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茶叶品种及其分布区域

合集下载

大红袍茶简介

大红袍茶简介

大红袍茶简介大红袍:字面诠释是大红色的衣袍。

一般用于红色植物的比喻和代称,最著名的是茶叶大红袍,产于福建武夷岩,品质优异。

另外有与大红袍同名的豆科植物“扁皂角”;浙江余杭等地的主栽桔子品种;京剧传统剧目;同名商标如甘肃省东乡县名牌花椒;霹雳布袋戏虚拟人物等。

茶叶简介 武夷岩茶产于闽北“美景甲东南”名山武夷山,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

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

其创制年代,据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清上明制茶法》载大红袍茶: 武夷岩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唐代已栽制茶叶,民间就已将其作为馈赠佳品。

宋代列为皇家贡品,元代还在武夷山设立了“焙局”、“御茶园”,专门采制贡茶,明末清初创制了乌龙茶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树生长环境命名的,如不见天、金锁匙等;以茶树形状命名的,如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玉麒麟、一枝香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如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以茶树发芽早迟命名的,如迎春柳、不知春等;以成茶香型命名的,如肉桂、石乳香、白麝香等。

清康熙年间,开始远销西欧、北美和南洋诸国。

当时,欧洲人曾把它叫作武夷茶,作为中国茶叶的总称。

 武夷岩茶驰名中外,与优异的自然环境是分不开的。

武夷山位于北纬27°35′-27°43′,东经117°55′-118°01′。

方圆120华里,平均海拔650余米。

四周皆溪壑,与外山不相连接,由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及九曲溪所组成,自成一体。

岩峰耸立,秀拔奇伟,群峰连绵,翘首向东,势如万马奔腾,堪为奇观。

澄碧清澈的九曲溪,萦绕其间,折为九曲十八湾。

山回溪折,真有"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之貌。

而沿溪两岸,群峰倒影,尽收碧波之中,山光水色,交相辉映,实为"碧水丹山"人间仙境。

前人题"武夷山水天下奇,三十六峰连逶迤,溪流九曲泻云液,山光倒浸清涟漪",概括了武夷山的轮廓。

水仙茶

水仙茶
揉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将适度的杀青叶略为散热后,随即装入揉捻机,装叶适量快速,压力以轻→略重→重为度, 至条索紧结,卷曲率达90%以上,下机历时约10~16min。
烘干
通过热化学作用,发展色、香、味品质。要求进风口温度150℃,摊叶厚2~3cm,转速快盘, 烘至七、八成干,手触略有刺手感时下机,摊放2~3h,梗干滋味更醇和;足火温度100~ 115℃,慢盘烘至手折梗脆断为适度,下机稍摊凉,密封保存。[6]
②化学指标:正常PH值为6.5-8.5,总硬度不能高于25度;
③氟化物不能超过1.0克/升,氰化物不能超过0.05克/升;
④细菌总数在1升水中不得超过100个,大肠菌在1升水中不得超过3个。
泡茶用水的选择:泡茶用水,一般多用天然水。其来源以山泉水、溪水、井水等最佳!
一般说来,天然水中,泉水是比较清净的,杂质少,透明度高,污染少,水质最好。但是, 由于水源和流经途径不同,所以其溶解物、含盐量与硬度等均有很大差异,所以并不是所 有泉水都是优质的。中国号称五大名泉;镇江中冷泉、无锡惠山泉、苏州观音泉、杭州虎 跑泉和济南趵突泉。
品质特征
水仙茶 水仙茶叶外形肥壮,色泽绿褐油润而带宝色,部分叶背呈现沙粒,叶基主脉宽扁明显,香 浓锐,有特有的“兰花香”,味浓醇厚,喉韵明显,回甘清爽,汤色浓艳带深橙黄色,耐冲泡, 叶底软亮,叶缘红点鲜红。 水仙茶梗粗壮、节间长、叶张肥厚、含水量高且水分不容易散发。外形条索紧结卷曲,似“拐 杖形”、“扁担形”,毛茶枝梗呈四方梗,色泽乌绿带黄,似香蕉色,“三节色”明显;内质汤 色橙黄或金黄清澈,香气清高细长,兰花香明显,滋味清醇爽口透花香,叶底肥厚、软亮, 红边显现,叶张主脉宽、黄、扁。[5]
水仙茶 清道光(1821年),小湖镇(时属瓯宁县,今建阳市)大湖村便发现有人工培植水仙茶。 清道光《瓯宁县志》记述:“水仙茶出禾义里(今小湖镇),大湖之大山坪。其地有岩叉山, 山上有祝桃仙洞。西乾厂某甲,业茶,樵采于山,偶到洞前,得一木似茶而香,遂移栽园 中。及长采下,用造茶法制之,果奇香为诸茶冠。但开花不结籽。初用插木法,所传甚难。 后因墙倾,将茶压倒发根,始悟压茶之法,获大发达。流通各县,而西乾之母茶至今犹存, 固一奇也。”另有小湖镇大湖村民传说清道光年间,苏氏到邻村祝墩村岩叉山砍柴,在山顶 祝桃洞口发现一株茶树,并折枝插植成活,并以制乌龙茶工艺采制。[1] 据《永春地名录》记载:“……湖洋公社是驰名中外的‘闽南水仙’的产茶叶区,是全县种茶 最早的地区之一”。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仙溪农民郑世报为求生计,到鼎仙岩烧 香礼佛,得观音托梦:“人北行,见木杉,住草亭。手艺成,带回乡,可小康。”郑世报遂携 子外出远行,至闽北武夷山,见林木参天,搭草寮住下,在当地受雇种茶制茶。武夷山一 带在乾隆年间就栽培出一种叫“武夷水仙”的乌龙茶,郑世报细心揣摩,学得栽培、制作手艺。 咸丰年间,郑世报父子从武夷山带回100株茶苗,在鼎仙岩栽种,得水土灵气,精心培育成 功。又仿照武夷山制茶工艺,糅合自己的经验,制出的水仙茶色黄味香,入口舌润喉甘, 堪与武夷水仙媲美。

福建茶叶品种

福建茶叶品种

福建是历史悠久的产茶大省,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茶叶品质优良,种类繁多,六大茶叶类别除黑茶、黄茶外,乌龙茶、白茶、红茶、绿茶都囊括在内。

