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必考选择题对点专练5遗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2019届浙江选考《考前特训》学考70分快练(选择题):考点5 遗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浙江选考《考前特训》学考70分快练(选择题):考点5 遗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6a373ff2cc58bd63086bd00.png)
2019届浙江选考《考前特训》学考70分快练(选择题):考点5 遗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下碱基配对正确的是()A.G与T B.A与A C.U与T D.G与C2. (2016·浙江学业考试)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 )A. DNA是遗传物质B. RNA是遗传物质C. 蛋白质是遗传物质D. 糖类是遗传物质3.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B. rRNA是核糖体的重要成分C. T 2 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苷酸组成D. 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的DNA上4.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促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因子”是( )A. S型菌的蛋白质B. R型菌的蛋白质C. R型菌的DNAD. S型菌的DNA5. 若1个 35 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 32 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噬菌体( )A. 一定有 35 S,可能有 32 PB. 只有 35 SC. 一定有 32 P,可能有 35 SD. 只有 32 P6. 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碱基对位于外侧B.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并证实其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7. 如图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对此实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本实验所使用的被标记的噬菌体是接种在含有 35 S的培养基中获得的B. 本实验选用噬菌体做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结构组成只有蛋白质和DNAC. 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D. 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 35 S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8. 下列物质不属于基因表达产物的是( )A. rRNAB. tRNAC. 蛋白质________D. DNA9. 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只含有D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B. 只含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RNAC. 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D. 既含有DNA又含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主要是DNA10. 下列物质的层次关系由大到小依次是( )A. 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B. 染色体→DNA→脱氧核苷酸→基因C. 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基因D. 基因→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11. 下列与DNA分子组成和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分子与RNA分子具有相同的五碳糖,但其含氮碱基有所不同B. 卡伽夫法则认为DNA分子中(A+T)/(G+C)的量一定不相等C. DNA单链上相邻碱基以氢键连接D. 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主链的基本骨架12. 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的叙述 , 错误的是()A.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中心法则B. DNA 中的遗传信息是通过转录传递给 mRNA 的C. DNA 中的遗传信息可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D. DNA 病毒中没有 RNA, 其遗传信息的传递不遵循中心法则13. 某生物的体细胞中有2n条染色体。
高考生物学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知识对点小题练 7.遗传的分子基础 (4)
![高考生物学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知识对点小题练 7.遗传的分子基础 (4)](https://img.taocdn.com/s3/m/dd66e8e5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75.png)
