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哪些问题会对大学生就业带来影响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902863da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00.png)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现今社会,大学生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就业问题,下面是分享的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供大家参考!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生产率已逐步替代了劳动生产率,生产知识的经济与用知识生产的经济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就业方式。
“知识就是力量”已被转化了的知识才是力量所替代,知识的时效性在快速缩短,50年代大学生知识能用30年,90年代大学生知识能用10年,2003年统计,大学生所学知识能用3年。
我国入世后,这种趋势愈加明显。
大学以基础设施和师资为依托,以大学精神为共同愿景,在识别和提供优势的知识体系中培养专业人才。
衡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指标之一就是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学会并转化成为自己生存发展的能力是什么。
在对近2000多名已毕业的大学生调查,30%的学生反映,在校学习的知识离市场需求较远;30%的学生认为所学知识沉旧,要想在所学专业掌握更前沿的知识,还得自己通过上网、到书店、去企业、进图书馆、听讲座来补充新知识。
据国内一所较为知名大学计算机和外语两个专业学生抽样调查反映,部分教师的实际知识占有量不如应届的学生。
计算机专业学生讲,摩尔定律9个月一个周期,不到社会上学习,毕业后所学知识多数都过时了。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反映,在校学习多数精力都应付考试,考试结束后,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
上大学学什么,读大学读什么,多数大学生都没思考过这个较为深层的问题。
农业经济时代人们就业靠体力,工业经济时代就业靠技能,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就业靠知识转化率的高低,大学生在市场中与各群体人在一个平台上竞争岗位,核心竞争力是学得多、学得快、转化率高。
当代大学生要学会鉴别知识(哪些是基础知识,哪些是应用知识,哪些是当今世界前沿知识),敢于抛弃知识(筛掉过时知识、垃圾知识),善于转化知识(把握知识点,形成量到质的转变),用智慧统帅知识才能在现实社会中靠自己的实力生活,用自己的能力原因一高校扩招影响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7014f0e4a7302768e9939ff.png)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导致高等教育的竞争愈发激烈,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
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能否在就业竞争中获胜。
现如今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现状存在很多问题如:缺乏应用能力,无法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用人单位的实践相结合;专业理论知识不足,专业素质不强,往往无法达到用人单位对职位的基本需求;心理承受力较弱,就业心理素质差,在就业过程中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较差;缺乏主动性,“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就业目标不明确,就业观念滞后,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潜能不了解、对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定位不准确。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对专业知识与相关知识的学习、积累以及对自身潜能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自己就业目标和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
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综合能力,是大学生获得就业机会的能力。
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有社会因素如经济状况,用人单位因素如劳动力市场信号紊乱,高校的因素如专业的设置不对口,政府因素如对学校管理不合理,个人因素如心理素质。
本文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及其结构进行综述,结合当前的大学生就业状况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一些现象进而找出影响它们的因素有哪些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而相应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希望在对大学生就业关注的同时能引起更多人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进而能找到更多有效提高就业能力的方法,通过给大学生创造良好环境以及应用正确的指导方法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大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锻炼来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从而为就业增加筹码,从而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关键词: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因素分析;概念综述AbstractAs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continues to develop,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socialization process is picking up speed, resulting in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s increasingly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 the difficult problem of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has become community-wide focus. The level of employabi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large part determine whether they can win in the competition for jobs. Now the employability status of students,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proficiency, you can not learn their own professional,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the employer's practice; lack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professional quality is not strong, are often unable to meet employers on positions of the basic needs; psychological endurance is weak, the poor quality of employment psychological, in the course of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and setbacks, the ability to withstand poor; lack of initiative, "and so on, rely on, to" thinking seriously; employment goals are not clear, employment concept of hysteresis, for their own career interests, career potential do not understand their own professional values orientation is not accurate. Employability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students in school through the expertise and knowledge of learning, accumul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ir own potential, can be obtained to achieve their employment goals and ideals,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ety, in social life to realize their own value ability. Is a career-related, in line with the needs of professional positions overall capac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ccess to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Factors affecting the employability