乌龙茶集中在泉州和武夷山地区,漳州的八仙茶和南平的建瓯龙须茶也属乌龙茶系,而安溪铁观音和武夷山岩茶是最出名的乌龙茶种类。

红茶主要包括南平的正山小种、政和功夫及宁德的坦洋功夫和白琳功夫红茶。

白茶主要集中在宁德市,种类有白牡丹、雪芽、白毫银针等。

绿茶类最出名的属福州的茉莉花茶,也包括龙岩的斜背绿茶。

福建乌龙茶其中乌龙茶是福建茶叶的主打产品,福建乌龙茶有南北之分——闽南乌龙和闽北乌龙,闽南乌龙茶包括安溪铁观音、黄金贵、本山、大叶乌龙、毛蟹;永春佛手、平和白芽奇兰等闽南地区乌龙茶,其中安溪铁观音是闽南乌龙茶的代表,铁观音原产于安溪西坪镇,素有“茶王”之称。

由于安溪气候温暖,雨量充足且多山,所以茶树生长茂盛,品种繁多,冠盖全国,并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铁观音一年可采四期茶,分春茶、夏茶、暑茶、秋茶。

制茶品质以春秋茶最佳。

品质优良的铁观音具有独特的品味,香甜浓郁,有特殊的“观音韵”,冲泡7次仍有余香,有“美如观音重于铁”的说法。

闽北乌龙——武夷岩茶品目繁多,主要有大红袍、肉桂、不知春、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四季春、万年青等。

而最负盛名的当数大红袍。

“大红袍”产于武夷山九龙窠。

相传康熙皇帝巡视江南之际,因患水土不服,卧床不起,诸多良医献策配方,都不能治好,后来有人献上一包武夷山的茶叶,请康熙皇帝饮用,不料,康熙一喝病就好了。

当康熙得知这种功效神奇的茶,当即脱下红色御袍,派人送往武夷山,披挂在茶树上,以示谢意,“大红袍”因此而得名。

香高味醇、形色独特的武夷岩茶,具有特殊的“岩韵”。

它集红茶、绿茶功效于一身,有提神消食、生津止渴、减肥健美、防癌抗病之功效,是福建省主要出口商品茶,更是中外游人争相购买的旅游纪念品。

福建红茶福建红茶代表是南平的正山小种和闽红工夫红茶。

正山小种,与人工小种合称为小种红茶。

中国六大茶类的各品种产地一览

中国六大茶类的各品种产地一览

中国六大茶类的各品种产地一览一、绿茶的各品种产地西湖龙井:浙江省杭州市普龙茶:云南省文山州普龙村六安瓜片:安徽省六安市碧螺春:江苏省苏州市武夷岩茶:福建省武夷山都匀毛尖:贵州省都匀市信阳毛尖:河南省信阳市黄山毛峰:安徽省黄山二祖禅茶: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双井绿:江西省修水县杭口乡双井村太平猴魁:安徽省黄山市庐山云雾茶:江西省九江市惠明茶: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午子仙毫:陕西省西乡县蒙顶茶: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蒙山径山茶: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涌溪火青:安徽省泾县榔桥镇涌溪村鸠坑毛尖:浙江省淳安县鸠坑源平水珠茶:浙江省绍兴市平水镇西山茶:广西桂平市西山景区宝洪茶: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天山绿茶:福建省天山老竹大方: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上饶白眉:江西省上饶县永川秀芽:重庆市永川区恩施玉露:湖北省恩施市麻姑茶:江西省南城县麻姑山古丈毛尖:湖南省武陵山区古丈县千岛玉叶:浙江省淳安县绿春玛玉茶:云南省红河市绿春县骑马坝乡玛玉村敬亭绿雪: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敬亭山江山绿牡丹:仙霞岭北麓、浙江省江山县保安乡尤溪两侧山地苍山雪绿:云南省大理市苍山山麓仙人掌茶:湖北省当阳市安吉白片:浙江省天目山北麓安吉县雨花茶:江苏省南京市建德苞茶: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桂东玲珑茶:湖南省桂东县清泉镇江西狗牯脑茶:江西省遂川县汤湖乡狗牯脑山竹叶青茶:四川省峨眉山石笕茶: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境内东白山麓桐庐天尊贡芽:浙江省桐庐县钟山乡水仙茸勾茶: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双桥毛尖:湖北省大悟县的双桥清溪玉芽:浙江省淳安县仰天雪绿:河南省固始县仰天洼茶场顾渚紫茶:浙江省长兴县水口乡顾渚村英山云雾茶:湖北省英山县峨眉雪芽:峨眉山海拔800米至1200米处湄潭翠芽: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兰馨雀舌: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马边云雾茶:四川省马边大风顶日照绿茶:山东省日照市曾侯银剑:湖北省随州市云峰山茶场汉家刘氏茶:湖北省谷城县南安石亭绿:福建省南安县丰州镇桃源村的莲花峰松萝茶: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黎平雀舌: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泉岗辉白:浙江省嵊州市下王镇泉岗村雪水云绿:浙江省桐庐县眉茶:中国各产茶省均有眉茶生产,其中以浙江、安徽、江西三省为主。

福建省各县市农业概况0

福建省各县市农业概况0

宁德市农业温暖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地,为宁德市名优特农副产品生产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闽东是中国重点产茶区,现有茶园面积4.71万公顷,省级以上名茶产品30多种。

闽东是中国产量最多、品种最全的重要食用菌产区,银耳、香菇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闽东水果种类繁多,盛产四季柚、油柰、板栗、芙蓉李、水蜜桃和晚熟荔枝、龙眼等。

畜牧业特产有福安杜花猪、福安水牛、古田黑番鸭、霞浦山羊等。

全市森林覆盖率为62.7%,活立木总蓄积量1527万立方米,用材林面积44万公顷。

福安市农业之最:●全国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福安市是全省茶叶主产区,全市现有茶园总面积16万亩,年产茶叶1.27万吨。

●全国最大的绿竹生产基地●南方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福建省“芙蓉李之乡”●福建省商品粮基地县●全国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示范县●全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全国绿化百佳县●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县●全国农村电气化示范县福鼎市农业概况:福鼎市以构建“茶都、菇城、芋乡、水产大市”为目标,积极实施“3358”农业工程建设,即优化沿海蓝色、山区绿色、平原高优三大产业带,加快推进前岐、秦屿、店下三大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建设,打造好福鼎槟榔芋、福鼎白色双孢蘑菇、福鼎四季柚、太姥绿雪芽、申石蓝紫菜五大特色品牌,培育水产业、茶业、食用菌、畜牧业、粮食、林竹业、蔬菜、水果八大主导产业链。

