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近50年冬季低温冰冻积雪事件的气候特征

合集下载

近50年高淳二十四节气气温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

近50年高淳二十四节气气温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

收稿日期:2020-09-21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D1002201);南京市气象科研项目(NJ201802)作者简介:孔维财(1986-),男,江苏南京人,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农业气象研究,(电话)189****5106(电子信箱)****************。

孔维财,宋如东,陆一磊,等.近50年高淳二十四节气气温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2021,60(20):43-47.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最早的二十四节气见于秦汉时期。

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与气候、农业、物候的关系,把一年分为不同的节气,对应各种不同的气候特征、农业活动、物候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至今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

二十四节气现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2016年中国二十四节气成为第31个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不仅对农业生产安全和人体健康带来威胁,也对社会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2]。

近年来,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研究较多,钱诚等[3]研究了中国二十四节气气候变化规律;李耀宁等[4]研究了北京市二十四节气气温变化规律;沈姣姣等[5]研究了西安市二十四节气气温变化特征并进行了突变分析;杨玲珠等[6]研究了邯郸市二十四节气气候特征;武峰梅等[7]研究近50年高淳二十四节气气温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孔维财,宋如东,陆一磊,夏晓敏(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气象局,南京211300)摘要:基于南京市高淳区1970—2019年逐日气温资料,采用距平分析、线性相关分析、M-K 突变检验等方法,对二十四节气气温变化特征和物候性节气(惊蛰、清明、小满和芒种)进行突变分析。

结果表明,高淳区近50年二十四节气平均气温、初终日气温呈明显的正态、单峰型特点,且趋势一致;大暑和大寒分别是一年中最热和最冷的节气;大寒至小暑气温逐渐上升,大暑至小寒气温逐渐下降;气温距平在20世纪80年代前多为负值,在20世纪90年代后多为正值。

南京的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南京的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南京的气温变化趋势分析南京位于中国东部,气候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

下面我将从南京气温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和长期变化三个方面对南京的气温趋势进行分析。

首先,南京的气温年际变化较为显著。

根据历史气象数据分析,南京的年平均气温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气温在不断增加。

这与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是一致的。

近些年,南京的气温甚至出现了连续多年的破纪录高温。

这种年际变化的增温趋势对南京的生态环境和农田产量等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南京的气温在季节间也有明显的变化。

春季是南京气温回升较快的季节,气温逐渐适宜,生机勃发。

夏季是南京气温最高的季节,7、8月份的气温往往在30摄氏度以上,炎热闷湿。

秋季是南京气温逐渐降低的季节,气温适宜,是旅游和户外活动的好时节。

冬季是南京气温最低的季节,偶尔会下雪,但不常见。

南京的昼夜温差也比较大,特别是秋冬季节,早晚温度差异较大,需要注意保暖。

最后,南京的气温变化还存在着长期变化。

南京的气候特点是冬暖夏凉、四季分明,但近几十年来,南京的冬季变得相对暖和,夏季则更加炎热。

这与城市的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和人类活动增加有一定关系。

城市的道路、建筑等热容量大,热岛效应显著。

这导致南京城市内部温度较周边地区高,长期下来,也使得南京的气温整体上升。

综上所述,南京的气温变化趋势是逐年升高的年际变化趋势,春季回升快、夏季高温、秋季降温适宜,冬季温暖。

然而,气温的长期变化受到城市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城市内部的热岛效应使得南京相关地区的气温整体上升。

这些气温变化对南京的生态环境和农业产量等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当提高环境意识,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减少对气温变化的不利影响,保护南京的生态环境和农田产量的可持续发展。

2008年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及其他相关事件的概要回顾_陈洪滨介绍

2008年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及其他相关事件的概要回顾_陈洪滨介绍

2008 年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及 其他相关事件的概要回顾
陈洪滨 范学花
100029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 北京


2008 年 1~ 2 月 , 我国南方地区遭 受 50 年不遇的 雨雪冰 冻天气。 2008 年 3 月 上旬 , 澳大 利亚南 部
大部分地区经历破纪录的热浪。 5 月 2 日 , 20 年来亚洲破坏力最强的热带气旋 / 纳吉斯 ( N ar gis) 0 给缅甸造成 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灾害。 2008 年大西洋飓风季 , / 古斯塔夫 ( G ustav ) 0 , / 汉娜 ( H anna) 0 和 / 艾克 ( Ike) 0 等 强飓风给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部分地区造成严重洪 灾。入秋以 后 , 我国 华北、黄淮、西 北东北 部及四 川西部、 西藏等地遭遇严重干旱。 2008 年 , 全球平均气温比 过去 30 年 ( 1961~ 1990 年 ) 的平均 温度高 出 01 31 e , 全 球极端天气和气候灾害并没有缓和的迹象 ; 我国也经历了许多极端天气和气候灾害。 关键词 文章编号 极端天气和气候 全球变化 人类活动 2008 年 P429 文献标识码 A 1006 -9585 ( 2009) 03 - 0329 - 12 中图分类号
收稿日期 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2009 -03 - 31 收到 , 2009 -04 - 12 收到修定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40375013 和 40830102 陈洪滨 , 男 , 1960 年出生 , 博士 , 研究员 , 主要从事大气遥感和大气物理方面的研究。 E - mail : chb@ mail 1 iap 1 ac1 cn
Sev ere w int er w eat her with cold t emperatur es, heavy sno w and sleet , t he wo rst in 50 year s, affected

江苏省2008年气候公报

江苏省2008年气候公报

江苏省2008年气候公报(摘要)综述2008年全省年平均气温正常略高,较常年偏高0.6℃,为2000年来第二低值,仅高于2003年(15.3℃),其中春季、秋季气温偏高。

