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文化
弘扬梧州文化作文
![弘扬梧州文化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e0fd51a1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cc.png)
弘扬梧州文化作文篇一《梧州美食里的文化宝藏梧州啊,那可是个有滋有味的地方。
说到梧州文化,我第一个就想到那满大街的美食,这美食可都是梧州文化的活化石呢。
就说那梧州龟苓膏吧,黑乎乎的一块,看起来不咋起眼。
有一次我去梧州玩,在街边看到一个小摊子在卖龟苓膏。
那老板熟练地用小勺子把龟苓膏划成小块儿,就像在对待一件艺术品。
我问老板这龟苓膏咋做的,老板可来劲了,巴拉巴拉跟我说了一大堆。
龟苓膏得用乌龟、土茯芩、甘草啥的好多药材熬成的,以前在梧州,这龟苓膏可是能清热祛湿解毒的好东西,就跟个小药包似的。
我尝了一口,哎呀,有点苦,但是那种苦里带着一点清香,还有点滑溜溜的口感。
那味道就跟梧州这座城市一样,表面上看起来普普通通,但是越品就越有味道。
你看那冰泉豆浆也是一绝。
听说那是用冰泉的水泡的黄豆磨出来的豆浆。
我跟着当地人去一家老店喝豆浆。
只见店里人满为患,大家都在埋头喝豆浆。
那豆浆一端上桌,表面上就有一层薄薄的豆皮儿,就像给豆浆盖了一层小被子。
喝一口,那浓郁的豆香在嘴里散开,甜滋滋的但是又不会腻。
这豆浆可是梧州人早餐桌上的常客,就像北京人爱喝豆汁儿一样,它代表着梧州人一天的开始。
梧州的美食文化都是世世代代梧州人生活智慧的结晶,这些美食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还把梧州独特的文化传承了下来。
篇二《梧州骑楼,岁月的见证者》梧州的骑楼,那可是梧州文化的一张大名片。
这些骑楼就像一排排一列列的小巨人,静静地站在街边,守望着梧州的变迁。
我在梧州逛街的时候,就专门去找骑楼看。
那些骑楼层层叠叠的,一家连着一家。
骑楼的柱子都很粗大,墙壁上有着岁月斑驳的痕迹。
听当地人说,以前梧州经常下大雨,这骑楼就能给人们遮风挡雨,就像一把把大伞撑在街边。
人们直接在骑楼下面逛街、做生意,根本不用担心被雨淋。
我看到有几个老人家坐在骑楼下面下象棋,旁边围了一群人在那儿看,时不时还出出主意。
那场面可热闹了。
骑楼上头还有些装饰呢,有的有好看的雕花,虽然经过风吹雨打已经有些破损了,但还是能看出当初的精致。
梧州文化
![梧州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b4a3d4ce6137ee06eff918b1.png)
纸包鸡可是梧州市的招牌菜哦!它曾在1985年被选拍入《中国一绝》风情记录片,许多香港客回梧省亲,都喜欢点这道菜。纸包鸡是选用岑溪市出产的三黄(嘴黄、脚黄、毛黄)鸡为原料,去头,颈、脚后,用优质花生油、香料、汾酒、姜汁、葱、糖等作配料,把拌好料的鸡肉用炸过的玉扣纸包成小包,再用花生油炸至金黄色。其气味芳香、鲜嫩甘美、制作工艺独特。纸包鸡最好趁热品尝,若再加些青菜汁佐食,会别有风味.呵呵,如果那位朋友到梧州作客,别忘了点纸包鸡哟。
秦后历代又屡加封号,汉高祖封为程溪夫人,唐封永安夫人,宋封永济夫人,明封显德龙母娘娘,清又有数次加封。龙母是古代先民原始宗教图腾崇拜的产物,把利泽天下的西江古苍梧氏族首领升格为神,遥远的精神天国一下子落到了人间,起到了实实在在保护苍生的作用。龙母文化是源远流长的西江文化的精华所在,是仁慈、博爱、“利泽天下”的奉献精神的真情抒写,是开发西江、改造自然、造福百姓的赞歌你吃过梧州纸包鸡吗?
舜帝是第一位开拓岭南并把中原文化带到岭南的上古圣君。舜帝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及其天下为公的伟岸胸怀,以及舜帝以德治国、追求国家大一统的抱负,选贤任能、清明公正的美德已成为古苍梧乃至中华民族数千年人文精神的典范。
龙母的故事在西江流域家喻户晓。龙母自小生性聪明,乐于助人,长大后成为西江部落首领。一天,龙母在溪边拾得一卵,里面生出五条小龙,经龙母细心养护,长大后放归大海。后来,龙母在五小龙的相助之下,带领人民抗洪治水,让老百姓过上风调雨顺的日子。龙母名德彰隆,秦始皇封其为秦龙母,以示尊宠。
梧州文化传统
![梧州文化传统](https://img.taocdn.com/s3/m/6cff1d66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44.png)
梧州文化传统
梧州,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
这里的文化传统不仅体
现在建筑、饮食、服饰等方面,更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上。
梧州的建筑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古老的建筑风格和传统的手工艺术在这里得到
了充分的体现。
古老的城墙、古迹、庙宇等建筑物,无不展现着梧州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古老建筑所带来的历史沉淀和文化传统。
梧州的饮食文化传统也是别具特色。
梧州的美食以潮汕菜为主,口味清淡、鲜美,深受人们喜爱。
梧州的饮食文化传统不仅体现在美食上,更体现在饮食礼仪和餐桌文化上。
在这里,人们注重饮食的品质和礼仪,传承着饮食文化传统。
此外,梧州的服饰文化传统也是独具特色。
梧州的传统服饰以潮汕传统服饰为主,色彩鲜艳、图案繁复,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梧州,人们依然保留着传统服饰的穿着习惯,传承着服饰文化传统。
除了建筑、饮食、服饰等方面的文化传统外,梧州的人们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的
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人们尊重长辈、注重家庭和谐,传承着孝道和礼仪之风。
在梧州,人们依然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传承着梧州的文化传统。
梧州的文化传统是这座城市的灵魂和底蕴,它不仅丰富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更为这座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传承梧州的文化传统,让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我们手中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梧州的文化遗产介绍
![梧州的文化遗产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8f94e566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15.png)
梧州的文化遗产介绍
梧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城市,以下是部分文化遗产的介绍:
- 藤县龙母传说:藤县龙母庙是西江流域与广东悦城龙母庙、广西梧州龙母庙并名的庙宇。
位于广西藤县西江大桥下的胜西村,是传说古代西江流域的保护神龙母的出生地。
- 蒙山山歌:蒙山山歌是蒙山人民生活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结晶,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文化内涵与价值。
- 长洲八音:乐队吹奏着八音闹新春。
- 长洲采茶剧:
- 梧州冰泉豆浆制作技艺:梧州冰泉豆浆是历史悠久的地方传统名小吃。
位于梧州市风景秀丽的白云山下的梧州冰泉豆浆馆,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了。