7.遗传的分子基础不定项选择题1.(江苏盐城三模)离心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技术手段。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梅塞尔森和斯塔尔通过实验证明DNA分子半保留复制中,采用了差速离心法B.在细胞工程的操作中,利用离心法可以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C.用差速离心法对细胞匀浆进行离心,分离核糖体比分离叶绿体的转速低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可将DNA和蛋白质分开,以便分别研究各自的作用2.(湖南永州三模)已知组蛋白乙酰化与去乙酰化,分别是由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催化的,HAT和HDAC催化的相关反应在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两种酶通过对核心组蛋白进行可逆修饰来调节核心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从而调控转录的起始与延伸。
一般来说,组蛋白的乙酰化促进转录,而去乙酰化则抑制转录。
染色质包括具有转录活性的活性染色质和无转录活性的非活性染色质,染色质上的组蛋白可以被乙酰化,下图表示部分乙酰化过程。
下列相关推测合理的是( )A.HDAC复合物使组蛋白去乙酰化伴随着对基因转录的抑制B.由图可知,激活因子使组蛋白发生乙酰化可改变染色质的活性C.细胞中HAT复合物的形成有利于DNA聚合酶与DNA的结合D.活性染色质和非活性染色质均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3.(湖南师大附中二模)如图为人体细胞中DNA控制性状的流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细胞中核糖体的分布位置: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附着在内质网上B.图中的蛋白质2可能是催化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的酶C.Ⅲ代表的是tRNA,其所转运氨基酸的密码子是UGAD.核基因发生突变,可能会影响线粒体的性状4.(河北沧州模拟)细胞内的核酸通常需要与蛋白质结合成为核酸—蛋白质复合物,才能行使特定的生理功能。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RNA与蛋白质结合有利于肽链的合成B.DNA与蛋白质结合能调控基因的表达C.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均存在DNA与蛋白质形成的复合物D.DNA的合成过程需要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不需要DNA5.(湖南长沙一模)F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上游有以CGG为单元的重复序列。
高考生物学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专题5 遗传的分子基础、变异与进化 (6)
![高考生物学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专题5 遗传的分子基础、变异与进化 (6)](https://img.taocdn.com/s3/m/9662f34e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79.png)
专题五遗传的分子基础、变异与进化A组基础对点练考点1 遗传的分子基础1.(四川广安一模)科学研究发现,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自身蛋白质的合成立即停止,转而合成噬菌体蛋白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主要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噬菌体蛋白质的合成需要大肠杆菌提供酶和能量C.噬菌体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需内质网进行加工D.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会侵入大肠杆菌影响细菌代谢2.(山东联考二模)DNA复制过程中,尚未解开螺旋的亲代双链DNA同新合成的两条子代双链DNA的交界处称为复制叉。
研究发现,啤酒酵母中某种蛋白被加载到复制叉时,被招募并停滞在复制叉处的Mec1蛋白就会被激活并随复制叉向前移动,从而完成DNA的复制。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DNA一条链中的磷酸基团和脱氧核糖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B.DNA解旋过程中解旋酶需在ATP供能驱动下断裂两条链间的氢键C.Mec1蛋白被激活后会与RNA聚合酶结合,进而完成DNA的复制过程D.抑制细胞中Mec1基因的表达,细胞可能会被阻滞在细胞分裂间期3.(浙江台州二模)唾液腺细胞合成淀粉酶的局部过程如图所示,图中①表示某种细胞器,②表示某种大分子化合物。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的囊腔是内质网腔B.①识别②上的启动子,启动多肽合成C.多个①结合在②上合成同一种多肽,提高翻译效率D.图示过程需三种RNA参与,三种RNA都是基因转录产物4.(山东模拟)不同核酸类型的病毒完成遗传信息传递的具体方式不同。
下图为某“双链±RNA病毒”基因表达示意图。
这类病毒携带有RNA复制酶,在该酶的作用下,-RNA作为模板复制出新的+RNA。
合成的+RNA既可以翻译出病毒的蛋白质,又可以作为模板合成-RNA,最终形成“±RNA”。
已知逆转录病毒的核酸为“+RN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与DNA的复制不同,±RNA的双链可能都是新合成的C.该病毒与逆转录病毒基因表达时都存在A—T、A—U的配对D.逆转录病毒与该病毒繁殖时均有+RNA到-RNA的过程5.DNA甲基化是指在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下,DNA的CG二核苷酸中的胞嘧啶被选择性地添加甲基。
2017-2019年高考真题生物分项汇编_专题05 遗传的分子基础
![2017-2019年高考真题生物分项汇编_专题05 遗传的分子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91e11ab408a1284ac85043af.png)
专题05 遗传的分子基础1.(2019全国卷Ⅰ·2)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
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①同位素标记的tRNA②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③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⑤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答案】C【解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合成多肽链的过程即翻译过程。
