有公交专用道情况下公交线路和站点的设置。

四、实验步骤:1、新建文件:D盘新建“05”文件夹,将“02”文件夹中的所有工程文件和本实验需要导入的底图05.JPG,拷贝到“05”文件夹内。

2、调整底图比例:(1)“查看——背景——编辑”,在他弹出的“背景选择”对话框中选择“比例”。

此时,鼠标指针变成一把尺,尺的左上角为“热点”(2)设置比例:以底图上1号交叉口东进口机动车道的南侧与停车线交点为“起点”点击鼠标左键不放,沿停车线拖拽至另一侧“终点”,松开鼠标,将弹出“比例”对话框,要求输入鼠标移动距离的实际尺寸,在本地图中为4车道,每车道宽3.5m,所以输入14,然后在比例对话框中点击“确定”,完成底图的比例设置(3)移动底图与仿真道路系统系统重合。

单击左侧工具栏“显示整个网络”按钮,底图和裕华路与育才街仿真路段同时显示于视图区。

在菜单栏中依次选择“查看——背景——编辑”,在“背景选择”对话框中选择“起点”,单击选中底图裕华路与育才街交叉口重心,按住鼠标拖动地图使底图1号交叉口中心与道路仿真交叉口中心重合,点击“显示整个路网”按钮,完成底图调整。

(4)单击上侧工具栏中“保存”按钮,完成VISSIM工程文件的保存。

3、完善和改变裕华路与育才街交叉口设置:(1)单击左侧工具栏“路段&连接器”按钮,在1号交叉口西侧添加可变道路道“1西进可变”,设置车道数为4,名称为“1西进可变”,车道宽度3.50.ps:可变路段与不可变路段用连接器连接,故两路段间须留有一定间隙。

(2)用路段连接器将西进可变路段与相应路段连接。

第十讲干线交叉口交通信号协调控制课件

第十讲干线交叉口交通信号协调控制课件

重要性及应用
重要性
应用
在城市交通管理中,干线交叉口交通 信号协调控制广泛应用于城市主干道、 高速公路等交通节点,是实现城市交 通有序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
发展历程与趋势
发展历程
趋势
CATALOGUE
干线交叉口交通信号协调控制原理
信号配时设计
配时参数
根据交通流量、道路等级和交通组织需求,确定信号周期、绿灯时间、黄灯时间 和红灯时间等配时参数。
案例分析方法
数据采集
数据分析
模型建立
案例分析结果与结论
结果展示
实践意义
通过图表、数据等形式展示分析结果, 如交通信号配时方案、车流量变化趋 势等。
强调案例分析对实际交通信号协调控 制的指导意义,为类似场景的交通管 理提供参考。
结论总结
根据分析结果,总结干线交叉口交通 信号协调控制的有效措施和经验教训, 提出改进建议。
CATALOGUE
干线交叉口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未来信技术应用 自动驾驶辅助
应用拓展与深化
城市交通网络覆盖
将干线交叉口交通信号协调控制 拓展到城市交通网络中,实现更 大范围的协调控制,提高城市交
通运行效率。
多模式交通整合
将不同交通方式(如公交、出租 车、共享单车等)纳入协调控制 范围,实现多模式交通的高效整
自适应协调控制策略能够根据实时交通状况,如车流量、车速等,自动调整交通信号的切换时间,以实现交叉口 之间的协调。该策略能够更好地适应实时变化的交通状况,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
智能协调控制策略
总结词
详细描述
CATALOGUE
干线交叉口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案例分析
实际案例介绍
01
02
案例选择

交通仿真在线评估技术及应用

交通仿真在线评估技术及应用

交通仿真在线评估技术及应用交通仿真在线评估技术及应用一、交通仿真技术简介1、交通仿真的定义交通仿真: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在计算机平台上再现现实交通运行状况,或虚拟出未来交通运行的状况。

