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课程设计
搓丝板热处理课程设计

搓丝板热处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搓丝板的工作原理及热处理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掌握搓丝板热处理的工艺流程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3. 学生能够了解并描述热处理过程中的相变原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搓丝板热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 学生能够操作热处理设备,进行简单的搓丝板热处理实验。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数据和观察,评估热处理效果,提出改进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材料科学的兴趣,增强对工程技术的认识和尊重。
2. 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实验和探讨中尊重他人意见。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热处理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激发其为我国制造业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的课程,以搓丝板热处理为主题,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年级特点,课程内容设计以直观、易懂为主,结合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课程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能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观察、分析和评估,提高对搓丝板热处理工艺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搓丝板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 热处理基本概念与分类- 热处理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热处理过程中的相变原理2. 实践操作:- 搓丝板热处理工艺流程- 热处理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搓丝板热处理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3. 教学大纲:- 第一周:搓丝板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热处理基本概念与分类- 第二周:热处理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热处理过程中的相变原理- 第三周:搓丝板热处理工艺流程,热处理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第四周:搓丝板热处理实验操作,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4. 教材章节:- 第三章:金属热处理- 第四章:金属热处理工艺及其设备- 第五章:热处理过程中的相变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按照教学大纲安排进度。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热处理设备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热处理设备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报告报告题目:作者所在系部:作者所在专业:作者所在班级:作者姓名:作者学号:指导教师姓名:完成时间:《热处理设备》课程设计任务书课题名称750 ℃60 kg/h的箱式电阻炉设计完成时间12.27-31 指导教师陈志勇、范涛职称高工、助教学生姓名班级总体设计要求和技术要点总体设计要求:1.通过设计,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设计思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初步培养学生的设计基本技能,如炉型的选择、结构尺寸设计计算、绘图、查阅手册和设计资料,熟悉标准和规范等。
3.使学生掌握设计热处理设备的基本方法,能结合工程实际,选择并设计常用热处理设备,培养学生对工程技术问题的严肃认真和负责的态度。
设计一台热处理箱式电阻炉,其技术要点为:1.用途:中碳钢、低合金钢毛坯或零件的淬火、正火、调质处理及回火。
2.工件:中小型零件,无定型产品,处理批量为多品种,小批量;3.最高工作温度: 750℃;4.生产率:60 kg/h ;5.生产特点:周期式成批装料,长时间连续生产。
工作内容及时间进度安排1.热处理设备设计准备 0.5天2.箱式电阻炉结构尺寸计算、选择炉体材料、计算分配电阻炉加热功率 0.5天3.计算电热元件尺寸、进行结构设计 0.5天3.核算设备技术经济指标 0.5天4.绘制电阻炉总图、电热元件零件图 1.0天5.编写设计说明书、使用说明书 0.5天6.设计总结 0.5天7.答辨 1.0天课程设计成果1、设计说明书:设计说明书是存档文件,是设计的理论计算依据。
说明书的格式如下:(1)统一模板,正规书写;(2)说明书的内容及计算说明项目:(a)、对设计课题的分析;(b)、设计计算过程;(c)、炉子技术指标;(d)、参考文献。
2、设计图纸:(1)电阻炉总图一张(A3),要求如下:(a)、图面清晰,比例正确;(b)、尺寸及其标注方法正确;(c)、视图、剖视图完整正确;(d)、注出必要的技术条件。
常规热处理课程设计

常规热处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常规热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分类。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热处理工艺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
3. 学生能够解释热处理过程中常见的组织转变及其与应用之间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热处理工艺,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热处理工艺流程,并进行初步的工艺参数计算。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热处理过程中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材料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科学的精神。
2. 学生能够认识到热处理在工业生产和国防建设中的重要性,增强国家意识。
3. 学生能够树立安全意识,养成严谨、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金属材料学科的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常规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中年级,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和化学基础,对材料科学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实践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均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常规热处理基本概念:包括热处理定义、目的、分类及其在材料加工中的应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
2. 热处理原理:讲解加热、保温、冷却过程中组织转变的规律,重点分析马氏体、奥氏体、贝氏体和珠光体的形成及性能特点。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3. 常见热处理工艺:介绍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工艺的原理、操作步骤及适用范围。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4. 热处理工艺参数计算:学习热处理工艺参数的确定方法,包括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等。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
5. 热处理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分析不同热处理工艺对材料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的影响。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
6. 热处理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热处理实验,观察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变化,巩固理论知识。
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钢的热处理工艺设计-精品