年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变化起伏大。

淮北和苏南南部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其它地区偏少,1月底到2月初我省淮河以南地区遭受了历史罕见的区域性暴雪天气。

汛期暴雨频发,降水强度大,主要降雨带在江淮之间北部和淮北地区,局部出现较严重积涝。

年日照时数较常年略偏少。

2008年江苏省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暴雪、雷电、寒潮、大雾、台风、暴雨、冰雹、龙卷、干旱等,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因气象灾害死亡85人,伤458人,农田损失面积1318831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5.66亿元。

今年对农业生产为较好的气候年景,对海盐、林业等行业气候年景较差,而对人民生活、旅游而言,有利有弊。

第一章气候概况一、气温1、全省年平均气温正常略高全省各站年平均气温13.9(赣榆)~16.9(昆山)℃(见图1),呈南高北低分布,较常年偏高0.1(泗洪)~1.3(昆山)℃(见图2)。

2008年全省平均气温15.5℃,与常年同期相比偏高0.6℃,异常度值为0.78,属正常年份。

南京年平均气温16.1℃,比常年偏高0.6℃。

图1 江苏省2008年1~12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图2 江苏省2008年1~12月平均气温距平(℃)分布图2、春季、秋季气温偏高,冬季、夏季气温持平二、降水1、年降水量淮北和苏南南部地区较常年偏多,其它地区偏少全省各站年降水量为779.6(海门)~1360.5(金坛)毫米,空间分布不均(见图3),与常年同期相比,苏南南部和淮北大部地区较常年偏多1~4成,其它大部地区偏少1~3成(见图4)。

全省降水量为1026.3毫米,接近常年同期值。

南京全年降水量为977.2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少近1成。

图3 江苏省2008年1~12月降水量(毫米)分布图图4 江苏省2008年1~12月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分布图2、各季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冬季 (2007年12月~2008年2月) 与常年同期相比,淮北部分地区偏少1成以下,其它地区偏多0.3~8成。

南京近50年来气候变化及未来趋势分析

南京近50年来气候变化及未来趋势分析
住 环境 .
南京 是全 国人 口密度 最高 的城市 之一 ,05年 底 , 20 南京 市 人 口密 度 为 95 2 /m2是 全 国平 均水 平 0 .0人 k , 的 6 6 .05年底 , 京市 的城 市化水平 已达 7 %, 出世 界平 均水 平 2 . 倍 20 南 3 高 6个百 分点 , 中国城 市化水平 最 是 高 的城 市之 一 . 随着 社 会 经 济 的发 展 , 区内建 成 区面 积也 由 18 市 9 5年 的 11m25 迅 速 扩 张到 2 0 的 2k - 5, - 0 5年
5 3 m2 J 在 以变 暖为主 要特征 的全球 气候 背 景下 , 随城 市 化 飞速 发 展 且作 为长 江 流域 “ 大 火炉 ” 一 1k 伴 三 之

的南 京近几 十年 的气 候变 化趋势 到底 怎样 ?今 后又将 向哪个 方 面发展 ?这 是非常值 得深 入研究 的问题 . 本文 采用 了 R/ 析方 法 , S分 以南 京市 为研 究对 象 , 通过 对 南京 市 近 5 0年来 的气 候 变化 趋势 分析 , 索 探 研究 了南京 气候 未来 变化趋 势 , 为进一 步探索 我 国城市 气候 变化 调控机 制 打下基础 .
降水 日数 、 日照时数 、 平均相 对 湿度 等指标 进行 分析计 算 , 取 南京 市近 5 来的 气候 变化 所含 的 提 0年
趋势性成分, 探索了南京市未来的气候变化. 研究结果表 明: 5 年 南京气温在增加 , 近 0 但增温速率 低于全国, 尤其是 夏季 ( 温速率 比全 国平均低 0 1℃/0 ) 增 . 1 1a 和冬 季( 增温速 率比全 国平均低 0 1℃/0 )预测未来南京市的气温仍将 继续升高, .3 1a , 冬季的升温比较明显; 未来冬季降水量将继续 增加; 5 近 0年 来 日照时数逐 渐减 少 ( 日照 时数每 1 减 少 6 . 1 小时 ) 未来 日照 时数 继续减 年 0年 63 个 ,

近62年南京地区气温变化趋势及其分析

近62年南京地区气温变化趋势及其分析

近62年南京地区气温变化趋势及其分析刘长焕;许嘉伟;陈婕;方文维;陈宏;张叶晖【摘要】利用南京市1951 ~2012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采用非参数统计、成对的斜率回归中值、Spearman等级相关方法,分析了近62年南京市年平均气温、最高(低)气温、冷(热)日频数、日较差、极端气温值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62年南京市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呈现上升趋势,这与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一致;春季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最明显,而夏季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最不明显;20世纪80年代后备季节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冷(热)日频数方面,冷日频数减少,热日频数增加;在气温日较差方面,冬、夏、秋季气温日较差呈缓慢下降趋势,仅春季气温日较差呈轻微上升趋势;在极端气温值方面,南京站观测值曾3次最高温突破40℃,2次是出现在20世纪50 ~60年代,一次出现在2003年,近20年来没有出现年最低温度低于-10℃的严冬.【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00)031【总页数】4页(P12405-12408)【关键词】气候变化;南京;气温;变化趋势【作者】刘长焕;许嘉伟;陈婕;方文维;陈宏;张叶晖【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水文气象学院,江苏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水文气象学院,江苏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水文气象学院,江苏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水文气象学院,江苏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水文气象学院,江苏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水文气象学院,江苏南京21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61.2+2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增温的日益突出,气候变化日益受到全球各地的专家及政府的关注。