其经营的冰泉滴珠豆浆,以"香、滑、浓"三大特色驰名海内外。
- 梧州三蛇酒泡制技艺:三蛇酒是广西著名传统动植物酒,特别是梧州三蛇酒,更是闻名中外,早在明洪武年间已颇有名气。
三蛇酒采用验方与现代科学相结合,需要选择优质的眼镜蛇、金环蛇、过树榕蛇来泡制。
- 岑溪古典鸡制作技艺:岑溪古典鸡是广西的历史名鸡,具有体型小巧、外貌华丽、爱啄好动、肉质细嫩、味鲜而醇香、皮薄骨细、皮下脂肪适度、鸡肉味特别浓郁等特点。
这些文化遗产是梧州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为当地人民提供了精神文化的支持,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梧州民俗文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梧州民俗文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5db41b8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4f.png)
梧州民俗文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梧州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重要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化,民俗文化在梧州乃至整个广西地区逐渐受到关注,对于传承和发展梧州的民俗文化,有必要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
梧州民俗文化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梧州的民俗文化资源丰富。
梧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这里,我们能够找到许多传统工艺品、传统节日庆祝活动、民间音乐舞蹈等。
这些民俗文化资源承载着梧州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是梧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梧州的民俗文化传承面临一定的困难。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传统的民俗文化正在逐渐消失。
一些传统手工艺制作技艺正在失传,许多节日习俗也在衰退。
这是因为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可度逐渐下降,年轻一代对于本地的民俗文化了解的机会也相对较少。
再次,梧州正在积极探索民俗文化的发展创新。
为了传承和弘扬梧州的民俗文化,梧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例如,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组织民俗文化展览和表演,设立专门的文化传承机构等。
这些举措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度,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在未来,梧州民俗文化发展可能面临的挑战和趋势也值得关注。
首先,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梧州的民俗文化有望成为旅游资源的一部分。
通过开展民俗文化旅游,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到访梧州,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民俗文化的传承。
其次,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梧州的民俗文化将有更多的展示渠道。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了解和传播民俗文化,提高其在年轻一代中的认可度。
同时,社交媒体平台也可以成为民俗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通过在线互动和分享,促进民俗文化的持续发展。
最后,梧州的民俗文化发展需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研究。
只有拥有一支专业化的研究队伍,才能有助于对于梧州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深入的研究和推动。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于民俗文化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文化素养。
我的家乡梧州
![我的家乡梧州](https://img.taocdn.com/s3/m/46d18a40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7a.png)
我的家乡梧州
-
我的家乡梧州
梧州,又被称为鸳江, 位于中国广西的东部, 是广西的一个历史文 化名城,拥有丰富的 历史文化遗产和美丽 的自然风光
历史沿革
PART 1
文化名胜
PART 2
文化名胜
骑楼建筑
梧州的骑楼建筑群是广西最为集中的 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其中许多建筑可 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这些 骑楼建筑不仅具有浓厚的历史气息, 也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
-
Thank You
感谢观看
文化名胜
龙母庙
龙母庙位于梧州市 区,是广西最古老 、最重要的宗教建 筑之一。它供奉的 是传说中的龙母, 每年都有大量的游 客前来参观和朝拜
自然景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PART 3
自然景观
白云山
白云山位于梧州市 区东部,因山顶常 有白云环绕而得名 。山上的风景秀丽 ,空气清新,是市 民休闲的好去处
自然景观
鸳鸯湖
鸳鸯湖位于梧州市区中部,是梧州市 的标志性景点之一。湖畔绿树成荫, 湖水清澈,常有鸳鸯、野鸭等水鸟嬉 戏其中,非常适合垂钓和散步
美食特产
PART 4
美食特产
梧州的美食特产丰富多样,其中最著名的可能是龟苓膏和冰泉豆浆。龟苓 膏是一种用乌龟壳和土茯苓制作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美容养颜的功 效。冰泉豆浆则是用当地冰泉井的水制作的豆浆,口感醇厚,清香可口。 此外,梧州的糕点、腊味、茶叶等特产也很有名
我小时候在梧州长大,这些年虽然离开了家乡,但心里对梧州的思念之情 从未减弱。我希望能有机会再次回到家乡,品尝美食、欣赏美景,感受梧 州的变化和不变
梧州文化历史
![梧州文化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7f77cf7f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22.png)
日志分享给好友转到我空间复制网址梧州——我长大的地方『1』梧州市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
汉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南越王朝设苍梧王城。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置苍梧郡(因梧州多刺桐树,又称苍梧花,故以花名定郡名)。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始名梧州。