钢的热处理工艺设计说明书学生姓名设计题目加工中心主轴指导教师系主任完成日期年月日前言热处理工艺是金属材料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热处理可以改变材料的加工工艺性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提高工件的使用寿命。
本课程设计是在《材料科学基础》﹑《金属热处理工艺学》﹑《失效分析》﹑《金属力学性能》等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开设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该课程设计,可使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力方面得到训练,学会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工程意识和工程设计能力。
热处理工艺是整个机械加工过程种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工件设计及其它加工工艺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如何实现工件设计时提出的几何形状和加工精度,满足设计时所要求的多种性能指标,热处理工艺制定的合理与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录前言一.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的目的 (5)二.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的任务 (5)三.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设计内容和步骤 (5)3.1零部件简图,钢种和技术要求 (5)3.2零部件的工作条件、破坏方式和性能要求的分析 (6)3.3零部件用钢的分析 (6)3.3.1 相关钢种化学成分的作用 (6)3.3.2.相关钢种的热处理工艺性能分析 (7)3.3.3钢材的组织性能与各种热处理工艺的关系 (8)3.4热处理工艺方案及工艺参数的论述 (11)3.4.1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及其简单论证 (11)3.4.2锻造工艺曲线 (11)3.4.3预备热处理工艺方案、工艺参数及其论证 (12)3.4.4最终热处理工艺方案,工艺参数及论证 (12)3.4.4.1 20CrMnMo的正火工艺 (12)3.4.4.2 20CrMnMo的渗碳工艺 (14)3.4.4.3 20CrMnMo的淬火工艺 (17)3.4.4.4 20CrMnMo的回火工艺 (19)3.4.4.5 总的热处理工艺曲线 (22)3.4.5 辅助工序方案 (22)四.选择加热设备 (22)4.1 中温井式电阻炉 (22)4.2 井式渗碳炉 (23)五.工装图 (25)六.工序质量检验项目、标准方法 (27)七.热处理工艺过程中缺陷分析 (28)7.1常见的渗碳缺陷 (28)7.2常见的淬火缺陷 (29)7.3常见的回火缺陷 (29)八.心得体会 (30)九.参考文献 (31)一、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的目的1. 深入了解热处理课程的基本理论2. 初步学会制定零部件的热处理工艺3. 了解与本设计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4. 设计尽量采用最新技术成就,并注意和具体实践相结合,是设计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践性.二、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的设计任务1. 编写设计说明书2. 编制工序施工卡片3. 绘制必要的工装图三、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内容和步骤3.1零部件简图、钢种和技术要求1.简图2.钢种: 20CrMnMo3.技术要求:1.要求主轴头部144.4mm及尾部30mm处渗碳淬火,渗碳层深度1.3~1.5mm;2.硬度为60~65HRC.3.2零部件的工作条件、破坏方式和性能要求的分析1.零部件的工作条件作为机床的传动件,主轴是传递动力的零件,传递着动力和各种负荷,它的前后端由于承受一定的扭转和摩擦力,它的合理选材直接影响整台车床的精度和使用寿命。
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书终极版

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1.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的意义及方法 (3)1.1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的意义 (3)1.2热处理工艺设计的方法 (3)2.绪论——45钢轴类零件简介 (4)2.1.45钢简介 (4)2.1.1主要化学成分作用分析 (4)2.1.2 45钢加热和冷却临界点 (5)2.2传动轴零件加工工艺 (5)3.加工工艺 (6)4.热处理工艺设计的内容 (7)4.1调质处理 (7)4.1.1加热温度 (7)图4-2装炉安装简图 (8)4.1.2保温时间 (8)4.1.3冷却方法及介质 (10)4.1.4检验方法 (10)4.1.5调质处理材料的组织、性能 (10)4.2高频感应淬火 (11)4.2.1原理 (11)4.2.2加热温度和时间的确定 (12)4.2.3冷却方法及介质 (12)4.2.4组织和性能 (12)4.2.5常见缺陷及分析 (13)4.3低温回火 (14)4.3.1加热温度和时间 (14)4.3.2加热设备及方法 (14)4.3.3回火后组织和性能 (14)4.3.4冷却介质和方法 (15)附录一热处理工艺卡 (17)5.热处理工艺设计感想和体会 (18)6.参考文献 (19)1.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的意义及方法1.1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的意义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是材料学专业金属材料相关课程的一次专业课设计练习,是材料科学基础、金属材料学、热处理原理与工艺、热处理装备课程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
其目的是:(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材料学专业课程的知识去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使其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
(2)学习热处理工艺设计的一般方法、热处理设备选用和装夹具设计等。
(3)进行热处理设计的基本技能训练,如计算、工艺图绘制和学习使用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和规范。
通过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的学习,把所学到的材料科学基础、金属材料学、热处理原理与工艺等专业课程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践中,真正的通过自己对材料的选择、认识,工艺的掌握和运用,来熟练掌握这项基本工艺设计能力,从而反过来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做到讲理论知识灵活恰当地运用到生产实践中。
热处理课程设计结束语

热处理课程设计结束语引言热处理是金属材料加工中重要的一项工艺,通过控制金属的加热、保温和冷却过程,可以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从而满足不同的工程要求。
在热处理课程设计中,我们通过学习热处理工艺和实验操作,深入了解了热处理的原理和应用。
课程设计目标本次热处理课程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金属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的学习,我们不仅增加了对热处理工艺和设备的理解,也提升了我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设计内容课程设计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1. 热处理原理我们首先学习了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和相变规律,深入了解了热处理的原理。
通过学习相图和相变曲线,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材料的组织特点选择合适的热处理方法,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
2. 热处理工艺在热处理工艺的学习中,我们掌握了金属材料的加热、保温和冷却过程的关键参数和技术要求。
通过实验操作和控制仪器的使用,我们能够准确控制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保证热处理的效果和质量。
3. 热处理设备了解和熟悉热处理设备是课程设计的重要内容。
我们学习了金属材料的常用热处理设备,如炉子、淬火槽和回火炉等。
通过实际操作和设备维护,我们对热处理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要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加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 热处理实验课程设计中的实验操作是理论学习的重要补充。
我们通过实验研究金属材料的不同热处理方法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并能够将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5. 问题解决与团队合作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如实验操作中的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等。
通过团队合作和相互协作,我们共同解决了这些问题,并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提升了问题解决的能力,也增强了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总结通过本次热处理课程设计,我们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金属热处理课程设计