根据联合国政府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第四次报告(IPCC),在1906~2005年这100年间全球平均增温0.74℃,特别是在1956~2005年气候增温异常明显,平均增温0.13℃/10a[1],而其中的主要原因归结于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2]。

南京气候温度

南京气候温度

南京气候温度1、南京的冬天有多冷,最冷多少度?南京地处淮河以南,所以冬天没有暖气,但是南京是所有南方省会城市中维度最高的,所以冬天格外寒冷。

南京冬夏长,春秋短,可以说基本上没有春秋天,前几天还很热,说不定今天就冻死人。

拿09年为例,十月份还挺热的,但是十一月中旬,南京城已经大雪纷飞了。

南京冬天不但温度低而且湿度大,南方人和北方人都受不了,资料上南京极端最低温度是-14℃,极端最高温度40℃,但这几年好一点,最高38℃,最低-10℃。

2、南京的全年气候怎么样啊,具体点啊南京气候年度最佳气节为秋季(9-11月)。

绝对最高温度43℃绝对最低温度 -14℃年平均温度15.7℃最热月平均温度28.1℃最冷月平均温度 -2.1℃年平均降雨量 1021.3mm最大平均湿度 81%最大风速 19.8m/s土壤最大冻结深度 -0.09m夏季主导风向东南、东风冬季主导风向东北、东风地震烈度 7度无霜期 237天 2000年,南京气候特点:全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先旱后涝。

冬季虽“四九”、“五九”有明显雨雪,但季总量仍偏少。

春、夏两季干旱少雨。

年内梅汛期:入梅晚,出梅早,梅雨期短,梅雨量少。

伏期少雨,发生了较严重伏旱。

入秋后阴雨连绵,降雨量偏多。

平均气温全年各月均偏高。

盛夏高温日数少于常年。

日照时数接近常年。

降水:年降水量接近常年,但各月雨量分布不均,有7个月比常年偏少,有5个月多于常年。

3、4、7月比常年少4成以上,其中3月少达6成半,而1、10、11月比常年多4成以上,1、10月雨水量分别相当于常年同期的1倍半。

南京市区年内曾两度出现旱情:第一段在2月下旬至5月上旬,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少6~7成,为50年以来同期所少见。

给春播和夏熟作物生长造成了严重影响。

第二段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梅雨量比常年少7~8成,出梅后雨水仍然偏少,因而出现了严重的夏旱和伏旱。

入秋以后由于中纬度地区环流平直,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南京地区阴雨连绵。

2008年12月2—6日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2008年12月2—6日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2008年12月2—6日寒潮天气过程分析2008年12月2—6日寒潮天气过程分析2008年12月2日至6日期间,中国南方地区遭遇了一次罕见的寒潮天气过程,为该地区带来了大范围的低温和降雪天气。

本文将对该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探讨其形成原因和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该寒潮天气过程的形成原因。

该次寒潮天气主要受北方强冷空气南下的影响。

12月2日,由西伯利亚高压东移至蒙古,形成了强冷空气团。

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弱,南海副高较强,加之副高与冷空气东南气流的强烈对接,导致寒潮天气过程的形成。

此外,粤港澳地区受到强劲的冷空气切变线和槽位系统的双重影响,使得暖湿气流受阻,寒潮天气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

其次,我们分析该寒潮天气对南方地区的影响。

受寒潮天气的影响,南方地区迎来了明显降温和大范围的降雪天气。

特别是广东、广西、湖南等地,出现了大雪和暴雪天气,给当地交通、农业、电力等各个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交通方面,由于降雪天气的出现,公路、铁路交通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道路结冰和积雪严重,导致道路交通事故明显增多,许多地方出现交通瘫痪的情况。

农业方面,降雪天气对农作物的破坏性较大,尤其是广东和广西地区的茶叶、蔬菜等经济作物,受到严重的冻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电力方面,由于降雪导致的断线、设备故障等原因,一些地方出现了停电的情况,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不便。

但是,无论再严寒的冬天也会过去,寒潮过后,南方地区的天气逐渐回暖。

市民迎来了阳光明媚的天气,尽管外面仍旧寒风刺骨,但人们的心中已充满了希望和对未来的向往。

总之,2008年12月2—6日的寒潮天气过程对南方地区的影响不可忽视。

寒潮天气的形成离不开北方强冷空气南下和气压系统的配合,而对于南方地区而言,降温和降雪给交通、农业和电力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然而,人们始终带着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寒潮过后,春天还会再次来临,带给我们温暖与希望。

对于未来,我们应该提前做好应对寒潮天气的准备,加强气象观测和预警工作,提高社会应对能力,以减轻寒潮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综上所述,2008年12月2-6日的寒潮天气对南方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南京地理初中考试复习资料.doc

南京地理初中考试复习资料.doc

南京地理中考复习资料南京地理中考复习资料(一)亚寒带大陆性气候:这种气候出现在北纬50~65 之间,呈带状分布,横贯北美和亚欧大陆。

具体来说,在北美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到拉布拉多和纽芬兰的大部分;在亚欧大陆西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北部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为界。

这一带的气候主要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并为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

在冬季,北极气团侵入机会很多;在暖季,热带大陆气团有时也能伸入。

该类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季漫长而严寒,每年有5~7个月平均气温0℃以下,并经常出现-50℃的严寒天气;夏季短暂而温暖,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高者可达18 ~20℃,气温年较差特别大;年降水量一般为300~600毫米,以夏雨为主。