翻译过程以mRNA为模板(mRNA上的密码子决定了氨基酸的种类),以氨基酸为原料,产物是多肽链,场所是核糖体。
翻译的原料是氨基酸,要想让多肽链带上放射性标记,应该用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苯丙氨酸)作为原料,而不是同位素标记的tRNA,①错误、③正确;合成蛋白质需要模板,由题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因此可以用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作模板,同时要除去细胞中原有核酸的干扰,④、⑤正确;除去了DNA和mRNA 的细胞裂解液模拟了细胞中的真实环境,其中含有核糖体、催化多肽链合成的酶等,因此不需要再加入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故②错误。
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2019天津卷·1)用3H标记胸腺嘧啶后合成脱氧核苷酸,注入真核细胞,可用于研究A.DNA复制的场所B.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C.分泌蛋白的运输D.细胞膜脂质的流动【答案】A【解析】DNA复制需要DNA模板、原料脱氧核苷酸、能量ATP和DNA聚合酶,A正确;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开始翻译mRNA上的密码子,需要tRNA运输氨基酸,不需要脱氧核苷酸,B错误;分泌蛋白的需要内质网的加工,形成囊泡运到高尔基体,加工、分类和包装,形成分泌小泡,运到细胞膜,胞吐出去,与脱氧核苷酸无关,C错误;细胞膜脂质的流动与物质跨膜运输有关,无需脱氧核苷酸,D 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A。
3.(2019江苏卷·3)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中可用15N代替32P标记DNAB.噬菌体外壳蛋白是大肠杆菌编码的C.噬菌体DNA的合成原料来自大肠杆菌D.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答案】C【解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高中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练习题(含解析)
![高中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练习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b92406a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5a.png)
高中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DNA复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需要能量B.需要酶C.需要原料D.不需要模板2.基因控制生物体性状的方式有()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②通过直接控制激素的合成来调节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③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④通过控制全部核糖的合成控制生物体的性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用链霉素可使核糖体与单链DNA结合,这一单链DNA就可以代替mRNA翻译成多肽,这说明()A.遗传信息可由RNA流向DNAB.遗传信息可由蛋白质流向DNAC.遗传信息可由DNA流向蛋白质D.遗传信息可由RNA流向蛋白质4.某双链DNA分子含有2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T∶G∶C=1∶1∶3∶5.下列关于该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共有20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B.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1∶1∶2∶2C.若该DNA分子中的这些碱基随机排列,排列方式最多有4200种D.若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则需480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5.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A.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B.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C.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前期D.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间期6.下列有关真核生物体内核基因转录与翻译的说法,错误的是()A.不能在同一场所同时发生B.都存在碱基A与U配对C.在细胞分裂和分化过程中均会发生D.只要碱基配对出错就会引起性状改变7.下列关于RNA的叙述,正确的是()A.RNA都是以DNA为模板合成的B.密码子、反密码子均存在于mRNA上C.tRNA上只有3个碱基,其余RNA上有多个碱基D.蛋白质合成的过程需要3种RNA共同发挥作用8.下列有关DNA复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DNA复制时只有一条链可以作为模板B.DNA复制所需要的原料是4种脱氧核苷酸C.DNA复制的场所只有细胞核D.DNA复制的时间只能是有丝分裂间期9.DNA甲基化是指DNA中的某些碱基被添加甲基基团,导致基因中碱基序列不变但表型改变的现象。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题:遗传的分子基础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题:遗传的分子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04ba087b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e7.png)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题:遗传的分子基础一、单项选择题(共6小题)1.核糖核酸酶P是一种催化tRNA前体加工的核糖核酸-蛋白复合物,核糖核酸酶P()A.与tRNA的组成元素不同B.能水解产生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C.仅存在于真核细胞中D.催化水解碱基与核糖间的化学键2.大肠杆菌核糖体蛋白与rRNA组装成核糖体。