目前我市已列入全国无公害茶叶示范县(市)、全省生态农业试点县(市)、林业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示范县(市)建设;全市成立了市级专业协会12个、乡镇级产业协会26个、村级科技协会152个,其中前岐蘑菇专业合作社被列为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试点,秦屿蔬菜协会被省农业厅列为试点;秦屿镇农村社会服务联动中心被列为全省“三农”服务中心建设试点。

主要农产品生产1、粮食作物:2004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2.37万亩,粮食总产量9.4万吨,其中稻谷20.92万亩、7.03万吨,甘薯6.84万亩、1.69万吨,马铃薯3.41万亩、0.58万吨。

中国四大茶区是哪些地区_中国四大茶区的介绍

中国四大茶区是哪些地区_中国四大茶区的介绍

中国四大茶区是哪些地区_中国四大茶区的介绍在我国主要有四大茶区,这四大茶区都是哪些地方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中国四大茶区的介绍,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四大茶区:西南茶区中国西南茶区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包括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以及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等地,具体到米仑山、大巴山以南、红水河、南盘山、盈江以北、神农架、巫山、方斗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东等,这些地方有着千年古茶树。

西南茶区海拔较高,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上,属于高原茶区,地形复杂,气候变化较大,年均气温在15°C以上,最低气温一般在-3°C左右。

无霜期220~340天。

春秋两季气温相似,夏季气温比其他茶区低,没有明显的高热天气,冬季气温较华南低,但比江南茶区,江北茶区高。

四川盆地南部边缘丘陵山地,气候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18.0°C 以上,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4°C。

无霜期220~340天。

云南最低月平均气温在10.0°C以上,最高月平均气温为24.0°C左右,四季如春,气候极宜茶树生长。

但在川滇高原山地,垂直地带气温差异明显,不同海拔高度层的气候变化很大。

雨水充沛,年降雨量大多在1000~1200毫米之间,但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而冬春季雨量偏少。

山地多森林,空气湿度大,且时有地形雨,雨量较大。

土壤类型多,主要有红壤、黄红壤、褐红壤、黄壤、红棕壤等。

有机质含量较其他茶区高,有利于茶树生长。

西南茶区茶树品种资源丰富,乔木型大叶种和小乔木型,灌木型中小叶种品种全有,如崇庆琵琶茶、江南大叶茶、早白尖五号、湄潭苔茶、十里香等。

生产茶类品种有工夫红茶、红碎茶、绿茶、沱茶、紧压茶、花茶和各类名优茶。

中国四大茶区:华南茶区华南茶区是最适合茶树生长的茶区,位于我国南部。

茶叶知识学习网总结华南茶区包括福建大樟溪、雁石溪,广东梅江、连江,广西浔江、红水河,云南南盘江、无量山、保山、盈江以南等地区,行政区包括福建东南部,台湾,广东中南部,广西南部,云南南部及海南。

《中国名茶图典》——白茶、黄茶、黑茶

《中国名茶图典》——白茶、黄茶、黑茶

黄 茶 ·霍 山 黄 大 茶
• 霍山黄大茶
• 霍山黄大茶以大枝大叶的外形为特点,属黄茶,亦称“皖西黄大茶”。茶区海拔400米以上云雾 多,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植被覆盖率达76%以上,土壤疏松,土质肥沃,ρH值4.5- 6,生态 条件良好,适宜茶树生长。
• 品质特征:外形梗壮叶肥,叶片成条,梗叶相连,似钓鱼钩,金黄显褐,色泽油润;汤色深黄显褐, 叶底黄中显褐,滋味醇厚,有焦香。
白 茶 ·白 牡 丹
• 白牡丹

白牡丹产于福建省东北部山区,呈枯萎花瓣状的翠绿叶片中夹银白毫心,故名“白牡丹”。
据《建瓯县志》载:“白毫茶出西乡、紫溪二里...广袤约三十里。”1922年政和县开始产制白牡
丹,成为白牡丹主产区。20世纪60年代初,松溪县曾一度盛产。现在白牡丹产区分布在政和、
松溪、建阳、福鼎等县。白牡丹作为福建特产,主销我国港澳地区及东南亚国家,有退热消暑之
说。这里年均降雨量达1670毫米,气候温和,光照少,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茶园土壤为
板页岩发育而成的黄壤,土层深厚,腐殖质丰富,茶树久受甘露滋润,不受寒暑侵袭,根深叶茂,
芽肥叶壮。

品质特征:外形微卷呈块状,色泽黄亮油润,白毫显露;汤色橙黄透亮,松烟香气芬芳浓郁,
滋味甘醇爽口,叶底黄亮嫩匀。
黄 茶 ·沩 山 毛 尖
• 品质特征:外形肥壮、挺直、匀齐,满披茸毛,色泽金黄光亮;汤色浅黄明亮,香气清鲜,似嫩玉 米香,滋味醇和甘爽,叶底黄绿匀齐。
黄 茶 ·君 山 银 针
黄 茶 ·沩 山 毛 尖
• 沩山毛尖

沩山毛尖产于湖南省宁乡县水沩山的沩山乡。此地为高山盆地,自然环境优越,茂林修竹,
奇峰峻岭,溪河环绕,常年云雾缭绕,罕见天日,素有“千山万山朝沩山,人到为山不见山”之

中国茶叶主产省份之福建省级名茶简介

中国茶叶主产省份之福建省级名茶简介

中国茶叶主产省份之福建省级名茶简介NO.1福建省1.安溪铁观音铁观音原产于福建安溪县,属乌龙茶之极品。

因成茶沉似铁,茶香浓郁,制茶人疑为观音所赐,故名。

安溪唐代已产茶,明代稍盛,铁观音于乾隆初年创制,至今有两百余年历史。

NO.1福建省1.安溪铁观音铁观音原产于福建安溪县,属乌龙茶之极品。

因成茶沉似铁,茶香浓郁,制茶人疑为观音所赐,故名。

安溪唐代已产茶,明代稍盛,铁观音于乾隆初年创制,至今有两百余年历史。

铁观音原是茶树品种名,原产地和主产区在安溪县西部的“内安溪”,为“四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之地。