明成化六年(1470年),明宪宗在梧州创设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总督府,辖广西、广东,梧州成为两广政治、军事中心。
民国10年(1921年)始称梧州市。
1927年梧州市政府成立,梧州为广西最早的省辖市。
1929年,梧州成为广西省的省会,不过时间并不长。
梧州集广西水流85%以上,有“广西水上门户”之称,也因位于广西的东部,号称“广西东大门”。
梧州依山傍水,浔江、桂江汇于市区为西江,三江交汇处黄绿分明,人称鸳鸯江,宋朝大文豪苏东坡称为“鸳鸯秀水世无双”。
▼河东一瞥。
河东叫“万秀区”,应该尊重老百姓的称法,就叫“河东区”,也不知为何当初万秀和白云两区合并时不用这个名字?▼鸳鸯江,前几年建了一座大桥,这座桥既可通车也可观光。
梧州的灵气来自三条江。
桂江、浔江与西江汇合处,一浊一清,恰似戏水鸳鸯。
秦始皇开通灵渠后,中原经济、文化沿长江、湘江,过灵渠,顺着漓江抵达梧州.沿浔江、北流江、南流江,或沿西江、珠江、南海出海。
梧州为此成为海陆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和粤语发源地。
(图为彩虹桥)▼来到梧州,不看一下骑楼城那可真是白来了。
公元1897年开埠后,梧州成为广西的商业中心。
上世纪二十年代,梧州商埠局拆古城墙、拓宽街道,原来的坊式房逐渐被骑楼取代,在河东老城区留下连绵成片的骑楼群。
22条原汁原味骑楼长街上,560座中西文化水乳交融的传奇建筑,荟萃中外经典设计的骑楼。
骑楼街士贾云集,最风光时街上有大小商号1500多家,造就了上万富商,人称“千年岭南重镇,百年两广商埠”。
从梧州骑楼的外观上,可以看到当时许多有代表性的中国建筑语言,如花窗、砖雕、牌坊等。
梧州的骑楼普遍在二楼外墙有一铁环和水门,这是梧州水都的标志。
广西梧州八大传统文化
![广西梧州八大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f4b7e72faf45b307e87197eb.png)
广西梧州八大传统文化龙母文化龙母文化属于民间原生态水文化宗教信仰,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的产物和中华龙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龙母,是春秋战国时期百越族女首领,姓温,名凤娇。
相传龙母生前为西江流域的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有功于国,有德于民而利泽天下。
千百年来,一直被西江流域的民众信奉为“水神”而建庙敬拜。
梧州保存着始建于北宋时期的龙母庙,民间龙母文化流传广泛,相关民俗活动丰富多彩(龙母开金库、龙母诞、五龙朝母、祭典等);域内藤县是相传的龙母诞生地(清嘉庆《藤县志》),并且早在北宋时就建有龙母庙(《太平寰宇记》),民间龙母文化活动一直延伸到解放前(广东悦城龙母庙逢龙母诞期必派人到藤县请龙母家乡的妇女四人到悦城龙母庙为龙母沐浴更衣)。
龙母文化,是西江文化的内核,是中华龙文化的源头之一,其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并不亚于海神妈祖。
经过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淀积而形成的龙母文化所孕育和产生的强大文化力,已经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正是龙母文化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西江流域一代又一代的劳动者继承和发扬龙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用智慧和勤劳,创造了西江流域的社会财富,推动了西江流域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梧州的龙母文化源远流长,深深植根于民间,在桂东南、粤港澳以至东南亚还有众多的现代崇拜者,是梧州地方文化的瑰宝。
骑楼文化骑楼是我国南方和东南亚一带特有的近代建筑,至今梧州已拥有骑楼建筑560幢,骑楼街道总长7公里,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实为国内罕见,被人们誉为“中国骑楼博物馆”。
这些历史悠久又富有岭南文化特色的骑楼,成群成片,保存完好,是梧州极其宝贵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梧州素有“百年商埠”之称,昔日曾是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市内的民居、商业建筑独具特色,建筑风格主要以骑楼为主。
梧州地处岭南,北回归线经过其间,旧时为了结合南方潮湿多雨及多洪易涝的气候特点,梧州建筑多采用骑楼形式,临街楼层可作商铺,楼上可住人。
骑楼形式既方便行人上街时遮阳挡雨,又可扩大楼房面积。
梧州民俗文化作文600字初中
![梧州民俗文化作文600字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7f7e157f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ef.png)
梧州民俗文化作文600字初中
梧州,这座风景秀丽的城市,不仅拥有绝美的自然风光,更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梧州人,我由衷地为这里独特的民俗文化而骄傲。
说到梧州民俗,非得说不可的就是"华夏第一灶"。
在我们梧州人的眼里,灶王爷可不仅仅是一尊泥塑小神像,而是家家户户心中永远的主心骨儿。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全城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
到了晚上,一家老小便会拾级而上,手捧鲜花、香烛和美味佳肴,拜谒灶王爷,祈求来年家运亨通、吉祥如意。
除了灶王爷,梧州还有举世闻名的彩灯艺术。
梧州彩灯制作技艺源远流长,工艺精湛绝伦。
每逢重大节日,梧州街头巷尾便会挂满五颜六色的灯笼,将整座城装点得绚丽夺目。
小时候,我最爱和小伙伴们逛彩灯市场,看着那些栩栩如生的灯笼,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
闲暇时,我也常常和爷爷学习编制民间手工艺品。
梧州民间工艺独树一帜,如三绳编织、剪纸、蜡染等,每一种都彰显着匠人的巧心手笔。
我最喜欢蜡染的过程,看着那些朴素的白布在蜡染师傅的手中变换出斑斓的图案,就仿佛看见了大自然万物生机勃勃的模样。
梧州民俗文化博大精深,饱含着先人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为新一代的传承人,我们理应以崇敬的心态去学习、去传播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梧州民俗文化在世代相传中熠熠生辉,永不落幕。
广西梧州摆酒烟和酒标准
![广西梧州摆酒烟和酒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bda335c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4c.png)
广西梧州摆酒烟和酒标准广西梧州是中国著名的酒都之一,以其独特的摆酒烟和酒标准而闻名于世。
这里的摆酒烟和酒标准不仅是一种文化传统,更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摆酒烟是广西梧州地区特有的一种酒文化,它是在宴席上为宾客奉上的一种特殊烟雾。
摆酒烟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需要选用上等的烟草和特殊的烟叶,经过精心的加工和熏制而成。