of students of social factors such as economic conditions, factors such as the employer of labor market signals disorders, factors such as professional colleges set does not correspond to the government of the school management factors such as irrational, personal factors such as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This concept of employability of students and structure are reviewed, with the curr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and college students employability of some of the phenomena and thus to identify the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m and to analyze these factors and to propose some solutions. Want to focus on the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can cause more people to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ability to think, and then find more effective ways to improve employability, to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by giving the right guidance and application methods to improve the employability of students. Students themselves through a variety of exercises to improve their employability, so as to increase employment, a bargaining chip to ease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on university students.Key words: employability; factors; factor analysis; conceptual overview目录一、就业能力概念综述 (1)(一)什么是就业能力 (1)(二)就业能力的构成 (2)二、近些年大学生就业状况 (3)三、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 (3)(一)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较差 (4)(二)专业技能、合作技能、求职技能严重不足 (4)四、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 (4)(一)社会的因素 (4)1.社会在过去较长的时间里没能确立就业优先的原则 (4)2.缺少全国性的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络 (5)3.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5)(二)用人单位的因素 (5)(三)高校的因素 (5)1.专业设置不对口,培养模式不适应市场需求 (5)2.课程体系设置呈现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 (6)3.非理性的扩招,违背教育规律 (6)(五)个人的因素 (6)1.大学生的学习能力 (6)2.专业能力不足 (7)3.实践能力低下 (7)4.职业目标不明 (7)五、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 (7)(一)社会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策略 (8)(二)用人单位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策略 (8)1.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制度,确定规范的职业能力标准 (8)2.增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8)(三)高校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策略 (8)1.明确高校定位,改革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 (8)2.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融入高校课程体系 (8)3.通过积极有效地就业指导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9)(四)政府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策略 (9)1.增强就业技能和社会适应性 (9)2.加强对高等教育的宏观调控 (9)3.优化大学毕业生就业环境 (9)4.建立专业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和服务机构 (10)(五)个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策略 (10)结论 (11)参考文献 (12)前言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每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而每年的就业率却仅保持在70%左右。
当代大学生就业背景
![当代大学生就业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cad0f3a408a1284ac850436f.png)
当代大学生就业背景一、严峻的就业形势据最新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11万,加上前几年沉积下来的未就业480万毕业生,2009年需要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
毕业生增幅减缓大环境起点仍高。
同期毕业的学生,相对往年增幅有所减缓。
据统计,前几年的毕业生人数每年都要增加20000左右,而2009年毕业生人数仅增加了8000,增幅相对减缓。
针对学历结构分层次来观察就业形势,数据显示今年毕业生的数字研究生是5万7左右,本科生11万左右,专科生大概是4万3。
这基本是2009年的毕业生结构。
对于高学历的博士生、研究生,基本还是保持了往年的水平,毕业人数基本没有太大变化;本科生的毕业人数依然是增加的,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应该是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最庞大的就业群体;反观高职和专科这部分学生,人数不仅没有增加,相反还略有下降,很多学生选择了续本、出国留学等方式。
但是对于就业岗位而言,却不会因为毕业生学历结构变化而调整。
尽管毕业生的学历层次在不断提高,但是工作岗位却仍然按照社会、按照实际的需要来招聘人才。
一些专科水平的、专业性很强的一线工作岗位的需求大于符合这部分学历要求的毕业生人数,但是本科甚至更高学历的毕业生难以降低门槛走上这些工作岗位,因此仍需要大量外来毕业生去弥补这部分空缺。
近年来,博士生、研究生的就业压力也逐渐增大。
很多中小企业无法解决毕业生的户口问题,使得一些高学历的毕业生为了自己的出路不得不降低门槛,低调就业,这对于本科毕业生就业,也有一定的影响。
金融风暴"带来毕业生"就业寒冬"受经济低迷的影响,今年一批企业缩减规模甚至关闭。
进校的大型企业明显减少,用人岗位缩减,甚至一些知名企业明确通知取消今年的校园招聘。
( 一) 今年连好专业都难找工作1 企业数量比往年减少大概1/3,对外企业受影响比较大。
国内企业招聘人数也相对减少。
很多小企业都取消了校园招聘会。
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报告
![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dd7a7c6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93.png)
.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毕业生大量增加的高峰已经来临多年,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788万人,比2010年增长100万人。
按照经济学的观点,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80-100万个,由于我国经济正在进行结构调整,2002年至2007年五年中同期的社会新增加就业岗位基本稳定在每年900万个,2012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也没有明显的增长。
可以说,人力资源市场的供需矛盾趋于紧张,特别是2012年以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凸显出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1.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之下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1953年的我过高等院校仅148所,在校学生仅有21万人,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不断的推进,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我国高等教育不仅在数量上翻了几十倍,质量上也比最初的高等教育的水平提高了很多,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人数的领头国家,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也跻身世界第二的位置,成为高等教育的大国。
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院校就不断的扩招学生,这样的背景之下,我过的教育规模与水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