铁观音树种别名红心观音或红样观音,其它如红英观音、白心尾观音、白样观音及薄叶观音均非纯种。

纯种铁观音茶树的特征为:树冠披展,枝条斜生,叶形椭圆;叶尖下垂略歪,叶缘齿疏而钝,略向背面翻卷;叶肉肥厚,叶面呈波浪隆起,有明显肋骨形;叶色浓绿油光,嫩梢肥壮,略带紫红。

“红芽歪尾桃”为纯种铁观音茶树特征之一。

安溪铁观音制作严谨,技艺精巧。

一年分四季采制。

谷雨至立夏为春茶,产量占全年总产量45%-50%;夏至至小暑为夏茶,占25%-30%;立秋至处暑为暑茶,占15%-20%;秋分至寒露为秋茶,占10-15%。

其中以春茶最好。

秋茶次之,香气特高,俗称秋香,但汤味较薄。

夏茶暑茶品质较茶。

优质铁观音茶条卷曲、壮结、沉重。

砂绿色,红点明显。

具有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砂绿带白霜四大特点。

汤色金黄,浓艳清澈,叶底肥厚明亮,具绸面光泽,有“绿底红镶边”之称。

滋味醇厚甘鲜,香锐而浓,“七泡有余香”,俗称“观音韵”。

铁观音的品饮,沿袭传统的“功夫茶”方式,陶制小壶冲泡,小杯品饮。

异香扑鼻,回甘隽永,极之享受。

福建铁观音茶的概念,即以铁观音树种制成的乌龙茶。

而在台湾,铁观音茶则指以铁观音特点制法制成的乌龙茶,至于树种是否铁观音,是不相干的了。

2.武夷岩(优者有大红袍,肉桂,水仙,水金龟等)产于福建武夷山的乌龙茶,统称武夷岩茶,品种花色数以百计,茶名繁杂。

福建茶树种植区域

福建茶树种植区域

福建茶树种植区域福建省是中国茶叶的主要产区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种植茶树的地方之一。

福建省大致被划分为闽南、闽北和闽西三个茶叶主产区。

这些地区的气候、土壤和地理条件都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因此福建茶树种植区域非常广泛。

闽南是福建茶叶的主要产区之一,主要种植乌龙茶和白茶。

闽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且有适宜的海拔高度。

这些条件使得闽南地区的茶叶质量优良,口感独特。

闽南地区主要种植的茶树品种有大红袍、铁观音、水仙等。

其中,武夷山和安溪是闽南茶叶的代表产区,著名的岩茶、铁观音和黄金桂等都是出产于这个地区的。

闽北地区是福建茶叶的另一个重要种植区。

闽北地区的气候相对较凉爽,适合种植绿茶和红茶。

闽北地区主要种植的绿茶有碧螺春、黄山毛峰等,红茶有正山小种等。

闽北地区的茶树生长在高海拔山区,气温适宜,土壤质量优良,使得这里的茶叶品质独特,香气浓郁。

闽西地区是福建茶叶种植的又一主要区域。

闽西地区主要种植的是白茶,如白毫银针等。

闽西地区的气候多样,有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过渡带,这使得茶树生长环境更加多样化。

闽西地区的白茶以叶色银白,叶毫丰富而闻名,茶汤清亮,香气持久。

除了上述三个主要茶叶产区外,福建省还有一些小茶叶产区,如福州、泉州等地。

福州市是福建省的省会,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被誉为"福建第一茶城"。

福州主要种植乌龙茶和绿茶,茶叶品质优良。

泉州市是福建省的一个沿海城市,也是茶叶种植和贸易的重要地区。

泉州的茶叶种植以乌龙茶为主,茶叶香气独特,品质优良。

总结起来,福建茶树种植区域广泛,主要包括闽南、闽北和闽西三个主要茶叶产区以及一些小茶叶产区。

福建的气候、土壤和地理条件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因此福建的茶叶品质优良,广受消费者喜爱。

福建的茶叶文化也非常丰富,各个茶叶产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茶文化和茶艺。

福建的茶叶产业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茶叶文化传承起着重要作用。

福建哪里种植茶叶

福建哪里种植茶叶

福建哪里种植茶叶福建是中国著名的茶叶产区之一,茶叶种植在福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种类。

福建茶叶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高品质而闻名于世。

福建茶叶主要种植在福建省的东南沿海地带。

福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茶叶生长。

它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东临东海,西依闽江和闽台地缘,南界台湾海峡。

福建的地势起伏,山地面积较大,特别是闽南地区的武夷山、黄山和武夷丘陵等地,是福建茶叶的主要产区之一。

福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炎热湿润,冬季温和湿润,温差适中。

这种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茶树的生长。

茶树需要适度的阳光和充足的降水才能健康生长,而福建的气候特点正好能够满足茶树的需求。

福建茶叶的种植方式主要分为山地种植和平地种植两种。

山地种植是福建茶叶种植的主要形式,茶园大多位于丘陵地带,海拔一般在300至1000米之间。

因为山地地势复杂,土壤肥沃,这些特点使得山地茶叶品质较好。

平地种植通常是在福建的沿海平原和河谷地带进行,这些地区气候温和,土壤肥沃,也适合茶叶的种植。

在福建茶叶的种植过程中,选取适合的茶树品种非常重要。

福建茶叶主要种植的品种有乌龙茶、白茶、红茶和绿茶等。

乌龙茶是福建最有名的茶叶,以武夷岩茶和安溪铁观音茶为代表。

武夷岩茶是一种发酵程度较高的乌龙茶,它的茶叶形状扭曲,色泽黑褐,滋味浓烈,香气独特。

安溪铁观音茶是一种半发酵的乌龙茶,它的茶叶形状扁平,色泽呈暗绿色,滋味浓厚,香气鲜爽。

白茶是福建的特产之一,以福鼎白茶和建阳白毫银针为代表。

福鼎白茶是一种不经过发酵的白茶,它的茶叶形状扁平,色泽银白,滋味醇厚,香气芬芳。

建阳白毫银针是一种微发酵的白茶,它的茶叶形状细长,色泽银白,滋味鲜爽,香气高雅。

红茶是福建茶叶的另一种重要品种,以福鼎红茶为代表。

福鼎红茶的茶叶形状条索紧结,色泽红亮,滋味浓烈,香气芬芳。

绿茶也是福建的重要茶叶品种之一,以武夷山绿茶和绿茶为代表。

福建的绿茶茶叶形状修长,色泽绿亮,滋味清淡,香气高雅。

福建的茶叶种植过程非常讲究,主要包括选种、育苗、定植、管理、采摘和加工等环节。

【岩茶知识】武夷茶品种及代号

【岩茶知识】武夷茶品种及代号

【岩茶知识】武夷茶品种及代号武夷山秀甲东南,武夷岩茶更是以独特的“岩骨花香”之韵名誉中外。

为适应茶叶市场发展需求,武夷山先后引进一些制优率高、品质特征突出的新品种。

这些品种多数由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选育,为方便记录与记忆诸多品种,于是延伸出了茶叶“代号”。