交通仿真的特点:经济性、可重复性、易用性、可控制性、快速真实性。

2、交通仿真的必要性交通现象的复杂性决定的;方案评价的需要;方案比选优化的需要。

交通系统是一个涉及驾驶员—车辆—道路—交通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既有其确定性的一面,又有随机性的一面,同时还有人的行为因素的影响。

利用交通仿真工具,可以从复杂的现象中,抽象出问题的本质,从而更便利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传统的方案评价方法的缺点:能够评价的指标比较有限、不够生动直观、无法对方案的整体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

利用仿真工具则不可以较容易克服以上缺点,可以计算相对较多的指标。

3、仿真模型和常用软件根据交通仿真模型对交通系统描述的细节程度的不同,交通仿真可分为宏观仿真、中观仿真和微观仿真,交通仿真软件也可相应地分为这3类。

目前在国内应用比较广泛的微观交通仿真软件有VISSIM、PARAMICS;中观仿真软件有TRANSMODELER、Dynasmart;宏观仿真软件有TransCAD、Visum 等软件。

二、道路交通精细化组织方法仿真验证仿真验证的一般流程:(1)制定仿真方案在进行任何仿真研究之前,必须制定完整的仿真方案,明确仿真目标以及输出数据要求。

(2)选择仿真软件选择仿真软件是交通仿真应用中的关键环节,只有合适的仿真软件才能得出合理的结果。

因此,要调查各种仿真软件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根据仿真要求选择合适的仿真软件。

(3)建立仿真模型一般仿真软件默认的交通仿真模型与实际交通状况出入较大,不能直接用来仿真。

因此,要认真调查待研究的路网交通现状,掌握交通的各项参数数据,包括路网的基本构成、交通流,驾驶员特征,车辆类型、种类和构成,信号灯控制方案,检测器埋设等,利用这些数据构建路网、驾驶员、车辆等交通对象模型,并将模型输入仿真软件中。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方法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方法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方法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Intelligent Traffic SignalControl System,简称ITSCS)是基于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应用,旨在优化城市道路交通流,减少交通堵塞、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提升交通效率和行车安全。

本文将介绍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和仿真方法。

一、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主要由感知模块、决策与控制模块以及通信与协调模块三部分组成。

感知模块负责采集和处理交通信息,包括车辆数量、车速、行驶轨迹等数据。

决策与控制模块根据感知模块提供的数据进行决策,并生成最优的信号控制策略。

通信与协调模块负责与其他交通系统进行信息交互和协调,例如与交通警察、公交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等的协调。

在设计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时,首先需要建立一个交通模型,模拟交通流的动态变化。

这个模型可以基于现实数据进行建模,也可以通过仿真软件进行模拟。

模型的建立将交通系统抽象为一组节点和连接的网络,每个节点代表一个交叉口或路段,连接表示车辆的流动路径。

通过模拟交通流的行为,我们可以在不同的交通状况下评估和优化信号控制策略。

二、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仿真方法1. 定义仿真场景和变量:仿真系统应根据实际的交通网络和信号灯配置,设置仿真的场景和变量。

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道路的长度、车辆的流量、车辆的速度、以及输入输出的时间间隔等。

2. 定义车辆行为模型:车辆行为模型是指车辆在仿真系统中的行驶规则。

常见的车辆行为模型包括Mobil模型、IDM模型等。

这些模型是根据车辆的加速度、速度、位置等参数来描述车辆行驶的机制,可以准确地模拟车辆之间的交互和行驶行为。

3. 信号灯控制策略设计:设计适应于不同交通状况的信号灯控制策略是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核心。

