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标行为动词

合集下载

描述课程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

描述课程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
技能
1.技能:模拟、重复、再现、例证、临摹、扩展、缩写等
2.独立操作: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等
讲述、表达、阅读、复述、朗诵、写出、倾听、观察、朗读、推想、揣摩、想象、转述、讲述、选择、扩写、续写、改写、发现、借助、捕捉、提取、收集、修改
口算、计算、测量、观察、操作、实验、调查、笔算
2.领悟: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坚持、建立、保持、确立、追求等
喜欢、有……愿望、体会、乐于、敢于、抵制、有兴趣、欣赏、感受、愿意、体味、尊重、理解(某人)、辨别、品味、关心
养成、领悟
体会、欣赏、感受
养成、树立
会写、读准、认识、学习、学会、把握、了解、写下、熟记
理解、展示、扩展、使用、分析、区分、判断、获得、表现、扩大、拓展
评价、掌握、运用、懂得、联系上下文
读、写、会用、认识、说出、识别、了解、辨认、描述
知道、表示、会画、确定、找出、获得、读懂
分类、选择、比较、排列、理解、解释、判断、预测、推断、估计、设计、检验、运用、掌握、处理、推导、证明
描述课程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
学习水平
行为动词
举例
语文
数学
知识
1.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再认等
2.理解: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提供、猜测、预测、估计、推断、检索、收集、整理等
3.应用:运用、使用、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拟定、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参观、访问、考察、接触、体验等
感受、尝试、体会、参加、发表意见、提出问题、讨论、积累、体验、策划、分享、合作、探讨、沟通、组织

怎样理解物理课程标准中的行为动词

怎样理解物理课程标准中的行为动词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的行为动词有三类:一是知识性目标行为动词;二是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三是体验性目标行为动词。

对于知识性目标行为动词要让学生识别、辨认、举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把握内在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等。

对于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或更改,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

对于体验性目标行为动词要让学生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反应等。

我认为在知识技能目标中分为三个层次:一、了解与认识:其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描述、说出、认识。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是一般物理现象的最简单的表现形式。

但这部分内容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大多数可以完成这一要求。

如了解内能,知道内能的利用等。

二、理解:是对物理知识较高层次的认知程度,其行为动词有:区别、说明、解释、估计、理解、分类、计算。

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够建立知识的内在关系与外部条件的联系,学生在这一层次的要求中要充分运用已经具备的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和比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公式有一个完整的区分度,做到能说出意义,会比较差别,能进行实际运用。

三、独立操作与创新能力:一方面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体现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探究方法的综合能力实际水平。

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测量、会、学会最高,其行为动词有:测量、会、学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放开手脚,让学生真正能动起来,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工具的使用,学会数据的分析,学会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方法,会通过实验得到启迪,从而学会创新的方法。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我们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态度和潜能的体现,是一种长期寓于教学之中的行为,也分为三个层次来理解:一、经历与感知:其行为动词有:观察、经历、体验、感知、学习、调查、探究;这个层次要求我们从平时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注意力,初步运用感觉器官以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和学习,逐步形成有意注意,为物理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留心学生,对学生的基本能力做到心中有数,并通过引导培养学生的这一层次的能力,是教学的基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行为动词解读及教学启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行为动词解读及教学启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行为动词解读及教学启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数学课程的知识内容、学生发展特性、课程设计目标为视角,从行为动词的角度构建数学课程的基本模型,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能力、技能和素养。

通过行为动词的解读,落实教师的教学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全面的深入的实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行为动词主要包括理解、探究、分析、推理、综合、应用、创新等七大部分,作为能力和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1、理解:指学生具有吸收、消化和理解数学知识和内容的能力,包括对概念的理解、对记号的理解和对运算规则的理解等。

2、探究:指学生具有分析、研究和探索数学知识和内容的能力,包括观察、试错、实验和推断等。

3、分析:指学生能够使用数学思维方法和符号分析、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综合:指学生能够综合联系、分析、比较和汇总各种数学内容间的联系的能力。

6、应用:指学生既能够将数学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又能从数学实际中获得知识的能力。

7、创新: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去发现新的规律,进行创新的思维和实践活动的能力。

