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第五版第四章复习与思考答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课后习题详解(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圣才出品】
由 20 增加为 25。
3 / 1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类似地,利用(3)及其图 2-3 也可以说明比较静态分析方法的基本要点。 (5)由(1)和(2)可见,当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导致需求增加,即表现为需求曲线 右移时,均衡价格提高了,均衡数量增加了。 由(1)和(3)可见,当技术水平提高导致供给增加,即表现为供给曲线右移时,均 衡价格下降了,均衡数量增加了。 总之,一般地有,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 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2 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 Qd 50 5P ,供给函数为 Qs 10 5P 。 (1)求均衡价格 Pe 和均衡数量 Qe ,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 Qd 60 5P 。求 出相应的均衡价格 Pc 和均衡数量 Qc ,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 Qs 5 5P 。求出 相应的均衡价格 Pc 和均衡数量 Qc ,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1)将需求函数 Qd 50 5P 和供给函数 Qs 10 5P 代入均衡条件 Qd Qs ,有:
依此类推,以上所描述的关于静态分析的基本要点,在(2)及其图 2-2 和(3)及其
图 2-3 中的每一个单独的均衡点 Ei ( i =1,2)都得到了体现。
高鸿业教授主编的国家级重点教材《西方经济学》学习指南(微观部分)含教学辅导和习题解答
前言本书与教育部组编、中国人民大学高鸿业教授主编的国家级重点教材《西方经济学》(包括宏、微观部分)配套使用。
每一章均有两部分内容: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学习指导包括各章的学习目的、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内容要点和基本概念等内容,针对性强,主要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内容;习题解答包括各章的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选择正确答案、计算、分析讨论等形式,这里有的是对教材中每一章后面的“复习与思考"题做的解答,还有的是对不脱离教材知识基础上的重要问题的解答,对学生加深、巩固所学知识和准备考试有很大帮助.另外,本书有一个最大的特色,我们在本书的开始,设了一个名为“学习提速"的部分,用图示、图表、文字说明等各种形式总结和概括了教材的整个体系,各章的重点难点,将各章的知识点连接起来。
这些对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西方经济学非常有利.本书由山东财政学院西方经济学教研室的部分教师集体完成,本书是我们长期教学实践经验的结晶。
我们在长期的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非常好的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方法,在此汇集成册,以期能对学习西方经济学的读者有所帮助.本书是为适应高等学校的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需要,也是为适应高校开设西方经济学的教学需要而编写的,将作为教师讲授西方经济学的参考书,更是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辅助用书。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学习提速 (1)学习提速之微观部分………………………………………………………………………学习提速之宏观部分………………………………………………………………………上篇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引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二章需求与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三章效用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四章生产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五章成本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章一般均衡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一章福利经济学…………………………………………………………………………·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二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学习指导…………………………………………………………………………………·习题解答…………………………………………………………………………………下篇宏观经济学第十三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四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五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七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八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十九章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二十章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理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二十二章通货膨胀理论……………………………………………………………………·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第二十三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学习指导…………………………………………………………………………………·习题解答…………………………………………………………………………………(双页的上方左边标明学习提速或微观经济学或宏观经济学,单页的右边标明学许提速之微观部分或学习提速之宏观部分或相应章的名称)《西方经济学》学习提速以往我们在讲授《西方经济学》的时候,看到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受:许多问题,本来在听课的时候搞明白了,可是过不了多久,就有些象雾里看花那样,不清楚了,不明白了;或者,许多问题在自己看书的时候是明白的,可一旦把教材丢到一边,心里马上空起来,眼前一片茫然,觉得什么也不清楚了,什么也不明白了。