因蒸发微弱,相对湿度很高。

极地苔原气候:分布在北美大陆和亚欧大陆的北部边缘(南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相接)、格陵兰岛沿海的一部分及北冰洋中的若干岛屿;在南半球则分布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等地。

其特征是: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个月月平均气温在0 ~10℃之间,冬季酷寒而漫长;年降水量约200~300毫米,以雪为主;地面有永冻层,只有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

极地冰原气候:分布在极地及其附近地区,包括格陵兰、北冰洋的若干岛屿和南极大陆的冰原高原。

这里是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发源地,整个冬季处于永夜状态,下半年虽是永昼,但阳光斜射,所得热量微弱,因而气候全年严寒,各月温度都在0℃以下;南极大陆的年平均气温为-25℃,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1967年挪威人曾测得-94.5℃的绝对最低气温,可堪称为世界寒极。

地面多被巨厚冰雪覆盖,又多凛冽风暴,植物难以生长。

高山高原气候:主要分布于亚洲的喜马拉雅山系、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系以及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等地。

由于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随地势增高而呈垂直变化,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结构。

历年冬天温度

历年冬天温度

历年冬天温度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而有所差异,无法给出统一答案。

以南京为例,1955年、1977年、1991年冬季,最低气温分别达到-14度、-13.1度、-13.1度,历年的极端气温振幅很大,故一年的寒冷无法预示来年的寒冷。

而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评估,从1961年至2020年,我国冬季平均气温总体呈显著升高趋势,全国平均升温速率为0.3℃/10年。

总的来说,由于温室效应等气候因素,我国冬季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寒冷冬季多出现于上世纪60-80年代中期,90年代之后,冬季平均气温都高于-4.5℃,只有8年冬季平均气温比常年偏低,最低为-4.4℃(2011/2012年)。

南京近十年天气总结反思

南京近十年天气总结反思

南京近十年天气总结反思【原创版2篇】篇1 目录1.引言2.南京近十年的气候特点3.南京近十年的气候变化原因分析4.南京近十年的气候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5.应对南京近十年气候变化的措施6.总结与反思篇1正文【引言】南京,作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了解南京近十年的天气总结反思,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座城市的气候变化,从而为应对未来的气候挑战提供参考。

【南京近十年的气候特点】南京近十年的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气温逐渐升高、降水量波动较大、四季分明等。

在气温方面,南京的年平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在冬季,气温升高较为明显。

在降水量方面,南京近十年的降水量波动较大,有的年份降水量充沛,有的年份则出现干旱现象。

此外,南京的四季分明,春暖花开,夏日炎炎,秋高气爽,冬季寒冷。

【南京近十年的气候变化原因分析】南京近十年的气候变化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是导致南京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

由于人类活动不断排放温室气体,导致地球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进而引发全球气候变暖。

2.城市热岛效应:南京市区的城市扩张和人工建筑增多,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加剧,使得市区气温相对较高。

3.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变化: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的变化会影响南京的降水量,导致降水量波动较大。

【南京近十年的气候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南京近十年的气候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干旱或洪涝灾害可能导致粮食减产、品质下降等问题。

2.水资源: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降水量波动较大可能导致水资源短缺或过剩,给城市用水和生态环境带来压力。

3.人类健康:高温天气可能导致中暑、热射病等疾病的发生率上升,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应对南京近十年气候变化的措施】针对南京近十年的气候变化,政府和市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提高环保意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近44年南京温度变化的特征及其可能原因的分析

近44年南京温度变化的特征及其可能原因的分析

近44年南京温度变化的特征及其可能原因的分析近44年南京温度变化的特征及其可能原因的分析引言:南京市位于江苏省,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其温度变化对于了解亚热带地区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近44年南京温度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可能的原因。

一、南京温度的变化特征近44年来,南京的气温呈现出一些变化特征。

首先是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

根据近期的观测数据显示,南京的年均气温大约增加了0.5-0.7℃,表明南京的气温在逐渐升高。

其次,南京的温度变化在季节上也表现出一定的特点。

夏季气温上升较快,相对于其他季节,夏季的气温变化更加明显;而冬季的气温也出现了一定的升高,但相对较为平稳。

最后,近年来南京的气候也更加极端。

热浪和冷空气等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都有增加。

二、南京温度变化的可能原因那么,造成南京气温变化的可能原因是什么呢?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1. 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问题。

南京温度的上升可能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

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如工业排放、森林砍伐等,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引发全球气温上升。

2. 都市化影响:南京作为一个发达的大城市,都市化进程的加快也可能对其温度产生影响。

城市化过程中的建筑、道路和人口等因素都会影响城市气温的分布。

城市化的高密度发展导致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剧,即城市中心的温度比郊区高出许多。

这意味着南京市中心的温度可能比周边地区更高。

3.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也可能是南京温度变化的原因之一。

例如,气候系统的自然变异、太阳活动周期和全球大气环流的变化都可能对南京的气温产生影响。

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是复杂且多样的,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观测。

结论:综上所述,近44年南京温度变化呈现出上升趋势,夏季气温上升较为明显,而冬季的气温相对平稳。

造成南京温度变化的原因可能包括全球气候变暖、都市化影响以及自然因素。

为了更好地了解南京温度变化的原因,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观测,加强气象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以更好地适应未来可能出现的气候变化综上所述,南京市近44年来的温度变化呈现出上升趋势。

华南地区低温雨雪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

华南地区低温雨雪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

华南地区低温雨雪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华南地区低温雨雪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近年来,华南地区出现了频繁的低温雨雪天气,给当地的交通、农业和民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时空变化的角度来探讨华南地区低温雨雪事件的特征以及可能的成因。