教师在实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时,需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能充分理解和掌握行为动词所涉及到的知识和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在数学科目上的主观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围绕行为动词,做到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导向和应用性导向,以课程设计、教学目标、学生发展特性为体系进行教学,注重个性化的要求,充分利用本地化资料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把数学融入日常生活,把知识学到手上去,及时让学生掌握最新数学知识。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概览与简要说明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概览与简要说明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概览与简要说明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概览与简要说明(续)
说明:1.本表所列行为动词用于在《标准》“内容标准”部分描述学生在达成课程学习目标时应能表现出的行为。

2.本表行为动词依学生应达成的目标分为知识性目标行为动词、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和情意性目标行为动词三类,每一类按其程度分为三
个依次递进的层次。

3.每类各层次行为动词依其意义相关程度分为不同的组,各组动词之间用“;”分开,行为动词的先后顺序尽可能按意义的递进关系排列。

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

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
确保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与学生的年龄和学科领域相匹配,避免使用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的词 汇。
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词汇,确保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具体、明确,能够清晰地表达教师期望学 生达到的要求。
05
教学目标中行为动 词的实践案例
语文学科案例
了解:通过阅 读课文,学生 能够说出文章 的主要内容。
理解:通过课 堂讲解,学生 能够理解课文 中的重点词句。
掌握
运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包括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和评价问题。
理解:能够准确理解概念、 原理和方法的含义和意义。
熟练:能够熟练掌握技能和技 巧,包括操作技能和沟通技能
等。
掌握:能够掌握学科的核心概 念、原理和方法,并能够灵活
运用。
理解
理解是指领会并能做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性质、特征、关系、作用等的 认识水平。
实验:学生能够进行科学实验,记录数据,分析结果,并能够提出改进实验的方案。 应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或技术方案。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情感类行为动词
添加标题
描述:情感类行为动词用于描述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学习目标。
添加标题
特点:情感类行为动词通常包括“欣赏”、“体会”、“理解”等词汇,强调学生对学习内 容的情感体验和感受。
添加标题
分类:情感类行为动词可以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类,积极类包括“喜欢”、“热爱”、“感兴 趣”等,消极类包括“讨厌”、“害怕”、“反感”等。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教学目标中的行为 动词
汇报人:XX
目 录 CATALOG
01
教学目标中常用的 行为动词
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行为动词解读及其教学启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行为动词解读及其教学启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行为动词解读及其教学启示行为动词描述的是数学学习应该达到的相应水平和程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为“2022年版课标”)的附录2中对行为动词进行了解释,虽然文字不多,但是意义重大。

深入了解行为动词的基本含义和使用规范,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2022年版课标中的学段目标、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而且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学所应达到的相应水平和基本程度,同时,有助于我们规范拟定和表述课时教学目标,也有助于我们依据2022年版课标理念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行为动词这一名称,首次出现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为“2011年版课标”)的附录1中,2022年版课标对原来的表述进行了相应的修订和补充。

下面,从结果目标行为动词和过程目标行为动词两个角度分别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谈一谈目标行为动词对我们规范拟定教学目标的教学启示。

一、结果目标行为动词2022年版课标规定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两大类。

数学四基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属于结果目标,结果目标对应的行为动词分为四个水平,从低到高,分别是“了解”“理解”“掌握”“运用”。

“了解”是结果目标中的最低水平和最低要求,“运用”是结果目标中的最高水平和最高要求。

下面,对这四种水平的行为动词进行相应解释。

了解是指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与2011年版课标相比,2022年版课标关于“了解”内涵的表述没有改动。

“了解”是结果目标的第一水平要求,它的同类词是“知道”“初步认识”。

在这里,我们特别需要提醒的是不能随意使用“初步”二字,“初步认识”是2022年版课标中的一个规范行为动词,在所有行为动词中仅此一个行为动词带有“初步”二字,平时大家经常喜欢用“初步了解”“初步理解”表述教学目标,其实“初步了解”“初步理解”都不是规范的目标行为动词,这一点要引起足够的关注,我们不能随意在规范的行为动词前面添加“初步”,这样会导致目标表述不规范的问题。

