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刘和珍君》PPT课件
合集下载
《记念刘和珍君》ppt课件
![《记念刘和珍君》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b0995e2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94.png)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 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 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 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 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 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 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 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青 为证;
年
刘和珍君的四次微笑
作用
1、反复、强调,突出刘和珍温和善良的性格。 2、对比、衬托,突出执政府的残暴和反动文人 的卑劣。 3、表达作者对刘和珍的敬意。
除了写刘和珍,还写了哪些人? • 爱国青年:突出代表是刘和珍,还提到杨德群、张静淑
• 反动派:当局者 流言家包括段祺瑞执政府、“几个所谓学者文人”(或称“有恶意的闲人”)
悲痛、悲愤之极
两周以来的感情历程:大悲、大哀、大愤、大怒
• 奠烈士 醒庸人 揭恶习
• “鲁迅的悲歌与颂歌水乳交融,转折之 后还有转折,曲折之后还有曲折。”
——孙绍振教授
冷峻 深刻 热烈
作者认为“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 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请愿一般人肯定是肯定和赞扬,鲁迅思想深刻处,总结经验教训。 教训:劝戒徒手请愿。 运用比喻,人类历史的进步-----煤的形成
付出巨大代价-----大量木材 历史前进一小步------形成一小块煤 大量木材一一小块煤;大量血一社会历史前进一小步; 反动派的本质是“吃人”,应该徒手请愿不可取,吸取血的教训, 改变战斗方法。
紧接上面的“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但作者还是忍不住说话了, 他开始揭露事实真相,由不说到说,是欲扬先抑的手法,表达了 作者揭露黑暗、记录历史的勇气和责任感。
记念刘和珍君ppt
![记念刘和珍君ppt](https://img.taocdn.com/s3/m/1ffa9d95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4d.png)
刘和珍君的革命事业
刘和珍君的革命理念
坚持正义,反对强权 追求自由,反对压迫 倡导民主,反对专制
刘和珍君与五四运动的关系
刘和珍君在五四运动中发挥 了重要作用
刘和珍君的牺牲成为了五四 运动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刘和珍君是五四运动的重要 参与者之一
刘和珍君在国内外的活动和影响
在国内积极投身革命活动,组织学生运动
刘和珍君与近代中国历史的互动关系
刘和珍君的生平和联
刘和珍君对近代中国历史 的影响和贡献
刘和
结论与展望
对刘和珍君的评价与总结
评价:刘和珍君是一位伟大的爱 国者和革命先驱,他对国家和人 民的命运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总结:刘和珍君 精神是我们学习 我们应该铭记他 为实现中华民族 努力奋斗。
纪念刘和珍君PPT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背景介绍
刘和珍君的革 命事业
刘和珍君的牺 牲和纪念
背景介绍
刘和珍君是谁?
刘和珍是反动 军阀的牺牲品
刘和珍是 青年
刘和珍是学术
刘和珍是
刘和珍君的背景及成长经历
家庭背景: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家庭,家境清贫
对近代中国的反思与展望
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
刘和珍君的生平和思
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和挑战
未来中国发展的展望
对未来的展望与启示
历史教训:深
现实意义:珍
未来发展:弘
个
刻认识历史,
惜和平,促进
扬爱国主义精
自
避免重蹈覆辙
社会进步
神,推动中华
国
民族伟大复兴
感谢观看
汇报人:
求学经历:勤奋好学,成绩优异
《记念刘和珍君》课件(共33张ppt)
![《记念刘和珍君》课件(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648ed5d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34.png)
事迹
性格品质
(1)生前爱看鲁迅文章
追求进步
(2)生活艰难,毅然预定了全年的《莽原》
追求进步
(3)成为学生自治会成员(主席)
有威信、有组织能力
(4)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温和善良、乐观
(5)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关心母校
(6)“欣然前往”参加请愿运动
有正义感、有责任感、爱国
(7)中弹牺牲
顽强、爱国
几处“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的话,分别体现了 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一处是有必要悼念烈士;第二处是有必要揭露这一 场暴行;第三处是有必要在人们快遗忘的时候来总结 教训意义。
这句话三次出现,实际上是强调了作者写作目的有三:
①悲痛的悼念 ②愤怒的揭露③沉痛的总结,警醒庸人, 勿忘血债
横眉冷对千夫指 , 俯首甘为孺子牛。
刘和珍形象分析
刘和珍形象总结: 刘和珍是一个进步学生,是
站在时代前列的新女性。从以上 的事迹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渴 求真理与进步,有斗争精神,不 畏强权,温和善良而又具有爱国 热忱的青年学生。
探究
1.课文中几处写到了刘和珍“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 和”,有什么作用?