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主编:高鸿业目录第一章引论02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02第三章效用论14 第四章生产论16 第五章成本论36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45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55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65第九章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69第十章博弈论初步75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80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83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85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92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95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106 第十七章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110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15 第十九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119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122第二十一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127 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134 第二十三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139第一章引论(略)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1)将需求函数Q d=50-5P和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10+5P得P e=6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需求函数Q d=50-5P,得Q e=50-5×6=20或者,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供给函数Q s=-10+5P,得Q e=-10+5×6=20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6,Q e=20。
高鸿业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解答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五版第二章1.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50-5P,供给函数为Qs=-10+5p。
(1)求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 ,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d=60-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s=-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解答:(1)将需求函数Qd=50-5P和供给函数Qs=-10+5P代入均衡条件Qd=Qs,有: 50-5P=-10+5P 得: Pe=6以均衡价格Pe=6代入需求函数 Qd=50-5p ,得:Qe=50-5*6=20或者,以均衡价格 Pe =6 代入供给函数Qe=-10+5P ,得:Qe=-10+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6 , Qe=20 ...如图1-1所示.(2) 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d=60-5p和原供给函数Qs=-10+5P, 代入均衡条件Qd=Qs,有: 60-5P=-10=5P 得 Pe=7以均衡价格Pe=7代入Qs=60-5p ,得Qe=60-5*7=25或者,以均衡价格Pe=7代入Qs=-10+5P, 得Qe=-10+5*7=2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7,Qe=25(3) 将原需求函数Qd=50-5p 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s=-5+5p ,代入均衡条件Qd=Qs,有: 50-5P=-5+5P得 Pe=以均衡价格Pe=代入Qd=50-5p ,得Qe=50-5*=或者,以均衡价格Pe=代入Qd=-5+5P ,得Qe=-5+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Qe=.如图1-3所示.(4)所谓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也可以说,静态分析是在一个经济模型中根据所给的外生变量来求内生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以(1)为例,在图1-1中,均衡点E就是一个体现了静态分析特征的点.它是在给定的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个均衡点.在此,给定的供求力量分别用给定的供给函数 Qs=-10+5P和需求函数Qd=50-5p表示,均衡点E具有的特征是:均衡价格Pe=6且当Pe=6时,有Qd=Qs=Qe=20;同时,均衡数量Qe=20,切当Qe=20时,有Pd=Ps=Pe.也可以这样来理解静态分析:在外生变量包括需求函数的参数(50,-5)以及供给函数中的参数(-10,5)给定的条件下,求出的内生变量分别为Pe=6,Qe=20 依此类推,以上所描素的关于静态分析的基本要点,在(2)及其图1-2和(3)及其图1-3中的每一个单独的均衡点Ei(1,2)都得到了体现.而所谓的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所有的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也可以说,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在一个经济模型中外生变量变化时对内生变量的影响,并分析比较由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所决定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以(2)为例加以说明.在图1-2中,由均衡点变动到均衡点 ,就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它表示当需求增加即需求函数发生变化时对均衡点的影响.很清楚,比较新.旧两个均衡点和可以看到:由于需求增加由20增加为25.也可以这样理解比较静态分析:在供给函数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由于需求函数中的外生变量发生变化,即其中一个参数值由50增加为60,从而使得内生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其结果为,均衡价格由原来的6上升为7,同时,均衡数量由原来的20增加为25.类似的,利用(3)及其图1-3也可以说明比较静态分析方法的基本要求.(5)由(1)和(2)可见,当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导致需求增加,即表现为需求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提高了,均衡数量增加了.由(1)和(3)可见,当技术水平提高导致供给增加,即表现为供给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下降了,均衡数量增加了.总之,一般地有,需求与均衡价格成同方向变动,与均衡数量成同方向变动;供给与均衡价格成反方向变动,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2 假定表2—5是需求函数Qd=500-100P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需求表:某商品的需求表价格(元)12345需求量4003002001000(1)求出价格2元和4元之间的需求的价格弧弹性。