(完整版)新课程标准描述课程教学目标所使用的行为动词.docx

(完整版)新课程标准描述课程教学目标所使用的行为动词.docx

新课程标准描述课程教学目标所使用的行为动词学习举例行为动词水平语文数学1、了解:出,背、辨、回、出、、写、会用、、出、例、列、复述、描述、、再等会写、准、、学、学、了解、辨、描述、知2、理解:解、明、明、比、分、会、把握、了解、写下、熟、道、表示、会画、确定、找出、、概述、概括、判断、区、提供、猜、、理解、展示、展、使用、分得、懂、分、、比知估、推断、索、收集、整理等析、区分、判断、得、表、、排列、理解、解、判断、3、用:运用、使用、疑、、、解大、拓展、价、掌握、运、推断、估、、决、撰写、定、、划、、推广、明、用、懂得、系上下文、运用、掌握、理、推、价等明1、技能:模、重复、再、例、摹、述、表达、、复述、朗展、写等、写出、听、察、朗、技能2、独立操作:完成、表、制定、解决、定、推想、揣摩、想象、述、口算、算、量、察、操安装、制、量、、等述、、写、写、改写、作、、、笔算3、迁移:系、、灵活运用、一反三、、借助、捕捉、提取、收触旁通等集、修改感受、、体会、参加、程、感受、参加、参与、、找、、交表、意、提出、、、体、感受、交流、解决、与流、合作、分享、参、、考察、接触、体累、体、策划、分享、合、探索、感知、交意方法等作、探、沟通、1、反映:遵守、拒、可、同、承、接喜、有⋯⋯愿望、体会、情感受、同意、反、愿意、欣、喜、、感于、敢于、抵制、有趣、欣度趣、关心、关注、重、采用、采、支持、尊重、体会、欣、感受、养成、与价、珍惜、蔑、疑、摒弃、抵制、克服、、感受、愿意、体味、尊重、立理解 ( 某人 ) 、辨、品味、关、帮助等2、悟:形成、养成、具有、、立、心养成、悟持、建立、保持、确立、追求等。

新课程标准描述课程教学目标使用的行为动词

新课程标准描述课程教学目标使用的行为动词

新课程标准描述课程教学目标使用的行为动词学习水平行为动词举例语文数学知识1.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再认等。

2.理解: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提供、猜测、检索、收集、整理等。

3.应用:运用、使用、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拟定、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等。

会写、读准、认识、学习、学会、把握、知道、写下、熟记。

理解、提示、扩展、使用、分析、区分、判断、获得、表现、扩大、拓展等。

评价、设计、运用、懂得、联系上下文等。

认识、计算、会用、识别、说出、了解、辨认、描述等。

知道、表示、会画、确定、找出、获得、读懂。

分类、选择、比较、排列、理解、解释、判断、预测、推断、估计、设计、检验、运用、掌握、处理、推导、证明等技能1.技能:模拟、重复、再现、例证、临摹、扩展、缩写等。

2.独立操作: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等。

3.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讲述、表达、阅读、复述、朗诵、推想、揣摩、想象、转述、讲述、选择、扩写、续写、改写、发现、借助、捕捉、提取、收集、修改等。

口算、计算、测量、观察、操作、实验、调查、笔算。

等。

过程与方法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参观、访问、考察、接触、体验等。

感受、尝试、体会、参加、发表意见、提出问题、讨论、积累、体验、策划、分享、合作、沟通、组织等。

体验、感受、交流、解决问题、经历、探索、感知、交换意见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反应: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意、反对、愿意、欣赏、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关注、重视、采用、采纳、支持、尊重、爱护、珍惜、蔑视、怀疑、摒弃、抵制、克服、拥护、帮助等。

2.领悟: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坚持、建立、保持、确立、追求。

喜欢、有……愿望、体会、乐于、敢于、抵制、有兴趣、欣赏、感受、感悟、愿意、体味、尊重、理解(某人)、辨别、品味、关心等。

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优选.)

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优选.)

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问题:1.教学目标定位不准。

不少教师在制定课时时往往直扑课文,其后果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制定的目标,或定位过高、过深,学生根本无法达到,导致教学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或目标过低,出现学生“躺在地上摘桃子”的现象;或偏重三维目标中的一个维度,而忽视了其他维度的实施,因而呈现出来的教学方式、教学关注错位,学生用心灵的诵读不够,用心灵的倾听不够,用心灵的表达不够。

2.对目标描述的行为动词理解不透如何科学地表述这些教学目标以保证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是明确的、具体的、有效的,这是我们在教学设计必须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三维目标”的设计是包括“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情感性目标”,他们在制定目标时使用的行为动词有一定的区别。