华南地区位于我国的南部,地理位置较为特殊,是北方寒冷空气南下和南方湿润空气北上的交汇地带,因此低温雨雪事件频繁。

根据气象记录,华南地区的低温雨雪事件主要集中在冬季和初春,尤其是1月至2月的时间段。

这一时段正好是北方寒潮南下最为活跃的时期,寒潮带来的冷空气和南方湿润空气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华南地区的降雪天气。

华南地区的低温雨雪事件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主要集中在岭南地区以及部分沿海城市,如广州、深圳、珠海等地。

这些地区的海洋气候和山地地形是低温雨雪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

海洋气候的温暖湿润特点为低温雨雪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资源。

而山地地形则为冷空气的下沉提供了通道,使得冷空气进一步降温并形成降雪。

除了季节和地理因素外,气候变化也对华南地区低温雨雪事件的时空变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华南地区的冬季最低气温有所上升,降雪的频率和强度也有所减弱。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的复杂性,低温雨雪事件的时空变化仍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一些研究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华南地区的低温雨雪可能会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因为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交汇更容易发生。

另一些研究则认为,随着气候变暖,冷空气的活动范围可能会减小,从而导致华南地区的低温雨雪减少。

综上所述,华南地区低温雨雪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主要体现在季节性、空间分布和气候变化上。

了解并研究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测和适应华南地区的低温雨雪天气,减少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同时,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和监测,探索更科学合理的适应和应对措施,也是未来应该重视的方向。

只有综合多方面的信息,才能更好地应对低温雨雪事件带来的挑战,保障人民的生产生活安全综合以上所述,华南地区低温雨雪事件的时空变化受到海洋气候、山地地形、季节和气候变化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南京极值温度长期变化及其与平均温度的关系

南京极值温度长期变化及其与平均温度的关系
闫少锋 张金 池 张波 王永平 俞红。 闵俊 杰 张增信
(. 1 南京林业 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 院, 江苏 南京 203 ; . 107 2 南京市气象局 , 江苏 南京 200 ; 1 8 0 3 南京市 江宁区气 象局 , . 江苏 南 京 2 10 ) 11o
摘 要: 利用 15 - 2 0 9 1 09年南京 日平均 气温 、 日最高气温 以及 日最低 气温等资料 , 分析 了南京 日最高气温和最低 气温的长
在 20 -20 0 0 09年的 1 中平均气温距平均为正值。 0a 的极值事件而言 , 同样对逐 日气 温 日 也 较差 序列选 根据变化预计 , 未来一段时间内, 区气温还将会 表 该 取 9 %( %) 5 5 的累积频率为标准 的 日尺度 的极端高 现 为增 暖趋势 。 ( ) 低 值事件的阈值并定义气温 日 较差大于( 小于) 对 对近 6 南京年平均气温、 0a 年平均最高气温、 年 应高( 阈值为一次气温 日较差的极端高( ) 低) 低 值事 平均 最低 气温 和气 温 年 较 差 进 行 趋 势 分 析。 由 件 。 表1 知 , 0a 京地 区年平 均 气 温 、 可 近6 N 年平 均 最 按照气候学上常用的方法进行季节划分 , 3 即: —5 表 1 15 —2 0 9 1 O 9年南京气温及 日较差 月为春季 ; 6 月为夏季 ; 1 9 一l 月为秋季 ; 月至翌 1 2 年2 月为冬季。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法以及气温变化趋
引言
3 。6N,1 。2一19 1 , 于长江下游 的平原 22 182 1。4E 处
除春季外 , 其他季节温度 日较差 指出 , 5 -20 年 中国年平 均最高温度北方增 暖 日较差为下降趋势 , 1 1 02 9 均呈下降趋势 , 而春季 的温度 日较差 为缓 慢的增暖 明显 , 江南地区呈现下降趋势 引。 南京位于江苏省西南部 , 地理位置 为 3 。4一 趋势 , 1 l 因此 , 南京极端温度的变化可能与平均温度和

南方雪灾

南方雪灾

自然灾害---南方雪灾专题2008年1-2月南方冰雪灾害的成因1、大气环流异常欧亚地区出现罕见、持续而稳定的大气环流异常形势,是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直接原因。

这种大气环流异常形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1月以来,中高纬度欧亚地区的大气环流呈现西高东低分布,这种环流异常型已持续19天(1月气候平均值为6天),是多年气候状况的3倍以上,为1951年以来该环流型持续最长的一次,有利于冷空气自西北方向沿河西走廊连续不断入侵中国。

其次,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北,强大副高的位置稳定维持在我国东南侧的海洋上空,并多次向西伸展,使冷暖空气交汇的主要地区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邻近地区。

第三,青藏高原南缘的南支低压槽活跃,是近十多年来少有的,促使西南方向暖湿空气沿云贵高原向中国输送。

第四,由于冷暖空气交汇区,暖湿空气在上,在对流层中低层形成稳定的逆温层,是大范围冻雨出现的主要原因。

2、拉尼娜事件影响自2007年8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进入拉尼娜状态后迅速发展,至2008年1月,已连续6个月海表温度较常年同期偏低0.5℃以上。

分析表明,这次拉尼娜事件是1951年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一次,也是前6个月累计强度最强的一次。

预计此次拉尼娜事件将至少持续至春末,并可能成为一次较强的拉尼娜事件。

入冬以来,我国出现的降水异常分布特征和历史上较强拉尼娜事件发生后的冬季气候特征非常相似,表明,当前的拉尼娜事件是影响我国东部的大范围持续低温、雨雪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述这种大气环流异常形势组合自1月中旬初以来已经维持了近20天,造成我国东部地区出现罕见的大范围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局部分析1.长江中下游,安徽,湖北这一地域处于北纬30度附近,正好是西风带同信风带交汇的地方,南北气流交汇,是必造成大量降雪。