在高深莫测的武夷岩茶圈,熟知这些茶叶代号可能会让你有高人一等的感觉哦!黄观音(105)又名茗科2号,该品种由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从铁观音与黄旦人工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的新品种。

该品种属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无性系。

芽叶黄绿带微紫色。

少茸毛。

叶片呈椭圆或长椭圆形,叶尖顿尖,叶齿较钝浅稀,叶质尚厚脆。

适制乌龙茶,适采摘于4月中旬。

茶叶品质由以香气突出,香气清爽芬芳,具有黄旦的“透天香”特征。

金观音(204)又名金桂,原产于白岩莲花峰。

该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无性系。

芽叶黄绿色或紫绿色。

有茸毛。

叶色绿,叶片呈卵圆形,叶尖圆尖或钝尖,叶齿密浅锐,叶质较厚脆。

适制乌龙茶,适采摘于5月上旬。

茶叶品质突出特征为香气浓郁幽香似桂花香,滋味醇厚甜爽。

金牡丹(220)该品种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以铁观音为母本,黄旦为父本,采用杂交育种法选育而成。

该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无性系。

芽叶紫绿色。

茸毛少。

叶色绿,叶片呈椭圆形,叶尖钝尖,叶齿较锐浅密,叶质较厚脆。

适制乌龙茶,适采摘于4月中旬。

茶叶品质突出特征为香气馥郁芬芳,滋味醇厚甘爽。

春兰(301)该品种由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从该所品种园铁观音天然杂交后代中,单株选育而成的新品种。

该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无性系。

芽叶黄绿色。

茸毛少。

叶色绿,叶片呈长椭圆形,叶尖渐尖,叶齿锐、密、较深,叶质较厚脆。

适制制乌龙茶,适采摘于4月中旬。

茶叶品质突出特征为香气清幽细长,兰花香显,滋味醇厚有甘韵。

九龙袍(303)又名紫红袍,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大红袍(副株)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

茶叶的品种及各省名茶目录

茶叶的品种及各省名茶目录

茶叶的品种及各省名茶目录绿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碧螺春(江苏苏州)、信阳毛尖(河南信阳)、黄山毛峰(安徽黄山)等。

白茶: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福建福鼎)。

黄茶:蒙顶黄芽(四川雅安)、君山银针(湖南岳阳)、霍山黄芽(安徽六安)等。

红茶:祁门红茶(安徽祁门)、滇红(云南临沧)、金骏眉(福建武夷山)、正山小种(福建武夷山)等。

乌龙茶:铁观音(福建泉州)、大红袍(福建南平)、凤凰单丛(广东潮州市)等。

黑茶:天尖茶(湖南安化)、老青砖(湖北咸宁)、茯砖茶(湖南安化)、六堡茶(广西梧州)等。

我国各省茶叶名录本文列举茶类不尽详细,主要参考自《中国茶品鉴图典》《品茶图鉴》《舌尖上的中国茶》,部分未收录的茶欢迎留言补充。

1、浙江西湖龙井、大佛龙井、余杭径山茶、顾渚紫笋、金奖惠明茶、安吉白茶、松阳银猴、临海蟠毫、开化龙顶、遂昌银猴、江山绿牡丹、武阳春雨、平阳黄汤、莫干黄芽、越红工夫、九曲红梅。

2、四川峨眉毛峰、峨眉雪芽、蒙顶甘露、石花茶、广安松针、香山贡茶、竹叶青、万源巴山雀舌、早白尖、锦城露芽、蒙顶黄芽、川红工夫、雅安康砖茶、雅安金尖茶、都江堰方包茶。

3、重庆巴山银毫、江津翠芽、龙佛仙茗、雾都香茗、沱茶。

4、江西庐山云雾、狗牯脑、上饶白眉、信川龙翠、大沽白毫、武化云雾、井冈碧玉、井冈翠绿、云雾仙茶、婺源婺绿、婺源茗眉、修水双井绿、修水宁红。

5、安徽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老竹大方、修宁松萝、敬亭绿雪、涌溪火青、舒城兰花茶、皖西早花、天柱剑毫、岳西翠兰、齐山翠眉、休宁屯绿、霍山黄芽、皖西黄大茶、祁门红茶、老安茶。

6、江苏碧螺春、阳羡雪芽、南京雨花茶、太湖翠竹、无锡毫茶、二泉银毫、南山寿眉、金坛雀舌、花果山云雾茶、江宁翠螺、天池茗毫。

7、福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宁德天山绿茶、政和白毛猴、安溪铁观音、安溪色种、武夷岩茶、闽北水仙、闽北肉桂、漳平水仙、大红袍、八角亭龙须茶、永春佛手、正山小种、金骏眉、闽红工夫。

福建茶叶种植分布特点

福建茶叶种植分布特点

福建茶叶种植分布特点福建是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区之一,茶叶种植在福建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福建的气候、地理条件以及人文环境使得该地区适宜茶叶生长,因此茶叶种植在福建分布广泛。

下面将从福建茶叶种植的地理分布、气候条件以及主要茶叶品种等方面进行详细叙述。

福建茶叶的地理分布呈现出多样性,主要分布在福建的南部和中部地区,主要包括福州、泉州、厦门、武夷山等地。

福建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拥有丰富的优质土地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形条件,这些都对茶叶的种植产生了积极影响。

福建的气候条件适宜茶叶的生长。

福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常绿,年平均温度为16-20摄氏度,降水充沛,阳光充足。

这一气候条件能够为茶树的生长提供所需的水分和阳光,使得茶叶的品质得以保证。

福建的土壤条件也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

福建的土壤主要有红壤、松红壤、黄壤和山地土,土层深厚,贫酸,透气性好,保水性强。

这样的土壤特点不仅有利于茶树的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还有助于茶叶的品质形成。

福建的地形条件也是福建茶叶种植的重要因素。

福建地势复杂,山地相对较多,包括武夷山、华山等。

这些山地地形对茶叶的种植具有重要的影响。

山地区域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形成了特殊的微气候,这对茶叶的生长和品质有着积极的影响。