实际教学中,对于行为动词的运用,教师是不大讲究,甚至是随手乱套的。

3.三维目标分割实施,缺乏融合。

随着三维目标的不断深入,教师制定目标时也开始渗透三维目标,但是出现了制定目标时尝试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分开呈现的方式,看起来十分清楚,但是往往陷入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分割实施的误区,只把三维目标当成三种目标,将三项目标进行简单叠加,缺少了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4.目标表述模糊,难以把握。

主要体现为教师制定目标时,清晰度把握还不够,最终造成了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弱化,过程和方法目标的虚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泛化。

例如,《借尾巴》(人教版一下)的目标陈述:重点学习课文,知道不同动物的尾巴的作用。

这就是将教学内容当作教学目标,不符合教学目标陈述的要求。

如《梅花魂》的目标陈述:潜心会文,联系文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静心涵咏,融情体验,感受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这两个目标在陈述中,使用了“潜心会文、静心涵咏,融情体验”这类词,陈述的语言过于学术化,教学时很难把握其分寸。

再如《月光曲》(人教版六上)教学目标陈述: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提高朗读、想象能力;②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③感受文中人物的品质。

物理课程标准部分行为动词解读

物理课程标准部分行为动词解读

课程标准部分行为动词解读
一、认知性目标行为动词属于理解水平的
1、“了解”水平
属于“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主要有了解、知道、描述、列举、说出、举例说明、说明等,这些行为的基本特征是复述,即把已经学过的知识,通过回忆,按问题的要求陈述出来。

2、“认识”水平
对于认识水平的学习要求,不仅需要通过回忆提取所学过的相关知识,还要对所学这些知识有所领悟,能在具体问题中辨认和识别它们。

3、“理解”水平
属于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有理解、解释等。

理解行为的基本特征是转化,即能够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呈现知识的本质特征。

一下内容要求都属于理解水平。

理解密度。

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理解压强。

理解欧姆定律。

理解电功和电功率。

二、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
是对所提出的项目能独立地进行操作,即要“会”。

以下技能要求都属于独立操作的水平。

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会测量力的大小。

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三、体验性目标行为动词
1、“经历”水平
特点是学习者确实发生体验性学习行为。

2、“认同”水平
学习者对相关结论持认可和赞同的态度。

行为动词名词解释教育学

行为动词名词解释教育学

行为动词名词解释教育学行为动词在教育学中通常指的是那些描述学生行为、活动或过程的动词,它们在课程目标、教学活动和评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行为动词帮助明确学生应该能够做什么,以及他们应该达到的学习水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行为动词及其在教育学中的意义。

1.了解(Understand):指学生能够对知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能够解释和描述概念、原理或信息。

2.掌握(Master):意味着学生不仅理解了知识,而且能够熟练地应用它,通常伴随着高水平的能力和技巧。

3.分析(Analyze):要求学生能够分解信息,识别其各个部分和要素,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功能。

4.应用(Apply):指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或技能用于新的情境中,解决问题或创造新的东西。

5.评估(Evaluate):学生能够判断或评价信息的价值、有效性或适用性。

6.创造(Create):要求学生利用自己的想象力产生新的想法、解决方案或原创作品。

7.设计(Design):指学生能够规划或构思一个项目、实验或活动,以满足特定的目标或需求。

8.实施(Implement):学生能够将计划或想法付诸行动,进行实际的操作或执行。

9.解释(Explain):要求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说明事物的原因、意义或工作原理。

10.展示(Demonstrate):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或表演来展示他们的技能或知识。

11.讨论(Discuss):指学生能够就某个主题提出观点,与他人交流想法,并考虑不同的观点。

12.调查(Investigate):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研究或观察来收集信息,探索问题或现象。

这些行为动词帮助教育工作者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关于预期学习成果的清晰指导。

通过这些动词,教育者可以更好地设计和评估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定的学习标准。

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

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概览与简要说明上传: 胡上饶更新时间:2012-5-18 11:53:52行为动词的层次及意义行为动词举例知识性目标行为动词了解层次再认与回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

观看、指出、说出、描述;知道、了解、认识知道合理安排锻炼时间的意义。

理解层次把握内在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观察、观赏;探究、讨论、比较、区分;获得、懂得、理解区分体育活动中安全和不安全的行为,并做出评价。