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五版高鸿业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一、选择题(共9个)1.经济学中的“稀缺性”是指(B)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利用资源必须考虑下一代D.世界上的资源终将被人类消耗光2.经济物品是指(BC)A.有用的物品B.数量有限,要花费代价才能得到的物品C.稀缺的物品D.数量无限,不用付出代价就能得到的物品3.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点表示(C)A.生产品最适度水平B.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和技术水平降低C.失业或资源未被充分利用D.通货膨胀4.生产可能曲线的基本原理是(A)A.假定所有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B.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曲线向内移动D.生产可能曲线上的每一点的产品组合,对该国来说,都是最佳的5.下列那一项最可能导致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B)A.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减少B.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C.通货膨胀;D.失业6.经济学中的基本选择包括(AC)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B.怎样生产,何时生产C.为谁生产D.以上都包括7.对某个汽车生产企业来说,下列哪一变量是外生变量(C)A.汽车的年产量B.生产线的技术水平C.消费者收入增加D.企业的人力资本管理8.下列哪一个变量属于存量( D)A.国民生产总值B.年生产能力C.居民收入D.固定资产价值9.21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经历的第二次修改和补充(ACD)A.出现于1936年B.涉及垄断问题C.代表人物是凯恩斯D.为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奠定了理论基础二、判断题(共1个)1.以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把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三、解释概念(共17个)1.经济学2.欲望3.稀缺性4.选择5.机会成本6.生产可能性曲线7.经济人假定8.完全信息9.个量分析10总量分析11.静态分析12.动态分析13.实证分析14.规范分析15.常量与变量16.存量与流量17.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第一章习题答案一、选择题(共9个)题号1 2 3 4 5 6 7 8 9答案B BCC A BACC DACD二、判断题(共1个)题号 1答案√三、解释概念(共17个)(略)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一、选择题(共18个)1.微观经济学的的基本假设条件是:(C)A.完全信息的假设B.完全竞争的假设C.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D.边际效用递减的假设2.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ABC)A.单个消费者B.单个厂商C.单个市场D.价格理论3.下列几组商品的交叉价格弹性为负向的有:(BD)A.面粉和大米B.汽油和汽车C.羊肉和牛肉D.CD播放机和CD4.当出租车租金下调后,对公共汽车服务的(AC) A.需求减少B.需求量增加C.需求曲线左移D.需求无法确定5.粮食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当粮食产量因灾害而减少时(B) A.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产量下降B.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粮食价格会更大幅度上升C.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D.粮食生产者的收入不变,因粮食价格上升与需求量减少的比率相同6.下列商品中,需求价格弹性最大的是(C)A.服装B.化妆品C.金银首饰D.食盐7.某一时期,电冰箱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的原因可以是(B) A.电冰箱的价格下降B.生产者对电冰箱的预期价格上升C.生产冰箱的要素成本上升D.消费者的收入上升8.食盐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由于某种非价格因素的影响使食盐产量下降20%,在这种情况下(C) A.食盐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为食盐产量下降20%B.食盐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食盐价格上升低于20%C.食盐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食盐价格上升超过20%D.食盐生产者的收入不变,因为食盐价格上升等于20%9.影响一种商品需求数量的因素包括(ABCD)A.商品本身的价格B.消费者的收入水平C.相关商品的价格D.消费者的偏好10.消费者预期某物品未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的当前需求会(B)A.减少B.增加C.不变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11.如果商品A和商品B是替代品,则A的价格下降将造成(D)A.A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B.A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C.B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D.B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12.若某行业中许多生产者生产一种标准化产品,我们可估计到其中任何一个生产者产品的需求将是(D)A.毫无弹性B.有单位弹性C.缺乏弹性或弹性较小D.富有弹性或弹性很大13.假如生产某种产品所需原料价格上升了,则这种商品(B)A.需求曲线向左移动B.供给曲线向左移动C.需求曲线向右移动D.供给曲线向右移动14.如果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则食品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B)A.提高B.降低C.不变D.不确定15.厂商在工资率下降的时候一般倾向于增雇工人,如果对工人的需求缺乏弹性,工资率下降将导致工资总额(A)A.减少B.不变C.增加D.无法确定16.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对农产品规定了高于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