当大肠杆菌细胞中缺乏足够的rRNA时,核糖体蛋白可通过结合到自身mRNA上的核糖体结合位点,抑制自身mRNA的翻译。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大肠杆菌核糖体蛋白的基因转录完成后再翻译B.同一个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种类可能不同C.核糖体与mRNA结合后逐次阅读遗传信息,直至读取到终止密码子结束D.核糖体蛋白的结合特点,维持了RNA和核糖体数量平衡,减少了物质与能量浪费3.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下列关于DNA结构的叙述,正确的选项是()A.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A—T碱基对与G—C碱基对的直径不同B.DNA的多样性体现在每一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C.DNA分子中A—T碱基对所占的比值越大,其热稳定性越高D.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中嘌呤碱基数目与嘧啶碱基数目相等4.为了探究生物遗传物质的本质是蛋白质还是DNA,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并让其去侵染大肠杆菌。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以用14C和18O代替35S和32P对T2噬菌体进行标记B.35S组的子代噬菌体不含35S,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用标记好的T2噬菌体去侵染肺炎链球菌可得到相同的结论D.整个实验中在标记噬菌体阶段,需用含35S或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5.在不同类型的细胞中,有些基因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有些基因只在某类细胞中特异性表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ATP合成酶基因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B.输卵管细胞中可检测到血红蛋白mRNAC.细胞的分化取决于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D.基因通过其表达产物来控制生物的性状6.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分子的热稳定性与C—G碱基对的比例有关B.不同DNA分子中的碱基配对方式存在差异C.环状DNA分子中的每个五碳糖都同时连接2个磷酸基团D.一个DNA分子每条单链中A+T占该单链全部碱基比值一般相同二、多项选择题(共4小题)1.碱基家族添了新成员,科学家合成了P、B、Z、S四种新的碱基,它们的配对原则是Z配P,S配B,并都是通过三个氢键连接。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专题6 遗传的分子基础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专题6 遗传的分子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877dc6256edb6f1aff001f82.png)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专题6遗传的分子基础一、单1.下列关于遗传密码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种与之对应的密码子B、GTA肯定不是密码子C、每种密码子不一定都有与之对应的氨基酸D、tRNA上只含有三个碱基,称为反密码子+2.研究发现,神经退行性疾病与神经元中形成的R-loop结构有关。
R-loop结构是一种三链RNA-DNA杂合片段,由于新产生的mRNA与DNA模板链形成了稳定的杂合链,导)致该片段中的非模板链只能以单链状态存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R-loop结构中杂合链之间通过氢键连接B、R-loop结构中嘌呤碱基总数与嘧啶碱基总数不一定相等C、R-loop结构中的DNA单链也可转录形成相同的mRNA D、R-loop结构的形成会影响遗传信息的表达+3.囊性纤维病是北美白种人中常见的一中遗传病,该病患者体内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3个碱基对后,导致CFTR蛋白第508位缺失了苯丙氨酸(转运苯丙氨酸的tRNA上,反密码子是AAA或AAG),最终使肺功能严重受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患者体内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只存在于肺泡壁细胞中B、mRNA上决定苯丙氨酸的3个相邻碱基是TTT或TTCC、基因模板链中编码苯丙氨酸的3个碱基是AAA或AAGD、患者与正常人的mRNA上终止密码子决定的氨基酸相同+4.下图表示某DNA片段,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相间排列,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④的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⑨既容易断裂又容易生成,所以DNA稳定性与之无关D、该DNA片段有两种碱基配对方式,四种脱氧核苷酸+5.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6.下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的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占20 %。
高考生物五年真题(2019-2023年)专题汇总解析—遗传的分子基础