应用层次在新的情景中使用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景下的合理联系等。

记录、测量、写出、安排、设置;应用、利用充分利用各种条件进行体育活动。

技能性目标行练习层次独立或集体体验、学习动作学习、做乐于学习和展示简单的运动动作。

掌握层次独立完成动作;进行调整与改进。

完成、会做、学会、掌握、展示;发展、增强完成多种必要的集体操练。

为动词运用层次与已有的运动技能建立联系、灵活应用等。

进行、运用运用脉搏测定等常用方法测量运动负荷。

情意性目标行为动词经历层次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

参加、参与、体验乐于参加各种体育游戏活动。

反应层次在经历的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反应等。

注意、关注;做出、建立、树立;遵守、适应;避免、消除、抵制、改正关注青春期的健康问题。

领悟层次具有稳定态度、一致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

评价;采取、分配、形成、养成、具有、表现、保持;帮助、指导;对待、尊重、关爱在徒手操、队列等练习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

说课:教学任务: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是教师的期望,表述的内涵比较笼统,分不出阶段和层次缺乏对量和质的具体规定性,观察和测量,难以对其学习结果进行评价。

一般是为老师所掌握的。

教学目标:是教师对教学的期望值,是教师期望通过教学达到的结果,是师生都要明确和掌握的,实际上也是对全班学生提出的一般性整体的要求。

特点:教学目标虽然比教学任务更加的具体化和量化,由于多年的完善向着更加具体化方向发展,是可观察的,可测量的和可做评价的依据,也是以学生为主题的,对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对各种教学活动行为要达到的标准和境界,但不是学生个人的期望值。

(推荐)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

(推荐)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

(推荐)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在教育领域,教学目标是课程或项目的核心,它描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的标准或成果。

教学目标通常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领域。

为了确保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可衡量性,需要使用具体、可操作的行为动词来描述学生的学习行为。

以下是一些推荐的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1.知识目标:•识别:学生能够识别、记住所学的重要概念、原理或事实。

•回忆:学生能够回忆所学的重要信息或细节。

•描述: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所学的概念、原理或过程。

•列举:学生能够列举出所学的概念、原理或事实的例子。

•说明: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明扼要地解释所学的概念、原理或过程。

2.技能目标:•模仿:学生能够模仿教师的示范或样例进行操作。

•练习:学生能够反复练习所学技能,以达到熟练程度。

•执行:学生能够独立地运用所学技能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

•应用:学生能够将所学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或其他学科领域。

•评估:学生能够对所学技能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

3.情感目标:•接受:学生对所学内容或活动产生积极的情感认同。

•关注:学生对所学内容或活动保持高度的兴趣和关注。

•喜欢:学生对所学内容或活动产生强烈的喜好和偏好。

•欣赏:学生对所学内容或活动中的美、艺术价值或文化内涵产生认同和欣赏。

•投入:学生积极参与到所学的活动或项目中,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这些行为动词可以帮助教师明确地表述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

同时,这些动词也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鼓励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在使用这些行为动词时,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适当的调整和选择。

课程目标描述的行为动词

课程目标描述的行为动词

课程目标的描述-使用行为动词
*了解/理解知识:找出、辨认、命名、标示、排列、选择、列题纲、阐述、说/
答出具体事实,名称、地点、事件等;
*运用知识和发展技能:读懂,询问,描述,讲述,举例说明、做计划、表演,
展示,说明,推测,想像,创造,表达个人见解,写出,改编…
*发展认知和思维能力以及文化意识-知道为什么,区分,分类、比较、归纳与
概括、举例、推理、判断等
*在学习过程中发展何种情感、态度,尝试运用何种策略
*学生能够运用本课所学新词汇和结构,通过什么方式或运用何种策略做什么事
情。

课堂内容安排注意:教学是基于主题和内容\语境\语言的教学.
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一定要:可实现,可操作,可检验的.就是说每个目标的制定,都有相应的教学实施过程在教学流程中.
例如: 二年级Ann’s family. Lesson 1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在图片、教学课件的帮助下听懂、读懂本单元的故事。

2)能认读单词me,并能借助图片理解词义。

3)能分角色朗读故事。

4)能初步运用句型This is my …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2.过程与方法:
1) 运用整体故事教学的方法,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的观察、描述等方式,师生共同构建故事,达到理解故事的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1)
2) 通过模仿读、自己读和分角色朗读等方式进一步体验、理解语言。

(知识与技能目标2、3)
3) 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学生能够初步运用语言。

(知识与技能目标4)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和介绍自己的家人,向学生进行爱家人的情感教育。