由此可见,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向大众化的方向发展,这种背景之下,大学生就业也从原来的精英化转向了大众化,在20世纪80、90年代,大学生属于稀缺资源,这个时候的大学生从来没有为就业的问题而烦恼过,而到了大众化教育的阶段,大学生显然没有之前那么的抢手,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就成了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问题,原本为大学生分配工作的制度也逐渐取消,目前的就业现状已经不再是单项选择了,不在是大学生选择单位了,单位也有了选择大学生的权利,这样的情况之下,大学生的危机意识逐渐加强了。
2.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正在不断的增加,市场的需求量却增长缓慢,同时由于社会待业人员、考研人员也处于不断的扩大,导致我国就业率下降明显。
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2d598311eb91a37f1115cf1.png)
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高校大学毕业生作为人才资源中较高层次的一类,其就业过程是国家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毕业生难以找到好工作,已成为大学生、高校及家长共同的感受。
大学生就业难在何处?一、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现状与分析(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骤增,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27万人,比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13年再增加28万人,创下历史新高。
外加去年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2014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10万。
而2014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而在2011年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生,这样一来,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形势越来越严峻。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不合理毕业生在就业中出现了结构性矛盾,包括地区结构、专业结构等。
就业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就业形势好,人才非常多,就业渠道也比较畅通,而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情况比较糟糕,缺乏人才,又流不住人才,造成人才流失,经济发展缓慢。
在专业结构上,存在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
中国以前由于处于计划经济之下,在高校里面实行的是“统包统分”,毕业生不愁毕业后没工作,长期以来,高校不注意专业的设置与市场的结合。
当国家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实行市场经济,将过去那种“统包统分”改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问题马上暴露出来,寻求市场和信息观念不强,就业指导观念落后等,学校专业设置、教学方式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近年来,一种情况有的学校追求短时效应,不顾本校的实力,盲目开办一些热门专业,造成人才供求过剩;另一种情况是,有的高校市场灵敏性不够,对一些冷门专业,社会需求少的专业,不作及时调整,没有及时调整招生人数,改革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毕业未就业就先失业。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ad6face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56.png)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篇一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20xx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
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
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xx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xx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xx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二、20xx年与20xx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XX年年增加50万人。
然而,20xx 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20xx年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
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08 09年的就业率对比分析:20xx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xx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
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xx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XX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20xx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XX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
其中,20xx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中国20xx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x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
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毕业论文: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毕业论文: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1668736f705cc1754270985.png)
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目录摘要 (1)引言 (2)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的表现 (2)(一)大学毕业生增幅明显,就业难度进一步加大 (2)(二)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 (2)二、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 (3)(一)社会原因 (3)1.就业岗位不足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和首要原因 (3)2.社会歧视构成了大学生就业的另一个障碍 (3)(二)学校原因 (3)1.高校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 (3)2.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 (4)(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4)1.思想上的原因 (4)2.心理上的原因 (4)3.自身素质的原因 (5)4.社会经验不足 (5)三、大学生就业难的解决途径 (5)(一)政府要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5)(二)高校要推进教育改革 (6)(三)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 (6)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6)2.敢于面对逆境,勇于竞争 (6)3.树立自主创业意识,敢于挑战自我 (7)结语 (7)参考文献 (7)致谢 (8)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部新政策的出台,高校扩招人数的不断增加,使得高中毕业生的人数骤然上升,升学率也随之提高。
大学生就业难,就业率低也成为当今最炙手可热的话题。
勇敢面对这一现状,分析其造成的原因及寻求解决之道,不仅对我们大学毕业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国家、社会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从社会、学校、大学生自身角度以及其它客观原因等方面深入剖析了大学生就业难、就业率低的原因。