在仿真系统中,可以根据交通模型和车辆行为模型,使用优化算法来生成最优的信号控制策略,以实现交通流的最大化。

中关村西区的单向交通干线协调控制

中关村西区的单向交通干线协调控制

O 引 言
中关 村 西 区是 一 个 新建 的高 科技 商 贸 区 , 位 于北 京市 海 淀 区 海 淀镇 , 北 京 西北 地 区有其 特 在 殊 的地理 位 置 , 周 边 路 网 的交通 状 况 有 着很 大 对 的影 响 。 区域 内 有两 条 单 向行 驶 的交 通 干 线 , 东
时间约 为 B NN 的 1 9 P / 。同时 , N 本 质 上是 一 F N 个 基 于 网络 结 构 的模 糊 推 理 系 统 , 其 具 有 比 使
部 连接着 海龙 大厦 、 鼎好 商城 , 部连 接着 彩和 坊 西
路, 是繁华 的商 业交 汇点 。 两条 单 向行驶 的干线 这 对 于疏导 中关村西 区内的交通 流起着重要 的作用 。 希腊 学者C. , a p 等人 [ 于1 9 年 提 出了 P Ppi 1 97
维普资讯
2 8
交通 与计 算机 2 0 0 6年第 1 期 第 2 4卷 ( 总第 18期) 2
中关村西区的单 向交通 干线协调控制 *
赵 国永 陈阳舟 崔 平远 杨 玉珍
( 京工业大学 北 北 京 10 2 ) 0 0 2
赵 晓华
摘 要 针对 中关 村西 区单 向交通 干线的交通状 况 , 根据大系统 理论的分解协 调思想 , 出 提
中 图分 类 号 ; 9 + 4 U4 1 5
Ab t a t Fis l s r c : r ty,t i P P r a a y e h p c f iu t n o n — y t a f r n o d i h s a e n l z d t e s e ii st a i f o e wa r fi t u k r a n c o c
单路 口交通信号 灯模糊控 制方法 , 该方法在交通

交通信号控制和仿真系统设计原理过程

交通信号控制和仿真系统设计原理过程

交通信号控制和仿真系统设计原理过程
交通信号控制和仿真系统的设计原理过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需求分析:确定系统的需求和功能,包括道路数量、车流量、行车速度、信号灯控制方式等等。

2. 设计方案: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确定控制方式、交通信号灯类型、控制算法等,确定系统的整体架构,并进行模块设计。

3. 开发实现:根据设计方案进行软硬件设备的选型、优化和配置,并开始对系统进行实现和测试,这个阶段需要进行系统级别的测试。

4. 集成测试:将实现的模块整合到系统中,并进行整体测试,查看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系统验证:完成测试后,对系统进行验证,观察系统能否正常运行,处理特殊事件和异常情况等。

6. 系统调试:进行系统优化和调试,确保系统性能稳定, 无误差及异常情况,以保证交通系统的有效运行。

7. 系统应用:完成交通信号控制和仿真系统的设计、开发及测试后,将系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确保其稳定和效果,以保证我们的出行更加安全顺畅。

总之,交通信号控制和仿真系统的设计需要经过多个阶段的过程。

从需求分析到系统应用,需要严谨的工作流程以及专业的技术人员,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干线公交优先协调控制及仿真

干线公交优先协调控制及仿真

干线公交优先协调控制及仿真干线公交优先协调控制及仿真1. 引言干线公交是城市交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负责连接城市不同区域,快速运输大量乘客。

然而,由于道路资源有限和交通拥堵等问题,干线公交往往面临着运行效率低下的挑战。

因此,干线公交优先协调控制及仿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对干线公交优先协调控制及仿真进行探讨。

2. 干线公交优先协调控制2.1 优先信号控制干线公交优先信号控制是一种常见的控制手段。

通过调整红绿灯周期和相位,来确保干线公交能够快速通过交叉口。

在优先信号控制策略中,需要考虑干线公交与其他交通参与者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合理设置信号配时,不仅可以保证干线公交的通行效率,还能够兼顾其他交通参与者的需求。

2.2 路径选择优化干线公交的路径选择对整体运行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路径选择算法往往只考虑到距离最短或时间最短的因素,而忽略了干线公交车辆运行的延误情况。