在宴席上,主人会亲自点燃摆酒烟,让宾客们感受到独特的香气和烟雾的美妙。
摆酒烟不仅具有独特的香味,还有助于提神醒脑,增加宴会的气氛。
而梧州的酒标准则是指梧州地区特有的一种酒的标准和规范。
梧州的酒标准非常严格,要求酒的原料必须选用上等的粮食和水,酿造过程必须符合一定的工艺流程和时间要求。
梧州的酒标准还规定了酒的口感、香气和色泽等方面的要求,确保每一瓶酒都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品质。
梧州的酒标准不仅是对酒的生产过程的要求,更是对酒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保证。
广西梧州的摆酒烟和酒标准的形成与梧州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密不可分。
梧州地处广西西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这里的人们从古至今都以农耕为生,粮食丰富,酿酒技艺也得到了长期的积累和发展。
同时,梧州地区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这为摆酒烟和酒标准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摆酒烟和酒标准不仅是广西梧州地区的独特文化,也是中国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代表了梧州地区人民对美食和美酒的追求和热爱,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追求。
同时,摆酒烟和酒标准也是梧州地区人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一种方式,它们的存在和发展不仅丰富了梧州地区的文化内涵,也为广西乃至整个中国的文化多样性做出了贡献。
总之,广西梧州的摆酒烟和酒标准是一种独特的酒文化,它们代表了梧州地区人民对美食和美酒的追求和热爱,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一种方式。
它们的存在和发展不仅丰富了梧州地区的文化内涵,也为广西乃至整个中国的文化多样性做出了贡献。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一独特的酒文化,让它们在新的时代中继续发扬光大。
浅谈家乡梧州的龙母文化
![浅谈家乡梧州的龙母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1ab5d317fad6195f312ba64a.png)
浅谈家乡梧州的龙母文化我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西江流域上一颗享有“百年商埠”声誉的明珠。
龙母文化在这里起源,也在这里发展。
千百年来,西江流域的民众把龙母信奉为"水神",这种对龙母的信仰形成了"龙母文化"。
在梧州,随处可见跟龙母文化有关的事物:梧州龙母庙、以龙母利泽天下为题材的粤剧、跟龙母有关的建筑图案以及各种各样的龙母文化的特产......作为“龙的传人”,寻根问祖是我们的光荣使命,下面我来简单介绍一下家乡梧州的龙母文化。
一、关于龙母的传说小时候经常听到家里的老人说有关于龙母的传说,他们说龙母出生在广西梧州藤县,其父亲系藤县人氏,叫温天瑞;母亲系广东德庆县悦城人氏,姓梁。
一天温女到江边去洗衣服捡到一个巨蛋,于是把它抱起来带回家里,当作宝贝一样珍藏起来。
经过了七个月又二十七天,那只石蛋忽然裂开,从中窜出五条如蛇状能活动的蜥蜴,个个非常喜欢玩水,温氏象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似的细心喂养。
到长大它们却是五条活灵活现的小龙。
五小条感于温女的养育之恩,衔鱼孝敬温女,不断帮助温女与水灾、旱灾、虫灾和官灾斗,造福黎民百姓。
于是,温女被西江流域的百姓们尊称为“龙母”,成为造福百姓,保平安的“神女”。
我在家乡梧州的地方志《藤县志-卷六》,找到了对龙母传说的考证:“按龙母赢秦祖龙(即秦始皇)时之神也。
温姓或曰蒲姓(“温”即龙母原居于“温水”,古人随其祖居地而作姓“温”也。
)……今考粤东肇庆府旧志及悦城孝通祖庙旧志,咸以为藤县人,则无论毓于何都,其为藤之神固可考核而无疑者,然其墓独在悦城,何也?父天瑞娶悦城梁氏,生三女,龙母其仲也……随其母至悦城,心喜其地,欲以为安厝所。
因熟记之,及归于溪也,得石卵,剖之出五物,如守宫状,喜水,母豢渐长,放之江遂去,越数年,鳞甲辉煌,复来见母,母知龙子之远迎也。
别其父母曰:儿当乘龙至悦城,遂跨龙,薄暮抵江口。
……”龙母仙逝后,“立庙祀,极显应,故至今香火独盛云。
梧州两广三总府的历史文化价值的感受与收获
![梧州两广三总府的历史文化价值的感受与收获](https://img.taocdn.com/s3/m/4e476c51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5a.png)
梧州两广三总府的历史文化价值的感受与收获梧州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重要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在这座城市的中心区域,分布着两广三总府,它们作为梧州的文化遗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我有幸在梧州的一次旅行中,亲身感受到了这些古老建筑的魅力,并从中获得了广泛的收获。
两广三总府是梧州最重要的历史遗迹,它们包括两座广东总府、两座广西总府和一座粤西总府。
这些府邸建于清代,起初是作为官员办公和居住的场所,后来逐渐成为世人参观的景点。
两广三总府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方建筑的元素,充分展现出了梧州的文化多元性。
首先参观的是两座广东总府,这些总府坐落在梧州市的市中心,距离彼此不远。
进入广东总府的院内,立刻感受到了宏伟和庄严的氛围。
广东总府的建筑呈四合院式,中间是宽敞的大殿,四周是住宅和办公区。
这里的建筑雕梁画栋,琳琅满目的雕刻装饰充满了时代气息。
我被这些精美的细节所吸引,仔细观察了每一个雕花和图案。
在广东总府里,我还了解到了许多关于梧州历史的知识。
这里陈列着许多古代文件和照片,展示了梧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繁荣和变迁。
我了解到,梧州曾是两广总督府所在地,这里发生过许多重要事件,对整个广西地区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参观广东总府,我对梧州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得更加有信心。
接下来,我前往了两座广西总府。
这些总府也是顶尖的建筑,虽然造型与广东总府相似,但内部设计却有所不同。
广西总府的建筑更加简洁朴实,却给人一种宁静和恬淡的感觉。
进入其中一座总府的大殿,我立刻被殿内的一幅壁画所吸引。
这幅壁画绘制了广西的自然风光和梧州的重要地标,将城市的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感受到了广西总府的与众不同之处,它们的设计风格凸显了梧州独特的文化气息。
参观两座广西总府后,我心生敬佩。
广西总府代表着梧州的历史和文化,作为建筑物本身的价值之外,还代表着梧州人民对历史的珍视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这些总府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充分展示了梧州的文化自信。
梧州的饮食文化
![梧州的饮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aa1d8a24cfc789eb172dc82e.png)