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主编:高鸿业目录第一章引论02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02第三章效用论14第四章生产论16第五章成本论36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45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55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65第九章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69第十章博弈论初步75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80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83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85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92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95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106第十七章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110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15第十九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119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122第二十一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127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134第二十三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139第一章引论(略)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1)将需求函数Q d=50-5P和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10+5P得P e=6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需求函数Q d=50-5P,得Q e=50-5×6=20或者,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供给函数Q s=-10+5P,得Q e=-10+5×6=20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6,Q e=20。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答案(微观部分齐全)
(3)根据该供给函数或供给表作出几何图形,利用几何方法求出 P=3 元时的供给的价格 点弹性。它与(2)的结果相同吗? ΔQ P1+P2 Q1+Q2 解答:(1)根据中点公式 es= · , ),有 ΔP 2 2 4 3+5 4+8 4 es= · , )= 2 2 2 3 dQ P 3 (2)由于当 P=3 时,Qs=-2+2× 3=4,所以,es= · =2·=1.5。 dP Q 4 (3)根据图 2—5,在 a 点即 P=3 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为 AB 6 es= = =1.5 OB 4
-
dQ i P edi=- · =3 dP Qi dQi Qi 即 =-3· (i=1,2,„,60)(1) dP P 60 Q 且 Qi= 3 (2) i=1 2 类似地,再根据题意,该市场 的商品被另外 40 个消费者购买,且每个消费者的需求的 3 价格弹性都是 6,于是,单个消费者 j 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可以写为 dQ i P edj=- · =6 dP Qj
于是,有 dQ 1 M 1 1 = - · dM 2100 2 100 进一步,可得 dQ M eM= · dM Q 1 M 1 1 = - · · 100· 2100 2 100
M 2 100
M 1 = 100 2
观察并分析以上计算过程及其结果,可以发现,当收入函数 M=aQ2(其中 a>0,为常 1 数)时,则无论收入 M 为多少,相应的需求的收入点弹性恒等于 。 2 7. 假定需求函数为 Q=MP N,其中 M 表示收入,P 表示商品价格,N(N>0)为常数。 求: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和需求的收入点弹性。 - 解答:由已知条件 Q=MP N,可得
图 2—3 (4)所谓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 均衡状态及其特征。 也可以说, 静态分析是在一个经济模型中根据给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内生 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以(1)为例,在图 2—1 中,均衡点 E 就是一个体现了静态分析特征的 点。它是在给定的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下达到的一个均衡点。在此,给定的供求力量分别用 给定的供给函数 Qs=-10+5P 和需求函数 Qd=50-5P 表示,均衡点 E 具有的特征是:均 衡价格 Pe=6,且当 Pe=6 时,有 Qd=Qs=Qe=20;同时,均衡数量 Qe=20,且当 Qe=20 时, 有 Pd=Ps=Pe=6。 也可以这样来理解静态分析: 在外生变量包括需求函数中的参数(50, -5)以及供给函数中的参数(-10,5)给定的条件下, 求出的内生变量分别为 Pe=6 和 Qe=20。 依此类推,以上所描述的关于静态分析的基本要点,在(2)及图 2—2 和(3)及图 2—3 中 的每一个单独的均衡点 Ei (i=1,2)上都得到了体现。 而所谓的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发生变化时, 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 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也可以说,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在一个经济模型中外生变量 变化时对内生变量的影响,并分析比较由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所决定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 值,以(2)为例加以说明。在图 2—2 中,由均衡点 E1 变动到均衡点 E2 就是一种比较静态分 析。它表示当需求增加即需求函数发生变化时对均衡点的影响。很清楚,比较新、旧两个均 衡点 E1 和 E2 可以看到:需求增加导致需求曲线右移,最后使得均衡价格由 6 上升为 7,同 时,均衡数量由 20 增加为 25。也可以这样理解比较静态分析:在供给函数保持不变的前提 下,由于需求函数中的外生变量发生变化,即其中一个参数值由 50 增加为 60,从而使得内 生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其结果为,均衡价格由原来的 6 上升为 7,同时,均衡数量由原来 的 20 增加为 25。 类似地,利用(3)及图 2—3 也可以说明比较静态分析方法的基本要点。 (5)由(1)和(2)可见,当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导致需求增加,即表现为需求曲线右移时, 均衡价格提高了,均衡数量增加了。 由(1)和(3)可见,当技术水平提高导致供给增加,即表现为供给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 下降了,均衡数量增加了。 总之,一般地,需求与均衡价格成同方向变动,与均衡数量成同方向变动;供给与均衡 价格成反方向变动,与均衡数量成同方向变动。 2. 假定表 2—1(即教材中第 54 页的表 2—5)是需求函数 Qd=500-100P 在一定价格范围 内的需求表: 表 2—1 某商品的需求表 价格(元)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第五版第四章复习与思考答案