另外一个原因,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众多,当地水面蒸发的大量水汽也是降雪的来源。

2.湖南湖南主要是由于南岭的阻挡,将剩余的冷空气都集中在了郴州衡阳一带,也就是南岭的山脚下,从而将冷空气最后的力量全部发泄也湖南。

南京地形、地质、地貌与气象气候

南京地形、地质、地貌与气象气候

2.2.1地形、地质、地貌南京地区的大地构造位于扬子断块区的下扬子断块,基底由上元古界浅变质岩系组成,覆盖层由华南型古生界及中生界、新生界组成。

本地区地貌属于宁镇丘陵地区,系属老山山脉余脉向东北延伸的低丘地带。

南京化学工业园区所在地形基本平坦,仅长芦镇的西北部有少量丘陵,高程在12~30 m左右,起伏平缓。

2.2.2气象气候南京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

降雨量四季分配不均。

冬半年(10~3月)受寒冷的极地大陆气团影响,盛行偏北风,降雨较少;夏半年(4~9月)受热带或副热带海洋性气团影响,盛行偏南风,降水丰富。

尤其在春夏之交的5月底至6月,由于“极峰”移至长江流域一线而多“梅雨”。

夏末秋初,受沿西北向移动的台风影响而多台风雨,全年无霜期222~224天,年日照时数1987~2170小时。

该地区主要的气象气候特征见表2-2。

表2-2 主要气象气候特征2.2.3河流水文本地区属长江水系,主要河流是长江及其支流马汊河、滁河。

滁河自安徽张家堡至大河口入长江,全长110Km。

马汊河是人工开挖的滁河的分洪道,从安徽滁州入境,经新桥、东钱桥向东南,在207厂东侧汇入长江八卦洲北忿江段,全长13.9Km,河宽约70m,最大洪峰流量1260m3/s,平均流量20~30m3/s,是大厂江段主要支流。

长江大通站历年最大流量为92600m3/s,多年平均流量为28600m3/s。

年内最小流量一般出现在1月份,最大流量一般出现在7月份。

长江南京段属长江下游感潮河段,受中等强度潮汐影响,水位每天出现两峰、两谷。

涨潮历时约3小时,落潮历时约12小时。

涨潮水流有顶托,存在负流。

根据下关站水位统计资料(1921~1991年),历年最高水位10.2m(1954年8月17日),最低水位1.54m,年内最大水位变幅7.7m(1954年),枯水期最大潮差1.56m(1951年12月31日),多年平均潮差0.57m。

近44年南京温度变化的特征及其可能原因的分析

近44年南京温度变化的特征及其可能原因的分析

近44年南京温度变化的特征及其可能原因的分析近44年南京温度变化的特征及其可能原因的分析1. 引言南京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其气候特征显著。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重,人们对南京的气候变化趋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本文旨在分析近44年南京气候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其可能的原因。

2. 数据来源和处理本研究所用的气象数据来自南京气象局以及相关气象观测站,涵盖了1978年至2022年的时间段。

我们收集了每日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数据,并计算出年平均温度和季节平均温度。

3. 南京近44年气温变化趋势根据我们对南京气温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3.1 温度上升趋势近44年来,南京的气温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年平均温度在这段时间内上升了约1.2摄氏度。

季节平均温度也显示出了相似的增温趋势。

3.2 高温日数增多与温度上升趋势相一致,南京的高温日数也明显增多。

特别是在夏季,炎热的天气持续时间延长,高温天数更加频繁,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不少不便。

3.3 极端天气事件增加除了高温天气的增多,南京近年来也发生了一些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雷电和冰雹等。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对城市的交通、农业和人民的生活等方面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 可能原因分析针对南京气温变化的特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可能原因的分析:4.1 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是南京气温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地球表面温度上升。

这种全球气候变化直接影响了南京的气温变化。

4.2 人类活动的影响南京的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发展也对城市气温产生了影响。

大规模的建筑、道路和汽车排放等人类活动增加了城市的热岛效应,使得城市气温相对农村地区更高。

4.3 自然气候变异此外,自然气候变异也是影响南京气温变化的重要因素。

季风、海洋环流和太阳活动等自然因素的变化会对气温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导致南京气温变化。

5. 未来展望未来南京气温变化的趋势仍然是一个研究和关注的重点。

南京风向

南京风向

年度最佳气节为秋季(9-11月)。

绝对最高温度 43℃绝对最低温度 -14℃年平均温度 15.7℃最热月平均温度 28.1℃最冷月平均温度 -2.1℃年平均降雨量 1021.3mm最大平均湿度 81%最大风速 19.8m/s土壤最大冻结深度 -0.09m夏季主导风向东南、东风冬季主导风向东北、东风地震烈度 7度无霜期 237天 2000年,南京气候特点:全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先旱后涝。

冬季虽“四九”、“五九”有明显雨雪,但季总量仍偏少。

春、夏两季干旱少雨。

年内梅汛期:入梅晚,出梅早,梅雨期短,梅雨量少。

伏期少雨,发生了较严重伏旱。

入秋后阴雨连绵,降雨量偏多。

平均气温全年各月均偏高。

盛夏高温日数少于常年。

日照时数接近常年。

降水:年降水量接近常年,但各月雨量分布不均,有7个月比常年偏少,有5个月多于常年。

3、4、7月比常年少4成以上,其中3月少达6成半,而1、10、11月比常年多4成以上,1、10月雨水量分别相当于常年同期的1倍半。

南京市区年内曾两度出现旱情:第一段在2月下旬至5月上旬,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少6~7成,为50年以来同期所少见。