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如国家大力发展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学校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分析和指导;大学生自身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转变就业观念等。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原因剖析对策研究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al economy and the new policy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more and more students graduate form senior high school, which caused the increaseof enrolment rate. So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difficulty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salient issue. And we should face the problem bravely and analyze what caused it, which is not only important to us, but also is necessary for our country and societ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ason why college students have difficulties in finding job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ety, college, students themselves and other objective factors. In the end the article brings up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and methods: such as our nation should develop economy greatly to provide more jobs; college teachers should spend more time offering Employment guida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s themselves must study constantly and try to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so on.Key words:University student employment/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causeanalysis/Countermeasures study引言目前,从整体来说我国的就业形势面临尴尬境地,而大学生就业问题则是我国就业问题中最为突出的环节,也是核心部分,它影响着我国就业的整体格局。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09c97401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41.png)
⼤学⽣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四、⼤学⽣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缺少⼯作经验是影响就业的最⼤困难由于⽤⼈单位普遍要求求职者具有⼀定的⼯作经历或实际操作经验,⼤量初次踏出校门的⼤学⽣们动⼿能⼒不⾜,缺乏⼀定的职业技能,这是将他们挡在了职业岗位⼤门之外的主要原因。
调查显⽰,有71.3%的毕业⽣认为缺乏⼯作实际操作能⼒,不适应社会要求是⼤学⽣就业过程中最⼤的“绊脚⽯”。
这与长期以来⾼校在⼈才培养中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社会的倾向未得到根本改变有关,使⼤学⽣就业难度加⼤。
(⼆)教育模式陈旧,学⽣的综合能⼒得不到有效提⾼⽬前,许多⾼校的教学⼯作与社会的需求还存在着较⼤的差距。
调查显⽰,有50.8%的学⽣表⽰教育模式陈旧,学⽣的综合能⼒得不到有效提⾼,不适应社会需求。
他们希望学校应该根据社会对⼈才的实际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把专业课程设置的纵向深⼊与横向拓宽统筹起来,并适度、适量地在⼤学⽣中开设实践型课程,在教学计划中要⼤⼒强化社会实践环节,把社会实践和教育实践纳⼊到⼈才培养⽅案中,不断提⾼学校和⼤学⽣适应市场需要的能⼒。
(三)对就业形势认识不⾜影响⾃⼰的选择⾯对新的就业形势,部分⼤学⽣在就业问题上存在认识偏差,就业观念更新不及时,确定就业期望值偏⾼。
调查显⽰,有43.4%的同学表⽰由于对就业形势认识不⾜,⽤⼈单位职位薪酬过低,当理想与现实发⽣⽭盾时,⼼理困惑,产⽣消极情绪,造成择业选择⾯过⼩⽽影响了就业。
(四)渴望专门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就业市场是双向选择的原则,⽆论⽤⼈单位还是毕业⽣⾃⼰,都希望获得最全⾯、真实、有⽤的信息。
调查显⽰,毕业⽣⾮常重视各类招聘信息,学校就业指导中⼼和招聘会已成为学⽣获得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在学⽣就业中起到了重要作⽤。
当问到您希望从哪些渠道获得招聘信息多意向选择时,选择学校就业指导中⼼的占72.5%,选择各类招聘会的占63.3%。
这⾜以说明天津市各⼤院校和社会的就业指导⼯作是卓有成效,但另⼀⽅⾯也表明学⽣在求职过程中,很少通过社会、家庭、朋友等其他渠道,对学校推荐存在很⼤的依赖⼼理,存在着“等、靠”的现象,主动就业、积极参与就业市场竞争的意识不强,缺乏择业的主动性。
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论文1500字
![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论文1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8bc7a1da195f312b3169a5ed.png)
剖析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策略"民以生为本以业为基有业为乐无业为祸"大学生就业是人生一次重要的选择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在社会上能有一个合适的位置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的大学生人数都呈上升趋势大学生就业成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大学生应对就业难问题显得尤其重要一.当前就业面临的形势(一)是我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三碰头" 使本来就存在的就业困难更加突出(二)是企业改制减少用工、采用高新技术等原因对劳动力的需求呈下降趋势(三)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农民进城的门槛不断降低进城农民工日益增多从而给城镇就业进一步增加了压力(四)是近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我省经济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五)是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太急促一些学校由于扩招造成学校升格或教学条件下降而导致教学质量的滑坡人才培养没有与社会发展需求很好的结合一定程度上造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二.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一)对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不了解大学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速度赶不上大学毕业生的增加速度大部分在校学生没有意识到就业人数的递增速度已远远超过工作岗位的增加速度忽略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的重要性只顾埋头苦读、热衷考证或忙于各类社团活动充实了自己的头脑和经验而在实际就业供需矛盾面前束手无策(二)就业信息获取不及时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的发布缺乏时效性、大学生没能及时获取相应的信息及大学生发布了应聘信息但由于种种原因用人单位没有获取这两种情况造成了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用人单位招不到人的局面延长了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相互搜寻的过程(三)自我能力认识不足所学知识与现实要求不匹配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我国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但缺乏良好心理的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四)缺少职业生涯规划(五)期望和实际现状不符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还存在就业后稳定性差、离职率高此类问题多数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薪酬期望值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不愿从基层做起宁愿等待只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工作不愿意去偏远地区工作;人际沟通能力差缺乏团队合作能力"有业不就"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六)就业时一味追求稳定和高收入三、大学生应对就业难可采取的措施(一)对当前就业政策的了解大学生应在学习之余主动学习当前的就业政策及就业过程调查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有哪些变化根据变化及时调整自身发展方向从个人素质条件进行重点培养以符合用人单位的标准;同时根据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扬其长、避其短做出合理的选择和决策顺利就业或根据自身能力及兴趣、爱好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自主创业.