因此,针对不同的道路拥堵情况,需要设计合理的路径选择优化算法,以减少干线公交车辆的运行延误,提高过境效率。

2.3 动态调度管理干线公交运营中,动态调度管理是一项关键工作。

通过实时调整公交车的发车间隔和发车时间,可以合理分配车辆资源,保证干线公交车辆的最大化利用。

动态调度管理需要结合实时交通信息和干线公交车辆的实时位置数据,以做出合理的调度决策。

3. 仿真模型的建立与评价为了更好地研究干线公交优先协调控制策略的效果,需要建立相应的仿真模型。

基于相关交通仿真软件,如VISSIM、TRANSIMS等,可以模拟干线公交车辆在实际道路网络中的运行情况。

通过添加干线公交优先协调控制策略,并与传统公交调度方法进行对比,可以评估新策略的效果与性能。

4. 实例分析以某城市的干线公交系统为例,对干线公交优先协调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实验。

首先,建立城市的道路网络模型,并收集相关道路交通数据。

然后,在仿真软件中添加干线公交车辆模型,并设定干线公交优先协调控制策略。

基于C-FQL算法的城市干线交通信号控制

基于C-FQL算法的城市干线交通信号控制

codnt gc nrl nubn t fct n s acat uz ann C F L apoc , . h oria n o t ra r f u k, h o cfzyQ l rig( - Q ) p rah i .te i oo ai r i e e
a dt no h oi ds ra c oafzyQ l rigpoes t c ag h a gn h oe a d io fca t i ub n et uz e nn rcs,o hn etew yA et oss n i c t a c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8月
文 章 编 号 :1 0 -3 2 ( 0 1 30 4 -6 0 67 0 2 1 )0 -0 50
基于 C F L算法的城市 干线 交通信号控制 .Q
宋 正东 ,刘智 勇 ・
( .五 邑大学 信 息工程 学院 ,广 东 江 门 5 9 2 ; 1 2 0 0 2 .江 门职 业技 术 学院,广 东 江 门 5 9 9 2 0 0) 摘 要 :针 对 城 市 干线 交通 协调 控 制难 于建立 准确 数 学模 型 的 问题 ,提 出 了混 沌 模糊 Q 学 习 ( .QL 方法 ,即在 模糊 Q 学 习过程 中添 加混沌扰 动 以改 变 A e t 择动作 的 方式 ,并 通过 添 CF ) gn 选 加 遗忘 因子 以平衡 学 习过程 中扩 张与利 用之 间 的关 系.城 市干 线 交通协调 控 制 中应 用 C F -QL
fc r T eC F L m to sa pidt c nrl oria o nU b nT u kR a oo t i h at . h - Q eh di p l o o t odn t no ra rn o dt pi z te o e oc i m e

城市干线道路信号协调优化控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城市干线道路信号协调优化控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城市干线道路信号协调优化控制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一直是困扰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

在城市道路网络中,干线道路是城市交通流量最大、车速最快的道路类型,但由于车流量大,容易造成拥堵,影响交通效率。

因此,如何对城市干线道路进行信号协调优化控制,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提高城市道路网络的可持续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城市干线道路进行信号协调优化控制,提高道路网络的交通运行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城市道路网络的可持续性。

具体目标包括:1. 建立干线道路信号协调优化控制的运行模型,分析运行过程中的交通流量、交通速度、延误等参数。

2. 研究干线道路信号协调优化的控制算法,包括传统的基于周期的协调控制算法和基于自适应控制的协调控制算法。

3. 实际道路场景中收集干线道路的交通数据,通过仿真实验对不同控制算法进行比较,分析其性能优劣。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城市干线道路的交通流模型通过收集干线道路上的交通数据和路网信息,建立干线道路的交通流模型,分析交通流的基本特性,包括流量、速度和密度等参数。