而且山地茶区的海拔高度较高,气温和湿度相对较低,有利于茶叶的芽叶生长和茶香的形成。

在福建茶叶的种类方面,福建主要种植白茶、乌龙茶、红茶和绿茶等。

其中,武夷山是福建乌龙茶的主产地,以岩茶(如大红袍、水仙等)著名;安溪是福建绿茶的主产地,以铁观音和碧螺春最为人知;泉州是福建白茶的主产地,以白毫银针和白牡丹著称;福州是福建红茶的主产地,以祁门红茶和正山小种闻名。

总的来说,福建茶叶种植在地理、气候和人文环境等多方面具备优势。

福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决定了其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独特的地形地貌,从而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气候条件方面,福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降水充沛,这有助于茶叶的生长和品质形成。

乌龙茶品种概述

乌龙茶品种概述

乌龙茶品种概述乌龙茶品种较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茶的品种之一,也极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本文对乌龙茶品种做了一个详细的介绍,希望大家对乌龙茶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1.铁观音又名魏饮种、红心(或红样)观音。

无性系。

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

二倍体。

原产福建省安溪西坪尧阳西坪镇松尧,已有200多年栽培史。

主要分布在福建南部、北部乌龙茶区。

特征:植株中等,树姿开张,分枝稀,叶片呈水状着生。

叶椭圆形,叶色深绿,富光泽,叶面隆起,叶缘波状,叶身平或稍背卷,叶尖渐尖,叶齿钝浅稀,叶质厚脆。

芽叶绿带紫红色,茸毛少,一芽三叶百芽重62.2g。

共冠直径3.0 ~3.5cm,花瓣6~8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

特性:芽叶生育力较强,发芽较稀,持嫩性较强。

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下旬。

产量中等,每亩产乌龙茶100kg以上。

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6%、茶多酚22.1%、儿茶素总量12.2%、咖啡碱4.1%。

适制乌龙茶、绿茶。

制乌龙茶品质优,条索圆紧重实,色泽褐绿润,红点明,香气馥郁幽长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独特的香味,俗称“观音韵”,为乌龙茶极品。

抗旱性与抗寒性较强。

扦插繁殖力较强,成活率较高。

适栽地区:乌龙茶区。

栽培要点:宜选择纯种健壮母树剪穗扦插,培育壮苗。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的黏质红黄壤园地种植,增加种植株数与密度。

铁观音萌芽率不高,天性娇弱,抗逆性较差,产量较低,有“好喝不好栽”之说。

“红芽歪尾桃”是纯种铁观音的特征之一。

铁观音既是茶树品种名称,也是茶叶商品名称。

铁观音品种按其叶形、颜色不同分成几个品系,其中以魏饮种,即俗称红心观音为最好。

铁观音茶经十多道工序精制而成。

成品茶兼有红茶之甘醇,绿茶之清香,并具有自然兰花香气。

条索卷曲圆结,色泽油亮带砂绿,红点明显,汤色金黄,浓艳清澈,滋味醇厚甘醇,回甘悠长,香锐而浓,有“七泡有余香”之誉,且具优美的“观音韵”,常以“观音韵”来区别于其他品种所制的乌龙茶,是乌龙茶之极品。

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育成的茶树良种简介

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育成的茶树良种简介

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育成的国家级和省级茶树良种简介1.福云6号 C.s i ne ns is c v.Fu y un61957-1971年从福鼎大白茶与云南大叶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分离选育而成的无性系新品种。

1987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级品种。

小乔木型,大叶类,特早芽种,植株高大,分枝较密,叶形长椭圆,叶色淡绿,发芽整齐,发芽密度较大,芽梢较肥壮,茸毛多。

适应性广,扦插繁育发根力强,成活率高,幼树生长迅速,成园快,易于栽培,产量高,适制红、绿茶。

适宜在我国江南部分(红、绿茶)茶区推广。

2.福云7号 C.s i ne ns is cv.F uy u n 71957-1971年从福鼎大白茶与云南大叶茶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

1987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会员认定为国家级品种,编号GS13004-1987。

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

二倍体。

植株高大,树姿直立,主干显,分枝较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

叶长椭圆形,叶色黄绿,富光泽,叶面平或微隆起,叶缘平,叶身平,叶尖渐尖,叶齿较钝深密,叶质较厚软。

芽叶黄绿色,茸毛多,一芽三叶百芽重95.0g。

芽叶生育力强,发芽较密,持嫩性强。

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上旬中。

产量高,每667m2可达200-300K g。

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 3.7%、茶多酚24.2%、咖啡碱 3.9%。

适制红茶、绿茶、白茶,品质优。

制工夫红茶,条索肥壮,色泽乌润显毫,香高味浓;制烘青绿茶,条索肥壮,色黄绿,白毫多,香高长,味醇厚,是窨制花茶的优质原料;制白茶,芽壮,毫多,香清爽,味醇和。

抗寒、抗旱能力较强。

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较高。

3.福云10号 C.s in en si s c v.Fu y un 101957-1971年从福鼎大白茶与云南大叶茶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

1987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会员认定为国家级品种,编号GS13005-198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茶叶品种及其分布区域/ 2009-8-15 13:02:13 来源:茶讯天下【字体:】福建是历史悠久的产茶大省,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茶叶品质优良,种类繁多,六大茶叶类别除黑茶、黄茶外,乌龙茶、白茶、红茶、绿茶都囊括在内。

乌龙茶集中在泉州和武夷山地区,漳州的八仙茶和南平的建瓯龙须茶也属乌龙茶系,而安溪铁观音和武夷山岩茶是最出名的乌龙茶种类。

红茶主要包括南平的正山小种、政和功夫及宁德的坦洋功夫和白琳功夫红茶。

白茶主要集中在宁德市,种类有白牡丹、雪芽、白毫银针等。

绿茶类最出名的属福州的茉莉花茶,也包括龙岩的斜背绿茶。

福建乌龙茶其中乌龙茶是福建茶叶的主打产品,福建乌龙茶有南北之分——闽南乌龙和闽北乌龙,闽南乌龙茶包括安溪铁观音、黄金贵、本山、大叶乌龙、毛蟹;永春佛手、平和白芽奇兰等闽南地区乌龙茶,其中安溪铁观音是闽南乌龙茶的代表,铁观音原产于安溪西坪镇,素有“茶王”之称。