(二)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大学生初入社会一方面不应过分强调个人的职业理想和利益要把自己的职业理想提高到较高的境界;另一方面在择业时应充分考虑个人的工作潜能和个性特点扬其长、避其短充分发挥个人的独特作用(三)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大学生踏上工作岗位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新学习的开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劳动力流动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劳动者需要接受持续的教育和培训以提高自身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大学生应做到以下几点:1.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2.提高职业操作技能3.掌握职业生活技巧(四)以低姿态进入就业市场大学生的初次就业首先应从社会需求出发设计自己的择业目标大学毕业生要充分认识到社会的需要是个人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的条件和基础科学地分析就业形势与自我特征冷静妥善地处理择业过程中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摆正自己的位置是大学生积极主动就业的基本要求大学生的实践经验较少需要在工作岗位上先学习后工作大学生对自身的起点要求不应过高应该在基础的工作岗位上摸索发掘自身潜能总之大学生择业成功的关键还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灵活选择另外就业时绝不能一味高挑、慢等因为无论是对自己、对家庭还是对社会大学毕业生早日就业都是硬道理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发现自己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不利因素及对策分析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不利因素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58e9f2c2af90242a895e587.png)
2008.01(下)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不利因素及对策分析吴开胜张翠萍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中带有战略性的重要问题。
在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制度改革正在进行等大的背景下,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因此,我们应该用多维视角和科学发展观来思考和审视目前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各种不利因素,并努力寻找积极的对策。
关键词就业不利因素对策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0592(2008)01-227-02一、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不利因素影响大学就业的不利因素很多,有主观上的也有客观上的,与社会、学校和家庭甚至大学生本人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社会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大学生就业现状而言,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影响他们就业的一个根本的因素,这主要体现在地区不平衡、行业不平衡、部门不平衡和城乡不平衡。
例如:大型国企、特别是垄断行业的国企、外企、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这些单位因收入高、地位高而被大学生情有独钟。
近八成大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就业,但表示愿意去西部工作,因为西部大开发,这些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西部地区相对于沿海来讲,学生更愿意到沿海地区就业,沿海地区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市场化程度,为大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这些趋势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短期内对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的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但减弱了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发展能力,加剧了高素质劳动力的地区分布和城乡分布的偏斜,进一步加大了区域和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
(二)学校因素: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市场需要当前,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实现了就业市场化,但大学的人才培养仍不太适应市场需要。
首先是专业设置不对路,培养模式不适应市场需求。
这表现在专业的设置口径、设置方向等方面比较僵化、缺少弹性,不适合于复合型人才和贯通型人才的培养需要。
2018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分析
![2018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5b6c0cc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1e.png)
2018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分析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希望你喜欢。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一、中国经济走势1.当今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四种压力影响:第一种影响:受到欧美经济放缓影响。
第二种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或到了拐点。
第三种影响:多年来结构性矛盾的充分暴露。
a.产业结构:热的过热:房产、股市、基金、钢铁冷的太冷:制造业、劳动密集型、机械、服装业。
b.分配结构,积累过多,基本建设规模大,形象工程耗资多,工资分配低,群众收入少,国内需求不足。
第四种影响:人口红利率的下降。
2.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亚洲开发银行(ADB)2013年10月2日公布2013和2014年最新经济展望报告,下调对亚太地区整体经济增长预期。
ADB称,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料分别为7.6%和7.4%,据有关统计数据,中国2013年GDP增长估计7.5%,保8难以持续。
3.中国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分析近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消费、投资和出口(俗称“三驾马车”)。
一、2009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为38.6%,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为37.7%,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为23.7%。
二、2010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为37.3%,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为54.8%,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为7.9%。
二、欧美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首先,受欧美经济低迷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将放缓。
2008年的金融危机在各国政府刺激政策推动下遏制了扩散势头,同时也恶化了一些国家的财政状况。
希腊、西班牙、意大利主权危机是长期财政危机积累的结果,解决主权债危机,就要面对调减赤字,安抚民心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现在在欧元区里面,各国在解决各自财政问题与加强欧元区财政统一中达成共识:各国同样面临强化财政纪律与维护经济增长的难题,这个矛盾是有统一的货币政策,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
就业失业面试题目答案(3篇)
![就业失业面试题目答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c3faad3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fb.png)
第1篇答案:尊敬的面试官,您好!非常感谢您给我这个机会参加今天的面试。
关于当前就业形势的看法,以及我个人的竞争优势,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当前就业形势1. 就业压力增大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许多企业面临成本压力,对招聘的需求减少,使得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2. 结构性矛盾突出当前,我国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
一方面,部分行业和岗位人才短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高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大量低技能、低素质劳动者就业困难,存在“就业难”和“招工难”的双重困境。
3. 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新机遇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兴行业不断涌现,为就业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