有不清楚的内容,我愿意和您共同研讨.。

准确把握课程标准里的行为动词精编版

准确把握课程标准里的行为动词精编版

知道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干什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经历、体验、探索这些词语我们是不是很熟悉?我们每天写教学设计制定教学目标时都要用到这些动词,可是这些动词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它们放在教学目标里需要我们达成到什么程度?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必将在《标准》理念引领下,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

如何做到有效地教,高效地学,是我们当前一线老师们关注话题。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有效的学习开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把握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与关键,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

一、教学目标行为动词及其运用(一)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标准中有两类行为动词:一类是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

另一类是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

这些词的基本含义如下:•了解: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理解: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

•运用: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经历: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

•体验: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探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

•举例说明:二年级《对称》教学中的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理解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掌握正确识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会画对称轴,运用轴对称知识来设计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猜想、验正和操作,经历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

国家课程标准中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

国家课程标准中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

国家课程标准中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
一、知识
或证据;举出粒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行为动词: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再认。

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搜集整理信息等。

行为动词: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判断、提供……猜测、推断、搜集、整理等
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关系等。

行为动词:应用、使用、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拟定、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等。

二、技能
对所提供的对象进行模拟、修改等。

行为动词如:模拟、重复、在先、例证、临摹、扩展、缩写等。

进行调整与改进;
尝试与已有的技能建立联系等。

行为动词如:完成、标线、制定、解决、拟订、安装、会址、测量、尝试、试验等。

解同一技能在不同的情景中的适用性等。

行为动词如: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

包括独立从事或合作参与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

行为动词:感受、尝试、经历、参加、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餐馆、访问、考察、接触、体验等。

和价值判断。

行为动词: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收、同意、反对、愿意、欣赏、称赞、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关注、重视、采用、珍惜、蔑视、怀疑等等。

续的行为,具有个性化的价值观等。

行为动词: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梳理、建立、保持、确立、追求等等。

新课程标准描述课程教学目标所使用的行为动词

新课程标准描述课程教学目标所使用的行为动词
新课程标准描述课程教学目标所使用的行为动词
学习水平
行为动词
举例
语文
数学
知识
1、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再认等
2、理解: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提供、猜测、预测、估计、推断、检索、收集、整理等
3、应用:运用、使用、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拟定、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反映: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意、反对、愿意、欣赏、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关注、重视、采用、采纳、支持、尊重、爱护、珍惜、蔑视、怀疑、摒弃、抵制、克服、拥护、帮助等
2、领悟: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坚持、建立、保持、确立、追、体味、尊重、理解(某人)、辨别、品味、关心养成、领悟
口算、计算、测量、观察、操作、实验、调查、笔算
过程与
方法
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参观、访问、考察、接触、体验等
感受、尝试、体会、参加、发表、意见、提出、问题、讨论、积累、体验、策划、分享、合作、探讨、沟通、组织
体验、感受、交流、解决问题、经历、探索、感知、交换意见
技能
1、技能:模拟、重复、再现、例证、临摹、扩展、缩写等
2、独立操作: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等
3、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
讲述、表达、阅读、复述、朗诵、写出、倾听、观察、朗读、推想、揣摩、想象、转述、讲述、选择、扩写、续写、改写、发现、借助、捕捉、提取、收集、修改
体会、欣赏、感受、养成、树立
会写、读准、认识、学习、学会、把握、了解、写下、熟记、理解、展示、扩展、使用、分析、区分、判断、获得、表现、扩大、拓展、评价、掌握、运用、懂得、联系上下文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概览与简要说明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概览与简要说明
较好地掌握球类项目中某一或某些项目的技术与战术。
运用层次
与已有的运动技能建立联系、灵活应用等。
组织、担任、进行;组合、选编、运用
自觉运用所掌握的运动技能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经历层次
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
参加、参与
利用余暇时间带动同伴经常参与体育锻炼。
反应层次
在经历的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反应等。
调查、收集、获取、讨论、比较、分析、理解、懂得分析体育活动中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应用层次
在新的情景中使用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景下的合理联系等。
应用、利用、测试、安排、实施;提出、制订、写出、总结
应用简单的方法测试自己的体能。
掌握层次
独立完成动作;进行调整与改进。
取得、展示、完成、达到、学会、掌握;改善、增进、发展、提高、增强
表1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概览与简要说明
不同层次的要求
内容标准中学习
目标的行为动词
举例
了解层次
再认与回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
阅读、了解、知道、描述、认识
描述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对健康的益处。
理解层次
把握内在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注意、关心、关注、明确、培养;获得、做出、评价、选择、劝说、带动、迁移、分担、处理、帮助、服务、促进;克服、遵守、抑制、服从、避免、调控、控制
帮助同伴选择调控情绪的适宜方法。
领悟层次
具有稳定的态度、一致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
表现、做到、形成、具有、成为、对待、履行、坚持;尊重
尊重他人参与学校和社区体育与健康活动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课程标准中的行为动词