共四处: 第(三)节:“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也还 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第(四)节:“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 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第(五)节:“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 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作证。”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
记念刘和珍君
1.“记”:在白话文刚刚兴起时,人们有时不能严格 界定字词, “记念”相当于现在的“纪念” 。 2.“记念”的对象:刘和珍。 3.“君”:①古代:对统治者的称呼、品行好的人、 夫君;②现在引申为对人的敬称。
《记念刘和珍君》ppt课件
![《记念刘和珍君》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cc4456312b3169a451a421.png)
刘和珍烈士遗像
杨德群烈士遗像
三· 一八天安门前集会
游行队伍
请 愿
惨
案
1932年11月27日摄于北京师范大学操场
寥落(liáo) 长歌当(dàng)哭 菲 (fěi)薄 桀骜(ào) 赁(lì n)屋 黯(àn)然 喋(dié)血 尸骸(hái) 攒(cuán)射 惩创(chuāng) 浸渍(jì ) nzì 山阿(ē)
这段话的含义是:1.表示更深入地体味这极度的悲惨 和黑暗 。2.因不能用更好的形式来纪念烈士而感到深 深的歉疚。3.警告“非人间”的魑魅魍魉,不要肆无 忌惮地杀人而高兴得太早,血债一定要以血来偿。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 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 幸福者? 真正的革命者
看到黑暗腐 败的政局而 忧国忧民
1、在反动派眼里不算什么 2、少数人的请愿对黑暗的中国起不了作用 3、唤不醒庸人的觉悟
指陈西滢 之流的走 狗文人
指一般庸俗的市民,他们对爱国青年 的斗争、牺牲冷眼旁观的人,烈士的 鲜血不过给他们当茶余饭后的谈资。
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 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 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巨大的流 血牺牲 历史只前 进一小步 人类历 史发展
改革自然常不免于流血,但流血非即等于改革。血的 应用,正如金钱一般,吝啬固然是不行的,浪费也大大的 失算。„„但愿这样的请愿,从此停止就好。…… 这回 死者的遗给后来的功德,是在撕去了许多东西的人相,露 出那出于意料之外的阴毒的心,教给继续战斗者以别种方 法的战斗。 (《空谈》)
文章主旨:
本文以悲愤之情为线索,既愤怒地控诉了段政府虐杀 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了走狗文人下劣无耻的流言,也无 比沉痛地悼念了刘和珍等遇害青年,奉献了他的悲哀和尊 敬。他一方面告诫爱国青年要注意斗争的方式,另一方面 颂扬了“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的勇毅,激励人们 “更奋然而前行”! 本文是一曲赞颂为中国而死青年的悲壮战歌,是一支 激励仁人志士奋然前行的深沉号角,是一篇声讨反动势力 的战斗檄文。全篇洋溢着悲愤炽热、激动人心的强烈感情。
记念刘和珍君课件
![记念刘和珍君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d1f6c63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35.png)
为党培养了更多的优秀干部
03
刘和珍君的感人事迹激发了更多的人加入共产党,为党培养了
更多的优秀干部。
刘和珍君对于青年学生的影响
1 2
激发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
刘和珍君作为青年学生,她的英勇事迹激发了广 大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更加关注国家大 事。
培养了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刘和珍君的事迹让青年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 任,更加积极地投身于社会实践。
记念刘和珍君课件
目录
• 刘和珍君的生平与事迹 • 刘和珍君的精神品质 • 刘和珍君与历史事件 • 刘和珍君的意义与影响 • 总结评价刘和珍君
01
刘和珍君的生平与事迹
刘和珍君的生平简介
出生背景
刘和珍出生于一个典型的封建家 庭,但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她 逐渐成为了一个具有新思想、追
求自由和进步的女性。
刘和珍君的启示与反思
坚持理想信念
刘和珍君以自己的生命证明了坚 持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在面对困 难和危险时,她始终坚定不移地 追求民主、自由和民族解放。
重视青年教育
刘和珍君高度重视青年教育,她 认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 希望,必须培养好青年的思想品 质和革命精神。
THANKS
感谢观看