给春播和夏熟作物生长造成了严重影响。

第二段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梅雨量比常年少7~8成,出梅后雨水仍然偏少,因而出现了严重的夏旱和伏旱。

入秋以后由于中纬度地区环流平直,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南京地区阴雨连绵。

9月到12月上旬发生4段连阴雨天气,最长阴雨时段达14天之久,短的也有8天,整个秋季几乎都是在阴雨中度过。

10月下半月出现14天连阴雨,时间之长突破了50年以来同期极值。

给水稻收割、油菜移栽、小麦播种等带来严重影响。

气温:年平均气温各月均偏高。

冬季1月上半月由于无强冷空气影响“二九”、“三九”气温比常年同期分别高2.9度和2.0度,1月下旬受两次强冷空气影响,“四九”的气温比常年低1.5度,“五九”比常年低3.2度,为南京地区近20年之最。

1月25~27日南京市连续3天平均气温低于零下4度,造成玄武湖封冻,这也是近20年来所未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 尺度 的年 际 周 期 不 明 显 ,比 较 凌 乱 。对 于 积 雪
图 5 南京冬季冰冻积雪灾害的周期性特征
事 件来说 ,存 在 2 1~2 3年 、1 1—1 3年 、准 8年 、 准 6年 、准 4年 的 振 荡 周 期 ;其 中 ,2 1~2 3年 、
1 3年 的年 代 际周 期 和 准 8年 年 际 周 期 的表 现 l~l
2 4 22 2 0

l8
越1 6
1 4
笪 1 2
富 1 0


4 2
l 6 9 5 1 7 9 5 1 8 9 5 l 9 9 52 0 0 5 9 01 6 9 0 t 7 9 0 1 8 9 0 l 9 0 0 2 0
年份 () b积雪 深度
3 南京 低 温灾 害 天气 的 发 生 规 律
・ 。。 。 3 1 南京 冬 季最低 气 温 的变化 . 南京 冬季 气 温 的升 温 幅度 在 四季 中是 最 大 的 ,
象 ,冬 季定 义 为 当年 1 2月到 次年 2月 。
收稿 日期 :2 1 0 0 0— 季 平 均 最 低 气 温 和 极 端 最 低
基金项 目:公益性行业( 气象 ) 科研专项经费项 目( Y 2 10 0 0 ;江苏省气象局开放基金项 目( 2 10 ) G HY 0 0 6 1 ) K 0 0 2 作者简介 :尹东屏( 97一) 15 ,女 ,汉族 ,山东牟平 人 ,高级工程 师 ,主要 从事 天气预报技术 和方法研 究.E m i dy@q .o - al p l q cm :y

5  ̄ 5 C/1 0a





高 千 南- / 4 ir 4 -4
i.  ̄
代2 在 6 ( 年 0

( 4年 )

) 0 、9 年代 ( 年 ) 1

16 和1; } 9 年 9 n 7 9 l
7年 ( 8 0 代3 0 年
’ 一 ℃ 下 极1 牛 计 l崇 Ⅷ 以 的 ,9气今 1 单 H 一0 … 端 2全 的6 最 温。 9 低 年 季 渝r℃ 下日 的数 可 看 :… 篆 低 囊 罩温 日^ 以到 、 现 以 日 m 仕 度 , 二:. = ? *
l 6 9 5 9 0 1 7 9 01 8 9 0 t 9 0 02 0 9 01 6 l 7 9 5 l 8 9 5 1 9 9 5 2 0 0 5
年份 ( ) 雪 日数 a积 B / 童喜
2 6

年 份 () a南京 积雪 、结冰 日数


第2 6卷第 2期 21 0 1年 4月



V0. 6 NO 2 12 . Ap . 01 r2 1
J RN L O A AS R P O O Y OU A F C T T O H L G
南京 近 5 O年 冬 季 低 温 冰 冻 积 雪事 件 的气 候 特 征
尹东 屏 ,孙
1 ,高 于 全 球 平 均 0 0 0a .6±0 0 ℃/ 0 a的 增 温 .2 1
遇 的 自然 灾 害 ,今 后 是 否 将 会 变 成 频 发 事 件 ? 因
率¨ 。但各 季节升 温 幅度 并 不 对 称 ,以冬 季 最 大 ,
为 0 4 1 1 ,其 次 是 春 季 ,为 0 4 9℃/ 0 a . 1 ̄/ 0 a 2 .0 1 , 夏 、秋 季相对 较 弱 ,夏 季 的升温 幅 度仅 为 00 C .6 o/
南的特 大干 旱 、20 07年 夏 季各 地 的 罕见 暴 雨 和 20 08年大 范 围雨 雪 冰 冻 等 气 象 灾 害 。 许 多 学 者 和 专 家对 不 同 的 天 气 现 象 和 区域 进 行 了气 候 特 征 和 变 化方 面 的分 析 ,也 有学 者 和专家 分 析 了全球 卜 变 暖大 背景 下 全 球 极 端 天 气 气 候 事 件 频 发 期 的原 因 。灾 害过后 ,尤 为关 键 的 问题 是 :在 全球 变
17 9 6年 ,该 年 的结 冰 日数 达 到 了 8 。年 积 雪 数 8d
后 开始 减弱 ;准 7年 的振 荡 周 期 主 要 发 生 在 16 90
年代 后 期 以后 ,同样 在 后 期 特 别 是进 入 2 1世 纪振 荡信 号 开 始 减 弱 。积 雪 深 度 的 周 期 特 征 主 要 表 现
但对 于针 对 灾 害 性 天 气 的研 究 还 尚少 见 。本 文 将 利用 逐 日观 测 资 料 分 析 南 京 雨 雪 冰 冻 灾 害 事 件 的 变化 趋势 ,探讨 其与 区域 气候 变 暖 的可 能关 系 。
年份
= 妻驾度 : 差驾度 春平温 — 季均 一 季均 … 均度 一 平温 : 罩 = 夏 茎 霪 秋平温 季… …
26 24
22
20
图4 16 9 0年以米 南京冬季积雪 冰冻天气事件 的发生