![高考生物五年真题(2019-2023年)专题汇总解析—遗传的分子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60417cbc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95.png)
高考生物五年真题(2019-2023年)专题汇总解析—遗传的分子基础考点1 DNA的结构与复制〖2023年高考真题〗1.(2023·山东·高考真题)将一个双链DNA分子的一端固定于载玻片上,置于含有荧光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体系中进行复制。
甲、乙和丙分别为复制过程中3个时间点的图像,①和①表示新合成的单链,①的5'端指向解旋方向,丙为复制结束时的图像。
该DNA复制过程中可观察到单链延伸暂停现象,但延伸进行时2条链延伸速率相等。
已知复制过程中严格遵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据图分析,①和①延伸时均存在暂停现象B.甲时①中A、T之和与①中A、T之和可能相等C.丙时①中A、T之和与①中A、T之和一定相等D.①延伸方向为5'端至3'端,其模板链3'端指向解旋方向【答案】D【详解】A、据图分析,图甲时新合成的单链①比①短,图乙时①比①长,因此可以说明①和①延伸时均存在暂停现象,A正确;B、①和①两条链中碱基是互补的,图甲时新合成的单链①比①短,但①中多出的部分可能不含有A、T,因此①中A、T之和与①中A、T之和可能相等,B正确;C、①和①两条链中碱基是互补的,丙为复制结束时的图像,新合成的单链①与①等长,图丙时①中A、T之和与①中A、T之和一定相等,C正确;D、①和①两条单链由一个双链DNA分子复制而来,其中一条母链合成子链时①的5'端指向解旋方向,那么另一条母链合成子链时①延伸方向为5'端至3'端,其模板链5'端指向解旋方向,D错误;故选D。
2.(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紫外线引发的DNA损伤,可通过“核苷酸切除修复(NER)”方式修复,机制如图所示。
着色性干皮症(XP)患者的NER酶系统存在缺陷,受阳光照射后,皮肤出现炎症等症状。
患者幼年发病,20岁后开始发展成皮肤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修复过程需要限制酶和DNA聚合酶B.填补缺口时,新链合成以5’到3’的方向进行C.DNA有害损伤发生后,在细胞增殖后进行修复,对细胞最有利D.随年龄增长,XP患者几乎都会发生皮肤癌的原因,可用突变累积解释【答案】C【详解】A、由图可知,修复过程中需要将损伤部位的序列切断,因此需要限制酶的参与;同时修复过程中,单个的脱氧核苷酸需要依次连接,要借助DNA聚合酶,A正确;B、填补缺口时,新链即子链的延伸方向为5’到3’的方向进行,B正确;C、DNA有害损伤发生后,在细胞增殖中进行修复,保证DNA复制的正确进行,对细胞最有利,C错误;D、癌症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累积突变的结果,随年龄增长,XP患者几乎都会发生皮肤癌的原因,可用突变累积解释,D正确。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3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3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551ff43d6edb6f1aff001f59.png)
返 首 页
真 题 再 做 · 感 悟 考 法 考 向
3.(2017· 全国卷Ⅱ)在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 噬菌体侵染大肠 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T2 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B.T2 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 mRNA 和蛋白质 C.培养基中的 32P 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 T2 噬菌体的核酸中 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 T2 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 )
课 时 限 时 集 训
分 点 突 破 · 知 能 双 向 通 关
返 首 页
2.(2018· 全国卷Ⅱ)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真 题 再 做 · 感 悟 考 法 考 向
)
A.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 RNA B.T2 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 C.HIV 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
课 时 限 时 集 训
分 点 突 破 · 知 能 双 向 通 关
返 首 页
真 题 再 做 · 感 悟 考 法 考 向
C [T2 噬菌体只能寄生在大肠杆菌中,并在其细胞中复制和增殖,A 错。 T2 噬菌体只有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合成 mRNA 和蛋白质,B 错。培养基中的
32
P
课 时 限 时 集 训
经宿主摄取后进入宿主细胞内部, 在宿主细胞内, T2 噬菌体以自身 DNA 为模板, 以宿主细胞内的物质(含 32P 的脱氧核苷酸等)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因此培养
课 时 限 时 集 训
分 点 突 破 · 知 能 双 向 通 关
B [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A 项正确;T2 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 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 其不能感染肺炎双球菌, B 项错误; HIV 是艾滋病(获 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病原体,C 项正确;阻断病原体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 病的发病率,D 项正确。]
考点三:遗传的分子基础——(2019-2023)五年高考生物学真题专项汇编【老高考版】
![考点三:遗传的分子基础——(2019-2023)五年高考生物学真题专项汇编【老高考版】](https://img.taocdn.com/s3/m/587c5a88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ab.png)