金属热处理课程设计
金属热处理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课程概述:介绍金属热处理的基本概念、目的和重要性,以及金属热处理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领域。
2. 金属热处理工艺分类与原理:介绍不同金属热处理工艺的分类,如退火、淬火、回火等,以及各种工艺的原理和作用机制。
3. 金属热处理设备与工具:介绍金属热处理所需的常用设备和工具,如热处理炉、热处理模具、热处理工装等,以及它们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4. 金属热处理工艺参数控制:讲解金属热处理中的关键参数,如温度、时间、冷却速率等的控制方法和技巧,以及对金属性能的影响。
5. 金属热处理工艺实验:设计金属热处理实验,包括不同工艺的试验方案和步骤,如退火试验、淬火试验等,通过实验观察和测试金属材料的性能变化。
6. 金属热处理过程模拟与分析:介绍金属热处理过程的模拟与分析方法,如热处理仿真软件的使用,以及分析金属热处理的效果和优化工艺参数。
7. 金属热处理质量控制与评价:讲解金属热处理的质量控制方法和评价标准,如金相分析、硬度测试等,以及如何判断金属热处理的质量是否合格。
8. 金属热处理的应用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典型的金属热处理应
用案例,如钢铁材料的淬火处理、铝合金的时效处理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9. 金属热处理的新技术与发展趋势:介绍金属热处理领域的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如表面改性技术、激光热处理等,以及它们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10. 金属热处理的安全与环保:强调金属热处理过程中的安全和环保意识,包括操作安全、废物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以上是金属热处理课程设计的一般框架,具体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金属热处理课程设计

金属热处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金属热处理的基本概念,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常见热处理工艺。
2. 使学生了解金属热处理对金属性能的影响,如硬度、韧性、强度等。
3. 引导学生认识不同金属材料的适宜热处理方法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金属热处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分析机械零件的失效原因并进行改进。
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金属热处理工艺的能力,并能进行初步的工艺参数优化。
3. 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行实验等方法,获取金属热处理相关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金属材料及加工工艺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实验和实践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3. 引导学生认识到金属热处理技术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课程性质为专业基础课,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金属热处理理论基础,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针对学生特点,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要求方面,强调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和进步。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可衡量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金属热处理基本概念:包括金属热处理的定义、目的、分类及各类热处理工艺的特点。
教材章节:第一章 金属热处理概述2. 金属热处理原理:介绍金属热处理过程中的组织转变、相变原理及其对金属性能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二章 金属热处理原理3. 常见金属热处理工艺:详细讲解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工艺的参数选择、操作步骤及适用范围。
教材章节:第三章 常见金属热处理工艺4. 金属热处理工艺设计:分析不同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设计原则,结合实例进行工艺参数优化。
教材章节:第四章 金属热处理工艺设计5. 金属热处理设备与操作:介绍常用金属热处理设备、操作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
金属热处理课程设计

金属热处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金属热处理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原理;2. 学生能掌握金属热处理对金属性能的影响,如硬度、韧性、强度等;3. 学生能了解金属热处理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金属热处理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2. 学生能设计简单的金属热处理工艺流程;3. 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掌握金属热处理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金属热处理技术的研究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学生认识到金属热处理技术在工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遵循实验操作规范,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技术学科,结合理论与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学生特点:初三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好奇心强,喜欢实践操作。
教学要求: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金属热处理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确保实验操作安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上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金属热处理基本概念:介绍金属热处理的定义、目的、分类和基本原理;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
2. 金属热处理工艺:讲解常见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如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
3. 金属热处理对金属性能的影响:分析各种热处理工艺对金属硬度、韧性、强度等性能的影响;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
4. 金属热处理工艺的应用:介绍金属热处理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实例;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
5.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金属热处理实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教材章节:实验部分。
教学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金属热处理基本概念;第二课时:金属热处理工艺;第三课时:金属热处理对金属性能的影响;第四课时:金属热处理工艺的应用;第五课时:实验操作。
教学内容科学性和系统性:课程内容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从基本概念到实际应用,再到实验操作,确保学生系统掌握金属热处理知识。
热处理车间课程设计