刘和珍君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总结词
刘和珍君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的一位烈士,她 的牺牲成为了该事件中的代表性事件之一。
详细描述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对共产党人和革命学生进行大屠杀。这是中国近代 史上的又一次重要事件,也是革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 事件。在这次事件中,刘和珍君和其他革命者一起, 为了中国的独立和人民的权利而奋斗,最终献出了自 己的生命。刘和珍君的牺牲成为了该事件中的代表性 事件之一,也成为了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 。
《 记念刘和珍君》ppt课件31张
![《 记念刘和珍君》ppt课件31张](https://img.taocdn.com/s3/m/e9adea7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f2.png)
悼文
朱自清先生参加了三一八集会游行,亲眼目睹了血腥一幕,遇难学生的血还 洒在他身上。作为屠杀的见证人,3月23日,他愤怒地写了《执政府大屠杀 记》,记下了那骇人听闻的暴行; 女师大教务长、刘和珍的英文老师林语堂,写了《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 深切回忆了自己的学生刘和珍; 闻一多发表了《文艺与爱国——纪念三月十八》,称赞烈士们的死难“不 仅是爱国,而且是伟大的诗”; 刘半农也写诗悼念死难学生,并经赵元任作曲后传唱全城; 《现代评论》周刊主编、北大法学教授王世杰也写了《论三月十八日惨剧》, 并提出要法律制裁段祺瑞及其帮凶; 著名报人邵飘萍的《京报》,接连发表消息,深入地报道惨案真相。4月26 日被奉系军阀以“宣传赤化”的罪名杀害。
正字音
追悼 dào 长歌当哭 dàng 菲薄 fěi bó 洗涤 dí 踌躇 chóu chú 诧异 chà 赁屋 lìn 噩耗 è
喋血 diéxuè 尸骸 hái 不惮 dàn 创伤 chuāng 攒射 cuán 浸渍 jìn zì 绯红 fēi 殒身不恤 yǔn
桀骜 jiéào 好高骛远 wù 趋之若鹜 wù 黯然 àn 谙熟 ān 喑哑 yīn 屠戮 lù 戳穿 chuō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 家和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
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字豫才,浙 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 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 说《狂人日记》。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 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 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 有重大贡献,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 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说” 已有纠两星结期全,忘篇却高的达救世六主次快要反降复临了之罢多,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第二节)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
《记念刘和珍君》公开课ppt课件(42页)
![《记念刘和珍君》公开课ppt课件(42页)](https://img.taocdn.com/s3/m/cf41a13558fb770bf78a5525.png)
(3)女师大学潮 1924年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反对推行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奴化教育的杨 荫榆任校长。杨荫榆倚仗北京段祺瑞政府的支持,无理迫令3名学生退学,激起 了学生们的强烈愤慨。1925年1月,学生代表赴教育部要求撤换杨荫榆,并发 表宣言,坚决反对杨任校长。同年4月,章士钊以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身分,声 言“整顿学风”为杨荫榆打气。5月7日,女师大学生会召开会议纪念国耻日,杨 荫榆强行登台演讲,学生们大发嘘声,坚持要她退席。杨恼羞成怒,公然引军 警入校进行干预。9日,她假借校评议会的名义,将学生自治会干部许广平、刘 和珍等6人开除。11日,女师大学生召开全校紧急大会,决定驱逐杨荫榆出校, 并出版了《驱杨运动特刊》;同时请鲁迅、马裕藻等人出面伸张正义,维持校 务。5月27日,鲁迅、马裕藻、沈尹默、钱玄同等7人联名在《京报》上发表宣 言,坚决支持女师大学生。7月,杨荫榆在反动政府的支持下强行解散大学预科 甲、乙两部4个班,学生奋起自卫。北京党组织发动各校学生声援女师大学生的 斗争。8月10日,段祺瑞政府下令停办女师大,另成立国立女子大学。12日, 教育总长章士钊亲自出面,下令免去鲁迅的教育部佥事的职务。在党的领导下 学生们坚持斗争,加之社会进步舆论的广泛支持,斗争终于取得胜利。1925年 冬,恢复女师大。1926年3月,北京临时执政府发布了“撤销对周树人免职处分” 的训令。
深化认识:
课文中多次写到刘和珍“微笑 着,态度很温和”,“和蔼 的”,这起到什么作用?