考点三:遗传的分子基础——(2019—2023)五年高考生物学真题专项汇编【老高考版】1.[2023年全国乙卷]已知某种氨基酸(简称甲)是一种特殊氨基酸,迄今只在某些古菌(古细菌)中发现含有该氨基酸的蛋白质。
研究发现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这些古菌含有特异的能够转运甲的tRNA(表示为tRNA甲)和酶E。
酶E催化甲与tRNA甲结合生成携带了甲的tRNA甲(表示为甲-tRNA甲),进而将甲带入核糖体参与肽链合成。
已知tRNA甲可以识别大肠杆菌mRNA中特定的密码子,从而在其核糖体上参与肽链的合成。
若要在大肠杆菌中合成含有甲的肽链,则下列物质或细胞器中必须转入大肠杆菌细胞内的是( )①ATP②甲③RNA聚合酶④古菌的核糖体⑤酶E的基因⑥tRNA甲的基因A.②⑤⑥B.①②⑤C.③④⑥D.②④⑤2.[2021全国乙卷]在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
某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结合现有生物学知识所做的下列推测中,不合理的是( )A.与R型菌相比,S型菌的毒性可能与荚膜多糖有关B.S型菌的DNA能够进入R型菌细胞指导蛋白质的合成C.加热杀死S型菌使其蛋白质功能丧失而DNA功能可能不受影响D.将S型菌的DNA经DNA酶处理后与R型菌混合,可以得到S型菌3.[2020年全国III卷]关于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及其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也可以从RNA流向蛋白质B.细胞中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出的RNA均可编码多肽C.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与所有基因的碱基数之和不相等D.染色体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可以转录出不同的RNA分子4.[2019全国I卷]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
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 )①同位素标记的tRNA②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③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⑤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5.[2020全国III卷]细胞内有些tRNA分子的反密码子中含有稀有碱基次黄嘌呤(Ⅰ)。
专题五 遗传的分子基础(精讲)-备战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精讲精练(通用版)
![专题五 遗传的分子基础(精讲)-备战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精讲精练(通用版)](https://img.taocdn.com/s3/m/e2bd6493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ee.png)
专题五: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篇:回归教材【基础回扣】1.遗传物质的特点:遗传物质必须稳定,要能储存________,可以准确地________,传递给下一代等。
2.S型细菌的________能使活的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噬菌体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在侵染细菌时只有________注入细菌内。
3.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是________。
4.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共同的思路:________。
5.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选择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对________标记而不用14C和3H同位素标记的原因:________。
6.对噬菌体进行同位素标记的大致过程:先用含相应同位素的培养基培养________,再用得到的________培养________,就能得到含相应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
7.选用细菌或病毒作为实验材料研究遗传物质的优点:________。
8.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1)两条长链按________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________和________交替连接,排列在DNA分子的外侧,构成基本骨架,________排列在内侧。
(3)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________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____________原则。
9.8.DNA分子杂交技术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种生物DNA分子的差异。
两种生物的DNA分子杂交________,说明这两种生物亲缘关系越近。
10.DNA分子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稳定性等特点。
11.DNA分子复制的时期是________。
DNA复制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和________复制。
12.将一个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
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原因是________。
最新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 遗传的分子基础(解析版)