梧州的饮食文化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梧州人,因此从小便受到这座岭南小城乡土文化的熏陶,并无比热爱这座岭南小城。
梧州,位于珠江上游,是浔江、桂江、西江三江交汇处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岭南名城,有“百年商埠”和“小香港”之美誉。
有人文历史积淀,有独特于世间、个性鲜明的文化符号,就是文化品牌。
梧州的文化品牌,自然就是西江文化、龙母文化、骑楼文化、粤语文化、饮食文化等等。
这些文化既自有特色和范畴,又彼此圆融渗透,互为表里,是梧州山水文化的组成部份和物质载体。
广西梧州八大传统文化
![广西梧州八大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af6d6536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93.png)
广西梧州八大传统文化广西梧州八大传统文化龙母文化龙母文化属于民间原生态水文化宗教信仰,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的产物和中华龙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龙母,是春秋战国时期百越族女首领,姓温,名凤娇。
相传龙母生前为西江流域的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有功于国,有德于民而利泽天下。
千百年来,一直被西江流域的民众信奉为“水神”而建庙敬拜。
梧州保存着始建于北宋时期的龙母庙,民间龙母文化流传广泛,相关民俗活动丰富多彩(龙母开金库、龙母诞、五龙朝母、祭典等);域内藤县是相传的龙母诞生地(清嘉庆《藤县志》),并且早在北宋时就建有龙母庙(《太平寰宇记》),民间龙母文化活动一直延伸到解放前(广东悦城龙母庙逢龙母诞期必派人到藤县请龙母家乡的妇女四人到悦城龙母庙为龙母沐浴更衣)。
龙母文化,是西江文化的内核,是中华龙文化的源头之一,其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并不亚于海神妈祖。
经过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淀积而形成的龙母文化所孕育和产生的强大文化力,已经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正是龙母文化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西江流域一代又一代的劳动者继承和发扬龙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用智慧和勤劳,创造了西江流域的社会财富,推动了西江流域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梧州的龙母文化源远流长,深深植根于民间,在桂东南、粤港澳以至东南亚还有众多的现代崇拜者,是梧州地方文化的瑰宝。
骑楼文化骑楼是我国南方和东南亚一带特有的近代建筑,至今梧州已拥有骑楼建筑560幢,骑楼街道总长7公里,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实为国内罕见,被人们誉为“中国骑楼博物馆”。
这些历史悠久又富有岭南文化特色的骑楼,成群成片,保存完好,是梧州极其宝贵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梧州素有“百年商埠”之称,昔日曾是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市内的民居、商业建筑独具特色,建筑风格主要以骑楼为主。
梧州地处岭南,北回归线经过其间,旧时为了结合南方潮湿多雨及多洪易涝的气候特点,梧州建筑多采用骑楼形式,临街楼层可作商铺,楼上可住人。
梧州历史文化景点介绍
![梧州历史文化景点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995c1771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64.png)
梧州历史文化景点介绍600字
梧州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部。
以下是梧州历史文化景点的介绍:
1.骑楼城:骑楼城是梧州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建筑群,也是中国南部的骑楼建
筑之首。
这里有许多保存完好的中西结合的骑楼建筑,代表了梧州近代时期的繁华景象。
游客可以在这里领略到浓郁的岭南风情,品尝地道的梧州美食,购买特色的手工艺品。
2.龙母庙:龙母庙位于梧州市区桂江东岸的龙母庙,是梧州最著名的宗教建
筑之一。
龙母庙始建于北宋初年,历经多次修缮,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龙母庙之一。
这里供奉着传说中的龙母娘娘,是当地人民心中的神圣之地。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浓厚的民间信仰氛围,欣赏到精美的建筑艺术。
3.博物馆:梧州博物馆是一座集历史、文化、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馆内收藏有丰富的文物,包括古代铜鼓、青铜器、玉器和书画等。
博物馆通过多媒体展示、实物展示和讲解等方式,生动地展现了梧州的历史和文化。
4.中山纪念堂:中山纪念堂是梧州最具代表性的近代建筑之一,是为了纪念
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而建。
这座建筑具有浓郁的西式风格,内部装饰精美,是了解近现代中国历史的重要场所。
5.鸳鸯江:鸳鸯江是梧州的著名景点之一,因两条江水交汇处形似鸳鸯而得
名。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独特的自然景观,还可以乘坐游船游览江景,品尝美味的河鲜美食。
以上是梧州一些主要的历史文化景点,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特色。
无论你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游客,还是想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的旅行者,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乐趣。
梧州的历史故事
![梧州的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5e5cce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f.png)
梧州的历史故事梧州历史悠久,是广西重要的历史文化城市之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梧州留下了许多动人心弦的故事。
以下是其中几则优秀的历史故事。
一、吴哥窟之争吴哥窟是柬埔寨著名的历史遗迹,其建造始于公元9世纪,历时400余年。
在13世纪末,吴哥遗址遭到吐蕃入侵,后被崛起的暹罗王朝所征服。
1396年,因两国对吴哥遗址的控制权争夺引发战争,且争夺一波接着一波,持续时间长达四个世纪。
明朝时期,梧州便成为吴哥窟的争夺战场之一。
1419年,明朝派出的将领等人员前往柬埔寨,收复了吴哥窟,为明朝保留了这一举世闻名的文化遗产。
二、黄道婆庙黄道婆,也称为黄花婆,是道教信仰中的保命神。
在梧州古城内,有一座黄道婆庙,建于清代乾隆年间。
相传当地堤防工程期间,处理土方的壮丁失踪了一位,后在一棵黄花树下发现了他的尸体,民众于是便在这一地方奉祀黄道婆,以祈求保佑自己一生平安。
该庙建筑气势雄伟、工艺高超,是一座极具特色的古建筑,成为梧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昭潭帝君庙昭潭帝君庙始建于唐代,是梧州的著名宗教建筑之一。