1、下面是一张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短期生产函数的产量表:(1)、在表中填空。
答:(1)、利用短期生产的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之间的关系分别进行计算,其结果如(2)、所谓边际报酬递减是指短期生产中一种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在达到最高点以后开始逐步下降的这样一种普遍的生产现象。
本题的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的现象,且从第5单位开始。
从表中可看出,当可变要素的投入量由第4单位增加到第5单位时,该要素的边际产量由原来的24下降为12。
2、用图说明短期生产函数Q=f(L,F)的TP L曲线、AP L曲线和MP L曲线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答:如图4-1所示短期生产函数的TP L曲线、AP L曲线和MP L曲线的综合图。
图4-1中的横轴表示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L,纵轴表示产量Q,TP L、AP L、MP L三条曲线依次为劳动的总产量曲线、劳动的平均产量曲线和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
(1)、TP L曲线。
由于MP L=dTP L/dL,所以,当MP L>0时,TP L曲线是上升的;当MP L<0时,TP L曲线是下降的;而当MP L=0时,TP L曲线达最高点。
换言之,在L=L3时,MP L曲线达到零值的B点与TP L曲线达到最大值的B’点相互对应。
(2)、AP L曲线。
由于AP L=TP L/L,所以,在L=L2时,TP L曲线有一条由原点出发的切线,其切点为C。
该切线是由原点出发与TP L曲线上所有的点的连线中斜率最大的一条连线,故该切点对应的是AP L的最大值点。
再考虑到AP L 曲线和MP L曲线一定会相交在AP L曲线饿最高点。
因此,在图中,在L=L2时,AP L曲线和MP L曲线相交于AP L曲线的最高点C’,而且与C’点相对应的是TP L曲线上的切点C。
TP L曲线和AP L曲线。
(3)、MP L曲线。
在短期生产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MP L曲线呈现出先上升达到最高点A以后又下降的趋势。
(完整版)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习题一、选择题1.生产要素(投入)和产量水平的关系叫 ( A )A. 生产函数B. 生产可能性曲线C. 平均成本曲线。
D. 总成本曲线2.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是 ( A )A. 产量的变化除以厂商所使用的生产要素量的变化B. 产量除以厂商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量C. 产量除以总生产成本D. 产量中能归功于这种生产要素的数量3.产量的增加量除以生产要素的增加量的值等于 ( C )A. 平均产量B. 边际成本C. 边际产量D. 平均成本4.生产函数的斜率是 ( D )A. 总产量B. 平均成本C. 平均产量D. 边际产量5.如果劳动是唯一的可变生产要素,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在生产过程中劳动的收益递减,这意味着( B )A. 随劳动的增加,产量减少B. 随劳动的增加,劳动的边际产量减少C. 随劳动的减少,产量增加D. 随劳动的增加,劳动的边际产量增加6、如果等成本曲线在坐标平面上与等产量曲线相交,那么要素生产等产量曲线表示的产量水平(C )。
A 应增加成本支出; B不能增加成本支出;C 应减少成本支出; D不能减少成本支出。
7、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B)。
A 产量提高了;B 成本增加了;C 生产要素的价格按同比例提高了;D生产要素的价格按不同比例提高了。
8、等成本曲线围绕着它与纵轴的交点逆时针移动表明(C)。
A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B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C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D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
9、若厂商增加使用一个单位的劳动,减少三个单位的资本,仍然能生产相同产出,则MRTSLK是(B )。
A、1/3;B、3;C、1;D 、610、假定生产某一产品的最小成本是200单位劳动和100单位资本,则可以知道( D )。
A每单位资本的价格一定是每单位劳动价格的2倍;B每单位劳动的价格一定是每单位资本价格的2倍;C 资本对劳动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2;D 上述说法均不正确11、当某厂商以最小成本提供既定产量时,那么他(D)。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_第五版)课后习题详细问题详解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1)将需求函数Q d=50-5P和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10+5P得P e=6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需求函数Q d=50-5P,得Q e=50-5×6=20或者,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供给函数Q s=-10+5P,得Q e=-10+5×6=20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6,Q e=20。
如图2—1所示。
图2—1(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 d=60-5P和原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60-5P=-10+5P得P e=7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d=60-5P,得Q e=60-5×7=25或者,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s=-10+5P,得Q e=-10+5×7=2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7,Q e=25。
如图2—2所示。
图2—2(3)将原需求函数Q d=50-5P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 s=-5+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5+5P得P e=5.5将均衡价格P e=5.5代入Q d=50-5P,得Q e=50-5×5.5=22.5或者,将均衡价格P e=5.5代入Q s=-5+5P,得Q e=-5+5×5.5=22.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5.5,Q e=22.5。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习题答案
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边际报酬递减:是指在生产技术不变的条件下,若其他投入不变,只是不断增加某一种要素投入,则该种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最终会逐渐减少。
2.等产量线:也叫等生产线,是表示生产技术不变时生产同一产量某种产品的不同的投入组合的轨迹。
3.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4.等成本线:是指在既定的成本预算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5.生产者均衡:是指在既定的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或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