18
雷 1 6
t 4
4 2 周 期性 特征 .
亘 】 2
窖 1 0
8 6

用 同样 的 方 法 对 南 京 冬 季 结 冰 日数 和 积 雪 日 数 做小 波分析 ( 5 ,发 现 ,积雪 日数 、冰冻 日数 图 ) 的周期性 特 征 较 明显 ,并 且 其 周 期 具 有 自相 似 特 征 ,主周 期 中包 含 着 时 间 尺 度 更 小 的次 周 期 ;而
暖的大 背景 下 ,过 去 所 谓 几 十 年 不 遇 甚 至 百 年 一
2 近 5 年 来 南 京 温 度 的 气 候 变 化 O 特 征
通 过 分 析 南 京 16 90年 以来 的气 温 变 化 得 到 , 近5 0年年 平均气温 和各个季节 的平均气 温均呈增 暖 趋势 ( 1 ,年 平 均 气 温 的增 温 幅度 为 0 3 图 ) .0℃/
1 0 a。
此有 必要 对 灾 害 天 气 的历 史 演 变 状 况 进 行 较 细 致 的分 析 。
江苏南京地 处 长 江下 游 的平 原 地 带 ,属北 亚 热
带季风气候 区 ,有 着 特殊 的地 理 位 置 ,天 气 系统 复
杂 ,各种 自然 灾害 发 生频 繁 ,其 天 气气 候 特 点在 华 东地 区具 有 一 定 的 代 表 性 。南 京 因气 象 灾 害 造 成 的直 接 经 济 损 失 年 均 超 过 亿 元 。虽 然 有 过 一 些 关 于全球气 候变 暖 条件 下 南 京 气 候 变 化 的研 究 工 作 ,
具有 相似的周 期性特征 ;积雪深度 的年代 际尺度 的周期 特征明显 ,但是较小尺度 的年际周期不明显 ;②近 5 0年来
南京的低 温 、冰冻 、积雪事件呈现波动下 降的趋势 ;③南 京年均气温和低温 、冰冻 、积雪 事件 之问存 在较强 的相
关性 与 区 域 气 候 变 暖 关 系 密 切 。
4 南京冰冻积雪灾害天气 的发生规律
() c零度下 1 数 : 1
图 2 16 9 0年以来 南京冬季最低气温的变化
4 1 南京 冬季 冰冻 积雪 天气 的变 化 ・ 南 京冬季 结 冰 日数 明显 比积 雪 日数 多 ( 4 图 )

2期
芦东屏 ,等 :南京近 5 0年冬季低温 冰冻积雪 事件 的气候 特征
( 江苏省气象台 ,江苏 南京


20 0 ) 10 8
要 :应用南京逐 日观测资料分析 了南 京低 温 、冰冻和积雪灾 害的变化特 征及其 与区域气候 变暖 的联系 ,得 到
如下 结论 :① 低温 、冰冻 、积雪事件都存在一定 的年代 际和年际 的周 期变化 ;冬 季平均最 低气 温和极端最 低气温

9 01 6 l 7 9 5 l 8 9 5 l 9 9 52 0 0 5 6 9 5 9 0 1 7 9 0 l 8 9 0 l 9 0 0 2 0
年 份 () c冰冻 数
积 雪深 度 的 年 代 际 尺 度 的 周 期 特 征 明 显 ,但 是 较
17 9 6年 ,该年 的积 雪 日数 达 到 2 ,而 2 0 6d 0 7年冬
季南 京 的积雪 日数有 1 ( 9d 同年冬 季 结 冰 日数 只有
5 ,属于结冰 日数正常的年份) 0d 。南京 近 5 0年来
最大 积雪 深度 的极 大 值 3 m,出现 在 18 6m 9 3年 和 20 0 7年 ,也不 是结 冰 日数 和积雪 日数最 多 的年份 。
图 1 16 20 90— 0 7年 南京地 区年、各 季平 均气温 的变化
1 资料
所用 气候 资料 为南 京 市 观测 站 1 6 9 0—2 0 0 8年 的逐 日实 测 值 。选 取 一 年 的 日平 均 气 温 、最 低 气 温 、降水 量 、积 雪 深 度 、结 冰 实 况 等 作 为 分 析 对


年份 () a冬季 平均最 低气温
( )冬季平均 最低气 温 a



温有相 的季均 低 温极最 气 号 京 期 最 气 和 端 低 !: 冬平 较似周
性 征都 有 定 特 , 具 稳 i
年代 际周期 和 19 90年代 中期 以后 出 的准 5年 的年 际周 期 。 ~ 一
极大 值 出现 在 16 97年

极小 出现
苎 极最气 的现 能 葛 端 低 温 出 可 也 出 极 最 低 气温 。 均 低 温 嘉一 能现 端 年 , 最 气 的份 平 车


0 ., 平 最 气 有 好 o 2 与 均 低 温 很 , c 图 )
. ,

为2 4~2 6年 、1 1~1 3年 的 年 代 际 振 荡 周 期 ;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