由于安溪气候温暖,雨量充足且多山,所以茶树生长茂盛,品种繁多,冠盖全国,并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铁观音一年可采四期茶,分春茶、夏茶、暑茶、秋茶。

制茶品质以春秋茶最佳。

品质优良的铁观音具有独特的品味,香甜浓郁,有特殊的“观音韵”,冲泡7次仍有余香,有“美如观音重于铁”的说法。

闽北乌龙——武夷岩茶品目繁多,主要有大红袍、肉桂、不知春、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四季春、万年青等。

而最负盛名的当数大红袍。

“大红袍”产于武夷山九龙窠。

相传康熙皇帝巡视江南之际,因患水土不服,卧床不起,诸多良医献策配方,都不能治好,后来有人献上一包武夷山的茶叶,请康熙皇帝饮用,不料,康熙一喝病就好了。

当康熙得知这种功效神奇的茶,当即脱下红色御袍,派人送往武夷山,披挂在茶树上,以示谢意,“大红袍”因此而得名。

香高味醇、形色独特的武夷岩茶,具有特殊的“岩韵”。

它集红茶、绿茶功效于一身,有提神消食、生津止渴、减肥健美、防癌抗病之功效,是福建省主要出口商品茶,更是中外游人争相购买的旅游纪念品。

福建红茶福建红茶代表是南平的正山小种和闽红工夫红茶。

正山小种,与人工小种合称为小种红茶。

18世纪后期,首创于福建省崇安县桐木地区。

历史上该茶以星村为集散地,故又称星村小种。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入侵,国内外茶叶市场竞争激烈,出现正山茶与外山茶之争,正山含有正统之意,因此得名。

现在产地仍以桐木为中心,另崇安、建阳、光泽三县交界处的高地茶园均有生产。

产区四周群山环抱,山高谷深,气候寒冷,年降水量达2300毫米以上,相对湿度80~85%,雾日多达100天以上,日照较短,霜期较长,土壤水分充足,肥沃疏松,有机物质含量高。

茶树生长茂盛,茶芽粗纤维少,持嫩性高。

由于生长在武夷高山气候里,滋味甘醇,具有天然的桂圆味及特有的松烟香,保健功效也是闻名遐迩的。

正山小种早在17世纪初就远销欧洲,并大受欢迎,曾经被当时的英格兰皇家选为皇家红茶,并因此成为文明天下的“下午茶”。

闽红工夫茶系政和工夫,坦举工夫和白琳工夫的统称。

均系福建特产。

政和工夫政和工夫,为福建省三大(坦洋、白琳)工夫茶之一,亦为福建红茶中最具高山东省品种特色的条型茶。

原产于福建北部,以政和县为主产区。

制茶工艺及品质:茶叶初制经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工序。

成品茶系以政和大白茶品种为主体,适当拼配由小叶种茶树君体中选制的具有浓郁花香特色的工夫红茶。

成品茶条索肥壮重实、匀齐,色泽乌黑油润,毫芽显露金黄色,颇为美观;香气浓郁芬芳,隐约之间颇似紫罗兰香气;汤色红艳,滋味醇厚。

政和工夫产于闽北,为闽北三大工夫茶(另有坦洋、白琳)之一。

产地以政和县为主。

松溪以及浙江的庆元地区所出之红毛茶,在政和加工,亦属政和工夫。

19世纪中叶为政和工夫兴盛之期,年产量上万担,后逐渐衰退,几乎绝迹。

建国后恢复生产,但产量较少。

政和县内山岭重叠,雨量充沛,茶园多开辟在缓坡处的森林旧地,土层肥沃,茶树生长繁茂。

政和工夫选用政和大白茶和小叶种两个树种。

以大白茶树鲜叶制成之大茶,毫多味浓,为闽北工夫之上品。

以小叶种制成之小茶,香气高似祈红。

政和工夫以大茶为主,适当拼以小茶。

坦洋工夫坦洋工夫分布较广,主产福安、柘荣、寿宁、周宁、霞浦及屏南北部等地。

坦洋工夫源于福安境内白云山麓的坦洋村,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1 --1874年),坦洋村有胡福四(又名胡进四)者,试制红茶成功,经广州运销西欧.很受欢迎,此后茶商纷纷入山求市,接踵而来并设洋行,周围各县茶叶亦渐云集坦洋.坦炒工夫名声也就不胫而走,自光绪六年至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881—1936年)的50余年,埕洋工夫每年出口均上万担,其中1898年出口3万余组。

坦洋街长一公里,设茶行达36家,雇工3000余人,产量2万余担。

收条范围上至政和县的新村,下至霞浦县的赤岭,方圆数百里,境跨七、八个县,成为福安的主要红茶产区。

运销荷兰、英国、日本、东南亚等二十余个国家与地区,每年收外汇茶银百余万元。

当时民谚云:“国家大兴,茶换黄金,船泊龙凤桥,白银用斗量。

”后因抗日战争爆发,销路受阻,生产亦遭严重破坏,坦洋工夫产量锐减。

50年代中期,为了恢复和提高坦洋工夫红茶的产量和品质,先后建立了国营坦洋、水门红茶初制厂和福安茶厂,实行机械化制茶,引进并繁殖福鼎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云等优良茶树品种,1960年产量增加到5万担,创历史最高水平。

后因茶类布局的变更,由“红”改“绿”,坦洋工夫尚存无几。

近年来,经有关部门的努力,坦洋工夫又有所恢复和发展,1988年产量达8000余担。

坦洋工夫外形细长匀整,带白毫,色泽乌黑有光,内质香味清鲜甜和,汤鲜艳呈金黄色,叶底红匀光滑。

其中坦洋、寿宁、周宁山区所产工夫茶,香味醇厚,条索较为肥壮,东南临海的霞浦一带所产工夫茶色鲜亮,条形秀丽。

白琳工夫白琳工夫产于福鼎县太姥山白琳、湖林一带。

太姥山地处闽东偏北,与浙江毗邻,地势较高,群山叠翠,岩壑争奇,茶树常种于崖林之间。

茶树根深叶茂,芽毫雪白晶莹。

19世纪50年代。

闽、广茶商在福鼎经营加工工夫茶,广收白琳、翠郊、蹯溪、黄岗、湖林及浙江的平阳、泰顺等地的红条茶,集中白琳加工,白琳工夫由此而生。

20世纪初,福鼎“合茂智”茶号,充分发挥福鼎大白茶的特点,精选细嫩芽叶,制成工夫茶,外形条索紧结纤秀,含有大量的橙黄白毫,具有鲜爽愉快的毫香,汤色、叶底艳丽红亮,取名为“桔红”,意为桔子般红艳的工夫,风格独特,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