6.扩展线:是表示生产技术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者在不同的生产规模上将采用的最佳投入组合的轨迹。
7.规模经济:由于产出水平的提高,或者说因为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引起的单位成本下降。
规模不经济:由于产出水平的提高,或者说因为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引起的单位成本下上升。
8.外在经济:是指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部环境得到改善从而引起的平均成本下降。
外在不经济:由于厂商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部环境恶化而引起的单位成本上升。
9.机会成本:是指由于使用特定资源而放弃的该资源其他用途所能获得的最高收益。
会计成本:是指需要现实的货币支付,会在厂商的会计账目上记录和反映出来的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和支付且无法收回的成本。
显性成本:是指厂商支付给各要素所有者的报酬而形成的成本。
隐性成本:是指应该计算为成本但却未在形式上进行货币支付的厂商本身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报酬。
10.短期:是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投入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投入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长期:是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时间周期。
正常利润:是指厂商自有生产资源应该获得的正常报酬。
经济利润:是厂商销售收益扣减经济成本的余额。
11.短期总成本:是厂商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一定数量产品的全部成本。
短期内它由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和构成。
(NEW)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目 录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第1章 引 论第2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第3章 效用论第4章 生产论第5章 成本论第6章 完全竞争市场第7章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第8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第9章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第10章 博弈论初步第11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第二部分 课后习题第1章 引 论第2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第3章 效用论第4章 生产论第5章 成本论第6章 完全竞争市场第7章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第8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第9章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第10章 博弈论初步第11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第三部分 章节题库第1章 引 论第2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第3章 效用论第4章 生产论第5章 成本论第6章 完全竞争市场第7章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第8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第9章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第10章 博弈论初步第11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第四部分 模拟试题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一)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二)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第1章 引 论一、名词解释1.微观经济学(四川大学2006研)答: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对称,主要以家庭、厂商(企业)和市场等单个经济主体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规律作为考查对象,研究单个生产者或企业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利润,以及单个消费者或家庭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货币收入购买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满足的学科。
因此,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
微观经济学采用个量分析法,个量是指与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相适应的经济变量,如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利润,某一商品的需求量、供给量、效用和价格等。
微观经济学在分析这些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假设总量固定不变,又被称为个量经济学。
高鸿业课后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一、填空题1、一个人从增加1单位物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增加的效用称为。
边际效用2、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边际效用是的,这被称为。
递减,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消费者消费各种物品达到了效用最大化也就是实现了。
消费者均衡4、每单位货币(或每元)支出的边际效用等于某物品最后1单位消费所得到的边际效用除以该物品的。
价格5、边际效用理论预测,如果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它的消费量就,而另一种物品的消费量。
减少,增加。
6、根据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递减快的物品需求价格弹性,收入变动对需求的影响也;边际效用递减慢的物品价格弹性,收入变动对需求的影响也。
缺乏,小,富有,大。
7、如果用横轴表示A物品的数量,纵轴表示B物品的数量,A物品价格上升将使预算线。
收入增加将使预算线向移动。
更加陡峭(或倾斜),外(或右方)。
8、曲线表明了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物品的各种不同组合。
无差异。
9、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是形的,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是一条的直线,普通物品的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倾斜,且的曲线。