一、车间的任务和工作制度1.1 车间生产任务本次设计热处理车间的生产任务是年产 1000t ,生产三类六种规格的刀具, 各种规格刀具的年产量各占总年产量的 1/6。
详见《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 。
本 热处理车间生产的废品率为 3% (包括热处理报废和运输报废),达 30 吨,故热 处理车间的实际生产任务为 970 吨/年。
则六种刀具各自的年产量为 161.7 吨, 见表 1-1表 1-1 1.2 车间的工作制度及年时基数1.2.1 工作制度热处理车间常有长工艺周期的生产和热处理炉空炉升温时间长的情况, 所以 多数采用二班制或者三班制。
本设计采用二班制。
1.2.2 设备年时基数设备年时基数为设备在全年内的总工时数, 等于在全年工作日内应工作的时 数减去各种时间损失。
根据文献《热处理车间设计》的公式计算,公式如下: F 设 =D 设 Nn (1-b%) 式中F 设——设备年时基数(h);D 设 ——设备全年工作日,等于全年日数(365 天) -全年假日(10 天) - 全年双修日(106 天) =249 天;N ——每日工作班数;n ——每班工作时数,取 8h ;b ——损失率, 时间损失包括设备检修及事故损失, 工人非全日缺 勤而无法 及时调度的损失, 以及每班下班前设备和场地清洁工作所需的停工损失, 此处取 5%。
计算 F 设的值, F 设 =249×2×8×(1-5%) =3744.96≈3783 (h) 1.2.3 工人年时基数工人年时基数可依据下式计算:F 人=D 人 n (1—b%) 式中F 人——工人年时基数(h);D 人——工人全年工作日(249 天);b ——时间损失率,包括病假、事假、探亲假、产假及哺乳、设备 清扫、工序号 品种 规格单重(kg) 热处理件分量 1齿轮铣刀 M10 M5.5 1.41 0.53161.7t 2 车刀 A10 A12 0.0020.0043 锥柄钻 Φ 11.8X85 Φ 14.1X192 0.1050.325间歇息等工时损失,本设计取 4%。
20钢热处理课程设计

20钢热处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20钢的基本成分、性质及应用范围;2. 使学生了解热处理的基本原理,理解20钢在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组织结构及性能变化;3. 帮助学生掌握20钢热处理工艺参数的调整方法,并能根据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热处理工艺。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显微镜观察20钢热处理前后组织结构的能力;2.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的20钢热处理工艺方案,并能进行初步的实验操作;3.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材料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创新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 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在团队中沟通、协作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金属材料基础知识,对热处理工艺有一定的了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强调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20钢的基本性质与成分:包括20钢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用途等,参考教材第二章第一节;2. 热处理基本原理:介绍热处理的定义、目的、分类,讲解加热、保温、冷却过程中的组织转变,对应教材第二章第二节;3. 20钢热处理工艺及组织性能关系:分析不同热处理工艺(如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对20钢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参考教材第二章第三节;4. 热处理工艺参数调整方法:探讨如何根据性能要求调整热处理工艺参数,包括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等,结合教材第二章第四节;5. 实践操作:设计20钢热处理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组织结构变化,对应教材第二章实验部分;6. 工艺方案设计:培养学生根据性能要求设计20钢热处理工艺方案,包括工艺流程、参数选择等,参考教材第二章案例分析。
20crmnmo热处理课程设计

20crmnmo热处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20CrMnMo合金钢的成分、性能及应用特点,理解其热处理原理;2. 使学生了解不同热处理工艺对20CrMnMo合金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掌握相关热处理工艺参数;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工程中20CrMnMo合金钢的热处理问题。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进行20CrMnMo合金钢热处理实验的能力,熟练操作相关设备;2. 提高学生运用图表、数据等分析20CrMnMo合金钢热处理效果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讨论、分析,共同解决热处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材料科学和热处理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热处理工艺在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方面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20CrMnMo合金钢热处理知识,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20CrMnMo合金钢的基本特性及热处理原理:讲解合金元素的加入对钢性能的影响,分析20CrMnMo合金钢的力学性能、淬透性及回火稳定性等特性,阐述热处理原理及目的。
教材章节:第二章《合金钢》第三节《合金钢的热处理》2. 20CrMnMo合金钢的热处理工艺:介绍常见热处理工艺(如淬火、回火、调质等)的原理、工艺参数及对20CrMnMo合金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二章《合金钢》第四节《热处理工艺及其对性能的影响》3. 热处理工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分析实际工程中20CrMnMo合金钢热处理工艺的选择与优化,举例说明不同热处理工艺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教材章节:第二章《合金钢》第五节《热处理工艺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4. 热处理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指导学生进行20CrMnMo合金钢热处理实验,学习操作热处理设备,掌握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16Mn钢(热处理课程设计)

目录第一章金属热处理课程设计简介 (1)一、课程设计的任务与性质 (1)二、课程设计的目的 (1)三、设计内容与基本要求 (1)四、设计步骤 (2)第二章材料16Mn基本参数 (2)一、16Mn材料简介 (2)二、16Mn材料的性能及用途 (3)三、16Mn材料化学成分 (3)四、16Mn物理力学性能 (3)第三章热处理工艺设计 (4)一、16Mn热处理概述 (4)二、16Mn热处理 (4)三、基本参数确定 (9)第四章16Mn钢热处理分析 (10)一、16Mn钢热处理后组织分析 (10)二、16Mn钢热处理后材料性能检测 (13)第五章设计与心得体会 (17)参考文献 (19)第一章金属热处理课程设计简介一、课程设计的任务与性质《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设计及实验操作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金相组织分析、性能检测等实验,可以培养学生掌握热处理实验方法、原理及相关设备,运用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有助于强化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1、课程设计属于《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程的延续,通过设计实践,进一步学习掌握金属热处理工艺设计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2、培养综合运用金属学、材料性能学、金属工艺学、金属材料热处理及结构工艺等相关知识,进行工程设计的能力。
3.培养使用手册、图册、有关资料及设计标准规范的能力。
4.提高技术总结及编制技术文件的能力。
5.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实施的技术准备。
三、设计内容与基本要求设计内容:完成合金结构钢(16Mn)的热处理工艺设计,包括工艺方法、路线、参数的确定,热处理设备及操作,金相组织分析,材料性能检测等。
基本要求:1.课程设计必须独立的进行,每人必须完成不同的某一种钢材热处理工艺设计,能够较清楚地表达所采用热处理工艺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
2.合理地确定工艺方法、路线、参数,合理选择热处理设备并正确操作。
热处理课程设计报告修正版