同时,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新兴业态也改变了传统的就业模式,为求职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二、个人竞争优势1. 专业知识扎实我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在大学期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在相关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此外,我还参加了各类学术竞赛,获得了奖项,证明了我的专业能力。
2. 实践经验丰富在大学期间,我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如实习、志愿者服务等,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这些经历使我具备了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有利于我在工作中迅速融入团队。
3. 持续学习的能力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终身学习已成为一种必要。
我深知自己在某些领域的不足,因此始终保持学习的态度,关注行业动态,不断充实自己。
我相信,这种持续学习的能力将使我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
4. 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我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能够保持冷静,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这种心理素质使我能够在工作中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应对各种挑战。
5. 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作为一名具备国际视野的求职者,我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这使我能够在国际化的工作环境中更好地与同事沟通,促进团队协作。
经济危机对大学生的影响和机遇(5篇可选)
![经济危机对大学生的影响和机遇(5篇可选)](https://img.taocdn.com/s3/m/4d53a9d6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ef.png)
经济危机对大学生的影响和机遇(5篇可选)第一篇:经济危机对大学生的影响和机遇经济危机对大学生的影响与机遇经济危机来了,于是美国超市踩踏了,希腊学生骚乱了,冰岛一夜致贫了。
此次经济危机也对中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许多中小企业纷纷倒闭,没倒闭的也大多采取了裁员政策,就业岗位严重流失,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就业大军的逐渐壮大。
以前的就业难,如今已变得难上加难。
中国人口众多,竞争压力向来就很大,而这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更是火上浇油般地加剧了就业压力,使得许多高校毕业生不得不面对“毕业就失业”的尴尬局面。
既然影响已经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与其如祥林嫂般地抱怨,不如想想在这场经济危机下我们大学生要怎样才能创造机遇、抓住机遇。
一、自主创业。
和数百人、千人甚至万人争抢一个饭碗,不如自己去创造一个饭碗。
同时创业还能带动就业,无疑对缓解就业压力做出不小的贡献。
但业也不是人人都能创的,创业的风险性是不言而喻的,此法适用于胆大心细,在资金、技术、管理、能力方面较为出众的人。
二、考研。
对于为了做专业型人才或希望到大中专院校任教的同学,考研肯定是必经之路。
但如果单纯为了逃避就业而考研就是不对的,毕竟几年后还是要面临就业,到时候竞争肯定更激烈。
三、到农村基层或中西部地区去。
这些地方的竞争小一些,而且国家还有一些政策倾斜。
在农村,学文科专业的可以试试去做一名大学生村官,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可以做技术员,为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发光发热。
同样,中西部地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缺口依然很大,而且在那里想必更能感受到一种被人当作人才的感觉,能够更加受到器重。
此外,大学生们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也是极为重要的。
是金子总要发光的,但前提是你要成为一颗优质的金子,市场上18K金和24K金的价格可是差远了。
要想做一个将来能够闪闪发光的金子,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提高动手能力。
学校安排的实验课要认真对待,同时合理利用假期、课余时间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积累社会经验、工作经验。
2014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2014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e67353e3968011ca3009166.png)
2014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才供求的多元化,使得各级高校都进入了大势扩招期,从而圆了90后每年浩浩荡荡的学子梦,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变化性导致高校所开设专业与社会的供求不完全匹配和教育质量的下滑性,进而引来了当今大学生就业压力,2014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如何面对当前的就业压力呢?很多人感觉很迷茫,那接下来,我就跟大家探讨一下,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
一、中国经济走势1.当今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四种压力影响:第一种影响:受到欧美经济放缓影响。
第二种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或到了拐点。
第三种影响:多年来结构性矛盾的充分暴露。
a.产业结构:热的过热:房产、股市、基金、钢铁冷的太冷:制造业、劳动密集型、机械、服装业。
b.分配结构,积累过多,基本建设规模大,形象工程耗资多,工资分配低,群众收入少,国内需求不足。
第四种影响:人口红利率的下降。
2.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亚洲开发银行(ADB)2013年10月2日公布2013和2014年最新经济展望报告,下调对亚太地区整体经济增长预期。
ADB称,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料分别为7.6%和7.4%,据有关统计数据,中国2013年GDP增长估计7.5%,保8难以持续。
3.中国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分析近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消费、投资和出口(俗称“三驾马车”)。
一、2009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为38.6%,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为37.7%,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为23.7%。
二、2010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为37.3%,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为54.8%,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为7.9%。
二、欧美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首先,受欧美经济低迷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将放缓。
2008年的金融危机在各国政府刺激政策推动下遏制了扩散势头,同时也恶化了一些国家的财政状况。
希腊、西班牙、意大利主权危机是长期财政危机积累的结果,解决主权债危机,就要面对调减赤字,安抚民心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大学生就业压力现状
![大学生就业压力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079faa5e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b0.png)
大学生就业压力现状一、大学生就业压力原因分析1、大学生就业市场供与求的矛盾供:一方面,国家为提高全社会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实行高等教育,高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加,使在校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相应地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也急剧增加。
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素质不高。
当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不断提高,然而有些大学生的自身素质不高,一味地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重地位,重名利,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
求: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引起了社会劳动大军的变化,四股劳动大军纷纷涌向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一是由于大学扩大招生带来的大学生毕业人数激增。