白琳工夫茶系小叶种红茶,当地种植的小叶群体种具有茸毛多、萌芽早、产量高的特点,一般的白琳工夫,外形条索细长弯曲,茸毫多呈颗粒绒球状,色泽黄黑,内质汤色浅亮,香气鲜纯有毫香,味清鲜甜和,叶底鲜红带黄。

福建白茶全国闻名,目前产区主要在政和、福鼎、建阳、松溪等县。

境内丘陵起伏,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山地以红黄壤为主,主要种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建阳水仙等优良茶树品种。

白茶因采用鲜叶原料不同和工艺不同,生产出的白茶可分为:白毫银针、大白、白牡丹、贡眉、寿眉五种。

其中白毫银针是白茶中的极品,白毫银针,由于鲜叶原料全部是茶芽,制成成品茶后,形状似针,白毫密被,色白如银,因此命名为白毫银针。

其针状成品茶,长三厘米许,整个茶芽为白毫覆被,银装素裹,熠熠闪光,令人赏心悦目。

冲泡后,香气清鲜,滋味醇和,杯中的景观也使人情趣横生。

茶在杯中冲泡,即出现白云疑光闪,满盏浮花乳,芽芽挺立,蔚为奇观。

白毫银针芽头肥壮,遍坡白毫,挺直如针,色白似银。

福鼎所产茶芽茸毛厚,色白富光泽,汤色浅杏黄,味清鲜爽口。

政和所产,汤味醇厚,香气清芬。

福建绿茶福建绿茶覆盖范围主要集中在宁德、福州、泉州和龙岩地区,品种包括石亭绿、七境堂绿茶、天山绿茶、云峰毛峰、大仙峰毫茶、云峰螺毫、顶峰毫、金绒凤眼、斜背茶、梅兰春、雪山毛尖、莲峰大毫、莲花银丝、莲心茶、雪峰白毛猴、鼓山白云、福云曲毫、福宁元宵绿等石亭绿亦称“石亭茶”。

产于福建南安丰州九日山与莲花峰一带的炒青绿茶。

最初为僧人所栽制。

莲花峰有晋代太元丙子年(376年)的“莲花茶襟”石刻,为福建最早有关茶的石刻,产茶有1600余年的历史,因莲花峰的石亭(亦名石老亭)而得名。

鲜叶原料为一芽二叶。

经杀青、揉捻、炒干制成。

紧结重实,银灰带绿,汤水清澈碧绿,叶底明翠嫩绿,称为“三绿”。

味醇爽,香浓郁,随采制季节不同而产生类似兰花、绿豆与杏仁气味的不同香气,称“三香”。

外销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菲律宾等国。

七境堂绿茶产于福建罗源西部七个自然村的条形炒青绿茶。

每村称为一“境”,每个境包括一些小村落,七个境共建有泰山庙称“七境堂”,故名。

采摘一芽一叶,经摊放、杀青、揉捻、烘干制成。

条索油绿稍灰,香高味醇,具有自然花香。

主销国内各城市。

天山绿茶产于福建宁德西乡中天山一带的烘青绿茶。

《宁德县志》:天山绿茶在宋代为团饼茶,元明产制茶饼供礼品和祭祀之用。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产“芽茶”列为贡品。

明清以后制炒青绿茶为主。

后为适应花茶生产需要改制烘青绿茶。

采摘一芽二三叶,经杀青、揉捻、烘干而制成。

以香高、味浓、色翠、耐泡四大特色著称,为窨制花茶的优良原料。

大部分集中宁德窨制花茶后运销海外。

云峰毛峰亦称“云峰清明”。

产于福建永安的烘青绿茶。

1978年研制。

选用惊蛰至清明间芽多毫福云品系品种茶树与早芽高香黄旦品种茶树,采摘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经摊晾、高温快速杀青、轻压保毫揉捻、薄摊烘干制成。

按采制时期拼配为一至三级。

条索紧直、色泽翠绿、富含白毫;汤色清澈嫩绿,香气幽雅,味鲜醇,叶底嫩黄。

主销江苏、上海一带。

大仙峰毫茶主产于福建大田屏山乡大仙峰山区的条形烘青绿茶。

采摘细嫩芽叶,经晾青、杀青、散热、整形、初烘、摊凉、复火制成。

条索细紧,银毫披露,香高味鲜醇。

主销福州等城市。

云峰螺毫产于福建永安云峰茶场的半烘炒绿茶。

因外形卷曲,毫锋显露而得名。

采制工艺仿“洞庭碧螺春”,以清明前福云系、福鼎大毫等早芽、毫显的良种茶树分批、及时嫩采,分级摊晾拣剔后,经高温杀青、清风、揉捻、整形提毫、文火烘干制成。

分极品、优质、一级。

芽叶肥嫩、均匀,外形紧结卷曲,茸毛密披,汤色清澈嫩绿,香气幽雅,味甘醇,叶底匀亮,完整。

主销江苏、上海一带。

顶峰毫产于福州恩顶茶场的炒青绿茶。

研制于1990年。

鲜叶原料采自无性福云七号、福鼎大毫茶、福安大白茶等良种茶树。

3月中旬采一芽一叶初展,经萎凋、摊晾、高温杀青、做形、低温慢烘制成。

肥壮挺直,毫锋显露,香高,味醇厚、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匀亮。

主销江、浙、皖、沪、以及京津一带。

金绒凤眼主产福建福鼎的扁芽形炒青绿茶。

采摘芽头肥壮的芽叶,经萎凋、杀青、摊凉、翻炒定形、烘干制成。

分特级、一级和二级。

自然开展似瓜子,密披茸毛,色泽翠绿,汤色清澈明亮,香高味醇。

主销福州、北京、东北及香港地区。

斜背茶产于福建龙岩江山乡斜背、背洋、梅溪等地海拔1000米以上高地的条形炒青绿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