据传,此庙供奉的昭潭帝君是万物之灵,能够率领地府的鬼魂,统领天命,并助人解决人间疑难问题。
明朝时期,徐霞客曾到这里拜谒,赞扬昭潭帝君有万恩万德,能化解百疾,后该庙被列为梧州文物保护单位。
四、靖港镇靖港镇是梧州有名的历史文化古镇之一,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这里有许多古建筑,例如传统布衣巷、满街飘香的卤煮鸡、瑶族特色手工艺品等。
另外,还有永乐大钟和永乐铁观音,永乐大钟是钟表中的力作,被誉为钟表之母。
永乐铁观音则是中国铁制佛像中规模最大、形态最具特色的一尊,庄严肃穆,堪称一绝。
以上就是梧州历史故事中的一部分,它们也同样体现出了梧州的文化与传统。
随着时间的推移,梧州的历史正在不断地被发掘,也相信未来会添上更多的辉煌历史,为梧州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梧州的文化遗产介绍
![梧州的文化遗产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f02af36e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b6.png)
梧州的文化遗产介绍
梧州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素有“南国桂城”之称。
梧州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介绍:
1. 万秀古城:位于梧州市中心,是梧州最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建于214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古城内有众
多历史建筑和文物,体现了梧州悠久的历史与文化。
2. 万寿塔:位于梧州市江洲区,是梧州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万寿塔建于唐代,高约33米,是梧州市民信仰佛教的重要场所。
3. 荔浦石窟:位于荔浦县城西南16公里的巴马山上,是一处
罕见的岩石雕刻艺术珍品。
石窟栖息于山洞内,有数百尊唐、宋时期的佛像和文化壁画,展现了古代岭南地区的佛教艺术。
4. 梧州博物馆:位于梧州市长洲区,是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馆内收藏了丰富的历史文物、艺术品和民间工艺品,展示了梧州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俗。
5. 苗族风情园:位于梧州市长洲区,是一座展示苗族文化的主题公园。
园内有苗族的传统建筑、服饰、工艺品等,还有苗族歌舞和民俗表演,让游客近距离了解苗族的生活和文化。
6. 隆安县太阳谷:位于梧州市隆安县,是一个集农耕、人文、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景区。
这里有苗族风情村、龙山古村、城隍庙等,保留了传统苗族村落的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让游客感受到浓厚的民俗风情。
梧州的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展示了广西地区的历史、民族和地方特色。
对于喜爱历史文化的游客来说,梧州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梧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
![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梧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6610ef0b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2e.png)
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梧州市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梧州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2.10.20
•【字号】梧政发〔2022〕33号
•【施行日期】2022.10.2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正文
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梧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
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
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园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现公布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26项)。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有关要求,进一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扎实做好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2022年10月20日
第六批梧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26项)。
梧州优秀文化传统
![梧州优秀文化传统](https://img.taocdn.com/s3/m/ab41c775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21.png)
梧州优秀文化传统
梧州,一个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美丽城市,不仅有着壮族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
梧州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深厚而丰富,为这座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梧州的优秀文化传统主要体现在其丰富的历史遗产和传统民俗中。
梧州市内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物,如著名的龙洲古镇、蒋氏古宅等,这些古迹见证了梧州悠久的历史。
同时,梧州还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活动,如壮族歌舞、传统手工艺制作等,这些传统文化活动为梧州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梧州的优秀文化传统不仅体现在历史遗产和传统民俗中,还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梧州人民热爱传统文化,他们尊重历史,传承着古老的文化传统,这种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使得梧州的文化传统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