采用microscopic simulation软件进行模拟,得到干线道路的流量描述和交通效率量化信息。

2. 研究干线道路信号协调优化策略通过对干线道路交通流模型的分析,设计干线道路信号协调优化策略。

传统的基于周期的协调控制算法适用于交通流量较为稳定的场景,而在交通流量较为波动的场景中,需要使用基于自适应控制的协调控制算法。

针对不同场景,分别研究能够满足实际情况的信号协调优化控制策略。

3. 性能评估通过对实际道路场景中收集的数据进行仿真实验,对不同控制算法进行性能评估,比较其性能优劣。

以提高交通流量、降低延误、减少排放量等指标作为性能评估的主要标准。

四、研究进度安排本研究计划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 干线道路交通流模型建立。

预计完成时间:三个月。

交通干线信号协调控制优化研究

交通干线信号协调控制优化研究

交通干线信号协调控制优化研究交通干线信号协调控制优化研究交通拥堵是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交通干线上,交通拥堵情况更加严重。

针对这一问题,交通干线信号协调控制优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探讨交通干线信号协调控制的优化方法和相关技术。

首先,交通干线信号协调控制的优化需要考虑交通流量的均衡与流畅。

通过合理地设置信号灯的周期和配时,可以有效地提高交通干线的通行能力。

在信号协调控制中,需要综合考虑交叉口的流量和车辆的行驶速度,以达到最佳的交通流效果。

其次,信号协调控制优化需要借助现代交通技术手段。

例如,通过交通流量检测设备和智能信号控制系统,可以实时获取交通干线上的流量信息,并根据实时流量进行信号配时调整。

这样可以动态地适应交通流量的变化,从而提高交通干线的通行效率。

另外,交通干线信号协调控制优化还需要综合考虑交通信号灯的布局和设置。

合理的信号灯布局可以降低交叉口的冲突和事故发生率,提高交通干线的通行安全。

此外,通过设置合适的信号灯类型和时长,可以进一步优化交通流动,减少交通干线的拥堵情况。

为了实现交通干线信号协调控制的优化,需要进行交通仿真模拟和优化算法的研究。

交通仿真模拟可以模拟不同的交通场景和信号控制策略,评估其对交通干线通行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优化。

优化算法可以根据交通仿真模拟结果,通过数学建模和优化算法,寻找最佳的信号控制策略。

此外,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来支持交通干线信号协调控制的优化。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学习交通数据和交通规律,提供智能的信号控制决策。

大数据分析可以从海量的交通数据中挖掘规律和趋势,为交通干线信号协调控制提供决策支持。

总之,交通干线信号协调控制的优化是提高交通干线通行效率和降低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地设置信号灯的周期和配时,借助现代交通技术手段,综合考虑交通信号灯的布局和设置,进行交通仿真模拟和优化算法的研究,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可以不断提升交通干线的通行能力和效率,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通过优化交通干线信号协调控制,可以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提高交通干线通行安全。

城市道路多交叉口协调控制方案设计与仿真研究

城市道路多交叉口协调控制方案设计与仿真研究

城市道路多交叉口协调控制方案设计与仿真研究文章在对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小营西路和北苑路交叉口进行实地交通调查的基础上,设计了多交叉口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方案。

通过交通仿真软件TransModele3.0对交通信号控制方案进行仿真以及对仿真结果的综合分析,文章所设计的多交叉口协调控制方案能够降低各交叉口的车辆延误,提高车辆的通行效率,取得了良好的交通控制效果。

标签:多交叉口;协调控制方案;交通仿真;Transmodeler;通行效率1 概述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机动车保有量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随之而来城市的交通负荷和交通拥堵日益加剧。

作为交通拥堵的主要发生地,城市交叉口汇集了大量的车辆和行人,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案对其进行交通控制,对于提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缓解拥堵,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章所研究的交叉口是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附近的三个相邻交叉口(小营路、小营西路和北苑路交叉口),由于这些交叉口地处北四环附近,周围交通便利,生活休闲设施发达,来往的车辆和行人较多,在交叉口经常会出现拥堵和车辆排队的现象,造成了通行效率的下降,因此,需要对这些交叉口的交通控制方案进行研究和改进,以提高交叉口的交通控制水平。