摘要本次课程设计《热处理设备课程设计》是热处理设备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本课程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工程设计或撰写论文的步骤和方法;提高制图能力,学会应用有关设计资料进行设计计算和理论分析的方法,以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设计是950℃中温井式电阻炉的设计,实际生产率为90kg/h。
首先选择15CrMo阀座的热处理工艺,选择其中的正火和低温回火,分析其工艺特点,画出工艺曲线,然后通过合理的选择炉体材料和估算炉衬厚度,校核炉衬厚度以及表面温度来确定炉体结构,应用热平衡计算法确定炉子的加热功率,分析蓄热散热,估算空炉升温时间等,最后根据炉子的技术参数合理的选择电热元件,并分析其接线方式和布置方法,完成整个炉子的设计。
关键词:中温井式电阻炉,热处理,热流密度,散热损失目录1.15CrMo阀座的热处理工艺设计 (03)2.炉型的选择 (04)3.确定炉体结构和尺寸 (04)4.炉衬材料的确定和厚度估算 (05)5.炉衬厚度的校核 (06)6.砌体平均表面积计算 (08)7.计算炉子功率 (09)8.炉子热效率计算 (13)9.炉子空载功率计算 (13)10.空炉升温时间计算 (13)11.功率的分配与接线 (16)12.电热元件材料选择及计算 (16)13.炉子技术指标 (19)14.编制使用说明书 (19)15.参考文献 (19)16.致谢 (20)1 15CrMo阀座的热处理工艺设计多品种,小批量,工件最长2.1m,周期式长时间生产。
热处理最高工作温度为950℃。
炉外壁温度小于60℃。
1.1 15CrMo阀座加工制造工艺流程正火→机械加工→渗碳→淬火→回火→检验→成品15CrMo正火920±10℃ 0.5h 空冷 渗碳 930±10℃ 6~8h 空冷 淬火 840±10℃ 1h 油冷 回火180±10℃ 1.5h 空冷1.2 正火和回火的热处理参数1.3 热处理工艺曲线180±10℃温度/℃正火渗碳淬火回火时间/t1.4 常见热处理缺陷①过烧:由于加热温度过高,出现晶界氧化,甚至晶界局部熔化,造成工件报废。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程设计》报告---拉刀热处理工艺设计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拉刀热处理工艺设计内容摘要(总结设计方案、主要的工艺参数、选择的设备、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性能等)本次课程设计的零件为拉刀,分析零件工作环境、失效形式和性能要求,结合技术要求,对W18Cr4V、9W18Cr4V、W6Mo5Cr4V2、进行分析对比,选择材料为W18Cr4V。
本次设计预备热处理选择退火,最终热处理选择分级淬火和3次回火。
退火温度为840~860℃,随炉加热,加热时间15min,随炉冷却,退火后硬度≤255HBW,退火设备选择RX-3-15-9型号的箱式电阻炉。
淬火加热温度为1260-1300℃,随炉加热,冷却介质为油,淬火后硬度淬火后硬度>66HRC,获得碳化物+马氏体+残余奥氏体,选择RDM-35-13型号的埋入式盐浴炉;3次高温回火,回火温度为550℃,随炉加热,加热介质选择100NaNO3,加热时间选择10min,保温1h,冷却介质为空气,基体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和极少量残留奥氏体,其上分布有白色块状及颗粒状碳化物,碳化物细小而分布均匀,硬度为64HRC。
关键词:拉刀W18Cr4V 热处理目录课程设计任务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内容摘要 (1)(总结设计方案、主要的工艺参数、选择的设备、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性能等) (1)关键词:拉刀W18Cr4V 热处理 (1)目录 (2)前言 (3)一、热处理课程设计的目的 (3)《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程设计》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专项实践课程,是学习相关课程后运用理论知识指导生产实践的一个必经环节。
其目的是: (3)二、热处理课程设计的意义 (3)三、热处理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3)正文 (4)一、零件的技术要求及选材 (4)(一)拉刀技术要求 (4)(二)具体材料的选择 (5)(三)上述所选材料合金元素作用分析: (6)(四)所选材料的相变临界点 (7)(五)拉刀的热处理工艺路线 (7)二、热处理工艺参数制定及设备选择 (8)(一)预热 (8)(二)退火 (8)(三)淬火 (9)(四)回火 (9)(五)退火设备选择 (10)三、热处理后显微组织、性能分析 (11)(一)显微组织 (11)(二)存在的缺陷 (13)(三)淬火处理缺陷分析 (14)(四)回火处理缺陷分析 (15)三、质量检验 (16)总结 (18)参考书目 (18)前言一、热处理课程设计的目的《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程设计》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专项实践课程,是学习相关课程后运用理论知识指导生产实践的一个必经环节。
20CrMnMo齿轮热处理工艺设计课程设计