二是农民进城打工大军蜂拥而至很多农民放弃农田进城打工;三是下岗工人数量由于产业结构调整而急剧增加。
四是“海归”人数增加。
如此多的就业人员一同涌向一个狭小的就业市场这客观上增加了国内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2、高校专业设置结构性矛盾突出大学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发展,高校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进行规划并主动调整专业设置,导致专业及课程设置存在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严重,供给结构严重失衡。
有些学校的专业划分过细或专业设置单纯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过于陈旧,造成学校无特色、教育无特点、学生无特长、毕业生的能力水平不能适应社会需要。
3、毕业生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创新意识就业能力偏低,不能充分适应社会需求,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复合型的创新人才,但高等教育的却滞后于社会的需要。
专业划分过细、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由于没有建立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新机制,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就得不到培养和发挥。
这样,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满意程度必然降低,就业成功率自然不高。
另一方面,社会需求变化迅速,而高等教育本身却具有周期长的特点,使得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难以吻合,这些都加剧了毕业生就业的困难。
用经济学的观点看待大学生就业难这个社会问题
![用经济学的观点看待大学生就业难这个社会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fb8bd88cd0d233d4b14e6926.png)
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请用经济学观点加以分析。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目前社会上的一个非常严峻的基本问题,有些人认为,大学生就业是拉动内需、彻底化解金融危机的一张王牌,它可以使GPD至少增长两个百分点,而且是绿色GDP 的增长。
第一,预支工资给大学生可以立即解决大学生的生活保障与就业问题。
自从国家抛弃对大学生工作的统一分配制度之后,大学生就业就一直是社会的一个基本问题。
特别是今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更为严峻。
为什么大学生就业会成为一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有不少人认为是大学扩招引起的。
其实并非如此。
据说西方各国大学并没有像中国一样扩招,可是大学生就业同样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在澳大利亚,因就业难,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开出租车、计算机专业的毕业去端盘子并不少见。
可见把大学生就业问题归结为“扩招惹的祸”很难令人接受。
其实,大学生就业问题是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性造成的。
我国目前对大学生的保障,实际上是延续西方社会保障的模式,这就是由大学生自己来寻找工作,政府只是对为寻找工作提供一些免费的支持,例如就业信息、职业培训和一定的生活保障。
不过由于资金的缺乏,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因此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就业保障非常不完善——在整个学习期间到就业前,大学生并不能领取由社会保障体系发放的生活津贴和失业救济金,而只能领取低保,大学生也不能像西方一样,享受全面的医疗保障。
这就给大学生学习期间的生活以及就业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可以预言:如果继续沿袭西方的社会就业及保障模式,至少在未来十年之内,大学生的生活与就业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更不可能成为社会财富的源泉。
即使在十年之后,我国建立起全面的西方式大学生保障体系,也不能解决问题,西方社会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实际上到现在也是一个基本的社会难题。
但是如果突破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樊篱,让大学生以未来的收入实施自我就业保障,则可以立即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大学生保障及其就业问题。
所谓以未来的收入实施自我就业保障也就是:1、当学生开始接受高等教育和各种职业教育,就马上可以从社会保障体系预支未来的工资(其标准可以参照毕业三年后市场平均工资),一直到毕业、找到工作为止(或毕业之后十二个月);2、等学生毕业、找到工作,形成还款能力后,再逐步偿还所预支的工资及其全部利息;3、如果发生意外导致工作能力的丧失,可以豁免;4、如果找到工作之后又失去了,可以暂缓偿还,直到找到新的工作、形成还款能力之后再继续偿还。
如何看待目前存在的就业难问题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就业观
![如何看待目前存在的就业难问题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就业观](https://img.taocdn.com/s3/m/0b3e1e592b160b4e767fcf73.png)
我国教育学科设臵不合理造成的 结构性求职难,有些学科由于各校都 开办有类似专业,造成毕业生太多, 供大于求,工作当然就难找!我国现 行的教育模式和制度和社会需求不相 适应,很多专业达到饱和,所以往往 是前几年吃红的专业等学生毕业后就 风光不再了!不就造成了这些学生就 业难吗?
那么,
面临如此严峻的就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题,大学生应该 树立怎样的就业观 ?
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 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毕业 生人数的急速增加,大学毕业生 身份由“精英”走向“大众”在 调查中发现,60%的大学生没有 “生涯”概念,更不知道自己的 优势和劣势,对自己适合做什么, 不适合做什么,哪些职位能成功, 自己潜能有多大一概不知。到了 大学毕业才“临时报佛脚”,一 大批学生有就业恐慌表现。
合理的就业观
大学生应对自己进行评估 我究竟适合于从事什么职业 呢?我能从事的职业与我的职业 理想之间存在差距吗?如果有, 差距有多大?我怎样去弥补这个 差距呢?客观地回答了这些问题 之后,选定自己准备选择的职业 类型。 全面搜集劳动力市场上 的各种需求信息,并对搜集到的 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比较、分 析,寻找适合于自己的需方单位, 对自己进行必要的“包装”。 储备素质
其三,就业观念有待更新。当前在就业问题上许多人的 就业观念仍然滞后。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自身原因
社会原因
自身原因
就业观念不能与时俱进, 就业期望值过高
调查显示大学生目前的择业观念,在单 位的选择上: 选择科研结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 占总人数的63%,而选择乡镇企业、大中 学校、集体企业的,只有7%,在地区的选择 上,选择大城市的有20.8%,而选择小城镇、 农村、老少边地区三项仅有5%。 77.3%的用人单位都这么认为大学生 存在期望值过高。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 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 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当前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f3528aea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c1.png)
当前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当前形势下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挑战与机遇并存响,但经济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仍然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
在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挑战一、大学生毕业人数越来越多据教育部的统计,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
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还将继续增加,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2010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30余万人,比2009年增加19万人。
二、用人单位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己经形成了用人单位的买方市场,加之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不断扩大,用人单位招聘条件越来越高。
1、用人单位对工作经验要求越来越多。
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作为“自主管理”、自主经营的利益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他们首要的目标。
一般情况下,应届毕业生需要经过一个熟练和培训过程,才能熟悉新的岗位,才能发挥其潜能和作用。