由于这三个交叉口在东西方向相邻,位于同一条线路上且距离较近,因此适合采用干线协调控制方式,通过设计各交叉口之间相互协调的信号配时方案,可以使车辆尽量以绿灯连续通过各交叉口,减少车辆在交叉口的停车和延误时间,减少拥堵,提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2 交叉口概况文章所研究的小营路、小营西路和北苑路交叉口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以北,为东西方向相邻的交叉口,如图1所示。

其中,小营路交叉口南侧为北四环的惠新东桥,北侧为小营北路,交通较发达,购物便利,来往的行人和车辆较多。

小营西路交叉口紧邻小营路交叉口西侧,属于小型交叉口,周边有餐馆、便利店、住宅区等,其行驶的车流主要集中在东西方向,南北方向车流量较少,行人不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交通干线信号协调控制方法及仿真【摘要】交通拥堵与过饱和已成为制约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在城市交通中,相邻的交叉口联系最为密切,以相邻路口作为系统管理是必要的。

交通干线信号协调控制是充分利用交通规律来实现优化控制,以便达到交通系统运行效率最大。

本文介绍了交通干线信号协调控制的产生和发展,总结和评述了干线定时协调控制、干线感应自动协调控制、干线自适应协调控制等主要的交通干道信号协调控制方法,并对常用的几种干线协调控制方法进行了仿真对比,最后对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交通干线信号;协调控制方法;智能算法;仿真自1868年在英国伦敦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煤气照明交通信号灯100多年以来,为了科学组织和控制交通流,人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本文根据当前交通干线协调控制的发展现状,分别综述了干线协调控制常用的方法,并对其中主要的控制方法进行了仿真比较。

一、交通信号控制的基本理论(一)交通信号控制发展历程城市交通信号控制技术至今己经发生多次重大变革,大体经历了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机械式交通信号控制技术。

主要依靠目视采集信息,并加以判断,手动控制红绿灯点亮时间长短。

第二阶段是固定配时交通信号控制技术。

主要靠经验和历史交通数据确定单台交通控制器的信号周期和绿信比,由计算机技术实现自动控制,主要分为定周期控制和多时段控制。

第三阶段是感应式交通信号控制技术。

主要根据车辆检测器测得的交通流数据来调节单台交通控制器信号显示时间的控制方式。

第四代是线控技术和区域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技术。

线控技术是把一条道路上多个相邻交叉路口的交通信号协调起来加以控制的控制方式。

区域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技术是把一个区域内所有交通信号联结起来进行区域协调控制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二)交通信号控制策略介绍交通信号控制策略有两种分类方式。

一种按控制范围来分类,主要包括单点控制、干线控制和面控制;另一种按控制原理进行分类,即按信号控制器对局部交通信息的响应方式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定时控制、感应控制以及自适应控制。

在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中,以上两类控制方法内的各种控制方法可相互组合,从而达到优化信号配时,改善交通状况的目的。

1、单点控制:该种控制方式为各交叉口各自互不相关地独立进行控制。

单个交叉口可以是定时控制,也可以是车辆感应控制或自适应控制。

目前,我国大多数交叉口采用的控制属于这种类型。

2、干线协调控制:所谓干线协调控制,是指通过调节主干道上各信号交叉口之间的相位差,使干道上按规定车速行使的车辆,获得尽可能不停顿的通行权,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线控”。

3、区域协调控制:所谓区域协调控制,是指从整个区域系统的战略目标出发,根据交通量的检测数据,协调区域内各交叉口的交通信号配时,取得整体最优的效果。

4、定时控制:所谓定时控制,是指信号控制机根据自身存储的配时方案进行信号控制。

在实际使用中,通常根据每口交通量的分布情况,进行多时段定时控制:即把每天分成几个时段,每个时段内的交通量基本不变,针对该交通量得到配时方案,信号机根据实时时钟自动进行方案的切换。

5、感应控制:所谓感应控制,是指信号控制机根据车辆检测器检测是否有车辆到达,然后决定是否开启绿灯或延长绿灯等操作。

从实施来看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半感应控制,即在交叉口部分进口道安装检测器,根据安装检测器的干道的交通需求进行信号控制;另一种是全感应控制,即在交叉口的所有入口道上均安装检测器,根据所有入口道的交通需求进行信号控制。