L,向右下方倾斜,右下方,凸向原点。
二、判断题1、消费者的收入增加而商品的价格不变,则无差异曲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2、两条无差异曲线的交点所表示的商品组合,对于同一个消费者来说具有不同的效用3、每1元钱对富人和穷人的效用是相同的4、如果消费者从每一种商品中得到的总效用与它们的价格之比分别相等,他将获得最大效用5、在任何一个社会中,消费都是消费者个人的事,政府不必用政策进行调节6、在预算线的任何一点上,所有的收入全都支出了7、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一定的条件下,消费可能线是一条确定的直线8、只要商品的数量在增加,边际效用大于零,消费者得到效用就一定在增加9、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表示消费者所得到的总效用越小10、个人消费不会对社会带来不利的影响11、效用就是使用价值12、同样商品的效用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而不同13、基数效用论才用的分析方法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三、单选题1、对边际效用理论的一种批评是,人们实际上并不能进行效用最大化所必要的计算。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名校考研真题名师精讲及点评(四)(圣才出品)
十六、一般均衡求解[视频讲解]1.假设经济中只有A和B两个消费者以及和两种消费品,消费者A的效用函数为,消费者B的效用函数为。
假设初始禀赋分别为,和,,试解:(1)通过计算来准确画出该经济的埃奇渥斯盒状图及其交换契约曲线。
(2)令,求能够使得二者的消费量达到帕累托最优的,以及此时A与B各自的消费量,,,,。
[东北财经大学2011研]解:(1)消费者A的边际替代率,消费者B的边际替代率。
交换的契约曲线上的点满足,故有:。
又因为:,,所以有:整理可得,同理可得。
该经济的埃奇渥斯盒状图及其交换契约曲线如图1-4所示。
X Y(),AA A A AU X Y X Y=(),BB B B BU X Y X Y=3AX=2AY=1BX=6BY=1XP=YPAXAYBXBYAAXA AXYY AMU YMRSMU X==BBXB BXYY BMU YMRSMU X==A BXY XYMRS MRS=A BA BY YX X=4A B A BX X X X+=+=8A B A BY Y Y Y+=+=84A AA AY YX X−=−2A AY X=2B BY X=图1-4 埃奇渥斯盒状图及其交换契约曲线(2)由(1)知,二者的消费量达到帕累托最优时,当时,可得。
假设经过市场交易后,均衡时两人拥有的商品的数量组合分别为:和。
均衡时,, 。
同时,消费者A 和消费者B 必须满足各自的预算约束:联立上述方程式可得:,。
因此,达到均衡时,消费者A 和B 消费商品和商品分别为:,2.在两种商品交换的经济体中,两个人(a ,b )有如下的效用函数:,,假定a 最初的资源禀赋,即a 拥有9个和3个;2A BXXYXY YP MRS MRS P ===1X P =0.5Y P =(),A A X Y **(),B B X Y **4AB X X **+=8A B Y Y **+=11132422A A X Y **⨯+⨯==+11116422B B X Y **⨯+⨯==+2AB X X **==4A B Y Y **==X Y ()(),2,4A A X Y **=()(),2,4BB XY **=()12ln 2ln a a a a U X X X =+()122ln ln b b b b U X X X =+()93a R =,1X 2X而b最初的资源禀赋为,即b拥有12个和6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面是一张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短期生产函数的产量表:(1)、在表中填空。
(2)、该生产函数是否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如果是,是从第几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量开答:(1)、利用短期生产的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之间的关系分(2)、所谓边际报酬递减是指短期生产中一种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在达到最高点以后开始逐步下降的这样一种普遍的生产现象。
本题的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的现象,且从第5单位开始。
从表中可看出,当可变要素的投入量由第4单位增加到第5单位时,该要素的边际产量由原来的24下降为12。
2、用图说明短期生产函数Q=f(L,F)的TP L曲线、AP L曲线和MP L曲线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答:如图4-1所示短期生产函数的TP L曲线、AP L曲线和MP L曲线的综合图。
图4-1中的横轴表示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L,纵轴表示产量Q,TP L、AP L、MP L三条曲线依次为劳动的总产量曲线、劳动的平均产量曲线和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
(1)、TP L曲线。
由于MP L=dTP L/dL,所以,当MP L>0时,TP L曲线是上升的;当MP L<0时,TP L曲线是下降的;而当MP L=0时,TP L曲线达最高点。
换言之,在L=L3时,MP L曲线达到零值的B点与TP L曲线达到最大值的B’点相互对应。
(2)、AP L曲线。
由于AP L=TP L/L,所以,在L=L2时,TP L曲线有一条由原点出发的切线,其切点为C。
该切线是由原点出发与TP L曲线上所有的点的连线中斜率最大的一条连线,故该切点对应的是AP L的最大值点。
再考虑到AP L曲线和MP L曲线一定会相交在AP L曲线饿最高点。
因此,在图中,在L=L2时,AP L曲线和MP L曲线相交于AP L曲线的最高点C’,而且与C’点相对应的是TP L曲线上的切点C。
TP L曲线和AP L曲线。
(3)、MP L曲线。
在短期生产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MP L曲线呈现出先上升达到最高点A以后又下降的趋势。
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的MP L曲线出发,可以推导出TP L曲线和AP L曲线。
3、为了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或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如果企业处于MRTS LK>w/r或者MRTS LK<w/r时,企业应该分别如何调整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以达到最优的要素组合?为什么?答:(1)、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可以用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LK来表示,等成本线的斜率为-w/r,即两要素的相对价格。
在几何图形的分析中,生产者追求既定约束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的均衡点都发生在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的相切点上,有生产者最优生产要素组合的均衡条件为:MRTS LK=w/r。
①如果MRTS LK>w/r,厂商会在不改变总成本支出或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不断地用劳动去替代资本,表现在图中就是厂商的生产会沿着等成本线AB或等产量曲线由a点不断向E点靠近。