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但梧州的优秀文化传统却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
梧州人民不断努力,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使得传统与现代相互融合,为梧州的文化传统注入了新的活力。
梧州的优秀文化传统是这座城市的宝贵财富,也是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所在。
我们应该珍视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让优秀的文化传统在梧州这片土地上继续绽放光芒,为这座城市增添更多的魅力和活力。
希望梧州的文化传统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护,让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永续传承。
关于开展梧州早茶文化的通信稿
![关于开展梧州早茶文化的通信稿](https://img.taocdn.com/s3/m/bfa79463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1.png)
梧州市作为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以后世留存的角度来看,有很多民俗文化值得弘扬和传承,曾经的梧州早茶文化更是其中之一。
早茶在梧州已有悠久的历史,至今已有百余年。
在梧州,早茶不仅是一种饮食习俗,更是人们社交、交际的一种方式。
梧州早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丰富,体现了梧州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是梧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一、早茶的起源梧州早茶最初起源于清朝末年,梧州是广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钟楼街一带是梧州的商业中心,这里的茶楼分布很多。
早晨,茶客们会提前来到茶楼享受一顿香气四溢、色、香、味俱全的早茶。
梧州早茶的兴盛,也促成了梧州当时居民早起、早出门、晚归家的生活习惯。
因而,早茶文化被大多数市民接受,并深入市井百姓的生活之中。
梧州人以早茶为荣,觉得早茶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
从艺术家到普通市民,凡能品尝早茶,都自以为高雅之人。
日益形成了在梧州文化中间十分深远的意义。
二、早茶的文化内涵梧州早茶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品茗的茶客中间流传着“茶者梧州”的传统民谣。
可以说,它是一种乡土生活与众不同的文化风景。
它凝集了梧州人对家乡的遥想,抒发了梧州人对生活的憧憬。
早茶饮者借助早茶文化,在生活中体味传统美德、彰显文明素养、追求心灵净化。
地域、文化、历史、生活、艺术这五个方面,构成了梧州早茶文化的完整内涵。
三、早茶的价值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梧州早茶一直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凝聚着梧州市民的情感。
梧州早茶的发扬,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建设。
也有助于增强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觉性,培养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和促进国家文化安全。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梧州早茶文化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在新媒体时代,我们应该通过无线终端客户端、网络社区、信信朋友圈等多种渠道,让梧州早茶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播出去。
还可以利用当地的电视媒体、广播媒体、电台媒体,向社会公众进行更广泛的宣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梧州文化动画09-1班伍卓添3091033108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梧州人,因此从小便受到这座岭南小城乡土文化的熏陶,并无比热爱这座岭南小城。
梧州,位于珠江上游,是浔江、桂江、西江三江交汇处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岭南名城,有“百年商埠”和“小香港”之美誉。
有人文历史积淀,有独特于世间、个性鲜明的文化符号,就是文化品牌。
梧州的文化品牌,自然就是西江文化、龙母文化、骑楼文化、粤语文化、饮食文化等等。
这些文化既自有特色和范畴,又彼此圆融渗透,互为表里,是梧州山水文化的组成部份和物质载体。
西江文化梧州人对水很亲切。
年年泛滥上街淹城浸屋的西江洪水,梧州人也不呼为洪水,而称“西水大”,并没把涨大的西水视为洪水猛兽,倒像年年来访的老朋友。
朋友来了,我就让个地方,称为“搬西水”。
“西水借此”的字条一贴,你就是把家搬到别人的骑楼底,谁都予以宽容和理解,甚至主动帮忙。
西水上街,变成水上街市的梧州,照样繁忙:茶照饮,舞照跳,曲照唱。
满街小艇穿街入巷,楼上的水门打开了,一把竹梯照样上落,从窗口吊只竹篮下去,就可以买到一碗热腾腾的艇仔粥。
吃完,你再把碗和钱放在竹篮里吊下去,小艇回头时,船娘欣然拾取:“承惠啦!”一声娇憨的长唤,再拉一拉竹篮,此时你会凭窗而望,目送欸乃的桨声,还给她一个微笑。
今日在茶楼谁都爱叫上一碗,回味那船娘的身影,那桨声灯影中的小艇,以及那欸乃之声的情韵,你会忍不住来到骑楼城,对那端粥的船娘塑像说一声:“辛苦了!”艇仔粥,很粤味,很怀旧,很文化,也很人性。
洪水退去,家家户户都来次大扫除,把垃圾和污泥浊水一起赶走,随水而去,全城清洁一次,又恢复昨日的繁华。
西水把全市人都动员了,西水使梧州人互助互爱,伦理道德也随西水涨而提升,彰显了水文化的人性光辉。
水,从来就是梧州人生活的主题。
拜龙母,香火两千年不熄,拜的其实是水呀。
这是多么微妙而神秘的民俗深层意蕴,这水文化主题又是何其之独特而不可取代!龙母文化如今梧州百姓有个两千年的神圣--龙母娘娘。
龙母是西江的女神,源于战国时代,比宋代福建海边的妈祖历史悠久多了。
梧州战国时地属楚越,信巫道,杂神崇拜。
大禹治水,没治过西江。
西江不用治,有女神龙母庇护,她养了五条龙子,听话驯服,行云播雨,风调雨顺,海不扬波。
连自称祖龙的秦始皇知道有个妈咪在苍梧,也想巴结。
宋神宗更有意思,册封龙母为妃子,在熙宁八年(公元1076年)重修梧州龙母庙,诰封龙母温氏为永济夫人和灵济崇海妃,五龙亦一一赐封。
龙母,是战国时期南方百越民族中的一位女首领,有“利泽天下”的德行,备受人们的爱戴和拥护。
梧州是龙母的故乡。
为纪念龙母,梧州于北宋年间在城北桂江河畔建成龙母太庙。
今天,龙母太庙不仅是广西少有的保留宋代建筑特色的文物古迹,更是梧州至桂东南地区著名的旅游圣地。
梧州龙母太庙枕山面水,舆地通灵,员由山门、前殿、后殿、左右廊房、交亭组成,后因战乱部分建筑曾受损毁。
现在的龙母太庙经过近年来不断修缮,既保持了古建筑的风格和特色,又增添了牌坊、行宫、龟池、观音亭等主要建筑。
庙内陈列有出土的名代石龟和名代状元伦文叙题写的石龟碑刻“总府题名记”,是珍贵的文物瑰宝。
龟池上的大型雕塑“五龙喷水壁”,源于名代著名画家鲁恭卿的作品,形象栩栩如生,极具艺术魅力。
太庙内还有一传世文物——龙洗盆,传说曾是皇帝御用之宝,只要你用手掌摩擦它的双耳,立即就会发出嗡嗡的奇妙音响,并且水花四溅,大有龙泉喷珠之妙。
千百年来,西江流域的民众把龙母信奉为"水神",这种对龙母的信仰形成了"龙母文化"。