国家课程标准中的行为动词

二、关于国家课程标准中的学习水平(一)讨论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目标,其中尤其是内容标准中的目标应该有层次性,不同的学习内容应该有不同的水平要求,同样的学习水平要求也应该通过丰富多样的行为动词来予以表达。

因为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很多,所以不可能作面面俱到的要求,而应该是有一定的梯度,有所侧重的。

这不仅是表述课程标准的一个原则,它更需要反映在课程标准的编制技术上。

否则,课程标准就难以反映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它的可操作性将会受到削弱。

课程标准中不同的学习水平既通过行为动词来体现,也通过行为条件和内容的难度等因素来体现。

其中,主要通过丰富多样的行为动词来体现。

这实际上提示着课程实施途径的多样性,以及课程评价的可操作性,因为课程评价实质上是对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所作出的判断。

在后面的讨论中,有关知识技能方面的行为动词既有结果性动词,也有过程性动词。

关于体验性要求的目标动词也包括这两类动词。

我们分别给出了这方面动词的水平划分和可供选择参考的行为动词。

行为动词所表达的水平要求是指各个学习水平所包括的相应选项中的一项,而不是指全部选项。

有些行为动词可用来反映两种以上的学习水平,这种情况就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的难度来判断学习水平的要求。

为叙述上的方便,后面给出的供选行为动词原则上没有包括反映两种以上学习水平的行为动词。

(二)建议在制定和表述课程目标时,要尽可能避免通篇只使用少数几个行为动词。

因为这样一来课程目标的可操作性相对来讲比较差,容易导致教学活动变得单一和呆板,考试和评价很难把握一个明确的尺度。

这也是长期以来教学大纲所存在的一个重要缺陷。

在长期的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设计中,比较缺少明确的目标意识,往往只使用了解(知道)、理解、掌握、运用等少数内省性的动词,至于这些动词究竟是什么含义和要求,没有明确的界定,使得课程编制人员、教学人员和考试编制人员在课程目标和学习水平要求上的理解常常大相径庭。

由于这些动词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教学和考试评价时都只能进行猜测,特别是教学人员和考试出题人员在课程目标的理解上的差异,导致教学在难度上往往大大超过了课程目标的要求,从而走向了繁、难、偏、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述课程目标常用行为动词
一、陈述知识目标常用的行为动词
陈述知识结果性的课程目标,一般分类了解、理解与应用三个层次。

陈述了解性目标的行为动词主要有:说出、识别、辨认、复述、描述、举例、再认等。

陈述理解性目标的行为动词主要有:解释、说明、阐述、比较、分类、归纳、概括、判断、区别等。

陈述应用性目标的行为动词主要有:使用、设计、解决、撰写、拟定、计划、总结、证明、质疑等。

二、陈述技能目标常用的行为动词
陈述技能结果性目标一般分为操作、迁移两个层次。

陈述操作性目标的行为动词主要有:安装、绘制、测量、计算、试验、模拟、完成、解决、组织、实现等。

陈述迁移性目标的行为动词主要有:经历、感受、参与、参加、寻找、合作、参观、访问、考察、体验等。

三、陈述过程与方法目标常用的行为动词
陈述过程性目标的行为动词主要有:经历、感受、参与、参加、寻找、合作、参观、访问、考察、体验等。

陈述方法性目标的行为动词主要有:分享、理解、求证、讨论、交流、学会、掌握等。

四、陈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常用的行为动词
陈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性目标一般分为反应与领悟两个层次。

陈述反应性目标的行为动词主要有:认同、接受、同意、遵守、愿意、关注、重视、支持、拥护、践行、拒绝、反对、抵制、克服、尊重、爱护、帮助等。

陈述领悟性目标的行为动词主要有: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建立、坚持、保持、确立、追求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