②如果MRTS LK<w/r,厂商会在不改变总成本支出或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不断地用资本去替代劳动,表现在图中就是厂商的生产会沿着等成本线AB或等产量曲线由b点不断向E点靠近。
因此,为了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或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厂商必须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使的两要素的编辑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比例。
(2)、在MRTS LK >w/r 时,厂商对生产要素投入组合的调整,可以用图4-2来说明。
先看表示给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的(a )图。
在(a )图中的a 点上,MRTS LK >w/r ,且a 点的要素投入组合为(L 1,K 1),相应的产量由等产量曲线Q 1表示。
但在成本给定(即等成本线AB 给定)的条件下,a 点的要素投入组合生产的产量并不是最大的。
厂商应该从a 点出发,沿着给定的表示约束条件的等成本线AB 向均衡点E 靠拢,比如说,由a 点运动到a ’点,则厂商就可以在不改变成本的条件下,将要素投入组合调整到(L 2,K 2),从而达到更大的产量水平,此产量水平用过a ’点的等产量曲线Q 2(虚线)来表示。
很清楚,只要厂商由a 点出发,沿着既定的等成本线AB ,按箭头所示方向往下向均衡点E 靠拢,最后就可以在等产量曲线Q 3和等成本线AB 的相切点E 处实现最大的产量。
此时,在均衡点E 上,有MRTS LK =w/r 。
相类似的,再看表示给定产量条件下成本最小化的(b )图。
在(b )图中的a 点上同样也有MRTS LK >w/r ,在a 点处的要素投入组合为(L 1,K 1),相应的成本由等成本线AB 表示。
但在等产量曲线Q 给定的条件下,a 点要素投入组合所导致的成本并不是最小的。
厂商同样应该从a 点出发,沿着给定的表示产量约束条件的等产量曲线Q 向均衡点E 靠拢。
只要厂商由a 点出发,沿着既定的等产量曲线Q 按箭头方向往下向均衡点E 靠拢,最后就可以在等产量曲线Q 和等成本线AB 相切点实现给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
此时,在均衡点上,有MRTS LK =w/r 。
(3)、至于MRTS LK <w/r 的情况,在图中分别是图(a )中的b 点和图(b )中的b 点。
与以上(2)中的分析道理相类似,在图(a )中的b 点时,厂商由b点出发,沿着既定的等成本1K K 'K 1L 2L ''L B L 1K K 'K 2L 1L ''L B'B ''B 'A 0图4-2 (a)给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b)给定产量条件下成本最小化线AB 往上向均衡点E 靠拢,最后在均衡点E 实现最大的产量。
同样,在图(b )中的b 点时,厂商从b 点出发,沿既定的等产量曲线Q 往上向均衡点E 靠拢,最后在均衡点E 处实现最小的成本。
4、利用图说明厂商在既定成本条件下是如何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的。
答:在图4-3中,存在一条给定的等成本线AB 和三条等产量曲线Q 1、Q 2和Q 3。
在约束条件即等成本线AB 给定的条件下,先看等产量曲线Q 3,该曲线处于AB 线以外,与AB 线既无交点又无切点,所以,Q 3表示的产量过大,既定的等成本线AB 不可能实现Q 3的产量。
再看等产量曲线Q 1,它与既定的AB 线交于a 、b 两点。
在这种情况下,厂商只要从a 点出发,沿着AB 线往下向E 点靠拢,或者从b 点出发,沿着AB 线往上向E 点靠拢,就都可以在成本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对生产要素投入量的调整,不断地增加产量,最后在AB 与Q 2的相切处E 点,实现最大的产量。
由此可得,厂商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产量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MRTS LK =w/r ,且整理可得MP L /w=MP K /r 。
5、利用图说明厂商在既定产量条件下是如何实现最小成本的最优要素组合的。
答:在图4-4中,有一条等产量曲线Q 和三条等成本线AB 、A ’B ’和A ’’B ’’。
在约束条件即等产量曲线Q 给定的条件下,先看等成本线AB ,该线处于Q 以下,与Q 既无交点又无切点,所以,AB 所代表的成本过小,它不可能生产既定产量Q 。
再看等成本线A ’’B ’’,它与既定的等产量曲线交于a 、b 两点。
在这种情况下,厂商只要从a 点出发,沿着Q 往下向E 点靠拢,或者,从b 点出发,沿着Q 往上向E 点靠拢,就都可以在既定的产量条件下,通过对生产要素投入量的调整,不断地降低成本,最后在Q 与A ’B ’的相切处A A'K 'K E E'L'L B L ba 1Q K 2Q 3QA ’A ’’ KK abQB B ’ B ’’ L0 0图4-3 图4-4E点,实现最小的成本。
由此可得,厂商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成本最小化的均衡条件是MRTS LK=w/r,且整理可得MP L/w=MP K/r。
三、计算题1、已知生产函数Q=f(L,K)=2KL-0.5L2-0.5K2,假定厂商目前处于短期生产,且K=10。
(1)、写出在短期生产中该厂商关于劳动的总产量TP L函数、劳动的平均产量AP L函数和劳动的边际产量MP L函数。
(2)、分别计算当劳动的总产量TP L、劳动的平均产量AP L和劳动的边际产量MP L各自达到最大值时的厂商的劳动投入量。
(3)、什么时候AP L=MP L?它的值又是多少?解:(1)、已知生产函数Q=2KL-0.5L2-0.5K2,且K=10,则短期生产函数为:根据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定义,有:劳动的总产量函数TP L=20L-0.5L2-50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AP L= TP L/L=20-0.5L-50/L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MP L=dTP L/dL=20-L(2)、①总产量的最大值:令dTP L/dL=0,即dTP L/dL=20-L=0解得L=20此时d2TP L/dL2= -1<0(最大值条件)所以,当劳动投入量L=20时,劳动的总产量TP L达极大值。
②平均产量的最大值:令dAP L/dL=0,即dAP L/dL= -0.5+50L-2=0解得L=10(负值舍去)且d2AP L/dL2= -100L-3,0(是最大值条件)所以,当劳动投入量L=10时,劳动的平均产量AP L达极大值。
③边际产量的最大值:由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MP L=20-L可知,边际产量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的直线。
考虑到劳动投入量总是非负的,所以,当劳动投入量L=0时,劳动的边际产量MP L达极大值。
(3)、当劳动的平均产量AP L达到最大值时,一定有AP L=MP L。
由(2)已知,当L=10时,劳动的平均产量AP L达最大值,即相应的最大值为:AP L的最大值=20-0.5×10-50/10=10以L=10代入劳动的编辑产量函数MP L=20-L,得MP L=20-10=10。
很显然,当AP L= MP L=10时,AP L一定达到其自身的极大值,此时劳动投入量为L=10。
2、已知生产函数为Q=min(L,4K)。
求:(1)、当产量Q=32时,L与K值分别是多少?(2)、如果生产要素的价格分别为P L=2,P K=5,则生产100单位产量时的最小成本是多少?解:(1)、由题意,生产函数Q=min(L,4K)表示该函数是一个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所以,厂商进行生产时,总有Q=L=4K。
因为已知产量Q=32,所以,相应地有L=32,K=8。
(2)、又Q=L=4K,且Q=100,可得:L=100,K=25又因为P L=2,P K=5,所以有:C=P L·L+P K·K=2×100+5×25=325即生产100单位产量的最小成本为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