所以,从短期来看,聘用无经验的新手不- 1 -如聘用有经验的员工更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对于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来说,工作经验最为缺乏。
尽管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在高校研究期间,都参加过实习,但由于时间短,实习的深度一般也达不到专业工作的水平。
所以,现在有很多用人单位喜欢招聘有几年工作经验的往届毕业生,不愿意招聘应届毕业生。
用人单位招聘对工作经验的要求,无疑对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是一种严峻挑战。
2、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
当前,用人单位都把学历作为能力大小的一大标准,认为学历高,能力相应就强。
再者,部分单位把员工的高学历作为美化单位形象、提升单位知名度、装点单位“门面”的重要手段,所以,在招聘员工时,对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直接导致现实的毕业生就业中,研究生较受欢迎,本专科生备受冷落。
这种招聘的“高学历门槛”人为地给大学毕业生设置了就业障碍。
此外,用人单位招聘在注重学历的同时,也比较看重和青睐名牌高校毕业生,而对一般的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不屑一顾,这也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成挑战。
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ca01abf650e52ea54189887.png)
基层教育农家参谋-235-NONG JIA CAN MOU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柳丹妮(黄淮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河南驻马店,463000)【摘 要】在最近几年以来,随着国家的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政策的不断调整,高校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入,大学生是否可以顺利就业已经成为了社会密切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大学生现在面临着的形势很严重,大学生的就业困难具有大学生本身的因素、学校的因素、社会的因素、国家的因素等等。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所以大学生是否可以顺利就业关系着国家的未来以及教育的发展。
本文将会就此展开论述,从几个方面分析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困难以及心理问题和如何正确的去应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就业形势;对策我国现在的大学生占人口总数的比例是8.86%,它是很低于那些发达国家的水平的。
而且大学生现在面临的就业形势是从所未有的严峻,这一步对于他们自己的人生是很重要的。
而且在我认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大学生正好是属于这个阶段的,所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值得注意和关注的。
1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据最近的一些统计资料显示,好多大学生对于就业这一人生问题出于极度焦虑的状态,有时还会影响日常的生活。
因为他们认为对于以后的期望有很大的期望,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大概说的就是这种状况了。
而且大概在2000年以后国家就不分配工作了,在刚刚实行这一命令时就业形势还好,还可以接受,但是在机器人变得越来越多之后,不仅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变得严峻了全国所有人民的就业形势都变得严峻了。
大学生还有一些自己的傲性,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跟普通的工人是有很大不一样的,他们觉得自己比他们有文化,所以就存在一些自大的群体。
当然还有一些人是有自己的远大目标的,所以他们对于自己的未来将会有很多很大的压力、挑战和机遇。
再加上处于这个一直不断创新的时代来说,就业的困难就变得十倍百倍的增长了。
所以我们应该帮助大学生去克服关于未来的恐惧以及帮助他们好好茁壮的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哪些问题会对大学生就业带来影响一、当前的经济形势
据原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近期估计,仅2008年城镇失业人口可能突破5000万人,农村突破2亿人。
受人民币升值、生产成本上升以及国际需求下降等因素影响,一些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广东、江苏一带外贸型企业甚至出现倒闭潮。
中国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也会制约就业。
此外,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也会加剧就业压力。
经济专家预计,中国的下岗或失业人员将大量涌现。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正在演变成全面的经济危机甚至有可能会导致世界局势危机。
所有企业、金融机构、学校甚至我们自己的命运都会不同程度受到这次危机的影响,我们已经习惯的观念、思维、经验、能力、职业追求和生活理想,都可能在这场危机中发生巨大变化。
因此如何认清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及时做出正确的对策就成为我们大学生必须面对的话题。
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在这场经济危机面前显得尤为严峻,那么作为我们大学生而言,我们该如何应对这场潮水般涌来的经济危机?你将如何规划自己的工作?你如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饭碗?
二、大学生就业压力大
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550万人,比2007年增加50万人。
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原因主要有三个:
首先,是全国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
未来20年,中国16岁以上人口将以年均550万人的规模增长,到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总规模将达到9.4亿人。
今后几年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另外还有1400万下岗失业人员,每年需要安排就业人员2400万人,而社会新增就业岗位约900万,每年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缺口在1300万~1400万人左右,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而“十一五”时期,全国将有2500
万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
其次,是社会有效需求赶不上毕业生规模增长的速度,高校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
根据全国的调查,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需求仅占新增岗位的22%,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增加22%,而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却降低22%。
“三个22%”将影响到2008届毕业生的就业。
这里我想给大家提供两个案例,一是研究生毕业卖猪肉事件。
经济不景气就业艰难,一度令人唏嘘的“北大才子陆步轩卖猪肉”,眼下正被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所接受。
近日,广州一家猪肉连锁店年薪8万聘15名“猪肉荣”,竟引来包括中大、华工在内的1500多名应届硕士研究生前往竞聘。
另一个就是大学生零工资就业现象。
每到年底我们随处可见民工为讨工资四处奔波的身影,而今许多大学毕业生为了就业机会索性不要工资,这种“零工资”就业看上去很美,但它折射出社会的就业压力,并且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和隐患,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
近年来,面对就业压力,南京的一些大学毕业生求职者,采取了一种“务实”的态度———他们为落实单位,采取“零工资”就业的方式,在用人单位边工作边积累经验和积攒资历,期望最
终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
最后,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可能进一步加剧。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问题主要是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压力集中体现在“地域”、“行业”上不均衡;从地域上看,东部地区需求增长有限,中西部虽有增长,但是吸引力依然不足。
从学历看,高职高专毕业生仍然是就业的难点和重点;从学科专业看,工科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专业就业形势较好,而一些文科专业就业相对困难。
另外,一些新情况值得关注。
一是用人需求向重点大学集中、向研究生集中,一些地方院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
二是高校毕业生“重心”下移受阻,由于下岗失业人员、中学毕业生、农民工等的抢占,一些低端岗位被占领;
三是研究生就业率出现下降的趋势;
四是近年来待就业毕业生有增加的趋势;
五是社会的有效需求赶不上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以及东部一些中心城市限制人口政策的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