20CrMnMo齿轮热处理工艺设计课程设计(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热处理课程的知识去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使其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
(2)学习热处理工艺设计的一般方法、热处理设备选用和装夹具设计等。
1.2课程设计的任务进行零件的加工路线中有关热处理工序和热处理辅助工序的设计。
根据零件的技术要求,选定能实现技术要求的热处理方法,制定工艺参数,画出热处理工艺曲线图,选择热处理设备,设计或选定装夹具,作出热处理工艺卡。
最后,写出设计说明书,说明书中要求对各热处理工序的工艺参数的选择依据和各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作出说明。
1.3热处理工艺设计的方法热处理工艺的最佳方案是在能够保证达到根据零件使用性能和由产品设计者提出的热处理技术要求的基础上,设计的一种高质量、低成本、低能耗、清洁、高效、精确的热处理工艺方法,通过综合经济技术分析,确定最佳热处理工艺方案。
最后,编写主要热处理工序的操作守则。
2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内容和步骤2.1课题工件简图课题工件简图如图2.1图2.1工件示意图(单位:mm)材料:20CrMnMo2.2技术要求:1.由于齿面硬度很高,具有很强的抗点蚀和耐磨损性能;心部具有很好的韧性,表面经硬化后产生的残余应力,大大提高了齿根强度;一半齿面硬度范围56〜63HRC。
2.简要流程:下料-锻造-正火-粗加工-渗碳-淬火-低温回火-精磨-成品。
2.3特点1.加工性能好。
2.热处理畸变较大,热处理后应磨齿,可以获得高的精度。
2.4适用范围广泛用于要求承载能力高,抗冲击性能好,精度高,体积小的中型一下齿轮,多出应用于汽车变速器,分动箱,起动机及驱动桥的各类齿轮以及拖拉机的动力传送装置的各类齿轮,20CrMnMo的性能要比20CrMnTi的性能相对较硬。
2.5齿轮的性能要求及为何选用20CrMnMo为保证齿轮的正常工作,齿轮应具备以下主要性能:1.高的弯曲疲劳强度和接触疲劳强。
除材料本身性能外,还可以依靠齿轮的表面强化处理来实现。
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65Mn犁铧片)