1、 与反对派的凶残毒辣形成 强烈的反差。2、他脑海中永存刘和珍 始终微笑的面容,流露出不相信不愿意 她死的情感。表现极度的悲痛。3、透 出她的善良与纯真,爆发出作者对反动 派的抨击和揭露是怎 么看的?
(chuāng惩罚、惩治)
( zì 浸润、渗透)
记念刘和珍君PPT
![记念刘和珍君PPT](https://img.taocdn.com/s3/m/240eef3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c1.png)
进步青年
刘和珍、杨德群、张静淑
沉痛悼念 热情歌颂
“四十余被害的青年”;数百死伤者 请愿的群众
真诚告诫
庸人
善意批评
无恶意的闲人、苟活者、我 小结:
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后答题。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 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 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鲁迅
怜无 子情 如未 何必 不真 丈豪 夫杰
简介背景:
1926年3月18日,北京各界五千多人在天安门 前集会抗议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暴行,会后高呼 着“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到段祺瑞执政府门前请 愿。这时数百名荷枪实弹的士兵,突然向群众队伍 开枪射击。 随后士兵们又手持马刀、刺刀追杀群众。 造成了死47人,伤200多人的惨剧。。死难烈士中 就有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杨德群。鲁迅 称这一天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2.“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 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 福者?
真的猛士: 真正勇敢的革命者
惨淡的人生: 反动派统治下的黑暗现实
哀痛者和幸福者:
为国为民哀痛;为国为民改变旧世 界而牺牲,并以此为幸福。
明确: 真正勇敢的革命者能正视黑暗现实,不
惧血腥屠杀。他们毫不回避,前仆后继,英 勇斗争,为国家民族的前途、人民的悲 惨命运而哀痛,也以献身人民为最大的幸福。
第五部分:
4“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紧承上文,说明事实真相,表现 了作者揭露黑暗、记录历史的勇气和责 任感。
第七部分:
5“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 刘和珍君!”
——文章结尾,哀痛到了极点。
悲
说
痛悼赞颂爱国青年 愤慨抨击反动政府及文人
《记念刘和珍君》ppt课件33张
![《记念刘和珍君》ppt课件33张](https://img.taocdn.com/s3/m/fb8e6b30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b9.png)
“三·一八”惨案中 牺牲的杨德群
段祺瑞政府卫队与群众对峙的情形
刘和珍:北京女子师范大 学英文系学生。“三一八” 惨案中,身为学生自治会 主席的刘和珍,抱病动员 组织同学集会游行。她扛 着校旗到段祺瑞执政府门 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 兵开枪,刘和珍身中七弹, 壮烈牺牲,时年22岁。
中弹倒下的大学生
·
刘和珍的主要事迹:
毅然预定 《莽原》全年
毅然
渴求真理
不为势利所
屈,然至于泣
黯然
富于斗争精 神,有远见
下
欣然前往请 愿而遭残害
欣然
满腔爱国 热忱
但是,为什么“我还有要说的 话”?
要说什么话?说了那些话?
为什么要说这些话?
大量的木材 : 代价巨大的流血斗争
结果却只是一小块: 才能前进一小步
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潜
•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崔峣。
•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情感
煎熬
不矛盾
学生:惋惜
悲 愤
感情基调
思想 挣扎
反动:愤怒 之 情
文章线索
第二部分的第一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直面”:直接面对。
“正视”:正眼看,不回避。
“哀痛者”:“以……为哀痛”的人;
“幸福者”: “以……为幸福”的人。
这是对烈士的热情讴歌。真正勇猛的革 命志士,能严肃对待反动统治下的血腥屠 杀,毫不回避,毫不畏惧。他们为国家、民 族的前途,人民的悲惨命运而哀痛,以勇往 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这是何等 的伟大,何等的崇高。
记念刘和珍君ppt课件
![记念刘和珍君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91ef081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39.png)
49
人生美好的往事,会成为 珍贵的回忆。
《朝花夕拾》
50
51
民族,渐渐更加衰颓下去……至 于富有反抗性的民族,因为叫苦
无用,他便觉悟起来,由哀音而 变为怒吼”。
——鲁迅《革命时代的文学 》
26
默无声息 惨象 (武力镇压) 的缘由 流言 (思想控制)
小结
沉默
爆发: 警告反动派 灭亡: 激励后死者
愤怒的控诉、反抗的呼声
27
当堂检测
28
记念喋血府门的刘和珍君, 长歌当哭;
21
强调刘和珍的善良可爱,反衬 段政府的凶残和走狗文人的下劣。 运用了对比反衬手法
22
4. 在对人物的追忆描写中,你能 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赞扬、崇敬、痛惜、愤怒
23
(二)体会下列语句的含义。(方法: 结合文意,突破关键词,注意修辞手法)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尤 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 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
讨伐虐杀无辜的罪魁祸首, 匕首投枪。
29
第三学时
30
学习目标
1. 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脉络。 2. 总结归纳文章的主旨。
31
学法指导
1.通过筛选关键语句理清作者情感脉 络,体会作者深沉复杂的情感。
2.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情感的基础 上归纳主旨。
32
自学自测
33
讨论展示
34
1. 作者对徒手请愿的做法态 度如何?是怎样表达的?