6、自适应控制:所谓自适应控制,是指根据交通量检测数据,通过先进的优化控制算法进行优化控制,按照某种评价指标达到一个最优的控制效果。

这种控制方式是目前学者们研究的重点。

干线自适应协调控制能够连续测量交通系统状态,逐渐了解和掌握对象,确保控制效果达到最优。

具有代表性的自适应控制系统有SCATS,SCOOT,RHODE等交通控制系统。

(三)交通信号控制基本参数城市交通信号控制就是通过交叉路口的信号灯配时方案进行有效控制,使得车辆高效地驶离交叉路口,合理指挥交通流的通行或停止,达到疏导交通流的目的。

对于干线信号控制而言,信号配时的主要参数包括:周期时长、相位、绿信比和相位差。

(1)周期时长:信号灯各种灯色轮流显示一个循环所需的时间,即绿、黄、红三种灯色一个循环显示时间之和,或是从某相位的绿灯启亮开始到下次该绿灯再次启亮之间的一段时间,简称周期。

(2)相位:信号相位是指在一个交叉口某个方向上的交通流(或几个方向上的交通流的组合)同时得到的通行权或被分配得到这些通行权的时间带。

(3)绿信比:绿信比是指在一个周期内(对于一个指定相位),有效绿灯时间与信号周期长度之比。

即λ=g e/C其中,g e为有效绿灯时间(指定相位中获得通行权的车辆能够利用的绿灯时间),C为周期时长。

(4)相位差:又叫绿时差或绿灯起步时距,相位差是针对两个信号交叉口而言,是指两个相邻交叉口它们同一相位绿灯(或红灯)开始时间之差(两相位周期时长相同)。

如图1.31所示计算相位差。

图1.31 相位差计算图(四)交通信号控制评价指标(1)延误时间:延误是由于交通干扰、交通管理和控制设施等因素引起的车辆运行时间损失。

(2)通行能力:通行能力是指在实际的道路条件、良好的气候条件和路面条件下,在一定时间内通过进道口的最大流率。

(3)停车次数:停车次数就是一个信号周期内完全停车次数的总和,停车率是指一个信号周期内停车数占通过停车线(交叉口)车辆总数的比率。

(4)平均排队长度:平均排队长度是指在信号一个周期内各条车道排队最长的长度平均值。

各条车道最长排队长度一般是指该车道的绿灯相位起始时的长度。

二、干线协调控制方法交通干线的信号协调控制系统,又称“线控”系统,主要用于城市的主干道上。

干线中的各交叉口采用相同的信号周期,但绿灯的开始时间错开一定的相位差,只要驶入干线的车辆按照规定的速度行驶,基本上可以处处遇到绿灯。

我国把这种由有节奏地变化绿灯所组成的交通控制称为“绿波控制”。

(一)干线信号协调控制的适用条件(1)车辆到达特性的要求:在一个信号交叉口,如果车辆脉冲式到达,采用线控系统就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

如果车辆的到达是均匀到达的,线控效果不会理想。

(2)相邻信号交叉口之间的距离要求:在干线上,信号交叉口的间距可在100-1000m以上的范围内变化。

相邻信号交叉口之间的距离越远,线控效果越差,一般相邻交叉口的距离不宜超过600m。

(3)信号的相位分配要求:由于信号配时方案和信号相位有关,信号相位越多,对线控系统的通过带宽的影响越大,因而受控制交叉口的类型也影响线控系统的效果。

(4)交通流的要求:干线协调控制适用于低饱和交通流的交通情况,当交通流大于饱和流量时,其控制效果不如单路口定时控制的效果。

其次,支路上的交通流必须小,否则,车辆从支路转入干道而使得原先的车队离散。

(二)干线信号协调控制的协调方式干线控制不同于单点控制的关键之处在于交叉口间的联动协调,通常可分为单向交通干线协调和双向交通干线协调。

(1)单向交通协调方式单向交通组织的道路,或者双向道路两个方向的交通量悬殊比较大的情况下,只要对交通量较大的方向进行信号协调控制,这两类道路最容易实现干线交通信号协调控制。