![最新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 遗传的分子基础(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0a902465a5e9856a561260f4.png)
遗传的分子基础1.(2019全国卷Ⅰ·2)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
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①同位素标记的tRNA②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③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⑤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答案】C【解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合成多肽链的过程即翻译过程。
翻译过程以mRNA为模板(mRNA上的密码子决定了氨基酸的种类),以氨基酸为原料,产物是多肽链,场所是核糖体。
翻译的原料是氨基酸,要想让多肽链带上放射性标记,应该用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苯丙氨酸)作为原料,而不是同位素标记的tRNA,①错误、③正确;合成蛋白质需要模板,由题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因此可以用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作模板,同时要除去细胞中原有核酸的干扰,④、⑤正确;除去了DNA和mRNA 的细胞裂解液模拟了细胞中的真实环境,其中含有核糖体、催化多肽链合成的酶等,因此不需要再加入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故②错误。
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2019天津卷·1)用3H标记胸腺嘧啶后合成脱氧核苷酸,注入真核细胞,可用于研究A.DNA复制的场所B.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C.分泌蛋白的运输D.细胞膜脂质的流动【答案】A【解析】DNA复制需要DNA模板、原料脱氧核苷酸、能量ATP和DNA聚合酶,A正确;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开始翻译mRNA上的密码子,需要tRNA运输氨基酸,不需要脱氧核苷酸,B错误;分泌蛋白的需要内质网的加工,形成囊泡运到高尔基体,加工、分类和包装,形成分泌小泡,运到细胞膜,胞吐出去,与脱氧核苷酸无关,C错误;细胞膜脂质的流动与物质跨膜运输有关,无需脱氧核苷酸,D 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A。
3.(2019江苏卷·3)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中可用15N代替32P标记DNAB.噬菌体外壳蛋白是大肠杆菌编码的C.噬菌体DNA的合成原料来自大肠杆菌D.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答案】C【解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必考选择题对点专练5遗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必考选择题对点专练5遗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b429a981d1f34693daef3ef7.png)
专练5 遗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名校模拟题组]1.(2018·杭州西湖中学检验)双链DNA分子中,数目相等的碱基是( )A.腺嘌呤和鸟嘌呤B.胸腺嘧啶和胞嘧啶C.腺嘌呤和胞嘧啶D.胞嘧啶和鸟嘌呤答案 D解析在双链DNA分子中,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恒等,鸟嘌呤(G)与胞嘧啶(C)恒等。
2.(2018·嘉兴模拟)如图所示为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一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本组实验中的细菌先用32P的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B.子代噬菌体中具有放射性的个体占大多数C.上清液中放射性较高的原因可能是搅拌不充分D.沉淀中放射性偏低的原因可能是保温时间过长答案 D解析由于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所以细菌不能先用32P的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A错误;子代噬菌体中具有放射性的个体只占少数,B错误;上清液中放射性较高的原因可能是保温时间过短或保温时间过长,C错误;如果保温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会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导致上清液中也会出现放射性,沉淀中放射性偏低,D正确。
3.下列是与“观察叶绿体”活动有关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A.不选幼根作实验材料,因为根细胞无叶绿体,其细胞质也不流动B.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不会随着光强度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C.细胞中叶绿体的移动是细胞质流动的标志D.植物细胞质流动的速度标志着该细胞合成物质的快慢答案 C解析任何活细胞的细胞质都在流动,不是静止的;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随光强度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植物细胞细胞质流动的速度与新陈代谢的旺盛程度有关,不代表合成物质的快慢。