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65Mn犁铧片)65Mn犁铧片热处理工艺的设计§1 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的目的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是高等学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一次专业课设计练习,是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程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热处理课程的知识去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使其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
学习热处理工艺设计的一般方法、热处理设备选用和夹具设计等。
进行热处理设计的基本技能训练,如计算、零件绘图和学习使用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和规范。
因此,本课程设计要求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产实践中的热处理工艺制定问题,包括工艺设计中的细节问题,如设备的选用,夹具的设计等。
要求我们设计工艺流程,这需要翻查大量的文献典籍。
如何灵活使用资料、手册,怎样高效查找所需信息,以及手册的查找规范和标准等,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并不断地总结,才能不断进步。
材料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是培养材料专业学生在热处理原理方面能力的重要环节,纸上谈兵是经不起考验的,扎实的理论唯有通过实践才能够证明,且科学的实践能够有效巩固甚至发展原有的理论,因此,本课程设计通过给出20余种不同牌号的材料,要求学生以个人或组队的方式完成热处理工艺的设计,对学生巩固已学热处理知识、学习使用工具书、增强团队合作意识等是大有裨益的。
§2 零件的技术要求及选材65Mn犁铧片的服役条件及可能的失效形式犁铧片的损坏形式主要有土壤颗粒磨损、铧尖折断和铧刃崩裂。
犁铧1磨损后则刃口变钝,耕地的深度减小,耕作的效果差。
而犁铧在耕作过程中,大多与土壤中的砖块、沙粒、石块或其他硬物相撞,会造成犁铧的损坏和疲劳破坏,以及腐蚀磨损产生凹坑与龟裂。
图1犁铧片示意图材料的选择及其技术要求犁铧片是铧式犁重要的基础部件,农业耕作使用犁铧尖凿破土层,在动力作用下,铧刃耕入土层一定深度,沿沟底和沟壑将土地铲起和切断土中的植物茎、作物的残根,铧尖部是将土左右分开,铧面和铧壁的共同作用把土抬起、挤碎并反转覆盖在地面上,从而达到翻耕土壤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前言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制定典型零件的生产工艺,是以《金属热处理原理》、《金属热处理工艺学》和《金属材料学》为基础的一门综合课程设计。
从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可以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肃、认真、科学的工作作风和勇于进取开拓的创新精神。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可以使我们初步掌握典型零部件生产工艺过程;掌握典型零件的选材、热处理原则和工艺制定原理;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基础课及专业课程多方面的知识去认识和分析零部件热处理生产过程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热处理工艺是整个机器零件和工模具制造的一部分,热处理是通过改变钢的内部组织结构,以改善钢的性能,通过适当的热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钢的机械性能,延长机器零件的使用寿命。
合理的热处理工艺方案,不但可以满足设计及使用性能的要求,而且具有最高的劳动生产率,最少的工序周转和最佳的经济效果。
通过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是真正的知识,才能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 零件图分析万能分度头是通用设备的必备设备,它可以辅助机床完成被加工零件在圆周任意度上的分度工作。
如对零件分度钻孔,铣槽,铣削圆弧和零件划线工作。
其主轴的回转现可在0°-90°之间任意调整。
分度主轴可配备各种类型的卡盘及夹具。
技术要求:硬度45-50HRCA,B段硬度<30HRC2.1受力分析及性能要求主轴是机床上传动力的零件,由于负荷不同,受力大小也不同,常承受弯曲、扭矩、冲击、同时受到在滑移和转动部位受摩擦作用。
因此主轴的性能要求是高硬度、足够的韧性及疲劳强度、强度、形状畸变要求。
上述万能分度头主轴,从工件整体来说作为机床传动件,必须具备一定的强韧性,同时后端直径48.2及A、B两部位受击段,由于承受一定的扭转、摩擦力,因此要求具备较高的强度、硬度。
3 材料的选择依据主轴的工作条件,与滑动轴承相配合,主轴承受的载荷较小,主轴的转速也较小,工作表面精度要求不高的特点,可以选用调质钢或渗碳钢。
渗碳钢表面有高的弯曲、接触、疲劳强度及高的耐磨性,心部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但是从所给的零件图要求来看,此空心主轴要求内表面也有一定的耐磨性和抗疲劳性,而且渗碳钢热处理变形较大,工艺性能较差,因此渗碳钢不适合做此类轴,因而选用调质钢。
3.1调质钢简介(1)组织特点:结构钢淬火得到的马氏体组织经高温回火后,得到在α相基体上分布有极细小的颗粒状碳化物。
它的显微组织根据含有不同合金元素而引起的回火稳定性的差别和回火温度,可得到回火屈氏体或索氏体组织。
(2)成分特点:①低碳:含碳量一般为0.3-0.5%,以保证心部有足够的塑性和韧性,含碳量低时淬硬性不够,含碳量高时心部韧性下降。
②合金元素:主加元素为Cr、Mn、Ni、Si等,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提高钢的淬透性,从而提高心部的强度和韧性;辅加元素为W、Mo、V、Ti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这些元素通过形成稳定的碳化物来细化奥氏体晶粒。
(3)性能及应用:调质钢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因而被广泛用于制造各种机械零件,如轴类、轴承和高强度结构。
3.2调质钢的选择常用做轴类的调质钢有:45钢,40Cr,40MnVB等,参数见表1。
表1 机床主轴材料钢号45钢40Cr 40MnVB成分W(C)=0.45% W(C)=0.45%,W(Cr)<1.5% W(C)=0.40%,W(Mn)<1.5, W(V)<1.5%, W(B)<1.5%临界硬度(HRC)42 41 44临界直径/mm(20-48 ℃)水13-16.5 30-38 60-67(1)45钢是普通的中碳结构钢,冷热加工性能都不错,机械性能较好,且价格低、来源广,所以应用广泛。