欣然前往,喋血府门
不畏强暴,爱国爱民
19
2. 第五节为何详写刘和珍遇害 的场面? 这是什么手法?有什 么效果?
人生美好的往事,会成为 珍贵的回忆。
《朝花夕拾》
50
51
民族,渐渐更加衰颓下去……至 于富有反抗性的民族,因为叫苦
无用,他便觉悟起来,由哀音而 变为怒吼”。
——鲁迅《革命时代的文学 》
26
默无声息 惨象 (武力镇压) 的缘由 流言 (思想控制)
小结
沉默
爆发: 警告反动派 灭亡: 激励后死者
愤怒的控诉、反抗的呼声
27
当堂检测
28
记念喋血府门的刘和珍君, 长歌当哭;
21
强调刘和珍的善良可爱,反衬 段政府的凶残和走狗文人的下劣。 运用了对比反衬手法
22
4. 在对人物的追忆描写中,你能 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赞扬、崇敬、痛惜、愤怒
23
(二)体会下列语句的含义。(方法: 结合文意,突破关键词,注意修辞手法)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尤 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 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
讨伐虐杀无辜的罪魁祸首, 匕首投枪。
29
第三学时
30
学习目标
1. 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脉络。 2. 总结归纳文章的主旨。
31
学法指导
1.通过筛选关键语句理清作者情感脉 络,体会作者深沉复杂的情感。
2.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情感的基础 上归纳主旨。
32
自学自测
33
讨论展示
34
1. 作者对徒手请愿的做法态 度如何?是怎样表达的?
欣然前往,喋血府门
不畏强暴,爱国爱民
19
2. 第五节为何详写刘和珍遇害 的场面? 这是什么手法?有什 么效果?
《记念刘和珍君》ppt课件(39页)
![《记念刘和珍君》ppt课件(39页)](https://img.taocdn.com/s3/m/323fa2dfa1c7aa00b52acb54.png)
本文中作者始终在“说话”(“写一点东 西”)与“不说”(“沉默”“无话可说”) 中犹豫、徘徊,而作者的感情也在“说话” 与“不说”之间往返起伏,可以将此看做情 感发展的内在线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并分析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及其中蕴含 的作者感情。
第一部分第二段: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 要了。 分析:从在“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莽原》 全年”,可看出刘和珍敢于反抗、追求进步的精 神,这样的有志青年被害,“写一点东西”是为 了记念死者。 第一部分第三段: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是因为反动派的下劣凶残和“文人学者”的阴 险论调让作者愤怒到了极点,说不出话来。“我 已经出离愤怒了”
第五段首段:“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作者还是忍不住了,接下来是揭露真相,表 达作者揭露黑暗、记录历史的勇气和责任 感。 第七部分末段:“呜呼,我说不出话” 作者有说不尽的千言万语,以不说为说,让 人沉浸在无比的悲哀和愤怒之中,“言有 尽而意无穷”
问题探究
鲁迅先生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此文的?
鲁迅(1881-1936)
永远的斗士
永远的斗士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 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他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 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他是一位高明的医生,是一面旗帜, 一盏明灯。他以笔代戈,战斗一生,他时刻以深沉的情怀、 睿智的目光关注着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他为民 众的精神麻木而痛苦,他为民族的命运而担忧,他为青年一 代的成长而费心。当他辞世时,宋庆龄亲自绣了“民族魂” 三个字盖在他的身上。这是对鲁迅一生的高度评价,也是苦 难的中国人民对这位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斗士最高的褒奖。 北大教授钱理群说,鲁迅永远不会过时! 读鲁迅吧,你 会感动于他不断呐喊为民请命的执着精神,你会经受一次次 精神上的洗礼,你会变得深刻,你会越来越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