4.科学家埃弗里在培养肺炎双球菌时,发现接种S型菌的固体培养基上出现了少数粗糙型菌落,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肺炎双球菌中S型菌是唯一能引起肺炎或败血症的类型B.若将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后进行悬浮培养,则培养产物均为S型菌C.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培育与上述粗糙型菌落产生过程中的变异类型相同D.长期使用抑制S型菌增殖的药物Y后发现药效下降,这是S菌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答案 B解析肺炎双球菌中S型菌具有多糖类荚膜,是唯一能引起肺炎或败血症的类型,A正确;若将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后进行悬浮培养,则培养产物不只有S型菌,还有R型菌,B 错误;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培育与上述粗糙型菌落产生过程中的变异类型都属于基因突变,C 正确;长期使用抑制S型菌增殖的药物Y后发现药效下降,这是S型菌基因频率在药物Y的选择作用下定向改变的结果,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练5 遗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名校模拟题组]
1.(2018·杭州西湖中学检验)双链DNA分子中,数目相等的碱基是()
A.腺嘌呤和鸟嘌呤
B.胸腺嘧啶和胞嘧啶
C.腺嘌呤和胞嘧啶
D.胞嘧啶和鸟嘌呤
答案D 解析在双链DNA分子中,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恒等,鸟嘌呤(G)与胞嘧啶(C)恒等。
2.(2018·嘉兴模拟)如图所示为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一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本组实验中的细菌先用32P的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
B.子代噬菌体中具有放射性的个体占大多数
C.上清液中放射性较高的原因可能是搅拌不充分
D.沉淀中放射性偏低的原因可能是保温时间过长
答案D 解析由于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所以细菌不能先用32P的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A错误;子代噬菌体中具有放射性的个体只占少数,B错误;上清液中放射性较高的原因可能是保温时间过短或保温时间过长,
C错误;如果保温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会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导致上清液中也会出现放射性,沉淀
中放射性偏低,D正确。
3.下列是与“观察叶绿体”活动有关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A.不选幼根作实验材料,因为根细胞无叶绿体,其细胞质也不流动
B.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不会随着光强度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C.细胞中叶绿体的移动是细胞质流动的标志
D.植物细胞质流动的速度标志着该细胞合成物质的快慢
答案C 解析任何活细胞的细胞质都在流动,不是静止的;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随光强度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植
物细胞细胞质流动的速度与新陈代谢的旺盛程度有关,不代表合成物质的快慢。
4.科学家埃弗里在培养肺炎双球菌时,发现接种S型菌的固体培养基上出现了少数粗糙型菌落,下列相关
叙述中,错误的是()
A.肺炎双球菌中S型菌是唯一能引起肺炎或败血症的类型
B.若将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后进行悬浮培养,则培养产物均为S型菌
C.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培育与上述粗糙型菌落产生过程中的变异类型相同
D.长期使用抑制S型菌增殖的药物Y后发现药效下降,这是S菌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
答案B 解析肺炎双球菌中S型菌具有多糖类荚膜,是唯一能引起肺炎或败血症的类型,A正确;若将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后进行悬浮培养,则培养产物不只有S型菌,还有R型菌,B错误;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培
育与上述粗糙型菌落产生过程中的变异类型都属于基因突变,C正确;长期使用抑制S型菌增殖的药物Y 后发现药效下降,这是S型菌基因频率在药物Y的选择作用下定向改变的结果,D正确。
5.如图表示根据甲链合成乙链的过程,甲、乙是核苷酸长链,①是催化该过程的酶,②、③是核苷酸之间
的化学键,④是合成原料。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DNA聚合酶,具有解开DNA双螺旋的作用
B.②是磷酸二酯键,③是氢键
C.④是由腺嘌呤、核糖、磷酸结合而成的
D.乙链中每3个相邻碱基组成1个密码子
答案D 解析①是RNA聚合酶,②是磷酸二酯键,③是磷酸二酯键,④是由胞嘧啶、核糖、磷酸结合而成的,乙链
中每3个相邻碱基组成1个密码子。
6.(2017·浙江金华十校9月联考)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则子代噬菌体的标记情
况是()
A.均含32P,均含35S
B.均含35S,不含32P
C.部分含32P,均含35S
D.均含32P,不含35S
答案C 解析用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其侵染大肠杆菌时只有头部DNA进入,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大肠
杆菌不含有32P标记的DNA,所以子代噬菌体中部分含32P。
因为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都是用大肠杆菌的原
料来合成的,所以所有的蛋白质外壳都含有35S,C正确。
7.下列关于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烟草花叶病毒由一条RNA链和蛋白质外壳组成
B.该实验证明了RNA是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
C.用RNA酶处理过的RNA仍具有感染效力
D.重建病毒所繁殖的子代病毒类型取决于提供的蛋白质株系
答案A 解析烟草花叶病毒由一条RNA链和蛋白质外壳组成,A正确;该实验证明了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