它用做截面尺寸较小或不要求完全淬透的零件,经过调质处理后,硬度可达到220-250HBS,表面淬火之后硬度为48-52HRC。
(2)40Cr一般用做淬透性较高的零件,合金元素Cr可阻碍碳化物在高温回火时聚集长大,保证钢的高强度,铬还阻碍α相的再结晶,能保持细小的晶块结构,具有优良的机械性使α相也能保持高的强度,40Cr经调质处理后,硬度可达到220-250HBS,表面淬火后的硬度为52-61HRC。
(3)40MnVB为要求淬透性更高一级的钢种,常用做大截面零件,合金元素Mn 的加入对钢的冲击韧性有所改善,能使钢的韧-脆转化温度下降,V可以细化奥氏体晶粒,微量的B可以显著提高钢的淬透性,经调质处理后,硬度可达到220-250HBS,表面淬火后的硬度为52-61HRC。
由上可以看出合金钢有较高的淬透性,适用于大截面零件,而且还有高的冲击韧性和低的韧-脆转化温度。
但是合金钢经常遇到的一个特殊问题就是高温回火脆性,高温回火后的冷却速度是影响钢韧性的主要因素,冷却速度越慢,室温冲击韧性愈低,韧-脆转化温度愈高,因而合金调质钢的热处理过程不易把握。
与合金调质钢相比,碳素结构钢的淬透性较低,尽管如此,由于碳素调质钢价格便宜,来源广,综合考虑:在满足零件要求(调制硬度235HBS,表面淬火硬度为48HRC)的前提下,应该选择45钢。
4 确定加工路线工艺路线:锻造→机加工(粗车留精车量4mm)→调质→机加工(精车磨量0.5-0.6mm)→直径48.2mm局部淬火、回火→机加工(粗磨留精磨量0.15-0.25mm)→A、B中间段淬火、回火→机加工(精磨或精磨后超精加工)→成品5 热处理工艺方法选择5.1 调质调质,即淬火加高温回火,以获得回火索氏体组织,主要用于中碳碳素结构钢或低合金结构钢以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5.1.1 淬火方法的选择常用的淬火方法有单液淬火法、中断淬火法(双淬火介质淬火法)、分级淬火法、等温淬火法。
(1)单液淬火法,把已加热到淬火温度的工件淬入一种淬火介质,使其完全冷却。
它是最简单的淬火方法,常用于形状简单的碳钢和合金钢工件。
(2)中断淬火法(双淬火介质淬火法),把加热到淬火温度的工件,先在冷却能力较强的淬火介质中冷却至接近Ms点,然后转入慢冷的淬火介质中冷却至室温,以达到在不同淬火冷却温度区间,有比较理想的淬火冷却速度。
(3)分级淬火法,把工件由奥氏体化温度淬入高于该种钢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的淬火介质中,在其中冷却直至工件各部分温度达到淬火介质的温度,然后缓慢冷至室温,发生马氏体转变。
(4)等温淬火法,工件淬火加热后,若长期保持在下贝氏体转变区的温度,使之完成奥氏体的等温转变,获得下贝氏体组织,这种淬火方法称为等温淬火。
因为待加工的零件形状复杂,尺寸较大,为了防止淬火过程中发生变形,开裂,因而我选用中断淬火法。
5.1.2 回火方法的选择以下某一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钢件淬火后,再加热到A1处理工艺称为回火。
回火的目的是稳定组织,消除淬火应力;调整硬度、强度、塑性、韧性。
根据回火温度的不同,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三种。
(1)低温回火(150~250℃),组织是回火马氏体,和淬火马氏体相比,回火马氏体既保持了钢的高硬度、高强度和良好耐磨性,又适当提高了韧性。
硬度为61~65HRC,主要用于高碳钢,合金工具钢制造的刃具、量具、模具及滚动轴承,渗碳、碳氮共渗和表面淬火件等。
(2)中温回火(350~500℃),组织为回火屈氏体,对于一般碳钢和低合金钢,中温回火相当于回火的第三温度区,此时碳化物开始聚集,基体开始回复,淬火应力基本消除。
硬度为 35~50HRC,具有高的弹性极限,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主用于弹性件及模具处理。
(3)高温回火(500~650℃),组织为回火索氏体,硬度为220~330HBS。
淬火和随后的高温回火称为调质处理,经调质处理后,钢具有优良的综合机械性能。
因此,高温回火主要适用于中碳结构钢或低合金结构钢,用来制作汽车、拖拉机、机床等承受较大载荷的结构零件,如曲轴、连杆、螺栓、机床主轴及齿轮等重要的机器零件。
因为该主轴需要进行调制处理,所以采用高温回火。
5.2 表面淬火的选择表面淬火是指被处理工件在表面有限深度范围内加热至相变点以上,然后迅速冷却,在工件表面一定深度范围内达到淬火目的的热处理工艺。
利用表面淬火得到表面硬化后,零件的心部仍可保持原来的显微组织和性能不变,从而达到提高疲劳强度、提高耐磨性并保持心部韧性的优良综合性能。
常用的表面加热淬火方法有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淬火、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电解液加热表面淬火、激光加热表面淬火、电子束加热表面淬火、等离子束加热表面淬火等。
(1)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即以电磁感应原理在工件表面产生电流密度很高的涡流来加热工件表面的淬火方法。
根据所产生交流电流的频率不同,可分为高频淬火、中频淬火及高频脉冲淬火三类。
(2)火焰淬火,即用温度极高的可燃气体火焰直接加热工件表面的表面淬火方法。
(3)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即以当低电压大电流的电极引入工件并与之接触,以电极与工件表面的接触电阻发热来加热工件表面的淬火方法。
(4)电解液加热表面淬火,即工件作为一个电极(阴极)插入电解液中,利用阴极效应来加热工件表面的淬火方法。
综合考虑了上述几种方法各自的特点和局限性后,我选用了感应淬火,因为它具有工艺简单、工件变形小、生产效率高、省能、环境污染少、工艺过程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等优点。
6制定热处理工艺制度表2 45钢加热和冷却的临界点钢号 Ac 1 Ac 3 Ar 1 Ms45钢 725℃ 780℃ 682℃ 220-250℃6.1 正火工艺的制定为了消除毛胚锻造应力,降低硬度以及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同时均匀组织,细化晶粒,为了后续加热处理做准备。
(1)正火温度,选用830-850℃。
一般正火加热温度是将工件加热到Ac 3或Ac cm 以上30-50℃,45钢的临界点温度为780℃,正火时一般采用热炉装料,加热过程中工件内温差较大,为了缩短工件在高温时的停留时间,一般加热温度稍高。
(2)正火保温时间,保温时间与钢的化学成分、工件形状、尺寸、炉子类型、装炉量等多种因素有关,一般按每毫米厚度保温1.5-2.5min 估算。
主轴的直径为115.4mm ,考虑加工余量5mm ,因而其有效厚度为50mm ,保温时间为4h 左右。
(3)正火的冷却方式一般采用空冷。
6.2 调制工艺的制定毛胚经镗孔、车出大台阶后进行调制处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主轴整体的强韧性,满足性能要求。
(1)加热温度,亚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为Ac 3+30-50℃,一般在空气炉中加热比在盐浴中加热高10-30℃,综合考虑淬火加热温度应选用810-830℃。