过去龙母之所以被封建统治者和文化人所接受和景仰。
其根源在于中国人对龙的图腾崇拜,中国人对龙的崇拜与敬意,对于一个养龙的女子自然是充满深深的敬意。
由于龙母与她的龙子们竭尽全力带领族人开山治水,造福于民而深得百姓的爱戴。
龙母去世后仍时常在珠江流域显灵护助乡亲,因此被民间奉若神灵并立庙纪念。
龙母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能为民造福、给善良人民带来好运的神奇人物,这一定位迎合了梧州及其周边地区和粤港澳大批祈福者的心理需求。
人们在传播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对内容进行取舍、加工,甚至进行了某种程度上的"神化",使之发展成为一种历史文化资源。
在龙母诞这个日子里,众多的信众聚集在一起,共同接受一种道德的教化。
经过漫长历史的浸润,慢慢地就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一种民间习俗,培养和积淀为一种民间文化心理,这种民间文化心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这也就是千百年来梧州龙母文化影响着西江流域一带,龙母庙依然香火不衰的原因。
"龙母文化"是龙文化在南国的典型体现,无论是历史文化原因,还是民间文学的流传,包括典故、诗歌、戏剧等等,以及建筑和商业文化都体现了西江流域民众对龙母的崇拜,形成一种独特的民俗民风的龙母文化体系。
龙母文化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已不亚于海神妈祖娘娘,梧州也因此享有"龙母故乡"的美誉。
骑楼文化骑楼是房子,西方建筑风格,骑楼连片成街区,是谓骑楼城。
有骑楼,而形成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升华而为文化———骑搂文化。
骑楼文化并非西方外来文化,是地道的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中国传统建筑都有屋檐,屋檐是传统古典建筑的重要特征,屋檐是城市人生靠泊的港湾,风雨烈日中可让人歇息,屋檐这功能很人性,也很艺术。
凉亭就是屋檐的延展和扩大,骑楼也是屋檐的延展和扩大,前者更古典但孤独,后者很现代且连接为廊!妙就妙在这廊!上为楼,下为廊,古典的屋檐在西方建筑设计师手中演变成现代化的行人通道。
骑搂底,港湾一样的人文底蕴,水文化的深层潜意识,那才是梧州人生活的乐趣:躲雨、遮阳、歇脚、候车、聊天,摩肩接踵,熙来攘往,人气十足,伦理十足。
骑楼城遍布南洋、南亚、珠三角的城镇,是大英帝国殖民的产物,这是政治学上的说法。
殖民的政治被人类历史丢入垃圾箱了,而文化人类学、建筑学意义上的骑楼文化艺术倒成了世界人类共同的遗产,其中梧州的规模最大、实用功能至今不衰。
梧州素有“百年商埠”之称,昔日曾是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市内的民居、商业建筑独具特色,建筑风格主要以骑楼为主。
梧州地处岭南,北回归线经过其间,旧时为了结合南方潮湿多雨及多洪易涝的气候特点,梧州建筑多采用骑楼形式,临街楼层可作商铺,楼上可住人。
骑楼形式既方便行人上街时遮阳挡雨,又可扩大楼房面积;骑楼外的砖柱上,镶嵌有圆形的铁环,以供洪水期间作系船之用。
另外,房屋楼上临街的一面,还特设洪水时人出街入市使用的活动板门,称作“水门”。
梧州骑楼文化已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曾被入选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
目前,梧州已修建好防洪堤,每年屡遭洪涝灾害影响的现象已成为历史,但骑楼这一独特的建筑风格已作为历史的见证被很好地保存了下来,致力打造“岭南骑楼城”精品。
梧州地处三江水口,水上定点聚居的渔民及往返运输的船户甚多,他们唱的歌谣另有一格,腔调叫“咸水歌”,其歌内容丰富多彩,情调优美动人。
例如《撑船歌》:“依呀哟呵呵呵!一篙一篙撑到笃(撑到底)!去到阳朔罗(娶)六妹(女子的通称)!呀依哟呵啦!一篙一篙撑到底!去到桂林罗妹仔!”这是一首借爱情作为动力,激发撑船劳动热情的水上歌谣。
又如《堂迅谣》:“欲步桂林拔桂枝,先从龙母启地期,龙母庙(庙在市区北出口处)头上大漓,甘村直上野牛基。
锡坡指上儒良地,倒水坛繁古善基。
古善龙江驿路通,旺滩指上又乌龙。
……”全歌歌词长达36句,描叙了梧州到桂林所经过的各个村镇地名,以及59堂(每堂5公里)水程的情况。
还有一首《礼艇歌》,是反映船家装修成龙舟后冀望自由在地遨游江海豪情的:“柳州杉木装龙舟(呀),龙舟装成(呀)水(呀)面浮(呀)!龙舟装成来出海(呀),南北二江任(罗)行游(呀)!”歌中多用衬字,游腔拖音,缓延节奏,悠扬悦耳,适宜于江河悠唱。
另外,无论浔江、西江还是桂江,沿途滩多路险,船工过去只靠桨划、篙撑和纤拉,过滩如同一场战斗性的拼搏,故又有《滩路歌》的咏唱。
它是把每个险滩的情状特点及上下滩的操作要领、注意事项等,编成歌谣让船工熟记,求得行船时安全地渡险闯滩。
在粗犷的号子配合下,高亢激昂的歌声回响江面;唱时有领有合,通过明快、跃动的节奏与豪迈、昂奋的激情,统一了船工们操作的步调,鼓舞他们闯滩的斗志。
至于渔民,也有反映其自身生活特点的民歌,他们把四季渔汛、渔事编成渔咏,加以唱叹。
在过去,住在山区的百姓,每天耕稼采樵过程中,或在有闲情逸致之时,常会哼唱几首淳朴美妙的山歌,幽情雅兴,随风传播;住在水上的船户,又常于晴天丽日或晨雾弥江之时,伴着矣乃之声送过去悠扬的船歌,若断若续;而住在江边的人家,更在月白风清、江心夜静之时,常闻渔歌缕缕,如泣如诉……真令人进入到一个心旷神怡、忘情陶醉的境界里了!粤语文化梧州是货真价实的粤语发源地。
西江流域大部份城镇居民的母语均为粤语,方言是文化最顽固的部份,鬓毛已衰,乡音不改,代代承传。
粤语承传了秦汉时期的古汉语,成熟于唐,谓之唐音,是秦汉文化的活化石。
中国七大方言中,唯有粤方言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的词汇,最古香古色,通行于两广,流行于海外,使用总人口约近一亿。
粤语不但很国语,还具有世界性,海外华侨及华裔其母语多系粤方言,他们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南北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广西籍美洲华侨和华裔几乎90%以上的祖籍都是粤方言区的。
粤语文化还包涵岭南粤域的民情、风俗、礼尚、习性等人文特色,因此粤剧、粤曲和地方曲艺、舞狮、舞龙、鹿儿戏等等,也是要光大发扬的文化品牌。
饮食文化这饮食文化,梧州大有骄人之处,计有:冰泉豆浆、纸包鸡、六堡茶、龟苓膏、生炒田螺、蜜枣、豆腐渣、三蛇酒、蛤蚧酒、凉茶、瓦煲饭、灰水粽、龙虱、艾糍、艇仔粥、中秋月饼、蜜柚、腊味等等。
龟苓膏:最早产于广西梧州始创于1763年)研发的。
在梧州有许多生产龟苓膏的企业,其中广西梧州制药集团是制作龟苓膏历史最久、生产规模最大的一家。
由于乌龟属于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因此该企业生产的双钱牌龟苓膏所用的龟都是自己开发、实验、饲养的龟。
到2005年,双钱牌龟苓膏已经占到台湾市场的50%,香港市场的70%,东南亚市场的30%,美国、加拿大市场的30%~50%。
鉴于该特产的重要价值,2007年5月国家质检总局经过严格审查,批准对梧州龟苓膏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广西梧州古称苍梧郡。
公元3世纪时(三国时),蜀汉皇帝刘备新丧,南方诸郡的土著趁机起兵叛变。
蜀国丞相诸葛亮亲自出马平乱。
诸葛亮南征时驻军于苍梧郡,当时蜀军将士多为北方人,初到南方水土不服,大多数将士上吐下泻,严重影响战斗力。
诸葛亮很着急,急忙找来当地人问个究竟。
当地人说,梧州气候湿热、多雾(古称瘴气),于是便献上妙方,以当地特产乌龟、土茯苓熬汤饮用。
诸葛亮令军士一试,果然功效如神,大部分将士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