相邻交叉口信号间的相位差按如下:(2)双向交通协调方式双向交通组织道路的信号协调控制,在各交叉口间距相等时比较容易实现,且当信号间车辆行驶时间正好是线控系统周期时长的一半的整倍数时,可获得理想的效果。

各交叉口间距不等时,信号协调控制就较难实现,可以采取试探与折中方法求得信号协调。

一般来说,要在上、下行都能达到高带宽是困难的,协调的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①优先相位差协调控制方式该方式让某一方向优先并且设置比较宽的通过带。

在早晚交通高峰期间,上、下行交通量差别显著的情况下,按照交通量大的方向设置相位差,使其通过带尽可能的宽,就可以得到较高的系统效率。

其相邻交叉口的相位差计算如下:②同步式协调控制方式干线上所有的交叉口,在同一时刻,显示相同的信号灯色,即相邻路口间的相位差恰好等于信号周期的长度。

有两种情况适合于采用这种协调方式:一是车辆在相邻交叉口间的行驶时间等于信号周期长度的整数倍数;二是干线上交叉口间距较短,且干线上的交通量远远大于次干线方向上的交通量,此时可以把该相邻交叉口看成是一个交叉口,采用相同的配时方案。

③交互式协调控制方式连接在系统中的相邻交叉口的信号在同一时刻协调相位的车流显示相反的灯色。

车辆在相邻交叉口间的行驶时间等于信号周期时长的一半的奇数倍数时可以采用交互式协调控制,即满足关系:(三)干线协调控制方法分类常用的线控系统的控制方式可以是定时控制(离线控制),也可以是实时控制(在线控制)。

如果所用的控制配时方案是根据历史时间内的交通流的变化规律预先确定好的,这种系统控制方式就称为定时线控系统。

如果控制变量值是基于实时测量到的实时交通参量,那么,这种控制就称为实时控制系统。

一般而言,定时线控系统的设备较为简单,但缺乏适应性;而实时式控制系统设备较为复杂,但可以提高控制效果。

1、定时式线控系统定时控制根据交叉路口历史交通量数据预先确定配时方案,是实际交通中可以实现的一种最基本控制方式。

在定时干线信号控制中,配时方案包括周期长度、绿信比和相位差都是根据历史的交通数据事先确定的。

信号控制系统只执行一种配时方案的被称为单时段定时控制;一天按不同时间段的交通量可以执行不同配时方案的则称为多时段定时控制。

定时干线协调控制是在定时单点控制的基础上,通过计算相邻交叉口间的相位差,来调整干线上各交叉口信号灯间的相位变换起始时刻,形成有效的绿波带,进而实现干线上连续交叉口的协调控制。

设计定时干线协调控制配时方案的方法有计算法、计算机配时法、基于Webster理论的协调控制法等。

如图2.31所示。

在知识库中,将一天按照历史流量信息划分为几个时段,并为每个时段T设计一套配时方案P。

当运行到时段T时,控制软件将对应的配时方案P下发给路口信号机执行。

图2.31 定时式线控系统示意图2、实时式线控系统感应控制根据交通路口的交通量的变动进行实时控制,没有固定的周期和绿信比,其基本原理是某相位在最小绿灯结束时,若检测到车辆到达则给出一个单位延长时间,否则转到下一个相位,直到达到最大绿灯时间。

感应控制从检测器埋布方式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半感应控制,另一种是全感应控制。

如图2.32所示。

埋设在交叉口的检测器,可以感知各种来自路面的信息,包括车流量和排队长度等,为计算机选择配时方案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数据。

图2.32实时线控系统示意图(四)智能算法在干线信号控制中的应用人工智能近年发展的成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可以利用这些成果解决传统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